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7 03:0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歸國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歸國計劃

篇1

英文名稱: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主辦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9493

國內刊號:11-5583/TU

郵發代號:82-36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國際城市規劃》(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建設部主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份全面解讀國際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的國家級學術刊物。其前身是國家城建總局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于1979年創刊的《城市規劃研究》,1986年更名為《國外城市規劃》,2007年正式更名為《國際城市規劃》。

篇2

區域規劃密集出臺

隨著國務院批復《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特色區域發展規劃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

而據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等渠道了解到,在穩增長調結構的大背景下,從地方到中央,有一系列的重拳規劃在緊鑼密鼓地編制,有些年內就會出臺,這對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有相當支持力度。

其中,8月9日,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透露,《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復。規劃提出,把東北東部的對外開放作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點區域加以規劃,并提出了具體要求,即“發揮毗鄰俄朝的地緣優勢,以東北東部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為契機,促進區域的產業升級和資源整合,以沿線重點城市為基礎,以丹東港為依托,建設東北地區新的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東北區域開放規劃綱要,“能促進區域內擴大對外開放,通過地區間城市的合作而提高東北地區的經濟實力,對東北區域概念形成一定利好,老工業基地將獲強大動力。” 平安證券投資顧問彭軍說。

東北區域規劃僅僅是區域規劃的一個縮影,據記者粗略統計,目前正在編制或等待出臺的重頭規劃至少是兩位數。

其中,《中原經濟區規劃》、《廣西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規劃》等成為東南西北中全國幾大區域規劃的“典型代表”。

戰略新興產業備受鐘情

需要指出的是,在讓人感覺有些紛繁的眾多規劃中,將區域規劃與產業規劃相結合,側重戰略新興產業,走高端路線的規劃,市場關注度尤為火爆。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東部、東北、西北、西南、中部,各個區域都有自身特點,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的《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就是一例,目標就是走產業高端。”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有資源優勢的區域,其產業特點非常突出。

記者注意到,海南省剛剛批復出臺的《海南省熱帶作物產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就明確表示,要緊緊圍繞做強國家天然橡膠基地、做精國家熱帶水果基地、做大國家熱帶花卉基地三大主攻方向開展工作。

再者,國家發改委正在調研編制的《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也是劍走高端,規劃的定位是引領全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怎么走。

所謂蘇南,包括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鎮江五市,該規劃是繼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之后的又一重要國家戰略,其引領全國意圖非常突出。

篇3

論文摘要:青島啤酒一直以來都著眼國際化經營,國際市場高領的利潤空間使青啤在進入國際市場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從國際市場環境分析,青島啤酒作為中國啤酒行業龍頭企業,在整合與擴張并舉的發展戰略指導下,實施了國際營梢戰略規劃,實現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科學制定出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梢等營梢策略,進一步開拓了青島啤酒的高端市場,提高了青島啤酒營銷活動中的整體功挑,增強了企業國際競爭力。

一、青島啤酒所處環境分析

(一)政治環境

目前,我國整體局勢是:政治穩定,人民團結,社會關系和諧,繁榮發展,改革在繼續深化,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中國加人WTO以后,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貿易雙邊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合作領域繼續拓寬。國家政治的穩定為啤酒的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經濟環境

中外合資流行,國內中低檔啤酒出口將擴大,國外高檔洋啤的進口亦會有所增加。自我國加人WTO以來,已經開始與WTO全面、全方位進行接軌,世界貿易合作的加強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

(三)文化環境

青島啤酒廠最早就是由英、德商人創辦,從產生到發展一直都夾雜著國外的文化環境因素,在適應和吸收東道國文化的過程中使母國文化逐漸融于外國文化,兩者是雙向的文化溝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如本來對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技巧、習慣懷有濃厚興趣的美國人,當然同時也愛上了青島啤酒。正是洋為中用、中為洋用的跨文化戰略使青島啤酒大獲全勝。

(四)行業分析和競爭者分析

1.行業分析:啤酒企業集中度逐步加強,競爭趨于白熱化。外資攜資本優勢正在進人中國,未來外部環境處于比較穩定階段。啤酒銷量及發展趨勢進一步提高。據統計,2007年世界啤酒人均年量為36升,而西方發達國家人均年量在100升以上。

2.競爭者分析:在國內,除青島啤酒外,還有燕京啤酒、重慶啤酒、紅河光明、蘭州黃河、發展等幾家以啤酒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青島啤酒在國內一直都是處于領先地位,所以青島啤酒還是可以保持其競爭力。在國外,雖然西歐與美洲每個國家的啤酒品牌程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多樣復雜,但青島啤酒憑著自身的很多特性與優勢,可以有很多忠誠的消費者。

(五)消費者分析

由于歷史和文化淵源,東南亞歷來和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1947年,青島啤酒即開始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被譽為中國的“國貨精品”。在東南亞形成了青島啤酒傳統的海外市場,擁有了穩定的消費群。

青島啤酒源自于德國人之手,因而與歐洲有著不解之緣。在擁有相當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釀造歷史的德國,啤酒釀造工藝和啤酒質量都是相當高的。在這樣的市場上,青島啤酒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他們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兩倍的價錢購買青島啤酒。

美國是世界上啤酒生產和消費最多的國家。從1987年一2005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中國啤酒品牌中銷量占95%以上,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出口國家出口量的25%,成為亞洲在美國最暢銷的啤酒和美國售價最高的啤酒之一。

二、青啤國際營銷戰略規劃

(一)市場細分

1.按地理細分:國家、地區、城市、農村等都是青島啤酒應考慮的因素,如在擁有相當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釀造歷史的德國,啤酒釀造工藝和啤酒質量都是相當高的。在這樣的市場上,青島啤酒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他們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兩倍的價錢購買青島啤酒。

2.按人口細分:年齡、性別、教育、社會階層等都是青島啤酒應考慮的細分范圍,在這些都不同的基礎上,青島啤酒實施的營銷計劃側重點也會不同。

3.按心理細分:社會階層、生活方式、個性。現代社會是個性化的社會,生活在不同階層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對啤酒只是當做每天生活的必須品,有些則會更懂的去品味與享受。

(二)市場定位

針對上述對市場的分析,青島啤酒公司集中精力打造“青島”主品牌,將其細分出醇厚、歡動、純生三個不同的品類,分別賦予其不同的產品特性,定位于不同的消費群體。其中,醇厚啤酒是青島啤酒著力打造的百年經典品牌。歡動啤酒則是其主品牌鐵三角中瞄準年輕人高端市場的運動健康型啤酒。其年輕、時尚、動感的品牌形象為以往的經典形象注人了新的活力,進一步開拓了青島啤酒的高端市場。

(三)青島啤酒營銷規劃

1.擴大市場競爭力。在目前全球性通貨膨脹的背景下,2008年企業最大的壓力來自于物價的波動,而青島啤酒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在整合與擴張并舉的發展戰略下,會進一步進行行業內的收購,擴大產能和市場競爭力。

2.在海外市場的布局。青島啤酒在海外市場的全球布局是,“先市場、后建廠”,先集中力量,加大傳統的美洲、歐洲、東南亞三大市場的營銷力度:首先,在中國臺灣地區建廠,以臺灣地區為重點基地深度開發東南亞市場;其次,將輻射南非市場,逐步在美洲和歐洲設廠;最后,搭建美洲、歐洲、東南亞“金三角”的國際市場框架,完成青島啤酒國際化世界版圖的雛形。

3.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青啤在依靠自身力量做強做大國內外市場的同時又與國際資本合作,其品牌形象、營銷網絡都是國際資本巨頭看好的合作對象。青啤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先進資本經營方式,大刀闊斧地進行資本經營,突破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實現品牌與資本的聯手。隨著啤酒貿易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活躍性的進一步加強,青島啤酒將會與更多的國家成為合作伙伴。

4.繼續走國際化的路線。青島啤酒一直以來都著眼國際化經營,國際市場高額的利潤空間使青啤在進人國際市場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間,所以在將來的發展中還將繼續擴展它的國際化路線。

三、青啤國際營銷的具體營銷策略

(一)產品策略

青島啤酒偏向于中高檔產品定位,低端產品少,其原來的產品生產線屬于中高檔產品,經過幾年擴張式的發展,產品生產線逐

步走向完善,種類也逐步齊全起來,產品逐步包括中低檔等大眾化產品。

在口味上,傾向于啤酒的清淡型口味,符合亞洲人的啤酒消費習慣,而且相對來講不易醉人,可促使人們消費·更多的啤酒。西方國家城市市場居民觀念趨于品牌化,口味側重淡爽,而農村市場口味偏重習慣將進一步保持。

