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風格范文
時間:2023-04-06 18:27: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波普風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商業(yè)性設計風格逐漸消失的時候,現(xiàn)代主義設計占據(jù)著當時的主導設計,然而更多的人們意識到在那樣一個充滿多元化氣息的新時期,一種設計風格占領天天下的局面是不成立的,設計師應該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將更多的設計風格引入到市場中,才能更好地豐富設計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用戶心理需求,波普風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一、波普風格的含義及特點
波普藝術的產生基礎是大眾文化在全球的興起,因此我們可以在波普藝術風中充分感受到大眾文化的視覺元素及語言特點,波普風格設計師希望通過將生活中的各種元素進行趣味化處理,從而為產品增添更多的情感化因素。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作為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源地,滋生了波普藝術風格,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它對現(xiàn)代主義設計風格的那種呆板、冷漠的反叛。波普風格設計作品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產品趣味性較強,波普設計注重產品本身新奇的形態(tài)感,希望通過設計作品來引起人們對于產品之間的更好的交流與互動,對于產品本身的使用性并不是很關心,因此如果我們想買到一件實用的產品,最好不要選擇波普風格。其次產品注重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希望通過各種趣味的造型方式來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認知程度,通過這種方式來加深用戶與產品之間的情感交流。最后,從設計上說,波普風格并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各種風格的混合,它追求大眾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xiàn)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并大膽采用艷俗的色彩。既然波普風格設計作品有如此特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將其更好的應用在現(xiàn)代商務酒店之中,更好的給顧客帶去情感上的體驗。
二、波普藝術風格在現(xiàn)代商務酒店中的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自身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重要,很多外出出差和旅游的人們在出行居住這一問題方面的看法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由以前滿足簡單的居住要求向更加注重精神需求方面發(fā)展,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我們在進行商務酒店室內設計過程中,應該更好地將波普設計風格應用在其中,從而更好的給人們傳遞一種輕松愉悅的生活情感。1、采用絢麗夸張的色彩,提高室內空間審美情感前面分析過,波普設計風格注重用鮮艷的色彩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來烘托產品的氛圍,給人營造出一種趣味的什么情感,讓人們進入到室內空間后馬上能感受到這種強烈色彩對比所能夠給人們帶去的那種趣味感和舒適感。為此我們在進行商務酒店設計過程中,可以嘗試采用各種絢麗的色彩來裝扮室內空間。比如我們可以用大紅大綠大紫等顏色來進行室內空間墻面的裝扮,通過超大面積的裝飾鏡、純藍色的發(fā)光邊柜來為室內增添更強的活力和動感。同時我們還可以將各種鮮艷的色彩應用在室內物品之上,透明的餐椅、條形的地攤、鮮艷的小物件都能進行室內的裝扮,從而更好的提高室內空間的審美情趣。再比如在一間商務酒店中,我們可以將整個室內空間打扮成一種溫馨和諧的室內空間氛圍,首先我們將室內的燈光顏色改為那種暖黃色,在這樣的色彩燈光的影響下,整個室內空間的效果會變得非常的祥和,隨后我們可以將室內空間的各種家具的色彩改為條狀的純色調,從而更好的烘托室內空間效果,這樣的室內空間才能顯得更加具有情趣化,才能達到波普藝術設計的基本要求。2、采用明朗亮睛的藝術圖案,烘托室內藝術氣息波普設計是英文popular的縮寫,其本身的含義具有很強的流行、通俗的含義,因此我們在進行室內空間的裝扮過程中,應該將各種流行的元素和圖案引入到室內空間中,這種流行元素可以是最近比較火熱的電影明顯、封面女郎、卡通動畫形象、影壇明星等,也可以是一些趣味的圖形元素,將其應用在室內空間中,就能給原本比較枯燥的室內空間增添更多的藝術氣息。當然在進行室內空間的圖案裝扮過程中,我們選擇的相關圖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者說這些圖案本身與這個城市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觀看這些圖案能夠讓游客在居住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這些元素本身所傳遞的流行與時尚。比如某個城市的形象大使是當?shù)氐淖闱蚯蜿牐瑸榇嗽谝婚g商務酒店中,我們就可以將這個球隊的元素進行分解后組合,從色彩、logo、球隊理念、球隊戰(zhàn)績等角度進行出發(fā),挖掘其內部精髓,更好的表現(xiàn)在室內空間墻之上,才能更好的提高室內空間的藝術氣息。3、采用夸張造型,為室內增添更多前衛(wèi)韻味在進行室內空間裝扮過程中,適當?shù)牟捎每鋸堅煨偷奈锲芬彩遣ㄆ账囆g設計常用的一種設計手法,由于波普設計本身注重新穎、夸張和新奇,因此在進行室內空間的裝扮過程中,就一定要將這種新奇的造型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不論是擺放什么類型的物品,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造型基礎,將其細節(jié)擴大化,從而更好的傳遞出那種前衛(wèi)的流行氣息。比如我們可以在室內擺放一把獸形桌椅,讓人們充分感受到這一獸椅本身所能傳遞出來的夸張與奇特,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造型、千奇百怪的質地、極度特別的圖案設計不僅僅令所有的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治愈了“審美疲勞”。
三、總結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量變得更大,很多人們在外出過程中對自己夜晚歸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商務賓館不僅要能滿足基本的休息休閑要求,還能人們在休息之余讓自己的內心能夠得到解放,為此我們在進行商務酒店室內設計過程中,應將象征著流行與時尚的波普藝術風格引入到室內空間之中,通過一系列的藝術化處理,使室內空間變得更加奇特、色彩更加絢麗、物品擺放更加富有情感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朱燕.淺析波普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4,04.
