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范文

時間:2023-04-02 18:4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內障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白內障手術

篇1

讀者 李宗徽

李宗徽讀者:

目前白內障常用的手術方法有兩種,

1.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是現代白內障手術的常用方法,需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切口較囊內摘出術小,將混濁的晶狀體核排出,吸出皮質,但留下晶狀體后囊。

2.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為近年開展的新型手術。該手術使用超聲乳化儀,通過3~5毫米大小的角膜或鞏膜切口,應用超聲波將晶狀體核粉碎,連同皮質一起吸出,術畢保留品狀體后囊膜,也可同時植入房型人工晶狀體。其優點是切口小,手術時間短,視力恢復快,屈光狀態穩定,角膜散光小。缺點是手術復雜,難度大,依賴機器,費用高。如操作不當會造成一些并發癥而影響視力的恢復,掌握不好容易造成永久性的眼內組織損傷,引起較嚴重的并發癥。

老年性白內障何時動手術好,需根據病人的綜合情況考慮,如晶狀體混濁程度、視力情況、病人工作性質對視力的要求等。一般來說,在病人感到工作和生活有困難,閱讀不方便,視力在0.2以下,不能用鏡片矯正時即可考慮手術,對于工作性質對視力要求高或生活自理發生困難者,即使白內障并未成熟,視力在0.4左右,也可提前進行手術。

老年性白內障手術后應注意:

1.病人不要用力擠眼,避免劇烈活動,有咳嗽或嘔吐者,要服用鎮咳或止吐藥。

2.術后病人平臥,盡可能放松頭部,避免過多活動頭部,不要用力憋氣或打噴嚏。

3.術后應注意有否眼內感染、眼壓升高、前房積血等,應請醫生檢查并做出相應的處理,

4.術后手術眼需加金屬或塑料保護眼罩,以避免誤傷手術眼,每日換藥一次。

5.術后3天內不吃難以咀嚼與過硬的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忌煙酒。

6.術后每周去醫院檢查1次,1個月后遵醫囑定期復查。

7.術后1個月內每日數次滴用激素及抗生素眼藥,并且遵醫囑滴用作用較弱的擴瞳眼藥,以防止瞳孔粘連。

楊影(四川省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高考前如何緩解孩子緊張

我孫子今年馬上要高考了,近來小孩越來越緊張煩躁,學習效率也不高,請問如何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讀者 周理文

周理文讀者:

對付高考焦慮有兩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要堅持練習。

1.腹式呼吸方法:全身放松,用鼻子均勻緩慢地吸氣,腹腔自然擴大,當感覺腹部吸滿氣后,再讓胸腔自然擴大,然后緩緩呼氣,呼氣的時候要做到自然綿長,呼氣結束的時候自然地等待幾秒鐘,等到感到需要繼續下一次呼吸的時候再吸氣。其過程類似于聞花的香味。久而久之,應感覺在呼吸時,腹腔肌肉有松弛感。吸氣時好像把自信吸了進來,呼氣時將體內的濁氣呼出。初步練習時可以把雙手分別放在腹部和胸部,感覺胸腹部的起伏變化,

篇2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9例(9只眼)均為住院患者,男性4例,女性5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65歲,平均53歲;年齡分布情況:40~50歲5例,占55.6%,51~65歲4例,占44.4%;9只眼中,老年性皮質性白內障4只眼,占44.4%,核性白內障3只眼,占33.3%后囊混濁性白內障2只眼,占22.2%;所有患者全部為單眼手術,獨眼手術者1例,占11.1%。

1.2全身其他合并癥9例患者中,有心臟病變者3例(其中伴有快速型房顫1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2例)占33.3%高血壓病6例,占66.6%,糖尿病4例,占44.4%,高血壓合并糖尿病4例,占44.4%。

1.3手術方法Ⅲ級及Ⅲ級以下核白內障采用超乳手術,其余患者均采用白內障小切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

