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情日記范文
時間:2023-04-11 03:21: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女人心情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明明是同一件事,看待的角度卻截然不同。
有很多夫妻,在面對日常瑣事時,總有些小矛盾,總有點小分歧,可他們卻總是不明白這是為什么。
朱永康和鄧瑤就是這樣一對夫妻。鄧瑤說:“我們倆成天總慪點兒小氣,別人都說我倆是大脾氣沒有,小脾氣不斷。”朱永康說:“女人心,海底針,好多時候真不知道她為什么生氣。”鄧瑤是個急脾氣,朱永康的特長又是“沉默”,結婚7年了,他們似乎從未真正明白過對方的想法。
當編輯問他們愿不愿意體驗“交換日記”時,兩人都很好奇,連忙答應下來。當回歸最原始的溝通方式時,他們能否更進一步地彼此了解,將小矛盾化解于當日?
體驗者/丈夫:朱永康 34歲法院職工
體驗者/妻子:鄧瑤 31歲柜臺銷售
4月6日 星期三
* 妻子日記
“死朱”清明回家給他爸掃墓,因為他媽要改嫁的事兒跟一堆親戚吵了一架。可惜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也攔不住。從昨晚回家開始,他就一副臭臉,行李往地上一扔就看電視,換臺換得跟地震了似的,沒一個臺能在屏幕上逗留兩秒以上。我又給他端茶,又給他遞水果,也沒換來個好臉。今天早上,該上班了,他還沉著臉坐沙發上發呆。我趕緊湊過去哄他:“老公,別煩了,別生氣了。”說了好多次他也不怎么搭理我,我又捏他的臉逗他:“老公,笑一個,快笑一個。”沒想到他一下把我手扒拉下來,氣哼哼地說:“別煩我。”我火了,我這也趕著上班呢,著熱臉來哄他,卻貼上個冰涼的冷屁股!真想把“不知好歹”四個大字寫他腦門上!截至我晚上寫日記的此刻,他也沒跟我說過一句“對不起”,晚上我非把冰冷的腳丫放他肚子上,讓他也好好體會體會這種感覺!
朱永康讀后感:別冰我,我錯了!
* 丈夫日記
媳婦,我這日記是專門給你寫的。我先道歉,先認錯。但你就別非讓我嘴上認錯了,我別扭得慌。我不是嫌你煩我,我是煩家里這一團爛事兒。心里本來就煩,就難受,結果你一個勁兒地讓我“別煩啦,別煩啦”。我還真給你數著,就那兩三分鐘的工夫,你說了16遍。我就想安靜待會兒,可能過幾天,我自己就調整過來了,但我煩的時候你就讓我煩吧,我申請保留煩的權利。你還非讓我笑,我臉都皺成花卷了,再笑也舒展不成饅頭啊!媳婦,我煩的時候別摻和,等我捋順了心情,想和你傾訴的時候,“太后”您再出馬,好好陪陪我成不?
鄧瑤讀后感:我還真沒想過“煩的權利”,看來我不該這么哄他,反省。
4月7日 星期四
* 妻子日記
先感慨一句:男人在車上都把自己當上帝。兒子在幼兒園有個“小小演講時間”,今天他要講清明回姥姥家的鄉村生活,我倆特地請了假去旁聽。老公中午應酬,喝了點酒,于是我開車。這一路,他就跟個真人電子狗似的,一會兒說:“你怎么不走那條近道啊?”一會兒說:“你這么掛擋費油。”一會兒說:“你不能這么并線。”哪兒這么多話啊!我都恍惚了,旁邊坐的還是我老公嗎?這分明是個駕校教練嗎!趕明兒讓他辭職,別在法院翻案卷了,多傷眼啊。在郊外當教練多好啊,又滿足他的說教欲,藍天白云還滋養身心。老公,我這建議怎么樣?
