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范文
時間:2023-04-05 02:52: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造學思想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在這里就交了很多好朋友,我跟他們打賭誰記的風景最差誰就要答應勝利者的要求,比賽開始了我跟我的叔叔于勒抽到了一組,唉真不知道這個叔叔靠不靠普。1個小時過后,桃花源記錄下的是冬天富士山的櫻花,岳陽樓記錄的是珠穆朗瑪峰上的皚皚白雪,醉翁亭記錄的是森林里濃濃的綠,囚綠記錄的是因秋天豐收多收了三五斗而高興的農民,飛紅滴翠記黃山的奇松怪石,而我和叔叔記錄的是在環球城市風行綠墻下的美麗的風景。最后誰也沒有贏,因為大家的都是非常棒的。
然后大家一起出發去于勒的故鄉,在那里我發現了一本羅吉爾·馮·奧赫寫的《創造學思想錄》,還有刻著一雙手的雕像。
“起床了,快遲到了。”聽見老媽的聲音,我從夢中驚醒,快速起床。
篇2
筆者曾負責批閱一份有關初中學生《語文閱讀探索力監測研究》的調查卷的其中一道開放性語文試題:“請你發揮大膽合理的想象,用右邊所給的三個圖形構成一幅有意義的圖案,并用恰當的文字對圖案進行創意說明。” (提示;①圖案設計在右邊方框內;
②所給圖形的大小、方向均可變化)
這道試題提供的答案是“能用三個圖形組合一個形象,并用流暢通順的語言解釋自己創作的圖形意義即可。示例:地球上樹像一把傘,給地球遮風擋雨,我們要愛護樹木,因為愛護樹木就是愛護地球。創意說明:該圖案個“”重疊與“|”構成一株小樹,小樹下面的圓圈表示地球。 ”
筆者批閱過程中又組織語文教師對答案進行了細化和補充,從100份調查卷的樣本中看來得分率接近75%,從得分情況來看學生對于這道題的情況良好,針對這道題所顯示的學生對于非連續性文本的語文閱讀探索力較好。大部分學生能讀懂題目的要求,根據三個圖形進行有效的設計并正確解釋圖中的信息同時表達清楚圖形的意義。
1 從樣本中表現出來的不同得分點人數分布
不同的得分點分布中可以看出得6分以上的人數為71%,說明大多數同學能夠根據題意進行有效探索并答出豐富多彩的屬于自己的創新答案,在這71%的同學中有38%的人的滿分,也就是說閱讀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后如何清晰地表達,將圖形的意義準確清晰地出來時仍然是關鍵。
2 樣本中男、女生(46位女生、51位男生)的不同得分點分布
從這個分析中可以看出的是女生在初中階段的表達正確里要顯然高于男生。得4分的分析看出男生的探索意識(組合圖形并說出形象的能力要略高于男生)
3 從學生的答案中分析其語文閱讀探索力
這道圖形題實際上就是考查學生理解、領會題意并大膽想象和創造進行有效的創意表達的過程,通過學生答題的內容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經驗、知識和語言能力”與其生理、心理結構和家庭生活、性格、生活經驗積累的關系是密切的。
3.1初中生的語文閱讀探索力與其家庭生活有關
一個女生給出的答案是:我用這三個圖形構成的是一個人,圓形是一個腦袋,杠桿是手臂,三角形則是下肢。頭在杠桿上,只有在中心,杠桿才不會任意偏轉,這正如我們做人,對待兒女,只有一碗水端平,才不會得罪兒女。
這個學生的答案是8分的滿分,這個學生見到這圖形首先想到的是可以用這個三個圖形組成一個人, 如何有創意
的說明的她就想到了家里平時父母教給她的如何讓為人
處世的態度,于是她給這個圖形取得名字是“人和事”,想到父母經常在家里說會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就有了上文的答案。
還有學生給出的答案是:翹翹板,圓代表孩子,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早學甚至到了胎教的地步,孩子們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間,孩子想出去玩爸爸媽媽說: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漸漸的孩子的天真成了孤獨。可見初中生的閱讀探索力與她的家庭生活、父母的教育、自己本來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
3.2初中生的語文閱讀探索力與其心理結構緊密相關
“這個封閉的“”就是一個框,中間的圖形就代表人,人呆在里面。這個框束縛著人們的思想,,而人們卻只安靜地呆在里面,不去反抗,沖破不了原有的思維疆界。”看到這個題目,學生就由《創造學思想錄》一文中提到的打破舊有的框框,一下就想出了這個圖形。
也有學生是這樣答:這三個圖形代表三個時期“青年―中年―老年。”青年時期,我們奮斗著攀越崇山峻嶺;到了中年,由于前期的努力,生活順利、無棱無角;最終白發蒼蒼,拄著拐杖走進了墳墓。這三個階段,老年時最孱弱;中年時最和樂,欲望最膨脹;而青年時呢?最具生命力,占據這一生最大分量。
3.3初中生的語文閱讀探索力與其生活環境關系密切
一些學生看到這個題就想到圣誕節快到了,學生便想到在樹上有個圓,然后便想到了在三角形上添一個小圓就可以組成一棵圣誕樹了,這棵圣誕樹象征著人們歡慶圣誕節時的喜悅與快樂。
也有學生把圖形組合成“大樹”做了一番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解釋。“三角形是由三個點固定而成,十分牢固,就像父親一般,之所以說像父親,是因為父親是為我們家付出最多的人,沒日沒夜的在外面賺錢來養活我們,因為他的剛硬,無論我們家遇到什么困難都能迎刃而解,而圓就像一個大大的環,就像母親一般,從每個方面都給予我無微不至的愛與關懷,而瘦弱的如同一根極易枯萎的小樹苗一般的我就在這雙重關懷下,似乎永遠都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而且我相信我會生長得更加繁茂,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4 初中生閱讀探索能力的培養策略
4.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要想提高考生語言運用能力, 最根本的途徑還是在于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活, 在生活中提高能力, 這也與新課程的具體要求語用題大都是直接與我們身邊的生活相關聯的。這類試題的基本模式是“ 知識+生活”。這種命題模式演繹出了諸多語言表達的新題好題, 很好地體現了“ 大語文”的理念, 充分體現了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因此我們可以說“,語文表達中的的創新題型一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必將成為今后的出題方向。為此要讓學生明白: 語文學習既要苦讀圣賢書, 又要多聞窗外事, 關注社會, 關注生活。
4.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注重課堂以外材料的積累
學生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報刊, 更沒時間讀文學作品, 這不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 也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因此語文教學要改變這種學習方式, 要重視教科書的學習, 也要重視課外語文的學習。堅持在大語文環境下學習、積累語言知識, 發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要讓學生忙里偷閑看看電視, 見縫插針讀讀報刊, 隨時隨地記記標語, 有張有弛地搞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