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造句范文

時間:2023-03-17 20:0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媲美造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媲美造句

篇1

供稿/日本《東方時報》 編輯/笪志剛

身為女人有一張毛孔粗大的橘皮臉真叫人傷心!你也許會喜歡在黯淡的燈光下照鏡子,因為這樣肌膚看起來會光滑一些。可是,面對面時,那些擴張的毛孔就無所遁形了,橘皮臉讓你看起來老好幾歲!

有人說,這是天生的,沒有辦法。可是,讓我們想想嬰兒的皮膚,記得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之際,都有嬌嫩細致的皮膚呢。隨著歲月流逝,臉上的毛孔日見粗大,肌膚的狀況越來越不盡如人意了。為什么毛孔粗大呢?毛細孔污物阻塞,引起毛細孔擴大皮膚的表皮基底層不斷地制造細胞,并輸送到上層,待細胞老化之后,一般都會自然脫落。但是毛細孔阻塞者,皮膚新陳代謝不順利,無法如期脫落,致使毛細孔擴大。

皮膚松弛老化,引起毛細孔粗大。隨著年齡的增加,血液循環逐漸不順暢,皮膚的皮下組織脂肪層也因而容易松弛、缺乏彈性。如果再沒有給予適當的保養與護理,會加速老化,毛細孔自然也更加擴大。

1.擠面皰、粉刺過度刺激引起皮脂囊發炎,若積存過多的皮脂,而毛細孔又受污物阻塞時,容易產生化膿菌,毛囊容易發炎,致使粉刺、面皰愈長愈多。如果再過度擠壓面皰、粉刺,致使表皮破裂,一旦傷害到真皮,而其皮缺乏再生功能,便難以產生新細胞,就會留下凹凸疤痕,使毛細孔變得粗大。涂抹頗具刺激性之化妝品及藥霜,長期使用強力殺菌性或收斂化妝水、強力藥霜、消炎水,會使毛細孔阻塞更加嚴重,油脂排泄不出來,如再缺少適當的護理,將會越來越嚴重,毛細孔也會擴大。

2.油一多,你就忍不住拿出深層清潔面膜:但是當心――很多深層面膜首先將毛孔撐大,才能保證毛孔將油份與臟污帶出來。

因此,一定要記得事后“收斂”。天生毛細孔粗大(皮脂分泌特別旺盛)特油性皮膚,油質分泌非常旺盛,天生就毛細孔會比較粗大些,但大多數只限于鼻周、下巴、額頭部位。而這些地方正是最容易長粉刺的部位,此種因體質關系而造成的毛細孔粗大,必須注重清潔、保養,否則毛細孔阻塞皮脂及死細胞越多,毛細孔越加擴大。請注意毛細孔將隨年紀增加,松弛、老化的情況變得更快。

美容時刻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同時,每個人的皮膚也有其遵循的作息時刻表。美容保養若能與肌膚自然作息時刻相配合,就可發揮它最大的功效。

晚11點―凌晨5點:這時細胞生長和修復最旺盛,細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時快8 倍左右,肌膚對護膚品的吸收力特強。應使用富含營養物質的滋潤晚霜,使保養效果發揮至最佳。

早上6點―7點: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自凌晨4 點開始加強,細胞的再生活動此時降至最低點。由于水分聚積于細胞內,淋巴循環緩慢,一些人這時會有眼皮腫脹情形。早晨的保養要應付一天中皮膚所承受的壓力如灰塵、日曬等,要選擇保護性強的、防曬、保濕、滋潤多效合一的日霜。對于晨起眼睛浮腫的人,可用能增強眼部循環、收緊眼袋的眼霜。

上午8―12點:肌膚的機能動作臻于高峰,組織抵抗力最強,皮脂腺的分泌也最為活躍。可做面部、身體脫毛、除斑脫痣及文眉、文眼線等美容項目。

下午1點―3點:血壓及荷爾蒙分泌降低,身體逐漸產生倦怠感,皮膚易出現細小皺紋,肌膚對含高效物質的化妝品吸收力特別弱。這時若想使肌膚看來有生氣,可額外用些精華素、保濕霜、緊膚面膜等。

篇2

1、《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

2、我站在江邊,遙想當年苻堅將百萬大軍,以投鞭斷流之勢南下的氣派。

3、以投鞭斷流之勢跨躍長江天險。

4、數萬選手一起橫渡長江,那種壯觀陣容,與古人投鞭斷流之勢當可媲美。

篇3

1、我們將參觀著名的億萬云石別墅,整座大廈由來自各國大理石建造,內部金碧輝煌,極盡奢侈的裝飾,將令你體會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豪" 。

2、愛情可使茅屋成為金碧輝煌的宮殿。

3、他家無論怎么看都感覺裝飾的有點金碧輝煌。

4、裝修金碧輝煌,各式包廂美侖美奐,為宴會團餐聚餐之首選。

5、南中國黃金海海岸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6、能與他家媲美的只有金碧輝煌的宮殿了。

