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范文

時間:2023-04-01 09:08: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蛋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蛋白

篇1

優不優,看氨基酸

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來源于多種食物,凡是蛋白質氨基酸模式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其必需氨基酸在體內的利用率就高,反之則低。例如:動物蛋白質中的蛋、奶、肉、魚等以及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氨基酸模式比較接近,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在體內的利用率就高,因此被稱為優質蛋白質。

一句話,蛋白質優不優,關鍵在于它的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氨基酸模式是否接近。

高蛋白不等于優質蛋白

有商家宣傳的時候常說:某某商品富含蛋白質。富含蛋白質就一定好嗎?答案是未必。首先,高蛋白不一定好,蛋白質攝入過高還會引起疾病;其次,高蛋白也不等于是優質蛋白。比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并不高,只有3%左右,但是牛奶的蛋白質卻是優質蛋白;相反,有的谷類中含蛋白質為10%左右,但是谷類的蛋白質為植物蛋白,其氨基酸模式與人體的氨基酸模式差異較大,因此不是優質蛋白。

利用率不是簡單的消化吸收

牛奶、蛋類、大豆蛋白都屬于優質蛋白,但部分人吃了牛奶、雞蛋或者豆類制品就不消化,可這并不能否定它們作為優質蛋白質的身份。能否消化,與個體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疾病、先天因素。

再說肉,過多攝入肉類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需要控制量,但肉類含的蛋白質因為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氨基酸相近,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合理利用,優上加優

蛋類、奶、肉、魚等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以及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蛋白質屬于優質蛋白。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含量齊全,比例適當,能夠維持人體健康和兒童生長發育。需要注意選擇優質蛋白的人群包括:生長發育期的小孩、老年人、疾病恢復期的患者、蛋白質營養不良患者等。

對于張師傅來說,首先要了解哪些食物蛋白質是優質蛋白,然后,要學會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的原理進行配餐。

所謂蛋白質互補作用,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長補短,相互補充,達到較大的比例,從而提高蛋白質利用率。比如:玉米、小米、大豆單獨食用時,其生物價分別為60、57、64,如果混合食用則生物價可以提高到73;進一步,如果在植物性食物基礎上再添加少量含有優質蛋白的動物性食物,則蛋白質的生物價還會提高,如面粉、小米、大豆、牛肉單獨食用時,其蛋白質生物價分別為67、57、64、76,混合食用則蛋白質生物價提高到89。

注:生物價是反映食物蛋白質消化吸收后,被機體利用程度的一項指標。生物價越高,說明蛋白質被機體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越高,最高值為100。

小知識

蛋白質和氨基酸

所有的蛋白質都是由氨基酸構成。

氨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篇2

2、卵白蛋白是一種含磷蛋白質,含1.7%的甘露糖。

3、卵類粘蛋白含9.2%的混合糖類,由3份甘露糖與1份半乳糖所成。

4、卵粘蛋白含14.9%的混合糖類,其中甘露糖與半乳糖含量相等。

篇3

什么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物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1838年,荷蘭科學家格里特發現了蛋白質,他觀察到,有生命的東西離開了蛋白質就不能生存。蛋白質是構成一切結構必不可少的成分,生命活動幾乎都是通過蛋白質實現的,它是人類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正常成人體內約有16%~19%是蛋白質,人的血液、肌肉、骨骼甚至沒有一處不含蛋白質,生命的產生、存在與消亡也無一不與蛋白質有關。

蛋白質的作用

生命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這種運動方式是通過蛋白質來實現的,所以蛋白質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意義。人的生長、發育、運動、遺傳、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在人體內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人體的構成成分蛋白質是構成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肌肉、骨骼及內臟主要由蛋白質組成的。不僅如此,作為生物體內的結構物質,在人類的指甲、鳥類的羽毛、蠶絲中也存在種不同種類的蛋白質。而許多疾病也與蛋白質分子的病變有關,如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癥就是由于血紅蛋白分子上某個氨基酸發生變異而引起的。

構成體內各種重要物質人體內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如酶、激素、抗體、神經遞質、白以及細胞膜上、血液中起“載體”作用的蛋白都離不開蛋白質,它對調節生理功能,維持新陳代謝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許多蛋白質可作為藥物治療疾病,如胰島素、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等。

