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互換范文

時間:2023-03-24 13:42: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貨幣互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貨幣互換正面效應分析

第一,籌措及時。以我國銀行貸款為例,首先企業要向銀行提出借款申請,填寫《借款申請書》,并提交資產、項目可行性等資料;其次,銀行審查借款申請,包括企業信用等級評估以及相關調查;再次,雙方簽訂合同;最后企業才能獲得貸款。企業籌資不論是為了投入再生產還是進行投資,都需要審時度勢、抓住時機,否則企業會因資金在籌集和投資環節不到位,而承受違約罰金、信譽受損、生產進度阻滯等直接或間接損失。貨幣互換則能在這方面起到有效的彌補作用。企業可以在項目確定后發行債券來與交易方交換,更可以利用已有的債券馬上進行交換,而不必將時間消耗在手續審批的漫長等待中。

第二,有利于企業拓寬籌資渠道。有了貨幣互換,籌資者的資金來源不再局限于本國市場,雙方可以在各自熟悉的市場上籌集資金,互換之后達到各自的目的,而不需要到自己不熟悉的市場上尋求籌資機會。同時,貨幣互換業務還可以打破特定市場對信用等級產品的限制,即使公司的信用等級不允許其在國外某市場發行債券籌資,但只要其信用等級可以在國內發行債券,那么就可以通過貨幣互換得到其需要的幣種資金。通過貨幣互換,不同國家幣種的借貸市場被有效連接起來,不同借貸款項之間轉換的摩擦也大大減少,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籌資平臺,使得雙方的籌資來源更加合理。

第三,降低籌資費用。在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因素中,資金成本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通常由資本成本率來計算。在這方面,貨幣互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性:首先,貨幣互換不用承擔清償發行在外債券的交易費用以及相當比例的承銷費用;其次,只要公司清楚自己在利率上的比較優勢,那么互換市場就能使其在更便宜的市場上發行債券,然后再把它換成最適合自己商業需要的融資形式,從而達到降低費用的目的。

[例1]假如一家美國公司在德國的子公司需要馬克,而另一家德國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需要等值的美元。通常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籌資人的信用等級越高,人們對它的信賴度就越高,從而籌資成本就越低。兩個公司在本國均具有籌資優勢,而在非本國籌資則需要花費更多的費用來補償貸款人的信用風險,因此為了降低總籌資成本,雙方進行了貨幣互換。

雙方所需的幣種與籌資優勢錯位,因此存在互換的獲利空間,若不進行互換,兩家公司的總籌資成本為22%(11%+11%);而如果進行互換,兩家的總籌資成本為20%(10%+10%),互換總收益為2%(22%-20%)。A公司借美元,替B公司還德國馬克的借款利率為100/0;B公司借馬克,替A公司還美元的借款利率為10%,這樣雙方都獲得了1%的互換利益,節省了籌資費用。

第四,規避匯率風險。例1中,A公司的母公司在籌集美元資金上有相對優勢,那么母公司完全可以選擇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籌措到的美元資金兌換為馬克,然后再匯入子公司賬戶。假設子公司需要200萬馬克,當日的市場匯率是1美元=2馬克,則母公司需要通過發行債券籌集100萬美元。一個月后,美元債券全部發行完畢,資金籌集到位,很可能此時市場匯率變為1美元=1.6馬克,則此時的100萬美元只值160萬馬克,比子公司實際需要的金額少了40萬馬克。而如果當初母公司選擇貨幣互換,雙方可在互換開始時通過協議商定一個固定的匯率來進行本金和利息的核算,這樣就避免了因匯率浮動帶來匯兌損失。

第五,保持企業目標資本結構。以例1為例,假設A公司的母公司現有的資本結構即是企業最佳資本結構,而由于某種需要,在德國的子公司需要一筆馬克融資。假設該公司在德國有足夠的信用等級可以發行馬克債券,漫長的注冊過程和發售時間也是能夠容忍的,承擔的各種費用、利息與進行貨幣互換發生的費用、利息相等,甚至更少,是否就應該選擇通過在當地發行債券而擴大負債、改變企業原有資本結構呢?企業確定適合自身的最佳資本結構需要長時間摸索,處于一個穩定發展階段的企業是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最佳資本結構的,否則將意味著更高的籌資成本以及更多的不確定風險,并且對企業的長遠規劃和發展不利。而貨幣互換作為一項表外融資,既不會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又可以使企業在保持原有負債比例的情況下,獲得所需的其他貨幣種類的資金,既維持了原有的最佳資本結構,又調整了存量負債。

第六,有助于企業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其一,采用貨幣互換技術,企業對于政府法令的修改、市場匯率和利率的變化將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利用貨幣互換鎖定資產負債的匯率,降低風險,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其二,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許多企業都存在所持資產與負債幣種錯位的問題,而利用貨幣互換可以鎖定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未來幣種,使其與該資產或負債在未來相匹配。其三,有些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在海外發行債券、出口創匯等方式擁有一定數量的外幣資產,通過貨幣互換可以將弱幣轉換為強幣,即用可以完全自由兌換、匯率穩定、票面堅挺的貨幣來代替那些兌換約束大、匯率不穩定的幣種,規避風險。

二、貨幣互換局限性及負面效應分析

第一,無法徹底調節企業資本結構。我國企業負債水平普遍偏高,籌資方式單一,債務結構不合理。這必然導致資本結構不合理,資本充足程度不夠,資本來源多元化與資本結構調整受到諸多限制,難以實現企業最佳債務比率的有效控制,其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其中的基本問題即是企業負債水平偏高。由于我國企業融資途徑與資本結構調整方式單一,企業的主要融資途徑一直是銀行貸款,這就使得企業過度依賴銀行信貸融資,背負沉重的財務費用包袱,而更為嚴重的結果就是極不利于資本結構的優化調整,難以獲得較大的最佳負債率范圍。在不可能迅速降低負債水平的前提下,企業本身就會承擔較高的財務風險。盡管貨幣互換不會為企業新增債務,但是進行互換的對方公司可能會擔心債務過多而無法按期進行本金和利息的互換,給自

身帶來由信用風險引起的損失。

第二,交易對手選擇范圍有限。為了達成貨幣互換的交易,一方必須努力尋找合作方,即使作為中介的金融機構強化了信息的公開性,但是想要找到交換本金額度相等,且雙方對對方債券的利率定位、發行期限、是否有擔保等條件都滿意的合作方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有時雙方為了互換的達成,其中一方或雙方都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如縮小交換額、增加利息支付等,從而影響了交換的整體互利性。

