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芳發而幽香范文

時間:2023-03-19 20:0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野芳發而幽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相對滯后,主要受教育政策、幼兒園管理機制以及幼兒教師自身等因素的影響。

(一)教育政策的原因

由于幼兒教育尚未正式納入義務教育的范圍,對農村幼兒教師的身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和專業起點、文化素質都和同期上崗的小學民辦教師相比,民辦幼兒教師條件是差不多的。但是,小學民辦教師相繼轉正為國家事業單位教師,職稱、待遇、醫療保障等問題全部得以解決,而幼兒教師工資待遇遠遠低于小學教師,也沒有相應的醫療和養老保障。這會影響了幼兒教師工作積極性,一些教師選擇離崗轉行。同時,對于民辦幼兒園教育部門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行為,也沒有明確的監督治理機構,使得大部分民辦幼兒園教師享受不到《教師法》規定的教師基本權利,待遇也無法得到保障。從而導致民辦幼兒園很難吸引到高素質專業人才,幼兒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更無從談起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2]。

(二)幼兒園管理機制原因

幼兒園管理機制的原因主要表現為園長負責制。目前公辦幼兒園的園長由教育局任命,園長大多會具有相應的幼兒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適應主要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但我國農村大多數幼兒園為民辦幼兒園,園長的專業水平制約著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民辦幼兒園長學歷和業務能力普遍偏低。大多數園長并不懂得學前教育,更不了解當前流行的學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她們開辦幼兒園從某種程度上是看中了這一商機。由于自己不具備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有時候為了與其他幼兒園搶奪生源,容易受農村幼兒家長落后思想的影響,一味的滿足家長“學知識,看孩子”等不合理的要求,從幼兒小班開始就開始識字,算數等等。每天晚上還要給孩子留家庭作業,比如完成幾道算術題。園長沒有良好的幼兒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使得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幼兒教育專業發展相對滯后。

(三)自身的原因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滯后的原因也體現在幼兒教師自身,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幼兒教師的職業定位有所偏差。由于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基數大,來源也參差不齊,其專業基礎差異較大。有些農村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把自己定位為保育員,忽視了自身對幼兒教育的專業發展。另一方面有些教師表現出對幼兒教育工作倦怠。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大,除了每天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大多還要擔任保育工作。繁瑣的日常工作使得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的職業有些倦怠,一些教師每天上班后工作積極性很低,對待工作也就缺乏探索的精神,對幼教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相應的興趣,導致專業發展滯后。

二、美國農村幼兒教師質量保障經驗借鑒

(一)建立科學幼師培養體系,制定教師教育專業標準

美國對幼兒教師的培養形成專門的體系,對于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正規教育機構的培養,這些機構有職業學校、社區學院以及大學。職業學校的學制跟我國一樣初中畢業,學制3年,從事幼兒園內保教工作。職業學校幼師教育漸漸被社區學院及大學取代。社區學院的學制為2年,培養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學前或早教專業的學生修滿30—35個學分的基礎課程和20—25個學分的專業課程,并參加了教育實踐后,即可獲得副學士學位,畢業后優秀生可以繼續選擇升入大學,亦可在幼托機構做助理教師。大學的學前或早期教育專業有本科、碩士、博士3種層次的教育,本科的培養主要通過4年讓學生掌握基礎教育,研究生教育培養專門的學前教育人才,學制為1—2年,博士是學前教育的最高學位,學制一般為3年及以上,重視專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在本領域的高精尖的專門人才。除了正規機構的培養,美國還有學前教育協會或專業團體建立的專門的幼教培訓機構。這是在對正規教育的補充。比較著名的辦學機構為專業認證委員會(theCouncilforPro-fessionalRecognition)于1971年創立的兒童發展副學士(ChildDevelopmentAssociate}CDA)證書計劃[3],隨著證書計劃的市場化的接軌和完善,逐漸與社區學院和大學掛鉤,可獲得副學士學位。CDA證書的認定計劃是針對于開發幼兒智力、培養情感和提升社會認知等方面的全面教育。確保師資教育質量,前提是要制定科學合理和切實可行的教師教育專業標準和教師培養標準,這是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基本條件。美國通過教師教育專業標準來分階段、分步驟地培養幼兒教師,用制度來保障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1980年,全兒教育協會制訂了一套專門針對早期兒童教育從業者的高等教育計劃指南,包括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候選人培養計劃指南。之后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訂。2003年,全兒教育協會完成了初級、高級計劃和副學士學位計劃,這三套計劃滿足不同專業水平、不同專業需求的幼兒教師的教育和實踐的要求,這極大保障了幼教師資質量。

