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應蛋白范文
時間:2023-04-03 14:44: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c反應蛋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C反應蛋白;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 R54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3(a)-009-02
目前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1],炎癥反應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應答性反應,在動脈損傷的早期起保護作用,但當損傷持續(xù)存在時應答性反應可能演變?yōu)檫^度的炎癥,并促進斑塊的形成與破裂,斑塊的進展與炎癥反應的程度密切相關。急性相炎癥標志物的代表C反應蛋白(CRP)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2-3]。
1 C反應蛋白的生物學特性
1930年在美國洛克菲勒研究院的AVERY實驗室,Tillett和Francis發(fā)現(xiàn)急性感染患者血清能與肺炎球菌的C多糖起反應,后又知道參與反應的是蛋白質(zhì),才稱之為C反應蛋白。CRP是人體非特異性炎癥反應主要的、最敏感的標志物之一,是一種γ球蛋白,分子量為105 kD,由5個結構相同的糖基化的多肽單體連接而成,每個單體呈球體形,它們相互以非共價鍵形式構成對稱的環(huán)狀五球體,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極微,當機體有發(fā)熱性疾病、各種炎癥及創(chuàng)傷時,此蛋白會明顯升高。CRP主要在白介素-6(IL-6)調(diào)節(jié)下由肝細胞合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亦有部分調(diào)節(jié)作用,也有報道外周血淋巴細胞也能合成CRP并結合于細胞表面。CRP可激活補體的經(jīng)典途徑,消耗補體,釋放炎癥介質(zhì),促進細胞間黏附和吞噬細胞反應,溶解靶細胞;CRP可作用于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膜表面受體,致淋巴細胞活化增生,并促進抑制性T淋巴細胞增生;CRP能通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釋放反應,延緩纖維蛋白形成。另外,CRP還能刺激單核細胞表達組織因子,并有其他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4-5]。
2 CRP與冠心病
2.1 CRP與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諸多研究表明,血清CRP水平與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體重指數(shù)(BMI)、糖尿病、年齡及血脂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許多交叉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和血清CRP濃度有關。實際上,吸煙可能是CRP產(chǎn)生的最強的環(huán)境刺激物,吸煙者的CRP濃度增高是非吸煙者的2倍[3,6]。CRP水平與腹部肥胖(內(nèi)臟脂肪塊)有關。在第3次健康和營養(yǎng)調(diào)查中[7],年齡在17~39歲、超重(BMI為25.0~29.9 kg/m2)和肥胖(BMI≥30 kg/m2)的青年男性和女性,其CRP水平與正常體重成人(BMI為25 kg/m2)相比顯著上升。Waldhoer等[8]研究報道,一些炎癥遞質(zh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CRP水平和血糖升高的嚴重程度成正比。血清CRP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對于CRP與血脂種類及其水平的相關性尚存在爭議,Zimmermann等[9]對388名58~69歲的男性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CRP與膽固醇、三酰甘油及載脂蛋白B呈正相關,與高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與載脂蛋白A1無關。
2.2 CRP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關系的臨床研究
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美國內(nèi)科醫(yī)師的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高水平的CRP使卒中的危險性增加2倍,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增加3倍,周圍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4倍,而且血清CRP測定增加了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預測冠狀動脈意外發(fā)生危險性的價值并獨立于其他傳統(tǒng)危險因素[10]。血清CRP升高與冠心病的發(fā)展相關,研究證實,CRP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具有預測價值。Liuzzo等[11]報道嚴重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及無心肌壞死證據(jù)的患者入院時CRP>3 mg/L且肌鈣蛋白升高,與心絞痛再發(fā)、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死亡事件相關。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在150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入院患者中,CRP>5 mg/L者6個月內(nèi)主要心臟事件(再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增加且與肌鈣蛋白I無關。Haverkate等[12]對2 121例心絞痛患者的研究證實,高敏感性CRP每增高一個標準差,非致死性心梗及心原性猝死危險度增加45%,當CRP>3.6 mg/L時,冠狀動脈事件危險度增加2倍。CRP與冠脈多支病變的致死事件高度相關,CRP定量檢測與心肌梗死范圍無相關性,高CRP水平者心臟破裂的危險性增高,持續(xù)升高且>200 mg/L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破裂的發(fā)生率非常高[13]。CRP與冠心病的預后相關,Ferreiros等[14]研究了194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入院和出院時的CRP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CRP可提供一種獨立的預后信息,與入院時的CRP相比,出院時CRP測定與90 d預后有著更強的相關性。Berton等[15]研究220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第1、3、7天CRP濃度與急性心梗預后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第1天CRP>15 mg/L較CRP
3 CRP的應用局限
CRP可因體內(nèi)存在感染病灶或創(chuàng)傷過程而升高,限制CRP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及CRP應用的特異性[16],進而影響診斷的及時建立。在評價CRP與冠心病的關系時,Ferrante等[4]認為下列因素應作為研究的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炎癥;③1個月內(nèi)的外科手術和嚴重創(chuàng)傷;④已知的血栓性疾病;⑤3周內(nèi)的心肌梗死;⑥低射血分數(shù),EF75歲。Berton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CRP檢測在預測CRP與急性心?;颊哳A后及轉(zhuǎn)歸方面起重要作用。CRP與其他炎性標志物結合可提高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Ridker等[5]就14 916例健康男性隨訪9年的研究結果顯示,CRP聯(lián)合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可提高對于心肌梗死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大量證據(jù)表明血清CRP參與了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盡管血清CRP水平受感染及創(chuàng)傷過程影響,但因其檢測簡便、穩(wěn)定、經(jīng)濟、易行而日益受到關注,CRP可能會成為常規(guī)心血管危險性評估的有用指標而日益受到關注,CRP與冠心病的關系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Ross R. Atheroscleros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 N Eng J Med,1999, 340:115-126.
[2]Ross R, Janiszewski PM. Is weight loss the optimal target for obesity-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reduction? [J]. Can J Cardiol,2008,24(Suppl D):25D-31D.
[3]Erqou S, Kaptoge S, Perry PL, et al. Lipoprotein(a) concentratio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nonvascular mortality [J]. JAMA,2009,302(4):412-423.
[4]Ferrante G, Niccoli G, Biasucci L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after bare metal stents: an updated and 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of 2747 patients [J]. Cardiovasc Revasc Med,2008,9(3):156-165.
[5]Ridker PM, Silvertown JD. Inflammation, C-reactive protein, and atherothrombosis [J]. J Periodontol,2008,79(8 Supp 1):1544-1551.
[6]Hebert PR, Schneider WR, Hennekens CH. Use of aspirin among diabetics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ed for reliable randomized evidence and astute clinical judgment [J]. J Gen Intern Med,2009,24(11):1248-1250.
[7]Stenholm S, Visser M. Joint association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with incident mobility limitation in older men and women――results from the 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2009,65(1):84-92.
[8]Waldhoer T, Rami B, Schober E. Perinatal risk factors for early childhood onset type 1 diabetes in Austria――a population-based study (1989-2005) [J]. Pediatr Diabetes,2008,9(3 Pt 1):178-181.
[9]Zimmermann O, Torzewski J. Myocardial inflammation and non-ischaemic heart failure: is there a role for C-reactive protein?[J]. Basic Res Cardiol,2009,104(5):591-599.
[10]Ridker PM, Cushman M, Stampfer MJ, et al.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developing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J]. Circulation,1998,97(5):425-428.
