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入范文

時間:2023-03-18 17:0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資金流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資金流入

篇1

1、北上資金流入在股市里面往往被視為積極的信號,也就是買入的信號,所以北上資金流入可以理解為利好。北上資金又稱熱錢、聰明資金,因為北上資金的信息渠道廣,對市場的嗅覺靈敏度也相對更高,北上資金若是大量流入,往往代表其對大陸股市走勢看好,因此北向資金流入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較大的信號。

2、雖說北上資金流入是利好,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認為北上資金流入就是牛市的到來,而且北上資金流入時,散戶都是很難察覺的,因為在實際走勢中,遇到北上資金出現瘋狂掃貨的時候,A股通常會出現震蕩行情,并且當日的振幅也比較大,并且出現低開高走的走勢,這通常是北上資金進行的抄底博反彈的機會。

3、若是發現進入A股中的北上資金當天有將近20億元的流入,并且整體的體量還在不斷的擴大,可以確實這是積極的信號,但是不代表隨便買股票就能漲,畢竟股市里面好股壞股通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針對信貸資金流向股市的懷疑,為此,在1月份的金融數據公布之后,央行會同各地銀監局對銀行新增信貸流向展開了調查。不過,對于這次調查的結果,近日,一位央行官員公開表示,信貸資金流向股市一事“查無實據”,沒有證據證明有信貸資金違規流向股市。但盡管如此,監管層對“是否有資金進入股市”的可能性判斷,卻是“有”大于“無”。也就是說,盡管“查無實據”,但仍然不能排除有信貸資金流向了股市。

信貸資金流入股市,這無疑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就目前股市行情的發展來看,信貸資金流向股市短期內是有利于當前股市活躍的。不過,從股市的健康發展來看,信貸資金流向股市絕非股市之福,而是股市之禍。

首先,信貸資金進入股市,這是一種明顯的違規行為。銀監會方面明確規定:“嚴格禁止任何企業和個人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直接或間接進入股市”。令必行,禁必止,既然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是違規的,那么這種行為就一定要予以禁止 此舉不僅危及到銀行資金的安全,而且同樣也危及到股市的健康發展。雖然從目前來看,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有利于行情的發展,但由于銀行方面對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的查處是一貫性的,雖然今天對信貸資金進入股市一事“查無實據”,但不排除明天就會“證據確鑿”。因此,一旦真的嚴查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一事時,又必然會給股市帶來不必要的震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不利。

篇3

跨境資本流動有多種分類方式,按照流動主體可分為官方資本和私人資本;按流動周期可分為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國際上測度跨境資本流動狀況,主要沿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資本和金融項目,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不含儲備資產變動)。

直接投資。直接投資通常是指以獲取有效發言權為目的的投資,其顯著特點是一經濟體的居民對另一經濟體的居民實施管理上的控制或重要影響。根據中國的法律,外資比例必須不小于25%才算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在統計中,直接投資的門檻為10%或以上。直接投資方式包括股權、實物、無形資產、不動產等。

證券投資。證券投資是指以購買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等)的方式進行的跨境投資,這是機構投資者常用的投資方式。其跨境交易均未達到10%的表決權。例如,當股票投資從去年的9%增持到10%時,需要在國際收支平衡表減記證券投資9%,同時記直接投資10%。

其他投資。其他投資為資本和金融項下的剩余類別,是指沒有列入上述渠道以及儲備資產的跨境交易和頭寸,包括長短期的貿易信貸及融資、國際貸款、貨幣和存款以及其他類型的應收應付賬款。其中,貿易信貸(或稱“商業信貸”)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供給者與需求者間的信貸或是預先付款而形成的短期資本流動;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國際貸款是指通過銀行等中介機構進行的借貸。

需要說明的是,跨境資金流動具有嚴格的定義和規范的統計標準。投機性資本流動(即俗稱的“熱錢”)是指為追求最小風險下的最大收益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跨境資本,是跨境資金流動的一部分,有理論上的定義,但無嚴格意義的統計規范和標準,這種投機性的資本流動往往并不采取特定的流動形式和渠道,有時甚至混同在貿易和服務貿易等賬戶中。

中國三套跨境資金流動監測數據

國際上,跨境資金流動監測主要靠采集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目前編制標準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收支手冊》第五版,擬于2015年過渡到第六版。國際收支平衡表按權責發生制記錄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所有經貿往來,能夠全面反映一國與世界經濟交往的基本狀況和基本趨勢。2012年,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達到7.5萬億美元。

為了保證國際收支統計的準確性,中國實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主要通過1996年建立的國際交易報告系統采集對外資金收付數據。在此基礎上,中國建立了跨境資金收付統計體系。跨境收付數據按照現金收付制反映企業、個人等主體在境內外之間的資金劃轉。與此同時,1994年匯改建立的結售匯制度催生了結售匯統計。2012年,企業、個人等主體通過銀行辦理的跨境收付交易達3500多萬筆、金額5.1萬億美元;結匯和售匯總額2.8萬億美元。以上三套數據基本涵蓋了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交易、收付和兌換全過程(見圖1)。

相對于單一的國際收支統計來說,當前跨境資金流動監測所依賴的數據體系具有如下優勢:首先,統計頻率更高。跨境收付數據基本的統計和監測頻率為月度,實際上可以按日采集逐筆數據。結售匯數據基本的統計和監測頻率也為月度,可以按日監測總量數據(即不區分交易性質、交易主體等)。其次,口徑更加廣泛、維度更加多元。跨境收付和結售匯統計數據不但參考了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交易項目進行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等不同交易性質的統計分類,還可以區分外資企業、內資企業、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等不同的交易主體,以及國內的地區和銀行分類,等等。此外,跨境收付統計還可以按照境外對手方國別、跨境收支交易幣種等標準進一步分類。最后,更加全面地呈現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狀況和外匯市場供求壓力。國際收支、跨境收付、結售匯和補充統計分別反映境內主體涉外交易及資本流動的不同環節,各環節的數據比較還可以反映外匯存款、貸款、人民幣結算等很多與外匯相關的問題。

從進出口、跨境收支和結售匯等流程圖(見圖2)看,各環節數據差異反映了企業在貿易中的財務運作行為。例如,企業出口后收款可能是外匯,也可能是人民幣。企業收到貨物貿易項下的外匯貨款后,可能存入銀行,或償還銀行外匯貸款,或賣給銀行(即貨物貿易結匯)。

海關進出口和貨物貿易跨境收付不一致

出口與貨物貿易跨境收入的差異可以反映企業出口收款周期,以及相關的貿易信貸等情況。從海關進出口和貨物貿易跨境收支的對比看,2007年以來,中國企業的出口收入率和進口支出率總體上有所上升,說明中國企業的外貿貨款結算速度有一定改善,這也反映了企業外貿訂單短期化、規避外貿外匯風險傾向。

出口收入率和進口支出率的明顯波動,還可以反映國內外宏觀環境對企業收付款的影響(見圖3)。例如,2008年底2009年初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期間,境外交易對手資金緊張,對中國進口的付款要求提速。同時,由于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企業盡快支付進口更加合適,進口支出率大幅攀升。此外,當時中國企業出口收款難度有所加大,出口收入率下降。總的影響是,當時貨物貿易跨境凈收入的資金規模遠小于進出口順差。再如,2010年年初和2011年年初中國都出現了出口收入率上升、進口支出率下降的情況,導致貨物貿易跨境凈流入超過凈出口,主要是因為當時外部流動性比較寬松,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為避免匯兌損失或者獲取匯兌收益,企業出口后盡快收取貨款的意愿較強,進口后推遲購買支付外匯的傾向增多。這又得益于銀行提供遠期信用證承兌貼現、進出口押匯、海外代付等跨境貿易融資。

貨物貿易跨境收付和貨物貿易結售匯數據不一致

從貨物貿易跨境收支和貨物貿易結售匯的對比情況看,企業貨物貿易跨境收入結匯率的波動沒有支出售匯率那么明顯,說明企業主要通過支付進口貨款時的財務運作,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人民幣升值預期高漲,企業都不愿意通過從銀行買外匯的方式(即售匯)支付進口,而是使用了很多外匯貸款支付進口,導致支出售匯率很低。在此情況下,企業結匯穩中有升,但購匯明顯減少,最終增加了外匯儲備。危機爆發期間,人民幣出現貶值預期,銀行外匯貸款資金緊張,企業更多從銀行購匯支付進口,使得支出售匯率大幅增長,外匯儲備積累放慢。危機以來的幾次波動也都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對結售匯差額和外匯儲備變動造成較大影響(見圖4)。

根據圖2,貨物貿易結售匯和貨物貿易收付匯之間的關系如下式:

貨物貿易結售匯差額=貨物貿易收付匯差額+境內貿易融資凈額+貨物貿易人民幣凈支付+其他因素

根據上述公式,我們可分析出2013年前10個月貨物貿易結售匯3349億美元(見表1),除了貨物跨境收付凈額1263億美元外,其他渠道還有境內貿易融資推遲購匯(占38%)和人民幣凈支付替代購匯(占31%)。