第三,公司本金可能存在信用風險。貨幣互換的兩個主要特征如下:一是互換不在交易所交易,而主要是通過銀行進行場外交易;二是互換市場幾乎沒有市場監督。因此如果是兩家公司選擇直接交易,一方面會比通過銀行進行交易節省更多的籌資費用,但另一方面兩家公司都要承擔更大的信用風險。由于貨幣互換交換的債券價值都比較大,此時的信用風險多是互換交易的一方無力履約或故意不履約造成的,如有的企業通過貨幣互換交易獲取通過正常途徑難以取得的某種外幣后到期有意不履行合約,不還回初始交換的本金,這將給另一方造成巨額損失。

第四,制動性較差。企業從銀行貸款或在海外市場直接發行債券,可以通過提前還款或贖回條款的設置提前解除負債。而貨幣互換是基于兩個對手之間的合約,一旦簽訂了互換協議,雙方就有義務在互換期內按協議履行義務。但現實中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由于公司內部或自然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一方發現其原來簽訂的互換協議已經不適應公司的發展、甚至阻礙了公司的生產擴大和再投資,此時企業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更改或終止原協議。但站在交易另一方的角度,終止協議將意味著其生產、投資的現金流的中斷,必然會造成損失,其必然要求相當的直接、間接損失補償費用。如此一來,這又給提議提前結束協議的一方增加了巨額的費用支出。

三、貨幣互換保障條件

一是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創造貨幣互換使用條件。貨幣互換是在市場化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項可以使交易雙方互惠互利的金融工具,但它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使用和發揮有效優勢的,其使用的局限性具體體現在我國企業面臨的過高的銀行信貸,即使使用了貨幣互換也無法調整已有的資本結構。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企業資本結構調整行為逐漸推向市場,企業的債務融資應在完善的企業信用體系中展開。首先,企業應區分哪些情況下使用權益融資,哪些情況下使用債務融資;其次,在確定適用債務融資的前提下,企業的融資渠道不能僅僅局限在銀行貸款上。企業應憑借市場化評估的資信等級,獲得對應條件的融資地位,以此為基礎來安排適合于自身的銀行貸款債務與企業債務融資,而不是將銀行貸款作為“救命草”,在任何情況下都選擇銀行貸款進行融資。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大幅度偏離合理資本結構,最終還是要通過基本的籌資手段進行有效調整,貨幣互換等金融工具的適用只能在局部范圍內適度調節,企業不應抱有投機的僥幸心理,在不具備使用貨幣互換的條件下一意孤行,否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二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培育互換市場。由于貨幣互換存在交易對手選擇范圍的限制和可能面臨的信用風險,企業在進行貨幣互換時一方面需要一個中介機構交換信息,另一方面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信用擔保機構解除企業的后顧之憂。由于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掌握著大量的金融信息,對客戶的信用狀況和資金需求有較為詳細的了解,可迅速進行操作,因此可為大多數公司之間的貨幣互換提供中介服務;對于某些銀行而言,不僅作為經紀人,更作為互換交易的直接參與者參與互換市場業務獲取一定的收益。因此若要在我國企業中發展貨幣互換業務,首先銀行等金融機構應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國有銀行辦成真正的法人主體,使銀行企業產生對規避風險、獲取利潤的需求,這是互換得以存在并發展的基本主體要求;其次,銀行應通過制定金融互換交易規范,建立互換交易的標準操作流程與規范,并作為對這些機構實施有效監督的標準,使貨幣互換能在一個規范的環境中發展。

篇2

關鍵詞:貨幣互換;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

自2008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簽訂雙邊互換協議以來,“互換”這個詞就頻繁出現在國內各大媒體上。互換是金融衍生品中種類最為齊全的一種金融工具,其歷史雖然只有30多年,但發展的速度相當快,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地位已無可替代。截至2009年3月底,短短幾個月內人民幣互換協議競簽署了6次,這在當代中國金融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在次貸危機背景下,這些互換必然會對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貨幣互換的含義及功能

1 貨幣互換的含義

貨幣互換,又稱外匯互換,是指交易雙方之間達成一種協議或合約,在合約中,交易雙方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互相交換約定的不同貨幣、相同期限的本金額以及相同或不同性質的利息。

通俗來說,就是兩國進行貿易和投資時,可以不使用第三國貨幣,而是直接使用本國貨幣來計價和結算,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匯兌損失。在一定時期內,累計到一定額度時,由兩國央行之間進行匯總結清。

2 貨幣互換的功能

(1)合理利用經濟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投資者可以利用貨幣互換交易,充分利用雙方的比較優勢這種經濟資源來提高資產收益。同樣道理,籌資者也可以利用貨幣互換交易大幅度降低籌資成本。

(2)規避風險

投資者或籌資者可以利用貨幣互換交易規避匯率風險。

(3)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籌資者可以很方便地籌措到所需的任何期限、幣種、利率的資金,實現資產負債的最佳搭配。

二、次貸危機下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的比較

1 自2008年年底以來央行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央行與上述6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到6500億元人民幣,約占外匯儲備總額的5%。

2 六份貨幣互換協議的作用

眾所周知,持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流動性緊張,已經給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亞洲國家和有關地區的貿易體系帶來了巨大困難。因此,加強地區金融合作成為維持金融市場穩定、防范金融危機的有效途徑。在貨幣互換協議中,雙方通常承諾一定的互換額度。一旦啟動貨幣互換,兩國將可通過本幣互換,相互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從而為本國商業銀行在對方分支機構提供融資便利,并可促進雙邊貿易發展。

“先周邊,后拉美”的貨幣互換協議,雖然都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但具體作用又有所不同:與韓國的互換,主要作用是方便韓國在華企業進行融資;與香港互換,是由于香港是人民幣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準備在香港發債,貨幣互換主要是為滿足資金供給;與馬來西亞和印尼互換,是用于雙方的商業貿易結算;與阿根廷的互換,人民幣主要是在貿易中充當支付結算的角色;白俄羅斯則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三、貨幣互換能否“換”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

