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的英文名字范文
時間:2023-04-02 18:36: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女生的英文名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發音貼近于 [pèi cí]。
——佩斯
此英文名字的原意是長度單位,步調,快步的意思,而用來做為英文名,十分的中性化,也代表著美好的意思。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起名運用如演員吳佩慈,英文名和中文名發音相似,所以此名字非常不錯,據悉在首屆塞班電影節開幕上,吳佩慈罕見地跟準婆婆、未婚夫同框,一家人很溫馨,整場開幕晚宴完全是女主人姿態招待賓客,吳佩慈至今已經為未婚夫生了3個孩子,但是為公開十分結婚。
2、snow
——與[sī nuò]發音相似。
——絲諾
這個英文名字的原意是雪花,雪季,下雪的意思,而用來作為英文名字,代表著純潔、美好、善良的意思,體現了女孩的美。
3、ann
——發音和[ān nī]一樣。
——安妮
像這樣的英文名字,本來就是屬于英文名,所以用來取英文名,不會有不好的歧義,其代表著優雅的,仁慈的上帝之義,體現了女生的善良。
4、cherry
——發音貼近于[qǐ lì]。
——綺莉
這個名字非常的好聽,而且也非常好記,與綺莉的發音相似,具有仁慈,像櫻桃般紅潤的人之義,所以女生們可以用此來做英文名。
5、dawn
——讀音和[tóng ēn]的發音一致。
——潼恩
篇2
一、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現狀
1.錯誤的語音學習方法。對于中國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陌生的語言形式,它們在拼寫、語法、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讓初次接觸英語的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學習難度。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時都會學不得法,他們只能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常見的就是在單詞旁邊標注漢語拼音。漢語學習是通過拼音開始,學生在熟悉了拼音模式之后,就會將這套方法套用在英語單詞的學習上,而不會采用音標的語音學習方法。與此同時,在課堂上,僅通過教師的發音,學生可能會出現聽不準、說不清、記不住等問題,他們只能通過自己聽到的發音模擬漢語拼音進行標注,例如school(學校)會被讀作死狗,family(家庭)則會被念成伐木累等等。雖然這種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讓學生了解單詞的基本發音,但是拼音方法還是存在誤差,這并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甚至影響學生的音標學習。
2.語句節奏把握不好。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句的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說話者不同的語氣、不同位置的停頓都可能會影響聽話者對句意的把握,但許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時卻沒有充分重視對語句節奏的把握,教師也往往只關注學生有沒有念對單詞的讀音,卻忽視了音調的升降、停頓等重要因素。
3.元音輔音發音不標準。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好奇心比較重,對于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比較強,非常適合語言學習,但是學習環境和教師的教學手段可能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產生重要影響。許多學生受到漢語發音的影響,在發元音時,往往會出現發音不標準的問題,與此同時,有一些以清輔音結尾的單詞,在結尾發音時就會比較輕,但學生對此不了解,就會認為這些清輔音是不發音的,這就導致學生在進行發音時也會出現不發音的問題。
二、提高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質量的實施策略
1.教師提高發音標準,完善學生發音知識。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最主要是通過模仿教師的發音進行的,因此,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發音水平,讀出重音所在,保證每個單詞的讀音都能清晰完整,教師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發音條件,讓學生能夠獨立發音,再由教師進行指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發音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普及基本的音標知識和元音輔音知識,讓學生能夠形成更完善的英語知識結構,形成良好的英語發音習慣,從而不斷提高語音教學效果。
2.創設合理情境,豐富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讓學生在情景模擬中,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例如,在學習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一年級下冊Unit1:What’syourname?(你叫什么名字?)時,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部分男生英文名字和一部分女生英文名字,然后讓學生抽取,選擇自己的英文名字,如Mary、Lily、Mark、Tom等,然后讓學生利用“What’syourname?”、“Mynameis……”這兩個句型,分組進行自我介紹的角色模擬活動,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單詞和句型進行自我介紹,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設立“EnglishCorner(英語角)”,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在英語角進行日常交流。
3.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的融合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師在語音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以及其他教學資源,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強畫面、聲音的沖擊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音學習環境。例如,在學習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tChristmas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欣賞圣誕節歌曲,同時也能夠通過唱歌聯系英語發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些有趣的龜兔賽跑等英文故事讓學生閱讀,還可以播放一些英語動畫片段,讓學生感受標準純正的英語發音,形成良好的語音學習環境。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一些活動比賽,例如讓學生分角色演出動畫片段或者故事片段,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夠讓學生在參與演出的過程中訓練英語聽說能力。
三、結語
篇3
初到巧克力吧,里面凈是各式各樣的巧克力,有熱乎乎粘稠稠的巧克力飲品,也有精致無比的手工巧克力。但我總覺得巧克力之流是女生的專屬,男生是不會喜歡這種甜膩膩的感覺的。于是當攝影師在給濃稠的巧克力火鍋拍照的時候,我忍不住說:“你說,哪個男的會那么喜歡巧克力?”
“我就很喜歡巧克力啊。”轉身一看,陳Sir正微笑著站在我的身后……
誠如他自己所言,他是個喜歡巧克力喜歡到骨子里的人。14歲起便在餐廳打工,之后又陸陸續續地去各種餐廳“偷師”做巧克力的技藝,自此積累下了不少經驗。畢業之后他從事的是金融行業,可他終究是抵不住巧克力的誘惑,也放不下開一家以“Napoleon”命名的店的想法,于是就有了現在的拿破侖巧克力吧。
為什么要叫Napoleon?陳Sir說,有一次他在國外看到一家店就叫這個名字,當時還沒有反應過來這串字母用中文來說就叫做拿破侖,只是一眼看中了這里面的leon,他的英文名字就是這個。那時候,他就想以后自己開店的話,就要用這個名字。
篇4
親愛的Ivan,如果沒有同學錄,或許我們連貼這份《尋師啟事》的機會都沒有,那么,我們的心,豈不是永遠這樣被無盡的遺憾和思念吞噬?是在這樣一個虛擬的網絡空間里,我們得知,你在離開小城后,幾經輾轉,終于來到這個城市,且憑借出色的英語,在一所大學里停留下來。這個城市,有近20所高校,我們不知道你究竟去了哪所,但當我們一所所地將這則啟事貼下去的時候,我們已經感覺到幸福和知足:能讓你知道,60顆已成熟的心,在回憶教過我們的老師的時候,竟無一例外地,只思念你一個,還有什么能比這更讓我們得到寬慰的呢?
