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冬至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27 02:37: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關冬至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室性心動過速 brugada標準 steurer標準 verecke 標準 心電圖單項標準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luo yan-luan zhang wen-chi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ree diagnostic criteria, namely brugada criterion, steurer criterion and verecke criterion and to evaluate the value and defects of these three criteria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methods we analysed 12 lead ekg of 120 cases of vt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onset. calculation was done for the sensitiveness of diagnosing vt, organic heart disease associated vt and idiopathic vt(ivt) using the criteria of brugada, steurer and verecke. results every single component of the three criteria for vt diagnosis showed low sensitiveness, all smaller than 60%. wherea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ensitiveness of the multi-step brugada criterion, steurer criterion and verecke criterion for vt (96.7%, 74.2% and 86.7%,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three criteria for organic heart disease associated vt showed comparatively higher sensitiveness (99.1%, 81.3% and 96.7%, respectively). brugada criterion had higher sensitiveness (100%) for the diagnosis of rbbb type of ivt and lower one (40%) for lbbb type of ivt. both steurer and verecke criteria showed lower sensitive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ivt(0%~12.5%). conclusion the single component of ecg criteria had lower sensitiveness of the dianosis of vt. it cannot diagnose vt with sigle criteria. and the multi-step brugada criterion wa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sensitive methods to diagnose vt, but showed lower sensitiveness in diagnosing lbbb type of ivt. thus, the clinical data and other diagnostic criteria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o as to avoid misdiagnosis.
【key word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brugada criterion steurer criterion verecke criterion sigle criterion
室性心動過速(vt)是一種嚴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臟猝死的原因之一。其診斷是否準確、及時,將左右臨床醫師的處理和治療,影響搶救的成功率。目前,診斷vt的主要方法有體表心電圖和心臟電生理檢查,后者要求患者一般情況較好,且費用較高,故體表心電圖仍是最方便、迅速、經濟又無創的方法。1991年,brugada等[1]總結544例寬qrs波群心動過速(vt 384例、室上性心動過速(svt)伴室內差異性傳導170例)的電生理研究結果,提出了體表心電圖診斷vt的brugada標準,其敏感性高達98.7%,被譽為90年代在這一領域中取得的突破性進展。brugada標準的缺點是無法鑒別vt與逆向型avrt,steurer等[2]在brugada標準的基礎上于1994年提出了用于鑒別vt與逆向型avrt的steurer標準,其敏感性為75%。2007年verecke 等[3]提出了診斷vt的verecke標準。本文對120例vt者發作時心電圖進行分析,以評價這3種標準以及這3種標準中的各個單項指標對診斷vt的價值及其存在的缺陷。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2007年1月~2008年5月診斷為vt的心電圖120例,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齡16.0~85(平均58.2±13.8)歲。vt診斷的標準為心室率≥100次/分,qrs波時限≥0.12s,連續≥3次,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①發作前或終止后有同形室性期前收縮或短陣vt;②發作時有房室分離、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奪獲;③心臟電生理檢查證實為vt。臨床診斷:冠心病56例,高血壓病14例,風濕性心臟病11例,擴張型心臟病8例,肥厚型心臟病7例,心肌炎4例,肺源性心臟病3例,甲亢性心臟病1例,洋地黃中毒2例,高血鉀1例,無器質性心臟病13例。
1.2 方法 對120例患者vt發作時的常規12導聯同步心電圖進行分析。采用brugada標準、steurer標準、verecke 標準及以上三種標準中各單項標準,計算其診斷vt的敏感性。同時計算各種標準對器質性心臟病的所致vt及無器質性心臟病的特發性vt(ivt)的敏感性。brugada標準為[1]:①v1~v6導聯qrs波群形態均無rs型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②步;②v1~v6導聯qrs波群形態有rs型,其中有一個導聯的rs間期(r始點至s波谷點)大于100ms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③步;③有房室分離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④步;④v1和v6導聯qrs波群形態符合vt圖形者為vt,即(rbbb型時,v1導聯呈r、qr或rs,v6導聯呈r/s<1,呈qs型或qr型波;呈lbbb型時,v1或v2導聯r波>30ms或rs間期>70ms,s波有明顯切跡,v6導聯呈qs或qr型波)。steurer標準為[2]:①v1~v6導聯以負向波為主為vt,否則進入第②步;②v2~v6導聯有呈qr型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③步;③房室分離者為vt。verecke 標準為[3]:①有房室分離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②步;②avr導聯呈r型或rs型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③步;③qbs波型是否符合束支阻滯或分支阻滯圖形,如不符合者為vt,否則進入第④步;④測量心室初始激動速度(vi)與終末激動速度(vt)之比,vi/vt<1者,診斷為vt。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x-±s表示,敏感性=真陽性數/(真陽性數+假陰性數)。
