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事件范文
時間:2023-04-02 12:4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羽毛球事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學生;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3-0001-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尤其是教學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來講,在嚴謹的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下,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重視學生個性的發揮和創造力的培養,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實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最佳結合勢在必行。本文針對以上現實情況,對羽毛球專修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力求豐富教學理論,進一步發揮羽毛球專修課在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尤其是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一點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2008級本科羽毛球專修一班30人為實驗組,二班30人為對照組,實驗前兩個班的基本情況無顯著差異。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專家訪談法
3.實驗對比法
4.數理統計法
(三)教學實驗設計
1.實驗前對兩組學生進行前測
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教學能力進行調查,均未進行過此項內容的專門訓練,教學能力水平無顯著性差異。
2.實驗條件的控制
兩組采用相同的考核內容、方法和標準,并由同一名教師上課,經過半學期學習,由三名不參加實驗的羽毛球教師對兩組學生進行技評,評價學習效果。
3.實驗內容
實驗班采用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教學,對照班采用常規模式教學。實驗班課前明確課堂的任務,分析歸納技術要點和編寫規范教案等;課中準備部分主要是課堂常規、領做與羽毛球相關的熱身活動;基本部分示范講解技術動作要領、易犯錯誤與糾正學生錯誤動作等;課后自我總結課前準備和課中實踐優缺點,教師和其它學生共同評價上課效果來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對照班采用常規模式教學。學生獲得有關知識、教學方法、手段等均由教師傳授和組織安排練習,分組隨意,課上隨機抽查學生的講解示范能力。
二、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課堂效果與課后效應變化狀況統計表
表1課堂效果與課后效應前后滿意度比較
通過表1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實驗前后從課堂效果與課后效應的某些內容變化對比來看,實驗班變化顯著,對照班的變化不大。實驗班對課堂氣氛滿意度強,對學生間競爭性,課后學習積極性上明顯強于對照班。
實驗班在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下,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主體性都有很大提高,他們認為實踐教學能力是一種自身價值的體現,學生之間形成了良性競爭,突出了學習主體性和積極性并帶動了課堂氣氛。課后積極進行補缺和鞏固練習,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術,挖掘自我鍛煉的潛力,體驗自我鍛煉的愉悅性與自覺性。而對照班用常規模式教學,“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進行教學,學生依附性強,無壓力可言,認為打球只是玩,感覺上課枯燥無味。兩組學生在課堂效果與課后效應感受上有質的區別,實驗班體現了學與教的全面教學能力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學到新知識,比對照班更有意義。
(二)學生講解與示范能力比較
表2 學生講解與示范能力比較
表2顯示在學期末學生講解等成績比較上,實驗班的各項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班。
實驗班學生示范規范,能合理運用示范形式、講解表情自然,重點突出,要點明確,口令下達準確無誤節奏分明,組織嚴謹,對偶發事件能夠正確對待及時解決。對照班在上課中,活動空間小,實踐機會少,教學組織管理單一化,不能靈活針對教材與學生特點進行教學和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學生編排練習教法能力比較
表3 學生編排練習教法能力比較
注:“自編練習法”和“有創新練習法”是指平均每人編排數量
表3列舉了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編排練習教法的能力表現,通過比較可見實驗班學生平均每人自編練習法和有創新練習法的數量明顯多于對照班。
實驗班編排練習教法能力突出,有明顯的學習效果。課前的備課做好了對技術概念,技術原理的預習,充分珍惜課上實踐機會,根據自己的實踐體會,創編練習教法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對照組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活動空間較小,實踐機會少,缺乏創造性和實踐性能力的培養,技術水平提高不大。通過對比由此證明,實驗班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課中實行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是可行的,能培養學生講解、示范、糾正錯誤動作,組織教學等多種教學能力。
2.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行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習興趣與激情,使教學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二)建議
1.在教學初期學生還不適應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時,教師應該在充分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和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適時給予相對較多的引導和提示。在學生具備一定實踐能力后再逐步加大學生的自由度,做到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最佳結合,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
2.進一步深入研究羽毛球課中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更新教學觀念,在羽毛球課中給予學生更大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新華,畢亞旭.廣州體育學院98級體教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96-98.
[2]王利森.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探索[J].安徽體育科技,2002(4):97-98.
[3]王港,畢長年,張瑩.對體育系田徑主修學生教學能力的系統化培養[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2):29-32,35.
[4]李鋼.對籃球教學中學生實際能力培養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4):38-39.
篇2
一、羽毛球教學的特點
想要打好羽毛球需要對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有所了解。羽毛球運動和其他球類運動相比,有著自身的特點,對運動員的有氧和無氧運動能力要求較高,作為全身運動項目,無論參加比賽,還是單純的健身運動,都需要不停地移動步法,并伴隨著跳躍、轉體和揮拍,以完成擊球,這就需要運動者有出色的爆發力、速度、協調性和柔韌性。也就是講究身體、動作和力度三位一體,也就是眼明、手(腳)快、力到位。缺乏強健的體魄,無法承受高強度的運動節奏;動作緩慢不能適應對手的快慢節奏變化;缺乏力度,回球,反擊缺少威懾力。因此羽毛球教學是教師需要主要對學生身體機能的訓練,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身體承受能力,足夠的身體靈敏度和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當前羽毛球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羽毛球的時間少
通過對當前的羽毛球教學現象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羽毛球的時間比較少,對學生而言,其每周的體育課時是有限的,受教學環境的限制,遇到下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時,學生也無法進行羽毛球學習,因此,在實際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習羽毛球的時間很少,這就增加了羽毛球教學的難度。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加快教學進度,有很多基礎技術動作學生就無法更好的實踐聯系練習,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基礎技術動作實踐練習,就會影響到整個羽毛球教學的教學進度安排。學生學習羽毛球的時間比較短,是當前羽毛球教學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二)教學內容過于繁重
