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手術范文

時間:2023-03-18 14:4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痔瘡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痔瘡手術

篇1

前年,痔瘡這個常見病也落到了我的身上。開始我發現自己偶有便后出血,用了一些藥物,血便止住了,也就沒有太留意。不料,有一次我發現處有一個圓形腫塊突出,疼痛難忍,令我坐立不安。最后我不得不到門診就醫,醫生建議我手術治療。

一聽"手術",我這個工作了十多年的臨床醫生也不能"超然脫俗",與其他人沒有什么兩樣,心里非常害怕。更何況當時我先生又不在身邊!為此,我幾夜未眠,輾轉反側:一會兒想親人不在身邊,術后無貼心人照料;一會兒又想長到這么大從未被動過手術,不知道那是啥滋味。思前想后,猶豫了幾天,心想躲了初一躲不過十五,于是決定硬著頭皮上!由于職業的關系,術前我翻了許多有關書籍,詢問了一些專業醫生,早早地作起了術前準備。為了讓腸子盡可能地"干凈",我對自己進行了"清腸"。手術前一天下午2點,我開始用3克番瀉葉泡茶喝,當然我懂得不能過量,否則會引起劇烈腹瀉。晚上10點左右,我就開始到廁所"忙乎"起來,四五次后,我感到腹部輕松許多。為了推遲手術后排便時間,手術當天的早餐,我僅喝了少量牛奶、稀粥等少渣半流質。

手術那天,我躺在手術臺上,醫生開始給我打麻藥,由于針很長,有鉆心樣疼痛,但我不能叫喊,不能影響醫生手術時的情緒。于是我強忍著,熬過了這一陣,疼痛一下子減輕了許多。手術開始了,只聽得手術器械叮當作響。隨著手術牽拉帶來的不適感,我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胡思亂想著萬一手術不成功怎么辦?那顆開始還算平靜的心重新又緊張起來。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盡可能地去回憶生活中的快樂往事:我想起了去年歐洲旅游時的情景,從巴黎到荷蘭、盧森堡、西班牙,還沒等回憶到德國,手術結束了,僅歷時30分鐘。我此時已汗流浹背。此后又擔心起下一步的"出口"問題;害怕日后沒法解便,"弄巧成拙"。出了手術室,正巧碰上來醫院換藥的病友,了解他們術后當天就解便,但那劇烈的撕裂痛真是無法忍受。此時又有一位病友來復診,他訴說手術已一個月了,傷口還沒長好。聽了他們的話,我更加憂心忡忡。于是,我只好再開"后門",向醫生求教,果然得到"真傳":要減輕術后疼痛,就必須盡可能地推遲第一次解便的時間,這樣能使傷口在無刺激的情況下長得好一點、快一點。也可避免術后傷口感染,為了減少進食量,醫生給我靜脈輸液,補充能量。

手術后的第二天,我盡量吃少渣的半流質,如稀飯、牛奶以及魚、蛋等高營養、高蛋白質食物。進食量基本與平時差不多,以提高抵抗力,增強機體的修復能力。由于我吃的都是少渣食物,解便時間推遲到術后第三天,這樣就避免了對傷口的機械刺激,利于傷口的恢復。但在第三天的第一次解便時仍有一陣疼痛,自此以后,解便就通暢許多。通便后就可以正常飲食,這時我又特別注意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并進行適量的散步活動,避免便秘。

篇2

【關鍵詞】 痔瘡;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臨床療效

痔瘡是肛腸科的常見疾病,嚴重者大便后、咳嗽、用力、勞動或工作時痔核會脫出不能回縮,需要用手推回,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重度痔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傳統手術創面大、出血多、術后恢復慢,微創手術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大患者及外科醫生青睞,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2月對86例重度痔瘡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PPH)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男32例,女54例,年齡25~74歲,平均42歲;病程3-37年,平均17.8年;其中環狀混合痔9例,Ⅳ度內痔16例,Ⅲ度內痔37例,Ⅱ度環狀內痔19例;臨床有大便帶血、墜脹不適、疼痛、痔核脫出等表現;排便后混合痔脫出用手能回納者64例,回納后仍然脫出者22例。

1.2 PPH術適應癥

1.2.1 反復出血的Ⅱ度內痔,環形脫垂的Ⅲ、Ⅳ度內痔。

1.2.2 單個痔核、進展期的Ⅱ度內痔、合并血栓的嵌頓痔、環形混合痔。

1.2.3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直腸前膨出、直腸內脫垂癥。

1.3 手術器械: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的痔切除吻合器(PPH 33mm吻合器),包括33mm吻合器(HCS33)、肛鏡縫扎器(PSA33)、肛管擴張器(CAD33)和帶線器(STl00)。

