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設計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04:3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版式設計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各頁均標注頁眉,宋體五號居中
XX大學XX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模板
題目
(居中三號黑體)
裝
訂
線
摘要
(“摘要”之間空兩格,居中三號黑體,與內容空一行)
××××(小四號宋體)
關鍵詞:×××××××××××××××××××
小四號宋體,3—5個,各關鍵詞間空一格
頂格、小四號黑體
ABSTRACT
(另起一頁,居中三號TimesNewRoman加黑,與內容空一行)
×××××××××(小四號TimesNewRoman)
Keywords:××××××××××××××××××××
小四號TimesNewRoman字體
頂格、小四號TimesNewRoman加黑
目錄
(另起一頁,“目錄”兩字中間空兩格,居中三號黑體、與正文空一行)
一(空兩格、小三號宋體)…………………………………×
1.1(四號宋體)………………………………………………×
1.2………………………………………………………………×
………………
謝辭(小三號宋體)………………………………………………×
參考文獻(小三號宋體)…………………………………………×
注釋(小三號宋體)………………………………………………×
附錄(小三號宋體)………………………………………………×
(目錄中行距多倍行距,設置值為1.25倍,目錄不標頁碼)
裝
訂
線
一(另起一頁、居中小三號黑體)
1.1(頂格、四號黑體)
1.1.1(頂格、四號黑體)
正文(空兩格、小四號宋體)
實驗中心
計算機部
物理學部
化學學部
多媒體實驗室
網絡實驗室
無機化學
宋體五號居中,位于圖下
圖與下文空一行
圖1-2×××試驗中心組織結構圖
(一級層次之間另起一頁)
二(居中、小三號、黑體)
2.1(頂格、四號黑體)
2.1.1(頂格、四號黑體)
正文(空兩格、小四號宋體)
宋體五號,居中,位于表上
1
正文開始頁腳處標注頁碼,
小五號宋體,居中
表2-3
×××
×××
×××
×××
×××
×××(宋體五號,水平、垂直居中)
×××
×××
×××
×××
(表與正文空一行)
裝
訂
線
謝辭
(居中小三號黑體、“謝辭”兩字中間空兩格)
正文(小四號宋體,內容限1頁)
參考文獻(頂格、四號黑體)
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譯音).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以上,編號用中擴號,與文字之間空兩格。作者只寫到第三位,余者寫“等”,英文作者超過3人寫“etal”(斜體)。如果需要兩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編號的后邊,與第一行文字對齊。中文的用五號宋體,外文的用五號TimesNewRoman字體。
注釋
(另起一頁,居中小三號黑體,“注釋”兩字中間空兩格)
正文(小四號宋體)
附錄
篇2
實驗方案設計范文一藥品:
半枝蓮、95%乙醇、鹽酸小檗堿對照品、蒸餾水、鹽酸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碘-碘化鉀試劑
儀器:
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計、電子分析天平、電熱恒溫水浴鍋、數據超聲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機、PH計、加熱板、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
實驗方法:
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實驗、生物堿的鑒定方法
實驗步驟:
一、藥品、儀器的準備
二、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波長的測定、標準曲線的制作、推算出回歸方程
三、樣液的制備
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蓮中生物堿
1、單因素實驗
(1)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酸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3)堿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4)料液比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因素、水平的確定及進行正交實驗設計:
由單因素溫度、酸度、堿度和料液比作為正交試驗的四個水平
進行正交實驗以確定半仿生法中最優的提取條件
五、超聲波輔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蓮生物堿: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優提取條件下進行超聲波提取
1、單因素實驗
(1)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提取次數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3)酒精濃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因素、水平的確定及進行正交實驗設計:
由單因素溫度、提取次數、酒精濃度作為正交試驗的三個水平進行正交實驗以確定在超聲波輔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優條件
六、在超聲波輔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優條件下提取半枝蓮中生物堿
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堿的吸光度,與標準曲線進行比較,計算出生物堿的量及產率。
八、生物堿的鑒定:
生物堿沉淀反應
1、碘化鉍鉀試劑反應 取滲漉液1ml,加碘化鉍鉀試劑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紅色者為陽性反應在。
2、碘-碘化鉀試劑反應 取滲漉液1ml,加碘-碘化鉀試劑1滴~2滴,生成棕黃色沉淀者為陽性反應。
3、硅鎢酸試劑反應 取滲漉液1ml,加硅鎢酸試劑數滴,生成淡黃色沉淀者為陽性反應。
實驗方案設計范文二一、【實驗題目】:
印刷條件對預涂膜覆膜質量影響探究
二、【實驗設計思路】:
影響覆膜質量因素主要分為兩類,即覆膜工藝的影響和印刷條件的影響。覆膜工藝的影響無疑是覆膜的溫度、速度、壓力三種因素。往往現在對于覆膜質量影響因素大多是考慮到覆膜工藝(溫度、速度、壓力)的影響因素如出現:打皺、起泡、卷曲、出膜、虧膜、搭邊痕的質量因素。而很少考慮印刷條件對覆膜質量的影響。而往往有些時候就是由于印刷條件的因素才影響了覆膜的質量。基于如此這次試驗研究的方向就是在規定一定的覆膜條件,通過改變樣張印刷所需條件進行打樣并將其做預涂膜處理。最終的實驗結果是為了探討印刷條件是如何影響預涂膜質量,是否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最后以此為依據確定印刷品覆膜所適宜的最佳印刷條件。
三、【實驗儀器及材料】:
(1)IGT印刷適性儀、預涂膜覆膜機、剝離強度儀;
(2)油墨、銅版紙(確定規格,ph值)、BOPP預涂膜。
四、 【實驗準備】:
在IGT印刷適性儀進行試驗打樣,確定一般印刷打樣的印刷條件范圍。(溫度、速度、壓力大致范圍)。
五、 【實驗原理及步驟】:
(1)采用覆合強度指標考察覆膜質量, 覆合強度的測量參考GB2T2790-1995標準進行測量。對于每個試樣, 從剝離力和剝離長度的關系曲線上測定平均剝離力, 以N為單位, 記錄下至少100mm剝離長度內的剝離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計算相應的剝離強度值。
計算公式如下:
180 = F /B
式中: 180 為剝離強度(N/mm); F為剝離力(N); B為試樣寬度(mm)。 利用上式, 計算所有試驗試樣的平均剝離強度、最小剝離強度和最大剝離強度, 以及它們的算術平均值
(2)利用IGT印刷適性儀在銅版紙上面進行打樣。
1、在一定的墨層厚度、印刷速度、印刷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印刷實地打樣,打樣后將樣條放在正常的印刷環境中進行干燥(干燥時間受紙張、溫度、濕度的影響)。通過對不同印刷時間間隔(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的樣條在預涂膜覆膜機上面進行覆膜( 覆膜的壓力在6. 8mPa, 溫度為90 e, 覆膜速度為100r/min)。然后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確定最佳覆膜時間間隔。
2、在第一步所確定的最佳印刷時間間隔的條件下,印刷壓力、印刷速度一定,改變印刷墨層厚度進行印刷實地打樣,對不同墨層厚度(0.5-4.0Lm)下的印刷樣條進行同上覆膜處理,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確定覆膜的最佳墨層厚度。
3、在前兩步所得到的最佳印刷時間間隔和最佳印刷墨層厚度的情況下,控制印刷壓力一定,改變印刷速度(0.1、0.2、0.3、0.4、0.5、0.6、0.7、0.8、0.9、1.0m/s)進行印刷實地打樣,對不同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樣條進行同上覆膜處理,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確定最佳的印刷速度。
4、根據前三步的實驗所得的最佳印刷時間間隔、最佳印刷墨層厚度、最佳印刷速度的情況下,改變印刷壓力(200-800N)進行印刷實地打樣,對不同印刷壓力下的印刷樣條進行同上覆膜,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
六、【數據處理】:
七、【實驗結果】:
八、【參考文獻】:
齊曉堃, 印刷材料及適性北京 :印刷工業出版社 20xx.1(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規劃教材)
許文才,包裝印刷與印后加工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xx.8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
馮瑞乾,印刷原理及工藝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1999-4 (高等學校印刷工程類教材)
GB- T2790- 1995,膠粘劑180b剝離強度試驗方法撓性材料對剛性材料[S]
實驗方案設計范文三一、實訓目標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集中實踐環節。
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指導學生掌握論文寫作方法,學會調查研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并在論文寫作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創新意識和專業素質,成為一名善調查、懂研究、能說會寫的合格的畢業生。