供給熱能蛋白質是人體內三大能源物質之一,1克食物蛋白質在體內分解時約產生16.7千焦耳的能量。在處于基礎代謝狀態時,蛋白質供能大約占人體總能量代謝的17%左右。

蛋白質的構成

蛋白質由許多連接在一起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因氨基酸的組合排列不同而組成各種類型的蛋白質,在人體中估計有十萬種以上的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余種,有一部分可以由人體自己合成,稱為非必需氨基酸;而另外約有八種氨基酸必需由食物供給,稱為必需氨基酸。食物中如含有齊全的必需氨基酸且數量充足,這種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就高,如牛奶、雞蛋、魚、大豆等。而植物蛋白如豆類、米面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全面,其營養價值就相對較低,但若大豆制品和米面混合食用,其營養價值則會明顯提高。如果注意各種食品的搭配,就可以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食物與蛋白質

一個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要根據年齡、性別、勞動條件和健康情況而定,并因食物來源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講,成年人只需按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入1~1.2克蛋白質就可滿足機體需要。而兒童、青少年在生長發育期以及婦女懷孕和哺乳期間所需要的蛋白質要多些。另外,在疾病情況下,如燒傷、骨折、感染、腎炎等,患者的蛋白質需要量可根據病情作相應增減。

在選擇食物時,首先應考慮蛋白質含量的多少,保證數量的同時,盡量選擇優質蛋白。判斷蛋白質的優劣有三點要注意:第一,蛋白質被人體消化、吸收得越徹底,其營養價值就越高。整粒大豆的消化率為60%,做成豆腐、豆漿后可提高到90%,其他蛋白質在煮熟后吸收率也能提高,如乳類為95%,肉類為94%,蛋類為97%,米飯為88%。第二,被人體吸收后的蛋白質利用程度越高,其營養價值也越高。利用的程度高低,稱為蛋白質的生物價。常用食物蛋白質的生物價是:雞蛋94%,牛奶87%,魚肉83%,牛肉74%,大米63%,大豆73%,土豆67%。動物蛋白質的生物價一般比植物高。第三,看所含必需氨基酸是否豐富,種類是否齊全,比例是否適當。將兩種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使含的氨基酸相互補充,能更好適合人體的需求。

篇4

吃蛋黃好還是吃蛋白好

“來,吃雞蛋,要吃蛋黃,不要灑咯……”"不要哇……”哎,老媽又要我吃雞蛋,特別是那討厭的蛋黃,蛋白那么好吃,怎不吃蛋黃呢?真搞不懂,老媽是不是神經搭錯了。我帶著一肚子疑惑,去查資料了。

蛋黃和蛋白的蛋白質都是優質蛋白,消化率都很高。但是,蛋黃與蛋白的其它營養成分有較大差異,蛋白以卵清蛋白為主;蛋黃除了含豐富的卵黃磷蛋白外,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和微營養素(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特別是鐵、磷以及維生素A、D、E和B族含量豐富。

1歲以內、4個月以上的嬰兒,以食用蛋黃為宜,一般從1/4個蛋黃開始,適應后逐漸增加到1~1.5個蛋黃。五歲以上的幼兒可以開始食用全蛋。有些幼兒吃蛋會發生過敏反應,這主要是對卵清蛋白過敏,應避免食用蛋清,甚至全蛋,以后逐漸少量地吃蛋黃,逐步達到脫敏的目的。但對于絕大多數幼兒,雞蛋特別是蛋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對于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強壯體質及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增強智力都有好處,不可偏廢,力求每天吃一個為宜。

看來,老媽要我吃蛋黃,原來是這么回事呀!

篇5

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中的膠原蛋白會逐年流失,因此皮膚呈現出暗黃、色斑。要利用膠原蛋白來保住我們年輕的肌膚呢,也不是無章可循。只要方法得當,觀念適宜,那么青春則不會那么快就離自己遠去。

膠原蛋白有五大特性:

1、營養性:膠原蛋白是皮膚必需的營養,能增強皮膚的蛋白質的活性。

2、修復性:膠原蛋白對皮膚具有獨特的修復作用。

3、保濕性:膠原蛋白由三螺旋結構組成,形成了寬闊的空間,膠原蛋白陰離子側鏈豐富,形成了大量的親水基。

4、親和性:膠原蛋白很容易與皮膚結合,不會有任何排異反應,膠原蛋白補充到體內幾周后,逐漸與體內的膠原蛋白細胞、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及毛細血管結合,生成自身的膠原蛋白。