記得你來我們班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女生都著迷于你的帥氣,而男生,則學了你的模樣,將前額的一縷頭發,隨意地垂下來,遮住半只深邃的眼睛。你每日上課前的10分鐘,總會早來,和我們嬉笑打鬧,而后又用英文,將男生們的發型,一個個點評指點一番。你還讓女生們,輪流上臺去演講,題目卻是只關于美容和打扮。在外班的女孩子,一個個還罩在寬大的校服里,粗糙青澀的時候,我們的身邊,在你語言的雕琢下,卻出現了大批的美女。你便因此得意,說,這樣在講臺上講課的時候,才能賞心悅目嘛,為什么正值最美的青春的孩子,一定要裹在暗淡無光的素衣里呢?這是我們接受的最早的關于美的啟蒙,在此之前,我們被師長們教導,讀書的時候,一定不要想著打扮,而且,心靈美,是比外表美,遠為重要的東西。
你的課,是對我們這群習慣了記筆記和專心聽講的學生,最大的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厚厚的筆記本,卻發現,你每堂課都講得那么少,常常一節課下來,黑板上只有極少的幾個單詞。而且,你常常將課本扔到一旁,講似乎與考試毫無關系的英文小說和幽默。你還那么地“懶”,常常說忘記了某一個單詞或是詞組的用法,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幫你查出。不愿動手的,你并不指責,而是讓其靜心去猜去想。有時候,你干脆將課完全地放給我們自己,讓學生輪流替你講課。你不知道,那是一段多么“痛苦”的時光,為了講好一堂課,我們在課下費盡了心機,但只有講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竟是奇跡般地,將別人還沒有學到的內容,都提前記住了。
親愛的Ivan,你讓我們的成績,每次都是全市第一;你讓我們,在最合適的時間,接受愛與美的教育;你讓我們在傳統的環境里,接受反傳統的教育和沖擊;你用不熄的熱情和朝氣,點燃我們沉悶的青春;你剃了光頭,領我們在田野上盡情奔跑;你的一言一行,都給我們被書本掩埋了的17歲,掀起不小的波瀾。可是當校長因為你的另類,而來班里調查的時候,我們卻無一例外地在班主任的教導下,保持了沉默。沒有一個人,勇敢地站起來為你說一句公平的話,哪怕只是問一句,能不能讓你依舊留在這個學校。
你就這樣,因為不好好備課,不好好教育學生,不為人師表的“罪名”,被學校無情地開除。是你走后的第二天,我們才集體擁到校長辦公室里去,什么也不說,再一次用沉默,表示對校長的決定的反抗。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你已經離去,而我們內心的愧疚,則再也無法消除。
所以當我們在10年后得知,你來到這個城市時,我們是多么地興奮。親愛的Ivan,或許你已幾乎將我們忘記,或許你依然無法將我們原諒,可是我們還是貼了這則《尋師啟事》。因為,我們沒有過多的奢求,只要你能在看到這則啟事的時候,淡淡地微笑,或是按我們給你的這個地址,登陸同學錄,看一眼60個孩子,是怎樣年年談論著你,懷念著你,且為你祝福,本已足矣。而能給你這份應該得到的驕傲和喜悅,亦是我們做了10年的一個夢想。
如果你走過,親愛的Ivan,請記得讓我們的這個夢想實現,好嗎?
(選自《思維與智慧·上旬刊》)
篇5
西湖邊上,一條幽靜的小巷,明媚的晨光照進窗口照到她的身上。她,一個12歲的女孩兒,叫雪雅莉,1歲時,父母雙亡,住在舅舅家,有著優厚的待遇,今天,8月30日,是她的生日。
突然,一只蝴蝶飛來,送下一封信。粉色的信封,封口處一個金邊愛心。打開一看,一個粉色的音符掉入手中,另外還有一封信:
親愛的雪雅莉:
你好!
恭喜你,被“蒂貝特魔莉音樂魔法學院”錄取。我想應該跟你講講你父母的事了。
你應該還不知道,你父母曾是這所學校的優等生。而就在他們那一屆,出了一個名叫“林琳”的壞魔法師,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她要殺誰,誰就逃不過死神的魔爪。他想殺了你們全家,可卻殺不了你,于是給你留下了那個膝蓋上的胎記,并無意中把一些力量傳輸給了你。你進校之后,希望能……我不說了。
那個音符,是你最重要的魔法工具,好好保管。待會兒會有使者來接你。
生日快樂
蒂貝特魔莉音樂魔法學院
2008年8月30日
莉莉久久地凝望著這個音符,收拾好行李,等待使者的到來。
忽然,電閃雷鳴,從落地窗外走幾一個貌美如花的少女,無疑,她是使者,穿著女式盔甲的使者,披著長長直發的使者。使者用她那沁甜柔美的聲音說:“跟我走。”她們走進了衣柜,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魔莉巷入口處。
使者又交給莉莉一封信,并對她說:“莉莉,你好,我叫岑岑,是魔莉學院的主管兼使者。這是你的復信,上面有你需要買的東西。”
“什么?可是,我一分錢也沒帶……”
“不,”還沒等莉莉說完,岑岑就打斷了她的話,“我會帶你去取錢。”說完,她們走到了一座城堡前。“呀洗拉姆斯,浦斯薩拉斯,卡!”岑岑一念咒語,大門就打開了。她們來到94號金庫前,莉莉拿出那個音符,岑岑把它掛在莉莉胸前,大門“轟”地打開了。
“哇!”莉莉大叫一聲。因為她看見了滿滿的金幣、銀幣。
“看看你父母給你留下了什么。”
莉莉拿了一大堆,又走出了城堡。買了很多需要的東西。接著,岑岑給了她一張車票,并對她說:“這是你通往魔莉學院的車票,收好,我要走了。”說完,魔法棒一揮,她消失了,雪雅莉卻站在了一個車站里。
“嘿,該上車了,你叫什么名字?車票呢?快快快,快來登記!”莉莉發現有人在叫她,轉頭一看,是一個管車的老婆婆,還沒來得及回答,老婆婆又說:“不是去魔莉學院的別上車啊……”莉莉連忙走過去交了車票,說:“我是去魔莉學院的,我叫雪雅莉。”
“哇,你就是雪雅莉,能從林琳手中逃脫的,真了不起!”一下子呼啦啦一大群人圍過來了。老婆婆拍拍她的肩膀,對她說:“瞧,你很有名氣對嗎?好好學吧。”莉莉“嗯”了一聲,飛快地朝座位跑去。
座位是5人一桌,和她一桌的五個人全都是女生,她們熱情地和她打招呼,她也說:“你們好,能交個朋友嗎?”
“哦,你是雪雅莉呀,我叫安盈。”
“我叫韓蘭。”
“我叫李媛娜。”
最后,大家把目光都投到了最后一個英國女孩兒身上,莉莉問:“怎么會有英國人呢?”
讀過魔莉學院所有書的娜娜發話了:“魔莉學院的創辦者蒂貝特老師在第一屆就收中英兩國的學生。”
那個英國女生也開口了:“我叫莫娜.凱恩(Mona·Kane)。”
“你好,莫娜。”
這時,兩個女人走過來了,很年輕,也很漂亮。
“你們好,我叫鄭文姍,這位是艾米·艾莉森(Amy·Ellison),艾莉森小姐(Miss Ellison),我們是你們以后的老師,你們這個年級女生的老師,女生有‘魔莉岑學院’、‘魔莉琳學院’、‘魔莉潔學院’、‘魔莉文學院’,林琳是從‘魔莉琳學院’出來的。好了,快到站了,穿好袍子,一人想一個英文名字。”
莉莉說:“我叫雪莉(shirley)。”
娜娜說:“我叫莉娜(Lena)。”
盈盈說:“我叫凱西(Kathy)。”
蘭蘭說:“我叫艾琳(Eileen)。”
莫娜就不用說了,“莫娜(Mona)。”
“好了,我記下來了……哦,到了,下車吧。”
在進校的路上,盈盈問;“為什么我們的‘魔法棒’是一個音符呢?”
“因為,”娜娜說,“我們是音樂魔法學校,學的是音樂魔法嘛。”
“哦。”
聊著聊著,她們走進了學校大門。
她們隨著鄭老師走進了禮堂,講臺上站著第14任校長--凱瑟琳.蒂貝特(Catherine·Tibbett)和第14任副校長--尼爾.蒂貝特(Neil·Tibbett)。準備演講。
莉莉他們做到了座位上,由艾莉森小姐微笑著為她們頒發學生證。
這時,兩位校長發話了:“同學們,歡迎來到蒂貝特魔莉音樂魔法學院,接下來,在你們想用豐盛的晚餐前,你們這些新同學得分配學院,做到自己的學長坐的餐桌旁。好,莫娜。”
莫娜坐到了講臺左前方的椅子上,是莉娜告訴她的,莉娜讀過魔莉學院的所有的書。
椅子上突然然冒出一顆青藤,正在搖晃,趁這個時候,莉娜對雪莉她們說:“書上說,多數有潛力的音樂魔法師都是在魔莉岑的,不知道我們……”
莉娜還沒說完,青藤就發話了:“哦,太簡單了,很好很好,魔莉岑!”雪莉她們也都是魔莉岑,而一直在嘲笑她們的,也是他們的死對頭——珍妮,卻是林琳的學院——魔莉琳!珍妮的大名叫珍妮·陶西格。
……
魔莉時間3小時后
……
男生女生都安排完了
……
校長又說:“各就各位,盡情用餐。”
吃飯時,副校長說:“任何同學不得進入任何一條神秘軌道,應要記住,那是禁地!”
