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時間:2023-03-14 22:1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用英語介紹自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Hello everyone, I am Xiaowei, I am very happy to join SDLG, I have been dreaming of such a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now has finally become a reality. I hope in the days to come, to meet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friends, grow up together with them, progress together! I believe that the companys prospects are very bright! Because of our joint efforts! Thank you all.
2、大家好,我是小微,很高興能加入山東臨工,我曾經一直夢想著這樣一個工作環境,現在終于成為了現實。我希望未來的日子里,能結識更多更優秀的小伙伴,與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我相信公司的前景是美好光明的!因為有我們的共同努力!謝謝大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摘 要 第一堂課對初中英語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從自我介紹、課程介紹、講解英語學習方法、介紹英語學習資源和音標學習這五個方面分析了如何上好初中英語第一課堂。上好了第一堂課,會為以后的課堂教學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 第一堂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第一堂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初次溝通,也是學生初次接觸該門課程。第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是課程教學的關鍵所在,會影響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初中英語第一堂課。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雖重視卻感到不知所措。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語第一堂課呢?
1 自我介紹
任何一門課程的第一堂課上,師生之間都會相互進行自我介紹。這樣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對之后的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上第一堂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力爭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樣可以為之后課堂的有效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先介紹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性格特點,還可以重點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用自己的事例激勵學生學好英語。這樣可使學生獲得精神鼓舞,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當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時,教師應當和學生保持眼神交流,用微笑讓學生感受到關懷和信任感,從而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自我介紹,教師可以初步了解該生的性格特點、口頭表達能力、英語基礎、學習態度等,從而為今后的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對于基礎較差和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關注,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多和其他同學交流,共同進步。對于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循循善誘,讓他們理解學習態度對學習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端正學習態度,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保持親和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魅力。教師對專業的癡情和敬業的精神、飽滿的精神風貌和愛生的熱情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師魅力的體現(李春華、王存新,2008)。學生受到教師魅力的積極影響,會積極學習英語,并努力解決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極大地提高了英語學習效果,也為今后課堂教學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課程介紹
當自我介紹結束后,教師應向學生詳細地介紹與課程相關的具體信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安排、教學活動等。教師應積極采取各種手段,幫助學生盡快完成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的過渡。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學生就明確了學習方向,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在進行課程介紹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英文歌曲等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教師可播放《Big Big World》、《Far Away From Home》、《I Believe I Can Fly》等歌曲,讓學生沉浸在英文歌美妙的旋律中,增加他們對英語的親近感,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主體性。播放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模仿,深刻體會英語歌曲的美妙之處。
3 講解英語學習方法
首先,教師可向學生學講述記單詞的有效方法。利用零散時間如飯后、課間十分鐘、坐公交車等記憶單詞,這樣就可以把整塊的時間用于其它方面的學習。把單詞放在課文中進行記憶效果比較好,所以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經典段落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還應根據大腦的記憶規律來記憶單詞。通常情況下,人在早上的記憶力比晚上好,所以記單詞最好選在早上而不是晚上。此外,學生還應安排好時間,及時鞏固復習已學單詞。
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運用所學的英語日常用語等,這樣可以增強英語運用能力,提高英語水平。學生還應多聽和課文配套的磁帶或音頻,多加模仿,多加練習,以此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再者,教師應讓學生樹立長期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學好英語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學習者擁有毅力。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很多學習困難,很可能會打退堂鼓,止步不前。教師幫助學生樹立長期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可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4 介紹英語學習資源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材是主體,還需要借助許多輔助手段。英語學習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教師應向學生詳細介紹和初中英語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適合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學習網站有普特網、滬江網等。學生可以在線進行語音學習,還可自己學習常用口語等。適合初中生學習的輔助教材有新概念英語等。初一的學生可從新概念英語第一冊開始學習,并大量背誦其中的課文,培養自己的語感。此外,學生還可自己上網下載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英語水平的英文歌曲,并進行模仿,培養自己對英語的興趣和提高英語聽力等。
