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原名范文

時間:2023-03-30 00:02: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舍原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圓柱螺旋彈簧; 理論校核; 疲勞壽命; MSC Fatigue

中圖分類號:TH135.1文獻標志碼:B

0引言

圓柱螺旋彈簧是機械系統常用的彈簧之一,其強度直接影響機械結構的穩定和安全,因此,彈簧疲勞強度及其壽命成為研究的重點.

李紅艷[1]采用ANSYS的APDL建立起螺旋彈簧的幾何模型,對考慮彈簧座的螺旋彈簧強度進行分析;劉慶教等[2]以某型液壓缸用彈簧為研究對象,采用理論分析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對復雜工況下某型液壓缸用彈簧進行疲勞強度分析,分析彈簧疲勞壽命與安全因數;張明建[3]介紹一種基于恒壽命疲勞結合S-N曲線的簡單方法,分析彈簧的疲勞壽命,為提高彈簧質量給出一些參考;繩義千等[4]和商躍進等[5]對機車圓柱螺旋彈簧進行研究,建立比較符合實際的壓縮彈簧的三維有限元計算模型,并對壓縮螺旋彈簧進行剛度、靜強度分析,同時將試驗結果與有限元分析結果進行比較,表明彈簧滿足設計要求;鐘文彬[6]介紹一種利用通用有限元軟件求解圓柱螺旋彈簧剛度的計算方法;余東滿等[7]指出傳統機械設計的缺陷,結合現代機械設計理論,并基于應力和強度干涉模型,介紹圓柱螺旋彈簧疲勞強度的可靠性設計.

在彈簧的設計過程中,彈簧鋼材的自身特性是影響彈簧強度及其壽命的關鍵因素.[8]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彈簧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疲勞破壞.本文以某型號圓柱螺旋彈簧為研究對象,運用MSC公司的系列軟件,開展設計彈簧的理論校核和疲勞壽命的仿真分析,為彈簧的設計制造提供參考.

1彈簧設計工況

某機械系統中,圓柱彈簧運行工況分析見圖1.O點為二位板活動板OABC的旋轉中心,整個二位板活動板機構以O點為中心作旋轉運動;A和O1點分別為彈簧的2個掛鉤,B和C點為活動板下表面的2個端點,BC為二位板活動板的初始位置,D點為活動板機構的質心點.以O點為圓心,分別以OA,OB,OC和OD為半徑畫圓弧,A,B,C和D點分別在各自所對應的圓弧上運動.當二位板活動板運動到終止位置時,活動板BC保持水平.活動板OABC初始由一個四桿機構推著向上運動一段,過彈簧力矩與板重力矩平衡位置,然后活動板OABC由彈簧力矩拉到OA’B’C’位置,運動過程中彈簧從O1A運動到O1A’.

4結論

(1)極限工況下,圓柱螺旋彈簧的等效應力未超過材料的強度極限,可適當調整彈簧環繞比,以減緩應力集中.

(2)圓柱螺旋彈簧的危險部位位于第一圈內側,彈簧的最大危險節點22 977疲勞壽命為108次,滿足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紅艷. 基于ANSYS的圓柱螺旋彈簧的強度與疲勞壽命分析[J].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0, 10(10): 92-93.

[2]劉慶教, 王秀君, 張虹源. 液壓缸用彈簧疲勞強度分析及改進[J]. 工程機械, 2012, 43(10): 33-36.

[3]張明建. 基于恒壽命疲勞結合S-N曲線的彈簧疲勞壽命分析[J]. 機械研究與應用, 2012(6): 107-113.

[4]繩義千, 肖緋雄, 張正遠. 機車圓柱螺旋彈簧的有限元及試驗分析[J]. 機車電傳動, 2010, 9(5): 45-46.

[5]商躍進, 曹茹, 戴蓉. 圓柱壓縮螺旋彈簧三維靜動態有限元分析與壽命預測[J]. 中國農機化, 2008(2): 75-78.