朱永康讀后感:以后車上我絕對保持沉默,回家把媳婦哄美了再借機善意提醒。
* 丈夫日記
篇2
當《我愿意》《味道》《如果愛》……這一曲曲熟悉的旋律響起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開始跟著哼唱,隨即再次被那些爛熟于心的歌詞,擊中靈魂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是的,流行音樂的受眾多數會習慣性地記住它們的傳唱者,崇拜著追捧著,卻忽略了賦予歌曲生命的人;待回頭看時才猛然驚訝于作詞人的才華,后知后覺地將他們的名字烙印在腦海中。
姚謙,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被人譽為“詞神”,是臺灣知名的詞作人、音樂制作人。他的作品時常會與李玟、蕭亞軒、劉若英、江美琪等歌手聯系起來。幾乎每一個人的“最愛曲目”中都曾有過一首他所創作的歌曲,他在娛樂圈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褪去這層光環,卻又是藝術圈內盡人皆知的收藏家。如此多重的身份令姚謙的生活變得豐富,也愈發引發人們的好奇。
收藏是本能――新書吐露收藏歷程
去年10月底,姚謙在嘉德2015秋季拍賣會上海巡展之際,以收藏家的身份開展了《嘉德與我――一個人的收藏》的講座,講述自己20余年的收藏歷程,并攜帶新書與公眾見面。一直以來,姚謙都非常樂于分享,他曾在著名藝術雜志上發表文章,受邀在美術館、博覽會等演講。而他過往出版的書籍,也總是憑借細膩的文字和真情實感而博得受眾的好評,如《相遇而已》《品位》等,后者更是入選誠品書局2014年十大華人作品之一。此次在新書《一個人的收藏》中,姚謙將自己與收藏之間的故事收集成冊,與讀者分享他這一路的成長與樂趣,更加值得令人期待。
姚謙的收藏從20世紀的亞洲西畫史開始,一直拓展到印象派以及中西方當代藝術,不拘一格而自成特色,他的許多珍貴藏品也經常被國內外重要的美術館借展。在書中他第一次披露了多年來對于藝術收藏的心情、經驗以及感悟,并耐心整理自己在收藏過程中接觸到的人、事、物,遇見的許多很好的畫廊、拍賣公司、藝術家以及收藏者,分享與他們之間的一些意見交流和感想;同時,也表達自己在關于亞洲西畫史收藏以及當前藝術市場的一些觀點。
在他看來,收藏這個動作,仿佛是每個人都戒不掉的習慣,只是表現得隱性或顯性而已,因為它可以從某個角度證實自己存在過的痕跡。“我的收藏沒有太多主動的目的,絕大多數都是跟自己的記憶與閱讀有關,藝術品更是如此。”他很感謝這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藝術品,可以在失落時安慰自己,幫助自己找到方向,沉淀心情。
而隨著收藏的積累,他稱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擴大了閱讀量。“當藝術品進入家中,并和生活發生關系,你對這些藝術品就有了相對的責任。這會讓你更有動力地去收集更多相關的資料,那是一種很有樂趣的閱讀。”姚謙如是說道,“它刺激我閱讀,刺激我努力地干活、掙錢后再收藏;也刺激我更愿意去畫廊、美術館、圖書館等搜集數據,這些閱讀的經驗,都是我生命的痕跡,是收藏最大的價值。”
姚謙坦言,此次對這些關于收藏所寫的文字進行整理出版,除了分享給更多藝術愛好者之外,也讓他有機會回頭看看這十余年來自己的變化。“就相當于是一本心靈日記吧。”姚謙感慨地說道:“對于藝術,每個人都是一個需要成長的孩子。我更希望自己能始終站在欣賞者的角度去看待,去支持,與更多的人分享心得。”
無奈放棄美術 初涉唱片業
姚謙對于文字的詮釋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早在那之前,他更喜歡用繪畫來表達對生活的感知。1960年,姚謙出生于臺灣南部,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11歲之前就已經參加了很多美術比賽,但可惜從未獲過獎。“我父親是畫水墨的,雖然全靠自學但卻一直在鉆研,所以他覺得我畫得不好,也會經常提些建議。”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挫敗,或是父親的不看好,讓姚謙逐漸放棄了繪畫。
