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普通話范文

時間:2023-04-10 22:27: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說普通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普通人才說普通話”是賈平凹在小說《高興》借高興之口說的一句極不普通的話,這是賈平凹夸自己呢!雖說進城也40年了,但他就是堅持他那一口鄉下話,地道的陜西方言。其實你要是帶著陜西方言的語感讀賈平凹的《商州初錄》、《浮燥》和《廢都》,這三部名著的不普通處一下就凸顯出來。不信,你讓賈平凹從進城開始學說普通話,那他們創作就真如其名平凹了。不光賈平凹的小說是這樣,你帶著山東方言讀莫言的《豐乳肥臀》,帶著江蘇語感讀錢鐘書的《圍城》,那人物性格一下就鮮明了,語言也呈現出立體的美。

我是方言的崇拜者。父母是嶗山人,我在娘胎里就被膠東方言浸潤,所以在北京一出生聽到父母的對話就像回到了老家。如果只愛自家的方言那還達不到發燒級。我迷戀祖國的所有方言。我11歲至13歲在云南草壩務農,我又能說一口云南話,進而把說貴州話、四川話的人當成自己的親戚。我20歲當兵,在部隊這個五湖四海相融的大洋里,那就是方言博物館,我又學會了唐山話、天津話、河南話、湖南話。1978年我在南寧打籃球(那時我是職業籃球運動員),又能說廣西話。1979年至1984年,我在西安上大學,又能說三套純正的關中話、西府話、陜北話。1984年至1986年又在武漢二炮學院當教員,又兼學了湖北話。

我崇拜的學者之一有趙元任,他是方言骨灰級粉絲,很遺憾,我沒有聽過他一次演講川劇變臉似的變口音,但我會唱他為劉半農《叫我如何不想她》譜曲的歌。

那天看湖南衛視,偶然說幾句湖南話的主持人和李谷一、雷佳等湘藉歌手對話用方言,說著說著就唱開了花鼓戲,沒有一點坎兒,說話像唱,唱詞就是說。難怪湘音滋養出張也、宋祖英、吳碧霞那么多大牌歌手,原來母語就是母乳,方言就像那乳汁哺育歌手成長。

相對于英國人、南非人、巴西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可對于同樣的中國人來講,母語就是我們從小使用的方言。方言的語調就是音樂,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基因,積淀著華夏各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她也是我們原創音樂的源泉。

趙季平跟我說,在創作電視劇《水滸》主題歌時,拿著歌詞反復用山東方言朗誦:“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誦著誦著曲調就淌出來了,就是定稿的“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常回家看看》曲作者戚健波是煙臺人,“常回家看看”你用山東方言讀幾遍,那就是歌的曲調。《祝你平安》曲作者劉青是四川人,用四川話拖長音說“祝你平安”,就是歌的主打旋律。用方言讀歌詞這可是寫歌的秘訣。老一輩作曲家、旋律大師李劫夫還在沈陽音樂學院當院長時就讓作曲系的學生必須學幾種地方曲藝和戲曲,那可是方言的精華。受此影響的傅庚辰、秦詠誠、谷建芬寫歌流暢如長江黃河奔向大海。

我發現中央音樂學院的四大才子沒一個從小說普通話。老大瞿小松是貴州的山民,說爽朗黔語,老二葉小綱是上海的貴族,說吳儂軟語,老三郭文景是重慶的川人,譚盾是湖南人,都說麻辣柔湘語。這四個作曲家雖同屬新潮代表,但作品風格屬土木火水,差別那么大,這和他們的存在方式―――母語有直接關系。

篇2

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坐上個把小時的飛機就可以到桂林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手藝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一個公司職員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跳槽到廣東,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這些,沒有普通話這張通行證可就行不通了。方言說起來雖倍感親切和方便,但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

事說在一個貧困的山區里有一個種,他每天省吃儉用,為的就是某天能籌足錢到城市找個好工作。辛苦了大半輩子,他終于籌足錢,滿懷欣喜的他帶著行李和全部家當坐上火車到城市。沒想到初來乍到,失望落寞就纏著他,原來他不會講普通話,面對都市的繁華,他有將何去何從呢?于是又返回山區種田,著一來一回花費了他一生的積蓄,整天愁眉苦臉的他最終抑郁而終。

古有“一句餓死一位英雄漢”,而進又有“一句話愁死一個種”,可悲可嘆啊!這是不會說普通話惹來的禍。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不會說普通話的人是格格不入的。