7、金碧輝煌的東隆宮,是東港鎮民的信仰中心。

8、歷代的皇宮,除了外部的威嚴肅穆就是內部的金碧輝煌了。

9、眾人游玩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房子里,無時不發出贊嘆聲。

10、螺旋向下延伸的垂線圓盤頂燈,華麗而耀眼,金碧輝煌,()黑褐色的大理石墻柱給空間增添了幾許雄偉和壯麗。

11、這座宮殿高10米,寬5米,金碧輝煌,非常的歷史悠久。

12、弗朗西斯?克拉弗林爵士也出席了,他在那些金碧輝煌的屋子里遛了一會。

13、弗朗西斯克拉弗林爵士也出席了,他在那些金碧輝煌的屋子里遛了一會。

14、金碧輝煌的金閣寺,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樓臺水榭,意境高雅。

15、你心坎里金碧輝煌的寶藏

16、在陽光的照耀下,那座看起來普通的房子也變的有點金碧輝煌了。

17、抵達巴黎,午后前往凡爾賽宮,欣賞熠熠生輝的巴洛克式宮殿建筑,金碧輝煌的室內裝飾和珍藏。

18、后來我們又在不少金碧輝煌的私人府邸中閑逛。

19、館內建筑宏偉,金黃色的雙層瓦頂亮麗奪目,供奉呂祖先師的三清大殿,金碧輝煌,頗有宮殿氣派。

20、從這路上看起來,史德門只是個龐大的壯麗的新飯店。離路不遠的地方,金碧輝煌的柯寧斯貝飯店,在一種荒寂的情況中聳立著。

21、快樂的生日,為你帶來最美麗、最金碧輝煌的一年。

22、從到達通向尼普頓水池樓梯的那一刻起,到在金碧輝煌的羅馬水池邊對導游說再見,你會一直想起一個有夢想的人。

23、這時的約柜已供在鑲嵌著香柏木的石頭神廟里的金碧輝煌的內殿。

24、這座金碧輝煌的皇宮始建于1866年,保留著著名的吳哥建筑風格。

25、剛建成的時候,它看起來真是金碧輝煌。

26、隨后驅車前往金碧輝煌,人工奇觀,世界聞名的賭城。

27、這座廟宇已恢復成古時候金碧輝煌的樣子了。

28、這個作品是以鋁合金及其他材料組成,有如在進入皇宮前,一扇由千百萬片金碧輝煌的貝殼編織成的簾幕。

29、在科羅拉多冠丘附近尋找野花時,沙魯發現了一個金礦:一片騾子耳朵花(一種向陽花)在安史羅塞特山巒和夕陽金碧輝煌的背景中。

30、但迪斯波米耶有不同的看法:在金碧輝煌的高樓城市農場重新鮮健康的食物。

31、上午參觀市政大廈和建于年的諾特丹圣母教堂,教堂內部雕嵌精美,金碧輝煌,令人嘆為觀止。

32、碧霞祠是一組龐大的高山建筑群,巍峨嚴整,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靈巖寺的四十尊羅漢泥塑,被梁啟超稱為“海內第一名塑” 。

篇4

[關鍵詞] 商業標語 漢英翻譯 語用失誤 語用等值

一、引言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國際商業化程度的提高,英漢對照的商業標語層出不窮。將商業標語翻譯成英語,旨在吸引外商的興趣和關注,然而語用失誤的翻譯往往會引起外商的誤解,從而喪失寶貴的商機。商業標語翻譯的語用失誤常常出現在詞匯、修辭和文化層面,譯者必須提出相應的翻譯措施,以達到商業標語翻譯的語用等值。

二、 理論背景

何自然(1997: 205)指出:“語用失誤不是一般遣詞造句中出現的語言運用錯誤, 而是說話不合適宜的失誤,或者說話方式不妥,表達不合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失誤。”商業標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指外商對商業標語的理解與漢語讀者不一致。商業標語的翻譯要達到實用的目的,譯文與原文就必須實現語用等值,即“譯文讀者對譯文的理解必須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基本一致。”(Nida,2001:118)語用意義分為寬式語用意義和窄式語用意義,前者體現在文化語境中,后者體現在語言語境中。(陳宏薇,2002:52) 商業標語翻譯具有明顯的商業動機,譯者應盡可能地考慮到外商的文化和語言語境,避免不必要的語用失誤,從而讓外商充分理解原文的商業動機,并且采取與原文讀者類似的商業行為。

三、詞匯語用失誤

詞匯具有指示和聯想意義,指示意義是詞匯實際的語言學意義,而聯想意義是詞匯在具體的使用過程的派生意義,包括讀者對該詞匯的價值觀和態度。(Nida, 2001: 40)普通譯者認為翻譯出商業標語的指示意義即可,但由于不同的聯想意義,這類翻譯會造成嚴重的語用失誤。如:

例1:九月,相約大連服裝節。Dating in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例1是大連服裝節的商業宣傳標語,目的在于吸引外商的關注,參加這次時裝盛會。而譯文選用了“Dating”一詞,根據《朗文現代英漢雙解詞典》(Procter, 1996:357)“Dating”指的是未婚異性之間的約會。大連服裝節邀請的顯然不是到大連尋求浪漫的情人,而是到大連獲取時裝商機的外商,因此例1的翻譯在詞匯層面上出現了語用失誤。對原文的翻譯不妨借用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歌詞“相會在北京”的英文翻譯“Meet in Beijing.”利用變譯的方式將例1翻譯成“Let’s meet in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in September.”或者采用轉譯的手法翻譯為:“Welcome to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in September.”改譯不僅基本實現了原文的語用意義,更增添了一層親切感。

四、修辭語用失誤

修辭在于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情趣,但英漢語畢竟分屬不同的語言體系,人們對同一種修辭手法的審美情趣不盡一致。漢語往往充滿了華麗的辭藻,從結構上講究工整和對仗,寫作注重作者個人感情;而英語則強調簡潔樸實,講究實物描寫。商業標語翻譯中的修辭如使用不當,不僅達不到宣傳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外商的反感。如:

例2:滿樹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氣撲鼻的銀桂;紅里透黃,花多味濃的紫砂桂,花色似銀,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竟相開放,爭研媲美。

Golden osmanthuses are filled with the tree, furnishing with fine aromatic surroundings; Silver osmanthuses are snow white, sweet greeting the travelers; Red porcelain osmanthus are red in yellow. All season osmanthuses are silvery, which are available in all seasons as the name is called. All the osmanthuses are in full blossom, fighting to compare beauty with one another.

