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本范文
時間:2023-04-01 11:2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劇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ducklings: peep, peep
mother duck: quack, quack! are you all out?
duckling1: no, one egg is still here. look how big it is!
at last, the big egg came open. this duckling was very big and very ugly!
md: oh,my!this duckling is big and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i wonder if it is a turkey. we will soon find out.
mother duck took her ducklings to the water. one after another, the little ducklings jumped in the water. the ugly duckling also jumped in the water and swam very well.
md: oh, he is not a turkey. turkeys can’t swim. he is my child. let’s go to the farmyard. but you must stay close to me and watch out for the cat.
duck1:look at that duckling! he looks so strange.
duck2:he is so big and ugly. go away!
md: please, leave him alone. he is not doing any harm.
but the ducks pecked the ugly duckling. all the animals in the farmyard bit him and pushed him, too.
ducklings: i wish the cat would eat you!
md: you should never have been born.
so the poor, little duckling was very sad. finally, he ran away.
ud: why does everyone hate me? is it because i am so ugly? but i am really nice.
the ugly duckling met two wild ducks.
wd: what kind of duck are you? you are really ugly. but that’s ok, if you don’t marry one of our family
then the ugly duckling heard, “pop, pop!” and the two wild ducks fell dead.
just then, many hunting dogs appeared. the ugly duckling was very afraid. so, he tucked his head under his wing. a hunting dog sniffed the ugly duckling. “sniff, sniff!”
dogs: you are ugly!
and they went away without touching the ugly duckling.
ud: oh, i am alive! no one wants me. even dogs don’t want to bite me.
he felt lucky but, at the same time, he felt sad. the poor duckling waited for several hours, and then, ran away.
a storm began. the rain and lightning terrified the ugly duckling. he was so cold and wet! he ran and ran as he looked for shelter from the storm.
finally, he arrived at a cottage. an old woman, a cat, and a hen lived in this cottage. he went inside.
ud: may i have some food?
old woman: oh, what a prize! is it a fat duck? now, i can have duck’s eggs.
the old woman’s sight was very bad. so the duckling lived there for a few days. but the hen and the cat were mean to the duckling.
hen: i can lay eggs. can you do that?
ud: no.
cat: i can catch a mouse. can you do that?
ud: no.
cat: then, what can you do?
ud: i can swim.
cat: oh, no one should swim! you will surely drown!
ud: i won’t drown.
cat and hen: you are a big liar!
so the poor duckling left the cottage.
soon, summer turned into fall. the ugly duckling swam in the pond. a group of swans flew over the duckling.
ud: what beautiful birds! i wish i could be like them.
the weather grew colder and colder. now, winter came.
ud:i must swim and swim, or the pond will freeze around me.
but every night, the space became smaller and smaller. finally, the pond froze, and the duckling couldn’t move any more.
early in the morning, a farmer saw the frozen duckling.
farmer: oh, poor duckling! i’ll take you home to my wife and children.
the wife took care of the duckling. soon, the duckling got well.
but the children wanted to play with the duckling.
children: come play with us! come play with us!
the duckling was scared. the farmer’s wife and the children chased the duckling around the farm house. finally, he ran out the door.
a beautiful spring came. the ugly duckling saw the butterflies dancing and heard the birds singing.
one day, his wings felt very strong. so, he flapped them against his sides and flew high into the sky.
ud: wow, i can fly so high! what’s happened to me?
the ugly duckling saw a beautiful garden with a pond. he decided to rest there for a while.
ud: i want to stay with these beautiful birds. but, they will kill me because i am so ugly. at least, i will die happily, if i can be with them for a while.
so, he swam towards the swans. when the swans saw the young bird, they swam to him.
ud: peck me, if you must!
and he bent his head dow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the ugly duckling saw a beautiful swan looking back at him in the water!
ud: oh! is that really me? i am a beautiful swan! i am not an ugly duckling after all!
the three swans welcomed the young swan.
some children came to the pond and threw pieces of bread into the water.
篇2
手偶表演劇本
題目:奇奇的舞賽道具:家庭環境背景、電話一門
人物:1肯德基奇奇
2肯德基漢堡弟弟
3肯德基薯條妹妹
4肯德基玉米棒大叔
表演者:主持人(左手:右手:)
護衛(左手:右手:)
幕啟:(在音樂聲中,奇奇面對觀眾,做幾個帶有夸張性的動作,最終不支,差點倒下,關掉音樂,搖搖頭走到臺前。)
奇奇:哎,我真笨,怎么總是跳不好。上次舞蹈比賽我失敗了,明天又要比賽了,哎,怎么辦呢?(低頭思考)哎,有了!(突然抬頭)找薯條妹妹,上次比賽她是得獎的。(打電話)喂,是薯條妹妹嗎?我是奇奇,對,我有急事找你,呃~~~~你來了就知道了。快點啊!(放下電話,自言自語)嘿,這下大概有希望了。(高興地舞起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門鈴響起)請進!
薯條:奇奇,什么事呀,這么急?
奇奇:好妹妹,明天我不是要參加那個“舞星獎”……
薯條:啊!(不等奇奇說完就叫起來)你是說你要參加那個什么“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的五星獎呀!(語速非常快的一口氣說下來)
奇奇:不是的,不是那個五星獎,是舞蹈之星大獎賽。
薯條:啊!(點點頭)你還參加啊?
奇奇:是啊,但又怕我不行,所以請你來(比劃)指點指點。
薯條:我?來指點你?(想了想)唔,好吧,你先跳一遍讓我看看。
奇奇:謝謝,你看著。(音樂起,一開始就做了幾個滑稽的夸張動作,音樂尚未結束,薯條就忍不住大笑起來。)
薯條:哈哈哈……(前俯后仰)
奇奇:你笑什么呀?(把音樂關了,抹了把汗問)怎么樣,行不行?
薯條:哎呀,我說奇奇,你這哪里是跳舞呀,簡直就像馬戲團表演!
嘿,瞧你這動作(學做幾個滑稽的動作)就像狗熊蹦蹦跳,猴子要上吊。
奇奇:(非常委屈的)你……你怎么能……
薯條:算了吧,奇奇,明天呢,你就老老實實的做好觀眾得了,這樣的比賽還是留給我參加吧,對不起,我得出去玩了,再見!(做個鬼臉,蹦蹦跳跳下)
奇奇:(對著薯條妹妹的背影)哎!等等呀!(很失望地轉過身,嘆口氣)哎,連薯條妹妹也嘲笑我。
(門鈴響)
奇奇:(無精打采)誰呀?
漢堡:開門啊,奇奇,我是漢堡。
奇奇:(開門)是你呀!進來吧。
漢堡:奇奇,你怎么無精打采的呀?
