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范文

時間:2023-03-24 11:34: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細胞呼吸的概念

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細胞呼吸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細胞呼吸的方式

細胞呼吸可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類型。

(1)有氧呼吸

①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氣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許多ATP的過程。

②場所: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線粒體結構:雙層膜,內膜向內腔折疊形成嵴,使內膜的面積大大增加。嵴周圍充滿了液態的基質。線粒體的內膜和基質中含有大量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線粒體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一般是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基質中,但是它在活細胞中能自由地移動,往往在細胞內新陳代謝旺盛的部位比較集中。

③過程: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是葡萄糖,其反應式可以簡寫成:

C6H12O6+6O2酶6CO2+6H2O+能量

有氧呼吸的全過程十分復雜,可以概括地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反應都有相應的酶催化。

第一階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產生少量的\[H\],并且釋放出少量的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

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釋放出少量的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的。

2C3H4O3+6H2O酶6CO2+20[H]+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上述兩個階段產生的\[H\],經過一系列的反應,與氧結合形成水,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的。

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所以,確切地說,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應為:

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

④能量:同有機物在生物體外的燃燒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點:有氧呼吸是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有機物中的能量是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逐步釋放的;這些能量有相當一部分儲存在ATP中。在細胞內,1mol的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了。有氧呼吸的能量轉化效率大約為40.45%,這些能量大約能使38molADP轉化為ATP。

(2)無氧呼吸

①概念: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②場所:細胞質基質。

③過程:無氧呼吸的全過程,可以概括地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需要不同的酶催化。

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成乳酸。

高等動物和人體在劇烈運動時,盡管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都大大加強了,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骨骼肌對氧的需要,這時骨骼肌內就會出現無氧呼吸。人和高等動物的無氧呼吸產生乳酸,還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如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它的反應式是: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短時間的無氧呼吸,將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釋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適應缺氧的環境條件。它的反應式是: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做發酵。產生酒精的叫做酒精發酵,如酵母菌;產生乳酸的發酵叫做乳酸發酵,如乳酸菌。

④能量:無論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轉化成乳酸,無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則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釋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該過程能量轉化效率大約為31.06%,這些能量大約能使2molADP轉化為ATP。

3.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

呼吸類型比較項目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呼吸場所主要在線粒體內細胞質基質內

是否需氧需分子氧參加不需分子氧參加

分解產物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

釋放能量較 多較 少

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過程雖然有明顯的不同,但并不是完全不同。從葡萄糖到丙酮酸,這個階段完全相同,只是從丙酮酸開始,它們才分別沿著不同的途徑形成不同的產物:在有氧的條件下,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過程釋放較多的能量;在無氧條件下,丙酮酸則分解成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成乳酸,全過程釋放少量的能量。

4.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

(1)溫度:溫度能影響細胞呼吸,主要是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一般來說,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根據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在生產實踐上貯藏蔬菜和水果時應該降低溫度,以減少呼吸消耗。溫度降低的幅度以不破壞植物組織為標準,否則細胞受損,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也易腐爛損壞。

(2)氧氣:氧氣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素,氧氣不足直接影響呼吸速度,也影響到呼吸的性質。綠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條件下就進行無氧呼吸,大多數陸生植物根尖細胞的無氧呼吸產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數陸生植物不能長期忍受無氧呼吸。在低氧條件下通常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都能發生,氧氣的存在對無氧呼吸起抑制作用。有氧呼吸強度隨氧濃度的增加而增強。關于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與氧濃度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的曲線來表示。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酵,氧氣對發酵有抑制作用。上圖的曲線也適用于對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描述。根據氧對呼吸作用影響的原理,在貯存蔬菜、水果時就降低氧的濃度,一般降到無氧呼吸的消失點,如降得太低,植物組織就進行無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產物如酒精等往往對細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從而影響蔬菜、水果的貯藏保鮮。

(3)CO2:增加CO2的濃度對細胞呼吸有明顯的抑制效應。這可以從化學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釋。據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鮮中,增加CO2的濃度也具有良好的保鮮效果。

5.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需要常采取一定措施促進或抑制細胞呼吸。

促進細胞呼吸:例如在作物栽培時,采取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等措施都是為了保證根的正常呼吸。