吃完飯后,艾莉森小姐帶她們去宿舍。
通往宿舍的路,很像游樂場的高空游覽車。五個一批,一批一批的坐上去,然后,車亭會把你送到宿舍,但是途中它會高速旋轉,使你神智不清,而你如果錯過了下車時間,就又要循環一次,耽誤時間。到了宿舍,仍舊是5人一間,上面是床,下面是桌子、魔法電腦和魔法豎笛,還有一本魔法書。
第二天,她們正式開始上課了。
是飛行課。上課的是艾莉森小姐,她向大家問好:“同學們,你們好。飛行課需要的,就是你們脖子上的音符,和手中的豎笛。看著我,先用豎笛吹一首<飛>,這是你的音符會散發光芒,你就能飛起來了。我還沒有講控制哦,誰要來試試呢?”話音剛落,珍妮第一個舉手,于是,艾莉森小姐讓她試一試。可是,她剛飛起來,就東倒西歪撞到了墻上 ,大家都笑了,她生氣地瞪了一眼。雪莉和莉娜決定一起試一試。于是,她倆動聽地吹起了《飛》,脖子上的音符立刻放出強烈的粉色光芒,她們馬上飛起來了。她們可沒有像珍妮一樣到處亂撞,而是饒了隊伍一圈,又穩穩地飛落到地面。調皮地看了珍妮一眼。下面大家都要練習了。
是克拉克拉球課,第一次上這個課,得先制作克拉克拉球,聽說這是珍妮的拿手好戲,凱西和艾琳雖然不怎么擅長,但他們下定決心要超過珍妮。開始制作了,雪莉和珍妮你追我趕,還是一起完成了。隨后,莉娜、艾琳、莫娜和凱西也依次完成了。老師是魔莉琳的主管老師,也一直想擁有很大的權力,她當然支持珍妮,特別表揚了珍妮。珍妮驕傲地揚起了頭,雪莉她們則都不以為然。
到中午了,大家都回到宿舍吃了中飯,躺到床上休息去了。莫娜躺在床上用魔莉語問:“ΓΘΣΙΣΩΧΦΨДЮ‘ЙЖ’СЗ?”(“珍妮是不是也想成為第二個‘林琳’呢?”)艾琳說:“我看很像。”凱西說:“以后別用魔莉語了吧。”莫娜應了一聲。
篇6
曾志偉
香港影視演員,第30屆金像獎副主席,現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中學畢業后曾任職業足球運動員,后輾轉加入電影行業,在加入新藝城后拍攝“最佳拍檔”系列電影,大受好評。另外和馮淬帆、吳耀漢、洪金寶、岑建勛及秦祥林主演“五福星”系列電影,及參與王晶“最佳損友”系列電影,作為香港電影的見證者,港式毒舌風格的締造者,他尖酸的說話方式和死的對白令一眾香港人印象難忘。
武師出道
“做演員還是因為人家需要一些卡通人物去拍喜劇”
曾志偉長長的一大串履歷中,最開始,赫然寫著他是以武師身份出道,殊不知這一重身份對他而言,最大職責不是喊打喊殺的匪兵甲乙丙丁,而是戴著頭套、胸罩替女生跳樓兼跳海的武替,然而跳樓、挨打也并非全無好處,至少在香港電影即將邁入輝煌的初期,他機緣巧合,抓住了洶涌的時代大潮推送到眼前的,屬于自己的機會―能夠從萬千藝人中廝殺出來,成就“江湖地位”的人,機會與努力,向來都是同等重要。
南都娛樂:大家記住你的都是那些喜劇,尤其內地觀眾,可聽說你做過武師?
曾志偉:我第一份工作是足球員,后來去做龍虎武師,是因為跟洪金寶他們很熟悉,然后他們說你當做來玩玩不行嗎?能跳嘛,又那么瘦―(看看記者)我以前的身材跟你差不多。他們說,你就替女生吧,戴個頭套,戴個胸罩,然后從樓上跳下來,因為女生不敢跳,我都是替女孩子跳,跳海啊、跳樓啊。這樣大概過了三四年,才開始學編劇,當場記,當副導演,當導演。
南都娛樂:當時為什么會想進娛樂圈?
曾志偉:一開始是覺得好玩而已。不想踢足球了,覺得足球是用體力來賺錢的, 30多歲就不行了,要找一個長期一點的工作嘛。當時對電影的感覺是,哇,能看到很多明星,很開心,而且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多點選擇和嘗試,至于什么才是終身工作,另外再想吧,沒想到這個行業是腳一踩進去,就拔不出來了。
南都娛樂:會不會因為外形條件不夠高大帥氣,導致機會少一點?
曾志偉:那時候鄧光榮給了我啟示,他讓我覺得,就算進電影圈,我也不可能做幕前工作,我不會是明星,因為明星都是180cm,很帥氣,天天在健身房鍛煉的那種,哪是我們這種啊,我們最多就能當個導演吧。所以我一直認為,我就是屬于幕后的,后來做幕前還是因為人家需要一些卡通人物去拍喜劇,但是我也沒有想過會當男一號,所以一直都是做綠葉,配一些帥哥。
南都娛樂:但你還是跟美女有過合作啊。
曾志偉:有,但是永遠都是被打的。我經常說,我都不知道原來我跟那么多的女藝人拍過一些親熱的戲,但是那些親熱的戲都是在做夢、幻想,下一個鏡頭就是被打一巴掌。
南都娛樂:不會覺得有點不甘心嗎?
曾志偉:沒關系啊,能夠接近就好了。
金像獎影帝
“當你往上了一步,還要能退回來一步做事情才行,退不回來就很慘了”
香港影圈向來流傳一個魔咒,影帝衰三年。無數文武雙全的金像獎影帝折于這一魔咒之下,惟獨既不高大,也不帥氣的曾志偉逃出生天。亦是第一次有人如曾志偉這般洞若觀火,所謂魔咒,只不過是面子和膨脹的自信堆疊而成的禁錮。能上不能下,能張不能曲,固守陣地,何以稱為大丈夫?他看過太多人一夕加冕,飄飄然不知所以,最后卻墜入泥淖:“只是多了一個榮譽,不要因為這個就想漲價啊,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南都娛樂:你1992年拿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當時是什么情形?
