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戰艦影評范文

時間:2023-04-03 03:5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超級戰艦影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超級戰艦影評

篇1

開通騰訊“好萊塢VIP”后,用戶即可通過“好萊塢影院”頻道觀賞眾多好萊塢影片。其中包括好萊塢電影公司最新出爐大片,如《太平洋沿岸》、《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鋼鐵之軀》、《速度與激情6》、《卑鄙的我2》等;也包括系列大片,如《暮光之城:暮色》、《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魔戒》三部曲、以及《諜影重重》系列;同時,好萊塢影院還收錄了眾多頗受影評家好評的獲獎影片,如《逃離德黑蘭》、《英國病人》、《血色將至》、《低俗小說》等。

用戶在騰訊視頻好萊塢影院觀看電影時有兩種付費選擇:

用戶支付20元人民幣(低于4美元)的固定月費成為“好萊塢VIP”,就可以重復觀看包括上述影片在內的上百部電影。目前騰訊視頻“好萊塢影院”已有數百部電影,并以每周5-10部的速度不斷增加,部分好萊塢大片在美國影院上線4個月后就會在騰訊視頻上映,好萊塢VIP訂閱套餐為中國網絡用戶提供了內容最豐富、更新最及時的電影目錄,該套餐用戶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即可欣賞《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泰迪熊》、《超級戰艦》等中國其他視頻訂閱服務中暫無法觀看的大片。

用戶也可每次支付5元(低于1美元)觀賞一部最新電影。這些最新電影在騰訊視頻上的時間與美國影院上線時間僅隔2周,如《逃離德黑蘭》、《鐵拳》等最新上映的美國大片均以騰訊視頻為合法的首發網絡平臺。

與其他網站同類影片相比,騰訊好萊塢影院影片擁有高達1080p高清畫質、中文字幕或配音、不含任何網站廣告或影片自帶廣告,用戶可從多終端自由觀看。

憑借龐大的社交用戶基礎、絕對領先的優質服務器及帶寬等基礎設施以及覆蓋數億消費者的支付網絡,騰訊將借此獨特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數字內容發行市場的改革。

騰訊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春寧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合作,一起為中國觀眾帶來最受歡迎的、最新的影片。我們也非常榮幸能和華納兄弟合作開展這一開拓性的戰略運營業務。這種用戶體驗更好、速度更快的影片發行模式,對中國乃至全球來說都一項新的嘗試。”

“在一個極具挑戰的家庭娛樂產業市場中開展這項業務是一個創舉。”華納兄弟家庭娛樂集團總裁凱文·特蘇哈拉表示,“我們與騰訊緊密合作開拓‘好萊塢VIP’業務,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段非常棒的經歷。我們期待繼續與騰訊深化合作,進一步擴大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影片發行。”

“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長使得這一合作顯得更為及時。”環球影業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瑞克·芬克爾斯坦說,“和騰訊一起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隨時隨地觀看我們公司影片的收費服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合作。”

“這項合作協議意味著獅門在進入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方面邁出了頗具深遠意義的重要一步。”獅門全球電視與數字分銷部總裁吉姆·帕克談道,“和中國網絡視頻市場的領導者騰訊的合作彰顯了我們與世界頂尖數字平臺合作、為消費者創建觀看新窗口和更加多樣化內容的承諾。”

篇2

相較于去年暑期由《功夫熊貓2》《變形金剛:月黑之時》(以下簡稱《變形金剛3》)《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以下簡稱《哈利·波特7(下)》)等一系列進口大片引爆的觀影高峰相比,今年暑期 影市不溫不火。據不完全統計,6月-8月,由于銀幕數量增加,放映場次較去年同期大幅放量65.7%,約547萬場;但觀影人次和累計票房卻與去年基本持平,分別約為1151萬人次和40.6億元,同比略增5.2%和2.5%。

“本來上半年的市場走勢強勁,同比增長率保持在40%以上。以此增幅,并參照全年的票房目標,暑期檔的票房增量至少應在20%以上,但卻與去年基本持平,值得我們反思。”業界分析人士劉嘉評論說。

