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3-19 13:12: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漢語拼音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漢語拼音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基礎,學好漢語拼音,不但有助于小學語文的學習,而且會為更高階段的學習,甚至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漢語拼音教學的目標是“學會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并且指出漢語拼音的教學應在42~46個學時內完成[1]。對剛入學的兒童而言,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漢語拼音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初期,其思維過程尚不能完全脫離具體形象的事物[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應當“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1]。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進行直觀、趣味的教學。在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在漢語拼音教學方面的一些心得作反思和總結。
1.激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個目標進行的一種心理狀態[2]。是否擁有良好的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由于剛入學的兒童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時往往注意力難以集中,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漢語拼音本身是一組比較抽象的語音符號和規則,不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利用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漢語拼音的學習,并使學生認識到,只要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自己看懂更多的故事,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作業及測驗中,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小問題或小游戲,使學生不感到枯燥,始終在開心、愉悅的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應當注意,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長久過程,應貫穿于漢語拼音教學過程的始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
2.注重聯系實際,科學實施教學過程
漢語拼音教學應當結合一年級兒童的生活實際,只有源于生活的知識才能被學生接受。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學生在校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2]。所謂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指將新的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從而重組和改善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當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教學不應只是教師將新知識強塞進學生的頭腦,還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生長出新知識,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3]。這些理論都強調學生固有的生活經驗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的作用。筆者認為在漢語拼音教學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盡可能多利用低年級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引出新知識的教學,利用他們平時喜歡的講小故事、做小游戲等形完成知識的傳授和鞏固,切忌空談知識道理,脫離生活實際。對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而言,初學漢語拼音只能以識記為主,談不上理解和運用。因此,教會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和學習策略,是提高漢語拼音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比較重視運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資源,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例如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念、手上寫等,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印象。此外,教師應當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記憶術”,例如“視覺想象”和“編口訣”等。“視覺想象”可通過在頭腦中想象一個特殊場景或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抽象符號的記憶。“編口訣”則有助于學生同時記住一組存在特定聯系的知識。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同,生活經歷也不同,他們對同樣的教學內容的掌握是不盡相同的。在編口訣時,筆者認為不應過于強制要求學生記憶規定的口訣,而是要鼓勵學生自己編寫記憶口訣,自己編自己記,這樣才能盡可能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率。
3.仔細分析教學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反饋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教師應當應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收集多樣化的教學反饋信息[4]。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筆者認為除了即時進行背誦、默寫等常規形式的檢測外,還可以結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開展游戲、比賽等活動,獲得更多的教學反饋信息。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反饋信息至少有兩方面意義,首先,它可以使教師即時了解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可根據反饋合理強化。例如適當的表揚或批評等,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其次,通過分析教學反饋信息,教師可及時調整教學難點和教學策略。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設計的教學難點,往往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并不完全一致,且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學習難點。例如有的學生字母發音欠標準,有的學生聲母和韻母的搭配掌握不好,有的學生可能在拼讀音節時比較吃力,等等。教師仔細分析教學反饋信息,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個別的輔導,從而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4.注意方言對漢語拼音教學的影響
