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簡筆畫范文
時間:2023-04-01 09:3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士簡筆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據《房地產產品線研究綠皮書(2012)》披露,2012年銷售額100億元左右及以上的房地產企業,盡管不同企業的產品線規劃和產品標準化程度不同,但大都已形成了由多個產品系列組成的企業產品體系(見表1).
受一線房企推行產品標準化成功實踐的啟發,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的第三、第四梯級企業也紛紛啟動了產品線規劃和產品標準化建設工作,例如銀億股份(000981)、天地源(600665)、昌建地產等。某種意義上說,房地產市場已進入以高周轉開發模式為主流的標準化時代,標準化開發已成為房企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但許多企業在產品標準化建設過程中,至少我們在為一些企業做產品線研究與咨詢實踐中發現,有些企業存在認識誤區和方法論錯誤,致使標準化成果難以“落地”,白白浪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因為“落地”效果差,公司領導和項目經理們不滿意,最終使產品研發部門及標準化平臺負責人黯然離職的已為數不少。
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順序,企業建立產品標準的戰略邏輯應是“三步走”:
第一步,首先要明確企業的產品戰略,至少要明確產品線規劃,即做幾條標準化產品線,市場布局、盈利模式和產品線結構比例是什么,每條產品線的標準化率目標是多少。如果這些“前置”問題不先確定下來,很有可能導致“無用功”。
第二步,針對每條產品線(可先從一條成熟產品線做起)建立“三位一體(設計、部品、成本)”的產品標準。
第三步,建立《產品線開發實施標準》,包括城市選擇、項目選址、設計標準的應用、項目設計成果標準、設計管理流程、設計工作指引、管理規范和規定,等等。如果沒有《產品線開發實施標準》輔以“落地”,而是僅靠項目總經理們去自覺執行,效果可想而知。
當然,產品線設計標準是產品標準的基礎和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并固化形成產品設計標準是企業產品研發/設計部門責無旁貸的本職工作。但就這項工作而言,萬科、恒大、龍湖等企業的實踐方法不太一樣,“落地”效果也不太一樣。這其中雖然不同企業的產品戰略及對產品標準化的理解有所不同,主要還是方法論的異同。
以上三家企業基本代表了業內企業的三種產品標準化思路和實踐。建議業內企業不必再另辟蹊徑,只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方法即可。
進一步對比研究發現,三家企業在產品標準化實踐中的不同,其實是戰略導向,特別是“產品觀”有一定差異。萬科的長期戰略是工廠化,因為萬科認為“工廠化的模仿要困難得多,將逐漸體現為萬科的專業優勢”。所以在萬科內部,其實不太提“標準化”這個詞。對一般企業而言,主要追求的是通過產品標準化實現快速復制,工廠化還難以企及。即使是萬科,工廠化也只是長期追求的目標。所以,恒大和龍湖的產品標準化實踐其實更適合業內企業。如前所言,恒大的產品標準化以單體標準化為主,龍湖的標準化則是模塊標準化為基礎,通過組合和PBS,組成產品。蘭德咨詢認為,兩家企業的兩種實踐各有所長,最好結合運用:借鑒龍湖的模塊標準化做法,先形成最基礎、最簡單的戶型標準、外立面標準等,以期在新項目上先行先試;同時,再組合形成幾個單體標準化,繼而由少到多,逐步提高產品標準化率。近年來,蘭德咨詢已將這一思路運用到旭輝、中建、中交地產等十多個企業的產品線研究與咨詢實踐中,效果頗佳,我們的方法論也已趨于成熟,能保證企業不會做一些無用功或走彎路。
綜上,計劃或已啟動產品標準化工作的企業,特別是企業的產品研發/設計部門,要記住以下五個要點。
一、產品標準化是實現企業“規模速度+質量效益”雙增長的必由之路,也是近年來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流開發模式。
二、產品標準化的前置條件是要明確企業的產品戰略及產品線規劃,以防出現方向偏差。當然,無論怎樣都必不可少的“設計標準”研究和固化,也可同時進行。
三、產品標準分為兩個階段:建立階段和推行階段,分為兩個方面:技術標準(TS)和開發實施標準(MS)。其中,技術標準(TS)要做到設計、部品、成本標準“三位一體”;設計標準可分為“建模”階段和“建庫”階段。“建模”至關重要,因為標準圖(俗稱“白圖”)與項目設計成果圖(“藍圖”)的內容和形式不一樣。無論是企業自行,還是委托專業機構,都要確保“模”正確,否則“庫”肯定走偏。“建模”完成后,企業或設計單位要做的,就是填空式“建庫”。記住:“建庫”是項長期工作,因為不可能做到整條產品線的標準化率達到100%,而且期間還要不斷進行優化、完善和創新。
四、“建模”和“建庫”要結合企業實際,要做到模塊標準化和單體標準化相結合。
五、產品標準化建設工作一定要樹立“課題(Team)”研究思維,要前瞻性地預判未來產品趨勢。如果只是進行固化,標準建立起來后可能也就落后了。只用呈現出至少今后幾年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并滿足產品線盈利模式要求,才是目的和落腳點。
篇2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歷史上形成的經濟二元結構,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凸顯,城鄉差別,尤其是城鄉基礎設施的差別依然很大。雖然中央財政持續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然而農村薄弱的基礎設施條件、滯后的建設速度、短缺的資金投入以及中央和各級財政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比重較低等原因,致使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多年努力,依舊呈現出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緩慢,全國范圍內城鄉差距在不斷拉大。
二、呼圖壁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
(一)規劃建設體系初步建立
2012年呼圖壁縣城鄉規劃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縣域內各鄉鎮村場達到了規劃全覆蓋,完善的城鄉規劃體系為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科學的指導。
(二)政府扶持政策逐漸完善
為進一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呼圖壁縣按照國家、區、州的安排部署,結合自身實際特點,先后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和獎補資金。
(三)資金籌措方式多元化
自2011年以來,呼圖壁縣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城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逐年增加,城鄉基礎設施和環境不斷完善。截止2015年末,全縣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累計達到4.63億元。
三、呼圖壁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一)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缺少統籌性和協調性
基礎設施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征,基礎設施規劃種類繁多、涉及城鄉建設方方面面,需要從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層面進行系統規劃,缺乏區域統籌的規劃容易出現基礎設施建設重復投資、利用率效率低下等問題。
(二)投資不足制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
2015年以前,呼圖壁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基本上由村集體及農戶承擔,財政投入資金所占比例有限,項目資金爭取困難且限定條件較高,金融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非常困難。另外至2015年底,呼圖壁縣54個行政村中具有穩定收入的僅有16個,大部分村集體入不敷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只能以民間借貸形式補充,最終造成村集體債務不斷加重。
(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偏向嚴重
