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工藝范文
時間:2023-03-16 14:1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技術新工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采油業 工藝技術 新型 不足之處
對于采油廠而言,采用不同的采油工藝技術是根據所采油田實際的地質特點來決定的,只有結合具體油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真正做到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方法論,才能夠使采油廠工藝技術得到質量與效率雙方面的提升,并使采油工藝技術的科學性也同時得到提升。
一、當前國內采油工藝技術的主要特點與弊病
由于我國石油采收率偏低的情況,進而也就使得我國的石油資源需要大量進口才能夠滿足國家社會與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這樣長期大量進口石油的方式其實是并不科學的,由此我國的石油采收需要加快對新型采油工藝技術的開發與研究。而要想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緊張的問題,除了找到更多的油田來進行采油工作這一途徑之外,就只有通過提升采油工藝技術的采收率這一途徑,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石油資源供應緊張的主要問題,才能進而促進我國石油采收業的發展和進步。
二、采油業的新工藝新技術
1.磁處理技術
所謂磁處理技術,主要就是指利用磁場可以產生的物理作用與化學作用,對油田地下的驅替液與原油發生一定的反應,從而就可以促使原油的物理性質發生一定的改變,還可以使受到反應作用的原油的防蠟作用與增注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強,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幫助解決石油采收工藝技術方面存在的結蠟問題,幫助延長油田井內受到熱流的時間長度,使油田采油井所需要的防蠟資金成本得到了一定的降低,使油田內部各層的吸水性能得到加強,改善了油田內部各層原本的水驅油作用,而且還可以幫助采油廠,使部分原油有著高粘度的問題得到解決,節省了能源的損耗。
2.振動技術
油田地面受到人工的振動,也會隨之產生許多大功率振動,通過這些產生的大功率振動,又可以形成大量的低頻波,所謂的振動技術主要就是利用產生的這種低頻波來改善所采油田內部原油的流動性質與地層的滲透情況,振動技術不僅包括人工的振動,還包括利用水力以及水力脈沖而產生振動這幾個方面。通過利用水力來產生振動的采油工藝技術,可以使振動形成的脈沖波使油田各層面中原本存在的污染物質得到消除,這種采油工藝技術能夠幫助油田各層面進行有效地處理,可以使油田各層的孔隙變得更加松軟,并且使它的滲透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強,如此一來就可以使原油更加順利地通過這些油田層面的孔隙,進而也就可以使原油的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通過水力振動而產生的這些脈沖波,它們對原油的流動性與粘度等物理性質都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并使它們發生變化,這樣就可以使原油流動的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為提升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且這些油田層面中原本存在的污染物質與其他雜志得到了消除,也能夠降低油田原油的含水率,從而使石油采收的產量得到進一步的增加。
3.微生物技術
所謂微生物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微生物來使油田內部各層面產生一定的作用,從而達到油田沒原油特性發生變化的目標。首先,微生物技術所需要的資金成本低,這就可以為采油廠節省更多的成本,進而可以使采油廠的經濟個人利益得到提高,其次,微生物技術操作方式簡單與快捷,也能夠使采油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進而提升石油采收的整體效率,然后,微生物自身有著一定的物理化學特性,可以使自己及其容易得到溶解,也不會對油田內部造成污染與破壞,這樣既確保了油田內部可循環地得到利用與采收,又可以確保油田內部不會遭到外部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另外,利用微生物繁殖發酵來進行石油采收的新型工藝技術還有著很高的采集連續度,這種特點可以使石油原油采收率得到有效的確保,使原油的產出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由以上幾點優勢可以看出,微生物技術在新型石油采收工藝技術當中,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一種方式,這種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來提升石油采收率的工藝技術重要地為我國石油能源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可以在我國的石油采收工作當中進行廣泛的應用。
4.聲波采油技術
在我國的石油采收工作當中,利用聲波來進行的工藝技術也受到了廣泛應用的一類重要石油工藝技術。首先,聲波采油技術當中所包括的防垢技術,是通過采油管道上金屬內的超聲波傳播,轉移和錯開管道中存在的鹽垢,使油田采收管道上的鹽垢產生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抑制。其次,聲波采油技術當中的另外一種技術類型:防蠟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聲波產生于油田各層的振動作用,來軟化油田內部的原油,幫助采油管道的內壁形成一層氣套,這一層氣套就可以在石油原油的采收工作當中起到一定的防蠟作用。另外,聲波采油技術中還包括降粘技術,這一類型的技術主要是將凝固前的石油原油,利用超聲波來分散他們內部存有的細小顆粒。利用超聲波產生的振動而達到改變原油多類性質的采油工藝技術可以幫助油田內的石油原油提升其滲透性,并改善油田內部各層孔隙的結構,還可以降低油田內原油的粘性,另外,利用超聲波來進行石油采收的新型工藝技術還可以排去油田內部層孔隙結構存在的氣體和氣泡,從而使得采油工作能夠更為順利地進行。
三、結語
與過去傳統的采油工藝技術相比較而言,新型的石油采收技術更為多樣化,也在各方面彌補了傳統工藝技術的不足之處。采油廠可以通過對這些各不同類型的新型采油工藝技術進行對比分析和比較,選出最為適合自身所采油田的新型工藝技術,使石油采收率得到提高的基礎上,自身的經濟收益也能夠得到保障和一定的提升,并為我國石油采收工藝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作出一定的推動和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歡軍,鄧良廣,李東陽,新時期采油工藝的新技術與實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09),109.
篇2
關鍵詞:裝飾施工;特點;新技術新工藝;創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裝飾施工技術得到了不斷地改進與創新,同時也給施工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然而,由于我國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建筑裝飾技術的迅速發展,建筑裝飾施工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如何做好裝飾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裝飾施工概述
1.1 裝飾施工的特點
大部人都認為所謂裝飾施工就是在建好的房間里刷點石灰、放進家具以及懸掛一些裝飾燈具等,單純的認為就是改變一下視覺條件。而事實上,這種認識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設計認識,將建筑設計與空間內涵割裂開了。裝飾施工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技術管理具有雙重性;對于裝飾施工來說,起技術管理者不但要實施施工,還要對裝飾設計進行管理。對于建筑主體來說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都是分開的,各自有自己的責任和工作。但是,裝飾企業不但要做好設計還要進行施工,具有雙重性。
第二,施工周期較短;和建筑主體施工相比較,裝飾施工的周期相對而言要短很多,因此設計施工就必須要重視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
1.2 裝飾施工的要求
(1)要實現裝飾施工設計的意圖;設計師在設計時都會精心構思,要將設計的裝飾方案通過設計圖樣展示出來,讓業主滿意。而設計圖紙要發揮其作用,只有將這種方案落到現實之中,就必須要依據裝飾施工來實現。因此裝飾施工相關人員就必須要理解與熟悉設計圖樣,再將施工經驗與技術有機結合,才能夠將設計師的意圖實現。同時,設計是否合理也只有依據裝飾施工來驗證,因此裝飾施工就能夠發現方案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并且及時反饋回去,及時進行彌補與改善。
(2)延伸與加強建筑藝術;裝飾施工和主體修建不一樣,前者是進一步美化建筑物,對建筑藝術做再創作,將建筑藝術進一步加強與延伸。而且通過裝飾施工,更加突出了建筑物自身風格,突顯出特性。而且裝飾施工還要加強空間環境的意境與氣氛,提升建筑藝術感染力。而且加強建筑空間重新策劃與組織,架起那個建筑物的空間環境藝術效果,提升建筑物是藝術性與實用性。而且合理裝飾還能夠進一步保護建筑物,有效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1.3 裝飾施工創新
事實上建筑與環境是一種藝術與技術上綜合載體,與各個行業發展有密切關系。新技術的出現必然會影響到建筑工藝與構造水平,而設計上創新會影響到陳設與裝飾,同時在裝飾施工中創新還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最后都展示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個性特征之上。創新不是不著邊際的創新,而是要在目前基礎上延伸開去,朝著最新的技術成果上發展,這不僅僅是代表新的審美傾向,還標志著人們生活前進方向。對于研究新技術新工藝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事實上,裝飾施工創新的必須性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對于充實與深化建筑裝飾理論中最為基本的要求就是研究裝飾施工,同時這樣是人們所需要的。
(2)將新技術新工藝理論引進裝飾中來,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豐富與拓展施工理論。而且實施多學科交叉探究,能夠深入掌握裝飾各個領域內知識,同時還能夠和其他各個相關領域融會貫通,因各個領域都具有相似想通一面,因此就應該借其他領域有效方式來解決裝飾領域的相關問題,這種方式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與熱門,而且其實踐性也比較強。
2 裝飾施工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