二、論文設計指導小組
組長:徐先海、魯倫文
組員:唐娟、李向萍、溫曉瓊、鄧君瑞、卜劍莉
三、論文設計(寫作)要求
畢業論文是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在校所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技能工具與方法等,研究和探討實際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它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
1、 應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畢業論文。
2、 畢業論文選題應在所學專業范圍以內,其形式為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分析報告。
3、 畢業論文應做到觀點新穎、明確,有獨創性;材料翔實、有力;結構完整、謹嚴;語言準確、通順流暢。
4、 畢業論文按統一版式的規范化要求(參見系部統一格式),正文字數要求10000-15000字。
四、論文設計實施環節
1、組織動員
時間:20xx年4月27日
地點:二教(501)
對象:國貿08級全體同學
方式:集體動員會
班主任(輔導員)要協助做好組織動員工作。
2、學生報名分組
畢業論文為學生必修環節,不得免修。11屆畢業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報名申請。根據報名情況對其進行分組。每位指導教師指導一組學生,原則上每組不超過18人。
3、指導教師聘任
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以對口專業,具有本科學歷,且實踐能力較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專職老師來擔任。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畢業設計的全程指導工作。
指導教師的職責有:
(1)指導教師應認真履行職責,指導學生組織好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過程;
(2)指導教師對論文的選題方向、思想觀點、結構格式及文字質量負指導責任,并負責在論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簽署評閱意見;
評閱意見包括的主要內容有:選題是否恰當,論文主題是否明確;結構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準確、流暢;選用資料是否恰當、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論述的邏輯性是否合理等。
(3)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及時與老師聯系,按時提交寫作提綱、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導教師須將指導意見記錄在工作紀錄本上;
(5)指導教師對每學生的論文指導時間不低于5學時/周。
4、學生設計(撰寫)論文
學生在指導老師指導下確定選題。選題要求:
(1)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不應脫離專業范圍,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2)題目大小適中,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應結合當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思考,鼓勵解決實際問題;
(4)選題一經確定,一般不再作變動。
在論文設計(撰寫)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幫助解決學生在設計(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論文完成后,指導教師須寫出符合整個論文設計過程情況的初評成績與評語。
5、時間安排(共5周)
布置動員、確定選題階段:4月27-5月10日;
擬定論文大綱階段:5月10-24日;
設計(撰寫)論文初稿階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階段: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
提交論文及論文成績初評、答辯階段:20XX年6月底-7月。
五、論文設計成績評定
畢業論文設計成績以百分制體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寫作態度和論文質量給出。分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優(90分以上)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
(2)論文選題明確,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工作或學術問題的研究有一定的獨到性與現實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論文中心論點突出,論據充足,論證過程邏輯性強,文章結構合理,表述流暢,層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明確,分析比較深入;