2010年以來,呼圖壁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逐年加強,縣政府舉全縣之人力、物力、財力更多地向縣城傾斜,而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僅隨著近兩年來才逐步增加,加之城鄉社會基礎設不同,導致了城鄉基礎設施發展機會和建設成果不均衡。
(四)管理機制不健全,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農村一些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好后由于產權單位不在當地,而鄉鎮政府又缺乏管護費用和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屬于村里的一部分基礎設施由于日常維護管理也缺少相應的長效機制,導致基礎設施使用效率低下。
四、完善呼圖壁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研究
(一)統籌城鄉布局,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規劃體系
基于呼圖壁縣各鄉鎮實際需求,以呼圖壁城總規為指導,按照“產城一體、融合發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出適用、可行和有效的農村交通等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努力形成城鄉統籌、相互配套、互相銜接、全面覆蓋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體系,從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的角度,編制更加全面、操作性更強、科學合理的基礎設施規劃。同時政府加快城l路網建設,暢通城鄉人流、物流,加快城鄉水、電、暖、氣等設施一體化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生活條件。
(二)統籌整合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結合市場需求和農民意愿,堅持科學合理、良性循環的原則,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城鄉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打造多元化投資渠道,全面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邁向新臺階。
(三)突破現行管理體制,實現部門統籌
堅持統籌原則,解決各管一塊的問題。一是合理統籌涉及農村的各類基礎設施項目,成立專門機構,指導各項目申報和建設安排,按“整合優先、統籌配合”的原則,集中管理和整合各類項目,做到捆綁整合、重點突出,增強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統籌銜接如供排水、環境保護等專業規劃,打破行業格局;優化整合縣、鄉、村的職能,規范管理,實現部門無縫銜接;推行城鄉生活垃圾“分戶收集、統一處理”的城鄉垃圾處置方式,改變以往由縣鄉分管模式,統一由縣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全縣各鄉鎮、村場生活垃圾的清運和處理,提高城鄉垃圾收集清運效率,減少二次處置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繼續推行城鄉水務改革,改變城鄉供水分制分管現狀,形成水務集團對縣域城鄉供水“統建統管”機制。
(四)完善政策保障
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必須有科學、合理、嚴格的扶持政策和配套的制度作為保障,使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縣鄉兩級政府和相關政策法規的監督之下健康運行,因此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制定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決策機制、融資規則、評價體系等,并嚴格執行。
(五)完善機制創新
篇3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教學策略
英語課是小學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習英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掌握和記憶單詞,而這也是讓許多小學生感到最枯燥、最頭痛的一件事情。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就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倦的心理,從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研究單詞教法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一定要使學生掌握好單詞,為進一步學習句型、課文、語法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英語的學習質量。
一、直觀感知
1.運用實物。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與直觀思維為主,他們需要具體的事物印象來完成自己的英語詞匯學習任務。英語不是學生的母語,同時也缺乏一定的英語學習環境與氛圍,所以我們教師在講授詞匯知識時,最好要對那些名詞進行實物舉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他們的識記效果。譬如,我們在教授“apple”這個單詞時,最好在講臺上拿一個蘋果,然后告訴學生這個蘋果用英語講叫“apple”,隨后再組成一個句子,“This is an apple. This is a red apple.”這樣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優化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
2.運用圖片。當然,限于實際情況,尤其是限于季節、國度等客觀條件,有時候我們找不到所有的實物,可以使用圖片教學,如在學習“職業名稱”這類詞時,我先出示工人、農民、醫生、護士等身份的掛圖,接著邊指著彩圖,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worker、 farmer、 doctor 、 nurse等單詞。學生眼里看著圖片,耳朵聽著單詞讀音,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因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15%;如果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則能記住內容的65%。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習單詞時,眼、耳、口、腦,特別是手,必須協同活動,做到眼睛看單詞,口里讀單詞,耳朵聽著單詞,心里想著單詞,手指寫著單詞,這樣面面俱到,才能獲得最佳記憶效果。
3.運用簡筆畫。教師在黑板上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一個簡筆畫,這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在小學階段,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來感知、認知、理解事物,學習知識,而簡筆畫形象、生動,十分吻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與特點,如我在教授tree、 lower 單詞時,就用簡筆畫,邊畫邊教,這樣寥寥幾筆的簡筆畫,就把要學的單詞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有一種直觀感覺,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戲激趣
1.聽單詞,做動作。小學生學習具體名詞時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譬如,在教授我們人體的各個部位,eye、ear、nose、mouth、leg、foot等單詞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講臺前面來,教師每說一個單詞,學生就需要用手指住自己身體某個相應的部位,這樣的訓練要讓學生指得又快又準,長期堅持下去,學生便不用思索,將具體單詞的涵義與實際物體形成了直接的關聯印象,再不需要有漢語在中間進行媒介。這種游戲方法在學習up、down、left、right、front、back等單詞的時候也可以采用,當然,在適當的時機,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指相反的方向,這樣游戲活動就更加有趣了,對于學生的反應能力要求也更高。
