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的化學式范文
時間:2023-03-22 15:2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銅綠的化學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化學工藝;化學物品;綠色化技術;綠色化學
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綠色化學基礎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并且逐漸發展成為了一門專業化的學科,這項技術自身屬于系統性的施工方式或者說施工工藝。而目前所廣泛推廣的綠色化學就是化學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通過切實有效的科學技術,來將其完全清楚的一種有效方式,而利用這一方式,能夠達到對空氣進行凈化的目的,這也稱之為經濟性化學。我國當前堅定的認為國民經濟的唯一發展途徑便是可持續化發展,利用綠色化學經濟發展模式能夠使得我國產業結構得到極大的優化,最終達到對社會、經濟、環境進行統一的目的。下文主要針對傳統化學工藝的綠色化技術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探討。
1 傳統化學工藝的特點
在我國社會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其化學工業在整個生產行業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對于國民經濟的提升來說,具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模式,一方面它對于社會發展帶來了促進作用,而另外一方面,它也對社會的穩定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這是現代社會的挑戰,也是現代社會的機遇。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化學工業在整個社會中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占有了極大的比例,而其自身所具有的發展速度極其迅速。但是在不斷對化學工業進行發展加快的過程中,其對于環境所可能帶來的隱患也越來越大,既有可能對于生產所需的生態系統帶來危害。這主要是由于化學工業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會進行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其污染氣體不僅僅會對于周邊的生產環境帶來危害,還會對于化學工業自身的發展、進步進行了阻礙。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化學工業還是無法完全脫離化學原料,所以,在進行化學原料生產的時候,務必要采用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來減少生產所所帶來的污染,從而達到減緩排放,解決環境問題的目的。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什么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對化學產品加工的同時,必須要不斷探索與創新,采用先進的管理措施來管理化學生產技術與手段。一直以來,我國對環境問題都非常重視,也在不斷研究與探索,以此來管理或者改善傳統的化學施工工藝,從而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進行生產,達到綠色環保的效果。
環境問題一直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在化學工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更需要我們采用有效的措施來對環境進行治理,根據總結,對環境的治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就是20 世紀70~80 年代,由于這一階段的管理水平比較低,所以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難度;第二階段也就是20 世紀80年代,在這一階段工作人員已經采取了管段處理方式來對化學工藝進行管理,這一處理方式的目的也就是為了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跑、冒、滴、漏等現象。第三階段也就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在該階段,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于環保意識越來越高,因此在化學工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為了保證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采用了一種綠色化工藝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價值,并且有效的防止了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統一發展。
2 綠色化學的含義與優點
自從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綠色化學就通過對于交叉學科的工業應用進行發展。這一狀態,不僅是社會和人們意識所產生的快速提升,也是自然發展。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哈綠色化學直接認為是現代化學工業發展過程中堅實基礎。也就是說,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只有良好的應用了綠色化學技術,才能夠避免環境中大量有害物質的存在。通過相應的技術來減少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從而有效的穩定生態系統。綠色化學的口號最早產生于化學工業非常發達的美國。
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其在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 其應用技術措施和管理方法不斷的提高,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在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其在反應的過程中,反應方式和反應管理技術措施是當前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最終產物,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是:
2.1 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2 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2.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2.4 生產出有利于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3 綠色化學技術
綠色化學給化學家提出了一項新的挑戰, 在當前國際上有著重
大的領域作用,隨著當前環境問題的不斷嚴峻,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環境要求逐步的提高,這就需要在當前化學生產中對環境保護要求不斷的提高和增加。國際上對其各種需求也日益的增加,國際上對此很重視,因此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方式對其進行相關的改進,提高其在控制的過程中各種制度和規章。1996 年,美國設立了“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那些在綠色化學領域各個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對其在綠色化學中所造出的各種貢獻給予確認。
大量的與化學品制造相關的污染問題不僅來源于原料和產品,面且源自在其制造過程中使用的物質,最常見的是在反應介質、分離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劑,當前廣泛使用的溶劑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其在使用過程中有的會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會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這類溶劑的使用。采用無毒無害的溶劑代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作溶劑已成為綠色化學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無毒無害溶劑的研究中,最活躍的研究項目是開發超臨界流體(SCF),特別是超臨界二氧化碳作溶劑,超臨界二氧化碳是指溫度和壓力均在其臨界點(31tC、7477.79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體,它通常具有液體的密度,因而有常規液態溶劑的溶解度:在相同條件下,它又具有氣體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傳質速度。綠色化學是設計沒有或只有盡可能小的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并在技術上、經濟上可行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的科學。