1.4 手術方法 術前抗厭氧菌治療3天,術前晚及術日晨起灌腸。取膀胱截石位,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術野,擴肛1-2min,以能容納四指為限,先了解痔核大小、分布、脫垂情況及有無并發癥,然后置入肛管擴張器,拔出內芯,用7號絲線將外筒固定于肛周皮膚上;再次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在齒狀線上2.5-3cm處置入旋轉縫扎器(PAS33),選截石位3點進針,深度在黏膜及黏膜下層,旋轉PSA對直腸黏膜行荷包縫合1圈,確保縫合完整,大約4―6針,在縫合線對側9點掛一針牽引線;適當收緊荷包縫線,食指探入直腸了解荷包縫合的收緊情況及實際位置;經肛管擴張器(CAD33)將吻合器伸人荷包縫線的上端,收緊縫扎并打結;用帶線器(STl00)引出結扎線,向外適當用力牽拉同時順時針方向旋緊吻合器,直至紅色指示針到安全區域底端,打開保險瞬間完成擊發(女性患者在吻合前應檢查陰道以防受損),等待30s,確認吻合口如無出血點,逆時針方向松開吻合器并退出,如有搏動性出血,可局部用吸收腸線作“8”字縫扎止血,觀察5min,確認無出血點后,拆除CAD33;肛內填塞凡士林紗條1根。

1.5 術后治療

1.5.1 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和止血藥。

1.5.2 疼痛者給予止痛劑,一般不需留置鎮痛泵。

1.5.3 術后尿儲留者經誘導仍不能排尿者留置導尿管,第二天拔出。

1.5.4 手術當天禁食,次日開始半流質飲食。

1.5.5 大便后囑病人高錳酸鉀水坐浴并換藥,注意保持大便通暢,術后定期復診。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吻合圈完整,吻合口無出血,有效率為100%。手術時間平均20min,平均住院時間4d,術后46例病人脫出痔塊完全回縮至肛管內,2例因肛周水腫脫出痔核于2周內回縮,大便正常,術后有6例出現下墜感,未治療一周左右緩解;全組無狹窄、肛周感染及失禁等現象。隨訪6-12個月,未見復發。

3 討論

3.1 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肛墊學說,指出肛墊下移,形成痔脫垂,奠定了痔的現代概念基礎[1]。肛墊由肛管內血管、黏膜、支持纖維結構共同構成,具有維持自制的作用,內痔是肛墊的血管叢、支持結構及動靜脈吻合發生的病理改變和移位[2]。有學者指出肛墊下移、發生病理變化、出現癥狀時有必要進行治療,并且要結合痔瘡的類型及分度進行個體化治療[3]。

3.2 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PPH)即痔微創術,是建立在肛墊學說基礎上,運用吻合器治療痔瘡的新技術,原理是:保留肛墊,將部分內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組織環形切除的同時,進行瞬間吻合,既能使脫出的肛墊向上“彈回”,恢復到正常的位置,又阻斷了痔的血液供應,將病理狀態的直腸、肛管恢復到正常的解剖狀態。本組86例患者采取PPH術治療重度痔,手術時間迅速,平均僅20min,術后并發癥少,極大減輕了患者疼痛,有效率100%。

3.3 術后并發癥及處理

3.3.1 部疼痛:術中暴力擴肛、擴肛器的固定及肛周皮膚鉗夾時,常引起肛周皮膚的撕裂和及括約肌損傷,術后出現疼痛,但一般均可耐受,對個別疼痛劇烈者給予止痛劑或引用栓(如消炎痛栓、馬應龍痔瘡栓等)多可緩解,一般無需應用鎮痛泵。

3.3.2 尿潴留、尿路感染:原因有可能是術后疼痛或麻醉引起尿道括約肌收縮所致,經膀胱區熱敷、腹部按摩、應用肌松藥可緩解[4],必要時可導尿緩解癥狀,操作時應注意無菌,避免尿路感染。

3.3.3 術后出血:是PPH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出血部位多出現在吻合口部位;對出血較多者應縫扎止血或用Foley尿管的氣囊壓迫止血[5];少量出血者,可電凝止血、油紗條肛管填塞或腎上腺素稀釋后浸潤出血處;對少量滲血者,無需特殊處理。

3.3.4 肛管狹窄:由于直腸黏膜切除過寬、荷包縫合過高等原因,可導致吻合口輕度狹窄,經鏡擴肛后多可治愈。

3.3.5 直腸陰道瘺、前列腺損傷:多與荷包縫合時進針過深有關。在黏膜下層注射生理鹽水,可預防荷包縫合過深,也能防止固有肌層進入吻合器槽內。

3.3.6 殘留痔:與黏膜切除不全或荷包縫合過高有關,多發生于有重度黏膜脫出的Ⅳ期痔,殘留痔3個月后癥狀不緩解可再次手術[6]。

3.4 PPH術具有手術效果好、創傷小、時間短、恢復快、痛苦小等諸多優點。本組研究證實.PPH術后無失禁、狹窄、肛周感染的發生,癥狀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為3-5d,多數患者于術后24h-48h出院;本組術后區疼痛程度輕,70%患者不需鎮痛,疼痛持續時間短,多為1-4d;術后并發癥少,未見嚴重并發癥發生;缺點是PPH器械價格昂貴,不能重復使用。

總之,PPH術既能減輕、消除術前癥狀.又能減少術后并發癥,手術簡單、創傷小,能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臨床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 鄭彬,李榮康,蔡世榮,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重度痔核80例,實用醫學雜志[J],2009,25(16):2686-2687.

[2]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05):461―463.