篇2
波普是由英國評論家勞倫斯•艾羅偉(LawemeAllonary)發(fā)明的一個詞。波普藝術的設計追求大眾化,強調設計趣味的新穎與奇特,充滿了對傳統(tǒng)的反叛。著名的波普藝術家曾對“波普”作了如此的解釋:“通俗的、短暫的、可消費性的、便宜的、大批生產的、機智詼諧的、性感的、詭秘狡詐的、有刺激性的和冒險性的”大生意。波普藝術在消費文化、傳媒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上一個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性藝術潮流。波普藝術表現(xiàn)在服裝設計中,無論是在服裝面料還是圖案、樣式的創(chuàng)新方面,都經歷了深刻變化,改變了過去服飾裝飾的特點,在服裝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2、波普藝術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領域中的應用
2.1波普風格的服裝概貌影響至今。波普藝術拓寬了藝術的概念,豐富了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沖破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打破了50年代那種追求完美、簡潔、高雅的設計。時至今日,波普藝術也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為服裝設計師提供靈感,并影響到大眾的日常著裝打扮。現(xiàn)在的流行服飾與穿著,追求絕對的自由和十足的個性,各種風格迥異的設計、未來風格和民俗風格共存。近年來閃亮的漆皮材質在服裝設計中的持續(xù)流行,滿街的時尚個性T恤,都足以說明波普風的影響深度。
2.2波普風格的代表性服裝設計師。(1)Yves.Saint.Laur-ent——第一位波普風格的時裝設計師。他的服裝設計了程式化了的雅致的設計。其設計靈感常常來自于街頭,他將通俗的文化成功地推廣到高級時裝上,吸引了新潮的年輕人。他的設計就是要使服裝與大眾的生活,與街頭文化建立密切的關聯(lián)。他的代表作——“蒙德理安裙”,以抽象幾何為特色,融合了荷蘭風格派畫家皮特•蒙德理安的作品《紅、黃、藍構圖》的設計靈感;(2)Andre•Courreges——未來風格的代表。他的作品非常準確地迎合了60年代的需求,新穎面料的選擇,有著明顯的未來主義美學傾向,其設計的作品具有宇宙航行服裝的特征,代表了“太空時代”的無性別著裝,造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純而未來感的面貌。他于1965年首次推出的個人系列,以“白色的幻想”為題,具有相當?shù)慕ㄖ囆g美,極受當時的青年人的喜愛;(3)MaryQuent——迷你超短裙的代表、頂尖級潮流設計師。她開創(chuàng)了服裝史上裙下擺最短的時代。所設計的“迷你裙”席卷全世界,改變了整個世界時裝的潮流,令男士為之瘋狂。她所設計的“熱褲”、褲裝、低臀的寬腰帶及彩色的長筒襪等令人眼花繚亂的反傳統(tǒng)服飾,都成為了60年代的象征。她是最具典型意義的60年代的時裝設計師,開創(chuàng)了時裝領域的新天地。
2.3波普藝術在服裝設計作品中的滲透與影響。(1)設計師們從波普藝術作中得到靈感,并賦予服裝以新的含義。各種式樣奇怪的產品造型,個性的圖案設計,特殊的表面裝飾,反常規(guī)的設計理念都涌現(xiàn)出來。2010秋冬巴黎時裝周上,ManishArora的設計主打的是裝飾性藝術,這樣的設計一貫具有完美的表現(xiàn)力與夸張的表現(xiàn)效果。這一季ManishArora鮮艷的色彩充斥著整個秀場,而在夸張的板型之下,鮮艷色彩的表現(xiàn)力顯得更加的突出。而色彩的拼接滲透著濃濃的波普風格,顯然,ManishArora對于未來世界的憧憬也滲透在了秋冬季的服裝設計之中,幾何的拼接顯示了ManishArora精湛的形態(tài)把握與面料處理工藝,而鏤空的使用以及對于線形的精準把握,是展現(xiàn)這一季裝飾藝術的基礎,完美的的設計讓我們?yōu)橹畤@服;(2)在近幾季的時尚潮流中,設計師們不約而同把波普藝術應用到服飾品設計中,把頗具玩味精神的波普藝術發(fā)揚光大。高雅的場所或者街頭,無不體現(xiàn)著波普的風情。波普的身影又一次走進了時尚的殿堂。
3、波普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風格與拼貼
3.1服裝設計實踐風格。在設計實踐中,主要從色彩、圖案、細節(jié)等下手,使服裝整體顯得相對個性,并且通過對服裝的細節(jié)處的解構設計以及單品服裝之間的搭配結合,以營造時尚年輕、個性前衛(wèi)的服裝樣式。主要選用了具有波普風格的條紋元素,將其與針織服裝相結合,將灰色和白色通過條紋的變化運用在服裝上。在制作的過程中,遵循形式美法則,粗細條紋的巧妙比例組合,不同方向性的組合,使服裝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視覺美感。
3.2波普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拼貼。波普影響下的服裝設計大量使用拼貼手法,在各個現(xiàn)成元素的拼貼中,服裝設計回避了個性與風格,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獲得了更大可能性。在職業(yè)服裝設計師的作品中,拼貼和綜合的手段更是隨處可見。漢密爾頓用圖片拼貼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認為是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波普藝術作品。而波普藝術明星沃霍爾則將這新的藝術手段與觀念嫁接到服裝設計中,他將紙、塑膠和人造皮等不同材質的面料進行拼湊,使用艷麗大膽的色彩,并在衣服上用絲網印制受波普藝術影響的俗艷的花紋。他的試驗對整個20世紀60年代的服裝設計產生巨大的沖擊,并深刻影響了此后的服裝設計。TinaKalivas總喜歡從波普藝術中汲取靈感,將色塊拼接的繪畫風格融入時裝設計,色彩和圖案的豐富組合充分將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力表露無疑。民族風與波普風是TinaKalivas這個Lookbook的大看點,幾何分割的cutting就像是經過周密的計算般精確地分開了每個色塊(印花)。如此有味道的服飾我們的確不能錯過。
4、服裝設計領域波普藝術的應用未來傾向
篇3
1技術與藝術相輔相成的關系
波普藝術的個性在于通過對流行的圖像或文字等元素進行重新組合或者設計,使它們能體現(xiàn)出設計師的思想或反映某種世界觀和價值觀。波普教皇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的代表作品《瑪麗蓮·夢露》是波普藝術的里程碑。如果讀安迪·沃霍爾所著的《波普啟示錄》一書,一定會了解沃霍爾本人最看重女人的品質就是幽默,他甚至認為有趣和美麗對于一個女人而已同樣重要,然后在他心里卻沒有一個女人能完美到兼幽默和美貌于一身。他在書里有過這樣的思考,“我一直試著想搞懂,如果一個女人很有趣的話,她還會不會美麗。有的喜劇女演員很迷人,但是假如我必須選擇稱之為美麗或稱之為有趣的話,我會選擇有趣。有時候我想,‘絕世’美女必定無趣至極。但我想起瑪麗蓮·夢露,她說過最棒的風趣對白”。所以,《瑪麗蓮·夢露》這一代表作是沃霍爾用幽默的手法在表達一位絕世美女,一位完美的女性,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波普作品的內在含義,也許波普藝術家只需要被大眾認可,而并不渴望被理解,因為他們從不空虛,他們更擅長自娛自樂。波普藝術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波普精神的精髓是崇尚商業(yè),不排斥商品化市場。很多藝術形式都與金錢和商業(yè)格格不入,認為金錢是對藝術品的玷污,但是假設藝術品沒有定價又拿什么來衡量他們的價值?波普顯然沒這么矯情,安迪·沃霍爾告訴我們“Makingmoneyisartandworkingisartandgoodbusinessisthebestart”。總之,數(shù)碼印花技術與波普藝術共同應用在服裝上一定是可行的,因為數(shù)碼印花可以滿足所有的圖案與顏色。用波普藝術詮釋一種精神,用數(shù)碼印花表達波普藝術,二者共同作用于服裝設計之中,使服裝有了藝術和技術的雙重支撐和保障。基于數(shù)碼印花技術和波普藝術的積淀,呈現(xiàn)出的服裝應該是既有意義深遠的內涵又有時尚鮮活的框架,是成衣設計中帶有藝術感和設計點的實穿服裝,符合當下大眾消費者追求獨特、施展個性的審美需求。
