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驗范文
時間:2023-04-08 21:1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生物檢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藥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食品藥品檢驗所的檢驗人員,由先前的單一藥品檢驗改為食品、藥品全部檢驗。只有發現并掌握二者檢驗的異同,才能更好的開展檢驗工作。本文對日常工作中發現的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和食品微生物檢驗的異同,作如下概述。
1.檢驗標準
1.1藥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一部/二部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
1.2食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1.3比較 藥品標準近些年來五年更新一個版本,為能及時反映當前科學發展水平,通常在新版藥典出版之后,下一版藥典出版之前出版增補本。食品標準無固定更新周期。
2.實驗室環境
2.1藥品 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響供試品中微生物的檢出。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臺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藥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準進行潔凈度驗證。[1]微生物限度檢查應有單獨的潔凈實驗室,每個潔凈實驗室應有獨立的凈化空氣系統。涉及實驗室監控菌株的分離鑒定、樣品陽性菌株的分離分析、方法驗證中的陽性菌操作等實驗活動,應在專門的陽性菌實驗室進行。陽性菌操作不得在供試品檢驗用潔凈實驗室內進行。[2]
2.2食品 實驗室環境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布局應采用單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實驗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照度、噪聲和潔凈度等應符合工作要求。一般樣品檢驗應在潔凈區域進行,潔凈區域應有明顯的標示。病原微生物分離鑒定工作應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3]
2.3比較 二者對陽性菌和病原微生物的實驗室環境都有嚴格的限制。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對環境潔凈度、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有明確的要求,而食品沒有要求。
3.培養基
3.1藥品 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用的培養基應進行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計數測定用培養基進行促生長能力的檢查,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進行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檢查。
3.2食品 培養基的制備和質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規定執行。
3.3比較 培養基質量是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的重要環節,藥品對培養基有適用性檢查,食品對培養基有質量控制。二者計數所用的培養基也有區別,應當引起注意,如藥品細菌計數一般用營養瓊脂培養基,食品菌落總數測定用平板計數培養基;藥品霉菌及酵母菌計數用玫瑰紅鈉培養基,食品霉菌和酵母計數用孟加拉紅培養基。
4.抽(采)樣
4.1藥品 一般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其抽樣量應為檢驗用量(2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的3-5倍。抽樣時,凡發現有異常或可疑的樣品,應選取有疑問的樣品,機械損傷、明顯破裂的包裝不得作為樣品。凡能從藥品、瓶口(外蓋內側及瓶口周圍)外觀看出長螨、發霉、蟲蛀及變質的藥品,可直接判為不合格品,無需再抽樣檢驗。
4.2食品 食品的采樣應根據檢驗目的、食品特點、批量、檢驗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確定采樣方案。采樣方案分為二級和三級采樣方案。應采用隨機原則進行采樣,確保所采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
4.3比較 食品與藥品對抽(采)樣都有明確的要求。食品的采樣更加復雜和嚴格。不同類型的食品的有不同的采樣方案,采樣過程遵循無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來污染,樣品在保存和運輸的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樣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數量變化,保持樣品的原有狀態。
5.方法驗證
5.1藥品 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細菌、霉菌及酵母菌計數方法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采用的方法適合于該產品的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技術方法應重新驗證。
5.2食品 食品標準中沒有方法學驗證實驗的規定。
5.2比較 微生物檢驗結果易受實驗條件的影響,特別是樣品中含有對微生物生長有抑制作用組分時,影響尤為突出。進行微生物檢驗時,應保證在檢驗條件下的樣品濃度不足以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長,確保檢驗結果的有效和準確。食品微生物檢驗由于沒有引入方法學驗證,若加工過程中添加防腐劑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添加劑,可能會影響食品本身所含微生物的檢出,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
6.動物實驗
6.1藥品 控制菌檢查標準中無做動物實驗的規定。
6.2食品 某些致病菌的檢驗需要做動物實驗,如:致瀉大腸埃希氏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6.3比較 動物實驗對檢驗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動物實驗的開展對評估致病菌對人體危害具有重要意義。
7.儀器設備
7.1藥品 標準中規定生化實驗用傳統方法。
7.2食品 標準中規定生化實驗可用傳統方法或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系統。
7.3比較 微生物檢驗中的生化實驗對檢驗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系統提高了鑒定水平,提升了檢驗效率和質量。
8.總結
通過對比食品和藥品微生物檢驗各方面,可以發現二者既有相同點又有各自的特點。如藥品的方法驗證和標準按時更新是食品所沒有的,食品的全自動微生物生化檢定系統和動物實驗是藥品所沒有的。如果二者在標準制定過程中能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二者的檢驗能更上一個新臺階。作為食品藥品檢驗人員,要掌握二者的異同,以便更好的開展檢驗工作,保障人民的食品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附錄Ⅷ C 79-88.
篇2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9-0030-02
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為順應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潮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開發是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核心任務。
高職院校要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食品微生物檢驗是食品檢驗兩大工作崗位群之一,其利用食品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在掌握與食品衛生檢驗有關的微生物特性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檢驗方法,及時、準確地對食品樣品做出食品衛生檢驗報告,旨在為食品的安全生產及衛生監督提供科學依據。
《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通常作為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兩門職業技術課程而分別開設,采用不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學期開設,教材中往往有很多交叉重疊的內容。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及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對這兩門課程進行融合,可在保留原有教學進程表中的課程設置安排的情況下,對兩門課程綜合進行課程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分配學時和授課時間。通過課程整合,可將微生物基礎知識和技能與微生物檢驗項目有條理地融合,注重食品微生物檢測基本技能的規范化訓練,以滿足高職院校食品專業食品微生物檢驗與質量控制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課程目標