從風味上,青島啤酒分有金質青島啤酒、棕色青島啤酒、黑色青島啤酒、淡味青島啤酒等,具體產品包括淡爽型系列酒、優質酒系列、金質酒系列、極品青島啤酒、青啤王、青島2000等品種。

(二)價格策略

1奉行優質優價的定價策略,其產品遠遠高出一般競爭對手。

2.采用了產品線定價法,青島啤酒發展的是整個產品線而不是單個產品。因此其定價可通過產品定價的方法來謀取最大的利潤,而且定價較高,以配合其優雅的、中高檔的品牌形象。

3.青島啤酒在西方國家也奉行優質優價策略,平均賣2.95美元/瓶,遠比當地的啤酒高。

(三)渠道策略

1.網絡比較完善,布局比較全面。其渠道模式為:事業部一啤酒廠家一零售終端。這種方式有力地保障了青島啤酒對銷售網絡的控制。

2.中間商直接對零售終端供貨。實行“直供模式”、“門對門服務”、“地毯式轟炸”。“門對門服務”即從廠門到店門送貨上門,“地毯式轟炸”即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賣啤酒的銷售點。模式不變,方式靈活選擇,在適合直供的區域進行直供銷售,在適合銷售商銷售的區域交給分銷商分銷,市場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劃分。

3.青島啤酒在海外市場進行機制銷售渠道。其銷售渠道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美國市場采用的海外商機制。第二種是海外分公司模式,其模式又分為兩種:一是澳洲市場和歐洲市場采用的由海外分公司進行市場管理,由當地商負責市場銷售的經銷方式;二是在中國香港市場、加拿大市場和東南亞市場所采用的由青島啤酒直接控制市場銷售模式。第三種模式是采用分公司統一管理市場,由當地商負責市場銷售的經銷方式,這種模式在歐洲較為典型。

(四)促銷策略

1.贈品促銷。贈送禮品,可采用消費不同數量獎勵不同價值禮品的方式,青島啤酒實行銷售5瓶獎勵發光戒指一個,銷售10瓶獎發光棒一支,銷售20瓶獎球面電子表一個,當場消費,當場獎勵。

2.人員促銷。由企業派促銷員進行現場促銷,如向消費者推介、夜場超市導購等。要加強促銷員的培訓,提高促銷員禮儀素養、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促銷技能。

3.幸運獎促銷。青島啤酒采取開蓋有獎等形式產生幸運獎,獎勵現金或去國外免費一星期旅游,吸引大量的消費者,效果很好。

4.公共關系促銷。對有些貧困地區進行慈善活動,以此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以及提高青島啤酒在大眾心中的美譽度。

篇4

一、歐盟國家化妝品管理

1.歐盟化妝品法規管理統一化

歐盟原有15個成員國(11種語言和2種數字),歐盟化妝品法規于1964年開始協調,1968年各成員國企業由于執行本國法規,同當時即將出臺的歐盟法規有出入,開始進行調整過度。歐盟化妝品管理于1976年出臺了統一的法規,之后除歐盟成員國外,執行該法規的國家還有EFTA(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英聯邦國家、拉丁美洲國家以及采用歐盟模式的ASEAN(東南亞國家聯盟)等。

2.歐盟國家為何要制訂一體化的化妝品法規

歐盟國家根據化妝品的發展和趨勢并基于下面四個特點進行化妝品一體化的管理:

(1)單一國家的法規阻礙化妝品的貿易;

(2)影響同一市場的功能的運作;

(3)保護歐盟消費者的健康設立一個消費者安全的標準;

(4)便于官方的統一監督。

3. 市場監督的基本要素

(1)化妝品和其他邊緣產品的定義;

(2)化妝品的安全性,統一的原料評價和名稱等;

(3)按GMP(醫藥的優良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生

產和管理,是法律規定的;

(4)有關信息的提供,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標準等(供政府

和消費者使用);

(5)實施上市后的市場監督(實際為備案制的管理模式)。

4.歐盟化妝品的定義

歐盟化妝品的定義:施用于人體各外部器官(表皮、毛發、指趾甲、口唇和外生殖器),或口腔內的牙齒和口腔黏膜,主要用于清潔、使之發香、改善其外觀,和或改善身體氣味,和或保護身體,或使之保持在良好狀況的任何物質或者制劑。這就是歐盟化妝品法規的基點,也是唯一的法規上的定義,化妝品的一切行為都是以這一定義制訂相應規則和進行監督管理的。

1.5歐盟化妝品法規規定要點

(1)歐盟化妝品按功能種類可分為:裝飾用化妝品、含氟用牙膏、止汗劑、口腔衛生用品、抗皺霜、防曬劑、染發劑等七種;

(2)化妝品中不能使用的原料名單(禁用的成分清單 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成分);

(3)僅在限制條件下使用的物質名單(規定適用范圍、成品中最大濃度、其他限制和要求、使用的條件和需給出警示);

(4)CI(Colour Index色素索引),歐盟準用的著色劑號,

規定著色劑的適用范圍和其他限制;

(5)防腐劑規定最大濃度、限制和要求,要給予警示;

(6)縶外線吸收劑,規定最大濃度、限制和要求,要給予警示。

6.SCCNFP(歐盟化妝品科技委員會)

歐盟化妝品法規是由化妝品科技委員會(SCCNFP)來制訂的,它的工作原則為:它是消費者安全的責任的承擔者,是工業界開發產品成分的指導者,是對于執法者作為指導原則和提供背景材料(采用統一標準)的承擔者。它還肩負產品分類、產品安全性評價、制訂物理和化學指標等職責。SCCNFP按其詳盡的工作流程進行工作。

7.歐盟化妝品管理的歸納結論

(1)市場監督不需要許可證;

(2)制造商和經銷商對自己的產品負全責;

(3)嚴格遵循SCCNFP制定的高標準安全性規定(化妝品成分等);

(4)遵守歐盟一體化的法規;

(5)生產體系法定要求達到GMP;

(6)成員國之間用同一標準進行監督;

(7)使用CTFA國際命名委員會(INC, 即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mmittee)的化妝品組分國際命名(INCI,即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

8)政府主管當局有權取得有關產品信息,監督產品上市

后的消費者投訴,責任企業自負。

二、美國化妝品的管理

美國的化妝品管理有類似歐盟化妝品的法規,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即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U.S.),在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FD&C)法(1938)中對化妝品進行了定義。

1.美國化妝品定義

(1)化妝品是這么一類物質,它可通過抹擦、傾注、噴、

導入或其他途徑施于人體。旨在清潔、美化、增加魅力或改

變容顏。(2)作為這類物質的組成成分,肥皂除外。

2.美國化妝品的標準規定

化妝品不允許出現偽劣,或錯誤標識:

所謂偽劣的化妝品:若化妝品含有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對消費

者造成損害的物質(如不潔、腐爛或分解的物質),若其容器是由有害物質制成的,或不衛生的條件下生產而變成對消費者有損害的,或含有未被允許的色素添加劑,均可定為偽劣的化妝品。

所謂錯誤標識的化妝品:若化妝品的標簽是錯誤的或有誤導

性,或沒附有所有的信息,或其容器以欺騙方式制造或灌裝的,就可定為錯誤標識的化妝品。

3. 對化妝品的管理規定

(1)負責安全,為了避免出現偽劣化妝品,產品必須顯示其

使用安全性。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并不要求進行任何具體的產品安全性實驗。不過,若出現問題,由銷售該產品的公司承擔對產品安全性的驗證工作。

(2)生產廠商自愿注冊,呈交生產廠商名稱和地址,FDA

根據這些資料批予注冊號,但并不認為是對生產廠商的認可,雖然是批予注冊號并不意味著政府負責,若出現問題,責任仍由廠商自負。

(3)FDA有權對生產和分銷點進行檢查,以確定產品是否

存在偽劣,檢查范圍包括:設施、設備、制好的或未制好的原料和成品、包裝容器和標簽。

(4)生產廠商必須接受按化妝品良好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MPs)的檢查。

GMPs的檢查包括:

――廠房和設施、設備清潔和環境、個人清潔衛生和培訓、原料處理和記錄的保存;

――生產過程(編寫說明、設備、采樣、標記);

――實驗室管理(檢驗步驟、供水質量、防腐劑的檢測):

――記錄的保存(原料、每批生產過程、成品、分發多項的記錄);

――標簽標識(政府和消費者所需要的信息,按此進行消費和監督);

――消費者投訴的資料;

――是否使用了禁用的化妝品成分;

――產品注冊,化妝品是自愿注冊的,與生產商的注冊是一樣的,無需正式的批準;