5 音標學習
音標學習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學會了音標,就能根據單詞的讀音來拼寫單詞、背單詞,從而擴大英語詞匯量、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雖然學生在升入初一前已經學過音標,但是許多學生仍然存在不會讀、讀得不標準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第一堂課上應讓學生明白音標的重要性,并利用生動的講解幫助學生迅速學會讀準音標。
講解完畢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以鞏固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些學生熟悉的單詞的音標,鼓勵他們獨立地進行拼讀。教師對拼讀正確的學生應給予贊美,對拼讀有誤的學生應給予鼓勵,并幫助他們學會正確拼讀。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自己進行練習。練習形式可為以下兩種:個人練習,小組練習。在學生練習音標的過程中,教師應持續走動,時時觀察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有的學生因為害羞或性格內向等原因無法開口讀音標,教師應微笑著鼓勵他們開口讀音標,并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學生音標練習結束之后,教師應總結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地進行解決,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音標。
總之,第一堂課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具有重大的影響。教師應努力上好第一堂課,積極使用正確的方法,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篇3
【關鍵詞】初中英語 口語 課堂應用
新課程改革后,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有利于學生的活學活用。英語不同于母語,在學習的時候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為了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口語,英語老師必須為學生創設“說”的氛圍,鍛煉“說”的勇氣,增強“說”的自信。“Duty Repor”就成了英語老師比較鐘愛的練習形式。
一、Duty Repor,為英語開課營造氣氛
“Duty Repor”是“值日報告”的意思,老師在應用的時候可以有序安排學生到臺前進行“限時演講”。在上課之初,可以用值日的形式輪流安排學生做三分鐘“Duty Repor”,有利于營造學習英語的氣氛。一人臺前做演講,臺下“群眾”評短長。優秀的學生口語說的很順暢,可以給學生做榜樣;口語表達比較生澀的學生,也會給其他學生以啟示。無論是誰在臺前“說”都會引起其他所有學生的關注,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做到全員參與。三分鐘的“Duty Repor”時間并不長,但其選題和本課的內容相似或相近,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的探究熱情,從而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
如學習蘇教譯林版7B Unit5《Abilities》時,本課的重點是分清“can”和“could”。二者的區別。We use “can’”to say that we are able to do something.We use “could”to say that we were able to do something in the past.在“Duty Repor”活動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用“be able to do something ”和“be able to do something in the past”進行說話練習。介紹一下自己在某一個方面,現在與以前相比,有哪些進步?如ride a bike,swimming,play tennis等,只要能夠用準時態,敘述清楚就可以。學生在進行展示的時候,引發了很多同學“說”的欲望,激發了更多的同學開始說英語,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
二、Duty Repor,多種形式激發求知欲
“Duty Repor”還可以拓展引申為多種交流活動,學生喜歡課堂活動的形式常變常新,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新鮮感。“Duty Repor”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演講,可以是全體同學一起表演的短劇,也可以是創設情境后的對話,或者是對網絡熱點的討論,一人一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活動形式。只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為學生搭建一個可以展示的舞臺,學生都會很愉快地接受。當然,這需要老師的組織和引導。“Duty Repor”因為時間短,需要有明確的主題,而初中的學生視野比較狹窄,在選題的時候總是會有所茫然。很多同學都是談談當天的天氣、日期以及自己的心情,之后就沒有話說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要幫助學生收集話題,最好是與本單元所學的內容相關的材料故事。這樣,學生會更熟悉,臺上的同學說的明白,臺下的同學也能夠聽的懂,這樣就有更好的效果。
如蘇教譯林7A《Let’s celebrate》的學習時,需要對西方的“Halloween”(萬圣節)做更多的研究。那么本單元的“Duty Repor”就可以討論節日的慶祝方式。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資料,不但了解西方一些節日的慶祝方式,還能用英語把我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介紹清楚。既然每個同學都有“ Repor”的沖動,不妨讓即興發動全體同學分組討論,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就會有更多的同學參與“Repor”。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全員說英語的大好局面。
三、Duty Repor,全面提高英語的素養
“Duty Repor”在練習英語口語的時候,也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臺上的3分鐘演講,需要課下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準備。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要融合聽、說、讀、寫多種能力,組織成文后,還需仔細準備,熟讀成誦。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是不斷進行著探究學習,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表現的時候還可以不斷增強自信心,活化思維。學生可以聯系以前學過的句型,靈活換詞,真正用英語表情達意。通過“Duty Repor”活動,學生全面提高了英語素養。