[6]鐘文彬. 圓柱螺旋彈簧剛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機械, 2011, 38(12): 21-23.

篇2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后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后不久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冰心曾這樣贊嘆過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傳神生動的語言,充分地表現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風光;充分地傳達了北京勞動人民的悲憤和辛酸,向往與希望。”

篇3

關鍵詞:老舍;語言幽默;技巧;思想內涵;喜劇意味

每位作家都具有自己的語言風格特點,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最為突出的是語言的幽默感。在其他作家作品中也有不少的語言幽默的作品,但老舍先生的作品幽默感有著他獨立的寫作特點,和他獨立的語言風格,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沒有什么上層社會和大人物的描寫,更多的是描寫的是在社會底層,為生活奔波,掙扎在生活邊緣的小人物形象的描寫,老舍先生的文章更貼近當時的現實生活,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特點突出,寫作手法生動,樸素,和讀者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讓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在一個社會生活中,普通人是占絕大多數的,他們是社會的主體 ,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發展的現狀。

一、采用比喻的描法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巧用比喻的描法,把在表面上看來絲毫沒有聯系的人物,事件,通過比喻的描寫,把他們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讀者更快的進入故事中,一起分享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老舍先生筆下的比喻描法,讓讀者印象深刻,過目難忘,老舍先生文中的比喻顯淺易懂,很容易讓人理解,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老舍先生的比喻描法在每一個地方都用的很恰當,很有新意 。比喻的描寫使文章讀起來,更生動更形象。平民的生活本就簡單,單調,一日重復一日,但經老舍先生筆下寫出來的人物,場景,雖然也是一樣的平凡,但是通過老舍先生的比喻,使人物形象頓時鮮明起來,場景更加細致,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深一步的了解文中人物所處的社會背景,人物特點表現更深刻,是讀者讀起來更自然。老舍先生運用比喻使文章更精彩,藝術效果更好,使人物形象更傳神,更立體化。在每一片文章中,都要用到各種描法,這樣使文章讀起來更有藝術性,使讀者能盡快的進入到人物故事當中去,隨著人物的故事發展,一步一步深入故事內部。

二、書面語和大白話相結合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更多的是小人物的描寫,很多描寫的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所以在描法上,語言都比較樸素,顯淺易懂,書面化的描寫往往達不到所要描寫的人物的形象效果。老舍先生曾經說過,不論寫什么,都要信賴大白話,即使要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也不接二連三的用術語和名詞,老舍先生文中所引用的白話描寫,使人物更接近現實生活,每個人物都能找到在實際生活中的影子。在文章中運用白話的描寫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樸素的描寫一樣能達到好的傳達思想的效果,每一個階層的人都能看得懂,這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歡的主要原因。

三、對人物外表,個性特點的詳細描寫

老舍先生對人物的外表描寫上,往往都很細致入微,通過對人物日常生活的樸素描寫,通過人物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了生活改變人們的偉大力量,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都有其人物影子的存在,通過老舍先生的描寫,平凡的人變得不再平凡,小人物的形象也變得高大起來。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描寫過各式各樣的人物,他們滲透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當中,通過對人物外表和對人物性格方面的描寫,反映出了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現實的無奈,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質態度,透過小人物反映了整個社會現狀。

四、引用各種語言的落差,增強文章的幽默感

老舍先生的文章,涉及到了各行各業人物的描寫,這樣在語言方面就有很突出的表現,運用語言夸張的描寫,把人物推上了故事的,達到了幽默效果;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還有很多比喻的描寫,把表面看起來似乎毫無聯系的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老舍先生的作品由著他本身獨特的特點,在語言上,敢于運用各種形態的語言方式,使讀者在閱讀時,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語言的前后落差描寫,增加了故事人物的形象,增強了作品的幽默感。