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應當注意方言的影響。漢語拼音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對漢字進行“正音”,要求學生能夠規范發音,說標準的普通話。這對于方言區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地區為例,由于蘇州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不分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因此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和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時對這兩點往往不太容易掌握,學習效果相對較差。方言對漢語拼音及漢字認讀的影響往往不是直接表現在漢語拼音教學本身,而是在后期認讀漢字的過程中。隨著學生認字數量的增加,不分平翹舌和前后鼻的情況越來越明顯。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學生不僅要在初學漢語拼音時就打好扎實的基礎,更要在之后的認字過程中,不斷對已學漢字進行歸納和總結,例如可通過編口訣等方式將同一類別的漢字(如前鼻音或后鼻音等)串聯起來記憶,加深印象。只有在整個小學語文的“認字”教學中,經常性地注意這個問題,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才能將方言對漢語拼音“正音”目標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2
篇【1】:漢語拼音zcs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靈活駕馭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
主要有如下幾個優點:
一、善于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1、一開始,我用歌曲導入法。播放歌曲〈〈郊游〉〉,與學生邊歌邊舞,在美妙的歌聲中走進拼音王國。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于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3、我能通過游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用火柴棒和紅線擺一擺字母,記憶字形。做游戲“摘蘋果”,蘋果背面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是他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升華。
二、善于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悅。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于他對兒童的態度。(柴可夫斯基語)課堂上,我熱情的語言不離口,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article/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贊賞的近乎夸張的表情,時時撞擊著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
此外,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采用奪紅旗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奪的紅旗比較多。學生的競爭意識立刻得到了張揚。
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后,我讓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我課前發下去的音節卡片,一起學著拼讀第二組音節。雖然,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的合作意識開始了萌芽。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soft/。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于一、兩個比較好動(如:陳柏潤、黃良波)或特別內向的學生(蔣海天、蔣貞燁)等,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難點的突破還不夠。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本節課中,我的示范不夠多,學生的練讀還不到位。
在今后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探索,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篇【2】:zcs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提高并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我的導入語:今天在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出示掛圖)你們看,是誰呀? 學生的好奇心被老師調動起來,非常積極,對課文的學習有了興趣。
我還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于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編順口溜的形式也讓學生很感興趣。如:像個2字ZZZ,半個8字SSS,像個半圓CCC,學生自己編,不僅注意到了形象,還有讀音,而且學習自己編出來的順口溜感覺很驕傲的,課堂上始終保持高漲的情緒。
二、使用激勵手段,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
篇3
作為學生識字的基礎,拼音教學效率的保證,關系到學生語文甚至其他各個學科學習能力的有效習得。因此,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帶領學生在拼音學習中掌握拼寫規律,做到讀寫、運用正確,同時,注重拼音教學的階段性、連續性,寓趣味教學、情境教學于拼音教學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達到拼音教學的預期目標,最終助力識字教學、習作教學。
那么,拼音教學的現狀如何,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等等問題,我們都將在本專題中予以探討,以期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并持續研討拼音教學的改進方案,以實現拼音教學的長足改善。
【摘 要】現代大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并不樂觀,通過對500多名大學生進行調查,主要發現這樣幾個問題:讀音錯誤;書寫錯誤;運用錯誤。小學拼音教材和《漢語拼音方案》不能等同,小學拼音教材是采用變通式教漢語拼音,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漢語拼音方案》中的內容分初中、高中、大學三個階段貫穿到語文課堂中。
【關鍵詞】漢語拼音;學習現狀;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3-0005-02
一、現代大學生漢語拼音的學習現狀
現代大學生面對各種視覺的沖擊,他們更愿意接受直觀、形象、生動的內容,不愿進行理性思維,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而邏輯思維、理性思維能力較弱,但很多課程的學習都需要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如語言類的課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現代大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并不樂觀,通過對500多名大學生進行調查,主要發現這么幾個問題:①讀音錯誤。學生看到拉丁字母就用英語字母名稱音替代漢語拼音字母名稱音。②書寫錯誤。有的學生把字母形體寫錯,大小寫不分,例如,“y”寫成“Y”;有的是“i”和“ü”這兩個字母上面點的省略錯誤;有的習慣性地把漢語拼音字母按英語字母來寫,例如“i”寫成“i”,“l”寫成“L”等;有的是注音時詞語間隔、分詞連寫的錯誤;標調位置不正確。如果韻母中出現兩個元音,學生就不知聲調該標在哪兒,像iu、ui、ei、üe這幾個出錯率很高,達到了60%。③運用錯誤。有50%的學生不會用隔音符號,句子開頭字母和專用名詞每個詞開頭字母不大寫。