如學習牛津譯林7B Unit 2《Welcom to Sunshine Town》時,“Duty Repor”的設計就是圍繞“love our motherland”。學生可以介紹我們家鄉的名勝古跡,可以介紹我們家鄉的美食,還可以介紹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學生雖然對自己的家鄉比較熟悉,但是如果真要用英語來介紹,并且要流暢的表達出來,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很多學生都愿意來介紹自己美麗的家鄉,課下積極查找資料,翻看大詞典,用英語表達。組織成文后,要通讀、背誦,以便介紹的時候聲情并茂。學生的這種自學意識不斷引導著學生繼續探究,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Duty Repor”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有效應用,還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只要我們英語老師組織好、引導好,就可以充分發揮“Repor”的作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學生擁有了“表達”的欲望,就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趣教學;合作學習
傳統的生搬硬套式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情趣教學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基于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科特點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情境創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習的效率。筆者對情趣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聯系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人教版新的初中英語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其特點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比較強,選取的教學素材能充分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語言的學習,在充分尊重語言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注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1中,筆者在上到“My name Is Gina!”時,因為我也是這個班的班主任,我便利用這次機會,讓班級干部們和班長輪流在講臺上做一次演講,演講的內容大致是在介紹自己的基礎上,總結自己在這一段時間的輪值班干工作中,表現的如何,能否勝任期中考試后的班級干部工作,并向班級所有學生做出自己的承諾。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句型來介紹自己。在這種貼近班級生活的氛圍中,學生鞏固了各種句型的應用,又增強了語言的應用能力。
作為語言學科,只有聯系生活,創設現實生活的情境,才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來的應用,這種聯系生活的情趣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應用的提高。
二、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情趣教學法的實施還取決于教師對課堂的組織效果的好壞,而師生互動是課堂組織的關鍵,是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表現,有利于情趣教學的真正實施,而不是表面形式。師生互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會學習的英語的樂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寓教于樂,寓學于樂。
舉個例子,筆者在講到Star signs的主題時,針對“星座”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和學生展開了互動,首先我介紹自己:My star sign is Cancer。學生非常興奮,因為從來沒有見過老師這樣介紹自己的星座。接著我問學生:What are your star sign?學生紛紛站起來自我介紹,并能夠把星座和性格特點聯系在一起,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受到了老師的鼓勵,用口語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種師生互相介紹自己的方式,使老師在學生面前更有親和力,學生在不緊張的氛圍下,敢于表達和展示自己,為情趣教學法打下了情感基礎,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情趣教學模式。
三、合作學習,培養探究能力
情趣教學法的應用是離不開小組合作學習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善于通過小組的劃分來共同探討問題,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抓住時機進行引導,否則和課外活動如出一轍。教師要深入到各小組中,以顧問的身份為每組學生排憂解難,并且對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和成果予以及時的表揚和肯定。這種評價要兼顧到小組的每一個成員,讓學困生也感受到通過小組合作而帶來的成就感,使課堂的氛圍更加有情趣,而不至于呈現昏昏欲睡的狀態。
例如,筆者以主題“Amazing things”作線索,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7人,每人拿出一張默寫紙,在紙上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所謂Amazing的事情,并且每組選出最爆料的事情,說給大家聽。有的小組代表調侃說:“The most amazing thing to me is that National Day didn’t make up a missed lesson。”結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學生對各種認為讓人吃驚的事情展開了討論,有人認為很平淡,有的認為很有笑點,我也深入到小組中,對每個人的觀點都給予了客觀的評價,有的小組內向的學生比較多,討論并不是很熱烈,于是我進行了及時的鼓勵,讓他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發表自己的觀點,并提供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是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鼓勵的,否則小組討論就會迷失方向,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失去信心和興趣,體現不出情趣教學的效果。教師只有在鼓勵和正面評價中,才能營造開放和富有情趣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情趣教學法,會讓學生擺脫緊張的束縛,提升自己說與寫的信心,增強英語應用能力。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敢于挑戰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讓學生自然地說英語,學好英語。
篇5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中學 英語教學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時代的變化和要求,使許多語言教師對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問題,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為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學會了這門外語能順利地進行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正如托馬斯(Thomas)指出:“語法錯誤從表層上就能看出,受話者很容易發現這種錯誤。這種錯誤一旦發現,受話者便會認為說話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語用失誤卻不會被象語法失誤一樣看待。如果一個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于語言能力的缺乏,而會被歸咎于他的粗魯或敵意。”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初級中學英語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枑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枒……。”為此新教材介紹了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和文化,這就要求廣大英語教師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語教學一個重要環節。
