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耐得住寂寞范文
時間:2023-03-17 09:2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生要耐得住寂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人是社會性動物,喜群居,樂相處,惡寂寞。然而,掀開人類文化史,我們會發現,偉大的藝術家、思想家往往都是寂寞的。因為他們的思想超越時代,行為背離傳統,很難得到別人的理解,處境難免寂寞,但他們卻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在寂寞中探索,在寂寞中奮斗,做出了不俗的業績,流芳青史。
他們在人類文化史上留下了永不寂寞的名望和豐厚的精神遺產。我們是凡人,不必刻意去當苦行僧,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生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各種誘惑人的東西,無論是在內容、形式上還是在吸引力上,都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稍不謹慎,放縱自己,就有可能會走上違紀違法的泥潭。
君不見,每天有多少人不甘于寂寞,迷戀在燈紅酒綠、觥籌交錯之中,因喝酒而亡命致殘、釀成事故乃至違法犯罪的不絕于耳;每天有多少人不甘于寂寞,在夜以繼日地“壘長城”、“斗地主”,瘋狂賭博,揮霍公款,以致我國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賭場生意曾經非常興隆……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覺悟;而甘于寂寞,則是一種境界,能做到這一步,絕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信念上的支撐。
篇2
不知諸君發現沒有,現在的人打電話,頭一句話往往是:“喂,你在哪兒了?言下之意即是你忙啥了。忙,不僅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特征,也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通病。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繁忙了起來。忙于正事本無可非議,可有些人總是忙于各種聚會、慶典,忙于盯著上一把交椅,忙于富足有余地生活。忙于應酬,忙于當官,忙于賺錢,甚至忙于賭博,忙于找樂。忙得不可開交,忙得忘乎所以,一年到頭或幾年下來,真不知能忙出個什么結果?
我們說北京人忙。他們早上6——7點上班,晚上6——7點下班,中午也不回家,年薪7——8萬,人家忙那叫有資格的忙,既有學歷又有能力,不忙不行。
領導忙。落實上級指示精神,開展日常性工作,配合其它單位工作等,都需要領導協調安排,坐鎮指揮。領導們忙那叫有資歷的忙,職責所在,任務所迫,不得不忙。
企業老板忙。身在商場不是奔波進貨渠道,就是爭取銷售市場。老板們的忙那叫有資本的忙,憑借的是本錢,追求的是效益,不忙才怪呢。
一言以蔽之,在這個信息過剩、物欲橫流的時代,忙,要分情況看對象,特別是年輕一代,切不可被“忙風”蒙蔽了雙眼,不要隨“忙流”而逐下,不跟風跑,不媚世俗,在誘惑和欲望面前,做欲望的奴隸還是欲望的主人,這取決于你是否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沉下心來,讀書學習深入鉆研,以求甚解。工作腳踏實地,專心致志。此種意義上,寂寞是一次機會,是一種積累,是一份禮物,我們理當好好把握,潛心苦練,百倍珍惜,因為一個人的思維質量、能力水平、人生境界,大都是在寂寞中修煉和提升的。
歷來成大器者,他們不受外力影響,不為環境所左右,始終把主要精力放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上,他們可以說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佼佼者。韓信甘受垮下之辱,始成一代名將;勾踐臥薪嘗膽,逐成春秋霸主;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雙目失明著成《國語》。實踐證明,事業有成者的秘訣盡管有很多,但他們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耐住寂寞,并且善于用犁鏵去開墾寂寞,從而創造出一片成功的天地。
寂寞,孤單冷清也。提倡耐住寂寞,并非讓大家足不出戶,與世隔絕,而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遠離酒綠燈紅,遠離功名利祿,能夠忍受清苦,執著人生追求,堅忍不拔地鐘情于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
篇3
