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滿分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22:0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

篇1

【導語】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就要多看一些滿分作文,寫作的時候就能夠靈活套用。以下是

【第二篇:要留奉獻滿乾坤】最贊賞“樂于助人“的品質,可當別人需向你求助時,卻要“悄悄走開“。難道這就是當代青少年的處世良方嗎?朋友,先伸出自己的手吧!只有我為人人,才可能人人為我。人生的真正價植首先在于對社會的奉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們民族千秋相傳的美德。范仲淹在岳陽樓下長嗟嘆,杜少陵“安得廣廈千萬間“,樂于助人,已升華為憂國憂民之情。無怪乎人們總贊美這一金玉良言。可見,人人坐而待助而不伸手助人,樂于助人將只能是幻影。“希望工程“招貼畫里的小女孩,她深邃的眸子會充滿失望。孔繁森生前領養的兩個孤兒,何處去尋他們的家?帕米爾高原上誰保衛我們的國家?再毋談什么社會保障體系和國際援助法。那些“悄悄走開“的人們啊,你們又何以安身立命呢?用我們一片丹心換你一片真情,這世界充滿了愛。朋友,真誠地奉獻吧!奉獻,能使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能使你位卑不忘憂國;能使你變成一棵大樹,云為歌,風為步,灑下綠蔭是真情的祝福;也能使你心中裝著人民,而非那些猥瑣狹隘的樂趣。當你為人人而奉獻,以樂于助人為準則之后,別人也不會在你的困難面前悄悄走開。奉獻,乘一路碧綠的春風,撒一路繁花碩果,從天山南北到南疆飛翔鴿群的天空,從荒漠戈壁灘到紫荊花開處,祖國,在兒女的奉獻中將千秋萬代花果飄香!我聽見那位老人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為身下的熱土奉獻了生命。我說:“我也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贊美奉獻精神,我愿留奉獻滿乾坤!“樂于助人,為他人和社會而奉獻吧!沒有人再“悄悄走開“時,你的心中會充滿愛,奉獻的彩虹將輝映藍天!

【第三篇:總有一種期待】總有一種期待,讓寒冬里的花朵克服嚴冬的執著,永不放棄;總有一種期待,讓暴雨后的小草渴望一米的陽光,絕不低頭;總有一種期待,讓石縫中的種子希望絕處逢生長成參天,奮勇向上。期待是一個人的靈魂,支撐著人們一步一步走下去。總有一種期待——自由,那便是激勵自己,勇敢飛翔的勇氣。經歷一次退役后的李娜,決定獨自重回球場,掙脫束縛,追隨自由,從此走上徹底職業化的道路。因為自由,她找到了如此舒展的自處方式。在2011年,首次打入澳網半決賽,躋身世界前十。她曾告訴自己:”小女孩拿起網球拍,制定目標,跟隨她的內心并且相信自己。”于是自由的明燈引領著她前進,在億萬觀眾的陪伴下,在法網收獲了人生的第一個大滿貫。追求自由讓她的人生有更多可能;追求自由讓一個平凡的人生變得醒目,追求自由讓她張開雙臂,讓自己更出彩,讓國家更精彩。總有一種期待——超越,那便是挑戰自己,戰勝自我的追求。三十歲的李娜迎來了教練卡諾斯,他告訴李娜“不要輕易說自己不行。”教練的話語出乎她的意料,她不相信一個三十歲的女人還可以改變,還可以超越自我。卡諾斯的話讓李娜豁然開朗,勇于拼搏,勇于超越,最終打破了14個月的冠軍荒,奪得了超五巡回賽的冠軍。一次次的超越后,終于在2014年1月收獲了第二個大滿貫,第一座達芙妮杯。超越是她更相信自己,超越是她能挑戰自己,超越使她的人生越來越美。李娜的成功,或許無法復制,而一顆勇敢而充滿期待,并且為了這份期待去拼搏奮斗的心,在這個時代浪潮中的人們,都值得擁有。當你擁有了這一種期待,心中不再彷徨,追求夢想的腳步不停歇,前方的成功大門為你敞開。心中總有一種期待,那些困難都不再是困難,而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篇2

我們的相識源于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在QQ上我們無所不談可以說是知心朋友吧,他的家離我家并不是很遠,但我們卻從來都沒有見過面。而我們的相遇卻是如此的巧合。

