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英文句子范文
時間:2023-03-31 08:3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美的英文句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Three things in life when gone never come back: time, opportunity, and words.
人生有三樣東西不可挽回:時間,機遇,以及說出去的話。
2、Definition of best friend? They would let you KNOW when you had something in your teeth!
什么叫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就是當你牙齒上有臟東西的時候,他們會立馬提醒你。
3、Expect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heartache.
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4、In the arithmetic of love, one plus one equals everything, and two minus one equals nothing.
愛情的方程式:1+1=一切;2-1=0。
5、In life, we all have an unspeakable secret, an irreversible regret, an unreachable dream and an unforgettable love.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說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遺憾,觸不到的夢想,忘不了的愛。
6、Love is hard to get into, but harder to get out of.
愛很難投入,但一旦投入,便更難走出 。
7、Sometimes the world tries to knock it out of you, but I believe in music the way that some people believe in fairy tales.
世人會不時的踐踏你的夢想,但我相信那旋律真實存在,就像有些人相信童話一樣。
8、If you love someone,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about her without asking her; if you don't love someone, you will forget everything even if she told you everything.
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會了解她的一切,而不需要問她;如果你不愛一個人,即使她告訴你她的一切,你也還是會忘記的。
9、I'm not crying. It's been raining on my face.
我沒在哭。只是局部地區有雨, 我臉上就是那個局部地區。
10、Blessed is he whose fame does not outshine his truth.
有福之人,是因為他的真實比他的名譽更耀眼。
11、Always remember to be happy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
記得要開心噢,你永遠不會知道誰會因為你的微笑而愛上你。
12、Love is not finding someone to live with. It's finding someone you can't live without.
愛情,不是找一個能一起生活的人,而是找一個人,沒他,就沒法生活。
13、The heaven is but one remove from the hell, love stands between them.
天堂與地獄的一線之隔,原來是愛。
14、Not every morning wake up your alarm clock, but dream!
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15、Pleasure and pain are the wealth of life, to escape its negative, as some of the face of courage, in fact, be able to recall a blessing.
快樂和痛苦都是人生的財富,與其消極的逃避,不如勇敢一些面對,其實能夠回憶也是一種幸福。
16、Be alike flower. Spread beauty and happiness wherever you stay; irrespective of your surroundings.
像花兒一樣,無論身在何處,不管周遭環境如何,都依然瀟灑的綻放自己的美麗,活出自己的精彩。
17、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要做到不可替代,就要與眾不同。
18、All that I gave was likely to consider as negligible.
我所有的付出,竟然從未打動過你。
19、If we didn't have stupid thoughts, we'd have no interesting thoughts at all.
如果沒有傻乎乎的想法,我們就不會撞上有意思的點子。
20、Things that make life easier: A Parent's hug, A Lover's kiss, A Friend's support.
讓生活變得輕松的三樣東西:父母的擁抱,戀人的親吻,以及朋友的支持。
21、Sometimes a stranger can bring great meaning to your life.
有時候,一個陌生人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很大的意義。
篇2
一.在聽力水平方面
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的就是聽和說不能脫離開來教導,我們應用英文歌可以改正學生的發音。而精確的發音有利于提高學生聽力的程度,我們可選擇吐字明晰、節拍適中的英文歌曲交叉在聽力課上,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做聽力。教學中也可以穿插些聽寫歌詞,或做復合式聽寫練習。復合式聽寫練習是讓學生將部分主要的單詞、連讀、同音異義、爆破等地方聽出來并寫下來的過程。
二.在詞匯量方面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某些文句的了解和記憶,教師應留意信息的活潑性。辦法之一就是把英語和音樂連系起來。假如說單詞是英語的核心,那由它組成的句子則更是平常交流、寫作、使用的一個必不成少的要素。一個句子里有非常多的詞匯,而那些詞匯組成的一些具有不同意境的句子會使人感覺易聯想,易記憶,而當人們把留意力集中到記憶句子上面,會發現里面的單詞很快就記下來了。英文歌曲中的句子都是很優美的句子,經過重復聽唱一些英文歌曲,我們可以有效地記住一些經典的句子,同時也記住了英語單詞的意思。如WESTLIFE 的“Season in the Sun”里有句話是說,Goodbye Papa ,please pray for me. I was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有些學生認為black sheep 是“黑羊”的意思。當教師為學生糾正這個詞組的意思時,學生們都很有興趣的想要了解,進而教學的氣氛就被帶動起來了,學生們也都全神貫注地在聽課,black sheep其實是“害群之馬”的意思。再比如有句話是說,Every time that I was down,you would alwayscome around and get my feet back on the ground,其中短語“get one’s feet back on the ground”是幫助某人度過難關的意思。這種英文中的詞組舉不勝舉,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愛好進行歌曲的選擇,然后將他們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三.在文化背景方面
歌曲經常能反映一個民族的心聲,反映人們的喜怒哀樂,能表現時代和地區之間的差異化和文化歷史底蘊。有人說歌曲的作風自身就包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其謳歌的內容也無不深深刻有時代和文明的烙印。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可以從外文歌曲中發掘出很多的文化珍寶。比如圣誕節時,我們常會挺到Herecomes Santa Claus, Silent Night,Jingle Bell 等圣誕歌曲,這些歌曲既增添文化情趣,又增強文化了解。再比如播放CountryRoad Take me Home 時,教師可以適當地介紹下美國的鄉村音樂。因此,恰當地運用英文歌曲欣賞能促進背景文化教學,可以使學生從歌曲中學習外國文化以及社會變遷的時代背景。
