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空結雨中愁范文
時間:2023-03-16 06:1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個女人,如果有詩中傳承下來的某種氣質,就是惹人愛憐的美人了,這種氣質就是丁香。我們如果仲春時路過一樹或一叢丁香,那么濃重熱烈的芬芳氣味四合而來,但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聯想,卻是深長悠遠的哀愁與纏綿。
其實丁香花并不是真就這么愁怨的,花期一到,就一點都不收斂,那細密的花朵攢集成一個個圓錐花序,同時綻開,簡直就是怒放。如此繁盛怒放的花樹,是怎么引起了古人愁煩的?
李寫下“丁香空結雨中愁”時,不僅接續了李商隱的愁緒,而且請來了雨,讓丁香泛出暗淡的水光,深植于長江邊的霏霏細雨中。這位皇帝還把寫愁的本事傳給了兒子李煜,他寫愁的詩句甚至比乃父更有名。
李、李煜寫出那些閑愁詩(也是亡國詩)的時代,也是成都產生花間派的時代。那些為成都歷史打上文化底色的詞人用“訴衷情”“更漏子”“楊柳枝”這樣輕軟調子的詞牌鋪陳愛情與閑愁。“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p>
那時候長江南北戰云密布,偏安一隅的成都很休閑。休閑文人們還賦予了丁香愛情的意義:“豆蔻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同心?!笔裁匆馑??一來是詩人格了一下物,看到丁香打開花蕾(所謂“丁香結”),花瓣展開,這種兩性花露出的花蕊,也就是雄蕊與雌蕊的組合都是那么相像“同心”,并從此出發聯想了愛情(所謂“同心”)。但這種地方性流派審美生發出的意義,卻在后來浩大的詩歌洪流中不甚彰顯,因為這個地方的文化不能順利進入或上升為全國性的主流。當然,李白、坡們是例外,因為他們無論地理上還是文化視野上都超越了地域局限。
篇2
香
愁
——讀《雨巷》有感
樂山一中高一(16)班
王嘉奇
手卷珍珠上玉鉤,依然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題記
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墻。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細雨,安靜的下著。青年獨自彷徨在雨巷,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她是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撐著油紙傘,步履輕盈,默默彳亍著。擦肩而過的一瞬,飄散了她帶著憂愁的芬芳,看清了她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夢一般飄過,漸漸離去,雨中曼延開來的淡紫色,漸漸消散……這姑娘顯然受到命運的打擊,令她惆悵,凄清。嘆息迷茫。但她沒有頹唐。她是冷漠孤傲的但仍然那么嫵媚動人。丁香姣好,但易凋謝。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做著脆弱的夢的姑娘,染著淡淡的哀愁。
姑娘出現了,但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太息與憂傷,就如夢幻般可望不可及。詩人執著追求著但又無法把握住。在我看來姑娘就是作者的夢想化身。理想如此美好,作者如癡情男兒守望追求向往的女孩一樣,極度地憧憬著卻又得不到她,不能實現他的夢想。“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正如詩中所描繪的,丁香自古就被人們當作愁晶作為傷春的對象。詩人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丁香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給人以短暫的希望,一展花枝后匆匆散落。這倏忽即逝的夢想,。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
這首詩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但我仍然能品出希望的味道來。丁香花在風雨侵蝕中沒有低下高貴的頭,而是忍受著落到頭上的磨難,充滿了頑強的生命力。這連綿的陰雨,寥寥無光的雨巷,再怎么的“悠長、悠長”,終會有走出去的一天,終會有臨到開闊光明之地的一天。
不如,將此詩改一改:
收起油紙傘,并肩
行走在明耀,明耀
又開闊的大路
我伸手拉著
篇3
意思是: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擁結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
2、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出自唐代李賀的《巫山高》。