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去打造,我們有遠大的理想,今后我們要走出家鄉,走向全國,我們再也不能操著一口“山芋腔”去打天下了。我們怎能因為不會說普通話而寸步難行,前程渺茫?怎能因為語言隔閡而誤解重重,耽誤大事?所以,我們務必說好普通話,實現順暢交流,創造和諧氛圍。

作為一個中學生,說好普通話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校有來自不同方言區的老師和同學,需要用普通話實現交流,讓我們進入校園,一律講普通話,為同學間、師生間的順暢交流架設橋梁。并在必要的場合自覺使用普通話,做推廣普通話的帶頭人,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我校即將成為一所一級達標中學,需要我們有良好的素質,創造良好的形象,說普通話是學校發展的需要,讓我們為推動學校的發展助上一臂之力,讓學校因我們說好普通話而更加精彩。

篇3

周詩藝

在深圳時間長了,方言幾乎沒有了,回到家鄉和和奶奶說話時,奶奶一句話也聽不懂,還說:“出去久了,怎么說話就全變了。”我笑著對奶奶說:“我說的是普通話。說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為了讓奶奶能聽懂,我試著說起家鄉的方言來,可總覺得很別扭。奶奶說:“還是孫女說普通話好聽。“奶奶不是聽不懂嗎?”“你教我呀!”。

說教就教,我從最簡單的日常用語教起:吃飯,睡覺,喝茶,天熱,餓了……我每天不厭其煩地教奶奶,奶奶也很耐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就像一個剛學著說話的小寶寶一樣。

我和奶奶一起看電視節目,注意聽別人的超標準發音,每天給奶奶讀書、讀報,晚上和奶奶出去散步,我也細心地教奶奶說普通話。一來二去,奶奶的方言少了很多,我與她說話也順暢多了。

篇4

為了爭當“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學校下發了學習推廣普通話的倡議書,舉辦了推普手抄報比賽和朗讀比賽,老師還組織我們學習關于普通話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下面談一談我的學習心得,推廣普通話是響應國家號召的具體表現。普通話是我們全國的通用語言。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是我們中華民族相互交流和對外交往的規定語言。我國<<憲法>>總綱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普通話。”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了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地位。

推廣普通話便于各民族人民廣泛交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方言。只有推廣普通話,才能消除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語言障礙,促進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只有推廣普通話,我們才能更好地和外國人交往,不但能和外國人做生意,還能學到許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們的國家,使各民族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推廣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我做起,學好、說好普通話。學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學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學好普通話,建設我們繁榮昌盛的好國家。

學習說普通話的心得體會

以前,我總是覺得普通話離我們很遙遠。通過參加普通話學習,我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說普通話還是挺有趣的,而且也是大有用處的。尤其是,當你出發到大城市時,如果你不會說普通話,根本就無法與他人溝通交流,有時還會鬧出笑話---被人誤解或誤解他人,甚至令人難堪。(上海話)列車員把“里廂去”說成“你下去”惹得乘客非常惱火。(廣東話)把“大姐,我取錢。”說成“打劫,我缺錢。”嚇得銀行職員立即撥打了110。學說普通話,首先要消除語言障礙。普通話是正常與人交流的語言,學說普通話勢在必行。

普通話學習,使我受益匪淺。首先是老師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有精彩的課堂,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可見,說好普通話,對學生影響有多大。再就是,通過學習,我掌握了許多發音規則,比如上升的變調;糾正了許多常用詞的發音,例如逮捕(dài bǔ)教誨(jiàohuì);還了解了方言中常犯的錯誤以及錯因。我覺得說普通話不再像想象的那么難,同時也堅定了我說普通話的信心。

說好普通話,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準確把握聲調并且要讀到位,注意發音部位,對于個別方音要反復練習直到完全到位為止。另外普通話的音變規則也要記清。第二,多讀,多聽。讀些小學生注音讀物,鍛煉說普通話的感覺。看電視,聽新聞,默默地跟隨播音員說也是有效的途徑。第三,克服羞怯心里,多說。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營造說普通話的氛圍,語言取決于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只有敢說、多說才會發現更多的發音不準的音節,進而努力去糾正。這樣才會有進步。第四,勤查字典。字典是最好的老師,若有不懂,虛心請教,直到完全正確為止。尤其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現象。