2.唱歌學單詞。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愛唱歌,我們英語詞匯教學就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將詞匯教學與唱歌聯系起來,給學生以一定的記憶創新,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自然掌握大量的英語單詞。鑒于此,我們當前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就有好多這樣的英語歌曲,我們要充分利用,并且還要利用這些歌曲的曲調不斷地變換詞語,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引領他們掌握更多的英語單詞。當然,我們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音樂才能,給學生自編一些更加有趣的簡單的兒歌,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運用多種方法記憶單詞
課堂上我們有必要向學生滲透單詞記憶策略,記憶單詞有多種方法,如利用諧音記憶、快速記憶、聯想記憶等。我一直在向學生滲透一種思想,就是我們雖然缺乏英語詞匯識記的具體環境,但可以憑借我們的主觀努力來彌補這一缺憾。當然,我們要講究科學有效的識記方法策略,并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一方面效果不好,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字母的常見發音情況,還有一些字母組合等。另外,我們還要努力創設一些使用這些單詞的環境,使他們識記的效果得以優化。
四、在課室中創設英語環境
篇4
關鍵詞:單詞;興趣;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09
詞匯是英語的基石,要學好英語,掌握大量的英語單詞是關鍵。有人曾經說過:“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就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占重要地位。” 可見,作為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詞匯是語言的基礎。離開了詞匯,語言就沒有意義。但不少學生卻因為記不住單詞而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自覺地記住單詞,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不斷認真思考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取得成功最好的保障。只有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他們才會滿懷激情地學習英語,才不會感到記憶單詞的枯燥。在日常詞匯教學中,筆者在遵循詞匯教學原則的前提下,進行了一些情景教學的嘗試。收到的效果不錯,在此略作總結,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利用實物和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初中學生對于直觀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因此,利用物、圖片教詞匯,既形象生動,又節省時間,同時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當在教有關職業的詞匯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醫生、護士、教師、農民等的圖片,并在圖片底下附上相應的英語單詞,出示一張圖片,教一個單詞,并以此方式反復操練這些單詞。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在操練過程中加入游戲。當教師把一張圖片舉高,學生則要大聲讀這個單詞,若教師將圖片放低,學生則小聲讀這個單詞,做錯的學生將受到相應的懲戒。這就避免了操練過程的一成不變。在利用實物授課球類時,教師可以一手拿一個乒乓球,一邊示意手中的球,一邊教學生說:“ping-pong ball”。跟讀幾遍后,教師將手中的球扔給一個學生,接到球的學生說:“ping-pong ball”,再由他傳給其他同學,接到球的人說:“ping-pong ball”。就這樣,在一邊傳球中,一邊操練這個單詞,一邊檢查了學生的掌握程度。
二、編寫有趣的小故事,讓枯燥的單詞充滿生趣
中學生特別喜歡有趣的小故事。若將單詞的教授融于故事中,無疑會使枯燥的單詞教學立即充滿生趣。比如,在教授顏色時,教師首先在黑板上掛好掛圖,掛圖中有一只猴子站在水果攤前吆喝著顧客賣水果,一些顧客在挑水果,不遠處有一輛白色的車子,一只貓從車上下來。然后,教師邊指著掛圖邊編起下面的故事:“It is a fruit-seller. He sells red apples, yellow pears, orange oranges, pink peaches. He sells well. But at that time, a white car is coming and down a black cat. What is the matter?” 學生對照著掛圖聽教師講故事就很容易明白了。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造一些關于顏色方面的故事,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這樣,不但新的單詞得到不斷鞏固,而且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發展。
三、創設語境,讓呆板的單詞充滿活力
“所謂語境,即語言環境。它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上下文、時間、空間、情景、對象、話語前提等與語詞使用有關的都是語境因素。”單詞離開了語境就顯得呆板、生硬、沒有活力,因為語言只有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才突顯其語用功能。因此,詞匯教學不宜脫離語境而孤立地讓學生讀背單詞。比如,教animals時,教師可以模仿一種大家都熟悉的動物。一種動物不停地用一只手撓另一只手,用手撓臉,這一活靈活現的表演馬上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馬上就反應出教師表演的是猴子。這樣,教師就邊做動作邊教學生monkey,讓學生跟讀。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某種動物,教師教給他們相應的英文單詞,再進行造句。下課后,讓學生一起朗讀他們自己造的句子,加深印象。
四、學唱英文歌,激發學習興趣
學唱英文歌曲,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新詞匯并能很快、很牢地記住。比如,要學習關于星期的詞匯時,教師在上新課前,先放一首歌“The Day of the Week”,然后告訴學生這是一首關于星期的歌,歌曲中包括了今天我們要學的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新單詞,現在我們來學唱這首歌,看看最后誰能準確地告訴教師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用英語怎么說。接著,教師一句一句地教學生唱,待唱過幾遍,學生學得差不多了,就讓全班學生跟著音樂小聲地唱,還可以請個別學生一起來唱。學生在學會了這首歌的同時也學會了有關星期的新單詞,而且印象十分深刻。就這樣,在教師教唱,學生學唱的過程中,教師很自然地把新單詞教給學生,學生也很自然地掌握了新單詞。
五、設置教學游戲,增強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游戲,在玩那些輕松有趣的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一些較難的詞匯。比如,要教幾個動詞:walk, hop, run, stop,教師之前邊做動作邊唱下面這首歌: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Hop hop hop, Hop hop hop;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Stop stop stop, Stop stop stop. 再教學生唱這首歌,接著開始玩一個游戲。在講臺前擺放四條凳子,叫五個學生參加。其他人唱這首歌,這五個學生照著歌唱的那樣“走,單腳跳,跳,停”。同時,教師一直在旁邊拍手,當教師喊“stop”時,學生要立即找凳子坐下,搶不到凳子的學生被淘汰。拿掉一條凳子,其他四個繼續玩這個游戲。直到只剩下一條凳子,一個勝利者誕生。通過這個有趣的游戲,學生早就對“walk, hop, run, stop”這幾個詞銘記于心了。教學游戲集智力、活動和競爭于一身,是組織、課堂模擬實際活動的有效輔助手段,是實現多樣化、趣味性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在課堂上,做游戲可幫助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活動中掌握一些較難掌握的單詞。學生對游戲和比賽非常喜歡,也很樂于參與其中。例如,在教身體部位的單詞時,筆者采用了小游戲。筆者先發出指令:“close your eyes, put up your hands, kick your foot”等, 他們執行。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游戲,同時教他們一些新詞匯如“clap, shake, wave, nod”等,再讓他們把新詞匯用于游戲。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課堂興趣,并使他們很快地、熟練地掌握這些新單詞。有時為了增強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筆者就讓他們自己設計word puzzle,然后互相進行測試、比賽,看誰對得多、解得快,促使學生注重平時單詞的積累,這樣有些長的、難的單詞也就更加容易掌握了。