但幼時的美術熏陶,卻在無形中提升了他的視覺審美,聯考時他毅然選擇了“工業設計”這一專業并順利畢業。不過在采訪中,姚謙更正了網上所能查到的這些資料。“其實我并沒有讀完。那時候父母覺得這個專業沒有前途,便做主幫我轉到了‘紡織’專業。”姚謙略顯無奈地說道,“這應該是我在學習美術的道路上遇到的第二個挫折了吧。”就這樣,姚謙與美術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不過雖然感到惋惜,他也很快就將對美術的喜愛轉移到了閱讀上,開始尋找大量的美術書籍,而他在文字方面的天賦也是從那時開始顯露。“我好像天生就很喜歡描述事物,無論是用繪畫,還是文字。”姚謙這樣說道。
也許是因為從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加之初入社會的迷茫,大學畢業后的姚謙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與文化藝術沒有絲毫的聯系,而是一名汽車展示員。“那時候很懵懂,滿足于每天穿著西裝在店里工作,對自己的人生也沒有明確規劃。”姚謙這樣評價那時的自己,而就在工作兩年之后,由于長期不規律的工作時間令他得了十二指腸潰瘍,不得已只能辭去職務回到家中休養。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閑來無事的他接觸了大量的電影和書籍,突然意識到自己在未來應該要選擇一份喜歡的職業。“可能是性格的緣故吧,只有感興趣的事我才有動力去做,從而獲得滿足感。”
憑著這股文藝青年般的沖勁,大病初愈的姚謙從臺南來到了臺北,開始重新規劃起自己的人生。“當時我還是希望能夠從事與文化相關的工作,所以擺在眼前的選擇就只有三個行業:電影、出版社和唱片公司。”在細心篩選之后,他按照這個方向投了簡歷,結果第一個錄取他的就是一家名叫海麗唱片的公司。
初入唱片業的姚謙,一開始處理的都是些文案類的工作。“比如很多藝人在接受采訪前,我都會幫他們寫好提綱或是深度訪談的內容。”姚謙與我們分享起那段時期的生活:“如果是在唱片宣傳期,就需要準備新聞稿發往各大媒體處。而在給電臺的文案上,我會特別用心,因為很喜歡這種宣傳形式,所以關于描述專輯,藝人和歌曲的文字,我都堅持自己來寫。”久而久之,公司越來越依賴于他的文字。但內心對于音樂的熱愛讓姚謙不甘于停留在“宣傳人員”的階段,于是在公司擴大之后,他便主動提出加入制作部,真正參與到音樂制作的第一線。
這種轉變讓姚謙的事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快,他便獲得了與當時臺灣“玉女鼻祖”江玲合作的機會,由他負責的這張專輯,名字取材于席慕容的詩歌《無怨的青春》,在之后反響巨大,獲得了很多好評。但此時的姚謙,尚未有跳槽的打算,依然每日朝九晚五地去公司上班。不過他負責的這張專輯被同在一幢大樓辦公的點將唱片聽到,他們十分看好姚謙所創造的佳績,力邀其加入,于是在兩年后,姚謙從第一家任職的公司跳槽至點將唱片。回頭再看之前的種種,姚謙把它們都看作是經驗的累積,并堅定地相信正是有了那段時期的磨練,才造就了日后的自己。
才華被認可 最懂女人心
也就是在跳槽的那一年,姚謙從宣傳人員晉升為作詞人。提起這個轉機,姚謙說完全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當時江淑娜的專輯正值收集歌曲的籌備時期,但她人又在大陸拍《戲說乾隆》,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回臺灣錄音。那時童安格已經譜好了曲,但是直到最后兩天作詞老師還是沒有交稿,于是在情急之下便讓我來救場。”拾到機會的姚謙非常珍惜,雖然只有一晚的時間,但他還是盡力寫出了完美的歌詞,才讓我們在日后得以聽到這首經典之作:《今生最痛的歌》。
這個突如其來的機會讓姚謙的作詞才華被認可,也正式開啟了詞作人的道路。姚謙坦言自己的運氣很好,因為當時的歌都是先錄制好再決定是否能夠被收入專輯的,而他創作的歌曲總是能被選中,且負責的也都是公司主力歌手的主打歌以及電影主題曲等。