2 結果
brugada標準、steurer標準及verecke 標準中各單項心電圖指標對診斷vt的敏感性較低(均小于60%),而多項組合的3種標準對診斷vt的敏感性明顯提高,分別為96.7%、74.2%及86.7%,見表1。brugada標準(116例)、steurer標準(89例)及verecke標準(104例)對器質性心臟病所致的vt的敏感性分別為99.1%、81.3%及96.7%,對rbbb型的ivt的敏感性分別為100%、12.5%及12.5%。而對lbbb型的ivt的敏感性分別為40%、12.5%及0%,見表2。表1 3種標準中各單項標準對診斷vt的敏感性診斷vt標準例數敏感性v1~v6導聯qrs波形均無rs型1815.0v1~v6導聯qrs波形有rs型,其中有一個導聯的rs間期>100ms7159.2有房室分離5041.7v1、v6導聯qrs波群形符合vt圖形7058.3v1~v6導聯以負向波為主1411.7v2~v6導聯有呈qr型4436.7avr導聯呈r型或rs型5142.5qrs波不符合束支阻滯或分支阻滯2319.1vi/vt<16150.8表2 3種標準對不同類型vt的敏感性注:rbbb為右束支傳導阻滯;lbbb為左束支傳導阻滯;lab為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3 討論
vt屬嚴重的心律失常,有危及生命之實,多見于器質性病變、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心臟機械性刺激等,極少數可無器質性心臟病,為其它誘因所致[4]。體表心電圖是診斷vt的簡省方法,但各種單項指標對診斷vt各有長處,也各有其盲區,故其敏感性不高。近年來先后提出了brugada標準、steurer標準、verecke 標準,三者系綜合的方法,力求對各種單項指標缺陷作彌補。用系統方法推理。然后逐個確認和排除,以求得出較高的可靠性。
本文顯示,單項指標敏感性較低(均<60%)。其中最傳統的診斷標準為房室分離,其敏感性為41.7%,說明實際工作中出現這種情況較少,且由于vt發作時,t波高、寬大,即使p波存在,也經常難以辨認。在單項指標中,敏感性最高者為v1~v6導聯qrs波有rs型,其中有一個導聯的r-s間期>100ms ,其敏感性為59.2%。由于從r始點至s波谷點是心室除極的大部份時程,vt時這一過程都是在心肌細胞中進行,傳導系統在此種傳導中已無作用,導致rs間期延長,從而使其敏感性較高。總體而言不能依據心電圖的某單一指標來診斷vt。多項組合的brugada標準、steurer標準及verecke 標準,對診斷vt的敏感性明顯提高,尤以brugada標準最高(96.7%),其次為verecke標準(86.7%)。進一步分析顯示3種標準對有器質性心臟所致的vt的敏感性較高,最高的為brugada標準(99.1%),其次為verecke 標準(96.7%)。研究還顯示:brugada標準對rbbb型的ivt有較高的敏感性(100%),而對lbbb型的ivt的敏感性較低(40%);而steurer標準及verecke 標準對診斷vt的敏感性均較低(0%~12.5%),說明brugada標準不適應用于診斷lbbb型的ivt,與文獻[5]報道相似,而steurer標準及verecke 標準則不適用于ivt的診斷。本結果提示3種標準的優、缺點。在診斷時應密切結合臨床資料,盡可能收集到患者平時心電圖,與之對比。若平時心電圖有室性期前收縮或短陣vt與發作時qrs波形態相同或相似,則為vt。同時注意觀察是否存在心室奪獲、室性融合波、房室分離。為尋求可辨認的p波,可加做lewis導聯或s5導聯,必要時還可加做食道導聯。這些導聯均可使p波清楚顯現,有利于發現是否有房室分離,以力求做到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 bragada p,bragada j, mont l,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regular tachyoardia with a wide qrs complex. circulation 1991.83(5),1649~1652
2 steurer g, gursoy s, frey b, et al.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between ventricular tacycardia and preexcied tachy-cardia. clin cardiol, 1994 179(6):306~308
篇2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么?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并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么,要看地方來的。
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于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在超市銷售冷凍制品專區可以看到,冷柜里擺滿了狀元、哈好妹、灣仔碼頭等各種品牌的速凍餃子和餛飩。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呼還不一樣,比如廣東人把餛飩稱為云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河南人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原來,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了餃子后,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里,不會被凍掉耳朵。
江南一帶吃湯圓
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的超市里,思念、海霸王等各種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凍湯圓被擺在了顯眼位置,每個品牌的廠家促銷員都擺上一個電磁爐,將煮好的湯圓送給消費者品嘗,以此吸引大家購買。
據了解,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廣東潮汕人把冬至稱為冬節。冬至的時候,他們也有吃湯圓的習俗,而且有“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的說法,意思是說,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團,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餡料,制成湯圓。對于江南人來說,“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合家團圓的祈福。此外,江南水鄉還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里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咸肉、熏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為了吸引市民購買,有的超市還派出工作人員,在超市外面擺起臘味品攤檔,向過路的市民銷售臘肉制品。
