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活加點糖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6:45: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給生活加點糖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日和朋友談起奶片,她說她喜歡吃“光明牌”的奶片,原因是“光明牌”的奶片味道淡一些,而我則喜歡吃“伊利牌”的奶片,因為“伊利牌”的奶片有一點淡淡的甜味,滑而不膩,口感很好。我想,生活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呢?
有人喜歡生活原來的滋味,就如同喜歡純牛奶一樣,那香醇的原味讓人身心愉悅,就像生活給予我們歡樂一樣。有人喜歡在生活中添加一些其他滋味,我喜歡生活是甜的,如同一杯加了糖的牛奶,甜而不膩,讓我們在感受生活的美好時不忘記對生活的追求。
如果生活索然無味,我們將整天被包圍在塵世的瑣事之中,得不到解脫,終日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身心俱疲卻不知道自己的目的與價值,如無頭蒼蠅一樣。而當我們學會在生活中加一點糖,我們就會備感生活的溫馨和愉悅,不會被繁雜的瑣事所困擾。而這需要心情,只有心存高遠,懂得調整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才能做到,而做到了這些,這個人就一定會活得有滋有味。
塵世中碌碌無為的人們,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放飛自己的思緒吧!給生活加點糖,你會發現,那時生活會更加美好。
篇2
——題記
美味,是我的生命中最不可抵擋,又是最不可缺少的事。記得在一本美味雜志中讀到:“如果生活是一桌美味,你會選擇加入哪種調料?”有四種選項:
A、 加入自己喜歡的味道
B、 糖
C、 酸梅
D、 鹽
有許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A,而我卻選擇了B。其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喜歡甜食,更重要的則是在生活中,甜美比任何一樣調料都重要。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辛酸和不如意,但在這些之后所得到的,往往都是甜甜的淚。在挫折與失敗后的經驗與教訓,是我們通往下一次成功的橋梁,這其中包括的東西,是為生活的甜做了最好的基礎,所以請不要放棄成功,不要放棄挫折與失敗后的“糖”。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為了我們共同探討的話題。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矛盾總會時有發生,兩人之間的彩虹就這樣斷開了。也許有些小事并不是我們想像得那么嚴重,只不過是倔強的性格將它激化了。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對方是因為在乎自己,關心自己,才會有令人不解的舉動。所以請不要輕易放棄對方,不要放棄朋友之間共視為最珍貴的“糖”。
自由的空間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要因為生活中的悲痛而不去理會生活的真諦。不受束縛,不受限制,去開拓一片自己的天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暢游在其中,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不要放棄生活的樂趣,給生活加一點糖,也是給自己的世界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篇3
這是一種較高級的思維形式,從常人想不到的角度來思考和表達問題。我們不是專業研究其理論和特性,所以只是嘗試幾種簡單常見的思維形式,為作文增添一些趣味而已。
寫作或交流時,有些偶爾故意或無意的表達失誤,結合著文章的情境細細品味,也能給讀者帶來輕松的幽默感覺。比如,黃宏在《超生游擊隊》中,他把“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表達成了“實在不行了,男女都一樣”。這些表達出現在行文當中,確實能讓人耳目一新。
有這樣一則笑話:有個人請客辦事,看看約定的時間過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來。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說:“怎么搞的,該來的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嘍?”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了好幾位客人,愈發著急了,便說:“怎么這些不該走的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于是又走了幾位。
最后只剩下一個跟主人較親密的朋友,看到這種尷尬的場面,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該先考慮一下,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并不是想讓他們走的?。 边@個朋友聽了,大為光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這是笑話,要是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和事,寫進文章,一定會使人物性格獨特鮮明。
小學生作文中,常有同學因為筆誤出現“通”假,但鏈接“通假”的效果,讀起來就風趣多了。這些語誤或者諧音的誤用在文章中表現人物特點,一定會有畫龍點睛的奇異效果。
練習1:請你想一想,下面的情節中,你如何運用語誤或者諧音表達出幽默的效果?
1.小櫻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著口香糖,腳卻伸到課桌旁的走道上,被老師發現了。
“小櫻!”老師嚴厲地大聲叫她。
“老師,什么事?”小櫻問。
這位老師提出要求時因為表達失誤造成了幽默效果。你知道他怎么說的?
2.清末一次科舉考試中,一考生在試卷末寫道“我乃李鴻章大人之親妻”。他誤將“親戚”寫成了“親妻”。閱卷老師批:“斷不敢娶!”