(2)論文選題明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論文中心突出,論據較充足,論證過程較有邏輯性,文章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表述通順。
3、及格(60-79分)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基本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但內容欠充實;
(2)論文的論點較明確,尚能聯系實際經濟工作;
(3)論文資料尚充足、具體,但比較陳舊,缺乏新意,論證不夠充分,缺乏說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條理,文字尚通順。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條款之一者均為不及格。
(1)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或在經濟理論上有原則性錯誤,或未掌握已學的有關專業知識,缺乏寫作技能;
篇3
在當今社會中.可能人們見到最多的版面設計就是報紙雜志之類的讀物。人們對這些讀物已經有很長的認知時間,比較熟悉.如果改變或改進這些讀物的排版,是不是可以更吸引讀者的眼球呢?如今一般讀物還是缺少設計的意識,而更多是進行簡單的排版。其實在版面設計中有以下幾個要素很重要:圖、文、色、版式、網格系統、視覺流程和形式感法則。
圖片是傳播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它類似于文,能夠進行信息的傳播,也是人類最早的信息傳播方法。我們通常見到的版面設計,如果能夠讓你過目難忘,我想,就是圖文并茂的視覺沖擊力所致.圖片是版面設計生動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給我們的視覺效果最突出。不可否認,各類圖片在報紙版面上的地位不斷提高:新聞照片凝固真實的瞬間.以視覺藝術的魅力吸引讀者;部分專業性強的科技、經濟報道應用圖表、圖解使復雜又難懂的問題簡化.易于被讀者接受;更有報紙將漫畫引入版面,以藝術形式評價新聞內容,其形象性、直觀性遠勝于傳統的文字評論。比起長篇累牘、洋洋灑灑的文字,圖片憑借鮮明奪目的色彩和極具張力的表現手法更容易形成視覺沖擊,在“三步五秒”內吸引觀眾“眼球”。但是,“厚圖”不是泛用、濫用圖片,“薄文”也決非以犧牲新聞的信息含金量為代價.一些報紙在過分追求圖片效應的同時走人了新聞性缺失的誤區。首先表現為圖片篇幅過大,數量過多,占用了新聞報道的空間。圖片的數量和篇幅大小都應由報道需要決定.以“最能表現相關新聞事實.最大限度發揮傳播效果”為依據。其次表現為圖片的新聞價值低,內容與相關報道不切合。“厚圖薄文”目的是以圖片表現力強之長彌補文字枯燥、繁冗之短.因此選擇的圖片應該兼具真實性、新聞性、藝術性與表現力,達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文字就像人活著要穿衣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在排版中文字相對比較多一點,它更可能的就是和網格系統同時進行。不同款式字體包括自己設計的.在整個版面中還是不可代替的。主標題的突出,加上利用網格系統對文本編排.使得版面更富有設計的感覺。文字、圖片、色彩、線條、底紋等要素在版面中的存在并非孤立,也并非簡單的疊加、排列、鋪陳。而是通過彼此的優化組合達到“1+1>2”的效果,“使片景孤境能織成一內在自足的境界”.利用局部的巧妙組合創造 “整體美”,在靈活的變化中求得“統一美”,通過有秩序的安排達到“和諧美”,真正具有藝術性的版面應該能夠將這三種美融合在一起,達到和諧美。強調版面藝術性不僅是對讀者閱讀需要的滿足,也是對其審美需要的滿足。
色彩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前我設計的版面不是很和諧,比較突兀。一開始我總是不明白為什么,但接觸更多之后發現,對色彩的把握能力直接關系到整個畫面。小時候看多了黑白電視后.我開始討厭黑白顏色,覺得那很土。但學了設計后.發現黑白的一張照片,或者一張海報,他并不難看.甚至在某個氛圍下它比彩色的圖片更適合。一般紅色代表喜慶、熱情、積極,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我國各類日報、晚報版面都是整版的紅色調,渲染出全國上下一片喜慶氣氛:而黑色代表莊嚴、肅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隨后幾天,全國報紙都是以黑、白、灰作為主色調,就連電視節目、電腦網頁也都改成黑白色,如果此時還以紅色作為報紙的主色彩,就無法達到肅穆、凝重的視覺效果.也就無法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之情。總之,色彩具有表達情意的作用,色彩的使用要符合報紙所要表達的主題。如果不分具體情況和特定場合大量使用“濃墨重彩”。或給一個標題套上幾種顏色或整版“姹紫嫣紅”,就會讓讀者分不清到底在表達什么情感,以至在導向上出現了偏差。就會失去報紙的宣傳、教育和導向功能。 視覺流程也許不是很大的一個要素,但在版面設計這一塊也是不能不談的。學習版面設計后才明白,以前做福建衛生報版面設計時可能對于文字的編排沒有側重點.整個畫面太亂。要表達什么或者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心里比較模糊,在一些圖形以及文字處理上沒有一定的層次關系,讓蓁冒7uJzAN AaTs z。。。,z主題的部分更加突出.達到一下子讓人注視到的效果。視覺上還要注意一般的文字.可以選擇單向的視覺流程。因為文字本身在書寫上和我們的閱讀上就是從左到右.正好符合單向視覺流程。
