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妊娠范文

時間:2023-04-01 16:49: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宮頸妊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宮頸妊娠

篇1

1.1醫護人員熱情接待,安排床位。了解患者對疾病所掌握的程度,對文化程度較高、接受能力較強患者須詳細講解關于宮頸妊娠的知識、病情的發生發展過程、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對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均欠佳的患者須告知疾病的一般常識,對可能出現的陰道流血要有心理準備。

1.2對患者的擔憂和各種困擾要耐心聽取,及時給予解釋和安慰。同時告知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勵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擔憂和恐懼心情,并積極配合治療。

2治療期間的護理

2.1絕對臥床休息,遵醫囑予以止血、抗感染治療。特殊用藥應及時告知用藥目的、方法、副作用(如口服米非司酮,肌注氨甲喋呤具有殺胚胎作用,但其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

2.2告知患者學會觀察陰道流血量的重要性。當發生陰道流血時應及時匯報當班醫護人員,護士首先安撫患者,給予便盆或產巾墊于臀下,以便觀察流血量。

2.3密切監測BP,P。BP,P是反映休克的可靠指證,給予氧氣吸入,注意保暖以促進血液循環。

2.4當陰道流血過多時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心慌、大汗淋漓,甚至休克癥狀。護士應及時做好搶救準備,積極備血,開放靜脈通道,快速輸液輸血,配合醫生的清宮術。

2.5若清宮術、宮頸填塞、宮頸壓迫仍無法止血,應遵醫囑做好髂內動脈結扎術或子宮切除的術前準備。

3術后護理

3.1患者術后最迫切知道自己手術成功與否,是否會影響健康或生育。護理人員應熱情、親切、實事求是地告知其手術成功,讓患者安心治療。

3.2患者術后應臥床休息,繼續抗感染治療,若失血過多應及時輸血輸液以增加血容量。同時加強營養,排氣后可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3.3術后監測BP變化,每30-60分鐘測量一次至正常,每4h測量體溫一次,若體溫超過38.5攝氏度,遵醫囑酌情處理降溫。

3.4保持會清潔,及時更換內衣褲。

3.5清宮患者仍應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及監測血HCG水平。

4出院健康教育

4.1出院后應繼續休息一月,勞逸結合,可從事日常活動,避免重體力活動,注意加強營養,保證蛋白質攝入。

4.2保持外清潔,注意衛生。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一月,注意避孕。應在一年左右再次妊娠。

4.3有宮外孕病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時,宮外孕的可能性增加,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應門診隨診。再次妊娠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并及早進行相關檢查。

篇2

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在宮頸管內者稱為宮頸妊娠,是異位妊娠中較罕見的危重類型,發病率約1∶18 000[1]。近年來,由于輔助生殖技術的大量應用,宮頸妊娠的發病率有所增高。宮頸妊娠在未明確診斷的情況下行刮宮術,常易導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其結局多為全子宮切除,使患者喪失生育功能。隨著婦產科醫生對宮頸妊娠的認識不斷提高,以及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宮頸妊娠得到了早期的診斷,給宮頸妊娠的保守治療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對宮頸妊娠保守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我院于2008年共收治宮頸妊娠3例,3例患者均強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我們采用5-fu全身化療及介入栓塞治療后行清宮術的方法成功治愈,現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例1,患者,29歲,停經71天,清宮術后31天,不規則陰道流血1周入院。g4p1,人流2次。入院血β-hcg 5 779 miu/ml。超聲示宮頸包塊4.7 cm×3.7 cm,血流豐富。患者入院時陰道流血多,給予介入栓塞治療后,再給予5-fu全身化療,按28~30 mg/kg給予5-fu,用藥8天后因白細胞下降明顯而停藥。停藥第二天復查血β-hcg 由5 779 miu/ml下降至1 323 miu/ml,給予清宮術,術中出血少。術后2周復查血β-hcg 113.9 miu/ml。4周復查血β-hcg 14.41 miu/ml而出院。出院隨訪2周,血β-hcg降至正常值以下。例2,患者,32歲,停經70天,陰道流血1周,清宮術后8天入院。g1p0,人流1次。入院血β-hcg>10 000 miu/ml。超聲示宮頸包塊6.7 cm×5.5 cm,血流豐富。外院曾給予清宮術及mtx 20 mg/d肌注共計5天,用藥后復查超聲仍提示宮頸妊娠,且復查血β-hcg>40 000 miu/ml而轉入我院。患者入院后給予5-fu 28~30 mg/kg,全身化療10天后復查血β-hcg由>10 000 miu/ml下降至 317.5 miu/ml,給予清宮術。術中出血多而行介入栓塞治療。栓塞治療后12天再次在超聲引導下行清宮術,術中出血少。術后3天復查血β-hcg 4.38 miu/ml而出院。出院隨訪2周,血β-hcg下降至正常值以下。例3,患者,28歲,停經80天,腹痛2天入院。g2p2,無人流史。入院血β-hcg 1 235 miu/ml。超聲示宮頸包塊5.4 cm×4.7 cm,血流豐富。患者入院給予5-fu 28~30 mg/kg,全身化療10天后復查血β-hcg由1 235 miu/ml下降至166 miu/ml,行清宮術,術中出血少。術后2周復查血β-hcg下降至6.33 miu/ml而出院。出院后隨訪2周血β-hcg下降至正常值以下。3例患者宮內刮出物送病檢均提示為胎盤絨毛組織及蛻膜組織。

    2  討論

宮頸妊娠一經確診,應盡快清除宮頸管內容物,但由于宮頸管肌纖維少不易收縮、胚胎附著面血供豐富、血竇不易關閉等而難以止血。傳統的保守方法有紗布填塞、宮頸縫合、子宮動脈下行支或雙側髂內動脈結扎術,但成功率低,僅30%[2]。使用藥物殺胚治療后,使宮頸局部胚胎組織死亡,減少了局部血運,血β-hcg下降后行清宮術,術中出血少,達到了很好的止血效果,避免發生致命的大出血。避免了即往宮頸妊娠的患者以全子宮切除告終的結局。此種方法保留了子宮,使有生育要求和有保留生育要求愿望的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近年來宮頸妊娠藥物保守治療有很多報道。但多為使用mtx肌注或者是mtx合并米非司酮殺胚,以及宮頸局部使用mtx或5-fu,結合介入治療和清宮術來達到治療目的。治愈率約為60%。我院3例患者停經周數在10周以上,包塊大,單用5-fu全身化療后,結合介入栓塞治療和清宮術,術中出血少,血β-hcg下降快,3例患者均得以保守治療成功。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為100%。出院隨訪2周血β-hcg全部降至正常。與mtx殺胚治療相比治愈率有明顯提高。5-氟尿嘧啶是抗代謝類藥物,能阻止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轉變為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影響dna合成,是滋養細胞高度敏感的化療藥物,能抑制滋養細胞增生,使胚胎絨毛組織變性壞死,導致胚胎死亡。同時栓塞雙側子宮動脈可減少妊娠囊的血供,促進胚胎死亡,二者協同使得胚胎血供減少及死亡,清宮術中出血明顯減少。3例患者經以上治療后全部治愈出院,總治愈率為100%。但是5-fu治療過程中有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胃腸道癥狀、口腔潰瘍等癥狀,應注意觀察及加強預防,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一旦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如嚴重的骨髓抑制,應停藥及時做相應處理。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宮頸妊娠;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14.22+6[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7(a)-237-02