意思是:神女瑤姬一去千年杳無蹤影,丁香叢中筇竹林里不時傳出老猿的啼聲。
3、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出自五代詩人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意思是: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4、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涎香。出自唐代陸龜蒙的《丁香》。
意思是:如若誰能夠發現并且解開丁香心中的那個結,他必然放縱地釋放自己的情懷自己的才能飄香萬里。
5、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出自宋代詩人王雱的《丁香相思》。
篇4
雨中的江南最有味道。江南水鄉最好是在雨天去,才能感受得徹底。那些古鎮好像都是為雨為設置的,比如你去嘉善的西塘,要體會煙雨長廊的妙處,只有在雨天。站在廊棚下,聽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古老琉璃瓦上,打在青石板上,總有一種平平仄仄的韻律感??慈崛岬挠杲z順著屋檐串串珠兒似地灑落,淅淅瀝瀝地落在煙雨蒙蒙的河里,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江南的雨是愁悵的。黃梅雨幾乎就是愁的代名詞。所以,賀鑄才會詠出“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的佳句。江南的梅雨時日,綿綿的雨絲像扯不完的銀線,淅淅瀝瀝從早到晚下個不停。這樣的時候感情最容易發醇。很容易勾起人們對如煙往事的懷戀。如果你在這潮濕的雨季,去旅游,那沈園不容錯過。
因為在雨中,那潮濕的憂思和惆悵,自然地會爬上心頭,而那經久不衰的凄婉的愛情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會浮現在你的眼前。還有那座斷橋,那座在夢里等了你千百次的斷橋,你應該去走走,去問問橋邊雨中靜默著依依的楊柳,它會跟你講一個永不褪色的情感故事。
要想體會那些窄窄的小弄的妙處,也只有在雨天。詩人們是從來都不會錯過擦肩而過的靈感。雨巷詩人戴望舒為我們留下了最讓人心動的一幕: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很難說清是戴望舒地成全了雨巷,還是雨巷成就了戴望舒,“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仿佛成為一種憂郁的品牌,留在人們的心頭。那種渺茫的朦朧的感覺,把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美渲染得淋漓盡致。
江南的雨是屬于才子佳人們的。沒有人會懷疑江南的雨是情感的催化劑。江南的雨,你曾催生了多少美麗的詩歌啊!
南宋蔣捷的以一首《虞美人·聽雨》概括了人生的流轉。“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詩中有少年聽雨歌樓上的浪漫,有壯年聽雨客舟中的奔波,有暮年聽雨僧廬下的回首。在僧廬之下聽雨,卻無法參透生命的玄機;悲歡離合總無情的背后,分明是深情的眷戀;“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每一點、每一滴都在敲打著詩人的心弦,彈奏出暗夜難眠的無奈。
李清照以一個女詞人特有的敏感,寫下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佳句,那種孤身一人在外飄泊的孤獨,那種長夜漫漫的寂寞,在詞人那兒展現得更為徹底。江南的雨分明就是有情人的淚,凄美動人。
江南的雨是充滿靈性的。當你泛舟西湖上,望著艙外煙雨迷蒙的景象,體會“山色空蒙雨亦奇”味道時,即使你不是詩人,也會被這詩意的景象感染,因為空靈的天幕,無垠的湖面,纏綿的煙柳,都如詩如畫。你的心靈會在這當中得到凈化。
江南的雨是柔和的。一下就是十多天,像一種淡淡的香氣,不斷彌散開來,直到天變得柔和了,人也變得平和了,做起事來也心平氣和?!耙环剿琉B一方人”,江南女孩在雨的滋潤下,變得柔聲細語,美麗動人。真的,有時你會感覺,雨中的江南像極了江南的女子,淡雅而不失芬芳,帶著雨的晶瑩和剔透,靜靜地走入你的心里。
江南的雨是輕盈淡雅的。“潤物細無聲”,你放眼看去,整個天地籠在裊裊的煙霧里,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江南的雨,像極了江南的山水,是淡淡的,清清的,當柔柔細雨飄過江南古樸的小鎮,小鎮便有了一種古典的憂郁,美得讓你心動。
篇5
久久地,別離開,讓時間悄悄地流淌,才能細細品味出她香而不釅的高雅,空空幽蘭的高雅。
真正的美絕不會讓人一見鐘情,你非得接近她,感受她,再染著一身淡淡的清香離去,輕輕地離開。
除了心香什么也別留下。
晨,蓮。
純白的花瓣輕輕地托著一顆小水珠,顫巍巍的,水波也顫巍巍的搖曳,搖曳。
晨,蓮綻開的時辰,若清晨都無力笑對藍天綠水,還待何時呢?