4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雖然說化學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學危機也同樣對人類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再加上目前化學理論中所存在的不成熟方面,這對于社會的運轉來說,成為了一個極大的安全隱患。所以,保證做到綠色化學,是當前極其重要的研究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來新.化學工業中的新課題———綠色化學[J].貴州化工.2000(S1)
篇2
一、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游戲化
1.兒童化
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小學生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教學活動中,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小學生的“本性”往往毫無保留地反映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應懂得他們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顏組織體育教學,才能防止體育教學的“成人化”。此外,還應防止單純技術傳授。有些體育教師把現代競技運動中的先進技術充實到小學教學中,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必須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看這樣做是否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切勿單純以技術掌握程度來評定教學的好壞。
2.興趣化
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學生以情緒的滿足,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他們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往往由于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燥,教師可采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他們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范,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
3.游戲化
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游戲教材,充分發揮游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游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小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師應適當地采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采用游戲法,對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課的順利進行。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教師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他們。通過游戲,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小學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二、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的各種機能能力,它是衡量體質狀況的重要標志。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方面。福建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學生體質調查結果,顯示我省中小學生在耐力、柔韌和力量素質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體育課,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體育教學應重視全面地發展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1.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的一種能力。兒童在各年齡階段都可進行力量練習,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與成人有區別。兒童時期,由于肌纖維較細,蛋白質含量較少,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功能還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動不協調,加之兒童長度的發育領先寬度和體重的發育,所以力量素質較差。在力量練習中,應采用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或中等負荷的練習,適宜做速度性力量練習,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能力,改善肌肉協調工作的能力,避免過重的負荷練習和過長時間的靜力緊張練習,以防引起關節損傷,抑制骨骼生長。
2.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兒童時期,由于大腦皮質興奮性和提高過程靈活性高,反應快,所以小學階段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頻率高和反應速度快的教學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發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質,宜于兒童練習,但在具體安排中應科學地控制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復的次數和間隔的時間。另外,在固定跑臺上練習跑步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小學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兒童身體素質自然發展過程中是較薄弱的環節。目前我省小學生耐力明顯下降,令人十分擔憂。體育教師不能不進行耐力練習,但也不要過多地進行耐力練習,耐力練習應作為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必要方面安排在計劃之中,但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距離,適當合理地安排中等強度的耐力練習,并有間歇地逐步延長持續時間,以便發展耐力素質。
4.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迅速改變、轉換動作、變換身體姿勢和方向的能力。靈敏與人體對空間定位和對時間感覺的能力有關,也和速度與力量素質的發展有關。靈敏是一種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可采用活動性游戲和各種基本體操等方式,以促進靈敏素質的發展。
5.柔韌素質
篇3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城市綠地系統、斑塊廊道基質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的居住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地為改善城市環境做努力,但在城市總體發展上仍然趕不上城市中人工環境與自然關系失衡的步伐。由于人口源源不斷的向城市集聚,城市中原有的生態平衡關系被極大地改造或破壞,環境問題逐步惡化,污染、噪音、擁擠等都充斥著我們的周圍。因此,人們對城市的景觀設計問題也越來越重視,開始明白運用植物比人工大壩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學品更能持久地維持水體干凈。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認識。
1景觀生態學的概念
1.1 景觀生態學的概念
“景觀生態學”一詞的概念是由德國著名生物地理學家特羅爾首次提出的。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其經歷了思想醞釀階段(德國著名地理學家E.納夫稱之為史前階段,時間是19-20世紀30年代)、概念形成階段(1939年)、深入研究階段(20世紀80年代)、應用階段(20世紀90年代)等四個階段,至今已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綜合學科,其內涵和外延已相當廣泛。