羽毛球的課程內容相對較多,包括高球、吊球、殺球、網前、后場、步法等。然而,學習安排的課時卻相對較少,學習時間較短,這無形之間給學生深入學習羽毛球增加了難度,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技術難度大的動作要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和羽毛球學習的效果。
三、羽毛球的實踐教學方法
(一)現代教學技術與羽毛球教學的結合
學生是接受新鮮事物最快的一個群體,因此,在進行羽毛球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被更多學生認可,才能獲得良好的羽毛球教學效果。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網絡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羽毛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優勢,通過聲音、視頻、圖像等讓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形象的了解羽毛球運動。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引導學生欣賞精彩的羽毛球比賽,通過各個精彩的畫面,讓學生掌握一些羽毛球動作要點,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喜愛程度,同時還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羽毛球運動知識。
(二)體育游戲,寓教于樂
體育游戲就是在體育課上開展與體育教學相關的游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運動項目,中、高職階段的學生機體逐漸趨于成熟,身體的運動機能、靈活性和反應性高,采用游戲教學法,不僅能提高羽毛球教學質量,也適應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掌握羽毛球基礎動作,增加訓練的趣味性、樂趣性。游戲法可也是用在訓練的各個階段。在課前活動階段,即熱身訓練時,可以將羽毛球步法與跑步結合,開展如“撒網捕魚”、“喊數抱團”等趣味游戲,還可以采取慢跑中速度不斷變換(變速跑、間歇跑)的游戲方式。在正式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借助體育游戲輔助教學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鍛煉踝關節的靈活性訓練中,可以采取“雙腳開合跳”的游戲形式。在羽毛球運動中,手腳配合環節用用“顛球接力”的游戲形式進行訓練。結束階段同樣也可以使用游戲教學,采用“雙人互背”、“拉起比勁”代替常用的壓腿、擺臂、甩腿等方式,讓學生放松全身,減輕疲勞,鍛煉肩部和腰部肌肉,拉伸上肢肌肉,提高臂力。教師也可創新性地開展游戲,寓教于樂。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羽毛球教學訓練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方法是提高羽毛球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礎。為了穩步的提高學生的羽毛球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學習羽毛球的信心,在教學訓練的過程中,要時刻掌握學生的訓練情緒,對學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進行強化訓練,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羽毛球教學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方法還要注重學生的情緒管理和個性化管理,要注重發掘每位學生的學習亮點,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3
摘 要 本文通過對青少年羽毛球愛好者的親身體會,及對日常青少年在羽毛球鍛煉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總結,探究運動損傷的原因,進而提出羽毛球運動的預防措施,以便更好的指導青少年,從而減少青少年在羽毛球運動中的損傷,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增加國家潛在的羽毛球人才。
關鍵詞 青少年 羽毛球 損傷 預防措施
一、對青少年羽毛球愛好者在運動中常見損傷及其原因分析
(一)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1.踝關節的損傷在青少年中比較常見,它的原因主要有技術動作不合理,比如網前的上網步伐是外八而不是內八。由于踝關節外側韌帶薄弱,而內側韌帶較為堅厚,所以內八上網更容易扭傷。2.青少年在起跳擊打高遠球和殺球時,落地后支撐腳不穩定導致韌帶拉傷,或上網前步法時力量過度集中在上網的前腳掌上而導致損傷。一般都是韌帶的拉傷導致腳踝腫脹疼痛,嚴重者是韌帶撕裂。還有的是后退步擊打高遠球、抽球的步法技術動作不正確,從而扭到踝關節。
(二)膝關節損傷的原因
膝關節損傷的原因有好多種,其中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瞬間反復變換方向,如在做蹬轉、起跳跨步、轉體等這些動作時,膝關節是承受著巨大的負荷。對于青少年來說關節面軟骨較厚,關節囊、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關節活動范圍大于成人,但關節的牢固性差,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容易脫位。
(三)腰部損傷的原因
腰部是力量的核心部位,而且羽毛球技術的特點是需要腰部不斷地前屈和后伸,比如這些動作中的推、撲、跳殺、抽球、高遠球等這些技術都需要腰部力量,而且在些動作重復的過程中,腰部瞬間的發力是需要爆發力和耐力的,這就導致腰很容易受到損傷。
(四)肩關節損傷的原因
1.肩關節的損傷主要是肩袖損傷。由于在擊打頭頂上方高遠球的過程中,我們用肩關節活動的幅度大、速度快,而前臂在急速旋轉帶動手腕屈伸快速發力時,從而使肩關節的肌肉處于超負荷狀態,這就很容易造成肩關節部位的損傷。2.很多青少年初學者在擊打高遠、劈掉、殺球、抽球、和反手高抽調的過程中,技術動作不合理和肩關節部位的反復使用對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造成損傷,影響擊球的質量。3.有時活動不充分也會對拉傷肩關節部位的韌帶。
(五)手腕P節損傷的原因
在羽毛球運動中,手腕關節的損傷多發生在初學者當中,大多數是由于他們本身還沒有完全掌握技術和發力技巧。技術沒完全掌握就開始不斷的在實踐中運用,而且青少年腕關節部位的力量很薄弱,此地區就容易受到損傷。
二、青少年在羽毛球運動中損傷的預防措施
(一)踝關節損傷的預防措施
1.先要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步法運用要合理,熱身活動一定要充分,讓肌肉的溫度提高從而增加韌帶的彈性,減少韌帶的拉傷。同時要加強踝關節周圍韌帶和肌肉力量練習,如跳繩、蹲杠鈴、跳臺階、跑步等練習。2.青少年初學者可以運動裝備上加強,如:可以穿戴保護踝關節的護具,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踝關節的損傷。
(二)膝關節損傷的預防措施
膝關節的損傷在羽毛球中的預防,首先從生理學角度來看,膝關節的損傷是比較復雜的,青少年羽毛球愛好者應該了解膝關節的解剖結構,了解到膝關節損傷的原因,并且知道預防的特點,科學的進行訓練和恢復。然后,提高膝關節部位的力量和柔韌。力量和柔韌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減少膝關節的損傷,如:保護下跪坐,來增加膝關節的屈曲度。與此同時,平時進行訓練時,要多加強膝關節的力量練習,如采用靜力半蹲或者負重靜力半蹲練習來增加該部位的力量。練習時,以出現股四頭肌輕微的抖動為止。運動時,保持體力充沛。
(三)腰部損傷的預防措施
首先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腰部力量是核心力量,在羽毛球運動中,腰部不斷地前屈和后伸,同時旋轉用力,這就要求腰部損傷的預防是要加強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韌的練習。如:平板支撐練習可以練習腰部力量,也可以杠鈴深蹲練習等。柔韌練習可以通過專門的柔韌性方法練習。
(四)肩關節損傷的預防措施
對于青少年在羽毛球運動中肩關節的損傷來說,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的協調能力差導致的肩關節損傷。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協調是很重要的。其次,青少年應該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這對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羽毛球技術方面,應該充分理解肩關節運動的幅度及運動的最佳方向、路線,在揮拍擊球的瞬間,要充分理解前臂旋轉發力擊球的動作。同時,要加強肩關節的肌肉力量練習。
(五)手腕關節損傷的預防措施
對于初學者的青少年在羽毛球運動中,首先是掌握正確的手指發力技術和運動的角度,加強腕關節的靈活性。同時還要加強腕關節部位的肌肉力量和韌帶的彈性。如:用啞鈴或沙瓶做腕關節的負重練習,增加腕關節的力量,負荷要因人而異,以每次手腕出現酸脹為止,以加強和改善腕關節部位的肌肉活動能力。
三、結論
我們在羽毛球運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科學的訓練,防止在運動的過程中對自己身體部位造成損傷。同時,運動負荷要適合自己,避免過度疲勞而引起的關節部位的損傷。當自己損傷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只有身體完全恢復,才能更少的減少下次此部位的損傷。對于青少年來說,健身是第一。其次,是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然后進行速度和耐力訓練,這幾項對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張勇.羽毛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 劉開物.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損傷與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1991(1):23-27.