[3] Herold A.Therapy of hemorrhoidal disease[J].Chirurg.2006,77(8):737―747.

[4] 王龍安,楊小東,楊力.PPH治療環狀內痔及以內痔為主的環狀混和痔[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8,28(2):254-255.

篇3

PPH,解決了我多年的煩惱

林強 39歲 出租車司機

我可以算是痔瘡患者的代表了,長期坐著,不運動,喜歡吃辣的,飲食不規律,得了痔瘡不重視,這些習慣我統統都有。扛了很久,終于有一天我堅持不住了。不但難受得讓我無法繼續開車,而且已經有了貧血的癥狀,臉色蒼白,經常頭暈目眩。到醫院診斷后是混合痔,并且已經很嚴重了,醫生建議我做手術。手術并沒有我之前擔心得那么疼,總共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有出血,所以又留院了3天。現在,我已經像個正常人一樣了。不過醫生囑咐我,要按時吃飯,飲食要清淡,多活動,不然還得再受罪。

PPH,我的噩夢

李奇 42歲 銀行職員

患痔瘡很多年,聽說“PPH不手術,不吃藥,隨治隨走”,我一時頭腦發熱,也決定去做,這就是我噩夢的開始。手術時大出血,而且擴肛的時候導致肛裂了,疼得我死去活來!因為傷口在,很難護理,一不小心就感染了。所以基本上有一個多月,我一直處于劇烈的肛疼中,簡直就是在地獄走了一遭。

內痔“殺手”

人類肛管上方有一個環狀組織,該組織厚而柔軟,是高度特化的肛墊。當各種原因導致肛墊組織發生異常并合并出血、脫垂、疼痛時,即為內痔。所以,PPH手術的原理就是:在脫垂內痔的上方環行切除一段黏膜,并在切除的同時對黏膜進行吻合,使脫垂的內痔及黏膜被向上懸吊和牽拉,不再脫垂。同時,位于黏膜下層的痔上動脈被切斷,痔的血供減少,痔體趨于變小,從而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打個比喻:如果把直腸看做一個衣袖,那痔瘡病人就是衣袖太長,PPH手術就是在衣袖的中央環形剪掉一截,然后將上下兩端縫合起來,這樣既能保證“袖口”()的原裝,又能讓衣袖的長短正合適。

PPH4大優勢

安全:無需切除肛墊,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的正常功能。

疼痛感低:不損傷肛周皮膚,故術后幾乎無疼痛。

創傷小:吻合器環形切除黏膜為非開放性傷口,出血少,能免除術后換藥的煩惱,可以很快恢復正常生活。

恢復快:因損傷少,特別適合中老年人、注重效率的白領人群及傳統治療復發者、伴有輕度脫肛與直腸黏膜內脫的患者。

不同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

單純PPH Ⅲ度內痔且周圍沒有皮贅的患者

因為痔核不是很大,外痔也不明顯, 可極大地發揮PPH手術的治療優勢,且不需要追加其他手術。

PPH+切除手術 Ⅳ度內痔,且外有明顯的脫垂或者特別大的痔核

此時,必須要追加手術切除,這樣才能減少出血和復發的可能。

PPH+指檢 之前接受過內痔硬化劑、激光、紅外線治療的患者

這類患者,術前必須做指檢,以確認直腸下段黏膜層并未與肌肉層整合在一起,要確認直腸可在肌肉層的表面滑動。另外還需要確認,之前接受過的治療距離現在已經有6個月以上的時間。

PPH+復位 急性嵌頓的患者

急性嵌頓的患者,必須及時復位后再選擇PPH手術。如果無法復位或者懷疑有血栓、感染時,則不宜再選擇PPH手術方法,只能用傳統的外切內扎手術。

哪些人不能選PPH

1特殊人群 對妊娠婦女、兒童,頑固性便秘、盆腔腫瘤、靜脈高壓癥、布一卡綜合征患者,或不能耐受手術者均不推薦使用。

2直腸肛管纖維化的患者 這類患者,即便手術也難以將脫垂的痔拉回去,所以不適合選用PPH手術。

3肛管狹窄的患者 因為行PPH手術時,必須將吻合器放入內,如果肛管狹窄,則手術難以順利進行。

4瘢痕體質的患者 狹窄是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有相關研究認為,這一并發癥在術后3個月內出現的幾率最高,術后一年很少出現。如果是瘢痕體質,則狹窄的發生率會大大增加,所以要謹慎選擇。

5大腸癌患者 痔瘡患者大便中常常帶血,而大腸癌也會便血,所以痔瘡患者應該排查大腸癌。有些患者將二者的癥狀都混淆為痔瘡,手術后發現便血癥狀無改善才懷疑是大腸癌,此時有可能錯過大腸癌的最佳治療時期。

6癥狀不明顯的患者 所有手術治療都是以改善生活為目標,所以癥狀不明顯,對生活影響不大的患者,沒有必要進行手術。平時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即可。