5、伸縮性:膠原蛋白本身具有很好的彈性。因為膠原蛋白在皮膚組織中起著支架、連接的作用,所以對皮膚的伸縮性,以及自動恢復原狀的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膠原蛋白作用:

膠原蛋白是防止衰老的最大功臣。膠原蛋白作用中,抗衰老是最核心的。補充膠原蛋白,作用就是防止膠原蛋白流失引起肌膚老化。

哪些食物可補充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大多存在于動物體內,除了常見的豬蹄、肉皮之外,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主要有:牛蹄筋、雞腳、雞翅、雞皮、魚皮、魚翅以及軟骨等。

豬腳、豬皮與骨骼都有一層粘稠狀的膠質,吃起來柔軟而具有彈性,這就是膠原蛋白。這些食物經過烹調,冷卻后形成的“肉凍”、“魚凍”就是膠原蛋白經過加水煮沸成溶膠后,再冷卻形成的凝膠。

如此多的膠原蛋白食物,哪種膠原蛋白對人體最有益呢?答案是魚類膠原蛋白。因為魚類膠原蛋白組成結構與人體最接近,是最容易被身體組織辨識吸收的膠原蛋白,吸收率也最高。魚類膠原蛋白的來源主要是深海魚類的軟骨。因此,魚翅之所以這么昂貴并被名媛仕女們拿來養顏是有科學道理的。

為了使食物中的膠原蛋白釋放出來,用燉、煮、燒和煲湯的烹調方法最佳。

富含膠原蛋白的營養食品推薦:

1、fancl膠原蛋白果味飲

價格:298/10瓶

成分:膠原蛋白、維他命C、小米精華、維他命E、透明質酸等

膠原蛋白含量:由于添加了維他命C、小米精華、維他命E等其他成分,膠原蛋白的含量為70%左右。

產品特點:日本進口,瓶裝液態服用方便,口味好。

介紹:FANCL 中文商標:芳珂,又名芳凱爾。 是日本最大及最有規模的“無添加”護膚及健康食品品牌,現為東京證券交易主版的上市公司。成立于1980年的FANCL,擁有優良的科研和生產技術,研制出有別于一般護膚品并號稱不含防腐劑、化學添加劑的美容及健康食品。

2、伊樂瑞高純魚膠原蛋白肽粉

價格:265/每盒

成分:100%高純魚膠原蛋白肽,每袋為5000毫克

膠原蛋白含量:高純無添加,羥脯氨酸含量達10%。

篇6

1、各種類型的膠原蛋白中,魚類蛋白和人體最為接近,是最為身體組織所辨識和吸收的膠原蛋白,所以如果想補充膠原蛋白,一般優先選擇魚蛋白。

2、膠原蛋白是動物體內含量最為豐富的蛋白質,它屬于不溶性纖維蛋白質也是細胞外基質中的一類,一般膠原蛋白可以從動物的不同的組織結構中進行相關的提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1、首先看分子量:2000-3000道爾頓是最好吸收的。1500道爾頓以下分子結構被破壞,吸收大打折扣。大于3000道爾頓以上不易被吸收,例如:肉皮豬蹄在20000-30000道爾頓,分子量過大。

2、看膠原蛋白的來源:最好最安全的來源于深海鱈魚魚皮,其分子結構與人體皮膚相似,極易吸收。

3、看膠原蛋白的配方:膠原蛋白的吸收需要Vc、鋅的參與,幫助合成利用,還需要特定技術定向作用于肌膚和骨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1、主料:黃油50克,香草粉1/2小勺,糖粉50克,低筋粉60克,蛋白25克,泡打粉1/4小勺。輔料:玉米淀粉20克。

2、黃油軟化,加入糖粉和香草粉,用刮刀拌勻,再用打蛋器打發,分次加入蛋白,攪打成均勻的奶油糊狀。低筋粉,泡打粉,玉米淀粉混合,篩入糊中

3、拌勻,裝入裱花袋,在烤盤中擠出圓圈狀,放入烤箱,中層,上下火170度,烤20分鐘左右,熄火,繼續燜5分鐘,表面金黃,出爐。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燒傷;載脂蛋白AⅠ;脂蛋白(a);C-反應蛋白;急性時相蛋白