篇4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動作技能;示范;實驗
眾所周知,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以傳授體育運動技術為主。體育運動技能學習的問題是運動訓練領域中的本源性問題,更是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美國的《國家體育標準》強調學生在中小學階段要一展示出完成各種不同身體活動所需的運動技能和動作模式的能力。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也提出運動技能目標,且運動技能學習領域也成為其他四個學習領域達成的先決條件。因此,提高運動技能的學習效率、開發運動技能學習的教學策略是學校體育課堂教學領域的核心問題。羽毛球受場地、器材限制較小,易于開展,且普及程度較高,因此羽毛球成為趣味性、健身性體育教學內容。在學校體育課堂上也是學生較為青睞的首選體育教學內容。毫無疑問,在運動技術傳授過程中體育教師最常用的基于教學技能就是示范。也許問及體育教師為什么進行示范或者是什么時候進行示范的時候,回答是:“多年來的教學習慣”。在羽毛球項目教學中怎樣更合理的運用示范教學技能使之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果和效率更佳呢?本文就此問題展開探討。
一、示范效果分析
體育教師經常運用的示范教學法進行羽毛球運動項目的技能示范,讓學生通過模仿進行相關動作技能的學習。但是很多體育教師并不了解示范教學法的適用范圍。確定示范教學法的適用范圍應該從學生從示范中“看到了”什么為基礎。這里使用的是“看到了”,而不是“看”。因為學生從體育教師的示范中所獲得的信息不一定是學生正在看或者想要看的信息。比如:體育教師做一個正手擊后場高遠球的技能示范,全班的學生都在觀察這位體育教師的示范動作,但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看到這位體育教師的示范動作,“看”是過程,而“看到”說明一個看結果。運動技能學習領域的研究專家威廉姆斯(Willuams)先生的一項很有影響力的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設:80名成人(18-25歲)和80名兒童(14-15歲)觀察某個靜止個體用單臂向目標投擲塑料球的標記點演示錄像,錄像僅僅演示個體投擲手臂的肩、肘、腕三個關節標記點的運動;實驗向被觀察折放映三遍錄像,并詢問他們看到了什么?結果顯示,66%的兒童和65%的成人報告他們看到了投擲動作,另外25%的成人和23%的兒童再多看一遍錄像演示后也報告了同樣的內容。從這一突破性的實驗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第一,學生不需要看到整個身體或肢體的運動,就可以快而準確地辨認出不同的運動形式;第二,學生用于區別不同運動形式的關鍵信息并不是某個運動的具體特征,而是運動形式組成部分中相對不變的時機關系。也許這樣的技能還不能代表所有體育技能,尤其是像羽毛球這樣的復雜體育運動技能。時隔四年,在施庫費得―如迪(Schoenfelder-Zohdi)實驗,障礙滑雪模擬器中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模擬器有兩個剛性、表面隆起的平行軌道構成,軌道上還有一個可以移動的平臺可供被試者站立,被試者雙腳站在平臺上,要求他們將平臺移至右側,然后像障礙滑雪運動、有節奏地以最快速度移動到左側(兩側距離為55厘米);被試者分別在觀察熟練者操作和關于任務目標的語言提示后,練習數天之后,運動肢體的運動分析顯示與沒有觀察熟練示范的被試者相比,觀察熟練示范的被試者更早的形成協調的運動形式。通過實驗可以推論:出現示范有利于學習效果情境都具有一個特征,即學習任務要求獲得一種新的協調模式。
二、示范的時間和頻率分析
通過之前的突破性實驗研究的成果我們得知,示范傳遞了體育動作技能的相對不變的特征。那么,示范出現在學生練習體育動作技能之前還是之后學習效果會更好?是不是觀察示范越頻繁,學生作為運動技能的初學者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得這一運動形式呢?讓我們通過一個突破性實驗成果說明此問題。威克和安德森(Week,Anderson)以熟練的排球運動員發飄球為示范動作,被試排球運動員沒有發飄球的前期經驗,觀看10次示范動作的錄像,并操作30次發球;預練習組在操作30次發球之前觀看所有的示范,散布組觀看一次示范后練習3次發球,按順序的完成全部練習,聯合組觀看5次示范后操作15次發球,之后在觀看5次示范,并完成剩余的15次發球,所有被試者在練習后5分鐘和48小時進行兩個部分的保持測試。結果顯示:預練習組和聯合組比散布組表現出更好的動作形態,操作準確性的分也比較高。通過這個實驗成果我們可以肯定的推論練習前應進行示范。示范頻率問題目前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論題,通過上述實驗并不能反映示范頻率與學習效果成反比這一結論。因為散布組雖然進行了頻繁的示范,但是每次示范的練習次數確實很少,可以假設學生不能同足夠數量的練習次數去鞏固和模仿示范動作。因此,學習運動技能過程中的示范頻率與練習次數比例問題也成為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一大課題。
三、示范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上述關于示范的突破性實驗成果,結合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羽毛球項目的運動特征,得到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示范應的幾點啟示:
第一,學生觀察示范往往會看到示范技能的相對不變的時機關系。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非常注重時機把握與運用的體育運動項目,很多初學者即使可以熟練的操作某個技術,但也不一定能在比賽場上以正確的時機展示出來。比如:正手擊后場高遠球這一技術經常作為很多初學者最先學習的技術,體育教師在做示范的時候,轉身引拍、蹬地轉體、手腕內旋擊球等關鍵動作的時機連貫非常重要,也是觀察者觀察示范動作的重點。此外,把握示范動作技能中身體部位中相對不變的特征。比如,在示范正手后場高遠球這一技能時,腳、胯、肘、手腕等部位相對羽毛球來說都是唯一不變的部位,示范時要保證觀察者可以看到從側身準備動作到擊球完畢之后各個部位的變化,這才是示范時觀察者應該看到的,示范者重點展示。
第二,在學習新的運動技能之前進行示范,其效果最好。也許體育教師早已形成一種習慣,只要需要教技能,就一定要示范,且學生有不正確的動作也要進行示范,這樣做顯然可能做出很多無用功。也許讓學生看過正確的技能師范之后的練習過程中使用言語講解和言語反饋效果會更好。但是,通過上述實驗的成果得出的當學習者需要學習一種新的技能時,之前示范效果最好。還以羽毛球運動中的正手擊后場高遠球這一技能為例,當學習者從未接觸過這一技能之前也許體育教師用語言描述的再多、在生動,學習者依然不能在大腦中形成這一技能的表象,想象不出這一技能是如何操作的。這時進行的示范,首先可以使學習者在大腦中形成這一動作技能的表象,之后去進行模仿。
第三,在保證一次示范之后的練習次數前提下,觀看正確、熟練地示范次數越多,越容易形成熟練技能。上述實驗練次數都是一樣的,一次練習之前觀看的熟練、正確的示范次數越多的組別操作技能越熟練。這就提醒體育教師,在練習之前的示范要盡可能的全面,避免簡單的一次示范,觀察者沒有看清楚的情況下進行練習。正面示范、側面示范、后面示范、鏡面示范、同側示范要合理的運動確保示范的效果。依然用羽毛球運動的正手擊后場高遠球為例,在進行示范時,要盡可能的確保觀察者看到腳部、轉髖的過程、手肘的運動軌跡以及手腕內旋法力的動作示范,整體示范與分解示范相結合的運用。
篇5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講解―示范―練習”的經驗傳授,強調的是教授者的權威控制作用,學習者則往往處于服從、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習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使得其整個心理活動并未真正完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而不僅學習效果差。