――對化妝品成分,FDA評審的大多數為色素,獲準使用的名單公布在聯邦法規法典中。從1938年以來,FDA僅對14種成分或種類了禁用令,禁用的成分是:六氯酚、汞化合物、氯氟烷烴推進劑、二硫醇、鹵化物質、氯仿、氯乙烯、氣溶膠產品中的復合物、二氯甲烷、AETT、合成麝香、6-甲基香豆素、亞硝胺、二惡烷。

其它化妝品成分,是由美國化妝品、盥洗用品和香水協會(CTFA, 即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Association)下設的,由科學家、FDA、企業和消費者代表組成的專門的、獨立工作組織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簡稱CIR)完成評估的。評估從四個方面進行:可安全使用的、在限定條件下是安全的、不安全的、沒有充足的資料來證明其安全性的。到2001年已評估通過1044種原料,其中有9種認為是不安全的;114種成分數據不足以支持安全;330種成分被發現在限制條件下使用于化妝品中是安全的;591種成分使用是安全的。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得到CTFA 同意,已翻譯出版CIR的《1999化妝品成分概要》和 《2001化妝品成分評審概要》。

――化妝品產品標簽標注是美國法律所規定的,其內容為:

1)成分清單(含量由高到低排序,1%的色素可不按次序排列、已被FDA認可為專有成分的可標注、根據包裝大小需用一定字體、包裝面積為12英寸以上的在購買時應有成分清單);2)產品名稱;3)品牌;4)凈含量;5)原產國;6)制造商和分銷商在美國的地址;7)必要的警示用語。

4 . 美國化妝品管理的結論

(1)在美國,化妝品產品無需注冊;

(2)生產廠商無需注冊;

(3)產品在使用時必須是安全的;

(4)化妝品必須遵照GMP要求生產和管理,是法定的;

(5)有限的一些成分被禁用于化妝品;

(6)產品標簽必須遵守美國的法律。

三、日本化妝品的管理

日本的化妝品管理以前屬于政府審批制,由厚生省負責審批,四年前日本對化妝品管理進行了改革,即目前的管理模式:

1.從售前登記轉化到備案程序;

2.除了所列出的被禁止的和限制的成分外,生產商有使用

各種成分的自由,但應自行承擔責任;

3.由指定的成分標簽變為執行INCI成分表;

4.日本化妝品GMP2004年新修訂版已在2005年4

月1日起推薦執行;

5.JCIC規定,日本市場上的化妝品配料按化妝品“綜合許可標準”(ComprehensiveLicensingStandards)進行了分類,共分11類,并被衛生福利部認定為化妝品配料的質量規格。

四、韓國化妝品的管理

從2000年1月1日開始改革,管理辦法為:

1.采用市場監督代替售前管理控制;

2.進口化妝品每一批都要檢驗;

3.對于同意韓國管理機構對一個具代表性的地點進行視

察的歐盟公司,可以免于上述程序。

五、東歐、中歐化妝品管理

1.遵循歐盟化妝品管理法規;

2.實行售后控制;

3.接受歐盟化妝品法規的培訓。

六、東南亞國家聯盟對化妝品的管理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由新加坡、老撾、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組成。1995年東盟化妝品管理法規一體化――東盟 COSFA - 95;1997年吉隆坡宣言;1998年成立化妝品工作小組;1998年化妝品工作組公布其一體化行動路徑圖。

東盟化妝品管理法規一體化的原則為:采用歐盟化妝品定義,銷售者要對安全負責,統一標簽和命名,投放市場前無須審批。

1.東南亞地區有地區同業公會來協調;

2.最低限度產品許可證/注冊過度到售后監督;

3.要求最低限度生產/進口許可證,但必須達到GMP的要求;

4.對產品標簽標注有統一要求;

5.生產廠商必須承擔保證產品安全、質量和其所宣稱有效功能的責任 ;

6.對不良反應有處理程序的規定。

化妝品GMP在東南亞聯盟的實行,是以馬來西亞為基礎的。1995年馬來西亞以藥品GMP為基礎,起草化妝品的GMP。1997年組成聯合起草委員會(NPCB),并有化妝品工業代表參加。1999年化妝品GMP定稿。2001年東南亞國家聯盟一致認可馬來西亞的化妝品GMP。2001年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家,采納馬來西亞的化妝品GMP指南作為化妝品GMP認可要求,并有可能在2006年對進口化妝品要求達到GMP的規定。

七、2002年安第斯公約國

Mercosur自由貿易區由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等5國內部合作,公約為:售前廢除許可,每種產品的產品備案,限制、禁止和允許的成分公布清單,產品標簽統一要求且要一致。

八、巴西化妝品管理

取消售前的許可證制度,分一級或低級產品和二級產品,

按INCI對成分公布列表,明確標簽要求。和Mercosur地區其他成員合作。

九、 中東化妝品管理

黎巴嫩、敘利亞和沙特阿拉伯屬許可體系,類似中國的管理。

十、中國化妝品管理法規和相關標準

中國對化妝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門、多個法規和多個標準進行管理的,它的管理可由以下幾方面體現:

1 . 綜合法規

《化妝品衛生規范》(2002年9月19日衛生部)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1989年9月26日國務院批準

1989年11月13日衛生部令第3號)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1991年3月27日衛

生部令第13號)

《化妝品產品生產許可證換(發)證實施細則》(全國工

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2001年8月16日公布實施)

《衛生部化妝品申報與受理規定》(1999年5月1日實施)

2. 綜合標準

GB5296.3-1995《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

JIF 1070-2000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

3.衛生標準

GB7916-1987 化妝品衛生標準

GB7917.1-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 汞

GB7917.2―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 砷

GB7917.3-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 鉛

GB7917.4-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甲醇

GB7918.1-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總則

GB7918.2-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測定

GB7918.3-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糞大腸菌群

GB7919.4-1987 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綠膿桿菌

GB7919.5-1987 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

GB7919-1987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程序和方法

QB/T1863-1993 染發劑中對苯二氨的測定

QB/T1864-1993 電位溶出法測定化妝品鉛

4.產品標準

QB2654-2004 洗手液

QB/T1645-2004 洗面奶

QB/T1857-2004 潤膚膏霜

QB/T1858-2004 香水古龍水

QB/T1859-2004 香粉 爽身粉 痱子粉

QB/T1861-1993 香脂

QB/T1862-1993 發油

QB/T1974-1994 洗發液(膏)

QB/T1975-2004 護發素

QB/1976-2004化妝粉塊

QB/T1977-2004 唇膏

QB/T1978-2004 染發劑

QB/T2284-1997 發乳

QB/T2285-1997 頭發用冷燙液

QB/T2286-1997 潤膚乳液

QB/T2287-1997 指甲油

QB1643-1998 發用摩絲

QB1644-1998 定型發膠

QB/1994- 2004沐浴劑

QB/T2660-2004 化妝品

5. 試驗方法標準

GB/T13531.1-1992 化妝品通用試驗方法 pH值的測定

篇5

Abstract: The design of a terminal area must be forward-looking.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he prediction data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design. An ordinary building may only need to meet the present demands, but the terminal need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xt 5 years, 10 years or even 20 years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Made in China", its birth has a very long incubation period. In this process, it needs to continually absorb new demands and adjust or even subvert the original prototype. This is the termin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a long lasting design process.

關鍵詞:前瞻;孵化;定位;優化;調整

Key words: prospect;hatch;location;optimize;adjust

中圖分類號:TU24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1-0216-03

0 引言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航空業作為一種高效的貨運及客運方式,更是發展迅速。作為華南地區的運輸中心――廣州對客運及貨運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原廣州白云機場的吞吐能力已無法承受日益增長的客流量以及貨運量。于是相關部門便對新機場的選址以及航站區設計作出長達十五年的漫長工作。

1 概況

1.1 項目背景及區位

廣州白云機場原址位于廣州市白云區白云山西側,于1933年夏季建成竣工。由于位于市區中心,隨著航空業務量的迅猛發展,老機場無法滿足需求,新白云機場的選址工作從1992年開始進行,距廣州市中心直線距離約28公里。2000年8月正式破土動工,2004年8月2日落成竣工,并于同年8月5日零時正式啟用。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航站樓總面積37.5萬m2,總投資接近200億元人民幣,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2500人次。隨著8月5日新機場的啟用,同年年底旅客吞吐量到達2000萬人次左右,貨郵吞吐量為68萬噸左右。基于航空業務發展的需求2005年后又擴建東三、西三指廊及相關連接樓約14.8萬m2,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000萬人次。目前現有航站樓總面積52.3萬m2,總設計年旅客吐量為3500人次。隨著這幾年航空業務的高速發展,今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預計年旅客吞吐量接近5000萬人次,遠遠超出了現有航站樓的設計能力,二號航站樓的建設迫在眉睫。