燒傷特別是嚴重燒傷后引起的疼痛、感染、手術等均可刺激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通過“瀑布效應”使機體的炎癥反應過度或失控,造成全身性炎癥反應,構成組織器官損傷、多臟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1]。在此過程中,機體內許多急性時相蛋白會發生變化,為此筆者觀察46例不同燒傷嚴重程度患者血清ApoAⅠ、Lp(a)以及CRP水平,結合臨床病情轉歸特點,探討上述指標在此過程中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6例患者均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輕度燒傷11例,男6例,女5例,年齡8~49(27.8±15.3)歲;中度燒傷16例,男9例,女7例,年齡7~69(32.1±19.8)歲;重度燒傷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8~49(27.3±19.2)歲;特重度燒傷7例,男4例,女3例,年齡9~49歲(24.1±13.5)歲。對照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19~56(29.5±12.6)歲。5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燒傷面積采用中國九分法估算[2]。燒傷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燒傷程度參照1970年全國燒傷會議制定診斷標準。燒傷患者排除標準:Ⅰ度燒傷、既往有脂質代謝紊亂,入院前兩周服用過調脂藥,腫瘤患者,有明確的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除外。對照組入選標準:查體中心既往身體健康的人員。

1.3 檢測指標及方法 入選患者入院當日采集血樣,采集血樣前禁食或停用腸內、腸外營養12 h。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室溫下靜置20 min后高速離心,血清在-20℃條件下保存,檢測Apo AⅠ、Lp(a)以及CRP水平。三種指標檢測均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盒采用北京利德曼生物工程公司生產的試劑盒,在羅氏Modular DPP全自動生化儀上測定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成組t檢驗,以P

2 結果

ApoAⅠ的測定值隨著燒傷程度的增加而降低,Lp(a)與CRP的測定值則隨燒傷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除外輕度燒傷組ApoAⅠ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燒傷引起的疼痛、創面的壞死組織及隨之發生的休克、感染等均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直接或間接調節機體的免疫應答。受傷組織不僅可直接激活凝血、纖溶、激肽和補體系統,使之產生大量的炎性介質,還可釋放具有促炎活性的細胞組成成分,形成含有大量毒素和炎性介質的燒傷焦痂、痂下水腫液。燒傷患者常伴有休克和細胞供氧不全,全身性缺氧可導致快速的炎性反應。燒傷本身以及傷后立即引起的應急(stress),必然導致機體內急性時相蛋白產生變化,從而使血液中的Apo AⅠ、Lp(a)以及CRP水平發生改變。Apo AⅠ是一種新的具有抗炎作用的負向急性時相蛋白[3]。作用于炎癥過程的多個環節而發揮抗炎保護作用。體外實驗證明,炎癥過程中產生的細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有降低肝細胞合成分泌載脂蛋白的能力,導致血漿Apo AⅠ水平降低[4],但Apo AⅠ能結合細菌內毒素-脂多糖(LPS)[5],抑制炎癥細胞產生TNF-α、IL-1β,這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感染,各種創傷誘發的炎癥反應,均可導致血漿Apo AⅠ水平降低,不能發揮其保護作用,由此導致細胞因子釋放失控。本研究顯示ApoAⅠ的測定值隨著燒傷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提示燒傷反應狀態下Apo AⅠ對其預后具有預測意義。

血清脂蛋白(a)在體內水平相對穩定,不受飲食、性別、年齡、藥物等的影響。近年來,被作為一種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而備受關注。同時有報道認為Lp(a)具有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的特性[6,7]。我們的檢測結果顯示燒傷程度越重,血清Lp(a)含量增加越明顯。燒傷,特別是嚴重燒傷后,對機體的組織器官,特別是特別是心、肝、腦、腎、骨骼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血清Lp(a)含量升高,提示機體組織細胞損傷,并且對燒傷程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此,燒傷后血清Lp(a)含量的變化,對于了解燒傷患者組織細胞的損傷及燒傷程度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由于巨噬細胞在燒傷后的過渡活化,不僅導致抗原遞呈功能持續低下,而且可產生過量的炎性細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8],介導并控制著機體的急性時相反應,刺激肝細胞合成和分泌CRP到循環中,持續的損傷可持續地誘導CRP的合成,產生高水平的CRP[9]。

燒傷后引起血液中Apo AⅠ、Lp(a)以及CRP水平的變化,與患者的燒傷程度、組織損傷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相關,綜合分析血液中三種指標的水平,可用來判斷燒傷程度、觀察病情、指導治療和了解預后。

參考文獻

[1] 黃文華,彭代智.創傷后免疫功能紊亂//黎鰲.創傷后臟器功能不全.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0-323.