一、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好教材
現行的九年義務中學英語新教材不僅具有知識性,而且還具有趣味性,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對于這樣的好教材,應打破傳統意義上每節課只教單詞、發音、語法等應付考試的教學法。打好英語的基礎,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交際能力是現代英語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為此,筆者認為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采取適當的語言交際教學法。語言交際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它把語言看作是交際。既然語言是作為交際的一種手段,那么教師就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創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景”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外語的交際氛圍。例如:教材中,打招呼的表達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等。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它們的使用對象,以及使用時的時空意境。比如,模擬這樣的情景:在外地旅游時偶然遇見一位老同學。這時,打招呼可以用:“Hi,Mary! Nice to see you here! What a surprise!”如果學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夠得體,這句打招呼用語是用在初次見面
時。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指導學生注意主要的語用差異
1.稱呼(Addressing)。稱呼習慣方面中西習慣也不大一樣。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對方是否已婚的情況下,可用Ms,這是英國女權運動的產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單獨用以稱呼女性,Mr或Ms通常是與自己的姓名或姓連用,而不能單獨與名連有; Mrs只能與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連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與姓,也不與名連用,而是單獨使用。在中國,習慣上有“李同志”、“黃主任”、“郭校長”、“王經理”“林老師”等稱呼,在英美國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銜,如法官、醫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覺得親切、自然。如教材中出現:Good morning,doctor,但如果搬用來稱呼教師則不符合英美人士的習慣:Good morning,teacher(Teacher Lin)。
2.介紹(Introducing)。學習介紹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之分。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主持人說:“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在非正式場合介紹方式則隨便多了。帶朋友到家里可這樣介紹——“Mum,this is Joan,my classmate,”“Joan,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 her,…”等。在介紹兩人相識時,一般要注意以下順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遠等。
3.關心(Showing concern)。教材中有這樣對話:(一個小女孩問一個老太太)Girl:How old are you?Woman:Ah,it's a secret.漢語里可以對任何人發問:“你幾歲了?”以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除了對小孩,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齡,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權。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對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什么不妥,但是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他們很重視privacy,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因此,根據他們的習慣,這樣的問題不宜過問,否則就是失禮。
4.謙虛(Modest)。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是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當受到別人贊揚時,自己卻貶損自己。中國人在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長相、衣服漂亮時,往往會謙虛一番:哪里,哪里。當這種贊揚遭到中國人拒絕時,美國人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們之間跨文化的接觸很可能是以一場交流失敗而告終。在送禮物時,中國人常謙虛說:“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這是“謙虛”的說法,他們會很納悶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認為“not very good”的小禮物給別人。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當聽到英美人士贊揚時,可以用:“Thank you”.來回答。
5.打電話(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電話的對話,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規則。比方說英國英語里私人打電話的模式一般為:(1)電話鈴響。(2)接電話者自報電話號碼。(3)打電話者要求與某人通話。這樣能讓對方明白有無掛錯,這種接電話的人,大多屬于“紳士階層”或“文明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speaking.”而不是“I am×××.”說:“Is that×××speaking?”而不說:“Are you××× speaking?”。
三、中學英語教學應該重視跨文化交際的教學
筆者認為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電視、錄像;還可以請外籍教師到校任教,鼓勵學生與native speaker面對面交談,讓外籍教師把自己在中國親身體會到的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告訴學生。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又豐富了學習形式,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大面積地、全面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既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跨世紀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到跨文化交際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引起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楊平澤.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國外外語教學,1995,(1).
[2]陳舒.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國外外語教學,1997,(2).
[3]劉紹忠.語境與語用能力.外國語,1997,(3).