專家點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微創”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術的各個領域,PPH就是痔瘡微創手術中的一種。PPH手術已經經歷了十多年的臨床檢驗,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痔瘡治療方式。并且相對傳統的治療方法而言,PPH手術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手術時間短、副作用小、疼痛感輕、康復時間短等等。雖然PPH手術有諸多優點,但并不適合所有的痔瘡患者。臨床上對該手術有明確的適應證,環狀脫垂的Ⅲ、Ⅳ度內痔,反復出血的Ⅱ度內痔。并且,作為一種手術,PPH手術會出現各種術后并發癥。像李奇這位患者的經歷,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還有狹窄、復發等等。所以,患者對這種手術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在選擇這種手術時,要做好術前的檢查和術后的隨訪工作,將并發癥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TIPS

內痔的4級分類

I度內痔:以無痛性便血為主要癥狀,無內痔脫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度內痔: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伴有痔核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

篇4

結果:觀察組NRS、Wrong-Bake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少術后疼痛,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上推廣。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4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07-01

痔瘡是部位常見的一種疾病,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病,發病率人們經常用“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來形容,可見痔瘡發病率極高。痔瘡的治療臨床上會采用藥物與手術治療,但痔瘡容易復發,良好的護理才是手術治療效果的最佳保證 [1]。本文研究了對我院34例痔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痔瘡手術患者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齡40.75±15.25歲,患者痔瘡類型均為混合痔,臨床表現為便血、痔塊脫垂、疼痛、瘙癢等,病程為3-10年,其中Ⅱ度10例,Ⅲ度24例,無Ⅳ度患者。將3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護理,觀察組采用綜合的護理干預模式護理。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護理:對患者行常規飲食、心理、運動等方面護理,按照醫院常規囑咐患者注意術后事項,對患者家屬進行痔瘡健康知識教育。觀察組護理:①綜合心理護理:由于現代人不同于上輩人,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多,護理人員對病人的心理護理要求比以前更為嚴格,首先,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互相信賴的關系;需要正確且清晰的介紹有關疼痛的知識,消除壓力源,減輕心理壓力;指導分散注意力,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一些鎮痛知識,使患者對對術后疼痛有充分的心理準備;②飲食護理:將飲食注意事項編成口訣,教與患者及其家屬,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辣椒,忌飲酒。多飲水,食用可潤腸的飲料,如蜂蜜,以促進排尿,大便通暢,減少排便對切口的刺激,降低疼痛程度;③住院環境護理:術后患者均需住院療養,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選擇正確的臥姿,給患者提供舒適整潔的床單位,適宜的室內溫濕度,避免噪音、強光等促進舒適的必要條件;④自我放松護理:護理人員可教患者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聽音樂,緩節律呼吸。幫助患者機體放松,肌張力減少,以減輕疼痛。⑤康復后護理:術后取得較好的患者囑咐平時注意進行提肛鍛煉,保持一天一次排便,多飲水,滋潤胃腸。

1.3 療效觀察。患者自行畫圈表示疼痛評分法(NRS),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微疼痛,4-6中度,7-10重度。同時護理人員觀察患者面部表情,采用Wrong-Baker量表評分,總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滿意度分三級評定,滿意、較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包處理,錄入數據資料后兩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簡單t或X2檢驗,取P

2 結果

2.1 護理后兩組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NRS為(6.1±1.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5±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23,P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10例,較滿意6例,不滿意1例,滿意率94.1%,對照組滿意6例,較滿意6例,不滿意5例,滿意度70.6%,兩組差異顯著(X2=6.633,P

3 討論

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瘡作部位常見的疾病,在我國有著60%以上的發病率,且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中發病年齡也較早與男性患者,痔瘡可發病與任何年齡,青年與中年患者見多。近年來,由于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痔瘡發病率逐年上升,高發于如地鐵秩序員(久站者)和辦公室白領(久坐者),大有成為職業病趨勢,痔瘡嚴重程度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 [2]。

早期痔瘡患者表現為排便吃力、便紙帶血、異物感。如采取及時調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后可不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稍加治療便可,混合痔是臨床表現比較典型,按照不同分期可有不同程度的便血、疼痛、瘙癢、粘液外溢。容易復發、難根治,患者治療一般采取手術治療,但術后患者出現排便困難、疼痛等,依然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

篇5

痔瘡的發病情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老人患有便秘的比例也比其他人群高,而且由于直腸部的神經以及血管等都處于減退的松弛狀態,也容易引起痔瘡的發生。然而,很多老年痔瘡患者,因為一味顧忌手術風險,導致了治療時機喪失、拖延和病情加重。到底老年人痔瘡能不能手術?福州和平肛腸專科醫院外科醫師郭文鏗主任認為,需不需要手術得視病情而定,選擇手術方式很關鍵。

中老年人痔瘡危害巨大

痔瘡對于中老年人的危害極大,這是因為痔瘡直接扼住人的“出口”,給排便帶來障礙。痔瘡嚴重時,脫出,拖延之下形成血栓,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內,形成嵌頓性痔。若不及時治療,嵌頓的痔核出現壞死,嚴重者導致膿毒血癥。長期慢性便血,久而久之勢必造成重度貧血,并誘發各種疾病。

在臨床醫學研究中,中老年人患痔瘡、便秘等肛腸病將會直接或間接誘發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便秘引發的腸道不適還會使老年人難以吸收營養,長期不排便使毒素在體內積累,導致骨質疏松和老年癡呆。