裝飾施工關系說人們生活環境,因此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美化環境十分重要。要加強裝飾施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要充分掌握新的技術水平
在傳統的裝飾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新的技術水平,以便在建筑裝飾中得以應用。這種裝飾技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現代裝飾技術”。這種裝飾技術有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和傳統技術相比較有非常大的進步,它采用了很多其他的新材料、新技術,一定會為“技術”帶來新的創造和變革,加之納米技術的出現更加推進了“裝飾需要涂料的活力”的發展,也使得裝飾涂料產品在裝飾中產生劃時代的進步,因此,推動了裝飾施工工藝和技術的發展。
2.2 要備有專業的技術知識
在裝飾施工中很明顯要涉及到很多專業方面的技術文化知識,這就要求專業人員要懂得相關知識,并且能夠按照分類進行存檔,例如:建材、五金、化工和紡織等幾類的辨別儲存;還要在幾個大類別中進一步細化,例如:將某些材料儲存備份在檔案袋里面,方便在需要檢索和查時簡單的找到。
2.3 在建筑裝飾中使用新工藝新技術
工程前線有施工單位以及設計單位,至于在建筑施工途中,專業人員甚至是施工人員的素質要求的程度是相當高的,與此同時,他們必須還要有全面的專業知識。眾所周知,當今科技水平的發展水平在顯著提高,新工藝、新技術也要不斷進步才能夠適應要求,因此,建筑裝飾企業要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利用網絡技術知識,把實踐經驗轉化為理論知識,再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建筑施工中去。
2.4 增加專業的建筑裝飾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
建筑裝飾工程的技術管理需要施工行業增加專業的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并且技術管理人員一定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管理才能。盡管我國已經開始重視人才,但是眼前施工企業中的管理人才還是比較缺少。這就要求施工企業一定要在企業內部選拔適合的人才,然后再進行在職培訓。
2.5 加強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權利和責任感
建筑裝飾施工工程要不斷的完善完備等級技術管理機構和技術責任制度,要明文規定每位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權利和責任,施工行業要對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使其學習國家的相關規范、標準。在施工途中,要檢查施工的“施工方法、質量標準、分項工程、分部工程”等具體技術,進而進行技術驗收。在裝飾企業內部應當提倡技術民主、大力鼓勵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并且大力提倡技術管理人員不斷探索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和鼓勵他們積極向上,使得建筑裝飾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 結論
總而言之,建筑裝飾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建筑裝飾施工,使其更具有藝術化,達到更好的審美效果,還能夠使人們在新的環境下心情愉悅。裝飾施工要在傳統實踐經驗上,去探討新技術新工藝,只有這樣才能為裝飾施工行業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行業競爭力。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將會出現更多更好的新技術、新工藝,以促進建筑施工裝飾行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爾龍. 裝飾施工與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6):145.
篇3
關鍵詞:水利工程;新技術;新工藝
水利工程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新技術與新工藝的應用則能夠使水利工程的質量得到有效地提升,進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企業也就需要不斷地實現技術水平的提高,使技術、質量以及施工效率全面的滿足實際需求。目前水利工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主要包括了防水毯防水施工、綠化混凝土技術、堆石混凝土技術、長距離輸水系統水利過度過程計算、振沖技術、人工濕地技術等。
一、防水毯防水施工
防水毯防水施工技術是一項創新的防水工程技術,主要是利用膨潤土防水毯這種新型環保復合防水材料來實現防水的,其防水效果較好。膨潤土防水毯主要由膨潤土以及土木植物制成,是在織布層與非織布層間均勻的覆蓋膨潤土,然后進行針刺編制、固定而形成的類似毯狀防水卷材。膨脹土防水毯具有較好的防水優越性,其工藝簡單易行,造價低,具有較高的施工效率;由于防水毯能夠與土層形成保持水體的生態系統,因此具有很強的防水和防身性能;膨潤土屬于天然礦物,是一種環保材料,所以對環境無污染,也避免了變質的問題;防水毯對于基層平整度不敏感,當出現局部滲漏時易于維修補漏,其自身也能夠對產生的裂縫進行修復。而目前在水利工程的地下防水施工中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水毯的制作時整個防水毯的膨潤土重應該均勻。圖1為鵬潤土防水毯。
二、綠化混凝土技術
綠化混凝土屬于混合材料,該技術是一種比較新型的綠色技術。綠化混凝土的基料為廢渣與和碎石,然后摻入預制砌塊(高分子材料),并在砌塊孔隙中填充保水劑、腐殖土、緩釋肥料和種子等,周圍環境一旦滿足植物生長,填充的種子就會發芽生長,進而形成綠化混凝土面。綠化混凝土技術已普遍用于水利工程中江河堤邊的護砌,而近年來在引水渠道建設、防洪堤、大壩護坡、滋洪道護坡以及河道治理中都大部分采用了綠化混凝土技術。該技術實現了混凝土防護與植物生態功能的結合,并且混凝土強度大、植被覆蓋率與孔隙率高、操作方便,具有較強的防洪護堤能力和環保性能,同時也降低了工程成本,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如今水利工程中專注綠化混凝土的施工企業有很多,而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也越發成熟,同時還推動了新型整體灌注技術的發展。
三、堆石混凝土技術
堆石混凝土技術根據自密實混凝土高流動、抗分離的特性,在粒徑較大的石塊中進行自密實混凝土的隨機填充,進而形成的堆石體,該堆石體堅固結實,具有很高的密實度和強度,在大體積的混凝土施工中具有較大的優勢(容量大、穩定性高,水泥用量少)。與傳統的混凝土施工相比,該技術有著很大的不同,該技術的施工主要包括了兩大部分,一是需要將粒徑較大石塊放入倉內形成空隙,二是將自密實的混凝土填充到堆石體,最終形成的堅固結實的整體。堆石混凝土密實度與強度大,抗裂性強,施工時間短效率高,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穩定性好,并且能夠降低水化熱、排放量與水泥用量,從而減少成本投入,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水利工程中,該技術主要應用于大壩等大體積的混凝土施工中,同時也用于港口與提防的施工中,有著較大的應用前景。圖2為堆石混凝土澆筑。
四、振沖技術
振沖技術也稱為振沖法,其目的在于使松砂地基變得密實,或者使軟弱粘性地基產生深孔,進而將碎石等填充物填入深孔形成樁形柱,該技術主要是借助高壓水流使設備振動來實現的。由于樁形柱的形成使地基的承載力增強,因此適用于對軟土地基的加固,根據松軟圖加固的途徑以及手段分為振沖擠密法、振沖碎石樁法(振沖置換法)。該技術的應用減少了鋼筋水泥的使用,一定程度的減少了投入的成本;該技術操作簡單,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也使施工效率、地基的密實度得到了提升;由于水利工程中存在天然地基軟弱的情況,因此通過粗粒料形成的樁柱不僅能夠增強承載力,還能夠強化地基的排水性能與抗震性能,防止地基沉降和變形。由于振沖技術的經濟合理性因此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廣泛。圖3為振沖技術施工。
五、人工濕地技術
人工濕地技術是指為了對污水進行處理,認為的采用土壤、填料混合組成的具有一定長寬比、底面坡度的填料床,從而使污水能夠通過床體的填料縫隙或者床體表面進行流動,同時在床體表面種植如蘆葦、蒲草類成活率高、抗水性強、較好性能、美觀并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進而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統。人工濕地便于維護,造價與運行費用較低,能夠緩沖污染負荷以及水力沖擊,間接提供效益,如綠化、娛樂、畜產等等。人工濕地技術的應用還并不多見,該技術是在開展水利工程應重視濕地保護的情況下提出的。濕地是地球之腎,屬于三大生態系統之一,為了實現對濕地的保護,在水利工程中可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人工濕地的設置。如廣州惠州潼湖地區的水利建設與濕地保護,水利工程建設中經周邊河流水系實現了的聯通,形成了若干個城市功能島,并以濕地公園為中心,建設成為了完整的濕地保育區,除去了入侵性強的水浮蓮,引進了具有濕地特色的植物。
此外,還有板式導流法與生物砌塊技術。板式導流法是利用木模板、木樁和不跳等制成的U型導流明渠,該技術方便快捷,經濟使用,能夠徹底的解決=河道治理中現場約束以及工期限制的問題,并且材料能夠重復利用。而生物砌塊技術則適用于無砂的混凝土塊,砌筑時在周邊保留一定的孔洞,從而對水體中的微生物進行吸收,并為魚類等生物的生長提供環境,凈化水質。
結束語
水利工程中通過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不僅能夠使水利工程的質量得到提升,減少成本的投入,增加經濟效益,縮短工期,節約資源,同時還能夠起到良好的生態保護作用。通過將水利工程與環境保護的有效結合,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程滿足.試析新技術新工藝在水利工程中的實踐[J].江西建材,2014,(24)
[2] 羅安靜,李效強.關于新技術新工藝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11)
篇4
煤炭現今是我國重要的能源來源.由于我國能源結構的制約使得我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需要將煤炭開發作為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支撐?,F今的煤炭開采多依靠的是大量、高效的煤炭開采設備。做好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與機械制造對于確保我國煤炭資源的合理化利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做好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與機械制造除了能夠滿足國內煤炭開采的需求外還能夠通過煤礦機械設備的出口獲取資金以滿足煤礦機械設備研發升級的資金需求。文章在分析煤礦機械設備設計制造理念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新技術、新工藝在煤礦機械設備設計、制造中的應用。
關鍵詞:
煤礦機械設備;設計;制造;新工藝;新技術