形式感法則和版式我覺得還是比較接近。內容與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恰當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傳播新聞內容。使報紙具有吸引、感染讀者的獨特魅力。版式設立后就會開始聯想到形式感.比如我想設計一張單頁的文字在整個版面的中間,那么我就會聯想到形式感法則中的對稱式平衡。什么樣的一個版式,什么樣的一種形式,其實直接關系到作品的表現力。但是在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中。內容始終是占據主導地位并起決定作用的.一張報紙最終能否得到長期穩定的市場認同.根本還是在于它提供的內容能否最大程度地滿足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報紙的形式、版面設計始終要為其宣傳內容服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相映生輝。
篇4
[關鍵詞]計算機 環境科學 實踐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6-0091-02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使計算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門課程中。針對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特點,我們應圍繞課程構建,有針對性地對環境科學專業學生講授相關計算機知識,更新教學內容,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基本目標
在“計算機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實踐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并能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充分利用現有的軟件及技術,借鑒計算機專業教師教學技術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本門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繪制平面布置圖、繪制反應裝置圖、繪制設備圖、處理實驗數據、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并能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檢索。
二、課程設置
本門課程要求學生有一定英語水平和環境專業基礎知識,時間安排在大三下學期期末,集中上課,總學時為兩周。課程由教師講解、演示,學生上機隨教師一起操作,并進行習題、作業練習以加深印象。教師可對學生上機進行監控及輔導。可多班授課,但需保證每人一臺計算機。學習本課程后學生正好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畢業論文和實際工作中。考核采取“出勤+聽課狀態+實際操作+作業”的方式。
三、課程內容
(一)環境科學相關軟件
1.數據處理及繪圖軟件
環境科學實驗經常有大量數據需要分析及繪圖,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等多方面也都離不開計算機的輔助。常用的軟件主要有Excel、Origin、Access、SPSS等,可繪制各種散點圖、折線圖、柱形圖、條形圖等;可以對圖形添加趨勢線,得出曲線方程及相關性;可對數據進行排列和篩選,并且可導入外部大量數據,如紅外光譜數據等進行繪圖。在Excel中還可以通過編輯小程序來完成一些特性的運算。Excel的中文界面備受學生歡迎,Origin是全英文界面,對于學生來說有一點難度,函數的輸入也沒有Excel方便。但是Origin可以直接在圖形上進行修改,及時保存了圖形,仍然可以從圖導出原始數據。從功能上來說,Origin更強大些。Access有強大的數據處理、統計分析能力,利用Access的查詢功能,可以方便地進行各類匯總、平均等統計,并可靈活設置統計的條件。比如在統計分析上萬條記錄的數據時速度快且操作方便,這一點是Excel無法比擬的。SPSS集數據錄入、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基本功能包括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表分析、輸出管理等。SPSS統計分析過程包括描述性統計、均值比較、一般線性模型、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對數線性模型、聚類分析、數據簡化、生存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本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Excel軟件,其他只作為了解。
2.圖文編排軟件
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及科技論文寫作都離不開圖文編排,Microsoft Word具有強大的文字和圖表編輯功能,易修改,是必須掌握的。在本課程中主要讓學生掌握頁面、頁眉、頁腳、頁碼、行距等設置,格式刷、分節符、查找、替換、項目符號和編號等使用,三線表繪制,目錄生成等。此外,還要讓學生學會用“公式編輯器”編輯公式,使用“繪圖工具欄”繪制簡單圖形及流程圖。
Microsoft Office Visio創建具有專業外觀的圖表,以便理解、記錄和分析信息、數據、系統和過程。在使用 時,以可視方式傳遞重要信息就像打開模板、將形狀拖放到繪圖中以及對即將完成的工作應用主題一樣輕松。如繪制基本流程圖就是把流程圖所需形狀圖直接拖拽到繪圖區,然后選擇連接線工具繪制連接線,再選擇箭頭方向,繪制方向箭頭,然后添加文字,比Microsoft Word繪制流程圖要簡單便捷。
3.環境科學繪圖軟件