文中“斷不敢娶!”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考生是( )所以不敢( );另一種是:考生是( ),所以不敢( )。
3.軍營小品劇《炊事班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炊事兵小姜畫了一幅畫,上級下來檢查的干事評價很高,說這幅漫畫具有諷刺的意義,便問他“你畫這幅畫初衷是?”小姜怕同志們誤解有意諷刺戰友,趕緊裝糊涂:“首長,你誤會了,―――――――― 。”
他故意用諧音表達失誤以消除別人的誤解。
4.農村人叫人名時都有只說名字最后一個字的習慣。冬天的早晨,小剛、見才和小牛結伴上學。走到村口,一堆熱氣騰騰的牛糞橫在小路中間。小剛看了看,極認真地說:“我看這堆牛糞像是才拉的。”說著,對著見才笑了笑。見才看出小剛在調侃他,他繞牛糞轉了一圈:“不對,我看是剛拉的?!毙∨Pα诵Γ骸澳銈儎e謙虛了,這牛糞是剛才拉的。”
校剛、見才會如何反駁呢?
5.一日傍晚,我們在樓下花園玩,我抱著女兒問:“你猜猜爸爸現在回家沒?”“好,我下來猜猜!”我正納悶怎么還得下來說呢,“爸爸回來了!”原來是踩踩呀!
篇4
一、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你的課堂一定是美的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地方,一名語文教師要做到在你的課堂中讓學生收獲滿滿,不浪費他們的青春,就必須得有思想?!耙粋€好的語文老師,不僅應當是語言的傳承者,也應該是思想的傳播者。課上得好,首先要有思想,至少有想法?!?于漪)成功的語文教師都是勇于鞭策自己,孜孜不倦地在思維的沖浪和思想的探索中,帶領著學生走進人生的深沉與博大。所以,在你的課堂中你想交給學生什么知識,將甄別出你的教育思想,衡量出你的教學高度,成為你教育思想的含金量標志。我,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著。
于是,在我的課堂里,《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不再是傳統教材中的懦弱者,而是中華孝文化的犧牲品?!都朗晌摹分兴磉_的不僅僅是作者韓愈喪侄的真切哀痛,更多的是體現了中華傳統報恩文化的精髓。《種樹郭橐駝傳》中的郭橐駝除了用自己的種樹經驗針砭時弊之外,還寄托了老莊的思想――身殘志不殘:殘而不疾,自食其力;殘而善良,對別人拿自己的生理缺陷起外號的行為不發怒,同時也對比出世人的丑陋?!短m亭集序》中,我會帶著學生尋找以王羲之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人對“齊物論”的質疑,以及生命意識的自覺?!杜眯小分?我會引導學生去理解這樣一種境界:男女主人公,一個是仕途失意、淪落天涯的官宦,一個是人老珠黃,獨守空房的風塵女子。他們的遭遇絕稱不上美。然而在作品中,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同遭遇而產生的共鳴融會于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之中,使之構成了超越他們各自不幸遭遇的具體事件的極為美妙的藝術境界。讓學生明白一些原本不美的,甚至丑的事物經作家妙手點化,在文藝作品中由于進入了特定的藝術情境而成為美,即所謂化丑為美,促使學生審丑意識的覺醒……這樣的解讀,在過程的維度上,教育思想通過教育智慧來表現;在結果的維度上,教育思想體現在教學藝術的詩意被喚醒??梢哉f,有思想的語文教師是小心翼翼地去叩擊和開啟那些未知的心靈和世界,使學生在這種好奇和探索的過程里體驗到教育中水到渠成的快樂。你說,這樣的語文課能不美嗎?
