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諾千金范文

時間:2023-04-06 12:3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成語一諾千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成語一諾千金

篇1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誠信猶如人的靈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誠信,才會有絕處逢生的援助之手;有了誠信,才會有真誠友誼的欣慰;有了誠信,才有了爬出深淵,走向光明的機會……

是的,誠信是我的人生追求,我最喜歡的成語就是“一諾千金”!

時間倒流回四年級的一天,蟬在頭頂的濃蔭里撕心裂肺的高歌,讓本就燥熱的夏天變得更加煩躁,媽媽給了我五塊錢讓我自己解決吃飯問題。我瞟了一眼鐘表,我去,還有十五分鐘遲到!我像泥鰍一樣溜到樓下的“拉面王”面館,面館的阿姨做的面既好吃,又實惠,三塊錢就能吃個大飽,我直勾勾的盯著阿姨做拉面時那上下翻飛的雙手,快點!快點!我焦急的想,時不時的低頭看看分針和秒針的競賽,還有十分鐘!我急似熱鍋上的螞蟻,但卻沒有絲毫辦法。終于,香氣沖天的拉面來到了我的面前,我恨不得將整個臉埋進碗里,只求能吃得快點。

當我重新抬起頭時,表帶給我的準確信息還有五分鐘,終于趕上了!我抹了把嘴,剛準備起身走人,一個吃面阿姨很不合時宜的來到我面前,我納悶的盯著她,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從天堂滾到了地獄,“小朋友,我出去有點事,你幫我看一下包吧!”說罷,便跑出了面館。哎呀,我勒個去,咋偏偏挑這時候讓我看包呢?!看了看表……四分鐘!著急也沒用,脆坐在凳子上等,三分鐘……二……一……我感覺豆大的汗珠從我額頭劃過,啪,掉在了桌面上,我似乎聽到了校園里傳來了悠揚的鈴聲,感受到老班那怒火中燒的面孔。

終于,在遲到十分鐘后,那個阿姨終于滿頭大汗的跑進了面館。“對不起啊,我一個家人生病住院了,耽誤你上學了吧?”我本來到口的話語,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是沖阿姨搖了搖頭。阿姨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太感謝你了,真是個好學生!”本來我一肚子的怨氣被一掃而空,原來遵守承諾的感覺是這么好?。』叵肫鹱约阂郧暗姆N種“惡”行,我忽然覺得很對不起自己,如果人生是一首樂曲,只有誠信待人、一諾千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山,只有誠信待人、一諾千金的人才能一覽它的雄渾!

篇2

《一諾千金》講了作者經歷的兩件事:第一件是我小的時候,一個男生向我借2元錢,并如期還了錢;而另一件事是我長大后,去火車站接一個朋友,我們曾經約定風月無阻,可她卻因為雨大沒有來。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這個故事里的兩個人不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兩種人嗎?有些人說話算話,重不失言;而又有些人太隨意許下諾言,卻重來不會兌現。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似乎通俗易懂,很容易做到,不就是遵守諾言嘛!對,就是這樣的,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啊!一個人要真做到一諾千金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說,有位同學要借本《海的女兒》書,我認為我家有,就隨意的答應她了,可回到家卻發現沒有這本書,到學校只好向她解釋。

篇3

1、一語為重:表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2、言出必行:表示說了就必須做到,比喻一個人很講信用;

3、言而有信: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能夠說到做到;

4、一諾千金: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借以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度;

篇4

【信守不渝】:堅守信用不變。

【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淑質貞亮】:淑:善良;貞:堅貞;亮:誠信質直。品質善良,為人誠信質直。

【童叟無欺】:貨真價實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實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脩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p>

【言行信果】: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諾千金】: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篇5

只有誠實守信才能讓我們立足于當今的社會。在學校只有誠實守信,才能讓老師對我們放心,讓同學對我們信任;在家中只有對父母誠實守信,才能搞好一家人的關系;在工作上只有誠實守信認真負責,同事才能認可你,領導才能賞識你。

我們作為祖國新一代,更要以誠實守信作為衡量自己的標準,將來走向社會,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

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事實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講信義、不虛假。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類似這樣的古訓,在我國的歷史上簡直是數不勝數。巴爾扎克也曾說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是誠實守信的典范。

篇6

我是……。

我是……。

今天,將由我倆陪大家一起度過這段快樂時光。這次的紅領巾小廣播的主題是——《學做人、做好人》

做人要誠實守信。

做事要嚴己寬人。

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兒女,在社會做個好公民,是我們所應該做的。

是的,我認為: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對?。∥覀冎腥A民族歷來崇尚誠實守信的美德,有個成語叫“一諾千金”。

你能給同學們講一下“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的由來嗎?