結論

中國跨境資金流動以穩定的實體經濟資金為主。長期來看,進出口和直接投資是中國主要資金凈流入渠道,占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非銀行部門結售匯順差1.8萬億美元的77%。因此,需要繼續貫徹“擴內需、減順差、調結構、促平衡”的戰略。

長期來看波動性跨境資金流動凈額占比較低。穩定的資金流動除了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外,還有境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上述四項總額2001~2012年合計32730億美元。同期外匯儲備增量(32611億美元)與其差額(119億美元),可稱為波動性跨境資金流動凈額,也可視為熱錢的一種算法。總體看,熱錢的比例較低。當然這也不絕對是熱錢。2012年流出較大是由于企業持匯意愿上升實現了“藏匯于民”,而不是賣匯給央行(見圖5)。

企業財務運作加大了跨境資金的短期波動。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經濟復蘇進程、債務危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等對國際金融市場時有沖擊,導致人民幣雙向波動加大。同時,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斷推進,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匯率、利率等價格信號日益敏感,更加善于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調整財務運作,如通過外匯貸款、貿易信貸管理進出口收付款周期、資金配置等,規避匯率風險或者套取收益(見圖6)。2008年以來,貨物貿易進出口和直接投資順差相對穩定,其他跨境資金流動多體現企業的這種財務運作,是結售匯差額波動的主要影響渠道。

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操作主體在境內而非境外。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主要是外貿企業在境內銀行幫助下的財務運作。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主要渠道在明而非在暗,主要是通過銀行跨境融資和外匯信貸套取利差和匯差。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長期動因是實體經濟而非單純市場套利,外貿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境外上市籌資和境外投資收益占絕大多數。

篇4

[關鍵詞]外盤;內盤;資金凈流入;股價變動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33-0105-02

1 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根據目前中國滬深交易所提供的成交數據,將主動性買盤視為資金流入,在任何一個股票軟件的分筆成交數據中,用紅色來表示。主動性買盤代表有場外資金愿意以比當時成交價更高的價格來買入股票,即外盤,用B表示,反映的是買方的意愿。將主動性賣盤視為資金流出,用綠色來表示。主動性賣盤代表有場內資金愿意以比當時成交價更低的價格來賣出股票,即內盤,用S表示,反映的是買方的意愿。

資金流向是指股市中的資金主動選擇的方向。從量的角度去分析資金的流向,即觀察成交量和成交金額,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在實際操作中是有方向性的,買入或賣出。資金流向的判斷是分析股市大盤走勢及個股操作的關鍵,但資金流向的判斷過程非常復雜,我們一般通過計算資金流入流出指標來判斷資金流向的方向性,并據此進一步預判股票價格走勢。

資金流入流出指標的計算主要是根據該股票內盤、外盤計算。公式如下:資金凈流量=(外盤成交手數-內盤成交手數)×成交均價。從公式中可以看出:當外盤手數大于內盤手數時,為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一般認為主動性的拋盤為內盤,其越大,說明大多投資者不看好后市,股票繼續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大量拋售手中的股票,收回投資;主動性的買盤為外盤,外盤的積累數越大,說明主動性買盤越多,大多投資者看好后市,股票繼續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大量買入該股票,以獲取豐厚的風險收益。通過內盤,外盤,我們可以判斷買方、賣方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成交數量大于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股票被投資者普遍看好;若內盤成交數量大于外盤則,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股票不被投資者看好。資金凈流入代表著該股票買方力量較強,股票有上升的動力。資金凈流出代表股票的賣方力量較強,股票有下降的趨勢。

針對股票交易市場資金凈流入對股價變動的影響,做出以下四個假設:

假設一:超大單資金凈流入量與股價變動有正相關關系;

假設二:大單資金凈流入量與股價變動有正相關關系;

假設三:小單資金凈流入量與股價變動有正相關關系;

假設四:散單資金凈流入量與股價變動有正相關關系。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上證A股中按照市值排名前15位的全流通股股票和深證A股中按照市值排名前15的全流通股股票,選取數據樣本時間是從2012年5月23日至2013年5月20日,共240個交易日的單個股票收益率、超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小單資金凈流入量和散單資金凈流入量,共6941個樣本。所有數據均取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中證網、新浪財經等開放式網站。

2.2 變量定義與指標選取

(1)被解釋變量。

股票的單日漲跌幅:股票的當前價格與昨日收盤價格之差與昨日收盤價格之比,用Y表示。

(2)解釋變量:單日的資金凈流入量。

超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單筆成交在100萬元以上的資金凈流入量,用X1表示;

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單筆成交在20萬~100萬元的資金凈流入量,用X2表示;

小單資金凈流入量:單筆成交在5萬~20萬元的資金凈流入量,用X3表示;

散單資金凈流入量:單筆成交小于5萬元的資金凈流入量,用X4表示。

2.3 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1對實證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由表中的基本統計數據可知,股票單日漲幅的最大值為0.100400,均值為0.000140,最小值為-0.100140;超大單資金單日的凈流入量最大值為83398.22,均值為23.47682,最小值為-85431.63;大單資金單日的凈流入量的最大值為15560.49,均值為-18.68910,最小值為-13925.35;小單資金單日的凈流入量的最大值為7249.160,均值為29.84256,最小值為-11125.47;散單資金單日凈流入量的最大值為3297.360,均值為32.79930,最小值為-3670.780。

3 回歸分析與假設檢驗

資金凈流入量對股票單日漲跌幅的回歸分析

為了檢驗假設一、二、三、四,本文建立以下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來考察資金凈流入量對股價走勢的影響:

Y=a+bX1+cX2+dX3+eX4+f

其中,Y是股價走勢的指標, 用單日股票漲跌幅衡量;a 是待估截距項;b、c、d、e是待估回歸系數, 代表了其對應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邊際貢獻;f是隨機項。

同時,R-squared為0.362628;Adjusted R-squared為0.36226;F-statistic為986.5447;Prob(F-statistic)為0.00000;Durbin-Watson stat為2.014295。

回歸方程為:Y=0.000453+2.40E-06×X1+4.65E-06×X2-1.68E-06×X3-7.10E-06×X4

回歸結果表明,截距項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X1,X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而且系數為正,說明超大單、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對股價走勢有正相關性,接受假設一、二。

X3, X4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但是系數為負,說明小單、散單資金凈流入量對股價有負的相關性,拒絕假設三、四。

根據上述實證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超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大單資金凈流入量和股價變動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即當單日有超大單,大單資金凈流入量時,這只股票看漲,股票價格有上漲的趨勢,再結合其他指標,如K線走勢,5日均線,20日均線,投資者可以考慮買進該股票;小單資金凈流入量,散單資金凈流入量和股價變動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即當有小單,散單資金凈流入量時,股票價格有可能下跌的趨勢。

4 政策建議

投資者股票研判的過程中采用資金流入、流出指標時,并據此做出股票投資選擇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不能僅僅關注股價的變動,資金流入,資金流出,應該綜合考慮資金流入,流出,即資金凈流入量對股價變動的影響,尤其是超大單,大單的資金凈流入量,二者對股價變動的影響顯著,通過對這兩個指標的研究,我們可以對股票未來價格走勢做出一定的預判;我們在投資時,可以不去關注小單,散單資金凈流入量,這兩個指標對股價變動的影響很小,可以不去考慮,把注意力集中在超大單,大單的資金凈流入量,并據此做出判斷。

(2)注意結合股價在低位、中位和高位情況下該股的成交量。成交量變化是股價變動的基礎,市場交易越活躍,成交量也就越大;進行成交量變化與股價變動相互關系的分析時,一定要把握大勢,結合K線圖及其技術指標進行綜合研究判斷。

(3)綜合考慮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其他相關因素,比如股票市場內部因素,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政策因素等,作出最終的股票投資選擇。

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投資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2]李向科.證券投資技術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美]戈登.投資學基礎[M].趙錫軍,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4]王巖.股票市場資金流入流出指標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1(4).