抑制細胞呼吸:例如糧油種子的儲藏,必須降低種子含水量,使種子呈風干狀態,使細胞呼吸降到極低,以減少有機物消耗;在果實和蔬菜的儲存和保鮮過程中,常將它們置于低溫下(如冰箱)或降低空氣中氧氣含量及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以減弱它們的呼吸作用,使整個器官代謝水平降低,延緩衰老,達到儲存和保鮮的目的;再如,為了使有機物向著人們需要的器官積累,常采取把下邊變黃、已無光合作用能力、仍然消耗養分的枝葉去掉,使光合作用的產物更多地轉運到有價值的器官中去。

二、典例分析

例1.在自然條件下,有關植物呼吸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有氧呼吸過程中,中間產物丙酮酸必須進入線粒體

B.高等植物只能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

C.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強度晚上比白天強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相關問題。高等植物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進行無氧呼吸時,其生成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進行有氧呼吸過程中,第一階段是在細胞質基質中產生丙酮酸,丙酮酸進入線粒體進行第二階段,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與溫度有密切關系,晚上比白天溫度低,所以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般是晚上比白天強度小一些。

答案:A

例2.將等量的小麥種子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1小時后,容器中O2和CO2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變化量

\\O2濃度01%2%3%5%7%10%15%20%25%

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70.7

CO2釋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70.7

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O2濃度為0~3%時只進行無氧呼吸

B.貯藏時應選擇O2濃度為5%的適宜條件

C.有氧呼吸的強度隨O2濃度升高而增強

D.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和二氧化碳

解析:小麥種子無氧呼吸的產物為酒精和二氧化碳,C項因為O2濃度≥15%以后有氧呼吸的強度不再隨O2濃度升高而增強(請看表格數據),應該加一句話:在一定的范圍內,有氧呼吸的強度隨O2濃度升高而增強。

答案:B

例3. 當植物以釋放二氧化碳為主的時候,下列哪種現象最不可能發生?( )

A.合成有機物 B.凈積累有機物

C.光合作用 D.無氧呼吸

解析:凈積累有機物只有在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的情況下,因此不可能發生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

答案:B

例4.現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養液,通過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圖所示。則在氧濃度為a時用于發酵的葡萄糖占( )

A.100% B.33.3% C.66.7% D.50%

解析:本題考查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特點,考查學生獲取知識并通過計算進行推理的能力。在氧濃度為a時,產生的CO2的量為15mol,此時的CO2既有有氧呼吸產生的,也有無氧呼吸產生的;無氧呼吸產生CO2的量要根據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量來計算,從圖中看出,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為6mol,則無氧呼吸產生CO2的量也為6mol,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為9mol;根據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3mol,根據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1.5mol,兩種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總量為4.5mol,其中用于發酵的占3/4.5=2/3。

答案:C

例5.下圖中能正確表示植物根細胞內ATP生成量與氧氣供給量之間關系的是( )

解析:植物根細胞中ATP的形成途徑是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個生理過程。所以在沒有氧氣存在時,植物的根細胞也能形成少量的ATP,因此曲線的起點不應該在坐標原點而是在縱坐標上。故C、D選項錯誤。呼吸作用除了和氧氣有關還和其他因素如酶、溫度等有關,所以圖像不應該是一條直線。植物根細胞中ATP生成量與氧氣供應量呈正相關。

答案:B

例6.將剛萌發的且用消毒劑清洗過(不影響種子的生命活動)的小麥種子(以淀粉為主)放入下列裝置,在溫度不變,壓力為一個大氣壓的情況下進行實驗:

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解釋形成該實驗結果的原因,并將預測結果用曲線圖表示。

(2)為了防止因萌發種子的生理活動產生的溫度引起錐形瓶內氣體的物理性膨脹或收縮所造成的誤差,必須要有對照,并對實驗結果進行驗證。那么對照組錐形瓶內應放置。

(3)用等量的蒸餾水代替CO2吸收劑,其他條件不變,重復上圖所示實驗,如果發現有色液滴不移動,則說明種子進行了怎樣的生理活動?。

(4)如果將小麥種子換成等質量的油菜種子(主要成分是硬脂酸,C、H比例高于葡萄糖),其他條件不變,重復上圖所示實驗,預計有色液滴移動的距離(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示實驗結果。