六、利用簡筆畫教學,讓詞匯學習妙趣橫生
所謂簡比畫,是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幾何圖形來概括各種事物形象的“寫意的繪畫藝術”。它簡單、快捷、易畫、形象直觀。將簡筆畫運用于教學可以使課堂妙趣橫生。教師利用簡筆畫授課,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使眼、耳、手、腦器官同時運作,做到記憶單詞事半功倍。比如,在教交通方面的詞匯時,教師便可在黑板上用線條簡單地勾勒出自行車、公交車、小轎車等交通工具,學生看著這些簡筆畫進行學習、記憶單詞。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畫其他交通工具,教師教會他們相應的英文單詞。這種教學方法不但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七、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單詞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進入課堂給英語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調動了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單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大量的圖片、圖表,還可以制作Flash讓學生直接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圖片,使所教的單詞生動形象,同時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呈現新詞匯的效果和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教Bird watching這一單元時,采用了大量的動物圖片進行詞匯教學,學生對那些圖片非常感興趣,包括平時學習單詞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很好地掌握那些動物的單詞。又如,教有關水果類的詞匯時,可逐一放映各種水果,讓學生學說它們的名稱:apple, pear, peach, watermelon, banana,然后放一張具有各種水果的綜合幻燈片,讓學生指認這些水果。先集體練,然后個別練。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放映一些相關詞匯的電影片段,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對話來學習新單詞。因此,筆者深感對于初中生來說用直觀教學教詞匯是比較實用、有效的方法。
篇5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美國教育家畢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如何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我想,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內容很重要。教材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是教學的重要要素,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載體,是學生吸收知識、發展能力的橋梁。由于英語是門特殊的語言課程,兒童活動的區域相對會受到限制,生活積累也相對較貧乏,這就要求教師尋找到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把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連接與拓展。
首先,讓教材內容貼近生活。小學英語教材本身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也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經常運用的知識。如同學們最愛談論的小動物,最喜歡吃的水果。食物,最愛玩的體育活動,同學們每天都能用到的日常禮貌用語。教與學的知識源于生活,更需要使學到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之中。教師在教學中很有必要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其次,讓學生參與生活。我常鼓勵學生知識的活學活用。如,在四年級教了Happy Teachers’ Day“教師節快樂”這知識點后,我要求學生在9月10日那天對他們的數學語文英語等老師齊聲祝福。甚至在圣誕、元旦等節日,要求學生自制英語賀卡送給同學朋友等。盡管這些事情微乎其微,但也能使學生陶冶情操,體驗生活,體會英語。
再次,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他們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如在教字母前,我拍攝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縮寫詞:KFC, M, WC,……搜集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 soft, 牛奶包裝上的 milk,……打印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電腦英語:Windows, My files, E-mail…認識了日常生活中不少的品牌英語,如(摩托羅拉)Motorola,快克(感冒藥)quick,……還可以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把字母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如:山連著山(M),釣魚鉤(J),彎彎的月兒(D),一把椅子(h)……
二、課堂環境生活化
沒有環境就沒有教育,要讓學生說好英語,就要重視環境的營造。創設生活化課堂環境,要求我們在學習氛圍創設的同時,更應使課堂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學生有了更多空間的支配權、使用權,就能成為學習的主體,得到全面、充分而又個性化的發展。在不同風格的教室中,我們還可以開辟貼近學生生活的玩具角,圖書角,生活角,讓各式各樣的玩具都到玩具角展示,讓學生在游戲中認識各種玩具的英文名;讓各種英語小故事在圖書角會聚一堂,使學生在圖書角獲得各種有趣的信息;讓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英語到生活角報到,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室內可設有英語小幽默,每日英語名言,英語窗,英語卡通剪貼,英語作品賞析,英美名人名言等。課堂可以是一家“超市”,可以是一座“公園”,還可以是“游戲室”……而此時的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而是孩子們學習的伙伴,生活的導師。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容器,而是一個個個性飛揚的生命。
三、課堂教學生活化