奇奇:哎,別提了,明天又要參加舞蹈比賽了,這次我想爭取得個獎。剛才請薯條妹妹來,想讓她幫我提高提高,可她不但不幫我,還取笑我,說我跳得像“狗熊蹦蹦跳,猴子要上吊”。
漢堡:哈—她就這樣取笑你呀,哈—那是不應該。
奇奇:你還笑呢,哎,我看我明天還是別比了。
漢堡:奇奇,你怎么這么快就放棄了?你也別著急!這次比賽,關鍵還看你自己。
奇奇:嗯?
漢堡:只要你有信心,,不怕難,刻苦練,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奇奇:真的嗎?
漢堡:試試就知道了,我是你最忠實的支持者唷。
奇奇:謝謝,謝謝你!(高興地抱住漢堡,吻一下)
漢堡:你真嚇了我一跳!
奇奇:漢堡老弟那你現在就幫我輔導吧?
漢堡:好吧!
(音樂中奇奇跳,漢堡看,有時點頭,有時搖頭,作了幾個滑稽的動作)
奇奇:(音樂停,氣喘噓噓地問)你看,怎么樣?
漢堡:唔,確實……
奇奇:好看?
漢堡:(有意開玩笑地)很難看!
奇奇:什么?
漢堡:噢,不!不!我是跟你開玩笑的。說真的,跳得還真不錯。不過,有幾個動作是不是改一改?
奇奇:行,沒問題。
漢堡:根據你剛才的動作,我總結了一下,可以編成四句話,十個動作
奇奇:是嗎?
漢堡:你聽好,看好嘍!(開始慢動作,略帶夸張地示范)
點頭點頭拍手跳,快步上前扭扭腰,
左轉右轉擺擺臂,金雞獨立不動搖!
(奇奇在后面跟著學)
(向奇奇)看清楚了嗎?
奇奇:看清楚了,真有意思!
漢堡:好,你自己來一遍。別怕,我幫你撐著呢。
奇奇:好
漢堡:預備,開始!
奇奇:(奇奇自己開始練習,漢堡和它一起念)
點頭點頭拍手跳,快步上前扭扭腰,
篇3
教育,作為“人類自我生產”(桑新民語)的特殊實踐,其根本使命便是“成人”,即引領、陪伴、幫助、促進兒童“成人”。教育的“成人”使命,不應該偏頗地理解為一味對兒童進行文化注入,無視兒童的自然生成;不應該一味強調將兒童塑造為共性自我,忽視將兒童培育為個性自我;教育必須尊重兒童、促進兒童整體發展、為學生建構完整的課程生活、營造適恰的教育環境,在引導兒童順利實現社會化的同時,積極幫助兒童發展其優勢,成長為完美共性與鮮明個性統一于一身的自我。
當我們真正心存“成人”之情,堅守“成人”之信,便有可能在任何課程中,任何教學行為上,都為學生搭建完整的“成人”舞臺。本學期,我校語文課程出現了一種全新形態――課本劇表演,約有六成以上班級學生熱火朝天排起課本劇來。演出時,觀者無不連聲喝彩,筆者則在喝彩之余,沉思起課本劇的意義來,這意義正是在“成人”方面對學生發展所產生的社會化意義與個性化意義。
一、課本劇,歷練學生的“族群”素質,有益兒童“社會化”
在筆者看來,所謂社會化,其實就是個體人形成與他人共處能力的過程,這種共處能力,筆者稱其為“族群”素質。這里,筆者試以課本劇之臺前與幕后兩個場域來說明學生如何歷練“族群”素質的。
1.在模擬表演中體驗社會角色
在學習新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兩位學生按照課文的描述,依次表演了下鉤垂釣、甩竿捉魚、欣喜若狂、父子論辯、沮喪放魚等一系列情節……小演員都全身心投入表演,那一本正經、惟妙惟肖的神態、動作、語言,感覺還真不比專業演員差到哪里去。精彩的表演不僅強烈吸引著在場學生的眼球,也深深觸動著教師的心靈。這是學生在一種虛構的生活場景中模擬體驗社會角色,歷練“族群”素質,促進其“社會化”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學習的過程,對兒童發展有巨大價值。
從語義學視角看學習,“學”即是效仿,“習”即是學后之練,可見模仿是學習之本,也是學習之母。“社會化”這種學習是綜合性學習,是綜合性模仿,指向人的“整體生成”,不同于掌握某一知識、形成某種技能這么簡單。課本劇排演活動,正是在“綜合”意義上,一改常規語文課上學字、學詞、讀段、讀篇以及所謂理解和使用語言文字那些個單純的、頗有點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在課本劇從排練到演出的全過程中,學生以課文為藍本,走進課文作者所描述的“社會”情境,接觸、了解、體察且直接扮演其中的“社會角色”;為著盡可能扮演得逼真些,學生必須努力讀懂有關角色的外部表征,悉心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最適恰最有分寸的動作、情緒、體態等將角色盡可能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而要做到這些,他們必須從經驗與現實中找到參照,加以模仿學習,用自己的身與心去“塑造”好角色,就在這模擬社會角色的體驗中,在“社會化”之路上邁進了一步。
2.在實踐中解答生活難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戲劇專業”方面,其知識技能幾乎等于零,相關知識對他們而言是十足的“盲區”,他們要做的是“原創性”很強的藝術實踐;在“社會生活”方面,他們或許是首次遇到“正式性”的合作協調課題。學生在其飾演的各種角色及其效果上,以模仿為主要方式完成了一次“社會化”經歷,相應地增進了自己的“族群”素質。他們在選腳本、選演員、分角色、改劇本、排練揣摩修正這一過程中,在“戲外”以其全部身心投入真生活,解決真問題,經歷了一次以真實社會角色去面對和解答生活難題的實踐,完成了一項以創造為主要特征的“社會化”學習“工程”。這種實踐無疑很好地歷練了它們的“族群”素質。
二、課本劇,生成學生的“自我”特質,有益兒童“個性化”
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社會之中,故須“社會化”,否則無法融入社會;每個人都必須生活出自身之境,故須“個性化”,否則便成為“非人”之物。完整意義上的人,應該是“類中之我”與“有我之類”的完美統一。課本劇形成過程,不僅促使學生成為“類”,也激發學生成為“我”,得以激發學生成“我”的因子,是課本劇排演中富含的“玩”元素,亦即“游戲”元素。
1.課本劇活動,讓孩子在釋放中張揚自我
今天的兒童,在大量精力投入死記硬背之余,甚至沒有了自由玩耍的基本權利,即使有那么點可憐的閑暇,也被“引導”到多讀課外書多做“拓展”題上去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被囚禁在課本里或作業的牢籠中,憋悶壓抑。給他們自由時間,給他們自利,讓他們“沖出”教室,“飛出”校園,去排演課本劇,去用心完成特殊的“課業”。在活動中,孩子天賦被激活,生命中那蘊藏的原生態能量釋放了出來,做回了真正的自我,成為了更強大的自我。
2.課本劇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豐盈自我