本綜合課程要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微生物學及食品微生物的理論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較熟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縝密的邏輯思維習慣和綜合科研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同時,以培養食品微生物檢驗職業技術能力為目標,按照食品行業技術領域相關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以國家相關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強化微生物檢驗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對學生完成食品檢驗職業資格考試或從事相關工作起主要支撐作用,也為學生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必需、夠用”的微生物學基礎知識,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
課程設計思路
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就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為“零距離”就業打好基礎。根據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分析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設置教學項目。
本綜合課程將微生物的種類、形態結構、生理生化、遺傳變異、分類以及在食品環境中的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操作體系有機地結合,將學科體系理論知識融入微生物各項基本操作技術任務之中,打破以往獨立實驗的形式,重新編排原有的食品微生物學基本技術,通過設立專題項目,明確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以項目實施為載體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強化培訓,既注重知識體系的基礎性、系統性和必要性,也突出相關工作崗位核心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課程強調基礎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學習的內容,增強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食品檢驗國家職業標準及微生物檢驗“職業功能”中各項工作內容的技能要求及相關知識要求為依據,以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國家標準等法規為準則,在對食品檢驗工作崗位、任務性質和對應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設計該課程。課程以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能為培養目標,應可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企業檢驗崗位要求的“零距離”對接。課程設計以食品微生物檢驗操作技能為明線,以微生物學理論知識為暗線,將食品微生物學的學科體系理論知識融入微生物檢驗各項操作任務之中,微生物理論知識不再作為完整系統存在,而是對完成具體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的理論知識準備或經驗、現象的闡釋。課程強調檢驗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以此實現學生獨立完成食品微生物檢驗基本操作的教學目標,通過食品微生物檢驗項目的綜合實訓單元強化課程的實踐性特色。
教學內容選擇及教學項目設計
本綜合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預備知識、顯微技術、制片與染色技術、培養基的制備及消毒滅菌技術、接種與培養技術、分離純化技術、生化試驗技術、菌種保藏技術、微生物在食品中應用技術等專題項目。同時,考慮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更多是在企業,而不是在專門的檢驗檢疫或公共衛生機構,圍繞食品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檢驗項目“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的測定”選擇檢驗操作基本技能與相關理論知識。對于食品中致病菌檢測,僅選擇了我國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的檢驗項目,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加以介紹,而對更多的致病菌指標的檢驗方法只作概述。考慮到在食品企業中飲用水、空氣、食品接觸面等微生物檢測任務的普遍性,課程為此安排一定課時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同時,對于常見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也要求學生了解。由于微生物檢驗操作技能具有通用性,在對本課程綜合實訓項目進行適當調整后,可以使其適用于食品安全微生物檢驗指標以外的檢驗項目,如公共場所、化妝品等的微生物檢驗,從而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大的選擇范圍。
根據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由基礎到綜合的順序,設計了17個教學項目,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及總學時可靈活調整。具體如表1所示。
教學方法創新
討論啟發式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討論式、啟發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別從課內外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專題研究。在專題研討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總結提煉共性方面的知識,通過知識的再加工使學生對抽象原理的領悟更為透徹。
操作訓練規范化教學法 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應用技能為目的的實踐型職業技術課程,學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實、動作是否規范標準、操作是否熟練等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技能的掌握不是通過一次實驗或實訓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須經過不同階段的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目的。更為重要的是,檢驗過程中每項操作技能都必須是標準化規范動作,否則檢驗過程的操作差異必然會導致檢驗結果的不準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效果,采用影像資料強化學生印象,以達到示范教學的目的。
分項技能單獨完成與檢驗項目分組實訓結合法 在實踐教學中,微生物檢驗課程的操作技能培養是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的,微生物檢驗綜合實訓是以不同食品中的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致病菌檢驗項目分小組共同完成的。教師應根據實訓項目要求指導學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方案設計程序,根據食品安全標準確定微生物檢驗項目,選擇相應的國標檢驗方法,制定詳細的抽樣、檢驗方案,明確無菌取樣過程,了解樣品的標記、保存和運送等要求,使學生掌握被測樣品的處理方法。要準備好所需的各種設備和材料,按技術要求對玻璃儀器進行清洗、干燥、包扎、滅菌,準備好要用的各種試劑,制備無菌培養基,做好檢驗前的其他準備工作。要按照標準操作程序完成檢驗操作的各個環節,通過計算或判別得出檢驗結論,編寫檢驗報告,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理解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職業適應性,加強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對檢驗技能的掌握,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為將來獨立工作、獨立解決問題奠定基礎。分項技能單獨完成與檢驗項目分組實訓相結合,既可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及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楊學敏.高職高專《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標準的開發[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1(2):91-94.
[2]王華,秦津,鄭偉,等.高職院校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實驗實訓課程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10(8):45-46.