景觀生態學是以地理學和生態學為基礎,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景觀的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格局及其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內容概括為:①景觀結構:即景觀組成單元的類型、多樣性及其空間關系;②景觀功能:即景觀結構與生態過程的相互作用, 或景觀結構單元之間的相互作用;③景觀動態:即景觀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隨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四是,景觀規劃與管理,即根據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及其相互作用,制定景觀恢復、保護、建設和管理的計劃和規劃,確定相應的目標、對策。
1.2 “斑塊-廊道-基質”理論
斑塊-廊道-基質理論是景觀生態學中對景觀結構的描述,是將景觀要素分為斑塊、廊道、基質3種基本類型,來描述景觀的組成、結構、格局、功能及其動態變化,并將景觀規劃管理看作對這3類成分的調節和控制。
斑塊是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的地表區域,具有相對同質性,是構成景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其大小、數量、形狀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廊道是指景觀中與相鄰兩側環境不同的線性或帶狀結構。類型有河流保護型廊道、生物保護型廊道、環境防護型廊道和游憩使用型廊道等;基質是景觀中范圍最大、連接度最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景觀的性質,對景觀動態起著主導作用的景觀要素,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的遷移。
2 城市綠地系統的概念
城市綠地系統是指由城市中各種類型和規模的綠化用地組成的具有較強生態服務功能的綠色斑塊與廊道系統。
城市綠地系統包括各種類型和規模的城市綠化用地, 其整體應當是一個結構完整的系統, 并在城市中承擔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滿足居民休閑娛樂要求、組織城市景觀、美化環境和防災避災等職能。現在的綠地系統往往與城市開放空間的概念相結合, 將城市的綠化用地、廣場、道路系統、文物古跡、娛樂設施、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因素統一考慮。不同的系統結構會產生不同的系統功效, 綠地系統的整體功效應當大于各個綠地功效之和,合理的城市綠地系統結構是相對穩定而長久的。
3 景觀生態學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用景觀生態學的斑塊-廊道-基質原理來研究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設計,使城市的綠地景觀符合生態學意義,有助于解決城市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等問題。
景觀生態學理論認為:從區域范圍角度看,城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人工干擾斑塊;在較小尺度上,城市作為一個景觀單元,是由基質、廊道、斑塊等結構要素而構成。在其中,各要素之間通過一定的流動產生聯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間上構成特定的分布組合形式,共同完成生態系統所承擔的生產、生活及還原自凈等功能。綠地系統規劃中包含有城市公園、植物風景區等各類綠色斑塊,以及各類作為環境資源走廊和種植走廊的江、湖、河岸綠帶或其他防護綠帶。在一定的區域內,各種綠帶如林蔭道、沿河綠帶、防護林帶等綠色走廊互相交叉相連,形成綠色網絡,起到基質的作用,充分發揮著其動態控制能力。
其一,利用景觀生態學斑塊理論,依照面積大小,將城市內各類綠地斑塊進行合理調整。大中型的綠色斑塊作為城市的“綠肺”,具有多種的生態功能;小型的綠色斑塊作為大中型綠色斑塊的補充,可作為物種遷移和再定居的“踏腳石”,改善城市景觀的視覺效果,提高城市景觀的異質性。三種類型的綠色斑塊相對均勻的分布在城市綠地系統中,使得物種呈現多樣性,其物質、能量和生物的有效循環和流動,構建成一個完善的生態循環系統,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生態效益。因此,在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中,應盡可能增加城市中綠地斑塊的數量,修建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公園、游園;加強對居住小區的綠地斑塊的合理規劃;保證城郊自然風景區、森林等大型綠地斑塊不被破壞,與城郊農地共同形成城市的生態保護區。
其二,城市綠地系統中線型綠地主要由城市道路系統、防護林帶、濱河綠帶等組成,其除具有改善小氣候的作用外,還起到分割屏障,連通的作用。在進行城市綠地廊道設計中,應根據地形及其他條件,在城市各組團以及不同功能區之間建設一定規模的綠化隔離帶,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盡可能的建設一定寬度的防護林帶,作為城市防塵、防噪、防污、治污的綠色生態屏障。連通性好的城市綠色廊道能在夏天引入涼風;冬季能防止寒風的侵襲。所以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綠色廊道必須成網狀分布,連成一個系統。
其三,根據景觀生態學基質理論,基質作為占面積最大、連接度最強、對景觀控制作用也最強的景觀要素,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物種的遷移。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中,通過提高各類綠地的品質和連接度,加強綠地的建設,合理調整塊狀綠地、綠帶(廊) 與基質的空間布局,促進能量、物質和生物的正常循環和流動,形成一個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并借助綠廊將城市內部的綠地與城郊的自然環境有機地聯系起來, 這不僅有利于城鎮空氣庫存與外界的交流, 引入外界的新鮮空氣, 緩解熱島效應, 改善城鎮氣候, 而且可以保護環境并促進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保持自然群落的連續性, 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與和諧相處。
四.結語
順應時代的發展, 通過城市空間環境的合理組織, 使得景觀生態學與相關學科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營造一個符合生態良性循環、與外部空間有機聯系、內部布局合理、景觀和諧的城市生態系統, 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并朝著健康的持續發展之路不斷前行。景觀生態學理念應當成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傅伯杰,陳利頂,馬克明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車生泉.城市綠色廊道研究[J] .城市規劃,2001.
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概念與理論[J].生態學雜志,2000.
篇4
關鍵詞 煙葉;K326;施氯量;產量;品質;影響
中圖分類號 S572.0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3-0033-02
Effects of Different Chloride Application Amount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Quality of K326
ZHANG Chun-tao
(Wanzhou Branch of Chongqing Tobacco Company,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lot design,physical,chemical changes of K326 was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the different chloride application amou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amount of chlorine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the yield of tobacco,the proportion of high-class leaf,appearance quality,economic benefits and other physical properties.When the chloride application amount was 67.5 kg/hm2,reduced sugar,total sugar,total nitrogen,protein content in the middle leaves were the highest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nicotine content was moderate,sugar alkali ratio and nitrogen alkali ratio were more reasonable,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more coordinated,could guarantee the content in leaves of tobacco with good quality standard.