1.2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定位

民航“十一五”規劃確定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國家三大樞紐機場之一。為滿足中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促進東南亞經濟合作、泛珠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對外開放,中國民用航空局在二OO七年十二月《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中明確中南機場群由廣東、廣西、海南、河南、湖北、湖南6省(自治區)內各機場構成,《規劃》同時也明確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列為中南機場群的主要機場,重點培育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國際樞紐,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建立“軌、路、空”三位一體交通樞紐,為實現白云機場的“澳洲-中國-歐洲”以及“中國-澳洲”等多個樞紐建設目標提供最好的硬件設施。

為機場當局和航空公司提供高效、安全的航站樓運營設施。為旅客和迎送人士、機場用戶提供一個方向易識別、便捷和舒適的環境場所。

貫徹“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指導思想。

2 航站區總平面規劃設計

2.1 綜述

規劃設計歷時15載,根據時代的變遷,需求的變換,與時俱進。

2.1.1 99年總體規劃

新白云國際機場原總平面圖構思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1999年11月民航總局以民航機函[0999]798號文《關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總平面規劃的批復》批準了項目的總平面規劃。總平面圖描繪的二號航站樓,與一號航站樓設計構形相匹配。

原總體規劃中遠期規劃的年旅客吞吐量為5200萬。(如圖1)

2.1.2 2007版總體規劃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總體規劃(2007年修訂版)中近期規劃目標年為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57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162.1萬噸。遠期規劃目標為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95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390.45萬噸,規劃要點主要包括:

①近期規劃目標年為2015年,年處理能力為旅客吞吐量57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2萬噸、飛行架次43.2萬架次。

②遠期規劃控制規模為年旅客吞吐量95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90.45萬噸、年飛行架次52.84萬次。

③遠期規劃5條平行跑道,其空間位置關系如下:一期建設的西跑道長度為3600m,東跑道長度為3800m。第三條跑道規劃在東跑道的東側,長度為4000m,與東跑道的間距為400m,以東跑道為參照向南錯800m。在西跑道的西側規劃第四跑道,與西跑道等長、間距400m,兩條跑道平齊。在第三跑道的東側規劃第五跑道,長度為3800m,與第三跑道間距為1530m,以第三跑道為參照向南錯1200m。

④航站區遠期規劃3座航站樓,其位置關系如下:T1航站樓北側規劃T2航站樓,在T1與T2之間規劃交通中心,T1航站樓及T2航站樓為第一航站區,設計目標年為2020年。在第一航站區東面規劃第二航站區T3航站樓及三個衛星廳,設計目標年為2035年。另外,在西航站區以北進場路的西側區域規劃機場貨運區及民航快遞區,東側區域規劃機場機務維修區,第三條跑道以東的東航站區北側規劃為貨運區及生產輔助設施區。(如圖2)

2.1.3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航站區規劃調整

2.1.3.1 二號航站樓構型設計優化過程

二號樓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對于多個可選方案進行了評審及分析,并且對于其中三個主要方案開展方案深化設計,以深入了解每個方案的優缺點。這兩個比選方案是:

?離站坪方案

?北站坪方案

①推薦的分離站坪方案情況如圖3所示。分離站坪方案――與一號航站樓一樣,二號航站樓在南北兩側都設置有道路系統,形成明確分隔的東西站坪。

②推薦的北站坪方案情況如圖4所示――北站坪方案利用現有的北側垂直聯絡道作為通道,連接服務北指廊近機位的站坪滑行道。

③從多個方面來考量,每個方案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優勢和劣勢。經過多次的審慎評估,并與機場和航空公司相關人員協商的結果,最后基于下列主要優點決定選用北站坪方案:

該方案能提供高效的旅客流程,盡可能減少旅客在流程中的換層要求。

所有的處理區域都具有滿足未來20年需求的充足能力。

近機位數量最多。

國際及國內登機門以及所有指廊之間(包括1號樓指廊)的方便連接。

東、西站坪可以通過北站坪聯接。

在關鍵航站樓處理域,以及與每個指廊連接的每個節點,都提供了良好的商業區域。這樣存助于在旅客在其資機門附近時,創沿更多的收入機會。

在功能規劃階段,還考慮了關鍵的行李系統需求,以保證旅客流程不會受到影響,同時該布局具有良好運作能力,擁有適合于將來需求發展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APM系統可以快速連接各指廊,克服了步行距離問題,并提供好的運輸連接靈活性。尤其是中央站,其能很好地連接各主要處理域以及出發和到達大廳。

2.1.3.2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航站區規劃調整要點

在北站坪方案航站樓及指廊基本構型確立的基礎上,相關設計單位對第三跑道長度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調整了跑道的長度。基于相對于總規方案有較大改變,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建設工程指揮部于委托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對07版總體規劃作出相應調整。

①2020年的年旅客流量由7500萬人次調整為8000萬人次,年客機起降架次由55.79萬架次調整為65.3萬架次,航站樓面積由94.2萬m2調整為100.5萬m2。

②第三跑道長度由4000m調整為3,800m,南端由東跑道南端向南錯開600m(原規劃錯開800m)。

③在航站區規劃范圍及使用功能未變的前提下,將第一航站區分離式站坪形式調整為站坪聯通的北站坪形式,航站區規劃范圍及使用功能未變,利行區地面交通的組織運行。通過對飛行區、航站區、進場交通與配套設施容量分析,第一航站區可以滿足目標年2020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217萬噸和年飛行65.3萬架次的需求。

2.2 航站區總體規劃布局及分期建設

2.2.1 第一航站區總體規劃布局

第一航站區包括一號航站樓及二號航站樓,總體規劃為東西兩側各設置六條指廊,設計目標年2020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8000萬人次。其中一號航站樓包括主樓、東一東二東三指廊及其相關連接樓、西一西二西三指廊及其相關連接樓,現已建成投入運營。二號航站樓包括主樓、東四東五東六指廊及其相關連接指廊、西四西五西六指廊及其相關連接指廊、交通中心及停車庫,預計2020年全部建成投入運營。

2.2.2 二號航站樓總體布局

二號航站樓中央為主樓,東西各三條指廊,主樓南面為交通中心及停車庫。西三、西四指廊間設置一條D類機位滑行通道,西四、西五指廊間設置三條C類滑行通道,西五、西六指廊間設置四條C類滑行通道;東三、東四指廊間設置一條D類滑行通道,東四、東五指廊間設置一條E類滑行通道,東五、東六間設置兩條F類滑行通道;北站坪設置兩條E類機位滑行通道。

二號航站樓國際流程主要在東側指廊進行處理,國內流程主要在西側指廊進行處理。國內近機位以C類機位為主,部分E類機位布置在指廊端部,并設計成組合機位;國際近機位則兼顧C、D、E、F類機位的需求,也將其中的F類機位和部分E類機位設計為組合機位的形式;北站坪布置E類機位,其東側的部分機位結合樓內旅客流程設計為國內/國際可轉換機位。

2.2.3 分期建設

根據第一航站區總體規劃布局及分期建設計劃,本期航站區擴建工程將建設二號航站樓主樓、五、六指廊和北站坪及相應遠、近機位,空側下穿北進場隧道,工程預計2018年建成投入運營。遠期對航站樓進行擴建,增加東四和西四指廊,并建設與一號航站樓聯系的連廊。

2.3 下階段優化方案

在下一階段作中,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深化優化規劃設計方案:

2.3.1 空側規劃

北站坪方案站坪機位布局基本合理,需與航空公司充分溝通,進一步論證分析機型組合,為二號航站樓設計參數的確定奠定基礎;適當增加總機位數為未來空側預留發展余地;在二號航站樓附近增加遠機位,以滿足運行的靈活性;復核指廊間飛機安全運行條件。

2.3.2 航站樓構型、功能布局和旅客流程

①適當壓縮主樓的長度,使穿的隧道避開主樓在主樓兩側的連廊下通過(探討采用下沉猿ㄊ降目贍芐裕。②優化行個系統方案和行李安檢方式,使行李系統和安檢流荇簡潔效;論證和滿足行李系統的空間需求。③對捷運系統進行志求分機,論證用徙運系統的必要性。④適降低指廊出發層的標島。⑤定量分機安檢、聯檢、候機等各類功能區域的場地面積和需求。⑥與機場、聯檢華位和航空公司充分溝通,進步優化簡化上流柞,避免旅客走回頭路,減少旅客少行距離;結合流稃安排,適當調整功能布局。⑦整合中轉、過境和經停流上的資源,在保證旅客服務質量的同時減少設施投資;⑧建議對貴賓流程、使用遠機位的旅客流程作進一步的分析工作;⑨商業設施的而局須充分考慮旅客的主流程,提高機場的非航收入。⑩進一樂復核預測值、設計參數、設施數量和航站樓總建筑面積。