篇5

一、外資流入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

隨著我國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不斷開放,外資流入的規模和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日見加深,我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面臨的金融風險陡然加大。從外商直接投資和外商證券投資兩個方面看,外資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金融風險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資創匯能力下降,與此同時,外商直接投資引發的外匯流出不斷增加,從而對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帶來壓力;二是外資金融機構的涌入,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成長帶來嚴峻挑戰,并可能引發金融動蕩。

1、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國際收支均衡的影響。首先,加入WTO使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的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外商對服務業投資增長迅速。2002年,外商在金融、保險業的投資比上年增長了206%,在科學和綜合藝術服務業的投資亦比上年增長65%。這些行業的創匯能力差,隨著我國市場準入的不斷擴大,我國貿易收支平衡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表1顯示出目前我國的貿易收支狀況已不容樂觀。其次,隨著外商直接投資存量的不斷增加,今后外商的分紅、利潤匯出等資金的流出額將迅速增長,因而成為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均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表2可以看出,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1995年,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為170億美元,1998年以后每年均在200億美元以上,最高時當年收益達到280億美元。從1995年到2002年,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總量為1825億美元。然而,實際上外商并沒有把這些收益全部匯出,而是把投資收益的80%轉化為利潤再投資,僅把投資收益中的20%左右匯回。這部分資金大多投資于廠房、設備等,它的流動性很有限,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仍應是未來我國利用外資的最重要的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占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一直高達40%以上(表2),1999年這一比重甚至達到70%。這一方面說明外商利潤再投資在我國外資來源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利用外資的大好形勢在某種程度上被高估了。很顯然,一旦外商增加利潤匯出比例,甚至把全部投資收益匯回母國,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便有可能面臨外資流入減少、流出增加的雙重影響。盡管這種情況尚未發生,甚至有國內學者研究指出,今后5―10年,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將繼續增長,并有望保持年均5%―10%的增長速度,但必須注意到,隨著外資存量的增加,外商投資收益亦不斷增加。而且,今后外商投資在服務業的比重將迅速加大,這一趨勢在2002年外商投資的行業結構變化中已充分顯現。這些行業的收益高,投資回報期較短。可以預計,未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利潤匯出將快速增加。1999年和2001年外商投資收益都曾高達300億美元,因此,未來外商每年投資收益有可能達到400億美元,匯出利潤200―300億美元,這就必然加大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力度。

2、外資金融機構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外資金融機構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影響;二是外資金融機構相關業務的開展對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方面的影響。第二方面的內容將在文章第二部分討論。外資金融機構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影響主要包括:(1)銀行業。目前跨國銀行進入我國競爭所面對的是比較穩定的金融市場,市場拓展空間有限,因此,其市場定位必然與國內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高度重合,結果必然是同國內銀行爭奪客戶、爭奪業務和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從目前來看,外資銀行將與中資銀行就優質客戶、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專業人才、傳統存貸款業務、新興零售業務和城市金融業務展開激烈的角逐。外資銀行的優勢在于自主性強、全能銀行、資產質量優良、金融工具先進、經營管理經驗豐富、在不少領域享受超國民待遇(如外資銀行可以只服務于沿海發達城市,而國內銀行卻是普遍服務)。而我國銀行業尚存在很多體制或管制,如非市場機制運作、透明度差、呆壞賬比例高、分業經營等。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將導致國內銀行收入減少、優質客戶流失,迫使國內銀行轉向高風險客戶,從而造成不良貸款率和較低的利潤率,并可能造成一部分金融機構的破產。對于一向適應金融穩定的國內客戶來說,有可能引發金融恐慌,遂使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2)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對金融穩定的影響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實行的是較高的市場準入、經營區域限制、嚴格的行為監督和國有公司占主導的制度。隨著外資保險機構的進入,我國保險業的壟斷狀態開始被打破,多年來因體制性因素、自身管理機制不完善、保險監管缺乏有效性而積累起的金融風險逐步顯現,這些因素使中資保險公司在與外資保險公司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我國保險業亟需加速市場化改革步伐,否則,在外資的沖擊下,中國保險機構可能出現經營危機,并引發金融動蕩。(3)證券業。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會有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這些金融機構大多具有良好的國際信譽,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外資金融機構這種整體上的競爭優勢,將在短期內對國內證券業的業務經營活動形成較大的沖擊,打破我國金融體系原有的均衡,使中資機構的經營環境惡化,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隨著部分高收益業務和優質客戶的喪失,市場份額的下降,那些目前經營狀況已經不佳的國內證券經營機構可能出現動蕩和危機,以至于危及我國的金融安全。

(二)外商的證券市場投資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開放,外商證券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將成為我國金融穩定的最大威脅。

我國證券市場的開放始于1992年。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并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的正式啟動,截止2003年9月,已有7家外資機構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獲證監會批準,這些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從5000萬美元到3億美元不等。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證券市場,必然對我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深遠影響。從好的方面看,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深化,提高資金配置資源的效率,改變股市投資理念,在維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從其帶來的風險看,首先,國外投資基金的進入,在目前國內股市資金推動型特征還較明顯的情況下將推動股價的非理性上升,同時我國股市與國外股市的關聯度將加大,從而加大了我國股市的不穩定性。其次,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引入帶來的最大風險,就是有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惡性撤資問題,這是我國金融穩定面臨的最大威脅。為了避免大規模集中撤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對封閉式基金規定了匯入本金滿3年后(其他合格投資者匯入本金滿1年后),才可以申請分期、分批購匯匯出本金。所有機構每次匯出本金的金額不得超過本金總額的20%,相鄰兩次匯出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1個月(其他機構投資者不得少于3個月)。但是,從臺灣、韓國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的經驗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國內證券市場都將處于國外資金凈流入狀態。如果按照平均每年增加50―100億美元計算,5年后國內證券市場流通的國外總資金本金將會達250―500億美元。即使按照每次匯出20%的規定,其影響也是不小的。

二、外資對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及資本管制的影響

目前來看,外資對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及資本管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二是給我國金融監管帶來嚴峻挑戰;三是使我國國際收支壓力加大,降低資本管制的有效性,從而迫使我國資本市場加快開放步伐。

(一)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實現

由于我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形成的市場基礎還不完善,外匯市場長期以來形成對央行干預的依賴。為維持匯率穩定,央行不得不被動地買入外匯,使外匯占款成為影響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導因素,這使中央銀行通過操縱基礎貨幣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受到很大限制。與此同時,基礎貨幣的大量被動投放,又會增加潛在的通貨膨脹。此外,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進行。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資對我國利率的敏感度將加大,并將促使我國利率與世界利率的同步變化。在我國銀行體系比較脆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尚未打通的情況下,大量外資的進入,尤其是大量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將嚴重干擾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將使中央銀行通過利率調控信貸市場的努力落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外資凈流入持續增長的局面仍將繼續,在現行匯率制度下,外資流量增加得越多,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就越小。在目前我國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邊際效應不斷遞減的情況下,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將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宏觀經濟的穩定必須具有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

(二)我國金融監管受到挑戰

中央銀行對外資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難度加大。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仍主要以市場準入、業務領域、分支機構的設立、資本充足性等合規性監管手段為主,過多地采用了行政性手段,而在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十分缺乏,更未建立起風險予警機制和危機處理機制。隨著外資大量進入金融服務業,我國中央銀行將面對一個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緊密、交易國際化、技術手段先進和金融創新能力強的新的監管對象,這對于習慣于運用行政手段,缺乏國際金融監管實踐的中央銀行來說,將是一個極其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我國現行法規允許外資銀行從事混業經營,而中資銀行卻是分業經營,這種不均衡的格局必然促使中資銀行想方設法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或機構創新繞開分業經營的限制。因此,隨著金融服務業的逐步開放,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將引發國內金融創新熱潮,從而加大中央銀行的監管難度,有可能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和金融體系的穩定。

(三)我國國際收支壓力加大,資本管制的有效性降低,從而迫使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加快

首先,我國國際收支的壓力將促使資本賬戶加快開放。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金融、保險和電信等服務行業的資金迅速增加。這些新流入的外資創匯能力低,但利潤回報期短,對我國國際收支將產生不利影響。目前我國已有的外資存量的投資收益已達較大規模(參見表2),而我國貿易收支狀況已不容樂觀。因此,從中長期來看,在經歷了加入WTO初期所帶來的短暫的資本項目改善后,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利潤匯回等相關國外付款的增加,以及貿易收支的惡化,我國經常賬戶平衡將面臨嚴峻挑戰。當然,這種經常賬戶的赤字可以由外商直接投資的加速流入來彌補。但事實上,外商直接投資的加速流入很難持續。為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我國政府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迅速提高本國出口部門的國際競爭力,多創匯來平衡國際收支;二是開辟其他外部融資渠道,如通過開放證券市場或者允許國內機構包括銀行自由地到國際市場借款,從而吸引其他形式的外資流入來彌補這個缺口。由于一國比較優勢的提高,國內部門出口能力的增強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因此,第二種方案更為現實可行。其次,資本管制有效性的降低將加快資本項目開放的步伐。加入WTO后,根據WTO的規則要求,我國將繼續擴大經常項目的可兌換,消除那些阻礙與貿易相關的外匯資本流動和匯兌便利的非關稅壁壘,從而使我國資本管制的有效性面臨極大挑戰:(1)從國際收支的角度看,國際收支大部分交易同時具備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特性,遂使部分資本項目資金可以混入經常項目逃避管制,因此,隨著我國關稅降低,貿易限制的減少,為通過經常項目進行的資本逃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跨國公司內部所實現的資本逃避也將增加;(2)我國部分資本項目已經放開,由于資本本身具有可替代性,對一種工具進行控制而對另一種工具不進行控制就會導致資金流向未控制的工具,如外資可通過直接投資方式進入國內,然后流向證券市場。因此,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將為資本逃避提供更多的實現渠道;(3)隨著外資銀行大量進入及其經營業務范圍的不斷放開,通過其內部體系逃避資本管制的行為將日益變得不可忽視。可見,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提高,伴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開放,經濟主體可以有多種途徑繞開資本項目管制,致使現有的管制措施失效,從而使我國資本市場被迫加快開放步伐。