現代體育教學,不但要重視教師的教法,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學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使傳統經驗傳授式體育教學逐漸向多元化教學方向發展。不斷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新理論和新方法充實到教學中去,以保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創造性。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和田師范專科學校2013級的大一學生的選修課中選取共40名同學按照一定的性別、身高、體質狀況比例均衡分成兩個班(每班20人)進行教學研究,實驗前分別確定一組為實驗班,另一組為對照班。經實驗前測試統計分析兩組間學生身體質無顯著性差異。為了避免產生“霍桑效應”,實驗期間未告知他們是實驗班和對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Internet搜索和查閱國內外關于此方面的文獻資料,把握當前國內相關研究的現狀與動態,為本教學實驗提供理論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本論文實驗設計走訪具有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經驗的專家、教練,確定內容上基本能反映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1.2.3 問卷調查法
在教學實驗后,向學生發放問卷,獲得與本研究相關的信息。
1.2.4 數理統計法
本實驗的研究數據采用SPSS13.0和Excel2000進行統計處理。
1.2.5 實驗研究方法
(1)實驗設計。
實驗時間: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地點:和田師范專科學校,總學時:36學時。
(2)實驗步驟。
①實驗前先對兩個班進行基礎水平測試。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人體形態、身體素質和技術基礎各項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問卷調查也反映出大部分學生之前均沒有學習過羽毛球技術。此外,兩組學生的各項情況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證實實驗做到了等同比較,而且具有較高的效度。
②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圖1),實驗組進行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教學(圖2)。教學內容為羽毛球后場正手擊后場高遠球完整技術的教學。
③技評方法:技術教學內容結束后即進行技評,由5名或7名體育教師對他們進行評分,以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得出技評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打亂順序同時進行,完全采用考教分離的形式;技評過程中,有關人員不接觸考核問題。
(3)實驗指標測定。
前測的指標選取主要是問卷的反饋和羽毛球相關的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素質(三米移動,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心理和技術基礎(有無興趣,是否學過和了解程度)指標進行測量評定。
(4)實驗條件的控制。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同一教學大綱、同等授課時數和同樣的教學進度,均由本研究者上課,兩班在人數,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場地器材均保持一致。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后實驗對象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從表3得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對羽毛球的專項素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兩組之間顯著性差異不明顯(P>0.05)。說明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提高運動素質不太明顯。運動素質的提高依賴于刻苦的訓練,依賴于運動強度與負荷循序漸進的積累。
2.2 實驗后兩組學生技術達標和理論成績的比較分析
從表4得知,P
2.3 實驗后兩組學生學習興趣的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可知,在對實驗組和對照班組,羽毛球教學中采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非常感興趣+感興趣+感覺一般的學生數量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這充分表明建構主義模式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他們掌握羽毛球技術和鍛煉的方法,而且使她們在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由于在學習中感到了自信和樂趣,在課堂上,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的學生,學習更加認真,練習更加主動。(如表5)
2.4 課堂教學互動的分析
教學是一個學生和教師積極投入的互動過程。實驗表明,羽毛球教學是師生的身體活動行為外顯性極強的活動過程,要求師生以更積極主動、精神飽滿的狀態參與教學互動,知識通過合作、信息傳遞來掌握,學習是學習者、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現了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課堂互動,從互動中了解教學反饋信息,進而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在進行傳統教學的對照組中,學生的課堂交往對象主要是教師,課堂主要是以教師權威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和孤立地位,而在實驗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比例顯著增加,改變了師生之間的單維交往狀態。
羽毛球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心理互動的過程,師生間互動的頻數和方式將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在教學中,從互動主體的構成來看,主要是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間的互動兩類。從表6可知,實驗組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明顯多于對照組。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學習的格局,促進學生由接受性學習方式的向自主性學習轉化,充分體現教學過程既是學習體育專業知識、技術、技能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得到實質性的發揮。羽毛球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課堂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動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課堂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篇6