1 一國貨幣國際化的條件

一個國際化的貨幣至少要具備三項基本職能,即結算職能、財富職能和投資職能。其中結算職能只是貨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現在很多人一提起人民幣的國際化,就總是要提到周邊國家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事實,好像貨幣只要用于國際間結算了就一定能夠國際化似的,于是也就有了別人換你的貨幣是為了樹立你的貨幣的國際化地位的邏輯,這個邏輯顯然是錯誤的。其實,財富職能和投資職能才是國際化貨幣的最重要支撐,前者體現了貨幣的“硬”價值,后者則體現了貨幣價值的實現渠道。可以看出,人民幣國際化須經歷三個階段: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以人民幣進行金融交易計價,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之一。

2 六份貨幣互換協議的運行機制

中國央行簽署的6份貨幣互換協議該怎么看呢?據介紹,此次貨幣互換旨在支持貿易融資。其運作機制是,央行將互換得來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于支付從對方進口的商品。這樣,在雙邊貿易中,出口企業可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由此可以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也就是說,貨幣互換主要是一種服務于雙邊實體經濟的金融安排,是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事先的約定用雙方貨幣進行互換的市場行為。其目的在于鎖定匯率風險,降低融資成本,開展經貿與金融合作,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提高經濟的可預期性,防止經濟生活受過多干擾。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做法,并不是某種特殊的貨幣國際化步驟。

如果按照所謂貨幣國際化的邏輯,參與雙邊貨幣互換就等于國際化,那么與中國簽定協議的6個經濟體,其貨幣不也是國際化了嗎?不也是邁出國際儲備貨幣的重要一步了嗎?這種思考邏輯,未免太簡單了。而中國的貨幣互換活動,其實早在2001年就已經開始。現在,之所以要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簽下6500億元的互換協定,主要是為了外貿的需求。

篇3

【關鍵詞】 辨證施護;氣虛痰瘀;麻痹性癡呆;生活質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90

麻痹性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 潛伏期一般為5~25年, 易被忽視。中醫對麻痹性癡呆研究已久, 認為癡呆為髓減腦消, 氣血失和, 日久氣血生發失源所致。其辨證類型主要以“氣虛痰瘀型”多見[1]。隨著現代醫學模式以及衛生保健理念的改變, 中醫護理的特色和優勢愈來愈得到人們的推崇, 辨證施護是中醫認識疾病和護理疾病的基本法則, 也是中醫護理的基本特色[2, 3]。鑒于此, 本研究就辨證施護對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 以期為其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的96例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廣州市精神病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神經內科住院的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 其中男74例, 女22例;年齡26~78歲, 平均年齡(46.24±10.59)歲;病程2~25年, 平均病程(15.24±3.50)年。隨機將9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 5];②依從性較高;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阿茨海默型或血管性癡呆等;②合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史;③物質濫用者;④先天性梅毒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合并嚴重心、肺、肝、腎臟疾病者;⑦不同意接受研究者。

1. 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護理予以干預, 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安全護理、用藥護理等。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再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中醫辨證及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給予施護, 具體內容如下。

1. 3. 1 補氣施護 ①飲食調護:予營養豐富、健脾益氣之品, 如人參黃芪粥、胡蘿卜、粳米、豬肚、小米、香菇、扁豆、黃魚、菜花等, 宜清淡、易消化, 切忌滋膩、辛辣之食。②艾灸療法:可每天為患者艾灸勞宮、內關、血海等穴位。③按摩:膻中、足三里、脾腧、氣海等穴位。④起居調護:早晚應適當保暖, 忌汗出當風, 防止外邪侵襲。可微動四肢, 流通氣血。

1. 3. 2 化痰施護 ①飲食調護:少食辛辣、油炸、生冷等食物, 戒煙戒酒;可適當多進食一些山楂、冬瓜、小豆、扁豆、荷葉等能夠健脾益腎、宣肺化濕的食物。②穴位按摩:可按摩豐隆、支正、解溪等穴位。③起居調護:保持居室干燥, 經常曬太陽, 以舒展陽氣, 通達氣機。濕冷氣候, 避免受寒雨淋。

1. 3. 3 祛瘀施護 ①飲食調護[6]:宜選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 如山楂、油菜、番木瓜、金橘、黑木耳、洋蔥等。②穴位按摩:可取百會、四關、肝俞等穴位。③起居調護:避免寒冷刺激, 注意動靜結合。

1. 3. 4 情志護理 ①安神靜志法:讓患者靜臥或靜坐, 利用“安靜”的自我控制法達到精神內守、消除煩惱、忘記憂愁。②“喜勝憂”法:運用心理干預的方法, 通過笑話、相聲等幽默的行為, 讓患者喜笑顏開、愉悅開朗, 從而克服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③說理開導法[7]:指導患者順應環境的變化, 節制七情, 同時指導家人配合, 尊重患者, 接受現實, 避免急躁、厭煩的心理。

1. 3. 5 特色護理 ①耳穴壓豆法:根據實際情況辨證取穴, 選用一側耳穴如肝、心、腦等穴位, 協助患者每隔4~6 h按壓1次, 隔3 d為患者更換另一側耳朵。②心理干預:針對缺乏信心患者, 可通過一些成功案例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心;同時, 還可將其與生活態度樂觀積極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便于患者間交流心得、開導互助、啟發影響, 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勇氣。③運動療法:患者緩解期, 可多做有益于心臟血脈的活動, 如健走、打太極、八段錦、動樁功、長壽功、內養操、保健按摩術等, 以達通調氣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1. 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入院時、住院7 d、出院時, 分別使用BRMS、HAMD及ADL對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評價[8, 9]。

1. 4. 1 BRMS 標準BRMS共11項, 各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無該項癥狀或與患者正常時的水平相仿);1分(癥狀輕微);2分(中度癥狀);3分(癥狀明顯);4分(癥狀嚴重)。評分越低, 癥狀越輕。

1. 4. 2 HAMD 本研究選用24項HAMD, 大部分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很重)。少數項目采用0~2分的3級評分法:0分(無);1分(輕中度);2分(重度)。評分越低, 精神越佳。