Key words tobacco;K326;chloride application amount;yield;quality;effect
氯作為烤煙必需的營養元素,在施用過程中十分謹慎[1-2]。在煙葉生長過程中施適量的氯,一是可以促進煙株健壯生長,提高煙葉品質;二是可以增強煙株抗旱、抗病能力[3-5]。煙葉含氯量過低或過高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外在質量、吸濕性和香味等品質[5-6]。因此,合理施用含氯化肥,使煙葉含氯量適宜,對提高煙葉外觀質量、吸濕性和香味等品質具有重要意義[7]。重慶市萬州地區常年種植K326,但由于土壤缺氯嚴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區煙葉品質的提升。本研究采用田間小區試驗研究萬州煙區不同施氯量對煙葉K326產量及其化學成分的影響,旨在確定萬州煙區氯的適宜用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通過對萬州區土樣采集分析得出,萬州煙區土壤水溶性氯含量的變幅為1.54~19.96 mg/kg,平均值為7.76 mg/kg。按照中國煙草總公司煙草種植區劃對土壤氯素含量的限定標準,當土壤含氯小于30.0 mg/kg時,最適宜煙草種植;當土壤含氯大于45.0 mg/kg時,不適宜種植煙草[8-12];可見,萬州區植煙土壤均符合中國煙草總公司規定的最適宜種植煙草的標準,不會發生煙草氯過量問題。相反,萬州區煙土氯含量總體處在較低水平,而植煙土壤氯素含量并非越低越好,煙葉含氯含量過低會影響煙葉品質[13]。萬州潛在缺氯的土壤(≤10.0 mg/kg)占82%[13],長期而言,需適當增施含氯肥料,避免缺氯影響烤煙生長和品質[14](表1、圖1)。供試煙葉品種為K326。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施氯量處理,分別為34.5、67.5、135.0、169.5 kg/hm2,以不施氯作對照(CK)。4次重復,共20個小區,完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為30 m2,每個小區植煙50株,栽煙16 500株/hm2。周圍設置保護行,底肥施用煙草專用復合肥(9-12-25)600 kg/hm2,全部在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各處理的氯肥全部單獨施加。
1.3 測定方法
測定的煙葉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總糖、還原糖、蛋白質、煙堿、總氮、鉀、氯,并計算糖堿比和氮堿比,各項指標的測定方法參照參考文獻[8]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氯量對烤煙K326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施氯可明顯提高烤煙K326的產量。從表2可以看出,施氯量為135.0 kg/hm2,煙葉產量最高,為1 834.5 kg/hm2。施氯量為67.5 kg/hm2,煙葉產量次之,為1 791.0 kg/hm2。當施氯量為169.5 kg/hm2時,煙葉產量比施氯量34.5~135.0 kg/hm2反而下降,但仍比CK增加。結果說明,針對K326這一烤煙品種,施入氯的有效適量可以提高該品種的煙葉產量。
2.2 不同施氯量對烤煙K326產值及煙葉等級率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施氯可提高烤煙K326上等煙的比例。隨施氯量的增加,上等煙比例呈直線上升,其中以施氯量135.0 kg/hm2處理的上等煙比例最高,為55.23%。當施氯量為169.5 kg/hm2時,上等煙比例降低。表明適量提高施氯量可提高煙葉上等煙比例,提高其外觀品質和經濟效益。
各處理均價對比表明:施氯量135.0 kg/hm2處理價格最高,均價21.4元/kg,其次為施氯量67.5、34.5 kg/hm2處理,其均價分別為21.2、20.7元/kg,不施氯的對照處理與施氯量為169.5 kg/hm2處理均價差別不明顯,表明合理施氯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煙葉的外觀品質。氯對煙葉產值變化的影響與均價相同。各處理產值對比表明:施氯可提高煙葉的產值,其中施氯量135.0 kg/hm2處理產值最高,為39 258.3元/hm2。
2.3 不同施氯量對烤煙K326中部葉化學品質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對照不施用氯的情況下,K326中部煙葉中的氯含量僅為0.21%,含量偏低。隨著施氯量的增加,其煙葉中的氯含量直線上升。當施氯量為67.5 kg/hm2時,中部煙葉含氯量為0.86%,符合優質煙標準。而施氯量為135.0、169.5 kg/hm2處理的含氯量分別為1.43%、1.78%,大于對一般優質煙要求煙葉含氯量小于1%的標準[15-17]。
從表4還可以看出,施氯量為67.5 kg/hm2處理中煙葉的還原糖、總糖、總氮、蛋白質含量對比其他處理為最高,煙堿含量較適中,鉀含量較不施用氯時提高17.8%,糖堿比、氮堿比較合理,化學成分也較協調[18-19]。因而在本試驗條件下,施氯量為67.5 kg/hm2時,可以保證品種K326中煙葉化學成分含量符合優質煙的標準。因而針對K326而言,適量施用氯肥,有利于改善該品種的煙葉品質[20-21]。
3 結論與討論
萬州區煙區常年土壤中含氯量較低,經測定2013年煙區土壤的平均含氯量為7.76 mg/kg[13],煙葉平均含氯量為0.21%。針對萬州區情況,結合試驗結果,建議施氯量為67.5 kg/hm2。另外,本研究僅局限于針對烤煙K326中部葉的化學品質開展,欠缺對氯在煙葉不同部位的含量及品質變化方面的研究分析,同時未有降雨對土壤中氯含量的變化指標體現。因此,具體施氯量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土壤情況以及降雨量合理噴施[22-25]。
4 參考文獻
[1] 胡國松,鄭偉,毛震東.烤煙營養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62-64.
