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風似剪刀的上一句范文

時間:2023-04-04 11:31: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二月春風似剪刀的上一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賀知章;詩歌;風格

賀知章是初盛唐時期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作品大多散佚,現僅存二十首。他的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氣度雍容,從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流傳千古,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本文將結合作品對其風格進行分析。

賀知章的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其生活的時代和個人的遭遇息息相關。公元659-744年,賀知章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經濟繁榮、國力鼎盛的時代。賀知章詩歌中所反映的生活正是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的社會現實,充滿昂揚上進的時代精神。如其應制詩《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奉和圣制春臺望》等正是反映了“開元盛世”的文治武功和“盛唐氣象”。他以一種開放的胸懷,描寫積極上進的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

賀知章的一生是順遂的,少時即以詩文馳名,唐武后證圣元年(695)中進士,仕途一帆風順,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后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賀知章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后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天寶三年(744),賀知章告老還鄉,為道士。離開京師時,玄宗曾賜詩,皇太子及文武百官為其餞行,回山陰五云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不久病卒。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當他看到李白的詩文,即贊為“謫仙人也”,后與之成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常與李白、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賀知章晚年放蕩不羈,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史稱其“晚年尤縱,無復規檢”,行事率性而為,無所顧忌,而其實正反映了賀知章率真放曠,不愿受世俗所羈的坦蕩磊落胸懷。他仕宦長安五十年,歷任要職,豪飲善詩,擅長書法,多才多藝,名重京師。他性格豪放,不拘小節,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賀知章在詩歌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嘆,即使有惆悵,基調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淡而有味。

《詠柳》是賀知章寫景詩的代表作品。唐天寶三載,賀知章奉詔回鄉,百官送行。坐船經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其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自然格外高興。忽然他見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樹,在河岸邊如鶴立雞群,英姿勃發,一時興發,就提筆寫了《詠柳》一詩,成為千古絕唱。名家評說,賀知章的《詠柳》詩,是千百年來最好的一首詠柳詩: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篇2

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源于對李白的認識。學習《靜夜思》時,孩子們興味盎然,流暢地背出了好幾首李白的經典之作,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秋浦歌》《夜宿山寺》等。這讓我欣喜若狂,我為他們有如此豐富的課外積累而自豪。但是,當我談到對李白的了解時,孩子們鴉雀無聲,一臉茫然,連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都不知道。我簡單介紹之后,孩子們有所收獲,當講到李白字太白時,下面一片驚嘆聲,有幾個孩子還興奮地喊著:太白金星!太白金星!

顯然,這是孩子們真實的感受。我的內心非常沉重,慨嘆孩子們古典文化知識的匱乏,以及探究意識的淡薄。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帶著我的這些孩子經歷一次閱讀的改革,把經典詩文請進我們一年級的課堂。

二、抓住誦讀的時機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到13歲達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強。因此,這個階段是誦讀經典詩文的最佳時機,也是我堅持改革,開展古詩文誦讀的堅強后盾。我要利用他們兒童期的記憶優勢,讓他們多背點經典詩文,可以不求甚解,但須背熟,永久地記下一些東西,做終身理解、消化這些知識的準備。

我首先把《三字經》請了出來。《三字經》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經典的一個綱要。“凡訓蒙,須講究”,一點一點地講,孩子們肯定能聽懂。我把學習《三字經》的想法告訴孩子們,他們非常開心,脫口而出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能背前面一小部分的孩子居然有五六個,有個別孩子還能背出一大段。他們雖然不是很理解自己所背的內容是什么意思,但學習的興趣很濃。

我讓他們以背為主,一開始,我不向他們解釋,而是讓他們把它當做歌謠去學。其實,他們并不懂自己背的東西是什么意思,但如果老師過于注重他們對所背誦內容的理解,進行機械生硬的講授,反而會影響他們背誦的興趣。教師要保證學生每天有15分鐘的時間背誦。每節語文課課前的3分鐘,教師可以請學生講一講自己背誦的內容所涉及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等。兩個多月后,大多數孩子都能背下《三字經》了。漸漸地,孩子們有了不小的變化,他們變得更加有禮貌了。

三、詮釋誦讀的意義

1.熱熱鬧鬧,興味盎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現在,我們的教室里,每天早上都會傳出這些美妙的聲音,音韻和諧,句句有情。誦讀經典詩文,已經成了孩子們每天不可少的活動。