篇6
英語的自我介紹,考生最好提前準備好,并熟背于心。如果在自我介紹時,顯得很不流利,就說明他的口語肯定很差。另外,提醒在自我介紹時要很自然,參加考研復試的考官,一般應該是在40歲上下年紀的中年人,作為考生,最好把握他們的心態,他們應該都是吃過苦的一些人,所以考生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表現不要很強勢。你可以把自己定為一個弱勢群體,這個有很大的好處,但最重要的考生要緊緊圍繞導師所感興趣的東西來回答。
二,英語提問靈活應對。
導師提問這塊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導師臨場會問很多問題,下面筆者為考生介紹兩類:一類是考生個人信息。這個考生一定要準備全面,比如說你的個人經歷,成功經歷,失敗經歷,這個很重要。再比如你的個人夢想,打算,讀研的計劃,甚至你的家鄉,你的家人,大學生活,本科學校的情況,還比如你是換專業考試的,為什么換專業考試?你沒換專業的,你對這個專業有什么認識,他會問到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關于個人的信息一定要準備好,一定不要臨時去想,因為臨時想很難組織語言,除非你的口語特別厲害,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臨時想得很完美。
篇7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把高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個教學階段,并分別規定了不同階段的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了專業英語教學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1]。但現在卻普遍存在學生只重視基礎英語的學習,尤其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后,認為英語的學習已完事大吉,對于大學后期開設的專業英語課普遍重視不夠的現象。筆者在多年從事中藥學專業的專業英語——《藥學英語》的教學工作中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簡要做以介紹。
1 教學內容的設置
1.1 注重傳統與現代內容的結合
目前筆者采用自編教材進行授課,在教材的編寫上,筆者選取了集專業性、科普性、實用性、趣味性的文章介紹給學生。考慮到中藥學專業的特點,筆者選取的文章將傳統中醫藥學內容與現代藥學的內容等相結合:如本文由收集整理在中醫藥部分筆者選取的文章有the characters and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里面重點介紹了properties and flavors of drugs(四氣五味),actions of lifting、lowering、floating and sinking(升降沉浮)等以及有關the processing of drugs(中藥炮制)與dosage forms of a prescription(中藥劑型)等內容。此外,筆者也選擇了有關現代藥學的文章,如determinate errors(測定誤差)、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提取分離方法)、what is pharmacognosy等(什么是生藥學)[2]。
1.2 注重實用性
自編教材內容的編寫中,將《美國藥典》等作為主要參考資料,使學生既可以接觸到嚴謹、精煉、原汁原味的專業英語,同時這部分內容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很好的補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筆者教材的編寫和教授過程中,還有關于如何用英語寫科研論文,介紹一些固定的格式和寫法,有關外文專利知識的介紹以及說明書閱讀等內容。
2 教學方法的采用
2.1 專業詞匯教學
單詞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使用者對于英語的應用程度,藥學英語亦如此。專業詞匯的學習雖然比較枯燥和單調,但許多藥學專業詞匯又多是合成詞,由詞綴、派生、復合等方式組成,通過教授一些構詞法,能夠幫助同學記憶。例如,pharma-(藥的,藥學的)是一個常見的詞綴,通過它可以構成諸如像pharmaceutic(制藥的)、pharmacology(藥理學)、pharmacist(藥劑師)等專業詞匯。通過對構詞法的領會,學生可以逐步舉一反三,加深對單詞的記憶。還可以采用諸如聯想記憶法等方法,如physiological(生理的),聯想到與此相關的pharmacological(藥理的)、pathological(病理的)等詞匯[3]。
2.2 開展互動式教學
以往一提到醫學英語課,就會想到教師在課堂上逐句翻譯課文,一個一個講解單詞,而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枯燥無味,昏昏欲睡。而開展互動式教學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完某一內容或章節的基本專業詞匯后,由教師提出主題或問題,由多個學生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圍繞主題或問題回答,回答不對或用詞不妥的,由別的同學糾正或補充,教師綜合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評。或分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教師提出主題或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各人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圍繞主題用自己的語言發表自己的意見[4]。
2.3 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訓練
由于專業英語課的學時數較少,因此專業英語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時間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專業詞匯需要靠平時學習積累,流暢的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是僅靠幾篇范例或課文的學習就能完成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在自學方法上進行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使學生獲得持續發展能力。包括向學生介紹各種常用辭書、詞匯習得、記憶技巧、閱讀能力練習要旨等,還包括向學生介紹學習資料的獲得途徑,包括相關的教科書等。還應根據學習內容相應地布置一些難度適中的閱讀或翻譯任務。
篇8
“圖片配對”小活動
學習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 9 Is it a cat ? 設置“圖片配對”英語口語交際小活動,通過此活動讓學生進行開放型的兩兩對話練習,孩子們與多位同伴進行語言交際,激發d趣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做到對目標語言的有效操練,并及時鞏固。
運用語言設計:
Is it a rabbit /bear/…?