1. 4. 3 ADL ADL共有14項, 各項目采用1~4分的4級評分法進行評價:1分(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有些困難);3分(需要幫助);4分(根本無法做)。評分越低, 生活質量越好。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BRMS、HAMD評分比較 入院時,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7 d, 研究組下降趨勢明顯,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 入院時,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7 d, 研究組下降趨勢明顯,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世界各地梅毒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我國梅毒新發患者數也快速增長。據報道[10],2010年全國報告梅毒病例358534例,2010年發病率26.86/10萬,比2009年增加17.02%,居全國乙類傳染病的第三位,麻痹性癡呆發病率也成正比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麻痹性癡呆中醫辨證主要以氣虛痰瘀型多見, 其主要癥候表現為沉默寡言、口齒含糊、詞不達意、失認失算、表情呆滯、反應遲鈍、智力衰退、記憶下降, 或喜怒無常、自言自語、棄衣而逃、無故登高而歌, 或終日無語、氣短懶言、口多涎沫、頭重如裹、伴肌膚甲錯, 或口干不欲飲、雙目暗晦、舌質暗或有瘀點瘀斑或舌質淡白、舌體胖大苔白、舌紅苔少或無苔, 脈沉細弱、脈細澀。本病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異常表現, 其表現復雜多樣, 是臨床護理的難點。因此, 采用何種更有效的護理方法以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 長期困擾著護理人員。

中醫護理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思考方式, 以關注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而強調整體護理觀念, 正越來越受到國際護理界的青睞。辨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收集患者有關疾病發生、發展的資料[11, 12], 進行整理、分析、綜合, 辨明病因、病機和病位, 判斷為何種性質的證, 應用同病異護、異病同護的護理原則, 采用中醫辨證護理、中醫情志護理及中醫特色護理等手段完成醫療服務。所以, 對麻痹性癡呆患者進行辨證施護, 將更適合于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護理, 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 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顯示, 出院時, 研究組BRMS評分為(11.59±5.60)分、HAMD評分為(11.59±5.60)分、ADL評分為(19.77±6.12)分, 對照組依次為(15.17±4.49)、(12.44±3.54)、(23.45±7.50)分,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在中醫辨證觀指導下, 對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的患者進行辨證施護, 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而且還能為其的新護理方式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辛茹, 寧玉萍, 施海姍, 等.麻痹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和精神行為癥狀比較.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4, 47(12): 841-846.

[2] 吳李碩, 羅文靜, 黃文, 等.麻痹性癡呆12例分析.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14, 21(2):98-101.

[3] 張伯禮, 薛博瑜.中醫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122-129.

[4] 賈建平, 陳生弟.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48-250.

[5] 蘭智勇, 胡偉明, 祝云龍, 等.以精神癥狀為主要表現的麻痹性癡呆病例分析.上海預防醫學, 2014, 26(10):576-578.

[6] 蘇書貞, 李燕峰, 張素馨, 等.中醫護理在老年性癡呆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河北中醫, 2012, 34(11):1713-1714.

[7] 楊麗明, 李敏嬌. 10例麻痹性癡呆患者驅梅治療的護理管理對策. 中國民康醫學, 2012, 24(3):369-370.

[8] 官紅霞, 陳明達, 王翔, 等.五行學說在老年癡呆病人情志護理中的應用.護理研究, 2010, 24(14):1290-1291.

[9] 肖慧莉, 曾萍香, 酈萍萍, 等.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0, 5(5):1154.

[10] 尚小英. 12例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 36(36):5515-5516.

[11] 吳培香.辨證施護干預對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28):4-8.

篇4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4(b)-0137-02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CHEN Ju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Guangxi Guip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p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7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71 case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nursing model used in the groups. 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36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ological capability and function, body pain, health, energy,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Allergic rhinitis; Quality of life; Effect

變應性鼻炎屬于眼耳鼻喉科常見疾病,臨床多采用脫敏治療,即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其為病因治療,可從根源上對變應性鼻炎患者超敏反應狀態予以改善,使特異性IgE抗體水平降低,提升IgG水平,有效改善臨床癥狀[1]。由于變應性鼻炎屬于慢性疾病,因此治療時間長且起效較慢,為獲得優良臨床療效,在治療過程中離不開護理的配合。該研究為探討對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現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者71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者71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與《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相符[2],排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36例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為18~60歲,平均(37.4±4.2)歲,7例患者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為19~62歲,平均(38.2±4.8)歲,6例患者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心理護理、病情護理、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基于對照組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先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的護理干預質控小組,而后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2.1 用藥護理 給予患者溫肺益氣湯加減方,藥方組成如下:黃芪、蟬蛻均為15 g,白術、防風均為10 g,蒼耳子、薄荷、麻黃以及辛夷均為6 g,甘草3 g。結合患者病情加減:清水樣鼻涕多添加10 g烏梅,鼻部無癢感可減蟬蛻,鼻塞嚴重添加6 g石菖蒲,脾氣虛可添加茯苓、黨參。用水煎服,煎2次,于早晚飯后30 min口服100 mL。而后清潔鼻腔,在第3次煎上述組方時用藥液自行對鼻腔予以沖洗,使用鼻腔沖洗器,兩側各100 mL,1次/d,于晚上進行。療程為10 d,連續3個療程后不再使用藥液,用100 mL溫開水,調節溫度至30 ℃后添加0.9 g食鹽,與0.9%氯化鈉注射液配制成沖洗液。

1.2.2 穴位敷貼 適量研磨半夏、白芥子、麝香、延胡索以及細辛,而后使用鮮姜汁對其予以調節,成糊狀后制作成圓藥餅,厚度為0.5 cm,直徑為2 cm,在醫用材料上放置后在穴位上敷貼。若患者肺氣虛則添加黃芪、艾葉以及麻黃,取百勞、大椎、天突、肺俞以及脊肓等穴位;若腎氣虛則添加肉蓯蓉、羊藿、附子、五味子以及干姜,取穴則主要為命門、腎俞、百勞、大椎、天突以及涌泉等穴位;脾氣虛則添加人參與黃芪,取穴則主要為天突、大椎、足三里、脾俞、氣海、膏盲以及命門等。控制貼藥時間為5 h左右,患者自覺穴位有輕微燒灼感后便取下。每間隔7 d貼敷1次,療程為1個月,每間隔30 d開展下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該護理措施不分季節與時間,貼藥后告知患者不可劇烈運動,以免脫落。注重飲食,應豐富且清淡,禁食發物、生冷、葷腥以及辛辣食物。患者貼敷后可能會出現色素沉著現象,告知患者為正常反應,若出現起泡現象則濕敷植物油,若泡較大則先消毒,再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泡皮感染與脫落。