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每年農歷十一月中旬,約當公歷11月22日(或前、后一天),是冬至節,又稱冬節。冬至為24個節氣之一,特別為人們所重視,泉州人稱冬至為“冬節小年兜”,其重視程度似稍為遜色,但過節時同樣很隆重。
冬至應節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江浙一帶則吃湯圓和麻糍。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分為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泉州人所吃的“冬節丸”,實際上就是《清嘉錄》所介紹的蘇州人應節食品粉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要“搓丸”。有紅、白兩色。“搓丸”手藝細巧,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的漁村婦女,搓丸速度快,質量好,粒粒小如魚目珠子,令人贊嘆不已,在搓冬節丸的同時,還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瓏的瓜果動物和金錠銀寶,以象征興旺吉樣有財氣,俗稱“做雞母狗仔”。
泉州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于餐后留下幾粒米丸,粘于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但清嘉慶《惠安縣志.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于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于是日前后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后,氣溫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閑季節,稱“上冬天”。而到了清明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農業生產上多忙于春耕春種,是農民最勞累階段,所以謂之“入苦坑”。但農閑不忘農忙,諺語又及時提醒農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過后106天就是清明,應該及早準備農耕之事。此外,還有“干冬節,濕年兜”。“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等等。
寧夏銀川冬至這一天“頭腦”也能吃!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凈、熬湯,熬好后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蔥、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面、精鹽、醬油;肉爛以后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后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卜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贊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戶戶做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
巧克力湯圓
用料:湯圓粉(糯米粉)500克,巧克力250克,堅果果仁碎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用溫水與湯圓粉一起和面,然后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將巧克力掰成小塊,碾碎;將劑子按扁,中間直接包入巧克力碎和堅果果仁碎及少許白糖,揉成圓球,下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
冬至吃什么推薦:
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Tips 祛寒嬌耳湯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等煮熟后,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人一大碗湯,兩雙嬌耳。
2.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
3.湯圓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4.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5.蘿卜
民間有言:“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宜于冬季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一般說來,溫補宜用熱性食物,用于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平補 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等,芹菜、蘿卜、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 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篇3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作過程中,逐漸總結出有關天文歷法的科學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了解我國古代的天文歷法知識。
[解讀·探究]
一、二十八宿
典例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
解讀:“斗”,這里指(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
典例2:“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吳敬梓《范進中舉》)
解讀:星宿,星官名,古代把星座稱做星宿。二十八宿之一,朱鳥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
典例3: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迢迢牽牛星》)
解讀:牽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織女”即織女星,在銀河西,與牽牛星
相對。
典例4: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解讀:星漢,即銀河,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由一千億顆以上的恒星組成。
典例5: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唐雎不辱使命》)
解讀: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征兆。