(5)若圖中實驗用的小麥種子不經消毒處理,則測得的數據與種子實際呼吸強度相比是偏大還是偏小?,簡述原因 。

(6)種子萌發成幼苗的初期,種子含有的有機物的質量,有機物種類。(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解析:本題考查呼吸作用的條件與產物以及呼吸作用的意義。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生CO2,同時被吸收劑吸收,導致錐形瓶內壓力下降,有色液滴移動。呼吸作用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形式。由于脂肪中C、H比例高于糖類,所以,氧化時耗氧多,有色液滴移動距離較大。具有葉片的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吸收CO2,所以測定其呼吸速率時應避光。

答案: (1)萌發的種子進行有氧呼吸時吸收氧氣,放出的二氧化碳被CO2吸收劑吸收,導致錐形瓶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力降低,有色液滴左移,最終進行無氧呼吸,瓶內氣體體積不再變化(見上圖) (2)用消毒劑清洗過的死的萌發小麥種子和CO2吸收劑 (3)萌發的小麥種子以葡萄糖為原料進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氣和呼出的CO2的體積相等 (4)大于 (5)偏大 種子表面的微生物呼吸作用也會消耗一定量的氧氣 (6)減少 增加

三、跟蹤訓練

1.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進行無氧呼吸,所以能長期適應缺氧環境

B.荔枝在無 O2 、保持干燥、零下低溫和無乙烯環境,可延長保鮮時間

C.快速登山時人體主要是從分解有機物產生乳酸的過程中獲得能量

D.玉米經酵母菌發酵可產生酒精,是通過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實現

2.在劇烈運動時,肌肉處于暫時相對缺氧的狀態,葡萄糖的消耗量劇增,但產生的ATP增加不是很多。這是因為 ( )

A.大量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B.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釋放出來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釋放出來

D.大量能量隨汗流失了

3.將酵母菌培養條件由有氧條件轉變為無氧條件,下列過程加快的是(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釋放

C.ATP的形成

D.丙酮酸的氧化

4.1861年巴斯德發現,利用酵母菌釀酒的時候,如果發酵容器存在氧氣,會導致酒精產生停止,這就是所謂的巴斯德效應。直接決定“巴斯德效應”發生與否的反應及其場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細胞質基質

B.丙酮酸+O2CO2;線粒體基質

C.\[H\]+O2H2O;線粒體內膜

D.H2OO2+\[H\];類囊體膜

5.貯存的水果通過測定下列哪項可準確判斷其細胞呼吸方式( )

A.水的生成量

B.酒精的生成量

C.有機物的消耗量

D.O2消耗量與CO2生成量的比值

6.下列與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無關的是( )

A.曬干小麥種子以延長保存期限

B.對番茄植株進行摘心以增加產量

C.夜晚適當降低溫室內的溫度以提高產量

D.農村采用密閉的土窖保存水果蔬菜

7.在豌豆種子萌發初期,一般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幾倍,說明種子此時的呼吸狀況是( )

A.只進行有氧呼吸

B.只進行無氧呼吸

C.主要進行有氧呼吸

D.主要進行無氧呼吸

8.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單位鮮重在單位時間耗氧量μL•g-1•h-1)

據表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組織,呼吸速率有明顯差異

B.種子內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謝較旺盛

C.測定大麥種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為了提高種子內自由水含量

D.不同植物的同類器官呼吸速率不同,與其結構有關而與功能無關

9.圖甲表示8月份某一晴天一晝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釋放曲線;圖乙表示該棉花葉肉細胞兩種細胞器的四種生理活動狀態。則圖甲中時間a、b、c、d依次發生了圖乙所示的哪項生理活動?( )

圖甲

圖乙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10.下圖為某生物小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設計裝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自變量為溫度

B.實驗因變量為CO2的有無

C.氣泵泵入的氣體應先除去O2

D.乙、丙兩試管中液體應煮沸冷卻除去O2

11.為探究植物體呼吸強度的變化規律,研究人員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氧含量條件下,測得一定大小的新鮮菠菜葉的二氧化碳釋放量(表中數據為相對值),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O2 CO2溫度0.1%1.0%3.0%10.0%20.0%40.0%