宮頸妊娠指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在宮頸管內,是一種罕見而危險的異位妊娠,發病率約為1:18 000,常發生難以控制的大出血、休克、感染及貧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本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了6例宮頸妊娠患者,現就其診治情況作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收治了6例宮頸妊娠患者,患者年齡23~45歲,平均34歲;孕產次最多6次,最少1次,平均3.5次;刮宮次數最多6次,最少1次,平均3.2次;經產婦5例,初產婦1例;有剖宮產史3例;帶節育器2例,其余4例未采取避孕措施。

1.2 臨床特點

2例停經44~50 d,因無陰道流血,未作B超檢查,誤診為宮內妊娠,在門診行人工流產,術中出現大量陰道流血,導致失血性休克,急診行子宮全切術,術后診斷為宮頸妊娠。4例停經42~55 d,出現無痛性陰道流血,通過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確診為宮頸妊娠。

1.3 輔助檢查

B超及血β-HCG異常: B超宮腔內未見異常,宮頸管膨脹,頸管內可探及妊娠囊或低回聲團塊。血β-HCG 380~3 200 IU/L。1.4 治療方法

2例患者因術前誤診,人工流產術中大量陰道流血,發生失血性休克,入院后在迅速輸液、備血及術前準備條件下行子宮全切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宮頸妊娠;4例入院診斷宮頸妊娠,采用氨甲碟呤隔日肌內注射用藥,共4次,以0.5 mg/kg計算氨甲碟呤的劑量,并交錯隔日以0.1 mg/kg的甲酰四氫葉酸鈣肌內注射,共4次,減輕氨甲碟呤的副作用,同時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3次,連用7 d,隔日監測血β-HCG及B超,經治療10~15 d均痊愈出院。

2 結果

6例宮頸妊娠中2例患者因術前誤診為宮內妊娠,行人工流產,術中大量陰道流血,被迫行子宮全切術;4例患者入院診斷宮頸妊娠,用氨甲蝶呤加甲酰四氫葉酸鈣交替肌內注射,同時口服米非司酮,保全了子宮,痊愈出院。

3 討論

3.1 臨床特點及診斷

宮頸妊娠多見于經產婦,既往大多有人工流產史或剖宮產史[2-3]。患者有停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史,其出血特點為反復發作,出血量多少不一,宮腔手術中出血不止,多無腹痛,有時亦可因宮頸擴張伴有輕微下腹墜痛及腰痛。婦科檢查:宮頸顯著膨大呈桶狀,變軟變藍,宮頸外口擴張邊緣很薄,內口緊閉,子宮體大小及硬度正常[4]。

3.2 血β-HCG的檢測及B超檢查

宮頸妊娠血β-HCG水平高低不一,1 000~100 000IU/L左右,與孕齡及胚胎是否存活有關。B超檢查顯示宮頸管有不同程度的增寬,宮頸管內有中低回聲團塊,宮腔內空虛,可見線形宮波或帶狀波。血β-HCG的檢測及B超的發展使宮頸妊娠的早期診斷成為可能,從而為宮頸妊娠保守治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本文2例患者由于缺乏特定的臨床表現,未作B超檢查及術者對宮頸妊娠特征認識不足,誤診為宮內妊娠而行人工流產,引發大出血,被迫行子宮全切術,教訓深刻;另外4例B超提示宮頸妊娠,保守治療成功,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3.3 治療

宮頸妊娠的處理近年來多采用氨甲蝶呤宮頸局部注射或全身用藥[5]。氨甲蝶呤是一種抗代謝藥物,是葉酸的拮抗劑,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使四氫葉酸合成障礙,干擾DNA合成,滋養細胞對此藥高度敏感,用藥后滋養細胞生長受阻,從而使胚胎停止發育;如在給予氨甲蝶呤后24 h再給予四氫葉酸解救,均可越過氨甲蝶呤所造成的酶阻斷作用,減少氨甲蝶呤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本文4例注射氨甲蝶呤的患者,同時加服了米非司酮,米非司酮為一種孕酮受體阻斷劑,能競爭性結合蛻膜孕激素受體,使孕激素水平下降,絨毛退變,蛻膜組織萎縮、壞死,胚胎死亡,同時能使宮頸細胞膠原纖維降解而發生溶解,使宮頸軟化、擴張而利于妊娠物排出。氨甲蝶呤與米非司酮合用減少了氨甲碟呤的用量,減輕了氨甲蝶呤的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目前,采用氨甲蝶呤宮頸局部注射或全身用藥治療宮頸妊娠為最佳保守治療方法,但氨甲蝶呤亦有相對局限性,僅對妊娠囊較小,無出血或出血量少,血β-HCG值較低者適用。子宮全切術主要用于無法控制的大出血及無生育要求的婦女。

[參考文獻]

[1]周曉亮,張曉偉.宮頸妊娠26例診治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125-126.

[2]張玉榮.9例宮頸妊娠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0):151.

[3]李立,謝蕓釗,李麗娟.宮頸妊娠4例診治體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6,2(12):113.

[4]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1.

篇4

宮頸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在宮頸管內者,發病率約1:18000[1]。近年來宮頸妊娠的發病率有所提高,多見于經產婦,由于受精卵著床于以纖維組織為主的宮頸部,故妊娠一般很少維持至20周。現就我站2008年11月收治1例中期妊娠引產失敗后行剖腹取胎術中發現為宮頸妊娠的特殊而罕見的病例報告如下。