[3]魯梅.談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教學[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0,23(3):70-71.
[4]劉慧,李紅艷.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3).
[5]毛雪丹.2003~2008年我國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特征及疾病負擔研究[D].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
[6]賴建平,羅軍,鄧昭健.食品微生物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發展[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
篇3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驗; 干擾因素;
引言:眾所周知,現在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人類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從事食品檢驗的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增強食品安全意識,能夠本著為自己負責,為人類健康負責,具有熱愛這一行業的良好態度。下面就工作中如何減少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干擾做下分析。
1.貫徹無菌操作,防止人為污染
1.1擁有健全的無菌實驗室及相關管理制度。
無菌實驗室使用前和使用后須用紫外燈(如為室內懸吊紫外燈,應為30W,距操作平臺1米左右)照射至少30min。殺菌后檢驗前,不得隨意打開無菌室。事先將進無菌室操作所用工作服、發網,口罩、拖鞋等必需品放進無菌室緩沖間用紫外燈照射殺菌。無菌室傳遞窗內也應紫外照射。紫外燈2周清潔一次,保持紫外線良好穿透力。進入無菌室前,注意自身消毒,用肥皂洗手及腕關節以上部位,用75%酒精噴灑手心手背及腕關節以上部位,換好衣服,戴好發網和口罩,穿上拖鞋方可進入接種操作。
1.2準備器材
開啟紫外燈前,將無法干熱和濕熱滅菌的器材提前放入傳遞窗口紫外照射至少30min。吸管、平皿、藥匙事先清洗好晾干,放入金屬桶內,吸管尖嘴朝下,實驗操作時用手抽取吸管頂端,避免污染尖嘴;平皿倒置疊放,便于烘干平皿內水分,殺菌效果更好,蓋好桶蓋,桶蓋與桶身通氣孔對齊,放入干燥箱,于160-170℃,干燥1.5-2h,進行殺菌消毒。
干燥滅菌后,放置干燥箱內冷卻。臨用前,把通氣孔關閉,取出滅菌桶,整理好后放到傳遞窗口。每次從傳遞窗口遞拿東西都要及時關閉窗口。
1.3準備藥品及高壓鍋的使用
目前,多數無菌試驗所用藥品是脫水干粉狀的,按照說明書上相關比例配置,再分裝,分裝時注意瓶塞和試管塞用棉塞或帶有通氣孔的橡膠塞,不用實木塞和不帶通氣孔的橡膠塞,否則高壓滅菌時,鍋內壓力變化,使容器內液體飛濺噴出,嚴重的造成鍋的排氣孔和排水管道堵塞,釀成事故。最后用紙包好容器口和塞子,扎緊。
高壓滅菌鍋的使用按說明書進行操作,滅菌時間和溫度按藥品說明書設置,一般要求121℃,高壓滅菌15-20min。
注意:(1)高壓鍋使用前添加蒸餾水,至加熱管以上2cm左右,太少會損壞加熱管,且不能產生足夠的蒸汽進行滅菌,當然也不能太多(2)鍋內物品堆放應有縫隙,否則蒸汽不能通過,影響滅菌;(3)滅菌時間長短要適宜。太短,不很好的殺菌消毒;太長,破壞某些藥品成分特性,如瓊脂凝固性可能被破壞,影響藥品使用,造成浪費;(4)加熱后,及時排放冷氣至壓力降為0,關閉排氣閥至達到滅菌所需溫度再微微開啟排氣閥,此時溫度壓力不會有很大變化。冷氣排除很重要,因空氣膨脹壓大于水蒸汽膨脹壓,水蒸汽中含空氣,同壓力下,含空氣蒸汽溫度低于飽和蒸汽溫度,影響滅菌;(5)滅菌結束后,排氣速度不能太猛,否則倒立發酵管內易產生氣泡,甚至鍋內壓力驟降,容器內藥品壓力大于鍋內壓力,產生壓力差而沖出容器,或沾染塞子而發生污染,影響鑒定;(6)高壓滅菌后,排氣開蓋,將冷卻到60℃左右的藥品取出,放進傳遞窗口。瓊脂類藥品, 放到45℃恒溫箱中,使之不凝固。若棉塞脫掉或容器破損,應取出棄之。
采用高壓滅菌原因:濕熱蒸汽有潛熱,滅菌效力強;菌體吸收水分,降低凝固溫度;濕熱穿透力比干熱大。
1.4采集樣品
1.4.1準備:根據所取樣品類型和狀態采取不同取樣方法,取樣工具提前滅菌;戴好發網和工作帽,穿上滅菌工作服,手、指甲及腕部清洗后,用50ppm次氯酸鈉浸泡30s,清水沖洗干凈,吹干,戴好橡膠手套,手套口包住衣袖口,用75%酒精噴灑手心手背。準備就緒開始取樣。
要求:所取樣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一致性;整個過程必須無菌操作。
1.4.2過程:用經紫外照射,質量完好,干凈衛生,未開封的PE袋裝置樣品。打開PE袋,用手捏住袋子的外側由里往外翻,把里面無菌的一面翻到外面拿取樣品,將樣品和袋子一起退出,樣品裝到袋子里面。整個取樣過程,袋子內側不能觸及除樣品之外的任何部位,否則污染袋子,影響樣品。最后在袋子上做好標記,擠壓出袋中的空氣,打好結,放入特制運輸箱中,
取表面樣品一般用涂抹法,現常用涂抹棒,具體操作按照說明書進行。注意:不能上下晃動瓶體,否則打開瓶蓋上的塞子后液體會從里面冒出;塞子打開后不能反復關閉和打開,以防污染;取回后,如不能及時檢驗,應低溫保存。
取空氣落菌時注意,培養用瓊脂要提前培養24h,選用無菌平皿。取樣時門窗要關閉,人員不能隨便走動,空氣靜止沉降5min。標記好所取位置,對角線的頂點要距離墻壁1m。蓋好平皿帶回實驗室。
1.5接種樣品或轉移菌種
一個宗旨:標記好名稱,選好稀釋度,所有操作堅持無菌進行。進入無菌室,待一切準備就緒后,點燃酒精燈,一切操作都要在酒精燈附近進行。(1)接種樣品時,從吸管桶取出的吸管及試管口都應該用酒精燈進行滅菌,吸管尖嘴不能碰到除要吸取的樣品之外的任何部位,以防污染。吸取菌液或樣品時,要用吸球,不要用嘴吹吸,避免口腔內的細菌和樣品相互污染;吸管吸取的樣液一定要準確;(2)轉種細菌驗證時,接種環和接種針都應在接種之前用酒精燈外焰充分灼燒裸漏的金屬部位,殺菌之后才可以接種。
接種樣品和轉種細菌最好不要在同一個無菌室內進行操作,應各自擁有專門的無菌室。這樣就可以避免二者相互影響。
1.6傾倒瓊脂
將裝有瓊脂的三角瓶口在火焰上烤一下,傾倒15-20ml左右的瓊脂于平皿內。菌液與瓊脂盡量混勻,一般順時針轉3下,逆時針轉3下,前后左右晃一下,盡量不要將瓊脂晃到平皿壁上,待瓊脂凝固后,及時將平皿倒置,放于溫度合適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
1.7藥品的存放
剩余藥品,短時間內再用到的,低溫保存,用前要做空白實驗。這就要求我們在配藥之前要算好藥品用量,避免浪費和不足,堅持現用現配。
1.8無菌室的整理及污物的處理
1.8.1實驗結束后,用鑷子夾住無水酒精棉球,點燃后擦拭桌面,或用2%-3%煤酚皂溶液擦拭。地面清理好,關門,打開紫外燈,照射30min。
1.8.2污染的吸管和平皿須經5%的煤酚皂或石炭酸溶液浸泡24h;染色玻片可直接沖洗,沖洗液要用燒杯或三角燒瓶盛放,再浸泡在5%煤酚皂24h,煮沸洗滌,沖洗液和泡好的器材及培養物用121℃,30min高壓滅菌;凝集試驗用的玻片或平皿需高壓滅菌后洗滌;其它被污染的物品也應高壓滅菌后洗滌。
1.9做好原始記錄,善于總結和分析
嚴格按照國家或行業標準進行檢測,每一步的結果和樣品名稱都應該做好原始記錄,方便總結和查找原因。
2.結語:食品檢驗工作者,工作中要保持一顆探究的心態,在檢驗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詳細查閱相關文獻,進一步驗證,解決疑問。要在探究中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的良好素質和基本技能。時刻端正好態度,擁有強烈的責任感,正確意識到身上肩負著關乎人類身體健康的重任。不斷分析總結減少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干擾因素。
篇4
民以食為天,食品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從而引起公眾的不滿情緒,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也成為現階段我國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為推測食品的安全性和衛生程度,我國把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列為評價食品衛生質量指標。食品微生物檢驗成為保證食品安全重要防線,檢驗數據的準確可靠可以為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及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但是由于食品品種多,結構及成分復雜,給檢驗過程帶來難度,雖有國家標準方法的規定,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復雜因素,忽視這些因素,很可能給檢驗結果帶來偏差,本文對基層衛生單位影響食品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進行了探討,以期更好地開展食品微生物檢驗,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1 微生物檢驗專業人員
檢驗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微生物檢驗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人員結構上看, 多年來以中等或大專畢業生為主體的檢驗隊伍正逐步為本科畢業生所代替, 一些受過微生物專業訓練的研究生人才也陸續培養出來。但是還有一些基層衛生單位從事微生物檢驗的專業人員人數少,任務重,人員年齡結構老化,需要加強。微生物檢驗專業人員必須在思想上提高對檢驗質量的重視, 以檢驗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作為第一要務。認識到微生物檢驗數據是質量控制的核心內容, 其中各個檢驗環節均應按要求嚴格執行, 建立全面、全程的檢驗質量控制體系。因此, 除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外, 從事微生物檢驗的技術人員, 還必須經過廣泛的基礎教育和訓練, 包括微生物學、基礎醫學等知識的學習以及專業化的實驗技能培訓, 并經過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1]。安全是實驗室重中之重。要把實驗室的安全教育納入日常工作,并堅持經常化、制度化。經常對實驗人員及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訓練,如各類滅火器、消防栓的正確使用;各類化學品發生危險時的處理方法;避免細菌污染的措施等,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并落到實處,通過安全檢查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實驗室日常工作安全進行。