當然可以!《一諾千金》說的是:漢朝有個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講信用,因此大家很信任他,認為季布的一個承諾比千金還珍貴。后來,季布遇到了危險,許多人都來幫助他,使他安度難關。

哦,看來,處處講誠信,不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能使自己受益無窮?。〗裉欤S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人們之間打交道更為頻繁。在這種情況下,誠實守信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試想,如果社會上充滿了謊話、假貨、詐騙,人們還怎么能正常地生活?所以誠實守信應當是做人最起碼、最基本的原則。

你說得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呢?

想擁有“誠信”這一品質,你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師在與不在同樣遵守紀律,無人監督與有人監督時一樣認真學習和工作。

二、要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做錯了事就勇于承認,認真改正,不隱瞞、不掩蓋、不推卸,而是敢于承擔責任。

三、與人交往要講信用。參加各種活動、赴約、做客等都不要遲到。如有特殊情況,不能赴約或晚到,必須及時告知對方,取得對方的諒解。

聽你講了這么多,我倒想起這樣一件事了:

有一次,小明答應和小剛出去打籃球。但是,小明的奶奶突然心臟病發作,疼得厲害。小明想陪奶奶去醫院??墒撬呀浐托偧s好出去打籃球,他就打了個電話給小剛,說明了理由并說他不能赴約了,取得了小剛的原諒。這就能說明小明是個講信用的人。

我想:同學們聽了你講的故事,一定都知道以后該怎么做,才算有誠信了吧!那么,你能跟大家說說:倡導誠實守信有什么意義嗎?

意義可大著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交往與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只有講誠信,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講誠信,不僅有利于加強個人品德的修養,還有利于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一個營業員講信用,既能使顧客得到良好的服務,也為這個商店贏得了好名聲,帶來了好效益。一個企業講信用,就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我們現在雖然只是小學生,但是,我們也應該從小時候做起,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將來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從你的話語中,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真要謝謝你!

其實,我們做人不僅要做到誠實守信,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做事更要嚴己寬人。

什么叫嚴己寬人呢?

嚴己寬人就是嚴于律己。嚴己,是指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和行為來要求和約束自己;寬人,是指用寬宏大量的心胸和團結友愛的態度來對待他人。

那么,我們在集體中如何做到嚴己寬人呢?

第一、要善于自我反省。中國古代有位叫曾子的學者,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從三方面檢查自己的表現,幫別人做事負責不負責?與朋友交往講不講信用?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復習?自覺進行反省,能不斷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及時加以改正,從而有利于自己的進步。

第二、要堅持“仁義謙和”的待人原則。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遇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的處境和心情。

第三、要多做自我批評。當與他人發生矛盾沖突時,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先做自我批評,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別人。

當然,提倡嚴己寬人不是不講原則地去遷就別人的錯誤行為,對于損害國家、人民和集體利益的行為,應當旗幟鮮明地對其提出嚴肅的批評。我這里有兩個小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做作業時,小強有一道題不會做,請教小紅??尚∠霙]想一會兒就顯得不耐煩了,小強看穿了小紅的心思,便悄悄地走掉了。小紅很不好意思,便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這次幫助小強解答習題很沒耐心,我今后要注意克服。

我也來說一個故事吧:有一天,天空烏云密布,很快就下起了雷陣雨。小剛從雨中看見一位老爺爺拄著一根拐杖一巔一巔地走路,老爺爺沒有帶雨傘,正冒雨往家趕。小剛快步走上去,對老爺爺說:“老爺爺,雨下得很大,我送您回家吧!”老爺爺笑得嘴都合不攏。

這個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是??!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從小事做起,做個誠實守信、嚴己寬人的人,做個好學生、好兒女、好公民吧!