老人痔瘡三特點加大風險

老年人各項機能都趨于低下,不少人都患有痔瘡。老人痔瘡的特點也非常明顯,一是易于加重,并發內痔脫出、嵌頓、出血及血栓等;二是老人常常伴有多種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壓、慢性氣管炎和糖尿病等;三是很少為單純的內痔,大多都是混合痔,并且外痔的部分多為皮贅樣的結締組織增生和靜脈曲張。

老年人普遍體弱,許多人還伴有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高齡或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痔瘡患者,都希望盡量避免手術、麻醉等刺激,擔心手術對身體的損傷。

“對于老年痔瘡患者,不論其病因、病程有多長,一般主張以痔瘡的輕重程度來對待。病情較重者應手術治療,而較輕者則應采用藥物療法來進行治療。一味地顧忌手術風險是錯誤的,有沒有必要手術、怎么手術,都需要醫生針對病情來確定。”郭文鏗主任說道。

老年防痔可從這幾點著手

郭文鏗主任建議,老年人的痔瘡預防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多做運動。多從事一些健身運動,防止痔瘡形成。尤其是每天做做提肛運動,進行有意識的收縮,能夠有效防止痔瘡的發作。

2.健康飲食。老年人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嚴禁過度飲酒,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糧、豆類等食物,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防治便秘。

3.保持清潔,形成有規律排便。老年人要時常保持部位的清潔,多使用溫水清洗部位,保持部位的血液流通。并且,每日形成有規律的排便時間點,最好一天兩次,一般選擇在晨起排便或餐后排便。

4.感到不適要及時檢查。對于老年人來說,肛腸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最為有利,因而在發現痔瘡癥狀時,應及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耽誤了治療時機。

5.及時治療腸道慢性疾病,如便秘、腹瀉、痢疾、腸炎等。

老人痔瘡可選微創無痛療法

篇6

第一:前列腺痔瘡不可以同時手術,建議先到普通外科就診,做疝氣和痔瘡的手術,然后到泌尿外科檢查前列腺是炎癥,增生還是腫瘤 ,區別不同病因,對癥治療。

第二:痔瘡手術時,局部麻醉,發生局部水腫尤其是前列腺受影響,本來存在炎癥的前列腺水腫加重壓迫后尿道發生尿道刺激癥狀,嚴重時可出現一過性尿潴留。

第三:除了已服用的藥物,還應當做一下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理療,平常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經過以上治療還是不好轉,就應當做前列腺電切術。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關鍵詞】痔瘡;尿潴留;護理干預;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564-02

尿潴留是膀胱內充滿尿液但是不能自行排出,是痔瘡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20-50%。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很多,如局部麻醉或手術引起的括約肌痙攣,切口疼痛,填塞敷料過多[1];如何預防及解決患者術后尿潴留是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應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適當的護理,讓患者能盡早恢復自主排尿。本文介紹護理干預對痔瘡手術患者尿潴留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4月-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行痔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治療組(34例)及對照組(34例);治療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齡在24-67歲之間,平均38.5±4.3歲;痔外剝內扎術19例,肛裂切除術8例,地位肛瘺切開術7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在26-68歲之間,平均37.4±6.1歲;痔外剝內扎術22例,肛裂切除術7例,地位肛瘺切開術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治療組患者進行系統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的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并總結尿潴留的常見原因。系統性護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能緩解切口的疼痛,使括約肌松弛,有助于患者解除尿潴留。患者術后可能會對手術效果有所擔心,會產生焦慮的感覺。護士應與患者交流,根據患者的文化背景,使用恰當的語言[2],耐心地向患者說明尿潴留發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使患者可以保持較穩定的情緒,配合醫生護士進行相應的治療活動。

1.2.2 疼痛護理:術后疼痛是尿潴留的原因之一,因此術后應避免患者疼痛的發生。在麻醉作用消失之前,及時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止痛處理。可以冰敷或肛塞止痛栓劑、給患者聽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膀胱、尿道括約肌的痙攣[3],有利于患者術后自行排尿。如果發現患者術后填塞物過緊,可以減少敷料,減輕患者的疼痛及對尿道的壓力。

1.2.3 液體量控制:尿潴留一般發生在手術后12h內,在保證患者不缺水的情況下,在術后4h禁水,同時減慢輸液速度,減少輸液量,防止膀胱充盈。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χ±s)表示,均數和率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發生尿潴留及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1)。

治療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率低、護理滿意度高,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尿潴留的發生與年齡、麻醉、精神和手術因素密切相關。

3.討論

尿潴留是痔瘡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由于術后尿潴留對患者恢復極為不利,并且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因此防止和減少尿潴留發生的關鍵問題在于預防和護理。在本組資料中,治療組患者尿潴留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能預防尿潴留的發生[4]。患者一旦并發尿潴留,會影響術后效果,因此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干預。采用熱敷下腹部和會,按摩腹部、聽流水聲或溫水沖洗外陰,誘導排尿;也可行膀胱按摩,一手拖住膀胱底,另一手輕輕按壓中極穴及氣海穴至排尿結束[5];術后應用α受體阻斷劑促進患者自行排尿,應用硝苯地平片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有較好的療效,用溫陽利尿散湯對解除患者術后尿潴留也有一定的療效[6];在臍下4橫指腹部正中約膀胱重點,使用拇指或食指指尖垂直向下按壓片刻,注意力度適中,囑患者用力排尿。經過上述治療措施無效,檢查膀胱充盈嚴重,應及時在無菌操作下行導尿術,一次導尿不超過1000ml,防止膀胱血管過度充盈造成膀胱出血。對行痔瘡手術患者行系統性護理,能降低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效果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學萍,夏建萍.中藥冰片熱敷臍部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14例[J].中華國際護理雜志,2009,5(7):36.