[11]Liuzzo G, Biasucci LM, Gallimore JR,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in severe unstable angina [J]. N Engl J Med,1999,331(7):417-424.
[12]Haverkate F, Thompson SG, Pyke SD, et al. Produ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in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 [J]. Lancet,1997,349(9050):462-466.
[13]Arao K, Yasu T. Effects of pitavastatin on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blood rheolog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Circ J,2009,73(8):1523-1530.
[14]Ferreiros ER, Boissonnet CP, Pizarro R, et al. Independent prognostic value of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in unstable angina [J]. Circulation,1999,100(19):1958-1963.
[15]Berton G, Cordiano R, Palmieri R,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ion with heart failure[J]. Am Heart J,2003,145(6):1094-1101.
篇2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近年來炎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視。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肝臟合成的急性炎癥期蛋白,作為炎性反應標志物,在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明顯升高。循證醫(yī)學證明,血液中的炎性反應因子—CRP作為房顫發(fā)病機制之一,已引起人們的重視。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作為組織炎性反應的一個標志,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間接反應局部炎性反應的程度。作者以hsCRP作為觀察指標,探討炎性反應在房顫發(fā)病中的意義。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門診或住院的房顫患者98例為房顫組,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齡41~76(56.3±9.8)歲。按照ACC/AHA/ESC指南建議,陣發(fā)性房顫(房顫持續(xù)時間<7d)31例(A組),持續(xù)性房顫(房顫持續(xù)時間≥7d)41例(B組),永久性房顫(房顫持續(xù)時間≥1年)26例(C組)。所有患者均排除:(1)急性心肌梗死;(2)合并感染、腫瘤或免疫系統(tǒng)疾??;(3)肝腎功能不全;(4)2個月內(nèi)有外傷或手術史;(5)NYHA心功能≥Ⅲ級者;(6)合并腦血管意外。對照組(D組)選取在本院門診體檢,其體格檢查、血生化檢查、心電圖、心臟彩色超聲、肝膽脾腎B超、胸部X線片均正常的健康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40~76(55.1±10.1)歲。各組年齡及性別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選后均常規(guī)空腹抽血送檢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hsCRP含量,同時化驗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12導聯(lián)心電圖、24h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彩色B超記錄左心房前后徑、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左心室收縮末內(nèi)徑、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使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B組血清hsCRP濃度顯著高于A組(P<0.05)和D組(P<0.05),A組hsCRP水平顯著高于D組(P<0.05),C組血清hsCRP濃度顯著高于A組(P<0.05)和D組(P<0.05),但與B組則無顯著性差異(P>0.05)。B組與C組左心房前后徑>A組(P<0.05)及D組(P<0.05),但B組與C組左心房前后徑無顯著性差異(P>0.05),A組左心房前后徑>D組(P<0.05)。見表1。對B組和C組左心房前后徑與hsCRP水平采用直線相關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兩者有正相關性(r=0.56,P<0.05)。表1 不同房顫組患者hsCRP、左心房前后徑的比較 注:與D組相比aP<0.05 與A組相比bP<0.05
3 討論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周志強[1]對國內(nèi)心房顫動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心房顫動總患病率為0.77%,按人口構成標準化后為0.61%,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房顫動的患病率也增加。心房顫動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顯著降低,它可使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危險性增加1.6~3.5倍,使病死率增加50%~90%。研究顯示[2]:心房顫動是由肺靜脈的激動觸發(fā)及維持的,肺靜脈的異常激動是心房顫動的始發(fā)機制。另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肺靜脈的肌組織內(nèi)存在自律性細胞,臨床上的心房快速激動由肺靜脈的異常激動引起,但異常激動產(chǎn)生的原因并不清楚。近年來,作為發(fā)病機制之一的炎性反應因子—C反應蛋白引起人們的重視。
C反應蛋白是組織炎性反應的標志物,是在人體肝臟中合成的一種典型急性期反應蛋白,在炎性反應和組織損傷后6~12h,血漿中C反應蛋白濃度即明顯升高,且?guī)缀醭烧汝P系。近年來逐漸增多的研究提示心房顫動與心臟甚至全身的炎性反應有關,炎性反應與心房顫動的產(chǎn)生和維持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3]:孤立性心房顫動患者的心房組織活檢后發(fā)現(xiàn)有顯著的炎性滲出、心肌細胞壞死及纖維化,這一發(fā)現(xiàn)為炎性反應與心房結構重構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病理依據(jù)。血漿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抑制血管新生及減少NO生成,促進了心房肌細胞壞死及纖維化。Chung等發(fā)現(xiàn)[4]:陣發(fā)性和持續(xù)性心房顫動患者CRP均增高,但后者的CRP水平更高,且心房顫動發(fā)生當時或持續(xù)24h時,較恢復竇性心律后CRP更高,故指出體內(nèi)CRP水平與心房顫動負荷、臨床類型及抽血時間有關,隨著CRP濃度階梯樣的升高,其心房顫動負荷也逐漸增高。Aviles等[5]通過測量5806例人群CRP基線水平,評估其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隨訪7~8年,發(fā)現(xiàn)CRP水平不僅和心房顫動的發(fā)生有關,而且能預測患者未來發(fā)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局部和全身炎癥可造成心房結構改變和心房肌細胞有效不應期的差異,通過折返機制觸發(fā)心房顫動的發(fā)生。Watanbe等[6]發(fā)現(xiàn):CRP升高與左房內(nèi)徑存在相關性。孫曉紅等[7]研究發(fā)現(xiàn):心房顫動患者左房前后徑較竇性心律者增大,同時CRP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心房顫動的持續(xù)與心房結構的改變有關,CRP水平增高,反映炎性反應可能導致心房結構的重構,對心房顫動的持續(xù)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對持續(xù)時間不同的心房顫動CRP水平及左房前后徑比較后發(fā)現(xiàn):持續(xù)性、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CRP水平及左房前后徑均高于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P<0.05),并且持續(xù)性、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左房前后徑與CRP水平存在正相關性,表明高濃度血漿CRP水平可能與心房結構的重構有關,促進了心房顫動的持續(xù)狀態(tài);但持續(xù)性和永久性心房顫動CRP水平及左房前后徑無顯著性差異,故認為炎性反應的持續(xù)存在可能引起心房重構,反之,心房重構又促進心房顫動持續(xù)發(fā)作;陣發(fā)性心房顫動血漿CRP水平較低,炎性浸潤相對較輕,但反復發(fā)作也可能引起心房結構變化,成為持續(xù)性心房顫動的基礎,而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和永久性心房顫動可能在心房重構的程度上無明顯差別。
總之,研究炎性反應與心房顫動的關系對防治心房顫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結果僅提示炎性反應與心房顫動密切相關,尚不能說明炎性反應與心房顫動的因果關系。CRP僅是炎性反應的標志物,還是在心房顫動過程中直接起作用,其本身對心房肌電生理有何影響尚未明了,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周志強,胡大一,陳捷,等.中國心房顫動現(xiàn)狀的流行病學研究.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4,43(7):491~494.
2 Haissaguerre M, Jais P, Shah DC, et al. Spontaneous Initi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y entopic beats criginating in the pulmonary veins N. Engl J Med,1998,339:659~666.
3 Andrea F, Cristina C, Fulvio R, et al. Histologicalsub strate of atrial biopsies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1997,96:1180~1184.