曾志偉:那個是《雙城故事》,那部戲比較難得,是我跟譚詠麟兩個從影的代表作,紀念我們兩個的友誼。我能拿獎,可能因為我在戲里的角色和演法是非常統一的。我一直在想這個角色就是我自己,因為那個戲的英文名字叫做《Alan and Eric》,是我們兩個的英文名字,講我們兩個人的,所以做回自己就可以了。其實一個演員最怕什么呢?最怕有兩三場演得很好,但是又有兩三場演得很差,戲里面不統一。我在這部戲里,就非常統一,因為我就是在演我自己。
南都娛樂:一直是演喜劇,但是演著演著,也能演出彩來。
曾志偉:我覺得是機會啦,以前我也覺得我沒有機會演文藝片的,因為我客串過一部戲叫做《女人心》,關錦鵬導演的,那時他第一次當導演,找我去幫忙,故意給我設計的出場方式是,女一號在跟我講話,說是我們要離婚啊什么的,結果鏡頭推推推,到最后才反應過來,看到是我。結果那場戲本來很感人,一看到是我,全場觀眾哄堂大笑,然后我就覺得,唉,想都不用想了,我不可能拍這類型的戲了。
南都娛樂:但演了那么多年喜劇,后來還是憑借一部類似文藝片的電影拿了影帝。
曾志偉:對啊,也是很難得。這也是給我女兒的鼓勵。我記得《英雄本色》上映以后,我女兒寄了一張圣誕卡給我,是《英雄本色》的封面,她說老爸你拍了這么多年的喜劇,能不能也拍一些像這樣的有意義的電影啊?我那個時候就想,好,我必須要為我女兒拍一些她沒想到的電影。結果1992那年我拿獎的時候,我說這個獎是送給我女兒的,再后來我演《甜蜜蜜》拿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我叫我女兒去幫我領的獎。
南都娛樂:但你當時也沒有進培訓班,演技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曾志偉:可能就是自己演戲演多了練出來的。我當演員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1979年我就開始客串了,1981、1982年那個時候就開始演“泡妞系列”,后來就是“福星”、“追女仔系列”等,一開始演的是喜劇,那個時候沒有什么演技可言,都是用肢體語言,很夸張地去演,后來跟譚家明合作《最后勝利》,我演一個小混混,這部戲令我提名最佳男演員,但那年又遇到周潤發,人家三部影片一起提名,我才一部,當然死得很慘啦。但是因為那部戲,就奠定了我對演戲的興趣。我常說一個藝人可能演了一生的戲,都不會碰到一個好劇本,很難得有些人可以碰到一兩個很好的劇本,而且角色也鋪在你身上,好,接著被提名了,還要看對手是誰,如果那年的對手很強,你也沒機會。到了1992年那時,我演《雙城故事》又被提名,這一次沒有什么對手,最強的就是呂良偉的《跛豪》,所以就拿獎了。我覺得自己的運氣還不錯,而且幾乎每四五年,就會出演一部大家喜愛的電影。從“泡妞”、“福星”系列,《最后勝利》、《雙城故事》、《甜蜜蜜》,到《無間道》,這些都是觀眾很喜愛的電影,而我又獲得非常好的角色,這是很重要的。
南都娛樂:拿了金像獎之后,片酬有沒有增加很多?
曾志偉:其實拿獎跟片酬無關,而且以前還有一個魔咒,就是誰拿獎誰就沒戲拍。
南都娛樂:聽說是影帝衰三年,你沒有?
曾志偉:我還好吧,因為我不算是一個藝術片的演員嘛。以前都是藝術片的人在拿獎,但拿完獎還是沒有人找他們去演商業片,但是他又想提高,就變得沒人找他拍戲了。
南都娛樂:那你當時片酬一般是多少?
曾志偉:其實真的不高,因為那個時候拍戲,才三四百萬一個戲,你能拿多少?拿個幾十萬已經很了不起了。
南都娛樂:但為何拿了獎以后,還是經常當配角?
曾志偉:我記得以前好多新導演來跟我講,志偉哥,我要當導演了,有什么話要跟我講?我說你做副導演做得很好,人家才找你當導演,但是,你要問自己準備好了沒有,你問你自己,萬一這個戲不賣錢,我能不能回來當副導演?如果你覺得你不能回來當副導演,你就真要再考慮。我看到很多人最后離開了這個圈子,就是因為他當完導演,覺得自己已經是導演了,就一直等著繼續當導演,等到沒飯吃。我們的很多武行也是啊,有人找他去演大反派,他演完反派以后以為自己是明星了,不當武行了,結果就沒有人再找他演反派,所以改行了。所以當你往上了一步,還要能退回來一步做事情才行,你退不回來,那就很慘了。我們不是常常說寧當雞頭,不做鳳尾嘛。
南都娛樂:所以你現在是配角里面最大牌的?
曾志偉:也不可以那么說,但是我就是憑我的經驗做事而已。
毒舌鼻祖
黑社會害死電影人
上世紀80年代,曾志偉曾有很長一段時期待在臺灣,出演大量喜劇,彼時吳宗憲還未冒頭,臺灣主持界還是張小燕、張菲、胡瓜、澎恰恰等人的天下,而喜劇演員,幾乎清一色是主持人,師承于他們的曾志偉,被整得很慘,但也由此奠定了偏向于臺灣的主持風格―麻辣、敢言,反而為香港主持界帶來新鮮的風氣。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直言不諱是他的人生標簽,但也正是這個特質,為他帶來了輿論上的壓力,以及身體上的傷害。與此同時,香港影壇上方曾經籠罩黑幕陰影,更有因此受害去世的臺灣演員,對此他首次一五一十詳盡道來―那實在是香港影人最好的時代,但,也是最壞的時代。
南都娛樂:其實我覺得你本人是比較親和的,但你在節目上有時候會比較犀利、毒舌,這算是你刻意要突出的個人風格嗎?
曾志偉:我做主持有一個特點,就是我永遠會站在觀眾的立場。比如我今天訪問你,為什么你皮膚那么好,你平常怎么保養啊?那如果你回答說,我下午5點鐘就睡覺了,觀眾一定說,有沒有搞錯,你神仙啊?但是有沒有主持人敢這樣講,我就講啊,那觀眾就很開心啊。你不能讓觀眾聽你對嘉賓說,哦,原來這樣,怪不得你皮膚這么好,這種很悶啊對不對?你得講,哇,神仙吶,5點鐘就睡覺,你平常不吃飯了是吧,吃香了是吧?這樣才好玩嘛。
南都娛樂:媒體總是把你塑造成一種形象,說話很直、很沖,可能動不動就得罪人,當時一會說你得罪了郭富城,一會又得罪了楊受成,事實情況是怎么樣的?
曾志偉:哈哈,名字里有個“cheng”的都被我得罪了。沒有,就是我比較敢言吧。其實我平常也是這樣的,我覺得是好朋友,才會跟他開玩笑,如果覺得這個人不能開玩笑,我盡量不開玩笑吧,不好玩嘛。所以自己有時候也會過濾的,比如做節目時都有幾個主持人分工嘛,我就會挑,找一些跟我是好朋友的嘉賓來問,所以講話就沒有顧及。
南都娛樂:但是你也因為敢言、直言這個特質吃過一些苦頭?
曾志偉:這個,這么多年總會發生一些事情,但是未必在節目里面啦,平常也都會有。不會說,幕前是一個人,幕后就是另一個人,我覺得這樣不好玩的,我人就是這樣,做人就是這樣。
南都娛樂:你2001年不是遇襲?警方是怎么處理的?報紙也沒有太多后續報道。
曾志偉:就沒有了,就慢慢……因為事情都交給警方去處理。
南都娛樂:警方沒有給你一個說法?
曾志偉:其實他們也找不到誰是那個(襲擊者),既然警方都沒有找到的話,我也不想自己去亂猜,我覺得這個對自己也好,我這個人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放下,不開心的事情我會盡快把它忘記。因為你老放在腦袋里面會讓自己很不開心,每天都迎著最開心的事情,人生能夠面對希望是最好的,所以也就不追究了。
南都娛樂:我聽黃秋生還有文雋都說過被黑社會逼著拍戲,你自己有沒有?