基層衛生單位要創造條件,讓檢驗人員參加培訓和技術交流,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檢驗水平,及時了解和掌握微生物檢驗領域的新技術、新的進展,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微生物檢驗從方法學上看, 基本上是以手工為主, 主觀性強。在操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變化, 因此, 操作人員的經驗、態度、操作熟練程度尤為重要。在按國家標準方法和規范操作的同時, 不斷探索更加先進的技術。在技術人員的管理上, 可采取培訓與考核嚴密結合的方法, 以隨時評估其檢驗能力和操作熟練程度, 必要時采取再培訓。此外, 微生物檢驗領域的全面質量管理和實驗室國內、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認證的概念正逐漸為檢驗界所理解和接受。基層衛生單位微生物實驗室在做好室內質控的同時,還應盡可能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等實驗室組織的的室間質評活動,盡力拓寬渠道,參與室間質評活動,以提高微生物檢驗人員的水平。
2 儀器設備
檢測儀器設備是微生物檢驗質量的根本保證,微生物實驗室應配備足夠檢驗工作需要的儀器設備和器材,建立起一整套規范化的儀器設備管理的檔案和操作程序,對每臺儀器的有關原始資料和技術資料建檔,并由專人負責保管,微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儀器及設備包括:微生物自動鑒定儀、微生物快速初篩儀、菌落計數器、高壓滅菌器、干熱滅菌器、離心機、蒸餾設備、培養箱、厭氧箱、水浴箱、普通冰箱、低溫冰箱、顯微鏡、超凈工作臺、酶標儀、PCR 儀、電泳儀、凝膠成像系統等。所有的儀器和設備均應按生產廠家提供的方法和有關規定正確使用。操作者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記錄,并做好運行檢查及儀器維護。對于連續工作的儀器如冰箱、培養箱,每天都應進行溫度監控和記錄并定期維護,以保證儀器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需要強制性定期檢定的儀器和設備,應經計量鑒定部門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儀器設備量具的量程,精確度等,要符合檢測項目的相應要求。高壓蒸汽滅菌器須按規定定期檢測,發現隱患及時排除,到安全使用期后應及時報廢。對相應的新技術,新方法所需要的檢測設備要及時更新。但是還有一些基層衛生單位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微生物檢驗的檢測設備陳舊老化,數量不足,亟待解決。
3 培養基與試劑
培養基質量要求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微生物培養的成敗。購置新批號培養基和試劑時要求供應商提品質控證書等相關證件, 盡量選擇通過ISO 9001的生產廠家購買。培養基和試劑使用前首先通過外觀、批號、pH 值、滅菌要求、選擇性等進行初步評估, 按照培養基和試劑標簽說明的貯藏條件保存, 不同批號的培養基和試劑不要混合使用。應用已知標準菌株作質量鑒定,方可使用。培養基的配制要有記錄可查, 要按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如溫度和時間等) 進行滅菌,還應有高壓滅菌效果的監測記錄。高壓滅菌培養基應隨機抽樣5%~10%作無菌試驗;無菌分裝的培養基應在培養箱(36℃)過夜,無菌生長才能使用,培養基應放在適當溫度下保存。同時, 應根據檢驗微生物指標不同, 選擇不同的培養基, 如基礎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和生化反應培養基等。培養基應有明確標記與配制日期。液體培養基應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內應液體充盈,無氣泡;固體培養基應保持適當的硬度,接種前無菌落;不定期抽樣檢查ph 值,要求在規定的ph±0.2 內。有指示劑的培養基要保持應出現的顏色;需在有效期內使用,使用時觀察培養基是否變質。
生化反應試劑盒每個批號, 在正式用于出報告之前, 都要按說明書作一次專門測試以判別質量, 同一批號不同時間到貨也需要同樣測試。運送、儲存條件不同, 可能會影響質量。自配的染液每周必做質控。自配的染色液要求將整個配制過程形成記錄并保存。實驗室常購買商品化的染色液。在購買時應核對品牌、試劑名稱、批號、存放條件、失效期等; 初次使用必須用標準菌株作質量鑒定, 以證實其質量要求,如果有條件可參照國際食品微生物與食品衛生委員會( ICFMH ) 提供的關于培養基質控方法進行質控[2]。危險化學品及菌種由專人負責保管,并建立嚴格的使用登記制度。
培養基和試劑的貯存應按照其說明的貯存條件來保存,試劑貯存時注意避光、冷藏, 以保證試劑的穩定性[3,4] 。試劑的儲存應遵守以下原則: 無機和有機試劑分別存放; 易燃、腐蝕性試劑應有明顯顏色標識并存放在安全處; 有毒試劑須上鎖; 腐蝕性試劑存放在視線以下。經常檢查貯存在冰箱中的各種血清, 若發現渾濁、出現絮狀, 立刻停止使用。放試劑的冰箱要及時清理,以保證足夠的空間。
4 檢驗標準和方法
《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學部分GB4789―2010》頒布之后,我國的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逐步走上了標準化的發展軌道。除此之外,我國還頒布有各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檢驗方法等。微生物檢驗應嚴格遵從這些標準和規范,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信[3-4]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許多復雜因素影響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可能給檢驗結果帶來偏差甚至錯誤,因此必須對影響檢驗結果的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證檢驗結果的正確性。隨著食品業對新技術的采用,食品中所含微生物的種類發生了變化,現用的檢驗標準和方法會對食品中微生物的某些種類造成漏檢。例如現用標準和檢驗方法培養的菌落只是好氣微生物或兼性好氣微生物的菌落,但這并不是食品中雜菌的總數,厭氧微生物在這種培養條件下漏檢;引起低溫冷凍儲存食品變質的主要是低溫菌,所以對冷藏食品和冷凍食品的培養溫度應降低,采用37℃的培養溫度會導致相當數量的低溫型微生物漏檢;食品在制造、加工、貯運等過程中,受到加熱、干燥、濃縮、冷藏或冷凍等理化處理,使細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損傷菌是活菌,但其后可以復原,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增殖,導致亞致死損傷菌漏檢。雖然有些細菌在37℃或有氧的條件下不發育增殖,但在它們發育增殖的儲存條件時已代謝出毒素,易引起食物中毒,種種漏檢因素,都會致使食品微生物污染數量與檢驗結果之間發生較大差異。微生物檢驗要注重上述方面的質控,同時還應關心分析標本采集、運送、處理和分析后數據處理、結果報告、聯系臨床等多個方面影響因素。因此,從事具體檢測工作時,應全面考慮,抓住重點,對食品衛生質量進行客觀評價。
5 環境設施
微生物檢驗對檢測場所的環境設施要求較高,各項設施和環境條件應既符合檢測技術規范的要求, 又能保障工作人員的健康和環境的安全,但是有的基層衛生單位微生物實驗室比較簡陋,簡單分為操作間和緩沖間,區域劃分不明確,這樣格局的實驗室顯然不適應醫學發展的要求,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必須對實驗室進行合理分區, 布置微生物實驗室時要不能影響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準確性,并按規范進行裝飾, 例如凈化實驗室應采用封閉過濾除菌, 通風方式、吊頂、隔墻、圍護全部采用彩鋼板, 地面作環氧樹脂自流平處理。微生物實驗室要設立凈化區、更衣區、非凈化區,要配備生物安全柜,對無菌室、超凈工作臺、生物安全柜必須進行定期監測和日常維護, 并有監測和維護記錄。日常維護包括紫外線燈擦拭、濾網擦洗更換、空氣消毒及全面清潔衛生等。實驗室的總體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要充分考慮減少潛在的對樣本的污染和對人員的危害, 做好工作人員的隔離防護工作,實驗中要強化無菌操作要領。微生物實驗室的無菌工作區域是檢測工作的基礎,該區域應當有明確的標識,并對進出、使用進行有效地控制,同時要做好記錄。定期對無菌工作區域進行監測,對廢棄的樣品和廢棄物應當制定專門的程序加以文件化。
綜上所述, 基層衛生單位微生物實驗室雖然在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建議在人口稀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衛生單位實現資源共享,將有限的資金和人力集中在一個微生物實驗室,而不是分散到不同部門不同單位,建立一個基層衛生單位中心實驗室,最大限度地完善中心實驗室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這既是實驗的要求,也是對消費者、對企業負責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辦公廳. 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 2001版) [ S]. 2001: 236-240.
[2] 陳劍剛. B /T 15481-2000標準在衛生檢驗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02, 12( 4) : 487.