[2] 謝建昌.鉀素與作物健康[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3] ,羅鵬濤.氯在煙草體內的生理代謝功能及其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0(1):57-61.
[4] 李聯鐵,袁德厚,孫澤江.含氯肥料對烤煙葉片含氯量的影響[D].重慶:西南農業大學,1994.
[5] 劉洪斌,毛知耘.氯和鉀營養對烤煙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1995,1(1):57-60.
[6] 毛知耘,周則芳,李歐強.氯化銨與作物營養和產量品質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83(1):34-41.
[7] 王瑞新,馬常力,韓錦峰,等.烤煙香氣物質主不同施肥類型對其主要成分的影響[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24(2):151-154.
[8] 閻克玉.煙草化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106-108.
[9] 周翼衡.煙草生理與生物化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6:92-93.
[10] 王德清,郭鵬程,董翔云.氯對作物毒害作用的研究[J].土壤通報,1990,21(6):258-261.
[11] 葛淑芳,章藝,梅笑漫,等.逆境脅迫下煙草生理生化響應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14,41(12):21-24.
[12]中國科學院煙草研究情報室.煙草的微量元素[J].國外煙草,1989(1):25.
[13] 代,岑小紅,楊勝華,等.武平煙區植煙土壤養分狀況評價[J].浙江農業科學,2014(2):261-263.
[14] 史端和,趙方杰,沈其榮.植物營養原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5-6.
[15] 王瑞新.煙草化學品質分析[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7.
[16] 王瑞新,馬常力.烤煙香氣物質成分與成熟度的關系[J].煙草科技,1991,21(4):25-27.
[17] 邱玲,熊杰,冉幫定,等.不同施肥量對云南烤煙紅花大金元香氣成分的影響[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增刊1):75-77.
[18] 孟顯華,符云鵬,劉明,等.氮和鉀施用量對煙草光合特性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5(3):260-263.
[19] 高家合,秦兩云,譚仲夏,等.煙葉主要化學成分對評吸質量的影響[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4,23(6):492-501.
[20] 杜詠梅,郭承芳,張懷寶,等,水溶件糖煙堿、總氮含量與烤煙吃味品質的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0(1):7-10.
[21] 王樹聲.煙葉色素與化學成分及評吸結果的相關分析[J].中國煙草,1990(4):21-23.
[22] 李仲林.論我國優質烤煙基地的土壤環境[J].中國煙草,1987(4):34-40.
[23] WITTER E K,TOLBERT R C.2-chloroethy trimenthy1 anamonium chloride and related compounds as plant growth substance[J].Plant Physiology,1980(35):871-877.
篇5
一, 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1分)
1、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 )
A. 鐵熔化成鐵水 B.用二氧化碳制干冰 C.鐵投入鹽酸中 D.工業制氧氣
2,下列物質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純凈物的是( )
A.鐵礦石、天然氣 B.銅、生鐵 C.鐵、不銹鋼 D.鋼、氧化鐵,
3、人類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學變化產生的是 ( )
A.電熨斗通電產生的能量 B.電燈通電發出的光
C.水電站利用水力產生的電能 D.液化石油氣燃燒放
4、以下關于電解水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
A、電解水實驗證明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一種化合物
B、正極上產生的氣體與負極上產生的氣體的質量比是1:2
C、電解水的實驗可以證明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每2份水分解可以生成2份氧氣和1份氫氣
5、 下列變化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 ( )
A.鐵生銹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C. CO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 D.鐵高溫下化為鐵水
6、有關合金的敘述:①合金中至少含兩種金屬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屬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生鐵是含雜質較多的鐵合金(比鋼多)⑥生鐵可完全溶解在稀鹽酸中。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7,患貧血癥的人可以多吃韭菜,因為韭菜 是一種含鐵量很高的蔬菜,每100g韭菜 中含鐵8.9mg。這里的8.9mg鐵是指的是 ( )A.鐵元素 B.鐵單質 C.氧化鐵 D.硫酸亞鐵
8.在下列鐵的化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的是 ( )
A.FeOB.Fe2O3C.Fe3O4 D.FeS
9、將 鐵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比反應前減少的是 ( )
A.硫酸銅溶液 B.硫酸溶液 C.硫酸亞鐵溶液 D.稀鹽酸
10、建立宏觀與微觀的聯系是化學獨特的思維方式。下列對于宏觀 現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 )A.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分子受熱膨脹變大
B.氧氣加壓后變成液氧,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C.不同的花兒有不同的香味,是因為不同的分子性質不同
D.非吸煙者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11,下列關于Fe、Fe2+、Fe3+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它們的化合價相同 B.它們的質子數和中子數都不同
C.它們的核外電子數不同 D.它們的性質完全相同
12,黃鐵礦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4FeS2+11O2 =2X +8SO2,推斷X的化學式是( ) A. Fe2O3 B. FeO C.Fe3O4 D. Fe,