人,是有血有肉、有知有情的生命存在,是清醒的理性和豐富的感性有機交融的生命存在,以理性處置身臨其中的外部世界,以感性豐盈和精彩自我生活。當今學生,課程生活單調枯燥,就語文學習而言,讀讀背背、抄抄寫寫的時間太多,缺乏詩意和情趣。課本劇,近乎以“玩”的方式學語文,他們在課本劇排演之中,如兒時玩“過家家”一般,“隱去”自己的現實身份,去“做”循循善誘的老師,“做”充滿靈氣的學生,“做”教子嚴格的湯姆老爸,“做”因勢利導的駱駝媽媽,“做”狂妄自大的海上臺風,“做”功能強大的水上飛機……諸如此類,在課本劇的“叢林”里,他們找到并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樂趣,情感世界中流進了一脈甘甜的清泉。
3.課本劇活動,讓孩子在激活中提升自我
篇4
關鍵詞:兒童劇,發展困境,措施
中圖分類號:J8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033-01
兒童劇是以兒童為主要受眾,旨在對兒童產生教育和指導意義,促進兒童審美能力和情感能力提高,促使兒童健康成長的劇目。近年來,兒童劇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以其精彩的內容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的認可,為其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兒童劇在我國的發展仍然遭遇著一些困境,給其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制約,所以,我們需要對兒童劇的發展困境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從而探討出幫助兒童劇走出困境的措施。
一、兒童劇發展的困境
(一)兒童劇的劇本過時,當代優秀的劇本很少。通過我們對當代兒童劇的現狀進行調查發展,現代演出的兒童劇大多數都是根據一些優秀的童話劇改編而成的。而近半個世紀以來,鮮少有創作較好,受到廣大兒童普遍歡迎的兒童劇創作出來。這導致兒童劇不符合現當代兒童的認知狀況,在兒童劇觀看的過程中覺得劇中發生的過時與自己生活的時代較遠,因而難以理解,難以感同身受等,這使得兒童劇在兒童中的受眾較少,制約了兒童劇的擴大發展。而當代題材的兒童劇作家也因為兒童劇受眾較窄,兒童劇的創作需要對兒童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習慣、語言特點、思維特點等進行研究,比較費事,同時優秀劇目的創作又需要時間同時賺的錢又較少等,所以很多兒童劇作家轉向電視劇寫作,造成了兒童劇作家缺失,優秀兒童劇本缺乏。
(二)教育意義缺乏。兒童劇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使兒童受到教育,從而使其人生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現代的創作出來的一些兒童劇卻表現出了過度娛樂化的傾向,沒有讓兒童在兒童劇的觀看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使得兒童劇退化成為了一個娛樂產品,而非教育產品,丟失了兒童劇存在最根本的意義。
(三)兒童劇的營銷機制落后,造成兒童劇發展不景氣。營銷機制落后也是造成兒童劇發展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我們對一些國營的兒童劇院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劇院在兒童劇的推廣過程中較為被動,沒有充分地利用現代的營銷手段來擴大宣傳,來獲得人們對兒童劇的認知,所以導致了兒童劇不被兒童和家長了解,因而賣不出去的狀況。同時,很多國營兒童劇院專業營銷團隊缺乏,這導致劇院在現代電影、電視劇等的競爭之下難以找到出路,發展緩慢。
二、促使兒童劇走出發展困境的措施
(一)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能寫當代兒童劇的作家。優秀兒童劇劇本缺乏是導致當代兒童劇遭遇發展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需要一批優秀的,能寫當代兒童劇的作家。首先,對年輕的、有創作潛能的兒童劇作家予以資助和鼓勵,使其能夠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實現寫出優秀兒童劇,促進兒童劇發展的愿望。其次,對有潛力的兒童劇作家進行培訓。使其能從而能夠以兒童的視角出發,根據兒童的生活背景創造出優秀的兒童劇。
(二)增加兒童劇對兒童的教育意義。兒童劇的教育意義雖然不是兒童劇演出的唯一目的,但是卻是兒童劇演出的重要目的,離開了教育意義,兒童劇的發展就喪失了其本質,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我們要必須要增加兒童劇的教育意義。首先,將教育內容巧妙地融入到劇本當中,這樣,通過話劇演員的表演,兒童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在兒童劇演出的過程中與兒童展開互動,讓兒童在劇情的帶動下依靠自己的判斷力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后,在兒童劇劇本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能夠對兒童產生教育作為中心來開展寫作,劇本的情節等以促使兒童受到教育為目的展開,促使劇本教育意義的提升。
(三)建立營銷團隊對兒童劇進行科學營銷。現代營銷團隊以及營銷手段的缺乏是兒童劇發展遇到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需要建立營銷團隊通過現代營銷手段來對兒童劇進行科學營銷,促進兒童劇的科學良好發展。首先,選拔營銷人才來構建兒童劇營銷團隊。通過吸納高素質的營銷人才進行兒童劇院,擴大兒童劇的社會認知程度,促進人們對播出的兒童劇目以及其意義進行認可,從而促進兒童劇的發展。其次,運用現代的營銷手段來對兒童劇進行營銷。通過發行年卡、進行團購、推出系列套票以及在各大媒體和網站進行平面和影響宣傳等,能夠有效地擴大兒童劇的影響,促進兒童劇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對兒童劇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癥下藥地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幫助兒童劇走出發展困境,使廣大兒童能夠真正地從兒童劇中收益。我們認為,只用從兒童劇作家,兒童劇的劇本內容以及兒童劇的營銷方式著手,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兒童劇走出發展困境,促進兒童劇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兒童劇應像童話般美妙[J].上海戲劇,2012,(04).