2數(shù)碼印花與波普藝術共同作用于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本身就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的搭配焦點,它既不是完全的科學技術研究,又不是隨心所欲的藝術品設計,它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商業(yè)化產品,是服務于大眾人民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服裝設計在藝術層面的突破提供了可能性,數(shù)碼印花技術能夠把任何圖案印刷到面料上,完全不受傳統(tǒng)印花套色的限制,使設計師可以自由發(fā)揮。在有了技術支持的同時,藝術風格的表達和體現(xiàn)顯得更為重要。而波普藝術是流行的,容易被大眾接受和認可的藝術形式,之前也經常被應用在平面設計或服裝設計上,但是結合數(shù)碼印花技術應用于服裝是前人未曾嘗試的。在這里應該明晰一個概念,即波普藝術風格的服裝不是在服裝上面單獨的運用波普圖案而已,很多服裝設計師都會從波普藝術中汲取靈感并給予服裝新的含義,個性的波普圖案、表面裝飾肌理以及波普設計理念都可以融入服裝當中,形成獨特的波普藝術風格服裝。所以,波普藝術與數(shù)碼印花的結合絕不是簡單地把波普圖案用數(shù)碼印花技術打印到服裝上那么簡單,不是藝術與技術形式上的結合,而是二者之間水融、渾然天成地展現(xiàn)在服裝上。服裝組成的三要素分別是色彩、面料和款式,這三點同時也是服裝設計的切入點,從這三點著手在大方向上把握主題,在細節(jié)上研磨考究,逐漸把腦海中不清晰的想象雕刻呈現(xiàn)出來。(1)波普數(shù)碼印花服裝的色彩提取。由于數(shù)碼印花技術的支持,設計師再不必擔心套色的限制了,可以隨意選取多種顏色或漸變色。在服裝設計上色彩沒有了限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更有挑戰(zhàn)性,這意味著設計師要更加注重服裝的藝術性,突出服裝所要表達的藝術風格,那么波普數(shù)碼印花服裝的色彩提取主要集中在波普藝術色彩的提煉應用到服裝上的和諧性。波普藝術雖然沒有明確的色彩運用定律,但是作為視覺藝術的色彩表達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藝術風格,波普色彩是波普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波普藝術的色彩運用手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鮮明的有顏色對比運用;第二種,單純的黑白灰無顏色運用;第三種,有顏色與無顏色的同時運用。在服裝設計上同樣可以遵循這種色彩運用的手法,但是還要結合服裝的其他要素,以及穿著在人體上的效果,有技巧的把色彩合理地安排在服裝的不同部位,使之局部精彩、整體和諧。(2)波普數(shù)碼印花服裝的面料選擇。一般來說,天然纖維面料使用數(shù)碼噴墨印花技術,而化學纖維面料則是使用熱轉印技術印刷效果較好,個別化學面料也可以使用數(shù)碼噴印技術,這并不是絕對的。如果使用數(shù)碼噴印技術還要根據(jù)面料成分的選擇不同的噴印染料,通常情況下,棉、麻、粘膠、人絲用活性染料;滌綸等用分散染料;絲綢、錦綸、羊毛等用酸性染料。由于使用的染料不同,在噴印的前處理和后處理技術上也有相應不同的要求,例如,上漿漿料的化學成分、蒸化溫度和時間、水洗溫度等。在這里,藝術風格對面料的選擇倒是沒有什么限制,但是面料選擇與款式設計卻有著直接的關系。(3)波普數(shù)碼印花服裝的款式設計。波普藝術是直接表現(xiàn)的風格,所以服裝款式應以簡潔大方為主;波普藝術又是夸張的,所以服裝款式不同尋常也在情理之中。服裝的輪廓或細節(jié)引人入勝,整體又干凈利落應該是波普的風格,而數(shù)碼印花技術也很好地避免了以前用肌理堆砌服裝的表達方式,與波普藝術能夠很好地銜接。款式設計是單件或系列服裝設計中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可以突出服裝的個性與風格,但是需要靈感的觸發(fā),并畫出效果圖來呈現(xiàn),在這里就不贅述了。波普藝術與數(shù)碼印花技術相結合,共同作用于服裝設計之中,在服裝歷史的長河中是史無前例的,是突破與創(chuàng)新。時尚就是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流行并不是輪回那么簡單,一直會有新的元素與靈感充斥著服裝設計,形成一股股新的流行風潮。本著學術研究不脫離實際,并注重實踐應用的原則,波普數(shù)碼印花服裝不是紙上談兵,是新時代下,技術研究者的薪火相傳與藝術工作者的開拓創(chuàng)新共同給予服裝設計師的靈感和機會,它是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的時尚寵兒,必將引領流行浪潮。值得強調的是,波普數(shù)碼印花會成為服裝設計的一種手法,不是單件衣服的曇花一現(xiàn),并不會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流行浪潮中,會一直存在于時尚之中,只是會以不同的理念與不一樣想法被設計師用于表達和訴說。
作者:劉曉萌 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
篇4
研究背景
1.經濟的發(fā)展,生活品質的提高。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已經從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上升到如今的心理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上來,社會更加繁榮,商品市場也日益琳瑯滿目,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下,為人們追求更高品質、更個性的家居生活環(huán)境,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
2.家居軟裝飾行業(yè)需要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市場經濟繁榮昌盛,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化,各式各樣的行業(yè)層出不窮、應運而生。橫向來說,各種行業(yè)分支日益細化,縱向來講,在同一行業(yè)里的各種產品種類、款式也越來越多,消費者可選擇的余地日益寬泛,因此,就必然出現(xiàn)目標消費群體的細分定位,家居設計行業(yè)需要順應時代的大潮流,不斷地創(chuàng)新,滿足不同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才能不斷地保持新鮮感,更好的為更多的人服務,經久不衰。