例2是上海桂花節的宣傳標語,原文充滿了溢美之辭,旨在吸引國外游客前來賞花。譯文采取了逐句對譯的方法,利用了大量華麗的詞語,從漢語審美觀點來看,譯文倒也充滿了詩情畫意,但國外游客卻覺得譯文不僅冗長乏味,而且缺乏實際意義,沒有實現原文的語用意義。根據英語的審美特征,原文不妨譯為:“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ir fragrance.”(賈文波, 2001: 80)改譯采用了省略的手法,略去了大量華而不實的詞語,譯文不僅簡潔明了,而且直觀寫實,完全符合外商的審美情趣,從而避免了語用失誤。

五、文化語用失誤

文化差異常造成商業標語翻譯的語用失誤,英語和漢語分屬兩種不同的文化圈,即使是同一件事物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內涵。原文和譯文的文化差異越大,就越需要采用更加靈活的翻譯手段。如:

例3:以外貿企業為龍頭。wi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dragon head.

例3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本地,語用意義就在于告知外商外資企業在本地經濟中起到了領頭的作用。但在英語文化中,“龍被看作一種不祥的動物。……在圣經中,龍是魔王撒旦的化身。”(程立,1999:115-116)由于文化的差異,例3譯文足以讓外商望而生畏,完全喪失了原文的語用意義。譯者可以采用歸化的方法,將“龍頭”轉譯成英語中類似的文化意象,如“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丁衡祁,2002:46)“locomotive”(火車頭)與“龍頭”都具有領頭或牽引的意義,改譯基本上保持了原文的語用意義。

六、結語

在譯文中傳達原文的語用意義是商業標語翻譯的基本要求,但譯文在詞匯、修辭和文化層面的語用失誤常常引起讀者的誤解,從而喪失商機。譯者應盡量采取轉譯、省略、歸化等靈活的翻譯方法,避免譯文中的語用失誤,使譯文和原文基本達到語用等值。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52

[2]程 立:英漢文化比較辭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15-116

[3]丁衡祁:對外宣傳中的英語質量亟待提高[J].中國翻譯,2002(4),46

[4]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05

[5]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80

篇5

關鍵詞李漁語言復辭重言

李漁是明末清初成就卓著的戲曲理論家。他創作的傳奇現存《奈何天》、《比目魚》等十種,和刻為《笠翁十種曲》,清一色的喜劇。它們代表著清代喜劇的最高成就。他的傳奇無一不是地地道道的場上之劇,新奇機趣而又淺白通俗,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更為人所稱道,李漁特別喜歡使用復辭重言,造成一種獨特的舞臺語言效果。

復辭重言是一種交錯行文的方式,就是通過文句單詞、短語的重復,使行文呈現一種交互糾纏的樣子。讀起來有一種氣脈流蕩于胸中,一往三折、波瀾迭起的節奏感。

李漁傳奇作品中大量使用復辭重言的方式。粗略統計,僅《比目魚》一劇,就有60多處。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論文

譚楚玉:若要把家私作伐,錢財聘他,就是千金也止值得千金價。《耳熱》

劉藐姑:慢說是面厚家財厚,卻不道名虧實也虧。《聯班》

譚楚玉:只要令愛受得。學生也受得。我和他有苦同受,有福同享就是了。《改生》

李漁不僅在賓白中大量使用復辭重言,甚至在不受詞牌要求的上場詩、下場詩里,也不時使用這種語言形式。《比目魚·發端》中介紹劇情的四句詩是這樣的:

譚楚玉鐘情鐘入髓,劉藐姑從良從下水。

平浪侯救難救成雙,莫魚翁扶人扶到底。

每句的第四個字都在第六個字的位置重復,而且都是動詞,而構成戲劇的重要因素就是通過人物行動推進核心事件。考慮到人物行為在戲劇中的重要作用,有意安排對劇情有重要提示作用的動詞重復,就不是在文字上玩花樣的問題。再看《風箏誤》第一出《顛末》的下場詩:

放風箏放出一本簇新的傳奇,

相佳人相著一副絕精的花面,

贅快婿贅著一個使性的冤家,

照丑妻照出一位傾城的嬌艷。

這首詩形式上非常奇特,每句都用十二個字的長句,而非一般傳奇所用的七言:每句中都重復主要動詞。此劇詼諧幽默,情節構成全在一個誤字,一切都顛倒錯亂,匪夷所思,是以一種玩笑心態寫的種種誤會。作品以一只“作孽的風箏”為線索,把“鷂誤”的“誤”、“冒美”的“誤”和“詫美”的“誤”層層勾連起來,劇情波瀾起伏,搖曳多姿,又令人忍俊不禁。詩中的“放風箏”、“相佳人”、“贅快婿”、“照丑妻”,構成該劇的主要情節。重復幾個產生誤會的動詞,容易給觀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這是李漁作品中大量使用復辭重言的出發點之一。

李漁復辭重言的構成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同—個詞的重疊使用,在一句或兩句中形成復辭重言。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比如:

要我妝男就做生,要我妝女就做旦。《聯班》

心忙步忙,赴溫柔如歸故鄉。《入班》

你為我無端屈志增憔悴,吃盡摧殘受盡虧。《改生》

救虎誰防被虎吞,勸君施怨莫施恩。《誤擒》

《比目魚》最后一場《駭聚》中慕容介的一段話,堪為這種方式中運用的最為純熟的代表:

①凡人得意之境,就要想到失意之時。②譬如戲場上面,沒有敲不歇的鑼鼓,沒有穿不盡的衣冠。③有生、旦就有凈、丑:有熱鬧就有凄涼。④凈、丑是生、旦的對頭。凄涼就是熱鬧的結果。⑤仕途上最多凈、丑,宦海中易得凄涼。⑥通達事理之人,需要在熱鬧場中收鑼罷鼓,不可到凄涼境上,解帶除冠。

這段說白將人之得意失意,比作戲場上的鑼鼓衣冠。生旦凈雜。引伸出無處不在的熱鬧凄涼,然后再說到仕途宦海,最后歸結為對人事的體悟。行文層層勾連推進,前呼后應。在第①句中,前后的得意、失意,是正反意義上的重復:第②句重復“沒有”二字:第③句是“有……就有……”整個句式的重復:第④句從句式上看,是在重復“……就是……”,而“生、旦”、“凈、丑”、“熱鬧”、“凄涼”,又是第③句中主要詞語的重復:第⑤句承接上句,重復“凈、丑”、“凄涼”二詞:第⑥句作為終點,以“熱鬧場”,上承③④句,以“凄涼境”承③④⑤句:而“收鑼罷鼓”、“解帶除冠”都來自第②句。這段話說的是人事經驗,第①句用“凡人”起,第⑥句以“通達事理之人”收,遙相呼應,讓人不得不嘆服作者文思的巧妙與縝密。李漁將戲里戲外、人海宦海中最為深刻的規律,用淺顯平淡的語句表達出來,可與《紅樓夢》自勺《好了歌》相媲美。

第二,利用漢語一詞多義構成復辭重言,比如:

國色從來不宜逢,休將花眼辯花客。《耳熱》

終不然倒為我面似蓮花也,特將花面題。《改生》

終不然教我面似蓮花也,反陪那花面妻。《改生》

第一句中“花眼”的“花”是因為年老而視力減弱、看東西模糊之意,而“花客”則是如花般美麗的女子。作者巧妙地將兩種完全不同的意義組合在一起,幽默詼諧而又有解嘲之意。第二、三句都專在“花”與“面”上做文章,面似蓮花,是用比喻極寫相貌之美:“花面”則是借用舞臺上的“花臉角色”,指奇丑無比的面容。在一句當中,使用同樣兩個字,表達截然相反的意義。讓極美與極丑形成對照,表現了李漁運用語言的純熟,心智的機巧。

第三,是以一個字為核心。通過聯想組成另外一個詞,在句中重復。比如:

勸你把屯田當福田,力戰輸心戰。《辦賊》

非是熱中求媚主,纓冠只為掛冠謀。《辦賊》

捕魚學會便貪酒,世上漁翁即醉翁。《回生》

第一句中夫人勸慕容介要以智治軍,“屯田”本是指屯田養兵,由此而聯想到這樣做得好的話,將給主帥帶來后福,故而生出“福田”之詞:“力戰”、“心戰”也是由聯想而形成的復辭重言。第二句中“纓冠”本是指將帥的頭盔,代指為官之意,由此而及功成身退,“掛冠”歸隱,皆是以—個“冠”字生發的聯想。

篇6

關鍵詞:三步閱讀 劃關鍵句 形成思路 傳播快樂

閱讀理解題是高考一大難點,更是一大重點,尤其是散文閱讀,具有廣泛的審美教育功能。散文閱讀往往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生活閱歷、情感經歷和理解能力密切相關,因而復習時必須要有針對性。要教給學生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做必要的積累,調動其情感生活體驗,觸發感悟,在體驗中獲得快樂,在感悟中獲得愉悅,提升相應的理解、認識能力。結合本人平時的教學,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掌握方法,三步閱讀,逐層推進

散文重在表達情感,要分析思路,進行三步閱讀,理解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

寫什么:尋找散文的線索。線索是散文組織安排材料的“綱”。閱讀散文要緊緊抓住這條“綱”,弄清它安排組織材料的規律,從而沿著這條“綱”去分析文章的內容,明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及其選材組材的意圖。例如閱讀楊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這條線索;閱讀茅盾的《白楊禮贊》一文,就要找出“歌頌白楊樹的不平凡”這條線索。進入散文的意境。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于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

怎么寫:分析散文的語言。散文語言優美、暢達,富有節奏,同時也凝煉、干凈、富有哲理。因此,閱讀散文時,就要認真分析散文的語言優美、凝煉、暢達的特色,從而在形式上對散文加以賞析。例如閱讀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們可以從那“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熱鬧、杏花的如霞似錦、梨花的素淡皎潔,領略到由濃到淡的色彩變化過程,并體會《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寫作特色,包括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散文的內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們寫作散文的能力。例如閱讀楊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注意把握此文的這樣幾個技巧:借物抒情,托物言表;欲揚先抑,波瀾起伏;首尾照應,突出中心;記敘、抒情有機結合。

為什么寫:這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需要體會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閱讀散文時,一定要注意體會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瀾,產生感情的共鳴。例如閱讀張潔的《挖薺菜》一文,就要體現出“我”與薺菜的特殊感情;閱讀冰心的《小橘燈》一文,就要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的對“小橘燈”的深切懷念之情。