四.在翻譯能力方面
《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試用)》提出了關于大學生翻譯方面的具體要求,翻譯是英語的聽、說、讀、寫、譯五項根本技藝之一。在翻譯資料的選擇上,可選用一些相對學生來說,難度適中又易于了解的歌詞來做學習資料。由于翻譯歌詞除了要求翻譯到位,還要留意歌詞的簡練與押韻。如許既磨煉了學生翻譯的才能,又有助他們穩固一些固定搭配和俗語的記憶。
篇3
一、要先給學生在思想上打“預防針 ”
在高一開學初期,教師要讓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準備。由于初中英語內容少,語法也偏簡單,許多學生憑著聰明,考前突擊等等都可能拿高分。到高中以后,單詞量加大,語法變難,再加上高中課程激增,學生學英語就沒以前那么“見效”了。因此,教師要動員學生勤奮,踏實起來。歷年的優秀考生都有共同的特征,即:勤奮,踏實。
二、糾語音,復習初中單詞
學生由于單詞發音不準,所以在背記單詞時記了又忘,很是痛苦。在做聽力時,看材料能做對題,但是聽的時候,就不知道別人在說什么。要解決這兩大問題,只有從語音開始。教師可以花一星期左右的時間來教授并檢查語音。在平時教新單詞時可幫助學生總結如何利用語音記單詞。關于復習初中所學單詞,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途徑:①讓學生買一本初中單詞小冊子。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把所有單詞過一遍。②讓學生熟讀課文,爭取會寫課文里的所有單詞。畢竟,高一的課文是由“老朋友 ”和“新朋友”構成的。
三、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多數初中生學英語時是被動式地“跟著教師學”,高一階段英語教師在繼續讓學生“跟著學”的同時,還須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指導學生用工具書
幫助學生選擇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做自己的良師益友,遇到詞匯方面的疑問不被動地等待教師解答,讓學生自己學會查字典求得答案。同時還需要備一本好的英語語法工具書,養成經常翻閱的習慣,在口、筆實踐中使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正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
2.預習
初中英語教師對預習也有粗放的要求,初中生對預習也不陌生。但到高中,隨著英語課文篇幅的加長,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如果沒有搞好預習就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所以,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當作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其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范要求,使其達到預期目的。例如可以要求學生作預習筆記,即把所預習的東西寫成有形的條目,這樣既便于檢查落實,又能對其進行指導。在預習方法上,可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等進行分項,即先要求學生學會能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有用短語進行羅列,并能用這些詞組、短語來造句,記錄課文中結構嚴謹、用詞優美的句子,讀熟背熟;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寫;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以便釋疑解惑,等等。
3.閱讀課外書與摘抄
初中英語教學一般還只限于課本,到了高中階段,英語閱讀能力作為一個側重培養目標,僅限于課本就不夠了。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隨時閱讀,作好摘記。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把重心放在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上。通過泛讀訓練,培養閱讀興趣、習慣、技巧和能力。另外,師生要增強心得的交流,以便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英語課外閱讀的指導。
四、在“背”字上做文章
英語學習離不開“背”字。學生要背記單詞,要背記句子,文章。對于高一學生,教師可在學生熟讀課文后,要求他們背記文中一些優美句子,句型等。當然,課文的精彩段落也不能放過。
五、書寫常抓不懈
在閱卷過程中,不少教師抱怨學生的書寫不規范或卷面不整潔,難以看清。因書寫不規范導致學生英語書面表達得分率較低的現象經常發生。因此,教師首先要規范學生書寫,讓大部分學生明白書寫的注意要點。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優美的書法是建立在熟練練習基礎上的。除了正常的作業之外,每天應該給學生適當的書法練習。時間不要太多,三到五分鐘。練習的要求就是:每天抄寫三到五行英文句子。句子的內容讓學生自己確定,可以是文章的一段,也可以是經典語句。這樣不僅達到了練字的目的,日積月累,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增強對英語語言的感悟能力。
篇4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討了語言和文化的相互關系以及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從詞匯、句式和語篇三個方面對語言中的差異進行了研究。
一
閱讀是一個較復雜的認知過程,它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一般分為語言因素和超語言因素,前者指閱讀主體對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的掌握,后者則指閱讀主體的認知能力、閱讀技巧和習慣、語篇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等方面的情況。
傳統的外語教學往往把重點放在語言的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卜,因而外語閱讀訓練是一種逐詞分析詞意、逐句分析語法結構以了解句意的模式。不可否認,在外語學習的起步階段,這種訓練模式有它積極的一面。然而,在語言材料中的生詞量以及句子結構的復雜度適中的情況下,仍然時有不解文意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閱讀主體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
國外對閱讀理解的研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在閱讀教學上反映為三種模式:(1)“自下而下”(bot-tom-up)模式:強調低級地對字詞的理解以獲取對全文的理解;(2)“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強調閱讀主體的背景知識在理解中的作用,認為閱讀是一個主體的背景知識對語篇不斷選擇、預測和證實的心理猜測過程;(3)“交互作用”(interactive)模式:認為閱讀理解既是對語言文字的低級處理過程,又足『蒯讀主體的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過程,“圖式”(schema)是閱讀理解的奠基石。
圖式理論(Schematheory)強調背景知識在理解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閱讀理解研究的新方向。背景知識是已知的知識,存儲于大腦中,稱為“記憶圖式”。在閱讀時,理解語篇的關鍵在于正確地使用背景知識填補文中未敘述的,非連續的事實空白,使其連續,使語意豐滿、連貫,同文中其它信息連成統一體,順利完成理解過程。
在閱讀外語語篇時,所缺乏背景知識主要是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閱讀主體會因無法填人或錯誤地用本民族的文化知識填人理解中的事實空白,而嚴熏影響他們對語篇的正確理解,一般表現為閱讀緩慢、曲解原文、理解不全面等,尤其是不能做出準確的推斷和預測。例如,在對《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五單元的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由于缺乏對圣誕節這一西方傳統節日的了解,盡管他們可以接受節前許愿這一情節,卻不理解壁爐旁懸掛長襪這一做法,對文中提到“chimney”一詞也感到困惑。這就是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而造成的。所以,在研究影響閱讀理解的諸多因素時,不能不注重文化因素所產生的影響。