有位朋友是畫家,作品動輒幾十萬元一幅,中國美術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些發達國家的國會大廈都收藏了他的畫作,但我最初認識他的時候,連他的畫家身份都是別人介紹的,更不知他在美術上的成就了。后來,我們熟了些,不時有機會在一起吃飯、喝茶、聊天,朋友跟我說過他對美術的一些見解,但對自己的美術造詣依然只字不提。
人活在世上,就像山立在天地間,彼此有高矮、美丑之分。一個人希望別人關注自己、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原本很正常,我只是覺得一個人如果真正高大,別人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看見的,就算一時沒看見,時間長了,也一定會被別人發現。相反,假若你沒有足夠的高度,即使反復向別人吹噓自己如何雄偉、高大,怎樣出類拔萃,別人也不會真正認可你的高大。
生怕別人看不到自己,源于一個人過度的名利欲。我從來不否定名利對人生的作用,始終認為正當的名利欲是一個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重要推手,也是社會之輪滾滾向前的動力,但人的名利欲必須建立在實實在在的付出上。你足夠多地付出了,社會自然會給你必要的補償,名利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只有用心血換來的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才經得起時間的淘洗。如果你沒有做足夠的貢獻卻企求大的名利,這是不道德的,是被人唾棄的。
歷史上那些獲得過大名大利的人往往都是淡泊名利的,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他認為自己不夠格;錢鐘書拒上央視“東方之子”,他覺得這樣的名譽對人生沒有什么意義;愛因斯坦不愿做以色列總統,他的觀點是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是本分,至于其他東西,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說也奇怪,在乎并喜歡炫耀名利的人,社會上沒有幾個人知道他,而上述這些視名利如浮云的大師們卻一個個名滿天下,人們只要提到他們就會肅然起敬。
篇4
里特維爾德的父親也是木匠,7歲時,他就從父親手里接過了刨子,在刨花兒的氣息中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一轉眼,已是而立之年。這日子,真是又寂寞,又迷茫。現在,的出現讓他的心頭有了一抹亮色。
他從不諱言,他愛看美女,這甚至成了他每天最快樂的時刻。但出于職業的敏感,他還是看了一眼手中的童車,這是哪個木匠做的?手藝太糙了,如此丑陋的童車,哪里配得上這位美妙的人兒。
他突然有了沖動:給這位做輛童車,用最好的木料,用十年時間打造出絕世精品。美車配美人嘛。可是,隨即他想,十年后,那已老了。那時,美車與她又有何用?而眼下的這輛童車雖然簡陋,但并不影響她養育兒女啊。
從窗前消失了,但一個念頭卻像那曼妙的身影,刻在了他的腦中。他停下來,輟刨于木匠房,嘆日:耗費了一輩子,卻只制造了幾千把椅子,手也彎了,背也駝了,值嗎?
椅子的功能很簡單,就是讓人坐的,何必搞得那么復雜?他的思路很快清晰起來,他要拋棄傳統的手工,采用機器大量制造便宜耐用的椅子。而這就要求這些椅子一定要單純、簡潔、節制……很快,第一批椅子誕生了。
可這是椅子嗎?能坐嗎?舒服嗎?帶著這一連串問號,他坐了上去,不舒服,他調整一下坐姿,舒服了。嗯,沒錯,比以前他坐過的所有椅子都舒服。問號,拉成了感嘆號,隨即,又變成了詠嘆調。他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著這從內心深處突然涌出的荷蘭好聲音。
他的椅子一亮相,就成了熱門話題,并隨即掀起了一場椅子革命:把椅子從過去的復雜制作中解放出來,不僅解放了制作者,也解放了坐椅子的人。
這是1919年。1919,椅子很忙,可他卻閑了下來。人忙時寂寞,閑也寂寞,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椅子沒搞頭了,總得找點事做吧。以前,他曾有過做建筑師的夢想,現在反正也沒什么事,那就搞搞建筑吧。
一場建筑革命開始了:1924年,他設計的“施羅德住宅”,被當做20世紀的建筑經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同大堡礁、泰姬陵以及長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他隨手設計的一座小亭子,也被稱為“里特維爾德之亭”。
篇5
2月20日,我參加了我院召開的廉潔警示教育會。看了任樹樓等人發自內心的懺悔,對我觸動很大,使我認識到要堅決貫徹執行最高院頒布的“五個嚴禁”,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
我作為一名法官,深知身上的重擔,所應把握的職業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等等,時刻在敲打著自己,時時提醒自己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始終保持堅定的思想信念,在日后的日子里我要堅持做到:
一、不斷加強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努力做到自重、自警、自勉,走好人生每一步,小處不慎,必失大節。加強廉潔自律,不但要在有人監督的情況下遵紀守法,兢兢業業的工作,而且要在沒有人監督或制度約束之處,真正做到潔身自好。自覺接受各方監督,時刻保持警鐘長鳴,永葆清正廉潔本色。不為錢所困,不為物所毀。
二、擺正自己的位置,對得起自己的崗位。既然選擇了審判行業,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努力貫徹司法為民的理念。吸取任樹樓等人的教訓:人不能把金錢帶進墳墓,金錢可以把人帶進監獄。
三、踏實做事、老實做人。通過這次警示教育,讓我對幸福有了真正的認識,平時許多沒有感知的:自由的活動、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其實這就是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作為一名法官,在今后漫長的工作生活的道路上,都要牢記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道理,知足長樂,淡泊明志。
篇6
1. 生存是人類第一要務,而快樂卻是生存的唯一原則。快樂是一個人心靈和精神所表現出來的滿足,是最最純潔和高尚的享受。
2. Be yourself ,and be the person you hope to be.
3. 想要逃避總有借口,想要成功總有方法!
4. 對的,堅持;錯的,放棄!
5. 實力加自信就是一把堅韌不摧的利劍,也是通往成功的船票,實力決定成敗。
6. 老虎不發威他就一只病貓!發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時也可能是病貓,關鍵在于你自己的選擇!
7.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
8. 認真做人,踏實做事!
9. 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10. 嘴里說的人生,就是自己以后的人生。
11. 拿的起,放得下。凡事別勉強!
12. 一個真正的將軍是拼出來的。
13. 有目標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規劃的人生才更精彩。
14./)堅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15. 幸福和幸運是需要代價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16. 付出不一定有收獲,努力了就值得了。
17. 好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18. 從不奢求生活能給予我最好的,只是執著于尋求最適合我的!
19. 博學、正直、誠信!
20. 寧愿跑起來被拌倒無數次,也不愿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
21. 不要生氣要爭氣,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賞,不要托延要積極,不要心動要行動。
22. 沒有不老的誓言,沒有不變的承諾,踏上旅途,義無反顧!
23. 選山攀崖!量力而為!
24. 態度決定一切,實力捍衛尊嚴!人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25.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6. 牢記所得到的,忘記所付出的。
27. 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
28.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篇7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人的幸福。教育應充滿著歡樂和幸福,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生命要活出自身的圓滿和充實,除了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外,更需要教育的呵護和完善。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和發展中的人。教育要引導受教育者主動探索生命的意義,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進一步回饋社會,造福更多的生命。教育離不開生命,生命需要教育的影響。教育是一種幸福,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引領受教育者一心一意、時時刻刻去追求幸福,聆聽每一顆心靈的傾訴,體驗每一個階段的成長。
