故事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10 22:42: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故事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總想著對付,故事當然講不好;你要真把它當一門學問,里面的講究可多了去了。
什么才叫睡前故事
很多媽媽會犯的錯誤是:把睡前故事等同于睡前閱讀。
真正的睡前故事,要有媽媽的溫暖懷抱相擁,有媽媽的平穩(wěn)呼吸、心跳相伴,有悅耳的聲音出自媽媽口中,動聽的故事、兒歌來自媽媽的心底,讓故事伴著孩子安然入睡,甚至讓孩子在夢里還幻想著和故事中人物游戲的情景。
這些才是睡前故事應該起到的作用,也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睡前禮物。
為什么要講睡前故事
加強親子交流 盡管已經講了很多遍,這里還是再強調一下:睡前故事的強大作用,絕不是讓孩子增加知識量,也不是讓孩子復述某個情節(jié),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交流――讓故事經由父母講述,慢慢傳遞到孩子內心。
孩子的想象力、情緒乃至道德感的發(fā)展,都可從故事里得來;它們不像識幾個字、懂得多少知識那樣可以量化、容易看到成果,它的養(yǎng)分是潛移默化的,雖不易看到,卻受用一生。
建立內心圖景 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腦里有23個區(qū)域在積極活動,神經元之間會建立新的鏈接,將聽覺接收的信號轉化為畫面,這被稱為“內心圖景”,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模式。
由于很難找到其他活動能如此有效地調動孩子的腦部,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聽故事時光里,孩子的大腦正在高效地成長和發(fā)展。
睡前故事怎樣講
黑暗中進行 僅僅給孩子淺表地看看圖、識識字,孩子肯定不耐煩,更別說有睡意。所以,聰明的媽媽會關上燈,或只開一盞小臺燈,把自己熟識于心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才會聽得更入神,也更容易進入夢鄉(xiāng)。
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會處于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如果媽媽在幽暗的環(huán)境中講故事,孩子會本能地根據媽媽講的每一個細節(jié),再結合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和體驗,在腦海中完成一幅屬于自己的畫面。
比起識字或去欣賞一幅別人創(chuàng)作好的圖畫,這會顯得更重要、更有意義。
每天只講一個 通常媽媽會把睡前故事列入孩子的閱讀計劃,認為既然讀書越多越好,聽故事也是越多越好,于是每晚給孩子講2~3個故事甚至更多。這樣其實會導致孩子不容易滿足,永遠期待有新故事,可故事講得越多,能對孩子起到影響的就越少。
重要的不是量,而是質。如果意義只在于輔助孩子安然入睡,最佳手段就是重復性故事,一個故事重復5~6遍,甚至一周都講同一個故事。重復的頻率要根據孩子年齡做出調整,孩子越小重復率越高。
不要說穿故事的意義 很多時候,故事的意義無法一眼看出,尤其像《格林童話》這類民間故事,是幾千年古老智慧的積累,人物和情節(jié)都具有隱藏的象征意義。成人由于受社會閱歷的影響,有時理解會有偏差,以致誤導孩子。
所以,不要添油加醋地告訴孩子故事在講什么道理,也不要弄巧成拙地挖掘什么意義給孩子看,把故事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自己理解就好了。
如何編睡前故事
根據孩子的睡覺習慣和入睡難易程度,父母可以自己編睡前故事,總的原則有5個:
不宜過于復雜,情節(jié)越簡單越好,但是要疊加,要重復;
