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3-16 19:26: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云雀的心愿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云雀的心愿教學反思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評價 多元設計 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5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這是教學激勵措施的重要外化形式。為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色,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還要進行多元設計,賦予評價濃郁的語文味,為語文學習注入更多內驅力。 

一、關聯教材,體現評價文本味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要蘊涵語文味,這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本色要求。教學評價要體現語文味,就要從語文視角出發,對語文文本、情感、表達等多種因子進行觀照。關聯教材,體現評價的文本味,是指教師評價學生表現時,要結合文本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感知,從文本介入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經歷。這樣的評價設計帶有專業屬性,學生從中獲得的信息也會更豐實。 

在學習《云雀心愿》時,教師設計思考問題:“小云雀和云雀媽媽飛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小云雀和云雀媽媽看到了漫天飛沙、貧瘠的土地、森林樹木被亂砍濫伐。小云雀和云雀媽媽都非常傷心和失望。”教師給出評價:“你回答得非常全面,而且能夠聯系小云雀和云雀媽媽的感受來說,這說明你對課文有比較深透的了解,對其中的人物思想也把握到位了。”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興奮不已。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極高的肯定,特別是聯系文本內容展開評價,學生感觸深,學習研究文本的積極性就被激發了出來。這樣的評價自然帶有濃郁的語文味,學生從中也能汲取更多的語文營養。 

二、關聯情感,體現評價人情味 

小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非常敏感,教師的一句贊美,也許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動力。在評價設計時關聯情感,就是要體現教師那濃濃的關心之情。教師在評價設計時,首先要關注學生實際,不同年齡段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會有不同的回饋。如“你表現很棒”“你說得真好”等評價語,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其激勵效果也許很顯著,但若是針對高年段學生,恐怕就沒有太多刺激效果了。其次是評價內容要體現個性化,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對待教師的評價也會呈現出不同態勢,教師具體實施評價時,要提升評價語言的針對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最需要的激勵。 

人情味包含眾多內涵,有激勵、有關心、有贊美、有批評,教師在評價中賦予其個性特質,給學生帶來的自然是獨特的情感體驗。在學習《第一朵杏花》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具體展示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表現給出評價:“飾演竺可楨老爺爺的同學,朗讀語氣把握得很好。可惜讀得太快了,老爺爺說話哪會這樣快啊!如果再慢一點,你的表現就是非常完美的。飾演小孩的這位同學,你讀得很有個性,表現出天真、單純的性格特征,語氣、語速都把握得較好……”學生聽到教師評價得這樣中肯,都點頭稱是。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展開人情味十足的評價,學生深受啟發,激勵效果相當明顯。 

三、關聯表達,體現評價藝術味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語言的藝術性,這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訴求。教師評價學生的表現未必要用多么精美的語言,但一定要符合語言規范要求。教師要注意啟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反思,讓評價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給學生帶來重要的鼓舞力量。“一樣話可以十樣說”,說的就是表達藝術。教師評價語言的設計也是如此,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用語言表達的技巧贏得評價的正能量,這也是語文味的實踐應用。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開放性

近幾年,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影響頗深,導致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現在仍要繼續注重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繼續進行,注重主體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體教育中典型的開放性理念。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學生具有遠大發展前景的基礎上,依據小學語文的教學規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開放式的教育方式,從多方面培養小學生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素質,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教學目標要有開放性

主體教育思想主張把學生看做富有個性與主觀能動性,不斷發展著的認識主體。而教學過程則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也就是說,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新課改的實施要求下,結合主體教育思想,小學語文教學不能把目標局限在掌握基礎的字、詞、句、篇上和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上,我們要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注重所學知識和能力的運用,將學習的最終目標定位為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際生活應用為目標。

二、實現以情緒教育為輔,教學內容要有開放性

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黃金階段,如果小學語文學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補習語文將會非常吃力,尤其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將很難改變。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將教學內容局限在課本教材上,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字、詞、句、篇,更不能教給學生機械地分析文章結構和模仿寫作,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選取適當的文章著作,盡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大量的閱讀中逐步培養學生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然,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選出正確的、有價值的、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實現以能力教育為主,教學模式要有開放性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語文能力訓練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其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與表達的能力”。就理解而言,在閱讀時學生應該發揮主體性,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文章,批判性地閱讀文章。因此,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意味著教師應該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學生表達不同的意見。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云雀媽媽擦去頭上的汗水……”有學生提出質疑:鳥類沒有汗腺,哪來的汗水?學生的這種反應恰恰是在閱讀過程中主體充分參與的結果。就表達而言,它的開放性體現在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條件,鼓勵他們有表達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夠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充分、準確地表達出來。