臺灣綜藝教母張小燕曾評價姚謙是“最懂女人心的人”。他的心思細膩,風格柔美,能將平時對女性的觀察放進歌詞之中,并站在她們的立場來描繪種種心境,因此寫出來的歌詞總能觸動心弦,韻味醇厚。但對此,姚謙自己卻說,寫歌對他來說并不容易,尤其是寫“女人心”,他常常要揣摩人物心理,字斟句酌地完成,幸而這時,以前的那些閱讀積累給了他許多靈感。不過,如今他的創作源泉則更多來自傾聽。“每當聽到關于女性的情感故事時,我就會刻意忘掉自己的性別,盡量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去體味這些故事。”姚謙這樣說道。
幸好,他的周圍從來就不缺乏故事。因為經常幫女歌手創作歌曲,一向以“好人緣”著稱的他與藝人們結下了真摯的友誼,像劉若英、趙薇、蕭亞軒、江美琪、李玟、袁泉、辛曉琪等大牌女明星在遇到他時,都會親切地稱呼一聲“謙哥”。她們時常會向他訴說心事,姚謙笑稱自己從小就有“傾聽女性談話”的美德,對于朋友的傾訴,從不打斷、從不評論。“后來聽的故事多了,就成了我珍貴的寫詞素材。”
他被王菲與竇唯的愛情故事所感動,寫出了《我愿意》這首經典之作,不僅是王菲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KTV里點唱率最高的歌曲;他以女性朋友的親身經歷為靈感,為辛曉琪寫下了《味道》中最耐人尋味的歌詞:“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煙草味道。”……人們常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姚謙將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寫在歌曲中,被人們一遍遍地傳唱。因為來源于生活,它顯得更加真實,更能令人感同身受。
想到這,我突然不再疑惑于姚謙為何能在人才輩出的娛樂圈中擁有“詞神”的稱號了。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寫出那樣的歌詞:蘊含著每個普通人的故事,輕易勾起往日的情懷,打動日漸蒼老的內心。
作品屬于大眾完成一次跨界合作
經常有人問姚謙,怎樣才能寫出觸動人心的歌?他的回答是:“你如果能夠寫得比別人精彩一點,能打動人,引起共鳴,不要說得太直白,那就是一個好的作品。”
不過在創作了600多首歌詞,斬獲無數“最佳作詞”獎項之后,每每被問及自己最喜歡哪首歌時,姚謙總是會顯露出一絲糾結。“真的很難選擇,但這個問題被太多人問了,所以我只能自己設立一個官方答案:蔡健雅的《紀念》。”聊到這,我不禁被他的真誠給逗笑了,旋即他又認真地說道:“這首歌給我的印象很深,當時歌曲發表之后就收獲了很大的反響。但是在幾年之后我又陸續聽到了歌迷們對這首歌的評價,發現很多都是連我自己當時在創作時都沒有想到的情感,卻被他們感知到了,甚至賦予了更加深層的意義。”
這引發了姚謙的深思,“那一刻我突然發現之前那些沾沾自喜的才華其實并不是專屬于我的榮耀,而是老天爺借由我的雙手傳遞給聽眾的信息,被他們接受、認可之后才顯得這般特別。所以我開始覺得每一件文學作品,小說、詩歌也好,歌曲、繪畫也罷,一旦創作出來了就是屬于大眾的,千萬別覺得你寫的就是你的了,作者充其量只不過是完成了‘橋梁’的這一使命罷了。”姚謙的這一席話,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很少有創作者會愿意如此放低自己的位置,卻又依舊樂在其中。但這卻又恰恰是他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紛繁多變的娛樂圈中始終保留一份平和自足的心態,經營著自己的一方天地。
姚謙的生活似乎非常簡單,“文字、藝術、音樂”,簡短的六個字就能概括。一個是工作,一個是愛好,看似沒有交集,但姚謙卻也將二者結合起來,滿足自己小小的“私心”。他在2005年曾為江美琪寫過一首《我愛夏卡爾》,將夏卡爾畫中經常出現的三樣東西:動物、美女和愛情寫進歌中,準確地描繪出藝術家的繪畫風格,營造出一種夢幻的感覺。用通俗的方式,讓世人能更容易地理解大師作品中的精髓:從虛幻的世界中獲得生活中所沒有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詞還被收錄進了描寫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學之光》(第三冊),獲得專業的認可。