三、開放條件下防范外資金融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我國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步伐加速,未來幾年我國可能會面臨一段外資集中流入的時期。盡管外資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不斷加大,但決不意味著我國金融體系不堪一擊。第一,我國金融市場廣闊,市場需求主體眾多。面對一個新的市場,外資需要時間適應,而且外資也不可能占據市場的全部優勢,中資金融機構,特別是我國民間資本的潛力遠未發掘;第二,近年來,我國資本的流出與流入同國際市場利率、匯率等相關性越來越強,這表明部分管制措施事實上已經失效。可見,隨著十幾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金融體系對資本流動已有一定的承受力。第三,根據入世承諾,我國金融服務業尚有5年過渡期,因此,外資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尚存在很多變數。總的來看,未來幾年是我國完善金融體制、提高金融競爭力的關鍵時期,能否處理好外資流入風險、外匯管理以及國內金融機構改革等問題決定了未來我國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

為了能夠在積極利用外資的同時,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我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應對:

(一)利用外資依然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同時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改善國際收支結構

從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的經驗來看,外商直接投資尤其是“綠地投資”的金融風險相對較小,因此,我國利用外資應以努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在外商直接投資中,還應通過改善投資環境(主要是軟環境)引導外資流向貿易部門,以提高創匯能力。與此同時,積極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從事資源開發、加工貿易等,以獲取對外投資收益,從而改善我國國際收支結構。

(二)充分利用過渡期,加快銀行體制改革

我國的金融風險主要累積在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身上。銀行穩定是金融穩定的核心。外資進入我國銀行業,給我國銀行帶來強大的競爭壓力,但我國銀行也存在著在競爭中崛起的巨大機遇。其中,充分利用5年過渡期加速國內銀行體制的改革至關重要。改革內容不僅包括改造現有銀行機制,還包括培育新機構,建立退出機制,重塑銀行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乃至重構信貸文化等。

(三)加強對短期資本和銀行間信貸市場的監控,穩妥地推進資本項目的開放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歷次金融危機表明,外資流入的數量與短期資本比例密切相關。因此,加強對短期資本的監控是資本管制的核心內容。其中,加強對銀行間信貸市場的控制至關重要。事實表明,放松對銀行資本交易方面的限制是開放資本賬戶的實質性內容。因此,對于銀行海外融資限制的接觸應當重視。由于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和銀行體系使國家幾乎承擔著所有的匯率風險和銀行經營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允許國內銀行對外自由舉債,必然會導致“過度借貸綜合癥”,從而誘發金融危機。然而,對資本流動的管理,我國尚需探索多種方式,而不是局限于資本交易實現審批制度。應當借鑒他國經驗,以間接調控為主、行政調控手段為輔,如資本交易稅、無息存款準備金等,以便減輕外匯市場均衡過程中的扭曲。

(四)適度擴大匯率制度的靈活性,及時化解外部金融風險

外國資本進出我國金融市場的規模和頻率將與以往有很大的差別,因而匯率政策對實現內外經濟平衡、調節國內外需求結構、維護外匯市場穩定至關重要。

可以考慮設立人民幣匯率目標區,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范圍,但近期人民幣匯率還應保持穩定。穩定的匯率有利于國內經濟的穩定、周邊國家和地區以至全球的經濟穩定,也有利于緩解外部金融風險,降低國內金融改革的成本,增強政府宏觀調控的主動性。目前應采取多項措施,努力舒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速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疏通各項金融政策的傳導機制,增強國內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

(五)建立金融危機的快速應對機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金融危機顯示出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的先天不足和極度脆弱,金融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提供了機遇,同時也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進程遭遇國際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不同國家因應對危機的舉措不同,其經濟所遭受危機的損害程度差異很大。因此,建立對金融危機的快速應對機制是極其必要的舉措。金融危機的應對機制首先應包括對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的密切監控機制,以做好危機的事前預防工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對50個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在1975―1997年間金融危機發生前一些宏觀經濟變量作出分析,揭示出金融危機發生前的宏觀經濟變量的一些規律性變化:在貨幣危機或銀行危機前,經濟是過熱的,通貨膨脹相對較高,實際匯率升值,經常賬戶逆差擴大,資產價格高漲,同時國內信貸隨著金融市場自由化進程增長強勁,并伴隨著高于正常情況規模的短期資本流入,銀行存在大量呆壞賬、金融部門體制與監管框架薄弱等。這時,實際經濟活動突然下滑,資本流入減緩,貿易條件惡化,資產價格急劇下跌,全球利率上升,或是與本國經濟結構狀況類似的國家發生危機等等任何一個沖擊的出現,都會成為危機的導火索,使經濟中的金融脆弱性轉化為金融危機。因此,一國要密切關注這些宏觀經濟變量的走勢和變化,及時采取措施使經濟實現“軟著陸”,避免金融危機發生帶來的極大破壞力。其次,應制定應對危機的各種方案。這里有必要說及的是,我們防范的是外資帶來的金融風險,而不是限制外資。外資在帶來金融風險的同時,亦帶來很多機遇,外資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影響尚存在很多變數。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我國相關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實施都必須充分考慮國內、國外的因素,這將使我國的宏觀決策體制加速市場化,提高宏觀政策的有效性。而我國微觀機制將在外資的強力沖擊下加速結構調整、向國際規范迅速靠攏,并在生存與毀滅的嚴酷環境中提升競爭力。而只有通過宏觀體制的調整和微觀機制的健全,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才能真正達到我國利用外資的目的。

參考文獻:

①史月英:《‘細解2002年外商直接投資’整理》,《國際金融報》2003年5月29日。

②趙晉平:《注意外商投資新趨向》,中國思維網,2002年10月18日。

③參見米建國、李揚、黃金老:《入世中外資銀行角逐六大熱點》,南方網,產業聚焦,2002年4月3日。

篇6

與此同時,中國A股市場標桿指數滬綜指周二已連續第六日收升,續創7個半月新高;周三早盤則現小幅調整,微收跌0.13%至2180.39點。

麥格理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認為,人民幣匯率近期與股市的表現高度相關,進一步印證了資金重新流入中國市場。

資金如同洋流,影響著經濟冷暖,未來有哪些順流逆流?

就人民幣而言,目前國際化不斷深化,長遠而言,中國很可能迎來經常賬和資本賬“雙順差”,美元和人民幣成為全球外匯儲備兩大貨幣是大勢所趨,如果基本面同時向好,匯率可能一起走強。

上半年已經表現出中國貨幣當局短期貶值的意向,而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表示,人民幣匯率被“溫和低估”,稱人民幣匯價仍然被低估5%-10%。料人民幣如果重新開啟單邊升值,中國央行一定不會坐視。

而目前,敘利亞、加沙和伊拉克的沖突不斷升級、中國在追求領土主張上對日本變得更加強硬、泰國恢復軍事統治、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而親俄分裂分子擊落了一架民航客機。

目前地緣政治風險正被低估,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美國、中國和日本的向好經濟數據,以及目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美國復蘇擴張,中國經濟企穩,日本強勁復蘇,投資者認為這比地緣政治更重要。

所謂不與央行為敵,央行充足的流動性支撐了市場,沒有人會與央行意志的強大火力對著干,這讓波動性受到抑制,但后續,外界預期9月美聯儲QE可能即將結束,伴隨升息周期的可能加大,地緣政治的風險也可能進一步顯露。市場的風險情緒可能會爆發。

在美國銀行本月的調查中,28%的受訪者認為地緣政治是目前最大的風險,這一比例高于6月份的14%。IMF經濟顧問Olivier Blanchard上周表示,地緣政治風險已經出現,盡管他們還沒有對全球宏觀經濟產生影響。

根據資產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對利率和股市表現的關系統計,就美國而言,同期10年期債券收益率平均為5.11%,標準的市盈率平均為15,而CPI超過4%。這些時期,標普的平均漲幅為21%。

而在利率上升、股市下跌的情況下,標普平均下跌了近16%。同時,10年期債券收益率平均超過6%,股市的市盈率平均為12.57,通脹率較高,平均達到6.8%。高利率、高通脹和廉價的股票通常意味著經濟衰退。

該分析認為,在通脹較高,而利率從高位繼續上升時,加息將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當通脹較低,而利率從較低水平開始上升時,加息對股市的影響是積極的。

投資者們對于美國二季度GDP預期的樂觀情緒高漲。中國內地股市周三雖然沒有延續強勢,收跌0.1%,但外界對股市的悲觀預期正扭轉為普遍樂觀。

篇7

【關鍵詞】 惡性腫瘤;,近距離放射治療;,放射性粒子植入

【關鍵詞】 惡性腫瘤;近距離放射治療;放射性粒子植入

放射治療與外科治療、化療以及生物治療是當今腫瘤四大治療方法。100多年來,放射治療(放療)的發展給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但也帶來了一些難以避免的嚴重副反應和合并癥。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放療副反應以及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近距離治療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脫穎而出。