篇5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實習生;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208-03
近10年來,我國微生物學快速發展,特別是2012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出臺的抗菌藥物專項整治項目工作的推進,臨床抗感染治療越發依靠參照實驗室的病原微生物診斷報告。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的針對實驗室檢測方案的標準也每年隨之不斷更新。而這一現狀對臨床微生物檢驗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順應臨床微生物學科的發展,讓即將投入工作崗位的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新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學科發展,臨床實習期是關鍵環節,其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同時培養其獨立工作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對學生施行各種帶教模式,切實提高臨床教學質量,是臨床帶教工作必須要深度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檢驗醫學發展對微生物人才的要求
根據我國醫學科技“十二五”規劃要求,目前臨床醫學的發展趨勢是個體化醫療、轉化醫學、可預測醫學、預防醫學和健康管理[1-3]。檢驗醫學的發展是這些醫學發展的基礎。沒有切實可行的個體化診斷,個體化醫療只是空談;沒有醫學檢驗指標及技術設備的發展,早發現、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等不可能實現。而微生物檢驗結果對臨床醫生顯得更為重要,其直接指導臨床醫生用藥。近年來,該學科的發展對我們微生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檢測項目擴展到細菌、真菌、病毒等多個領域,工作面從醫院常規檢驗到感染控制,參加臨床會診和病例討論。要求微生物人員能夠更多地深入臨床,參加查房、會診、閱讀病歷,關心患者疾病的發展和轉歸,關心檢驗報告對臨床診治的影響,將微生物學檢驗與臨床緊密結合,以便更及時、準確地服務于臨床,并不斷滿足臨床的需要。
二、臨床微生物檢驗實習生帶教面臨的現狀
檢驗專業學歷分為專科和本科,其中檢驗專科教育存在的問題是專科生理論知識欠缺,對理論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導致在實習中對操作注意點的理解不夠深刻。檢驗本科生較檢驗專科生在理論知識的掌握上稍顯優勢,但在動手能力上和專科生沒有區別,有的專科生動手能力甚至比本科生還強。現階段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承擔責任的意識,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大部分實習同學六月底七月初到實習醫院,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就心神不定了,一是參加各種類型的考試,如事業單位入職考試、研究生考試和公務員考試等;另外還參加各種類型的招聘會以及雙選會。同學將會花很多時間復習和參加各種輔導班,有的同學直接請假復習考試,這些都耽誤了大量的實習時間,嚴重影響了實習質量[4]。
由于全國醫學檢驗專業學生人數的劇增,導致臨床實習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有時實習同學比教師還多,常常是同學帶教同學,嚴重影響了實習質量。大部分臨床檢驗工作人員帶教的意識薄弱,認為將常規檢驗工作完成是他們主要的職責,只顧埋頭工作,不注重傳道、授業、解惑。
實習同學進入實習單位應由實習單位主管部門、學校以及實習科室共同對實習過程進行管理。但實際情況是:一方面,實習同學一旦離開學校,學校對實習同學管理的責任似乎就全部交給了實習單位,平時幾乎沒有聯系;另一方面,一般的檢驗科沒有配備專職的實習管理人員。這樣就會出現實習同學懶散、消極的現象。
1.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是針對病原微生物檢測分析的特定場所,是各種潛在傳染源相對集中的地方,所以要重視實驗室人員和實驗室周圍環境的安全。實習生進微生物室前要對其進行安全培訓,如穿防護服、戴防護手套、戴口罩、加強手消毒等消毒措施,正確區分和處理黑色袋的生活垃圾及黃色袋醫療廢物;學習如何應對職業暴露、標本溢灑等生物安全應急事件的發生,并且要多舉一些工作中或學生實習時發生的實例,增進實習生對生物安全的認識[5]。
2.PBL教學模式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習期中的應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創,是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學,通過PBL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達能力、系統掌握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6-8]。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以PBL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正在臨床醫學專業進行[9,10]。臨床微生物檢驗實習教學階段因其涵蓋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應用PBL教學法具有良好的前景,應逐漸加以運用和完善,以滿足微生物學檢驗快速發展對人才培育的要求。
3.制訂帶教計劃,且與臨床實際相結合。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承擔著醫療科研和大量教學工作。按照南京醫科大學的要求對帶教教師進行“教師資格”認定,帶教教師的工作熱情、教學意識和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臨床實習教學的質量[11]。微生物教師在帶教之前,首先按照實習生的實綱制訂帶教計劃,明確學生進行微生物實習后需要達到的目標,還需對課后學生應具備的相關微生物檢驗能力進行系統規劃。同時,每兩到三個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采取口頭提問或試卷考核形式。根據考核情況適時調整帶教計劃,使帶教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在帶教中要強化對典型病例的學習,如給出一個臨床病例,提出問題:(1)剖宮產術可能的污染菌有哪些?(2)血中感染為革蘭陰性桿菌通過什么途徑進入?(3)臨床如確診感染病例需要我們實驗做哪些檢查?(4)工作中碰到陽性瓶,但鏡下未找到細菌應該怎么處理?等等。激發學生思考,讓每個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教師最終對學生的回答匯總點評,分析當中的正確與不足,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在熱烈的討論中傳授給學生。教導學生要主動走進臨床,很好的和臨床對話。比如一個感染科醫生高度懷疑病人是肺結核,而送了幾次痰找抗酸桿菌,結果都是未找到抗酸桿菌。此時你就要思考標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鏡檢哪個環節會出問題,我們的方法有沒有改進的可能?怎么來提高檢出陽性率?標本采集是清晨第一口深部痰嗎?采集、送檢到實驗室的涂片有多長時間了?有條件送支氣管刷片嗎?只有通過與臨床的溝通交流,才能使我們的檢驗結果更可靠,更有價值,能更快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4.微信平臺在微生物檢驗帶教中的作用。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依托于無線網絡的智能手機、智能APP迅速普及,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極大地便利了學生的學習生活。QQ臨床微生物論壇、微生物公益大講堂、各種微生物論壇群以及公眾號臨床微生物論壇,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微生物發展的最新前沿。目前上海醫院實驗診斷科周庭銀教授創建了十幾個臨床微生物論壇群,匯聚了全國各地各層次的微生物工作者近5000名,極大地豐富了微生物人的生活。實習中由教師組織學習,提出問題、討論、總結。還可以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發到群里請教,群里會有好多不相識的大咖為你指點迷津。網絡平臺中有微生物最新信息、學術講座視頻,讓局限在一個小空間的微生物的實習生請教到無數的教師,也能及時地學習掌握最新知識,跟上知識發展的步伐。通過微信平臺,使隨時隨處學習成為可能。
5.實習成績考核。學生在實習結束時,均需要進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微生物組長對學生進行考核,不僅要強化對重點知識點的考核,且涉及的內容還應全面,既要有各種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還要對具體的實驗操作進行考查,強化對病例資料分析能力的考核,還要提高對交叉性知識的運用方式的考察力度,使學生能夠做到靈活運用各項知識,具備一定的自主分析判斷能力[12];另一方面,結合學生平時的出勤情況和學習態度,最后進行評分。出科時給每個學生一個綜合性評價小結。
6.加強實習管理。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學工作,還配有一名教學秘書,主抓教學工作。對實習生進行規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實習生教學管理制度、實習教學質量檢查、實習生請假制度、實習教學事故的判定及處理辦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才能保障實習教學質量[13]。
三、結語
本檢驗科自2013年通過ISO15189以來,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發展迅速,對實習學員都按標準化教學流程管理,這將對他們入職后的職業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微生物檢驗方向是檢驗學專業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室的實習在微生物檢驗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好壞對實習學生的未來將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先進的教學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優秀的帶教隊伍、科學的考評制度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Salari K,Watkins H,Ashley EA. Personalized medicine:Hope or hype[J]. Eur Heart J,2012,33 (13):1564-1570.
[2]Zerhouni EA.US biomedical research:basic,translational,and clinical sciences[J]. JAMA,2005,294 (11):1352-1358.
[3]Rodricks JV. Risk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and public health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4,102 (3):258-264.
[4]鐘政榮,郭普,田萬林,等.醫學檢驗專業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安徽醫藥,2012,16(10):1552-1553.
[5]戴芳,黃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勢下醫學檢驗臨床體液實習教學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2):1809-1810.
[6]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 Med Princ Pract,2009,18 (1):1-9.
[7]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J]. MedEduc,2011,45 (8):792-806.
[8]Mishoe SC,Hernlen K.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respiratory care [J]. Respir Care Clin N Am,2005,11 (3):88,477.
[9]張靜,丁士剛.PBL教學法在八年制臨床醫學生消化科見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5(10):25.
[10]曾俊杰,王沙龍,李進華,等.PBL分析不典型病例培養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綜合能力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5(7):9-10.
[11]徐婷,戎國棟,陳丹,等.醫學檢驗專業新型實習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6):84-86.