1.2.3 穴位按揉 取穴迎香、上星、合谷、鼻通、印堂以及曲池等穴位,使用開天門、揉太陽、推坎宮以及揉耳后高骨這四大手法,按照以下按揉步驟操作:讓患者仰臥,介質選用凡士林或者滑石粉,先按照上述四大手法操作5 min,其中2 min開天門,1 min推坎宮,1 min揉太陽,對風池穴進行按揉時控制在10~20下。先順時針,控制好按揉力度,需輕柔,再依次增加按揉強度。對鼻通穴予以按揉,每側為5 min。一側完成后再做另一側,交替開展,不可同時進行。用雙手拇指偏峰使用抹法從左右鼻通穴至迎香穴,25次左右。對雙側合谷、曲池予以按揉,共5 min。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指端對合谷、曲池進行按揉,控制手法應和緩輕柔,持久滲透。1次/d,療程為15 d。

1.2.4 心理護理與社會支持 變應性鼻炎屬于慢性疾病,病程長且治療療效欠佳,同時醫療負擔重,長此以往患者難免會出現焦躁心理。因此護士一定要保持耐心細心,及時安慰并做好解釋工作,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若有必要可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來現身說法,以消除患者疑慮與擔憂心理,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

1.2.5 健康指導 告知患者需堅持鍛煉身體,以提升免疫力與抵抗力,避免受涼;告知患者勿吸入皮屑、塵埃、花粉、化學粉末以及動物毛發等;易感者外出旅游應盡量勿接觸于落葉、花粉以及枯草;可在家中使用空調,以降低室內花粉量,平時需確保房間空氣處于流通狀態;若患者對皮毛過敏盡量勿飼養寵物;更換被褥或枕頭里的糠皮、蒲絨以及鴨絨等,采用纖維填料或者棉花;保持室內衛生,勤曬被褥,去霉除塵;保持樂觀與積極情緒,注重個人防護,花粉或者寒冷季節時出門應佩戴口罩;避免食用過多魚蝦、生冷、海鮮以及油膩食物,禁食辛辣物與煙。

1.3 生活質量評估

使用SF-36(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對患者生活質量予以評價,共8個項目,對每個項目評分予以計算。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方法

應用軟件SPSS18.0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c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變應性鼻炎不會致命,因此通常會被低估或者忽視,病情反復發作會誘發變應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鼻息肉、肺心病以及哮喘等。其臨床癥狀主要為鼻塞、陣發性噴嚏、鼻癢以及水樣鼻涕等,通常伴隨有鼻粘膜腫脹與變應性結膜炎等。由于并發癥多且病程長,患者通常會出現焦躁心理,無法樂觀對待,長期受到不良情緒折磨患者會喪失治療信心,降低依從性,對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因此一定要開展護理干預,以減少復發現象,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祖國醫學認為變應性鼻炎主要是受到陰陽平衡的作用。蝶腭神經節紊亂后導致陰陽失調,陰盛陽虛,即副交感神經興奮度過強,也會表現出陽盛陰虛,交感神經過于強勢[4]。

篇5

【關鍵詞】 人民幣國際化;國際金融危機;美元弱化

一、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

1.一國的經濟實力是決定其貨幣國際地位的最主要的因素。“強國無弱幣,弱國無強幣”,一國的經濟實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該國的信用度。正如商業銀行貸款給私人或者企業時,首先要考慮和審查的就是該私人或者企業的信用情況一樣,要國際交易者和投資者接受另外一國的貨幣也要考察該國的信用,而該國的經濟實力很好的給予了本國信用的支持。

2.一國的政治實力是決定其貨幣國際地位的必要支撐。 一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力量越強大,國際聲望和地位越高,該國就越穩定,信用度越高,其經濟發展就會越快,該國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一)國內的經濟基礎

1.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依靠著牢固的基礎和得力的政策,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約合4.92萬億美元。雖然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危害不大,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率仍然位于世界前列,給予了人民幣很大的經濟支持。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擁有的巨大的潛力,增強了對人民幣的信心。

2.充足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是我國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國對外支付和清償的能力。我國的外匯儲備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我國國際收支也一直保持著順差,2008年外匯儲備增加到了19460.30億美元,到2009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4531億美元。高額的外匯儲備表明了我國具有充足的對外支付和國際清償能力,可以很好的抵抗此次世界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是國際金融風險的防護林。

3.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外匯匯率可以分為三個時段來討論:1994年之前,我國人民幣外匯匯率波動幅度較大,在1994年進行了匯率并軌,進行外匯管理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外匯匯率基本穩定在827左右;到2005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上是穩中有升;到2009年6月為680左右。在世界金融危機沖擊波下,人民幣還可以保持穩中有升的幣值是很不容易,這得益于我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儲備的充足水平。人民幣對內價值也很穩定,通貨膨脹率一直穩定的保持在低水平。

(二)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周邊化

為化解金融危機帶來的流動性不足,提高市場投資者信心,我國中央銀行頻頻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簽訂以人民幣/外幣的形式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雙邊貨幣互換國家的擴大以及協議金額的提高,為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了機會。在清邁倡議框架下,截至2008年12月12日中國央行與韓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起,中國央行已與中國香港地區、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阿根廷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到 6500億元人民幣。

受貨幣互換協議的鼓勵,在中國和那些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他國之間,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將會越來越普遍。通過貨幣互換支持需要救助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既有利于中國穩定周邊環境,也有助于幫助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提振信心,共同應對危機。貨幣互換協議不但為周邊經濟體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鞏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加快其成為地區甚至全球主要貨幣的進程。

(三)美元國際地位呈下降趨勢

縱觀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演變歷程,美元的國際地位與美國經濟實力息息相關。隨著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的逐步降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等的地位也相應降低。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市場對使用人民幣作貿易支付結算貨幣的期望與需求增加,對美元、歐元等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的需求減少。國際貿易中一般將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元波動劇烈,如果繼續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會造成其他國家之間的匯兌損失,人民幣由于幣值相對穩定而倍受青睞,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可以大大降低匯兌風險。

中國應當抓住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加快人民幣自由化的進程,完善國內的金融體系,采取相應的戰略逐步讓人民幣融入到國際儲備貨幣體系中去,打破現在美元、歐元主導下的西方世界的儲備貨幣格局,促進多極儲備貨幣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篇6

[論文摘要]在東亞(包括東盟和中日韓)區域 經濟 一體化不斷加強、區域經濟關聯度不斷提高的情形下,加強東亞貨幣合作。構建東亞單一貨幣區是大勢所趨。文章對東亞貨幣合作的理論基礎進行闡述,對東亞貨幣合作的條件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東亞貨幣合作機制和我國的對策。

亞洲 金融 危機 警示了東亞各國加強區域性的經濟和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風險的必要性,區域性的貨幣危機需要區域性的貨幣合作來防范已成為共識。同時加強貨幣金融合作本身在區域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形勢下也是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必然要求。