篇5
【關鍵詞】兒童劇;舞臺表演;魅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52-01
近年來,隨著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人民群眾對各類文藝形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兒童劇更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較大發展,它的出現完全符合現代素質教育提倡的德育、智力、體育、藝術、美術、勞動多元化發展的要求,所以,各地兒童藝術團體必須在努力提升兒童劇表演水平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
一、兒童劇舞臺表演形式的魅力
由于兒童劇的觀眾主要為兒童,所以在創作、表演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兒童的喜愛偏好和接受能力。在形式上,多以生動、有趣的表現為載體,通過對兒童產生強烈的沖擊力來展示中心主題。在表現方式上采用生動、夸張、貼近兒童生活及審美能力的途徑進行傳播。例如,在實際的舞臺表演中,可以選擇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喜洋洋與灰太郎》《芭比娃娃與飛馬魔術》《木偶奇遇記》等劇目。
另外,在兒童劇本的創作上還應當在多元化的層面上進行拓展。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進步,兒童劇所涉及的題材已不僅僅是一些國內的傳統故事了,它更多地引入了國外先進兒童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的引入,在照顧到兒童欣賞水平的同時,還強調了思想層面的提升。這些生動而又淺顯易懂的藝術構思,對提高兒童自我認知能力和表演水平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生動的兒童劇舞臺表現形式還能夠激發兒童上臺表演、展現自我的欲望。如果能夠在適當的環節邀請他們上臺參與表演,相信原本就引人入勝的故事你情節,更容易讓他們產生共鳴。
二、兒童劇表演風格的魅力
作為兒童劇的主要欣賞觀眾,兒童對藝術審美水平的需要是我們創作兒童劇的源泉。兒童群體由于年齡偏小、社會觀沒有完全形成,對藝術的理解還處于⒚山錐危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兒童劇在選擇表現風格、演出體裁和舞臺表達上都應當緊密遵照兒童的心理與思想的實際需求,結構上要做到緊湊、簡明,形式上要做到豐富、有趣。相信這樣的表達風格會讓兒童觀眾更加容易理解劇目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和主體內容。
在兒童劇創作中,由于主創人員一般都是成年人,這就需要他們在審美和用詞、情節設計上都要貼近兒童的需求,將那些表達形式過于復雜、藝術手段過于生硬的做法進行簡單化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做到多角度的魅力展現。
三、兒童劇舞臺表演的舞美性魅力
作為戲劇表演形式的一種特殊形態,兒童劇在舞臺上的表演更多是為了提升兒童的藝術審美認知和理解能力,對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綜合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兒童劇在舞臺上所表現出的舞臺美感,是一把引領孩子們走進藝術殿堂的“金鑰匙”,而優秀而又別出心裁的舞美設計則是鑲嵌在這把“金鑰匙”上的“璀璨鉆石”。在兒童劇舞美設計中,創作團隊要對整個兒童劇的舞臺表演流程和彩排注入更多的心血。通過提升兒童劇舞臺表演的舞美藝術感來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和興趣。
在兒童劇舞臺表演中,主創人員一般都要考慮到實際的表演劇本中,大部分都是以著名的寓言故事、東方神話、西方傳說、熱播卡通片為藍本,而這些體裁的表現形式很多都屬于非現實主義的藝術展現。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側重于兒童劇表演過程中所需要的燈光布局、道具配合、背景搭配等方式來突出舞美的藝術感,最終為兒童觀眾打造一個五光十色、美輪美奐,甚至帶有玄幻色彩的藝術劇目。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兒童劇舞臺展現外,兒童劇的主創人員還應當走到兒童群體中去,通過邀請他們參與舞臺表演來提升他們對兒童劇的興趣。同時還要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兒童眼中的兒童劇是什么樣子的來進行研討分析,盡可能多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以此不斷提升對兒童劇的創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兒童劇舞臺表演魅力發揚光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劇的舞臺表演魅力在于它的生動性和傳遞思想的實用性,每一名兒童劇的舞臺主創人員和表演人員,都應在思想和行動上提高自身對兒童劇舞臺表演的認識,通過不斷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和表達形式,帶給兒童群體更多、更美的劇本,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舞臺劇,這也是有效提升兒童劇舞臺表演魅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陸曉敏.兒童劇舞臺表演的魅力解讀研究[M].藝術通訊,2013(7).
篇6
【關鍵詞】“小喇叭” 兒童廣播劇 聽覺欣賞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欄目組建于1956年9月1日,迄今為止已有近60年的歷史。主要的受眾群體是針對學齡前兒童,通過故事、詩歌、相聲、兒歌、廣播劇等藝術形式,培養幼兒藝術素養,其中“小喇叭”欄目組創辦的兒童廣播劇也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小喇叭”欄目組針對兒童廣播劇創作的藝術標準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題材的選擇應適合兒童的審美要求
針對學齡前兒童單純的思維方式,題材應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模式,以及獨特的審美鑒賞力。這就要求創作者不要把兒童不太喜歡的那些內容單薄、缺乏情節和文字枯燥的作品搬上臺前。例如,童話中缺乏幻想色彩的故事、講因果報應的民間故事,或者寫英雄人物只是簡單地交代事件而沒有深刻的描述的人物,像這樣的一些作品就不能引起兒童的興趣。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多聽聽兒童的意見和要求。成年人容易把兒童的需求看得小于他們的實際,其實兒童的思想已經復雜起來了,我們要熟悉兒童的心理,掌握他們的需求,符合他們的實際。所以兒童廣播劇的選材應該具有兒童的特點,能夠表現兒童的精神風貌,并具有普遍的現實教育意義。
二、劇本創作情節應更加豐富,人物形象更加鮮活
除了一些像寓言故事、神話傳說等歷史方面的兒童劇,如果是現實生活方面的題材,就要求廣大兒童劇創作者重點把握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要深入挖掘兒童的心靈深處,接觸兒童,塑造出最貼近生活、最真實的兒童人物形象。在語言上要摒棄大人腔,要模仿兒童的語言習慣,學齡前的兒童通常說話語速較慢,習慣語速較慢的對話形式。并且兒童語言在句子上要短,在意思表達上也要簡單清楚、明朗,不可過于含蓄。
對于兒童充滿懸念的故事更具可聽性。無論是戲劇還是兒童廣播劇,在故事情節上的創作,都應該遵循戲劇本體創作制造一些懸念的原則,設計一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劇本創作要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在因果關系、主次矛盾、人物關系上也要有清晰的交代。尤其是在開頭,要抓住受眾的心理,故事線索不要太多,情節也不要太復雜,能夠讓受眾明白故事的目的,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此外,兒童廣播劇還應把握一點就是要讓受眾在收聽廣播劇的同時,感受到喜悅、感受到快樂,與此同時還會使少年兒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三、“小喇叭”欄目組創辦的一些經典兒童劇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欄目組創辦50多年來,播送了大量的兒童廣播劇,表1列舉其中欄目組播出的經典兒童廣播劇目:
“小喇叭”廣播節目組的兒童廣播劇,題材廣泛、語言豐富,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50多年來,在“小喇叭”廣播這塊園地耕耘的編輯們,為了編輯、錄好每個節目,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特別是第一代“小喇叭”編輯。例如,小歌劇《小熊請客》,于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錄制,60年代第二次錄制。我們現在聽到的,是第二次錄制的作品。《小蝌蚪找媽媽》60年代初錄制。《果園姐妹》1953年錄制,1954年播出。這些作品凝聚了幾代人的智慧。
結語
綜上所述,“小喇叭”廣播節目組創作者精心錄制了大量優秀兒童廣播節目,成了那個時代留給少年兒童最深的記憶。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廣播整體收聽已經大不如前,兒童廣播劇不同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特定的時間要求。兒童是否愿意收聽、是否喜歡收聽,這取決于作品本身能否真正讓他們感覺到快樂,能否真正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示,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此外,青少年自身也缺少時間靈活性。在我們國家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今天,少兒家長越來越重視兒童的興趣愛好培養,各種頭腦開發培訓也是屢見不鮮,即使是學齡前的少年兒童也會抽出時間去參加一些興趣輔導的培訓課。這勢必會導致把按時聽廣播這一活動擱淺,而廣播的時間較為固定,每一時間段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播送內容,在時間上缺少隨機性。
筆者希望“小喇叭”今后為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編錄更多更好的精品節目,讓兒童在“嗒嘀噠”的召喚下,通過廣播節目能夠受到教育,學到知識,快樂、健康地成長。也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支持,讓“小喇叭”欄目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
[1]中國歌劇舞劇院考級委員會.朗誦教學考級表演教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
[2]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節目組.小喇叭(第一集)[M].北京:廣播出版社,1981.