從柏拉圖到夸美紐斯,再到現代的杜威和陶行知,他們追求的教育理念和境界都無一不體現了生命的教育。教育應首先關懷人的生命,關注生命的價值和人性的完善。而我國在生命教育方面長期以來是缺失的,學生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生命的事件屢有報道。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幸福,教育應向生命致敬,在學校教育中要時刻滲透生命教育是重中之重。
首先,教師要做尊重生命的典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許多人為此而自豪,而沉醉,甘灑滿腔熱血,奉獻靚麗青春,“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甚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成為許多優秀教師的信條和追求。不堪其累的職業壓力,不斷加重的職業倦怠,雪上加霜的心理疾病,而最終導致的是屢禁不止的師源性心理傷害和生命傷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只有一次,是脆弱的、短暫的。庸醫殺人,固屬不幸,但其災害最多株連一人、幾人。但是一個教師對生命的藐視,其危害的又何止一個學生、幾個學生!所以,我們教師對待生命的態度,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將是學生對待生命的態度。我們要找無數個的生存理由,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教育學生要懷有自愛之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其次,教師作為尊重生命的典范,就要學會享受生活。教師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豐富的情感,有歡樂的家庭,有悲傷的眼淚,有沖動的激情。這才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生活,也才能追求教育的快樂,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師要享受生活,就要關注生活的豐富多彩。一盞孤燈,一間斗室,一身陋裝,不是我們的標簽。我們作為社會人,同樣要感受生活的斑斕色彩、洞悉時代變幻的風云。風聲、雨聲、讀書聲,笑聲、歌聲、歡呼聲,都要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人生如歌,有昂揚的旋律,也有萎靡的雜音;人生如詩,有熱烈的抒情,也有愁苦的嘆息;人生如畫,有亮麗的色彩,也有灰暗的敗筆;人生如樹,有新鮮的翠綠,也有換季的枯萎。這樣的生命歷程才是充實的、和諧的、幸福的,也是享受的。人人都要享受生活,這是人間正道。我們教師會享受生活,就能還給學生真實的生活,才能培養學生真正改變自己生活的能力。美好的生活屬于每個人,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和學生一起,用熱情、用快樂親切地擁抱生活。
再次,教師要追求師愛的最高的境界。桃李滿天下,師愛滿天下,是我們每個教師的希望。但師愛的最高境界是保持每位學生的尊嚴,我們不能在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同時,踐踏他們的尊嚴,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以往,我們少數教師打著一切為學生好的旗號,根本照顧不到學生的感受和尊嚴,當眾斥責,諷刺挖苦,體罰與變相體罰,使孩子在生活的“小社會”中顏面丟盡,自尊掃地。這樣以來,我們不但沒有按照我們的理想塑造出高尚的靈魂,反而給學生純潔的心靈帶來污穢。破罐子破摔,甚至走向極端,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我們教師去保護,去尊重。人們還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傷害或者詆毀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愚蠢行為。本來不錯的學生,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因為教育的對象是有生命的人,不是被規定的、僵硬地為將來做準備的人。教育要尊重人的生命尊嚴,讓人的生命尊嚴在教育中得到釋放和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個體生命的價值。
篇8
既然困難不可避免,那我們就不該逃避、不該抱怨,就應該以坦然、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困難。面對困難還應該樹立不怕吃苦、不畏艱險的精神,面對長期的困難,耐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就顯得特別重要。