基調相對要溫馨,內容要美好、友善、溫暖;
語言要舒緩,可以穿插有韻律感的詩歌、兒歌;
不需要法則和意義,不強調科學依據;
不要求與真實生活一樣,鼓勵適當夸張。
而具體的做法則包括以下4個方面:
本土加原創(chuàng)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繪本,有相當一部分是翻譯過來的其他國家、其他文化、其他語言的創(chuàng)作。雖然經典故事是人類共通的財富,但是如果你能編些本土的原創(chuàng)故事,其內容精髓更易被孩子吸收。
鼓勵孩子點題 女兒小時候,每天睡覺前都會給我出一個主題,她總要求故事中有三只動物,于是我就給她講過《三只小羊的故事》,后來又有了《三只小兔子》、《三朵小花》、《三只小狐貍》、《三只小鴨子》,她爸爸則講過《三只海豚》、《三只小鳥》。這些故事大都是臨場發(fā)揮,簡單卻很有趣,加上是她自己點的,總能聽得津津有味。
有治療性意義 有時孩子淘氣,父母也可以編一個“治療性故事”。但是一定不要太露骨,讓孩子一聽就知道是在說他,那他就不愛聽了,故事也就沒有意義了。
比如我編的《淘氣的小熊》,說一只小熊特有主意,老愛自己出去玩,還總不跟媽媽說,結果一次又一次地受傷。我編這個故事,目的并不是讓孩子們不出去玩,而是去哪里、做什么都要告訴我,別讓我擔心著急。而且,根據我兩個孩子的情況,我專門留了個開放性的結局,讓他倆自己往下編。這樣一來不會令教育目的太露骨,二來讓他們參與編這樣的重要部分,他們會很興奮,更愿意動腦筋思考,過程中就會被潛移默化。
果然,兩個孩子不但很投入、很認真地給故事編了個大團圓結局,之后再去哪里,都會主動通知我一聲。
與孩子一起編 我們家給孩子編故事,很多時候孩子會點題、提要求,有時甚至設計劇情,比如決定故事有哪些主人公,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顏色的。所以,常常會有些我們成人無法想象的物種出現,例如綠色的小狗,紫色的小兔。
篇2
有一天,父母又開始“戰(zhàn)爭”了,只聽得他們的臥室里噼里啪啦地開始摔各種器具。小男孩只是默默地在那個門口,把腿伸入那最后一縷陽光中去。這個時候,父母出來了。父親說:“你愛我?還是愛她?”小男孩霍地站起來,哭著跑進了廁所,大聲吼道:“煩死了,我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
每天晚上,小男孩在學校上完晚自習后,就在大街上游蕩,直到很晚才回家??墒敲慨斪叩介T口,卻又不想把門打開,因為他知道:如果開了這道門,他即將面對那昏暗的房間與冷冰冰的父母。可是他還不得不打開這道門,不得不走進自己的臥室。面對著這熟悉又陌生的房間,他輕輕脫下外衣,放下書包,他又一次哭泣了,因為他深知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當男孩的老師和同學們知道這事以后,就策劃著為他舉行一個生日晚會。在自習課的時候,小男孩從操場上回到教室,教室中頓時響起了一陣陣動人的歌聲,全班同學和老師大聲唱著:“Happy birthday to you……”小男孩哭了,他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了……老師把小男孩叫到身邊說了幾句悄悄話,笑容慢慢地從他們的臉上瀉了出來。
篇3
你也最熟悉,
我也最熟悉。
白天寫在黑板上,
字字灑春雨。
晚上寫進教案里,
句句架天梯。
啊,老師的故事,
主題就是一個字,
這個字,暖心里。
篇4
又有一座什么橋塌了
這本沒什么稀奇
大概過幾天就不會
還有人在意
何況橋本身也不新奇
誰都是一座橋
都在抵抗近乎極限的壓力
調動所有的原子
手挽手才能把腰弓起
扛不住時就會真正泄了氣
在毀滅前想告訴你
我身體填滿的秘密
盡管不愿再扮裝
說出充滿的委屈
篇5
“嘻嘻~~”秋姑娘含笑降臨人間,她四處走著、跑著、看著。她看見人們熱的直出汗,就做了第一件事。秋姑娘長長地吸了口氣,好像把熱氣一絲不留的吸進了肚里,瞬間換成了涼爽的秋風,吹了出來。這一吹,好像有魔力似的,吹出了人們藏了一個夏天的新衣,吹走了夏日的酷熱,吹走了嫩綠的樹葉;換上了人們漂亮的秋衣,換來了秋日的清涼,換來了一片片“金葉子” 落在地上。人們感嘆:“秋天終于來了!”
