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范文
時間:2023-03-15 06:4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孟子的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4、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9、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萬乘者,且於其內取千乘,而為天子之諸侯;欲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內但取百乘而為之大夫,是亦不為少矣,何必交相爭奪,慕多為勝耶
16、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19、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0、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2、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6、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2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1、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3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g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4、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5、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40、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2、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國喪亡者,是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弒也,無它焉,則千乘之家欲以萬乘之利為多也。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弒也,亦無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為多也
43、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44、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6、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8、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4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0、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51、仁者無敵。
5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5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5、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56、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58、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59、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6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6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6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6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67、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6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69、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7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72、孟子問王曰:今有戰者,兵刃已交,其負者棄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73、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74、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7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7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77、”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78、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9、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0、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81、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3、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84、有風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8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猶此也,王雖有移民轉粟之善政,其好戰殘民與鄰國同,而獨望民之多,何異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篇2
關鍵詞:決明子;植物生長調節劑;種子萌發;幼苗生長
中圖分類號:S567.21+9;S482.8;Q945.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0-4540-05
中藥決明子為豆科(Leguminosae)決明屬(Cassia L.)一年生草本植物決明(C. obtusifolia L.)的干燥成熟種子,決明子也叫草決明、馬蹄決明、還瞳子、假綠豆、羊尾豆等[1]。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腎、大腸經;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潤腸通便等功能,常用于治療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等病癥[2-7]。近年研究表明,決明子不僅具有降血脂、降血壓、保肝等作用[8-15],還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及抗衰老等多方面功效[16-21]。所以決明子無論在藥用、還是在保健等方面都具有廣泛的應用、開發前景。而赤霉素類和生長素類物質是兩大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林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22-25]。有文獻報道,單獨采用赤霉素(GA3)、萘乙酸(NAA)、6-芐氨基嘌呤(6-BA)及激動素(KT)處理決明子種子,能促進其種子萌發[26-28]。但還未見對決明子采用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以達到壯苗的研究報道。試驗采用不同配比的NAA和GA3稀釋液來浸泡決明子種子,從中比較最佳的混合比例,以提高決明子種子發芽率及初始幼苗生長能力,為培育壯苗、獲得決明子的穩產高產打下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決明子種子購于當地藥材市場;GA3、NAA、福爾馬林及光照培養箱、電子天平(感量為0.000 1 g)、烘箱、游標卡尺、直尺、燒杯、發芽皿等為本實驗室已備。