1.4手術前后處理術前注意患者全身情況,使其保持情緒穩定,能夠平臥,心率、血壓、血糖控制在相對穩定時,并在患者前一天進行血液透析后可作為最佳手術時機;手術均在麻醉科及內科醫師采用心電及血壓監護下進行,根據變化及時處理;術后繼續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至少24h。

2結果

所有病例均安全度過圍手術期,未發生心、肺、腎功能衰竭,住院時間最短3d,最長5d。

2.1療效術前視力光感1只眼,手動2只眼,眼前指數2只眼,0.01-0.1者4眼。出院時視力:0.1-0.12者3眼,0.15-0.4者6眼,術后1周隨訪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低視力0.12,最高視力0.6。術后視力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黃斑病變;②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③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④屈光不正。

2.2并發癥9例中,有3例術中發生血壓升高,經處理后,順利結束手術,其余均無全身不良情況出現。眼部并發癥,9只眼中有2只眼出現并發癥,1例為術中虹膜脫出,作相應處理后順利完成手術,1例患者術后切口水腫,3d內全部吸收。所有患者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未出現不良后果。

3討論

隨著社會發展及疾病譜的變化,尿毒癥發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國目前可能有10萬尿毒癥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技術通過40余年的發展,其作為一種常規治療手段已非常普及和成熟,成功挽救了眾多尿毒癥患者,使部分患者能長期存活[1]。由于尿毒癥毒素水平高?營養狀態差?電解質酸堿混亂嚴重,易出現心?腦血管并發癥,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由各種原因導致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除了腎功能障礙導致的代謝混亂外,還出現消化道?心肺?神經?肌肉?皮膚?血液和眼部等廣泛的全身性中毒癥狀,白內障即是其中表現之一。患者行腎移植后全身中毒癥狀改善,眼部癥狀更顯突出,而此時行白內障手術是可行的[2]。手術的復明,對于促進尿毒癥患者的身心健康意義極為重大。許多患者長期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出現白內障致盲后,生活質量極其低下,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輕生。現代內科治療及監護技術的發展,眼科顯微手術的進步,對于白內障手術復明的安全性及手術后的療效有了可靠的保障。

3.1手術風險評估盡管顯微手術的損傷很小,但畢竟是要經歷一次手術過程,尤其對高齡尿毒癥患者來說,全身各器官功能均處于潛在危險狀態,常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應激能力很差,術中術后均有可能發生意外情況,有報道高血壓患者白內障術后出現腦溢血并發癥情況[3]。此外腎功能不全也限制了藥物的使用等,所以此類患者的手術,生命安全必須加倍關注。

篇3

白內障及其治療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只照相機,則照相機內的鏡頭就相當于人眼內的晶狀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由于其它原因,晶狀體發生渾濁,遮擋外界光線進入眼內,影響視力,醫學上就稱為白內障。估計全世界約有一千三百萬人因白內障而失明。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白內障是引起失明的主要跟病之一。早期輕度的白內障可以試用藥物治療,以提高視力及防止其發展,對于完全渾濁的白內障,則必須行手術摘除。