篇7

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名叫曾子的學生,一天,曾子之妻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故許諾與孩子等她回來,便殺豬給孩子吃,可曾子之妻回來后,卻并不捉豬來殺,于是曾子就自己動手,把豬殺了給孩子吃。妻子阻止說她不過是哄孩子。曾子說道:“和孩子說話不能哄,小孩不懂事,凡事都與大人學,聽大人的教導,你現在騙他,就是在教他如何騙人呀。”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豬是保住了,可這件事卻給孩子純潔的心靈造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有人說,承諾是讀書人才需遵守的,他們是粗人不用遵守,下面這個故事的主角韓信,一個武夫,遵守諾言的故事。韓信小時與哥嫂住一起,靠吃剩飯菜過日子。他白天幫哥嫂干活,晚上刻苦學習,但刻薄的嫂嫂還是認為他讀書沒有用,還耗費了燈油,把他趕出了家門。小韓信只好過起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大娘看見了,很同情他,不僅給他飯吃,還支持他讀書。韓信很感激,對老大娘說長大了一定要報答她,老大娘笑笑說:“等你長大了,我也就入土了。”后來韓信當了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沒有忘記這個承諾,派人找到了這個老大娘,并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宮殿中,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十幾年的承諾韓信還記得,我們又為什么不能遵守諾言呢?

有的時候,你許諾與他人并做到了,或許在今后的生活中他會幫助你,反之,他不會幫你,還可能落井下石。在《郁離子》中有一個故事便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河南有一商人落水,抱住一根大麻桿呼救,漁夫聞聲而至,商人許諾一百兩金子作為報酬,可上岸后他翻臉不認賬,只給了十兩金子,漁夫與他理論,商人卻說一個臭打魚的,一生都得不了幾個錢,有了十兩金子,還不滿足?漁夫只得怏怏而去。

忽有一天,商人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漁夫說:“這邊是那個不講信用的人。”商人便被淹死了。商人兩次在原地落水是偶然的,但他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是失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在伸出手相助。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篇8

樂平先生以畫三毛名世。凡是讀過《三毛流浪記》或看過同名電影的人,無不喜愛這個頭上只有三根毛的流浪兒。

1947年初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樂平先生在一個里弄口,發現有三個凍得瑟瑟發抖的流浪兒,單薄的衣衫擋不住凜冽的北風,身上披著幾片破麻袋,圍著一個剛熄火不久的烤山薯的爐子,用嘴吹火取暖。樂平先生駐足默視很久,心里十分痛楚,當時他自己也實在無力幫助他們,只得黯然離去。當他第二天一早再經過那里弄口時,三個流浪兒已凍死了兩個,另一個骨瘦如柴的也凍得只剩下一絲微弱的氣息了,一輛收尸車正要把尸體運走……

這幕場景使一向熱愛兒童的張樂平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憾。他要用手中的筆,畫出這些流浪兒的悲慘命運,向這個不合理的社會提出控訴。就這樣,樂平先生筆下的三毛活起來了。從1947年6月15日開始,《三毛流浪記》開始在上?!洞蠊珗?現代兒童》上連載。一個鮮活真實的流浪兒,沒有用一個文字,全用線條表現出來,他那心地善良、嫉惡如仇、樂觀自信、機智伶俐的性格被刻畫得活靈活現,讓讀者感到可親可愛。我就是在《大公報》上認識這位三毛的。

而“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卻早在1938年就在金華見過面。爆發后,樂平先生便在上海參加抗戰,組織了抗日漫畫宣傳隊,擔任副隊長。他于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帶隊到東南抗戰前哨的金華從事抗日宣傳,在金華舉辦畫展。一天,我到金華八詠門外紫巖路一號《刀與筆》社另一畫家萬思(姚思銓)處玩,有幸見到這位“三毛之父”,這時《三毛流浪記》尚未面世。我那時只是個喜愛文藝的孩子,而樂平先生已是聲名很大的青年漫畫家了。他是我崇拜的對象,給我留下了一個十分美好的印象,深深地鐫刻在心中。而我在他眼中只不過是個十三四歲不諳世事的小孩,想來不會留下任何記憶的。當我在廬山會議期間第二次見到他,談及這段往事時,他感到有點驚訝。他談了許多在金華時的人和事,例如萬思、金逢孫、《刀和筆》、《浙江潮》、八詠樓、紫巖路……這些深深留在他的記憶里的金華。

在少兒讀物“廬山會議”即將結束的前夜,我又到上海代表團下榻的招待所看望上海兒童文學界的朋友,正好碰上他們向張樂平先生求畫三毛。當時圍在他身后看他作畫的人不少,我也是在“三毛”的教育影響下成長的,當然也急切地希望能得到一幅“三毛”,看到他一連畫了四五幅,先后被與他有深交的文藝界朋友喜滋滋地領去了,我才鼓起勇氣說:

“張先生,請給我也畫一幅,可以嗎?”