二
在我國目前一個階段,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被人們注意,而語言和文化本來就有著淵源而密切的聯系。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E.Sapir)在《語言論》中把文化定義為“一個社會所做和所想的是什么”。后來的學者把文化分為“大寫字母的文化”和“小寫字母的文化”兩類,前者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建筑、哲學、科技成就等集中反映人類文明禮貌的各方面;后者把文化看作一系列的特征包括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準則、社會組織、相互關系等。就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而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不斷將自己的精髓和特征注入到語言,使語言帶有文化中民族的、社會的、歷史的特色。
某一民族的成員在本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掌握本民族的語言。而不同民族所擁有的文化是不同的,他在學習其它民族語言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異于本民族的文化,受到新文化的干擾。這種干擾多由包括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準則等的“小寫字母的文化”產生。外語教學的任務不僅是進行語言符號(詞匯、語法等)的教學,還在于培養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語言的運用和交際能力。這一點現在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美國外語教學協會已把包括文化素養在內的交際能力列入外語能力要求中。前蘇聯從70年代起也大力開展文化與語言的研究,開設了一門重點在于語言單位的文化內涵研究的學科:語言國情學。通常,這種文化差異可以從詞匯、句式和語篇結構上進行分析。
三
對語篇中的詞語的理解是理解全篇的起點和基礎。書面的詞語在物質形式上實際是一些圖形符號(symbo1),語義學認為這些符號和符號的所指物(ref-erent)共同構成詞語。而詞語的涵義則建立在符號和所指物的對應關系上的。理解詞語的過程是一個認知主體在看到符號后聯想到所指物的過程。顯然,符號和所指物的對應好壞直接影響著對詞語的理解,一旦對應關系未建立或錯誤建立,主體就會錯誤地理解詞語的涵義。然而,傳統的詞匯教學要求學習者簡單地按生詞表熟記單詞拼寫以及作為這個單詞詞意的一個或幾個中文詞語。這樣.學習者的理解過程是由英文符號到中文符號,再由中文符號映射到實際所指事物的過程。于是,受母語中本民族文化的影響,學習者無疑會在理解過程摻入附著在這個中文詞上的漢民族的文化,使外文詞語錯誤地指向含有中文文化的所指物上。有時,兩種詞語的詞義和它所帶有的文化色彩是相同或相似的。以英語里的“f0x”與中文的“狐貍”為例,兩個詞除了指一種動物外都隱含“狡猾”的意思。然而,有些卻大相徑庭,如”dragon”與“龍”。
中國人習慣把龍視為權力、吉祥的象征,而在英語文化中,“dragon”被看作一種神秘的,邪惡的怪物。再如,“suburbaninhabitants”與“郊區居民”。中文里一般把郊區與偏僻落后相聯系,“郊區居民”于是指那些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有限的人。而在歐美,由于城市中環境污染,交通擁護等問題,有錢人往往遷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郊區居住,所以“suburbaninhab.itants”指“住在郊區的有錢人”,與中文截然不同。再如,俄語里的“白樺”有喻指“祖國”、“俄羅斯少女”的意思,而中文里的這個詞卻沒有附著這種含義。
所以,在詞匯教學中,不能簡單地用字母進行單詞釋義,應該盡可能地使用外語并補充該詞可能隱含的意思,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掌握。 四
在句式結構和語篇組織上,這種由文化造成的差異也是很明顯的。西方語言往往以句子的謂語動詞為中心,以主謂結構為主干層層擴展句內其它成分。動詞(以及名詞、代詞等)復雜的形式變化涵蓋了句子大部分的結構信息、功能信息,甚至語義信息。以英語句子為例,謂語動詞不僅表意,在形式上還表示了時態,主謂施動關系等,而且還和其它非謂語的動詞在形式上嚴格相區別,規定非謂動詞只能用相應的非限定形式,因而動詞有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之分。有些語言(如德語)把這種詞形上的曲折變化擴大到名詞、代詞上,使在句中充當不同成分的名詞、代詞有多達四種格式的變化。因而,西方語言大部分句子可以從形態上看出各成分之間的層次組合關系。
雖然中文句子的基本結構同大多數的兩語一樣是主謂(賓)結構,但最基本,最明顯的差異在于中文句子重意合而非重形合,它可憑借詞序以及詞語的內在意思反應句中各成分的關系與層次。而且中文句子的謂語動詞在形式上沒有任何曲折變化,對時態與主、被動關系的表示往往通過加詞解釋或通過下文暗示如“我將要吃飯”和“我吃過飯了”;以及不分主、被動關系的句子,如“一間屋住兩人”與“兩人住一間屋”;甚至省略謂語“八人一桌”與“一桌八人”。
了解這些差異會使閱讀者習慣外語句式的特點,重視句中動詞、名詞等在形式上所傳遞的信息,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七單元時,就應注意文中現在時、過去時和過去完成時的交替變化。在句中不出現時間狀語的情況下,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思。
此外,在句子之問的聯系上,西語注重形式,要求恰當地使用連詞,而漢語中要求并不嚴格,只要句間的內在邏輯意義關系明顯,允許僅用逗號連接句子。比較下面兩個中英文句子“Let’Sgohome,asit’Slate.”和“已經晚了,我們回去吧?!辈浑y發現,表示原因的連詞as在中文里被省略了。這是因為中文認為兩小句(clause)之問的因果關系已由句意傳遞明確了,省略后反而顯得簡潔。中文里這種流水句很常見,形散而神不散。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文中沒有一個表示關系的連詞,描述似乎有些零亂,卻通過最后一句收住前文,點明文旨。這種句子的結構差異本質上反映了西方民族采用焦點透視的思維方式以及中文的散點透視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是閱讀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中西語言在語篇組織的模式上也有一定差異,這也體現了中西文化在思維上的不同。以英語為例,其語篇組織模式為線性,而漢語的模式是螺旋式的、迂剛的而非直接的模式。國外學者MichaelHoey等人以論說明類文體為例研究了語篇結構模式的特點,總結了以下三種模式:(1)概括一具體型(gen.erA-specificpattern);(2)對照一匹配型(matchingpattenr);(3)問題一解決型(problem-solutionpat.tenr)。概括起來,英語的語篇組織特點是:先概括,后細節,先綜合,后分析,先明確論點,再展開逐層闡明,注重形式上層次明了。
篇5
關鍵詞: 英語表達 簡潔性 策略
英語句子的簡潔性是英語寫作的高級目標,學會寫簡潔的句子是一個人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體現。所謂“簡潔性”是指用盡可能少的詞和盡可能簡單的句式結構表達盡可能多的內容。如,在表達“父母總是期望我們應該學習進步,如果我們沒有做到,他們就會追究原因”時,一般會說成:Our parents always expect that we should make progress in our studies,and will ask why if we fail to do so.這句話語法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用更加簡潔的句子表述,完全可以轉換為:Our parents always anticipate progress in our studies and question its absence.經過精簡的句子將原句的二十多個詞簡化掉了一半(請注意劃線部分)。盡管在這兩個例句中,前后兩句話含義相同,但毫無疑問,改造后的句子要簡潔得多,它們符合語言表達的“經濟性”原則。要提高英語表達的效果和效率,就要設法提高語言表達的簡潔性,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英漢不同詞性的轉換及英語的意合傾向策略