3.特定消費群的需求(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如今,家居軟裝飾中的產品種類繁多,年輕人作為一種特殊的消費群體,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特殊的影響力。如今,他們活力四射,消費意愿很強烈,并且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和水平,他們追求新鮮的事物,與眾不同的產品最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再加上,近幾年,80后的宅男宅女越來越多,并且也成為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因而與“家居”打交道的時間也大大增多,如此對家居軟裝飾的品質也有較高的要求。
4.波普藝術的影響。波普藝術追求藝術生活化、大眾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給人們留下了通俗流行的深刻印象。許多藝術大師將隨處可見的生活元素提取,重新排列疊加,甚至可以大量生產,更是將藝術拉近了人們的生活,為大眾所能接受。至今,波普藝術風格都廣泛地應用于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對當代藝術影響深遠。
市場環(huán)境分析
長久以來,人們的觀念都是“重裝修、輕裝飾”,無論對于裝修公司,還是消費者自身而言,軟裝飾都是不被重視的。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滿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現(xiàn)代人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軟裝飾設計也在市場需求的呼喚下,逐漸發(fā)展。縱觀軟裝設計的發(fā)展,始終是和人們的審美不斷提升緊緊相連的,而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滿足,對于精神層面的關注自然就更多了起來。
消費者分析
追求個性化,提升生活檔次,滿足心理需求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主要動機
目標消費人群:軟裝飾品潛在消費者主要集中在橙黃色區(qū)域內。主要以年輕群體、中高收入階層為主流客戶群體。購買傾向為追求個性化、時尚化、文化多元化,家居藝術化。
消費者性別比例:女性人群比例到 64.4%,男性人群占比為 35.6%。
影響消費者購買因素:品牌、款式、價格、實用性、環(huán)保、售后服務、購買途徑
消費者需求分析:1.追求創(chuàng)意、時尚、個性化;2.產品精致、價格平民化;3.綠色低碳,環(huán)保安全。
以年輕人為主,在消費中價格敏感度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適度和生活方式,具有強烈的“享受生活”的觀念。
調查結果顯示:1.家居軟裝設計近年來逐漸地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從重視產品,到重視功能,再到今天重視生活方式。2.重裝飾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3.軟裝飾市場還沒有得到全面的開發(fā);4.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品質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5. 軟裝飾越來越被重視,并且裝修中比重日益增加。
波普主義設計理論
在波普藝術風格的歷史長河中,有三位藝術大師對當代藝術影響深遠。1、安迪?沃霍爾:他擅長捕捉流行符號,并常以重復母題元素為主要風格,將相同的元素不斷地重復疊加,創(chuàng)造一種視覺上的延伸感。他的作品大多體現(xiàn)人們的日常生活,廣泛地將生活中的物體、風景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藝術當中,具有社會化和大眾化的特征;2、理查德-漢密爾頓:他認為波普藝術是通俗廉價的、性感迷人的、短暫但風趣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大量生產的。他的作品一直以來都致力于探求表現(xiàn)藝術、大眾化和設計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他擅長將非常有代表性的視覺元素進行拼貼,這種藝術手法至今仍在各個領域被使用著,對當代藝術影響頗深;3、羅伊?利希滕斯坦:他的作品表現(xiàn)了當時美國商業(yè)的時代特征,他的作品的靈感來源于美國漫畫的形象和情景。利希滕斯坦通過復制和放大美式漫畫中的卡通形象為人所熟知,運用大眾所熟知的元素,更容易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使藝術不再是那么遙不可及,高高在上,使藝術回歸生活。
篇5
美國原創(chuàng)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它的鼎盛期就已經過去。為了維護紐約在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歷程中的主導地位,波普藝術成為被美國官方認可和扶持的又一新的藝術形式,也就在那時,波普藝術進入其發(fā)展的繁盛期。
同以往藝術與世俗涇渭分明的狀態(tài)不同,波普藝術是人類藝術發(fā)展史上與商業(yè)化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它追求的是一種通俗的、大眾的視角所表現(xiàn)出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復雜多樣的,它可以是調侃的、贊揚的、嘲諷的、厭惡的和批評的。在技法上,波普風格的作品中引入了翻拍、復寫、印刷、拼貼、涂料、高復合材料等現(xiàn)代化的制作方式。它是藝術史上表現(xiàn)方式最多的一種風格,與當下的社會背景、科學技術、思想狀態(tài)的聯(lián)系也最為緊密。它影響的范圍相當廣泛,除了繪畫、雕塑,還包括建筑、工業(yè)設計、電影、文學、戲劇、服裝等各個領域。
目前美術史上公認的第一件波普藝術品,是1956年英國畫家理查德?漢密爾頓所作的一幅名為《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的拼貼畫(圖1)。理查德?漢密爾頓以前曾做過馬塞爾?杜尚的助理,這幅作品中對商業(yè)招貼畫的拼貼和挪用,也成為早期波普繪畫中最突出的特色。
曾是著名商業(yè)廣告畫設計師的安迪?沃霍爾是在經濟利益和藝術領域同時獲得巨大成功的波普運動中的名人。他從1961年開始,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對罐頭、紙箱、美元和瑪麗蓮?夢露等形象的復制作品(見圖2)。他以其工廠化的藝術品生產方式以及高度商業(yè)化運作方式而廣為人知,他將其藝術工作室稱為“沃霍爾藝術品生產工廠”。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他自己印刷他的那些復制品,到了1963年他已經非常出名,于是雇傭很多助手,在他的工廠里為他工作,使大量的藝術品被“生產”出來。他長期與知名畫廊保持合作關系,以此作為提升其藝術品價值的途徑之一。在2007年的西方藝術品市場上,他的作品價格甚至超過畢加索博得頭籌。除了制作波普風格的繪畫及雕塑外,后期他還拍攝電影、廣告、出版自傳和其他題材的印刷品,比如頭骨、槍支以及作曲家貝多芬和他自己的形象,這種創(chuàng)作一直持續(xù)到他1987年去世。