“當然可以,不過,今天我實在太累了,等我回上海再畫好寄去,好嗎?”

篇9

一、《反經》中季布的案例

季布是項羽手下的五虎上將之首。項羽自殺后,西楚戰略集團崩潰,首席銷售總監季布成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通緝的逃犯。為什么劉邦這么恨季布?《史記》原文記載如下:“季布,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從這段話里可看出,季布勇猛,“數窘漢王”,劉邦當然心里不舒服。但是項羽自殺后季布并沒有自殺,而是逃亡?!斗唇洝氛f,“季布壯士,而反摧剛為柔,鬢鉗逃匿,為是乎?”司馬遷解釋說,死很容易,但季布偷生,說明有更大的自信,非心胸狹隘和愚忠之輩。

《史記》記載說,季布被通緝時候,藏在濮陽周家,周家為季布剃光頭發,毀容,偽裝成奴隸,賣給魯地俠客朱家。朱家吩咐兒子說,要照顧好這個奴隸,其實心里知道是季布。朱家去找汝陰侯滕公,說季布當年不過是按崗位說明書執行工作指令,劉邦非要殺季布,顯得氣度不夠大。于是滕公去給劉邦說,劉邦一想也沒有意思,于是,“布召見,謝,封郎中?!焙髞頋h惠帝時候擔任中郎將,漢文帝時擔任河東郡守。惠帝時候匈奴單于寫信辱罵呂后,呂后大怒,上將軍樊噲說帶十萬軍隊去和匈奴干,季布站出來說樊噲吹大牛,當年劉邦帶四十萬軍隊也被圍困,怎么十萬就可以取勝。呂后聽信季布言,不再談論攻擊匈奴事。

漢文帝時候,季布是河東郡守。文帝召見季布,又不安排工作任務,季布就對文帝說:您作為集團董事長,聽信有人說我好,就把我召到總部述職,然后又聽信人說我不好,于是便不安排工作給我。您作為一個董事長,這樣做事情,旁人說個啥你就墻頭草,很容易讓員工和客戶看出你的深淺,不太好。文帝說不出話來。

成語“一諾千金”就是從季布這個人身上來的,說的是季布這個人說話講信用,說了就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漢朝敢用他,和他講信用出名是有關系的。

二、案例中職業經理的價值觀剖析

在上述信史案例中,季布作為職業經理,在大老板項羽自殺后,沒有跟隨項羽一起自殺,這件事情怎么看?看法不一。李清照說,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司馬遷說,職業經理沒必要跟著老板一起死,只要職業經理堅信自己的才能,能夠忍辱負重,也是了不起的。對職業經理來說,怕不怕“死”是一回事,值不值得“死”又是另一回事。“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笔且环N價值觀。項羽是季布的知己嗎?另就是當年項羽坑殺對手,以霸王之道威震天下時候,季布是否也勸過項羽?無法考證了。從來是勝利者寫歷史,失敗者寫傳說。但從季布的選擇看,司馬遷是肯定。

從今天的職場看,特別是沒有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商業秘密的企業、貿易企業中,最容易造老板反的就是銷售總監,最直接的矛盾就是分贓不均。銷售總監手中客戶資源到一定程度,手下的銷售人員愿意跟自己走的到一定程度,就揭竿而起,反他娘的了。行業就是這么在造反和分贓不均中發展起來的。分贓不均本身就是一種動力,一種造反的動力,一種無法調和的矛盾。(參考《企業深度法治管理3D理論》 上海印書館,上卷,張京宏,沈宗南,羅騰 著,2013年2月第一版)

對職業經理來說,如果企業沒有氣度分享更多的利益,包括股份,期權等,那么職業經理對企業的效忠程度則是相對的,這個和職業經理的個人修養毫無關系,恰恰相反,直接地和利益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這種制度之上的歸屬感和企業文化有直接關系。

總體來說,價值觀根源于分配制度。

三、啟發

從上述案例分析,對企業和職業經理的啟發如下:

對企業來說,學會設計恰當的利益分配制度和公司治理架構,并構建股份設計模式,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利益分配為背景,構建職業經理群體的核心價值觀。沒有脫離經濟基礎和市場實際的價值觀。