作者:薛文標 張小娟 翁飚 單位: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羽毛球運動消費迎合了年輕人的消費取向據對中國大中城市羽毛球館場地收費價格的調查(表略),在晚上的羽毛球場地租賃價格為每片場地20-40元/h,以3h計,則需60-120元,而預定一片羽毛球場3h的最適活動人數應該是4-10人。假如是幾個朋友一起相約打球,且按照AA制付費,那么每人每次在場地費上平均支出15-30元就足夠了。若按照每周打2次球,每月8次,則每月在場地費上的開支上限是240元。根據目前大中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和生活開支狀況,目前羽毛球運動的消費還只是屬于中端消費,城市居民是完全能夠支付起的。消費社會學認為,消費社會曾經有過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階段:即使是最低社會階層也有能力購買私人汽車和各種家用電器,在經歷了那個時期之后,消費社會喪失了其吸引力,尤其是在年輕一代面前。這并不意味著青年人放棄了上輩人曾經費盡心血而追求的豐裕的物質生活,實際上,年輕一代對物質生活的向往逐漸被熱愛自然、健身、崇尚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熱衷于各種社會交往活動所取代。羽毛球運動消費正好符合這個觀點。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中國人認識到生命的脆弱,更讓國人感悟到生命價值的珍貴,“花錢買健康”更加深入人心。與在麻將桌上消磨時光相比,與去KTV消遣相比,參與性羽毛球消費顯得更趨理性、更趨健康。在正常情況下,不論是親朋好友結伴打球,還是羽毛球QQ群組織活動,從開銷上看羽毛球活動是“物”超所值的。它帶給參與者的回報是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心境、結交眾多的球友、愜意的情感交流、工作壓力的有效釋放以及生命活力的縱情燃放。羽毛球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項目。無論是作為一般性的健身活動還是進行有規則的羽毛球比賽,都要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步法將球在場上往返對擊,從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鍛煉者全身血液循環,增強了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長期進行羽毛球鍛煉,可使心跳強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羽毛球運動要求練習者在短時間對瞬息萬變的球路作出判斷,果斷地進行反擊,因此,它能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和協調性。羽毛球運動對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影響。羽毛球運動因其競爭性、對抗性、大強度等諸多因素的要求,以及揣摩對方的戰術意圖,對各種戰機的把握,對自己運用戰術的選擇等意志及智力因素,因此,經常進行羽毛球運動,可以使人思維敏捷,對培養人的意志品質具有顯著作用。羽毛球運動含有競爭對抗元素,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在羽毛球比賽中,強化了進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競爭對抗中得以升華,使人臨危不亂,泰然處之,以良好的心態,正確面對得與失。
羽毛球項目特點符合了不同人群的運動需求在隔網運動項目中,除了乒乓球運動外,羽毛球運動的場地面積是最小的,人們活動的范圍相對較小,而且,運動量可根據各人的年齡、體質、運動水平和場地環境的特點進行靈活調整。不同的人可通過該項活動進行鍛煉。身體狀況好的,運動量可適當加大,活動范圍可為全場,身體狀況不好的,可適當縮小活動范圍,達到舒活筋骨從而增強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所以,羽毛球運動適合于男女老幼,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以及不同體質的人都能在羽毛球運動中找到樂趣。羽毛球運動屬于隔網對抗項目,打球雙方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比較其他項目,羽毛球運動的運動安全系數明顯要高,只要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一般在該項運動中可避免受傷。早期羽毛球運動被認為是一項紳士運動,是與它的運動安全有保障是分不開的。羽毛球運動既可單兵作戰,又可多人會戰,比如雙打練習或一人對兩人對練。單人對練時,練習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打出任何弧線、任何遠度、任何力量、任何速度、任何落點的球,多人會戰則可以使練習者養成協調配合的習慣,培養合作精神。靈活機動的活動方式使羽毛球變成一項男女老少咸宜的運動,令男女老少樂此不疲。管理層的適度監管促進了羽毛球市場的蓬勃發展國內大中城市的羽毛球運動表現出長盛不衰的旺勢與市場需求密不可分。
大眾健身意識的增強、收費合理適中、羽毛球運動老少咸宜且運動量可自由調節的特點、渴望交流交往的情感需求令大中城市市民對這項運動特別感興趣。消費者人數一欄不難看出當前國內羽毛球市場的火爆程度。工商、稅收、體育部門等管理層對羽毛球館的適度監管也保證了羽毛球市場的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國內參與性羽毛球市場還處于發展上升中后期,熱熱鬧鬧的興旺景象掩蓋了潛在的市場飽和危機,一哄而上開辦羽毛球館的現象初露端倪,這一現象讓我們仿佛看到十年前國內保齡球市場的景況,到頭來會不會一哄而散?從現在起管理層若不進行有效監管,羽毛球市場有可能重蹈十年前保齡球市場的覆轍。建議各大中城市體育局對當地的羽毛球館實行許可證制度,遵循市場供需均衡原則,合理規劃羽毛球館布局,對新開辦的羽毛球館要進行嚴格審核,尤其是那些由廢舊廠房改裝的羽毛球館要對其嚴格把關,條件不合格決不批準。體育局應聯合工商、稅收、公安部門對羽毛球館進行定期檢查,保證羽毛球市場的有序發展,保障消費者利益。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曾下發的《關于推廣國羽俱樂部及國羽連鎖俱樂部的通知》,中國羽協在各地推行國羽俱樂部及連鎖俱樂部,授權其使用“國羽”商標,并對這些俱樂部的硬件、軟件制定了較高標準。《通知》要求國羽俱樂部注冊時將交納一定數額的注冊費和“國羽商標授權使用費”,收取費用的15%上繳中國羽協,25%上繳地方羽協,60%自己所有。各地羽毛球俱樂部對此方案褒貶不一,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羽毛球俱樂部管理的規范化。
篇7
關 鍵 詞:運動心理學;球路預期;事件相關電位;羽毛球;自動加工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3)03-0103-05
球路預期能力是球類項目高水平運動員致勝的關鍵因素。自1978年Jones等[1]應用電影模擬的時間定格技術探討了網球運動員的球路預期能力以來,動作預期能力的特征研究引起了學者們的高度重視,研究項目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球類項目(足球、排球、籃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冰球、曲棍球、棒球、手球、臺球),同時還擴展到了其他的對抗性項目(如擊劍、體操、拳擊、柔道以及棋類項目等)。研究焦點也從最初的運動員是否存在動作預期優勢的表層問題[2-8]轉移到了更深層次的內容上,如提高預期能力的訓練模型研究[9-12]、這一預期優勢潛在的認知[13-14]和神經機制[15-19]等。
然而,關于這一類動作預期的加工性質,即動作預期過程是否是自動化進行的問題極少得到關注。真實運動情境下,運動員必須盡可能快速地從復雜情景中提取有效線索對球的落點作出較為準確的推理,并作好回擊前的準備。理論上,在這樣一種極短時間壓力下提取復雜動態情景中的動態信息,來完成結果推理的過程很難通過意識完成。相關的實證研究也為這一思辨的結論提供了間接的證據。如程勇民[20]研究發現,羽毛球運動員的選擇反應時為486.4(99.95) ms,而雙打比賽中球離拍后在場內飛行時間不超過413.33(50.74) ms。這一問題在直覺思維或是直覺決策研究中有所涉及[21-22],但尚缺乏更有效的實驗數據的支持。
為此,本研究采用啟動范式和事件相關電位中的P300成分為指標,考察沒有外顯預期任務要求下,球路預期是否會自動產生。實驗首先呈現錄像片段(啟動項),錄像消失后會出現一個正方形(目標項)或是三角形(無關項),要求被試者見到正方形出現時盡快作出按鍵反應。正方形有時出現在與錄像為球落點提供的運動線索相近的位置(一致條件),有時出現在較遠的位置(不一致條件)。假設實驗沒有明確要求被試者對啟動項中球的落點作出預期判斷,但如果優秀運動員專業領域內的動作預期是自動進行的,那么錄像的觀看即能誘發運動員自動進行球落點的推理,并對后繼出現的目標項的識別產生啟動效應。表現在行為學上,如果目標項出現位置與啟動項中球落點位置一致時,反應時較短;而如果目標項出現位置與啟動項中球落點位置不一致時,反應時較長。表現在神經活動上,事件相關電位中的P300波幅反映了資源的分配,當被試者對任務付出更多的努力時,P300波幅也會增大[23]。結合本實驗,目標項出現位置與啟動項中球落點位置不一致時,被試者需要付出較二者位置一致時更大的認知資源才能檢測到目標項的出現,P300波幅也就較目標項與啟動項中球落點位置一致時要大。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被試者