Yes, it is. / Yes, it isn’t .
活動步驟:1.每位同學發一張動物或玩具的圖片,不可以給他人看到自己的圖片。2.全班每個學生手持一張圖片,通過對話找到相同圖片,同學們可以在課室范圍內任意走動,找同學進行對話。3.看哪位同學能夠最先找到持有相同圖片的同學。4.找到相同圖片的同學站在一起,一起把對話呈現出來。
“找不同”小活動
學習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 Module 4 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 設置“找不同”英語口語交際小活動,通過制作水果清單,生生兩人口語對話找不同的互動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得到語言訓練,形成有意義的英語口語交際氛圍。
運用語言設計:
A: Do you have …?
B: Yes, I do./ No, I don’t.
A: May I have …?
B: Yes, here you are.
活動步驟:1. 兩人一組,每人各持一張水果清單,不給對方看自己的。2. 用課件展示水果清單,每位同學都要使手中的水果清單的種類與之一致。3. 找出自己擁有的水果,通過對話了解同伴所擁有的水果。4. 對照水果購物單,禮貌地請求對方給某種水果。完成購物訂單。
“體驗”小活動
學習語言there be 句型運用和方位詞on, in, under, in front of, behind等。讓學生進行動手、開口進行交際活動。學生兩人互動,一人繪畫一人描述,通過聽、說、畫畫方式進行語言練習。
活動步驟:1. 兩人一組,分發學具,一人手持圖片,一人手持畫筆和紙。2. 手持圖片的同學不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圖片。 3. 手持圖片的同學開始描述,讓對方給開始繪制做描述的情景圖畫。可以詢問圖畫細節,如Where is the…… Is there a……in/in/under/……4. 描述繪制完畢后,展示和對照兩副圖:原圖和繪制圖;看聽說繪制效果如何,找出兩圖的相似及不同并進行描述。
營造情景小活動
學習廣州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4 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 ? 設計的情景化綜合語言運用活動。活動步驟:1. 小組活動內進行水果分享會。可介紹自己并介紹自己喜愛的水果的顏色、特征等。2. 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同學按順序進行介紹,同學們手持一種或兩種自己喜愛的水果。3. 請小組上臺展示自己和介紹自己喜愛的水果。
篇9
一、培養興趣,樹立自信心
在小學生剛剛學習英語的時候,農村的孩子在眾人面前說英語時怕自己說不好招人笑話,同時因為害羞,都不愿開口說英語。這時候,我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孩子,和學生招招手,點點頭,并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學生們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模仿著我的樣子說開了。例如在學了“Nice to meet you”這一簡單日常交際用語后,我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伸出手與學生問好,有的學生感到很意外,但立馬明白了我的意思,也伸出手說“Nice to meet you”,之后我再讓學生相互問候,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也對這樣一句語言的運用有了更深的認識。為了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課,我用熱情的問候、真誠的眼神、直觀的教具、夸張的動作、豐富的游戲和學生一起學習、游戲,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達到培養興趣的目的。
二、形式多樣化,搭建平臺
語言和環境的關系如同魚和水一樣密不可分。在缺乏英語學習氛圍的農村,課堂就是最有效的英語交際場所。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搭建口語訓練的平臺,讓他們敢于說、有話說。
(1)借用實物或簡筆畫等生活中的資源練習口語。我在教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這一句型時,為了讓這個句型深入學生的心中,我又舉了個例子: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以此來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結果學生馬上能把教室、老師、學校、門窗、課桌、書包、文具等實物聯系起來。有時候,因為情境的需要,也可以通過簡筆畫來實現同樣的教學目標。在學習天氣詞匯的時候,我用簡筆畫勾出天氣情況,雖然不好看,但是也能給課堂帶來無限的歡樂。
(2)借助兒歌和歌曲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英語兒歌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節奏明快,是活在孩子們口頭上的英語文學。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在傳唱歌謠中自然地去模仿語音語調,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
(3)采用游戲的學習形式,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好玩好動,因此非常喜歡游戲活動,PEP教材里設計了很多好玩的游戲,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有創意的游戲引導學生邊玩邊學,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4)讓學生模擬表演情景進行口語對話練習。教材中有很多對話內容,那不是簡單的讀讀就行的,我常常在學生會讀會說之后,讓他們演一演,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來自編對話,學生們真實地感受到了英語交際的快樂。