1.2 方法
1.2.1 種子預處理 從購回的決明子種子中挑選出大小一致、顆粒飽滿、各部分生理結構完整健康的種子,經水選后,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 min,用去離子水沖洗2~3次后備用[29]。
1.2.2 正交L16(42)試驗設計 取部分消毒過的種子,分別用25、50、100、200 mg/L的NAA稀釋液和25、50、100、200 mg/L的GA3稀釋液進行正交L16(42)試驗設計,各處理因素與水平組合見表1。以單獨的NAA 100 mg/L、GA3 100 mg/L稀釋液處理為陽性對照,去離子水處理作為空白對照,分別浸種24 h。
1.2.3 種子培養與測定指標 浸種24 h后,把植物生長調節劑稀釋液浸泡過的種子用去離子水沖洗2~3次,每個組合隨機抽取100粒種子,置于底部鋪有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設置好培養箱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5%、溫度為30 ℃、適度光照,將盛有種子的培養皿放入培養箱中,同時使發芽皿保持濕潤且種子周圍不出現水膜[30],每天通風片刻。每個處理均重復2次,每個重復50粒種子。每天記錄種子的發芽數目,計算發芽率。發芽結束后測定根系數量(以下簡稱根數)、根長、株高、莖粗、鮮重、干重等指標[29-31],試驗數據采用DPS 7.05和Excel 2003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NAA和GA3不同配比稀釋液對決明子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NAA和GA3不同配比稀釋液對決明子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2,直觀分析見表3。由表2、表3可知,從各試驗因素與水平組合的各水平總數(Ki)或各水平均值(ki)得到影響決明子種子發芽率的最佳水平組合為A3B1;影響決明子幼苗鮮重的最佳水平組合為A3B3;影響幼苗干重的最佳水平組合為A3B3;影響幼苗莖粗的最佳水平組合為A3B2或A3B3,但A3B2(莖粗0.196 6 cm)
2.2 方差分析
對不同配比的NAA和GA3稀釋液處理后的決明子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后(表2、表3),可看出幼苗莖粗的最優水平組合應為A3B3;但是幼苗單株根數達最優的1.05條的水平組合有若干個,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做方差分析,才能對有顯著影響的因素選擇最佳水平,最后得到最佳組合。不同配比的NAA和GA3稀釋液處理后的決明子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NAA因素對決明子幼苗干重的影響極顯著(P0.05);GA3因素對決明子種子發芽率、幼苗鮮重、幼苗干重都無顯著的影響(P>0.05)。而由直觀分析知這三項指標的最優水平組合是單一的,故確定發芽率的最優組合為NAA 100 mg/L+ GA3 25 mg/L,發芽率是82%;幼苗單株鮮重的最優組合為NAA 100 mg/L+GA3 100 mg/L,單株鮮重是1.113 5 g;幼苗單株干重的最優組合也是NAA 100 mg/L+GA3 100 mg/L,單株干重是0.327 5 g。
決明子幼苗形態指標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見,NAA因素對決明子幼苗的根長影響達極顯著水平(P0.05),說明最優水平主要由NAA因素決定。而根長和株高這兩個指標的最佳水平組合只能有一個,故確定決明子幼苗根長的最優組合為NAA 25 mg/L+GA3 50 mg/L,根長是1.340 cm;幼苗株高的最優組合為NAA 50 mg/L + GA3 200 mg/L,株高是4.070 cm。但是根數與莖粗要在比較水平后確定最優水平才能得到最終結果。
NAA因素各水平的比較結果見表6。由表6可知,最優水平為A3,其顯著強于A2(P
3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影響決明子種子發芽率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佳水平組合為NAA 100 mg/L + GA3 25 mg/L,其發芽率可達82%;影響決明子幼苗鮮重、干重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佳水平組合為NAA 100 mg/L + GA3 100 mg/L,其鮮重、干重分別為1.113 5 g和0.327 5 g;影響決明子幼苗株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佳水平組合為NAA 50 mg/L + GA3 200 mg/L,其株高可達4.070 cm;影響決明子幼苗根數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佳水平組合為NAA 100 mg/L + GA3 50 mg/L,其根數為1.05條。這些數據表明,不同配比的NAA和GA3稀釋液處理決明子種子后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且對決明子幼苗的鮮重、干重、株高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并且幼苗鮮重、干重、株高的結果都明顯高于3個對照(單獨NAA 100 mg/L、GA3 100 mg/L稀釋液處理為陽性對照,去離子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影響決明子幼苗莖粗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佳水平組合為 NAA 100 mg/L + GA3 100 mg/L,其幼苗莖粗為0.198 8 cm;影響幼苗根長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佳水平組合為NAA 25 mg/L + GA3 50 mg/L,其幼苗根長為1.340 cm;幼苗莖粗、根長的結果優于空白對照,這對于決明子幼苗早期生長將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稀釋液浸種可以打破種子休眠,破壞妨礙種子萌發的活性物質,從而有利于種子的吸水萌發[32]。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稀釋液浸種是提高種子發芽率,培育壯苗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有效方法。本試驗結果可為決明子種子包衣劑的研制和規范栽培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玉美.中藥決明子的研究現狀及綜合利用[J]. 海峽藥學,2007,19(11):62-64.
[2] 朱 凱. 決明子研究概況及其炮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21(6):19-22.
[3] 劉訓紅,王玉璽. 決明子中營養成分分析[J]. 時珍國醫國藥,2000,11(10):865-866.
[4] 郝延軍,桑育黎,趙余慶.決明子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1,32(9):858-859.
[5] 張啟偉,周鐘鳴,陰 健,等.溫度對決明子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11):663-665.
[6] 劉靜霞,張曉冬,呂瑞民,等.決明退障丸對亞硒酸鈉性白內障大鼠脂質過氧化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5,12(3):143-145.
[7] 張加雄,萬 麗,胡軼娟,等.決明子提取物瀉下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6):467-468.
[8] 李楚華,李續娥,郭寶江.決明子提取物降脂作用的研究[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29-32.
[9] 王 慧,高曉霞,張立偉.決明子復方降脂茶總蒽醌含量測定[J].光譜實驗室,2007,24(1):19-22.
[10] 黎海彬,方昆陽,呂翠婷,等.決明子、山楂提取物不同配比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藥材,2007,30(5):573-575.
[11] 李續娥,郭玉江.決明子蛋白質和蒽醌苷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5):374-376.