一、東亞貨幣合作的理論分析

最優貨幣區理論最早是由蒙代爾于1961年提出的,其目的是為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 指導 ,該理論最初關注的是成立最優貨幣區的標準問題,蒙代爾、麥金農、彼得凱南、伊格拉姆分別提出了確定最優貨幣區的單一標準:生產要素的流動性、經濟開放程度、低級產品的多樣化和國際金融一體化程度。隨著實踐進程的發展,單一標準的理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于是,后來的 經濟學 家將該理論作了發展,克魯格曼對參與的 成本 和效益作了模型解釋,博弈論者則提出了俱樂部理論,這些進展使該理論的研究重點轉移到參與最優貨幣區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上。

參與最優貨幣區的成本主要是:各成員國會損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會喪失巨額的鑄幣 稅收 入,同時要支付較高的貨幣轉換成本,會使其 財政 政策 不可避免地受到牽連,進而會影響到其國內經濟的平衡性和穩定性。而參與最優貨幣區的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匯率風險。單一貨幣區建立后,區域內貨幣交易被取消,這將節免貨幣兌換的成本,可以節約大量 人力 財力,有助于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而且貨幣交易的取消還能避免短期國際資本的沖擊,因為單一貨幣會使最優貨幣區內的貨幣規模巨增,致使投機者無力制造差價實現套利。二是減少外匯儲備成本,節約外匯儲備。三是貨幣一體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各成員國的通貨膨脹率和通貨預期,穩定成員國國內的宏觀經濟 環境 。四是貨幣一體化還將擴大各成員國的國際影響力,并且為各成員國接下來的深層次 政治 合作打造平臺。

二、東亞貨幣合作的條件分析

從長遠看來,隨著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各國間貿易、 投資 、金融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再由于受國際趨勢的影響,東亞地區構建單一貨幣區是勢在必行的。但就目前而言,需要分析東亞貨幣合作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按照蒙代爾的最優貨幣區理論,構建單一貨幣區的成員國應當符合的內部條件有:各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各國經濟的關聯程度高;各國經濟的發展水平趨同;成員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強;各國政策的協調一致性強;所建貨幣區內擁有核心國和核心貨幣。

從東亞國家和地區目前的現狀看來,在各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方面,東盟、亞洲四小龍和日_本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較高,

三、東亞貨幣合作的機制分析

篇7

關鍵詞:最優貨幣區理論;東亞貨幣合作;沖擊對稱性

中圖分類號:F8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2)03000107

The Research of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Based on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AN Hui, ZHAO 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are always greatly concerned after every financial crisis. Asian financial crisis came to the birth of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CMI), which is a cornerstone of the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as the regional assistance relief mechanism. And 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 mechanism(CMIM)was launched as a marking result of cooperation amid this crisis .Based on above fact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East Asian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to examine the new features and trends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among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has been high and is still rising,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remarkable change is that the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among the great powers, represented by China and Japan, increases evidently, thus paving the way for East Asian deeper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ast Asia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should timely set the goal as “East Asian co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to “great power impetus” by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past “crisis ’s impetus”.

Key words:optimal currency areas;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篇8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急遽演變,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帶來了新契機,提供了新的合作領域。其中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為兩岸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金融危機與大陸經濟角色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在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及維護區域金融穩定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為:

第一,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再加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以中國為核心的經濟體正逐漸形成。它需要一個穩定的貨幣體系,在其中人民幣勢將處于中心地位。由于亞洲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亞洲貨幣區、若能于歐元區、美元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將能更好地維護亞洲地區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利益。

第二,由于以美元為主要計價單位、結算貨幣和價值儲藏手段的現有國際經貿和金融框架所存在的缺陷,使東亞國家極易因美國經常賬戶逆差的增加、美元匯率的波動,造成各國匯率隨之波動,對各國經濟和貿易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各國已明顯意識到東亞國家正面臨日益增多并需要由區域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此種區域意識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顯現。

第三,隨著東亞區域意識的覺醒,亞洲地區的經貿和金融整合已有實質性進展。在金融領域,2005年5月東盟“10+3”達成《清邁協議》,日本先后與韓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而中國也期望能在區域金融合作扮演重要角色,使人民幣能在區域貨幣互換、監督機制、金融市場和區域貨幣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依中國的規劃,短期目標是擴大已有的貨幣交換協議,而長期目標則是要在亞洲建立以人民幣為主導的地區貨幣。

金融危機與人民幣區域化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嚴重沖擊使人們更加意識到美元一幣獨大的弊端以及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而何種機制才是最理想的國際貨幣體制,再次成為政策討論的焦點,其中周小川的提議受到廣泛的關注。周小川提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掛鉤的一籃子貨幣范圍,應擴大到主要經濟大國,應包括盧布、人民幣和黃金。周小川的提議隨即得到若干亞洲國家以及巴西和俄羅斯的支持。曾任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的Fred Bergsten亦撰文支持周小川的提議,而“歐元之父”蒙代爾(Robert Mundell)更表示,人民幣可能于2010年成為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內的一種。

2007年中國的GDP占世界的6%,居第四位;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比重的7%,而外匯儲備占世界的比重更超過25%。然而,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地位卻與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不相匹配。人民幣在國際上支付、計價、結算和儲備的比例微乎其微,中國對外貿易和金融交易也主要以美元或歐元等國際貨幣計價和支付,外匯儲備主要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此種貨幣體系將使美國獲得鑄幣稅、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同時中國以大量外匯儲備購買美國政府債券,這些美元往往又以各種短期流動資金的形式重新投入中國市場,導致中國經濟呈現流動性過剩,推動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基于此,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議題便被提出。人民幣的國際化將給中國帶來的利益包括有:獲得鑄幣稅;鞏固對外貿易和貿易伙伴的聯系;維護中國的金融穩定,促進其金融發展;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未來亞洲貨幣合作機制中居于有利的地位等。

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

盡管使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還很不完備,但是近年來中國正積極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見表)。

以貨幣互換協議而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時,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主要是為了幫助各國解決短期國際收支問題及穩定金融市場。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同樣加強了與周邊國家、貿易伙伴的貨幣互換合作,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的互換合作不僅是為了短期救助、穩定市場,更重要的是基于便利雙邊之間的貿易結算、貿易融資,進而有利于抵御此次全球經濟衰退對區域貿易的沖擊。這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在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同時,也為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提供了基礎。從長遠來看,有助于人民幣區域化的發展趨勢。