五、與人物身份地位相符的語言藝術描寫

前面說過,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幾乎覆蓋了整個社會當中,涉及到了各行各業形形的人物。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物都具有自身的人物特點,老舍先生深入生活,結合不同人物形象,安排了與其相符的語言風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人物個性更加鮮明,體現出了幽默感。世界上的人物形形,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人物外表,語言表達方式,心理變化等方面。

幽默是老舍先生文學語言的一大特色,被人們稱為“幽默小說家”。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上描寫細致入微,人物語言上獨具特色,雖然都是一樣的小人物,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雖然講述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但又透出了人物形象的不平凡。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變得活潑起來,富有生命力,人物各有各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老舍先生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熱愛文學,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篇4

1、《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2、《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此書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種版本系統。

3、《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4、《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于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篇5

草原

主備人

授課班級

六年級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感受草原的美麗與草原上人們的熱情好客。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感的方法。

4.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5.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2】教師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完畢后談話導入: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麗景色?對,是草原。你們一定知道咱們今天要上哪一課了。(板書課題:草原)學生齊讀課題“草原”。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課前了解到的關于草原的資料,談談自己對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走進那遼闊的大草原。

2.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出示課件3】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生于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曾經產生過較大的國際影響。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內蒙古草原參觀訪問,記錄了當時在草原上的所見所感。今天,我們就緊隨老舍先生的腳步,走進“草原”,感受大草原無與倫比的美麗風光和淳樸熱情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5】

“(1)翠流:欲流,快要流出來。形容綠色濃潤得像要流淌下來似的。

(2)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灑脫:(言談、舉止、風格)自然,無拘無束。

(4)迂回:回旋,環繞。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寬廣。形容十分廣闊的一片綠色。

(6)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7)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省。

(8)羞澀: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9)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

(10)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四、細讀課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畫出有關句子,并想一想這些語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作批注,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師根據交流結果歸納:(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群這些景物按照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的。后寫產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教師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句話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體會比喻的生動形象。)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話寫的是草原的美麗風光給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草原的感嘆和贊美。)(板書:風光美)

五、圖片展示,欣賞美景

【出示課件6】多媒體出示“草原風景圖片”,用草原歌曲《請到草原來》或《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遼闊的草原》等配樂,學生用感官來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課堂總結,布置背誦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并跟隨老舍先生一道欣賞了草原上的美麗風景,我想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一種沖動,就是想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氣,去仰望蔚藍的天空。讓我們把這一切記在腦海中吧。

2.請同學們課下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七、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領略了大草原的美麗風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老舍先生走進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熱情與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脫”

【出示課件8】“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脫”:

(1)“灑脫”這個詞結合上下文來看可換成什么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師描述,學生感受:“灑脫”就是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導朗讀,表現“灑脫”:看誰能讀出這種灑脫的感覺,大家來比一比,賽一賽。

三、深讀感悟,體會熱情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族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學生回答,教師指導糾正。

4.請同學們試試看,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組成的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板書:人情美)

【出示課件9】

迎接、相見、 款待、聯歡、話別

(1)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后,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2)學生自由發言填詞,教師點撥指導。在課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熱情激情盛情盡情深情

(3)交流小結:

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

(板書:熱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5.我們按照老舍先生訪問草原的順序,來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熱情迎接:

①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得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為什么用“彩虹”來比喻?——不僅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還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想象當時車和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場,會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民的熱情?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激情相見:

①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么?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認為他們在說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們拿出些什么款待遠方的來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讀。

(4)盡情聯歡:

①聯歡的項目有什么呢?