3℃6.23.61.24.45.45.3

10℃31.253.75.921.533.632.6

20℃46.435.26.438.965.567.2

30℃59.821.48.856.6100102

40℃48.217.37.142.474.273.5

(1)為了使實驗數據真實地反映呼吸強度的變化,還應采取的措施是,原因是 。

(2)仔細分析表中的數據,你認為在條件下的數據可能是錯誤的。

(3)圖中數據反映出在相同溫度條件下,當氧含量從20%上升到40%時,植物的呼吸強 度。其限制因素可能是。

(4)就圖中數據分析,蔬菜貯藏的最佳環境條件組合是,此條件下植物細胞內二氧化碳的產生場所有。

12.甲同學說他知道酵母菌能使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但不知道這一過程是在有氧條件還是無氧條件下進行的;乙同學說他知道酵母菌的呼吸會產生CO2,但不知道不同條件下產生的CO2是否一樣多。于是他們設計如下裝置(酵母菌培養液是用新鮮的食用酵母菌和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的,a、b、c、d示閥門關閉狀態)進行實驗。

(1)請你寫出甲同學作出的假設:。

用(試劑)檢測有無酒精產生。

(2)實驗步驟:打開4個閥門,將裝置放在25~35°C的環境中培養8~10 h。

(3)預期乙同學的實驗現象:

(4)最可能的結論:甲:;乙 。

13.根據下圖所示的動物呼吸作用強度測定裝置,完成哺乳動物呼吸作用強度與外界環境溫度關系的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目的:探究哺乳動物的呼吸強度與外界環境溫度的關系。

實驗原理:

(1)哺乳動物的體溫能在一定范圍內保持相對的恒定,這種體溫的相對恒定是通過完善的調節機制,使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保持動態平衡來實現的。當處于炎熱環境中,皮膚里的溫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將興奮傳入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調節,使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從而使散熱量增加,保持體溫相對恒定。

(2)動物產熱的主要生理過程為細胞的有氧呼吸,請寫出細胞有氧呼吸過程的反應式:。

(3)動物有氧呼吸作用強度可以用單位時間耗氧量來表示,耗氧量可用動物呼吸作用強度測定裝置進行測定并按內筒與外筒高度差計數。

實驗材料與用具:動物呼吸作用強度測定裝置4套,恒溫培養箱4個,大小、生理狀態相近的小白鼠4只,計時器,標簽紙等。

實驗步驟:

(1)將4個恒溫培養箱分別調節成10℃、20℃、30℃、40℃,并編號為甲、乙、丙、丁組。

(2) 。

(3) 。

(4) 。

實驗結果:

(設計表格用于結果統計)

實驗結論及解釋:

(1)結論: 。

(2)解釋: 。

參考答案:

1.D 提示:水稻根部主要進行有氧呼吸,但能長期忍受無氧或者低氧環境。水果的保鮮不能處于干燥環境。快速登山屬于激烈運動,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有氧呼吸。

2.C 提示:無氧呼吸生成了未徹底的氧化分解產物乳酸,含有的能量沒有完全釋放出來。

3.A 提示:無氧條件下,產生相同的二氧化碳,葡萄糖的消耗多。

4.C 提示:根據題意,直接決定“巴斯德效應”發生與否顯然和氧氣有無有關,在有氧呼吸中,氧氣主要與\[H\]結合生成水,這一步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

5.D 提示:水果呼吸作用都可以產生二氧化碳,但如果只進行有氧呼吸,則O2消耗量與CO2生成量比值為1∶1,所以只要進行無氧呼吸,則O2消耗量與CO2生成量比值小于1。

6.D 提示:摘心目的是為了去除頂端優勢,使側芽生長,可以多結果。

7.D 提示:有氧呼吸時,CO2的釋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豌豆種子的無氧呼吸為酒精發酵,不消耗O2能產生CO2,所以該過程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幾倍,說明無氧呼吸量大于有氧呼吸。

8. D 提示:D項是錯誤的,呼吸速率的不同,取決于該器官(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代謝越旺盛的器官,呼吸速率就越高。

9. B 提示:a時只進行呼吸作用,b時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c時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強度,d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10.B 提示:實驗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因此其自變量為有無氧氣,因變量為有無CO2。

11.(1)遮光處于黑暗狀態 防止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強度的測定

(2)10℃、1.0%

(3)保持相對穩定 酶的數量限制(或線粒體數量限制)