篇6
【關鍵詞】微生物學檢驗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微生物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主要介紹醫學微生物學檢驗的基本理論,以及各種檢驗方法和技能。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課是《微生物學檢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占到了整個教學課程的一半左右,其在貫穿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論教學所不能取代的獨特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理論教學是主導,實驗課占的比例很少,學生動手能力很差,很難適應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微生物學檢驗》實踐教學模式極為重要。下面就幾年來我們的做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構建獨立的《微生物學檢驗》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按照臨床崗位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的不同目標設置實踐教學環節,逐步增強實踐教學占總教學時間的比例,構建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面向各級醫院、血站、防疫等機構的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整體目標,建立以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為主線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根據高職高專院校的要求學生在二年級進行《微生物學檢驗》基本技能和綜合技能的實境學習及訓練,三年級主要在醫院檢驗科進行畢業實習。
二、《微生物學檢驗》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改革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入多媒體教學
實驗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過去,實驗教學多采用版書、掛圖、幻燈和投影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活動,現在我們將多媒體教學系統引入實驗室,用顯微鏡識別形態時可以直觀地結合多媒體呈現的圖像來清晰的辨認標本,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充分體現。
(二)改進實驗內容
按照檢驗醫學專科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并結合當地各級醫院、各級檢驗機構的檢驗現狀調整實驗教學中內容陳舊、技術單一的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項目。及時調整該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加大專業實驗課課時的比例,以適應各級醫院、各級檢驗機構醫學檢驗崗位的需求現狀。
(三)理論課與實驗課相結合
堅持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適當增加實驗課比重,使實驗課與理論課比例為1∶1,同時穿行,對于有些實驗,如:細菌形態學檢查法,教師可以先在實驗課中講授理論知識,然后讓學生及時動手開展實驗,讓理論能及時充分得到實踐驗證。
(四)學生參與實驗課準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課的準備工作很繁瑣,如:細菌的分離培養與接種技術,需要用到接種環、接種針、酒精燈、滅菌培養皿、液體、半固體培養基、標本等,以前,每次實驗都是由實驗人員提前把材料準備好,學生只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就可以了,對于整個實驗過程一無所知,因而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我們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參與到整個實驗過程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 而且培養了學生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并且,在完成必須的基礎實驗內容后,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內容、實驗方案,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主動嘗試科研工作。通過設計性實驗,讓學生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
(五)開放實驗室
實驗室對學生開放,教師現場指導。學生在實驗課中沒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開放實驗室中得到解決,并對自己不太熟悉的操作進行加強鞏固。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六)加強實驗考核和崗前技能培訓
為了加強學生的技能操作,我們在每學期末進行嚴格的實驗考核,考核的重點主要是細菌的形態學觀察及臨床常見標本的細菌學檢驗,要求人人過關,精益求精。并在實習前幾周,進行嚴格的崗前技能培訓,評選出技能標兵。通過考核培訓,調動了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進一步檢查實驗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為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實驗質量及時提供反饋信息。
(七)加大和完善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近年來,我們重新整合了原有的實驗儀器設備,集中資金添置了一批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如: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系統、全自動血液培養系統等,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的平臺。此外,還對一些常規儀器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其次,繼續建設原有的校外實習基地,并按照就業崗位條件及需求,開辟新的實習基地,增加就業率。并加強實習過程管理,確保實習質量。
通過以上的實踐教學改革,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良好職業道德與價值觀等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生一進入臨床檢驗微生物室實習就能很快入門,學習能動性加強,深受各實習單位的好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曾民勇.構建創新體系培養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1(1):46-47.
[2]陳麗華,周馬冀平.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3):12-13.
篇7
【關鍵詞】 食品檢驗;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是食品企業的重要防線之一,對于一個食品企業來說,食品企業的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有著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來,我國的大部分食品企業在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上都存在著重大的問題,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去積極地改進我們的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工作,提高我們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
1、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的原因
1.1、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要達到企業相關規定的要求 眾所周知,企業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明確的指標,對于企業的工作而言,企業的相關指標不僅是企業的每一項工作的最終目標,而且是企業的每一項工作所必須遵循的準則。而對于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也不例外,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有它的相關準則,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的準則是指導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的根本,只有依據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的相關準則,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作才能夠順利地完成。而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也需要遵循所有企業工作所必須遵循的職業道德準則,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的工作人員要達到職業道德準則的要求。
1.2、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必要要求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質量管理工作就是使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達到完全滿意的要求。質量管理工作是以消費者為主要目的的管理工作,它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最好最優的產品或者服務,質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主要通過對消費者的調查去了解本企業的服務或者產品的效果,最后通過這些調查去積極地改進質量管理工作。而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的對象同時也是質量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了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效果,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做得好會促進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完滿完成,而如果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的質量很低,則企業質量管理工作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說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是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內在的要求,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在企業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很大,有時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根本利益。
2、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的要求和措施
2.1、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室內質量控制 第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及相應的措施。企業的食品微生物檢驗的相應崗位的人員,應該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和相應的技術能力證明,微生物檢驗室應有相應技術能力的人負責室內的技術工作,并設立質量監督員;第二,對房屋的要求及相應的措施。我們要求房屋要足夠寬敞、通風、有良好的照明,房屋內墻面及地等應當采用易于清潔的材料,房間的設置應當根據工作內容加以分用,設立專用房間;第三,對檢測環境的要求及相應的措施。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區域與辦公區域分開。洗滌室、培養室、消毒間、無菌室應分開。無菌室要設有套間或緩沖間。微生物檢驗室應備有自動或腳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設施。微生物檢驗室應制定合理、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采用濕式保潔,定期對操作環境進行消毒。對廢棄物,應投入指定的容器內,經無害化處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傳播。需在無菌條件下工作的區域應以明確標識并能有效地控制、監測和記錄。每天記錄環境檢測報告,并經常進行空氣落菌實驗,定期對無菌室進行室內環境消毒;第四,對設備的要求及相應的措施。我們要求培養箱的溫差一般顯示值與實測值相差不大于±1℃,箱體內各點溫差(內部的溫度均衡性)以及溫度波動同樣不大于±1℃。溫度監控方法:可將工作溫度計置甘油中,放入待測箱體內,觀察工作溫度計的溫度,最好1-2次/天監控并記錄。對于高壓滅菌鍋,我們可以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學變色紙片及高壓滅菌鍋溫度計等方法進行檢測。生
指示菌法是一種高壓滅菌鍋的效果顯示法,高壓滅菌鍋由專人操作,并做好作業記錄。高壓滅菌鍋使用時,內置物品不能太多,單位體積內的內容物(每瓶內的培養基)不能太多;第五,對培養基的要求及相應的措施。每一批新制或新購的培養基,使用前均須取標準菌株試驗,培養基的試驗結果需要加以記錄,項目包括試驗日期、試驗結果以及實驗者的簽名等。培養基的檢驗項目與方法: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指標鑒定,首先,感官測定,檢查其顏色與透明度,培養基應澄清,無渾濁。其次,ph測定,按各種培養基要求的ph±0.2。最后,生物學指標檢定,無菌實驗、被檢培養基相應細菌生長率測試。
2.2、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室間質量控制 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室間質量評價是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應參加外部的質量控制活動,對其開展的每一項檢測均應參加相應的室間質量控制。第一,室間質量控制的一般性檢查項目主要有儀器設備的操作書,使用、保養、維修記錄和培養基和試劑的配制記錄;第二,對質控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
3、結語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應該理性地去認識這些問題,然后去學習先進的經驗,結合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去積極地改進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提高企業的食品微生物的檢驗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菲,譚慧林.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6).