1 病歷摘要

患者,44歲,平素月經不規律,末次月經不詳,停經后無早孕反應,無腹痛,無陰道流血,因自覺胎動,B超檢查為中孕,于2008年11月11日要求引產收入站。患者月經初潮16歲,月經周期1~2d/30~35d,經量少,無痛經,33歲結婚,G5P1,順產1胎,人流3胎,否認異常孕產史,既往無高血壓、心臟病及肝炎、結核病史,否認腫瘤家庭史。婦檢:外陰已產式,陰道暢,宮頸輕度糜爛,重度肥大,宮底臍下一指,雙附件未及異常,B超示中孕,單活胎(孕20周左右);血常規:Hb 123g/L,WBC 8.6×109/L,RBC 3.37×1012/L,PLT 165×109/L,BT 2′,CT 4′,BG“AB”型;尿常規:白細胞(+),血、肝、腎功能各項值均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于2008年11月11日時行羊膜穿刺注入利凡諾液100mg,注藥后72h僅感輕微下腹墜脹,無宮縮。于2008年11月14日行第2次羊膜穿刺術,再次注入利凡諾液100mg,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第二次注藥72h后患者仍無陣發性宮縮,只感輕微下腹墜脹,陰道少許血性分泌物,無畏寒、發熱。復查B超示死胎。陰道內診:陰道暢,少量血性分泌物,后穹隆飽滿,宮頸管軟,外口松,宮頸口容一指。兩次羊膜腔利凡諾引產失敗后改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藥物引產,于2008年11月18日8Am口服米非司酮片75mg,2次/d×2天,第三天(11月20日)8Am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2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患者仍無宮縮,12h后陰道后穹隆塞米索前列醇片600μg,患者訴下腹墜脹痛加重,無陣發性宮縮,并給予催產素10U靜滴調速,嚴密觀察仍無規則性宮縮,陰道少量出血。患者出現發熱,查體溫38.3℃,心肺聽診無異常,宮底臍下一指,無壓痛,陰道內少量暗紅色血凝塊,宮頸管軟,宮頸口容一指松,后穹隆膨大飽滿。復查血常規:Hb 110g/L,WBC 10.8×109/L,RBC 3.17×1012/L,PLT 195×109/L。加強抗生素應用抗感染治療,嚴密觀察體溫變化,加速靜滴催產素,仍無正規宮縮。于11月21日11Am行剖腹取胎術,術中見子宮稍大,較軟,被擠壓至上腹部右側,宮頸管增粗膨大如桶狀,偏左側后壁,宮頸管壁薄、軟,術中分離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4~5cm,再橫行切開宮頸膨隆處,刺破羊膜囊,羊水呈深綠色,吸盡羊水,取出胎兒,胎兒約孕4+大小,已壞死呈暗灰色,胎盤組織緊

密附著宮頸,胎盤位于子宮血管進入子宮前后腹膜反折水平以下,胎盤粘連緊,手取胎盤不完整,卵圓鉗鉗夾胎盤,宮體與宮頸相連處組織菲薄,欲似斷裂,術中出血多,遂行全子宮切除,術中輸血800ml,手術難度較大,術后病檢為宮頸妊娠,術后大劑量抗生素及補液對癥支持治療,痊愈出院。

2 討論

此病例系中期妊娠要求引產入站,患者無任何宮頸妊娠的表現,是在引產失敗后行剖腹取胎術中診斷為宮頸妊娠,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婦檢不仔細,未能發現宮頸妊娠的臨床特征。如發現宮頸膨大而軟,呈藍色,宮頸外口擴張邊緣很薄,內口關閉[2],宮頸大于宮體呈葫蘆狀,應想到宮頸妊娠的可能。患者引產前B超報告中孕,引產失敗后再次B超報告死胎。B超只大致檢查了胎兒大小及胎盤情況,此病人子宮被增大的胎兒擠壓至上腹部右側,B超醫生把增大的宮頸誤認為妊娠宮體。B超是宮頸妊娠的重要輔助檢查,如提示宮頸管膨脹,頸管內有胚胎組織,內口閉合,宮腔空虛,則有助于宮頸妊娠的診斷。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重要價值,胚囊著床部位的宮頸肌層內可見豐富血供,宮頸內口關閉。要提高檢查水平,提高B超檢查的準確率,結合病史及婦科檢查宮頸宮體的特殊性,可以提高早期診斷率,為治療成功創造機會。術前誤診率較高,分析其原因為醫護人員對宮頸妊娠的認識度和重視度不夠。第一次婦科檢查質量準確性不高,與術后有明顯的差異,把增大的宮頸誤認為妊娠宮體。

結論: 宮頸妊娠的發生與多次流產刮宮有關,宮頸妊娠的早期診斷率較低。一些醫生對本病特有的臨床表現和宮頸局部的特征認識不足,很少想到本病而誤診,破裂后出血較多,病情兇險。應加強婦女保健,減少流產次數,可以降低宮頸妊娠的發生,開展對宮頸妊娠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和掌握有關疾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醫務人員對宮頸妊娠應高度重視,及早診斷和積極治療,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孕產婦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篇5

1 臨床病例

本院于今年2月發現一例宮頸異位妊娠,報告如下:該婦,31歲,已婚,育有一女,多次流產史。因藥流后陰道不規則出血20+天,加重2天,于2011-2-2318:00急診入院。該婦平時月經規則,周期22-28天,末次月經為2010-12-25。于2011-1-29感惡心厭食,自測尿TT陽性,即自行藥店購買藥流藥口服,3天后陰道流血多伴血凝塊未見肉樣組織排出,一周后出血減少,時有時無未來院,2天前流血又增多來院,門診以藥流不全伴感染收住院。婦科檢查陰道大量流血,伴有血塊,急診清宮術,探針探宮腔有鮮血涌出,宮頸管6cm,搔刮后鮮血多壓迫后方止,內口未開,擴張至7號,搔刮宮腔,無組織吸出,急查B超示:子宮前位106*42*43mm回聲均勻,內膜厚約4mm,宮頸回聲增強,不均,飽滿,大小56*50mm,邊界欠規則。提示宮頸實質不均質包塊,性質待定(宮頸妊娠?)尿TT陽性,考慮宮頸妊娠,因該婦持續少量出血,予以陰道穹窿紗布填塞壓迫止血,24小時后取出,血止,速查HCG1586mIu/ml。因該婦一般情況好,生命體征平穩,陰道出血停止,血生化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即給予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bid,米非司酮50mgbid共5天,配合中藥殺胚胎治療,5天后血HCG下降至252miu/ml.于2月26日再次清宮,宮頸管增大,刮出組織約10g送病檢,回報為暗紅碎組織一堆,見凝血塊及退變絨毛組織,符合臨床診斷又與3-15再次復查B超示子宮92*51*42mm未見異常回聲,尿TT陰性,保守治療成功出院。

2 討論

宮頸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頸管內著床和發育組織學內口水平以下,是異位妊娠的嚴重而罕見的類型。有時可發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而切除子宮。該病臨床特征為停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出血時間最早在停經35天,最晚在72天,量多少不一,伴或不伴腹痛,多見于經產婦,大多數既往有人流或剖宮產史,婦科檢查:孕早期宮頸正常or稍大,變軟,著色成紫藍色,宮體正常or稍大,,尿TT陽性及血HCG升高,B超檢查可顯示宮腔空虛,可見線形or帶狀宮波,孕囊位于膨大的宮頸內。由于近年來B超在早孕時的普遍運用,血HCG的測定及臨床醫師對宮頸妊娠的認識提高,使宮頸妊娠得以早期診斷,為宮頸妊娠的保守治療提供了必要地條件。但考慮本病的同時應與不全流產、滋養葉細胞腫瘤、宮頸腫瘤,子宮肌瘤相鑒別。

參考文獻

[1] 翁梨駒.中華婦產科雜志1999.24:262

篇6

資料與方法

宮頸妊娠的臨床資料。

方法:用HPIlIPUS IU22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腹部超聲膀胱充盈后取平臥位檢查,陰道超聲排空小便后取截石位檢查。用縱、橫、斜等多個切面掃查,觀察子宮體形態、大小、宮腔內部回聲、宮頸形態、大小,宮頸管內部回聲;雙側附件及盆腔內有無異常回聲;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觀察病灶血供。