4 Chung MK, Martin DO,Sprecher D,et al. Creactive protein elev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arrhythmias:inflammatory mechanisms and persist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01,104:2886~2891.
5 Aviles RJ, Martin DO, Apperson-Hansec C, et al. Inflamm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03,108:3006~3010.
篇3
1 C反應蛋白的生物學特性
C反應蛋白是一種敏感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4],于1930年由Tillet和Francis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發(fā)現(xiàn),多由白細胞介素-6等炎性分子刺激肝臟細胞合成,能和肺炎鏈球菌的夾膜C多糖起沉淀反應,它由5個多肽蓮亞單位以非共價鍵結合而成,CRP的分子量約105500道爾頓,沉降系數(shù)為7.58,等電點為5.7~6.0。每個分子含有5個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亞單位,每個亞單位由1條206個氨基酸殘基,分子量23017道爾頓的多肽鏈組成[5],是全身性炎性反應的極靈敏的非特異標志物。CRP可以引發(fā)對侵入細胞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和吞噬作用,結合的的復合物具有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作用,表現(xiàn)為炎性反應。健康人血清中C反應蛋白含量極微。在炎性疾病、組織損傷等情況下幾小時內(nèi)C反應蛋白濃度迅速升高,升高幅度、持續(xù)時間都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6]。鑒于其較高的準確度和靈敏度,臨床上將CRP作為最有效和最通用的炎性反應標記物。
2 C反應蛋白生理變異及參考范圍
成人和兒童C反應蛋白0.068~8.2mg/L,新生兒血漿C反應蛋白較少,小于或等于0.6mg/L,出生后第4d~1個月的嬰兒C反應蛋白小于或等于1.6mg/L,分娩母親小于或等于47mg/L,炎癥刺激時C反應蛋白大于8mg/L。中國人的CRP水平明顯低于白種人,未發(fā)現(xiàn)CRP與吸煙、飲酒、體育鍛煉有關。另外,鞠曉紅[7]調(diào)查高海拔地域居住的裕固族表面健康人群,C反應蛋白生理指標明顯高于國內(nèi)參考區(qū)以及本室參考范圍;健康人群[8]CRP水平呈偏態(tài)分布,男性中位數(shù)為1.92 mg/L,女性為2.97 mg/L,女性高于男性,差異具有顯著性,50歲以上年齡組CRP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各實驗室室根據(jù)不同區(qū)域、不同人群、民族、不同檢測方法及不同標準品來源制定參考范圍。
3 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實驗室
臨床上最早測定CPR的方法是基于凝集反應的原理,目前,檢測CPR的實驗室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3.1單向免疫擴散法(簡稱單擴法)單擴法基本原理是在瓊脂膠中混入一定量的抗體,使待測抗原溶液從局部向瓊脂內(nèi)自由擴散,在沉淀區(qū)域內(nèi)形成可見的沉淀環(huán),沉淀環(huán)直徑或面積的大小與抗原量相關。單擴法作為簡易抗原定量檢測方法有特異性高,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因而一些中小型醫(yī)院應用得較多。但此法最大的缺點是在抗原過量時,反應體系不出現(xiàn)沉淀,CRP濃度過高時,會出現(xiàn)較高的假陰性,制約了其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3.2膠乳凝集法膠乳凝集法是臨床較常用的血清學方法,原理是膠乳試劑用純化的抗人CRP抗體致敏,能和患者血清中CRP發(fā)生特異性反應,數(shù)分鐘內(nèi)呈現(xiàn)清晰的凝集顆粒,出現(xiàn)凝集者為陽性,未出現(xiàn)凝集者為陰性。此方法操作簡單,敏感性、特異性較高。但易受補體、類風濕因子等因素的干擾,產(chǎn)生假陽性結果。因此檢測時應對待測標本進行預處理,除去干擾因素。
3.3速率散射比濁法速率散射比濁法用一定波長的光沿水平軸照射,碰到小顆粒的免疫復合物可導致光散射,散射強度與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的含量成正比。此法是一種抗原抗體結合反應的動態(tài)測定法,可快速、準確地測量樣品中抗原的含量,并且可在多種自動化檢測儀上測定結果。速率散射比濁法在臨床上已作為CRP常規(guī)檢測手段。有研究顯示:速率散射比濁法在檢測結果精確度、重復性、靈敏度方面均優(yōu)于單擴法。在靈敏度、準確度上與膠乳凝集法相比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
3.4免疫透射比濁法免疫透射比濁法是實驗室常用檢測CRP的方法,測定透過溶液的吸光度來反映待測抗原的含量。當光線透過反應體系時,溶液中的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可對光線加以吸收和反射,使透射光減少。免疫復合物越多,吸收的光線越多,透射光越少,這種變化可用吸光度表示。若抗體量固定,所測吸光度與免疫復合物的量成正比,也與待測抗原的量成正比。以一系列已知濃度的抗原標準品作對照,即可以測出受檢物含量。研究表明,在回收率、重復性方面多點法優(yōu)于二點法。溶血、黃疸對CRP檢測的干擾不大,但多點法的干擾明顯低于二點法。作者認為,原因主要是由于免疫比濁法其濁度與免疫復合物的濃度不能呈很好的線性關系。因此,不能按傳統(tǒng)的比色方法進行測定,為確保結果可靠,建議用全自動檢測儀測定CRP時,應采取多點定標方式測定。
4 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應用
4.1區(qū)別細菌與病毒感染大量臨床資料證實[9],在鑒別細菌與病毒感染方面[10],C反應蛋白同白細胞計數(shù)一樣靈敏。當機體被細菌感染時,血清中C反應蛋白濃度明顯上升,升高的幅度同細菌感染的程度相符合;當被病毒感染時,C反應增高不明顯,血清濃度正?;蜉p度升高。作為診斷指標之一,檢測C反應蛋白可在感染早期可靠的判斷是細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以決定是否進行抗生素治療,從而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減少抗生素濫用導致的一系列問題[11]。
4.2組織創(chuàng)傷術后感染大面積組織嚴重損傷時,如燒傷患者[12],C反應濃度顯著升高,如果沒有并發(fā)癥感染,3d后C反應蛋白濃度逐漸下降,如期間并發(fā)癥感染,C反應濃度又會升高,所以可用C反應蛋白監(jiān)測整個病程。C反應蛋白顯著升高,可警示燒傷患者合并敗血癥,應及時治療。手術后6h內(nèi)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如果沒有并發(fā)癥時,C反應蛋白應在2~3d后下降至正常,如術后出現(xiàn)感染,則C反應蛋白濃度長時間不下降。
4.3急性腦梗死文獻報道[13]進展型卒中與完全型卒中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進展型卒中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亦高于完全型卒中患者,這也說明炎癥反應參與了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
4.4器官移植器官移植[14]后,C反應蛋白是一個很有用的監(jiān)測指標,在器官移植后的前3d,C反應蛋白升高,然后開始下降。如C反應蛋白濃度下降,可懷疑存在排異反應。
4.5抗生素療效觀察,療程監(jiān)測肝臟合成CRP有6~12h時的延遲期,在感染發(fā)生后的前幾個小時內(nèi)用CRP來檢測是否存在細菌感染,通常做法是給予抗生素治療。隨著感染被控制,CRP很快下降,1d內(nèi)可降至原有濃度的50%。如果CRP濃度下降,則說明治療有效;如降到正常范圍內(nèi),即開始停藥。對疑有敗血癥的新生兒,在24~48h內(nèi)進行CRP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作為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的可靠依據(jù)[15,16]。
4.6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一般認為C反應蛋白水平是X線骨浸蝕進展最有意義的指標之一,C反應蛋白與疾病的嚴重程度,關節(jié)的咬合程度及受累的關節(jié)數(shù)相關,所以可用來判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病程。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7]中,不管病情是否嚴重,C反應蛋白濃度僅輕度升高,甚至不升高。
4.7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時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在無溶栓治療時與梗死呈正相關。近年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及伴隨附壁血栓可能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ACS)的主要發(fā)病機制,而炎性反應的激活可能是導致動脈粥樣斑塊不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
4.8直腸癌風險研究表明[18]結腸直癌風險隨著炎癥反應而增加,患者慢性腸病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個體發(fā)生結直腸癌的風險顯著高于未患病者,并且發(fā)病風險隨著病性延長而升高。實驗室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反應能促進結腸腺癌細胞轉(zhuǎn)化為腺癌細胞。
4.9血管疾病風險和代謝綜合癥的的有用標志目前22項前蟾性流行病學研究表明C反應蛋白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19]和代謝綜合癥的有用標志;六項對研究顯示檢測C反應蛋白對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價值超過了Framingham危險性積分的價值;同時8項對列研究結果顯示,C反應蛋白檢測為代謝綜合癥和2型糖尿病增加了預示信息。