那天和朋友出去玩完,在車站等公交車的時候我發現旁邊的一個男生好眼熟便一直盯著他看,他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目光也抬起頭來看我,我便立馬把頭低了下來,并給他發消息說:我剛才在車站看到了一個和你好像的人。他回復我說:是么?這么巧我也是。我扭過頭看他,兩道詫異的目光交匯在了一起。帶著驚訝我知道了他和我坐同一輛公交車,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還互換了手機號。

我們認識好幾個月了,他每次都會在晚上十一點多給我打電話,第二天早上我會告訴和我一起上學的死黨,說:他昨天晚上又給我打電話了,我們聊了多長時間。漸漸的習慣了他每天給我打一個電話,有一次他沒有給我打電話,我的心里就感覺少了點什么,突然發現我似乎喜歡上他了。

后來我向他表白,他并沒有答應,原本以為我們再也不會說話了,但事情的發展總是那么出人意料,在他生日那天他對我表白了,驚訝、激動、不敢相信各種情緒都沖了出來,我愣了。這時聽見旁邊的朋友在那喊著答應他!答應他!我才反應過來,我答應了他。

他說:在我對他表白之前就喜歡我了,沒答應是因為他想在他生日這天給我個驚喜。我永遠記得那一天,那么的刻骨銘心。

我們在一起了幾個月,有一天他打電話突然對我說出了分手,原因是他家長去別的地方做生意,他要轉到外省上學去了,還沒有等我說話就把電話掛斷了,只留下了電話那頭滴滴滴的聲音。電話那頭的他聲音是那么的好聽,說出的話卻是如此殘忍。心似乎在流著紅色的眼淚,那天下雨了,仿佛是連老天也在為我哭泣。

那天之后我試圖再去聯系他,卻怎么也聯系不到他,QQ也被他刪了,他仿佛他從來沒有在我的世界里出現過,消失的無影無蹤。

距離分手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對于他的感情也變淡了,但每次想起他心還是會隱隱作痛,他的愛就像是一場夢,可卻有著真實的痛。

他曾對我說過:如果沒有我拉著你過馬路你遲早會被車撞死,你過馬路從不看兩旁的車。而我總是對他說:你不就在我旁邊么?我用不著看車。如今過馬路沒有人再牽著我的手,而你又在哪里?何時才會再次牽起我的手?

在不同城市不同地點的我們還會在某一天在某個路口和我相遇么?那時我們會握住起彼此的手還是各自的手上都有了另一雙手?

篇3

山腳下,國道上,一個13歲的小男孩背著一個2歲左右的小女孩,邁著堅毅的步伐,走在因為地震已變得坎坷的路上。沾滿灰塵的衣褲,滿是泥土有些磨損的膠鞋,向人們透露:他們是從遙遠的災區徒步而來。?

通過記者的報道我知道了他們是災難的幸存者。他們的家在一個比較偏遠的山村,父母親人在災難中死亡,房屋全垮了。哥哥背著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來到這國道上。?

隨著鏡頭的推移,給了這對兄妹一個特寫。哥哥臉色如灰,眼神卻出奇的堅毅,仿佛黑夜中閃爍的燈。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著水,臉上一片寧靜和好奇。?

記者問:“你要把妹妹帶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帶到安全的地方。”語氣中有不可置疑的堅定。?

也許,妹妹曾經問過哥哥:“我們要去哪里?”?

三天的時間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斷,滑坡不斷,塌方不斷,灰塵漫天飛揚,從地底不時傳來的奇怪的嗡嗡聲中,不知哥哥是怎樣煞費苦心,才撫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懼;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辦法,壓住了妹妹心中對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歷經了多少艱辛才解決了平時看似簡單的吃喝問題!?

正是因為哥哥心中有“帶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讓他變得如此堅強;正是有了哥哥的堅強,才保證了妹妹至今無憂無慮。?

看著這個鏡頭,我想起了鄭板橋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晶瑩的淚水滑過我的臉龐,我覺得他猶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堅毅。?

一對平凡的兄妹注定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屬于他的責任。地震兄妹的鏡頭不斷在我腦海顯現,哥哥的堅強會鼓勵人們,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堅強地挺過去。總理曾經說過,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斷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語說得好:“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經歷了這番磨難的地震兄妹,將來一定會和同齡人一道,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著的人們一路走好。?

【名師點評】?

這是一個何等感人的故事啊!一對兄妹,在家園被毀、親人蒙難的大災大難面前,他們沒有痛哭,沒有倒下,他們選擇了堅強,勇敢地去直面災難。13歲的哥哥毅然背起2歲左右的小妹妹,滿身灰塵,磨破膠鞋,邁著堅毅的步伐從遙遠的災區,踏著坎坷滿地的道路,徒步向我們走來。雖然臉色如灰,但沒有悲傷,沒有眼淚,眼神中始終透出出奇的堅毅。這就是堅強,令人敬畏,感人肺腑。?