前言
煤礦機械設備由于工況環境較為惡劣從而對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中由于我國煤礦機械設備需求旺盛使得很多企業并未對煤礦機械設備設計、制造質量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煤礦機械設備在客戶應用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做好煤礦機械設備的應用應當積極加強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質量,積極引入新的設計和制造技術,通過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制造質量,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1做好煤礦機械設備機械制造,提高煤礦機械設備外觀質量
在我國現今所生產的煤礦機械設備中,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地把控較為嚴格從而使得我國所生產的煤礦機械設備能夠良好的滿足煤炭的開采需求。這些煤礦機械設備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外觀和細節部分處理不到位導致對煤礦機械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的使用感受大大折扣。比如說,某些煤礦機械設備廠商所生產的煤礦機械設備存在著刷漆不均、標牌及標準件歪斜以及飛邊毛刺處理不當等的問題,極大的影響了用戶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感受。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使用質量不僅僅要關注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而是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對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進行綜合的考慮,精益求精確保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質量。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過程中應當加強對于煤礦機械設備外觀設計的創新,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更多的需要從“宜人性”方面進行考慮,在煤礦機械設備的操控性上,應當盡量的將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控制集中起來,提高煤礦機械設備使用人員的操作感受。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過程中還需要引入人體工程學的設計理念和心理學,通過良好的煤礦機械設備造型和色彩設計,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直觀感受。此外,良好的人機工程學設計可以使得煤礦機械設備具備良好的操控性。
2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理念
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過程中要積極做好“人性化設計理念”的引入,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過程中堅持將操作放在首位,積極考慮到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感受。煤礦機械設備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面臨井下惡劣工況環境的考驗,因此,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煤礦機械設備的可靠性,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考慮人的因素,將煤礦機械設備的“人-煤礦機械設備-環境”進行充分有機的結合,以便形成更為良好的使用感受。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中需要對煤礦機械設備機械界面、產品語言、煤炭開采工程技術等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界面進行設計時應當更多的考慮到操作人員的視覺感受、機械設備的操作性、機械設備的指示語言等多方面的因素從而使得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能夠很快的適應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方法,從而有效的提高煤礦機械設備操作的方便性和效率。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人員應當對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環境和使用范圍以及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工序等的相關信息盡可能的考慮周全,盡可能的將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控制終端融合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的為煤礦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提供良好的便利性。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主要的功能鍵應當盡量的設置在煤礦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目視區的前方,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各操控桿或是按鍵等應當盡可能的符合人們的日常操作習慣。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人機交互性。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應當注意做好對于細節的處理,比如說,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所存在的毛邊等的問題需要引起關注,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的質量。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入綠色設計的理念,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對所使用的用料、制造工藝以及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等進行綜合的考慮,盡量減少煤礦機械設備的生產、使用和報廢過程中對于環境和制造原料的影響。在煤礦機械設備制造原理的選擇上,應當盡可能的選用可再生、可回收、兼容性較好的材料。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結構應當選擇結構組合靈活的設計方式,為煤礦機械設備故障時零部件的更換提供方便。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之初就應當充分考慮好煤礦機械設備的分解和原料的回收,最大限度的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
3做好新技術、新工藝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中的應用
計算機集成制造(CIM)技術是在計算機支持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制造技術和制造系統。在新時期,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應當積極引入智能制造的理念,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質量。所謂的煤礦機械設備智能制造系統主要是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所組成的智能化的系統。智能系統通過對煤礦機械設備的加工制造過程進行分析、推理并依靠計算出的結果積極的參與到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的決策過程中,相較于傳統的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工藝,智能制造依靠強大的人機一體化、學習和自我優化以及強大的適應性等的能力能夠極大的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的效率和質量。此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做好工程并行工程法(CE)的應用,CE是現今國際機械工程領域中一項極為重要的研究方向。此種方法要求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人員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研發之初就考慮煤礦機械設備全生命周期中的質量、成本等的因素,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需要注意做好TD處理工藝的應用,TD處理能夠在煤礦機械設備零部件的表層形成硬度極高的硬化表層,這一表層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抗磨性,從而能夠極大的提升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據相關研究表明,TD處理工藝能夠幾倍甚至于幾十倍的完成對于模具、機械零部件表面的強化。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要積極引入模擬仿真技術,通過全模擬化的設計、制造,能夠及時、有效的發現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規避,從而有效的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質量。
4結束語
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是一個國家基礎工業實力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煤炭開采的重要保證。本文在分析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中所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中的要點進行了分析介紹。積極加強各種新技術、新工藝在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的應用,提高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質量。
參考文獻
[1]黃亮.煤礦機械設計及制造探析[J].工程技術:引文版.00221-00221.
[2]冉隆河.煤礦機械設計及制造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4):137.