AutoCAD有完善的圖形繪制功能及強大的圖形編輯功能。可以繪制任意二維和三維圖形。在環境科學中,可用AutoCAD繪制平面布置圖、施工圖、剖面圖、工藝流程圖等。AutoCAD能以多種方式創建直線、圓、橢圓、多邊形、條件曲線等基本圖形對象,有強大的編輯功能,可以標注尺寸、書寫文字。同傳統的手工繪圖相比,用AutoCAD繪圖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且富有個性。
ChemWindow(CW)由Softshell Intern.Ltd.1989年推出首版,該軟件主要功能是繪出各種結構和形狀的化學分子結構式及化學圖形,具有其他繪圖軟件所不具備的化學分子圖形編輯功能。軟件中有四個附加圖形結構庫,具有一些玻璃儀器和復雜化學物質結構式模板,繪制復雜結構式和反應裝置圖時比較便捷。軟件還含有SymApps程序,可以顯示3D分子結構,并能夠給出具體的分子結構信息,如鍵長、鍵角、二面角、所屬分子點群等分子結構信息,與Office軟件的兼容性很好。
本門課程中主要要求學生掌握AutoCAD及CW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夠繪制基本平面圖、流程圖及化學分子結構式等。
4.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
多媒體課件常用的軟件有PowerPoint(PPT)、Au?鄄thorware、Flash、Dreamweaver、Director、課件大師等。在這些軟件中,PPT簡單易學,制作方便,對于環境科學專業學生來說,本門課程要求其掌握其制作過程。本課程主要講授用PPT制作幻燈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幻燈片設計、幻燈片版式、幻燈片配色及動畫設計、幻燈片母版設計、幻燈片中圖表及影片和聲音的插入等。其他軟件僅作為了解。
(二)計算機在環境模型中的應用
計算機在環境模型中的應用包括環境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軟件。RS可以利用紅外掃描儀監測石油污染、水體熱污染、水體富營養化,調查廢水污染和泥沙污染,分析水域的分布變化和水體沼澤化可以通過遙感技術監測推算出臭氧濃度的水平分布情況、分析大氣氣溶膠的分布和含量、監測有毒氣體對污染源周圍樹木和農作物的危害情況、監控生態環境等。GPS可提供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和定位。GIS能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視化輸出,可以定量進行預測。RS為GIS提供信息源,GIS為RS提供空間數據管理和分析的技術手段(圖像處理),GPS作為GIS有力的補測、補繪手段,實現了GIS原始地圖數據的實時更新。[1] 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軟件,可以編程應用于運算污染物遷移轉化和控制模型,如大氣污染模型、江河湖泊水質模型、生態模型、水處理技術動力模型等。對模型及數據進行運算求解,得到準確的結果,為制訂合理治污措施提供數據支撐。
(三)網絡信息檢索
1.常規環境信息檢索
一些環境標準、專利及試劑性質等資源,可以通過常規信息檢索網絡獲取。常用的網站有中國環境標準網(.cn)、中國標準服務網(.cn)、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中國專利信息網(.cn)、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知識產權網()、歐洲專利局(EPO)專利信息網()、美國專利數據庫(uspto.gov/patft)、中國試劑網(.cn)等。
2.環境科學文獻檢索
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我們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包括圖書、期刊、報紙、專刊文獻、碩博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科技報告等都可以從各種相關的網上數據庫獲得。常用的中文數據庫有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cn)。這三大中文數據庫都需要購買使用權限,都大量收錄了國內學術期刊論文。
常用外文數據庫有德國Springer數據庫()、Elsevier數據庫()、美國wiley數據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數據庫()、美國化學會ACS數據庫()、SpecialSciDBS國道外文數據庫(spe?鄄)。以上數據庫也均需要購買后才能使用。由于各個學校資源有限,有些數據庫未購買使用權限,學生可從一些學術論壇獲得免費的幫助,如小木蟲(e?鄄)、阿果資源網()、零點花園()等。
3.環境相關課程資源網站
高校教學資源庫(.cn)、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網站有免費資源、課件,可供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一些相關課程。
四、總結
在“計算機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在環境科學中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以常用軟件介紹為主,同時介紹網上信息檢索方法。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 注 釋 ]
[1] 邱彩華.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J].華章,2011(15):254.