(二)規范教師入職資格,保障師資質量

在美國早在1825年就推行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從低標準到高標準不斷完善。目前,美國大約95%的幼師持有早期教育或基礎教育,或者兩個專業都有的教師資格證書。2004年,美國在原有教師資格標準的基礎又做出了新的調整,如注重語言和文化的多元性、學科知識、關注特殊兒童教育、測評兒童發展以及教學策略研究等。隨著新的教師資格證書的推廣,各州建立互認和合作,保證了城鄉師資均衡發展,有力保障了農村幼兒教師的教育質量。特別指出的是,美國分權地方政府,對幼兒教師入職質量的監控通過各地方政府的嚴格把關和教育團體的監控完成的。美國學前教育機構在招聘教師要經過嚴格的篩選過程。根據崗位要求條件招聘信息,按照程序篩選和考核,從求職者的資格證書、學歷以及綜合素質等來審批確定。被確定聘用的幼兒教師并不是最終確認,要經過一定時期的聘用期,通過工作中的表現來確定該教師是否完全勝任再教育機構的工作。試用期的考察時新近教師接觸實踐的過程,每一次的評估能讓實習者發現自身的不足,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提升自己適應環境能力以及專業素質。最后,由多元評價主體評審和鑒定幼兒教師能力,評價主體包括本專業專家、管理者、家長以及幼兒,從多方面來評估,這樣在更大程度上保證了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

(三)加強培訓,保障在職教師質量提高

教育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教師也要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能力來滿足社會需求。在職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手段,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技能引領和傳輸作用。在美國,幼兒教師的師資培訓和我國一樣,是由社區學院、大學教育學院以及專業培訓來承擔的。培訓機構會根據不同層次的師資水平實際需求,來設計出多元的培訓項目供老師們選擇,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美國的幼兒教師培訓,按照培訓機構來說,可分為兩部分,專業培訓和學術培訓。專業培訓是由幼兒教育協會來組織承辦的,開發的培訓項目有助于教師將最新的教育理念同工作實踐相結合。項目設計由三種培訓模式組成,分別是在線自定步調的學習、面對面培訓,以及光盤式自定步調的學習[3]。除了之外,教育協會組織實施專門針對于管理者的培訓和一線幼兒教師適應性實踐培訓。學術培訓指的是高等院校如大學和社區學院組織的培訓,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來實施不同類型和特色的培訓項目。例如,斑克街學院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幼兒教師培訓以建立堅實的幼兒發展和早期學習知識基礎而聞名美國;紐約大學和奧本大學則以皮亞杰和維果茨基的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倡導自我概念形成、檔案袋評定等建構式的幼兒教師培訓等[3]。在職培訓滿足了幼兒教師專業提升的需求,特別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專門的培訓計劃,保障了農村幼兒師資質量。

三、改善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一)政府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農村幼兒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各種便利的途徑,逐步完善幼兒教師發展機制,從而達到普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目標。首先,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城鄉互動的教研機制,為城鄉幼兒園教師建立交流平臺。農村幼兒園可以到示范園進行觀摩實踐,與優秀的幼兒教師進行園本教研活動,交流教學、保教經驗。示范園的骨干教師也可以到農村幼兒園進行送交下鄉活動,將辦學理念和經驗給予分享和交流。有的幼兒園組織一課兩上活動,即在聽完示范園教師的授課之后,農村教師在學習名師授課基礎上備課上課,讓大家在點評和研討,在大家給出意見之后,再上講臺講課。這樣的教研活動有助于找到教師自身的不足,及時修正,不斷訓練,促進其專業成長。這樣的教研活動可以一學期組織5—6次,讓農村的幼兒教師都有機會參與互動。其次,改革農村幼兒園管理體制,將其從前鄉鎮管理體制轉變為縣區管理,由縣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統籌委派參加市級、省級幼兒教師培訓。解決幼兒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專業培訓。第三,在農村推廣遠程網絡繼續教育模式。建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學習平臺,推廣這種學習模式,將課程資源、專業資訊等教育資源上傳至網站,讓農村幼兒教師在網絡上分享資源和交流。利用電視臺專欄幼教頻道開設專業課堂。遠程網絡繼續教育模式能夠解決路程遠、經費少以及工學矛盾突出等問題[4]。