結果

B超檢查表現。

病理結果:3例宮頸組織中均找到絨毛組織。

討論

關于宮頸妊娠:宮頸妊娠是指受精卵種植在宮頸管內,在組織學內口水平以下,并在此處生長發育[1]。發病率約為1∶2500~1∶12 000,占異位妊娠1%~2%[2]。病因不很明確,學者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2]:①受精卵運行過快,在其具有種植能力前到達宮頸管,在此種植并生長發育;②人工流產、中期引產、剖宮產或宮內節育器使子宮內膜受損或宮腔環境發生改變,影響孕卵正常著床;③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肌瘤;④內分泌失調及輔助生殖技術也可能增加宮頸妊娠。本組3例均有刮宮史,可見宮頸妊娠與子宮內膜損傷密切相關。

臨床表現特點:宮頸妊娠常表現為停經后陰道不規則流血,開始量少,逐漸增多,常在婦科檢查或清宮時突然大出血,常無痙攣性腹痛,這是宮頸妊娠的特點。其形態學的特征是滋養層浸潤性、破壞性生長至宮頸管內,形成胎盤植入[1]。因宮頸管壁僅含15%肌肉組織,當宮頸妊娠發生自然流產或因誤診為宮內妊娠而行人工流產術時,因宮頸收縮力弱,不能迅速排出妊娠物,開放的血管不閉鎖,故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而無腹痛[3]。

聲像圖特征:子宮體正常或稍大,宮頸明顯膨大與宮體相連呈葫蘆狀或桶狀,宮頸內口關閉;宮頸管內可見囊樣結構,流產或胚胎停止發育與死亡時,宮頸管內部回聲雜亂,雜亂回聲大小范圍與絨毛植入宮頸管壁深度和出血量有關。CDFI檢測可見滋養血流信號與動靜脈瘺血流頻譜[4]。本組病例表現與之基本相符,2例表現為宮頸管內典型的妊娠囊,另一例為宮頸管雜亂團塊,子宮呈上小下大的葫蘆狀,3例孕囊或團塊周邊有滋養血流信號。

鑒別診斷:因宮頸妊娠少見,且早期缺乏特異性,極易誤診。本組1例在基層衛生院B超檢查誤診為宮內早孕-稽留流產,誤診原因應該是把肥大的宮頸誤為宮腔,以致在本院門診刮宮時出現了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所以B超檢查時,一定要觀察子宮全貌,辨清病灶部位。宮頸妊娠主要與以下疾病作鑒別診斷:①難免流產:孕囊下降至宮頸管,特點是孕囊呈鋸齒狀或皺縮,無胎心搏動,并于數天后縮小或消失,宮體增大,宮頸內口開放,CDFI顯示孕囊周邊無明顯血流信號;而典型的宮頸妊娠孕囊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張力高,內看見卵黃囊或胚芽,周圍能探及特征性的低阻血流信號(即滋養血流),宮頸內口關閉。②瘢痕妊娠:瘢痕妊娠時孕囊位于子宮前壁肌層下段子宮切口瘢痕處,位置高于宮頸內口,病灶處肌層菲薄,患者有剖宮產史。本組1例有剖宮產史,經腹部及陰道聯合超聲仔細多切面掃查后,還是能正確提示為宮頸妊娠。③肌瘤:肌瘤為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團塊,CDFI周邊有環狀血流信號;患者無停經史,血β-HCG陰性。④宮頸癌:早期宮頸癌超聲表現不明顯,當癌腫生長至影響宮頸形態時,表現為宮頸增大,回聲偏低,CDFI見豐富的血流信號;但患者無停經史,血β-HCG陰性可助鑒別。綜上所述,加強對宮頸妊娠的認識,掌握其聲像圖特點和鑒別診斷要點,能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

分析報告:宮頸妊娠是異位妊娠中少見且危險的類型,可因大出血而切除子宮,使患者喪生生育能力或因失血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1]治療宮頸妊娠的原則是盡早終止妊娠,減少并發癥,盡量保留患者的子宮與生育功能,治療成功關鍵是早期正確診斷,而超聲為她提供了最佳的檢查方法[5]。腹部超聲視野廣,陰道超聲分辨力高,且對血流更敏感,經腹經陰道聯合超聲檢查能更全面地觀察子宮的整體情況與宮頸的內部結構。可見,超聲在宮頸妊娠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是一種安全無創、簡單易行、經濟有的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惜陰.實用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73.

2謝歡宇,方芳.宮頸妊娠[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196-198.

3張全環,孫鳳群,王志宏.宮頸妊娠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11:527-529.

篇7

子宮頸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宮頸管內著床和發育,故又稱宮頸前置胎盤。臨床上較少見,其發生率為1∶1000,~1∶1 7450不等。近10年來有增加的趨勢,與人工流產病例增多有關,因人工流產常引起子宮內膜受損或疤痕形成,使受精卵延深至宮頸內著床。

診斷依據: 臨床表現本病多見于經產婦或多次作人工流產者,有早孕癥狀和體征。妊娠一般在3個月內中斷,很少可繼續至大月份。主要癥狀有:①陰道出血及腹痛于妊娠早期即出現陰道出血,其量由少到多,有時可呈噴泉樣出血。大量而快速出血可引起休克,而反復出血常引起嚴重的貧血。引起出血的原因為宮頸妊娠形成后,頸管被腫物膨脹而變薄,蛻膜反應差,宮頸肌組織收縮功能也差。出血后血栓形成時,可有暫時性出血停止。若絨毛侵蝕子宮頸肌層,破壞其血管及肌壁。引起宮頸管破裂時,可致陰道大出血及血腫形成。當血腫伸延至闊韌帶底部時,可出現下腹部疼痛;延伸至膀胱附近,可致尿痛。②感染子宮頸妊娠時,其胚胎和絨毛等組織因局部張力高常被擠壓,供血不良,易引起變性、壞死,加上難于獲得早期診斷,感染常不可避免。患者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多,呈膿血樣、有惡臭,嚴重者伴發冷,發熱。由于孕婦的宮頸口較松,感染可向內擴散,引起盆腔膿腫(大多為局限性),甚至敗血癥。

體征子宮頸著色明顯,呈圓錐體樣;宮頸陰遭段擴張顯著,形狀不規則,軟,伴有新生血管,尤其在胎盤附著部;孕卵組織可在宮頸外口顯露或隱藏于宮頸管內:宮頸陰道段向頸管胎盤著床部位的對側方向移位,頸管內可觸到一如面粉團感的半球形腫物,常有粘稠的暗紅色分泌物流出;宮頸變大,如僧帽樣。子宮體大小正常或略大,變軟或硬度正常,形如不倒翁或平壇。若在陰道子宮頸段發生破裂。則可出現盆腔血腫。頸管內突出物并發感染時.可見膿血性分泌物并有惡臭。