曾志偉:以前幾乎所有(港臺)藝人都有過,這個在上世紀80年代未、90年代初到中期是很普遍的,我們為什么組織了演藝人協會?除了想幫我們藝人定一個比較合理的合約以外,第二就是為了控暴,不希望有暴力事件。大家團結起來才有力量,一個人可能應付不了。
南都娛樂:所以其實你也有被威脅過?是在哪部戲里面?
曾志偉:一定有的。很多啊,很多。比如以前我們在臺灣拍戲,幾乎每隔兩天就要換酒店,為什么80年代后臺灣沒有人再拍戲了,就是黑社會入侵,還有臺灣藝人因此而去世,是當時一個非常紅的喜劇演員,許不了(有“臺灣卓別林”的美譽),黑社會找他拍戲,用藥物去控制他,結果過量……
南都娛樂:朱延平導演爆料,你拍戲的時候也被黑社會罰站過……
曾志偉:不是罰站啊,我是拍他的戲被押走的,有人拿著武士刀來押我走,去拍另外一部片。以前這種做法很流行啊,我們都不覺得稀奇。
南都娛樂:當時黑社會入侵,很大原因是因為電影太賺錢了。
曾志偉:所以后來搞到電影不賺錢了。比如說現在劉德華是票房保證,大家就都來找劉德華,問題是黑社會不是真正在拍戲的,假如劉德華平常片酬要一千萬,一些片商開出一千萬,黑社會就用800萬去找劉德華,自己拿200萬。有些更兇,就給劉德華500萬,自己拿500萬。至于誰搶在前面找到他拍戲,那要看誰勢力最大了,誰先拍誰贏。
南都娛樂:就是說黑社會也會搶人?
曾志偉:對啊,比如說,《讓子彈飛》最近大賣,投資方就會去找姜文和周潤發兩個人再來拍一部,開出條件是,“每人3000萬,你們幫我拍!”投資方本來以為自己當老板了,結果電影是被黑社會拿去拍,什么時候拍?第二天就拍,十天就拍出來,馬上上映,那這個戲怎么搞?等到真正的導演想要拍的時候,市面上已經有十部以上周潤發、姜文演的這種類型的片子了,誰還會再看吶?
南都娛樂:所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很流行的黑社會片子都是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曾志偉:所以就把題材都拍垮了。那個時候(受害)最嚴重的是誰呢?是林青霞,林青霞拍《東方不敗》非常受歡迎,導致所有人都找她去演東方不敗。這也是為什么臺灣那時會組織一個電影大聯盟,因為他們想制定一個先來后到的規則,誰先來報就可以先拍,就是想避免黑社會再搶(人)。但還是(不行),搞到臺灣電影圈后來都沒得拍。
南都娛樂:1997年以后黑社會的勢力應該減少了?
曾志偉:現在沒有這個情況存在了。可能是因為法制的(進步),而且現在電影也不是一定賺錢的行業。其實進入90年代,黑社會就開始抽離了,因為90年代那個時候股票和地產很賺錢,黑社會就轉去做那些了。
南都娛樂:你們一家人現在都進了娛樂圈,有沒有什么擔心的事情?
曾志偉:沒有啊,我覺得很好啊。免得我去解釋很多東西,他們都在經歷我以前經歷的事情,比如說為什么成天不回家啊,很少機會跟親人在一起啊,忙得不得了啊,種種情況他們現在都很了解,也明白為什么老爸以前都沒有時間分給他們,反而話題也多了,不光是家里的話題,光圈里的話題都講不完。
錄音整理_邵凡(實習生)
記者手記
篇7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意味著教師要少講,學生要多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利用課前三分鐘,充分鍛煉學生的演講和表達能力,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喊了好多年,可目前的狀況是學生“說”的訓練仍不盡如人意,從教師的心態看,擔心說會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考試是筆試測驗,種種因素造成很多學生是高分的“啞巴”英語。筆試可以很高分,甚至個別同學達到滿分,可張嘴說的時候就緊張、尷尬、語無倫次,笑臉通紅、手心出汗。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通過學習和練習可以對課文的內容流利地表達,可是隨意地用英語自由交流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 My name is...就不知道再說什么好。
課前三分鐘雖然時間很短,可短短的三分鐘卻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從“我會寫”變成“我能說”。豐富多彩的課前三分鐘,敲響了正式課堂的鐘聲,燃起了學生的熱情,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展現了學生的能力和美,促進了師生和生生的和諧關系。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好處
1.有效鍛煉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生有個性差異,有些學生外向好動,喜歡表達,平時話很多,表達得很自如,可一到關鍵時刻就語無倫次。有些內向的學生,靦腆,不善表達,羞于表達,即使心中有答案,也難開尊口,特別是一些女生回答問題的聲音低得像蚊子嗡嗡叫一樣,臉紅,心跳加速,每次回答問題就像上了一次刑,以后進入社會如何和別人競爭?為了避免將來的尷尬,現在就從課前三分鐘的小演講開始鍛煉,壯大自己的內心,養成表達的習慣,樹立表達的信心。美國總統競選都是通過一次次的競演取得民眾的支持,表達不完全是天生的,可以靠后天的訓練達成,只要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斷練習,最終都可以像總統那樣表達自如。
2.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學生日常獲取英語知識多數是通過課堂老師的講授,可是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要完成教學內容,所以觸及課外的知識就很少了,學生學會了知識,卻不了解相關的背景和文化。課前三分鐘演講為英語教學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開辟了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大門,學生講述自己身邊所見所聞,所聽所感,使其他同學通過自己的演講了解到課堂以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對未來、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激發了學習動力。
3.增進學生感情和師生情誼
一個班級的幾十個學生會因個性、興趣愛好、學習好壞、身高體重等因素組成不同群體,日常的活動通常在自己的群里進行,群體之外的其他同學間的交流很少,課前三分鐘的演講可以展示自己,讓更多的同學了解自己,也許就是一次演講讓平日沒有交流的兩個人增加了認識,促成一段日久天長的友誼;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演講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角度,發現學生更多面。短短的三分鐘讓師生、生生間更多地更深刻地認識彼此,增進友情,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凝聚力。
4.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生主要通過聽、說、讀、寫實現對英語的掌握。學生通過“聽”和“讀”接受語言,是一種接受性能力,而通過“說”和“寫”來表達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思想。說和寫這兩種能力,“說”相對顯得更加有利于交流和表達。演講的過程,可以鍛煉思維,傾聽他人演講,學生學會了集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聽懂演講內容,提高了聽力水平;演講更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其實說也是寫的過程,想說得好,前提必須寫得好,寫作過程要字句斟酌,將書面語言轉變成聽得懂的口語,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種提升。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的要求
1.全班參與
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其中,這是集體活動又是個人能力的展示。活動開始肯定會有一些膽小的學生后退,不積極。這時老師要積極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和參與度,善意地激發和引導學生的熱情。班級中一些性格開朗的、樂于參與活動的有膽量的孩子可以允許他們主動申請。老師可以提供一些演講題目作為參考,更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演講的題目和內容。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講小故事、名人名言、笑話、諺語、新聞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讓學生自我展示,找到自信,敢于表達,最后做到對三分鐘的表達每天都有期待。全班準備一個小盒子,里面放進寫有學生英文名字的紙條,由上一位講過的學生隨機抽取下一個演講同學的名單,公平公正,又充滿不確定性,刺激好玩,又可保證全班的參與度。每次演講后教師和學生對本次演講同學的表現進行客^的點評,幫助他下一次演講得更出色。
2.演講語言規范,肢體美
語言是一種聲音和肢體結合的表達,有些學生口語中含有濃重的方言或者日常口語習慣,在演講過程中由于緊張或者準備不夠充分,造成結巴,雙手撐桌子,低頭彎腰,東瞅西望看天花板等不美觀的肢體,這些行為教師要做到及時糾正指導,在演講開始前就提出要求,避免發生。
3.掌控好時間
教學時間有限,演講的好處雖然多,可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學時間。學生在準備演講得前,要選擇恰當的演講內容、做好取舍,適當刪減內容,甚至可以將演講內容像連續劇一樣分次展示,讓老師和同學對下一次的演講內容充滿期待。時間的限制要求學生必須事先整理好演講內容,不打無準備之仗,克服學生的眼高手低的毛病,學生上臺后需要脫稿,不能帶稿演講,但稿子可以放在第一排學生手中,為避免緊張中斷起到提示作用。教師可以本人或者安排同學將演講稿集合起來,編輯成冊,以做記錄和紀念。
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是一個滴水成河的積累,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英語學習的輔助手段,符合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長久地堅持下去,學生不僅能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提高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更能樹立自信,發展個性,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最終實現英語能力和素養的升華。
篇8
2004年的一天,陳若儀所在的伊林模特公司安排她和另外幾個模特去位于新竹的某個大公司的年終酒會上走秀——這是港臺地區一些大公司的年終酒會的慣例,主要是為了活躍現場氣氛。
陳若儀等人在后臺準備的時候,其中一個姐妹跑過來叫:“你們猜我剛才看到誰了!”不等別人回答,她自己已經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了:“林志穎呢!真的是林志穎啊!他居然也來了!”