[2] 洪玉芬,范金萍,李迪菊,等.穴位指壓治療肛腸病術后急性尿潴留[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28(6):13.

[3] 王淑英.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的防治及護理[J].天津護理,2006,14(02):118.

[4] 周小紅,劉偉.硝苯地平片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7,10(2):57.

篇8

結果:觀察組的環境不適、生理不適、心理不適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舒適護理在痔瘡圍手術期患者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生理舒適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4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06-02

痔瘡手術在外科中較為常見,雖然是小手術,但是患者術后會出現不適癥狀,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甚至會產生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舒適護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本文主要分析舒適護理在痔瘡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間收治的66例痔瘡圍手術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平分為兩組,每組各33例病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在18至77歲間,平均年齡41.38±6.52歲。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在18至76歲間,平均年齡43.65±6.88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常規護理。患者行手術治療后,給予常規換藥、抗炎治療,實施一般臨床護理,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為患者提供基礎的健康指導等。

觀察組:舒適護理。①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療養環境。確保病房內的濕度、溫度適宜,及時清除污物,保證室內空氣清新。在早期活動中,患者要借助扶手,防止摔傷。室內物品的陳列需符合要求,便于為患者提供方便。②心理舒適護理。患者進至病房后,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情況,緩解其焦慮情緒,加強和患者間的交流,觀察患者有無不良情緒,鼓勵患者,關心患者、體貼患者,對其情緒進行安撫。③疼痛護理。護理人員不僅需要以醫囑為依據給予用藥指導,還要教患者正確咳嗽與翻身的方法,讓患者放松心情,防止傷口被牽拉。確保大便通暢,術后第1天,患者排便可恢復正常。④飲食護理。患者可食用含有豐富纖維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糧、水果、蔬菜等,便于排便。⑤出院回訪。患者出院7天內,護理人員要做好電話回訪工作,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預后康復、飲食情況。

1.3 評價標準。舒適度評分主要從環境、心理、生理三個方面進行評價,每次打分以0至3分為評分標準。輕度不適:

1.4 統計學方法。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P

2 結果

經研究發現,觀察組的環境不適、生理不適、心理不適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理、生理、環境舒適度

3 討論

患者行痔瘡手術后,通常會出現疼痛癥狀,給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且患者會出現情緒焦慮、緊張等情況,不利于疼痛的緩解,因此,臨床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醫院為了滿足患者需求,向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專門對護理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護理模式逐漸產生變化。

舒適護理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患者要求應運而生,實施舒適護理的目的就是將更好的服務提供給患者,使患者心情放松,心理上變得愉快。國外有研究表明,與基礎護理相較,舒適護理更加重視患者的滿意度與舒適感 [2]。

本文以舒適護理模式理論為依據,為實施痔瘡手術的患者提供了該項護理,與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較,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后,患者的環境不適、生理不適、心理不適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舒適護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與生理上的不適。

舒適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痛苦,同時對于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有著促進作用,能夠加強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另外,舒適護理還有利于增強患者的信任感、親切感、安全感,對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動作用,讓患者心情變得更加愉快,改善患者的疼痛感 [3]。

舒適護理的內容比較全面,在舒適護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護理與疼痛護理。任何手術都會使患者產生不適感,因患者對手術知識缺乏了解,極有可能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再加上痔瘡長于特殊部位,患者可能因害羞,在換藥過程中產生抗拒心理。此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保證保密其病情,在換藥過程中利用屏風隔擋。護理人員必須擁有豐富的護理經驗,告訴患者無需害羞,關心患者,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疼痛護理同等重要,術后患者必定會存在疼痛癥狀,護理人員要采取措施,將其注意力分散,讓患者深呼吸,可以安排患者聽新聞、相聲、小品、音樂等。護士在巡查病房時,需詢問患者有無疼痛癥狀,若疼痛評分超過3分,經過護理后難以改善患者疼痛情況,則需告知醫生,并給予止痛劑治療,向患者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篇9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3-0030-02

從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科共收治肛裂210例,分別采用改良切口內括約肌部分切斷術與后正中內括約肌部分切斷術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10例患者,男98例,女112例,Ⅰ期肛裂47例,Ⅱ期肛裂68裂,Ⅲ期肛裂95例。裂口位于6點位的153例,位于12點位的31例,6,12點位都有的28例。全部病例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疾病診斷治療標準》[1]。肛裂合并痔瘡需手術治療的病例,可能會影響愈合時間等,故不選做研究對象。全部病例根據治療的先后隨機選擇側方內括約肌部分切斷改良手術115例,后正中內括約肌部分切斷術95例。2組間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術前準備患者術前用生理鹽水清潔灌腸,肛周備皮。待腸道排空后,帶入手術室。取右側臥位,常規消毒骶尾部及周圍,鋪無菌手術巾,行骶麻或局麻。