1、憑借生活創設情景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年輕人充滿朝氣,富有智慧。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教學和有效的教學。利用課文進行角色表演,也可以改編課文內容, 模擬生活情境:問路、打電話、逛公園、出游、購物、參加晚會、朋友等。學生自編自導的精彩表演,創設了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畫面,此時,教室就是一個生活的大舞臺。這些都是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我們就很容易將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在輕松愉快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了知識,受到了教育。由于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形式(交際形式)的真實性,在教學中對學生產生了極好的感受效應。
2、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具等巧設情景
小學英語中的大部分單詞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表示想象內容的很少。教師在教學時應盡量使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具等,讓學生學。除了運用圖片、課件等方式展示外,還可以課前讓學生自制有關的學具,讓學生運用塑料泡沫、紙箱等材料設計一座大樓或動手畫一幅他們理想中家的圖,包括 study、sitting room、 bedroom、bathroom、kitchen等,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學內容時用,也可為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模擬情境提供方便,并且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
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如在學習有關職業單詞時,我會讓學生模仿各種職業特征的動作,學 baseball player 做棒球運動員動作,學 farmer 做農民種地動作,學 nurse 做護士打針動作,并讓學生進行問答:“ Is he / she a driver / farmer / doctor / …?”再如學習水果單詞時,我讓學生戴上自制的水果頭飾,創設了一幅“活生生”的果園圖 , 讓學生分別扮演 Zoom 和 Zip 摘果子作比賽。課堂上,學生們認真扮演 Zoom 和 Zip ,爭著表演這一短劇,使本來比較枯燥的語言內容成為學生樂于表演的劇本,寓教于樂。
篇6
一、營造英語氛圍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比如,我們南方人學普通話,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時間,受 到地道的普通話的熏陶,勝過讀書、學習幾年。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 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刻意創造英語環境。如我對五年級新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 :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Huang Xue Yong.You may call me Mr.Hua 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課堂用語也是用英語說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當有些學生在竊竊私語時,我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 讀書、回答的完善程度,我會分別說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 習興趣。教師說這些話時,不必擔心學生聽不懂而影響教學進程,可用明顯的體態語言,必要時用中文翻譯, 使學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生活語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上學 、回家、道別等內容,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國家里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參 與性很強,使嚴肅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這樣,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愉快的 氛圍中,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二、利用多媒體實行情景教學
現代教學,不能停步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而應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教學 手段。《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利用實物、掛圖、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錄像 片、電影和計算機進行英語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的英語。”所以作為現代教 育者,就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幻燈機、錄像機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 ,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例如,我在教“學習用品”一類單詞時,我拿出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又指著鉛筆說:That is a pencil.然后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 觀地學會了它們。在講到“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掛圖,接著邊指著彩圖 ,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著單詞讀音,眼里看著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有時也可以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進行實物教學。有時可讓學生作出 一些表情、動作,或讓他們到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或編一些短劇進行即興表演,創設一些情景。除了用圖片、實 物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 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如在 教Animals時,可先錄下牛、狗、貓等動物的聲音,在課堂上放錄音,學生們有聲有色地模仿這些不同動物的叫 聲;而當錄音機放出這些動物相應的單詞讀音時,他們又興致勃勃地大聲跟讀“cow”,“dog”,“cat”,課堂上響起 了“哞哞”、“汪汪”、“”等動物叫聲和英語朗讀聲,伴隨而來的是一片歡笑聲,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 的氣氛。還可用幻燈片將所教的物體或單詞顯現出來,刺激他們的感官,增強印象。有條件的話,甚至可用錄 像機拍下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景象,進行錄像教學。例如,在教學有關介紹汽車的內容時,教師可預先在馬路上 、停車場拍下款式不同、風格各異的汽車,動態的、靜態的汽車,行進中的引擎聲、喇叭聲都錄下來。這無疑 會引起學生極濃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聲音和形象相結合,語言和情景相交融,使 學生仿佛進入了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收到了很強的臨場效果。通過耳濡目染,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識記能力 ,增強了學習效果,把枯燥的語言學習變成了輕松的錄像欣賞。
篇7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欲,學習熱情大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英語進行“情趣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這樣,對教學是不無裨益的。那么,該如何開展“情趣教學”呢?