[2] 陳孝平.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4-257.

[3] Carprnteno R,Phniro M,Andren M,et al.The Concentration of Apolipoprotein AⅠ decreases during experimentally induced acutephase processes in pigInfect Immun,2005,73(5):3184-3187.

[4] Ettinger WH,Vanna Vk,Sorci-Thomas M,et al.Cytokines decrease Apolipoprotein accumulation in mediun from Hep C2 cella.Arterioecler Thromb,1994,14(11):8-13.

[5] Flegel WA,Baumstark MW,Weinstock C,et al.Prevention of endotoxin-induced monokine release by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and by apolipoprotein AⅠ.Infect Immun,1993,61(1):5140-5146.

[6] Magnani B,Massone PP,Meriggi F,et al.The Vari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a)during surgical operations.Clin Chim Acta,1992,212:149-151.

[7] 張麗霞,只野壽太郎.山本匡介.脂蛋白(a)是敏感的急性時相蛋白.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7,20:167-168.

篇10

[關鍵詞] 缺血修飾清蛋白;肌鈣蛋白I;急性心肌梗死;聯合監測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1(c)-088-01

急性心肌梗死(AMI)被定義為缺血性胸部不適病史,引發高病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臨床用典型心電圖(ECG)改變加以診斷時約25%的AMI患者缺少典型胸痛表現[1],常規AMI檢測項目多為心肌壞死后產物,所以需要尋找一種能較早準確診斷AMI的理想生化標志物。缺血修飾清蛋白(IMA)在心肌缺血后5~10 min會迅速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討IMA及與肌鈣蛋白I(cTnI)聯合檢測在AMI早期診斷中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AMI患者,均在胸痛發作6 h內到達醫院,并符合AMI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4~68歲;體重57~77 kg。另取同期門診健康體檢者44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42~72歲;體重52~77 kg。兩組在性別、年齡、體重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別采集AMI組患者胸痛發作6 h內的靜脈血4 ml,對照組早晨靜脈血4 ml。于采集后2 h內完成測定。IMA檢測采用清蛋白-鈷離子結合實驗,試劑盒為長沙頤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參考范圍0~64 U/ml;肌鈣蛋白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盒由太原市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參考范圍為0~1.8 ng/ml。所有檢測所用儀器為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操作按試劑盒及儀器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AMI組與對照組IMA、cTnI水平比較

見表1。

2.2 IMA和cTnI的敏感性比較

發病6 h內,IMA和cTnI的敏感性分別為90.0%和77.5%,兩者聯合檢測的敏感性達100.0%,與兩者單獨檢測相比,敏感性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AMI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急癥之一,導致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關鍵。cTnI是目前常用的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3],它是一種唯一存在于心肌中的收縮蛋白,分子量小,小部分游離在心肌細胞漿中,大部分在心肌纖維中與收縮蛋白結合,少量的心肌壞死,其在血中濃度就可升高,特異性較高。

IMA是心肌缺血發生后到發生細胞壞死前的一個非常早期指標[4-5]。聯合檢測IMA和cTnI各取所長,互相彌補,可在早期診斷AMI中發揮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IMA作為靈敏的缺血指標,與cTnI聯合檢測能夠輔助醫生早期明確診斷,對診斷AMI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若同時結合ECG則能對AMI進行準確判斷及早期治療,盡量避免AMI的漏診和誤診,達到改善患者預后和減少病死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振華,潘柏申,許俊堂.中華醫學會文件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應用準則[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2,25(3):185-189.

[2]潘柏申.美國臨床生化科學院關于冠心病時心肌標志物的應用建議[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00,15(1):5.

[3]韓雪松,李強,從進陽.心肌肌鈣蛋白I檢測及臨床診斷標準化進展[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3):197-200.

[4]Bar-Or D, Lau E, Winkler JV. A novel assay for cobalt-albumin binding and its potential as a marker for myocardial ischemia-a preliminary report [J]. J Emerg Md,2000,19(4):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