②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5)深情話別:

①出示課件:【出示課件10】“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②教師導引:夕陽西下,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就要分別了。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歷歷在目。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

③這正是──【出示課件11】“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這句話表達了怎么的感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讓我們帶著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風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族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學們,讓我們為中華民族團結大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篇6

關鍵詞:初中語文;互動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1 互動教學的內涵

互動教學意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師以主體的身份遵循一定的規則、規范――這些規則、規范是參與者雙方共同接受、共同認可而達成的同意、一致和普遍性,進行的教學領域中的物質的、精神的交換和傳導的活動。傳統語文教學課堂互動大多單一地表現為師生互動,在師生互動上又單一地表現為教師提問。新課程背景提出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學生是帶著腦袋走進課堂的,通過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同伴的互動學習,教學內容可以由學生解決。因此有效的課堂互動應該是多維主體的互動,不僅包括師生互動,而且包括生生互動學生主體和知識客體的互動。

2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低效的原因分析

2.1 初中語文互動的內容呈現出表面化的特征

課堂互動是要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在實踐教學中,課堂互動一方面成為一種形式上的答案驗證或者說課本知識點的尋找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傳統課堂,更存在于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將互動問題設置為作者是()原名()字(),現代著名作家,初中生甚至不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便可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的睡著了。”使用了怎樣修辭手法的類似問題是一些初中生已經早已掌握的知識點,上述問題的共性在于雖然以問題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互動學習,但是因為未高于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使得問題成為一種機械的問答而沒有引發思維和思想的碰撞。

2.2 初中語文教學中互動角色的被動化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是互動教學的主宰者,新課程引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引導激發學生的討論,使課堂成為活的課堂。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要順應其趨勢,讓學生由課堂的無聲被動狀態向有聲積極的狀態轉化。這是一種好的趨勢,是初中語文課堂改革的動力。在實踐中。某些教師卻歪曲地理解學生的發聲權。學生可以互動,但互動的時間和互動的內容由教師決定,互動內容的評價教師也可以決定,教師通過縮短互動時間給予自己認為正確答案的學生展示權及對這些所謂正確答案的表揚,使自己的思想仍在班級互動中占據主導地位,這就使得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互動過程中仍然處于被動局面,語文知識的學習仍然停留在知識層面的記憶,而沒有關于學習能力的提高。

3. 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策略

3.1 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學生與教師一樣,都有獨立的人格,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都享有足夠的表決權和話語權,都需要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教師要轉變自己總處于絕對權威地位的想法,善于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的和諧氛圍。教師與學生之間、學與學生之間只有彼此敞開心扉,真誠交流和溝通,才能講互動式教學順利的開展下去,實現共同提高。在互動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學生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問題,且有保留自己意見的權利。師生在這個民主、和諧的氛圍里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必定會促進創新精神的不斷提高。

3.2 以學生為主題展開課堂教學互動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強調在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動中解決問題,因此,互動教學反對傳統的單向傳授知識的接受模式,要求改變傳統的知識記憶學習方法,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互動學習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例如濟南的冬天的學習目標是:第一,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第二,體會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所抒發的情感。以第二個問題為例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在此,教師讓學生用五個詞語寫下自己感受過的冬天,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濟南的地理位置思考濟南的冬天,并把學生心中濟南冬天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然后組織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讀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體會作者通過對濟南景色的描寫,表達的對濟南的思念,濟南是老舍的故鄉,回憶起故鄉老舍的心中總會泛起暖流,即使是故鄉的冬天在老舍的心中也是溫情的。

3.3 通過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互動,進行互動課堂的構建

我國大多數初中語文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都只是針對授課要求進行授課,很少對課內的內容進行課外的延伸,導致學生的學習非常片面,不能全面的對知識有一個更加具體的理解,進而導致學生死學、死記現象的發生。其實教師應該對課外的知識進行一定的延伸,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一些知識,把課內的授課內容與課外的一些知識進行互動式的交流,促進互動課堂的構建。例如,在對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一些課外的知識帶入課堂,教師不能只對作者魯迅的生平進行講解,也要針對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時間以及涉及的一些課本中沒有提到的有關的一些人物或者事件作出一些講解,把課內的內容與課外的知識進行互動,進而達到構建互動課堂的目的。

4 結語

初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是適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對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互動教學的積極作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生為本,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和互動空間,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良峰.構建初中語文互動新格局的綜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8).