篇5
1.綠化混凝土技術
綠化混凝土技術與堆石混凝土技術有很大差別,綠色混凝土技術主要應用于水利工程防護部位。綠色混凝土技術打破以往用混凝土為原料防護水利工程的做法,因為綠色混凝土技術是將綠色植物與混凝土結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在水利工程中。其技術實施的方法是以碎石、廢渣等作為混凝土基本原料并在其中摻入高分子材料,制成較大一些的磚塊,并在上面預留適合種植植物的孔,在其中加入肥料和土壤,將植物種植在孔中,把種有植物的混凝土磚塊搭建在水利工程的防護部位。綠色混凝土技術中的植物的根系傳過砌磚扎根到泥土中,植物更好的生長。促使水利工程的強度高、植物的覆蓋率高,抗洪作用非常強,有效的保護水利工程的質量。此項技術是一種環保技術,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技術。
2.防水毯防水施工技術
防水毯防水施工技術主要是膨潤土防水毯的應用。膨潤土防水毯是防水工程中一項新創,是由新型復合防水材料制成,應用于水利工程中用于防水效果非常良好、。鵬潤土防水毯是以膨潤土和土木植物為主要材料將膨潤土均勻的覆蓋在織布層與非織布層之間,在對織物進行編制,將鵬潤土與織布固定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在制造過程中保證整個防水毯上膨潤土重量均勻。膨化土防水毯具有的優點有不會污染環境,施工工藝簡單施工效率快。施工要求低適合應用水利工程中。然而,鵬潤土防水毯施工過程中注意將其放置在土層上,能夠進一步提高工程的防水指數。
3.長距離輸水系統水利過渡過程計算
對于水利工程中需要長距離輸水系統的部分進行的過渡過程計算,從客觀的角度對水利工程中的供水工程建設的計算,已達到縮短工期同時工程質量保證的目的。通過對水利工程長距離輸水系統進行水利過渡過程的計算確定如何建設水利工最為合理,降低可能對水利工程造成危害。數據的準確性能夠更有說服力,促使施工責任人綜合分析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泵的類型、調壓實施等最佳的運行方案,從而提供高整個水利工程質量和有效的節約工程造價。
二、新技術新工藝在水利工程中應用是實例分析
在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水利工程質量,促使水利工程更好的控制和治理地表水及地下水。本文將以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的建設為例,具體的分析新技術新工藝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位于淮河、里運河、老通揚運河交匯處。此次水利工程建設中有效的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改善以往、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存在的問題。工程中新技術新工藝的具體應用有:
1.采用先進的水力模型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的建設需要注重水泵的應用和使用過程中周圍水力的作用。對此采用水力模型,進行模擬實驗及計算相關的作用力,從而有計劃的建設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采用的是TJ05—ZL-01水力模型。此種水利模型是新推出的一種技術,經過專家鑒定,目前國內處于比較領先的技術水平。應用水利模型具體分析水利工程水泵的周圍作用力,以原水泵作為基礎。原水泵葉輪的直徑為D=2.00m,轉速為n=250.0r/min,應用TJ05—ZL-01水力模型進行換算原水泵效率值采用的公式為nDDn,確定效率值為500kW。根據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的實際需要,分析進水條件、使用條件等,經過綜合分析后確定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需要應用水泵為葉輪直徑為2.00m,轉速為214.3r/min,的水泵。同時根據水泵特征楊程下的主要參照表1具體的計算水泵軸承抽水的效率,確定水泵使用的電功率。在此基礎上確定水泵的軸承的效率應用公式N9.81QH/,既最終得出水泵的軸承效率。確定水泵的使用功率的同時,需要明確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的變頻發電技術。此項工程是以抽水為主,采用最佳的變頻發電技術將會大大的提高整個工程運作效率。
常見的變頻發電的方式有同轉速運行方式、變轉速運行方式、變極降速運行方式、變頻運行方式,在針對第三抽水站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兩種實施方案。方案1:以原水泵機組為基礎,變換成頻率增倍的變頻變速。抽水工況使用的電能為1,600kW,功率為28P,轉動的頻率為50Hz,電壓為6kV;發電工況使用電能為400kW,功率為56P,轉動的頻率為25Hz,電壓為6.3kV。方案2:采用反轉發電的模式,將抽水發電兩種工況變換成級數相同的情況下進行變頻變速。其中抽水工況中電能為1,600kW,功率為28P,轉動的頻率為50Hz,電壓為6kV;發電工況中電能為450kW,功率為28P,轉動的頻率為25Hz,電壓為3kV。將兩個方案進行計算,從表2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采用第二個方案更為適合。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在確定水泵的使用標準后針對相關的設施建設采用堆石混凝土建工程底部需要鞏固的部位,有效的增強工程的穩定性、堅固性、減緩工程老化的程度。
2.水泵部件采用新工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主要建設是抽水站,而抽水站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水泵。對此為保證水泵能夠持久的應用,采用新技術對水泵部件進行處理,提高整個水泵的功能。針對水泵的葉片采用適當數顯三坐標測量其表面的程度,并將其改善,降低葉片的摩擦力,提高水利性能;為保證水泵的密實性采用“”型橡膠密封圈進行密封從而提高水泵密封的緊實度,避免水流入水泵,使水泵生銹降低工作效率。水泵各個部位采用最為先進的習技術增強水泵的性能。實現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三抽水站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三、結束語
篇6
【關鍵詞】 新技術 新工藝 園林工程 應用 分析
現代城市不斷發展,物質文明水平也更上一個臺階,人們對環境的要求直追發達國家。這就對城市綠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園林工程作為城市綠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其在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環境、提供悠閑自得的生活場所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園林工程從古發展至今,其所蘊含的意義與作用已經延升與深化,儼然成為融山石、草木、水景、建筑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景觀工程。對園林工程中所用到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進行研究與分析,可以給園林工程的設計與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基礎與技術保障。
自從一九九二年以來,中國內地涌現出了許多園林城市,在這些城市中設計與建設了具有獨特設計思想、凸顯大城市品位的大型城市園林項目工程。這些項目工程是園林界的杰出代表,同時在這些項目工程中也運用到了各種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工藝方法等,比如現代塑石技術、噴泉假山瀑布技術、植被移植技術等。下面就對現在園林工程中所用到的新技術、新工藝方法進行相應的應用分析以及一些技術創新思路或想法。
1 園林工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方法的應用分析
1.1 FRP與GRC塑石、塑山
眾所周知,以前的塑山材料(磚骨架和鋼塑山)在施工時難度較大,石體褶皺難以逼真體現,并且重量重,易于開裂,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在園林工程應用中積極研究與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塑石、塑山材料――玻璃纖維強化樹脂(英文縮寫FRP)和短纖維強化水泥(英文縮寫GRC)。GRC是用玻璃纖維、砂和水泥等脆性材料融合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種具有較強人性的特殊材料;而FRP則是一種利用玻璃纖維和不飽和樹脂經過化學作用形成的新型復合材料。根據它們的特點,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中,常用來制作雕塑、假山、假石、噴泉瀑布等園林景觀。
FRP與GRC新型材料具有價格便宜、造型逼真、強度好、重量輕等優點,同時在機械加工上方便,便于長途運輸,特別適合園林工程中的大型塑山項目工程。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特殊材料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進行塑山的設計,使得園林假山景觀不僅在材料上,而且在制作工藝上也獲得了新的發展。這兩種材料制作出的假山造型,能夠很好地配合水景、植被,使得園林景觀富有創造力與親和力。
1.2 EPDM材料打造逼真景觀水池
EPDM是一種呈現黑色、觸感柔軟的橡膠薄膜,其厚度約為三到五毫米,能夠承受住40到80攝氏度的溫度,其強度可大于4.35N/mm而不斷,使用年限長達五十年。該薄膜施工方便,比較適合大型水池的建造和屋頂花園水平的建設。
在用EPDM材料進行水池的建設時,需要在薄膜和水池底部間墊一層保護層,可以用廢報紙、合成纖維或者舊地毯等。根據水池面積確定EPDM材料的用量,不過在施工時要特別注意薄膜的寬度一定要保證有30公分的薄膜在池沿以上。
1.3 新型施工技術――網絡圖計劃
網絡圖計劃是一種新型施工技術,是建立流水式施工作業之上的。所謂流水施工作業是指將具有同樣性質的施工對象分為許多個作業小區,安排一些具有工藝聯系的施工專業組先后施工,如流水般在作業小區中完成施工作業。其主要特點是具有明顯的順序性,且極大限度地維持并行施工;能夠明顯縮短施工周期,因為陸續施工,充分利用時間,施工連續,有節奏、均衡性強。
網絡圖計劃施工技術是把園林工程施工進度當成一個系統模型來看待,在該系統中施工管理者可以非常清楚且明了地看出各個施工進程間的關系,對于重點工序的把握將會更加得心應手。同時由于它的方向性是一定的、可知的,可以使用計算機輔助功能進行設計優化。所以,它相比較于傳統的橫道圖(一種適于簡單工序的施工計劃技術)而言,網絡圖計劃施工技術更合理科學、更思維嚴密、更有利于積極因素的調動,在現在園林工程的施工計劃管理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技術辦法。
1.4 新型材料亭――彩鋼亭
在過去的園林工程建設中,亭子的材料大多為古典樹木或者古典混凝土鋼筋,雖然這兩種材料能夠顯現出古典園林亭子的特色,但是造價偏高。而且對于現代社會建筑風格而言,用古典樹木或者古典混凝土鋼筋并不能滿足現在園林的要求(無法與周圍現代建筑融為一體)。故而,現在園林中的亭子逐漸用新型材料建造的亭子替代。相比較于傳統材料的亭子,彩鋼亭具有突出的優點:(1)制造成本低廉。同一個亭子而言,古典樹木建造的亭子的費用是彩鋼亭的3倍,而古典混凝土鋼筋制造的亭子的費用則是彩鋼亭的2倍;(2)重量特別輕。相對于木制亭子與混凝土鋼筋亭子而言,彩鋼亭分別比它們輕1/3和1/2以上;(3)彩鋼亭造型新穎、美觀、不宜掉色,造型上可與周圍精致百搭,設計上可充分發揮想象空間。
1.5 園林工程道路鋪地工藝
園林工程中的道路是園林綠化工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重要的景觀和基礎設施?,F在的一種新型鋪地技術是,在整體混凝土結構的路面進行施工時,利用真空將水吸除。該新技術的原理是利用真空產生負壓從而實現吸水的功能,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把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有效降低水灰比,能夠從根本上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承受壓力的能力,是解決縮短保養時間、混凝土強度與工作度間的矛盾、提前使用道路的有效方法。而且也能夠非常有效地預防混凝土材料在施工當中的塑性開裂,能夠增加道路使用年限。
1.6 園林工程中的微灌溉技術
為了使得園林中的樹木、花草能夠較好的進行生長,現代園林工程中多應用微灌溉技術對其進行水分補充,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在園林中應用此種灌溉技術設備連成灌溉系統,這樣能夠較為有效且均為地園林中的各個植被提供水分。這種技術能夠有效地節約水資源,其灌溉效率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時因為水流較小,能夠避免養料的流失。
微灌溉技術能夠實現自動化,減少園林勞動力的需求,并且能夠較好滿足植被生長的需求,促進植被的蓬勃發展。
2 園林工程中的技術創新想法
目前,園林工程中的技術創新并沒有什么固有的模式可以借鑒,人們只能在長期的園林設計與施工中積累豐富的經驗,然后利用經驗,構建現在園林的建設原則與技術、工藝突破。
2.1 自然景觀模擬法
顧名思義,就是仿照自然界中的景觀搭配,利用可以利用的結構或者功能作為原型,然后采取人工的技術或方法將自然界中的該模型打造出來。這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方法,要想做到與自然界和諧相處,要想充分融入自然中,就必須重視該方法。
2.2 特定條件下技術回采法
被否定了的技術原理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實現,這種思想稱之為回采法。沒有什么是絕對錯的,只是條件不對。這種方法的思想,是在此條件下的不可能轉為彼條件下的可能。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時間、經驗的沉淀與特定的環境。失敗了的方法,被否定了的方法,經過不斷的嘗試與實驗之后,就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從而創新技術。例如,EPDM橡膠實際上早已經存在,只是以前人們從來沒有用到過水池的建造上來。
3 結語
新技術、新工藝方法在園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會隨著園林工程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園林工程中采用新技術,使用新的工藝方法,能夠更好的建設園林綠化,滿足人們對于良好環境能夠的要求,同時它們會引領園林事業的發展,開創出一個嶄新而美麗的園林工程文化。
參考文獻:
[1]戴俏.淺談園林工程施工中新技術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2(8).