[收稿時間]2014-12-21
篇5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 提高教學質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
0159-02
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通識課程,涉及面廣,但由于長期以來教師不愿教,學生學得沒意思,陷入課程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對此,應實施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以扭轉目前的困境。具體說來,提高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可從以下七個方面采取策略。
一、以“學用結合”為原則,合理定位課程的教學目標
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進一步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典型常見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備使用計算機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信息意識,使學生具備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行業中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和規范。
在計算機普及的今天,大多數中小學已陸續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生在家里也經常使用電腦,學生進大學前往往就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了讓學生減少重復學習,大學生計算機基礎培養目標應以“學用結合”為切入點,面向需求,以應用為目的,明確學生在計算機知識與能力方面應該達到水平。如Word的教學,應結合用人單位對熟練掌握辦公軟件的高級應用的技能要求,根據典型的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處理復雜辦公事務的能力和素質,提升教學目標。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大綱應以社會對計算機基礎技能需求的為標準,結合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大綱要求進行制定。
計算機課程教學目標應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要根據專業特點,突出專業特長的培養,不能用單一的計算機課教案,應付所有的學生;應該用多種計算機課,適應多樣化專業的學生。如文秘類專業根據專業特點,突出綜合文檔的編輯技巧與Word綜合應用。管理類專業應加強PPT制作、數學工具、Excel數據分析及圖片處理的教學,掌握好數據統計方法和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理科類專業應加強數學公式編輯器及數學工具使用的教學。
二、教學內容優化和教學案例選取應突出“三性”
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培養目標,就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利用計算機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初步能力。社會對大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的要求,不僅要求知道計算機知識,更重要是要懂得怎么使用計算機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應用能力,大力加強實踐環節,激勵創新意識,教學內容優化和教學案例選取突出“三性”:
(一)實用性。從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精心設計各種實用案例,優化教學內容。例如Word教學過程中,可要求學生制作個人簡歷、主題報刊、畢業論文編輯排版、成績單等。在電子表格的學習中,則要求學生對商場銷售進行數據處理,對企業工資進行分析管理;在幻燈片的學習中,則設計了主題班會和企業宣傳等教學案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注意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知識結構完整,使課程教學較好地體現了“夯實基礎,重視實踐,面向應用需要”的特點。
(二)趣味性。通過有趣的學習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想象空間和創作空間,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主題報刊的藝術排版、制作賀卡、利用PPT制作動感相冊等。
(三)選擇性。為了避免學生重復學習,提高效率,對課程教學內容要注意梳理,進行選擇性講解。例如,字體設計、表格格式等的內容應是在word中著重講,在Excel、PowerPoint中避免再提及,Excel中突出數據的計算和統計分析功能;PowerPoint中突出幻燈片版式、設計模板和動畫效果的設置。
三、教學過程實施“四步驟”
采用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為一體的授課模式,教學過程以“授之以漁”為目標,著力實踐動手能力、計算思維能力、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實施“四步驟”:案例引入,提出問題;案例分析,透析問題;案例重現,解決問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實踐證明,實施“四步驟”的教學過程,可避免教與學的盲目性,提高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完善課程考核制度