一、營造英語氛圍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比如,我們南方人學普通話,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時間,受到地道的普通話的熏陶,勝過讀書、學習幾年。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刻意創造英語環境。如我對五年級新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Wang Xiao Jia .You may call me Mr.Wa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課堂用語也是用英語說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 Please read after me.當有些學生在竊竊私語時,我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讀書、回答的完善程度,我會分別說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說這些話時,不必擔心學生聽不懂而影響教學進程,可用明顯的體態語言,必要時用中文翻譯,使學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生活語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上學、回家、道別等內容,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國家里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參與性很強,使嚴肅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這樣,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二、利用多媒體實行情景教學
現代教學,不能停步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而應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利用實物、掛圖、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錄像片、電影和計算機進行英語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的英語。”所以作為現代教育者,就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幻燈機、錄像機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例如,我在教“學習用品”一類單詞時,我拿出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又指著鉛筆說:That is a pencil.然后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觀地學會了它們。在講到“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掛圖,接著邊指著彩圖,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著單詞讀音,眼里看著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有時也可以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進行實物教學。有時可讓學生作出一些表情、動作,或讓他們到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或編一些短劇進行即興表演,創設一些情景。除了用圖片、實物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如在教Animals時,可先錄下牛、狗、貓等動物的聲音,在課堂上放錄音,學生們有聲有色地模仿這些不同動物的叫聲;而當錄音機放出這些動物相應的單詞讀音時,他們又興致勃勃地大聲跟讀“cow”,“dog”,“cat”,課堂上響起了“哞哞”、“汪汪”、“”等動物叫聲和英語朗讀聲,伴隨而來的是一片歡笑聲,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的氣氛。還可用幻燈片將所教的物體或單詞顯現出來,刺激他們的感官,增強印象。有條件的話,甚至可用錄像機拍下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景象,進行錄像教學。例如,在教學有關介紹汽車的內容時,教師可預先在馬路上、停車場拍下款式不同、風格各異的汽車,動態的、靜態的汽車,行進中的引擎聲、喇叭聲都錄下來。這無疑會引起學生極濃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聲音和形象相結合,語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學生仿佛進入了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收到了很強的臨場效果。通過耳濡目染,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增強了學習效果,把枯燥的語言學習變成了輕松的錄像欣賞。如此樂事,學生又何樂而不為呢?
篇8
如果把英語教學陣地比作舞臺,那么,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可順理成章地被視作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在英語課堂上,我們就可以把教室當成“表演”室。學生演得好不好,在于教師導的好不好!那么老師應該怎樣教會學生會學呢?
首先,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同時在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讓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幫助學生取得學習的成功。
一、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和皮亞杰的“認識發展理論”以及我們對有效的語言學習不是教育傳授性,而是經歷性的理解。那么我們就要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在經歷中學會學習。
第一、側重語言內容的含義設計,語言活動接近自然習得。通過聽說訓練,以舊引新,以新聯舊,有效率地掌握該新的教學內容。
唱歌熱身是英語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作為英語教師其實很有必要教會學生唱英文歌曲。大地每一處都充滿音樂,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在上課前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唱一、兩首英語歌曲,有時還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例如: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在老師的示范和指導下加上學生靈活可愛的動作,不僅能夠活躍課前氣氛,使學生在歌聲中步入英語課堂,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愉悅學生的情緒,快樂的走進英語世界。
營造了學習的氣氛,老師和學生的靈感就隨之而來。例如我們學習單詞doctor\nurse,其實“醫生,護士”這兩個單詞都是學生們熟悉的,怎樣才能夠讓學生牢牢地掌握和運用呢?關鍵就是老師教的方法好不好。
我們先要教會學生讀,語音語調是最基礎的,但是怎么才能掌握好呢?背?不是辦法。其實好些老師們會探討教單詞是否要教音標。因為對小學生來說,學音標好像很困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音標的好處還是更大些。不論學生音標掌握的怎么樣,也不需要他們完全掌握,但是最起碼學生對音標會更直觀。我不要他們僅僅為了獲得表面知識去進行死背,只要他們科學的認識就可以了,就像拼音一樣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習的興趣。語音畢竟是英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要因為怕學生發音不準而忽視了這一環節。我們可以略略的指出和給單詞的原音字母用紅筆標號,然后寫上音標,教學生讀。例如:doctor,我們把前面以及后面的o和or用紅筆畫線分別注上音標,先讓學生讀單詞,引發他們自己找到發音規律,不要刻意的教音標,刻意就會變成死記了,死記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
掌握了這個詞的語音語調之后,有興趣的學生還想知道它是否還有其它更多的意思。這一動機驅使他們去查字典,就算這樣的學生不多,但這種“互動”與日俱增地學習會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詞匯量。
第二、重視說和寫的技能。
在語言技能里面我們會提到四種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對于學生來說“說”是最難的,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單詞的語音語調,要是他不敢說,也就是學了等于白學。教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僅僅會讀,最重要的還是會用,運用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很多平時學習很好的學生一到考試,遇到比較靈活的題目就做不出來,因為堆積在他們腦子里東西沒有靈活調用出來。那么我們老師就應該想想辦法怎樣利用我們的“表演室”來調動學生的知識。我們要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用”的沒有壓力,學生參與說話的活動才會有積極性,才會“動”起來。