[2]韋榮生.淺談園林工程施工技術[J].科學與財富,2012(8).
[3]戴雯興.探討園林工程施工技術[J].中華居民,2012(3).
篇7
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面對日趨惡化的環境、日趨短缺的資源,我們不得不對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進行反思,徹底改變長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推行行業的清潔生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鋼鐵冶金企業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是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眾多清潔生產的措施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開發應用是實現這種目的關鍵因素和有效途徑.近年來,許多國家圍繞著清潔生產不斷地開發出了許多新技術和新工藝,帶來的結果是能源結構的調整、工藝的優化革新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1. 能源結構調整
能源密集、能源消耗大是鋼鐵冶金生產的主要特點之一.推行清潔生產需要調整能源結構:一方面采用新技術工藝改革原有資源和能源的比例結構;另一方面開發應用替代能源。
1.1 能源和資源比例結構調整
在鋼鐵聯合企業中,在鐵前系統的成本和能耗占企業成本和能耗的70%左右,作好這一環節的資源和能源比例結構調整有重要意義.對于這一環節,一切圍繞高爐生產展開。
首先,鐵前認真貫徹精料方針,不斷優化爐料結構,實現人爐料“高、凈、勻、穩”.提高高爐熟料比,保證高爐全精料人爐,改善高爐爐料結構,為高爐增產、節焦提供了物質基礎.相應地,焦化廠提高焦碳質量、穩定尺寸、降低灰分,燒結廠降低燒結礦的含粉率,穩定堿度、提高人爐礦品位;煉鐵廠不斷優選礦種、開發合理經濟的爐料配比,取消熔劑人爐,鐵水爐前就地實施脫硅、脫硫、脫磷的“三脫”技術,提高鐵水質量保證煉鋼工序實現精料.如安陽鋼廠爐料結構凋整取得良好效果,300m?高爐渣鐵比348.31kg/t,同比降低75.41 kg/t;380m?高爐為380.5 kg/t,同比降低25.28 kg/t,減少了渣鐵的排放和綜臺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1.2 能源替代
面對世界資源日趨枯竭,污染日趨嚴重,我們不得不為鋼鐵生產尋求其它形式的能源.用其它形式的能源或廢棄物替代或部分替代當今鋼鐵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等不可群生的能源,對企業、對社會、對環境,都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目前,已有一些研究人員著手氫還原鐵礦石的研究,改變當今鐵礦石的還原主要依賴于焦碳造成大量溫室效應的狀況,而技術上更為成熟的是高爐噴吹廢塑料技術.塑料的用途遍及生產、生活領域,每年產生數量極大的廢塑料.經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高爐噴吹翅料是處理廢塑料的有效手段,而且對高爐煉鐵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節能降耗.可以說,高爐噴吹塑料是一項兼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生產效益的新技術。
2. 工藝優化與革新
鋼鐵工業高能耗、重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產過程冗長、工序多、頻繁往復地加熱和冷卻物料,引起能量的損失和廢棄物的產生.據統計,損耗的能量約占總能耗的38.5%[1],而經技術經濟分析確定可以回收利用的大約只占總能耗的10%.由此,各國紛紛投入科研力量,努力優化革新鋼鐵生產工藝流程,由傳統松散型轉向現代緊湊型.從源頭上節能降耗、控制減少污染.實現鋼鐵工業的清潔生產.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鋼鐵工業出現許多經濟、靈活和更具環境保護意義的全新的工藝流程和工藝革新技術。
2.1 廢鋼一電弧爐一連鑄一連軋流程(SC—EAF—CC—CR流程)
世界廢鋼量逐年增加,并且鋼具有良好可再生性.環境、資源和能源等方面日益苛刻的要求,使得盡可能多的利用廢鋼成為國際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許多以廢鋼為主要原料韻電爐煉鋼流程,并且其比例逐年增加,部分取代了以鐵礦石為原料的高爐一轉爐流程(BF-BOF流程)[2]。其中,SC—EAF—CGCR流程是由電弧爐煉鋼、精煉、連鑄機相應的軋制設備等工序組成,稱之為“四個一”,較傳統的BF—BOF流程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優勢。
2.2 熔融還原/直接還原一超高功率電爐一薄板連鑄連軋流程(SR/DR-UHP-CC—CR流程)
熔融還原/直接還原一超高功率電爐—薄板連鑄連軋流程是上世紀90年展起來的全新工藝流程,具有經濟、靈活、緊湊和更具環境友好的特點.該工藝流程聚合了直接還原、熔融還原技術、連鑄連軋技術和近終形技術等多項先進的鋼鐵生產技術,使得整個生產流程更加合理化,避免常規流程中碳勢和氧勢的反復大幅度波動,改變了傳統BF—BOF流程流程長、工序多、高能耗、重污染的特點.熔融還原和直接還原工藝是非高爐法煉鐵工藝方法,有縮短工藝流程、降低基建投資、生產成本及良好的環境效益等優點,與先進的電爐煉鋼和連鑄連軋技術相匹配形成的短流程日趨成為鋼鐵生產工藝的發展方向。
3. 二次能源(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鋼鐵工業能耗高、工序多、流程長的特點,使得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和污染物,如各種煤氣、爐渣和粉塵等,而且大部分產物具有大量的顯熱,約占總能耗的29~39%,其中煉焦廢氣攝熱、焦碳顯熱、燒結礦顯熱、燒結煙氣顯熱、高爐煤氣顯熱等占有很大比例,有的環節含有大量的余壓能源,如高爐頂壓操作.總之,綜合利用各環節的二次能源及廢氣物是節能降耗、減少污染、實施清潔生產的必要措施.由此,出現了高爐TRT技術、干熄焦技術及爐渣處理等先進技術。
3.1 高爐余壓利用一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技術(TRT技術)
現代鋼鐵廠煉鐵高爐大都采用高壓爐頂操作來提高冶金強度和產量,從爐頂排放出的高爐煤氣具有較高的壓力和溫度,為促進這些可燃廢氣的綜合利用,通常采用目前國內外公認的先進的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冶金節能裝置.TRT技術是利用一臺透平膨脹機在減壓閥前作功,將煤氣的壓力能和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并驅動發電機發電的一種能量回收裝置。TRT在運行中不需要燃燒,不改變原高爐煤氣的品質和正常使用,卻回收了相當可觀的能量(約占高爐煤氣鼓風機所需能量的30%)[3],同時又具有凈化煤氣,減少噪音,改善煤氣爐頂壓力控制品質的作用。
3.2 焦碳余熱利用一干熄焦技術
鋼鐵生產中余熱利用主要放在余熱資源率較高、余熱回收技術成熟的干熄焦余熱、燒結礦顯熱、熱風爐煙氣余熱回收等幾方面,在這里介紹一下成熟而先進的干熄焦技術。
3.3 爐渣的處理
鋼鐵冶金生產離不開爐渣,包括高爐渣、轉爐渣、電爐渣和鐵合金渣等。傳統思想認為,冶金渣是廢棄物,但隨著鋼鐵技術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人們轉變了對渣的認識,渣實質上是冶金生產過程中的一個中問產品。因此,人們不斷地研究開發出各種新技術工藝綜合利用備種冶金渣。
下面著重介紹一種處理高爐渣的新技術——干式成粒法[5]。干式成粒法是建立在熔渣經變速旋轉杯或盤霧化成粒的基礎上,熔渣從流渣道送至旋轉杯的中心,借助離心力將其拋至邊緣,同時被冷卻.為防止顆粒與室壁粘連,渣顆粒在飛向水冷墻壁之前必須完全固化,水玲爐壁的作用是增強冷卻和固化效果,提高成粒質量和數量。
4. 結束語
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和替代能源是實現鋼鐵冶金清潔生產的有效途徑}薄板坯連鑄連軋與超高功率電爐配套的短流程工藝,無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從節能降耗來說都是一種非常理想可行的方案;綜合利用鋼鐵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二次能源是實現清潔生產的必要措施;新技術新工藝是推行清潔生產的根本動力。
篇8
關鍵詞: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工藝;污水處理“零”排放;規?;B豬場;福州市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88-03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州市生豬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年出欄1 0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690家,生豬規模養殖占68%,出欄數187萬頭。這些規?;B豬場大多處于先發展后治理的狀況,在養豬場選址和全過程治理方面缺乏環保意識、缺乏環保資金投入、缺乏配套的環保治理設施與方法、缺乏完善的服務管理手段,嚴重威脅著我市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也由此造成養豬場周邊的群眾怨聲載道,糾紛不斷。因此,根據福州市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規劃,探討如何應用推廣一些行之有效、切合福州市實際技術工藝模式及投資省、污水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后續管理方便的沼氣發酵裝置尤為重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市研究開發出斜流隧道式厭氧污泥濾床工藝技術,在規?;B豬場廣泛推廣,深受廣大養殖業主的好評。隨著技術工藝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實踐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和缺點,通過近些年來不斷改進、完善、總結,于2008年研發出半地埋式雙層結構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工藝,實現工藝技術新的飛躍,整個系統更加完善,為探索福州市規模化養殖污水處理實現“零”排放開辟一條新路。