鑒別診斷:①難免流產組織嵌塞于宮頸口:此時亦可見胚胎組織子宮頸口處,酷似宮頸妊娠。應加以區別。其主要鑒別點在于難免流產者的子宮體大小與妊娠月份相符或稍小,宮頸外形正常,刮宮時宮腔內有絨毛、蛻膜及胚胎組織,宮頸處的組織極易被取出,出血量少;術后子宮收縮良好,腹痛減輕或消失,陰道出血減少。病理檢查時,絨毛組織中無宮頸腺體組織。②絨毛膜癌頸管轉移瘤體可自宮頸口伸出,組織出血后呈紫黑色,易與宮頸妊娠相混。但本病發生于妊娠或葡萄胎后.胸部X線檢查常有肺轉移灶:血和尿內HCG測定為陽性;組織病理檢查為增生與分泌不良的滋養細胞,侵入宮頸內膜和肌層,而無絨毛結構。宮頸妊娠時病理檢查則為正常胚胎與胎盤組織.③宮頸處其他贅生物如宮頸管肌瘤變性或感染、壞死,宮頸癌,宮頸結核,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均可引起陰道出血,宮頸處出現腫物,酷似宮頸妊娠,但前者無停經史,病程較長,腫物外觀多堅實,妊娠試驗陰性,病理檢查可明確其組織特點。

宮頸妊娠在臨床上極為少見,常被誤診為早孕或不全流產,處理相當棘手,易發生大出血,嚴重者危及生命。現將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宮頸妊娠18例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18例患者年齡24~39歲,平均32歲,均為經產婦;有人工流產及剖宮產史者15例,最多流產6次,平均2.3次。

臨床特征:18例患者均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史,14例停經38~71天,6例因大出血急診入院;7例伴有輕度腹痛。

婦科檢查:12例子宮頸膨大如桶狀,質軟,呈紫藍色,宮頸外口擴張、松馳;宮體正常或略大13例,子宮增大2例。

輔助檢查:B超檢查發現宮頸膨大、宮頸內口以下妊娠囊8例;宮頸內異常回聲10例。18例均行血β-HCG檢查,為163~11072mIu/ml。

治療:4例行甲氨喋呤(MTX)50mg/m2,肌肉注射;8例在超聲引導下行妊娠囊內注射甲氨喋呤50mg;6例行頸管內吸刮術后宮頸填塞紗條止血。

結 果

其中肌注甲氨喋呤者1例于治療后8天,妊娠囊內注射者2例于治療后7天、9天出現陰道大出血,均行宮頸吸刮術填塞紗條血止治愈;6例宮頸吸刮者1例術后大出血,保守治療無效而行全子宮切除術。

討 論

病因:宮頸妊娠的病因不清,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①孕卵游走速度過快或發育遲緩,子宮內膜纖毛運動亢進或子宮肌纖維異常收縮。②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缺損或搬痕,嚴重宮腔粘連、人工流產、中期引產、剖宮產及宮內節育器的存在。③子宮發育不良、畸形、子宮肌瘤引起子宮腔形狀改變及內分泌失調。④助孕技術的應用。本組18例患者中15例有人工流產及剖宮產史,8例有3次以上的人工流產史,2例有宮內節育器存在,2例合并子宮肌瘤。

篇8

[關鍵詞] 宮腔鏡;剖宮產瘢痕妊娠;宮頸妊娠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6-001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yste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nd cervical pregnancy. Methods 10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nd cervical pregnancy and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5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hysteroscopy.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treatment and cervical pregnancy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ysteroscopy;Cesarean scar pregnancy;Cervical pregnancy

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作為異位妊娠,雖然發生率不高,但是病情卻比較兇險,可能引起難治性大出血和子宮破裂,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給予子宮切除治療,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嚴重的影響[1]。現階段臨床中在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進行治療時,缺乏統一的規范,介入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是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的主要方法。宮腔鏡因為具有微創、直視下操作等特點,所以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2-5]。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100例,其中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52例,年齡26~39歲,平均(30.8±1.4)歲;妊娠次數和經產次數分別為2~6次、1~2次;停經時間為40~127 d,平均(57.7±1.4)d;和上次剖m產相距9個月~5年,全部患者均為自然受孕;另外48例患者為宮頸妊娠,患者年齡為30~40歲,平均(34.6±0.8)歲;妊娠次數和經產次數分別為1~6次、1~2次;停經時間為46~112 d,平均(88.3±1.6)d。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均為50例;50例對照組中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的患者人數分別為25例、25例;50例試驗組中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的患者人數分別為27例、23例。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滿足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藥物過敏史、嚴重肝腎疾病者等。患者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關倫理學標準,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在基線資料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診斷

結合婦科檢查、超聲檢查、過往孕產史、陰道流血、停經以及血HCG上升等來對患者進行確診。

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超聲表現如下[6]:①瘢痕處、宮腔內孕囊型:孕囊主要在剖宮產瘢痕上方下段宮腔內,孕囊下方附著在或者伸入瘢痕處,瘢痕處的肌層較薄;②瘢痕處肌層內孕囊型:宮頸管、宮腔內不存在妊娠囊,妊娠囊在子宮峽部前臂生長,妊娠囊和膀胱間的肌壁缺失或者變薄;③包塊型:子宮前壁下段囊存在實性混合或者實性回聲包塊。

宮頸妊娠的超聲表現如下[7]:宮頸內口下方存在孕囊或者胚胎組織,如果胚胎死亡,結構則比較紊亂,表現為實性混合回聲包塊。宮頸空虛,宮頸管顯著擴張,表現為桶狀。如果超聲檢查不能對宮頸妊娠進行確診,則應給予宮腔鏡檢查。宮腔鏡檢查結果顯示宮腔表現為正常,組織物處在宮頸內口下。

1.3治療方法

術前3 d全部患者均給予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48)口服,每次25 mg,每天2次;同時給予75 mg甲氨蝶呤(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74)注射,兩組患者均于3 d后開始手術。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和清宮術治療;試驗組患者則采用宮腔鏡治療:選擇德國STORZ外鞘9 mm宮腔電切鏡;患者選擇靜脈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選擇宮頸擴張器將宮頸擴張到10號或者10.5號,膨宮介質選擇5%甘露醇,壓力應設置為100 mmHg,流量應設置為每分鐘400 mL,將宮腔鏡置入,首先應對患者的妊娠病灶部位、大小以及宮腔形態進行認真觀察,通過環形電極對病灶進行輕輕剝離,然后將其切除;選擇滾球電極對出血創面進行電凝止血,宮頸注射20 U催產素。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可選擇Foley導尿管球囊進行壓迫止血。

1.4 評價指標

通過術后人體絨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表面基層厚度、術中出血量以及子宮恢復時間來評價剖宮產瘢痕妊娠的治療效果;通過子宮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來評價宮頸妊娠的治療效果。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數據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臨床表現分析

在全部100例患者中,共有52例剖宮產瘢痕妊娠,其中24例患者曾經在其他醫院接受清宮術或者藥物流產治療,因為陰道反復出血而轉入我院,患者在清宮術中存在較多的出血。入院后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結果顯示,為包塊型瘢痕妊娠。其他28例患者均為首次就診,臨床表現主要為陰道少量出血;B超檢查結果顯示20例患者為瘢痕處肌層內孕囊,8例患者為瘢痕處宮腔內孕囊,11例患者存在心管搏動。