二、帶學生求真知的語文教師,你的課堂一定是美的
毋庸置疑,教師在課堂上都是知識的傳播者。然而,能夠引導學生優游涵泳,上下求索,巧妙地將自我、學生和作者帶進一個令人意醉神迷的藝術空間的語文教師,一定是充滿教育智慧而令人神往的。在語文課堂上,這樣的教師給人的不是仰之彌高、令人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是洗盡人生浮華后所形成的一種自然、親切和平易,就像和摯友一起品茗、聊天,或者聽一位智慧的長輩娓娓敘說,仿佛稍一用力,你也可以擁有類似的能量似的。他們是清晨綻放的梔子花,樸素而淡雅,清芬而蓬勃。我,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著。
于是,我做了有益的嘗試:用審美的眼光來思考課堂教學諸要素,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自由和創造的審美活動;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美的情境,讓他們置身其中,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情感、鍛煉意志、訓練技能,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這種努力獲得了成功,學生們都說:“聽劉老師的課,能在美的享受中得到鍛煉,獲得知識?!边@得歸功于我的“巧剝竹筍法”?!扒蓜冎窆S法”的特點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本質。為學生提供一些思維的“生長點”,預設一個或多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便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巧妙地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獨到的話題。這個獨到的話題一經提出,在課堂上的作用可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會將產生的興趣上升為理性的思考,最終達到“撥開迷霧見太陽”的境界,享受著“豁然開朗”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如,《〈吶喊〉自序》的問題設計:魯迅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他“說”不行嗎,為什么要“喊”,而且要“吶喊”?《項鏈》的問題設計:路瓦栽夫人追求美麗的服飾、美好的住宅、美味的食品有錯嗎?《祝?!返膯栴}設計:祥林嫂到底是被誰殺死的?《雨巷》中的“我”為什么會希望遇見一位和“他”一樣憂愁的姑娘而不是快樂的姑娘?《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問題設計:信陵君禮待侯嬴值得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不斷地為他們捕捉、創設這樣的情境,提供真實的、建設性的、完整的認知氛圍,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厚重程度,而且滿足了學生個人成長的需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你說,這樣的語文課能不美嗎?
三、教學生善思辨的語文教師,你的課堂一定是美的
2006年,上海語文高考卷的作文題“我想握住你的手”,閱卷老師驚呼考生無法對“想”字進行思辨;無獨有偶,2009年福建語文高考卷作文題“這也是一種”,閱卷老師同樣驚呼考生無法對“也”字進行思辨。這些均說明考生思辨能力的缺失。
日本ISL培訓公司董事長野田智義來中國選拔人才時建議說,中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應該培養起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些是為將來做準備的。他還告訴記者,高中時期培養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高中階段憑死記硬背還可以對付過去,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如果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話,是不成熟的表現,在現代這個社會更是難以生存下去。
這件事又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刻不容緩。這也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教師思考方式的刻板化、局限化和模式化,必然是課堂教學的枷鎖,甚至是學生一生的桎梏。唯書是從的教師難以培養勇于創新的學生,思維僵化的教師難以喚醒思維活躍的學生,思想貧乏的教師難以成就思想豐富的學生。所以,一名成功的語文教師,一定是思想的巨匠,善于引導學生掌握思辨的方法,提升思辨的能力。我,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著。
于是,學生在作文里也出現了這樣的文章:
我們常常用“有志者事竟成”來鼓勵自己或激勵他人。然而,事實卻未必都是如此。古往今來,大凡取得成功的,都應是“有志者”。但不能反過來說,凡“有志者”都能成功。“有志”只是主觀愿望和主觀努力,事業的成功還需要許多客觀條件。有時候客觀條件和個人的主觀素質不具備,那么,個人無論如何努力也難以獲得預想的效果。根據這一客觀規律,可以給“有志者事竟成”這一警句翻寫出新意文章《有志者未必事成》。
古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具有勉勵人們刻苦努力學習的積極意義,但“苦作舟”的“苦”字卻給人畏懼感,甚至把有的人嚇退,不敢競渡“學?!?。要說苦,學習也確實是一件苦差事;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為之苦,今天的學生課業過重,無止境地加班加點,星期日變成了星期七為之苦。然而,若從學習的功用和目的,從學以致用去思考,那就可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就會有雖苦猶樂,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的感覺。按照這樣的思路,就可以給“學海無涯苦作舟”翻新為“學海無涯樂作舟”。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以形容批評人時盡管言語重、話難聽,但可以觸及犯錯誤人的靈魂,促其盡快改正錯誤。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良藥何必一定“苦口”,“忠言”為何一定要“逆耳”呢?把驅除蛔蟲的藥制成寶塔糖,不是可以使孩子們欣然接受嗎?將苦口的藥粉外加糖衣或制成膠囊,不是既能免除服藥的痛苦,又可達到治病的效果嗎?做思想政治工作,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講策略,講藝術,與工作對象平等相處,真誠交往,心心相印,把批評人的話說得含蓄些,婉轉些,不是更好嗎?真要做到了這一點,便可以達到“爽口良藥更利病,順耳忠言尤利行”的效果。
“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向來被用以批評有些人做事只管自己,潔身自好。翻新立意就可以想:“掃門前雪”有什么不好?何過之有?假如每一個人都自掃了門前雪,都潔身自好了,所有人的門前不都沒有雪了嗎?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崗位責任制”、街道居民門前“三包”不都是“掃門前雪”的行為嗎?不僅無可非議,而且應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