用上面的例子為例,告訴您的學生他們現在身處的不是教室,他們也不是學生,老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魔術師,一變,現在就已經是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前或之后的某一處地方了,環境都已經變了,身邊的事情就理所當然的改變,究竟了什么呢?小朋友們一定都對那些新鮮的事物敏感的,一來他們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進入新的環境在玩中學習。譬如,就用前面所說的doctor\nurse,我們就把教室模擬成醫院,采用“角色練習”,部分學生就是醫院里面的醫生或者護士,在老師的引導下,“I’m a doctor…\Who are you?”鞏固和運用前面學過的單詞,順帶學習新的句子,以舊引新,以新聯舊,學生不是更容易掌握嗎?而且加上20年后的環境變化,頭飾等等,難道學生會不感興趣嗎?舊的單詞隨新的句子一會就出來了。根據新學的句子我們又可以擴充到新的單詞,“Who are you?I’m a …(teacher \ fire fighter…)”,學生進而對知識有了一個鞏固、學習的過程,最終對知識達到“動”起來的目的。
二、采用多種教學法。在活動中,在實際中,在生活中,利用熟悉的認知進行認知加工,利用已知的語言學會新的語言。那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就會主動用已掌握的知識去獲取和建構新知識。要引導學生使用語言并不是為語言本身而是利用語言的潛勢,達到獨立的交際目的。
如何激發學生探討的欲望,動用他們過去的知識獲取新的知識呢?老師就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備課。老師在研究教材的時候心中就要清楚你在這一課中所要教給學生的知識點在哪里,教學的內容要顧及各層次階段的學生,千萬不要顧此失彼。在課堂上要萬分的注意哪些知識點應該講,哪些不應該,哪些只是點到為止,哪些知識對哪些學生要詳細講,對哪些學生少講或者不講,盡量讓學生從自己的“倉庫”里提取知識。
三、創造必要的條件使學生在不同的程度基礎上發展,在理解和認知中創造條件。
如:①What are you doing?
What do you like doing?
Do you like running?
從這三個句子的不同的答案中分析理解。
②不斷的提供比較的材料,一步一步的把發現學習的成分注入到每個孩子的身上。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③設計任務是應注意活動的具有可操作性,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注意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延續到課下。
④使用彩色圖片、黑板畫、簡筆畫、帶頭飾等,采用輕松,多樣的教學組織方式,讓學生在表演、競賽中檢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使學生在創設情景中展開思維。不是為了教授語言本身,只是提供語言示范和用語言問答,促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所學語言的運用。
篇9
【關鍵詞】優化情境;激趣;樂學;愛學
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教學實踐,我覺得在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對小學生而言可以是快樂的。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欲,學習熱情大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英語進行“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對教學是不無裨益的。那么,該如何開展“情境教學”呢?
1. 創設英語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促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動機 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刻意創造英語環境。所以教師就必須在設計教學時要難度適當,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我能做,我會說”,即給予每個孩子鍛煉的機會。如我對三年級新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You may call me Ms、、.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課堂用語也是用英語說的。例如:Let's start working,Listen carefully, please,Practise in a group等.當有些學生在竊竊私語時,我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讀書、回答的完善程度,我會分別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2. 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利用多媒體實行情景教學 小學英語應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新課程標準》指出:“利用實物、掛圖、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錄像片、電影和計算機進行英語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的英語。”所以作為現代教育者,就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幻燈機、錄像機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例如,我在教“體育用品”一類單詞時,我拿出足球說:football,I like football.又指著籃球說:basketball,I like basketball,Do you like basketball?然后讓學生學習“football”和“basketbal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觀地學會了它們。在講到“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ppt課件,接著邊指著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著單詞讀音,眼里看著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有時也可以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進行實物教學。有時可讓學生作出一些表情、動作,或讓他們到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或編一些短劇進行即興表演,創設一些情景。除了用圖片、實物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
3. 進行游戲教學 英語這一語言符號體系的學習更需要游戲活動的滲透。若能將知識溶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的知識,在蹦蹦跳跳中學習英語,學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雖短短幾分鐘,但卻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bingo,“吊死鬼”“炸彈”等游戲可反復使用。游戲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潑有序,學習興趣趨于濃厚,提高了教學質量。
4. 實施快節奏的教學模式 快節奏教學并非語速快、內容進程快,而是根據兒童心理和語言作為技能來學習的特性進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環節的課堂操練。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有意注意時間短暫,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的優勢,以學生能接受的快節奏來組織教學。對課堂高密度、快節奏的教學設計,我采用如下方法:(1) 熱身運動。課前先讓學生Sing a song,接著讓學生作和教學內容有關的游戲,讓課堂一開始就很快充滿了英語氣氛。(2) 利用幻燈片。上課時利用幻燈片幫助學生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生動、直觀的圖片,使學生對已學的內容過一次“電影”,加快了節奏。(3) 提問式。①全班提問法。教師面向全班學生,連珠炮地向學生作一系列的提問,讓全班學生迅速回答,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快速運用英語的能力。②“開火車”提問法。針對老師的問題,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one by one”地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樣,使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加快了學生的思維速度,迫使他們及時聽懂,及時思考,及時反饋,及時會話,收到了良好效果。(4) 競賽法。少年兒童有爭強好勝心理,實行此法教學,課堂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可以分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競賽、自由組合競賽、個人挑戰競賽等。如教單詞可競賽誰讀得準、誰寫得好;教會話時,可競賽誰對話正確、流利,競賽哪個組、哪個同學先背出來。競賽項目一出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立刻高漲起來,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篇10