無晶體眼的三種處理方法

摘除白內障以后的眼球,稱為無晶體眼。這種眼睛雖然因渾濁的晶狀體已經除去而能讓光線重新進入跟內,但它就像一個取掉了鏡頭的照相機一樣,光線不能聚焦于膠片上,照不出清晰的圖像。所以無晶體眼的視力很差,一般不超過0.02。為了彌補這種缺陷,必須給這種無晶體眼補充一個相當于晶狀體原來屈光度數的放大鏡來提高視力。目前有下列三種處理方法:1.配戴一般的光學眼鏡。其優點是簡單、經濟。但是這種眼鏡的缺點很多,由于鏡片的度數很大(多為1100~1300度),跟鏡既笨重,又不美觀。而且由于鏡片的度數大,中央和周邊的厚度不一致而產生球面差,只有通過鏡片中央部分才能看清東西,通過鏡片周邊部看東西就會發生“物體移位”現象。更主要的是這種鏡片是放在眼球外的相當距離,因此看到的物體要比正常的放大25~30%,所以如果單眼白內障手術后戴這種眼鏡,雙眼看到的東西就會發生大小、形象的不一致,兩眼視物不能協調,產生病人難以忍受的復視,且視物無立體感。故多數單眼白內障術后的病人,無法接受這種眼鏡。2.配戴接觸眼鏡(俗稱隱形眼鏡)。由于鏡片是直接貼敷在角膜(黑眼珠)上,所以,就避免了上述戴一般光學眼鏡的缺點,對物體的放大率亦下降到7~10%,雙眼視物可以比較協調。缺點是每天要戴上取下,比較麻煩,對手腳不靈的老年人尤不力便,七、八歲以下的兒童亦無法配戴,而且約有50%左右的病人戴鏡后不舒服,不能耐受接觸鏡而無法長期配藏;有時亦會因戴接觸鏡而引起一些眼病。3,眼內置入人工晶狀體,把計算好度數的小鏡片放入眼球內接近原先晶狀體的解剖位置,其放大率僅為1~2%,因此雙跟所視物體基本相等,兩眼看東西協調,有立體感,無復視,可以取得近于人眼晶狀體的生理效果,沒有上述一般光學眼鏡及接觸眼鏡的缺點。尤其對兒童單眼外傷性白內障手術后,置入人工晶狀體就可能防止弱視的發生。

人工晶狀體的現狀

第一例人工晶狀體置入術是在1949年由英國人施行的,三十八年來在這個領域有了令人鼓舞的進展,因此人工晶狀體手術越來越多的為眼科醫生及白內障病人所接受。至1980年時,全世界約有七萬例病人接受了人工晶狀體置入術,而1984年一年中,積美國就進行了五十萬例以上的人工晶狀體手術。約有70%以上的白內障手術病人接受了人工晶狀體置入術。至1984年。美國已制造出三百多種各種類型和型號的人工品狀體。由于白內障手術技術及器械的進步,人工晶狀體材料、設計、制作工藝方面的進展,人工晶狀體光學計算的進一步精確以及激光的配合應用,人工晶狀體手術的效果亦更滿意。據統計,有80~90%的病人術后視力達到或超過0.5,約60%的病人達到或超過0.8。

人工晶狀體的質量要求很高,其材料應為非水溶性,不引起眼部組織過敏及炎癥反應,光學性能及機械性能都十分良好的。到目前為止,人們用一種叫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的合成物質為制造人工晶狀體的主要材料,眼球對此物無不良反應。

人工晶狀體根據在眼內安放的部位不同,分為三種類型:1.前房型。人工晶狀體放在角膜與虹膜(瞳孔周圍的棕色膜)之間。2.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狀體支架固定在虹膜上。3.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放入虹膜后原晶狀體的位置。其中后房型最接近正常生理狀態,效果好,并發癥少,已越來越多地用于臨床。

它的適應癥、禁忌癥及并發癥

篇4

白內障手術――更換人眼“鏡頭”

視力好壞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主要跟屈光介質的透明度和眼底神經功能有關。晶狀體混濁即白內障出現后,影響外界光線進入眼內,而眼底功能則決定成像的清晰程度,可以說兩者相輔相成。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機,那晶狀體就是鏡頭,眼底就是底片。白內障手術就好比把“照相機”壞掉的“鏡頭”換新,只要“鏡頭”清楚了,就算底片有點老化,也不妨礙拍出清晰的照片,只是照片的清晰程度打了折。但是如果“鏡頭”完全壞了,那就完全不能拍照了。所以,眼底有病變的白內障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白內障,提高部分視力。

人工晶體――替換混濁晶狀體

在醫生的詳細解釋和家人的支持下,莫先生接受了雙眼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和人工晶體植入術。手術后兩星期,莫先生的雙眼視力從0.1以下恢復到了0.5和0.6。像莫先生這樣的高度近視患者,醫生進行手術時一般都會保留200~300度的近視度數,這樣既不用戴高度近視眼鏡,看書寫字也無需戴老花鏡,兩全其美。究其原因,是因為白內障手術后,由于取出了混濁的晶狀體,手術后還需要植入人工晶狀體,這種人工晶狀體是有各種度數的,適合不同屈光狀態的人群。手術前醫生根據患者的原本屈光狀態,以及手術后希望達到的視物需要,在手術中給患者植入相應類型和度數的人工晶體。