有一次,我在雜志上看到了這樣的一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江春水向東流;你拍二,我拍二,二月春風似剪刀;你拍三,我拍三,三五團圓照滿天……你拍萬,我拍萬,萬紫千紅總是春。”這讓我眼前一亮,我立刻推廣了這首歌。孩子們的勁頭很足,沒花多少工夫,就拍得有滋有味,念得順順暢暢了。如此一來,班里追跑打鬧的現象少了。

這首歌勾起了孩子們的創造欲望。有一次,我發現他們圍著一個轉呼啦圈的同學誦讀《三字經》,后來我才知道,他們比的是呼啦圈,裁定的標準借的卻是《三字經》。裁判們背得越多,比賽者轉得就越久,真是有意思,沒想到呼啦圈也能和《三字經》建立聯盟。

孩子們腦子里藏的經典越多,玩的花樣就越多。最近,我發現他們迷上了詩句接龍,有時候冷不丁就來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金老師,你接下一句。”說實話,我如今還真的不是他們的對手,和他們一起背誦,我覺得自己很用心,但每次都跟不上他們的速度,而且當時記住了,過些時間就又忘記了,所以我從來都不敢和他們比賽。

2.簡簡單單,清冶于心

經典詩文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載體,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智慧的結晶。誦讀,不但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經典的興趣,而且背誦、理解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孩子們自小朗誦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朗誦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朗誦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會體驗到人類對自然生命的關心,享受到登高望遠的舒展,感受到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他們的修養會從他們的口中滲入血液,融入內心,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一種很少有人能夠到達的境界,至少我現在不能做到。所以,我覺得,如果這一股清流淌入了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影響每一個家庭,那么孩子們的心靈和人生勢必會受到感染和改變。

誦讀活動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在每一個家長的共同參與和配合之下,孩子們較之以前更穩重了,課間不再盲奔亂追了,有一些家長在家里也感受到了經典的力量,一個勁地夸自己的孩子自從背了《三字經》之后,變得更懂事了,更孝順了。

篇3

一、地理知識解詩意,活學妙用,興趣無窮

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學中更是如此,有時巧借一句趣語,授課會增加幾分詼諧;妙用一句詩詞,課堂更變得形象生動、趣味無窮。用地理知識巧解語文詩詞的意義,不僅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熱情極高,課堂會更加深化;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文學素養。

例如,在講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分布"這一特點時,我設計這樣的導入方法。上課時首先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一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滾滾長江東逝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然后問:這些詩句都蘊含著怎樣的地理知識?學生們迅速說出我國許多河流是向東流入海的,我順勢引導:俗話說水往低處流,我國地勢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們說出我國地勢的特點為西高東低。我繼續追問:我國地勢除了西高東低的特點外,還有什么特點呢?這樣的特點又有什么樣的地理意義?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這一節內容。這樣自然導入到這一節,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如,在講中國氣候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寫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意思是:玉門關外的楊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風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風為什么不能度過玉門關呢?春風又指的是什么呢?這樣導入,可以增加學生的探究欲望,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學習,學生們知道,這里的春風是指夏季風。我國是受季風影響比較顯著的國家,我們把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劃分為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為非季風區,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這條線以東以南為季風區,以西以北為非季風區。因為玉門關正好位于這條界限以西,關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風的滋潤了。又如,同學們也利用地理課上學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的氣溫直減率知識,充分理解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以及“一山有四季”詩詞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變化,引起了氣候、植被景觀的垂直變化的地理意義。

通過以上的地理教學活動,同學們利用已學的地理知識,巧解出詩詞中包含的地理意義,使地理知識正向遷移。學生們既獲得了一份地理知識之外的意外收獲,又增強了學習地理知識的極大興趣。

二、詩詞巧用,貼切生動,教學生花

例如,《黃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學中,我設計過這樣的問題:“請大家識圖,試用一句詩詞來描述黃河‘地上河’的情景。”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妙語如珠說黃河。在眾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本來這句詩,是形容黃河發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上。今天用于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既形象生動,又言簡意賅。把黃河下游高出地面7米甚至10米的感覺,表達的淋漓盡致,加上黃河“地上河”圖片的幫助,學生們想象力的發揮,便對黃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認識。再者,這句熟悉詩詞的運用,不僅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十足,而且學生對黃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河”的理解,成為易事。更值一提的是:語文詩詞與地理教學的結合形式,成為學生們津津樂道、久久不忘之事。