筆者經過分析,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漢語拼音字母讀音的錯誤和《漢語拼音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這些字母的名稱音、呼讀音、本音這三個概念沒有明確說明有關系。《方案》規定了漢語拼音字母表字母的名稱,音值是用注音字母來標注的,這就是名稱音,即Aㄚ(啊)、Bbㄅㄝ(掰)、Ccㄘㄝ(猜)等。呼讀音是《方案》中的聲母發音時本音不響亮,為了稱說和教學的需要,《方案》根據注音字母傳統的讀音在聲母的后面加上一個響亮的元音來呼讀。如,b、p、m、f的呼讀音為:bo、po、mo、fo。呼讀音與字母表的讀音多數不相同,呼讀音并不是輔音和元音的結合,只用來呼讀、稱說,便于輔音音素教學,在聲母和韻母拼合成一個音節時,必須丟掉輔音后面所加的元音。本音就是拉丁字母本來的讀音,由于英語在全世界的強勢地位,在國內《方案》拼音字母的本音可以看作是英語字母的本音。很多學生讀漢語拼音就讀作英文字母的音,也有人把呼讀音當作名稱音來使用,對于名稱音的讀法也是各異,這些使用上的混亂,對漢語語音教學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2.書寫上的錯誤和長時間混淆讀音、英語教學的強化有關系。小學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反復強化訓練書寫的筆畫、筆順,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大學都沒有鞏固小學的教學成果。
3.運用錯誤和沒有學習《方案》中的音節拼寫規則有關系,再加上一些刊物、路標等的不規范使用的誤導,學生出現了不能正確運用拼音的現象。
二、小學、中學漢語拼音的教授情況
集寧區共有23所小學,筆者對小學漢語拼音的教授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在教授過程中主要存在這么幾個問題:第一,學習速度快。所有學校都是在一年級集中四周學習漢語拼音,教師示范讀和寫,講解速度很快,隨后在學習生字時鞏固拼音。第二,示范性差。青年教師不會具體講解如何拼讀音節,只是做示范,有的教師示范不規范,讓學生自己讀,以誤傳誤。例如,guang、xiang。還有個別教師發音不準,普通話語音面貌不好。有些教師書寫示范也不到位,不能準確指導占格,不對起筆和關鍵筆畫加以強調,書寫的目的是掌握筆順,加強識記。
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有:首先,小學一到三年級把拼音教學作為重點,重視發音、口形、書寫、拼讀,相近的進行比較。三年級以上拼音自學,重點的由教師講解。其次,反復強調拼讀、反復書寫,直到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適當運用了游戲法、聯想法來進行拼音教學,創造一種愉快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再次,整個小學階段都在強調拼音教學,每篇文章的生字、生詞書寫時都要練習注音,經常拿出一個音節讓學生拼讀,通過默寫、聽寫來鞏固。
10所中學的漢語拼音教授情況:首先,學生嘗試縮短拼讀的過程,直接給出音,一帶而過。教師的示范少,學生沒有必要的操練,大部分是自己自學。其次,書寫少,沒有相關作業鞏固,只是在考試時有關于漢字注音的題。第三,教師的認識存在偏差。中學老師認為:“拼音是小學的事情,如果拼音不好該回小學重學,不用教授相關的拼音知識。”
漢語拼音學習不再是小學教師的事情,不管是學生學習的哪個階段都需要重視,需要把拼音讀準、寫對,對于不規范現象應及時糾正。此外,作為母語教學工作者要提高規范意識,嚴格用標準的書寫示范去正確引導學生。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書寫字母和漢語拼音一樣,都是拉丁字母,學生很容易混淆,教師在不同的課堂上需要規范。
小學拼音教材和《方案》不能等同,小學拼音教材是采用變通式教漢語拼音。變通式教學為多數教師所接受,它與《方案》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點:①聲母增加2個,為23個,即y、w作聲母。《方案》中聲母是21個,y、w做“界音”的字母,起隔開音節的作用。變通式教學把y、w當作聲母,y讀作i(衣),w讀作u(烏),可以和其它韻母相拼。②韻母24個,比《方案》少15個。《方案》中韻母39個,而小學教材只有24個,單韻母由《方案》中的10個變為6個,復韻母從13個變為9個(包括er),鼻韻母16個變為9個。③iou、uei、uen在《方案》中規定:iou、uei、uen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iu、ui、un。小學教材不教這三個基本式,直接教省略形式iu、ui、un。
小學拼音教材的變通式減少了拼音教學的零件,降低了拼音學習的難度,減輕理解和記憶拼寫規則的學習負擔,做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對于《方案》與小學教材差異,教師應在教的過程中處理好,畢竟變通式是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的,不能始終讓學生停留在變通式的基礎上。
三、漢語拼音教學改革
小學拼音變通式教學是從實際教學對象出發的,但在現實運用當中,這些拼音知識顯然是不夠的,《方案》中的知識必須在母語教學中穿行,對母語的學習也是有利的。筆者認為,根據目前學習的狀況,可以分階段把《方案》中的知識進行傳授。首先,在小學階段可以按照現在的變通式進行教學,把書寫、讀音教好,基礎打扎實。其次,在初中、高中階段,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整體認讀音節的來由,以及y、w的規則、隔音符號、讀音、拼寫規則等內容加以講解,這樣既可以鞏固小學學到的拼音,又加深了對拼音的認識。拼音學習的后續階段也很重要,現在大學生漢語拼音學習現狀和沒有后續的學習也有關系。再次,大學階段如果是中文專業有現代漢語課,可以把《方案》的理論講清楚,非中文專業可以通過大學語文課來傳授,雖然大學語文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但它也離不開漢語拼音這些基礎知識。師范類院校開設教師口語課,對漢語拼音的學習也有幫助。
另外,建議《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以下修改:①漢語拼音字母的名稱音采用國際音標標寫。現在用注音字母標寫名稱音,注音字母人們已經不熟悉,這也是導致讀音混亂的原因。并且隨著英語學習的普及,很多人接受了國際音標,改用國際音標標寫也便于學生認讀。②uei、uen、iou不用省略形式。這并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標調時,學生會很快找準位置加上聲調。省略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會帶來麻煩,外國學生沒看到省略的音素,發音出現困難,所以可以不用省略式。③ü上兩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省略,這樣學生就會清楚地記得lüe(略)的音是ü,而不是u,在調查中發現有近半數學生不知道是ü,認為是u。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重要的角色,針對學生目前的狀況,教師也應該進行反思。當前,有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把呼讀音、本音混為一談,有的不教名稱音、發音要領,而直接教呼讀音,這些都會讓漢語拼音教學質量下滑。從教師的這個角度來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語文教師隊伍建設。根據調查,發現語文教師的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教師本身理論知識的欠缺直接影響了教學、學生的學習水平,加大了教師培訓力度,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知識。②普及一些基礎知識讀本,讓教師廣泛閱讀,教師有了深入的學習,具備了理論修養,能在實踐過程中作指導,教的過程就會充分、內容也會更豐富。
不管是教的過程,還是教的內容,只要教師能夠適當地作出調整,學生們就會更好地掌握漢語拼音,也會更加準確地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勇.論應用語音學背景下的《漢語拼音方案》優化[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625.