4.10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區(qū)別由于許多下呼吸道感染是混合感染,結合病吏及物理檢查,同時測定C反應蛋白濃度有助于鑒別診斷。C反應蛋白濃度大于60mg/L提示為細菌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很少于細菌性感染,也很少導致C反應蛋白濃度顯著升高,所以測定C反應蛋白有助于鑒別支氣管炎和肺炎[20]的發(fā)病原因。
4.11屎路感染C反應蛋白在區(qū)分一般的下尿道感染(膀胱炎)及嚴重的上尿道感染(腎盂腎炎)時,是一個可靠的實驗室指標。C反應蛋白濃度大于100~400mg/L,提示存在細菌性腎盂腎炎。
4.12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區(qū)別有文獻報道,在惡性腫瘤時C反應蛋白定量反應極為敏感,其測定值明顯高于良性腫瘤,表明C反應蛋白對惡性腫瘤及各種良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CRP作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使其不僅成為最有效和最通用的炎性反應標記物,也對感染、組織創(chuàng)傷、腦梗死、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輔助診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庸晉.現(xiàn)代臨床檢驗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123-126.
[2]Szalai AJ,Agawal A,Greenhough TJ,et al.C-reactive protein: Structural biology and host defence function[J].Clin Chen lab Med,2006,37:265-270.
[3]王凡,蔣紅君.C反應蛋白的檢測與臨床應用進展[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1,8(14):1761-1763.
[4]De Cal M,Cazzavillan S,Rassu M,et al.Residual of bacte-rial DNA in hemodialyxers:the proof of subclinical infec-tion sustaining chronic in flammation[J].Int j Artif Or-gans,2008,31(5):395-404.
[5]王佩芳.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4):363-364.
[6]Windgassen EB,Funtowicz L,Lunsford TN,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n up-date for clinicans[J].Postgrad Med,2011,123(1):114-119.
[7]鞠曉紅,方德洋,馬愛新.C-反應蛋白水平的性別和年齡差異[J].廣東醫(yī)學,2007,28(6):923-924.
[8]鞠曉紅,方德洋,馬愛新,等.C-反應蛋白水平在健康人群分布的性別和年齡差異[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7,22(3):63-64.
[9]陸晶晶,梁永杰.C反應蛋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2):1653-1654.
[10]周文花,潘曉香,李霞.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8):118-119.
[11]周宓,潘柏申.C反應蛋白在臨床應用中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5,26(1):封3-封4.
[12]秦東春,張欽憲.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燒傷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比較[J].山東醫(yī)藥,2012,52(4):90-91.
[13]信廷想.CRP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4):52-53.
[14]耿素珍.C-反應蛋白的臨床應用[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8,24(6):659-660.
[15]Rifai N,Ridker PM proposed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algorithm Using high-sensit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lipid screening [J].Clin Chem,2005,47:28-30
[16]曾紅儒.CRP與WBC測定觀察抗生素療效[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32(6):927-928.
[17]李馨.C反應蛋白和血沉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yī)學,2010,21(18):104-105.
[18]蔡杰,胡俊妍,孫淑明,等.血清SA、CEA、CRP在診斷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7,20(3):262-263.
篇4
傳統(tǒng)觀點認為,CRP是一種非特異的炎癥標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顯示,CRP直接參與了炎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強有力的預示因子與危險因子。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27939名女性志愿者中,進行了一項關于炎癥反應在心臟病發(fā)病中的研究,并進行了為期8年的隨訪。結果表明,那些有高水平炎癥反應的女性(C反應蛋白高于3mg/L),死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險性,比高膽固醇血癥者高兩倍。那些C反應蛋白低于0.5mg/L的女性,發(fā)生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險最低。
一般認為,機體內(nèi)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癥都可以產(chǎn)生炎癥蛋白,隨后進入血流,減弱脂肪和血小板聚集,使之更容易崩解;當白細胞被誤導進行防御反應時,脂肪沿發(fā)生炎癥反應的血管壁聚集,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可以阻斷血流,對血管造成損害從而導致心梗。
目前,除了傳統(tǒng)的血壓和血脂等檢查外,C反應蛋白(簡寫CRP)是檢查心血管疾病的新指標。這是一種抗損傷和抗感染的必需因子,是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zhì),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極微,正常值參考范圍為0~10mg/L。
C蛋白水平高的人即使膽固醇水平不高,所面臨的中風和心臟事件的風險也相當高,必須引起重視。因此,有關專家指出,定期進行C反應蛋白的檢查,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心臟疾病的潛在危險。該項檢測可作為中年人常規(guī)體檢的一部分,尤其適用于那些肥胖癥、高血壓病和冠心病患者。
目前,美國有些醫(yī)生已經(jīng)應用C反應蛋白檢查來指導治療,例如決定是否給那些臨界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
應該指出的是,控制飲食、適當?shù)販p肥、戒煙和鍛煉身體,可以明顯降低C反應蛋白水平;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等藥物,也可以降低C反應蛋白。
中年的幸福
孫建興
俗語云:人到中年萬事休。想想也是,人到中年,四五十歲,上有老下有小,再怎么蹦足達也蹦足達不了多遠了。瞧瞧鏡子中的自己,頭發(fā)少了,皺紋多了,腮幫子癟了,眼袋鼓了,目光直了,脊背彎了。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中年人應該是大自然中活得最累的動物了。
雖說累點苦點,但人到中年已過不惑,經(jīng)歷了人生風雨的洗禮,許多年輕時看不大懂的人和事,現(xiàn)在終于看清了看透了,也便有了中年人的幸福。既然沒有事業(yè)成功的跡象,那就只好爭取在家庭范圍內(nèi),做個“成功人士”了。見多了生離死別,世事無常,深切感受到生活不要大起大落。健康超越金錢之上才是生活的真諦,把追求平安、平淡、平靜作為最大理想。不可以再像年輕時那樣,工作稍不如意,就跳槽走人。中年人為了一個家庭的穩(wěn)定,謀一份有穩(wěn)定收入的差事,而不敢輕言離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父母大都是古稀之年,如果老人身體健康,行動自如,就是中年人的好福氣,可以多孝敬些時日,少操些心思,甚至省去很多額外的費用;如果子女讀書自覺,成績優(yōu)秀,更是中年人莫大的欣慰和驕傲。
年輕時總是心比天高,無奈“命比紙薄”,幸運之神總是和自己擦肩而過。世間萬物皆有失有得,少了些虛情假意的應酬,也便多了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失去了錦衣玉食的奢侈,也便習慣了粗茶淡飯的安逸。人到中年才幡然醒悟;自家廚房去得少了,也許醫(yī)院藥房就去得多了;少年得志就有恃無恐,殊不知身體如銀行,透支了遲早是要還的。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中年人最大的幸福。
篇5
[關鍵詞] C-反應蛋白; 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8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332-01
C反應蛋白是通過與配體結合,激活補體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將載有配體的病理物質(zhì)或病原體清除。
CRP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
1 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1)CRP值為10-50mg/L表示輕度炎癥。2)CRP值100mg/L左右表示較嚴重的疾病。3)CRP值大于100mg/L,表示嚴重的疾病過程并常表示細菌感染的存在。