13將過量的鐵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攪拌,使其充分反應后,過濾,濾紙上留下的金屬是( )A.Ag B.Fe、Ag C.Zn、Fe D.Zn、Fe 、Ag
14.質量相同的下列金屬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最多的是( )
A.鋁 B.鎂 C.鐵 D.鋅
15.在天平兩盤上的燒杯中,各放入質量相同的稀硫酸,調節天平至平衡。分別向兩邊燒杯各加入5g鎂和5g鐵,鎂和鐵全部反應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針( )
A.偏向加鐵的一邊 B.偏向加鎂的一邊 C.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 D.無法確定
二,填空題(每空1分)
16.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17.鋰是一種金屬單質,化學式為Li,鋰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易失去最外層一個電子。則鋰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
18,.盛放在油罐車內的石油產品在振蕩時產生靜電,容易引起火災甚至爆炸事故,若在油罐車尾部掛一條拖地的鐵鏈便可以防止事故的發生,這是利用鐵______________的性質。
19.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要預先在集氣瓶中裝少量的水或在瓶底鋪一層細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農藥波爾多液的成分之一是CuSO4,不能用鐵桶盛放波爾多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0.高層建筑都采用鋁合金門窗而不采用鋼門鋼窗,鐵制的艦船外面需涂油漆而鋁合金制的飛機卻不用,解釋兩個事例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若不慎將體溫計打破,散落出來的汞和汞蒸氣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此時撒一些硫粉在上面,使硫與汞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固體硫化汞(HgS)。
(1)寫出硫與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體溫計測量體溫時汞柱上升的現象:
。
,22,,相同質量的M、N兩種活潑金屬,分別與足量的同種濃度稀鹽酸在室溫下發生反應(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價為均為+2價),生成H2的質量m和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1)金屬活動順序是M比N (填“強”或“弱”),相對原子質量是M比N的 (填“大”或“小”)。
(2)M與稀鹽酸反應結束后,消耗稀鹽酸中HCl的質量為 g。
23,請完成下面填空:
(1)用Fe粉制成的食品保鮮劑使用一段時間后,會逐漸變為____________色的氧化鐵。
(2)鐵制品易發生銹蝕,請寫出一種防止鐵生銹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氯化物__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可以一次性驗證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4)可燃物燃燒除需要氧氣外,還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煤塊經粉碎處理后,在空氣中燃燒得更快、更充分,這是因為 。
24,人類可以通過化學反應獲得能量,如利用沼氣燃燒可以煮飯、炒菜等,請你舉出兩例利用化學反應獲得能量的事例。① ② 。
25,南海油氣資源豐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氣,假設某石油液化氣的主要成分為C4H10,寫出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小明家欲將石油液氣灶改為天然氣(主要成分CH4)灶具,他應將空氣管口 (填“增大”或“減小”)
26,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
(2)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3)氧化鈣與水反應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三,簡答題(31分)
27,水能助燃也能滅火,(1)把大量水澆在正在燃燒的可燃物上火會熄滅
(2)在燃料油里噴入適量的細水滴油會將水滴包圍起來,油因被水分散而霧化,霧化后油燃燒的越來越旺
28,.探究活動一: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已知:試管內的鎂條和鐵片表面均被打磨潔凈,且形狀、大小均相同;同時加入兩支試管中的稀鹽酸的質量和濃度均相等。
(1) 該實驗的目的是 、
。兩支長頸漏斗中產生的現象的不同之處是 。
(2)若實驗所用的金屬均過量,則甲裝置中產生的H2比乙裝置中產生的H2質量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探究活動二:為除去銅屑中混有的少量鐵屑,并測定該混合物中鐵的質量分數,現有如下A、B兩組實驗方案。
A: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攪拌,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B: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攪拌,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3)兩種方案,你認為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填“A”或“B”),理由是 。
(4)在你所選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熱烘干的方式干燥濾渣,會導致測定的鐵的質量分數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或“無法判斷”)。
29,將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分別放入質量相等、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氫氣質量(m)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反應;
(2)對于該圖象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A表示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曲線 ②反應結束后兩種金屬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應結束后稀硫酸都沒有剩余 ④反應結束后消耗兩種金屬的質量相等
⑤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質量相等.