1 半地埋式雙層結構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工藝流程及特點
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Cascading set gathering of gas Up-flow Blanket Filter簡稱CGUBF)工藝流程見圖1。
該沼氣工藝技術按照污染防治、能源生產利用、循環生態農業開發的功能要求,積極推廣逐場規劃設計、統一施工建池、集中供氣、綜合利用的建設模式,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為指導,將沼氣工程與養殖業發展、污染物(糞便污水、母豬胎盤內器臟、病死豬)處理、“三沼”綜合利用、后續管理等進行統一籌劃、系統安排。該工藝技術的主要特點如下:
1.1 高效性 雖然屬于常溫發酵工藝,但由于工藝技術先進科學合理,如進水布點多而均勻、池體地埋深保溫性能好、內置填料、集氣攪拌、出料方便、定期排渣等,促使池容產氣率提高。
1.2 經濟性 厭氧發酵裝置采用半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緊湊,水壓間、多層儲氣室、發酵間于一體,節省土地成本與工程造價。半地埋式雙層結構,減少工程施工難度與土方量,節省施工成本。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建設方便,長久耐用,且不用單獨建造儲氣柜,節省投資,后期運行管理費用低。
1.3 整體性 該工藝不只是考慮單個發酵裝置,而是包括前處理工藝技術、發酵技術、后處理技術、“三沼”利用、病死豬處理、疫病防控等整個系統實行統籌規劃,整體性強,形成養豬場良性循環,從而提高效率。
1.4 穩定性 該工藝技術通過10多年來在各地的應用推廣實踐檢驗,工程運行正常,未出現故障與維修問題,污水處理效果與產氣效果良好。
1.5 便利性 前我市大多數沼氣工程沒建自動排浮渣與底部污泥的裝置,導致剛運行時效果還好,以后運行效率逐年降低,主要原因是沒有定期出料。而該工藝配有自動排泥渣裝置,促使料液循環處理。另外,整個工藝無動力運行,管理方便安全簡單,對管理人員專業培訓要求不高。
1.6 實用性 能充分考慮、利用我市山地丘陵多的地勢特點解決自動進出料問題;采用半地埋結構,可充分利用地溫提高冬天沼氣發酵溫度;利用沼液沖洗豬舍,既可解決農作物消納地面積少的問題,又可減少養豬場用水量,延長微生物菌滯留期;配套進行病死豬處理,既有效地搞好養豬場疫病防控,又降低了養殖場處置病死豬的費用。
2 規模化養豬場實現污水“零”排放存在問題及必須做好8項工作
我市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實現污水“零”排放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周邊消納地少,且大部分耕地不屬于養豬場業主,可供養豬場使用的土地面積少,造成沼液無法利用與儲存。二是豬舍環保設施簡陋,雨污不分,如遇雨天必然增加污水量,甚至把泥沙帶入沼氣池。三是養豬場資金及土地缺乏,建設沼氣工程容積小負荷大或沼氣工藝落后,特別到冬天沼氣池處理效果更差,沼液出水濃度過高。四是目前沼液利用現狀是一部分隨農時使用,作為肥料和灌溉水,而在非農用季節,則直接排放,成為水體二次污染源。五是對于生物發酵墊料零排放工藝,由于需改造豬舍,增加墊料與購買有益微生物菌,增加養殖成本,且我市氣溫高濕度大,需加大排氣裝置,否則易發生豬皮膚病、呼吸道疾病。針對以上問題,隨著近年來各縣(市、區)政府實施畜禽養殖布局劃分、農業減排達標排放、生態縣建設等,對規?;B豬場實現污水“零”排放提出更高的環保要求,因此,為了實現規?;B豬場污水“零”排放,必須重點做好以下8項工作:
2.1 養殖業主要做好養殖規劃 要樹立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意識,在建場選址時要充分考慮養殖污染物的消納土地面積,根據消納土地種植何種農作物,測算每年消納地農作物的用肥量,嚴格控制養殖規模。
2.2 建設長期、穩定、高效運轉的沼氣工程 沼氣工程是養殖污水處理的核心,其運轉效率、穩定性、污水滯留時間、微生物菌中毒或受抑制等關系到污水處理效果、病原菌殺滅程度,所以可在設計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工程工藝方案論證,確保工程項目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
2.3 雨污分流 豬舍污水管網一定要雨污管分離,減少污水數量與蚊蠅滋生。
2.4 養豬場消毒液的使用 容易引起沼氣池內微生物中毒或受到抑制,需高度重視。
2.5 建設相關配套設施 如貯肥池、沼液輸送管網、沼液吸運車等。
2.6 減少污水量 采用“干清糞”工藝減少沖洗用水;采用沼液沖洗豬舍,減少污水量。
2.7 降低沼液濃度 必須設置一道濾器,使沼液的CODcr
1 000mg/L,從感觀上與實際操作中都能適宜沖洗豬舍。
2.8 及時適量排渣 要設置多處排出口,及時適量地排出沉淀污泥與懸浮渣,并運至干化場干化或用固液分離機分離,制成高效有機肥。
3 沼液沖洗豬舍的可行性、操作要點及實施效果
對沼液用于沖洗豬舍,實現污水處理“零”排放之可行性闡述如下。首先,從沼氣發酵過程與機理來論證其安全性。沼氣厭氧發酵過程如同反芻動物牛羊胃的消化過程,據資料介紹,將牛胃的內容物做飼料添加劑喂豬,能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并增加體重[1]。在沼氣池中同樣存在著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微生物群落,它們按照各自的營養需求進行物質轉化,其中一類微生物對廢棄物原料的分解產物成為另一類微生物的營養,這一類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又為別的微生物所利用,如此接力式地轉化使初始發酵物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同時也合成一些新的物質,在此過程中微生物群落之間逐步形成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在沼液里既含有形形的微生物又含有大量的新產物,如轉化成多種抗生素、溶菌酶及多種消化酶等,這些物質有促進動物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和提高飼料消化率的作用,而轉化的新產物,有些可作為動物的營養物,如氨基酸、 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據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資料介紹:“經過對不同來源的沼液分析,17種氨基酸含量總和平均大約為640mg/L,維生素B1、B2、B6、B11、B12分別為0.089mg/L、0.022mg/L、0.53mg/L、0.078mg/L、0.009 3mg/L,證明沼液對動物的營養需求均有一定的補充作用”[2]。
其次,從沼液中查找是否含有對生豬生長發育有害的物質及含量超允許范圍來證明其安全性。據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資料介紹:“沼氣池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的低電位和厭氧環境及產生的低級脂肪酸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都會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起到殺滅、抑制和使之失活的作用,例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鉤端螺旋體及血吸蟲卵和鉤蟲卵在沼氣池內存活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蛔蟲卵存活3個月”,通常發酵1個月以后多數病原體會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沼液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很低,按[NO-2]含量不足0.002mg/L,遠低于現行制定的畜用飲用水標準最大允許濃度10mg/L(美國)。沼液中的硝酸鹽含量以[NO-3]計為16~32mg/L,也低于澳大利亞推薦的允許濃度90~200mg/L[3],由于豬舍中的廢棄有機物主要是畜禽糞尿、病死豬、胎盤內器臟,這些廢棄物與污水進池酸化、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沼液、沉淀污泥與沼渣,其中的沼液含有如上所述的特性、功能、益處,還有微量元素齊全,各種維生素與有益菌群,用于喂豬起到加快生長、縮短育肥期、提高料肉比、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用低濃度沼液沖洗豬舍是安全、科學、有益的。筆者在福清市東瀚鎮興達養豬場進行沼液沖洗豬舍試驗,該養豬場生豬存欄數2 000頭,于2011年新建半地埋式雙層結構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沼氣池500m3,日產沼液45t,通過1a多時間對2 000m2豬舍進行沼液沖洗試驗,結果表明用沼液沖洗豬舍時豬群會涌躍覓食沼液,甚至連殘留在舍內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的沼液,豬也用舌頭予以舔凈,且豬群的皮毛油亮光滑,不發生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混有病死豬、內器臟一并厭氧發酵的沼液更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用沼液沖洗豬舍需安裝一臺清水泵,安裝在沼氣工程的過濾池面上,將水泵頭潛入過濾池液面下將沼液抽至密閉的高位池儲存,沖洗豬舍時開啟閥門,如同正常沖洗豬舍一樣,但要盡量少沖洗豬身上,因為豬身上粘有沼液會引起豬舔,以免相互咬傷。每天上、下午沖洗兩次,如此反復使用就沒有多余沼液可排。但有的養豬戶對高床不用沼液沖洗擔心高床鐵件受到氨與硫化氫腐蝕,建議先使用沼液沖洗后再用少量清水清洗。如按年出欄萬頭育肥豬計算,每天用水均在120t左右,母豬舍用水20t左右,100t沼液用于回沖,余下20t左右沼液可用于豬舍中的綠化帶澆灌,或用地下土壤滲濾溝(地下滲濾土地處理系統(UG))的方法處理處置,完全沒有污水外排(見圖2)。