人生的清晨需要我們努力綻開笑顏去開拓,不然,又怎能期待中年、晚年時靜坐蓮臺笑對人生呢?
一個精巧的白瓷瓶,一汪清水——這便是她的棲身之所。
窗外,金燦燦的陽光懶洋洋地斜瞅著她人見人憐的風韻。清水,一掬死水。
玫瑰無力地低下了她那紅艷艷的頭!她層層疊疊的花瓣深深地渴望水的滋潤,正如人不僅需要享樂,還需要知識的澆灌。
玫瑰深深浸在水中的莖卻無法理解這份濃濃的悲哀。
透過艷麗的花兒
卻覓不到向往的清香;
素白的花兒啊!斜探的花筒傾注了什么?朝天的花筒又盛放了多少?或許一季的清香果在當中釀成。
如艷麗的花兒,把精力放于外表的修飾,便無力完善內在的馨香。
沒心香的美,是一段無心的日子,開完了一季的燦爛,便不經意地飛逝了
“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窗臺上,綠色的線條勾勒著一片自我的剪影。
修長的綠披掛下來,呈一種柔柔的弧度,綴滿了一串純白紅心的小花——菟絲般柔軟的吊蘭呵!
別,別去依附……
自成風格的綠色弧線是你自我的本色。
夜,輕輕的滑落。
如水月亮的亮度,你開得那么盡興那么坦然,花瓣嵌合成好深的花筒,開口翻得恰倒好處,呈一種優美的弧線,像一枝潔白的喇叭。
夜來香,你是在宣告,宣告我在名利的追逐中將你白天滿心盈香淹沒得沒留一絲痕跡?
你是在訴說,訴說我曾錯過了多少美麗,將染滿了馥郁的心境泡得沒了顏色?
翻譯著,雨水寫在丁香的詩句:
“握一柄油傘/獨自徘徊在悠長悠長在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位和丁香花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一樣的姑娘只是詩人一份虛幻的詩情,正如“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青鳥一般僅是人們美好向往的幻化。
篇6
靜靜地走近它,接觸它,除了那淡淡的清香,什么也別帶走。
久久地,別離開,讓時間悄悄地流淌,這樣,才能細細地品味出它香而不釅的高雅。
真正的美絕不會讓人一見鐘情,你非得接近它,感受它,再染一身淡淡的清香離去,輕輕地離開。
除了心香,什么也別留下。
二
晨,蓮。
純白的花瓣輕輕地托著一顆小水珠,顫巍巍的,水波也顫巍巍地搖曳著。
晨,蓮綻開的時辰,若清晨都無力笑對藍天、綠水,還待何時呢?
人生的清晨,需要我們努力綻開笑顏,去開拓,不然,又怎能期待中年、晚年時,靜坐蓮臺笑對人生呢?
三
一個精巧的白瓷瓶,一汪清水——這便是它的棲身之所。
窗外,金燦燦的陽光懶洋洋地斜瞅著它人見人憐的風韻。清水,一掬死水。
玫瑰無力地低下了它那紅艷艷的頭,它層層疊疊的花瓣深深地渴望水的滋潤,正如人不僅需要享樂,還需要知識的澆灌。
只是,玫瑰深深浸在水中的莖卻無法理解這份濃濃的悲哀。
四
透過艷麗的花兒,卻覓不到向往的清香。
素白的花兒啊,斜探的花筒傾注了什么?朝天的花筒又盛放了什么?或許一季的清香能夠在其中釀成。
正如艷麗的花兒,把精力放在外表,便無力完善內在的馨香。
沒心香的美,是一段無心的日子,開完了一季的燦爛,便不經意地飛逝了。
五
“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窗臺上,綠色的線條勾勒著一個生命的剪影。
修長的綠披掛下來,呈現出一種柔柔的弧度,綴滿了一串純白紅心的小花——菟絲般柔軟的吊蘭。
別去依附……
自成風格的綠色弧線是你、是我的本色。
六
夜,輕輕地滑落。
如水中月亮的亮度,你開得那么盡興那么坦然,花瓣嵌合成好深的花筒,開口翻得恰到好處,呈一種優美的弧線,像一支潔白的喇叭。
夜來香,你是在宣告,宣告我在名利的追逐中,將你白天的滿心盈香淹沒得沒留一絲痕跡?