與安迪?沃霍爾交情甚好的美國另一位波普藝術的核心人物里奇特斯坦,喜歡將通俗的連環(huán)畫用傳統(tǒng)的油畫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用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表現(xiàn)通俗和現(xiàn)代的內容。他那有印刷效果的女孩肖像畫是其標志性的作品(見圖4),后來他還為公共場合制作大而精美的波普風格的雕塑。
美國波普藝術的先驅羅伯特?勞申伯格除了在繪畫、戲劇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最著名的是名為《字母組合》的雕塑作品(見圖3)。作品是由一個部分上色的山羊、一個套在山羊身上的輪胎和一幅畫布上的畫作組成。他稱這些作品為“綜合繪畫”,因為每一件作品都是把畫布上的作品和經過完全或者部分上色的“撿到”的物品結合在一起。他認為,只有一幅由真實物品組成的作品才會看上去更像真實的世界。
另一位美國波普藝術的先驅賈斯伯?瓊斯最著名的藝術作品,是他1954年創(chuàng)作的《旗幟》(見圖5),作品通過蠟畫的形式對美國國旗做了真實的摹寫。他一方面想表達對抽象繪畫的諷刺,另一方面希望強化觀者對于這些日常事物的注意和其內涵的品味。相比于像波洛克那樣高度抽象的繪畫作品,約翰斯的藝術形式無疑更加通俗易懂,也更貼近大眾的生活品位。
篇6
關 鍵 詞 :實驗室 波普藝術 波普廣告 藝術文化
矛盾使人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空間變成了一個大的實驗室,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都是在這個實驗室里得到產生、檢驗、重生和升華的,廣告藝術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的審美矛盾沖突,為時代的潮流要求,不斷地把藝術和設計,甚至是多種語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試圖尋求它獨特的社會美學風格。不同的社會時期有不同的審美傾向,廣告藝術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態(tài)表現(xiàn)、影射時代的審美特征,就必需不斷地尋求最佳的時代設計表現(xiàn)語言,才能求得它的社會商業(yè)出路;波普藝術的誕生發(fā)展,給廣告設計藝術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現(xiàn)語言發(fā)展起來的廣告藝術文化,我們暫且稱之為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波普廣告藝術文化也跟其他的廣告一樣,也是要不斷地進行試驗和嘗試才能更好地尋求社會商業(yè)出路的,因此,我們說,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是實驗室里的文化。
隨著科學技術、工業(yè)的發(fā)展,知識爆炸的社會面臨著層出不窮的問題,政治、經濟、道德、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在所難免,傳統(tǒng)的美學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驗和歷練。事實證明,傳統(tǒng)的繪畫已很難滿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20世紀50年代,在社會這個實驗室里,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波普藝術”應運而生,并且成為那個時代時尚的代名詞。廣告藝術往往是通過把握藝術文化潮流來把握流行的商業(yè)文化的,當波普藝術沖擊著傳統(tǒng)繪畫領域并試圖打碎生活與藝術的界限時,作為大眾文化實用藝術的廣告藝術也同樣被“波普”風潮所波及。為了迎合人們的審美口味,也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廣告設計者把波普藝術的觀念和其大膽的表現(xiàn)手法嘗試引用到廣告設計中來,使得廣告藝術幾乎在一夜之間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時尚的大街小巷上時,讓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現(xiàn)代年輕人噴發(fā)出了對它火一樣的熱情。這種不循規(guī)蹈矩的廣告藝術實驗,它粗糙卻很是標新立異,它抽象但又個性鮮明,它平面但意會的簡潔圖案、隨性但隱喻的訴求文字、抽象但張揚艷麗的色彩,還有純粹舞動的表現(xiàn)線條,所有這些都恰恰象征著青春的一種揮霍,一種潮流年輕人的自由自在的寫照。這次廣告藝術與波普藝術的混合反應,不管是物理反應還是化學反應的實驗結果,都暫時迎合了具有復雜審美傾向的年輕新一代的口味,抓住這樣的一種口味傾向,設計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爾說過的一句話:“Everything is beautiful.Pop is 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麗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設計者嘗試用來設計廣告藝術的構成元素,所有的構成元素都被試圖在實驗過程中求證它們的存在價值,或許是浮躁的現(xiàn)代年輕人喜歡新奇的藝術視覺沖擊力,或許是毫無禁忌的表達游戲更能體現(xiàn)時尚氣息和現(xiàn)代人的生活態(tài)度,年輕人喜歡借助這種文化潮流來宣泄情感,標榜自己的個性,同時證明自己跟藝術文化走得最近;雖然廣告藝術的這種波普實驗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些人的審美傾向,但波普廣告藝術畢竟是踩著年輕的步子而來,它在一點點地逼近人們的生活、影響人們的生活,淋漓盡致的波普廣告藝術,也誘發(fā)了我們對廣告藝術領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眾和即時的時尚之風,無論是在概念上還是在行為方法上,它們都是有待于人們的發(fā)掘和發(fā)展求證的。因此,波普廣告藝術文化也仍然需要設計者們不斷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時間、空間對它的考驗,仍然被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審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帶著實驗室的味道一路走去,這樣,它才能把準流行文化的脈搏,才能更具時代的時尚精神內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業(yè)市場。