四、實現以全面發展為方向,教學評價要有開放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上面提到的幾項內容還是比較好實施的,實施最困難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首先采取措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有所發展,但是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情況重點又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切都一刀切,對所有學生要求都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既要從德智體美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對一個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又要按照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標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就要注意不能單從學習的結果上給一個最終的定量評價,而要關注學習過程、關注階段性進步,綜合給予定性評價。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多重評價,比如表現性評價、小文章評價、檔案夾評價、活動參與評價、語言激勵評價、小評語評價、評價表評價等等。總之,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并不是給學生一個素質能力的評判結果,而是通過不同階段的評價使學生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的方法與途徑。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從教學目標著手開展開放性的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并將這些落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全面的教學評價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據此,我們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要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的真正價值所在,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盡量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培養學生質疑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方面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特長發揮,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裴娣娜.從傳統走向現代——論我國教學論學科發展的世紀轉換[J].教育研究,1996(4).

[2]趙靜,開放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初探[J].學科教育,2002(1).

篇3

關鍵詞: 新時代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 教學策略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但是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表現在教學方法上有如下問題:一是教學偏離學生真實生活世界,學生學習語文沒有目標,教學條件、教學策略上具有局限性,還沿用著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依舊是課堂的中心,語文課堂缺乏真情實感;二是語文課堂是為了完成課文教學而展開的教學,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間缺乏互動合作,教學形式不豐富,難以體現出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三是語文教學對學生思維的束縛較嚴重,教師一味強調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限制了學生的物理和精神學習空間。結合新時代背景進行分析,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采取科學、正確的語文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課堂,釋放學生的精神壓力,讓學生在自主活動探究中,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提升語文素養。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導發現趣味

可以說,生活與語文是分不開的。生活中需要運用語文表達、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想法。語文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積累語文素材,豐富語文內容。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展開自主合作探究,發現生活中的奧秘,探索科學知識,并運用語文解決生活問題。或者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提煉出課題,展開趣味研究,以此豐富語文課堂。

如《云雀的心愿》講述了森林沙漠化對鳥類的危害,其實,沙漠化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會影響我們的生存。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地球媽媽被破壞的照片,引發學生共鳴,森林被砍伐,到處扔的垃圾,隨意排放的有毒氣體,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威脅到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獻計獻策,提出環保型生活計劃,鼓勵每位學生實施,并向家人、朋友宣傳。

二、關注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興趣的挖掘,枯燥的課堂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新時代背景下,需要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從學生興趣出發,實施科學教學。可以引入游戲、活動、綜合實踐課題等,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還可以與美術、音樂等課程相結合,構建綜合性課堂,或者選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組織話題辯論、演講等活動。

如《維生素C的故事》學習完成后,很多學生驚訝于維生素竟然有這么神奇的功效,對維生素產生了好奇。當教師告訴學生,不同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維生素,維生素種類不同,作用也就不同時,學生似懂非懂,但是很好奇地看著教師。如此,組織了一次“維生素的奧秘”小組學習活動,將學生分為6人一組,引導學生在課下通過查閱資料、與家長長輩交流,了解維生素的奧秘。并制作手抄報,提出科學健康飲食的策略。學生在自主活動學習模式下,興致勃勃,好奇心滿滿,最后成功完成了小組合作任務。

三、強化學生地位,確保以生為本

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標的最新要求,在學習過程中,應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實踐能力提升。語文課堂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人性化的教學原則和理念,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如學習《黃果樹瀑布》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出真實的黃果樹瀑布的畫面,讓學生感受瀑布的洶涌澎湃,美不勝收。在學生興致盎然時,進入語文文字的學習。引導學生收集其中比喻句,并展開小組合作交流,哪些屬于比喻句,哪些不屬于?試著找出其中明喻、借喻、暗喻,并歸納總結這些不同類型比喻句的特點。在小組合作討論中,學生開放思維,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總結后,教師再給予點評和最終的總結,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架構。另外,教師可以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模仿其中的比喻句,仿寫一些句子。通過自主討論、仿寫與思考,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提升語文素養。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合作能力、創新素養為目標,踐行以人為本、以學為本的原則,引導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積極思考、互動合作、實踐提升。語文教學是知識與方法的教學,也是語文素養培養過程的教學。新時代下,要加強對學生正確情感態度與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從學生興趣出發,貼近學生實際,選取新型教學技術、教學設備與輔助手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奠定未來生活與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