秋姑娘看著自己的成果滿意極了,又想方設法的繼續(xù)服務人類??刹磺?,她太得意了,一不小心就做錯了事。
“人們都這么喜歡我, 我可要再接再勵,繼續(xù)加油呀!”秋姑娘這么說著,又看見了一位大嬸用秋風吹干棉被。秋姑娘看見了, 就猛得朝那晾著的衣被上吹了一口氣,秋姑娘正為自己所做的事高興呢。突然聽見大嬸的聲音“啊!我的被子!這秋風可真怪,一會兒大一會兒小,我的新被子呀!”秋姑娘一聽這話便著急了,回頭一看,不得了了,自己把人家的被子吹上天去了!秋姑娘也不敢多言,只好慚愧的走了。
篇6
謎!
一份匯款單引起的謎!
1981年12月28日,江蘇省大豐縣新豐中學高二(3)班張曉燕同學,收到了一份署名“大豐中學赤松寄”的伍元錢匯款單。
“赤松”是誰?曉燕在問,同學們也在互相猜測。
這件事,引起了學校團委的興趣。于是,調查工作悄悄地開始了。
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他們查來查去,從高二(3)班到高二年級,“偵破”范圍最后擴大到全校,“赤松”非但沒有下落,相反被“懷疑”的對象卻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就在于:象“赤松”那樣的人,實在太多了。
也許大家要問:匯款人的地址明明寫的是“大豐中學”,可你們怎么盡在新豐中學尋找呢?說來,這本身也是一個“謎”。
涓涓細流
從1975年起,短短的幾年時間,病魔連續(xù)奪去了曉燕的祖父、父親和哥哥的生命,家里只剩下了年近七旬的祖母,體弱多病的媽媽,還有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妹妹。無情的災難,給張曉燕同學帶來痛苦,家里生活困難,使天真活潑的張曉燕變得沉默了。
然而,在老師和同學中間,張曉燕,她并不感到孤單。
張曉燕是走讀生,幾年來,她一直享受最高助學金的待遇。
學習需要用參考書,雖然都是幾毛錢的事,但曉燕有困難,同學不聲不響地把書塞到她的書包里。
曉燕患有額竇炎,時常發(fā)作,潘老師了解到這一情況,買了補腦汁給她送來了。
曉燕缺換洗衣服,老師給她送來了布料,同學們給她送來了衣服,雖說是舊了一點,可實在也是一片心意啊!
曉燕住在舅舅家里,離學校有好幾里路,每逢刮風下雨,不是劉老師家留,就是在夏老師家里呆。為了使張曉燕能集中精力有更多的時間搞好功課,這學期一開始,班主任顧老師讓曉燕住到了自己家里。
……
這無微不至的關懷體貼,就似那涓涓細流,滋潤著曉燕的心田。
二十一塊三
寒冬,1981年寒冬降臨了。
此時,曉燕不僅衣服單薄,而且還面臨著停學的危險。
曉燕需要幫助。
困難在曉燕身上,卻急在高二(3)班每個同學的心里。團支部召開了會議,討論結果:給曉燕同學捐款,幫助她度過難關。
兩角、一塊、伍角……
從團內發(fā)展到團外,有34位同學捐了款,計人民幣二十一塊三。團支部書記把這一小迭零碎票子鄭重地交給了張曉燕同學。這雖然只是一筆小數,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同學之間相互關懷的美好感情。
“謎”而不謎
“赤松”究竟是誰呢?