漢語多用動詞,而英語則多用名詞、形容詞和介詞。如: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發電);the analysis of a problem(分析問題),但受母語影響,中國學生常用動詞,會寫出這樣的句子:We carefully compared them,and this will show you the differenceOur careful comparison of them will show you the difference;介詞在英語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其使用頻率較高,如應用得當,就會收到凝練、簡潔的表達效果,如:There are so many new words in the text that I can’t understand it.With too many new words in it, the text is beyond me.同樣,在進行英漢互譯時,也要注意英漢語言的用詞特點。如:“若接受我方條款,請來電訂貨,以便我方確認。”可將句中的動詞轉移為英語中的名詞、形容詞和介詞短語:If you find our terms and conditions accptable,please cable us your order for our confirmation.英語中名詞、形容詞和介詞的應用,可產生一種“隱形表現力”,能減少動詞的使用,使文章更緊湊,句子更簡練。
另外,“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似乎已成定論,但近年來,英語在詞的組合與句的構成方面開始出現意合傾向。例如,Bernard Shaw women(蕭伯納筆下的女子);a kiss goodbye(吻別);steeet shoes(外出時穿的鞋);an all-A student(一個全優學生);a not-so-well excuse(借口說身體不舒服);a hard-to-get-at book(一本難以得到的書),等等,這些表達與漢語的意合十分相近。在某些主謂、動賓、復合等結構中,同樣可以看到使句子緊湊的意合現象,如:nod consent;frown disapproval;sigh sympathy;marry young,smile congratulations,等等,這種英語結構組合注重意合,表達思想簡潔,內容豐富,英語意合傾向必然會使英語表達緊湊、簡練,更具簡潔性。
二、合理使用英語動詞的策略
由于漢語動詞沒有屈折的形態變化,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動詞的使用在漢語中十分頻繁,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有些動詞如能在英譯過程中省譯的話,就會更符合英語的構句習慣。比如:“努力建立一個辦事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stablish a highly efficient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辦事”一詞被省略)。另外,中國學生常常過于頻繁地使用動詞結構there be,例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eager to succeed.Many people desire to succeed,等等。
在動詞的使用上,英語較為嚴謹,漢語比較隨便。如,在英語中有很多及物動詞表示“使(賓語)……”,如:astonish使驚訝;confuse使困惑;convince使信服;involve使卷入;terrify使驚恐;grieve使悲傷;fertilize使肥沃,等等。中國學生對此類詞的用法頗感陌生,受漢語思維定勢的影響,一見到“使(讓)……”,潛意識馬上想到make或let,造成其使用的泛濫。試比較(后一句才是精煉而生動的表達):A dictionary makes me able to learn English more convenientlyA dictionary facilitates my English study.
另外,中國學生在用英語表達“讀書”、“唱歌”、“付錢”、“換車”等動賓結構的概念時,往往把賓語表達出來,而實際上,在英語中有些動詞本身已含有賓語表示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若加上賓語則有可能畫蛇添足。如:Do write (letters) to me often./You don’t have to pay(any money) to use the phone,等等,括號中的賓語在英語中常被省掉。
三、英語的名詞動詞化策略
在現代英語中名詞使用動詞化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名詞動詞化的應用可以使名詞動作化,使語言生動、簡潔,是現代英語的發展趨勢之一,如:voice one’s opinion(發表意見),table a report(擱置一項報告),cage a bird(把鳥關入鳥籠),bag the apples(把蘋果裝入袋子),pair the students(使學生結成兩人一組),等等。如能留心注意,并在英語寫作中逐步使用這類詞匯,就能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的簡潔性。
再如,英語中表示人的名詞在轉變為動詞時,這些動詞就被賦予了一定的功能意義,此類詞語包括nose,foot,tiptoe,stomach,thumb,finger,head,leg,shoulder等,如:She is always nosing other people’s private affairs(她總是打探別人的私事)。
有些表示人身份、職務、特征的名詞轉化成動詞后,表示這類人的身份、所從事的工作、動作本身具有的特點,常見的這類詞匯有:father,brother,spy,nurse,volunteer,dwarf,pioneer,master等。When World War I broke out,he volunteered for the army。
通過上述例子,我們不難發現,英語中的名詞動詞化可收到生動和簡化語言的效果。
四、佳句仿寫策略
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我們常會被文中優美的結構、精煉的語言、簡潔的風格折服,但是,當我們用英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或感受時,絞盡腦汁寫出的句子卻是平淡無奇的,甚至是晦澀難懂。我認為,仿寫英語中的佳句是強化和提高英文句子簡潔性的又一種有效手段。這里我們以英語中的并列結構的佳句為例,對如何應用佳句寫出簡潔的句子加以說明。比如,下面這一帶省略結構的并列佳句:“Mother and her son each have a goal: hers,educational;his,recreational.”如果我們以師生之間的關系為題,模仿這句話,學生就能比較容易仿并寫出下面的句子: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both sacrifices of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teachers,the tools;students,the victims.
實際上,英語中這種并列結構的佳句有很多,一旦掌握,學習者則可“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鮮活的簡潔句,如:Money begets money.Love begets love;Out of debt,out of dangerOut of work,out of happiness; English in,Chinglish outPoverty in,love out,等等,這些句式很容易引起興趣,易于掌握和牢記。如果能在平日里有意識地將類似結構歸納總結,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很容易地回憶起儲存在意象中的佳句范例。
所模仿的佳句一般來自于課內外閱讀,因此,在閱讀英文時,如果能對那些句式獨特、內容精辟的佳句認真研究,并進行有意識地模仿,將會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造句能力,從而為篇章的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這種“以讀導寫,以寫促讀”的學習模式,符合認知規律,也有助于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與寫作習慣,久而久之,學習者會自覺地注意研讀句型,最終提高其實用英語表達能力。
運用簡潔的語言要有一定的依據,這個依據就是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簡潔性。上述策略在當代英語的實際應用中已得到驗證,證明了其可靠性,如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一定會有助于學習者提高其實用英語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商務印書館,1991.