篇5

今年,安徽宿州某人民醫院曾發生一起嚴重的惡性醫療事故,因院內感染導致10名白內障手術患者全部綠膿桿菌感染,9名患者被摘除眼球,引起了國際眼科學界的極大關注。自眼科學建立數百年來,白內障手術綠膿桿菌感染而致眼球被摘除者,只有零星的個案報道,像這么大的事件,全世界還是第一次發生。

白內障手術本是復明的手術,為什么反而會因感染而被摘除眼球呢?這需要細加分析。白內障是眼內晶狀體發生混濁變得不透明,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了視力。初期晶體混濁對視力影響不大,而后逐漸加重,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在世界范圍內,白內障是致盲的第一病因,在我國,白內障也是引起失明的主要眼病。我國已有800萬因白內障致盲的患者,而估計每年還要遞增近百萬。白內障有很多病因,如先天性、外傷性、放射性、糖尿病性、并發性白內障等,但大多數是老年性白內障,在50歲以上的一般人群中,半數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老年性白內障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了,在高原地區及陽光照射較長的地區,白內障發病率相對較高,這是因為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受到紫外線照射影響到晶體的代謝,使晶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混濁而形成白內障。白內障治療的最有效方法是手術,一般認為,視力下降到0.2以下就應施行手術治療。如果白內障已經成熟,又長期不手術可能進入過熟期,導致晶體脫位、葡萄膜炎、繼發性青光眼等并發癥,失去復明的機會,導致永久失明。

目前通行的白內障手術方法,分為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與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術。在摘除白內障的同時,植入人工晶體,以恢復眼的屈光力,達到較好的術后視力。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是一種新興的手術方法,手術切口小,縫合精細,術后恢復快,術后發生角膜散光小,早期即可獲得滿意的視力,而且可以在門診施行手術,不需住院。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是在白內障現代囊外手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手術采用超聲乳化儀,通過3毫米的小切口進入眼前房,伸入超聲乳化頭粉碎吸出晶體核與皮質,保留晶體后囊膜以便同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這種手術方法要求較熟練的技術,難度較大,費用較高,一旦發生并發癥,容易造成永久性損傷。所以施行這一手術,必須具備熟練的手術經驗,同時要嚴格遵守有關常規和各項規定進行操作,才能達到理想的復明效果。

篇6

第一:醫療保險指通過國家立法,按照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基本醫療保險費應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時足額繳納。不按時足額繳納的,不計個人帳戶,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其醫療費用。

第二:患白內障實施單眼白內障類手術+單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的,病種費用支付額為:三級定點醫療機構3714元,其中醫療保險基金支付2711元,參保人員自付1003元;二級(含以下)定點醫療機構3319元,其中醫療保險基金支付2522元,參保人員自付797元。

第二:患白內障實施單眼白內障類手術+單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的,病種費用支付額為:三級定點醫療機構3714元,其中醫療保險基金支付2711元,參保人員自付1003元;二級(含以下)定點醫療機構3319元,其中醫療保險基金支付2522元,參保人員自付797元。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目的:探討白內障超聲乳化圍手術期護理,減少手術并發癥。方法:術前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給予積極的心理護理,作好飲食指導及眼部準備工作;術后注意病情觀察,做好生活指導、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及出院指導。結果:患者術后未發生1例嚴重并發癥。術后視力恢復較為滿意。結論:加強對白內障圍手術期的護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白內障;手術;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fo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 surgery in order to reduc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Methods: Preoperative tests were compete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upport, dietary guidance and eye preparations were provided before the surgery; kept close observ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provided comprehensive guidance of medication at discharge. Results: No case of severe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 Prop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 surgery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raise patients' life quality.