18名專業羽毛球運動員(9名女性)參加了本實驗,平均年齡21.3歲。所有被試者均為右利手,視力正常或矯正后正常,無色盲以及精神病或者神經病史。全部被試者均簽署了實驗知情同意書。
在采集EEG數據前,被試者先完成有關個體運動經歷的問卷調查。入選被試者符合以下條件:為省隊、市隊或高校的現役羽毛球運動員,至少有5年的羽毛球訓練史,近5年來每周訓練3次以上,每次訓練時間超過2 h。
1.2 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分啟動項和目標項2類。啟動項為錄像片段。為了保證實驗具有較好的生態效度,實驗以世界高水平羽毛球單打競賽的錄像為原材料,從中截取比賽情景單一動作的錄像片段(wmv格式)。啟動項按其長度為分“信息貧乏”和“信息豐富”2類條件,信息貧乏條件下,錄像的定格時間為屏幕上方隊員的球拍擊球瞬間,球尚未飛出,錄像播放時間為480 ms。信息豐富條件下,錄像定格時間為屏幕上方隊員擊球以后,球已飛過球網,錄像播放時間為1 240 ms。2類條件各40個片段,隨機重復4次;總計320個錄像片段(啟動項)。在2個條件下,球在4個位置(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真實落點是平衡的。目標項為出現在羽毛球場背景中的正方形或是三角形。目標項按其出現的位置與啟動項中球落點位置的一致性分為一致和不一致2個水平。
1.3 實驗設計
2因素被試內設計。因素1是啟動項的信息量(貧乏和豐富),因素2是目標項出現位置與啟動項中球落點的一致性(一致和不一致)。因變量是被試目標項反應的反應時、正確率以及目標項誘發的事件相關電位的晚成分P300的波幅和潛伏期。
1.4 實驗程序
被試者坐在隔音室一張舒適的椅子上,兩眼注視屏幕中心,眼睛距離電腦屏幕95 cm,水平視角14.5°,垂直視角10.8°。電腦刷新頻率是50 Hz,分辨率1 024×768。實驗開始時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現白色“+”號,持續1 000 ms,接著隨機呈現2類錄像片段,要求被試者認真觀看視頻,視頻結束后間隔200 ms,在屏幕中隨機出現白色正方形或是白色三角形,呈現時間為50 ms,要求被試者在看到白色正方形(或者白色三角形)的時候盡可能又快又準地按“B”鍵,被試者對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按鍵反應在被試者間平衡,被試者按鍵反應后,有1 000-1 500 ms的空屏作為隨機間隔。圖1為實驗流程圖。
被試者左右手按鍵在被試間平衡。實驗中有4次休息,休息時間由被試者自己控制。正式實驗之前被試者先進行16個片段的練習以熟悉實驗程序和了解實驗要求。
1.5 腦電記錄和ERP數據分析
實驗儀器為NeuroScan ERP工作站。記錄電極固定于32導電極帽。將A1電極置于左耳乳突為參考電極點,同時A2電極置于右耳乳突,形成單極導聯。垂直眼電(VEOG)置于左眼上下眼眶。DC采樣,頻帶寬度0.1~100 Hz,采樣率500 Hz,32-Bit采樣,在線陷波(50 Hz)。頭皮電阻小于5 kΩ。
離線分析時以置于右乳突的有效電極進行再參考,即從各導聯信號中減去1/2該參考電極所記錄的信號。分析時程為1 000 ms,刺激前200 ms到刺激后800 ms,基線為刺激前200 ms。分別對反應狀態下一致和不一致條件下目標項誘發的事件相關電位進行平均疊加。自動矯正眨眼偽跡,偽跡使腦電電壓超過100 μV的腦電事件在平均疊加前被剔除,20 Hz低通濾波。
2 結果與分析
實驗刪除反應時間在3個標準差以外以及準確率低于97%的數據,最終進入行為和腦電分析的被試者有16人。
2.1 行為結果
圖2和圖3為不同條件下被試者對目標項的反應時和反應準確率。對反應時和準確率進行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的主效應或是交互作用。反應時信息量主效應不顯著(F(1,15)=2.902,P>0.1),一致性主效應不顯著(F(1,15)=0.052,P>0.1),兩者交互作用也不顯著(F(1,15)=0.768,P=0.395)。準確率信息量主效應不顯著(F(1,15)=1.000,P>0.1),一致性主效應不顯著(F(1,15)=1.000,P>0.1),兩者交互作用也不顯著(F(1,15)=1.000,P>0.1)。
2.2 ERP結果
圖4為目標項在Pz誘發的總平均波形圖。從圖4可見一清晰的P300,峰值潛伏期約為350 ms。結合經典P300成分的頭皮分布特點,我們選擇頂部的6個電極(P3、Pz、P4、CP3、CPz、CP4)對P300的峰值和潛伏期進行分析。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矯正。
對P300在這6個電極點的平均潛伏期和波幅分別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信息量和一致性的交互作用(F(1,15) =0.06,P>0.05,η20.05,η20.05,η2=0.21)。
對波幅值的統計檢驗發現,信息量和一致性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15)=0.23,P>0.05,η2=0.02)。信息量的主效應非常顯著(F(1,15)=12.04,P
3 討論
本研究采用啟動范式和事件相關電位中的P300為指標來驗證球路預期的自動化加工。行為學上沒有觀察到一致性效應,被試者一致和不一致條件下的反應時沒有顯著性差異,行為學數據似乎不支持球路預期自動化的假設。然而,對心理變化更為敏感的事件相關電位的數據似乎又支持球路預期自動化的假設,對目標項產生的P300的分析得到了顯著的一致性效應。目標項出現的位置與基于錄像線索預期的羽毛球落點位置不一致時,被試者產生的P300應顯著大于一致時。
P300的波幅反映了目標分辨過程中與注意和記憶有關的腦活動[24-25],受注意和記憶二個因素的交互影響。如果任務所需的注意資源較少,則P300的波幅較小[26-27];相反,記憶再認較好時P300波幅增強[28-29]。本實驗觀察到的P300波幅的一致性效應可用注意資源的分配來解釋。在本實驗范式下,啟動項的出現誘發了專業運動員對球路的自動預期或是推測,球的落點雖然沒有被真實地呈現,但被試者知覺到的球的空間位置已沿著球隱含運動方向向前偏移到了落點處;此時,如果目標項出現位置與球落點一致,被試者只需付出較少的注意資源就可以識別目標物并作出按鍵反應,因此產生較小的P300波幅。而如果目標項出現位置與球落點不一致,被試者需付出較多的注意資源才能識別目標物體并作出行為反應,因此產生較大的P300波幅。相反,如果啟動項沒有誘發專業運動員對球路的自動預期;那么,對于目標項的識別來說,它僅是一個無關刺激,不影響被試者對目標項的識別。如此,鑒于本實驗中目標項的出現位置是隨機平衡的,所以被試者識別目標項的行為能力和神經活動不可能因為它的出現位置不同而出現差異。可以認為,本實驗觀察到的P300波幅的一致性效應提示著動作預期的自動產生。
此外,本實驗還觀察到了啟動項的信息量對目標項識別的影響,當啟動項包含豐富的預期信息時,目標項識別過程產生更大的P300波幅。P300的這種信息量效應可能與信息豐富條件下被試者可以更好地再認運動場景有關。Yarrow等[30]認為運動預期信息的提取與高度發展的領域特異性的記憶結構有關。長期的專業經歷使得運動員可能在長時記憶里貯存有大量比賽相關的場景,基于這些記憶,運動員能快速地對某一真實的場景進行識別和歸類,從而快速有效地對當前場景中的動作作出結果預期。本實驗在信息豐富條件下,錄像截停前球已完成約2/3的飛行軌跡,被試者可以利用的預期線索顯著多于信息貧乏條件下,能更好地將知覺到的場景信息和長時記憶中的信息進行匹配從而作出更準確的判斷,我們前期實驗也證明了這種可能,被試者在信息豐富條件下的預測準確率顯著高于信息貧乏條件下的[31]。
本研究采用啟動范式、以事件相關電位中的P300為指標驗證了“球路預期自動進行”的假設。行為學指標沒有發現顯著的啟動效應,但對心理變化更為敏感的腦電指標發現了顯著的啟動效應,當目標項出現的位置與啟動項中可預期的羽毛球落點位置不一致時,被試者產生的P300應顯著大于一致時,結果符合球路預期自動化的假設。
參考文獻:
[1] Jones C M,Miles T R. Use of advance cues in pre-dicting the flight of a lawn tennis ball[J]. 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1978,4:231-235.