[2]徐四海.小學語文教材與《漢語拼音方案》的理論闡釋[J].繼續教育研究,2008,(10):169.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
篇4
傳統拼音漢語拼音教學,學生單調地抄寫相同的音節。在反復的讀、背、抄、默過程中,效果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拼音字母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并不陌生,學生感到課上講的都是自己已經會的知識,學習的興趣不大。
反思自己的拼音教學,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嘗試著以“務實、整合、創新”為主線組織好課堂教學。把漢語拼音教學與識字、朗讀、口語交際教學整合為一體,增強了漢語拼音教學的趣味性和綜合性。
一、務實,重基礎,激發興趣
學生進入小學階段接觸母語是從漢語拼音開始的,課標中雖降低了拼音教學中的若干內容的難度,但仍要在有限的課時中保質保量地完成。初入學的孩子在知覺、記憶方面還帶有很大的直覺性、形象性。在拼音教學中,需要采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利用兒歌或多媒體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為先。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拼音學習扎實牢固,將要學到的知識學到手。
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然后才能因勢利導,最優化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我們可以在黑板上每天用朋友寫上當天的課程表,然后鼓勵學生自己獨立地讀出來。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知道當天的課程,老師再適時的進行表揚,此時學生們會有一種成就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那么學生自然會對拼音產生興趣,不會有畏懼感。在平時還可以用一塊小黑板用拼音寫上一句話,或教育學生講文明,守紀律的行規標語,或一則簡短的新聞,或對班上的好人好事的表揚。學生通過自己的拼讀,能受到教育,還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鍛煉拼讀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拼音就在身邊,還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才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
二、整合、創新,擴展學習空間
(一)在情境中學習,利用主體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格瑞伍斯非常重視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他認為通過口頭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鼓勵學生放慢思考的速度,并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口語交際”的觀念比以前更為明確了,即:“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新課程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
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在師生口語交流中,使學生互相傾聽、借鑒,將一幅單調的大公雞圖變得活靈活現,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同時,學生在傾聽別人表達時,自己的特點也得到了初步的體現,在他們的表達中已能初探富有個性的言語。
(二)、在有效控制課堂時間的前提下,有機滲透相關知識
教“wāi”這個音節時,引導學生正確讀后,將音節所表示的漢字“歪”寫在了黑板上。并將“歪”字分解為上下兩部分—— “不、正”。這時由教師做歪斜的動作。通過這個小例子,使學生感到學習拼音是有用的。可以通過拼音認識許多有趣的漢字,從而為學生將要進入的識字階段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及知識上的鋪墊。
又如在教“lí”這個音節時,我讓學生們圍繞“梨”說說話。有的說:“我特別愛吃梨。”有的說:“鴨梨長得像一個葫蘆,真想吃一口!”還有的說:“梨的營養可豐富了!大家要常吃梨,去火!因為……”當他講完這個小知識時,全班學生都瞪大了眼睛,投以羨慕的眼光。我趕緊趁熱打鐵追問:“你是怎么懂得這些知識的呀?”他說:“我是從書上看到的。”從那天開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外閱讀都有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讀書的興趣和較濃厚的求知欲望,學生得到的已遠遠超過了單純的拼音學習本身。
(三)、將拼音教學與識字、組詞、說句相結合
拼音符號學習的枯燥要求教師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在教學中使拼音教學生活化。這之中采用的方式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
1、借助教材中提供的兒歌素材,將拼音教學與識字相連
教材在編排學習拼音后,安排了學習兒歌。在教學中教師以音引字,以字促讀,讀中積累,內外結合。如教材29頁中“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好像五彩蝴蝶,張開翅膀追追。”這首瑯瑯上口的兒歌中不僅包含了一本課新知識點“zh、ch、sh”為打頭的音節外還可以對以前學過的聲母、韻母進行及時地復習。
2、通過說句,掌握韻母的發音,同時認識幾個簡單語氣詞、單音節詞
新教材在編排上把拼音與識字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這種安排不僅可以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而且讓學生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今后學習合體字做好準備。
例如在教學單韻母ɑ的四聲ā、á、ǎ、à時,通過讀句在鞏固單韻母發音的同
時與識字、讀句相聯系。認識了幾個簡單的語氣詞、單音節詞。
師: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李阿姨是我的鄰居。”
“看,多美的大海啊!”