[3]王雪梅.中國廣播文藝廣播劇研究(上下)[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篇7
我讀大學那會兒干過一件傻事——和一個去柏林留學研究哲學的人爭論一個無聊的話題究竟是話劇好還是電影好。
他不喜歡話劇,舉了一個例子給我聽:“我這輩子就看過一次話劇。那是我讀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看戲,大幕一拉開,舞臺上站著一群四五十歲的女演員戴著棒球帽、扎著紅領巾、穿著校服,涂著兩坨紅色,演八九歲的男孩,‘他們’不停地說著很多很多的話。我嚇了一跳,從此以后對舞臺有了心理陰影。”
我明白了,他指的是兒童劇。
另有一件事。不久前我與一位國內的戲劇前輩,在日本一起看了一出根據果戈里小說《外套》改編的兒童劇,他說:“這個戲很棒,我要把他們請回國內去演出。”我問:“這種兒童劇在國內會有市場嗎?”他微笑著說:“我不會說這是兒童劇。”仔細一想也對,如果說是兒童劇,估計國內八成的觀眾不一定接受。
在中國,兒童劇往往與“小兒科”、“幼稚”、“虛假”、“說教”等詞匯相關。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們逐漸遠離了“劇場”。而在國外,戲劇則是多么親切的一種藝術啊,它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與他們相依相伴。戲劇中的故事呈現的是小小安徒生們對于世界的想象,戲劇的演出需要小小丘吉爾們之間的合作與配合,戲劇中的道具制作又可以讓小小愛迪生們發揮創意、練習動手能力,戲劇中的服裝可以表達小小香奈兒們的美學理想。如何“假戲真做”,兒童比成人有著更深的理解。兒童戲劇對于兒童各種能力心智的啟發和培養,我認為是再妙也設有的一種媒介了。
但是,為什么一些國內的小觀眾對兒童劇沒有興趣?因為我們缺少優秀的兒童劇。國內兒童劇的創作者總在探討為什么我們原創兒童劇太少、反映現代生活的優秀劇目也極少,而結論往往歸咎于編劇,所以院團總是在用錢懸賞劇本。其實深層原因并不在編劇,而是我們目前的兒童劇創作思路存在問題,存在著觀念狹隘、保守和落后等弊端。上世紀80年代,話劇經歷了戲劇觀的大討論后,逐步解放了觀念。而兒童劇目前的戲劇觀念,極大地限制了兒童劇創作者的想象力。兒童劇不能是活動的童話書,更不是幼稚版的成人話劇,它應該是一種綜合化、跨界的藝術樣式,甚至可以考慮它不是一出舞臺劇,而是一次戶外活動,一堂課、一次探索或者純粹就是一次有意義的玩耍。兒童劇也可以不僅僅給兒童看,還可以給所有有童心的成年人看。
其實我們并不是沒有優秀的兒童劇,“普天童慶”臺北兒童藝術節是從一出名為《小皮耶》(PetiePierre)的兒童劇開始的。這是一出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兒童劇,由加拿大旋轉木馬劇團和中國臺灣的藝術團體合作。小皮耶1909年出生于法國,一生下來就半盲又幾乎聾啞。然而這個窮孩子用自己一生中的40年做了一件事——他做了一個無與倫比美麗的機械裝置,Merry-go-round(旋轉木馬)。二戰后他的這個裝置讓無數的人流連忘返。許多人去看它,平復自己的哀傷。最后,這個裝置被法國知名建筑師、收藏家Alain Bourbonnals整個移植到他的私人博物館La Fabuloserie。這個漂亮的東西幾乎都是用一些廢棄物品做成的,卻被許多工程師贊嘆其設計的繁復、巧妙與精良。因此,《小皮耶》不僅僅是一出傳記劇,而是通過紙偶和大型的旋轉舞臺呈現了一個創意的裝置藝術空間。此外這個戲還有一些延伸活動,比如公共藝術展覽,叫作“小皮耶的夢想基地”,引導小朋友利用平常廢棄的玩具,以海陸空為主題進行創作,并由專人把小朋友的這些“作品”整理呈現出來。《小皮耶》傳遞了一種很重要的觀念,也可看作是現今世界兒童戲劇的一個趨勢,那就是創造力的、實踐性的、環保的、近距離的戲劇。
在當今兒童戲劇的中心——歐洲,許多兒童劇團正在積極地實踐著這種戲劇觀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青少年兒童戲劇節——丹麥國際青少年戲劇節每年4月舉行。戲劇節在首都哥本哈根周邊的一個小鎮ballerup開幕,在為期一周的戲劇節中要演出五百多場兒童戲劇。從4月春天到8月仲夏,在丹麥會有各種青少年兒童戲劇節陸續開張,沿著沒有邊際的山毛櫸林和波羅的海的海岸線一路手舞足蹈。
篇8
關鍵詞:兒童文學;兒童音樂;相互影響
文學與音樂都是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二者具有密切聯系,并且,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具有共性特征,兒童音樂具有較強的文學性,而兒童文學也具有較強的音樂性,二者相互影響。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深入促進了整個時代教育的發展,各種藝術形式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融合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受到了學者的高度關注。研究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相互影響不僅能夠促進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發展,而且對兒童成長有著深刻意義。
一、兒童音樂的文學性
(一)兒童音樂的審美特征
音樂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音色、旋律、音調、曲式、和聲等要素上。各種音樂要素的綜合形成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而兒童音樂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在旋律、節奏和音色上。首先,兒童音樂的音色需要音樂創作者用心選擇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的音色,以便給兒童帶來美好的審美體驗。例如,兒童音樂可以采用童聲演唱或運用沉悶鼓聲模仿打雷來吸引兒童的興趣。其次,兒童音樂的節奏主要包括速度、節拍等要素,而兒童音樂的節奏比較鮮明,多采用中速和快速的節奏,來適應兒童的情感體驗。最后,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體現音樂思想的主要載體。兒童音樂中的旋律豐富多彩,不同的旋律會影響到兒童的情緒。因此,兒童音樂的旋律主要采用符合兒童成長特點以及兒童心理規律的旋律。
(二)兒童音樂的語言特征
兒童音樂的語言特征主要包括直觀模仿、稚拙風格、幻想思維這三個方面。首先,直觀模仿的特點,兒童的思維主要表現為具象思維和直接行動思維,不能夠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主要通過事物的表象來思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主要依靠具體的藝術形象。因此,兒童音樂經常模仿自然界的事物或聲音,進而吸引兒童的興趣。其次,稚拙風格主要指兒童文學語言的稚氣和笨拙,稚拙風格不僅形式樸素,而且能夠表達單純的心理內涵,再現兒童的思維本性。因此,兒童音樂多呈現歡愉和諧的音樂語言。最后,幻想思維,兒童的生活閱歷有限,需要通過想象來滿足自身的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兒童不斷幻想并創作新的事物和畫面。因此,兒童音樂的語言特征具有幻想思維,并且,這種幻想思維正是兒童的童心和快樂天性的呈現。
(三)兒童音樂的典型性