倘若讀過同志的《松樹的風格》,你就一定會記得書中對松樹的評價:“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它,贊美過它,把它作為崇高的品質的象征?!笔堑?,松樹以其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風格,博得了人們贊嘆。怎樣揭開“赤松”的謎?松樹的風格,給了我們啟迪。
伍元錢的這一張匯款單,無疑是新豐中學高二(3)班團支部幫助張曉燕同學克服困難的插曲之一?!俺嗨伞笔钦l?也無須再追究,“赤松”可以是我們同學中的某一個,也可以是幾個,甚至是幾十個?!俺嗨伞本褪俏覀兊耐瑢W!我們的同學就是“赤松”!
篇7
雷鋒這個名字是我們最熟悉的。他可是我們的好榜樣。他也做過許多好事,我們數三天三夜也數不完。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雷鋒叔叔的故事吧!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 一九五六年夏天,從荷葉壩小學畢業(yè),幾年里,雷鋒克服困難,勤奮學習,受到師生的的一致好評。他幫助落后的同學,愛護集體的糧食,并與壞份子做斗爭,受到學校老師、同學和鄉(xiāng)親們的一致好評。在畢業(yè)典禮上,他上臺發(fā)言,毅然要求留在農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聽了雷鋒叔叔的故事,我覺得助人為樂是一件快樂的事,雷鋒為了大家,不顧一切的努力。
四年級:宋印歆
篇8
但那些不經常吃蛋的人,并沒因缺乏蛋白質的營養(yǎng)而身體欠佳,原因何在?吃豆腐!
吃豆腐在上海話可解釋作“占便宜”,理由恐怕也是因為豆腐又白又嫩、好吃營養(yǎng)、價廉物美,吃豆腐是絕對占盡便宜的。
這些無聊閑話少說,且正經地來談吃豆腐。
北方人吃豆腐以不失豆腐原味為主,如小蔥拌豆腐,香椿拌豆腐,白菜熬豆腐,韭菜炒豆腐,都只是略取配料之味,實際上完全以豆腐為主。江南的醬油麻油淋豆腐,也還在此范疇之內。四川的白水煮豆腐蘸“調味”來吃,表面上是真正吃豆腐,實質上調味又麻又辣(花椒粉與辣椒油),又咸又甜(鹽、醬油與白糖),又香又辛(蔥末與姜末),再加上芝麻醬的濃膩,豆腐置身于此,絕對原味盡失了。
家庭中考究一點的吃豆腐,如鮮菇肉片燒豆腐、什錦豆腐羹、肉末炒豆腐、雞哈豆腐、豆腐鑲肉、冬筍香菇燒豆腐,都算高級的,至若紅燒黃魚、鯉魚里面加豆腐,砂鍋魚頭里面少不了豆腐,燉牛肉、燉豬肉也都可以用豆腐來燴,這卻是以豆腐為賓了。
豆腐十八配,大家都如此承認。愛抬杠的人卻說:豆腐蘿卜總擱不到一塊吧?可是事實上,在山東省運河邊上的人們,卻常吃蝦米蘿卜片熬豆腐。又有人說,雞湯里加豆腐,那真是不知貴賤,但是,有名的畏公豆腐卻是用最濃的純雞湯把豆腐煨透,棄湯而只吃豆腐呢。
若和一則故事里的豆腐相比,畏公豆腐還不算最貴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鄉(xiāng)間文士,不知怎地竟得入和(亦說年羹堯)之府作西賓 ,這煊赫府第尊重老夫子,每餐當然盛饌,大魚大肉會把人吃膩了,一天,老夫子乃對一小碗看來頗似豆腐的菜羹加以贊美,表示:“這樣豆腐,無妨常弄碗吃吃?!焙髞硪娾蚁職㈦u無算,才發(fā)現原來那是雞腦,乃咋舌說:“作孽,作孽,再不要吃這樣貴的豆腐了?!?/p>
有把雞腦當豆腐的誤貴為賤,也還有把豆腐當作珠玉珍寶的,這故事有兩種不同的傳說。一說是西太后被八國聯軍逼出了北京城,逃難途中在農家吃了菠菜炒豆腐,覺得新鮮有味,乃問:“這是什么菜?”阿諛者答以:“是特別給老佛爺進貢的,叫作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鵡?!眮y平返朝后,傳旨御膳房,要吃這個菜。這下子可難壞了御廚師,鸚鵡鳥不難殺而烹之,可是金鑲玉又怎能煮得熟呢?