(二)強化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培養

近幾年,國家開始重視幼兒教育發展,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政策原因,城鄉幼教師資質量還存在著差距。對于農村幼兒師資要不斷地加強,以示范集中幼教培訓來引領,建立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一方面,加強幼兒教師學歷的提高,特別是民辦幼兒教師,好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憑借著一些教學經驗在上課,幼兒“小學化”傾向嚴重,通過學歷教育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加強幼兒教師的職后培養,根據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外幼兒教育的優秀經驗,建立農村幼兒教師名師計劃,積極開展幼兒骨干教師培訓計劃,以骨干帶動全面,來提升幼兒教師整體水平。

(三)加大政府對農村幼兒教師專項教經費投入,建立同崗同酬機制

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是保證農村幼兒教師繼續教育順利開展的必要手段。平衡城鄉幼教水平,要加大對農村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經費要朝著農村傾斜。加強對農村鄉鎮幼兒園的建設和投入,保證農村幼兒有學上。建立農村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專項經費,為繼續教育提供保障。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薪酬,也是加強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激勵方式。目前幼兒教育尚未正式納入義務教育的范圍,對農村幼兒教師的身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沒有核編依據,不僅編外的幼兒園從業人員,其身份、待遇、勞動保障等問題難以解決。

(四)促進校地共建和農村幼兒教師本土化

篇2

我默默的來到,這片充滿了憂傷的山林。

天空的久雨,剎那間瓢潑著,驅打著我這幽柔而惆悵的心扉。

優雅的名曲,頃刻間戛然而止,消逝在不經意間。

是誰?輕敲開山水的心扉?在乎山水之間。

行云流水的林,悠悠的浮現。

叮泠的西泉,帶走一切憂念。

我翻開活頁的日記,

那是永恒的回憶。

山水的流淌,在心頭蕩映,洗滌著憂傷的記憶。

我愿意做一汪清泉,

帶走那些憂傷的記憶。

是誰?在月色下,山水間,吹起清蕭?

幽幽的浮月,卻無聲聆聽孤狼的哀嘯。

沉默著,沉默著,流淌的是無聲的歲月。

何時才能忘卻那淡淡的泛黃的回憶?

何時才能化解這林中的陰翳?

這遲遲不肯褪去的蠟黃,何時才能消逝在這山水之間?

我什么時候才肯打開這心頭的枷鎖呢?

像那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的釀泉,

心靈深處的憂傷,在伴隨著泠泠作響揮之而去。

這山水之樂,何時才會盡收眼底呢?

我獨自一人來到那片熟悉而陌生的林,

在林中漠望著,淡忘了那些優柔的回憶。

初生的太陽,永恒的希望。

陽光徐徐透過山水,微風習習,波粼隱映,影布石上。

那是初春的早晨,冰雪融化的靈動流淌。

野芳發而幽香,鳴聲上下。

也許是我真的忘卻了吧。

梅香淡淡,殘瓣頹然。

叮咚的泉中,梅色殘缺的,星星點點。

筆尖的墨色,濃墨淡抹。

紙上的字跡,模糊不清,望謨掉了回憶。

篇3

有人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可是今早上我在一晚粥里,仿佛察覺出了人生的味道。小米粥。里面混著玉米粒。白色的膨開的是小米,碎裂的是玉米粒。一口喝下去。最開始品嘗到的僅僅是玉米粒的味道。有點野芳發而幽香的意味。實則我覺得有些鳩占鵲巢了。在我家自己煮小米粥的時候。通常是混著燕麥米和黑米煮的,這像是混雜的人生。可不是我現在學校的一碗小米粥能解決的事情。不得不說由于粥稀了點,反而讓我更迷戀學校的東西。輕輕淺淺的,我覺得更有生活和美的味道。一口下去。甜潤自然還留在心里。這時涌起來對生活的感恩。大概也是對自己正喝到小米粥的一種感謝。對自己早起的無言獎勵吧。