[KEY WORDS]Cataract; Surgery; Nursing

晶狀體病變混濁變白即稱白內障,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致盲性眼病。許多原因如先天遺傳、外傷、中毒、代謝障礙(如糖尿病)都可導致白內障形成,而臨床上老年性白內障最多見。目前治療白內障的最佳方法是局麻下行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它療效顯著,安全、穩定,具有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少、痛苦小、恢復快,且可在未成熟時進行手術,無需等到完全看不見,術后也不需配鏡等優點。我院自開展此項技術以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就2008年4月~2009年10月我院行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66例患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齡39~87歲,其中先天性白內障1例,其余均為老年性白內障,雙眼手術16例,有糖尿病史的38例,有高血壓、冠心病史的16例,本組術后除1例先天性白內障外,視力均較前明顯改善,無不良并發癥。

2 護理體會

2.1 術前護理

2.1.1 全面的術前檢查

術前應給患者做血常規、胸片、心電圖、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有針對性的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使各項生理指標控制在正常生理范圍,以保證手術安全,同時應檢查術眼的視力、光感、光定位、紅綠色覺,做眼部B超、裂隙燈檢查和檢眼鏡檢查,以了解玻璃體、視網膜和視神經形態和功能,角膜曲率測定和眼部A超檢查以測算人工晶體屈光度數。注意有無沙眼、結膜炎、內翻倒睫、慢性淚囊炎等眼病,并予以相應治療;待治愈后方可進行手術。

2.1.2 積極的心理護理

白內障患者大多數是老年人,由于視力障礙,性格變得沉悶、孤獨或暴躁,加之對住院環境陌生,對手術方法、預后不了解,常常有焦慮、恐懼不安的心理,不良的心態直接影響到患者身心整體健康及疾病恢復,故應給予積極的心理護理。首先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向其講解手術的方法、療效,介紹同種病例治愈的情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在治療護理中應注意保證各項操作輕巧、靈活、準確,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從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2.1.3 做好飲食指導

告之患者合理飲食的重要,指導其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暢,督促患者戒除煙酒。

2.1.4 做好眼部準備

術前3 d每天4~6次用抗生素眼液滴眼,術前1 d術眼備皮剪去睫毛,術晨用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并行淚道沖洗,術前1 h用復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每15 min1次共3次,以使瞳孔在手術過程中始終保持散大狀態,便于手術進行。囑患者手術開始后不能咳嗽、打噴嚏、憋氣等。如想咳嗽、打噴嚏時可以用舌頂住上腭以緩解沖動,避免術中出血和玻璃體脫出而影響手術效果,同時非手術眼可輕輕閉上,使眼球處于安靜狀態,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2.2 術后護理

2.2.1 觀察病情變化

術后注意觀察術眼反應情況,給予預防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知識指導,若術眼出現視物不清、劇烈疼痛或視力突然下降,伴頭痛、惡心、嘔吐等情況時,及時與醫生聯系,以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和預防并發癥。

2.2.2 做好生活指導

術后我們應認真細致的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保持休養環境的安靜舒適,囑患者輕聲說話,不要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勿搖頭、低頭、揉眼睛,早期盡量少活動,勿抱小孩或提重物,注意飲食清淡,禁忌堅硬食物。禁止吸煙飲酒,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緩瀉劑或開塞露通便,避免用力排便使眶壓升高,引起眼內出血,人工晶體脫位。

2.2.3 重視心理護理

術后心理護理同樣重要,護理人員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對術后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及時了解患者的心里感受,有針對性地解除患者思想顧慮,穩定情緒,使其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并動員家屬參與引導與鼓勵,促進身體康復。

2.2.4 嚴格用藥護理

術后根據醫囑及時給予抗生素藥物預防感染,局部滴抗生素及激素類眼藥水,用藥時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及用藥效果,并向患者及家屬交代各類藥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特別是激素類眼藥水,不可長期使用。如遇不適及時報告。

2.3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仍應指導其按囑飲食、休息、避免劇烈活動,注意冷暖,防止受涼感冒。堅持按囑用藥,用藥時應清潔雙手,勿揉壓眼球。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長時間看電視,避免受強光刺激,按時復診。手術后3~6月驗光配鏡。

3 體會

通過本組病例的護理,認為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最佳方法,但要確保手術的成功,離不開認真的術前準備,精心的術后護理,積極的出院指導,它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慶.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32134.