1 近距離放射治療的基本概念

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是將放射源(封裝的放射性核素)經人體腔道置于腫瘤附近、插植到腫瘤體內、或放置在瘤體表面實施照射的一類放射治療手段的總稱[1]。所謂“近距離”是指將放射性同位素放置在距腫瘤組織5 cm范圍內,甚至在腫瘤組織內進行治療[2]。近距離治療主要包括腔內或管內照射、組織間照射、術中放置導管的照射以及模照射[3],而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腫瘤技術是將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植入腫瘤內,屬于組織間照射,因此,具有治療靶點局部劑量高,周圍正常組織受量低,照射時間短,可以連續照射或分次照射,安全、可靠、易于防護等優點。

2 放射源的選擇及其治療腫瘤的機制

適用于近距離治療的放射源必須滿足:①在組織中有足夠的穿透力;②易于放射防護;③半衰期不宜過長;④易制成微型源。目前我國放射性粒子植入術主要應用125I粒子。這是由于其物理特性所決定的:①125I釋放γ線,其平均能量為28 keV,屬于低能放射性同位素,有穿透到局部組織間的作用,療效較好,損傷小;②125I半衰期較長,為60 d,可提供200 d左右的持續照射(3個半衰期),便于臨床的使用和保存[4];③半價層為0003 cm的鉛,操作人員易于防護;④靶治療體積以外放射劑量迅速衰減。

3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的方法

首先通過超聲、CT、MRI圖像所提供的腫瘤及周圍器官的信息,測出腫瘤的三維徑線,將數據輸入三維治療計劃系統,最終得出粒子的放射總劑量[5,6]、粒子的數量、粒子種植的準確部位以及粒子的間距,使得粒子在三維方向上劑量分布均勻,最大限度地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受量。所需粒子數=[靶體積(長+寬+高)×5]/(3×每個粒子的活度)。通過手術暴露腫瘤,或在超聲或CT引導下,按計劃將穿刺針刺入腫瘤,各穿刺針應平行排列,再用粒子植入槍將粒子種植入腫瘤的不同深度。邊緣粒子應位于腫物表面下05~10 cm。種植前應將鄰近臟器盡可能移開,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器官及組織的照射劑量。術后拍X線片來確定粒子種植的部位,顯示治療部分與周圍正常組織的關系,得出粒子的放射劑量分布圖,從而驗證粒子種植后劑量分布是否與治療計劃一致。

4 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的植入方式

4.1 盲插法 早期粒子治療是在手術直視下用穿刺針徒手將暴露的放射性粒子直接刺入腫瘤內。由于粒子刺入的部位及深度難以準確控制,且無法控制粒子的均勻排布,致使腫瘤內放射劑量分布不均。1997,Zelefsky和Whitmore報道了用手引導經恥骨后125I永久插植治療前列腺癌患者的5~15年長期隨訪數據,研究表明盲插復發率高[1]。此外,操作人員還接受過多的照射。隨著粒子植入裝置的研制成功,人們已不再采用徒手操作。

42 模板立體定位法 為了按治療計劃準確種植,術中常使用有橫、豎坐標和柵格的多孔模板進行立體定位。模板上的柵格與超聲監視器上所顯示的柵格一致。穿刺針通過模板孔進入腫瘤內,按照治療計劃,用粒子植入裝置在不同深度放置粒子,從而達到立體定向治療的目的。

43 超聲、CT引導法 超聲引導下的三維治療計劃系統和CT引導下的三維治療計劃系統目前已經廣泛應用臨床治療。由于超聲分辨率良好,操作簡便,性能價格比較優良,更因其實時掃描、實時監測的突出優勢,為粒子均勻植入腫瘤奠定了基礎,使得超聲在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中前景最為廣闊。Bulter等分析了有無超聲引導下198Au插植工作的數據,并據此認為前列腺癌近距離治療的技術革命已經開始,超聲技術能使插植位置及劑量掌握得更好[8]。

4.4 其他方法 尚有直腸內螺旋MRI引導[9]、胸腔鏡、腹腔鏡引導等方式。直腸內螺旋MRI能夠清晰顯示前列腺輪廓,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影像技術。目前利用胸腔鏡、腹腔鏡等微創技術進行粒子種植成為此項技術的研究熱點,拓寬了該項技術的應用范圍,使此項技術逐漸趨于微創化。近些年來,國內亦開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術治療腫瘤,植入方法除前列腺為超聲引導模板立體定位外,其他部位的腫瘤,因腫瘤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植入方法。如胡建林等[10]行CT引導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肺癌,亦有報道[11~13]借助腹腔鏡輔助或CT引導術中盲插植入粒子。

5 治療原理

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腫瘤是將微型放射源植入腫瘤內或腫瘤浸潤的組織中,包括腫瘤淋巴擴散途徑的組織,通過微型放射源(粒子源)發出連續低能量γ射線,持續對腫瘤細胞起作用,不斷殺傷腫瘤干細胞,經過足夠的劑量和足夠的半衰期,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毀滅性殺傷,直至腫瘤細胞全部失去繁殖能力,從而達到較徹底的治療效果,使正常組織不損傷或有微小損傷。粒子源經4個半衰期后完全衰變,可永久地留在病人體內。放射性粒子植入與外照射放射治療和高劑量率后裝治療最大放射生物區別是劑量率不同。粒子植入后開始的劑量率僅為直線加速器的1%,加速器2 Gy/min,10 Gy/周,而125I為00013 Gy/min,一周后為13 Gy/周,劑量率的差別直接影響放射損傷的修復,腫瘤細胞的再氧化、再分布和再增殖等。劑量率越低,放射性生物學效應越小。放射性粒子具有非常低的劑量率,達到需要的處方劑量必須有足夠長的照射時間,延長時間,使乏氧細胞有充分時間發生再氧化,增加放射敏感性。當細胞死亡超過細胞分裂時,不發生再增殖。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主要特點是局部“適形”治療,腫瘤靶區劑量高,周圍正常組織受量較低,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療增益系數(TGF),減少并發癥,提高療效。

6 臨床治療適應證[11]

放射性粒子近距離臨床治療適應證,主要包括:①未經治療的原發腫瘤;②需要保留功能性組織或手術將累及重要臟器的腫瘤;③不愿進行根治手術的病例;④預防腫瘤局部擴散或區域性擴散者;⑤轉移性腫瘤病灶或術后孤立性腫瘤轉移灶而失去手術價值者;⑥無法手術的原發腫瘤;⑦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敗的病例;⑧外照射劑量不足,作為局部劑量補充;⑨術中殘存腫瘤或切緣距腫瘤太近(<05 cm)等。

7 臨床療效標準(OTR)及臨床受益反應(CBR)

按照WHO療效評價標準,將病人治療療效評價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輕微緩解(MR)、疾病穩定(SD)和疾病進展(PD)。有關CBR的標準,臨床受益反應評價指標包括病人的疼痛強度、鎮痛藥物消耗量、KPS評分和體重變化。療效分為有效、穩定和無效。根據疼痛評分標準(VAS法,10分制)進行疼痛評分,計算鎮痛藥物消耗量,每周記錄病人的KPS評分。術后定期(3~6個月)行血常規、肝功能等檢查,記錄與毒性反應相關的癥狀。術后常見并發癥有膽汁漏、胰漏、胃腸出血、粒子移位、肺栓塞等[15],顱內植入粒子可發生癲癇、腦水腫、腦壞死[16]。

8 在常見腫瘤中的應用

8.1 前列腺癌 Merrick等[17]報道425例T1~T3期前列腺癌患者經125I或103Pd粒子治療后,5年實際生物化學無病生存率為94%;低度、中度和高度危險組患者5年生物化學無病生存分別為971%、975%和844%。Blasko等[18]報道低度、中度和高度危險組患者5年生物化學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4%、82%和65%。Grimm等[19]報道125例T1~T2b期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治療后隨訪10年,PSA無進展生存率為87%;而Zelefsky等[20]報道外放療加三維適形放療,劑量756~810 Gy,4年生物化學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5%、80%和55%。美國近距離治療協會推薦,對于T1~T2期、Gleason分級<6和PSA低于10 ng/ml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單純放射性粒子治療可作為首選治療。當前列腺體積>60 cm3時,可先行激素治療或外放療,體積縮小后再加放射性粒子治療[21]。