國產影片成績占優

相較于去年暑期主要由進口大片撐市,今年暑期檔的國產電影相對占優。據統計,今年暑期檔3個月內共90余部影片上映,較去年的60余部大幅增加50%,其中進口影片約20部,國產影片70余部。與國產影片上半年不到40%的市場份額相比,暑期三個月內這一數字上升到了60%左右。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當中,國產影片與進口影片各占5部,票房比例約為54:46,國產影片略占優勢。而去年同期,排名前10的影片當中,國產片與進口片的數量比例雖然也是5:5,但票房比例卻是25:75,進口影片占絕對優勢。

去年暑期檔,于5月底上映的《功夫熊貓2》共拿下約4.7億元票房;隨后于7月底上映的《變形金剛3》憑借炫目的特效和市場空檔期創下10億元票房,僅次于《阿凡達》;緊隨其后的《哈利·波特7(下)》也毫不示弱,以近4億元的票房成為該系列影片在我國大銀幕上的最好成績。而國產電影當中,只有《建黨偉業》拿到了到4億多元票房,其他影片均在2億元以下。

今年的暑期檔,《畫皮Ⅱ》憑借之前的品牌優勢與精準營銷,單部影片便拿下7.3億多元票房,拔得今年暑期票房排行榜頭籌。該片自6月28日上映之后迅速引發觀影熱潮,接連創下單日票房9000萬元、11天票房破5億元、總票房破7億元等多項國產電影市場紀錄。《畫皮Ⅱ》的成功,也緣于影片投放時間正處于市場饑渴的“空窗期。”

此外,該片選擇只以3D版本面世也是一大特點。“目前國內的3D銀幕數已突破8000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但3D市場一直被進口片占據,這也是進口電影票房得以不斷沖高的原因之一。《畫皮Ⅱ》占據3D放映空間,又給國產電影讓出了2D場次,這個舉措非常明智。”劉嘉評論說。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畫皮Ⅱ》最初只上映3D版本可以有效防止盜版。“因為即使3D版本流失,觀眾也無法在電視或電腦上獲得良好的觀影體驗。”

其他國產電影中,7月6日上映的《搜索》,7月12日開畫的《四大名捕》,以及8月7日和14日上映的《聽風者》和《消失的子彈》,均達到了預期票房目標。

進口影片低迷

進口影片方面,雖然“雙俠”攜手入市被寄予厚望,但上映首周7天兩部影片均在2億元左右,《普羅米修斯》的首映日也只有2600多萬元,均遠低于業界預期。之前上映的《黑衣人3》《馬達加斯加3》《冰川時代4:大陸漂移》(以下簡稱《冰川時代4》)等影片的市場表現與去年《變形金剛3》《功夫熊貓2》相比,也落差極大。

其中《冰川時代4》的4.4億元票房,受益于長線放映的逐步積累。曾在美國刷新多項票房紀錄的《饑餓游戲》,在國內市場卻有些“水土不服”,不到2億元的票房成績讓業內大跌眼鏡。此外,好萊塢動畫電影在國內一向具備超凡吸金能力,但今年暑期的《勇敢傳說》和《老雷斯的故事》卻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而相繼敗北。

雖然今年暑期檔國產影片在數量和票房上較去年均有所提升,但暑期檔整體市場遇冷卻從另一層面說明國產影片依舊“不夠給力”。“除了《畫皮Ⅱ》等少數影片表現優異,大部分國產影片擁有好的放映空間,卻未能產生相應的票房成績。”上海聯和電影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呼吁國產影片應“控制數量、提高質量”。影評人張小北則認為,國產電影目前尚無實力與好萊塢比拼視聽效果,應該努力尋求“本土化”情感的表達。此外,今年暑期最大的贏家——《畫皮Ⅱ》,其制片人中心制和嚴格的產業化流程也為各制片方提供參考典范。

動畫影片集中上映

繼去年暑期《賽爾號之尋找鳳凰神獸》《摩爾莊園冰世紀》《兔俠傳奇》《魁拔之十萬火急》等一批國產動畫引發業內外對國產動畫電影市場的關注之后,今年暑期檔更加熱鬧,不僅有《賽爾號2雷伊與邁爾斯》(以下簡稱《賽爾號2》)《摩爾莊園2海妖寶藏》(以下簡稱《摩爾莊園2》)等系列影片與小觀眾再續前緣,更有《神秘世界歷險記》等新片入市。據統計,暑期三個月,共有超過20部以小觀眾為主要觀眾群的影片上映。其中國產片12部,進口片7部,合拍片1部。