另外,在《天氣及其影響》部分的學習中,我曾經布置過這樣的作業:“請同學們課下收集、整理有關描寫天氣現象的詩詞,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加以展示。”待到課上,學生們興致極高地拿出了收集到的詩詞資料,踴躍而自豪地展示,同樣收到了滿意的教學實效。例如,描寫雨的詩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描寫風的詩詞:“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二月春風似剪刀”、“吹面不寒楊柳風”……描寫雪的詩詞:“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天氣“陰晴”的詩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描寫“霜”的詩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描寫“晴”的詩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樣,使學生們在極高的學習興趣中,很快掌握了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天氣現象,又把語文學科與地理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達到了知識間的整合,又促進了二學科的共同提高;同時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巧妙地把學生的學習范圍,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將課堂延伸到網上、圖書館、閱覽室,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更培養了學生資料收集、分析整理的綜合能力和自主合作、主體參與的精神。

三、引用詩詞,深化知識,探究趣味更濃

蘊含地理知識的詩詞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課堂中恰當的加以應用,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可以很直觀的說明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的特點。"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又能形象的反映農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人間四月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開始盛開,這主要是平原與山地相對高度較大,山頂氣溫遠遠低于山腳氣溫。通過這兩句詩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攝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氣候、植被景觀的垂直變化這些地理知識。

篇4

讀書使人成長,讀書可以豐富精神,充實生活。讀書的美妙無法用言語完美的詮釋。如果,有閑暇時間,請放下手機、游戲,多讀一些好書吧!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請您閱讀。

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1中華文化瑰寶——唐詩

——讀《唐詩三百首》后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的一個高峰。在唐代優秀詩人大批涌現,超過了中國歷的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詩約為四萬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使浩如煙海的唐詩迸發出最美的光彩。

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唐詩呢?

第一,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力。詩歌的畫面感很強,讓詩歌飛翔的是想象。比如讀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的時候,我仿佛看到鄉間的小溪邊,長長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見底,一群美麗的白鵝悠閑地游著,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動聽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讀一首古詩,我的腦子感覺都在“放電影”,那美麗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銘刻在心中,讓我如癡如醉。當我和爸爸媽媽登臨黃鶴樓的時候,望著滾滾長江,我的腦子里只有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三,能更好抒發自己感情。當你看到落日那壯觀景象的時候,不是:“哇,有好多鳥!”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共一色”,當你看到一池荷花時,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么,我是如何學習唐詩的:

第一,因為喜歡所以學習。讀詩能使人心情愉悅,就像懂音樂的人聆聽音樂一樣,能從中獲得快樂。詩歌是一塊精美蛋糕,我們把它送口中,只是為了品嘗它的香甜,不是為了某天向別人炫耀我吃過蛋糕,背誦是為了更好地把那些詩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更好地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尋找理解的鑰匙。古詩中的關鍵詞,往往點明了詩的主要內容,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這就是我們理解古詩的金鑰匙。比如杜甫的《春雨》,這首詩就是圍繞關鍵詞“好雨”來寫作的。這場雨好像知道農民的需要,應時而來,大小合適,滋潤萬物,這不是好雨嗎?而且,這場雨夜晚悄無聲息地下,不妨礙人們的勞動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聯系實際學習。古詩中的很多詩句,如果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春天,你會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楊柳風”;夏日,走近荷花池邊,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注解;秋季,火紅的楓葉,你會覺得“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描寫是多么恰當!冬天,一場大雪過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嗎?結合實際發揮想象,理解古詩自然輕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將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2小口袋書里的大世界

——讀《唐詩三百首》有感

我有一本口袋書,它叫《唐詩三百首》。它穿著一件紅色的衣服,有一條細細的綠色小繩系在上面,搭配起來很是可愛。它就像我的一個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別以為這本口袋書很小就沒有用處,其實它可是古人生活的萬花筒,它帶給我們一個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變化,大好河山,喜怒哀樂……都在這里找到精彩的描繪。我們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學過的詩歌都在這里可以找到,有的詩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這在《唐詩三百首》中都有合適的表達。我們都說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確實如此。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表達了春天、春風、春雨,靜悄悄、柔綿綿的感覺,讓人特別珍惜。賀知章的《詠柳》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讓我們感到了春風喚綠的力量。夏天,草木蔥蘢,繁花似錦,更是美不勝收。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樹、人家相互環繞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將秋天楓林的美景呈現在我們眼前,成為現在人們旅游看楓葉的經典表達。秋天,萬物蕭瑟。如杜甫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盡了枯葉滿天的景象。也有對秋天唱贊歌的,比如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悅。冬天是雪的世界。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大雪紛飛人歸來的景象。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冬雪來勢的急、來勢的快,表達得形象生動,也寫出了詩人面對滿天雪花的喜悅心情。可以說四季的美景都在這本《唐詩三百首》里了。