1.2.2治療組常規消毒直腸下段及肛管,觀察裂口位置,肛、哨兵痔等的分布請況。先切除結扎肛和哨兵痔。肛周再次用碘伏消毒,用尖刀片在肛旁9點位距肛緣1處刺入,刀口呈放射狀,背離直腸壁。左手食指插入肛內作引導,避免刺破直腸黏膜。感覺刀尖到達內括約肌的三分之二處,固定刀柄,向外切割,幅度不宜太大。以左手食指有寬松感為度。拔出刀片,左手食指順勢按壓,并伸入右手食指,適當指力擴肛約5~10min。塔型紗布加壓包扎。

1.2.3對照組常規消毒直腸下段及肛管,觀察裂口位置,肛、哨兵痔等的分布請況。同樣先切除哨兵痔,結扎增生的肛。在肛旁6點作放射狀切口,如果裂口在6點位,則根據哨兵痔的位置,切口可適當偏向5點位或7點位。向上切到齒線,肛緣外延長1cm~2cm,齒線兩側黏膜用7號絲線作“8”字縫扎止血。如果有增生的肛可一并結扎。

1.2.4術后處理術后2組均給中藥熏洗,常規換藥,納入復方黃連痔瘡栓。

1.3觀察指標術后每日觀察傷口疼痛程度,創面的生長愈合程度與天數;控制功能。2年后回訪調查。

1.4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肛裂療效標準[1]。

2治療結果

見表1。

結果治療組在創面平均愈合天數、術后疼痛、和控制功能指標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肛裂的病因主要有①感染②外傷③解剖因素④內括約肌痙攣。各種因素在肛裂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各有不同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干硬粗大糞便,婦女分娩,手術感染等等因素都可損傷肛管感染形成肛裂;腺感染后形成皮下膿腫,膿腫潰破后形成潰瘍最終形成肛裂。而由于外括約肌走行等解剖因素使肛管兩側比較堅強,前后比較薄弱是臨床上肛裂常發生在前(12點位)后(6點位)肛管的主要原因。內括約肌痙攣導致肛管壓力增大,裂口缺血缺氧久不愈合。故治療肛裂的關鍵就是要切斷肛裂形成的惡性循環鏈,切斷部分內括約肌,松解肛管。手術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松解內括約肌達到治療目的的同時,研究一種損傷小,術后愈合時間短,疼痛輕,并發癥少的術式成了專業學者探索的方向。在傳統的后正中內括約肌部分切斷術的基礎上涌現了許多改良術式。在這方面筆者也作了一些探索研究。使用改良切口作內括約肌切斷,肛管松解手術,和傳統手術相比,術后疼痛輕,傷口愈合時間短,具有可比性。

從結果分析看,治療組術后愈合時間短,P

目前治療肛裂的手術術式較多,其原理均是切斷部分內括約肌。術式各有尤缺點,在選擇上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對于單純的Ⅰ~Ⅲ期肛裂,不合并有痔瘡、肛瘺等其它肛腸疾病的患者。選擇改良切口,切斷部分內括約肌,松解肛管的方法較好。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對于合并有痔瘡、肛瘺且需手術治療的患者,最好選擇開放式的后正中內括約肌切斷術,松解肛管。治療比較完全徹底。也可避免術后狹窄等并發癥。

手術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手術中注意無菌操作規范,減少術后感染機會。(2)應該保留一定量的內括約肌,至少0.5cm,否則術后控制功能減弱,容易出現術后溢液溢氣甚至失禁等并發癥。(3)術后規范換藥,發現有傷口紅腫等情況,早作處理。

篇10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肛瘺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施行手術治療。

結果: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患者均無變形、狹窄及大便失禁等后遺癥。

結論:徹底清除原發內口至關重要,手術治療肛瘺療效確切。

關鍵詞:肛瘺手術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4-0119-02

肛瘺是肛管直腸與周圍皮膚之間的異常通道,在肛腸科其發病率僅次于痔瘡。目前治療肛瘺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藥物治療主要是控制感染、減輕癥狀和防止發展,唯有手術才能徹底清除感染灶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1]。近年來我科采用手術治療肛瘺86例,均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肛瘺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37.5±4.5)歲。病程6個月~5年;低位單純性肛瘺48例,低位復雜性肛瘺20例,高位單純性肛瘺10例,高位復雜性肛瘺8例,其中已做過肛瘺手術者3例。所有病例均無肝、腎功能不全;無其它嚴重的系統性疾病,無其它感染性疾病及手術禁忌癥。

1.2手術方法。

1.2.1肛瘺切除術。本組48低位單純性肛瘺適用。骶麻醉,常規消毒鋪巾。用探針自外口探入,用另一食指在肛管內做引導,探針自肛管內口引出,沿探針切開瘺管壁,切口延至內口上0.5cm,并做修剪。切除創口內的瘺管組織,切除內口處肛竇、肛腺,修剪創口成V型,于出血點給予止血,油紗填塞創口內,外用方紗覆蓋加壓包扎。