篇4

1.寫診斷書、調查報告、劇本等。這些寫作樣式,絕大多數學生是寫不好的,因為不熟悉,卻要去寫,還要出彩,那不是癡人說夢,趕鴨子上架嗎?

2.開頭或結尾亂用排比句、對偶句、詩文名句等。運用一些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固然能使文章生動,增光添彩,但如果和內容關系不大,把排比句、對偶句、詩文名句只是作為擺設,能增光添彩嗎?

3.寫題記。題記言簡意賅,對文章的內容或中心起引導或概括的作用。如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頁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寫得很好的題記。但如果不切合文章內容,或者畫蛇添足,有寫題記的必要嗎?

4.段落數較多,支離破碎,有湊字數之嫌。

問題多多,不一而足。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1.生活體驗匱乏,不能用心去感受生活,感情蒼白,思想上沒有真情實感,退而求其次,只好在形式上“下功夫”了。

2.片面理解《考試說明》中作文“有文采、有創新”的要求,而忽視了“感情真摯、內容充實”等要求。

3.前幾年興起的新概念作文,風靡一時,有些學生只學習其形式上的創新,“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4.新聞媒介的宣揚,一些所謂的“高考滿分作文”的推波助瀾。

針對上述問題,應采取如下對策:

第一,要多讀書,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生活實踐,在實踐中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強化對生活的感受能力。須知,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縱觀歷年高考優秀作文,盡管亮點各異、特色不一,但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內容豐富、生活積累深厚,并有作者獨到的見解和感悟。

第二,要特別注意記錄好自己的瞬間感悟。生活是偉大的哲學家,時時刻刻都會給以我們啟迪;生活又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每一章每一節都飽含人生的哲理美。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靈。文學史上一些名作不就是發軔于文學家對生活的一剎那感悟?如果記錄好生活中轉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厚積薄發,這些思想火花一定會成為寫作的無盡寶庫。

第三,鼓勵學生寫親身經歷、切身體會。因為是切身體會,所以有東西可寫,也有寫好的可能。

第四,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作文就是做人。正直做人,做一個有愛心、有理想、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帶著感情去寫,必能打動他人。“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是曹雪芹帶著強烈的感憤之情創作的真實寫照,也是《紅樓夢》能夠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篇5

【關鍵詞】經典美文;誦讀積累;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同時,它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常有老師為學生的作文干癟乏味、缺少真情實感而長吁短嘆。《新課標》要求在新的教學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研究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技巧,通過閱讀、體驗和嘗試寫作,促進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寫作能力[1]。語言技能的提高離不開語言輸入和知識積累,而閱讀正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經典美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被歷史證明是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思想宏遠,構思巧妙,語言精美。加強經典美文誦讀與積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在這里談幾點個人實踐與看法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激趣誦讀經典美文,培養學生的寫作因子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沒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了。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喜愛讀書的習慣,使其樂在其中,才會取得良好效果。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營造誦讀的氛圍

加大宣傳的力度,端正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可開展“名人讀書故事”系列講座活動;搜索歷年高考滿分作文中讀書“痕跡”明顯、構思巧妙、語言精美的篇目展示給學生看;開展“圖書捐贈”活動,組建班級圖書角;動員學生踴躍參與“我與經典之作對話”等讀書活動。掀起學生購書讀書的熱潮,點燃學生的閱讀經典美文的熱情。

(二)保障誦讀的時間

誦讀時間的保障十分重要。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減少課業負擔,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同時,可利用早讀課、上課前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誦讀,高一高二年級甚至可每周開設一節課外閱讀課,保證學生有時間誦讀、消化、吸收。

(三)搭建交流的平臺

閱讀心理學認為,當閱讀者讀完某一文本時,總會有一種與人交流和對話的欲望,而這一欲望的達成,能促進閱讀理解,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要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可開展“讀書交流會”、“寫讀后感”,舉辦“朗誦比賽”,評選班級“閱讀大王”等,為學生提供交流討論的機會,創設展示自我的舞臺,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

二、品味經典美文語言,生動學生的語言表達

當前,很多學生的寫作語言的表達淺顯單一,總是抓不住要表達的東西,常常詞不達意,能寫出跌宕多姿文采飛揚的文章的更是鳳毛麟角。學生語言表達欠缺的原因是:一是讀書積累少,詞匯貧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即使積累了一些詞匯,但不懂得運用,缺乏推敲錘煉的意識。