[12] 李續娥,郭寶江,曾 志.決明子蛋白質、低聚糖及葸醌苷降壓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草藥,2003,34(9):842-843.
[13] 林冬靜,金 政.決明子提取物對急性肝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2):214-215.
[14] 楊永久,劉安軍,曹東旭.決明子活性成分對四氯化碳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2(3):155-158.
[15] 崔香玉.決明子乙醇提取物對大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06,29(4):244-246.
[16] 程玲鈴,孫 梅,涂 凌.決明子提取物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探[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8(2):53-55.
[17] 李 琨,劉安軍,王穩航.決明子活性成分對小鼠腸道菌相的影響[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05,20(2):19-21.
[18] 劉 娟,鄧澤元,于化泓.決明子水溶性多糖的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學,2006,27(5):61-63.
[19] 高 凡,隋海霞,劉海波.決明子乙醇提取物的亞慢性毒性研究[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4(5):410-415.
[20] 雷嘉川,余建清,廖志雄.決明子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11):41-42.
[21] 張曉賢.決明子萌發過程中抗氧化活性變化規律研究[D].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22] 白克智.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J].生物學通報,1996,31(9):20-21.
[23] 王百年,韓笑釗.α-萘乙酸的合成方法及應用前景[J].安徽化工,2004(3):17-18.
[24] 馬煥普,劉志民.赤霉素與果樹的生長發育[J].植物學通報,1998,15(1):27-36.
[25] 鄭蔚虹,齊恒玉,何俊莉.赤霉素對紫丁香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林業科技,2004(4):15-16.
[26] 朱 霞,胡 勇,王曉麗.三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決明子幼苗生長的影響[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2):8-9.
[27] 朱 霞,胡 勇,王曉麗.幾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決明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0(1):46-47.
[28] 金正律.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決明子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種子,2009,28(12):79-81.
[29] 胡 勇,朱 霞,陳麗瓊,等.決明子發芽率測定方法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2):20-22.
[30] 孫春青,曹淑華.決明子的栽培技術[J].時珍國醫國藥,1997,8(2):222-223.
篇3
公共管理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公共權力機關的施政理念和管理措施。由于根植于內心的“性善論”,孟子審視當時的社會現實,結合儒家學派所倡導的“和諧”、“大同”世界,對統治者提出了“仁政”的建議。為了宣揚“仁政”理念,孟子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他將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更迭,歸結為統治者的“仁”與“不仁”,即“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在此基礎上,孟子還提出了一句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言,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封建社會初期,君王獨霸天下,孟子此言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非常鮮明地反映出了其“民貴君輕”的思想,以及其對“仁政”理念的鼓與呼。在“民為貴”思想的指導下,孟子提出了“仁政”的目標就是“得民心”。他認為,桀、紂王朝之所以被,是因為“失其民心”,而君王要想真正“得民心”,就必須要給老百姓所需要的東西,切不可將一些百姓不需要、厭惡的東西強加與人,即“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由此可見,孟子將“仁政”作為其公共管理思想的核心,并給統治者描繪了一個很美好的前景,“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如此天下歸一的繁榮盛景,將孟子“仁政”思想與統治者一統天下、萬民朝賀的理想進行了完美統一。
二、《孟子》公共管理思想的策略———分與和
公共管理涉及到的事務和對象非常繁雜,如何使這一行政系統有機運轉,達到“仁政”的目的,更好地為統治者服務,孟子提出了“分”與“和”的具體應對策略。“分”與“和”是辯證的統一體,孟子將其有機地融入到公共管理的具體策略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從而能夠很好地促進公共管理目標的實現。所謂“分”,是指勞動分工。孟子認為,工匠們應該有自己的專業分工,不能一邊耕種一邊從事其它工作。同時,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基于各自的社會作用不同,其勞動分工自然也有所不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勞動分工后,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孟子提出了“通功易事”的商品交換理念,即社會各行業間進行互通交換,用自己多余的物資來換取生活中的其他需求。而所謂“和”,主要是指工作中的互相合作、配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的經典名言,從中也可以看出“和”在其思想理論體系中的重要份量。如何在公共管理中體現出“和”的最高境界,孟子認為,國家的強盛不能僅僅依賴廣闊的邊疆、堅固的城池、兵器的精銳,更重要的還在于通過仁政,實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和諧”,這樣“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三、《孟子》公共管理思想的措施———養民富民
孟子以周文王為案例,認為其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業績,主要歸功于其“養民富民”的施政主張。在此基礎上,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養民富民”措施。一是減稅。即通過合理調整國家與百姓的收益比例,將社會財富“藏富于民”。在具體征稅措施方面,孟子考察了夏、商、周的稅賦制度后,結合當時的社會生產實際,提出了“清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即根據郊內、郊外田地的不同,分別實行不同的稅率,以滿足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孟子還進一步提出了不得重復征稅的主張,以免增加百姓的負擔。二是保障糧食供給。民以食為天,在古代,糧食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孟子認為,“民不違時”,糧食就能夠得到充足供應。而“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其意是說,水、火作為糧食生產的重要資料,是需要保障供應的,如果統治者能夠給百姓提供充足供給,百姓自然也會講求仁愛。如果統治者做不到這一點,“率獸而食人”,那么就不能稱其為“父母官”了。三是保護工商業。在封建農耕時代,工商業是受到抑制的。作為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孟子認為國家應該高度重視并保護工商業,“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關,譏而不征”,即對市場上的工商業,國家不應征收稅賦,并且還應為其提供一定的經營、儲藏場所,當商品滯銷時,也可采取國家征購的方式幫其渡過難關,政府設置的各種關卡只能實施稽查而不應收稅。由此可見,孟子對當時工商業的發展是比較重視和呵護的。筆者認為,孟子之所以提出如此過于關愛保護工商業的措施,可以與當時農耕社會時期工商業相對弱勢有關,唯有此,才能保護和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四是保護私人財產。孟子提出“制民之產”主張,請求統治者給予百姓一定的財產,即生活資料,以此來滿足百姓生產、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孟子》還進一步要求“五畝之宅,百畝之田”,即給予百姓五畝的土地用于住宅,百畝的土地用于耕種。同時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制民之產”也為當時劃分地界、實行井田制打下了基礎。
四、《孟子》公共管理思想的保障———教民
篇4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3、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5、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諺語
6、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7、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印度
8、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印度諺語
9、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10、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1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2、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3、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14、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5、激情,友情,親情我們之間無所不有,卻唯獨沒有愛情。——張愛玲
16、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17、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8、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蕭伯納
19、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馬
20、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留一分親情,是非上不必太明。——黃宗羲
21、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22、愛情,親情,友情,我都有了,馬上就要迸發激情了。——金志文
23、回到父母身旁,看著兒時的照片,更覺得往事如昔,光陰似箭。但愿我們能多花時間陪陪最愛的親人。——陳雨黎
24、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圣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2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6、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27、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28、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29、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比徹
30、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31、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3、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34、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36、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37、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38、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英國