配小米粥我用的是一張攤開的雞蛋餅和一個白菜雞蛋包。總的來說有點吃雞蛋過多的錯覺。我還記得原來吃那個蛋糕味的麻花。價格有點偏貴。實則跟我在家里邊自己做的蛋糕一個味道。所以我想了想那么復雜的程序。還是默默的會為那一口吃食買單。應為復雜的美好。現在我吃的這個也還不錯。清新的餅的味道,混雜著韭菜吧。好像。那雞蛋餅上邊好像加了點韭菜。所以讓這塊餅顯得別有意味。有著雞蛋的芬芳。還有這韭菜的清香。對于我這個愛吃韭菜的奇葩女來說。我是個重口味。這是我以前從未想過的福利。

包子嚼完之后 我覺得皮薄餡大原來這么誘人。我看了看我咽下去的包子,大部分全是和面的面粉。我想起了我家附近的包子,里邊是韭菜餡的美好。滾燙的啊。也舍不得在外邊在接受風吹沐浴清風。馬上順勢把它塞進自己渴望已久的胃。享受著一刻的富足感。這種痛苦和快樂一起交織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哇,原來這么美好的東西正存在著。也就舍不得在離開了。

無言咽下最后一口。我喝完最后的小米。踏上了去教室的路上。

篇4

曾幾何時,夢想著一間古屋,遠離喧囂,只有流水,古樹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幽靜而安閑。一家人,其樂融融。春,與花陪;夏,聽蟬鳴;秋,摘葡萄;冬,堆雪人。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當夜晚降臨,圍坐在火爐旁,聽各位來著心酸的塵世煩擾,為其排憂解難,安心養神,不亦樂乎。無需城市鋼筋叢林的保護,無需那燈紅酒綠的糜爛,無需酒肉穿腸過的豪邁,只是,簡單的,一間陋室,一家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曾幾何時,夢想著一片森林,幽深寂寥,古木參天,一條溪流穿流而過。一個人,踮起腳尖,跳躍在溪流中的石子上,唱著早已失傳的空靈絕唱,陽光,斜照在前方。在綠葉叢林中奔跑,擁抱陽光。追尋著動物的蹤跡,找尋著大自然的芬芳。向著藍天吶喊,咆哮天蒼!自由的空氣,自由的人兒,自由的世界,自由的心房。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曾經何時,著一片,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昏夕陰,氣象萬千。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釃酒臨江,橫槊賦詩。載著一葉扁舟,游蕩在碧波浩淼,翱翔于水天一色。

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曾幾何時,夢想著一輪圓月,桂樹下,青墻旁,聽著大自然的呢喃細語,品著一杯陳年老釀,思念著遠方。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曾經何時,夢想著一片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篇5

——題記

秾華媚艷的春天,是一支素筆,點綴自然的畫卷,水墨江南輕描淡寫;是一位綠衣女神,風起含笑,在爛漫的櫻花下等你,緩緩走近……它拖曳著裙襟,于是半城煙沙,滿園春色。它踏著曼妙的步履,醉人惹憐,繽紛著我們的視野,走進了這四月人間。

乍舒嬌眼,綠水縈繞著白墻,雨水敲打著青瓦,透過堆煙堤岸,看十里垂柳,每一條葉子,都被洗濯得青翠欲滴。山峰披著蔥郁的外衣,一綹柔媚的輕嵐,在遠方朦朧升騰。泉水,跌跌撞撞的沿著山路逶迤而下,歡樂而叮咚。此時,我如一棵招搖的水草,在季節的輪回中,起起落落,卻不曾泯滅綠色的夢想,又如一尾藏在潭底的魚,在記憶的深處,自由徜徉。

握緊春的溫暖,攤開夏的浪漫,放飛秋的清涼,沐浴冬的日光,漫過人生四季,一路感受風景,一路眺望天涯。其實人生無非是一場跋涉,穿過一重重山,淌過一道道水,攜帶一路溫馨,在行走的路上,收藏那一聲悅耳的鶯歌燕語,儲存晨曦的一米陽光,醉看詩意的落日余暉,靜觀一場雪花旋舞,素蕊悄綻。在每個季節來臨的枝頭,展一季的顧盼,透悟歲月繁盛的花語,捻一岸心弦,吻一瓣馨香。