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困難,在困難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消極悲觀的態度,是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是沒有堅強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起著很大的作用,人們常聽說這樣的例子,一個沒患癌的人,被搞錯了,以為自己得了癌癥,人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為自己沒有患癌,反而表現很正常。在困難中,人們通常懷著必勝的信心,而有時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困難,應該是更好的態度,因為有些事情的結果是難以預料的,也是難以左右的,期待著什么結果也許會使人失望,能做到盡力而為就是了。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困難使人痛苦,人們不愿遇到困難,但是通過困難的磨練的確使人變得成熟,從這個角度講,困難又不是壞事。“沒有吃過苦就不知道什么是甜”,拜倫的一句名言“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通路”,說的就是這方面的意思。“患難見真情”,“貧窮出孝子”,這兩句話也重點強調了在困難中可以表現出人的良好品質。我曾認為那些對社會有較大貢獻的人往往生活都比較簡單,這是一種悲哀(比如一些杰出的科學家等),我現在真正地理解了,正是由于這些人不為金錢所動的高素質,才能使他們在較為艱苦的條件下安心工作,為社會做出了較大貢獻。我有幸出席過一個學術會議,一位老教授鼓勵我們要耐得住貧窮,要耐得住寂寞,要在科研、學術的道路上堅持下去,經過多少年,我終于認識到了耐得住貧窮,耐得住寂寞是多么可貴的品質,當別人下海去搞錢了,自己還能不能在艱苦的條件下安心于做沒有錢的學問,能做到按兵不動也不容易。
既然困難和逆境可以使人走向成熟,那么我們就不該白白地吃苦,認真對待,勤于思考,一定會有所收獲。
生活中有很多強者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南京大學有一位湖南籍博士生,他在13歲那年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雙手,在生活都無法自理的情況下,向父母提出要讀書的要求。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學會了用肘關節夾著筆寫字,在讀初中、高中時成績優異,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后在當教師時,他又學會了寫粉筆字,工作之余繼續拼搏,又考上了碩士和博士。在讀博士期間又患上了肝癌,已為晚期,醫生斷言,他至多還能活三、四個月,面對這一場更大的災難,他以頑強的毅力同厄運抗爭。堅持到一年半的時候,經檢查腫瘤奇跡般地縮小了。還值得欣慰的是,他如期完成了博士論文,并順利通過了答辯。這里只是簡單地敘述了這位博士生的業績,實際上他還有過人的生活能力。
一個失去雙手的人,成了生活的強者,他不僅戰勝了自身面對的困難,還能從社會對他不接納的一次次挫折中走過來,在人生的舞臺上,不斷攀登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面對患癌的絕癥,敢于抗爭,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所走過的路,為我們戰勝困難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我覺得有一首詩“給生活以時間”寫的非常好、非常美,詩文如下:
給生活以時間
英斯特朗
薛菲譯
別難受,當惡運對你拉長了臉
憑眼前的一切并不就能得出結論呵,
假如你愿意等待,懷抱著信念,
你將得到應有的回答,給生活
以時間,紡出你看不見的命運之線。
一切努力都為了追求那事物內在
美的實現,千萬別丟了理想,
丟了信念,要堅信,一切都是為了
篇9
一支筆,一卷書。輕攜一曲悠古,翩躚于天涯彼岸。時光如絮。輕巧暈染季節的輪廓;手中書卷,翻覆一輪淡淡的傷悲。念在口里,捧在心上,不過是前世今生。塵世的喧囂對我而言,只是過眼云煙。
聽一曲柔柔的音樂,總覺余音繞梁,心緒難平。悠揚完美的聲線,總給人清新唯美的感覺,有殘花掠過塵世的憂傷,有古樸渲染清香的典雅,一切都是恬淡素雅,不需修飾,但卻能瞬間穿透內心,仿似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今生。我是這孤立紅塵的漠然女子。平靜安然地行走于浮生浮世,波瀾不驚地遇見。
回憶著那季的花開,小軒窗下怎堪菱花空瘦?漫數長長的一地落英繽紛,恍惚間硯邊馨墨早已暗香盈袖,卻難賦,欲語還休。掬一縷冷月清風,握一盞氤氳的香茗,讓裊裊彌漫的清芬,將深深淺淺的傷痕撫成絕美的琴弦,低吟淺唱。
人間的所有的得失,所有的聚散,其實都說一場夢幻,而我們明知道是夢,卻依舊在夢里沉迷,不肯轉醒。佛說:一切隨緣,但我們深情守護的人,優勢卻不及一個轉身、一個回眸。如果你不回眸,你的彼岸便是我無盡的天涯。