篇10

誠實無欺――切道德的基礎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認為,誠實無欺是一切德行的基礎,是最根本的道德。孟子說:“思誠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追求誠是做人的準則。宋朝周敦頤在《通書?誠下》中言:“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意思也是認為誠實無欺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是一切道德修養的前提?!逗幽铣淌线z書》卷二十五記載這樣一段話:“學者不可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自心而自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边@段話也是說明誠實無欺是一個人做學問、干事業、自我修身養性、與人交際的根本道德規范。

誠信無欺在政治品德上的表現是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公元165年,漢桓帝下令在全國搜捕黨人,并宣布舉報者受賞,知情不報者同罪。原來漢桓帝時宦官專權,一些正直的大臣和名士聯合起來反宦官、抨朝政,被誣為結黨營私。搜捕詔令一下,各地監獄人滿為患,也有一些小人乘機挾嫌報復。平原郡長官史弼數次上奏本說明本郡無奸黨作亂,惹怒上司,上司限三天內抓到黨人,否則同罪。史弼手下人也惶恐不安。史弼卻泰然自若,他說:“沒有就是沒有,我總不能無中生有,隨意把賢士良民誣為黨人,那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嗎?”上司派人來追查,他凜然說:“如果為了討好上司,獻媚請賞,我早就抓出黨人來了!可我史弼天生不會說謊誣陷好人!”史弼終于被抓治罪,囚車離開平原郡時,百姓幾十里垂淚相送。

誠實無欺在為人處事上的表現是坦誠相見,表里如一。漢代的閻敞與太守第五常是知心朋友。一日,第五常突接調令,他匆忙上路,臨行將一大筆錢交給閻敞保管。十多年過去了,第五常音信全無。閻敞甚為掛念。一日第五常的孫子求見,才知第五常一家人先后故去,只有此孫在。閻敞便把存放的錢原樣歸還。

誠實無欺表現在自我修養上,就是不自欺,不護短。一次孔子提幾個治國理財的問題與弟子子路討論,子路不懂又怕在學友面前丟面子,就亂說一通搪塞??鬃优u道:“你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懂裝懂?!辈⒏嬲]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币馑际亲鰧W問要老老實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能學到真正的學問。

誠實無欺在商業道德上的表現是信譽第一,如貨真價實、買賣公平、信守合同、一視同仁。舊時店鋪常常貼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要求人們在商業交往過程中,遵守誠實無欺的職業道德。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中記載了孔子的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意思是品格高尚的人心地純潔光明磊落,而品質低下者則心里有鬼憂慮重重。這說明是否坦誠磊落應是鑒別人品優劣的標準。《禮記》中說:“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司馬光也曾言:“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誠乎!欺人者,不旋踵人必知之;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币馑际钦\信待人,才能感動他人,時間越長越能取信于人。而虛偽騙人者終究會被揭穿。這正是:修己待人之道,總以誠字為主。修己不誠,則萬物無成,一生惟偽。待人不誠,則親疏皆成敵人,言行皆是糞土。這也表明誠實待人是相互信任的前提條件。

怎樣分辨是君子還是小人?“察其言,觀其行,而善惡彰焉”。明代寧陵人呂坤為官勤于政事,忠直敢言,著《語》一書,其名取意于病痛時發出的之語,比喻作者觀察人生,隨時記錄世俗中各種“病癥”、“病因”和悔恨,用以教導后人予以預防。書中有這樣的觀點:古人怎樣評論一個人是好,還是不好呢?“光明洞達者(光明磊落豁達大度的人)為賢,隱伏深險者(陰險詭詐的人)為不肖;直率爽快者為賢,斡旋轉折者(圓滑虛偽的人)為不肖?!?/p>

由此可見,坦誠磊落是品格高尚的外在表現,君子的坦誠磊落表現了他的心地無私天地闊;一個人只有把國家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心胸坦蕩,排除私心雜念。

非吾所有,一毫莫取

宋代文學家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意思是,非自己的財物,一絲一毫也不能要。這是古人在錢財面前表現出的誠實美德。