二、分項訓練,形成思路,養成習慣

此環節的復習是依據考點從詞語解釋和詞語深層含義的理解、領會句子的深層含義、理解文意概括具體內容、品味語言等方面展開,復習中重方法指導和實際舉例及演練。

1.教給學生解詞方法:依據平時積累,判斷詞語的字面義;聯系上下文,找出與該詞匯有關的信息;判斷詞性及詞語的感彩而解釋詞語;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內容,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匯在文中的隱含義。

2.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的方法:(1)分清含義的類別,是弦外之音還是言簡意豐,是寄深于淺還是托物寓情。依此類別展開聯想,找出實際義。(2)分析句子構成深刻含義的原因,是語言的凝煉還是采用了象征、對比、比喻、雙關等寫作手法。(3)抓住關鍵詞語,如強有力的動詞,富有感彩的形容詞,以及一些特殊的虛詞,去理解句子的含義。關鍵是把句子所在的段落讀懂讀透。

3.概括文章要點的方法:(1)尋找段落中的明顯信息,如開頭總起句、中心句、結尾總結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它們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議論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們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2)無明顯信息的段落,應該通讀全段,找出概括性語句關鍵詞語,分析合成段意。這些都沒有時,要考慮句間的關系,先劃分層次,概括出各層意思,再綜合成段意。(3)恰當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語言標志,如“總之”、“因此”、“其實”、“這就是說”等等,其后所跟句子大多跟段意有關。

4.品味語言題的應對方法:(1)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可以從它的表達效果來品味。⑵用詞準確生動的可以用換詞比較法來考慮它的表達效果。⑶含蓄雋永的語句品味方法: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分清含義類型、結合文章的主旨等方面來考慮。⑷引起共鳴的語句:聯想自己的生活經歷來品味。告訴學生語言通常的特點:如精煉準確、形象生動、個性化、精辟含蓄、樸實清新自然等,并強調對具體語言的分析,切忌套用一般文體語言特點或作家語言風格的概念,而應該從文章的實際出發,對那些最能表達中心思想、最能打動人心、最能令人回味的語言進行具體的分析。

三、粗讀細嚼,劃關鍵句,深思品味

對于閱讀或者高考,掌握閱讀方法很有必要。誠然我們教師可能條分縷析地介紹方法,但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沒有深厚的情感體驗,沒有一定的認知水平,沒有大量的感悟積累,很難在考試時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深入地理解散文作品內容中蘊含的意義。要用粗讀的方式,大量地涉獵優秀的散文作品,對關鍵信息語段,甚至是題目中關鍵信息,要在速讀時細細品味。結合體驗去聯想、去想象、去感悟并及時地摘錄和記錄下來。

我們讀馬溫的《風,越過馬背》(見界首中學2010.3訓練試題)一文,摘錄詞句段如下:

成吉思汗喜歡在草原上縱馬奔騰。

大雕是草原上的英雄、草原的神話和草原的精神寄托。

成吉思汗需要對話者。

我們所騎的馬都是為草原景區服務的……真正的馬,我是說一匹充分享有自由權的馬。

還有如此自由的駿馬么?

理解到:作者借助寫成吉思汗與大雕、馬、弓箭來寫征服世界的雄心及自由勃發的精神,呼喚自由的英雄主義。

四、針對訓練,分析錯因,強化鞏固

學生要獨立完成老師精心設計的閱讀題,老師會進行針對性指導和試卷講評,通過與輔導對象的交流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適時安排模擬測試和綜合考試,增強學生在心理上和考試能力上對高考閱讀的適應性。

這里強調學生在綜合測試過程中,一定要把每次自己做錯的地方,特別是思維的錯因,記錄在專用本上,經常地看看,起到一種警醒并強化鞏固的作用。

篇7

一、依據學情,找準言語訓練點

語文教材可供學生學習積累的言語點很多,如取材的方法、布局的策略、段落的過渡、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等,這么多言語知識點到底該教什么?教到什么樣的程度?老師們往往很隨意,主要表現在:教學設計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缺少課程的整體意識,年段教學目標不明確,因此就有一個比喻句,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還有學生學不會的尷尬局面。因此,只有找準言語訓練目標,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言語的學習與積累。

例如,過渡句是小學階段一個重要的言語知識點,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趙州橋》一文中出現了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我們可以把教學目標確定為:“初步認識過渡句。”只要求學生達到“初步感悟”的程度即可。到了四年級出現大量過渡句,如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長城》《頤和園》和《秦兵馬俑》中,則要求“掌握過渡句”,不但要認識過渡句的形式,而且要理解過渡句在布局謀篇和語言表達中的作用。總之,言語訓練點雖然相同,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段目標不同,教學目標的確定也應隨之改變。

二、依托閱讀,感知言語形式

閱讀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言語內容的理解,感知言語形式,習得言語知識。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以下閱讀策略促進學生言語積累。

1. 對比閱讀

對比閱讀是將兩篇(段)或兩篇(段)以上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文章(段),加以對比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將有關內容不斷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感知言語形式獨特之處,從而習得言語知識。

其一,異中求同。李吉林老師在人教版三年級《海底世界》的教學中,把一段課文的原文和經過刪節的文字進行了比較:

【原文】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到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改文】海底的動物嘗嘗會發出各種聲音,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到各種聲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嚕……

通過比較,學生認識到擬人手法的精妙之處:海底的動物和人一樣,也有許多許多悄悄話要說,這樣描寫顯得更加生動有趣。

其二,同中求異。利用含有相同的言語形式的段落進行比較閱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桂林上水》第二自然段寫漓江的水。作者并不直接寫漓江的水,而是先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后用一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的水相媲美,凸顯漓江水獨特之美。接著運用排比、比喻手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別具一格的山。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兩個自然段,段落結構相同,表達手法相似,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文段結構,歸納表達形式的相同之處,從而領悟對比、排比和比喻等表達方法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 拓展閱讀