點撥: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二、二十四節氣
典例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
解讀: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典例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解讀: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4月5日。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典例8:“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禮記》)
解讀: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
點撥: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反映我國一定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現象與農事季節特征的二十四個節候。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古代紀年、紀時法
典例9: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
解讀: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公元1044年。
典例10: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古詩十九首》)
解讀:“孟冬”代農歷十月。
典例11: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崤。(《崤之戰》)
解讀:“四月辛巳”指農歷四月十三日。
點撥:我國古代按時間的紀法可分為四種:第一,紀年法有:年號紀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例9”屬于年號紀年法;第二,紀月法有:序數紀月法、地支紀月法、時節紀月法。“例10”是時節紀月法;第三,紀日法有:序數紀日法、干支紀日法、月相紀日法、干支月相兼用法。“例11”是干支紀日法;第四,紀時法:天色紀時法、地支紀時法。
[鞏固·飛躍]
指出下列各項紀時紀年法。
1.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
2.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
篇4
鑒賞羈旅詩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
1.把握情感類別
羈旅詩抒發的情感大致有四類:
①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等。
②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憶舍弟》等。
③抒發獨居他鄉,不為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等。
④抒發厭惡戰爭、思念家鄉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等。
2.挖掘關鍵字詞
羈旅詩中有一些關鍵字詞,如“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等,這是鑒賞的切入點。如晏幾道的《鷓鴣天》,詞中的“不如歸”就是理解“詞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如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標題中的“懷歸”是解讀詩歌的鑰匙。
有時特殊的節日也是關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常常引發旅人的思鄉懷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和元代詞人魏初的《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都寫于特殊的節日。
3.留心四種意象
羈旅詩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意象有:“望月懷遠”,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鴻雁傳書”,如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折柳送別”,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杜鵑啼血”,如晏幾道的《鷓鴣天》等。這些意象都具有獨特的抒感的作用。
4.注意兩種手法
羈旅詩除了使用慣常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等表達技巧外,還有兩種特殊的表現手法:
①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用春光融融來反襯客居思歸的情感。
②側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如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閱讀訓練一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請分析詩人當時的心境。
2.詩評家認為這首詩妙在后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簡要分析。
3.《全唐詩》錄入此詩時,“落”寫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字好,還是“在”字好?
閱讀訓練二
長安秋望
趙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首聯中“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2.試分析頷聯這兩句詩的妙處。
3.頸聯“紫菊”“紅蓮”對表現詩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尾聯抒寫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閱讀訓練三
南鄉子
李王旬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所要表現的主旨是什么?
2.這首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請簡述這樣寫的作用。
3.“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閱讀訓練四
蟾宮曲?九日[注]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注]九日,農歷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望遠的習俗。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是元曲作家張可久寫的一首被后人稱為“清而且麗”的散曲。你認為這首元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請簡要分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渲染怎樣的氣氛?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的描寫是否與主題有關?