而說起真正的跨界合作,則是在2002年企劃江蕙《紅線》專輯時,姚謙創新性地放入了藝術家常玉的4張畫作照片。提起這次大膽的嘗試,他笑言可能是跟自己長期以來喜歡通過閱讀,然后自娛自樂地對照歷史、把讀來的信息與自己對藝術品的感受做延伸聯想有一定的關系。
“常玉在創作時能精準利用20世紀西方藝術上的語匯,不做全然的模仿,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創作。而在華語流行樂里面江蕙的演藝成就也有著相近的特質,她唱了半個世紀的閩南語歌曲,已然成為了傳奇,但在這些歌曲中,即使有許多是屬于上個世紀的老歌或是來自他國文化的東陽演歌翻唱曲,江蕙也都能自然地變成屬于她自己的音樂。”
在姚謙看來,江蕙與常玉有著許多共同點。“其實他們都是有缺點,有脾氣的平凡人,我看過許多對于常玉的描述:傲慢、自由、不拘,但從他的畫作中又能體現出那細微、謹慎的靈魂。這一點與江蕙異曲同工,她生活單調規律,縱然功成名就,內心仍深守謹言慎行的惶恐。但他們都能忠于自己的內心,賦予作品最真實的靈魂,這是我覺得最值得欽佩的地方。”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姚謙突然厭惡起常態的唱片包裝方式:總是把明星精挑細選的矯情的沙龍照,當作唯一的包裝素材。他當下就決定將心中氣息相近的兩位藝術家聯系起來,把常玉的畫作編入江蕙新專輯的包裝中。但這個決定并不是任性為之,因為他事先偷偷做了一些調查,發現許多收藏常玉作品的收藏家們都非常喜歡聽江蕙的歌。“這不是巧合,仿佛是冥冥中的注定,呼應著我的推理。”于是在江蕙的同意下,姚謙立刻和常玉收藏家與藝術圈朋友的聯系,在他們的支持協助下順利完成了這件事。在記者會的現場,姚謙還貼心地買了一張常玉的限量海報送給江蕙,為這為數不多的將工作與愛好聯系在一起的合作落下完美的句點。
篇3
您好!我這段時間一直受到心理方面的困擾,但不知該向誰傾訴。剛拜讀了您的心理學文章,感觸頗多,提筆向您講述我的困惑。
不知不覺結婚已有14年了,一直都感覺非常幸福,不論是自己,還是外人看來都是這樣。我們有一個12歲聰明漂亮的女兒。丈夫比我大五六歲,一直都非常遷就照顧我。我們倆的心態都很年輕,實際上我已經三十多,他也是四十出頭的人了。
雖然結婚多年,但我的感覺跟十幾年前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我們相互之間,一般都不強求對方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他不強求我一定要接受他的家人,一定要學會做飯。我雖然覺得他做人有時過于正直,容易得罪人,卻也一如既往支持他。他被單位派到外地隸屬單位工作,已經有六七年了。過去,每天無論多晚,我們一定會互通電話,有說不完的話。他除了回來度雙休日外,每周中間也會回家一次。只要他在家,都是他做飯。我們也經常帶孩子去公園,一起去聽各類音樂會。過去,我們的交流一直沒斷過,也許交流的內容都比較膚淺,一直都很協調愉快。
不幸是從今年7月份開始的。一切都來的那么突然。6月份我們才陪著我父母全家度過了一個開心的父親節。之后,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我感覺到丈夫的熱情不再了,彼此間的交流少了,似乎該講的話都講完了,晚上睡覺也常常背對著我,沉默不語。問他原因,他也不說。隱約感到我們之間出現了某種不和諧,可也說不清是什么,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那么幸福。為了打破這種尷尬局面,8月份我們兩個還參團到外省旅行了大概一個星期。是我提議的,但感到他并不是非常樂意。也許是他覺得欠我的才同意的。除了結婚蜜月去了趟海南外,他從沒帶我出省外旅游過。
這次旅游回來后,我感到我們的距離沒有拉近。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離婚。離婚的時間他都想好了,并且連撫養費、財產分配都想好了,他凈身出戶,還打電話去民政局詢問了辦理的程序。問他外面是不是有人,他堅稱沒有,只是強調說在我們婚姻中的性和愛沒有了,對我沒有感覺了,他說對他來講,性和愛是統一的。