30,(2)某化學小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進行了右圖實驗, 并對溶液A和固體B的成分進行了分析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溶液A中的溶質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 ② Zn (NO3)2、AgNO3
③ Zn (NO3)2、Cu(NO3)2 ④Zn (NO3)2、AgNO3、Cu(NO3)2
【交流討論】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標號),其理由是
。
【實驗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過以下實驗可確定固體B的成分,請將下表填寫完整。
實驗步驟 現 象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少量固體B,
滴加 有氣泡產生
31,小明發現家中一枚戒指生滿了銅綠,他和同學利用這枚戒指展開了研究性學習。
【查閱資料】真金在空氣中不會生銹,生滿銅綠的“金戒指”材質為銅鋅合金;銅長期露置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生成銅綠,其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據上述資料可推知,堿式碳酸銅由 種元素組成。
【實驗探究】將該枚戒指加入過量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綠色。
(1)小明認為:氣體中除了含有CO2,還可能含有少量 。實驗室常用 的方法檢驗這種可能含有的氣體。
(2)小紅認為,除了水外,藍綠色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鋅。小華認為除了水和氯化鋅外,藍綠色溶液中還應該含有 、 。他取適量上述藍綠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鐵片,觀察到了現象:① ,② ,證實了自己的觀點。
(3)小娟取適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鋅粒,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變淺。結合小華的實驗可推知: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
(4)小明想進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銅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質的“金戒指”,稱得質量為3.8g。在老師的指導下,將“金戒指”經濃硝酸氧化、堿化等步驟處理后,最終得到純凈的氧化銅,稱得質量仍然為3.8g(實驗過程中銅元素損失忽略不計)。則“金戒指”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0題答案(1)C (2)② 猜想②中無Cu(NO3)2,說明Cu(NO3)2已與Zn反應生成Cu,而Cu能與AgNO3反應,故也不可能有AgNO3【或Zn應先與AgNO3反應后與Cu(NO3)2反應,當有AgNO3剩余時,溶質中一定含有Cu(NO3)2】
實驗步驟 現象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稀鹽酸(或稀硫酸等)
Zn+2HCl=ZnCl2+H2
(或Zn+H2SO4=ZnSO4+H2)
28題(1)比較鎂、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1分) 比較相同時間內鎂、鐵與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的多少(1分) 甲裝置長頸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裝置中的高(1分)
篇6
關鍵詞:實驗設計;情境創設;轉換法;對比法;復習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5)07-0050-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17
一、背景分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著名化學界老前輩、化學史權威袁翰青說,學生不做實驗是學不好化學的。戴安邦教授曾經指出:“搞化學實驗,不管怎樣增加,都不會過分。”這是他們在一生科學生涯中總結出來的精辟論斷,同時也說明了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學生學習的前進動力,是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催化劑。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更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復習課中要圍繞核心知識內容精選有關的實驗內容,設計有科學探究意義的實驗活動,應用化學知識探究和解決實際內容。學生科學探究中怎樣進行實驗設計以及設計什么樣的實驗進行科學探究是制約著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因素。
科學探究是化學新課標內容的一級主題,它既作為學習的方式,又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落實到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科學探究屬于方法性內容、程序性知識,不能用準確的語言和符號來表達,長期以來沒有作為狹義的知識出現,教材中也沒有以文本形式體現,只是大量的具體探究實例。對于科學探究學習的評價,在目前的紙筆測試中也無法全面的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評價,學生喜歡實驗卻缺乏科學探究的意識。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對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有關內容進行歸納整合后并借鑒學生平時反饋情況的基礎上,筆者開設了一節科學探究中如何進行實驗設計的復習課。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要素,點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如何進行實驗的設計。通過回歸教材、總結歸納、嘗試設計實驗等環節層層深入,提煉出常用實驗設計的方法,使科學探究的內容和方法明朗化、顯現化。
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1)從學生分組實驗中不同實驗裝置類似實驗原理出發,激疑進而展開猜想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要素。(2)分析歸納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再次認識教材中的許多實驗設計。為此,筆者一方面借助于分組實驗,動手實踐的切身體驗,將學生進一步置身于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了解常用實驗設計方法的基礎之上,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完成實驗設計;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自然、社會、生物等各個領域中的相關知識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知識點的應用,努力折射出枯燥的實驗設計背后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二、教學案例描述
1. 情景1
將班級學生分組,每六人一小組完成兩個興趣小實驗。
實驗1:將注射器內的液體注入到錐形瓶中,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2:將小氣球內的液體注入到軟塑料瓶中,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3:將注射器內的液體注入到集氣瓶中,振蕩,觀察現象。
師: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展示裝置并描述裝置發生的現象。
師:三套裝置產生的現象各不相同,它們的實驗原理類似嗎?
生:三套裝置都是密閉的,由裝置內壓強減小引起裝置中部分器材產生形變從而觀察到明顯的現象。
師:哪些液體和氣體能讓裝置產生這樣的形變呢?
生:互相討論后回答。(1)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氣體;(2)水與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氯化氫氣體;(3)水與氨氣;(4)稀硫酸與氨氣……
師:針對剛才老師的疑問,你們做出了猜想,接下來我們還需要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等。這就是一般進行科學探究的要素。
師:剛才同學們的實驗裝置中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瓶內氣體是二氧化碳。我們知道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無明顯的實驗現象,你能通過老師的實驗設計明白其中的設計原理嗎?(教師分步演示實驗。見圖2)
師:演示實驗1、2、3步,此時能證明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嗎?