我堅信:只要努力,我的普通話水平一定能提高。

學習說普通話的心得體會

篇5

說好普通話在現代社會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普通話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交流的方式,是中華大地上的一種傳統語言。如果沒有普通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得很困難了。

有一個故事講得很好:在一個貧困的山區中的一位農民,他每天省吃儉用,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籌足錢到大城市去找個好工作。辛苦了大半輩子,他終于籌足了錢。滿懷欣喜的他帶著行李和全部家當坐上火車來到大城市。沒想到初來乍到,失望和寂寞就困繞著他——原來他不會講普通話,無法正常地和別人交流。而面對都市的繁華,他有將何去何從呢?于是便只好又返回山區種田,著一來一回花費了他一生的積蓄,整天愁眉苦臉的他最終抑郁而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一個現代社會中的人,如果不能靈活運用普通話,不能正確的與他人交流,那么他就算再勤奮,再努力,那也只能是一事無成。由此可以看出,普通話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我們學校的同學來自全市各個地區,很多同學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帶上一些方言。將來走向社會,如果人人都用方言,就會出現不理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的情況,這樣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不便。作為一個中學生,說好普通話,運用普通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我們大家最首要的義務。只有互相交流用普通話,做推廣普通話的帶頭人,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養成張口就說普通話的習慣,才能做一個素質高,習慣好的現代文明人。

21世紀是一個在發展和競爭中的時代。但是如果缺少了普通話,社會就不會發展,思想就不會進步,歷史就不會被記錄,精神就得不到升華。

篇6

說普通話從我開始-開學典禮教師演講稿

教職員工同志們:

首先讓我講一個典故:

在《韓非子》一書中“外儲說左上”中說: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脫銷。齊桓公十分愁悶,就問宰相管仲該怎么辦。管仲說:“大王您想煞這個風不要緊,可以先自身脫下紫色服裝來,然后對身后侍衛說:我非常討厭紫顏色。如果這時再有穿紫顏色服裝的進來,您一定要對他說:你先回去脫掉你的紫色衣裳,我非常討厭紫色!”齊桓公說:“好,我一定照這個辦法去做。”這樣做了之后,齊桓公的左右近臣當天就沒有一個再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整個京城再沒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全國范圍內也沒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了。

這個小故事講出了一個上行下效的道理。上行下效,事事如此,推廣普通話也是如此。

從道理上講,在說普通話這個問題上,學生不應該攀比教職員工,他們年齡大了,幾十年的習慣難改,口齒不靈,反應遲鈍。但實際上呢?或多或少總有那么一部分學生在瞅著教職員工,也可能有的教職員工在瞅著學校領導:你說我才說,你不說我也不說。大家試,如果上頭的人在用普通話同你說話,你怎么好意思、又怎么敢用方言土語作出回答呢?

現在,絕大多數教職工和學校領導都在時時處處普通話,對同學們起到了極好的影響。我們學校每年兩次舉行教職員工普通話比賽晚會,就是向大家匯報這方面的成績。但是,不用諱言,也有少部分同志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說普通話。那就讓我講講自己說普通話的一點體會吧。

我胸前這個“推普先鋒”的牌牌是和大家同一天戴的。同一天,大家全都自己申報,愿做推普先鋒。但是,我們總不能像一來,人人把辮子一盤成為革命黨;我們只要牌牌一掛,人人都是先鋒吧?要名副其實,戴了就講普通話。我自己普通話水平不高,也許是三四成,五六成,但必須講,在講的過程中提高。咱們要檢查學生,誰不佩戴,或佩戴了不說,要扣分,要清理出“先鋒隊伍”。難道老師和學生應該兩個標準嗎?像我,出門趕集買菜,總不能走到學校大門口再戴上,那樣豈不是弄虛作假嗎?那就戴著上街,在街上逢著老熟人也講。有的老朋友就問:“老張啊!你那個戴了個什么牌牌?你那個普是什么意思?”當我回答之后,他就說:“算了吧!趁早摘掉吧!另說了!”我對他說:“現在師范學校要求人人都講,老師就得先給學生做出個樣子。我還覺得,在辦公室、教室講普通話,回到家里又講。誰知聽了我的普通話,大女兒捂著嘴“嗤嗤嗤嗤”地笑:大兒子、小兒子則一聲不吭,眉頭一皺一皺地,意思是很遭罪,敢怒不敢言:老婆就大聲喊:“哎喲----哎喲----饒了俺娘們吧!”她的意思是:“救救孩子!”當我堅持說下去的時候老婆竟然說:“可叫你難受死了,再說滾出去說!”----大家說說,我這個普通話的水平真那么差,到了“藥死人”的程度?我說的不是還可以嗎?那么,她這樣打擊“推普先鋒”,該當何罪?什么罪也定不上,這叫做習慣勢力。