中秋節的時候,我看到了一條他回發給兩年前認識的一個的曖昧的節日問候短信。據說這個女子已經調回到自己丈夫的那個城市了。隔了幾天,又在他手機的草稿箱里面,發現了一條還沒發出去的短信:“我人生事業的道路上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岳母又住院了,可能癌細胞擴散,經受不了大的打擊;女兒目前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對我已經形成一個全面的依賴。我不想耽誤你,只有時間才能解決這一切。”他對短信的解釋是:前者只是轉發了其他人的短信,節日問候都是大家抄,根本沒注意內容;后者只是他自己寫給自己看的,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我對此不置可否。結婚這么多年來對他各方面都絕對信任,從沒懷疑過他。國慶節的時候跟他的同事一起去了一趟他工作的那個城市,因為招待所住滿了,我才到了他的宿舍住。在他洗澡的時候,我鬼使神差地查看了他的書架,竟然看到了他的日記本。草草翻了一下,竟然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給xxx發了短信,但她一直不回復,也罷,以后還是專心愛另一個,呵護老婆和女兒。這證實了我的懷疑,我實在忍不住問他這是怎么回事,他承認自己曾經做過白日夢,但人家沒答應,他們也從未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他從未做過對不起我的事情,人家還祝福我們家庭幸福。我不清楚他說的這個“人家”是一個、兩個,還是N個。
現在,他沉溺于上網看八卦新聞,玩網絡游戲到凌晨,而他以前絕少上網的,更多的時間都用來讀書。當我們兩人在一起的時候,要么沉默不語,吃完飯倒頭就睡,要么喋喋不休,或哭或鬧地相互深挖對方內心深處的東西。
我也終于明白了,冰凍三尺,非一目之寒,他對我的不滿,始于他父親2003年的去世,或者更早,始于我對他家的態度,始于他對性生活的不滿足。
他一直把我當作女兒看待,婚后當成了妹妹。我在家中最小,上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們在本地沒什么親戚,從沒有什么親戚概念,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復雜的關系。而他出身農村,家境差,人口多,親戚朋友多。我不是嫌貧愛富的人,在跟他戀愛的時候,就知道他的狀況,常常搶著付賬。婚后也一直支持他的工作,還支持他在職完成了碩士學位。結婚的時候,他家沒有任何的表示,反倒我們給了他父母一些錢。那時候,他的資產是負資產,全都用來資助他家了,甚至連我自己的私房錢也毫不猶豫地貢獻了出來。他們家的人非常依賴他,尤其是他父母。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我對他家人抱有一定的成見,無法融入他們家。當然我也有不妥之處。從未主動打過電話給他家人。在他父親病逝的時候,也沒有跟隨他回去奔喪,他當時并沒有要求我一同回去,而那個時候正是我工作很忙的階段,還要帶孩子。他父親去世后,他母親一個人住鄉下孤苦伶仃,他又沒錢買更大的房子接母親過來,而我從骨子里很怕與他母親生活在一起。
嗦了這么多,我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早熟還是晚熟,不清楚我們的婚姻到底怎么了?我實在無法自己打開這個心結。
我愛我的丈夫,愛我的這個家,他卻背叛我。我恨他的背叛,即便是精神上的。在我看來,婚姻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忠誠。我恨他在我們之間出現裂痕的時候,把自己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自己去承受,直到自己無法承擔的那一刻,終于爆發了。
我是個重情的人,但直到現在才發現,情是最虛無縹緲的東西,說變就變。也許他也感到自己不年輕了,事業上進入了瓶頸階段,需要一種激情,一個動力,讓自己的未來能夠有個改觀。但我不忍心苦心經營的家庭就毀于一旦,自己將來情歸何處?離與不離,對我們來講,都是撕心裂肺。您說我該怎么辦?