你是在訴說,訴說我曾錯過了多少美麗,將馥郁的心境泡得沒了顏色?
七
翻譯著,雨水寫在丁香上的詩句:“握一柄油傘/獨自徘徊在悠長悠長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位和丁香花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一樣的姑娘只是詩人的一份虛幻的詩情,正如“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青鳥只是人們美好向往的幻影罷了。
篇7
——題記
春,是花兒飄香的季節。蒙蒙煙雨,就是那喚醒花兒純凈清新的天使,隨輕風點滴入花,輕柔飄灑,煙翠香渺處,芳菲凈柔的春花爛漫,怒放在城市,在鄉村,在曠野,含羞晶瑩如玉般的細雨,凝露點點映襯著花的容顏,和風細雨中,心兒仿佛搖曳在一曲曼妙舒緩的音樂圣地,任那一襲煙雨,打濕秀發,打濕臉龐,仰視隨風輕飄煙雨的朦朦天際,云厚重的深情盡灑,仿佛只為輕輕抹去花顏上淡淡塵埃,秀出襲人視覺嗅覺的花兒芬芳的世界。
說到煙雨,總感覺是江南特有的景致,其實,在北方明珠的大連,煙雨朦朦的天氣也是常有的,會持續好幾天,剛來大連時,覺得這樣的天氣很壓抑,不會把自己悶在家里,帶上一把傘,漫步雨中,感受和家鄉不一樣的又輕又細,絹絲一樣的雨,似有似無的清風,飄飄灑灑的雨煙微朦,讓你的心平靜了所有的褶皺和漣漪,頗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意境。
合上傘,融進煙雨中,隨感覺探看一下還不熟悉的地方,一陣花香飄來,不知不覺的自己漫步在那片花海,淡憂的紫色,馨香馥郁,整個人都溶在那花色里,那香氣里,煙雨蒙蒙,給這里的花香籠罩上了浪漫的面紗,讓人覺得,是因了這些美麗的花兒,才有這樣的天氣吧,不是狂風暴雨,而似花兒多情而溫柔的戀人,此時,怎能不讓人停頓繁忙于塵世的百態心性,和花兒,和雨兒相擁,超然灑脫。
有人說會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市,而認識紫丁香花的那個煙雨蒙蒙的日子,讓我愛上了這座城市。
大海的美麗在于廣博,紫丁香花兒的魅力是以迷離的憂郁詮釋著對生命的深情,以清雅的香氣訴說心底的落寞。“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誰人的詩里訴盡衷腸,說不盡的纏綿悱惻,抵死繾綣。于是北國深深的雨巷,留下了化不開的惆悵和綿長的相思。
幽柔的紫,纏綿的白,紫者清麗淡雅,白者清香純潔。翠碧濃郁的葉襯托著串串玲瓏,香氣郁夏,芳馨宜人,淡雅清幽。面對丁香,身心會陷入它的柔情里,只為這一份浪漫動容。
淡淡的紫色,淡淡的清香,就在那繁花錦處,花朵就是柔柔的歌,陽光暖暖時,在春風里嫵媚的笑顏嫣然。昨天是投在大地里搖曳的影,花的心放逐在明媚的城,盡展枝頭,就在春天。渲染枝頭的紫色芳菲,是一首首細膩曲折,回腸蕩氣的詩,以纏綿和細膩詮釋著憂郁。
紫丁香花開的季節,是北國的春。她小小的花瓣,嬌小的身軀,卻是亙古的幽香,她的魂魄是夏之荷花,秋之,冬之梅花,香氣是濃烈的,醉人心脾,如若采摘入室,即是一室的馨香,久久的彌漫,在北國稍冷的春,她是那么讓人迷醉。
煙雨蒙蒙方可簇擁清雅花兒的芬芳,花兒的美麗芳菲又是煙雨迷蒙的絕美景致,豁然明白:總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尋找一種叫“放下”的解脫,于是山是高亢的,水是柔情的,四季也都是唯美的,就像那能喜能悲的心情,而這些,都是相鋪相成的存在彼此的生命里,把生命里的問號,解釋的更讓自己接受,于是那份感嘆,何嘗不是智者的留言!