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發展孩子的語言智慧。
3、通過拼讀,熟悉漢字,用字組詞、說句
要建立漢語拼音學習與識字、學詞的自然橋梁,首先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漢語拼音是有趣的,更重要是有用的。通過同音字的介紹,用字組詞、說句等方式,擴大學生學習的廣度。例如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zhi”及四聲時,在組詞后,引導學生根據已出現的這些詞語自行說句。
篇5
一、創設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習拼音。 比如在學習韻母“a、o、e”時,我就以書中的情境圖為材料引導學生編故事:早晨,太陽公公出來了,小朋友、小動物們都起床了。新的一天開始了,大家多開心啊!瞧,小姑娘來到河邊的草地上練起了嗓子,aaaa a--aa 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們小朋友也來唱一唱,就在這個環節中滲透a的讀音,練讀a)。大公雞也在草地上練起了嗓子,聽!oo o--ooo--(出示o,多好聽啊,大家來學一學,在這個環節中滲透o讀音,練讀o)。大白鵝在水里快活地游著,看著自己在水里的美麗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我的身子多么白,我的嘴巴多么紅,我是快樂的大白鵝(出示e,教學e)。小河的清晨好熱鬧啊!學生在聽聽、學學、練練的過程中掌握了aoe的讀法,學得主動積極、興趣濃厚,同時也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
二、自編歌訣,增加學生求知樂趣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特點,學生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把兒歌放到拼音教學,使孩子們的口齒得到鍛煉,即糾正了錯誤的讀音,還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簡單的歌訣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張大嘴巴aaa,大公雞起得早,清晨唱歌ooo,大白鵝水中游,清清倒影eee等等,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自己看圖創編簡單的兒歌,一首兒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體認讀音節不分離的特點,學生易于接受,也記得快。
三、自制卡片,提高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自制好聲母、韻母的卡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出聲韻母來拼讀或打亂卡片做聽音、拼音的比賽,看誰拼讀得正確、迅速。這一教學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發音上較難掌握的拼音上,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又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把這類教具主要用于較難掌握的拼讀過程,把拼讀的過程以活動教具的形式展示出來,讓死的書本“動”起來,寓教于樂,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如教學b-aba時,由于這是第一次接觸聲韻相拼,是個重難點。于是我準備了兩個大小適當的紙盒。在第一個紙盒上的兩個面上分別寫上b和p,另一個紙盒的四面分別寫上a的四聲。教學時,先出示b,再出示a,兩個紙盒相碰撞,表示聲母b和韻母相拼,得出ba。這樣的出示方法簡明、有趣,學生也感興趣,而且制作十分簡便。
四、用表揚、鼓勵激勵孩子的學習熱情
篇6
關鍵詞:農村;小學;拼音;教學
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語言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要實現這一目標,拼音教學至關重要,如何搞好拼音教學,如何讓拼音教學這棵“老樹”開出新的“花朵”,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拼音教學生活化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大語文教育觀指出:“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在農村,多媒體設備已逐漸進入了課堂,雖然利用“班班通”“投影儀”展示所學的漢語拼音形象直觀,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要完全記住拼音的形是有一定困難的,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記憶規律是記得快忘得快,如果結合生活中的圖形來加強記憶則會事半功倍。如,在教學b時,我讓同學們想想廣播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和老師一起來畫一個廣播,先畫一豎是天線,再畫一個長方形的小收音機“”,最后變成b,廣播的b。再如教學p,有的書里提道:小孩爬坡ppp。可能學生會熟背這句話,但往往不知怎樣寫,過兩天又搞忘了。我是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爬坡時小孩手里拿了一面小紅旗,它是什么樣的呢?在學生的觀察下共同畫出了一面小紅旗“”,最后變成p,爬坡的坡,這樣形象記憶學生就很容易了,也不會b,p混淆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學生是很感興趣,又很容易記牢的。
二、拼音教學游戲化
莎士比亞說:“游戲是小孩子的‘工作’”。學中玩,玩中學,正是低年級孩子向往的。我在教完一課拼音后,讓孩子回家做拼音卡片,畫上圖案當撲克牌,每張卡片寫一個聲母或韻母,學到一定時候,我們在課堂上拿出卡片來玩“撲克”游戲:一個出聲母卡片,另一人就出韻母卡片,誰先拼出這個音節來,對方的卡片就歸他,最后看誰手里贏的卡片多就算勝利。學生對此游戲樂此不疲,在游戲中鞏固了漢語拼音,省去了老師聲嘶力竭地教讀,學生在玩中學會了拼音,我偷著樂。
三、拼音教學故事化
篇7
一、創設情景
通過多年的拼音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在學習整體認讀音時總喜歡分開拼,多次糾正,效果都不理想。課后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方法:看來一味用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的方法難免單調枯燥,不會使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于是我另辟蹊徑,抓住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的特點,通過編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關注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例如,在教“yi、wu、yu”這一課時,我在黑板上畫出一片森林后,就開始給他們講故事:一天,小i、小u和小ü三個好朋友在大森林里快樂地玩耍。(在森林里貼上卡片i、u、ü)不知不覺,天色已晚,他們卻找不著回家的路了。