細菌性感染常常導致CRP濃度升高,而病毒感染時其血清濃度變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變,且CRP增高的程度與細菌感染程度成正比,而不受性別、年齡、貧血、妊娠、體溫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可用于鑒別診斷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首選診斷指標[1]。據(jù)報道60例新生兒CRP含量不同程度增高,尤其敗血癥新生兒CRP明顯增高,經(jīng)抗生素治療CRP下降,CRP對早期診斷新生兒感染有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性,判斷感染病原、感染程度、新生兒疾病的演變和藥物的療效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價值。另外CRP對于如子宮附件炎等婦科感染性疾病有重要參考價值。在急、慢性盆腔炎中,CRP升高較明顯。
2 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近年來研究表明,CRP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具有預測價值。與其他兩種心肌損傷的血清標志物相比,CRP對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診斷敏感性顯著高于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標。在心肌動脈血管炎癥早期,即可輕度升高,并早于其他兩項指標出現(xiàn)于外周血中。標準的CRP試驗對急性期升高1000倍的蛋白濃度才有反應,而如此高的濃度只有急性感染或組織損傷才能誘發(fā)。用新的敏感方法檢測血漿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發(fā)現(xiàn)其輕度升高可預測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事件發(fā)生危險增加。對早期無癥狀患者,靈敏度高的hs-CRP含量測定試驗,才能對心血管病的危險作出可靠的預測。聯(lián)合血脂和CRP的水平可用于已為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預測。高脂血癥增加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險:對首次心肌梗死而言,血脂水平和CRP水平的結合可能有很強的預后價值。CRP水平對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ar-terydvsease,CAD)患者的生存有獨立預測價值。CRP是CAD的重要危險因子。
3 風濕性疾病中的應用 血清CRP增高還見于某些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聯(lián)合抗鏈球菌DNA酶-B(ADNS)、抗鏈球菌溶血素“O”、類風濕因子(RF)及HLA-B27等進行檢測,對風濕熱、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診斷中有重要價值。
4 外科手術和ICU中的應用 所有類型的手術都引起炎癥,RRP的升高與組織損傷程度成正比。一般在手術第2天達到高峰,隨后以較快速度降低,5d-7d后恢復正常。有文獻報道血中CRP濃度,發(fā)現(xiàn)感染組患者血中CRP明顯高于非感染組,且有顯著性差異,經(jīng)清創(chuàng)、抗炎等治療后,47例患者中有37例CRP水平值恢復正常。急性闌尾炎時CRP濃度明顯升高并在治療后其濃度迅速下降。對外科手術患者血中CRP的動態(tài)跟蹤觀察,可作為判斷患者術后是否繼發(fā)細菌感染的早期指標之一[1]。
5 惡性腫瘤中的應用 發(fā)熱和急性反應是范圍大的惡性腫瘤的普遍特點。惡性腫瘤進展迅速,多伴有組織嚴重損傷。在惡性腫瘤時定量CRP反應極為敏感,其測定值明顯高于良性腫瘤,且治療后良性腫瘤血液CRP下降幅度明顯大于惡性腫瘤,表明CRP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及結合臨床與良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另外CRP也是腫瘤患者生存率及手術治療判斷預后的一項有意義的指標。
6 其他疾病中的應用 在器官移植中,CRP可作為移植后出現(xiàn)排斥反應的一項靈敏和早期的指標。特別是應用于腎移植。CRP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可作為監(jiān)測繼發(fā)感染及院內(nèi)感染監(jiān)測與控制的有效指標,幫助臨床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并及時觀察治療。對糖尿病患者動態(tài)測定CRP有助于監(jiān)測和控制糖尿病感染、血管內(nèi)皮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CRP還可應用于一些局部感染,如尿道感染、牙周炎、肺炎、血液病、腸炎等。
綜上所述,檢測CRP對許多疾病的診斷、輔助診斷、療效觀察及判斷預后均有較好的臨床意義,但不能停留在常規(guī)單次檢測結果的低水平分析,要針對某類疾病,根據(jù)臨床需要進行全病程的動態(tài)檢測,將實驗室數(shù)據(jù)及時轉(zhuǎn)化為臨床有用的信息,這樣才能提高檢驗和臨床的診斷水平。
篇6
【關鍵詞】C反應蛋白心房顫動
【中圖分類號】TQ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3-00-01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確切的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近年來炎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視。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肝臟合成的急性期蛋白,作為炎性反應標志物,在感染、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明顯升高。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明,血液中的炎性反應因子,如C反應蛋白作為房顫發(fā)病機制之一已引起人們的重視。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作為組織炎性反應的一個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以間接反映局部炎性反應的程度。本文以高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觀察指標,探討炎性反應在房顫發(fā)病中的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選擇我院住院的房顫患者60例作為房顫組,選取同期住院的非房顫患者1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間患者性別、年齡、平均血壓、基礎疾病及基礎疾病用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房顫組中陣發(fā)性房顫18例(30%),持續(xù)性房顫24例(40%),永久性房顫18例(30%),診斷標準根據(jù)ACC/AHA/ESC的指南建議,陣發(fā)性
表1 對照組及房顫患者血清hsCRP測定
2 結果
房顫組血清hsCRP水平為(4.30±2.87)mg/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15±0.90)mg/l,兩組比較,P
3 討論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一般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約0.7%~1.0%,在>65歲的人群中發(fā)生率約為5%,而,80歲的老年人的發(fā)病率可高達8%~9%[1]。房顫因為心房收縮力的喪失、心室率快和節(jié)律不規(guī)則可引起嚴重的血流動力學紊亂,明顯增加動脈栓塞的發(fā)生率,并使心功能減低,癥狀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死亡率上升。研究顯示,房顫是由肺靜脈的激動觸發(fā)及維持的,肺靜脈的異常激動是房顫的始發(fā)機制[2]。另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肺靜脈的肌組織內(nèi)存在自律性細胞,臨床上的心房快速激動由肺靜脈的異常激動引起,但異常激動產(chǎn)生的原因并不清楚。近年來,作為發(fā)病機制之一的炎性反應因素已引起人們的重視。
CRP是組織炎性反應的標志,是在人體肝臟中合成的一種典型的急性期反應蛋白,可活化單核細胞、粒細胞的CRP受體,通過直接(浸潤、聚集)或間接作用產(chǎn)生細胞因子,如IL-6、TNF等,誘發(fā)斑塊破裂,在炎性反應和組織損傷后6~12h,血中CRP濃度明顯升高,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精確性,是局部炎性活動程度的反映,且?guī)缀醭烧汝P系。近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jù)提示心房顫動與心臟甚至全身的炎性反應有關,炎性反應與心房顫動的產(chǎn)生和維持有一定關系。研究表明,孤立性房顫患者的心房組織活檢后發(fā)現(xiàn)有顯著的炎性滲出、心肌細胞壞死及纖維化[3]。這一發(fā)現(xiàn)為炎性反應與心房結構重構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病理依據(jù)。血漿CRP濃度升高可抑制血管新生及減少NO生成,促進了心房肌細胞壞死及纖維化。Chung等發(fā)現(xiàn)[4],陣發(fā)性和持續(xù)性房顫患者CRP均增高,但后者的CRP水平更高,且房顫當時或持續(xù)24h較恢復竇律后高,故指出體內(nèi)CRP水平與房顫負荷、臨床類型及抽血時間有關,隨著CRP濃度階梯樣的升高,其房顫負荷也在逐漸增高。本研究首先通過對房顫患者血清CRP水平定量觀察,發(fā)現(xiàn)房顫患者hsCRP明顯增高(P
綜上所述,心房纖顫可能與炎性反應有關,而炎性反應又促進房顫的持續(xù)發(fā)作。所以降低血清CRP水平會有利于降低房顫的發(fā)生率或減少房顫持續(xù)性狀態(tài),并對進一步減少房顫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Chung SS,Blackshear JL,Shen WK,et al.Epidemiology and natural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clinical implications.J Am Coil Cardiol,2001,37(2):37-378.