拾金不昧是這種美德的行為表現。唐代著名政治家裴度自幼就有誠實品德。十五六歲時,一日去郊外香山寺,見一婦女燒香求簽后匆匆而去,裴度發現那婦女丟下個包袱,他拾起包袱去追,已不知去向,他一直守候到天黑。第二天又到原地守候,終于看見那婦女踉踉蹌蹌而來,裴度將包袱還給她,她感恩不盡。原來包袱中是從親友處借的玉帶,是為給遭陷害入大獄的父親贖身的。

在窮困潦倒、饑寒交迫之際拾到份外之財,如何處理呢?明代文學家宋濂曾言:“寧可忍餓而死,不可茍利而生?!蹦媳背瘯r期有一人名叫甄彬,一年春荒,家里無糧充饑,只好靠典當為生。一日,他去當鋪贖回麻以備紡織御寒,忽然發現麻捆中夾著一錠黃澄澄的金子,足有五兩多重。甄彬同家人商定去當鋪退還。失主欲分一半金子酬謝,甄彬婉言謝絕。

在無人監督或可以不受輿論譴責的情況下,能恪守份外之財一毫不取的道德信念,則是一種更高的道德境界。宋末元初有位學者叫許衡,一次他去河陽縣,時值酷暑,他和同行的人又累又渴,由于屢經戰亂,四周人家都跑光了,無處找水喝。突然有人發現一家院子的墻頭上露出一枝梨樹枝,結滿金黃色的梨子,眾人紛紛去采摘,只有許衡獨自在一旁看書。有人很奇怪,兵荒馬亂,梨樹主人也許已不在人世,怎么摘不得呢?許衡說:“梨樹無主但我心有主,豈可妄行?”許衡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累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他的品行為時人稱道。

上述故事均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誠信品德,那么在“重金”、“橫財”等重大錢財誘惑下能否一毫莫取呢?漢高祖劉邦手下有“三杰”:蕭何、韓信、張良。蕭何是漢朝第一任宰相。當劉邦江山在握,率大軍進入咸陽城時,不少將士搶金銀、揣珠寶發了橫財。蕭何趕到秦王朝宰相府,此時他若將此處的金銀財寶據為己有,也無人知曉。他到相府后,將金銀珠寶放一旁,卻尋找刻記著國家大事等重要資料的竹簡(即當時的圖書)以備治國之需。當權者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貪不占,是興國利民之舉。

“非吾所有,一毫莫取”也應是我們現代人進行自我修養的信條,只有長期嚴于自律,才能內化為穩定的品德。

一言為重百金輕

說話算數、遵守諾言是誠信的表現。自古以來有“千金一諾”之說,意思是一個許諾,價值千金,故為人處事要重諾守信。據《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載:秦末楚人季布,任俠仗義。他曾在項羽軍中供職,劉邦立漢后曾懸賞通緝他,在朋友幫助下才免于禍殃,后被赦免擔任了官職。有一人叫曹丘生,托人想結識季布,遭拒絕。當他終于得見季布時,他拜見季布說:“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間哉?”這就是“千金一諾”或“一諾千金”的來源。

古往今來,重諾守信已是為官者取信于民的準則。商鞅實行變法時有個故事:戰國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商鞅為取信于民,便在咸陽城南門立一木,言稱誰能將此木移到北門,立賞十金,圍觀者驚疑。商鞅又將賞金提到五十金,有一人將此木移到北門,果然如數得到賞金,百姓始信商鞅令出必行,新法得以順利推行。北宋神宗時丞相王安石搞變法革新,曾寫一詩《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睆拇?“一言為重百金輕”成為千古名言,“一言為重”也作為成語流傳開來。

上述故事說明為官者若取信于民,必須言必行、行必果。如果言而無信、令出不行或朝令夕改,將失民心、拂眾望,自取失敗。

“一言為重”、重諾守信,也是與人交往的道德準則。孔子曾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把灾倚?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意思是說,與朋友相交,要做到說話講信用。說話講信用,行為忠厚有禮,即使再難對付之處,也能暢通;反之,則再好走的近路,也難行。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忠信待人、重諾守信的佳話。東漢時,山陽郡范式與汝南郡張劭同在京城讀書,情誼深厚。學成分手時,張劭垂淚難舍,范式勸道:“兄弟,不要悲傷。兩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眱赡旰蟮那锾?張劭突然聽見長空雁叫,他對母親說:“我的好朋友范式快來了!”山陽郡距此一千多里,母親難以置信。沒多久,范式果然千里赴約,好友重逢,歡喜異常。母親感嘆道:“天下真有這么講信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