(5)用好課前3分鐘。在三四年級,我總是在每節課前,找出學生能表述的話題與學生對對話,或者干脆由學生自由對話。到了五年級,每節課前便安排了3分鐘的演講,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說一說當時、當地、本人、本班、本校的真實情況,作一段簡單的“值日報告”。如,“my classmates” “my school” “my family” “my bedroom”等為題的介紹。
三、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萬丈高樓平地起。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必須依賴于堅實的基礎,在起始年段,教師尤為要重視學生的口語基礎。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農村這樣一個英語學習環境來說,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設計各種練習和活動,逐步加大語言實踐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掌握口語訓練的要點,形成必要的技能,從而發展并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例如我在教三年級In the zoo時,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當做動物來介紹:Hello !I am a cat. Look! I have a long tail. I have big eyes and small ears. I am cute.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牢牢掌握have和has的用法,have和has的區別在三年級的學生面前還不能講清楚為什么,只能讓他們在運用中達到掌握的目的。到了四年級學習My friends時,會遇到like和likes,我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先讓學生介紹自己,例如:Hello, my name is…I am a boy. I am tall and strong. I have…and…I like…然后介紹自己的朋友:…is my good friend. She/He is a girl/boy. She/He is…She/He has…She/He likes…學生在練習中進行對比,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知識,練習了口語。到了學習My family這個話題時,我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他們的舊語言運用起來,加上新學的句型,很快,學生就能像模像樣地介紹起自己的家庭成員甚至是介紹家庭了。如:My family has 3 members. My parents and me. My dad is a…He is…He likes…My mom is a…She is…She likes…。
篇10
1.讓課堂多加入生活的元素。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的熱情
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是上課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所學科目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節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例如,在七年級學習My family時,我們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著全家福,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拿著和親戚朋友的合影介紹自己的親朋好友,也可以拿著自己的成長影集,做自我介紹,并且可以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說錯了也要多鼓勵。這樣,學生能夠將英語用于和學生朋友的日常交流,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簡筆畫、實物、圖片等巧妙設計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使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例如在學習球類運動的單詞及句型時,我上課前準備了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等,學生一目了然能把所學單詞和實物對上號。在學習制作香蕉奶昔時,我把榨汁機、香蕉和酸奶帶進了課堂,學生參與榨汁,喝汁等,這樣,因為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效果也很好。而且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料,多媒體課件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促使他們去探究和學習。我們教師還可以每周自習時間播放一次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讓學生欣賞放松一下,并留點作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教室的布置要有英語文化氛圍。課桌的擺放要便于學生交流
教室的布置要有英語文化氛圍,我們可以在教室墻壁上張貼英語海報、英語優秀作文;在教室后面的板報上留一塊英語園地,有每個小組的得分排行榜、個人光榮榜;也可以寫一些英語名言或者學生自己做的賀卡等。我們要精心安排學生的座位,我常把學生分為四大組,每組有一個大組長,組與組之間是走道,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又把大組中的每四人為一個小組,每組一個小組長,每組成員根據成績和課堂表現平均搭配,便于小組討論、練對話,小組長管理本組成員,分配角色進行會話,檢查小組成員作業完成情況,大組長收交本組作業,管理小組長。每周班長對各小組進行評分,結果寫到排行榜上,個人前五名上班級光榮榜。這樣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很方便,并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3.作業設計要生活化。要聯系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