[2]Haissaguerre M,Jais P,Shah DC,et a1.Spontaneous initi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 by entoplc beats originating in the pulmonary veins.N EnglJ Med,1998,339:659-666.
[3]Andrea F,Cristina C,Fulvio B,et al.Histologicalsub strate of atrial bi-opsies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Circulation,1997,96:1180-1184.
篇7
【關鍵詞】 冠心??; 心絞痛; 心肌梗死; C反應蛋白
冠心病已經(jīng)成為危害全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反應參與了冠心病特別是ACS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而hs-CRP又是急性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檢測血清hs-CRP的濃度水平是衡量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判斷預后的重要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2010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患者168例,根據(jù)1979年WHO診斷標準,分為SA組60例,UA組56例,AMI組52例,另選5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均排除急、慢性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各組年齡、性別、并發(fā)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各組入院后,于次日晨采血,應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血清中hs-CRP的濃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hs-CRP水平,AMI組(13.86±2.51) mg/L、UA組(10.22±1.36) mg/L 與對照組(2.08±0.25) mg/L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CRP是由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誘導肝臟合成的一種水痘反應的急性時相蛋白。CRP濃度與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炎性過程密切相關,可反映體內(nèi)炎癥的活動程度。血清hs-CRP是高度敏感的炎癥指標,在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時是明顯升高的,CRP也是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發(fā)生心肌缺血,心絞痛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和吸煙者發(fā)生冠脈猝死的預測因子[1,2]。CRP在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患者中血清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心肌梗死患者是正常人的4倍。Hatanka等[3]證實人類冠狀動脈的粥樣病灶中有CRP染色陽性細胞。炎癥參與了血管內(nèi)皮損傷、斑塊破裂以及血栓形成[4],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粥樣斑塊的局部炎癥和全身炎癥可以促進冠心病的發(fā)生。急性炎癥導致的冠狀動脈粥樣斑塊不穩(wěn)定是ACS發(fā)生的重要機制。CRP水平增加與冠脈事件密切相關,提示可作為獨立的危險因素。對于大多數(shù)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及近期有MI的患者,CRP水平是患者危險分層及不良預后判斷的良好指標[5]。對于ACS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時測定血清hs-CRP具有一定的預測預后作用。CRP影響血管病變進展的機制:(1)激活補體,誘導細胞粘附因子和組織因子的表達;(2)介導內(nèi)皮巨噬細胞吞噬LDL-C;(3)誘導單核細胞粘附到血管壁;(4)促進內(nèi)皮素和IL-6的產(chǎn)生;(5)可促進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者的炎性反應。
幾個大型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顯示,hs-CRP是目前健康人群日后發(fā)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心源性猝死的強獨立預報因素。且多次試驗的結果有高度的一致性。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發(fā)表了關于臨床應用hs-CRP進行危險預測的指南,以血清hs-CRP3 mg/L分別代表心血管事件低、中、高危險,hs-CRP水平與危險呈線性關系。在對嚴重穩(wěn)定性心絞痛而肌鈣蛋白陰性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hs-CRP>3 mg/L是新發(fā)缺血事件(死亡、心梗等)的獨立危險因素。美國公眾健康部門的數(shù)據(jù)證實[6]:hs-CRP與脂類均升高時,hs-CRP的預測價值大大增加。目前還沒有特異性地降低CRP的治療藥物,但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可降低hs-CRP濃度,減少炎癥影響。內(nèi)科健康研究(PHS)中對hs-CRP>2.1 mg/L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后,將來發(fā)生MI的危險性下降達60%。大量研究證明,他汀類藥物能穩(wěn)定炎癥和粥樣斑塊,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提示,ACS患者炎性標志物的表達明顯高于SA組和對照組,其中與ACS炎癥反應最為密切的炎癥標志物是CRP,在肝臟功能正常情況下,CRP是反映體內(nèi)炎性活動的精確、可觀的指標[7]。鑒于CRP與冠心病的密切關系,提示檢測血清中hs-CRP的濃度對冠心病的診斷、病變程度及預后的判斷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Girelli D,Russo C.Polymorphisms in the factor VII gene and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 Eng1 J Med,2000,343(9):774-780.
[2] 張海鷹,趙淑蘭. 血清C反應蛋白在疾病診斷中的研究.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11):1722.
[3] Kawasaki T,Kaida T,Arnout J,et al.A new animal model of thrombophilia confirms that high p;asma factor VIII levels are thrombogenic.Thromb Haemost,1999,81:306-311.
[4] Libby P,Ridker PK,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Circulation,2002,105:1135-1143.
[5] Speidl WS,Graf S,Hornykewycz S,et al.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rotection of coronary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Heart J,2002,144:449-455.
[6] Riker PM,Hemekens CH,Bring JE,et al.C-reaction protein and orthers of infla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N Engl J Med,2000,342(12):836-843.