[2] Abernethy B. Anticipation in squash: differences in advance cue utilization between expert and novice play-ers [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90,8:17-34.
[3] Laurent E.,Ward P,Williams A M,et al. Expertise in basketball modifies perceptual discrimination ab-ilities,underlying cognitive processes,and visual be-haviours[J]. Visual Cognition,2006,13:247-271.
[4] Shim J,Carlton L G,Kwon Y H. Perception of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ennis strokes for anticipating stroke type and direction[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6,77:326-339.
[5] Singer R N,Cauraugh J H,Chen D,et al. Visual search,anticipation,and reactive comparisons between highly skilled and beginning tennis players[J].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1996,8:9-26.
[6] Ward P,Williams A M,Bennett S J. Visual search and biological motion perception in tennis[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2,73:107-112.
[7] Williams A M,Davids K. Visual search strategy,selective attention,and expertise in soccer[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8,69:111-128.
[8] Williams A M,Huys R,Ca?al-Bruland R,et al. The dynamical information underpinning anticipation skill[J]. Human Movement Science,2009,28:362–370.
[9] McMorris T,Hauxwell B. Improving anticipation of soccer goalkeepers using video observation[G]//Reilly T,Bangsbo J,Hughes M. Science and football III. London:E. & F.N.Spon,1997:290-294.
[10] Williams A M,Burwitz L. Advance cue utilization in soccer[G]//Reilly T,Clarys J,& Stibbe A. Science and football III . London:E. & F.N.Spon,1993:239-244.
[11] Starkes J L,Lindley S. Can we hasten expertise by video simulations?[J]. Quest,1994,46:211-222.
[12] Raab M,Masters R S W,Maxwel l J P. Improving the how and what decisions of elite table tennis play-ers[J]. Human Movement Science,2005,24:326-334.
[13] Goulet C,Bard C,Fleury M. Expertise differences in preparing to return a tennis serve:a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89,11:382-398.
[14] Shank M D,Haywood K M. Eye movements while viewing a baseball pitch[J]. Perceptual and Motory Skills,1987,64:1191-1197.
[15] Radlo S J,Janelle C M,Barba D A,et al. Per-ceptual decision making for baseball pitch recognition:using P300 latency and amplitude to index attentional processing[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1,72:22-31.
[16] Taliep M S,Gibson A,St C,et 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reaction time,and response selection of skilled and less-skilled cricket batsmen[J]. Perception,2008,37:96-105.
[17] Wright M J,Jackson R C. Brain regions concerned with perceptual skills in tennis:an fMRI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3:214-220.
[18] Wright M J,Bishop D T,Jackson R C,et al. Functional MRI reveals expert-novice differences during sport-related anticipation[J]. Neuro Report,2010,21:94-98.
[19] Jin H,Xu G,Zhang J X,et 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ffects of superior action anticipation in profes-sional badminton players[J]. Neuroscience Letters,2011,492:139-144.
[20] 程勇民. 羽毛球男子雙打多球訓練規律的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2006,42(1):102-106.
[21] 王斌. 運動直覺研究述評[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6):87-89.
[22] 王顯忠. 對籃球運動員直覺思維的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4):199.
[23] 事件相關電位基礎[M]. 范思陸,丁玉瓏,曲折,傅世敏,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4] Kok A. Event-related-potential (ERP) reflections of mental resources: a review and synthesis[J]. Biological Psychology,1997,45:19-56.
[25] Kramer A F,Strayer D L.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processing: an application of dual-task and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methodologies [J]. Biological Psychology,1988,26:231-267.
[26] Kutas M,McCarthy G,Donchin E. Augmenting mental chronometry: the P300 as a measure of stimulus evaluation time [J]. Science,1977,197:792-795.
[27] Duncan-Johnson C C,Donchin E. The P300 com-ponent of the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as an index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J]. Biological Psychology,1982,14:1-52.
[28] Mecklinger A,Kramer A F,Strayer D L,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and EEG components in a semantic memory search task[J]. Psychophysiology,1992,29:104-119.
[29] Shucard J L,Tekok-Kilic A,Shiels K,et al. Stage and load effects on ERP topography during verbal and spatial working memory[J]. Brain Research,2009,1254:49-62.