但從票房情況看,這些影片沒有給市場帶來太多驚喜。進口動畫當中只有《冰川時代4》取得4億元票房,《馬達加斯加3》的2億元票房中規中矩,《老雷斯的故事》和《勇敢的傳說》等明顯水土不服;國產動畫電影中,《我愛灰太狼》《麥兜當當伴我心》借助多年積累的品牌優勢分別取得了近7000萬元與4600多萬元的票房成績;《賽爾號2》和《摩爾莊園2》也借助去年的口碑分別拿下3000萬元和2400萬元。除此之外,其他大多被埋沒在浩瀚“片海”中,很多甚至淪為“影院一日游片”。

“實際上有些動畫影片的制作、畫面都很不錯,但欠缺有針對性的營銷和推廣。很多影院經理在對影片內容不了解的情況下很難有太多信心為其大規模排片。營銷推廣不到位也直接影響到影片上映后的上座率,一些動畫片沒過幾天就下片了。”傳奇時代影城執行總經理劉振華向記者表示。

此外,眾多動畫電影一擁而上,造成票房分流也是影響其市場表現的原因之一。“《老雷斯的故事》就被《冰川時代4》大幅分流。”劉嘉表示。據記者統計,今年1-8月共有28部動畫電影上映,其中前5個月僅8部入市,70%的影片集中在暑期,僅6月1日和8月10日兩天,就有六七部動畫電影開畫。“多部同類型影片抱團上映,再加上其他商業大片在映,每部動畫片能夠分到的場次必然很少,票房分流是必然的。”劉振華分析說。

劉振華認為,制片方也可以選擇國慶節、寒假等節假日檔期發行動畫電影,“沒有必要非擠在暑期檔”。吳鶴滬則認為,動畫電影可以考慮長線放映,“周末增加場次,周一到周五減少場次,同時延長放映周期。”

國產動畫電影的質量問題在今年暑期檔再次凸顯出來:12部國產動畫電影的總票房甚至不及1部《冰川時代4》的一半。“在美國,動畫電影都屬于周期長、投資大的‘巨作’;而在國內,動畫電影制作尚處于‘小作坊’、低成本時代。所以國內動畫電影市場也一直被好萊塢動畫占據。”北京新影聯院線總經理黃群飛表示。如何盡快提高國產動畫電影的質量是急需業內思考的問題。

新發行模式初顯端倪

92天內開畫90余部電影,平均每天一部新片上映。在如此眾多的影片背后,即使市場容量拓展迅猛,單片放映空間也會相對狹小。“現在的市場情況是大片扎堆分流,小片集體打醬油。”光線影業副總裁徐林描述說。“8月13日-19日一周內上映了10部電影,前面還有《聽風者》《冰川時代4》等強片在映,沒有哪家影院可以同時滿足10多部影片的放映空間。所以一些中小影片‘影院一日游’在所難免。”劉嘉補充說。

在平均一天就有一部新片上映的情況下,片方之間的檔期協調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檔期“撞車”現象越來越嚴重。“發行模式的改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業內分析人士指出。

面對嚴峻的形式,今年暑期檔中“區域發行”和“院線發行”開始顯露端倪。

于8月10日上映的動畫電影《神秘世界歷險記》在沒有任何系列電視劇和網絡受眾基礎的情況下拿下2100多萬票房實屬不易。這2100多萬票房當中有1300多萬元產于江蘇一省,占比約64%。“由于人力、財力、物力有限,營銷推廣和發行工作難以做到全國全覆蓋。所以我們把宣發重點放在各種資源比較充裕的江蘇一省,從而輻射周邊市場,以避免‘打空拳’。”《神秘世界歷險記》制片人、其欣然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袁梅表示。據袁梅介紹,其欣然借助合作方江蘇廣電的資源優勢,在江蘇省進行了“海陸空”式的密集宣傳,最終效果超出片方及業界預料。

“區域化重點營銷推廣和發行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要么影片具有地方特色,要么像《神秘世界歷險記》一樣具有地方資源優勢。”福建恒業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輝分析說。

與此同時,以萬達院線為首的幾大院線公司最近提出“訂單式發行”概念。即發行方與個別院線方進行影片宣傳與排映方面的深入合作。這種“院線發行”模式的優勢同樣在于能夠整合各方資源優勢,有重點地“深耕細作”,關鍵則是發行方要與院線方在商務條款上達成一致,比如分賬模式、盈利模式、制約規則等。