閱讀訓練五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特別推崇首聯的“偏驚物候新”一句。詩人所“驚”的是什么?“驚”字與全詩有什么關系?
2.詩歌抒發了什么感情?詩人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閱讀訓練六
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對詩中的字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心驚”中“客”指登臨之人。
B.“三邊曙色動危旌”一句中,“危”是“頹危、將傾”的意思。
C.“沙場烽火連胡月”一句中,“烽火”一詞表明戰事是由外敵入侵而引起的。
D.“投筆吏”用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請長纓”則是用終軍請纓的典故。
2.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登臨燕臺遙望薊門,以“心驚”感受引出下文對戰場的刻畫。
B.“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用夸張的修辭方法來渲染了戰斗場面的宏偉背景。
C.“海畔云山”描寫出薊門地勢的險峻,“擁”字則烘托出薊門的堅如磐石。
D.全詩著力運筆勾勒出山川形勝,極言河山之壯美,并欲以此激發人們的抗敵熱情。
3.結合全詩,從寫景抒情的角度談一談“望”字在全詩的地位和作用。
閱讀訓練七
訴衷情
晏幾道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寫景極有特色,請簡要分析。
2.簡要分析這首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八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對詩句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運用對偶、互文的修辭方法,寫旅途所見大江兩岸景色,“客路”“行舟”,字里行間已有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之感,與尾聯之“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B.頷聯同樣是寫兩岸景色,其中“兩岸闊”與“潮平”,“一帆懸”與“風正”均有因果關系。“風正”是風大的意思。
C.頸聯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景中含情,景中出理。
D.尾聯寫泊舟后的思鄉感受,與首聯呼應。
2.“潮平兩岸闊”中“闊”這個字表現出了怎樣的一幅情景?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話膾炙人口,請簡要分析。
閱讀訓練九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詞人描繪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兩句,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古詩閱讀之羈旅詩》
閱讀訓練一:
1.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頗為凄涼。
2.后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問句來表達,這樣便飽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3.“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在”字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閱讀訓練二:
1.詩中“凄清”二字既屬客觀,也屬主觀,秋意的清冷,襯托出心境的凄涼,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2.“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耳聞目見動靜結合,獨具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做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選景典型,韻味清遠。
3.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移情于物,不僅形象傳神,而且使人不禁生發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令人想起“采菊東籬下”,油然而起歸隱之心。
4.尾聯表現了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
閱讀訓練三:
1.離愁別恨(或思鄉之愁,或離恨)。
2.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之情。
3.潮退了,天色晚了,思鄉而不得歸,更突出強調了思鄉之情。
閱讀訓練四:
1.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容來看,本文的主題應為重陽佳節,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為揭示主題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于思鄉主題的表達。
3.“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實中人老發白的凄涼,告誡游子不再留念他鄉,而要“倦思”故鄉。
閱讀訓練五:
1.讓詩人“驚”的是春來江南萬象更新的景色。“驚”字是全詩的詩眼,不僅領起中間四句所寫春景,還從眼前景帶出故園思,景色越美越動歸心,著落在“聞歌古調”而“沾襟”上,使全詩充滿了宦游人懷鄉之情。
2.歸思(思念家鄉的感情)。頷聯、頸聯借景抒情,尾聯直抒胸臆。
閱讀訓練六:
1.B(危,高聳)
2.D(不是“極言河山之壯美,并欲以此激發人們的抗敵熱情”,而是借對壯闊戰斗場景的描繪表達自己渴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3.“望”在全詩領起所見:寒光、積雪、曙色、危旌、烽火等物象,渲染了戰斗景象氣勢之盛;全詩行文,由望中所見,生望中所感(“心驚”之感受,“論功”之壯志),情景交融,使詩人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業的抒發水到渠成。
閱讀訓練七:
1.先寫花點明時令,遠景近景結合,寫樹上紅葉、鴻雁碧天充分體現季節特征。描寫樹葉夾雜的疏黃,濃淡相宜,格調優美,而且注意了動靜結合,如流水、碧天、遠村、紅樹。
2.詞人登高望遠,面對自己仕途生涯的不如意,感嘆前路茫茫,難以把握。
閱讀訓練八:
1.B(“兩岸景色”應為“江上景色”,“風正”是風從正面吹來)
2.“闊”既寫出了長江水波激蕩,江面廣闊浩渺,又寫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3.詩人用“生”“入”二字,將景物擬人化,使之富有生機,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閱讀訓練九:
1.前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作鋪墊。(或景語皆情語,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作鋪墊)
篇5
一、關注標題,抓題眼