篇6
一、任務型閱讀概述
任務型閱讀對于學生能力的考查是綜合性的,它包括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詞匯能力,另外還在一定層次上挖掘學生的語言能力。任務型閱讀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通讀全文,掌握大意,然后通過對已有英語資源的調動來完成問題的解答。任務型閱讀的解題步驟具體分為審題、略讀、解題以及驗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環環相扣,并且大有學問:審題方面要求學生要認真讀清題目;略讀方面要求學生要快速閱讀,并且通過大致的閱讀掌握文章的大意;解題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細讀題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答案填寫;驗證是基于上述幾個方面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將已經完成的整篇文章進行通讀,再憑借語感和已有經驗進行整合和修改。
總之,任務型閱讀是針對一類題型而言的,要求學生要在解讀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個環節的細節,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解題和完成任務。
二、任務型閱讀的教學策略
任務型閱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多元的,因為它需要學生具備海量的英語詞匯,并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語感以及閱讀能力。學生只有具備多元的能力,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如魚得水,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素質。
(一)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
雖然現階段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策略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英語教師大多還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要求學生多做題,并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事實上,這樣的教學策略是錯誤的,只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對英語產生厭倦感。英語任務型閱讀最基本的教學策略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學習,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英語任務型閱讀已超出了應試閱讀的范疇,它是響應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一種題型,這就更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英語興趣的培養。
對學生進行英語興趣的培養要求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方面要求教師利用多種渠道為學生提供英語方面的資料,使學生有閱讀來源。只有多接觸才能夠有產生興趣的理由。具體的途徑可以是報紙雜志、互聯網、廣播電視等等,教師將優美的英語句子、文章、段子分享給學生。例如:“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這段Samuel Ullman的《青春》是一段非常經典的英文句子,可以使人們感受到英語的魅力,教師就可以將其分享給學生,使學生在感受的過程中產生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有效閱讀,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與樂趣。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機會,在課堂中穿插學生演講的環節,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是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師新的教學需求,更是任務型閱讀之教學模式的需要。任務型閱讀題的解答是一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過程,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夠使學生更有信心和成就感。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心理出發,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能力因時制宜地提供相應的題目與解答,并提供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Unit 4 Public transport的Reading“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教學中的三個題目分別為:
①Why was an underground system first developed in London? 為什么第一個地下系統開發于倫敦?
②What did Charles Yerkes do to improve the underground? 查爾斯做了什么來改善這個地下系統?
③How to make our underground become better?怎樣來使得地下系統變得更好?
這樣的三個問題的設置就是考慮學生主體地位、由淺入深的設置,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在課堂中被充分重視的同時發揮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任務型閱讀教學要求我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的發揮,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任務型閱讀教學的優勢,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英語;整體語言教學;英語繪本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3-0036-03
一、從整體語言教學看英語繪本
整體語言教學(Whole Language Approach)又稱“全語言教學”。它強調語言的整體性,主張通過有意義的閱讀和在自然環境中使用語言。教師應是語言學習的啟發者,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其意義就是“畫出來的書”。(關銳琴,2009)英語繪本,與中文繪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文字表達方式是英語。其間,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故事,圖畫是故事的表達方式,圖畫的介入不僅是美的熏陶,更激發讀者的思考與想象,人們常常從圖畫本身就能大致了解到故事的脈絡。
可見,英語繪本是一種有意義的閱讀,它向學生展示了豐富的語境,優美的圖畫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故事講述模式激活了學生頭腦中相關的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使其能輕松地學習語言,并能深化其對中西文化的理解。
二、從整體語言教學看英語繪本運用的意義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閱讀輸入,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學生能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在小學進行英語繪本的閱讀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有以下幾方面的實際意義:
(一)詞句累積,新舊融通
整體語言教學主張語言整體輸入。英語繪本將零碎的知識,通過一個完整而獨立的故事展現出來,讓零散的詞匯與句子串聯起來,這樣更有利于知識的鞏固與記憶。
在英語繪本的選編中,我們很難找到沒有生詞的繪本,因此,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新舊知識交融的過程,也是新詞、新句逐步為孩子所認識、理解、運用的過程。
事實上,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單元對話與詞匯之間有時聯系并不緊密。例如:牛津小學英語3AUnit2 Nicet0 meet you中學生需要學習8個顏色單詞:red,green,blue,yellow,black,white,brown,orange,但是單元A部分的對話卻學習"Nice to meet you.This is xxx.”等日常交際用語。盡管在教材的D部分設計有聽音涂色以及用What colour is it?進行問答的活動,兼顧了新舊詞匯的銜接以及顏色詞匯在對話中的運用,但8個顏色詞匯之間并沒有勾連成一種語境。詞匯教學如果脫離語境,學生就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王篤勤,2010)繪本故事的介入便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例如:繪本《I have a rainbow car》:
(圖1)I have an orange Car.
(圖2)I have a red car.
I have a brown Car.
(圖3)I have a yellow car.
I have a green Car.
(圖4)I have a purple Car.
I have a blue cal'.
(圖5)I have a pink car.
(圖6)AndI have a rainbow car.
(圖7)I love my cars.(圖中有前面畫面中出現的各色小車,還增添了一輛白色的車。)
該繪本通過I have a/an……car.囊括了8個有關顏色的詞,而且還增加了新詞:pink,purple,rainbow等。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能輕松地將顏色詞匯在頭腦中串聯起來,而且繪本中的新句型與新詞匯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庫,有效促進了新舊知識的融合。
(二)文趣樂學,音韻善習
整體語言教學主張以學為中心,教學相長。從“學”這個方面看,兒童英語繪本能幫助學生輕松習得語言,主要源于其內容的生活化與趣味性,這充分地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另外,也有賴于其簡練上口的文句表達。這更利于“教”。英語繪本的文句表達通常具有以下特點:1.文字中往往會有一個至兩個反映主題的句型反復出現,貫穿全文。2.所涉及詞匯通常是同一音素詞匯的匯集,或是同一類詞匯的匯集。因此,英語繪本的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元認知網絡的構建,而且在引領學生體會英語韻律美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音意識。英語語音意識的培養對學生拼寫技能、會話交際、閱讀理解等方面均有著積極的影響。
例如:繪本《that Fly》,它講述了小女孩與一只蒼蠅的故事:
Look atthatfly!
Look atthatfly!
LoOk at thattlv!
It sat 0nmy bat.
It sa{0n my hat.
Aa-aa-aa-choo!
there it goes!
文字中旬子LoOk atthatflv!三次出現,主題突出,充滿童趣。文字中sat,bat,hat中-at部分發音相同,使得這個繪本讀起來朗朗上口,而聽與讀的過程也幫助孩子更好地領會了[ae]這一音素。
(三)文化潤澤,中西貫通
整體語言教學主張通過語言的習得,促進意義生成?!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育應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關于中西節日習俗相關的內容,如1A Unit9{HappyNew Year!》,2A Unit9《Merry Christmas.》,5A Unit4(Hal-loween》,6A Unit6《Holidays》,Unit7《At Christmas》等。然而,要了解語言,理解文化,僅借助教材還遠遠不夠。學生通過閱讀英語繪本,能體會更豐富的文化元素,進行有意義的理解。
例如:繪本《christmas bread》:
on Christmas Eve,the giant family is preparing theirdinner.