正在他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碰見了大y和大w。(貼上卡片y、w)小i、小u和小ü連忙向大y大w求救。大y看了看他們,就對小i說:“你的發音跟我一樣,我送你回家。但你跟在我后面,不能吵鬧。”小i點了點頭,靜靜地站在了大y的后面。(將小i貼在大y的后面,認讀yi)大w對小u說:“你的發音跟我一樣,我來送你回家。你也要向小i學習,跟在我身后,不吵也不鬧。”(將小u貼在大w的后面,認讀wu)小ü見沒人送他回家,兩滴豆大的淚珠滾落下來。好心的大y說:“快把眼淚擦干,我把小i送回去后再送你回家。”小ü聽了,趕緊擦去淚水,站在大y的后面,(將y后面小ü上的兩點擦去)高興地唱著“yu、yu、yu”,跟著大y回家了。將漢語拼音的知識點巧妙地滲透在故事中的方法雖占用了學生放聲練讀的時間,但從學生在課堂上的神情和課后的學習效果看,卻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二、張揚個性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而且每種智力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因材施教。課堂上,不斷變換講課的方法,從語言到視覺,從繪畫到表演等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孩子們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靜”的課堂“動”起來,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1.擺一擺。為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觀印象,使拼音字母生活化、形象化。記字形時,可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用短棒、細繩、橡皮泥等擺出各種字母。比如,在區別“b、d、p、q”時,讓學生準備一根小棒和一個半圓環,動手擺一擺,邊擺邊唱字形歌,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右上半圓ppp,左上半圓qqq。b和d肚對肚,p和d臉對臉,bdpq記得清,bdpq記得牢。
2.演一演。對于一些表演能力特別強的學生,我經常鼓勵他們用肢體、手勢來進行“手舞足蹈”。在學習“b、d、p、q”時,我啟發學生思考:怎樣用簡單的動作來演示這四個字母的樣子?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后,有的學生跑上來在講臺前雙腳并攏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舉,學生們一下子叫出來“是b”,隨之調換手變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則成了“p”,反之成了“q”。有的學生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擺一個半圓,左手握拳,伸出食指,組合成了“b”,右手的半圓上移,就成了“p”。我真為孩子們這些富有創意的想象而感動。
3.畫一畫。很多學生對形象的畫面十分有興趣,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把繪畫恰當地引入了教學。如教學“an、en、in、un、ün”一課看圖讀音節時,我讓他們畫出“字典、文具盒、鉛筆、寫字本”等,邊畫邊抄寫音節,這樣學生從畫中認識了事物,讀準了音節。拼音兒歌教學也可采用“化詩為畫”的方法讓學生畫出可愛的企鵝、活潑的小兔、行動遲緩的蝸牛等。看到每個孩子們筆下不同模樣的企鵝、小兔、蝸牛……可見孩子們在自主參與中激發了創造力,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培養了思維的多向性。
篇8
摘 要:單詞的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有學生因為不會讀單詞,記不住單詞,而掉隊。分析了目前中小學生學習單詞的現狀,闡述了英語單詞的音形一致原則、運用拼讀規則學習單詞的優越性及拼讀規則在初中英語單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拼讀規則;初中英語;單詞教學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掌握單詞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在教學中多數學生靠教師領讀和死記硬背來學習單詞,耗時多,效果差。經過大量的分析與研究,筆者認為運用拼讀規則進行語音和單詞教學,是幫助學生克服單詞學習障礙,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沉重負擔中解脫出來的好方法。
一、拼讀規則概述
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英語單詞的拼寫形式和讀音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運用拼讀規則是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讓學生建立單詞的拼寫形式與讀音間的對應關系,從而達到“看詞讀音,聽音寫詞”的神奇學習效果。
二、運用拼讀規則教學單詞的優越性
1.有效利用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掌握了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中有許多音與英語的發音相似,尤其是漢語拼音中的聲母與英語中的輔音發音很相似,我們可以結合漢語拼音學習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
2.避免學習國際音標帶來的干擾
國際音標需學習48個音素,初中生剛學完26個字母,再去學習48個音素,容易混淆且不容易記住。拼讀規則是以字母和字母組合來代表音素,這可以避免學習國際音標給學生帶來的負擔。
3.提高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效率
教學實踐中發現,按照拼讀規則學習單詞是任何年齡、任何學生學習單詞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掌握了拼讀規則,學生就可以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這可以極大地提高單詞學習的效率。
三、拼讀規則在單詞教學中的運用
1.從字母入手進行教學
學習了26個字母后,利用去尾法和掐頭法讓學生首先掌握
輔音字母b,d,p,t,v,z,j,k,f,l,m,n,x在單詞中的讀音;之后利用漢語拼音的正潛移作用學習輔音字母h,r,w,y在單詞中的讀音;最后學習輔音字母c,g,s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要求學生看到單詞中的輔音字母要能夠想到它在單詞中的讀音;同時聽到輔音要能夠想到它所對應的字母。如:看到字母b要想到/b/,聽到/b/音,要想到字母b。
2.學習5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音節和重讀閉音節中的讀音
首先讓學生掌握開音節和閉音節以及它們在單詞中的表現形式,之后先學習5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音節中的讀音。接著學生將所學的輔音與元音組合,已經能拼讀很多重讀開音節的單音節單詞了。這時,讓學生練習拼讀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這類單詞,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音形一致性。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教學5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閉音節中的讀音。