波普廣告藝術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又產生在觀念藝術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變的時期內,其概念的定義,需要一定的實驗求證過程。波普藝術是踏著工業(yè)的塵埃而來的,是后現(xiàn)代美術的征兆。一開始,波普藝術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諷的、矛盾的等這樣一種復合姿態(tài)出現(xiàn)的。對于這樣一種新的藝術形態(tài),理論家們關于“波普”的定義最初也曾有過多種不同的解釋,那么,在藝術文化多元化的新觀念激發(fā)下,借助“波普”來刺激和推動廣告藝術發(fā)展和變化而形成的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應怎樣來定義,這是人們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當科技不斷地被運用到藝術領域里來時,藝術和生活的界限逐漸消解,純藝術的波普藝術和大眾藝術的波普廣告藝術,它們無論是在手段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況它們還存在于不同的社會時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對它們的含義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種不同類型的圖像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地增加。因此……例如廣告、電影和電視等,也要求我們對其作出新的文化闡釋。”①那么,怎樣把握波普藝術和波普廣告藝術之間的界定,需要一個相當?shù)那笞C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社會的肯定和人們的認可。什么是波普藝術,什么是波普廣告藝術,這要由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來決定的。這個決定需要時間和空間的驗證,況且,概念又是一個抽象物,要想正確地把握一種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們長時間的實踐活動才能證明概念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因此,我們說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的概念也一樣,在多元化的藝術文化概念遍地開花的社會時期里,在一定時期內,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會實驗室里來等待著最終的最佳結論。
廣告藝術要想借鑒和融會波普藝術來實現(xiàn)它的不一樣的社會價值,就得尋找兩者之間的藝術交匯點,尋找就是不斷地嘗試和實驗。要想波普廣告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商業(yè)經濟價值,再精明的廣告設計者也要在藝術思想、題材選擇和表現(xiàn)手法上學會怎樣去把握波普藝術的內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積極因素,這樣,波普藝術才能真正地服務于廣告藝術,最大限度地為廣告藝術帶來商業(yè)賣點。達爾文的《進化論》里說道: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波普廣告藝術也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要發(fā)展、要立足于市場,甚至要滲透到商業(yè)的各個領域去,這需要波普廣告藝術既要恪守傳達信息的職責,又要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的欣賞需求;既要對審美潮流“見風使舵”,又要不斷地緊跟時代的潮流。當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擴張到廣告設計領域時,要個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廣告藝術設計,當然不能對波普藝術進行簡單的復制、移用或是全盤照搬,而是要設計者不斷地探索和尋求設計藝術與波普藝術的切入點。考慮時代、人文、時間、空間的不同,嘗試運用、投放市場、總結經驗,最終找到更能贏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鮮活生命力的經典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的發(fā)展思路。所有這些,都是設計者們絞盡腦汁地去嘗試、去研究的結果。有研究就有設計實驗的可能,設計者的設計實驗行為,其實就是波普廣告藝術在社會實驗室里的實驗行為過程。
波普藝術的發(fā)展經歷了矛盾曲折的道路歷程,通過把脈文化潮流而發(fā)生發(fā)展的廣告藝術,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響,波普廣告藝術文化也隨時經歷著市場的考驗。流行的藝術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的晴雨表,社會的某個時代、某個階段都有它相應的不同的藝術風格產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種風格,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解釋技巧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并且,波普經歷的盛衰也是眾所周知的。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審美情趣也隨著在發(fā)生變化,懷著想做現(xiàn)代先鋒設計師雄心的廣告設計者,密切關注波普藝術在社會文化領域的變化動態(tài),隨時準備嘗試調整自己的設計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趕上潮流、引領潮流。如:當波普喊著“顛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們的生活時,設計師就在審視波普元素在設計中的地位,領會波普的實在精神意義和其他設計元素的關系,種種。以此企圖形成鮮明個性風格,獨占市場,因為,畢竟廣告藝術不是設計師一個人的藝術行為,而是社會對商業(yè)信息的視覺藝術要求的行為。廣告的目的是為了傳達商業(yè)信息,信息又在觀眾讀取時經過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藝術內涵,觀眾的參與使波普廣告藝術受時尚文化思潮的影響很大,波普廣告藝術要不斷地迎合和引領人們的審美時尚。它需要學會怎樣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隨著時尚文化、藝術思潮的浪頭,調整和挑戰(zhàn)自己的藝術領域極限,讓設計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會、商業(yè)市場對它最大限度地接納。調整和挑戰(zhàn)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不斷地實施試驗的過程。
我們不難看出,當人們試圖要給波普廣告藝術定義時,當設計者們不動聲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領到廣告藝術中來時,實際上,他們在做著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藝術文化實驗活動,他們真正地使“波普藝術”的“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藝術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實現(xiàn),從而也使廣告設計藝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表現(xiàn)、視覺效果境界,波普廣告設計藝術文化的社會生活化,正是關注大眾文化的藝術思潮的結果“……通俗的、大眾的、可消費的、便宜的、大批生產的、年輕的、機智詼諧的、詭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視覺符號通過與“波普”的日益撞擊與交融,使現(xiàn)代的街頭表現(xiàn)得異常的活躍,易于辨別的公共圖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幾分調侃和浪漫。大眾文化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時刻影響著設計文化的發(fā)展,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更有意義的是,大眾文化對于設計的影響作用也從此成為設計領域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③既然是課題,就不會沒有試驗,波普廣告藝術就是一個要有試驗的設計藝術課題,所以我們說,它是社會實驗室里的產物。