A piece 0f bread drops.
A poor mall is looking for food in the forest.He findsthe bread."Wow!Bread!”“We will have a nice Christma~dinner!”
The poor family is preparing their dinner.A piece Dfbreaddrops.
A rat is looking for food in the house.He finds thebread.“Wow!Bread!”“We will have a nice Christmas
dinner!”
The rat takes the bread home.He drops some pieces 0fbread ontheway.
An ant is looking for food 0n the ground.He finds thebread.“Wow!Bread!”“We will have a nice Christmasdinner!”He callsin other ants.
“Merry Christmas.'’
故事以一塊圣誕面包為故事的主線,巨人一家掉落的面包屑,成了平民一家的圣誕晚餐,而平民家晚餐的面包屑則成為了老鼠一家的圣誕晚餐,接著老鼠家晚餐的面包屑則成為了螞蟻一家的圣誕晚餐,最后每個家庭都度過了一個溫暖的平安夜。整個繪本溫馨感人,在體會圣誕氛圍的同時,也傳遞給讀者西方圣誕文化關于愛、平等與分享的觀念。顯然,英語繪本的運用對理解不同文化內涵,提高文化理解力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三、從整體語言教學看適合小學英語教學的英語繪本的特點
事實上,并非所有的英語繪本都適合小學英語教學。整體語言教學要求在整體的背景中,尊重學生主體,整體輸入語言。因此,能夠運用于英語課堂的英語繪本應具有以下特點:
(一)篇幅宜短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英語聽力與理解能力尚弱,過多的信息會讓孩子在信息感知、記憶、解碼方面出現障礙。閱讀英語繪本,不成為興趣反成為負擔。因此,每次教師示范誦讀繪本或學生觀看繪本動畫的時間應控制在2~5分鐘。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過多地進行英語繪本的閱讀會影響正常的英語課堂教學。
(二)文本宜簡
美國語言學教授克拉申認為,外語教學時應該盡量向學生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為學生習得語言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鄧惠芳,2011)可見,在英語繪本選編時,應注意其語言應在學生英語知識的最近發展區之內,不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因此,最適宜小學英語教學的英語繪本的文本,應為學生學過的。如果文本中有陌生詞句,則最好選擇一些憑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結合圖畫可以理解并認讀的,即學生憑借自己學習能力能夠習得的為佳。
(三)故事宜趣
英語繪本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閱讀繪本的欲望。繪本的情節設置與畫面設計都應成為教師考量的因素。教師選編的英語繪本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富于想象。并且應盡量符合孩子的閱讀口味。動物、食品、童話、機器人等主題都很受孩子歡迎。只有當學生讀著有趣、看著有趣時英語繪本才能為學生所接受。
(四)主題宜教
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通常在課堂上進行,因此,繪本的主題應盡量與課堂教學內容相吻合,與單元主要句型、詞匯形成一定的聯系,甚至就是單元中主要句型、交際用語、詞匯的重新組合。課堂是一個有機的語言整體,它的每個組成部分之間互為聯系、循序漸進。因此,課堂中繪本的閱讀應盡量與課堂教學主隋景暗合,英語繪本應成為課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起到承啟知識,深化理解、滲透文化、涵養生命、激活應用的作用。
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英語繪本的建議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運用英語繪本,應結合課型,結合小學英語教材的話題與教學重難點,適時而用,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運用英語繪本。
英語繪本閱讀活動可根據課堂時間、繪本內容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設計,合理的閱讀活動更有利于孩子對繪本的理解與運用。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在課堂上進行繪本閱讀,教師的演繹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繪本的理解與學習。因此,建議教師要以洪亮并惟妙惟肖的言語、配合肢體動作,誦讀英語繪本,激發學生聽繪本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繪本。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多朗讀繪本,增強語感。但不宜過早地要求學生進行寫作、表演等綜合性較強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的展開必須建立在對文本深度解讀的基礎上。過早綜合,不但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反而讓學生對英語表達心生畏難。
整體語言教學要求:評價是持續性的、與學習和教學纏繞在一起的。(安桂清,2007)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可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長期、層進式的展開英語繪本閱讀,這對英語學習氛圍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另外,教師還應鼓勵家校聯合,共同尋找一些優質的英語繪本,在家庭中也進行親子英語繪本閱讀活動。家校共同培養孩子善聽英文的耳朵,培養孩子用英語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王篤勤小學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
[2]黃慧.我與英語繪本教學[J].浙江教育,2011,(3).
[3]王燕.電子繪本在小掌英語閱讀敦掌巾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6).
[4]郁菊香.英文繪本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5).
篇8
關鍵詞:整體思路 聽力練習 聽說讀寫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是人民出版社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整體改革的形勢下嚴格編寫的一套教材。其語法、聽、讀、說、寫等方面,都嚴格貫徹國家《普通初中英語課程的標準》。設計的課程目標是通過對英語的初步學習逐步掌握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這套教材體現了中學教育階段的基礎性、時代性和多樣性。
一、教材編排的整體思路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主體理念是將語言的實際應用轉化為課堂實踐,宗旨是“合理的引用國外的教育理念,適應我國英語教育的實際狀況”,調查了我國絕大地區的初中生英語學習情況,力求將最生活化的語言場景引入到英語教學中來。本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是:將話題作為主線,將實踐應用作為模式,兼顧交際能力和語言知識的結構學習,采用循循善誘的生活化學習程序,指導學生有目的是運用英語。
二、教材的特點介紹
(一)尊重學生間的差異
學生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本套教材在教學過程和評價體系上都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性,給予尊重。在編排上改變了過去單層次的編寫模式,將每個單元分為A和B兩個部分。SectionA部分為單元教學的基本詞匯和語音結構;sectionB是在SectionA基礎知識上的拓展與延伸。根據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和基礎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科研靈活性的使用教材,在保證教材完整性和系統性的情況下,合理地補充或取舍教材的內容,多層次的教學。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地調整學習進度。
(二)教材的學習容量增大
教材的詞匯量相對于以前大大增加了。根據克拉申的語言輸入理論,提供給學生的語言材料應該是“i+1”。“i”表示input,指學生所能理解的語言材料,“1”是一個不確定數,指課稍微大于學生的接受量。對詞匯量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整體水平。本教材在內容上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如表所示:
在擴大詞匯量的同時,教材中句型、語態、時態的種類也變得繁多復雜。全書光特殊疑問句就出現了13處,6種一般疑問句,在lesson100里還連續出現了還有原因的狀語復合句:“some one like…because she like…”還有分詞短語做定語的句子:“there are two Chinese boys looking after them.”