1.2.2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本組20例低位復雜性肛瘺適用。骶麻,常規消毒鋪巾。麻醉顯效后用探針自外口探入,沿瘺管探清管道走行及主管、內口位置和深淺,在內口相對應的肛緣外做一梭形切口,長度視瘺管深淺而定,剪除切口內皮膚、皮下組織,鈍性分離至瘺管。用探針沿瘺道向內口方向探入,并從內口引出肛外(可用另一食指將探頭勾出肛外),根據所涉及的括約肌,沿探針逐層切開肌組織及管壁。在支管外口周圍做一與呈放射狀的梭形切口,近不超過肛緣,剪除切口內表皮及外口組織,一般小于主管切口長度,使外口擴大,用刮匙搔刮支管管壁,使主管、支管、切口之間通暢,然后置網眼乳膠管于支管內通向主灶切口。主灶切口處油紗填塞,外用方紗覆蓋加壓包扎。

1.2.3主灶切開引流術。本組18例高位復雜性肛瘺適用。骶麻,常規消毒鋪巾。用探針自外口探入,沿瘺管探清管道走行及主管、內口位置和深淺,在內口相對應的肛緣以探針為標記,做放射狀梭形切口,切口應長于瘺管0.5~1cm以利引流,切除皮膚皮下組織,暴露管腔,自內口至外口一次性切開管壁,徹底清除內口竇道內壞死組織,結扎部分殘端以防出血。對深達括約肌深層和恥骨直腸肌的管道及齒線上方肌間管道,用彎鉗鈍性分離,擴創并反復搔刮管壁,使之徹底引流通暢,形成“A”創口,用乳膠管置于管腔頂端,絲線縫扎固定。對于低位支管,采用主灶切開對口引流法,進行一次性根治。術后每日艾力克坐浴,清潔消毒傷口,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膠管。5~7天拔管。用九華膏紗條填塞創口,逐日遞減紗條,直至痊愈。

1.2.4術后處理。術后禁食或流質飲食2d,第3d半流飲食,口服香油或石蠟油,保持大便通暢,排便后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根據情況決定拆線時間,同時給予補液、抗感染治療。

2結果

本組86例肛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低位單純性肛瘺14~25天痊愈,平均16.5天;低位復雜性肛瘺20~35天痊愈,平均24天;高位單純性肛瘺及高位復雜性肛瘺均21~42天痊愈,平均27天;所有病例痊愈后排便、控便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無變形、狹窄及大便失禁等后遺癥。

3討論

肛瘺多繼發于和直腸周圍膿腫,以中年男性多見。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繼肛周膿腫之后肛周遺有遷延不愈的瘺口,經常或間斷流膿,多伴有局部瘙癢,若外瘺口閉合分泌物排出障礙,可出現肛旁包塊并有疼痛,日久不愈可引起直腸周圍較大的纖維化瘢痕,影響的舒張和閉合,肛瘺的病理解剖特點決定其不能自愈,手術是治療肛瘺的主要手段[2]。

目前常規的術式有掛線療法、肛瘺切除術、肛瘺切除縫合術、高位肛瘺外切內掛術等。①正確判定內口是手術成敗的關鍵,根據1975年全國肛腸外科會議,以外括約肌深部劃線為標記,瘺管經過此線以上為高位,此線以下為低位,可分為:低位單純性肛瘺、低位復雜性肛瘺、高位單純性肛瘺、高位復雜性肛瘺(主管累及肛管直腸環以上,走行復雜彎曲的肛瘺);②肛瘺的治療原則:一是瘺道的根治性,二是功能的完整性,在行瘺道切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功能。而復雜性肛瘺位置較遠,走行復雜,手術治療易引起失禁,向前移位變形,甚至直腸狹窄創面難愈等。手術成功的關鍵取決于內口的正確定位處理和術后換藥,應根據內口部位及瘺管與肛管直腸管的關系合理選擇術式,低位肛瘺采取肛瘺切除術較合適,高位單純性肛瘺直接采用外切內掛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內口均在肛竇部位,只是瘺道穿過括約肌深部以上而已。對高位多瘺管的復雜性肛瘺,肛管直腸環以下主瘺管和支瘺管全層切開并切除瘺管組織,爾后高位掛線。

治療肛瘺的幾種術式各有特色,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采用主灶內口一次性全部切開,而對高于恥骨直腸肌的管壁實行曠置。高位復雜性肛瘺的內口也在肛竇部位,只是瘺道穿過括約肌而已。在處理內口時,將周圍壞死組織和瘺管管道徹底切開,不留死腔,確保引流通暢。術后換藥也很重要,每次便后坐浴換藥,保證切口清潔,加速愈合,對大而深的切口應進行沖洗,換藥時敷料填壓,松緊要適度,一是防止傷口表面粘連,二是保證創面從底部往上生長,防止假愈合。

總之,通過對本組86例肛瘺患者的臨床觀察,采用這些術式治療肛瘺具有愈合時間短,術后瘢痕少,并發癥少,感染率及復發率低,保持形態及功能完好的優點,是治療肛瘺較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