課程考核是評價一個學生是否達到教學標準的有效方法。考核類型與方式:平時考核、期中測驗、期末考核。實施教考分離、由試題庫統一命題、筆試機試相結合。并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提高課程考核的要求。本門課程強調的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期末考核由筆試和實驗考核兩個部分組成,總成績=平時成績(30%)+筆試(35%)+機試(35%)。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上機實驗成績。占該課程總分的30%,以確保教學過程質量的提高。
五、搭建網絡教學綜合平臺
平臺的資源有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視頻、試題庫以等各種教學資料。按功能可以分為下課程學習、疑難解答、模擬考試系統、新手訓練營、視頻點播以及教學論壇六個版塊。其中,課程學習版塊幫助學生在課后隨時復習和加強課堂講授的內容。疑難解答版塊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模擬考試系統版塊,學生通過考試系統,能夠進行自我測試。考試系統具有自題庫隨機抽題、智能評分等全真考試環境,可以全方位、立體化打造輕松學習模式,通過自我測試,強化練習,突出實用,從而達到學習目的。新手訓練營版塊將各知識點的上機操作用制作成交互式的多媒體動畫演示,方便學生自我訓練。視頻點播版塊提供各知識單元的教師聲音講解和操作的視頻文件,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隨時進行點播,以鞏固學習效果。教學論壇版塊提供了一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網絡進行交流的場所。網絡教學平臺所展示的內容比較生動形象,教學資源豐富可重復利用,學生對此的學習興趣高,可實現“授人以漁”的教學教學效果。
六、開放實驗室
計算機機房在空余時間免費向學生開放,可增加學生課外上機實驗的時數,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學生可在開放機房里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或者選做復雜程度更高的實驗,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和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團隊,負責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建設和改革,承擔著全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為充分依托計算機學科的在課程建設、實驗室、科研的優勢,應注重計算機基礎教師與計算機學科教師的溝通與融合,積極吸引和組織計算機學科教學的教師加入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團隊,加強計算機基礎與計算機學科的聯系。
(一)嚴把教師入門關。實施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與改革,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各學校應嚴格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審批制度。計算機基礎課不是“萬金油”,誰都可以上。學校應根據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標準,制訂計算機基礎任課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教育教學能力要求。新教師任課前應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及計算機學科領域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并在老教師的指導下,經過對擬開課程的輔導、實驗課等助教環節嚴格訓練一遍以上。嚴把教師入門關,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二)加強教學團隊的集體教研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為了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和更新,經常組織觀摩教學、相互聽課、評課等教學活動,通過集體備課、制作課件來提高效率。開展對青年教師的“一對一”結對形式的“傳、幫、帶”培養工作,使青年教師早日熟悉教學業務,掌握教育規律,提高教學水平。做好骨干教師的培養以及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工作,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科學研究,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通過科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
(三)建立長效的學習培訓制度。日常要加強教師教學業務的管理,通過集體備課、制訂教學大綱和教案、教學研討、組織互相聽課評課等業務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對于青年教師或授課經驗不足的教師,實行“傳、幫、帶”工程。針對計算機學科知識更新快的特點,學校在教師培訓政策應有所傾斜,實行每年一周期不少于30學時的計算機基礎教師全員培訓制度。采取校本研修、學歷教育、網絡培訓、參加校內外學術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促進教師自主學習。讓教師及時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經驗、技術和方法,推動教學方式變革。
(四)建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名師獎評選制度。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等四個觀測點作為教師的考核評價標準,制定名師評選和管理辦法,發揮名師教師示范和榜樣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唐培和.大學計算機基礎[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J].中國大學教學,2005(5)
[3]劉垣,陳慶強.摭談卓越工程師的計算機科學素養培養[J].高教論壇,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