首先,很多兒童音樂都取材于兒童文學作品,充分運用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和情感來創作具有感染力的兒童音樂。具體來說,有些兒童音樂取材于童話故事,有些兒童音樂取材于古詩。例如,音樂《小紅帽》就是取材于兒童經常聽的小紅帽的故事,將小紅帽的故事進行音樂加工,采用適合兒童吟唱的方式。管弦樂《龜兔賽跑》取材于龜兔賽跑這一童話故事,兒童已經十分熟悉故事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在欣賞管弦樂《龜兔賽跑》的時候就能夠深刻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感情。而歌曲《詠鵝》取材于古詩《詠鵝》,用音樂形式表達了看到水中鵝嬉戲的驚喜。其次,部分兒童音樂以兒童文學為標題,并從兒童文學中汲取音樂創作素材。例如,德彪西創作的《兒童樂園》鋼琴曲組的標題則采用《雪花飛舞》《小牧童》《洋娃娃小夜曲》等文學標題。
(四)兒童音樂的敘述性
兒童音樂經常采用敘述的方式來表達感情,側重文學要素的描繪,以增強音樂作品的表現效果。而且,兒童音樂中的文學要素描繪集中在景物描繪,將景物和音樂主題相融合,突出音樂作品的內涵。而兒童音樂的敘述性表現手法主要有摹聲、象征和情調描寫這三種。首先,摹聲主要模仿自然界的鳥鳴、風聲、雷鳴等,通過聲音來構建景物。例如,貝多芬《黎明》這一音樂作品中通過模仿流水和鳥鳴來構建清新的早晨景象。其次,象征主要通過音色、音區與和聲的變化來象征事物,以增強事物空間的層次性。例如,德彪西在《大海》這一音樂作品中采用定音弱奏來象征平靜的大海。最后,情調描寫表達意境。兒童音樂的情調描寫主要通過聲音、旋律等構建意境畫面,進而表達音樂情感。
二、兒童文學的音樂性
(一)兒童文學的音色
首先,兒童音樂會運用擬聲詞,進而呈現出音樂美的特征,并且,擬聲詞能夠帶給讀者強烈的聽覺刺激,營造動態描繪、夸張印象等效果。而兒童音樂的擬聲詞主要分為模仿人的聲音、模仿動物的聲音、模仿自然界的聲音這三種。其中模仿人的聲音能夠呈現出不同的語言效果,例如,龍吟虎嘯、牙牙學語等都能夠體現特定的語言環境。模仿動物的聲音,例如,公雞的聲音:咯咯,蟋蟀的聲音:啾唧,青蛙的叫聲:呱呱,這些動物叫聲能夠用聲音來代替動物,增強文學描述的形象性。描寫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呼呼,雨聲:滴瀝,雷聲:轟隆隆等,自然聲音能夠加強兒童對自然界事物的形象了解。其次,兒童文學中也會出現摹聲,用某種樂器的聲音來代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進而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例如,文學作品運用樂器來描寫汽笛聲、號角聲等。
(二)兒童文學的節奏
兒童文學的節奏主要包括兩拍、三拍或四拍,其中,兩拍的節奏特點呈現為強—弱。例如,《小星星》的每一小節都有兩個節拍,并且節拍呈現出強—弱的特點,適合兒童吟唱。三拍的兒童音樂都具有柔和、優美的旋律,能夠抒緒,呈現出強—弱—弱的特點,兒童能夠跟隨節拍去想象自然界中的律動,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四拍的音樂作品呈現出強—弱———強—弱的特點,能夠讓兒童在音樂中體會到節奏強弱的變化。而兒童音樂中的節拍相當于兒童文學中的音頓,作者通過聲音的停頓來展示故事情節,并突出故事敘述的音樂性。另外,兒童文學通過押韻來增強節奏感,尤其是兒童詩歌或兒童歌謠通常采用押韻的方式突出節奏,增強兒童文學的音樂性。
(三)兒童文學的旋律
兒童文學的旋律大多采用鮮明的故事主題來體現,大部分兒童文學的主題都是對善良、勤勞、誠實等高貴品德的贊頌以及對自私、貪婪等丑惡思想的批判,進而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般來說,大多數兒童故事都是講述正義一方與丑惡一方的搏斗,并在敘述的過程中突出正義方的善良和丑惡方的邪惡。最后,大多數兒童文學故事都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呈現出鮮明的故事旋律。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兒童故事都表達了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
三、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融合
(一)兒童劇
兒童劇是戲劇的一種,專門給兒童觀看,而戲劇本身便是一種綜合藝術,將音樂與文學融合在一起,能夠通過聲音、形象和色彩滿足兒童的娛樂需求和欣賞需求。并且,兒童劇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特征,采用適合兒童的表演方式,受到兒童的喜愛,而兒童劇的文學和音樂整合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兒童劇采用載歌載舞的形式演出,既有音樂,也有故事情節;其次,兒童劇的語言節奏感十分強烈,強調押韻,是文學與音樂的整合;最后,兒童劇本具有表演性和可讀性,兒童可以通過兒童劇表演過程中的音樂藝術和文學藝術展現來進行欣賞,也可以對兒童劇本進行文學閱讀欣賞。
(二)兒童動漫
兒童動漫的形式活潑新穎,動漫內容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兒童動漫受到兒童的歡迎。并且,兒童動漫具有文學成分和音樂成分,通過文學來講述故事,表達感情。通過音樂來營造逼真的現場氛圍,進而引起兒童的共鳴。具體來說,兒童動漫主要根據兒童文學故事改編,文學性明顯,而兒童動漫中的音樂主要包括聲樂和語氣,音樂能夠補充畫面效果,促進故事情節發展,也可以突出人物形象,進而優化動漫效果。
四、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相互影響
(一)兒童音樂對兒童文學的影響
首先,兒童音樂能夠對兒童文學進行再創造。音樂能夠激發兒童的想象,讓兒童深入感受兒童文學故事情節中的美好,增強兒童的審美體驗。運用音樂創作的方式對兒童文學進行再創造,讓兒童將文學故事唱出來,能夠加強兒童對音樂和文學故事的感悟,深入了解文學故事情節,讓兒童用心靈傾聽兒童文學的內涵,加強兒童對故事情感和音樂情感的把握。其次,兒童音樂能夠提高兒童文學創作者的藝術修養。文學與藝術具有天然的關系,很多音樂家都喜歡文學,向往詩歌。而且,很多文學家也都會與音樂結緣。音樂能夠豐富兒童文學創作者的情感體驗,拓寬兒童文學創作者的想象,使兒童文學創作者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音樂能夠使兒童文學創作者充分認識世界,增加其靈魂的深度,鼓勵他們進行大膽創作,提高兒童文學作品的哲學高度。
(二)兒童文學對兒童音樂的影響
首先,兒童文學會影響兒童音樂創作的結構和思維。文學思潮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達形式,兒童音樂創作者可以運用兒童文學的題目來設置音樂標題,也可以選用兒童文學故事來創作兒童音樂作品,將音樂與文學相融合,在豐富兒童音樂審美特征的基礎上,突出兒童音樂的文學性,增強兒童音樂的文化價值。另外,兒童文學會影響兒童音樂的創作結構,很多兒童音樂創作者都采用敘事性結構來進行創作,用音樂形式呈現故事情節和沖突,增強兒童音樂的敘事性。其次,兒童文學對兒童音樂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能夠引導兒童音樂創作者樹立兒童本位觀念,讓兒童音樂創作者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和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兒童的音樂形式和音樂情感,進而促進兒童音樂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朝霞.淺議當代中國兒童歌曲發展特點[J].科技信息,2009(19).