8.2 胰腺癌 由于胰腺癌癥狀隱蔽,不易早期發現,大約80%以上的病人在確診時腫瘤已屬局部進展期,手術切除困難,尤其是胰頭癌,往往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粘連,引發梗阻性黃疸。研究顯示外照射并沒有明顯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僅為55~7個月,外照射加化療的中位生存期為9~10個月,術中放療配合外照射和化療的中位生存期為7~16個月。外照射的療效差是因胃腸道的放射耐受性較低,常規外照射的劑量受到一定限制,根本達不到腫瘤根治照射劑量,使腫瘤局部控制率較低,復發率較高,2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自1925年起,不同類型的放射性粒子組織間種植治療胰腺癌得到應用。1943年英國的Handley醫生利用鐳針治療了7例胰癌,取得了較好的姑息治療效果,其中1例存活2年。1938年Peck、McNeil和Barone醫生利用氡粒子治療胰腺癌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而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修典榮等[22]報道術中超聲引導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療8例晚期胰腺癌。結果8例中植入粒子19~38粒,平均228粒,周緣匹配劑量(MPD)65 Gy。手術后,病人恢復良好,術后復查血常規未發現有骨髓抑制現象。手術前頑固性腹痛消失(2/2)。得到CT復查的4例顯示,腫瘤完全消失2例,腫瘤明顯縮小和略有縮小各1例。全組無胰漏、胰腺炎并發癥。提示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對失去手術切除機會的胰腺癌局部控制效果滿意,可有效緩解疼痛,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手段。Parikh等[23]報道胰腺癌病人最長生存期超過36個月。王紹奎等[24]報道因腫瘤局部因素不能手術切除或全身狀況不能耐受手術的膽總管下段癌行內引流的基礎上植入125I粒子,CR 4例,PR 1例,另1例于術后20 d死于肺部感染。丁昂等[25]比較了放射125I與吉西他濱(gemcitabine,GEM)在治療局部進展期胰腺癌中的作用。

8.3 肺癌 胡效坤等[26]回顧分析36例失去手術機會的中晚期肺癌,其中中心型肺癌22例,周圍型肺癌14例,并發縱隔轉移16例,肝轉移4例。36例原發灶及20處轉移灶均行CT導引下植入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治療,運用治療計劃系統(TPS)按處方劑量、設計籽源分布,植入16~50顆125I籽源,其放射性活度為26、30、33 Mbp/粒,放射性總活度為550~1500 Mbp,籽源間距為1~15 cm。全部病例行經靜脈化療2~6次。治療后1、2、6、12個月行CT隨訪評價。隨訪6個月時生存率為100%(36/36),隨訪12個月時生存率為8571%(30/35)。提示植入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治療中晚期肺癌,操作安全,并發癥少。黃志慶等[27]報道中藥肺積方(名中醫方)與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主要癥狀、控制腫瘤的增長、延長生存期均有較好療效。另外,125I粒子植入尚可用于頭頸部腫瘤的治療[28],我院對宮頸癌放療后未控或放療后復發、低位直腸癌無法手術或復發的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Khan FM.The Physics of Radiation Therapy[M].2th Edition.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1992

2. 陳萍,魏獻忠,梁偉堅,等.等射活性103pd粒子近距離照射治療腫瘤初步研究[J].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1,7(6):426428

3. 王俊杰,唐頸天,黎功.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腫瘤[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120

4. Ling CC.Permanent implants using Au198,Pd103 and Ⅰ125:Radio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the linear quadratic model[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2,23(1):8187

5. 田增民.CT引導立體定向組織內照射治療腦腫瘤40例[J].解放軍醫學雜志,1992,17(4):272274

6. 張紅雁,常則靈,張揚,等.立體定向間質內放射治療深部腦腫瘤(15例報告)[J].中國腫瘤臨床,1996,23(6):390392

7. Zelefsky MJ,Whitmore WF.Longterm results of retropubic permanent 125iodine implantation of the prostate for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tic cancer[J].J Urol,1997,158(1):2329

8. Butlerr EB,Scardino PT,The BS,et al.The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experience with gold seed implantation[J].Semin Surg Oncol,1997,13(6):406418

9. 王俊杰.放射性粒子種植治療前列腺癌(基礎篇)[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2,2(2):8284

10. 胡建林,楊和平,李前偉,等.經皮穿刺瘤體內植入125Ⅰ粒子治療肺癌的初步評價[J].重慶醫學,2002,31(9):774775

11. 孫北望,陳萍,曾可偉,等.103鈀放射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J].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1,7(6):433434

12. 金護申,徐懷德.組織間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J].中國微創外雜志,2002,2(2):7578

13. 劉蔭華,姚宏偉,史繼榮,等.腹部晚期腫瘤術中植入125Ⅰ粒子近期觀察(附11例報道)[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12

14. 申文江,王綠化,夏廷毅.放射治療學新技術進展[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55159

15. 呂孝鵬,孫新臣,孫臨飛,等.術中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在不能切除胰腺腫瘤中的應用[J].腫瘤防治雜志,2004,11(12):13121314

16. Scharfen CO,Seed PK,Wara WM,et al.High activity iodine125 interstitial implant for glioma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2,24:583591

17. Merrick GS,Butler WM,Calbreath RW,et al.Fiveyear biochemical outcome following permanent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for clinical T1T3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1,51(1):4148

18. Blasko JC,Grimm PD,Sylvester JE,et al.Palladium103 brachytherapy for prostate carcinoma[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2000,46(4):839850

19. Grimm PD,Blasko JC,Sylvester JE,et al.10year biochemic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control of prostate cancer with 125Ⅰ brachy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2001,51(6):3140

20.Zelefsky MJ,Leibel SA,Gaudin PB,et al.Dose escal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affects the outcome in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8,41(2):491500

21. 王俊杰,黃毅,馬力文.放射性粒子種植治療前列腺癌[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09128

22. 修典榮,王玫生,冉維強,等.術中超聲波125I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胰腺瘤初步報告[J].中國現代普外科進展,2003,6(4):238240

23. Parikh S,Nori D.Unresectable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treated with palladirm 103implant and chemoradiation[J].J Clin Gastroenterol,1998,26(2):15860

24. 王紹奎,董紅梅,李英,等.術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療膽總管下段癌六例近期療效觀察[J].腫瘤防治雜志,2005,12(17):13581359

25. 丁昂,童賽雄,靳大勇,等.125Ⅰ+吉西他濱在治療局部進展期胰腺癌中的比較[J].肝膽胰雜志,2004,16(1):1920

26. 胡效坤,邱春東,呂東方,等.CT導引下植入125Ⅰ放射性密封籽源治療中晚期肺癌的應用研究及隨訪評價[J].中華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7):509511

篇8

一、來自外資物流企業的壓力

早在兩年前,外資物流企業就已經陸續進入中國,到現在,各地分支機構紛紛建立,她們投入的資金雄厚,物流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人員培訓到位且素質很高,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廣泛應用,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對中國的物流產業形成巨大沖擊。

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以后,都有比較快的發展,許多企業在2004年得到高增長、高回報。美國聯合包裹運送公司中國出口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04年增幅高達125%;中外運敦豪的56家分公司,已覆蓋全中國300多個城市,在中國的業務保持了50%的增長率;敦豪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簽署合作意向書,將在保稅物流園區內興建15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而此前DHL已在外高橋自由貿易區內擁有11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DHL的母公司德國郵政董事會已決定,在近5年內將再向中國投資2.15億歐元,擴大和完善在中國的4個口岸作業中心,增設14家分公司,建設3個快遞物流中心和16個戰略備件中心。聯邦快遞宣布在上海成立中國業務分區總部,目前每周擁有11個航班通過北京、上海、深圳3個口岸服務內地將近220個城市,并于下半年新增7個分公司,設在汕頭、潮州、東莞和中山等地。2004年10月,美國交通部已批準授予聯邦快遞新增12條來往于中美間的航班;荷蘭天地的中國區總部也正式從北京遷到上海,并計劃在未來3到5年內對華增加2.5億歐元的投資,用于增加物流設施和員工培訓,以使中國成為其歐洲之外的最大市場。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專業服務商把目光轉向中國國際物流市場。美國總統輪船物流服務公司在深圳鹽田港附近設立物流中心,為客戶提供包括貨源地(出口)管理、國際貨運管理、目的地(進口)管理、國內貨運管理和配送中心管理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模式,以響應客戶對控制、靈活性和單點接觸的需求。隨著香港制造業向珠江三角洲轉移,許多貨運和物流提供商也向北跟進;CEPA實施以來,香港投資者在廣州注冊申請的10個獨資服務型企業中,有9個是物流公司,其中有3個已經開始運作。上海市外經貿委已將60家香資物流企業申請入滬的項目上報商務部,并有28家企業獲得批準。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使中國內資物流面臨空前的壓力。

二、內資企業的應對策略

“狼來了”并不可怕。面對外資物流企業的迅猛擴張,內資企業不能坐以待斃,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去主動迎戰,鞏固已有成果,并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惟有如此,才能在國際物流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應對策略之一:國家在政策上予以傾斜

國家應在政策上對民族產業進行大力扶持,給予政策上的諸多優惠。其一,積極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進入物流企業,壯大內資物流企業的力量,簡化手續,降低門檻;其二,實行稅收優惠;其三,增強市場活力,減少行政干預。物流行業涉及的管理部門太多,運行效率極其低下,政府應盡快想辦法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發揮作用。其四,建立綠色通道,提高物流速度。