篇8
【關鍵詞】 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736-02
臨床微生物檢測傳染性疾病的診斷,建立在合理治療傳染病病因的基礎上,是十分有意義的。通過對微生物的臨床檢測,陽性結果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本文通過對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及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2個時間段的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找出結果差異的原因,對臨床微生物檢驗提供一些臨床參考。
1 臨床資料
1.1 資料 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及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2個時間段的臨床標本共18040份。包括呼吸道標本、其他非呼吸道標本(包括穿刺液、傷口分泌物、中段尿)標本、血培養標本、大便標本。
1.2 方法 微生物的檢驗使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進行操作,參照使用指南,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操作,保證過程的質量安全。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檢驗,以P
2 結 果
院內微生物標本統計分析如下表1。通過對兩個時間段的標本陽性率的檢驗分析,呼吸道標本、其他非呼吸道標本陽性率為2010年――2011年高于2011年――2012年(P
3 討 論
現階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微生物的檢驗技術也在不斷革新,各式先進的醫療設備為臨床微生物的檢驗提供的了便捷的操作。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學,分子生物學方向,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微生物學技術在感染性疾病檢測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現階段還達不到讓人滿意的程度,臨床標本檢測陽性率較低是原因之一[2]。回顧性分析和比較醫院2010年至2012年臨床標本檢測陽性率微生物的分類,發現了兩個不同的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測陽性率有一定的區別,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3.1 微生物標本采集不規范 在微生物標本采集上步驟上,不規范主要存在于檢驗的申請、病人的準備、標本的采集、標本的運輸等步驟。文獻報道,在各種導致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現偏差的因素中,70%來自微生物標本采集的不規范。由于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步驟繁瑣,主觀因素多,所以容易出現問題。而且各醫療單位對于微生物采集的程序標準不同,質量控制標準不同,臨床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同,很容易導致微生物標本出現問題,從而導致檢驗結果的錯誤。這不僅不能正常的檢測出微生物,而且也影響了臨床醫生的下一步治療[3]。
3.2 微生物標本的運輸流程不規范 微生物標本的運輸對于微生物的活力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影響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速度,因此運輸過程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化過程。對于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應該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比如對于厭氧的微生物需要嚴格控制微生物的運輸過程中與空氣的接觸,防止微生物的過度繁殖等問題的出現,以免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4]。有些運送標本的人員對微生物標本的運輸規范不能正確掌握,這樣的問題在微生物標本的運輸過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3.3 缺乏臨床經驗 微生物的檢驗不僅需要理論知識而且需要臨床經驗,對于微生物的檢測而言特點有①不能完全脫離手工;②以定性試驗為主;③主觀判斷機會較多[5]。在操作過程中情況變化多,因此這需要臨床經驗帶來的判斷力,對操作者的資歷、專業經驗、檢驗能力、操作熟練度要求較高。因此,微生物的檢測人員的臨床技能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個人的經驗水平可直接影響到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微生物檢驗人員應強化自身能力,加強業務水平,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操作[6]。標準作業程序手冊應解決質量控制,生化試劑,染料,藥敏試驗,質量控制,實驗室設備,實驗室監測記錄等問題。人體的正常菌群是一個全面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檢驗人員應嚴格控制正常的內源性寄居菌引起的感染,提高了檢測的標本陽性率。此外,在檢查中,檢查員應完成嚴格的審核和支付,安全完整,準確,有效,及時報告檢驗結果。
3.4 檢驗的質量控制不嚴格 現階段,臨床檢驗技術的不斷革新,很多新型的設備投入到了臨床使用中,一些自動化的設備和微量的生化設備在微生物檢驗中廣泛使用,這些設備以其快速準確檢測細菌、真菌的培養、鑒定與藥敏試驗的特點,成為臨床檢驗的主力軍。但這些科技設備的檢驗結果收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多忽略了設備的日常維護以及設備試劑的質量控制。對于這些檢驗設備的質量控制,可參照廠商給予的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首先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保障檢測的靈敏度和精密度。臨床微生物檢測的試劑主要有染色液、診斷血清以及各種生化反應試劑等。對不同的試劑,有著不同的要求。商品化染色液應對品牌、試劑名稱、批號、存放條件、失效期進行嚴格的標準化操作,廠家應向客戶提供染色液鑒定的質量保證書,按照CLIA88的規定[7],染色液應每周進行一次質量控制。試劑在貯存時要避光、冷藏,以確保試劑的穩定性,不要使用過期的試劑。診斷血清是一種重要的細菌鑒定的試劑,應從有資質的生產單位購買。驗收時必須看清生產批號、血清效價、透明度與色澤,初次使用時應注意工作濃度并與原用的診斷血清對照比較后再用于病人樣品的測試,試驗中應注意無菌操作,避免細菌污染,要經常檢查貯存在4℃冰箱中的各種血清,若發現混濁,出現絮狀,應停止使用。為保證血清凝集反應結果準確,應每3個月對血清進行一次質控。不要使用過期的血清[8]。質量控制系統包括:①經過正規培訓,掌握藥敏試驗操作方法的人員;②要有標準操作規程,其中包括藥敏試驗方法、標準菌株種類及應用、藥物試驗的質控方法及允許范圍、藥物種類選擇與判斷標準等;③有試驗所需的質控菌株;④使用質量合格的消耗性檢驗材料;⑤儀器設備運轉正常控制標準在允許范圍內。質量控制系統健全后即可對外作相應檢驗。一旦發現藥敏質控試驗數據失控時,不應對外檢驗報告。
綜上所述,檢查員應始終溝通與醫生接觸,應定期閱讀相關信息,并不斷更新其知識和專長,提高個人的理論水平,以提高操作技術,微生物測試的水平,綜合提高業務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微生物臨床檢測陽性率的目的,這對于獲得更多的臨床數據以及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案、療效、預后和轉歸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童明慶.我國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若干問題[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2):65-66.
[2] 張紅梅.衛生微生物檢驗的質量管理[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584-585.
[3] 張鳳梅.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9,30(9):93l
[4] 倪語星,楊莉.臨床微生物學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9):581-583.
[5] 王雪文,顧克菊,陶建敏.微生物標本采集中的存在問題及干預對策EJ3.上海護理,2009,9(1):47-48.
[6] 郭文濤.如何做好微生物標本分析前的規范操作[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10):796-797.
篇9
【關鍵詞】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方法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758-02
食品中有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的生物,這種生物即被稱為食品微生物,按照對人類的有無危害性,它通常被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害菌,比如大腸桿菌,它們會使食用者發生食物中毒或者引發某種傳染病;一類是有益菌,比如乳酸菌,可以用于面包、奶酪等的生產。通過檢驗食品微生物可以對食品的衛生情況進行判斷,對其受污染的程度進行評價,防止不衛生的食品流入市場,保障食品的安全及人們的健康。
1 食品微生物主要的檢驗內容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們的生活必須品,和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食品的基本要求是無害、無毒、有營養。以此為依據,食品微生物檢驗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檢驗多種致病菌;二是檢驗可以對食品污染程度進行判斷的指標菌。從第一個方面來說,在檢驗致病菌時,主要測定和檢驗的是空腸彎曲菌、李斯特氏菌、霍亂弧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在對食物中毒進行研究時,除了要對致病菌做定性的檢驗,還要做定量的檢驗,這是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必要部分。從第二個方面來說,判斷一種食品受污染的程度,主要檢驗的指標菌是大腸菌群和細菌總群。大腸菌群與糞便污染有著很大的關系,通常被視為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大多用于日常飲水和食品衛生質量的評價,并且在水和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具體含義是不一樣的;細菌總群的另一個名稱是菌落總數,是可以對食品和飲用水受污染的程度進行判斷的重要標準,具體的說,是指在普通的瓊脂培養基中,日常飲用水和食品在37°C的恒溫條件下經過一天一夜的培養以后,一克食品或者一毫升水中的細菌菌落的數量。
2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特點
首先,食品微生物檢驗具有法律性的特點,應對于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和其不容樂觀的現狀,世界很多國家都頒布了非常詳細的檢驗法規,對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內容、程序等都進行了明文規定,檢驗人員在對食品微生物進行檢驗的時候必須以相關法規為依據,在具體操作時嚴格按照其要求來進行,不然就會違反法律法規,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處。
其次,在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中,食品中往往有大量的需要被分離的雜菌,相對來說,細菌的數量卻很少,這種情況增加了食品微生物檢驗的難度。
再次,食品微生物的檢驗還具有準確性和快速性的特點。
最后,食品微生物檢驗在樣品采集方面的要求很高。關于食品微生物檢驗研究的對象,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可以以食物作為媒介來傳播的病原型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的種類很多,是引發人類、家畜疾病的罪魁禍首;二是食品工業微生物,對于這類微生物,如果不按期對其進行檢查,就會發生變異而演變成病毒;三是可以促使食物發生腐敗變質的微生物;四是可以引發人們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總之,與其他比較專業的微生物檢驗相比,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的種類與種屬要多的多,再加上食品中的微生物存在的范圍非常大,種類也很繁多,因此食品微生物的檢驗過程非常繁瑣復雜,相應的在樣品采集方面的要求也就很高。
3 提高食品微生物質量檢驗的具體方法
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工作可以對食品的安全與否做出鑒定,其檢驗結果是否準確與人們的生命安全健康有著重要的關系,本文中,我們主要從樣本的采集、實驗室的環境、檢驗的技術人員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下提高食品微生物質量檢驗的具體方法。
3.1 樣本的采集 在采集食品微生物樣本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具有耐消毒滅菌性能的采集工具和容器,并且在使用之前對其進行認真的清洗,清洗以后要使其內部變得干燥,還要消除里邊的細菌;其次,在采集完成以后,要封好裝有樣品的容器的口,然后按照樣品的不同貼上相應的標簽,并做好資料的記錄;另外,樣本的數量必須是檢驗所需量的三倍或者是更多,以滿足檢驗、復檢和存檔備查的需要。
3.2 實驗室的環境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必須在實驗室內進行食品微生物檢驗,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樣品受到污染影響檢驗結果,更是出于保護檢驗人員不被病原菌感染的需要,由此,食品微生物的檢驗對實驗室的環境方面的要求也就特別高,相關人員必須做好實驗室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首先,實驗室的日常衛生要搞好,檢驗員要按期對實驗室消毒,對于檢驗過程中剩下的廢棄品,要統一的進行處理。其次,在實驗室的布局方面要注意規劃,減少樣本污染和人員危害,具體的檢驗操作區要和辦公區保持一定的距離,檢驗的各個環節都要設立專室,比如消毒室、無菌室等。
3.3 檢驗的技術人員 如果想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檢驗質量,先進的檢測儀器固然很重要,但檢驗人員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食品微生物的檢驗過程中,每個環節都需要高度的分析力和判斷力,所以檢驗人員在專業技術方面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同時還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較強的責任意識。首先,檢驗人員在上崗前必須接受崗前培訓,合格以后才能具有從業資格;其次檢驗人員要經常參加食品檢驗方面的學習培訓,豐富自己的檢驗知識,提高自己的檢驗技術。另外,檢驗部門的相關領導還應該不定期的對檢驗人員進行業績考核,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4 結束語
在食品衛生安全現狀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食品的種類越來越多,意味著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檢驗人員從樣本采集到檢驗操作等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做好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檢驗質量,切實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邢秀英.如何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J].科技傳播,2011(14).