人民幣區域化的操作

當一種貨幣在本國以外被廣泛使用,一般便會被稱為區域或國際貨幣,而基本條件則是此種貨幣在本國以外被用作為記賬單位、交易媒介及價值儲存,譬如作為跨境貿易的計價單位、儲備貨幣及其他貨幣匯率的依據。依目前形勢的發展,中國期望借力此次國際金融危機,透過與周邊國家的貨幣互換協議,使人民幣在區域金融穩定方面發揮若干影響力,同時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推動。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對實體經濟的間接影響卻日益顯現。由于美元匯率波動等因素,使中國企業的產品出口受到相當影響。推行人民幣跨境結算措施,將可消除中國企業所承受的外幣匯率風險和為規避匯率風險所承擔的衍生交易費用,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操作形式可分為方式和清算方式兩種。所謂方式,是指國內銀行選擇幾家大的外資銀行作為其海外人民幣結算的行,境外企業在行開設人民幣賬戶的形式;而清算方式則是指在中資銀行境內總行和境外分支之間進行清算業務,即境外企業在中資銀行境外分行開設人民幣賬戶。

一個國家貨幣走向區域化或國際化的先決條件之一,在于國際上對該國貨幣的信心和需求。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維持基本穩定為人民幣區域化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此次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對象包括東盟國家、港澳地區等。這些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正不斷擴大,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各國為維持經貿穩定發展,亦樂于接受此項安排。因此,中國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不僅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并且擴大了人民幣的周邊影響力,為人民幣的區域化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對兩岸金融合作的意義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方案,以擴大內需、促進出口,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另一方面則借擴大貨幣互換機制和推行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增強人民幣的區域影響力。

無可否認,人民幣的國際化仍不具現實條件,而區域化也將是長路漫漫。以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為例,何時推行及試點的具體形式如何,仍未有具體規劃。除此之外,中國一再強調將盡快推進國際收支資本賬戶的改革和開放,亦未有具體方案。尤其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恐將延遲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這將成為阻礙人民幣區域化的制約因素。

盡管人民幣區域化面臨這些制約因素,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國際經濟格局的重整,使得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影響力不斷加強。中國近期將以香港為試點,建立離岸人民幣兌換清算中心、人民幣遠期利率和匯率期貨市場,以及人民幣債券市場等,勢將對區域金融和資本市場造成相當影響。事實上,在中國大陸表示將推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時,中國臺灣的金控業者便表示有興趣經營此項業務,足見中國推行人民幣區域化的措施將對兩岸經貿關系帶來實質影響。

篇9

關鍵詞:金融互換 利率互換 定價管理

一、利率互換的定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與完善,金融互換交易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大的融資工具之一,對國際金融市場以及經濟開放國家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在互換業務中最核心的兩種互換工具就是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盡管利率互換的產生比貨幣互換晚,但是自從1981年出現了第一筆利率互換之后,利率互換就開始迅速地發展起來。到目前為止,利率互換的發展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貨幣互換的發展規模。

所謂的人民幣利率互換,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一定期限內,根據約定的人民幣本金和利率計算利息并進行利息交換的金融合約,該業務自2006年初在銀行間市場開始試點。利率互換本金的載體可以是債券,也可以是銀行貸款。利率互換名義上交換的是利息支付條件,但實際上交換的是不同的利率預期和比較優勢。

二、利率互換的定價方法

利率互換定價主要有兩種方法,即為零息票定價法和債券等指定價法。而零息票定價法是利率互換定價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所以下文主要研究的是零息票定價法。

零息票法就是利用零息利率來確定利率互換期間任何未來一系列的利息現金流動的現值,計算固定利率部分和浮動利率部分總價值的差額。這個差額可以表示該利率互換的價值。對互換合約估值之前要先明確合約中的固定利率、浮動利率、利率互換期限以及與之相一致的零息票利率。在明確了各種利率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估值了。

第一,固定利率部分的現值

假定互換期限被分割成為N個時間段:t=0,1,2,…,N;PVc表示固定匯率部分的現值;ic和C表示互換協議的固定利率和本金;dt表示時點t的貼現率;m表示一年中付息的次數。則一筆N期的利率互換協議的固定匯率部分現值的表達式為:

第二,浮動利率部分的現值

用PVf表示浮動利率部分的現值,ift表示自時點t-1至時點t的遠期利率,C和dt依然表示互換協議的固定本金和時點t的貼現率。那么一筆N期利率互換的浮動利率部分現值為:

由遠期利率公式得:ift*dt/m=dt-1-dt

對上述公式從t=1到t=N求和,得出

所以最后得出的結果:PVn=C(1-dn)

第三,利率互換合約的價值

對于收取固定利率利息并支付浮動利率利息的一方來說,利率互換合約的總價值為:

而對于收取浮動利率利息并支付固定利率利息的另一方來說,利率互換合約的總價值為:

其實零息票定價法就是一種無風險定價法,它將利率利率互換分解為一個浮動利率債券和一個平價固定利率債券的組合。

三、人民幣利率互換的現狀

目前人民幣利率互換參考利率主要包括7天回購定盤利率、與Shibor掛鉤的利率、以及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其中以大量真實交易為基礎的7天回購定盤利率是最主要的參考利率,同時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以Shibor利率做互換交易的參考利率占比逐漸提高。從規模上看,利率互換交易量逐年增大,2010年交易名義本額突破萬億元。

隨著今后國內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健全,利率互換業務是大勢所趨,在我國的應用也將日益嫻熟,但必須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浮動利率工具尚屬空白;人民幣市場利率的權威性不大;債券市場不成熟。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人民幣 資本項目 輸出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1-091-03

一種貨幣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在境外要有一定規模的流通,以便于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在國際交易中廣泛的使用人民幣,其他國家接受人民幣作為結算和交易的手段,進而就會有一部分人民幣留在離岸市場。這部分離岸人民幣是通過貿易和投資的清、結算渠道輸出的。目前在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條件下,推動人民幣跨境輸出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有益之舉,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由之路,而人民幣資本項下的輸出則成為其中關鍵的一環。