篇8
一、頂級賽事報道的特點
2012年5月湯尤杯在武漢舉行。這是自建國以來江城承辦的最高級別賽事。對于本地紙媒記者來說,首先要掌握頂級賽事報道的特點。
1.明星多。
由于在武漢進行的是湯尤杯決賽階段,匯聚了全世界頂尖羽毛球選手,比賽中到場的體育明星也很多。體育明星雖然不像娛樂明星話題那么多,但是這些體育明星在賽場內外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在2012湯尤杯中,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王儀涵等明星都悉數到場。對于本地媒體而言,一下子遇到這么多明星,在采訪中就要把握重點,真正抓住獨家新聞。
2.熱點話題多。
在世界重點級別賽事中,到處都充斥著熱點話題。熱點話題多,也決定了媒體記者報道的角度多。媒體記者只要找準報道角度,就可以報道出亮點和新意,這種報道也會是獨家的。
3.報道媒體多。
這項羽毛球頂級賽事讓全國媒體蜂擁而至,更有多家外媒來到武漢進行全程報道。為控制賽場秩序和報道質量,組委會在記者人數上嚴格把關。但作為本地媒體,地緣性優勢讓記者從賽前到賽中再到賽后,都具有采訪這種高規格頂級賽事的“綠卡”,并且在采訪人數方面寬松很多。
二、報紙記者如何做好在本地舉辦的頂級賽事報道
作為頂級賽事舉行地的本地報紙記者,要合理地掌握頂級賽事報道的特點和自身報紙媒體的優缺點,把握報道的重點和角度,做到既獨家又全面,真正發揮頂級賽事在本地舉行的優勢。
1.賽前做好功課。
相較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報紙的時效性相對遲緩,因此稿件從質量到包裝要求更高。對于報紙記者而言,要認識到報紙這一特性,并做足功課。
在武漢舉行的2012年湯尤杯,本地記者可以第一時間拿到賽程安排,得知運動員下榻的酒店信息及各個參賽隊的行程和賽前的訓練地點。例如,記者采寫的《這一次,國羽沒帶特供肉》,就是通過與大賽組委會溝通后,了解到中國羽毛球隊在武漢下榻的酒店。采訪過程中,當記者告知酒店負責人自己是當地媒體時,負責人欣然接受采訪,并帶領記者參觀了隊員的就餐地點,介紹了中國羽毛球隊入住理由。也正是得知國羽所住酒店,本中心記者才能在酒店偶遇林丹,采寫出《林丹開小灶單練力量》的稿件。
在湯尤杯開打前,中國羽毛球隊提前抵漢。這對于本地報紙記者而言,意味著每天的版面上都要出現隊員們的動態和備戰情況。這就要求記者選擇報道角度,找準報道點,根據報道點來具體安排自己的采訪重點和線路,在報道中做到有條不紊。
中國羽毛球隊抵達后所有訓練都拒絕媒體采訪,而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體育中心記者,在多方打聽下得知了球隊抵漢后第二天會在某健身會所進行力量訓練。到達現場后,記者找準時機對國羽男單主教練夏煊澤進行采訪。隊員訓練期間,記者雖然無法進入會所內,但透過玻璃還是了解到訓練內容。這樣的采訪充分體現了本地記者的優勢。
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突發事件的報道,比如李宗偉在比賽中突然崴傷腳踝,我們正是憑借本地媒體的優勢,拿到李宗偉傷勢情況的獨家信息,并針對傷情及時采訪了專業醫生。對于這種突發事件,很多外地媒體無法做到每一個細節都深入地跟進,而本地的記者就可以多路出擊,將頂級賽事中的深度新聞挖掘出來。
2.巧打時間差。
任何一個體育賽事,都分為賽前、賽中和賽后多個階段。針對體育賽事進行的新聞報道,也分為賽前報道、賽中報道和賽后報道這幾個階段。
本地媒體比較外地媒體,省去了旅途的奔波和時間限制,可以自由安排采訪時間,充分加強賽前報道和賽后報道,在這兩個階段做足文章。在比賽期間,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由于觀眾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賽場上的新聞,致使報道差別較小。而一些賽前和賽后階段的精彩瞬間,受眾是看不到的,這就需要報紙記者來進行填充,同時也是搶到獨家新聞的絕佳時機。
在比賽開始前,現場總會有一些與到場觀眾的互動環節,比如,在本次比賽中,每個時間段開賽前,大屏幕會捕捉看臺上的兩位球迷,讓兩人進行擁抱。這樣的場景很難被電視、電臺或網絡注意到。作為紙媒,為活躍版面,就可以將這些以場景、花絮形式表達出來。
另外,在中國羽毛球隊抵漢備戰一周后勞逸結合,來到武漢風景區東湖和磨山進行調整放松,而本人采寫的《半日閑換來綠色心情》,描述了包括林丹在內的國羽大牌球員在游玩時的情景,很好地調節了針對訓練報道的枯燥。
3.借助本地特色。
很多體育明星對媒體記者的采訪有一定的排斥感,同時,他們更愿意接受國家級媒體的采訪,這使很多地方性媒體根本無法獲取自己的第一手新聞。對于本地媒體而言,無法獲知獨家新聞,就失去了本地報道的意義。怎樣才能讓體育明星愿意跟本地媒體尤其是本地報紙媒體開口,成為報紙記者著重思考的問題。
篇9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有成功就有失敗,成功和勝利只能說明過去,而不能說明將來。所以,只有把成功和勝利當作繼續前進的起點和階梯,當作鞭策自己的動力,才能向新的成功和勝利發出挑戰,前進屬于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次出去玩的事件。那天,我和朋友出去打羽毛球,正當我們在“津津有味”的玩著羽毛球是,一只小狗突然“從天而降”于我面前不夠1米的地方。我朋友看見了,對我說:“看,多可愛的小狗啊,多可愛啊!”可是,正當朋友說這話時,小狗慢慢向我走來,“汪汪”的叫著。我從小就有恐懼動物癥,別說貓貓狗狗,就算魚我也不敢靠近。所以心里當然是很恐懼,很害怕的。
可是,這次我改變了,竟然走向小狗面前,慢慢的伸出手去撫摸著小狗的耳朵。朋友見了,向我走來,對我說:親愛的倩紙君,你變了,我突然醒悟過來,當然也很感動,激動的說道,我變了,竟然挑戰了我的底線,我感覺動物很可愛。我說著,淚水也從我的眼里調皮的沖到我的臉旁。
這一天,我向我自己的底線挑戰了一次,同時也收獲了成功,因為,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五年級:劉倩宜
篇10
我先介紹一下我們學校停車棚前的空地。以前這片空地“光禿禿”的,什么也沒有,一點也不好看。現在學校把那片本是“光禿禿”的空地上種了代表愛情的紅玫瑰引人注目的牡丹、惹人喜愛的百合花……看到這樣的美景你一定會笑成一朵花!
還有瑞基南樓后面的文化小廣場。以前的文化小廣場只有一對單雙杠,除此外什么也沒有,沒有特色。現在的文化小廣場與以前的相比實在差太多了,現在的文化小廣場的墻壁上畫了許多漂亮的圖案,例如世界地圖、一個人在跳繩、兩個人在打乒乓球、一個人在……墻腳種了一些嫩綠的小草,還兩張嶄新的乒乓球桌、一個大大的羽毛球場……在上體育課時,經常會看到有同學拿著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來到文化小廣場打乒乓球。當晚上的時候還會有老師來文化小廣場打羽毛球。文化小廣場的變化對我們學校的師生來說真是一件大好事件。
還有我們學校的垃圾堆。本來不僅“臭、臟、亂”,而且還有老鼠、蒼蠅,看了心情就不好。不過現在學校把垃圾堆弄得既整齊又美觀、干凈,而且還聘請了兩名專門清理垃圾堆的工作人員。
最后介紹我們學校瑞基東樓掛著的長方形顯示屏。以前沒有顯示屏時,有的通知會不知道,很不好。現在有了顯示屏,學校一有通知或著獲獎名單都發在顯示屏上,這樣使學校更加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