林志穎1992年出道,他的首張專輯《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在當年可是紅遍全臺灣,走到哪都能聽到他的歌聲,看到他的海報。幾個年輕模特,當年都還在念小學——正是開始追星的年紀,誰的手里沒幾張林志穎的CD?誰的臥室里沒貼過林志穎的海報?陳若儀當然也不例外。
學生時代,她甚至曾經和幾個小伙伴逃課去到林志穎可能出現的地方守著,哪怕被保安擋在,只能遠遠地看一眼偶像都能激動得淚流滿面。現在知道自己的偶像居然也在酒會上,陳若儀怎能不激動?怎么著也得上去合個影要個簽名啊!
陳若儀向來是個有主見的女孩,決定的事不會退縮。她是這么想的,也真這么做了。出了化妝間,她直接跑到林志穎面前,很勇敢地自我介紹:“你好,我叫陳若儀,我是伊林公司的模特——你能和我合個影嗎?”
陳若儀向前沖的時候,勇氣滿滿的。可真站到林志穎面前,心里突然就生出了自卑:自己是無名小卒,林志穎是紅透半邊天,人家會不會不搭理我啊?心里暗暗做好被冷待的準備。誰知道林志穎一臉燦爛的笑容,很爽快地說:“好呀!”然后很配合地擺了個POSE,和她拍了合影。
看到偶像這么友善,陳若儀整個人都放松下來,有句話不經大腦地沖了出來:“我的英文名字叫kelly,我自己起的。”
“哦?”林志穎有點反應不過來她為嘛突然來這么一句,只是下意識地重復了一遍:“kelly?”
陳若儀隨口哼了兩句:“不要回憶不再提起,在那些忘記的過去日子里,我不想你我不愛你,你要的只是你自己。我懷疑我癡迷,不知什么是愛情,有誰能夠告訴我,現在的我是不是太年輕……”這是林志穎第一張專輯中的一首歌,歌名就叫《凱莉,親愛的你》。
林志穎恍然大悟:“哦!kelly!凱莉,親愛的你!哈哈!這可不是主打歌,我以為大家只會記得《十七歲的雨季》和《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呢!”
他親口說了“凱莉,親愛的你”呢——雖然明知道林志穎只是在說歌名,陳若儀還是像個耍了點心思“騙”到糖果吃的小女孩一樣,抿著嘴偷偷地樂了。
無所謂誰先愛上誰
陳若儀之前對林志穎的熱愛,只是一種粉絲對偶像的熱愛,再熱烈,也只是一種虛幻的情感,最多也就是在他新歌、新劇、新戲上市時,去買去看,支持一下,不會牽腸掛肚。可,酒會上的那次見面,是實實在在的,不是隔著一層屏幕,他的笑容那么燦爛那么真實地出現在眼前——這讓陳若儀對他多了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牽掛。
再次見到林志穎,是在南投的一次車展上。站在T臺上倚著車擺POSE的時候,陳若儀突然看到臺下一張魂牽夢縈的面孔——林志穎!他也來了!陳若儀心里那個激動啊,恨不得馬上跳下臺跑過去。可是,工作需要,她不得不留在臺上。她只能不斷地變換姿勢,讓自己的眼光可以追隨林志穎的身影。可惜,他竟似全然沒有注意到臺上的自己。陳若儀心里有淡淡的失落:找他簽名合影的粉絲多了去,他怎么可能記得我呢!
中午休息、用餐,她在洗手池邊洗手時,余光看到有個男的走了過來。她不以為意,繼續洗手,及至抬頭,才發現,站在自己身邊的,赫然是林志穎!她不由得目瞪口呆。她的異樣也引起了林志穎的注意,他抬頭看了她一眼,又再看一眼,用不確定的語氣問了句:“我們是不是見過?”陳若儀點點頭:“我是kelly。”“哈哈,想起來了!kelly!凱莉,親愛的你!”
聽到這句話,陳若儀突然情緒失控,說不清是委屈,還是喜極而泣,眼淚就啪啦啪啦地往下掉。林志穎嚇了一跳,聰明如他,似乎隱約明白了什么,帶了一臉的憐惜,拍拍她的肩:“等會收工了咱一起走吧,我送你。”聞言,陳若儀馬上破涕為笑,使勁點頭。
也是這次見面,正式“奠定”了兩人的朋友關系——只是朋友。林志穎很重視個人隱私,感情生活素來低調,別說八字都沒一撇,就是當初的正式女友林心如,他也是等到好多年后才坦承兩人交往。
林志穎除了唱歌、演戲外,還是職業賽車手,更擁有自己的車隊——也就是說,他愛車如命,還喜歡飆車、喜歡炫耀自己的高超車技。長著一張娃娃臉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有顆“娃娃心”,哪怕副駕駛位上坐的是女生,他都不會“憐香惜玉”,照樣大玩特玩車技,經常將女生嚇得哇哇大叫。林心如和劉亦菲兩個緋聞女友都“控訴”過坐他的車被他飆得想吐,唯有陳若儀,安之若素。
林志穎也好奇啊:“你不怕嗎?”她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來一句:“你開車,我放心!”只一言,就表明了自己對他無條件的信任。
2005年,林志穎杯賽車在珠海舉行,陳若儀千里迢迢地趕過去捧場,默默地在旁邊幫忙打點一切。
林志穎在閑聊時無意中感嘆了下說,娛樂圈的男人不適合在娛樂圈找女朋友,因為兩人都各忙各的,今天在這拍戲明天在那拍戲,見面都難,根本沒時間培養感情。這一時的感慨,陳若儀卻記在了心里,她悄悄地推掉一些成名立萬的工作機會,隱忍低調,努力讓自己“不像”娛樂圈中的女人。
林志穎和陳若儀差不多一樣高,但女人都喜歡穿高跟鞋,一穿高跟鞋她就比他高出一截。林志穎都沒來得及“抗議”,她就已經自動“放低”自己,除了工作需要,她平時基本都是穿平底鞋出場。
這些細微處的溫情和體貼,讓林志穎甘之若飴,心生感激。雖然沒對外界承認,但心底里,基本已經將陳若儀當成了女朋友。
有時候陳若儀也會撒嬌:“怎么辦?外面的人都說我倒追呢!”林志穎馬上表示:“這有啥難的,下次我就為你‘正名’,就說是我追你的!”