篇7

演員與主持

別看我小小年紀,我已然有八年的“演出生涯”。幼兒園上演拳腳版的《少林武當功》,四年級出演《小貓釣魚》,六年級參演扇子舞《少林武當功》,七年級湊合著表演“三句半”。我自稱“小演員”,不為過吧!

除了演出,我還當過“主持”呢。說起主持,還有一段小故事。小學三年級一天的上學路上,快到校門口時,突然一張五十元人民幣映入了我的眼簾,我把它撿起來,不假思索地交給了老師。那天的值周老師剛好是我的音樂老師(在這以前她并不怎么認識我),她把我的事跡刊在了學校的宣傳欄上,于是我名聲大震。不久,學校排演元旦節目,也許因了那件事,音樂老師很看重我,她找到我,要我和一位女同學當節目主持人。一連就是兩年,讓我大過了一把主持癮。

我的“文學”之路

我的爸爸是語文老師,受他的影響,兒時的我就喜歡看一些故事書,常被那神奇的童話深深地吸引。略大一些時,爸爸還介紹我看四大古典名著。父親是個極好的語文老師,他說,讀書時一定要將聲音讀出來,這才叫讀書,這才會有語感;天長日久,腦子里也便積累了很多的詞匯,將它們融會貫通,作文水平也就日見提高了。

在父親的鼓舞下,我甚至模仿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把我名字中的“莊”字拆開,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廣土”。并且以此筆名署名,先后在“小山屋”上發表了《克隆一個我》、《仙境游》等19篇小文章。其中《我為“玩”正名》獲得了縣小學語文小論文評比二等獎;五年級時用文言寫的課堂作文《〈濫竽充數〉續》被湖北民族學院的雜志收編出版。

現在,升上了初中,“文學”依然是我不懈追求的夢。

電腦——我的最愛

也許是因為從小在學校長大的緣故吧,我很小就認識了電腦,迷上了電腦,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叔叔是一位電腦老師,爸爸的同事,我家的鄰居。一有空,我就跑去他那,看著他敲敲鍵盤、轉轉鼠標,一張張漂亮的Word頁面、一幅幅舞動的Flash動畫在屏幕上出現,我由衷地贊嘆:“您真厲害,我要有這般本領該有多好!”黃叔叔撫摸著我的小腦袋說:“熟能生巧罷了。以后你肯定能超過我。”我似懂非懂,竟也稀里糊涂地點點頭。

篇8

每次一經過“瞎子廟”,他的心便隱隱作痛,想要盡自己的所能,幫助這些可憐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簡單的幾次接濟根本解決不了他們的根本生存問題,必須得給他們提供一份足以謀生的活計。

于是,他不顧外人的反對,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花了近兩年的時間,開始每天往返于家中與“瞎子廟”之間,把這些盲人都組織起來,并自掏腰包買了多件樂器,將其中那些會吹拉彈唱的,組成了一個樂團進行集中培訓,給予合奏配合上的種種指導。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還要熬夜為樂團寫歌,編排適合他們演奏的曲目。等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著聯系演出單位和場所,并說服對方給予一定的演出報酬……而對于那些沒有任何才藝和特長的盲人,他則通過各種關系,不惜降低身份到處求爹爹拜奶奶,最終靠著自己的“面子”和關系,把他們一個個安排進周邊的橡膠廠、皮革廠、印刷廠和服裝廠里。為此,他都跑爛了好幾雙布鞋。

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廟”里幾乎每個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因為有了穩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狀況都發生了巨變,先后搬出了原先那個破舊的廟宇,住進街上條件更好的房子里,“瞎子廟”也從此被廢棄。