同志們!方言土語這套舊衣裳,是祖祖輩輩穿了幾千年的啊!要想一下子換上普通話這件新裝,真是談何容易!難就難在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是最可怕勢力!這樣看,推普工作的任務就艱巨多了。要脫去方言土語的舊裝,換上普通話的新裝,而且要迅速,那就只要像齊桓公禁穿紫服的辦法一樣;從自身做起,堅決地、一下子甩掉舊的,一下換上新的,否則很難達到目的。

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從自身做起,要認真說,不但在課堂上說,在辦公室說,還要在家里說,在公眾場合說,到社會上說,這樣才能真正創造一個人人說,時時說,處處說的推普環境,才算真正給學生做出了表率。

篇7

我國地城廣闊民族眾多,各民族有著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再加上地方方言就,使得各民族和各地的文化和語言交流十分困難,為了便于人們的交住、語言、信息的溝通,普通話和規范字就成了一個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推行規范用字和普通話就成為我們今天共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普通話是我中華民族的統一語言。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1998年開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2005年為第八屆(9月11日—17日)。

規范字:規范漢字指經過整理簡化的字和未整理簡化的字。在規范漢字中,簡化字只占少數,未經整理簡化或不需要的占多數。經過整理簡化的規范字標準是:

⑴簡化字以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為準;

⑵異體字中的選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為準;

⑶字形以1988年3月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

⑷更改的縣以上地名生僻字以1955至1964年國務院分九次公布的為準;

⑸更改的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用字以1977年7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聯合發出的《關于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為準。

篇8

1、在日常的學習和校園生活中,老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應說普通話,努力說好普通話;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盡可能用普通話。

2、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口語發音,并且能和周圍的同學相互督促,積極糾正普通話發音,使規范用語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3、學生作業、課堂練習用規范字書寫,不寫繁體字、異體字以及不規范的字。教師批改作業使用規范字。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農村學生 小學階段 普通話

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不但會使溝通容易許多,又因其字正腔圓、音色優美,會使聽的人入情入境。在日常生活中,語言是人際間交流的工具,為使孩子從小學說普通話,養成良好的讀、說習慣,搞好小學階段的普通話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表現在:一是社會發展要求我們會講普通話,使用民族共同語言,普通話已成為全社會的緊迫要求;二是現代科技要求普及普通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標志,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普通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可是受語言環境的影響,不少教師包括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還相當低,不能給學生示范,弊端仍存在,推廣普通話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凈化語言,提高修養,又能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建國以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推廣普通話工作,出臺了許多政策,并制定了推廣普通話的有力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我國政府許多對外的部門窗口都把講普通話作為一項硬性要求。由于我校處在西南方言區的貴州,少數民族較多,加上地方的風俗習慣,教學條件落后,師生不夠重視,沒有形成講好普通話的濃厚氛圍,這些都加大了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難度。受地方方言的影響,加上教師的說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就會產生一些讓學生教師尷尬的場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執教者的擔擾。那么,如何搞好小學階段的普通話教學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幾點較為適用的方法。

1.課堂教學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場所

盡管現今已是信息時代,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來越現代化,但語言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學階段又是學生模仿力最強的階段,因而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普通話,并用普通話教學。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語言藝術的基本要求。對教師來說,不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也就談不上什么教學的語言藝術了。

2.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

學生在課堂中做得好,但是一到課外,他又把這一神圣的語言拋到九霄云外。作為語文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學說普通話,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外,我還在班中設立了普通話監督員,督促學生人人講普通話;在每期的壁報中開設推普專欄,滲透普通話知識;在學期中,結合教學內容,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等,激發學生講好普通話的熱情;并在期末將"講好普通話"作為評優的條件之一。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學生學說普通話的興趣,在班級中成功地營造了人人學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3.加強普通話教學的語言訓練