3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40、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41、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錢大昕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3、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
44、兒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老撾
45、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唐代詩人王建
4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諺語
48、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古德
4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50、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51、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5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孔子
53、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威布朗
54、長幼有序。——孟子
55、親情名言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比沏HW
56、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王豫
57、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孟郊
58、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59、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倪瑞v
60、親人幫親人,無親來幫愁煞人。——英國諺語
61、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諺語
62、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63、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6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65、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66、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6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莊子
68、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篇5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武則天
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塏
利于國者愛之,害與國者惡之。——晏嬰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賈誼
篇6
1、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3、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
4、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弟子規》
6、長幼有序。——孟子
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8、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10、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1、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12、沒有能比那欣賞自己懷中所抱嬰兒母親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沒有比被眾多兒女們圍繞著的母親更感受被敬愛的人。——約翰·歌德
1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15、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16、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7、母愛勝于萬愛。——莎士比亞
1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20、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何鑄
21、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22、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2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4、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25、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6、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大學》
27、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2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3、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3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3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37、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38、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39、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4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41、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4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3、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44、不論我現在是怎樣,或希望將來能怎樣,都虧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親。——亞伯拉罕·林肯
45、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46、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9、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0、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孝經》
51、在幼童的心和口里,母親就是上帝的代名詞。——威廉·柴克萊
5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53、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54、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55、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6、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57、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58、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格言聯璧》
59、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60、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61、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6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63、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
65、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66、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67、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6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春秋》
7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71、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7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篇7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6-0019-01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抓住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契機,善于用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和指導,以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一、培養學生堅忍的意志
當前,中學生生活、學習和交往環境日趨復雜,他們的心理急劇變化,心理負擔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學業壓力,容易使得一些學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對困難。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如在教學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古文時,我抓住當時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因中考將至,而產生畏懼、退縮心理的時機,向學生們講解孟子在這篇文章中所闡述的“逆境才能成才”的道理,并讓他們將孟子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韌性,曾益其所不能”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伴隨他們迎接中考的挑戰。有的學生在課外練筆中寫道“……現在每當我默念著那句名言,心中總感覺到有無窮的動力,而不再是充滿害怕和畏懼了,我要不斷地迎接挑戰,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意志,成功地踏過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可見,學生在科學地引導下,在文學作品的陶冶下,有助于他們培養出堅忍不拔的意志。
二、培養學生對待困難與挫折的積極心態
為了讓學生學會正確地對待人生的挫折和變故,筆者引導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學會如何釋放消極情緒。如在教學《塞翁失馬》時,學生歸納出寓意:禍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我進行小結:禍福可以轉化,不要把禍福看死。要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然后讓學生想出幾句話安慰一個遭受巨大不幸的人,學生紛紛各抒己見。久而久之,學生再次面對困難與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