2.2宮頸妊娠的臨床表現分析

在全部100例患者中,共有48例宮頸妊娠,其中41例患者曾經在其他醫院擬“難免流產”和“胚胎停育”而行清宮術,術中存在較大的出血量,術后存在引導反復出血,B超檢查結果顯示為宮頸處混合回聲包塊。7例患者并沒有進行清宮術治療,臨床表現主要為陰道少量出血,B超檢查結果發現宮頸內存在孕囊,并沒有發現心管搏動。全部48例患者經婦科檢查發現,宮頸管膨大或者稍粗,宮頸質軟。

2.2 剖宮產瘢痕妊娠的治療效果分析

在術后人體絨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表面基層厚度、術中出血量以及子宮恢復時間方面,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2.3 m頸妊娠的治療效果分析

在子宮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方面,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作為一種異位妊娠,其發病率并不高[8]。臨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1800~2216次正常妊娠中,可能會發生1次瘢痕妊娠,在異位妊娠中,瘢痕妊娠的占比大約為6.1%。而在2500~12000次正常妊娠中,可能會發生1次宮頸妊娠,在異位妊娠中,宮頸妊娠的占比大約為0.15%。現階段臨床中關于瘢痕妊娠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臨床研究認為,瘢痕妊娠的發病主要是因為在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部位存在缺損,愈合并不完全,受精卵在內膜缺損的子宮切口瘢痕處著床、種植,出現蛻膜化不良或者蛻膜缺失,滋養細胞直接侵入到肌層或者穿透子宮壁,最終導致剖宮產瘢痕妊娠[9]。宮頸妊娠的發生則主要是因為以下因素所造成的:子宮內膜的發育和孕卵的發育不同步或者受精卵的運行速度較快,進而對孕卵的正常著床造成影響;多次剖宮產、刮宮讓子宮內膜出現缺損、病變、形成瘢痕,孕卵運行速度較慢進而著床在宮頸;子宮發育畸形、不良,子宮肌瘤或者內分泌失調導致宮腔變形。

剖宮產瘢痕妊娠作為一種異位妊娠,是指孕囊在上次剖宮產瘢痕處著床[10]。瘢痕處存在較多的纖維組織,而且肌壁比較薄弱,所以妊娠后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以及子宮破裂的幾率較高。宮頸妊娠則是指受精卵在宮頸管內著床和發育,纖維結締組織是宮頸組織的主要組成部分,平滑肌纖維和彈力纖維較少,如果臨床被誤診或者沒能及時發現而對患者進行清宮術治療,則可能因為宮頸收縮不理想,不能及時關閉開放的血竇,而引起陰道大量出血[11]。臨床中在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進行治療時,目的都是將胚胎殺死,將孕囊排除,讓患者生育功能得以有效保留,對患者生命進行挽救。臨床中在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進行治療時,方法也基本相同,包括介入治療、手術治療以及藥物治療。①藥物治療:臨床中在采用藥物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時,常用的藥物主要為甲氨蝶呤,該藥物能對滋養細胞的增生進行有效抑制,讓絨毛出現變性和壞死。該藥物不僅能局部給藥也可以全身用藥,全身用藥的給藥劑量一般為肌注50 mg/m2,局部用藥則是通過B超輔助,在孕囊和包塊周圍注射甲氨蝶呤,提高藥物的局部濃度,進而將胚胎盡快殺死。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甲氨蝶呤的治療成功率大約為70%~80%,但是采用藥物治療,病灶的吸收速度和血HCG的下降速度較慢,治療期間存在陰道大出血的可能性,對于包塊

在現代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宮腔鏡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和進步,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13]。應用宮腔鏡能對妊娠組織進行詳細辨認,同時還能對種植部位的血管分布情況進行認真觀察,進而對妊娠組織進行準確分離和切除,而且還能在直視下進行電凝止血,使患者術中出血量減少,促進患者恢復。妊娠物因為殘留在瘢痕內,所以采用清宮術不能有效清除干凈,應用宮腔鏡技術則能對殘留組織物進行準確搜刮[14]。如果患者因為延誤診治導致病程長,殘留妊娠組織物出現機化,采用清宮術不能有效清除殘留物,應用宮腔鏡則能對妊娠物進行電切,清除干凈妊娠物。在選擇宮腔鏡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進行治療時,應合理選擇病例,如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病灶向表面積層、漿膜層的凸出厚度不足2 mm、具有豐富的血流、病灶大、HCG較高時,則應謹慎應用宮腔鏡,或聯合應用腹腔鏡[15]。臨床中應盡可能在宮腔鏡治療治療前給予甲氨蝶呤治療或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能有效降低穿孔和術中出血的發生幾率。宮腔鏡手術應在子宮動脈栓塞術后1周內進行,因為這一時期栓塞血流并未再通,所以出血量較少。如在子宮動脈栓塞術后2周給予宮腔鏡下病灶電切術治療,則可能因為術中出血量較大而中轉開腹手術治療,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子宮動脈栓塞術和宮腔鏡手術的間隔時間較長,另外如患者的包塊大,向漿膜層凸出,表面肌層厚度較薄也可能會讓宮腔鏡手術的難度增加。除此之外,如宮頸妊娠的孕周長、包塊大、HCG高,則應在宮腔鏡手術治療前給予甲氨蝶呤治療或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剖宮產瘢痕妊娠的治療效果方面,在術后人體絨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表面基層厚度、術中出血量以及子宮恢復時間方面,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應用宮腔鏡治療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媛媛,趙冬梅. 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斷及治療[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1(8):673-675,679.

[2] 靳閃閃,廖予妹,孟躍進,等. 剖宮產術后遠期子宮出血原因及宮腔鏡診斷價值[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8):620-622.

[3] 韓紅敬,劉媛琴,關菁,等. 子宮動脈栓塞聯合宮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42例臨床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3(6):405-408.

[4] 祝R,趙淑華,陳軍,等. 宮腔鏡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臨床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2):4673-4676.

[5] 周明,周燕莉,郭蓉,等. 宮腔鏡檢查指導清宮術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22例分析[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12):937-939.

[6] 張瑞麗,鄭春花,張海靜,等. 宮腔鏡手術542例臨床分析[J]. 中國試驗診斷學,2016,20(1):101-103.

[7] 嚴必紅. 宮腔鏡在治療內生型剖宮產瘢痕妊娠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210-211.

[8] 劉玉昆,劉穎琳,劉梅蘭,等. 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146-149.

[9] 韓冰,叢云鳳,王紅,等. 宮頸妊娠診治探討[J]. 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6):4158-4159.

[10] 鄭玉容,陳美如. 剖宮產后子宮瘢痕處妊娠臨床診治探討[J]. 當代醫學,2011,17(35):115-116.

[11] 陳鏝如,梅立,謝蘭,等. 外生型剖宮產瘢痕妊娠三種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4):278-281.