春風,撩撥遠山的魅影;流云,舒卷四月的溫潤。楊柳貼波,舞出柔美的翠綠畫屏,黛青色的蓮葉,掣一縷袖底輕風,掠過湖面,疊起層層清荷微漪。你看,滿樹繁葩密綴,堆錦簇繡的花朵,嫣笑倩兮;你聽,窗外的徐風陣陣,如剪鶯語;你聞,陌上的野芳發而幽香。春天,注定是一種流麗風韻,一種極具的浪漫詩情。那沉默的土地,聽到了無數細微的拔節聲,今年,會不會又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呢?

天水之間,云彩繽紛,我從浪漫的花叢中走來,換上愜意的心情,悠然端坐于春天,讓時光纏繞指尖,袖一縷風花雪月的柔暖,信筆泅開一紙畫墨,來去隨風,筆走飛絮,抒寫一段專屬歲月的私語,染出一幅煙雨之畫,安靜地沉淀在心靈一隅,供一盞懷念的燈火翻閱。

于是,暗香清淺的花箋,醞釀一場深沉內斂的文字盛筵,一屏相隔,遠了山水時空,相識的偶然,是一段心靈之約,我在南國的天空下,展一季的顧盼,細數每一個云開月落的黃昏,共話心事夢痕,想來,是何等幸運。

春水鴨頭,春衫鸚嘴,行于輕煙淡水的江南,沿著平平仄仄的路徑,從紅塵深處款款走來,帶著浮影翩躚,一路尋尋覓覓。看那江南女子一低頭的溫柔,水蓮花一樣的嬌羞,還有掩笑的紅袖,一抹抹清麗脫塵的笑靨,一份份柔美婉約的心情,溫暖著彼此的華年。

我斟滿緣分的清酒,與你對酒看花,輕輕碾墨著塵世的煙云,任文字在筆下款款起舞;為你織一錦古韻幽香的夢境,綰結成潔白無瑕的心蓮,彈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為你滌蕩纖塵的天籟。

春暖花開的歲月,感謝生命里,這一場美麗的相逢、不經意的遇見。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我人間的四月天。

紅塵有夢,歲月無邊,來去匆匆的季節,跋涉著浮華滄桑的韻腳,總是讓人難以挽留,在這水湄盈盈的人生之涯,那些思念如花綻放,在多少個冷窗秋月夜里淺醉如熏,低吟淺唱的你,在紫陌暖顏的夢里,譜一曲深情。我輕披翩翩的羽裳,一路雨絲,一路花香,一路追尋。

馨綠的枝頭,展一季的顧盼,任心的軌跡沿著夢的方向延伸,竟不知青煙繚繞、碧樹映襯處,如畫的江山究竟演繹出多少紅塵迷蒙,又埋葬了多少斷腸客的往事?不解春深淺,揮不去對凡塵的眷戀情結,清明雨上,我把聲聲檐雨,譜入愁鄉。看綠漪翩躚,花香落盡春生的泥土,蝶逝在愛的塵埃。

四月已然,空曠的原野卷起了綠色的絨毯,放眼望去,一眼知足。村廓朦朧,避雨的牧童,騎在牛背上吹響了柳笛。而我,剪一窗風煙,眠一方古硯,在文字里折香,尋你。此時,如一棵搖曳的水草,漫過季節的堤岸,做著綠色的夢想,如一只青鳥,擱淺在相思的水域,展一季的顧盼……

春色弄眉,綠鬢如云,我輕染著桃花的嫣紅,淡涂碧荷的幽香,摘取柳綠的輕柔,安恬一朵生命花開,守心自暖,讓其平靜無瀾,溫潤如初。在悲喜漠漠的紅塵里行走,展一季的顧盼,采擷曠野的空靈,收藏湖水的清秀,描繪如水的容顏,靜候一份懂得,淡守清歡。

那碧波漣漪的湖面,被風的手指,彈成一曲向晚的民謠,淡若輕痕的音樂,彌漫著空寂的黃昏。春雨打濕的鳥聲,一珠一珠落進湖里,那一波一波的漣漪,在春湖的心中,一朵一朵地綻放。披蓑戴笠的漁翁讓一對木漿,敲開一朵一朵的浪花,犁開一壟一壟的詩行,靜靜朗誦著春天的詩歌。

又是一年清明,那一襲春雨,淋開遠古的心扉,寂寞的紅塵客棧里,不問人聚散,千里共雨簾。郊外,誰在焚香祭拜著祖先,緬懷故人?清風輕輕吹來,又染綠了誰的衣袖?