“一些中小投資規模影片可以嘗試重點區域發行、院線發行,而不是大規模地在全國所有院線鋪開。”“訂單式發行”模式的主要倡導者——萬達電影院線營銷中心發行部總經理商丹指出。

檔期協調機制呼之欲出

除了發行模式的改變,檔期協調機制也是業內針對影片檔期“撞車”問題不斷呼吁的另一話題。

7月29日,《綜藝報》和國內30個電影院線公司的近40位代表集聚廣州,共同主辦“2012·夏季電影院線市場研討會”,與包括《聽風者》《一代宗師》在內的17部影片的制片、發行方代表進行協商溝通,最終有2部影片調整了上映檔期。8月9日,廣電總局電影局和華夏電影發行公司共同舉辦“優秀國產電影占據主流市場動員大會”,對《白鹿原》《血滴子》《王的盛宴》等26部國產新片進行集中推介,以期合理利用檔期資源,規避“撞車”現象。

“這種活動對電影市場無疑是一件好事。”徐林的話代表了大多電影人的態度,“通過建立平臺,讓制片方、發行方和放映方相互溝通、信息共享,制片方在選擇檔期時也能夠更加科學和理性。”劉嘉對此指出:“信息平臺的建立是必要的,但應該由第三方公司搭建。美國有專門的第三方公司收集各影片信息,再對觀眾進行影片期望值等方面的調查,最終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各片方以供參考。”

陳輝卻認為,“國產電影片方之間的檔期協調并不難,關鍵在于進口影片的檔期確定。目前的現狀是進口影片遲遲不肯定檔,無疑對國產影片的檔期決策造成很大影響。”

院線、影院經營管理模式亟待改變

今年暑期檔整體市場遇冷同樣表現在院線與影院的經營層面。據記者統計,相較于去年同期,今年暑期各院線的放映場次均出現大幅增長,個別院線的增長幅度甚至超過100%。但票房排名前20的院線當中,卻有一半出現了票房負增長。票房實現增長的院線,也多半依靠的是放映場次的大幅度拓展。例如浙江橫店電影院線33%的票房增長率是建立是105%的場次增長上,廣東大地電影院線35%的票房增長率也是建立在108%的場次增量基礎上。表現較好的是中影數字院線,場次增加94%,票房增長56%,以及重慶保利萬和電影院線,場次增加99%,票房增長43%,其院線票房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第18位晉升到如今的第15位。

這一方面說明在院線迅速擴張的勢態下,觀影人次的增長還無法滿足急劇擴增的市場容量。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國內院線多屬“粗放式經營”,即依靠影院增加、場次增長來拉動人次與票房,而不是通過提高上座率來挖掘已有影院的票房潛力。

與院線情況相似,電影院的運營在今年暑期同樣形勢嚴峻。據記者了解,今年暑期檔,很多影院的觀影人次和票房較去年同期都出現了不同幅度下滑,排名前10的影院當中甚至有9座影院出現了票房負增長。

這當然與暑期檔整體市場“遇冷”、票房總量不高有關;同時,近兩年影院數量大幅增加也無形中攤薄了單家影院的票房收入。據記者統計,自去年暑期過后的2011年9月到今年暑期之前的2012年5月共9個月當中,全國新增影院約620座。大量新增影院必然搶奪周圍影院的市場份額。面對越來越殘酷的市場環境,影院經營者不得不更加重視開發賣品、廣告等非票房業務。影院投資者也逐步放緩了影院投建步伐,這種趨勢自今年年初以來就很明顯,并一直延續到暑期——暑期3個月內,全國共新增影院184座,較去年同期的245座大幅縮水約25%。

暑期檔“最后的瘋狂”

由于今年暑期整體票房增幅不理想,于是大多業內人士都將希望給予了同時于8月27日上映的“雙俠”,以期引爆今年暑期檔“最后的瘋狂”。

但從目前票房情況看,兩部影片并未達到預期的市場效果。8月27日,兩部影片零點首映場共收600萬元,與一部《畫皮Ⅱ》基本持平。“雙俠”首日票房分別為2800萬元和3400萬元,《蜘蛛俠》略占優勢,但皆不如預期。兩片自上映之后一直盤踞電影市場八成的放映空間,截止到7月2日“雙俠”上映7天,才雙雙破2億元,未能重演4月份3D版《泰坦尼克號》與《超級戰艦》造就的市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