每逢煙雨蒙蒙的時候,依然愿意把自己置身雨中,漫步心靈的腳步,輕拾自然給的美麗溫馨,煙雨朦朧處,邂逅一襲花香!
一路走來,牽著歲月的手,看著世事的變遷,那些如塵如夢如煙的往事,慢慢的飄遠,留下些許美麗的影子,在心頭蕩著無字的歌,就在一花一葉間,感慨,時光的一去不回頭,也許,我們應該多嗅嗅春風,在這季節的路口,把溫瑞的心,放逐!
篇8
一、由淺入深的原則
在淺讀——整體感知這層中,最初設問:請大家誦讀全詩,并自選一種事物把你對《雨巷》這首詩的感覺仿照這個句子寫出來。(仿句:《雨巷》是一支在冷風中搖曳的清荷,凄美動人。)
反思:初來的遠望畢竟只是陌生的初觀,而不是回身的再讀。經過上課實踐,發現此設計過難,學生仿寫時要么找不到合適的事物,要么意思跟詩歌脫離,問題設計沒有遵從學生認識由淺入深的規律。
修改后再設問:大家初讀此詩有什么感覺?用一兩個詞來形容一下。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本詩的內容,初步感知詩歌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用詩歌中的詞語來概括,同時引導學生朗誦。)
二、細致入微的原則
在品讀——品味意象、語言中,最初設問:詩人戴望舒心中的愁怨哀傷主要是通過哪些意象表達出來的呢?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反思:語文教學離不開對“語言細節”的品咂,語言是語文的精魂,是美的凝聚。
修改后再設問:在學生對最初設問回答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提出如下問題:問題1,籬墻:“籬墻”這個意象在全詩中起到什么作用?問題2,雨巷:“巷”用“雨”來修飾會有什么效果呢?“悠長悠長”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效果?“寂寥”一詞寫出小巷什么特點?問題3,姑娘: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等意象?“太息一般的眼光”為什么用“太息”來寫姑娘的“眼光”呢?(學生誦讀。)“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為什么說姑娘“像夢一般的”呢?(學生誦讀。)“她靜默地遠了,遠了”為什么要重復?(復沓,學生誦讀。)“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消、散、消散”的使用有什么區別?(學生誦讀。)
三、找到恰當的提問角度
課堂上老師的提問要有探究性,提問的角度要恰當。老師問:“詩中如果是撐著‘現代傘’為什么不行?”此問題研究價值不大,改為“‘油紙傘’這一意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這樣的問題,才是幫助學生分析意象,理解情感,體會意境的切入口,才有“咬嚼”的必要。比如,有教師提問:“詩人眼里的姑娘為什么是哀怨的呢?”學生從全文中看不出任何的端倪,只好胡猜一通,這就使問題失去了意義。不是來自文本的分析,都是無謂的勞作。若將之改為:“詩人為什么希望逢著一個憂傷的姑娘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就要從詩歌里找原因,找依據,就要了解詩人的追求和處境等,這才是教學中研究的目的。
四、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性
在深讀——品主題的時候,最初設問:《油紙傘下的羞澀》中這樣吟唱:“你為什么愁苦,寂寞,又凄涼?|是失戀了嗎?|是朋友的妹妹無奈的勉強嗎?|是失望了嗎?|是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迷茫?是寂寞了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感傷嗎?”經過對詩歌的品味,你同意哪種看法?