2.3.3 陸側交通規劃

①建議采用分離式隧道方案。②應將和兩個航站樓的整個航站區的交通系統統一分析,注意與現有交通設施的銜接。③進步研究確定交通中心的位冒,結合交通中心設計,規劃航站樓前的地面交通系統盡量縮短旅客進出航站樓的步行距離。④進一步簡化和渠化交通方案,減少或消除交織問題。⑤進一步優化車道邊布局和停車方案,有效解決接客等待問題。⑥及早啟動軌道交通的建設,滿足航交業務貴增松、旅客使用的需要、減輕地面交通的壓力。⑦評估機場高速公路的容量是否滿足機場容的需求。⑧研究利用兩個航站樓之間地下空間的可能性,解決場內動靜態交通所需空問不足的矛盾。⑨機場應按場內外不同區域的交通作專題分析評估,綜合比較后,選擇最優方案。

3 結束語

本文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建設必要性,項目可行性,規劃設計三大方面闡述了機場建設中的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以及后續優化方案思路。

參考文獻:

[1]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及配套設施初步設計.

[2]MH/T5104-2006,民用機場服務質量[S].

[3]公共航空運輸服務質量標準.

篇6

關鍵詞:社區規劃;發展中國家;區劃

1 西方社區規劃的理念

如果城市規劃不再是自上而下塑造城市的工具,城市規劃就應該成為代表自下而上公眾利益的手段。社區這個地域單元具有獨特的物質和社會空間特征[1]。如此,以公眾參與為主導的社區規劃成為西方城市規劃實踐的主要內容之一。西方歷來有向發展中國家輸出他們認為正確的理念和實踐的傳統,公眾參與和社區優先也成為西方民主城市規劃強調社會公正的典范。但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差別視乎被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都或多或少地經歷了住房自發建設的現象,比較著名的是拉美國家的貧民區,印尼的城市村莊,和中國的小產權房和城中村。事實上,不少發展中國家的市民就是居住在自建住房中。這種做法受到許多國際組織和不少來自發達國家的規劃師的贊賞,認為城市低收入社區居民住房自發建設是解決住房問題的有效方法,甚至比政府的公共住房計劃還有效。

但是,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印尼、孟加拉國)城市中的住房住房自發建設似乎只有利于一小部分居民,而大部分公眾并未受益,相反還間接受其損害。越南胡志明市和印尼雅加達存在廣泛的住房自發建設,整個城區宛若巨大的“城中村”。與其說民間自助解決住房問題,還不如說暫時地解決了現狀居民當時的住房問題,城市未來居民的住房問題如何解決?這個解決方案是否可持續?不可忽視的是隨之而出現的環境污染和空間混亂無序成為新的城市問題。

2 亞洲發展中國家和珠三角的案例

越南將居住用地平均分配給城市家庭,以便讓居民在“宅基地”上自建住房,只具備土地使用權的“宅基地”可以出租和出售。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只有農村村民有“宅基地”,越南城市居民也有“宅基地”。細小地塊上的自建住房土地利用率極低,合法的容積率應該低于1.0。胡志明市中心的平均居住人口密度2.7萬人/km2,遠比世界上著名的高密度城市香港島的1.6萬人/km2和新加坡的0.7萬人/km2更高。香港和新加坡的公寓住房大多在十幾層或幾十層,新加坡最高的公共住房是50層,而胡志明市中心城的非法自建住房大多在4-6層。香港居住地塊容積率最高達10.0,新加坡達8.4,一般居住地塊的容積率在2.0-3.0之間。由此推算,胡志明市的住房存在嚴重的短缺。普遍細小的“宅基地”上的自建房造成兩個不良結果:第一,惡劣危險的高建筑密度居住環境。第二,自發建設的模式造成胡志明市住房空間嚴重短缺,人為推高住房的價格和租金。高房價與低下的國民經濟實力不相稱。不少發展中國家大城市中心區的房價甚至比東京、紐約和倫敦的房價還高,原因就是因為稀缺土地沒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高房價繼而阻礙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程度隨著迅猛的工業化而快速提升,珠三角區域的發展充分體現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過程。1990-2002年期間,珠三角區域的非農建設用地增長了2.6倍。廣州所屬的某區曾經是縣級市,所以目前將近一半的常住人口屬于農村人口,居住在村里。但是此區的農業在區經濟中只占5%,顯然大部分農村人口已經從事非農經濟活動,盡管身份仍屬農民。區內農用地占69%,非農建設用地占31%。城市化造成土地的細碎化,農業用地與非農建設用地高度混雜。出現所謂“村村冒火,家家冒煙”的特殊城市化問題。開發所致的城市空間雜亂無章,安寧優美的村莊變成丑陋的“城中村”。在公共管制缺失的情形下,私有管制應運而生。代表私有管制的“門禁小區”是開發公司能夠在城鄉邊緣地區為中產階級提供體面居住環境的唯一選擇。因為沒有規劃,私有管制下的空間土地利用效率高;因為沒有規劃,缺乏公共管制下的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開發細碎化的城市總體規劃對農村集體不利,這是問題所在。解決的方案在于:能夠結合農村集體利益的城市總體規劃;或者是能夠避免土地開發細碎化的農村社區規劃。

3 區劃制度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迅速發展的現階段,強化區劃制度的建立遠比公眾參與和社區規劃重要。上述三個案例的共同之處是區劃制度的缺乏,可能亞洲發展中國家都有這個缺陷。新民晚報報道上海湯臣高爾夫別墅小區違法搭建超過85%,匪夷所思。一個高收入城市門禁小區的居民居然將城市居住區等同于農村村莊。原因可能是區劃屬于城市制度,而亞洲發展中國家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低密度社區(如村莊)建設不需要正式的規劃控制,依照“鄉規民約”和風水信仰的建設可能更有意思。沒有規劃控制的高密度城市建設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區劃首先明確城市中市民與政府之間,市民與市民之間的土地利益關系,并將利益關系法制化,個體與總體相互尊重。所謂公眾參與和社區規劃,無非是尊重城市居民的現狀利益,區劃的功能也在于此。高密度城市存在嚴重的潛在土地利益沖突(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總體之間),解決的前提首先是法制,公眾參與的基礎也是土地利益的法律關系。新加坡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直到現在還沒有達到西方民主國家的水平,但是獨立后將近50年的、政府一手主導的、高速度經濟發展并沒有導致一個不公正的城市。恰恰相反,新加坡城市是個經濟效率、環境持續和社會公正的典范[2]。

4 我國社區規劃的現狀

從1997年開始,國家對住房政策進行改革,貨幣分房政策取代了原先的福利分房。城市居民居住模式由原先單一的“單位鄰里”型逐漸向新的“社會鄰里”型轉變,社會也由原來的“單位人”逐漸向“社會人”過渡。

因為起步較晚,我國關于社區規劃理論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借鑒西方社會學和城市規劃的理論成果。迄今為止,國內所介紹的主要有類型學、區位學和社會行動理論等。此外,也有一些學者將系統論、社會互動論和社區沖突論引入到社區規劃研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區規劃的理論框架。

在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其它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背景下,與西方國家相比,政府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分配與使用的權力,具備更為嚴密的組織系統和組織保障[3]。城市社區以“行政社區”為主,社區管理與行政管理密不可分。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金融中心,率先提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及四級網絡”的社區管理模式,推動市、區兩級政府及各有關職能部門權力下放和分權,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強化政府在街道層面的行政權力與行政效能,同時構筑居民委員會所屬的居民小區第四級管理與服務網絡,從而形成“小政府或強政府,大社會”的新的管理體制。以此為基礎,有的學者提出建立“市(實)-區(虛)-街道(實)-社區(自治體)”的兩實一虛,三級管理網絡的行政-社區體系。有的學者提出新鄰里觀,提倡建立“居住區-小區-鄰里”的社區管理模式。對鄰里規模的界定,則提出以約300人(或約90戶)為宜,鄰里以院落圍合的方式設計,促進形成密切的鄰里關系,形成個人支持的社會網絡。同時倡導面向社會、自下而上的規劃體系,引導公眾參與、小規模改造城市,實現社區文脈的繼承與發展。

5 我國社區規劃的啟示

我國近十年來的社區規劃研究至少具有以下貢獻:揭示了城市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初步探討了產生問題的根源與解決對策;為我國城市規劃體系增添了新的內容;研究內容在拓展、深化。但依然存在如下不足:社區規劃概念模糊、理論框架松散,對社區發展的指導性較弱;社區規劃以靜態研究居多,動態研究較少;社區規劃的社會效應尚小,距全面開展仍有一定距離。

對此提出一些建議:加強社區規劃理論研究;開展社區規劃實踐,探索社區規劃的基本框架;培育良好的社區規劃環境,建立公眾、企業、社區組織、規劃機構和政府部門相互協調機制;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理論與方法,開展不同學科的交流[4];尊重社會與個人,建設個性化的生態社區[5]。

參考文獻

[1] 威廉?洛爾著,張純譯.從地方到全球:美國社區規劃100年[J].國際城市規劃,2011,26(2):96.