《唐詩三百首》還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廬山瀑布的壯觀描繪了出來。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把祖國山川河流描繪得活靈活現,讓荒涼的沙漠變得十分美麗,令人神往,成為千古傳唱。

我們知道,詩歌都會表達情感。《唐詩三百首》表達了很多真摯的情感,其中最感動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雖然手法夸張,但李白和汪倫之間深厚的友情卻深深地打動了我。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把朋友之間的不舍、留戀寫得十分生動。還有的詩表達了個人情懷,如李商隱的《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表達人老年衰的傷感。我們熟知的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了佳節對親人的懷念。

《唐詩三百首》還告訴了我們不少道理。比如《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告訴我們有目標,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積極行動,才能實現理想。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古代詩歌,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經典。我這本口袋書中的詩歌不少在我們語文課本中也有,看到它們,我很親切。我感覺唐詩三百首就是一個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閱讀學習這些詩歌,我們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國大好河山之美,也能體會到古人的情感,還能懂得一些詩中的道理。我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3孔老夫子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他獨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沖擊,帶著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于先入之見形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積極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好,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弦。

里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的結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鐘,終身潦倒,郁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余眾人峰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占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愛情詩稱著于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弦?他曾經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后以悲劇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愛情.

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4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閱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則伊索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詩只要細細地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就這么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并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斗。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峰巔,是一代文學的標志。唐詩的作家上有帝王將相、下有漁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詩壇上不僅涌現了初唐四杰、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孟郊、柳宗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兩位光照千秋的詩壇巨星。

在我們小學生讀的唐詩中,其實有的詩句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靜夜思》是表達詩人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外出打工,長時間沒見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說,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一詩中有個“敲”字,顯示出賈島行為很文明、很有禮貌。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紅綠燈,大家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要是到了一戶人家,就要懂得講禮貌、懂禮儀。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唐詩與我們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好好背誦唐詩哦!

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5對自然的仰慕,對英雄的壯舉,對友人的思念。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詩三百首》中的詩句來代替我那無法形容的詩句。讓我們一起吟誦并感悟唐詩三百首吧。

山水之氣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起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美好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一起,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無限存在的,有時是你對朋友一句簡單的問候,有時是你對待別人伸出手臂的過程,有時是你對陌生人的一個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義,才能學會感恩。

唐詩讀書筆記怎么寫6《芳兒的夢》是葉圣陶老先生《稻草人》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小故事。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芳兒很愛自己的媽媽,我也愛自己的媽媽。

芳兒媽媽的生日馬上就要到了,芳兒的姐姐要送給媽媽一個花球做禮物。芳兒覺得她送給媽媽的禮物一定要比姐姐的好。芳兒想到了家里的一切,想到了野外的一切,想到了街上的一切,但是還是想不出要送什么給媽媽。她一定要送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給媽媽。芳兒把心愿告訴了天上的月亮姐姐和云哥哥,月亮姐姐和云哥哥告訴芳兒,星星就是給媽媽的的禮物。月亮姐姐帶著芳兒到天上去摘星星,芳兒把摘來的星星串成了美麗的星星環。她把親手做成的最獨一無二的禮物送給媽媽,媽媽一把抱起了她,慈祥地看著芳兒,芳兒很滿足。

我的媽媽是一位工作認真負責的高中教師,她工作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要去上班,有時候晚上和周末也要加班。媽媽在生活上很關心我,周末總是問我想吃什么菜,然后去菜市買我最喜歡吃的菜做給我吃。媽媽很關心我的學習,經常過問我的學習,還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題目,鼓勵我要認真努力爭取進步。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周末的時候,媽媽總帶我去騎車、打球、跳繩,她希望我有棒棒的身體。寒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到各地游玩,幫助我增長見識。媽媽還經常教育我在學校要做一個老師和同學歡迎的好學生;在家里要學會獨立,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做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