(4)溫度、氧含量分別為3℃、3.0%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12.(1)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產生酒精 酸性重鉻酸鉀

(3)①C瓶比E瓶渾濁 ②C瓶沒有E瓶渾濁 ③C瓶和E瓶渾濁程度相同

(4)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產生酒精 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產生的CO2比無氧條件下多

13.實驗原理:(2)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實驗步驟:(2)將4只大小、生理狀態相近的小白鼠分別裝入4套呼吸作用強度測定裝置中 (3)將4套裝有小白鼠的裝置分別放入4個不同溫度的恒溫培養箱中 (4)定時觀察、記錄數據

篇2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贈人以言,重于珠玉,傷人以言,重于劍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

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行,避實而擊虛。

上下同欲者勝。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高低同欲者勝。

篇3

1、充分了解自己的產品,不了解自己的產品就沒有發言權,無法和客戶交流。

2、勤字掛在心里,勤奮學習和工作是作為一名銷售人員的基本素質,要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

3、多和顧客聯系,了解顧客的需求,賣出產品后要定期聯系客戶,讓客戶感覺到認真負責。

4、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銷售失敗時,一定不要氣餒,要從中總結經驗,提升自己。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1、齊威王和田忌約定賽馬,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

2、所以每次比賽,田忌都必敗無疑。后來在孫臏幫助下,田忌又與齊威王賽馬時,便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后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再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田忌贏了。

3、田忌賽馬的故事說明的道理有:在劣勢中找到優勢。世上不是沒有好馬,只是缺少伯樂,相信自己總有自己獨到的優勢。學會取舍。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以己之長攻敵之短。要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先謀后戰,謀略在先才能事半功倍。了解對手,隱藏自己。過多過早暴露自己只能被動挨打,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了解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生理,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弱點和疾病,自己自己的容貌和身高體重,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對待自己,保留那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去掉那些惡習。

了解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了解自己的愛好和人生觀。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達到什么目標,這樣才能很好把握和調整人生的航向。

了解自己要通過不斷的自省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評價,這樣才能做到客觀地評價自己。不至于驕傲、自卑或者盲從。

篇6

蕞大程度的為己方爭取利益,應當敢于向對方大膽要條件,有足夠耐心取得持久戰的勝利,應當保持一定的態度的一致性。

二、在談判中,應當注意富有競爭意識

對對方所提出的觀點,應當勇敢質疑,對己方所部滿意的條件,大膽表現出驚訝態度,利用表情壓迫對方對此其觀點做出反省,從而為進一步的己方所提要求提供可能。

三、談判應當首先對對方資料進行搜集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避免在談判中對對方特點一無所知,應當針對對方一貫的性格特點、案例特征進行詳細的分析,對對方的劣勢展開有針對性的攻擊與攻破。

四、知道你想要什么

五、不要泄露你活動的截止期限

六、想好再說

七、了解市場行情

八、懂得什么時候該走開

篇7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提前對溝通者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交談的時候就更加簡單、更加容易上手了。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將對方的基本情況摸清楚為好!

2、要有耐心,懂得運用智慧 人際交往是一個十分依賴情商的活動,但是在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對智商也是有相當高要求的。對于對方提出的問題,要懂得巧妙而又不失禮貌的回答。

3、充滿自信,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要從字里行間體現出自己的自信。當別人感受到你的自信的時候,事情就基本上談成了一半了。

4、學會恭維別人,在交流的過程觀察對方的言行和打扮,對于對方比較突出的特點要懂得恭維,比如漂亮的人,要將其比作是明星;帥氣的人,要將其比作是帥哥;文學底蘊深的人,要比做事泰斗。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關鍵詞 營銷 “圍魏救趙” 蘋果 三星

一、“圍魏救趙”與孫子兵法

(一)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意為與其攻打集中的正面強敵,不如迫使敵人分散兵力以后再打,迎擊敵人的正面攻勢,不如迂回到敵人虛弱的一方,伺機消滅敵人。這一計來源于我國歷史上的一次戰役,在《史記》中有較詳盡的記載。春秋時期,魏要攻趙,趙向齊求救,齊便傳出要攻打魏。魏聽此消息后立即撤兵,但卻半路被齊埋伏,慘敗,趙因此得救。