朗讀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學生學說普通話,朗讀訓練可謂是一條捷徑。《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既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使學生學說練講了普通話,一舉多得,何樂不為?為此,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可以貫穿在課文講讀的過程之中。在我接任我們班時的第一節課我讓學生朗讀課文,一出口就是象念經一般聲音高高低低,每一個字音都拖很長時間,還有一些聲調也讀的亂七八糟。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每次的早讀課上我都親自教讀,最后讓學生再讀依次從中糾正。然后請幾位學生有感情地讀,比一比誰讀得好,并讓他們講述哪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4.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篇10

語文教學普通話教學培養策略推廣普通話是科技信息時代的迫切要求,是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廣普通話對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全民參與,從孩子抓起,使用國家通用的普通話。讓普通話為市場經濟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從而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學校承擔著培養祖國接班人的重任,校園是推廣普通話、運用規范字的重要場所。教師理所當然地成為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的先行者。所以作為21世紀的教師,要具備說普通話和書寫規范字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規范書寫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說好普通話的方法

1.從基礎抓起,學好漢語拼音。掌握語音知識,發好聲母、韻母、聲調,知道聲母雙唇音b、p、m;唇齒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韻母中前鼻韻母an、en、in、un、vn;后鼻韻母ang、eng、ing、ong,掌握它們的發音要領。掌握語流音變規律,這是學好普通話必不可少的條件。語流音變現象有:變調、兒化、輕聲、語氣詞“啊”的音變,只有掌握了這些語音基礎知識,才能正確的進行語音辨正,并且正確說好普通話。

2.在課堂教學中,說好普通話。杜絕方言土語,說一口流利而標準的普通話,不僅是對老師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老師要時時處處,方方面面,努力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幫助他們盡量把字音讀準。每節語文課我都要重點范讀,給學生一些學習與感受的氛圍。例如,新課文我范讀時要求學生做到聽準字音。要求學生讀課文時,首先,初讀要讀準,做到不讀錯別字,不顛倒字詞,不填字,不重復,不漏字。其次,要讀正確流利,要不斷句,不讀破句,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不僅要看一個詞讀一個詞,而且能夠嘴里讀這個詞,眼睛看下一個詞,然后迅速把幾個詞聯系起來,變成一個句子,要做到停頓正確,就連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別來,嘆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語氣來。最后,達到有感情的朗讀,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語調訓練,情感訓練,培養朗讀技巧。聲情并茂的朗讀不亞于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一首委婉動聽的歌。聲情并茂的朗讀,有助于學生積累名言佳句,擴大知識視野,增強語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在起伏跌宕、輕重有致的感情變化的波濤中受到多方面美的熏陶;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養成高雅氣質。一句話,朗讀是我們搞活語文教學,促進推普工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3.在課外進行藝術語言的競賽。每周要進行一次講故事比賽,要求口語表達要流利,吐字要清晰,聲情并茂,然后評出本周的故事大王,長期這樣的比賽為學生說普通話創造良好的機會,學生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每周讓學生朗誦一首現代或者古代的詩歌。定期舉辦“繞口令”比賽。每月一次演講比賽,另外班級還定期開展說普通話班會,這些做法都讓學生能時時處處在說普通話的氛圍中。

4.在校外注重學生說普通話的培養。比如,在家讓他們和父母學普通話,和家人一起糾正發音,跟新聞聯播節目練習說普通話,跟著錄音機學說普通話等等。

總之,只要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讓語文教學與推廣普通話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一定會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新課標指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二、培養學生寫規范字策略

1.培養熱愛寫字的興趣。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了解古代和現代一些書法家的故事,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寫字興趣,而且陶冶了情操,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閱讀他們的一些書法作品,多觀看擅長書法的人們寫字,多聽聽一些有經驗的人們談寫字,這樣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產生了興趣。

2.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從低年級開始就嚴格要求學生寫字姿勢要正確。為了讓學生感興趣,我編了兒歌讓學生背會。學生每到寫字姿勢有錯誤的時候我就提醒說:“身體坐直。”學生接著說:“頭放正,肩放平,腳放平、腰挺起,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課堂用兒歌來啟發、糾正,學生一聽就馬上坐好,繼續耐心正確書寫。

3.指導學生規范的書寫漢字。課堂中耐心指導在虛宮格中書寫,引導學生自己觀察這個生字是什么結構?每一筆在虛宮格的什么位置?這個字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然后按照筆順認認真真的書寫,再比一比誰寫的規范,每節課都要給寫字好的加一朵小紅花,這樣學生在無形中都積極向上的愛上寫字,認真規范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