3.強化單詞的拼讀、拼寫訓練,培養學生的音形一致意識
學習了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后,就可以進行拼讀教學
了。所謂“拼讀”就是將輔音和元音連在一塊讀。拼讀教學可以從兩個音的拼讀開始,如he,hi,me等,然后再進行三個音的拼讀操練,如map,big,get等,最后慢慢過渡到多音節詞的拼讀。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拼讀的機會,我們將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符合讀音規則的單詞印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拼讀。經過練習,學生見詞讀音的能力就逐漸提高了。
4.滲透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
由于元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組合較多,我們主要采用分散教學的方法,把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放在含有字母組合的單音節單詞中滲透學習。在學生掌握了字母和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后,我們又逐漸給學生滲透了音節的劃分及重讀音節,滲透了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在非重讀音節中的讀音。
5.巧用英語兒歌,鞏固學習成果
有許多朗朗上口的英語兒歌對學生的拼讀學習很有幫助。比如“英語三字經”,我以第一、二段為例向大家進行說明。
我家dad(爸爸) 脾氣bad(壞) 讓我sad(傷心難過)
有只cat(貓咪) 非常fat(肥胖) 專吃rat(鼠)
放下plate(盤子) 趕到gate(門口) 已經late(晚了)
清晨wake(醒來) 來到lake(湖邊) 釣上snake(蛇)
這兩段中的單詞就很好地鞏固練習了元音字母在重讀閉音節和重讀開音節中的讀音。
四、實踐反思
通過在單詞教學中運用拼讀規則,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單詞拼讀、拼寫的技巧,降低了學習英語的難度,緩解了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兩極分化問題;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拼讀、拼寫單詞的樂趣,感受到W習英語的成就感。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并不斷完善這一做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9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享受拼音
在新教材中拼音教學的第一課“a、o、e”時,呈現在孩子們面前的便是一幅色彩鮮艷,具有農家氣息的一個美麗的清晨。如何利用課本資源,營造活潑快樂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一開始我讓學生看著這幅美麗的圖畫,給他們講了個故事: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有青青的小草,綠綠的大樹,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清澈見底。清早,太陽公公還沒有起床,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邊唱起了a字歌,聽她在唱:“a a a a,a a a a”。大公雞聽到了歌聲也跟著唱起來了“o o o o,o o o o”。他們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大白鵝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著跳著發現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多美呀,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來,“e e e e,e e e e”,這時我便開心地對孩子們說道:“這么多小鵝都跟來了呀!你們也來參加這場清晨音樂會呀!”學生開開心心地聽故事,快快樂樂地學拼音。對于下面的拼音教學孩子們也興趣十足,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又如,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時,學生第一次接觸整體認讀音節,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我為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三個小寶寶i u ü ,他們一起出去玩,走著走著,它們卻迷路了,這時怎么辦呢,它們可著急了,瞧,大Y,大W兩位大哥哥看見了,大Y帶小i走,大W帶小u回家,小ü沒人領,傷心地哭了,大Y趕快來帶小ü走,小ü眼淚擦干凈,笑瞇瞇地和大Y一起回家了。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再讓孩子們當大Y、大W帶三個小寶寶,同時提醒他們小ü是笑瞇瞇的,眼淚擦干凈了。這樣學生就利用形象生動的故事記住了這三個整體認讀音節!拼音教學需要我們老師去開發,使教學富有趣味性,營造活潑快樂的課堂氣氛,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能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追求。
二、 自編歌訣,增加學生求知樂趣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特點,學生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把兒歌放到拼音教學,使孩子們的口齒得到鍛煉,即糾正了錯誤的讀音,還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簡單的歌訣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張大嘴巴a a a ,大公雞起得早,清晨唱歌o o o ,大白鵝水中游,清清倒影e e e等等,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自己看圖創編簡單的兒歌,經過啟發、觀察,孩子們的思維一經打開,往往有許多精彩的歌訣不經意就產生了:“烏鴉做窩u u u ,小魚吹泡泡ü ü ü ,傘柄朝上f f f ,傘柄朝下t t t 。像個6字b b b ,6字反寫d d d ,像個9字q q q ,9字反寫p p p 。9字加勾g g g 一把椅子hhh等等。又如:為鞏固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把這樣一首兒歌教給學生,幫助他們記憶理解:“i u ü ,齊步走,大Y,大W來帶頭,大Y帶小i,大W帶小u ,小ü眼淚擦干凈,跟著大Y一起走。”這樣一首兒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體認讀音節不分離做為一個整體來讀,學生易于接受,也記得快。