您的忠實讀者 曉 菲
我看完她的來信,覺得她們的婚姻并沒有走到盡頭,還有挽回的余地。于是,我及時給她復信。信的內容是這樣:
曉菲朋友:
你好!非常感謝對我的信任,非常理解你們的婚姻遇到麻煩的心情。真的,遠遠說不上不幸,只是遇到了一點麻煩。我認為現在不是討論是否離婚的時候,再說,是否離婚也不是心理咨詢師能夠替別人拿主意的。所以,希望我們的交流有助于你打開心結,找到拯救婚姻的對策。
你是個很重情的人,你愛自己的丈夫,愛你們的小家。這樣一個女人的婚姻怎么也出現了麻煩?當然,細究起來很難把責任都歸一個人。但是,現在是你來求助,再說救助婚姻也應該從自我做起。因此,我們就側重從你這方面來分析,好嗎?
其實,你們的問題絕非“突然”,而是如同你后面所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逐漸積累成了今天這樣的麻煩。那么。這是為什么?你的“重情”不是錯,你愛丈夫更不錯。但是,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大妻的感情本來就是離不開現實生活的。離開現實生活去談愛,談感情,可就真是“虛無縹緲”的了。經營婚姻,需要愛,也需要智慧,需要愛的智慧。如果婚姻心理陷入
誤區,迷失了愛的智慧,不能妥善地處理現實的婚姻生活,即便是愛,也會變味。如果我推測得不錯,你自己也隱隱地感到自己陷入了心理誤區,所以才來求助。你們婚姻的麻煩,的確與你的心理誤區直接相關。
那么,你該走出哪些心理誤區呢?
首先,走出以優勢自居的心理誤區,重新給夫妻關系擺位。
過去,你沒有恰當地給你們夫妻倆人擺位。從你的敘述看,總起來說,你們倆人可以說是女強男弱,就是說,你一直是以優勢自居的。在這種自居心理作用下,在你的心理上你們的關系就錯位了,甚至你會不知不覺地“恃強凌弱”。夫妻本來無所謂誰欠誰的,可你卻認為丈夫陪你去旅游是丈夫覺得欠你的。你說你們不強求對方,更確切地說是丈夫不強求你“一定要接受他的家人。一定要學會做飯”。這些,不正是你不知不覺間以優勢自居恃強凌弱的折射嗎?換個角度想想,即便是社會進步到了今天,二,個男人在家里處于弱勢地位該是怎樣的感覺?如果他的妻子再恃強凌弱,這個男人又該如何承受?由此說來,你們的這種關系會給丈夫造成很大的壓力。壓力大了怎么辦?就想減壓,就得調節。你丈夫與另外女性的關系,根本說不上“背叛”,潛意識里不過是想減壓,是想調節。
所以,就這一點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愛丈夫這個人,就要趕腎給他減壓,從內心深處平等相待,不要再以優勢自居心理,更不要再恃強凌弱。比如,作為妻子,難道不該為丈夫孩子學會做飯嗎?