可見,作戰如治水,對來勢兇猛的敵人要避免正面沖擊;對弱小的敵人要直接一舉殲滅。攻擊敵人的要害和虛弱部位,使對方受到形勢的阻礙和限制,不能繼續進行其軍事行動,戰事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這一計的核心內容是:攻擊敵人沒有防備的虛弱部位來間接地牽制敵人,以達到最后的目的,即避敵之長攻其之短。

(二)從孫子兵法看“圍魏救趙”的本質

《孫子兵法》據說是由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三十六計》最早出初見之于春秋戰國故事。兩書可以說在同一時間出現,單兩書的側重點不同。《三十六計》是通過將某一具體的戰役或實例通過一句話進行總結,而《孫子兵法》是從本質上對戰爭的規律進行總結。個人認為《三十六計》是具體版的《孫子兵法》,而《孫子兵法》是《三十六計》的本質。

在“圍魏救趙”中,涉及三個國家及他們的軍事行為。魏國要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襲擊魏國。而魏國之所以敢攻打趙國是因為了解趙國的實力在自己之下,而趙國向齊國求援是因為思量兩國的綜合實力要強過魏國,而齊國敢幫助趙國襲擊魏國也正是在考慮了國家的實力之后所做出的決定。所以要實施“圍魏救趙”,首先要做的就是《孫子兵法》中“謀攻篇”所講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魏國雖知己知彼了,但未考慮到彼國還有一盟友。因此,對趙國的戰爭他可以勝一場,但是對于齊國與趙國的同盟,他卻勝不了。

而魏國第二個不能勝的原因在于魏國沒有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為剿滅趙國,魏國傾巢而出,而家中空虛,這就給了齊國趁火打劫的機會。而趙國與齊國聯盟正是看到了魏國該時機,給予魏國沉重的打擊。這就是《孫子兵法》中“形篇”所講“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趙國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與齊國結盟并發現魏國的錯誤進而取勝。因此,魏國正是由于家中空虛,沒有嚴密的防守,才被有機可乘。

另外,趙國之所以未亡國是因為他采用了奇招,與齊國聯盟,分散魏國的注意力并取得最終的勝利。《孫子兵法》中“勢篇”講“擇人而任勢”,強調使用靈活而多變的戰法,才能夠出奇制勝。孫武強調說明,作戰當然要有正面的交鋒,要有對事物正常的合乎邏輯的思維,但是僅僅做到這一步是非常不夠的,必須要“以正合”,“以奇勝”,沒有奇,是很難制勝的。

因此,通過《孫子兵法》對“圍魏救趙”進行本質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精髓在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戰要首先立于不敗之地;作戰要乘虛而入,使用奇招。后文在將此計與市場營銷案例結合時也將從這三點精髓入手。

二、“圍魏救趙”所涉及的市場營銷理論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市場環境分析

每一個行業中的競爭態勢是不同的,可能會存在寡頭壟斷現象,即“一超多強”或者“戰國”時期的現象,同樣也會出現完全競爭的現象,如“春秋時期”、“五代十國”。因此,企業在發動一場營銷活動甚至在平時日常運營的過程中都要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通過五力模型的分析行業自身的發展潛力以及明確自己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及水平。同樣對主要的競爭對手進行分析,通過SWOT分析發現自己與對手的優劣勢以及差異,并確定企業未來要走一個怎樣的道路。

(二)作戰要首先立于不敗之地――確定核心競爭力

一個企業能夠在市場中生存表面上看是因為自身針對目標消費者有精準的定位,能夠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需求。但是企業滿足消費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有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該競爭力能夠使你在競爭對手不斷地模仿及追趕中,依然保持自己獨有的特色并立于不敗之地。對于可口可樂,這個核心競爭力是他的配方及品牌;對于蘋果公司,這個核心競爭力是對行業第一的不斷追求。只有能夠堅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再商戰中進可攻,退可守。

因此,商戰中的“圍魏救趙”就是要結合市場環境分析,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并進行差異化定位的過程。