篇9

關鍵詞:雙關 語境 雙關與語境

作為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雙關語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于生活交際的各個方面。它通過語言符號的音、形、義等特征,使語句同時兼顧兩種或多種事物。作為一種修辭手段,雙關不僅可以使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而且還可以針砭時弊、打擊對方、保護自己。同時,還可以表達出“不便直說,不能直說”的深層話語含義。

一、雙關與語境的關系

英語雙關和漢語雙關,作為一種語言現象,與語境密不可分。語境是語言的使用環境,包括語言的語境和非語言的語境。從雙關的產生來看,語境讓語言發生了語流意變和情景意變。而非語言的語境,比如社會場合或者發話者的主觀心境也能使語言發生功能變體,即:情景意變。語境賦予雙關生命,完成了修辭者的心理選擇過程。

雙關形成之后便形成了語言意義和言語意義。語言意義是詞語在語言系統中具有的意義,是客觀事物、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使用某一種語言的人們心目中的概括反映,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對穩定的,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言語意義則是人們在應用語言時所產生的與特定語境相聯系的具體言語意義,不僅是抽象的,而且是靈活多變的,往往受交際場合或上下文的影響而發生種種變化。當人們在使用雙關時,語言的能指功能和所指功能所反映的表層信息和潛在信息便發生了轉化,說話人和受話人都不約而同地將雙關語下含帶的表層信息向自己理解的潛在信息轉移,形成“意在言外,音在弦外”的特點。

雙關在語境中承載了美學信息和風格信息。雙關因語境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法,表現出不同的類型;同時,語境也給雙關打上了更深的語境烙印。

二、語境為標準劃分的雙關的類型

雙關起于語境,成于語義,融于想象,更深刻的表現在不同的類型中。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雙關可以有不同的類型。作者通過英漢雙關語的橫向對比,立足于形成雙關的不同語境,將雙關做如下劃分:

(一)語言雙關

語言雙關是指雙關語的形成以語言本身固有的音、形、義為主,語境對其雙關意義具有表現作用。

1.語音雙關: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條件造成的雙關

1)諧音字雙關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絲——思,淚——眼淚)

(2)“Long time no see/sea”, the man replied. (好久不見/魚不新鮮)

2)諧音詞雙關

(3)“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蓮子——憐子,梨兒——離兒)

(4)——Why are doctors good sailors?

——Because they are accustomed to see sickness.(sea sickness:暈船)

3)仿詞雙關

(5)服裝廣告:衣衣不舍——依依不舍

(6)All men are cremated equal.(人死而平等)

(原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生而平等)

2.語義雙關

1)多義字雙關

(7)“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朝:zhao/chao,zhang/chang)

(8)——Why do people call parliamentary reports “blue book”?

——Because they are never red.(red:紅色的/沒有人讀的)

2)多義詞雙關

(9)“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10)——What grammar terms do lovers dislike?

——The third person.(第三人稱/第三者)

3)句義雙關

(11)“成功的足跡: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同名電影)

(12)A cannonball took off his legs, so he laid down his arms.

(放下武器/被炮彈打死)

(二)語境雙關

指的是雙關的形成更多的是運用非語言的因素,即:交際場合,人的心理等,并以語言的形、音、義為表現手段。

1.視覺雙關:通過圖形或文字的視覺效果造成的雙關

(13)LVE

2.情景雙關:本身的字詞無雙關的含義,但是由于上下文使它具有了雙關的意義

(14)一個人問上帝:“主啊,一百萬元對您來說等于多少?”

“一分錢”,上帝回答。

“那么一百萬年對您又等于多少?”

“一秒鐘”。

“那么主啊,請您給我一分錢”,那個人求道。

“好的,請等一秒鐘。”上帝回答。

上文所提供的語境讓“一分錢”和“一秒鐘”有了不同平常的意義。

3.曲解雙關:因說話人和聽話人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語義偏誤雙關

(15)Timon: Okay, where are you going?

Simba: Nowhere.

Timon: Gee, he looks blue.