注釋 :
①(德)漢斯·貝爾廷等著,常寧生編譯.藝術史的終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頁。
②門小勇主編.平面設計史.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頁。
③同②,第156頁。
參考文獻 :
[1](德)漢斯·貝爾廷等著,常寧生編譯.藝術史的終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樂清著.溝通秘境:廣告文案之道.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堅譯.設計百年——20世紀平面設計的先驅.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篇7
“美是理念”時說人們認識到了美,“感性顯現(xiàn)”是對這種美的具體化表現(xiàn)。比如說被稱為永遠流行的經典搭配:黑與白,黑與紅。在做海報,做服裝設計,做圖片等的時候都會利用這兩種色彩搭配的視覺沖擊力來增加設計作品的視覺效果。而在我國古代就以黑與紅、黃與灰,青與白作為傳統(tǒng)色搭配,就是因為其視覺效果的突出,色相、純度、色溫等的適宜,在觀眾看到這種搭配的時候,心里覺得舒服,覺得美。美是在每個人心里的一種感受,不一定一個人認為一個事物美它就是美的,這與每個人的知識結構、生活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有關。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混雜的世界,對美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有人喜歡繁雜細致的哥特式風格,有人喜歡雍容華貴的復古式風格,有人喜歡美國街頭風格,有人喜歡清新淡雅的檢閱風格……但至少,每一種人們所追求的風格都是在他們心中產生了一種理念。
近來流行起的波普藝術,以色彩豐富、電腦技術高超為特色,被很多現(xiàn)代設計師作為自己作品的短期風格,他們認為,波普藝術是可大量生產的藝術,很容易達到并出效果,使年輕人的藝術;但還有一部分畫家和設計師認為波普藝術是短暫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浮滑的、騙人的玩意兒。這就說明“波普藝術”的美的理念不是在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那些認為它是“美”的人群產生了“美的理念”,而認為它不美的人群則沒有。
在距一個自己的作業(yè)例子說明。
我做了三十個標志設計,其中老師說十五個是合格的,是好的,就是說這是五個標志是符合老師的理念的,是在老師的心理產生理念的。而又同學說另外的是五個標志是好的,這是因為另外這十五個標志在他的心中產生了美感,產生了美的理念。
我個人認為,“美的理念“就是一種感覺,而“感性顯現(xiàn)”是對這種感覺的具體化。也就是說美的理念產生后做出的作品、作業(yè)等成型的事物就是這種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
在我的印象中,最好的能解釋“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這句話的例子是電影海報。作為平面的視覺傳達,要給人在第一眼就留下深刻印象的。
舉例:
《加勒比海盜》的海報------神秘,戰(zhàn)爭
《羅馬假日》
《亂世佳人》熱烈,浪漫,戰(zhàn)爭
《滿城近代黃金甲》華貴,虛偽,空虛
篇8
70年代風格
70年代風格是本季諸多單品從水桶包、軟呢帽到系帶牛津鞋等的幕后推動者。從整體風格來講,本季少了些Studio 54般的耀眼,卻更多呈現(xiàn)出Yves Saint Laurent的優(yōu)雅左岸風貌。
水桶包
卷土重來的水桶包也許并非是下一季最廣泛的趨勢,但在Chloe和Marc Jacobs的大力推動下,其會是下一季最具風格的潮流包。水桶包具有平底、圓筒狀的外形,可手拎也司搭配更為細長的肩帶,非常適合本季70年代鄉(xiāng)村女孩的“Look”。最新的演繹是和本季的撞色趨勢相結合,比如Chloe。
牛津鞋
系帶的牛津鞋是這幾季演繹英倫復古風的絕好單品。在下一季,這個成熟的單品有可能沿著更為商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高跟是新的趨勢,更好的表達方式是與70年代鄉(xiāng)村女孩風格相融合,所以如果結合本季質樸的雜底花呢或酒紅、干邑等飽和濃郁的色系就將會非常應景。
60年代風格
60年代深受現(xiàn)代派繪畫影響,本季的方跟及踝靴、箱式包和大氣明亮的塑料手鐲等都呈現(xiàn)出強烈的現(xiàn)代裝飾主義風格,存簡約中強調線條與色彩之美。
塑料材質
亮麗的塑料成為本季配飾非常趨勢性的材質方向,覆蓋了各個配飾領域,從堆疊式的手鐲、激光切割胸針、超火的耳環(huán)到模塊化的項鏈等。這也是60年代波普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為下一季的青少年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商業(yè)前景。
及踝靴
及踝靴是60年代風格的絕佳代表。粗方跟以及高度及踝是關鍵,一些新穎的變化是對比感的鞋包頭,增添一種或材質或色彩的對比。另外還有拉鏈或金屬等趨勢性的裝飾細節(jié)。
另外一個與60年代有關的幾乎可以確認的商業(yè)化趨勢,就是這些四四方方的箱式包將成為下一季的關鍵單品。它們看起來小巧而精致,結合明亮單純的色彩與60年代的波普風格不謀而合。可以手拎,當然背帶也可以任意加長。
30、40年代風格
在一些設計師的推動下,30、40年代風格又一次回到T臺中央。設計師沉溺于對這些年代風格的復興,30、40年代電影中高雅端莊的淑女形象卷土重來,無論從微妙的中性外觀到Greta Garbo和MarleneDietrich風格的迷人晚裝與雅致日裝。
復古鞋
與這些風格相吻合的配飾包括40年代感的復古皮鞋,充滿優(yōu)雅的女性氣息;而來自迪考藝術靈感的高跟鞋則為派對妝扮增添了新鮮的選擇:鞋子上具有裝飾感的褶皺細節(jié),并結合閃光的金屬色。
優(yōu)雅包
優(yōu)雅的女士包也是這一風格不可或缺的。其特征是具有正式的風格以及整潔的紐扣和古董鎖等細節(jié)。顆粒狀皮紋和皮革結合這季的流行色彩,比如:石榴紅、干邑棕和奶白色等,再搭配玳瑁材質的小配件。這樣的包頗具大家閨秀風范。
浪漫主義風格
設計師們又一次追溯那遙遠的過去從而令心靈得到真正的庇護。從維多利亞時代到巴洛克、洛可可和愛德華時代,這一趨勢為整體簡約的風格增添了一抹濃重的戲劇感和浪漫主義色彩。
派對配飾
更多的浪漫主義元素則體現(xiàn)在派對配飾上。關鍵的單品包括織物褶飾領、項圈和裝飾項鏈等;關鍵的材質或細節(jié)包括寶石、模具壓巴洛克花朵、鍛帶、珍珠和貴金屬等。總之,這一風格的配飾流露出的是濃郁歷史感的迷人風貌。
篇9
澤國小學
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也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大家也都認為,書是人類文明的長生果。的確如此,書早已成了我的親朋好友了,關系可不一般哦!