[2]方婷.音樂中的文學性與文學中的音樂性[J].皖西學院學報,2011(3).
[3]滕文海.試論血脈相連的音樂與文學[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2).
篇9
為保障企業離退休、退職等人員基本生活,經市政府批準,現對2000年實施企業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制度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1999年12月31日前符合養老條件,經批準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企業離、退休(職)等人員,自2000年7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
二、離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
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離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金105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離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金75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離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金55元。
離休人員離休前享受正局級待遇的,按上述辦法調整不足105元的按105元調整;享受副局級待遇的不足90元的按90元調整;享受正處級待遇的不足75元的按75元調整;享受副處級待遇的不足65元的按65元調整;享受科級及以下待遇的按55元調整。
離休人員離休前的職級,按《關于給企業離休人員增加離休金的通知》(京組通〔1995〕36號)進行確定。
三、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
企業退休人員、退職人員、原臨時工養老人員中,1993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35元;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3月31日之間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30元;1996年4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間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25元。
1999年7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間退休的人員,在調整上述待遇的基礎上再增加25元基本養老金。
四、原行業統籌移交北京市管理的企業、單位的離退休人員統一按上述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
五、原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經國家或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成建制轉為企業,轉制前已按機關、事業單位辦法辦理退休、退職及原臨時工養老的人員,統一按上述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
在機關、事業單位辦理退休、退職的勞動合同制工人,按機關、事業單位調整辦法執行。
六、按北京市生產服務合作總社《關于北京市城市生產服務合作總社系統社員職工退休、退養和退職試行辦法的通知》(京合總字〔1983〕008號)辦理退養并按月領取退養費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退養費20元。
七、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按原勞動人事部《關于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勞人險〔1983〕3號)規定享受原標準工資100%退休費的老工人,按本通知第二條規定的標準增加基本養老金。
八、按本通知規定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做為離休人員及享受標準工資100%退休費的老工人每年增發1~2個月生活補助費的基數。其增加部分自本通知執行之月起,一次性全額發給。
九、繳費年限不滿10年按月領取生活費的占地農轉工養老人員,按本通知第三條標準執行。
篇10
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社論《大量創作、出版、發行少年兒童讀物》號召:“作家們在一定時間之內為少年兒童寫一定數量的東西。”老舍飽含著對兒童的一片深情,從民間童話故事里選取素材進行改編,先后創作了《寶船》和《青蛙騎手》兩部兒童劇。在保留原童話奇異的幻想色彩、線性的敘事結構和濃郁的民族地方風情的基礎上,他豐富了故事的情感內涵,在沖突的設置與處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展現了精湛的戲劇創作技巧和難能可貴的童心,同時體現了樂觀、幽默、諷刺等多元共生的美學意蘊。然而,“十七年”特有的文化政治環境以及老舍自覺的擁政熱情,又讓作品留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一、豐富的情感內涵
民間故事往往在有趣的情節、奇異的幻想中表達懲惡揚善的樸素主題,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大多存在情感單薄的特點。作家改編或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則試圖超越這一局限性,力求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對兒童進行愛的教育、情的熏陶。寫戲“應該首先想到,我的劇本要用來感動人。”[1]43老舍將這兩則民間故事改編成兒童劇時,有意識地在情節中加強了感情的分量,熱情謳歌友情、親情與愛情的偉大,作品的感人力量大大增強。《寶船》原故事里,王小二救上三種動物,把它們放到山上,讓它們自尋食物去了,后來王小二在追討寶船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三種動物分別現身報恩。改編后的劇本里,老舍賦予三種動物新的品質———勤勞,讓它們與王小二一起勞動,參與重建家園的工作,并借螞蟻之口表達“有福大家享,有難一起受”的樸素的友情觀。后來王小二有難時它們真誠的關切之情、同仇敵愾的態度、共同對敵的行為,更是形象地闡釋了友情的溫馨。母慈子孝是中國人親情觀的一個重要表現。兩部劇中的主人公王小二、蛙郎都是孝子的典范。他們小小年紀便上山打柴,為窮苦的家庭分憂,以自己的勤勞詮釋“孝”的含義。張不三甚至就是利用王小二的孝心騙到了寶船。蛙郎的母親則通過自己的言行詮釋著什么是無私的母愛:她不嫌蛙郎貌丑,得知頭人要殺蛙郎時,“情愿一死救娃娃”;她真切地關心蛙郎,“你已夠辛苦,操勞勿過度”;被頭人派來的人搶去蛙皮后,她悲痛欲絕,寧死也要去找頭人要回來,“希望我的血淚、哀求與母愛,“”能感動豺狼放棄殺機!”三姐與蛙郎的愛情在《青蛙騎手》的民間故事里已有所渲染,但老舍在改編時注入了新的內涵:真正的愛是無私的付出,真愛能產生神奇的力量。蛙郎“為酬三姐的恩愛”,不惜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脫下蛙皮去參加賽馬會;三姐抱著瀕死的蛙郎痛苦萬分以致滴淚成血,在發覺她的熱血能救活蛙郎時,“割破左臂,將血涂在蛙郎身上”,蛙郎起死回生而她自己卻昏倒過去。這種傳承自民間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不僅展現出瑰麗的幻想色彩,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也顯示出老舍作為藝術大師的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二、個性化的人物形象