圖2 標準構造的地下土壤滲濾溝
4 污泥定時排放是實現沼液沖洗豬舍污水“零”排放的關鍵
由于沼液長時間循環利用難免導致沉淀污泥的累積,因此,就要經常察看沼液的濃度而決定是否排放污泥,否則就會累積,使沼液難以利用。因此在構建厭氧消化池時要特別注意設置方便排泥的設施,不論是地面池或地下池都要盡量使污泥多點全面地排出,要克服以往采用的單點局部排污泥的弊端。如采用單點局部排污泥的方法,就有大面積多處的污泥受到液體的阻力影響難以達到全面排出沉淀污泥的要求。若長期采用單點排泥,沼液的濃度就會上升,將影響沖洗豬舍,那么污水“零”排放將難以實現。
沉淀污泥全面排出后,可放置在污泥干化場自然干化,有條件的可購買0.5mm的擠壓式固液分離機對沉淀污泥進行擠壓、裝袋,用作農業肥料或出售養魚等。
綜上所述,要做到規?;B豬場污水“零”排放,沼液能夠用于沖洗豬舍,其核心是選好、建好工藝先進、運行高效穩定的沼氣工程,同時配套建設相關設施,加強日常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孟津.沼氣生產利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114-120.
篇9
【關鍵詞】園林施工;新工藝;管理
0前言
對于園林工程的施工建設,要制定合理、科學的施工工藝,將園林建筑過程中所需的各項資源與施工組織設計有效結合。盡量采用綠色節能環保的施工設施,如選用節能水龍頭和節能燈等節能產品,合理運用施工工藝,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施工設施的損耗。這樣還可避免人員浪費,合理利用人力物力。使施工隊伍不斷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損耗,防止不必要的浪費損失等。
1.對園林施工資源的合理配置
對園林施工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是新工藝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一個技術難點。園林施工的資源包括林地、濕地、土地等等,在園林施工中,這些資源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對園林施工的各項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園林施工中的水資源為例,在園林灌溉中必須利用水資源,傳統的漫灌的形式正在向新工藝的滴灌、噴灌方向轉變。這樣一來有利于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水資源的損耗。在園林施工中,耗費低、產出高的施工工藝正在不斷改變園林施工的方向。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要讓資源的自身作用得到合理的發揮,例如一些能夠纏繞攀爬的植物可以被運用于墻體、橋體和樓梯的綠化。城市的隔離帶、道路分車帶上可以對喬木的種植條件進行改善,以補充草坪、灌木和宿根花卉的不足。對于一些資源耗費大的工藝要進行舍棄,對不同的資源進行分類并根據其特性進行區別對待。在運用園林施工新工藝時,要時刻注意提高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這需要相關人員了解園林施工材料的特性,并加以科學的利用。
2.探求新工藝中的植物養護要求
植物養護是整個園林施工的核心部分,也是新工藝的有一個技術難點。科學的植物養護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使植物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植物養護包含的內容很多,例如灌溉、施肥、修剪、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等。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養護要求,也有其固定的規律。在實行園林施工的新工藝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植物養護的不同規律和要求進行探究和掌握,按照規律來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養護[1]。在養護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對原有資源的利用率,不要舍近求遠;其次要明確養護的目標和思路,把握新工藝的方向,養護工藝必須科學合理,使植物發揮出最大的景觀效果。園林施工中的植物養護是新工藝的一個技術難點,在進行植物養護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新工藝進行科學的把握,也要將植物養護工作視為管理中心,提高對植物養護的重視。
3.在實施園林施工新工藝之前要加強預見性
園林施工并非朝夕之功,而是要在城市中發揮長久的作用。因此,在園林施工的新工藝實施之前,要對其可持續性、發展性、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論證,以提高新工藝的預見性。園林工程是一個整體工程,當地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條件、氣候情況、人文環境、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都會對園林工程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在實施新工藝之前先要對園林施工的各項影響因素進行詳細的了解,可以通過理論論證、現場試驗等形式來對新工藝的使用效果進行預測,再來對園林施工進食統籌規劃[2]。這樣可以避免因為盲目使用園林施工新工藝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以園林施工中的疊石為例,要在點石、頑石、臥石和疊石等施工采用新工藝,就要對新工藝的使用效果進行預見。例如新工藝能否滿足點石、頑石、臥石和疊石等的設計要求,石材的基礎是否牢固。當地的地質條件下是否會出現地面震動,氣候條件下是否會出現暴雨、強風、水流等氣象災害,而使用新工藝能否滿足安全標準。其次還要考慮其石料的質地、顏色、形狀以及堆疊是否美觀和合理。石塊的堆疊必須既符合安全要求又能滿足審美要求,還要對搭接縫隙用色澤和光滑度相同的材料進行勾嵌。這些都要求對新工藝的使用要具有足夠的預見性。在新工藝施工之前,要按照施工設計圖紙的要求,設計和布置新工藝的使用范圍,確保新工藝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將園林施工的新工藝對園林景觀的效果發揮出來。
4.新工藝的使用要做好準備
在園林施工中使用新工藝之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園林施工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其內容多樣、施工的規模大,涉及的部門也比較多,要求各部門進行協同作業[3]。在施工的方式上沒有規范的質量要求,而且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要突破新工藝難點,保障施工質量,就必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①做好技術準備工作。園林施工的新工藝的技術含量較高,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應的技術準備工作。其中包括對施工人員在新工藝方面的培訓、技術交底、制定施工規范、進行施工人員布置等等。要求施工人員要能掌握新工藝的施工方法,能夠使用新型材料和設備,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
②制定新工藝的質檢標準。在施工之前,要建立完善的、經過論證合格的質量檢查制度,對于新工藝的施工中可能會出現的技術問題都要進行備案,并擬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施工中的技術性儲備要完善,對每一道工序都要進行規范[4]。
③了解施工圖紙,優化施工工序,收集施工資料。鑒于園林施工要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組織計劃,特別是做好氣候方面的考慮。要仔細研究施工合同和圖紙,優化每一道施工工序。
5.加強對施工過程中的項目監督和管理
園林施工新工藝的實施不僅會出現一些技術方面的難點,如何對新工藝施工進行管理也是一個難點。在施工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實行嚴格的監理制度。以科學的管理方法來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管理,維護業主和施工單位的利益,保障新工藝的合理使用。要設立專門的綠化監理人員,對園林施工的整個過程進行跟蹤,特別是監督新工藝的是否規范、科學。綠色監理員一旦發現在園林施工的過程中出現不合格、不規范的工序、材料或者產品必須及時要求其整改。也別是對于使用新工藝的施工環節,要做好其監督管理工作,保障新工藝能夠合理的運用。這也要求綠色監理員不僅掌握一定的監理知識,更要對整個施工過程中使用到的新工藝進行熟悉,能夠及時發現新工藝使用過程中的問題。
6.結語
園林施工是一項重要的城建工程,其中新工藝的使用情況更是關系著園林施工的質量和發展趨勢,對園林內的景觀和植物都會產生長久性的影響。通過采樣新工藝,可以對園林施工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節約資源,提高施工質量。當然,當前在新工藝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技術和管理上的難點,但只要不斷增強預見性,合理、規范的使用新工藝,加強管理力度,新工藝必定能在園林施工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項簫微.淺談園林工程施工管理中現階段的技術問題[J].現代園藝.2012(09).