應對策略之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創造良好的物流外部環境

基礎設施一直是制約我國物流發展的瓶頸。“十五”期間,貨物運輸彈性系數有所緩解(2001年,彈性系數為0.42,2002年為0.73,2003年為0.42,2004年為0.90,2005年為0.78),但是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十五”期間鐵路、公路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較,差距仍然十分明顯。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副總裁董建軍說,2006-2010年,中國物流市場規模將比肩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場的日本,“5年后今日世界物流三甲”,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基礎設施做后盾,進入三甲不切實際。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的首要任務,同樣是加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分支機構,在全國范圍搶占市場。我們應利用本土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才有機會與外資物流企業一拼高下。

應對策略之三:加快企業重組和物流資源整合

面對外資的并購戰略和獨資趨勢,內資企業應加快重組和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外資企業比較,我們尚具備本土服務網絡優勢和穩定的客戶資源,但在規模、功能與服務上尚不具備明顯優勢。因此,加快企業重組和物流資源的整合就顯得非常必要。

應對策略之四:加強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的建設

現代物流企業的高度綜合性決定了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是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信息化是物流管理必要的技術手段,標準化是物流管理規范化的保證。政府、物流企業、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應盡快聯合起來,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積極支持,建立供應鏈公共信息平臺,廣泛引進和使用最新技術,與國際接軌,建立我國規范的物流標準化體系并盡快實施,達到提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加快物流事業發展的目的。2005年8月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全國物流標準2005-2010年發展規劃》,建立了通用基礎類標準、物流技術類標準、物流信息類標準、物流管理類標準和物流服務類標準,這對于我國發揮物流產業的作用,與國際進一步接軌,增強內資企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這只是一個雛形,還需要大量修正和完善。

篇9

[關鍵詞] 子宮肌瘤;介入微創手術;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a)-0188-02

子宮肌瘤還被叫做子宮平滑肌瘤,它是良性腫瘤的一種,常出現在女性的生殖器官中,它的存在會導致婦科非急癥,其惡變率一般在0.6%~1.2%之間[1]。藥物治療不僅能夠緩解病癥,還可使肌瘤逐漸變小,然而在停藥后肌瘤又會再次出現,所以,手術治療[2]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原始的手術治療方法恢復速度慢,創面大,但手術完成后會出現粘連[3]。目前由于醫療技術的日益進步,宮腔鏡微創和腹腔鏡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治療子宮肌瘤方面成效突飛猛進,然而在一些并發癥、手術方法、適應證等方面仍存在爭議。該文主要研究的是介入微創手術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

1 放射介入治療

UAE(子宮動脈栓塞術)屬于是一種新興的用于子宮肌瘤治療的微創技術,它的與眾不同在于對患者進行放射介入治療由皮股動脈處穿刺,而動脈導管被直接插入到子宮動脈中,接著注入永久性的栓塞顆粒,這樣子宮肌瘤就沒有血液注入,肌瘤就會因此而漸漸縮小,最后全部消失,通過這樣的方法最終使得病癥得到治愈。這種手術是法國學者Ravina于1995年第1次用于子宮肌瘤的治療,療效突出,它的創面小,疼痛輕微,不僅保留了患者的子宮,還減少了住院的時間,被眾多患者所青睞。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并發癥,例如:發熱、嘔吐、惡心、痙攣性疼痛等,嚴重的還會增加白細胞的數量。這種手術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如下患者是不可以選擇此種手術的,具體包括:宮頸肌瘤、沒有被確診的附件囊腫、重癥過敏、未治療的感染、妊娠等患者[4]。就手術是否會對月經周期和生育能力產生制約的問題而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結論,它究竟會不會對卵巢的功能產生制約也沒有確切的答案。相關報道稱子宮栓塞會導致卵巢功能出現早衰的現象,所以,患者若想保證生育能力在選擇UAE手術時應格外的注意[5],同時,在將子宮動脈栓塞后,要在血管兩側建立支循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子宮肌瘤治愈的難度。由于UAE的創面小,治療快,在保留子宮的同時還能夠立即控制出血,現已被眾多專家學者所選用,療效突出[6]。

就余莉萍[7]的觀點認為,手術應該選于腹股溝一側下方0.5厘米處,因為這個位置的股動脈搏是最容易被找到的,經Seldingers技術將5.0F Cobra的導管由腹主動脈、髂外動脈處放到入股動脈中,子宮動脈的切口大小由DSA造影后決定,FAS-TRACKER-32型微導超不可盲目的深至對側的子宮動脈,要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在到達后通過X線監視慢慢的將栓塞劑的混合物注入到栓塞子宮動脈內,而后再次進行DSA造影,確認栓塞的吻合程度。現在在臨床中已經將PVA(聚乙烯醇)作為栓塞劑來使用,其顆粒為335~500 mm。 Sena-Martins等[8]指出,在57例選擇UAE治療的患者中,經過栓塞,12個星期后肌瘤體積降低到未治療時的67%,子宮的體積和之前相比減少約52%,經過治療69%患者的月經周期已趨于正常,然而87%的患者均出現經量減少的情況。周榮向等[9]表明,手術前經彩超檢查,可更加全面的把握血管側支循環的狀態,這樣對肌壁間的肌瘤進行介入治療,效果就遠遠超過漿膜下肌瘤。

就現在的醫療水平而言,UAE常會出現如下術后并發癥:陰道不規則出血、下肢酸脹乏力、嘔吐、惡心、發熱、疼痛等,孫華[10]等在研究中發現,在進行UAE手術的時候盡量將插管插到靶血管中,這樣可減少并發癥的出現。

2 子宮肌瘤消融術

就子宮肌瘤消融術而言,它主要是將外界的能源如電熱、冷凍、激光等加以利用,改變肌瘤蛋白質的性質,這樣組織就會壞死凝固,血管閉塞狹窄,血栓形成,從而縮減了肌瘤的體積,最終全部消失。現在國外基本上都將MITT(肌瘤間質熱療法)作為治療的基本方法,而我國使用的是自凝刀射頻療法,這兩種方法均使用的是熱毀損技術。劉付強等[11]在研究中發現,在彩超下進行自凝刀射頻方法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非常有幫助。操作方法為:適度充盈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在彩超引導和監視下把自凝刀由宮頸、陰道處放到肌瘤處,對其予以射頻治療。肌瘤半徑徑若在3~10 cm之間均屬于適應證,若超過10 cm,手術前要連續3月服用米非司酮,直到肌瘤減少后才能予以治療。若肌瘤沒有達到6 cm,那么可連續治療2~3個。

這種手術的并發癥主要是陰道分泌物多且連續少量出血,這樣就會使盆腔受到感染,要對其進行止血、抗感染治療。它的優點主要表現為:手術花費少、療效顯著、能夠重復治療、創面小、操作簡便,患者接受起來容易[12]。

3 腹腔鏡手術

就腹腔鏡手術而言,一方面延長了醫生的手臂,另一方面也擴寬了他們的視野,在改變醫生操作技巧和技術路線的同時,也轉變了他們的思維理念,正漸漸發展為婦產科的一種新模式,它的發展速度快、應用范圍廣,在治療子宮肌瘤方面效果突出[13]。

3.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LM(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基本上全部用于40歲以下的未婚或已婚不曾生育、保留子宮、想要生育的患者。這種手術時常會出現妊娠、分娩過程中子宮破裂等情況[14]。若子宮肌瘤屬于多發性的,在治療中沒有清除干凈,那么就容易再次發作。現在手術的途徑基本包括:腹腔鏡、宮腔鏡、經陰道、經腹肌瘤剔除手術。姚書忠[15]等指出,LM指征應為:①盡可能選擇半徑8~20 cm的單發子宮肌瘤;②闊韌帶內肌瘤;③若為多發子宮肌瘤,那么其數量不得超過4個,并全部在子宮。一些國外的報道指出,較大肌瘤進行腹腔鏡切除的安全性較高,Sinba等[16]對47例半徑是18~42 cm的子宮肌瘤病人實施LM,其成功率已超過95%。這種手術對醫者的縫合技術的要求特別高,要以手術的情況為依據,適時選擇間斷的8字縫合、外打結、內打結、連續縫合。手術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在止血的同時還要不留死腔。縮宮素可根據情況應用于術中或術后。

3.2 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

美國醫師Reich首次于1989年在腹腔鏡下實施全子宮切除手術,它標志著腹腔鏡手術在婦科步入了新時期,也代表了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它的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疼痛輕,術后康復快、組織損傷小。現在手術方式主要包括:①LTH(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②LAVH(腹腔鏡協助陰式子宮切除手術)不僅體現了開腹手術的特色,還規避了陰式手術的一些問題,其應用范圍更加寬廣[17];③LSH(腹腔鏡筋膜內子宮切除手術),它不但具有次全子宮切除術的特點,還涵蓋了全子宮切除術的優勢,不僅能夠保證韌帶和陰道的完整,還能夠保存了子宮頸外鞘的原狀,同時還可避免出現子宮頸殘端癌[18]。當下,應用范圍最廣的是LSH術和LAVH術。李光儀等[19]研究了1 163例患有子宮肌瘤的病人,對其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LSH不僅具有恢復快、出血少、創傷小的優勢,還有效的融合了次全子宮切除術和LTH的特色,效果異常顯著。LAVH主要是根據腹腔鏡容易處理并存病變和松解盆腔粘連的原理,其陰道切除的范圍有所增加。李光儀等[19]在研究中發現,患者在實施子宮切除的過程中,

4 微創方法的聯合使用

目前,微創方法聯合使用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上已經小有成就[21]。如:①子宮動脈栓塞技術作為預先方法,達到縮小肌壁間或黏膜下肌瘤體積的效果,使其界面清晰,質地松軟,而后予以內鏡手術,接著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或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②多發性的子宮肌瘤腹宮、腔鏡綜合治療。有效的將肌壁間的和黏膜下的肌瘤同一時間全部切除干凈;③宮腔鏡手術和無創高能聚焦超聲熱療綜合使用,不僅將患者的適應證祛除,還可將其一些內在的非適應證徹底清除。

[參考文獻]

[1] 杜鵑,左約明,陳曉明,等.經導管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1):12.