三、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由于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久而久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養成了依賴、霸道、驕橫的心理。這類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社會適應能力差,在困難面前往往束手無策,走向社會則根本無法立足。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嬌生慣養問題的嚴重性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特意選擇了《虎皮鸚鵡之死》這篇文章作為教育學生的材料。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了要自覺培養自己獨立的能力,學會生存的本領,以務實、勤奮的態度,去開創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四、培養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他們感受各種美好的道德情感,獲得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如教學《孟子二章》《岳陽樓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課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感受作者的美好道德情感。學生在閱讀、體會、感悟的過程中,孟子的“舍生取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杜甫的“推已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懷,滋養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使學生獲得了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
篇8
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2、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6、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7、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1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佚名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4、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15、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16、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8、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19、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20、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2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篇9
1、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2、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4、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5、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大學》
6、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后漢書》
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8、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9、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
10、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11、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12、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
1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17、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18、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19、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20、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21、百善孝為先,萬惡為首。——王永彬
22、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2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2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上》
25、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26、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2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28、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2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30、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31、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綱
3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33、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34、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3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36、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37、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8、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格言聯璧》
3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第四》
4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4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42、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何鑄
43、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44、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45、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4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弟子規》
47、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勸報親恩篇》
48、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4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50、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離婁上》
51、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5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53、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名賢集》
5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55、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篇10
教學目標
1.感受本單元課文中風趣的語言。
2.學習并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運用語言文字。
3.鑒賞《勤禮碑》(局部),學習顏真卿楷書的恢弘雄壯、大氣磅礴。
4.熟讀并背誦關于仁義的名言,培養重仁義的品性。
重點難點
1.品味幽默風趣的語言,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2.背誦名言,感悟名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教師引導,適時點撥;學生交流。
2.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印象深刻的語言,感受其中的風趣、幽默。
教師點撥: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課文中風趣的語言,或是人物的對話,或是文中的敘述。風趣幽默的語言所展現的魅力,不僅能讓我們會心一笑,而且能發人深省。
二、詞句段運用
1.體會下面句子表達的特點,再選擇一個情景說一說。
(1)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
(2)這個體操運動員的動作真靈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樹林間攀援、穿行。
游子回到家鄉 雨點落在窗戶玻璃上遠處傳來一聲巨響
答案示例:雨點落在窗戶玻璃上,那滴答滴答的聲音很清晰,優美得像小夜曲。
教師點撥:
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名指、食指的形象和體操運動員的表演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2.讀一讀,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要讀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了,叫他撳電鈴。
答案示例: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仿寫示例:春天的雨,細膩而輕柔,給山野披上美麗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鼓;秋天的風,涼爽而愜意,為落葉送去溫馨的問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溫厚,為莊稼帶來多情的呵護。
教師點撥:
在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連舉六個例子,將大拇指最肯吃苦的特點表現出來,生動形象。
三、書寫提示
教師點撥:
教材給出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勤禮碑》(局部),這一作品整體結構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壯,是楷書的代表作之一。練習前,觀察作品,了解楷書特點——各部分之間穿插巧妙,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
渾;練習時,用筆方整,筆力剛勁,點畫的起、收及轉折處須一絲不茍。認真書寫,不僅能夠端正學習的態度,還能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
四、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朗讀這幾則名言,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其大意。
2.教師講解。
(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
句意: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句意: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句意:憐憫傷痛的心,是仁的發端。
(4)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句意:壞事干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5)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子語類》
句意:一個人如果有了羞恥之心,有些不該做的事情就能夠不去做。
3.學生再次朗讀,領會含義,背誦名言。
拓展積累: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
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公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