[12] 楊樹環,王志毅. 子宮動脈介入栓塞聯合宮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42例臨床分析[J]. 醫藥前沿,2012,(29):8-9.

[13] 任曉爽,廖予妹,顧曉荔,等. 宮腔鏡在剖宮產子宮瘢痕部位妊娠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 山東醫藥,2012,52(17):82-83.

[14] 王紅艷,陳紅,肖長紀,等. 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除術的療效比較[J].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3(6):912-914.

篇9

廣東省茂名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茂名 525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電環切術對患者妊娠及其結局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宮頸上皮內瘤變I~III級,共計155例患者,58例II~III級實施宮頸電環切術(觀察組),97例I級采用觀察保守治療(對照組),觀察患者術后妊娠及結局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流產,早產,剖宮產,陰道分娩,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羊水量異常,前置胎盤,宮頸裂傷,新生兒出生體重,低出生體重兒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有13例(22.41%),對照組早產有9例(9.2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目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宮頸電環切除術對妊娠是安全有效的,無不良影響,但需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和手術切除范圍。

關鍵詞 宮頸電環切術;宮頸上皮內瘤變;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37.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012-02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宮頸癌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隨著人們自我預防意識的加強,婦女宮頸癌篩查技術的提高與推廣,目前發現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1],同時隨著女性生育年齡延遲,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診斷出“CIN”時尚未生育[2],所以對能否保留其生育功能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目前,臨床上以宮頸電環切術(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為主要治療手段,但是LEEP對CIN患者妊娠及其結局是否產生不良影響的爭議較多。為探討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電環切術對患者妊娠及其結局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該研究回顧性研究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該院行LEEP的CIN患者妊娠結局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宮頸上皮內瘤變Ⅰ~Ⅲ級,共計155例患者,年齡17~39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無精神類疾病。宮頸上皮內瘤變II~III級58例實施宮頸電環切術(研究組),I級97例采用觀察保守治療(對照組),兩組年齡、文化程度、民族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

①術前無不孕癥;②年齡≤42歲;③可能有生育要求;④所有病例無急性生殖道炎癥等婦科疾病,除宮頸活檢外無宮頸手術或子宮切除史;⑤術前3個月內未使用過性激素類藥物、無妊娠;⑥自愿參與此次研究項目。

1.3手術方法

觀察組待患者月經干凈3~7 d后進行手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生殖器,然后用碘標記移行帶范圍,在碘不染色區域區外5~7 mm進行宮頸環切術—“兩步帽狀切除”[3],切除物標記定位后送病理學檢查。根據醫務人員醫囑,患者于術后每月來該院復診,檢查手術部分恢復情況,在術后第1個月內婦科門診復查1次/每周。術后3~6個月均需行1次細胞學檢查,一旦檢查結果無異常,便告知患者做好懷孕準備。此后2年內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行細胞學檢查各1次,如有異常需及時行陰道鏡檢查,如第1年復查有異常則活檢,視病理檢驗結果再行進一步治療方案,無異常者2年后每年常規檢查細胞學。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妊娠結局的比較:流產,剖宮產,陰道分娩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羊水量異常,前置胎盤,宮頸裂傷,新生兒出生體重,低出生體重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有13例(22.41%),對照組早產有9例(9.2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隨著醫療診斷技術的日益進步,現代女性自我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宮頸上皮內瘤變檢出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到婦女的生活,工作,家庭,也不利于婦女事業的發展,但是早期診治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該研究查閱了大量關于LEEP和CIN的相關文獻,發現目前臨床治療CIN的手術方法有LEEP、冷凍術、激光術、電凝術和子宮全切除術等[4]。

其中LEEP是具有不損傷組織邊緣、術后并發癥少以及減少鏡下浸潤癌漏診等優點,成為治療CIN的主要方法之一[5]。目前該手術對妊娠結局是否存在不良影響,各類尚無一致結論,但是其有效性已經得到證實,但是安全性問題卻未得到眾學者的證實[6]。有多項研究顯示[7-8],子宮頸電圈環切術對于妊娠結局和胎兒情況均無影響。而同時,也有研究認為[9-10],LEEP對患者是否能順利受孕、妊娠結局是否良好等情況,與該手術切除的部位、深度、尺度等密切相關,當LEEP切除范圍直徑超過了25 mm時會造成早產的發生。此外唐建華和郭等學者研究表明當切除深度<15 mm時效果最佳,且leep術不會對分娩方式造成影響,可能有助于減少術后早產的發生。

在該研究中,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如流產,剖宮產,陰道分娩、胎膜早破,新生兒出生體重,低出生體重兒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LEEP對患者分娩方式、經過、新生兒情況無明顯影響。但是研究組早產13例,比例較高,提示LEEP對妊娠周期有影響。從理論上分析,LEEP是采用高頻率的電刀來環形切除宮頸上皮移行帶及其上的部分宮頸組織,以達到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目的[3],正因如此,LEEP會改變孕婦宮頸組織部位的生理結構,如造成宮頸的不完整、大量子宮頸腺體的破壞、愈合后子宮頸管的短縮、子宮頸內口的損傷、以及切除深度范圍大小等,這些改變均可能會造成患者早產的發生和產程延長。對此,LEEP時需注意以下問題:對有生育要求者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手術切除范圍,掌握好宮頸錐切的深度;患者術后按照醫囑定期到醫院復查;如果患者一旦發現自己懷孕,應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飲食上要補充富含維生素高的水果和合理添加粗纖維食物,預防便秘;有患者有缺鐵性貧血,還需及時及時補充微量鐵元素;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力排便而造成的腹壓升高,一旦出現下腹墜脹、陰道流血或陰道流液等異常情況時,應該及時就診。

結合大量文獻和該研究結果,對于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Ⅱ~Ⅲ級、又有生育意愿的患者,LEEP對CIN患者妊娠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和手術切除范圍。

參考文獻

[1]Pedmen SE,Lubian JN,Kahn JA.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adolesescents undergoing 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J].J Pediatr Adolese Gynecol,2003,16(1):15-20.

[2]Moyer AV,Le Fevre ML,Siu AL,et a1.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Ann Intem Med,2012,156(12):880-891.

[3]李寒松,魏鳳華,張毅.宮頸上皮內瘤變行宮頸環切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6):46-48.

[4]林仲秋,盧淮武,周 暉.子宮頸錐切術及根治性宮頸切除術術后妊娠問題[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798-801.

[5]黃晶晶,朱云霞,劉小林,等.144例子宮頸電環切術后妊娠結局與分娩情況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5):447-448.

[6]高青翠.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后對妊娠分娩方式的影響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5):449-451.

[7]王娟,胡建銘.宮頸電環切術對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41-43.

[8]Jakobsson M,Gissler M,Paavonen J,et a1.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and the risk for preterm birth[J].0bstet Gynecol,2009,114(3):504-510.

[9]何善陽,袁力,李小利,等.宮頸錐切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1,14(9):515-518.