其次,走出排斥丈夫家庭的心理誤區,融洽與丈夫家人的關系。
有人說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兒,其實這非常不準確。任何人都會與他的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任何婚姻都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兒,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兒。可是,你過去由于“在本地沒什么親戚,從沒有什么親戚概念”,沒有學會處理好與丈夫家庭的關系,把丈夫和他的家庭分隔開了,只愛他這個人,而不愛他這個家。正如你自己所說,丈夫的不滿“始于他父親2003年的去世,或者更早,始于我對他家的態度”。就是說,你對她的家人抱有成見,不能接納,有一種排斥心理,甚至連他父親的去世你都沒有露面,甚至他父親去世后讓“他母親一個人在鄉下孤苦伶仃……而我從骨子里很怕與他母親生活在一起”。反過來,卻要丈夫陪著你和你的父母一家人一起過父親節。你是開心了,快樂了,可你想過丈夫的感受嗎?這,本來是一位做妻子的應該反思的,而你還總是以優勢自居,甚至還恃強凌弱,這樣讓丈夫除了沉默,還能說什么?還怎樣與你交流?
所以,就這一點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愛丈夫這個人,就得接受他那個家,就要愛他的家人。為此,就需要自己學會心理換位,多站在丈夫角度想想,你就會體會到丈夫的感受,就會比較妥當地處理好與丈夫家人的關系。當然,有些事兒可以不強求,可有些事兒是不能等別人強求自己就要做到位。比如,作為兒媳,不該考慮怎樣照顧關心孤苦伶仃的婆婆嗎?他可是丈夫的媽媽呀!
再有,走出人格幼稚的心理誤區,演好成熟的妻子角色。
應該說,你丈夫確實承擔了較多的責任,即便從你發現的短信內容里,也可以看出對家庭的責任感。可是,過去由于你在家里最小,由于你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由于丈夫確實比你大幾歲,在婚姻中你沒有扮演好妻子這個角色,還是總拿自己當沒長大的孩子,當一個需要人遷就照顧的小妹妹。你說,面對這樣一個小妹妹,丈夫除了自己承受還能怎樣?對此你已經有所覺察,所以才說,“我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早熟還是晚熟”,三十多歲的女人了,還“總覺著自己還年輕,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女孩。可不要把這錯當成心態年輕,應該看到這是人格不成熟,是心靈沒長大。也許,男人會喜歡女人的小鳥依人,會喜歡與一個小女人卿卿我我。但是,長期的婚姻生活中,妻子,不能總是當“女兒”,不能總是當“小妹妹”,不能總是等著丈夫做飯,等著丈夫來遷就,等著丈夫來照顧。那樣,丈夫會感到很累。在婚姻生活中,丈夫還希望妻子是自己的靠山,甚至希望妻子是一位可以依靠的“母親”。你知道嗎?丈夫常常就是一個大男孩。是需要妻子這位“母親”的呵護的。
所以,就這一點的建議是:如果你愛丈夫這個人,就讓自己的人格成熟起來,讓自己心靈長大起來,扮演好一個成熟妻子的角色。女人心里總難免有一些“女孩之心”,可還要喚醒自己心中的“母親之心”,讓自己像個母親一樣,照顧照顧自己的丈夫。比如,作為妻子,難道不該少一點哭鬧,多給丈夫一點體貼和溫存嗎?
最后,走出夫妻心理誤區,營造好夫妻性生活。
很明顯,從來信中看出你們還存在性生活方面的問題。雖然沒有談到具體情況和原因,但是,推測起來很可能與你對待夫妻性生活的態度有關,甚至可能還有過以夫妻性生活來要挾丈夫的情況。不管具體情況怎樣,夫妻性生活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夫妻關系。
所以,就這一點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愛丈夫這個人,就讓你們的愛與性和諧起來。夫妻性生活是夫妻關系的最好的劑,是要好好珍惜的。是要好好營造的。只要你的態度積極起來,就會找到積極調節夫妻性生活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