另一說是乾隆皇帝游江南,一日在一民間塾中與塾師閑談,適逢午餐,吃的也是菠菜炒豆腐,皇帝的食前方丈中,當然不會有這種平民食物,嘗個稀罕,自然覺得可口,也是問“此菜何名?”塾師賣弄文人巧思,說:“這叫翡翠燴玉板?!庇谑?,這皇帝回宮后便也給御膳房出了難題。
不管這兩則故事的真實性如何,菠菜炒豆腐的確可以稱得起是又好吃又好看,營養(yǎng)價值高而經濟價值低的下飯之物。每餐有此一盤,則所有的維他命ABCD、蛋白質、葉綠素、磷、鐵、鈣都可無缺了。只不過脂肪較少,對體胖欲減肥者正合適,普通人或許會覺得素淡了些,但這沒關系,只要用大量豬油來炒,便濃膩香腴,毫無缺憾。
一般的習慣,北方人炒豆腐多是把豆腐切塊先入鍋用油煎透,就是變成“金鑲白玉板”那種樣子,然后再下各種配料;南方人吃豆腐喜嫩,多是先把配料等炒好,然后入豆腐燴煮,這便是燴玉板的形式。所以,鍋塌豆腐那種把豆腐與肉末混合,然后蘸面粉,在鍋中用油煎成香脆的豆腐餅,切盤上桌的辦法,也只是北方館子里的拿手菜。
和豆腐同出一源的,北平的“老豆腐開鍋”――也就是四川的豆花,都是點成了的豆腐不壓去水分的軟嫩豆腐坯子。這種吃豆腐坯子,南北各省并不普遍,但現在臺北市卻不視作稀奇。目前我們的吃倒真是四海一家了。
篇9
從前有一只小象,生活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一天,小象在幼兒園聽長頸鹿老師講故事,長頸鹿老師講了一個小孩說謊長長鼻子的故事。大家的目光一起投向了小象,大家想:小象一定是因為說謊才長的長鼻子。
小象也自己問自己是不是因為說謊才長了長鼻子?可他一想,不對自己從沒說過謊呀!他來到小河邊望著水中的倒影,心想:怎么長了一個長鼻子?小花貓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小象連忙用長鼻子把小花貓救了上來,小花貓非常感謝小象。小象不好意思的笑了。
小象終于明白長鼻子有長鼻子的好處!
實驗小學2四年級:吳亞琳
篇10
消費者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進口Tiguan?剛剛上市的新款Tiguan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2.0TSI汽油機版本,除了價格比同配置國產途觀貴了幾萬塊錢之外,軸距也沒有加長,只有原汁原味這一個賣點似乎還不足以沖擊到國產途觀的地位。那么,柴油版呢?無論如何這臺2.0TDI發(fā)動機是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作為一款城市功能的SUV也許它只意味著省油,但如果你還想偶爾開著Tiguan去越野的話,我敢保證它會帶給你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這就是一個關于越野的故事。
在城市中大扭矩和省油是王牌
雖然是講越野,但故事也要從城市開始。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里,穿梭于鋼筋水泥的叢林之間,奔波忙碌,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在心底里渴望自由。那么,沖出牢籠就得有一輛SUV吧?