篇10

此次治療過程中, 1例患者在術前血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為79.33 U/L, 將其直接送至宮腔鏡下實施清宮手術;9例患者在宮腔鏡下可見其宮頸管膨大, 存在4~7 cm的毛糙并見其孕囊呈現紫褐色且附帶少量的血凝塊, 患者的宮腔內膜較薄且毛糙充血。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清除宮頸管中妊娠物, 在清宮手術后于患者宮頸管中置瘤球囊導尿管以幫助壓迫宮頸以便止血, 1 d后即可順利取出導尿管, 在拔出后患者陰道出血量較少, 且在流血7 d后即干凈。4例患者血β-HCG值在手術后20~30 d恢復到正常值, 6例患者血β-HCG值在手術后15~20 d恢復到正常值。結論 在臨床治療上, 選擇宮頸注射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技術進行保守治療對于患有宮頸妊娠的婦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其治療效果良好, 安全可靠,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宮頸注射;甲氨蝶呤;宮腔鏡技術;保守治療;宮頸妊娠;臨床價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8.051

宮頸妊娠是一種臨床治療上較為罕見的異位妊娠, 其病情危重且處理較為困難, 屬于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宮頸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宮頸管組織學內口一下的宮頸內膜中, 并且在其生長發育[1-5]。在宮頸妊娠早期其臨床表現并未顯著特征, 極為容易被誤診且誤治, 通常會造成患者在清宮過程中發生大出血的情況, 導致患者的生命以及其生育能力遭受重大威脅。如今, 異位妊娠的發病率上升的同時其宮頸妊娠的發病率也有上升現象, 在醫療水平不斷發展的如今, 對于宮頸妊娠的早期診斷技術也有明顯的改善, 保障了患者能夠成功保留其子宮以及生育功能的權利, 本次研究將對本院收治的10例宮頸妊娠患者實施保守治療,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救治的10例宮頸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 年齡21~46歲, 平均年齡(31.3±5.5)歲。本次選中的患者均符合宮頸妊娠診斷標準。其中妊娠2~9次, 人工流產2~6次, 平均人工流產(3.8±1.4)次,

與上一次人工流產相距時間4~19個月, 平均相距時間(7.3±4.2)個月。所選取的患者其生命體征平穩且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等均表示正常。

1. 2 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中, 所確診為宮頸妊娠的患者其宮頸內口為關閉狀態;宮頸外口則有部分開放;通過B超檢查發現其妊娠物顯示被局限于宮頸管中;患者在停經后, 沒有痛性陰道流血歷史;患者通過婦科檢查表明, 其宮頸膨大, 宮頸和宮體具有葫蘆形態;在為患者進行診斷性刮宮過程中, 刮出了胚胎組織等。在本次研究中, 所選取的10例宮頸妊娠患者滿足上述事項, 同時在術后清除出組織物, 通過病理檢查發現變性壞死絨毛與蛻膜組織。

1. 3 治療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 通過初步的診斷, 確診為宮頸妊娠。為患者提供宮頸注射甲氨蝶呤, 用法用量為:在患者的宮頸3以及6、9、12點等部位注射, 50 mg/次, 1次/周,

在注射1周后, 需要對患者的血β-HCG值進行復查, 同時觀察患者的陰道流血狀況, 檢查患者是否出現腹痛, 同時為患者進行檢測血象變化與其他化療副反應檢查等。通^血β-HCG值復查結果, 判斷是否需要為患者再次注射甲氨蝶呤, 若患者的血β-HCG值降低到100 U/L水平下, 需要為患者進行宮腔鏡下實施清宮措施。隨后觀察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值, 在手術完后仍然需要將清理出的宮內物送至進行病理檢查。在手術后, 需要時刻觀察患者血β-HCG值, 待其恢復到正常水平, 將送查的病理檢查結果追查, 同時追查其陰道流血的時間以及月經恢復到正常狀態的時間。

2 結果

10例宮頸妊娠患者注射甲氨蝶呤次數為1~4次, 平均注射次數(2.1±0.9)次。此次治療過程中, 1例患者在術前血β-HCG值為79.33 U/L, 將其直接送至宮腔鏡下實施清宮手術;9例患者在宮腔鏡下可見其宮頸管膨大, 存在4~7 cm的毛糙并見其孕囊呈現紫褐色且附帶少量的血凝塊, 患者的宮腔內膜較薄且毛糙充血。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清除宮頸管中妊娠物, 在清宮手術后于患者宮頸管中置瘤球囊導尿管以幫助壓迫宮頸以便止血, 1 d后即可順利取出導尿管, 在拔出后患者陰道出血量較少, 且在流血7 d后即干凈。4例患者血β-HCG值在手術后20~30 d恢復到正常值, 6例患者血β-HCG值在手術后15~20 d恢復到正常值。

3 討論

在臨床治療上, 宮頸妊娠與先兆流產的早期表現比較類似, 因此通常會發生誤診、誤治甚至是誤操作的情況, 由此造成患者陰道大出血進而導致必須切除子宮同時失去生育功能的情況, 有些患者甚至是會由于失血性休克而死去生命[6-9]。因此, 對于宮頸妊娠的診斷需要關注患者的病史同時借助輔助檢查, 特別是陰道的彩超檢查更能夠增大對宮頸妊娠診斷的準確性。同時, 宮頸妊娠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 對其的處理方式在如今仍然沒有統一的治療手段, 但是針對此類疾病的治療原則主要依照已經確診需要盡快的積極進行處理, 且及早終止妊娠, 防止患者出現大出血的情況對生命造成威脅。在本次研究中, 選擇對本院在近兩年收治的10例宮頸妊娠患者采取宮頸注射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技術保守治療的方式, 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其治療效果良好, 有利于保留患者子宮與其生育能力, 與相關文獻結果一致[10]。

總之, 在臨床治療上選擇宮頸注射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技術進行保守治療對于患有宮頸妊娠的婦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其治療效果良好, 安全可靠,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龐盛梅. 超聲在異位妊娠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醫藥前沿, 2015(25):108-109.

[2] 趙揚, 周立穎, 韓曉云, 等. 宮頸妊娠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2, 10(2):159-160.

[3] 劉宗華. 宮頸妊娠的超聲診斷分析. 當代臨床醫刊, 2015(4): 1562.

[4] 梁奇偉, 黃晨, 馮惠崗, 等. 宮頸妊娠的影像學診斷及介入治療1例報道.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 2015, 3(2):108-112.

[5] 袁換梅, 張玉芬. 保守治療宮頸妊娠事例的療效分析. 現代婦女(醫學前沿), 2015(4):28-29.

[6] 閆玲, 杜永興.宮腔鏡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頸妊娠臨床分析.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1, 27(2):66-67.

[7] 許為, 丁桂春, 徐影, 等.宮腔鏡聯合B超診治宮頸妊娠.中國婦幼保健, 2009, 24(33):4745-4747.

[8] 鐘國梅.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治療宮頸妊娠的療效評價.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0):138, 143.

[9] 王曉薇, 宮麗華, 王海寬, 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宮頸妊娠的診斷價值.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6):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