(三)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訓練
本教材把語言的應用放到了首位,培養以交際為目的的英語應用能力是教材的另一個特點。每個單元的口語與書面都密不可分,融為一體。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寫可以鞏固說讀,說又有助于讀寫聽讀。本套教材第一冊以聽說為主,如從第一冊7單元起每個單元都編排了聽力練習,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聽寫材料。從第二冊開始讀寫比重逐漸加大,到高年級則側重于閱讀,將各個單項訓練由易到難地做到了系統的安排。與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不再要求學生單純機械的復讀語言,孤立機械的將句子記住,背出來再加以翻譯;而是給學生設置場景,展開機會結合實際運用語言。例如,在初一年級學習unit6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用how much引導文句及回答,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學會談論物品的顏色及價格,提高學生用英語的交際能力。
(四)圖文并茂,趣味增強
人民教材的編寫,設身處地地從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角度考慮,加以用心的設計。從形式上,每個章節都配有彩圖,以青少年喜歡的形式設計和描繪,讓人覺得賞心悅目。內容的呈現生動有趣,有吸引力,具有可讀性、啟發性和多樣性。提高青少年對英語教材的閱讀興趣,增強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五)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它運用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本套教材在編寫評價的過程中,始終不忘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與合作評價。使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使評價多樣化。例如,在每個單元最后的self check部分,教材編寫了學生對本單元詞匯認識、語言社交能力的自我評價。評價由老師參與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
三、關于教材的不足與建議
教材中對歌曲的選用還缺乏新意,與青少年之間還有些“代溝”,可適當地添加一些弦律優美的流行金曲。如《big big word》,《sunshine in the rain》之類的。如果擔心這些歌曲對教學有一定難度,可以安排歌曲欣賞,讓同學對美鑒賞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的聽力。總之,其不完善之處,還有待于進一步思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教版英語教材的編寫是順應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以實際的語言應用編寫為目的,是能有效地提高中學的綜合英語學習素質的教科書。
參考文獻:
[1]甘火花.人教版初中英語新舊教科書編制比較研究[J].西南大學,2006.
篇9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動機 策略 評價
1 激發學習動機,引發自主學習興趣
(1)培養情感。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非智力因素,要用語言和情感激勵來啟發學生的“淺睡”狀態思維,讓他們樂于表達,有安全感,勝任感,成就感和愉悅感,以打造更好的高效課堂。
(2)營造氛圍。設計教學問題時,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免挫傷學生的信心,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障礙。例如,有一次活動課上,我以作業的形式打印了兩份歌詞,分別是The one you love 和Love of my life作為他們課后的翻譯練習,這是兩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我在課堂上播放之后,很快就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試圖學習哼唱。這兩首歌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能領悟,并自己把不懂的歌詞查閱出來了,我在收閱查看之后表揚了翻譯較好的學生,并講解了歌詞中較難的短語與句型,同時也給他們介紹了歌曲的文化背景,課堂效果非常好,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寓教于樂。
2 調整教學策略,形成自主學習的氛圍
(1)巧設導入。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其思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增強參與意識。例如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在講述英美語言的發展與差異中,為了啟發學生對語言的辨析思維能力,我從學生最熟悉的湖北方言著手,例如用湖南方言,沙市方言,公安方言來表達一句話,讓學生感受與發現語言之間的差異,課堂之中非常搞笑,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就激活了。
(2)激發想象。在學生學習了某一單元課文之后,能夠有效結合自己的想法和生活聯系起來,在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必修三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Scene3,Scene4后,我們可以設計問題: Suppose Henry goes to the tailor’s next time, he wants to buy a new suit. What will happen? What will they say? Create Scene5 with your partner.學生可以根據故事的背景和對人物性格的理解,聯系生活場景,充分發揮想象,構想故事和情節,來進行口頭演講或者故事表演,這樣既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又在實踐中運用了英語。
(3)任務設置。以必修模塊2 Unit 4 Tomorrow’s World為例。在導入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熟悉的高科技產品:mobile phone , digital camera, CD/ DVD, lap pot, CD player , Mp3 / Mp4,激起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共鳴,使之更快融入課堂。接下來提問:How can this new scientific products make your life easier and colorful? 這些產品都是同學們身邊的并且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踴躍參與到討論中來。在學生談論得熱烈之時,教師提出新的疑問:Modern technology makes life easy & colorful. But it also causes problems.學生確實贊同此觀點。因此教師抓住此機,布置了一個新任務:Work in small groups of 2 and discuss one of the following topics:the advantages of computers;the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s’.然后每組一名代表作口頭陳述。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to check their answers。整個課堂活動學生們非常積極,效果甚佳。
(4)突出重點。以詞匯為例,每單元我們都會涉及一些新的詞匯,我們要明確每節課要掌握哪些詞匯,確定詞匯學習的重點,即那些是本課的重點詞匯,哪些是要求能聽懂,會說,會讀;哪些是要求會拼寫,會運用。例如在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 全文圍繞健康飲食展開,與此話題相關的詞匯就有diet, nut, bean, pea, cucumber, eggplant, pepper, mushroom, peach, lemon, balance, barbecue, combine, mutton, fry, bacon, ought to, curiosity, raw, vinegar, digest等,而這些詞匯中重點詞匯有diet, balance, digest, combine, fry,那么這些詞匯就要求學生會拼寫,聽懂和運用。而剩下的詞匯,在課文學習初期,做到能聽懂會說就可以了。
(5)激發好奇心。如果教師的設問能夠激發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欲望與好奇感,那么對于學生自主而有效的學習是一種強烈的內在動機力。這里舉一個例子:I am a teacher;I am healthy;I am tall and thin.當老師寫出這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觀察,也許會給學生得出一個結論I后面只能使用am 的錯覺。然后我們可以引出另個例句:I was seventeen years old;I was a student.由此我們讓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引出過去時。
(6)重視過程。我們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當主角,發揮潛能,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必修三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課時,就采用這種方法。這篇課文是戲劇體裁,主要人物有三個。我事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吃透角色,然后在課堂上表演。結果,學生們把主人公那種愛慕虛榮、最后葬送了自己一生幸福的性格特點表現得惟妙惟肖。
有一次結合課本給學生幾十個精美英文句子,由于是生活中的常用語,學生表現很積極,于是把全班分成了13個小組,每四人一組,以小組的形式背誦句型,看哪個小組記得又快又好,并且還設有獎勵,這樣一來,課堂學習效果特別好,并且同學們之間的溝通也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3 注重課后評價,體現自主學習成果