三、采用多種教法,讓學生喜愛拼音
剛入學的孩子,是十分活潑好動的,單靠圖片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動動腦,做做知識性游戲,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也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我說你猜。看口型猜猜老師要讀什么音,如a o e;還可以是老師說字母的形狀,學生說字母。如師說:兩個門洞,生說:m m m 一個門洞──n n n。
2.擺字母。擺字母練習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先練習找拼音,即:老師讀出一個聲母或韻母,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口形,而后快速地從卡片中找出對應的聲、韻母,然后再練習找復韻母、再練習擺二拼音節,最后練習較難的三拼音節和帶調音節。在進行擺放拼音練習時,可以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或比賽。
3.幫拼音找家。當學生學完所有的拼音字母時,我讓他們給拼音字母造個家,可以住在小屋里,可以住在云寶寶的肚子里,可以在大樹里安家,還可以在小鳥的身上……,分別給聲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整體認讀音節造個家,同時提醒孩子們可不要讓拼音寶寶住錯了地方。這時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畫起來,一邊還在動腦想想這個拼音是屬于哪個家里的,這樣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就掌握了拼音字母的分類了。
四、聯系生活,拓展學習渠道
篇10
關鍵詞:英語 啟蒙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95-01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平凡發生和發展作,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特別是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的英語就更顯其重要性,因此我國也特別重視英語的教育。為了給未來的大學生打好堅實的英語基礎,將來更好的研究和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所以我國主要進行的外語教學就是英語。經濟條件差的地方只是從初中開設了英語課,然而經濟條件好的地方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甚至有些地方還從幼兒教育期間就開設了英語課。盡管國家如此的重視英語教學,但是在有些地方,地方特別是在一些貧困的山區所取得的成效仍然是事倍功半的。造成這樣的后果的原因很多,通過幾十年教學的反思,我找到了一些原因。下面就英語的啟蒙教育提出我一些膚淺的看法,以之與同仁們共勉。
第一,提前進行語音教學。
英語既然是拼音文字,我們就應該像學生學漢語拼音時,先學聲母和韻母那樣先交給學生的音標,再進行拼讀,不然學生很難學會讀英語單詞和句子,他們只能靠簡單的模仿和機械的記憶單詞的讀音,這樣學生學起來就很困難。用不了多長時間它們也只好偃旗息鼓了。關于這一點我曾經做過一次大膽的試驗。從1986年至1993年我在教學初中英語教材時,總是按教材的編排順序,先教學字母和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沒有提前教學英標,所以多數學生不要說會讀單詞,就是字母都不會讀。例如:多數學生總是將w讀成打不牛,將q讀成苦還有的讀成口的。總之學生的讀音是五花八門。不管老師教多少遍都很難讀正確。單詞就更不用說了,多數學生自作聰明,將單詞的讀音寫上漢字死記單詞的讀音,例如,將car寫上漢字卡于是他就將car讀成漢語拼音的qia(卡)了。關于學生對單詞的讀法簡直是不勝枚舉,這里就不一一的列舉。
通過多年的反思我覺得應該將教材進行整合。啟蒙英語教學應該先教學音標再逐漸教學單詞和句子,于是我1993年后就開始進行試驗,先教學音標再教學字母和部分單詞和句子。
果然比以前的效果要好,學生也不再給字母和單詞用漢字注音了。
第二,啟蒙英語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尊重孩子的人格。
初學英語者都有一股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師應該以此為契機,利用它們的興趣和好奇打好堅實的基礎,這將對它們以后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加以鼓勵學生,特別是對那些模仿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多加以輔導和鼓勵,鼓勵他們大膽地讀,大膽地說,即使說錯或者讀錯教師也千萬不要進行挖苦和諷刺,如果這樣他們才會建立起自信心,否則就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甚而至于產生厭學的情緒。
第三,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情景,盡量使用肢體語言,不要將英語課上成了半英半漢的英語課,或語法課。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所以我們學習語言就是為了更好的與別人交往,要想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意思都應該有個具體的語言環境,所以從沒有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到的語言是記不牢固的,這也給學習者帶來許多學習的困難,因此作為老師來說肩負的責任就更為重要了,不但要教會學生讀,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說寫和聽,要學會這些東西,沒有具體的語言環境是是難以辦到的。所以老師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為學生創設語言的學習環境,多組織一些對話練習,多教唱一些英語歌曲,在上英語課時盡量多使用肢體語言,少說漢語,盡可能多說英語,盡可能將英語課上成全英課。如此一來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在環境中學到英語知識,感受到英語國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了解一些英語國家文化特色,使他們不自然地產生繼續努力學習英語的愿望。也只有這樣我國的外語教育才會取得成功,才會有更多的外語人才產生。
參考文獻
[1] Cohen.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 O’Malley,J.&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 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J].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4] 戴焱.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3):26-29.
[5] 郭志明,王美君.教學與管理同步―― 中學英語教師高效教學行為特點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