老舍說過:“人是故事的主人。”[2]77他特別重視筆下人物形象的刻劃,在兩部兒童劇中塑造了許多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如善良怯懦的蛙郎父親、陰險狡猾的頭人、童心未泯的李八十爺爺、貪吃卻可愛的大白貓等。“刻劃人物要注意從多方面來寫人物性格。”[2]13《寶船》里的張不三就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老舍首先從名字上做文章,“不三不四,聽著不大順耳呀”,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方式讓這個反面人物出場。接著,讓張不三露出言行不一的嘴臉:說自己“一不饞,二不懶,三不偷東西”,卻偷吃王媽媽的魚還賴大白貓,在大家都熱火朝天地干活時,“獨坐在磨盤上”算計王小二的寶船。這種前后對比形成了強烈的反諷效果,讓小觀眾立刻認識到這個丑角虛偽的本質。“作者的眼睛要老盯住書中人物,不因事而忘了人……對話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說明書。”[2]35在張不三快要將寶船騙到手時,老舍安排了這樣一處細節:張不三:行了!行了!張不三,三不張,真真是個百寶箱!心眼快,嘴又強,神仙見我也遭殃!王小二:(跑回來,拿著小盒)給你,好好拿著!張不三:小二哥,你放心我呀?王小二:什么話呢?咱們是大水沖不散的朋友啊!你快去,快回來!張不三:一定快回來!一天不見,我就想你想得吃不下飯去呀!唉,我真舍不得你!(抹淚)王小二:快走吧!反正你回來得快,何必傷心呢?張不三:對!你們好好地蓋房,我快快地回來!再見!(匆下)這段對話將他得意忘形又做賊心虛的模樣刻畫得入木三分,而“舍不得你”、“抹淚”與“匆下”的前后反差繼續揭示著張不三虛偽狡猾的性格。老舍就是這樣在情節的一步步發展中,生動地塑造他筆下的一個個人物形象。在塑造性格相似的人物群像時,老舍不僅注意這組人物的共性,還努力在情節發展和內部沖突中展現他們的個性,體現出豐富而不重復的特點。擬人形象仙鶴、蜂王和螞蟻都具有知恩圖報、勤勞善良的特點,但老舍寫出了他們物性和個性上的差異:仙鶴會捕魚,能給人治病,聰明有耐心;蜂王能嗅出花香,“有心眼”;螞蟻身量小但覺得自己“渾身是力量”,因而有點急躁。《青蛙騎手》里,老舍在大姐二姐這兩個形象上花了較多的筆墨,在與勤勞、善良、忍讓的三姐的對比沖突中,諷刺性地刻劃了她們空虛恨嫁、刁蠻懶惰、虛偽惡毒的性格特點。同時,也在她們的內部沖突中展現她們個性上的差異:大姐較為老成,二姐冒失愛爭。建國后十七年的文學包括兒童文學,往往依據丑角化的時代慣性心理去塑造反面人物形象。為了讓兒童讀者和觀眾迅速認清惡人的本質,成年的兒童文學作家從名字、穿著、外貌、語言、行為、心理等各方面,不遺余力地丑化筆下的反面形象,留下了或惡毒狡猾或懶惰無賴或愚蠢可笑的“群惡譜”,但未能展示出人性復雜的一面。老舍也未能例外,兩劇中的反面形象都留下了人物形象臉譜化的時代特征。
三、兒童性與時代性兼具的戲劇沖突
老舍的大部分劇作都沒有貫穿全劇的矛盾沖突,而是在人物群像的描繪中展示世態人情的變遷。但是,這兩部兒童劇卻是例外。《寶船》圍繞寶船設計了善良勤勞的王小二等人與懶惰狡詐的張不三、貪吃愚笨的皇上之間的沖突,《青蛙騎手》則圍繞蛙郎一家與頭人一家的沖突展開情節。老舍深諳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水平,努力形象性地展示對立角色的性格和行為沖突,而且盡量延宕沖突的解決,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發展態勢,召喚觀眾的情感參與:王小二追討寶船未成反遭毒打,一行人來到皇宮再次追討卻面臨對手的多次無理刁難;蛙郎打敗頭人成功娶回三姐,卻因為大姐二姐的挑釁不得不脫下蛙皮參加賽馬會,蛙皮被頭人派人奪去,蛙郎面臨生死大劫。與此同時,老舍盡量采用游戲化的方式來處理劇中的沖突,以適應兒童觀眾的審美水平:王小二等人與張不三、皇帝的沖突較量竟然是以三次猜謎語的方式展開的;最后,張不三被變成了大灰狼,皇帝被變成了大肥豬,蛙郎則是用他的笑聲和哭聲讓人天旋地轉,從而戰勝頭人的。兩劇均傳承了民間故事懲惡揚善的主題,但民間故事里樸素的善惡觀在改編后的兒童劇里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為了“使故事更集中,人物更鮮明”[3]589,老舍在人物設置和情節安排上做了很多改動,比如將獻寶船改成張不三騙走寶船,將原故事中的中性角色皇帝刻畫成反面形象;將三姐由頭人的女兒改為其義女,設置其在頭人家飽受奴役的情節;將三姐燒毀蛙皮的情節改為頭人搶去蛙皮并燒毀,“好多些沖突”。但是這樣一來,惡人與統治階級就簡單地畫上等號了。民間故事里樸素的善惡沖突在劇本里上升到了階級的高度,作品的人文價值也明顯受到影響。
四、多元的美學意蘊
同樣取材于民間童話故事,但《寶船》和《青蛙騎手》展現了同中有異的多元美學風格。從王小二、蛙郎等正面人物身上可以看出來,兩劇都洋溢著樂觀的主題美:相信勤勞的雙手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面對困難依然抱有樂觀的心態和迎難而上的勇氣。打敗惡勢力、取得勝利的大結局,更是樂觀情緒的終極體現。這一方面傳承自民間故事,同時也受到時代昂揚情緒的影響,當然更與兒童觀眾的審美期待及作家對他們的教育期望有關。兩劇都體現了老舍長于諷刺的個人創作風格,這可以從他塑造的反面人物上看出來。他運用極度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一個令人可笑的皇帝形象:要吃雞蛋了就在腦門上一砸,一天吃二十四頓飯,動不動就要砍別人的頭……更為可貴的是,老舍以寶貴的藝術家的真正的勇氣不斷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在兒童話劇和兒童歌劇的創作上進行探索,并營造出或輕俏幽默或莊嚴雋永的美學意境。兒童話劇《寶船》里,李八十一個接一個的神奇咒語,王小二等歡快熱烈的勞動場面,對大白貓善意嘲弄的細節,給公主治病的方法等等,無不體現出輕俏幽默的兒童情趣和喜劇色彩。而《青蛙騎手》展現的則更多是莊嚴雋永的悲劇品格:蛙郎讓善良的父母愁苦不已的形體和丑貌,與頭人抗爭時的懸殊的力量,三姐和母親舍身救蛙郎的行為,等等。蛙郎以哭和笑的方式戰勝頭人,在某種意義上帶有控訴和蔑視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