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范文

時間:2023-04-07 17:2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篇1

2017感動中國人物1孫家棟:星斗煥文章

【頒獎詞】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人物事跡】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跡般地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

2017感動中國人物2王鋒:忠義感乾坤

頒獎詞】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跡】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后,義無反顧地3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大約五六十米距離的路面全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2017感動中國人物3支月英:芳蘭振蕙葉

【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人物事跡】1980年江西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19歲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只身到離家兩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她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絢爛了大山里兩代人的童年。

2017感動中國人物4秦玥飛:君子通大道

【頒獎詞】在殿堂和田壟之間看,你選擇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

【人物事跡】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云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聯合發起人。2011年,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2013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立個人一等功一次。

2017感動中國人物5張超:浩氣展虹?

【頒獎詞】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著英雄的傳奇而來,向著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人物事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2017感動中國人物6李萬君:器成天下走

【頒獎詞】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人物事跡】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鉆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制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先后進行技術攻關100余項。

2017感動中國人物7梁益建:推誠結仁愛

【頒獎詞】自詡小醫生,卻站在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跡】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并建立愛心基金,幫助更多人。

2017感動中國人物8郭小平:暖帶入春風

【頒獎詞】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溫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

【人物事跡】2004年,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2011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此舉受到等人的高度評價。

2017感動中國人物9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澄清有片心

【頒獎詞】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斗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灌溉心靈。

【人物事跡】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工作46年來,阿布列林不管是當農民、當工人、當檢察官,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像一顆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松扣。

2017感動中國人物10潘建偉:曙色滿東方

【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人物事跡】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篇2

若干年來,作文教學的心得和方法技巧總結在各類刊物上屢見不鮮,奪人眼球,但系統而又有效的作文教學法卻不見蹤影。語文教師也只能零敲碎打、隨意而又盲目地給自己的作文課一個交代,至于效果如何,學生收獲多大,老師恐怕只能靠天收了。

學生學藝不成,當今作文教學給師生帶來巨大的失敗感。

一、立意上追求“高大上”與學生真情實感

立意上所謂“高大上”也就是所說的中心要“高端、大氣、上檔次”,這也確實是我們的作文立意追求的目標,作文中心不能狹隘、猥瑣、低劣,但我們不能變成“假大空”,否則讓學生們會為了迎合老師表達一些假話、大話、空話。作文之所以成為學生學習應考負擔,就是我們的作文教學脫離了學生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我們可關注學生的微博上的文章,絕對給你帶來驚喜,他們內心情感的豐富、洋洋灑灑的語言絕對讓你跌破眼鏡。為什么?因為這是他們的心里話,這是他們最真實的情感。我們把自己的理解強加在孩子們心上,我們在講作文立意時會強調某些“崇高”的立意,結果我們把他們的理解權、話語權剝奪了,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一位值得我們尊重的交流者了。他們真情實感中一滴水同樣能折射太陽的光輝,我們要肯定這些思想,從而表達出的不再是別人的思想,而是自己的見解。孩子的理解難免片面、淺顯甚至錯誤,但老師應做好引領者,分清是非。這樣讓學生素面朝天,摘下虛偽的面具,這才是作文教學之目的,讓學生我手寫我心,真情實感在筆端流淌。

二、結構上萬能模板與學生個人創新

文章結構安排有模板規律可循,這也是多年高考作文經驗的積累,在高一開始我們語文教師會印發近幾年優秀范文,分析結構,文體方面大力提倡議論性散文,總結出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等作文模式,讓學生依樣畫葫蘆。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于是一些葫蘆啊、瓢啊層出不窮的誕生了,我們面對著自己的“作品”幸福地瞇著眼睛。可是還有一種失落油然而生了,我們不過就是拿著雕塑刀在雕琢成千人一面的雕像。我們的學生在哪里,他們有著自己創新的思路,他們何嘗不是一個個雕塑家,為什么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多多讓他們創新作文結構,何必要陳陳相因。

學生的初始創新思路是需要規范的,我們是肯定者、幫助者,讓他們勇敢做一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感受到創新帶來的喜悅和幸福。

三、選材上素材寶庫與學生博覽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