Pumbaa: I’d say brownish gold!

Timon: No, no, no, I mean he’s depressed…

(a movie: The Lion King)

blue在英語中有“藍色”和“憂郁”雙層含義。

4.想象雙關:依靠對話語的超常理解超常組合造成寓意雙關

(16)——為什么和尚都住北半球?

——因為南無阿彌陀佛。

(17)——When is a door not a door?

——When it’s ajar. (門半開)

5.結構雙關:因字或詞的結構而形成的組合上的雙關

(18)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19)——Which room could not one live in?

——Mushroom.

(三)混合雙關

很多雙關語的形成不僅有語言的因素,也有語境的因素,二者對此類雙關的形成的作用是同等的。

(20)闊(曹操在工匠新修的門上題字:活,意思是:門活——闊,兼顧了形音義)

篇10

簡單地說,濟南的“修學之旅”線路應該是――上午游趵突泉公園,泉城廣場,黑虎泉群:下午游覽大明湖新區,欣賞明湖新八景,漫步老街古巷,體驗泉邊人家的愜意生活。

讓我們分開來看,修學之旅始于“趵突泉公園”。緣由是除了趵突勝境我們不得不看以外,自然是因為老舍和李清照。園內的“老舍紀念館”,是我們體味這文學大家與濟南情結的好地方。在這兒,我們可以從他筆下的那篇《濟南的冬天》慢慢體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與老舍有同樣情結的,還有一代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于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作為著名詞人的李清照,留下了名詞無數。比如, “寂寞深閏,柔腸一寸愁干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泉城廣場是濟南的“會客廳”,無處不浸染著泉城的悠久文化。廣場正中有“泉水”寓意的泉標,似騰空的泉水意象。齊魯文化長廊更是游人駐足流連,體昧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之處。

而要找尋“濟南瀟灑似江南”的靈動氣質,那自然是如今修繕一新、煙波畫舫的護城河。護城河兩岸垂柳依依,亭臺樓閣,是濟南人休閑飲茶的好去處。為人們眾知并喜愛的黑虎泉也在護城河岸。

黑虎泉為濟南四大泉群之一。早在金代以前,黑虎泉就以現名聞名于世。泉水出于深凹形洞穴,通過三個石雕虎頭泉水噴出,波瀾洶洶,水聲喧喧。泉群附近假山平臺,回廊曲徑,夏日綠樹蔭蔭,鳥語蟬鳴,是游人品茶,玩景之勝地。

沿黑虎泉一直下行,就來到了大明湖。在這里,你將感受到《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的獨特韻味。另外,修繕一新的明湖新八景――七橋風月、秋柳含煙,明昌晨鐘、竹港清風、稼軒悠韻,超然致遠、縈堤遠水,鳥啼綠蔭也將使你流連忘返。

宗教文化之旅

來濟南一定要去靈巖寺。靈巖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

靈巖寺,始建于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稱“海內四大名剎”,并名列其首。

駐足靈巖勝景,你會看到,這里群山環抱,巖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跡薈萃,佛音裊繞。這里不僅有高聳入云的辟支塔,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也”之說。寺內有北魏石窟造像,唐代的宇寺塔,宋朝的泥塑繪畫,寺內的羅漢泥塑像制作于宋代,梁啟超稱之為“海內第一名塑”,劉海粟題辭“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宗教”之旅的最佳安排是上午游靈巖寺,下午去五峰山。

素有齊魯仙境美譽的五峰山,位于濟南市西南22公里處南接泰山、曲阜,西望黃河。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鐵路與五峰山相連,交通十分便捷。五峰山旅游度假區是山東省衛生先進單位和濟南市文明單位,景區面積4.4平方公里。