拓展閱讀是指在課文閱讀基礎上,補充具有相同的言語形式的閱讀材料,以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規律性的言語知識。

在《桂林山水》的學習中,我們補充了多個排比句,如: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書是階梯,幫助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峰;書是良藥,能醫治愚昧之癥;書是乳汁,哺育人們成長;書是你的最好伴侶,與你共度美好時光。愛讀書,是一種美德。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胸襟開闊,豁達曉暢;讀書,使人目光遠大,志存高遠;讀書,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綻開花蕾。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句子和課文中哪個句子結構相似?你能說出排比句式有哪些特點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在閱讀了一定數量、含有排比手法的閱讀材料基礎上,歸納提煉出排比句式的基本特點: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近或相關的、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

通過拓展閱讀,在眾多具有關聯性的語言材料中,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某種言語形式的共同點,把握規律性的言語知識,這是學生進行言語積累的關鍵。因為只有學會了規律性、本質的知識,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三、順勢而練,鞏固言語認知

1. 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由讀悟法,由讀促寫。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有三處言語訓練點:一是作者運用比較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意義;二是運用列舉實例的方法,揭示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三是引用名言警句,說明了現代科技發展的成就之大,范圍之廣。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領悟了這些說明方法后,進行仿寫練習:請你用上這些說明方法,介紹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變化。為了降低練習難度,教師先出示范例如下:

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古時候人們“欲上青天攬明月”,希望飛到月亮上去看看,苦于登天無門,只能在神話“嫦娥奔月”中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紀,我們人類的飛船登陸月球,并且做了很多實驗。古代人們的愿望都變成了現實,現在咱們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們有這么幸福的日子全靠現代科學技術啊。

然后,讓學生閱讀思考:文中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隨后,教師還提供了一些名言警句,如“欲上青天攬明月”“千里江陵一日還”等。學生寫完后交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是否恰當?

由此可見,“讀”是為了認知言語知識,“寫”是為了鞏固言語知識,兩者結合,共同促進言語積累。

2. 變式練習

變式練習,是指給學生呈現多種有變化的問題情景,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的言語知識解決,是言語知識轉化為言語能力的關鍵途徑。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灰雀》一課是通過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展開故事情節。這篇課文是學生學習寫好人物對話的典型材料。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找出男孩和列寧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你能體會到他們的內心想法嗎?

環節二:從這幾句對話的格式看,你發現了什么?

環節三:你能變換一下對話的格式嗎?

環節四:設計對話情景:語文單元成績公布了,我的成績很不理想。老師、父母、我的好同學會對我說什么呢?請注意運用不同的對話格式。

以上設計,環節一主要是在閱讀理解人物語言描寫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環節二是從言語的表現形式來學習對話的形式,并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后,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被省略;還要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動作等。環節三和環節四,后者通過變式練習,強化了對話的認知,重新建構對話的知識結構。

四、實踐運用,內化言語知識

實踐運用是學習的繼續和鞏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學習的條件,學習與實踐不可分割。只有通過語言實踐,才能內化言語知識,真正實現積累。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多種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實踐運用,積累言語。

現繼續以《灰雀》的教學為例說明。在學生基本掌握了人物語言描寫的方法后,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

練習一:下面的對話已經開了頭,請你接下去寫。

在盛飯的時候,我不小心把一個飯團掉在地上。這一下,奶奶又開始嘮叨了……

小紅在馬路邊撿到一個錢包,她氣喘噓噓地奔到崗亭邊,踮起腳跟,把錢包交給了警察叔叔……

篇8

如今,每個人都生活在廣告的海洋之中,大量廣告的推陳出新,成為消費者獲取商品信息的重要來源,日益增多的廣告對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廣告語作為一種應用語言,因其具有專門用途,故逐漸顯現出區別于普通英語的專用語言特點,用詞造句與普通英語有著許多差異,并隨著廣告的發展、時代的前進、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的變更而變化。從廣告英語的用途出發,為了盡快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了解商品的主要特點,突出優勢,加強印象,解除疑慮,并說服其最終購買。廣告語的特點主要有:簡潔明快,通俗易懂;富于描述,表現力強;詼諧幽默、富于美感。廣告語通常在語言上引人入勝、說服力強,修辭手段運用也別具一格。廣告語在語言形式上也極具鮮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對仗押韻、或節奏感強,有耐人尋味,經久不忘的效果。

二、翻譯等值理論

翻譯等值是西方翻譯理論中的一個核心范疇,涉及翻譯的本質、評判標準、翻譯原則、翻譯的目的與功能等諸多根本性問題。奈達所提出的“動態對等”的概念,使“等值”理論更加豐富,更趨于靈活。他認為譯文“接收者和譯文信息之間的關系,應該與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間的關系基本相同”。奈達把翻譯對等分為形式對等和功能對等,功能對等也稱動態對等。前者要求譯者盡可能從字面和意義雙重層面上傳達原作的形式和內容,要求忠實原文的表達形式。后者目的是營造“最貼切的自然對等”(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ce),使譯文與原文在讀者反應方面基本一致。雖然廣告翻譯中不乏成功的直譯例子,但總的說來功能對能原則更適用于廣告翻譯。卡特福德在論及等值問題時說,“翻譯等值關系取決于同一語境中原語和譯入語文本的互換性。”而互換性都與“該語境中文本的交際功能相關”,也就是說,“為了建立翻譯等值關系,原語和譯入語文本都必須與功能上相關的語境特征相聯系”。卡特福德強調翻譯與語言功能的關系。語言功能主要有三:認知表達功能(cognitiveandex-pressivefunction),文化功能(culturalfunction)和藝術功能(aestheticfunction)。其中,認知功能是語言最根本也是最明顯的特征,為便于分析,我們權以語言功能來替代它。這樣,從功能上我們劃出了等值的上那個大的層次:語言等值(linguisticequivalence)、文化等值(culturalequivalence)和藝術等值(aestheticequivalence)。