古代詩歌的標題往往是全詩的眼睛、靈魂,對理解全詩有指向作用,是解讀詩歌的切入口。因而關注詩歌的題目對于確定詩歌的主旨,品味詩歌的語言以及判斷詩歌的表達技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詩歌的標題一般對詩歌的內容有很明顯的提示、總括的作用。有的題目顯示事件、情感;有的題目交作目的和寫作背景;有的題目揭示與詩作有關的季節或時令特征;有的題目則直接點明中心。所以,有時抓住了題目,也就大體抓住了詩歌的基本內容。
例如2004年普通高考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問題: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賞析:該題的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只要對詩歌的內容大致概括一下就可以得出結論: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第二個問題涉及到詩歌的情感,看似復雜,其實也簡單。首先,我們通過題目“秋思”二字就知道此詩應該是一首懷念或幽思之作,再通過文中的“家書”二字就很明顯地得出答案: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當然,還需聯系詩句具體分析所體現的這種感情。
再如2012年普通高考全國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思 遠 人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問題一: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
問題二:“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解析:第一個問題: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第二個問題:“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的關系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從題目――“思遠人”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思遠懷人之作。“思遠人”即對遠方行人的思念。
另外,諸如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柳中庸的《征人怨》等詩歌分別從題目中的“喜”“思家”“怨”等就可以看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看注釋,抓暗示信息
在高考試題中,為降低鑒賞難度,命題人往往會對影響理解、鑒賞的疑難處列出注釋。這些注釋有的注明生僻字詞的讀音、意義,有的介紹與寫作背景相關的情況,等等。注釋往往是一把鑰匙,有助于打開準確理解、鑒賞古代詩歌的大門,不可忽視。
例如2007年全國高考寧夏、海南卷:
小 齋 即 事
劉一止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解析: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之“品”,來抒寫自己的“志”:直――方正、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的興亡了。這些都抒發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
如果不關注注釋,不了解作者被罷官的相關情況,就難以進行正確解答,也許還會認為表達的是自我滿足、自我陶醉的隱逸情懷。
三、了解作者,知人論世
鑒賞詩歌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創作的時代背景、風格等,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創作風格方面: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
例如2009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 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問題: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對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
陸游是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其創作詩歌很多,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其詩作大多體現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首詩亦表現了其崇高的愛國情懷。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若平時能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風等,那么理解此詩所表現的作者崇高的愛國情懷也就不難了。
四、注意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在古代詩歌中,總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義,也往往寄托著特定的情感,這就需要平時去積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很多,例如: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柳樹――古人在送別時,常以折柳相贈,表惜別之情;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芳草――往往用以比喻離恨;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梅花――寄托一種高潔的品格;孤雁――思親、思鄉、孤獨;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等等。
例如2009年福建高考詩歌鑒賞題:
江 行
[宋]嚴 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①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問題: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解析:作答時我們只要抓住“殘雪”“雁斷”“新月”“潮聲”等意象,就不難發現詩人是通過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羈旅之思的。
參考答案: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等凄迷的意象,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五、細讀詩句,把握“情感關鍵字”
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眼,稱之為“情感關鍵字”或“詩眼”。閱讀時準確抓住情感關鍵字,無疑對正確理解和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起重要的作用。
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開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