篇10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感染預防;實際應用
醫院感染問題伴隨著現代醫學發展而誕生,并隨著醫學治療研究活動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而日益嚴峻。醫院感染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大大增加,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個問題受到了醫院和患者的共同關注[1]。有三個重要的因素導致了醫院傳染的發生:首先是疾病傳染源,其次是傳播疾病的途徑,最后是傳染的受體。微生物檢驗方式,從源頭消滅傳染源,控制傳染源傳播,防止病毒擴散。
1 微生物檢驗技術綜述
微生物檢測技術作為醫學檢測的最新手段,其主要研究的對象是病原微生物的性狀、免疫性以及致病性等特性。微生物檢驗技術具有研究范圍廣泛,內容豐富等優勢,并已經發展成為與其他領域形成交叉的綜合性檢驗方式。
2 微生物檢驗對預防感染的作用
微生物檢驗作為醫院感染預防工作中的重要的手段,能夠有效地對醫院感染過程的各環節起到預防感染,抑制感染擴散的作用。筆者對微生物檢驗在感染預防中的價值進行分析探討。
2.1微生物檢驗用于感染源的診斷 醫學領域運用的高薪技術也是造成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例如免疫抑制劑的大量使用、濫用抗生素以及放射性治療的應用等,特別是抗生藥物使用的不合理增加了細菌株的數量。人類對微生物檢驗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這些年的實踐研究中發現,微生物檢驗可以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臨床病原學診斷,便于明確感染原因,為醫生準確對疾病的判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對病原菌做到快速、準確的種型鑒定,是醫院感染爆發時需要采取措施的重中之重。醫院組織開展微生物檢驗,以控制醫院感染,微生物分離鑒定可以鑒別病原菌的種類,但是細菌分類有諸多種方法,這就需要根據基因型來判定流行的可能性以及流行的范圍,采取相應的措施有可能有效控制感染源頭。
2.2微生物檢驗用于切斷感染源傳播途徑 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醫護人員的雙手、醫療器械、用品的污染、空氣、環境污染等。在護理過程當中,醫療活動、診療活動都離不開醫護人員的雙手,但是由于醫護工作者缺乏對控制感染方面知識的掌握、重視程度不夠、消毒技術落后、醫用廢品處理方法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為醫院感染傳播提供了途徑。再者,醫療手術操作過程多為侵入性操作,例如:內窺鏡、插管、器官移植等都有可能因為操作過程中的污染情況使患者發生臨床感染。對患者使用過的醫療器械消毒浸泡。為了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幾率,目前醫院的醫療用品多為一次性,醫院應定期進行抽樣檢查,微生物室應對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無菌試驗、細菌學檢測,預防患者受到感染,并及時地對廢棄醫療用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注意將醫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區分開來,醫用廢棄物在遠離醫院的指定地點銷毀來降低醫院內的感染。
醫院內部有眾多患者就醫,因此醫院的病原體高度集中,加上一些醫院的環境較為潮濕,恰恰適合某些感染病原菌的存活,感染菌進入易感患者體內,造成交叉感染,易導致醫院感染爆發。要預防此種情況出現,應定期對醫院的病房和科室進行微生物監測,以便發現傳染源,及時的預防感染并制定控制感染的措施,重點對醫院環境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2.3微生物檢驗應用于易感染人群 易感染人群是疾病感染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包括癌癥患者、重癥監視患者等。科學、合理地指導易感染人群增強體質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是預防抑制醫院感染的有效途徑。抗生素的使用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人類的體質,但是需要注意保持使用的劑量在安全的范圍內,杜絕濫用抗生素[2]。
有關實驗表明,醫院感染病菌超過50%以上是對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是具有抵抗效果的,所以需要聯合用藥,特別是針對長期用藥且單一抗菌藥物無法控制的疾病傳染或混合傳染。
3 監測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的重點監測對象為呼吸內科、兒科以及ICU病室,尤以呼吸道和血液系統最為嚴重。高度重視醫院感染的檢測工作,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3]。創建傳染病病原的實時檢測工程,特別是針對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相對較差的社區衛生服務部門以及綜合性的醫院,患者人數眾多,所患的疾病種類也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加強醫院醫護工作人員對疾病感染控制預防知識的掌握,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培養一批專業的醫院感染管理人才,強化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醫院組織醫療、護理人員進行專門指導培訓,完全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規定,加大管理檢測的力度,建立三級檢測控制系統,完善監測機制,按月、季度、年為周期,統計分析,感染事件發生率比較高的科室以及發病種類,發生感染的促成因素。嚴格控制抗生藥物的使用情況,充分調動監測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激發監測人員的責任心,切實做到對醫院疾病感染進行檢測,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為患者安置病房時,統一按照已感染的患者單獨安置的原則,嚴禁將未感染的患者同感染患者安排在同一間病房導致感染的范圍擴大,同時將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集中安置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
注意醫院整體及各部門的空氣流通,做好消毒工作。目前醫院采取的消毒方式種類眾多,按操作途徑和物質成分可以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主要是:通風、紫外線消毒、過濾空氣等,化學手段主要是利用臭氧和甲醛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細菌體。
綜上所述,利用微生物檢測手段,預防檢測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蔓延,有助于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確保患者接受高效、高質量、快捷、安全的治療,同時,可以優化醫療、護理團隊[4]。強化監督管理部門的職權,落實檢測過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滅感染源,切斷感染傳播的主要途徑,借鑒國外的先進檢測技術和監測管理手段,順應醫院感染監測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偉.微生物技術檢驗在感染控制當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4):350-353.
[2]妹,張嬰元.上海地區細菌耐藥性檢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6):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