春色弄眉,看時光滑過指尖,我淺淺執筆,在素箋上涂抹一片墨色煙雨。盈一抹恬淡,靜靜守望,剪一窗風煙,感受人間冷暖,在文字的芳香里尋你,展一季的顧盼。

篇6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問題: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名之者誰(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陰(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樂:快樂)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四時之景不同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樹 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樂 溫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樂 安陵君其許寡人

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以富有靈性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瑯琊山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色,賞山樂水的歡暢與愜意躍然紙上。

B.文章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度。

D.文章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回環往復的音韻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

1.D(“樂”應解釋為“以……為樂”。)

2.B(均譯為“在”。)

篇7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譯文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

篇8

1、詞的古今異義。

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題D項“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一詞多義。

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如“發”字,在“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中作“發射”,在“頃之,未發,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中作“出發”;在“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赤壁之戰》)中作“點燃”;在“發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中作“打開”;在“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中作“發動”;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中作“抒發”;在“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君后援”(《赤壁之戰》)中作“派遣”;在“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中作“征發,征調”;在“即道意中事,無毫發爽”(《促織》)中作“極短的長度單位,十毫為一發”;在“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中作“開放”等。這些都是課內所見的,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閱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課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圍,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后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一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一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高中課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約不超過100個,識記起來并不困難。

4、詞類的活用。

篇9

一、考查內容

臨沂市語文中考考試說明中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能閱讀文言文和課外淺易文言文,能順暢朗讀,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文中重要詞語和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近幾年中考文言文閱讀的考查內容主要是以文言基礎知識為主,關鍵是準確理解文言詞句,重點是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

情。

二、考查形式

近幾年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以文段的形式出現。從加強同學們的文化積淀出發,所選文段可能是一則課內語段與一則課外語段比較閱讀。

選課內文言語段進行考查,目的是檢驗同學們課內文言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課內知識學扎實。選課外文言語段,其目的是考查同學們課內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考查同學們能否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根據特定的語境依文斷義。即使是課外語段,往往也會涉及課內語段知識,所以必須立足于課內文言文,扎實復習,并靈活運用,把課內與課外知識結合起來。

三、題型特點

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題型主要有填空題、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問答題四種形式。一般來說,背誦默寫主要在積累部分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理解常用實詞、虛詞多以解釋題形式出現,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多以句子翻譯題的形式出現,對文章內容及寫作特點的考查主要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

1、背誦默寫題可能出現的題型有:將古文句補充完整,古文的理解性默寫,古文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復習時要特別重視理解性背誦、默寫,理解性背誦、默寫與一般性默寫相比,提高了難度,加強了能力考核。所以同學們在對名作、名句識記的基礎上重在理解,絕不能機械記憶。

2、理解常用實詞、虛詞是中考命題的傳統的考點之一。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是要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常用實詞、虛詞的常用詞義和基本用法。近幾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普遍注重了對文言詞語的考查,文言實詞側重于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多音多義詞等,虛詞側重于常見虛詞的考查,如“之”、“于”、“以”、“與”等。但近幾年臨沂市中考題主要考查的是文言實詞。 如去年考題《醉翁亭記》①云歸而巖穴暝暝:______ ②臨溪而漁漁:______ ③雜然而前陳者 陳: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______(參考答案 ①昏暗②捕魚(釣魚)③擺開、陳列④以……為快樂)

3、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一般會選擇文中包含常見文言現象的(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與文章中心相關的重要語句進行考查,讓同學們直接翻譯句子。在翻譯時,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要抓住句中重點字詞,做到字字有著落,意思要正確,句子無語病。如去年考題《醉翁亭記》①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②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參考答案: ①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 ②樹木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