(1)互評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置豐富多樣的互評活動,比如,互評作文、操行表現、人際交往和性情特點等。學生通過參與互評活動,既能掌握評價他人的方法和標準,還可以不斷深化自我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示范作用,不僅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還要對學生的評價予以點化。
篇10
關鍵詞:激發興趣;突破難點;提高效率;促進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8-0066-02
筆者嘗試應用“小學英語空中課堂資源”進行教學后,欣喜地發現:小學英語空中課堂資源不僅彌補了山區教學條件的不足,還降低了授課教師的工作難度,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教學內容,創設了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中生動、有趣的畫面,新穎、活潑的活動很容易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境界;外教教師地道的發音,對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通過學習英語空中的課堂資源,汲取新的教學理念,并進一步在工作中摸索與實踐,筆者受益匪淺,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運用英語空中課堂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興趣出自好奇,小學英語空中課堂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地創設優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刺激他們的視覺和聽覺器官,給他們帶來新鮮的驚喜,并引起他們的積極反應,從而有助于較長時間地保持學習的注意力。例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中遇到Boy and girl這兩個單詞時,通過英語空中課堂中Lisa老師做示范,再讓學生示范,然后看資源中出現的一些圖像:如果你認為他是男生,就說he;如果是女生,就說she。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教授新課,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非常強烈,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在學生認真看完大屏幕后,再告訴他們:“我們也來做‘猜一猜’的游戲吧!一個同學說出聲音來,另一個同學來猜是he,還是she?”學生們興趣空前高漲,有的學小動物的叫聲,有的故意把聲音變調換腔,課堂氣氛異?;钴S。筆者也不失良機地鼓勵他們:“Welldone!同學們的表演才能真棒!聽力非常強。”自然而然地讓學生融于英語學習的情境之中,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運用英語空中課堂,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英語空中課堂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使得教材內容得以直觀再現,重點易于突出,難點易于突破,極富表現力,易于學生掌握。例如,教Unit4 Do you like pears?這一單元時,學生需要掌握單詞certainly的發音以及句型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請問我可以吃個蘋果嗎?)Certainly! (當然可以?。┻@是一個教學重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學習難點。在教學中,筆者借助空中課堂資源,輕松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具體做法如下:在課件中,Peter向大家介紹新單詞Fruit以及新句型Have some fruit.(吃點水果吧)Have some more?(還要再來一點嗎?)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請問我可以吃個蘋果嗎?)Certainly!(當然可以?。┤缓笸饨填I讀這些句子以及課文Let’s talk部分。接著播放課件,通過Peter的介紹,讓學生知道如何運用這些新句型,然后通過模仿外教的發音來掌握這些句型。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按下暫停鍵,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練習這些新單詞和句型,如小組比賽讀單詞、句型,學生領讀等形式,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并注意糾正學生的發音。學生跟讀時,教師可以通過手勢等各種肢體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聲音更大一些,更投入一些。英語空中課堂資源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這樣,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都被化解了,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教學重點得以順利掌握,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緒。
三、運用英語空中課堂組織語言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英語空中課堂向學生直觀呈現了語言材料的示范表情、動作,為學生隨后的表演提供了可模仿的生動、具體的情景。在圖文并茂的情境中,學生邊看邊聽,視聽覺相結合,成為感知的主體,學到了新的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在教三年級上冊Unit 6 Happy birthday!這一單元時,Let’s learn學習1~10的數字。由于在 A 部分的Let’s talk部分涉及詢問年齡、表達年齡的用語,所以把數字的教學安排在第一課時。英語空中課堂的資源中有趣的畫面、難忘的鏡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Peter老師的教讀加深了他們對單詞的印象。接下來,引導學生邊觀看資源邊做“聽音編號”趣味活動:請十位學生作為運動員入場,戴上動物頭飾在講臺上站成一排,然后請下面的學生聽音,播放空中課堂資源,Peter:“Who’s No.6?”讓學生按Peter的指令給這些運動員編號,如:The rabbit is No.6.就請一個學生將6的號碼牌用別針別在“Rabbit”的胸前。隨后,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以學生為中心,以交際為主線,組織學生玩“運動會”“加個一”“What’s missing”等數字小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數詞,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語言,實現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由此,筆者認識到應盡可能地使用小學英語空中課堂的資源,設計出不同層次的任務來滿足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學生喜愛這些喜聞樂見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自由地發揮才智,也促進了參與合作意識的養成。
四、運用英語空中課堂團結協作,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過一個諸葛亮。”這明確說明小組的力量勝于個人,而且學困生也很需要其他優秀學生的幫助,所以在重難點的教學中,教師總喜歡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學習。充分利用英語空中課堂,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通過采用自主或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探討,并對多種意見進行記錄、整理、分析、歸納、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由此,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討論、探究,這既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學習Unit 6 Happy birthday!中的Let’s do時,首先播放空中課堂中Let’s do的部分資源:Peter用手指數數字1~10,全體學生說數字,再從10數到1。Peter邊說邊用手指做示范: Show me 3.Show me 6 and 8…學生做指令活動。通過資源中提供的合作學習方式,然后開展小組活動,兩人一組操練,一個發指令,另一個做動作。然后,將班級學生按座位分為若干個小組,學生們以圓桌的形式圍坐在一起,這樣有助于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自行安排角色,自如地進行口語交際,還能調動一些性格內向、平時怕說話的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另外,還可以播放音樂,讓學生實踐體會英文句子的表達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后,小組間、同學間互評出最佳表演者,并給予獎勵。
應用空中課堂資源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給課堂帶來了生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在遇到困難時能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合作完成任務,體驗成功。
五、運用英語空中課堂建立多元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新課改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的宗旨是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答案的正確性,又要關注學生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學生答問后追問“為什么”,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運用,以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興趣程度和對學習的專注程度,可用表示贊賞或用委婉的批評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