篇8
關鍵詞:C反應蛋白 ; 超敏C反應蛋白 ;心血管疾病
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主要由肝臟合成并降解的非特異性的炎性標志物,其實質(zhì)是一急性期反應蛋白。IL-l、IL-6和TNF-α能刺激肝細胞合成和分泌CRP,并在此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腎臟是繼肝臟之后第二個被發(fā)現(xiàn)能合成和分泌CRP的器官。此外,血管內(nèi)皮細胞與肺泡巨噬細胞等亦可誘導表達合成CRP。CRP由五個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亞單位以非共價鍵、對稱地圍成一中心孔狀五聚體結構,分子量為105.5kD。每個亞單位均有識別位點與結合位點位于兩端,近似排列于兩個平面上。在每個亞單位的一側有CRP配體和鈣的識別部位,另一側則有補體Clq、Fcγ受體結合部位。CRP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極低,當組織受到感染、炎癥和損傷時CRP的血清濃度快速而急劇上升[1]。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CRP只是一種炎癥標志物,但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CRP本身也是一種天然免疫分子和促炎癥介質(zhì),主動參與炎癥和免疫反應過程。CRP在不同物種中具有極高的同源性,且在同一物種中不存在亞型,由此提示CRP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其生物學作用表現(xiàn)為:①調(diào)節(jié)自身與單核巨噬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等多種類型細胞上的Fcγ受體結合并激活細胞,介導炎癥反應;②CRP具有許多類似免疫球蛋白IgG的特性,可通過結合脂蛋白、磷脂、核抗原、受損細胞膜、凋亡細胞與微生物抗原、再與特定配體結合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起到類似調(diào)理素的作用[2-3];③被Clq識識別并激活補體經(jīng)典途徑促進炎癥反應;④CRP可刺激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上調(diào)CD64和CD32的表達,介導CRP誘導的炎癥反應,釋放炎癥因子[4]。CRP半壽期約15h,正常人CRP的濃度很低 (0.068~8.2mg/L ),但在組織損傷、急性感染發(fā)生后6~8h開始升高,24~48h 達峰值,可達正常值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與感染程度成正比。炎癥治愈后濃度迅速下,7~12d 可恢復正常水平[5]。
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CRP hs-CRP)與普通CRP屬同一種蛋白只是由于其測定方法更敏感而得名。Hs-CRP近年來在心腦血管疾病中越來越受到關注。
其應用表現(xiàn)在:①動脈硬化 炎性細胞往往因心臟缺血被激活,使斑塊因穩(wěn)定性受到破壞,而破裂大量炎癥細胞及炎癥介質(zhì)釋放刺激肝臟產(chǎn)生CRP;CRP可以反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成分并預測斑塊破裂的可能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預測因子;②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CRP往往明顯升高,如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CRP可以急劇上升并達到100mg/L以上,其升高水平與冠狀動脈梗阻程度,冠心病終末事件的發(fā)生及預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等均有顯著相關性[6];③冠心病患者再發(fā)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研究發(fā)現(xiàn),相同hs-CRP水平的出院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再發(fā)心絞痛、心梗而再次人院的危險也很高[5]目前CRP已經(jīng)成為健康人及冠脈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因子之一,也是監(jiān)測疾病治療效果的指標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jù)也證明在正常人群中 hs-CRP的水平與之后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密切相關[6-7]。孫曉紅等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心房顫動患者左房前后徑較竇性心律者增大, 同時血清hs-CRP也明顯增高, 說明房顫的持續(xù)與心房結構有關, hs-CRP增高反映炎癥可能導致心房結構重構, 對心房顫動的持續(xù)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 促進了心房顫動持續(xù)狀態(tài)[8]。CRP可增強房顫患心房的氧化損害并導致心房的結構改變,心房改變可導致復律后房顫早期高復發(fā)率。
參考文獻:
[1]Marnell L, Mold C, Du Clos Tw. C-reactive protein:ligands,receptors and role in inflammation[J]. Clin Immunol,2005,117 (2) :104-111.
[2]Lu J, Marnell LL, Marjon KD, et al. Structural recognition and functional activation of FcγR by innate pentraxins [J] .Nature, 2008,456(7224):989-992.
[3]Mold C, Gresham HD, Du Clos TW. Serum amyloid P component and c-rea ctive protein mediate phagocytosis through murine Fc gamma Rs [J] . J Immunol,200l,166 (2) :1200-1205.
[4]杜曉,閆旭龍.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心肌纖維化的研究進展[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3,29 (3) :122-24.
[5]王前,鄭磊,曾方銀.超敏C-反應蛋白的研究現(xiàn)狀及臨床應用[J].中華檢驗學雜志,2004,8,27(8):542-544.
[6]張曉慧,李光韜,張卓莉.C反應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11,7:74-79.
篇9
方法 選擇明確診斷為肺炎的120例小兒患者,根據(jù)病因分為細菌性肺炎組、支原體肺炎組和病毒性肺炎組(分別簡稱細菌組、支原體組和病毒組),每組40例,進行血清C-反應蛋白的測定,觀察其濃度的變化,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 入院時細菌組與支原體組、病毒組血清CRP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病毒組與支原體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細菌組CRP較入院時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血清CRP在小兒肺炎的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血清C-反應蛋白;小兒肺炎;臨床應用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5-0561-03 中圖分類號:R 72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06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erum CRP in infantile pneumonia
ZHANG Xiaohui
(Yangzh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gzhong, Jiangsu 212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the serum CRP levels in infantile bacterial pneumonia,mycoplasmal pneumonia and virus pneumonia.
Methods 120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bacterial group,the mycoplasmal group and the virus group. Their serum 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t thebeginningofbeinghospitalized,compared with the levels of the mycoplasmal group and the virus group, the serum CRP levels of the bacteri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1),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ycoplasmal group and the virus group(P>0.05). After 2 weeks'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the serum CRP levels of the bacteri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 The serum CRP level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fantile pneumonia.
【Key words】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fantile pneumonia;clinical significance
小兒肺炎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每一種病原體引起的肺炎其治療和愈合均不同,近年來肺炎支原體在兒童中的感染率呈逐年增多趨勢,占兒童肺炎的10%~40%[1]。因此,及早正確辨別患兒的病原菌并給予正確的治療對患兒來說尤為重要。越來越多的臨床兒科醫(yī)生認為CRP是很好的診斷和鑒別指標,對兒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2]。本實驗旨在觀察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在小兒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的變化,以指導臨床治療。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6月期間在我科住院診斷為肺炎的患兒120例,根據(jù)血液、咽分泌物培養(yǎng)、血清學檢測,病原體分離作為判斷支原體、病毒和細菌依據(jù),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實用兒科學》(第6版)為診斷依據(jù)做出明確診斷。①細菌性肺炎組(細菌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9個月~9歲,平均年齡(33.5±3.5)個月,病程3~7天;診斷標準:經(jīng)咽拭子培養(yǎng)有致病菌生長,病毒血清學檢測陰性,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70%,白細胞總數(shù)>10×109/L,抗生素治療有效。②支原體肺炎組(支原體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8個月~8歲,平均年齡(34.2±2.4)個月,病程3~7天;診斷標準:X線所見遠較體征為顯著,白細胞數(shù)大多正?;蛏栽龈?,用凝集法測定MP-IgM>1∶80為陽性。③病毒性肺炎組(病毒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年齡(33.9±2.8)個月,病程3~7天;診斷標準:經(jīng)咽拭子培養(yǎng)無致病菌生長,病毒血清學檢測陽性。三組間患兒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患兒的狀況等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細菌組患兒給予頭孢地嗪(250 mg/支,山東魯亞制藥有限公司),給藥劑量:80 mg/(kg•d);支原體組給予紅霉素(250 mg/支,湖南中南科倫藥業(yè)有限公司),給藥劑量:30 mg/(kg•d);病毒組給予利巴韋林(100 mg/支,山東魯抗辰欣藥業(yè)有限公司),給藥劑量:10 mg/(kg•d)。三組患兒均給予相應的臨床對癥、營養(yǎng)支持治療。