(一)語言等值

語言等值相當于傳統意義上的直譯,之所以可以采用直譯是因為人類思維的共性和物質世界的客觀性。雖然使用的語言不同,但卻有著同一性,所以在翻譯時就可以將同一性延續下去。若能找到語言等值的譯入語,那么這個翻譯就是一個替換過程。

1、Oncetasted,alwaysloved.(某食品公司)這句廣告詞若進行語言等值的翻譯則可譯為:一次品嘗,永遠喜歡。

2、Hi-guarantee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索尼)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高保真,高樂趣,高時尚,只來自索尼。

3、Therelentlesspursuitofperfection.(雷克薩斯汽車)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不懈追求完美。

4、TakeToshiba,taketheworld.(東芝)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擁有東芝,擁有世界。

5、Eleganceisanattitude.(浪琴手表)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優雅是一種態度。

6、Wherethereisaway,thereisaToyota.(豐田汽車)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有路就有豐田。

7、Adiamondisforever.(DeBeers鉆石)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鉆石代表永恒。

8、Feelnewspace.(三星)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感受新空間。

9、Lifeisajourney.Enjoytheride.(尼桑汽車)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生活就是一次旅行。駕駛愉快。

10、Tide'sin,dirt'sout.(汰漬洗衣粉)語言等值翻譯,可譯為:汰漬到,污垢逃。以上的翻譯皆是運用直譯翻譯出來,找出譯入語中最相近的詞將源語言替換。這樣翻譯能最大的保證了源語言的“真”。在這個10個廣告語翻譯中,前3句在經過語言等值翻譯后就可達到令人滿意的翻譯結果。不過4-10句雖然在語言上做到了等值,可翻譯結果還有一定的改進提升空間,因為在對語言表層意義翻譯的同時,還要注重語言的深層含義,因而大部分廣告語翻譯只做到語言等值是遠遠不夠的。語言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發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將隱含的深層意義發掘出來。

(二)文化等值

翻譯是一項社會文化活動,譯者翻譯不僅僅翻譯文字,更是在傳達不同的文化。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上的對等并不能滿足文化溝通的需要。有時候,盡管語言對等了,但是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讀者仍無法理解譯文想要傳達的意思。若廣告語翻譯中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么不僅起不到宣傳鼓勵消費的效果,甚至還會讓消費者感到風馬牛不相及,產生反感。做到文化等值,這就需要譯者要有豐富的中西文化知識,把廣博的知識同文字翻譯相結合。奈達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

1、衣食住行,有龍則靈。(中國建設銀行的龍卡)“龍卡”剛才按照語言等值的原則翻成“Drag-onCard”,而實際上,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和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天壤之別,雖然現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比較頻繁,不至于在這一點上產生文化沖突,但為了不讓西方文化中Dragon的負面印象帶入商品中,還是翻譯成“LongCard”比較妥當,實現文化等值。況且,現在許多中國特色詞匯被西方詞典所收錄,這對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溝通有一定積極作用,因此可譯為:Youreverydaylifeisverybusy,OurLongCardcanmakeiteasy.

2、Wherethereisaway,thereisaToyota.(豐田汽車)這句廣告語若擺脫語言等值的局限,采用文化等值的策略可譯成“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不難看出,譯文套譯了中國的名句“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運用了套譯法之后,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這句廣告語的文化認可度就更高,并且能過目不忘,起到了積極有效的宣傳營銷效果。

3、Justdoit.(耐克)這句簡短的廣告語,雖然只有三個單詞,但若直譯為“想做就去做”,可就達不到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效果。這是因為中國一直主張自律,特別是在21世紀以前,美國人的特立獨行、張揚個性的思想在相對保守的中國是難以接受,所以“想做就去做”很容易讓中國人認為這句話是鼓勵人們不要自律,隨心所欲,甚至連做壞事都可以的意思。在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差異之后,耐克公司把這句廣告詞改為“應做就去做”。達到文化等值后的譯文,既保留了耐克活力張揚的品牌形象,也符合了中國文化思想。因此,文化等值在廣告語翻譯中需要特別注意,既然是要為產品打開新的市場,那么就要符合當地消費人群的價值觀,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4、AMarsadaykeepsyouwork,restandplay.(馬爾斯牌巧克力)看到這句廣告語,熟悉英語諺語的譯者會聯想到兩句句型類似的話“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llworkandnoplaymakesJackadullboy.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小孩也變傻。”這樣一來,吃馬爾斯牌巧克力既會讓人聯想到像吃蘋果一樣健康,又可以變得聰明。廣告語設計得如此精心,在進行翻譯時,譯者也需要在領悟其深層含義后再進行文化等值翻譯,可譯為:一日一塊馬爾斯牌巧克力,給你工作、休閑、娛樂添精力。