篇8

晶體并非貴就好

白內障是由于晶狀體混濁造成視物模糊的一種常見眼病,晶狀體就好比眼睛的“鏡頭”,對人的視覺有重要作用。白內障手術要先摘除混濁的晶狀體,然后植入人工晶體,所以植入一枚合適度數、品質優良的人工晶體,對術后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人工晶體的材料及設計發展很快。一些新材料、新設計的晶體可以改善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折疊晶體、防紫外線晶體、肝素處理晶體、多焦晶體等新型人工晶體的問世,給白內障患者帶來了福音。

很多白內障患者在手術之前都想選一個“最好”的,甚至認為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唯恐選錯了晶體影響術后視力,這個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人工晶體植入眼球內使其取代原先晶體的功能,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只要制作材料無毒、工藝精良、消毒嚴密,植入眼內后效果是一樣的。術后病人的視力主要取決于視網膜的功能,并不是最貴的就是最好的。選擇人工晶體主要考慮兩方面,一是眼睛條件,一般來說,兒童、年輕患者、糖尿病患者及有眼疾者,應該植入較好的人工晶體:二是根據經濟條件,人工晶體性能越好。價格越高,所需手術費用就越多。

晶體選擇需“量體裁衣”

晶體的選擇學問多,不可隨便。既然不同人適合不同晶體,那么晶體分幾種,都適合哪類人呢?

據沈陽愛爾眼科的周衍文主任介紹,在材質方面,人工晶體有硬性和軟性兩種,硬性人工晶體應用于臨床的時間長,臨床效果也得到了驗證,但植入時的手術切口較大,術后散光大,后發障(后囊膜的再次混濁引發的視力障礙)幾率高;而軟性人工晶體的特點是可折疊,植入時的切口小,術后視力恢復快,視覺質量高,但價格比硬性晶體貴。

在功能方面,有更接近人體自身晶體的仿生晶體,可以有效過濾有害光線,減少光線對眼底的損害;也有更適合從事精細工作的非球面晶體,可有效減少球面相差,讓視覺質量更完美;還有多焦點晶體等等。

周主任提醒說,高水平的白內障醫師應當根據患者術前檢查結果和其自身主觀愿望,進行個體化的人工晶體選擇。也就是說,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經濟條件,選擇不同晶體,做到“量體裁衣”。

好晶體有哪些標準

那么,好晶體有哪些標準?周主任介紹說,人工晶體俗稱假晶體,又稱為眼內鏡,代替由于外傷或各類原因引起的自身混濁晶體。無論是哪類人工晶體都必須具備:材料為水溶性,穩定性好,無致癌作用,生物相溶性好,不引起凝血,無膨脹性,無過敏及變態反應,光學性能好,在眼內長期放置而不改變屈光力。人工晶體的放置應盡量輕而柔軟,減少對支持組織的壓力和損傷。采用的人工晶體不同,手術費用差異也很大,并且會使術后效果也不一樣。

白內障手術須選對時間

此外,老的觀點認為白內障要等到視力下降到0.1以下再做。選擇此時機有多個弊端:首先,隨著白內障的不斷加重,晶體核逐漸硬化,超聲乳化過程中應用的能量、時間以及眼內機械性操作增加,這樣對眼內多個組織如角膜內皮、晶體懸韌帶、虹膜組織等損傷將加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增加。其次,對于存在窄房角、有閉角型青光眼發生可能的病人,在經歷白內障膨脹期過程中,有誘發青光眼急性發作的可能,一旦急性發作將會出現虹膜萎縮、角膜內皮損傷、虹膜后粘連等改變,嚴重影響白內障手術效果,并使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增加。再次,長期低水平的視覺質量,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因此,并不一定要等到視功能下降到很低水平時才進行白內障手術。現代白內障手術技術成熟,根據個體需求可以在白內障的任何階段進行手術治療,只要病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影響,就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對于有葡萄膜炎、青光眼等伴隨疾病的患者,建議早期進行白內障的手術治療,這樣可以適當降低手術難度,避免手術風險。