[2]李嶸.園林工程施工中的技術應用[J].中國城市經濟.2013(08).
篇10
【關鍵詞】軋鋼生產 新工藝 節能技術 應用發展
鋼鐵工業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之一,軋鋼工藝技術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我國工業化發展水平的高低。為了能夠促使我國工業化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接軌,近些年來,我國鋼鐵工業領域加大了對軋鋼生產工藝及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相繼在軋鋼軋制工藝控制技術、生產線成套裝備技術以及高性能剛才品種研發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果。這些新技術、新工藝在軋鋼生產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軋鋼生產效率和質量,對我國軋鋼領域快速同世界先進工業技術水平接軌實現我國工業的快速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1 軋鋼裝備的發展狀況
對鋼鐵工業而言,軋鋼設備技術含量的高低決定軋鋼產品質量,同時軋鋼設備技術的先進程度對提升鋼鐵工業的市場競爭優勢也有著直接性的影響。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大發展,國家加大對鋼鐵工業軋鋼設備科研力度,諸多先進的軋鋼設備已成功地研發并應用到軋鋼生產線中,通過大量的生產實踐表明,新技術、新工藝支持下軋鋼裝備在生產應用中對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效果顯著。具體新技術軋鋼裝備主要有以下幾種:
1)熱軋寬帶軋鋼生產線。此軋鋼生產線是我國自主研發,通過對傳統的中薄板連鑄連軋技術的優化改進而得出的現代軋鋼新技術新成果。熱軋寬帶軋鋼生產工藝流程具有完整性、高效性,生產規?;⑦B續化,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緊湊性強,實現了連鑄和軋鋼等工序的有效連接。2)集成寬厚板軋制生產線技術。該軋鋼生產線技術是我國通過引進國外關鍵軋鋼設備,深入分析軋鋼設備性能特點,并結合國內軋鋼先進技術成果,經多年的不斷探索整合而成的新型軋鋼生產線技術。該項軋鋼生產線主要生產管線鋼板、結構鋼板以及石油儲備用鋼等產品。3)大型冷連軋生產線。大型冷軋生產線是我國首次總負責設計的軋鋼生產線,該生產線主要融合酸洗冷軋聯合生產技術、紊流鹽酸酸洗技術等先進技術。在生產實踐應用中標明,該技術條件下支持下的軋鋼生產線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可靠,目前已在大型冷連軋軋鋼企業得以廣泛的推廣及應用。
2 軋鋼工藝技術發展狀況
通過近些年我國對軋鋼工藝技術的不斷研發,目前已成功研發針對改造軋制和空冷的新技術、新裝備,這些技術在生產實踐應用中表明對提高產品性能及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具體軋鋼工藝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半無頭軋制技術。對傳統的半無頭軋制配套技術進行技術創新。2)超薄規格軋制技術。實現了軋制工藝中部分軋鋼熱冷卻代替傳統的冷卻方式; 3)長尺鋼軌軋制及在線熱處理生產線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噴風強制冷卻的方式使軋后的高溫鋼軌迅速冷卻,縮減了軋后產品的冷卻時間; 4)控制冷卻技術。將傳統集管層流冷卻系統同壓力噴射式超快冷卻系統有機融合,實現了熱軋帶鋼軋后的快速冷卻; 5)軋制數學模型優化技術。在連續軋制生產中融入調優寬帶鋼冷軋數學模型系統,大大提高了連軋機軋制產品的柔韌性。
3 軋鋼生產中節能技術的研究
鋼鐵行業中的軋鋼生產能耗量巨大,隨著全球節能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如何在快速發展我國軋鋼工業新技術、新工藝的同時又能減少能耗問題是當今我國值得深究的問題。近幾年,我國在軋鋼節能技術研究方面通過不斷的努力,目前已研發出幾種比較成功的軋鋼節能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蓄熱式燃燒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回收利用爐煙氣熱量,并通過相關的設備將這些熱量轉化為軋鋼所需的熱量,節約了燃料;此外,對爐煙氣的回收還能減少爐煙中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的排放;2)加熱爐絕熱技術。通過對加熱爐涂抹高溫節能涂料,避免加熱爐散熱過快浪費熱能;3)高溫低氧燃燒技術。高溫低氧燃燒技術是利用高溫最大程度的實現低成本加熱和熱軋,并對爐煙的預熱加以回收利用; 4)低溫軋制技術。該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為了降低軋鋼系統工序能耗,相應地軋鋼后鋼制品的出路溫度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講能夠降低加熱爐燃料的消耗,成本投入相對降低;5)軋制工藝技術。熱軋工藝技術的應用降低軋制動力,避免了軋鋼生產中因控制軋制動力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4 軋鋼技術發展前景
隨著全球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應緊跟世界工業發展趨勢,積極研發更多先進的、節能性的新型軋鋼技術和工藝。筆者認為我國軋鋼生產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應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開發具有前沿性的軋鋼工藝,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建立完善的學、研產相結合的技術體系,不斷地學習世界先進軋鋼工藝技術,對先進軋鋼技術成果進行消化,結合我國軋鋼工業發展實際,對軋鋼技術工藝進行不斷的優化和改進,探索出適合我國軋鋼工業發展的技術理論體系。2)加大對智能化軋鋼技術工藝的研發。隨著全球鋼鐵經濟競爭的日益加劇,為了能夠提升市場競爭優勢,我國應加大對智能化軋鋼技術及工藝的研究開發力度,不斷地提升軋鋼生產工藝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以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贏得市場競爭優勢。3)加大對軋鋼節能減排新生產技術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實現軋鋼工業向綠色化方向發展。
5 結語
鋼鐵產業是我國的支持產業之一,為了能夠促使我國鋼鐵產業快速同世界工業水平接軌,我們需加強對軋鋼生產中新技術、新工藝,尤其是節能技術的研究,將新技術成功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實現我國鋼鐵產業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研.軋鋼技術的發展和展望[J].大眾科技,2010(12):107-108.
[2] 翁宇慶,康永林.近10年中國軋鋼的技術進步[J].中國冶金,2010,20(10):1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