5、GivemeGreenworld,orgivemeyesterday.(綠世界晚霜)這句廣告語對不了解美國歷史文化的人來說,會直接運用語言等值譯為:要么給我綠世界晚霜,要么給我昨天。然而,對于了解美國歷史文化的譯者則會想到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杰出的政治家PatricHenry的名句“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不自由,毋寧死!”若能將廣告語的翻譯與名句相聯系,消費者在聽到廣告語后則會更加有購買欲。因此,此句可譯為:要么給我綠世界晚霜,要么還我昨日容顏。與直接運用語言等值的譯文相比,更有渲染力。以上的例子說明在廣告語的翻譯中,不能只顧及源語言的字面意思,更需要因地制宜,把握好當地文化的特點,入鄉隨俗。若盲目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可能會招致當地消費者的不滿和反感,這是廣告語翻譯的大忌。廣告語的翻譯要求譯者對源語言和譯入語兩國的歷史文化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可幫助提升譯文的質量,避免譯文出現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不可挽回的失誤。

(三)藝術等值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一種藝術,體現了一種美。它的美主要在音和形兩方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翻譯中,若能將譯文在審美上更上一層,不僅表達出了原語的意思,要是還能展現出廣告語的美,那可就能事半功倍了。要想實現藝術等值,譯者就需要費一番腦筋,因為這個翻譯過程算是一種再創造。翻譯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語言上的機械對應活動,是對原作的模仿和復制,根本談不上什么創造性。其實不然。相比作者而言,譯者受到的限制更多,但限制和束縛恰恰是創作的一個主要源泉,出色的譯者在面對源于文本與譯入語的雙重束縛時,并不會被嚇倒,而是將它們視作可以激發自己創造力的一種挑戰,從而創造出能與原作媲美的譯文。因此,在翻譯中的創意是不可磨滅的,也是譯文的魅力所在。

1、TakeToshiba,taketheworld.(東芝)要想把這句廣告語的美和語言的力量翻譯出來,語言等值層面上的“擁有東芝,擁有世界。”是不夠的,若譯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可譯成“東芝在手,世界在握。”則更好的提升了廣告語的語感和力度。

2、Eleganceisanattitude.(浪琴手表)此句廣告詞目前在藝術等值上做得最好的譯文是“優雅態度,真我性格。”這符合了此品牌的高貴與優雅,與“優雅是一種態度”相比,無論是音韻還是寓意都更能提升產品檔次,從而吸引消費者。

3、Adiamondisforever.(DeBeers鉆石)這句廣告語的翻譯尤為經典,很多中國人都能脫口而出“鉆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之所以能被中國消費者深深記住,是因為譯文通過增補語義,將原語譯成符合中國人審美的一個對偶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賦予了品牌無限的感染力。

4、Goodtothelastdrop.(麥斯威爾咖啡)譯者將此廣告詞進行創譯,譯為“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如此生動有持續感的譯文,不僅表達了源語言的本義,更結合了中文的美感,讓消費者產生對產品想象的空間。這種翻譯是對源語言的一種提升,產品形象和好感度也逐漸提高。

5、Philips:Senseandsimplicity(飛利浦)原文越簡短的廣告詞給譯者發揮再創造的空間也就越大,如何將這句翻出美感,對譯者來說可謂是一個挑戰。最經典的翻譯是“飛利浦:精于心簡于形”,這種翻譯對“sense”和“simplicity”的把握是相當到位的,譯者在翻譯前肯定對飛利浦這個品牌的特點進行了深度的了解,然后將原文的兩個單詞進行增譯,讓中國人通過這句廣告語加深對此品牌的印象。

6、Intouchwithtomorrow.(東芝)此廣告語運用翻譯成“盡顯明日新境界”,增加“新境界”一詞,把源語言中展望美好未來的意思清晰的表達出來,“盡顯”賦予了譯文一種力量。譯文整體而言非常有節奏感和渲染力。

7、ConnectingPeople.(諾基亞)這是諾基亞手機的經典廣告語,而其對應的中文翻譯“科技以人為本”也為人所熟知。經過英漢對比后,不得不佩服譯者的創譯,將兩個單詞的廣告語進行增譯突出了諾基亞公司的核心價值,而“以人為本”比直譯為“聯系大眾”更有關懷之感,含有消費者就是上帝,一切以消費者為準的感覺。

8、Feelnewspace.(三星)這句廣告語中“space”一詞的翻譯需要進行藝術加工,如果只進行語言等值則翻譯為“空間”,雖然意思正確,但沒有讓消費者體會到美感,所以可以將“空間”改為“境界”,對消費者來說更佳有吸引力。

9、Lifeisajourey.Enjoytheride.(尼桑汽車)此廣告語前一句可以運用語言等值翻譯,后一句若譯為“愉快駕駛”或“享受駕駛”則顯得有些突兀和過于簡略。若譯者對此句進行藝術加工,利用增譯法譯為:生活就是一次旅行,祝您旅途愉快。經過藝術加工后的譯文更加悅耳,使消費者聽著更加舒服并且記憶深刻。

10、Tide'sin,dirt'sout.(汰漬洗衣粉)語言等值翻譯為:汰漬到,污垢逃。雖然譯文貼切并做到了押韻,但聽起來缺乏力度。強有力的廣告語會讓消費者更有購買欲,因此要進行藝術加工使譯文更加響亮。“有汰漬,沒污漬。”這樣的譯到了押韻并且讀起來充滿了力量,無疑是最佳譯文。翻譯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做到藝術等值翻譯的廣告語可謂將翻譯的藝術淋漓精致體現出來,經典的廣告語譯文值得一次次品讀,從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讀起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因此,譯者對譯文應該進行藝術上的升華,使譯文達到新的境界。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