生:可以,先讓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當反應不再進行時加入固體氫氧化鈉,通過塑料瓶的變癟程度可以判斷出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師:象這種沒有明顯現象的反應,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讓隱性實驗顯現化。這種實驗設計的方法可以歸納為轉換法。
師:要證明一個化學反應是否發生,我們除了通過觀察實驗過程中伴隨的明顯現象外,還可以有什么方法呢?
生:檢驗是否有新的生成物。
師:演示實驗4。
師:在設計實驗驗證化學反應能否發生時,不要忘記緊扣化學反應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通過后續實驗檢驗有新的生成物或檢驗反應物消失(減少)也是途徑之一。
學以致用:提供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分別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讓學生根據信息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分組匯報、評價實驗方案、演示實驗。
師: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下冊教材中哪些實驗設計用到了轉換法?實驗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生答:如分子運動看不見,可轉換成可見的酚酞溶液的變紅證明分子的運動,把微觀粒子的運動宏觀化。又如,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該實驗氧氣的體積看不見也不易測量,可轉換成水的體積進行觀察,把間接的現象直觀化。再如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無明顯現象,可轉化成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然后再加稀鹽酸至紅色突然褪去,證明酸和堿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等等。
2. 情景2
師:剛才同學們的分組實驗中,密閉容器內的壓強減小導致部分裝置發生形變可以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嗎?
生: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可以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導致裝置內的壓強減小,所以僅通過密閉裝置壓強減小無法判斷氫氧化鈉能否與二氧化碳反應。
師:如何用這樣的裝置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呢?
生:將剛才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做對比實驗即可。
師:很好!對比法也是我們常用的實驗設計法之一。設計對比實驗時關鍵要弄清楚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實驗中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分別是什么?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教材中哪些實驗設計運用了這種方法?
生:互相討論。
生答:⑴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⑵探究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的影響以及不同種類的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⑶木炭、硫磺、鐵絲等分別在空氣與氧氣中燃燒;⑷探究燃燒的條件;⑸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實驗等等
師:下面我們來討論幾個比較典型的對比實驗(見表3)。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引導糾錯,深刻理解每個實驗的目的及相同與不同的因素。
師:鐵在潮濕的環境下會生銹,銅如果也置于潮濕的環境中是否也會生銹呢?
生:也會生銹,有銅綠生成。
學以致用:李明同學視力不好,戴了一副眼鏡(銅制眼鏡框),某日發現鏡框上出現了綠色物質,通過學習知道,該物質是銅銹,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俗稱銅綠)。
【提出問題】銅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假設猜想】根據銅綠的化學式,猜想銅生銹可能是銅與 、 、 共同作用的結果。 猜想的依據是 。
【設計與實驗】
師:實物投影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與學生一起評價各種實驗方案的優缺點,并確定最佳實驗方案。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科學探究不再茫然,對實驗設計不再無助。實驗設計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現實生活和今后的學習中要針對不同實驗目的靈活運用多種實驗設計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三、教學反思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潛能挖掘出來,課堂才會有生命力。本節課通過分組實驗步步設疑、創新實驗設計激發思維、身邊熟悉的變化層層剖析使得整節課上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實驗方案完善實驗方案。
思維是課堂生成的前提和內核,啟發學生進行思維不但可以是枯燥難解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而且更易達成教學目標。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保持持久的求知欲,這就需要教師分析學情,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需要和探索新的未知知識。
1. 注重情境創設,助推學生的認知行為
教學情境的功能不只是導課。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和實踐活動等都具有激發、推動、維持、強化和調整的作用,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發揮著作用。本節課選著學生分組實驗“密閉容器中液體和氣體混合”的情境,在教學進程的不同階段出現,起到了三個作用:一是引入新課,激趣質疑;二是利用實驗情境突出實驗裝置設計的巧妙性,引出了實驗設計的方法――轉換法;三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到另一種實驗設計的方法――對比法。一組興趣實驗的情境創設串起整節課的主干知識,讓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形成感性認識,在剖析實驗原理、歸納實驗設計方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想,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和改造,幫助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最終促進學生理性認知的發展。
2. 改進實驗設計,彰顯實驗的方法功能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科學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一個無明顯現象的重要反應。從各類教參資料及近幾年中考實驗命題來看,設計該實驗一般采用對比的方法或直接檢驗生成物的方法。筆者重新設計實驗:在塑料瓶中充滿二氧化碳氣體,倒入半瓶蒸餾水(在瓶口掛上裝有片狀氫氧化鈉固體的塑料小藥瓶)振蕩,觀察實驗現象;倒置塑料瓶,讓氫氧化鈉與剩余的二氧化碳反應,觀察現象;用注射器注入稀鹽酸,觀察現象。將該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對比分析,總結出兩種常見實驗設計方法,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認知難點。
優化整合的實驗起到了構建新知、形成概念、運用知識、培養探究能力等多種功能。
3. 注重知識遷移,全面發展科學素養
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將知識儲存于大腦中,而是要將知識靈活運用于不同的實際情境中,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夯實“雙基”,將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構建知識體系。通過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把科學思維的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技巧,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