[2] 張巧玉,梁志清,秦榮,等.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中超聲刀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1):677-678.

[3] 王曉雷,李麗宏,叢濤,等.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9):548-549.

[4] 邊愛平,趙倩.腹腔鏡筋膜內子宮切除術對近期女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9):657-658.

[5] 郭天棋,聶繼躍.超聲刀在完全性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5):301-302.

[6] 呂華,郎景.治療子宮平滑肌瘤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6,33(1):33-36.

[7] 余莉萍,陳春林,呂軍,等.介入治療在子宮肌瘤合并繼發性貧血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9):551-552.

[8] Sena-Martins M,Roteli-Maitins CM.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myomas in Brazilianwomen[J].Sao PauloMed J,2003,121(5):185-190.

[9] 周榮向,戴凱明,孫成玲,等.介入治療巨大漿膜下子宮肌瘤致大量腹水1例[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3):160.

[10] 孫華,王鴻志,趙鈾,等.選擇性動脈栓塞術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2):124.

[11] 劉付強,劉萍,邵麗琴,等.B超引導下自凝刀射頻治療子宮肌瘤204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3):176-177.

[12] 馮 虹.手術預處理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7):423-424.

[13] 范穎,李斌,沙立春.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7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4):252-254.

[14] 包玲燕,徐海冰.子宮肌瘤治療的研究[J].醫學綜述,2008,14(8):1199-1201.

[15] 姚書忠.內鏡子宮肌瘤剔除術[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1):653-655.

[16] Sinha R,Hegde A,Warty N,et al.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very large myomas[J].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2003,10(4):461-468.

[17] 施永鵬,謝日軍,王敏芳,等.腹腔鏡Semm式子宮切除術與經腹Semm 式子宮切除術比較[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 ,18(2):95.

[18] 郭天棋,聶繼躍.超聲刀在完全性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5):301-302.

[19] 李光儀,陳露詩,黃浩,等.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1163例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3):184-186.

[20] 任小龍,周曉東,張軍,等.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平滑肌瘤的病理變化及其超聲隨訪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6,22(9):714-716.

篇10

關鍵詞非稅收入;財政專戶

一、非稅收入與財政專戶資金管理情況

(一)非稅收入入庫特點

清流縣2003-2007年的非稅收入入庫數呈現兩端波幅大,中間平穩的特點。其中:2003年、2007年非稅收入明顯下降,2004-2006年非稅收入入庫均衡,并在2004年達到收入最高峰。

清流縣2003-2007年的非稅收入入庫增長率呈現兩端波幅大,中間平穩的特點。其中:2003-2005年非稅收入增長呈現巨幅波動,2005-2006年增長波幅平緩,2006-2007年增長小幅下降。

(二)非稅收入入庫具體情況

五年來,我縣的非稅收入主要由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其他收入七大類收入組成。其中以2003年非稅收入入庫最少,僅743萬元,2004-2006年非稅收入均保持在1360萬元以上,變化不大,2007年有所下降,僅948萬元。主要分布在基金收入、罰沒收入、專項收入、行政性收費收入以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上。

引起非稅收入入庫的不均衡主要因素是罰沒收入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的計劃虧損補貼的變動引起的。由于罰沒收入的入庫存在不可預見性,同時還受到年底未結案案件的影響,如2003年度公檢法部門跨年度結案,導致2003年罰沒收入大幅下降,2004年罰沒收入大幅增長。2007年非稅收入入庫減少,主要受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的計劃虧損補貼的變動影響,全年非稅收入入庫較2006年減少434.81萬元,而2007年由年初預算安排退給清流林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國有森林工業計劃虧損補貼576萬元和糧食購銷企業的計劃虧損補貼350萬元,此兩項合計達926萬元比2006年增加576萬元。

(三)財政專戶情況

1.財政專戶開立情況

2008年清流縣共有財政專戶29個,至2007年末財政專戶共有資金余額6351.24萬元,其中預算外資金專戶5個,農村義務教育專戶3個,社保資金專戶2個,財政國司還款專戶1個,農業綜合開發專戶1個,煙田改造資金專戶1個,煤炭管理費專戶1個,財政周轉金專戶1個,基建專戶1個,售房資金專戶1個,其他專戶14個。

2.財政專戶資金運行情況

財政專戶資金中很大部分來源主要是國庫撥付的各種專項資金。如:農村義務教育專戶收入為國庫撥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中央和省級負擔的專項資金,包括免費教科書資金、免學雜費補助資金、公用經費補助資金、各中小學工資、學費、教學樓改擴建、校舍維修改造以及教學設備的添置等,支出主要是劃撥各學校的補助;煤炭管理費收入為按煤產量的一定標準收取的管理費,支出為業務費;煙田改造收入為煙草轉入的煙田改造資金,支出為各工程隊的工程款;社保資金專戶收入為社保、醫保收入上繳,支出為社保工資、醫保費等,預算外資金收入為房管所手續費、登記費等各單位的預算外資金,支出為劃撥各單位的專戶撥款;基建專戶為上級財政撥入的基建資金,支出為劃轉各單位的基建資金;售房資金為原房改時收取的售房資金沉淀部分;其他還有林業的育林費、檢疫費、治安協管員、文化協管員等六大員工資及農村低保資金等國庫撥入財政專戶的資金。目前我縣涉及預算外資金收入單位有79個。有預算外資金收入的單位實行了“票款分離”的管理方式管理預算外資金。對所有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實行統一調度,資金撥付原則上由財政每月撥款一次,

二、非稅收入及財政專戶資金運行存在問題

由于非稅收入及財政專戶資金運行項目多、數額較大、管理不規范和監督不力等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擴大了收費部門的收入差距,造成苦樂不均

一些職權部門權力大,收費項目多,收費也多,造成部門之間相互攀比,千方百計地增加非稅收入,也是亂收費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而忽視了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的發揮,使得政府行為扭曲。收費部門有了收入來源,花錢大手大腳,各項經費支出標準超出國家規定,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公,產生了部門之間權力、利益的矛盾沖突。

(二)財政分配脫離財政監管

收費單位將非稅收入上繳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資金很快又劃撥回收費單位使用,財政部門對劃撥的經費不能及時追蹤支出,財政性資金長期在體外循環,不利于集中財力支持基礎產業等方面的發展,削弱了財政分配的主導地位,影響了財政宏觀調控能力。

(三)非稅收入的回撥和財政專戶資金的使用缺乏后續的跟蹤監督管理

非稅收入回撥后是否進行規范使用以及各種財政專戶資金撥出后是否按原規定及時支付各項工程款、采購款、及時支付移民補助及農村六大員工資等都無從知曉。

三、規范非稅收入及財政專戶資金運行的對策措施

(一)將非稅收入納入部門預算管理,加強支出安排的計劃性與嚴肅性

在部門預算改革中,縣財政將非稅收入與預算內資金通盤考慮,合理確定部門、單位收支計劃,即做到一個單位一本預算。綜合反映本單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預算的收支,又反映非稅收入的收支,既反映經費預算,又反映專項支出預算。

(二)將非稅收入支出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增強支出管理的透明度和支出效益

隨著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成熟,縣財政將非稅收入資金適時納入到國庫集中支付管理體系內,一方面由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非稅收入財政專戶、財政零余額賬戶和單位零余額賬戶,包括非稅收入在內的所有財政性資金都在新的賬戶體系內運作;另一方面規范財政性資金支付方式和支付程序。除單位小額購買支出和零星支出實行財政授權支付形式外,絕大部分非稅收入資金不再層層撥付到預算單位,而是以財政直接支付為主要形式,將資金直接支付給商品和勞務供應者,并實現了網絡系統集中支付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