[2] 朱介鳴.西方規劃理論與中國規劃實踐之間的隔閡――以公眾參與和社區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2,1:9-16.

[3] 姜勁松,林炳耀.對我國城市社區規劃建設理論、方法和制度的思考[J].城市規劃匯刊,2004,3:57.

[4] 薛德升,曹豐林.中國社區規劃研究初探[J].規劃師,2004,5:90-92.

篇7

此次重新規劃與設計的潤迅品牌體系,基于集團重新定位,充分考慮了潤迅品牌現狀和未來發展需要,改變了以往菜單式的CI設計,而代之以品牌整合規劃的設計。

當公司面臨組織復雜程度增加、分權,如果不事先進行品牌整體規劃,就會出現品牌形象的混亂甚至導致品牌資產的流失。潤迅集團企業公關部作為戰略性品牌管理部門,主要是要解決企業品牌體系的規劃、品牌視覺形象的關聯、新品牌推出的原則等戰略性問題。

現在,有關潤迅品牌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已基本完成,包括:制定了品牌管理的戰略性文件、規定品牌管理與識別運用的一致性策略方面的最高原則,即《潤迅品牌管理手冊》;建立了母品牌的核心價值及定位,并使之適應公司虛擬網絡運營商的定位。規劃了品牌架構與溝通組織的整體關系,并規劃了整個品牌系統,使公司每一個品牌都有明確的角色。此外,在視覺方面,修訂了潤迅品牌的視覺體系,規劃了統一的廣告表現風格,形成了新的《潤迅企業形象系統手冊》(修訂版)。

篇8

1 科學選址。建立蘋果園,首先,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墑性強、排水良好、酸堿度適宜的土壤條件。土層厚度80厘米以上,土壤孔隙中空氣的含氧量15%以上,土壤酸堿度以ph值5.5~6.5為宜,地下水位1.5米以下,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好能在1%以上,且地勢平坦,有良好的排灌條件。為讓蘋果樹上山下灘,改良山區挖大定植穴、河灘地抽沙換土。選址土壤以肥沃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宜。其次,應根據蘋果品種對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選擇適宜的生長發育環境,如溫度、光照、水分等。第三,選址要考慮地形、地勢、坡度、坡向的影響。第四,果園應集中連片,便于管理;交通便利,附近有貯果場及設備。還應有果園防護林,避開重茬地,躲避城市近郊污水及有害氣體的危害。

 

2 園地規劃。主要包括水利系統的配置、栽培小區的劃分、防護林的設置以及道路、房屋的建設等。①水是建立蘋果園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要根據水源條件設置好水利系統。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利用,節約用水;無水源的地力要設法引水入園,攔蓄雨水,做到能排能灌,并盡量少占土地面積。②為了便于管理,可根據地形、地勢以及土地面積確定栽植小區。一般平原地每1~2公頃為一個小區,主栽品種2~3個。小區之間設有田間道,主道寬8~15米,支道寬3~4米。山地要根據地形、地勢進行合理規劃。③防護林能夠降低風速、防風固沙、調節溫度與濕度、保持水土,從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果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建立蘋果園時要搞好防風林建設工作。一般每隔200米左右設置一條主林帶,方向與主風向垂直,寬度20~30米,株距1~2米,行距2~3米;在與主林帶垂直的方向,每隔400~500米設置一條副林帶,寬度5米左右。小面積的梨園可以僅在外圍迎風面設一條3~5米寬的林帶。

 

3 栽授粉樹。授粉樹與主栽品種授粉親和力強,最好能相互授粉。授粉品種花粉量大,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樹體長勢、樹冠類型基本相似。授粉品種果品質量較好,經濟價值高。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比例一般為(4:1)~(5:1),授粉樹缺乏時,至少能保證(8:1)~(10:1)。應根據昆蟲的活動范圍、授粉樹花粉量大小而定,一般距離主栽品種不超過50米,花粉量小的要更近一些。

 

授粉樹的配置可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成行栽植,每隔4~5行配置1行授粉品種,便于田間操作;另一種是梅花形或間隔式,按照(4:1)~(5:1)的原則,在周圍4~5株主栽品種間配置1株授粉品種。如果兩個品種互為授粉樹時,可采用各品種2~4行相間對等排列方式。另外,要注意多倍體品種,如新喬納金、陸奧、世界一、北斗等,因自身花粉發育率低,配置授粉樹時,最好選配兩個品種,以便相互傳粉。

 

4 適密栽植。栽植密度應依據立地條件、品種類型、管理水平等綜合考慮。土層深厚的平原地,栽植密度宜小;山區和河灘地土壤瘠薄,密度宜大;喬砧樹密度小,短枝型及矮化砧樹密度宜大;管理水平高,肥水條件好,樹體發育健壯且生長量大,密度宜小。近年來實行密植栽培,喬砧樹的株行距一般為(3~4)米×5米,短枝型品種或矮化砧樹株行距一般(2~3)米×4米。適當加大密度,可提高早期產量,增加經濟效益,但密植栽培后必須加強栽培管理措施,防止密植園郁閉,降低產量和品質。

 

5 挖定植穴(溝)。在規劃的園地用儀器和測繩打點,確定定植穴(溝)的位置。按定植點挖寬100厘米、深80厘米的定植穴。寬行密植的可挖定植溝。在挖定植穴(溝)時,要把熟土和生土各放一邊。挖好后每株用50千克有機肥再加0.2千克氮肥和0.5千克磷肥與表土混勻,填入穴(溝)中,后填底土,隨填土隨壓實,填至距地面20厘米為止。

 

6 栽植技術。將劈裂的根剪去,較粗的斷根剪成平茬,然后用清水浸泡或用磷肥泥漿浸根。磷肥泥漿配制方法是:過磷酸鈣1.5千克,水50千克,黃土5千克,腐熟牛糞2.5千克,充分攪勻即可。栽植時要縱橫對齊,按株行距定好苗位。苗木放正后,填入表土,并輕提苗干,使根系自然舒展,與土壤密接,隨即填土踏實,填土至稍低于地面為止,打好樹盤,灌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封土保墑,栽苗深度要適當,讓根頸稍高于地面,待穴(溝)內灌水沉實、土面下陷后,根頸與地面相平為度。栽苗過深,樹不發旺,栽苗過淺,容易倒伏。

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general ideas,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rack laying base In the newly-built International railway project. As common practice of track laying base In the newly-built International railway proje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features of this project, may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Experi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關 鍵 詞:國際工程;鋪軌基地;設計規劃;施工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project, Track laying base, Programming,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 TU98文獻標識碼: A

總體鋪軌方案

本項目軌道工程超過500公里,采用標準軌焊成500米的長軌條,長軌運輸車運至鋪軌現場,DGP500鋪軌機組單枕連續法單面鋪設。現場采用鋁熱焊,采用K13風動卸碴車上面碴,MDZ機組進行整道,整道完畢后進行應力放散鎖定。道岔采用人工現場預鋪,軌枕由設于鋪軌基地內的軌枕廠集中預制。沿線路每隔80公里設一處存碴場。鋪軌基地的設置對軌道工程能否按期完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鋪軌基地規劃設計

規劃設計原則

鋪軌基地和相關線路的實施應在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工期目標的基礎上,先進行總體設計,而后按照工程量,充分考慮軌枕和長軌的及時供應,標準軌的儲量和鋪設軌道期限要求,安排鋪軌基地和相關線路的修建。

本著少占用地和永臨相結合的原則,注意保護環境,并充分利用現有水源,電源和運輸道路。鋪軌基地在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后,各功能區的大小符合鋪軌進度要求即可,不宜過大,略富余生產能力即可,以保證合理用地,避免浪費。