五峰山以五個并列于青山白云之間的秀麗山峰而聞名,自西向東依次為迎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個仙峰常年環抱在綠樹濃蔭之中,官、觀、亭、臺相互掩映,風景絕佳。古今有內外八景,內八景即七星泉,迎仙橋、更雞橋,無影廟,仙人臺,青龍峪、白虎峪、清拎泉,外八景是青崖積翠,潤玉七峰、明泉早照、風山煙雨,滾粟朝霞,魚臺釣月,杏堤春辟、薛嶺牧樵。景景生輝,處處生情。五峰山又是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渾然融為一體。

民俗文化之旅

濟南文化之旅中最有趣味的當屬民俗文化。四門塔、九頂塔中華民俗歡樂園是必去之處。

四門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全石結構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層庭閣式石塔,也是現存最早的亭式塔,位于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東北方4公里神通寺處。建于隋大業七年(611),距今已有1400年了。四門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邊面寬7.4米,高度略同面寬,四面各開一圓券門。塔總高15.4米。四門塔很重視輪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簡對比,藝術價值較高。

2002年12月17日,丟失5年之久的四門塔阿髑佛頭像,幾經流轉,在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的幫助下,終于再次聚首。

九頂塔中華民俗歡樂園是集中華民族風情,風景名勝,游樂探險,系列實景劇演出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大型原生態文化旅游區,位于山東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距濟南市20余公里,總投資超億元,匯集了中國傣,壯,藏,彝、佤、摩梭等16個少數民族和泉城人家,泰山人家、黃河人家、沂蒙人家、膠東人家和微山湖人家等6個齊魯民居,分別展現了少數民族和齊魯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民俗、歌舞、服飾,餐飲和民間工藝等六大文化。

九頂塔影視劇場精心打造了五大實景劇。有紅色經典參與劇《地道戰》,好菜塢場景劇《山洪暴發》,大型馬戰實景劇《好漢秦瓊》、《武松醉打蔣門神》《劉三姐招親》,是目前國內實景劇節目演出最多的景區。

名士文化之旅

詩人一句“濟南名士多”道出了濟南的人杰地靈。“名士”之旅兩天的路線安排是――第二天,游“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游泉城廣場。游黑虎泉群。下午游大明湖風景區。漫步老街古巷,參觀濟南名士“文化墻”,體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貌和泉邊人家的愜意生活,住濟南,第二天:上午乘車赴章丘百脈泉公園,欣賞“天下奇觀”百脈泉以及龍泉,墨泉,梅花泉……。游覽清照詞園。下午乘車赴《闖關東拍攝地》、有“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之稱的朱家峪古村。

《老殘游記》將大明湖的風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大明湖自然也是濟南游的,必到之處。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蛇不見,蛙不鳴,久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游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夾岸,蓮荷疊翠,寧榭點綴其間,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畫卷,沿湖的亭臺樓訇,水榭長廊參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統年間仿江南園林建造的遐園。清代書法家鐵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繪聲繪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絕之處。

大明湖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周匝其間,湖畔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匯波樓、北極廟和遐園等多處名勝古跡,其中歷下亭,鐵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章丘素有“小泉城”之稱,文化底蘊深厚。

百脈泉位于章丘市區明水百脈泉公園明水湖西岸龍泉寺院內,在濟南市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水中疏疏朗朗的藻體,壁上密密實實的苔蘚,把池水染的碧翠。水中錦魚戲游,生機盎然。泉壁和梵王宮大殿墻上鑲嵌著多方詩詞,楹聯、花卉石刻。其中有明代進士 著名戲曲家李開先《游百脈泉》詩: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不霜清見底,漱石寂無聲。

清照園位于山東省章丘市區百脈泉公園西北隅,為紀念出生在明水的“一代詞宗”李清照而興建。這是一座集中國南北園林風格于一體的園中之園,園內設李清照紀念館。在目前全國現有的4座(濟南,青州,金華,章丘)李清照紀念館(堂)中,容納了5個之最,如建筑規模最大自然景觀最美,文化品位最高,館藏資料最全等,代表著李清照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