一、人民幣資本項目跨境輸出的路徑

1.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是人民幣資本項目跨境輸出的一個重要渠道。境外直接投資是指境內機構經境外直接投資主管部門核準,使用人民幣資金通過設立、并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設立或取得企業或項目全部或部分所有權、控制權或經營管理權等權益的行為。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深入開展,境內機構對于使用人民幣到境外直接投資的需求日益強烈。為了順應市場需求,支持企業“走出去”,從2010年第二季度起,我國政府開始通過個案審批方式試點辦理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在總結個案試點的基礎上,于2011年1月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試點管理辦法,允許銀行和企業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金額1865.6億元,同比增長118%。截至2014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金額3264.2億元。

2.境內銀行向境外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與提供外幣貸款相比,境內銀行向境外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拓寬了人民幣的跨境輸出渠道。為了更好地支持企業“走出去”,201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金融機構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指導意見,規范了商業銀行開展境外項目貸款的業務操作。截至2013年底,境外項目人民幣融資已批貸金額1040.8億元,貸款余額402.3億元。境內主體在國外所經營的項目在向國內出口產品時,很可能會繼續以人民幣進行結算,因此,境內銀行向境外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也為后期的人民幣跨境輸出提供了潛在的可能。

3.貨幣互換。貨幣互換通常是指市場中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事先約定,在期初交換等值貨幣,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即允許雙方在進行貿易和投資時直接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結算,不必使用第三國貨幣,從而避免了匯兌損失。以此約定為基礎簽訂的協定稱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旨在保持雙方貿易正常發展,避免周邊金融不穩定帶來的不利影響。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是人民幣跨境輸出的重要潛在渠道。

2014年,人民銀行先后和瑞士、斯里蘭卡、俄羅斯、卡塔爾、加拿大等5個國家央行新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新簽規模5450億元。截至2015年6月末,我國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約3.1萬億元人民幣。境外貨幣當局發起本幣互換交易金額約2.3萬億人民幣,動用人民幣金額共計807億元;人民銀行發起本幣互換交易折人民幣共計41億元,動用對方貨幣折人民幣金額共計15.8億元。本幣互換協議的積極動用標志著央行間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4.人民幣納入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外匯儲備。2014年,共有10家境外央行、1家國際金融機構和2家財富基金獲準進入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獲批額度為773億元。截至2014年末,我國香港金管局等27家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機構和財富基金共持有債券總面額為2868億元。部分境外央行還通過在離岸市場購買人民幣債券等形式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據不完全統計,超過47個國家央行或貨幣當局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

5.“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投行的建立為人民幣“走出去”提供了機遇。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日益活躍,金融市場持續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向縱深拓展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周邊大通道”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逐步落實,400億美元絲路基金的成立以及亞投行的建立,都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新的動力。沿路沿帶的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產業園區和傳統產業轉移等方面和我國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巨大的合作空間,將會派生出更大、更廣的人民幣跨境投資和國際使用的市場需求。

二、存在的問題

1.人民幣跨境輸出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亟待完善。人民幣走出去離不開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只有配套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使得國內外經濟主體和個人的人民幣資產得到有效保護,才能夠促進人民幣跨境資金的良性循環,才能夠有效遏制信用欺詐與逃避金融債務行為的發生。一方面,人民幣跨境輸出的時間還很短,與人民幣跨境輸出相關的法律法規處于完善之中。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機構國際化經營時間很短,法律意識亟需加強。最后,在制定政策時缺乏溝通和協調,相關部門的協調意識有待加強,各部門的法律法規協調性亟需完善。

2.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的比重較低。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的規模是人民幣資本項目輸出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企業“走出去”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從2011年1月開始實行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試點至2014年底結算額只達到了3264.2億元,其中,2013年,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856.1億元,僅占全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的1.38%;2014年,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1865.6億元,僅占全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的1.87%。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旦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做大,在外國投資的中國企業在向中國進口產品和服務時,就會成為出口人民幣定價和結算的重要推動力量。

3.人民幣跨境回流渠道還不夠順暢。雖然現有的人民幣跨境循環渠道已基本滿足了實體經濟需求和境外人民幣資金部分保值增值的需要。但是人民幣跨境循環中回流渠道有限。在境外人民幣市場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自我循環的情況下,境外人民幣資金使用渠道有限。由于離岸人民幣衍生品和以人民幣為標的金融產品較少,一旦人民幣出現大的波動,對沖工具的缺乏會使企業無法應對匯率風險,缺乏以人民幣為標的投資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當前,境外機構或個人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很難像美元、歐元那樣可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豐富的投資避險工具,人民幣流回境內渠道有限,保值增值的投資需求無法滿足,導致境外貿易伙伴持有人民幣的意愿不高,從而制約了人民幣跨境輸出的發展。

三、政策建議

1.建立健全與人民幣跨境輸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一國政府在貨幣國際化中起主導作用,政府的推動力度,影響著貨幣國際化的進程和進度。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國際化關鍵環節之一的人民幣跨境輸出,即是以國際貿易和投資為基礎的市場需求下自然發展的過程,也應是主管部門合力推動的過程。(下轉第96頁)(上接第92頁)為了配合人民幣走出去,要構建中央銀行法律制度商業銀行法律制度及其他相關的與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另外,政府各部門在制定政策、法律法規時,應加強溝通,注意相互間的協調配合,避免沖突。

2.完善配套機制建設,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一是配合“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境內機構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投資和援助,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并購投資等業務。二是優化金融機構和企業“走出去”的環境,支持境內金融機構“走出去”開發人民幣業務,加快培育人民幣國際資本市場,建立境外人民幣資金池。支持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股票等證券,擴大開展個人對外投資。三是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海外布局,開發人民幣金融產品,降低境外人民幣兌換難度,增加人民幣保值增值渠道。四是建立健全人民幣現鈔回流機制,以防范人民幣境外持有和流動可能產生的風險,減少與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相關的違法行為。

3.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利用人民幣結算的話語權。緊抓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遇,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擴大人民幣跨境輸出。加強境外投資業務的法規建設和宏觀指導。政府要從境外投資的產業政策、投資主體、投資區域、投資行業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定期更新投資合作產業國別導向指引,完善境外產業布局。要在政府層面加大與相關國家就投資產業合作、科技研發、設施建設、勞務管理、投資保險、政府服務、業務監管等方面的溝通和合作,為境外投資業務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 尹繼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與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研究.南方金融,2012(5)

[2] 單宏,孫樹強.提高貨幣互換資金使用效率.中國金融,2014(11)

[3] 田濤,王豪.人民幣國際化的困境及其對策分析.海南金融,2015(8)

[4] 時東.完善人民幣跨境循環機制.中國金融,2012(22)

(作者單位: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