反思:忽然蹦出一首詩,讓學生談論自己同意作者哪個觀點,而不是經過學生的思考品味,從詩歌的意象和背景感悟品析出來,打斷了學生整堂課的思路。
篇9
江南——水鄉,少不了會有雨的;這天上人間的美景,風景如畫的詩意,和雨聲、和雨意結下了纏纏綿綿的情話,一如如煙的雨幕,給江南平添了神秘的氣質和瑰麗的傳說,千百年來,朝圣江南的人們拜倒在其煙柳畫橋的幽美、小橋流水人家的平淡之下,久久地駐步.
風和日麗、白云千里,怕不是真正的江南,灼目的陽光把神秘撕扯如絲,好似一位舊居深閨的女子豁然的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有說不出的尷尬.游覽湖光,泛舟湖上,怕只有在綿綿細雨中才能體味到江南之所在.不知道還有沒有油紙傘,撐上一把去重游書中的雨巷,或許還真能逢上一個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在輕輕的雨聲和腳步聲中,就這樣輕輕地擦身而過,不知還會不會再見,回首,也只是一個撐著油紙傘有著丁香氣質般姑娘的背影,
出了雨巷,怕就到了湖邊罷.若選一個季節,那最好是春天.一切都已復蘇,充滿著盎然的生機.柳枝剛發了新芽,在風的吹拂下,隨風搖擺,如輕唱的搖籃曲,小孩子這時怕早已睡去了罷.一同游湖的人們,在五彩繽紛的傘下,有著五彩繽紛的心情.或許在這其中,有人獨自一人,獨飲悲傷抑或心近自然;在一頂傘下,兩個腦袋靠在一起,小聲地你儂我儂,卿卿我我;簇擁在一起的傘如同鮮花,吸引的鳥兒呀,蝴蝶呀,蜜蜂呀,也就熱鬧許多了.游覽湖光,景色尚且如此.泛舟湖上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趣.湖上有數不清的波紋,有雨的也有風的.在小舟中,撐著傘也不用將去劃水,就這樣隨著水的柔波,從這里蕩到那里.遠處的幾艘小舟也若隱若現,迷離朦朧,如詩如畫……
篇10
鯉魚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弊源耍磅庺~”(亦作“雙鯉”“雙魚”等)便用以借指信使或代稱書信。例如,宋歐陽修《玉樓春》詞:“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薄棒~”是傳遞音信的使者,“水闊魚沉”意謂沒有音信。再如,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詩:“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雙鯉”在此用作書信的代稱,“雙鯉”一句是說令狐郎中從遠方寄書問候自己。
鴻雁《漢書?蘇武傳》載: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強留于北海,歷時19年之久。后匈奴與漢朝和親,漢向匈奴索要蘇武等人,匈奴單于卻向漢使詭稱蘇武已死。后來漢使復至匈奴,向單于稱言:“(漢)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眴斡谥缓孟驖h使道歉并釋放了蘇武。從此,“鴻雁”(亦作“鴻”“雁”等)便亦用以借指信使或代稱書信。例如,宋李清照《一剪梅》詞:“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雁”是寄送錦書的使者。另外,同為信使或同指書信的“在水”之“魚”和“在云”之“雁”,常常同義連用,合稱“魚雁”。例如,宋晏幾道《生查子》詞:“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鱗鴻”為“魚雁”的同義詞。例如,晉傅咸《傅中丞集?紙賦》:“鱗鴻附便,援筆飛書?!?/p>
黃耳“黃耳”,犬名?!稌x書?陸機傳》載:“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赍書取消息不?’犬搖尾作聲。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后因以為常?!焙笠蜻@個典故,“黃耳”(亦作“黃犬”“犬”等)便多用以喻指傳遞家書的信使,“犬書”用以喻指書信。例如,宋蘇軾《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詩:“寄食方將依白足,附書未免煩黃耳?!碧评钯R《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