但是盲目追求早期手術也是不可取的。眾所周知,人類晶體通過調節能夠看遠也能看近。雖然近年來人工晶體研發速度很快,已有多種多焦點、可調節人工晶體不斷問世,但它們在調節幅度、調節速度以及成像質量等多個方面遠不能與人類自己的晶體相比。同時,在白內障早期,晶體因為體積膨脹而僅僅表現為屈光的改變,簡單地說,病人通過配戴眼鏡就可獲得良好的視力。因此盲目追求早期手術而忽略了術后可能出現的弊端,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總之白內障手術時機的選擇既要考慮病變本身情況,又要滿足病人的主觀愿望。它要根據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評價,不能走向極端。白內障手術時機的選擇也是一個個性化選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醫患雙方對疾病有充分的認識以及良好的溝通。

術后保健是關鍵

白內障患者及家屬特別關心手術后視力的恢復問題,有些患者認為術后視力不好是醫生手術沒做好。其實,視力能否恢復到理想狀態還要看病人的眼底功能和視網膜功能,當然,手術前的檢查、手術的技巧等對視力的恢復也是至關重要的。

篇9

【關鍵詞】貧困;白內障;免費手術;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

在2008年創建“白內障無障礙縣”及2009年、2010年度的“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活動中,作為定點醫院,針對我縣的實際,結合新農村合作醫療、職工醫保有關情況,我們對白內障實行了免費手術活動,對符合白內障手術條件的患者所有費用(術前檢查、住院、藥物、手術等費用)全免,共計接受手術1500人次(1570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予以分析總結。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手術對象為本縣轄區內所有貧困白內障患者(持有身份證、貧困證明),視力在0.3以下,無手術禁忌癥(伴有內科疾病者,先行控制到符合手術的范圍),符合白內障手術條件者。其中大部分視力為光感、指數的過熟期白內障,部分視力在0.1―0.25;女性稍多與男性,單眼1430例,雙眼70例;伴糖尿病89例(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白內障繼發青光眼35例,外傷性白內障11例,伴有沙眼、乙狀胬肉、角膜混濁31例。

1.2手術流程,按照河南省白內障手術復明專家組制定的手術流程

1.2.1術前常規檢查裂隙燈,散瞳檢查眼底、視功能(色覺、光感、光定位),角膜曲率、A/B超,測量人工晶體度數,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術前三項(HIV、HCV、HBsAg)心電圖、胸透等。

1.2.2術后常規口服預防感染藥物3―5天,阿莫西林膠囊、吲哚美辛、維生素B1,常規點復方妥布霉素或妥布霉素滴眼液+地塞米松、雙氯芬酸鈉滴眼液。絕大部分患者常規留院觀察1天,次日檢查術后情況,術后3日、1周、1月門診復查。

1.2.3手術方式,小切口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手術方法:常規消毒,球后麻醉,開瞼器開瞼,做以穹窿部為基底的結膜瓣,10―2點位、角膜緣后1做反弧形鞏膜隧道切口,開罐式截囊,水分離,娩核,注吸皮質,植入人工晶體,注吸殘余黏彈劑,形成前房,有玻璃體并發癥或切口自閉不良者,縫合1―2針,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2萬U,地塞米松2.5mg,使結膜形成泡覆蓋住切口,單眼包扎,次日檢查術后情況。

2 結果

視力恢復情況:見表。脫盲率92.9%,脫殘率86.1%。

3討論

3.1臨床實際確切表明: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和角膜散光少的特點,并且安全、實用,無需超聲乳化,具備設備經濟、操作簡單、費用低廉的特點,在白內障掃盲中起到較大作用【1―3】。因此目前該術式仍然是基層醫院開展白內障復明的主要手術方法。