其實,誰追誰有什么所謂?兩個人在一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戀曲都有美好的回憶
眾所周知,林志穎是個孝子,他和父親的感情很好,林爸爸的話,他基本都遵從。
林爸爸一直很喜歡林心如,覺得林心如和自己的兒子才是最登對的一對。可惜,他和她,最終卻緣差一線,分手了。對林志穎的新女朋友陳若儀,林爸爸并不是很滿意,覺得太過年輕的女孩不會照顧人,不懂持家,不是結婚的好對象。
一邊是父親,一邊是女友,手心手背都是肉,林志穎生怕父親的“不滿意”會讓陳若儀心生芥蒂。可,陳若儀反過來安慰他:“你放心,我一定會讓爸爸喜歡我的!”
她不但沒生出芥蒂,反而經常前往林家探訪林爸爸,陪他聊聊天,給他讀讀報,講講社會上發生的一些趣事逗他開心。
2008年,林志穎在臺北開了家“夢饗家”餐廳,交給陳若儀打理——他本來是想讓她“玩玩”打發時間的,沒想到,陳若儀居然將餐廳經營得有聲有色,客如云來。年底一結賬,餐廳的利潤竟然高達上千萬臺幣。
這下,林爸爸總算是放心了:這個女子,不貪圖虛名,為兒子甘愿退居幕后;把他也照顧得妥妥帖帖;不單止不敗家,還能幫兒子賺錢……這樣的兒媳自己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林爸爸終于放下成見,接納了陳若儀。
2008年年底,陳若儀意外懷孕。對一個才25歲的女子來說,這個時候生孩子,會少了很多享樂的年華,更何況,林志穎都不曾正式給她一個名分,她完全可以不要這個孩子。可,陳若儀不但決定要生下這個孩子,也沒有借著孩子逼婚,為不走漏消息,不讓林志穎為難,她甚至“躲”到美國的加利福利亞州待產。2009年月份,陳若儀誕下一名男嬰。
她的善解人意,讓林志穎更堅定相守一生的決心。同年,林志穎在自己35歲的慶生會上,正式公開承認自己和陳若儀已經交往五年,他說,她的善良、純真、善解人意,深深打動了他的心。他還公開了小小志的相片,并大聲宣布:“我當爸爸了!”
2011年4月,林父因心臟病突發離世,林志穎和陳若儀原計劃的婚禮也因此延后。
2013年5月28日,林志穎在上海為某品牌做宣傳時突然宣布,將與太太陳若儀舉辦一次“世紀婚禮”,他坦承:“自從有了小小志后,總覺得還缺點什么。今年我會和太太舉辦世紀婚禮,這也是我近幾年的夢想,希望這場婚禮可以給妻子和家庭驚喜。”
篇9
初到美國,患上“美元換算恐懼癥”
很多中國人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活的經歷,都是懷揣30美元(最多也就100美元)獨闖美利堅。然后若干年后功成名就,放棄高薪誘惑,懷揣著數量不便透露的美元榮歸故國。
而我的經歷是一個不太一樣的版本。我是帶著大量美元來美國的。因為在被哈佛錄取前,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的我,已經在新東方西安校區當了兩年多英語教師,完成了一些“資本積累”。而且,哈佛還給了我“半獎”,每個學期7000美元。但在獎學金還沒有到位的時候,我自己先預付了學費和生活費。除此之外,我還帶了一萬美元的現金。因為這一萬美元的純零花錢,我出國特別“有底氣”――美國大學生一個月的零花錢也不過500美元,我相當于一年里每個月有將近1000美元的零花錢呢。
在機場給我送行的時候,父母都流下了眼淚,母親哭得更是傷心。直到我入了海關,母親還不放心地叮囑:“孩子,去了別忘了把錢早點存到銀行里。”
平安抵達波士頓,鉆出了哈佛廣場的地鐵站,我看到了一片歐洲小城堡一樣的小樓,覺得仿佛只穿過了一條地底隧道就到哈佛了。因為時差,我睡了不到3個小時就醒了過來。一大清早就開始一路狂奔――注冊、銀行開戶、申請兼職工作、辦理學生證。學校安排我們一個星期做的事情,我一天之內就全部辦完了。與我同樓的一個美國女孩看我如此高速且不知疲憊地辦這些事情,看得目瞪口呆,最后終于忍不住問我:“Alex(我的英文名字),你是想明天就畢業嗎?”
忙了一天,我終于時差發作,下午6點中,當我辦完最后一個手續之后,回到宿舍,我倒在床上睡著了。一覺睡醒居然是深夜2點。我才意識到我已經將近兩天沒有吃東西了。開始是因為時差不想吃,后來是太忙沒有時間吃。實在餓得難受,我不得不出去覓食,我記得在哈佛廣場有一個24個小時營業、叫做CVS的超市。這是我第一次在美國購物。走進超市,我發現除了哈根達斯冰激凌,所有東西比我想像的都貴。哈根達斯冰激凌一大筒5美元,跟國內幾個小球就要100多人民幣相比,便宜得驚人。但是非常奇怪圣的是,其他的東西都挺貴。比如一盒薯片要2美元。如果折合成人民幣大約是16元錢(按當時的匯率);一個橙子標價1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就將近8元錢。最后,我實在舍不得,只買了一瓶水,一盒薯片拿回了宿舍――這是我在美國的第一頓飯。
以前在國內時,我花錢大手大腳,步行超過10分鐘的路程必定打車。到了美國,我開始特別省錢了。因為多花一美元,銀行的賬戶上就會少一美元。如果用完了這筆錢,我該怎么辦?和不少剛到美國的中國人一樣,我得了“美元換算恐懼癥”。癥狀的最大表現就是:在商場看到價簽時,會條件反射般地把所有物價都乘以8,然后吐吐舌頭,心里嘀咕:“怎么這么貴啊?”最后逛了一大圈,還是兩手空空地結束購物。
另外,哈佛的餐廳屬于強制就餐。只要你住在哈佛的宿舍,就必須到餐廳里就餐,因為餐費已經交給了哈佛,不吃也得吃。對我這個出身湖北、吃慣辣醬的中國人來說,每天去哈佛餐廳吃面包三明治簡直是一種折磨。可我沒有太多錢去外面的餐廳吃飯。去餐廳吃一頓飯至少得二三十美元,我的“美元換算恐懼癥”就會讓我迅速換算成兩百多人民幣。一頓飯吃兩百多,我肯定不舍得。雖然在哈佛學生里,我算是個有著“巨額”存款的中國“富人”,但我過得和其他學生一樣“窮”。因為我下決心要好好規劃我的財富,最好還要“掘上一桶金”,把美國“窮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勤工儉學,打工掙錢游遍美國
有一次,教授在給我們上課的時候說,在馬薩諸塞州,年收入低于3000美金的都屬于絕對低保戶。我當時馬上聯想到我自己。因為當時我在美國沒有任何的收入,我去申請美國低保救濟的心都有了。美國低保戶也許都過得比我滋潤,因為他們可以想辦法創收。我曾經在哈佛廣場遇到一個低保戶大叔,除了領取救濟金之外,他還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乞討家。首先他很有頭腦,將”經營場所”選擇在人來人往的哈佛廣場。選址好,他已經成功了一半。其次他動用智慧乞討。美國人是一個喜歡寵物的國家。大概一大半人喜歡狗,一小半人喜歡貓。這位老先生收養了一只狗一只貓。大冬天的,他裹著棉被往那里一坐,然后左手一只貓,右手一只狗。貓和狗非常地配合,身子蜷縮在厚厚的棉被里,露出凄楚動人的大眼晴。于是來來往往的行人中,一半把錢捐給了狗,一半把錢捐給了貓。乞討到如此境界,不能不算是“乞討家”。
在一個凄冷初冬的夜晚,我坐在哈佛廣場,看著來來往往的車,我在想:我來美國到底值不值7放棄國內那么舒適的生活,來美國受這份苦,我到底是為了什么?