與新建正線連接線最短,基地功能分區明顯,各項作業互不干擾,調車編組順暢,進出道路方便。

經濟合理,方便可行。

規劃設計流程

收集資料 計算基地各參數基地選址 地形測量及管線調查

基地總體布置和功能分區 股道布置功能區規劃及設備配置 其它設施布置 否

總體評價結束

規劃設計

基地內軌道標準、股道布置、線路平縱斷面和建筑限界,應滿足大型機械設備和機車車輛作業,調車運輸,停放和檢修等要求。

計算基地各參數

根據合同文件要求和總體施工組織安排,計算平均每月鋪軌進度和最大的月鋪軌進度,折算成各種材料的平均每月需要量、最大月份需要量和每日編組列車對數。各種材料的存儲量應介于最大月份需要量和2.5倍左右的平均每月需要量,并據此計算各種材料存儲區的占地面積。根據每日編組列車對數和存儲材料的規模,計算基地的股道數和各股道的有效長度。

選址

一般的鋪軌基地設置于車輛段和停車場,利用其便利的場地條件集中進行軌料儲備、堆放,焊接長軌條等需要較大面積的作業。本項目鋪軌基地設置在車站內,毗鄰鐵路正線,由鋪軌基地設置臨時引入線,進入鐵路新建的線路。所處位置地勢平坦、排水順暢,填挖基本平衡,土建工程量較少,具備設置龍門吊條件,周邊道路能通行運輸物資車輛,具備連接市政電網和水網條件。

功能分區

鋪軌基地具有軌枕預制,焊軌,存放軌枕,存放標準軌、存放長軌、存放扣配件、存放道岔,機車整備和檢修區的功能。可以分以下幾個系統:生產系統,包括軌枕生產、長軌焊接;存放系統,包括軌枕、標準軌、長軌、道岔,以及裝卸與組裝設備;工程列車的編組、檢修場站,包括牽入牽出線、調車線、聯絡線、機修線、裝卸線及相應設備;指揮調度中心和輔助生產生活基地。鋪軌基地規模根據施工實際情況,由各工區的生產能力和軌枕、長軌的存儲量所決定的。鋪軌基地占地長度為,寬度為。

鋪軌基地的主要能力

軌枕預制及存放區

軌枕預制區設立軌枕廠,采用框架輕鋼結構,軌枕廠規模為108米*34米*9米。

軌枕年生產能力為60萬根,三班生產,月最大生產量為6萬根,流水線生產方式,配置380套鋼模,鋼模周轉18小時/次,蒸汽養護倉面積為40米*7米。成品存放區為580米*30米,最多可堆至20層,可供40萬根軌枕的存儲,相當于設計數量的50%。

焊軌及長軌存放區

鋪軌工程量大,工期緊,焊軌及存軌區占地廣。焊軌區長約1200米,存長軌區長約600米。

焊軌生產區生產能力參數為:接頭焊60個/工日,相當于焊完3根500米的長軌和1根長軌焊完200米;實行2班制作業,每日可完成長軌焊接3.2公里;一年按300個工作日計算,年焊接長軌能力可達960單線公里。

股道布置

鋪軌基地股道應滿足機車、鋪軌機組、長鋼軌和軌枕運輸車、移動焊軌車、道碴運輸車、機養車及軌道檢測的停放、作業和養護需求。根據工程量和工期,共設8股道、8組道岔,其中基1股道為焊軌線,基2股道為軌料線,基3股道用作機車整備,基4股道為檢修線,基5股道為機車存放線,另外考慮基地調車作業的需要,基6股道為機車調頭線,基7股道為碴車停留線,基8股道為裝碴線。

鋪軌基地作業量

鋪軌基地的主要作業內容包括每日進出運軌枕、長軌列車,日均1.5對,每列車為18輛N16型平板車及一輛內燃機車,編組長度為300米;進出鋪架設備,包括鋪軌機組、大型整道機等;基地設備卸車。

鋪軌基地軌道標準

采用60KG/M鋼軌,混凝土枕1440根/公里,與正線鐵路連接處用異形軌連接。基地聯絡線的坡度和曲線半徑,應根據地形、運量和作業方法確定。有長軌列車通過的線路曲線半徑不宜小于300m,道岔不宜小于8號,最大坡度不宜大于正線的最大坡度。

鋪軌基地及其主要功能區施工和設備配置

施工工期要求。各工序優化組合,穿行,以確保工期。

施工順序:施工準備、場地平整、測量放線、硬化路面、制作龍門走行線、鋪設龍門走行軌、組立龍門架等。

鋪軌基地

基地內臨時設施的設置,盡量避免影響站后工程施工。基地內盡頭線設車擋。電器設備加裝安全保護裝置。管線應采取防磨損、防撞擊措施。起重設備使用前通過安全檢驗。鋪軌基地修建消防通道,相鄰堤料間,根據作業需要不小于0.5m的距離。場內堆置物與執道及龍門吊走行線問留有安全距離。

施工準備、測量放線

所有施工人員、機具整備到位,待施工條件具備后,立即進場著手建設,在施工前先將場地四周用彩鋼板圍檔搭設起來,確保施工正常有序地進行。會同業主、監理及相關單位,對原始資料和控制樁進行現場交接,辦理相關的手續。及時組織測量人員對有關的控制樁、水準基點進行測量復核、上報。

硬化路面、制作龍門走行線

根據已定出的龍門走行線外移樁方向與高程,在待硬化路面外側拉掛鋼弦線、立模,每10m設置支點1處,并在兩端用加緊器將弦線拉緊。利用混凝土攪拌車將商混運至施工現場,采用人工振搗并抹面平整實,并復測其平整度。

鋪設龍門走行軌

人工搬運60cm短木枕沿龍門走行線方向散布,租用汽車吊將25m 60kg/m鋼軌依次吊運至鋪設位置后,人工用撬棍將鋼軌拔至短枕上進行組裝,軌枕間距為600mm。走行軌組裝鋪設完成后,必須嚴格按照所測設的樁位對線路進行方向撥正、起道高程。

組立龍門架

利用大型運輸汽車將分解后的龍門架運至施工場地,在預立龍門架現場左右預留60m空間位置連接主梁后,再將走行梁用吊車放于距主梁30m龍門走行軌道上,用夾軌鉗將減速箱打死,將鋼絲繩穿于主梁上,吊車開始吊裝主梁到一定高度后找平主梁,將走行梁兩邊用吊鏈捆住人工配合一邊松吊鏈一邊提升,吊車將主梁放至與走行梁高度位置后電工開始上支腿并布置燈線,對法蘭盤眼上螺栓,組裝龍門架整個過程必須一次性完成。

軌枕預制和存放區

軌枕廠采用環形軌枕生產線,各工序的鋼模通過滾道,升降橫移小車進行輸送,鋼模的出入養護倉通過2臺10噸的行車進行。脫模后的軌枕由碼垛機在堆碼小車上進行碼垛,碼垛好軌枕的小車通過卷揚機牽引至成品庫的軌枕起吊入存放區,由存放區內跨度為30米的2臺龍門吊進行裝卸,軌枕的發運由存放區內的龍門吊裝至運枕軌道車上。

焊軌及存軌區

采用基地焊軌時,設置焊軌生產線和標準軌、長鋼軌存儲場地,以滿足長鋼軌生產需要。30臺2t的群吊,10t走行龍門吊2臺,用于滿足基地內軌料裝卸、軌排拼裝及裝車等裝卸施工之需要。長鋼軌存放臺位一個,短軌存放臺位一個,均采用混凝土基礎。

標準軌存放區建立2臺龍門吊裝卸鋼軌,其后的長軌焊接區應設置用來配軌、測標、調直、鋸軌、軌端除銹、焊軌并推鎦、正火、粗打磨、冷卻、焊接接頭四向調直、精打磨、超聲波探傷等工作區,每個工作區設置彩板房,用于存放設備及進行相應的工作。軌端拋光機、焊軌機、四向調直機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并預進而地腳螺栓;仿形拋光機、精密軋機采取履帶式基礎。滾輪標高要控制精確,導軌保持在同一直線、同一水平。詳見“長鋼軌焊接工藝流程圖”。長鋼軌采用長鋼軌運輸列車進行運輸,一次可裝6對500m長軌條。

圖1 長鋼軌焊接工藝流程圖

結語

由于本鋪軌基地內容豐富,涵蓋了軌道工程中主要材料的生產和儲存,包括軌枕和長軌等等,因此,它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保證滿足業主對永久性軌枕預制生產廠的各種要求,又要綜合考慮鋪軌基地的地形地貌,基地的生產方式,鋪軌工期,均衡存料、供料,節約成本等因素。

參與文獻:

[1]盧春芳、劉訂凡等編,鐵路工程鋪架施工與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5。

篇10

關鍵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嘉興

中圖分類號:F2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156-02

一、文化創意產業定義以及發展趨勢

文化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是指以創意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知識與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通過一系列活動引起生產和消費環節價值的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是現代文化產業的高端和前沿。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高創意、高流通的特點,它是一類低能耗高產出的新型綠色產業,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廣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可以帶給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上的收益,還可以極大地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當代世界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來看,創意產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創意產業已經取得很大發展,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創意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二、嘉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優勢條件分析

1.嘉興文化創意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產業地位初步呈現。也許創意產業作為一個獨立的企業尚未創成一定規模,現狀可能附屬于某個單位,但同樣創造了高額的利潤和附加值。其中,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文化藝術等部分重點行業優勢突出。

2.嘉興歷史文化悠久,嘉興孕育了7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嘉興交融了綿遠深厚的吳越文化,燦爛輝煌的水鄉文化。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具有傳承城市文明的社會價值,也具有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價值。

3.嘉興科教資源豐富,人才薈萃。特別是嘉興科技城,引進和合作建設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國際技術轉移中國(嘉興)中心等項目,極大地提升了區域產業研發和發展的競爭力。另外,10 000人的同濟大學浙江分院的成立,為嘉興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直接人力資源和基礎。

4.隨著市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創意產品日趨旺盛的需要,催生了一些文化創意產業雛型,成為繁榮文化創意產業的動力。

5.就東柵經濟園區現狀用地而言,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生態環境等因素使之成為吸引創意產業集聚的重要條件。

(1)嘉興位于上海都市圈、環太湖經濟圈、杭州灣經濟圈的交匯處,創意產業集聚的潛在優勢明顯。以上海為中心的創意產業集群不斷擴展,產業輻射和擴散日益增強,同時出現了傳媒產業等創意產業、培訓機構向周邊轉移的明顯趨勢,嘉興成為承接轉移的“第一圈層”的城市。本區處于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距離規劃的嘉興交通樞紐不到4公里,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高鐵和磁懸浮等快速交通的建成,必將大大帶動本區域創意產業的發展。(2)本區周邊配套齊全,西鄰嘉興市行政文化中心,會展中心、大劇院、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規劃中的國賓館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3)本區位于城市東南部,西側海鹽塘沿線為城市南片楔形綠地控制區,作為城市重要的生態保護控制區,對于維護本區乃至市區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開敞舒適的綠化環境也成為塑造園區景觀環境的重要要素。(4)區內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已建工業等各類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由民間人士發起的東柵當代藝術中心初具雛形,先后引進了多家創意企業。另外,區內還有二家設計院,二家裝飾設計企業和多家服裝設計企業和研發機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嶄露頭角。

三、確立嘉興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的主導產業

針對嘉興特定的現狀基礎與環境,文化創意產業園經營項目選擇的基本條件為,依托現狀基礎培育主導產業項目(如建筑與廣告設計等);以上海、杭州創意產業向周邊擴散為契機,利用現狀工業廠房集中引進占地面積較大的產業項目;對區域具有一定服務性的產業項目;對環境不產生污染的產業項目;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在地方具有一定發展基礎和競爭優勢的項目。

四、嘉興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實踐

(一)規劃背景

嘉興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是在現狀東柵經濟園區基礎上進行規劃的。東柵經濟園區位于嘉興市中心城區東南部,是南湖區城郊型工業功能區,規劃面積146.78公頃,1999年成立以來,經過八年多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至2006年底,現狀東柵經濟園區已引進企業50多家,工業建成區53.03公頃,已建建筑面積近50萬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

根據2006年12月12日嘉興市政府與馬里蘭大學、中美中心合作洽談達成的意向,結合東柵經濟園區現狀,借鑒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東柵經濟園區進行“退二進三”的改造,建設成為嘉興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馬里蘭大學傳媒產業研究園區)。選擇該區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園用地,可以起到強化嘉興東南片城市副中心,改良區塊用地功能結構,維持、恢復與提高功能區活力,實現城市的有機更新的作用。

(二)基地條件

從拓展城市功能需要的角度出發,結合南湖區的區域和產業特點,東柵經濟園區要努力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符合現代服務業要求的新型發展體系。這樣才能滿足嘉興市將來發展的功能布局,實現城市發展的多功能、集約化。

從現狀調查情況來看,區內的工業企業由注重生產廠房建設逐步向綜合辦公轉化,自發地體現了功能置換的思路。區內空置以及未投入使用的廠房約有十幾萬平方米,為功能置換提供了可能。

(三)規劃原則

(1)按照整體協調發展原則,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實現適度開發和合理控制。采用loft改造和整體置換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城市的有機更新。(2)重新整合原有工業建筑與附近街道及地段的使用功能,營造濃厚的文化氣氛。創意產業區在形成與改造過程中,首先應重視延續原有工業建筑的基本面貌而對其功能進行強化,強化區內各功能區的整體性與相互間的聯系,注重營造文化氛圍,力求形式與功能之間的協調。(3)重新組織與協調區內外交通聯系網絡,建立合理的步行系統。創意產業區形成的同時,應特別強調區內外交通聯系網絡的重新組織,重點包括車行系統、人行系統與停車系統。交通條件的改變不應對城市的整體交通帶來不良影響。同時,應通過有機的交通組織提高自身的區位特征,提高可達性、便利性與安全性。(4)利用創意產業帶動文化旅游的發展,擴大消費需求。創意產業應較多地考慮為城市旅游業服務,產業區的形成也應具有商業運作的機制,通過消費需求不斷擴大,來完成自身規模的不斷擴大。(5)兼顧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堅持近遠期兼顧,分階段開發,滾動發展。

(四)規劃方案

1.文化創意產業用地范圍。規劃范圍內現有以工業為主等各類房屋約50萬平方米,足以打造大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本次規劃在對現有建筑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建筑空間形態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關聯性,確定文化創意產業用地以現有工業廠區的loft改造為主,輔以局部小型周邊地塊置換后使用。創意產業活動主要規劃在建筑質量良好的建筑、空置單元為主組成的區塊內進行。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用地總用地約為58.53公頃(包括部分配套設施用地)。

2.文化創意產業布局結構以及發展方向。規劃文化創意園分為文化創意一區、文化創意二區和文化創意三區這三個區塊。本次規劃把九大類產業布置在各區,實現區塊的滾動發展。

(1)文化創意一區:為前期啟動區塊,作為園區初期打造品牌的門戶區域,產業類型布置以文化藝術、藝術品展示交易、設計服務為主,其他輔以職業培訓、新聞出版、軟件開發等產業,并配以相應配套服務設施。(2)文化創意二區:是整個園區中心的所在地,產業以大型會展、設計服務和配套商業服務業為主,紡工路一側布置旅游休閑娛樂業。整合現有的天歌服裝、上海鄂爾多斯羽絨廠等企業,將企業的生產功能外遷,保留服裝設計、貿易洽談、服裝展示等功能,在這一區域集中發展以服裝設計、禮品設計為主的設計服務行業產業。將四通車輪制造公司整體置換結合天歌服裝等企業的現有廠房建筑改造,作為服裝設計、新聞等大型會展以及配套商業服務業設施。紡工路一側結合中央公園布置大型商業設施、參與性手工作坊等為旅游配套的休閑娛樂設施。(3)文化創意三區:作為園區第三階段開發的區域,以新聞出版、廣告電視電影、軟件計算機服務等產業為主導,相應提供soho、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文化創意二區、文化創意三區區內紡工路、由拳路沿線用地,在用地性質滿足的前提下,兼容為城市服務的商貌服務業的功能。

結合沿真家橋港城市綠帶建設,對現有的兩家三類企業――高能電池、華榮電池進行整體改造,形成一個soho區,使之成為藝術家與設計師居住和工作的混合空間。

3.產業配套服務設施布局:包括商業辦公設施、特色餐廳、旅館、超市、住宅等。區內三個創意區各布置一個服務中心:位于富潤路與富興路交叉口的文化創意園區中心主要由商業服務中心及會展娛樂設施構成,將西北角的中環電器照明公司的簡易建筑拆除,建設創意園中心廣場;另外,在文化創意一區、文化創意三區各設一個服務中心,分別位于富潤路和富民路交叉口,紡工路與文賢路交叉口東北角。前者作為整個園區開發初期的商業配套服務中心,包括藝術品交易市場、特色餐廳、酒吧等;后者除為園區提供配套服務之外,兼顧中央公園的旅游休閑配套服務功能。

4.空間環境以及步行系統的設計:空間環境設計中增加了各種規模的公共廣場或開敞空間,廣場地面鋪裝設計擬采用傳統圖案以體現地方風格;在文化創意二區整個園區中心的所在地設有具有標志性的構筑物,成為全區的視覺中心;加強街道兩側建筑改造和控制,以加強街道空間的立體感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