三、市場營銷中“圍魏救趙”的案例――三星Note系列的推出

2011年,三星手機占市場份額19.0%,蘋果手機占18.8%。蘋果當年推出iPhone4s,其外形設計與半年前引爆市場的iPhone4相差無幾,同時屏幕尺寸也保持在喬布斯所言的“最適合單手操作”的尺寸3.5寸,這使得市場對其反響并不是非常強烈。而三星為應對iPhone4s推出了GalaxyS2機型,該機型看準iPhone4s在屏幕尺寸上的弱勢,在屏幕設計上采用了4.3英寸的設計,其目的已經很明顯:要與iPhone在屏幕尺寸上形成差異。但是屏幕增大并未帶來操作方面革命性的改變。因此,在2012年初,iPhone4s的銷量仍相對GalaxyS2遙遙領先。因此,在2012年8月,三星推出史上第一款超過5英寸屏幕的巨屏手機Galaxy note。該手機的國際口號為:“Phone?Tablet?It’s Galaxy Note!”該手機的定位介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間。可以說,Galaxy Note在外形上主打大屏,與iPhone3.5英寸的屏幕形成鮮明的差異,同時也向消費者闡明更大的屏幕帶來更加清晰震撼的感受。同時,Note還與iPhone在娛樂與工作上形成的差異。Note在將自身定位為第三辦公空間的同時也將iPhone定位為一個單純的娛樂產品。同時,Note的推出,吸引了一部分偏好大屏幕的用戶,使原本一對一的市場變成了二對一的市場。一定程度上,Note系列減輕了S系列與iPhone的正面沖突,將iPhone的一部分競爭注意力轉移到了Note系列。雖然蘋果說3.5英寸才是最適合人手的尺寸,但是在緊接著過了年,蘋果便推出了iPhone5,屏幕尺寸由3.5英寸升至4英寸。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蘋果在這一仗上的確向三星有所借鑒。

在2012年末,三星手機市場份額達到39.8%,一年內市場份額翻番,而蘋果手機市場份額僅從18.8%提升至25.1%。這足以說明三星推出S系列及Note系列雙系列旗艦機的成功。

篇9

轉眼間,太陽已灑下余暉,夕陽染紅了江水,一聲鳥鳴劃破無邊的天際,大勢已去,一切都已成定局。你緩慢的轉過身,拋下身上那沉重破殘的鎧甲,看著自己身邊這殘軍敗骸。你長嘆一聲:“唉,這是天要亡我。”說罷,你拔出劍鞘,亮出那锃亮的刀鋒,那鋒利的刀刃反射著那抹夕陽的紅色,那樣的刺眼。你緩緩地舉起劍,仿佛有千言萬語要說,想說但又沒有說一句話。你把劍舉到面前,閉上了雙眼,將劍一點點割向自己的咽喉,涌動的鮮血順著刀鋒一點點留下,砸到地下,開出一朵朵鮮紅的花。

如果我能早活幾千年,如果我自是在你身邊,我一定會把住你的長劍,并對你說:大王,這不是天要亡你,是你自己斷送了自己,既已身為身經百戰的將軍,就應該知道戰爭的殘酷,面對敵人,就不應該有絲毫的心軟,對敵人的軟弱,就是對自己的殘酷。不要對敵人太坦誠,要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的弱點便會斷送你的一生。

大王,你的身邊有那么多的謀士,范增、項在……他們都是你的得力助手,你為什么不肯信任他們呢?他們如此忠心耿耿,對你毫無二心,你為何寧可相信敵人,而不相信他們?你就是太沒有城府,太輕易相信別人,才造成你今天的結果。

大王,最后我還想對你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失敗并不代表什么,你打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你還是那位懷揣壯志,果斷勇武的西楚霸王,你還是那位力扛鼎蓋世的英雄。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大王,別了。高三:亦千沫

篇10

2、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計謀被采納執行,即可去造成一種態勢,用以輔佐出兵以后的行動。所謂態勢,就是利用優勢,靈活機變,掌握作戰的主動權。

3、兵這,詭道也。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擾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敵人貪利,就用小利去誘惑他;敵人混亂,就乘機去襲擊他;敵人充實,就去防備他。

4、敵人強大,就設法躲避他;敵人惱怒,就去騷擾他;敵人卑怯,就設法驕縱他;敵人安逸,就去困擾他;敵人和睦,就去離間他。在敵人沒有防備之處發動攻擊,在敵人意想不到時突然行動,這,就是兵家取勝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