4、誦讀、理解、感悟文章內容的題型,會側重于讓同學們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重點考查同學們對文章表達思想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以及給予我們的啟示。如去年中考題《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請結合學習語文的經驗,談談從本文語言中可以學習和借鑒什么。

對于文章寫法分析,主要有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如具體結構層次的安排,開頭與結尾,文章的過渡、照應等,還

有對修辭手法的分析等方面。

四、復習方法

若要在中考考場上對文言文閱讀能得心應手,取得中考好成績,在復習當中要做好四看:即看課前導讀,看課文,看課下注釋,看課后研討與練習。

1、課前導讀是編者對課文高屋建瓴地點撥,旨在幫助同學們對課文主題有一個準確把握。因此對于導讀要從內容和寫法兩個方面認真讀里面所傳遞出的重要信息。

2、對于語文教材要求背誦的文言文篇目,一定要熟練背誦,正確默寫,教材中未作背誦默寫要求的文言文,要能夠熟讀。

3、看課下注釋,可以幫助解決字音詞義句義,同學們在看時必須做到準確理解、正確運用。有些課文的作者介紹和當時的寫作背景也出現在課下注釋里,這些資源都有助于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課后的研討與練多是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深入探究兩方面設計的,同學們對這些問題可以從題目的要求及解題思路兩個方面去思考,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與主題。

篇10

一、有角度,分層次。

任何一處的景物都不能一眼盡覽,總需要多角度地審視,才能給人留下總的印象。我們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現出來,就需要多角度來描繪。

1.把整體分解開來描寫。這種方法如同剪貼畫,由一塊一塊的部分拼湊成一個整體,讓讀者領略其全貌。對于春光來說,我們都領略過美,但我們卻不知怎樣用語言來表現這個似實實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靈。朱自清的《春》就用分解法來描寫,分解成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及人的圖畫,然后組合成整個春的景象。

2.超越時空的描寫。許多景物的特色與全貌,并不是作者一時一地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四時的變化,方圓幾十里的地貌狀況等,但要想反映它們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時空來描寫了。比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這樣,讀者不僅了解了一時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變化都能一一觀賞到。

3.恰當的順序。我們觀看景物一般是從外到內,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的。我們描寫景物,目的就是讓讀者和我們一樣欣賞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寫景時,我們應考慮到并尊重觀賞者的習慣,按照這樣的順序去描寫。

二、突出特征,工筆細描。

人們對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連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們各有自己的個性。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景物的獨特的個性與風采了。姚鼐《登泰山記》有一段關于日出的描寫: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若樗蒲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同樣描寫日出景象,現代作家劉白羽卻是描寫從飛機上見到的日出景象:你乍看上去,黑夜還似乎強大無邊,可是一轉眼,清冷的晨曦變為磁藍色的光芒。原來江海上簇擁出一堆堆墨藍色云霞。一個奇跡就在這時誕生了。突然間從墨藍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然后在幾條墨藍色云霞的隙縫里閃出幾個更紅更亮的小片……再一看幾個小片沖破云霞,密接起來,溶合起來,飛躍而出,原來太陽出來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不知不覺,原有的暗影都被它照明了。這是觸目驚心的壯觀景象。同是描寫日出,不同的環境之下,不同的人描寫也不同,這就需要作者細心觀察,突出景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才能使描寫的景象不同于別人,而給人一個嶄新的世界了。

三、化靜為動,引起共鳴。

平常我們看到的景物大多是靜態的景物,如果把它們原樣不變地搬到作品中,就不會給人太大的美感了,給人的只是一種死一般的沉寂和令人窒息的氣氛。這就需要有動態描寫。如梁朝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中“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樣就把景物寫活了。朱自清《春》中也有,如“花散在草叢里,象眼睛,象星星,還眨呀眨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多么生動的情景啊!

當然,有時也要創造一個寧靜氛圍,一個寂寂無聲的環境那又怎么能把景物寫成動的呢?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關于樹的描寫:“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棱棱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象是畫在荷葉上”,這凝固得像是鐵柱一樣的樹木,又是為了創造寧靜氣氛的需要了。

四、以景寫情,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