很可惜,故事本不該發(fā)生在北京,受到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制約,這輛柴油版Tiguan只能以試駕車的身份被我擺弄兩天,身處北京的消費者只能對其他地區(qū)那些可以購買柴油車的兄弟姐妹們報以羨慕嫉妒恨了。我還是好好珍惜這寶貴的兩天吧。
不費口舌去描述這款車的外形、內飾、空間了,這些與汽油版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尾部的2.0TDI標識很扎眼,希望加油站的工作人員也都能像我一樣看出這點區(qū)別。啟動發(fā)動機后差別就很明顯了:車內隔音效果很不錯,但在車外就會聽出一點拖拉機的感覺;而且站在車的后面能聞到柴油機尾氣有的酸味。
除了聲音有點“擾民”之外,這款2.0升排量的TDI柴油機還是很適合城市工況使用的。其最大功率為103kW/4200rpm,而Tiguan 2.0TSI車型的汽油機具有125kW的功率輸出,國產途觀的同型號汽油機調校更是達到147kW,這樣明顯的劣勢更多會體現在跑高速方面。經常在市區(qū)里開車需要磨練自己面對堵車時的心如止水,又有誰會介意它的最高車速能跑182km/h還是197km/h抑或是200km/h呢?其實扭矩才是它的王牌:低至1750rpm即可輸出320Nm的峰值扭矩,在市區(qū)常用的中低轉速工況下其提速響應令人陶醉,油門根本不用深踩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超車、并線。當然,這樣的駕駛方式是很沒品的,我需要盡快從這種小人得志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
大扭矩和省油是柴油機的先天優(yōu)勢,而Tiguan的出色表現還得益于大眾最新的共軌噴射技術以及VTG可變幾何形狀渦輪葉片技術,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57g/km,綜合油耗低至6L/100km,理論上續(xù)行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我沒有這么高的奢望,在市區(qū)里試駕了多半天之后看到行車電腦上顯示的“平均油耗7升”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這款柴油車最拿手的就是越野
離開城市越來越遠,隨著沿途依次經過了國道、市道、縣道以及導航地圖上不顯示的不知名村級道路之后,Tiguan愈發(fā)感覺到得心應手。前面介紹它的外觀時落下一點:在18°和28°接近角的兩種版本中進口到國內的Tiguan柴油版選擇了后者,所以不僅視覺上給它增添了幾分野性,而且在面對完全無路的越野地形時令駕駛者少點顧慮,特別是上下陡坡的時候。
最終開進這片水庫邊上的“大土坑”我還是下了好大決心的,畢竟Tiguan不是專業(yè)越野車,而且對這塊地形我確實很陌生,這可是越野的大忌呀。不管怎么樣,既然來了就該硬著頭皮往上沖了,這個舞臺就該屬于Tiguan TDI!
這里其實是個挖土的大工地,有些地方是比較堅實的土路,而多數地面都堆積了松軟的浮土,有的地方浮土甚至有二三十公分厚,腳踩在上面就像踩進水里,一下就沒到腳踝。那么,車會怎樣呢?反正雪地、沙漠、泥濘地我都開過,像這樣的浮土也不算太恐怖,Tiguan應付起來還比較輕松。偶爾遇到以前大卡車留下的車轍會有陷車的跡象,及時發(fā)現后不再繼續(xù)“刨地”,掛倒擋就很容易脫困了。這款車配備了4Motion全時四驅系統,后軸可以得到從10%到幾乎100%的動力,中央電子液壓多片離合器會根據前后軸負荷主動調整動力分配,由于不必等到前后軸出現轉速差就能提前介入,所以反應更為迅速。它還有一個專門的“越野模式”,通過對油門、剎車等特性的精確調整,使其更適應越野的要求。
底氣足了就會有點肆無忌憚,于是就順著一個大坡開到坑底,心中突然掠過一絲不安:這個坡度有點陡啊!還有別的路可以上去嗎?在下面折騰、拍照之后,也把路線探明了――只能原路返回!連沖坡的機會都沒有,坡底非常松軟,而且不平,坡中稍好一點,速度快了可能就直接陷車了。就這樣半踩油門,感受著前后軸持續(xù)不斷的動力以及車輛的爬升,直至順利開上坡頂!注意是“開上”而不是“沖上”,從此我會對Tiguan TDI充滿敬畏。
TDI適合既喜歡Tiguan又喜歡越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