1 培養興趣,愉快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啟蒙階段,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其從小就樂學樂說英語,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進行愉快的教學,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1.1 通過教師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的情緒。
教師上課時,必須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充分而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創設語言環境和渲染語言氣氛,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每當我以這樣的方式上完一節課時,感覺學生學得特別輕松,教學效果是事半功倍,自己也教得格外輕松自如。
1.2 通過及時肯定、表揚來調動學生的情緒。
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表揚在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將會逐步轉化為興趣。肯定、表揚的方式很多,如老師變換著方式口頭表揚;給予實物獎勵;黑板上畫紅花小紅旗等表示獎勵;讓全體學生為某個學生答對了問題而集體鼓掌或齊伸拇指,并齊說:“Right, right, you are right!”“Great! Great! Great!”“Very very good!”等。
1.3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的情緒。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保持長時間的興奮狀態,也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如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教學“sit, stand, jump, sleep, walk, run”等動詞,甚至可以組織一堂生動有趣的英語體育課。在學習英語數數時,可以進行跳繩、踢毽子等體育游戲。
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A中的水果,我把水果帶進課堂,讓學生條件許可的也帶來一些,如:“apple, mango, pear, orange, peach, watermelon”等,用“I can see ...”或“This is a/an…”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B中的食物時,我把講臺鋪上桌布,擺上餐具,布置成餐桌模樣,出示“cake, egg, milk”等實物,然后讓若干學生到講臺上來,通過“Show me a/some ...”的指令性語言,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牢牢記住了以往跟讀半天也依然只有一知半解的單詞。
1.4 采編歌曲(謠),幫助記憶
為了讓學生能夠切實地記住英語單詞的發音和意思,我還會采用編歌曲(謠)、順口溜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如“看黑板用eye,認真聽用ear,勤思考用head,講英語用mouth,拍皮球用hand,踢足球用foot,練舉重用arm,跑得快用leg”等等。每當我稍作提示學生就馬上可以背出一連串的順口溜來,效果好得往往出乎意料。
2 聯系實際,提高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并逐漸向邏輯思維過渡”。對于英語的學習也不例外,同樣還是以模仿為主,但這種模仿如果詮釋不好的話,便會讓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厭倦,覺得枯燥,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將課堂中的模仿搞得有聲有色,還要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孩子們平時的生活用語在英語課堂中出現。
在一堂課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盡量用英語去表達。也許一開始,學生并不能適應也不知道意義,但在聽與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神情、動作等肢體語言去傳遞信息,讓學生去感受與接受教師的課堂語言。
如“Hi,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教師可以向學生揮揮手,然后面帶微笑的去與學生握手)“Well done!”(伸出大拇指)。課外也應該習慣用英語跟學生打招呼“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將類似于“I’m sorry!”“Thank you!” “ You’re welcome!”等這樣的日常交際用語的使用率提高,讓英語在孩子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形成一種良好的語言氛圍。
當然,學習僅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畢竟離豐富多彩的真實生活仍有很多距離。為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增加新知識。如小學四年級英語教材中有人物職業類的單詞,并要求學生學會父母親的職業名稱,生活中人們的社會分工不同,職業亦各不相同,可書上只有教師、學生、醫生、護士等單詞。教師可以增加單詞,如policeman/policewoman警察, postman郵遞員,manager經理, worker工人等,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讓生活離他們的學習更近。
3 生活再現,情景激趣
小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喜歡聽故事,喜歡講故事。那是因為故事里有他們熟悉的動物和人物,故事里有動人的情節,故事將多彩的世界展現在他們的眼前。因此,針對學生的這一特征,我們在英語教學也可以將課堂在故事中呈現,讓學生在故事里學習。
3.1 利用直觀模型、圖片和簡筆畫等創設情景
如學習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時,我不是簡單采用中英文對譯的方法來教學,而是拿著實物或圖片進行操練。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境界,爭相演說其中的對話。
3.2 利用掛圖講故事,扮角色
小學英語教材是以對話為主的,每個對話都有特定的場景。我通常將書中的情景搬到課堂里去,結合掛圖,請同學分別擔任不同角色進行會話表演,如“Shopping”“I’m hungry”“Let's go to the park”等等。
3.3 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身臨其境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先進的教學手段越來越顯示出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為了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 學生的積極性,我便常常把現代教學手段引進課堂,讓學生不再感受課堂離生活太遠。如《牛津小學英語》4B中的Unit8 Open day.我就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將課文中的任務動起來,讓學生隨著動畫人物一起去參觀教室、圖書館等場所,讓他們身臨其境,學習起來也就更容易投入。
3.4 應用所學,讓學生自由發揮
英語教學僅僅讓孩子掌握零星的單詞,那不是英語教學的目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交際。在一次師生問好中我得到啟發,互相問好結束后,我讓學生“Sit down, please.” 然后,一個學生抱了張椅子跑上來對我說“Sit down, please.” 當時我非常激動,連忙說“Thank you very much.”然后就坐下了。此時有個調皮的學生站起來說:“Stand up, please.”然后我又像學生一樣,站起來,接著整個班都沸騰起來了,有的說“Miss Liu, draw an apple.”“Raise your hand.”…我都照他們說的做了。之后,我就用新課前10分鐘的時間進行Free talk創設這樣一個情境:你有什么話要對Miss Liu和同學說呢?讓學生來用一用學過的知識。由于學生都喜歡"炫耀"自己所會的知識,所以發言都非常積極,而且每堂課、每個人的發言都很富有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