還好,這種壓力也為我帶來了動力――我要勤工儉學!在美國,一個人的信用記錄非常重要,一開始,因為我沒有“Social Security Number”(社會安全號,類似中國的身份證),所以連手機也沒法買,如果要買,就要交300美元的押金。于是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趕快申請一個社會安全號。在哈佛,得到社會安全號非常容易,只要在學校獲得過合法校園工作的國際學生都可以去申請。
但是找到一份合適的兼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給我的同學顧問Radhika打了一個電話,請她幫忙。Radhika是一個熱情的印度女孩,在我還在國內、我們通過MSN聊天時,她就有求必應。她當天下午就帶著我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份非常適合我的兼職――圖書館媒體助理。說是助理,根本沒有什么需要我“理”,就是坐在辦公室里面,如果有學生不會用電腦,或者需要借什么媒體設備就來我這兒。這樣,每周我可以輕松地拿到300美元左右。
不久,我每學期7000美元的獎學金也發放了下來,使我的經濟情況大大好轉。更幸運的是,我結識了一個富裕的美國家庭。他們家的兒子正在學中文,我當他的中文老師,薪水是每周400美元。于是,我的經濟狀況大大改善,加上圖書館的媒體助理工作,我每周約有700美元的收入。
這樣,我慢慢地度過了商場價格“乘以8”的心理恐慌期。在這里,我還要告訴國內即將出國留學的朋友們: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打聽學校的資助能力,如果學校資助能力不強,自己在國外會活得特別難受和壓抑。因為在美國,對外國留學生的打工控制很嚴格,除了在校園兼職以外,所有為校園以外的雇主服務都是非法的,但是學校的兼職機會很多,比如助教、助研、助寢等等。
勤工儉學后,由于我在經濟方面規劃合理,除了日常開銷外,我還有
不少盈余,于是我決定給自己一份“奢侈”的獎勵――環游美國。旅行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在美國旅行,更是一件相對比較復雜的事情。但是我發現,只要好好規劃財富,就可以用有限的金錢玩遍美國。而其中的訣竅就是學會提前預約機票、旅店、租車等手續,早早就規劃好行程。美國的機票一般都是提前一個月預約好,否則價格每過一個周都會飆升100美元左右,尤其是在旅行旺季。其次是旅店,在旺季一般很多旅店都會客源滾滾,所以也得提前在網上預約,有一些熱點地區,比如夏天的黃石公園的旅店,即使提前一年預訂,有時候都很難訂到。但如果預訂十月份之后的旅店,就非常便宜。然后是交通,美國的汽車普及已經非常到位,很多旅游景點都有租車業務,像邁阿密和茂易島的公交系統是出了名的不發達,所以汽車也得預約。
2006年圣誕節,我就利用20天的長假,做了一次愜意而節儉的旅行――紐約、費城、華盛頓、佛羅里達、夏威夷、拉斯維加斯、尼亞加拉瀑布、黃石公園、拱門國家公園等名勝之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跡。
策劃白酒汁液,兩小時掙6000美元
旅游歸來,“囊中羞澀”的我又開始新一輪的賺錢計劃了。一天,在網上和國內的一個朋友聊天時,我得到了一個消息:國內著名的某白酒集團想委托華人在美國給它們策劃一個活動,活動形式不限,只要能讓美國人“暢飲”這個品牌的中國白酒就行。預算是7000美元。花不完的錢就是自己的。這可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啊I我躍躍欲試。可我在哈佛還沒有太多的朋友,怎樣才能成功地策劃這次活動呢?
我在腦海里梳理了幾分鐘,馬上抓起電話,找到了哈佛的一位學姐朋友。她在哈佛做了很多年的學生干部,人脈挺多,很適合策劃這個活動。可令我失望的是,她說最近沒有時間。沒有辦法,我只能自己親自出馬了。而令我沒想到的是,正是這次正確的決定,讓我在短短的兩小時之內,賺了6000美金!這也是我在美國掘到的第一桶金。
斗膽接下這個任務后,我就開始策劃了。那段時間我也很忙,因為不久后一年一度的哈佛“多元文化節”即將開始,而我還沒有準備任何節目。在去年的多元文化節上,我唱了一首中文歌,還有一個中國女孩跳了一首《辣妹子》,但是反響平平,原因是文化差異太大。所以,在今年的多元文化節上,我們一定要做出一些新意。可怎樣才能創新呢?那兩天,我的腦子里始終裝著多元文化節和白酒策劃這兩件事。一天晚上,我忽然福至心靈――不如請外國朋友品嘗白酒、順便也品嘗一下中國的白酒文化吧。把兩件事融合在一起做,既可以用贊助商的錢把活動做得有滋有味,又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酬勞。真是一舉兩得!
我立即叫來幾個中國朋友,共同謀劃了一個星期,最后決定在今年的多元文化節上,我們舉行一個“中國白酒之夜”的活動,邀請外國朋友嘗嘗中國白酒,同時也給他們普及一下中國的白酒文化。思路一定,大家馬上分頭行動。幾個人跑到超市去買菜,準備做一手川菜――辣菜配烈酒,也許能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幾個人跑到中國城去找那個牌子的白酒,這里居然還真有這個品牌的白酒賣,52度的瓶裝酒,大瓶賣58美元,小瓶賣39美元,于是我們買了兩大瓶52度的瓶裝酒。白酒到手,擇日開席。我們選擇了一個周六的晚上,提前做好了菜,許多得到邀請的外國朋友們如期而至。他們來之前,我們已經特意提醒了大家:今天是“中國白酒之夜”,所以大家都沒有開車過來,并且都是21歲以上(美國法律規定21歲以下不能沾酒)。
為了這個“中國白酒之夜”,我們還特地準備了一個中國人如何制造白酒的短片,然后展示了一下中國人品酒、敬酒的禮儀。這是外國朋友最好奇的一部分,他們不明白中國的敬酒文化――為什么中國人要“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我只好拿自己和他們的友誼打比方:“如果你和我友誼深,就悶了。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友誼很淺,就舔一下。”外國朋友思慮許久,大多還是“悶”了,只有極少數幾個女生矜持一下,舔了一口,反應是“辣”的不得了。呵呵!
Gena是一個典型的哈佛淑女型女生,并且她是美國很常見的素食主意者。但是她似乎對中國的白酒香味很感興趣。自己主動”悶”了三杯,最后臉紅得像盛開的桃花。
“中國白酒之夜”的活動圓滿結束后,在外國朋友中間引起很大反響,以至后來有外國朋友碰到我,還問我:“Alex,你那里還有中國白酒嗎?”而那個當晚“悶”了三杯的Gena后來給我寫信告訴我:這是她最難忘的一次中國文化活動,如果有機會,我們以后接著“悶”。
“今年的哈佛中國文化之夜,我們讓美國人嘗到了中國的白酒,讓洋美女喝得忘了回家的路”――這就是我為那家中國白酒集團的策劃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次活動的成本不高,我只花了二百多美元,買了一些酒,做了一些中國菜,就讓美國人開開心心地品嘗了中國白酒,圓滿完成酒商交給我們的策劃任務。而這兩個小時,除去成本和給幾個朋友的酬勞,我掙到了將近6000美元。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6000美元在我的精打細算下,讓我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后來,我在哈佛還辦過網站,當過美國一家百年私立中學的教師,這些工作讓我在美國的兩年里從沒有為錢而發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