3.2常見手術并發癥及對策后囊破裂是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中最常見并發癥,本組手術后囊破裂126例(8.0%),符合文獻報道5%-8%【1】。其中72例無玻璃體并發癥,睫狀溝植入人工晶體,54例玻璃體脫入前房,給予前部玻璃體切除,放棄人工晶體,條件允許后行二期植入。人工晶體植入情況:1500例(1570眼)植入人工晶體1445只眼,其中29例術前測人工晶體度數在+2.0D以下,考慮手術者年齡偏大,不需要植入而放棄,15例因繼發青光眼、術前檢查視功能差,無植入必要,66例玻璃體并發癥,15例角膜混濁嚴重,為安全起見,放棄植入。人工晶體植入率91.7%。術后角膜內皮水腫(重)168例(10.7%),加強局部點眼,平均1周消退。高眼壓17例(1.1%),經加強點眼及降眼壓治療后正常,術后門診復查反應性虹膜睫狀體炎、虹膜后粘連9例,其中3例伴前房積膿,按急性虹膜睫狀體炎處理后恢復正常。術后門診復查虹膜脫出7例(0.44%),多為術后護理不當,外傷、揉眼等壓迫眼球所致,均在局麻下行虹膜恢復后痊愈,一般給與11/0線加固切口。術后前房出血19例(1.2%),經加壓包扎、口服云南白藥膠囊、復方血栓通膠囊,2―4天全部吸收。

3.3本組是創建“白內障無障礙縣”及 “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病例,全部為農村,農村白內障特點是普遍接受手術時間晚,大多數為成熟、過熟期白內障,選擇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使用設備、器械簡單,切口小,自閉性好,無需縫線,而且適合各級硬核白內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超聲乳化更具適應癥。因我們實行的是免費手術,一些復明希望不大、伴有其他疾病的部分患者(如繼發青光眼、眼底疾患視功能差、角膜嚴重混濁等)因要求強烈,我們也給予施行了復明手術,盡管對術中及術后并發癥、脫盲率及脫殘率有一定影響,但總體復明效果良好,達到了項目要求。開展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是解決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問題的惠民工程,所有受助對象均發自肺腑的感謝黨的惠民政策,社會效益巨大。

參考文獻

[1] 王成啟.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在貧困白內障患者中的應用[J].眼外傷與職業病雜志,2009,31,(11):857―858

篇10

白內障術前應了解玻璃體、視網膜、視、黃斑區是否正常及脈絡膜有無病變,對白內障術后視力恢復會有正確的估計。可借助A型及B型超聲波了解有無玻璃體病變、視網膜脫離或眼內腫物,亦可了解眼軸長度及脫位的晶置。視網膜電圖(ERG)對評價視網膜功能有重要價值,單眼白內障患者為排除黃斑病變、視路疾患所致的視力障礙,術前可作誘發電位(VEP)檢查。此外,亦可應用視力干涉儀檢查未成熟白內障的黃斑功能。

隨著現代顯微手術日臻完善,使白內障和人工晶體植入作為門診手術成為可能。目前手術中一方面盡量控制術后產生的散光,另一方面在手術中矯正術前的散光。手術中盡量使用粘彈性物質以減少內皮和其他組織的損傷。手術適應癥的擴大,如獨眼、糖尿病性白內障均可植入人工晶體。囊膜技術、晶體核及皮質處理技術得到發展,新型人工晶體設計、大小及表面處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發展,黃色人工晶體問世,企圖改善一般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眩目及視色野的癥狀。隨著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并人工晶體植入術越來越普及,激光乳化也將應用于臨床,注入式人工晶體的研究開發,必將使白內障手術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手術治療

1、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為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新型白內障手術。此手術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國比較先進的大中城市開展。使用超聲波將晶狀體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狀,然后連同皮質一起吸出,術畢保留晶狀體后囊膜,可同時植入房型人工晶狀體。老年性白內障發展到視力低于0.3、晶狀體混濁在未成熟期、中心核部比較軟,適合做超聲乳化手術。其優點是切口小,組織損傷少,手術時間短,視力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