人這一生,就如導演了一場戲,做了幾場主角有做了幾場配角?戲劇一落幕,故事一結束,鑼鼓一收場,說散去就散去,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世間總是有太多的繁華,撩撥我們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憊了,必定會有一個嫻靜的茶館,將你我收留。握一指從容和悠適,打撈歲月的明凈。心靜如水,恬淡安然。
在紅塵中,開一扇般若門,攜一壺酒,棲一片云,潑水墨,揮灑一卷草書。一物一風流,一人一性情,每個人落在紅塵,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從不同的起點,到不同的終點,歷程不同,所悟出的道理也是不同。前世因,今世果,今生因,來世果。既是如此,莫若淡然一些,隨緣聚散,來去從容。
也許看過三生石的人,從此都會珍惜生命里的際遇與相逢,珍惜每一朵花開的時間。因為任何一次錯過,都要再等待五百年,五百年是一次輪回,五百年才會有一次機遇。當我們遇到那個甘愿為自己回眸的人,就別問是緣是劫,哪怕今日的燦爛,化作明天的枯萎,我們總算擁有過那枝妙諦蓮花。所以我相信,每一天都會有許多人在一條輪回巷等待,將遠去的時光細細尋找。直到遇見,直到在三生石上,尋覓是否有過一段不解之緣。
我們都是紅塵過客,背上的行囊,裝滿了世味,沉重的壓彎了腰。從煙塵往事里一路走來,沉淀隱遁在內心深處的殤,看似早已被時光風干,而那情一動,心便疼的苦楚,惟有自知。我僅是你的過眼塵煙。你不知,我眼角的兩滴苦淚滲入地下,浸疼一樹梨花白。
一盞清茶難澈紅塵濁,輾轉的輪回,又一宿來去,歡歌著離曲,紛紛重分攜,不成春曲,獨奏蕭瑟。煙花之于剎那芳華,紅塵滾滾濁世今生。別恨離愁,悠悠砌下落紅無數,更無半點歡顏。乍笑今宵與愁同,千點淚,流不去紅塵東逝,一朝與愁同顏,衣瘦夜深皆不知,滾滾紅塵千古愁。月落入杯中,載了紅塵悲喜離合。飲盡,等于忘卻。
篇10
心有萬語,筆下無力,寥寥數語難表內心萬分之一。朦朧的思緒萬千,迷茫的心緒卻未曾擁有心靈深處的寄托點,是自己太迷茫,還是自己太虛無……卻不曾知曉。
生活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經常地總會聽到對現實不滿的抱怨聲在我的耳邊回響,有的時候自己也會不自覺的被周圍這樣的氛圍影響,開始了抱怨,可是在自己將話說出來以后,再仔細的思考的時候卻又在為自己剛才所說的話而感到后悔。我知道,一個喜歡經常把抱怨掛在嘴邊的人是最容易吃虧的人,老是看別人不順眼的人,其實是自己的修養不夠。自己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樣的一個環境,這是你自己的選擇,難道你還想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嗎?難道你還想說:你當初是多么的優秀、多么的出色嗎?你覺得你現在再說這些的時候還有意義嗎?自從你選擇了這里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了你就需要適應這里,否則你將一無所獲的離開這里。或許在初中的時候,你抱怨,那么你只是窩囊三年;高中的時候,你抱怨,那么你也只是窩囊三年而已;但是如果上大學的你,還一味的抱怨,那么你將窩囊一輩子;你將依然是此般的平凡。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與理解,生活其實還是可以很美好的。關鍵看你擁有什么樣的心態,也就是看你以什么樣的思維去看待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人思維的改變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它將會給人的心靈一次徹底的洗滌……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適應自己不可以改變的。只要自己愿意去努力、想去獲得成功,相信方法總是會有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戰勝自己,去挑戰自己內在的潛能……
總喜歡聽大家給我講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總喜歡看一些優美的句子、總喜歡感受那種因觸動心弦而心動的感覺、總喜歡因獲得靈感而無法入眠的沖動……是周圍在不斷變化著的環境在影響著我,是這些有思想的人在不知不覺中觸動了我那顆繃緊了的神經,他們是指引我前行的明燈,是促使我成功的階梯,是讓我獲取經驗的捷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就像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個性一樣,每個人的思維就像大千世界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樹葉一樣的獨特,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將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學會擁有自己,去發掘自己內在的潛能,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