(一)品精妙字詞

通過鑒賞品味,讓學生明白經典之作煉字的貼切和用語的精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個“瀉”字化靜為動,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如用“照”字則不能與“流水”照應,顯得呆板、不靈動;后半句寫霧,用“浮”不用“升”更為巧妙,因為“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出了霧的輕飄柔美的狀態。又如,在魯彥的《聽潮》中,“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一個“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在賞析經典美文的語言精妙時,鼓勵學生要從名家的文筆之長中吸取語言滋養,在寫作中嘗試推敲、煉字,逐步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賞靈動語句

經典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散文小說還是唐詩宋詞,通常都會成功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得語句生動、感人。而容易讓中學生借鑒的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通感、疊字等。如:“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魯彥《聽潮》)運用了比喻將聽覺轉化為視覺、觸覺和味覺,即我們常說的通感。寫出了落潮時大海的靜柔、清麗。細膩傳神,充滿柔情,讀來令人陶醉。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疊字的運用比比皆是,如“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輕輕的影和曲曲的波”“余音還裊裊的在我們的耳際”等(《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些疊字句無不生動傳神,讀起來和諧、流暢、清雋、悅耳。讓學生多誦讀這些名篇、名段,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借鑒。鼓勵學生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既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又可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三、巧學經典美文謀篇,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

學生寫作文時,怕的因素很多,其中打不開思路,不知如何謀篇布局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經典美文,通常都是構思巧妙的作品。指導學生梳理經典美文的行文思路,掌握一定的謀篇方法與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思路。

(一)記敘類文章

學生寫記敘類文章很容易犯“記流水賬”的毛病。一味的平鋪直敘,毫無波瀾起伏,那是很難贏得讀者喜歡的,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但有不少經典作品,其構思情節曲平起伏、山重水復、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其“尺水”也能“興波”。比如《老人與海》的故事就很曲折:桑地亞哥84天沒有捕到魚了,第85天又出海了――他終于遇到了一條大魚――搏斗了三天三夜才捕到――突然卻來了一群鯊魚――拼死搏斗趕走了鯊魚――船幫上卻只剩下一副魚骨架。在曲曲折折中,讀者完全被故事吸引,也被桑地亞哥的“硬漢”精神所感動。經典作品為何能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呢?這涉及構思時成功使用了一些記敘方法和技巧。如《變色龍》使用了設置懸念法,情節構思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劉心武的《等待散場》則運用了誤會法,以“我”對小伙子的誤會為主線,一波連一波,不斷推進情節的發展,最后誤會解除。此外,還有巧合法、抑揚法、倒敘法等。這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學生運用得體就能使事件或故事收到懾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二)議論類文章

中學生所寫的議論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開頭、結尾和主體。主體部分最常見的結構模式是并列式、對照式、遞進式。這是非常典范的議論文結構模式,許多名篇都是采用這幾種基本模式的,如陳群的《理想的階梯》,開頭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主體部分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充分論證中心論點:①理想的階梯,屬于刻苦勤奮的人;②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③理想的階梯,屬于迎難而上的人;結尾部分緊扣中心,聯系實際,總結全文。文章在總體上用“總――分――總”的結構,主體采用并列式。此外,還有林家箴《說“勤”》、的《談骨氣》等名作都是采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最適合高考考場快速成文,也是最容易學習借鑒的,因此,可以把它當做重中之重來訓練。

四、廣泛誦讀經典美文,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寫作。”古往今來的許多國學大師,都曾廣泛地誦讀過大量的經典作品,矛盾能把《紅樓夢》倒背如流;巴金誦讀《古文觀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等文學巨著。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寫起文章來才能信手拈來、筆酣墨飽、筆頭生花,成為一代大家。其實,早在西漢時,著名的詞賦學家揚雄,就從寫作的角度,最先提出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他所說的“善為之”,即指善作文。通過廣泛地誦讀經典美文,學生的頭腦里記住了大量的詞語、精彩句段或美文,融會貫通后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觀點,豐富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寫起文章來,自然有內容可寫,并寫得比較精彩。

五、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為什么要讀書,要讀以前的經典作品,就是可以從中得到一種有形無形的借鑒。”[2]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因為讀是吸收,寫是傾吐。加強學生對經典美文誦讀與積累,讓學生走進一個更寬廣的語文世界,享受語文、享受經典閱讀,并對學生加以寫作指導,做到讀寫訓練有效結合,能讓學生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殷小平.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學語文?下旬,2010,(4):93

[2]程少堂.程少堂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