3.觀察內(nèi)容及檢測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時以及在治療2周后清晨空腹下采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后測血清CRP濃度,測試采用東京1024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盒由芬蘭Orion diagnostica公司提供,所有操作按試劑盒說明進行,正常血清CRP濃度參考范圍為0~8 mg/L。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多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各組患兒入院時和治療2周后血清CRP的比較 入院時:細菌組血清CRP明顯高于支原體組和病毒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毒組與支原體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細菌組的CRP較入院時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支原體組和病毒組治療前后則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1。
2.三組患兒入院時血清CRP陽性率的比較 細菌組的陽性率(90.0%)與支原體組(12.5%)、病毒組(1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支原體組與病毒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種敏感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廣泛分布于機體中,產(chǎn)生于抗原進入機體的早期,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性刺激時,肝臟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健康人血液中含量甚微(小于3 mg/L),而在炎癥或急性組織損傷后,CRP則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升高,在疾病發(fā)作時CRP上升可早于WBC,病情好轉(zhuǎn)時又迅速下降,具有極高的敏感性[3,4],可作為疾病急性期的一個衡量指標,能及時、準確地反映機體的感染狀況,廣泛應用于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監(jiān)測,其變化不受患兒的個體差異、機體狀態(tài)和治療藥物的影響。因此,CRP對兒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目前, CRP的檢測已經(jīng)廣泛地應用于兒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輔診斷,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價值尤為顯著。
有研究結果表明,急性細菌性感染時CRP顯著升高,且其升高程度與組織損傷程度有關,而病毒感染時CRP變化不大[5]。本文中細菌組與病毒組、支原體組之間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病毒組和支原體組的CRP濃度雖稍有增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多數(shù)文獻的報道是相符的。本實驗亦證實,細菌性肺炎經(jīng)治療后,病理狀態(tài)恢復時,CRP濃度也隨之下降,與相關的文獻報道相一致。
肺炎支原體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致病菌,在學齡兒童尤為常見,近年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目前國內(nèi)CRP在支原體感染中的變化意見不一,有研究認為,CRP不是支原體肺炎早期診斷的靈敏指標,外周血WBC計數(shù)可能更優(yōu)于CRP的檢測[6]。本研究中支原體組和病毒組中血清CRP濃度的檢測也未發(fā)現(xià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者之間的鑒別診斷還應依賴臨床表現(xiàn)、X線檢查及其他血清學等進一步的檢查。
因此,在肺炎急性期檢測血清CRP可以輔助鑒別肺炎的種類,同時也表明細菌性肺炎感染時,急性期和康復期血清CRP濃度變化明顯,用以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減少抗生素的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減輕患兒痛苦,減少醫(yī)療費用,在診斷和治療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Principi N,Esposito S.Emerging Vol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de in paediatric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s[J].Lancet Infecg Dis,2001,1(5):334-344.
[2]曾惠澤,洪國才.C反應蛋白對兒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7,14(3):256.
[3]于 潔.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83.
[4]郭 靜.C-反應蛋白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及其價值[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4,32(5):105-107.
[5]王佩芳.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4):363-364.
[6]林志芳,賈 冰.白細胞和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14):849-850.
篇10
關鍵詞:血清C-反應蛋白;急性胰腺炎;診斷價值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胰腺腺泡內(nèi)的消化酶原被各種原因激活,導致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炎癥[1]。其按病理組織學及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輕型和重型2種,輕癥急性胰腺炎約占70%~80%,重癥急性胰腺炎約占20%~30%[2]。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以蛋白質(zhì)分解、糖原異生和脂肪動員增強為特征的超高代謝反應和嚴重應激,可迅速出現(xiàn)全身內(nèi)環(huán)境紊亂,炎癥因子的表達也顯現(xiàn)明顯的紊亂[3]。當前研究進一步證實C-反應蛋白(CRP)暴發(fā)激活與急性胰腺炎,而CRP在調(diào)控細胞因子網(wǎng)絡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胰腺炎早期有良好的預測結果[4]。本文具體探討了血清C-反應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80例,入選標準: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起病時間0.05)。
1.2 CRP檢測 所有患者在分別于入院第1、3、7d取外周靜脈血4ml置于抗凝管中,并放置于-20℃保存,血清C反應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濁法。所有患者同時給予了APACHEⅡ評分,以判斷整體病情變化。
1.3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AS13.0軟件進行分析,檢測數(shù)據(jù)與評分對比采用t檢驗,選擇相關性logistic回歸,P
2 結果
2.1 C-反應蛋白的變化 經(jīng)過觀察,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入院第1、3、7d的血清CRP含量都明顯高于輕癥患者,對比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C-反應蛋白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經(jīng)過觀察,隨著APACHEⅡ評分的增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CRP含量也在逐漸增加,相關性分析C-反應蛋白與APACHEⅡ評分呈現(xiàn)正向相關性(P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其中30%左右的患者可發(fā)展為重癥胰腺炎,重癥胰腺炎可累及胰腺、胰周腹膜后組織和全身其它器官的急性炎癥過程,多伴有局部和全身并發(fā)癥,嚴重的可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代償性抗炎癥反應綜合癥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死亡率高達10%~24%[5]。
很多急性胰腺炎伴隨有高分解代謝的應激狀態(tài),引起靜態(tài)能量需要的增加,將會很快導致機體負氮平衡而出現(xiàn)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同時伴隨的感染和繼發(fā)的敗血癥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了能早期預測胰腺炎的嚴重程度,人們一直在尋求敏感的實驗室指標[6]。傳統(tǒng)常用的APACHEⅡ評分雖然比較可靠,但是主觀性強,測定沒有特異性,檢測值增高除見于急性胰腺炎外,還可見于一些胰外疾病。近年來報道促抗炎細胞因子間存在著一定的平衡,當促炎因子占優(yōu)勢時表現(xiàn)為。當抗炎因子占優(yōu)勢時表現(xiàn)為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只有兩類細胞因子保持在一定范圍內(nèi)時,機體屬于內(nèi)穩(wěn)態(tài),才有利于炎癥的恢復[7]。
CRP是炎癥反應中重要的指標,急性炎癥期該指標反應較快,常在12h內(nèi)迅速升高,與炎癥的嚴重程度和波及范圍具有平行性。同時血CRP屬于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原因的組織損傷時,血清值會急劇升高,在急性胰腺炎時可根據(jù)測定水平鑒別重癥胰腺炎。
正常CRP值僅在10mg/mL以下,而急性炎癥期可升高至正常的數(shù)十倍至數(shù)百倍,待炎癥清除后又可降至正常。一般來說,CRP作為胰腺炎的診斷指標之一,其濃度高低與胰腺炎的嚴重程度及其預后相關[8,9]。本文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入院第1、3、7d的血清CRP含量都明顯高于輕癥患者,對比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動態(tài)測定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有助于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從而指導改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Werner J, Hartwig W, UM W, et al. Useful markers for P redicting severity and monitoring progression of acute panereatitis[J].Panereatology,2013,3(2):115-127.
[2]Riche FC, Cholley BP, Laisne MJ, et al. Inflammatory cytokines,C reactive protein,and P rocalcitonin as early P redietors of necrosis infection in acute necrotizing panereatitis[J].Surgery,2003,133(3):257-262.
[3]張圣道,雷若慶.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J].中國消化內(nèi)鏡,2007,(10):34-36.
[4]楊麗華,潘靜,魏明競,等.C反應蛋白和胰蛋白酶原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意義[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7(1):1057-1058.
[5]周建華.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價值[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分冊,2004,25(2):184-188.
[6]郭春霞.尿胰蛋白酶原-2與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16):11-12.
[7]張越新.急性重癥胰腺炎血行感染患者腸屏障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7):3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