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早已鉆進《三國演義》里去了。去佩服關羽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去體驗趙云的二救阿斗;去欣賞周瑜的羽扇綸巾,笑談赤壁;去驚嘆諸葛亮空城退敵的運籌帷幄。回過頭來再去悲傷,悲傷周瑜的英年早逝,悲傷關羽的敗走麥城,悲傷諸葛亮的壯志未酬身先死。最后去品味幾位帝王的風格,愛民如子的劉備,年輕氣盛的孫權,陰險狡詐的曹操。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張張熟悉的面容躍然紙上。
篇10
藝術家余友涵
余友涵1943年出生于上海,1973年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任教于上海工藝美術學校。近幾年來活躍于國際藝壇上。余友涵是在上世紀中國85美術新潮和90年代政治波普等藝術演進中影響到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先鋒人物之一。他一系列的抽象“圓”,和以為主題的色彩明艷、花團錦簇的繪畫表現(xiàn)了對中國大半世紀以來文化史的個人看法。近年來他利用在沂蒙山區(qū)拍攝的照片開始了“沂蒙山”風景人物繪畫系列創(chuàng)作。
采寫|《小康?財智》記者晁珊珊
大尺幅的抽象油畫和帶有幽默色彩的政治波普似乎已經成為余友涵的標志性作品。2011年10月11日香港蘇富比秋拍,余友涵1995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揮手的毛》,以550萬港元成交,比90萬港元的最高股估高出了5倍多。這個消息是幾天后余友涵的朋友丁乙打電話告訴他的,余友涵這才知道了自己無意制造了當時在藝術圈的“爆炸新聞”。
作為政治波普的先驅人物,余友涵一直顯得很沉寂,不及王廣義等人掀起的其他風潮來得顯眼。一直以來,余友涵保持著深居簡出的生活狀態(tài),他不太喜歡藝術圈的鬧鬧哄哄,幾乎不社交,就連此起彼伏的展覽也看得不多。吳亮在《八個藝術家的形象素描》里說,“余友涵是個孤獨的探索者,或許因為余友涵同時兼具‘入世’與‘出世’的觀念模糊性,以及其本人一向持低調態(tài)度……”
對于進入到“政治波普”藝術運動的核心,余友涵算是“誤入藕花深處”。他說自己“政治波普”系列純粹屬于“個人自覺的藝術創(chuàng)作”,余友涵說,“我也不承認我這個畫就是波普,我覺得屬于歷史畫,我的方法就是畫歷史畫的方法,這個歷史畫和從前再現(xiàn)的歷史真實情景的大油畫是兩回事,不是現(xiàn)實主義或者寫實主義的那種歷史畫。”
今年已經70歲的余友涵說,其實很難在當代的藝術家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藝術家,但是他卻對夏加爾、塞尚和凡高情有獨鐘。在他的作品中,也很容易看到這三位藝術大師作品的影子。
2013年6月22日,余友涵在北京的首個個展在北京的元?空間開幕。此次展覽除了他最富生命的政治波普系列,也有最近和早期的抽象作品系列、風景系列,真實和他非常早期的印象派風格系列。
看似毫無意義的線條和斑點是余友涵極具個人色彩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在他的抽象系列作品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些斑點和線條,其實蘊含著無窮無盡的變化,包含了深刻的精神內容。”
無論哪一個時期的作品,余友涵都不急于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帶領觀眾進入一種看似存在的渺茫、迷離無法揣測的狀態(tài)。他希望通過作品引起一種情感共鳴,讓觀眾能夠自由地去解讀作品想要傳遞的信息,感受其內部所蘊含的感情力量和情感因素。
《小康?財智》:這次展覽為什么叫做“一斑”?
余友涵:“一斑”是我這次展覽中的一幅抽象畫,那幅畫是一個斑點一個斑點組成的。用我們中國的話說,一個斑點是可以代表一個全貌的,所以從一個局部能夠反映一個整體,整體的精神可以通過局部顯現(xiàn),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一斑”和另一個詞語“一般化”的“一般”發(fā)音相同。這也有一點自嘲的感覺。其實這個也不是我想出來的,是畫廊做文案的工作人員拿了五六個題目讓我選了一個。
《小康?財智》:您的畫風有很多種,那么從具象到抽象,這種轉變是源于您怎樣的想法呢?
余友涵:我覺得是學習,學習繪畫的階段。我經歷了,又學的是陶瓷系,其實是不會畫畫的,至少我自己感覺我畫畫的功力是不夠的。所以我在最初幾年,既是老師,課余之后也是學生。自己畫過一些石膏像、靜物等等,或者馬路風景,我覺得對于我來說,是我時候沒有機會好好學習的一種補習。后來抽象的是我心目中的創(chuàng)作,需要作出一種新的繪畫風格,這種風格既是中國的,又具有國際化。要符合這兩個條件,于是就畫出了《圓》那組抽象畫。我自己覺得,他們能符合我對于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這兩點要求。
《小康?財智》:從最早您畫抽象,接著畫波普,包括這次展出的很多印象主義、表現(xiàn)主義的作品,現(xiàn)在又開始畫抽象作品,那么從最早的抽象到現(xiàn)在的抽象,您有哪些推進或者不同?
余友涵:很難推進,但是如果挑選那個時候的十幅畫,和現(xiàn)在畫得比較好的十幅畫放在一起,我可以說現(xiàn)在也不亞于那個時候,這樣的話,好畫就有二十幅了,這就是我現(xiàn)在要達到的目的。我的作品內容在擴大,而且質量也沒有明顯下降,這樣不是就更加豐富了?
《小康?財智》:在您的整體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也不是拘泥于同一種風格,有風景、人物、抽象,還有表現(xiàn)寫實的,您是如何在不停的變化和這種創(chuàng)作激情的?
余友涵:這個有點像廚師,今天你燒紅燒肉,你要根據(jù)紅燒肉的方法做出來,明天你炒菠菜了,你會有另外一種方法。我畫每一個作品的時候,大體不會想得那么仔細,我在整體的構圖方法、表現(xiàn)方法出來以后,每一幅畫在畫的時候,是針對前幾幅畫的評判之后,我想今天我的畫應該有什么不同,會有什么提升,整體會考慮這種問題。大方向定下來之后,從八十年代到今天,總體上是接近的,我希望它能夠更豐富,就好像一幅畫當中,這塊色彩和那塊色彩加在一起更加豐富,在整體上更加和諧,這樣我才一幅幅畫下去。擴大這個大家庭的質和量。
《小康?財智》:您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以什么為主?
余友涵:不一定,有抽象也有具象。比如我出去走一圈,看到外面的風景很好,我也會畫一些風景。只要是讓我感覺很激動的,無法忘懷的,我會畫一些。如果感覺自己畫得很糟糕,我就會轉變一些,畫一些大一點,或者小一點的。
《小康?財智》:藝術對于您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余友涵:你畫不了跟對象一樣,更重要的是你要創(chuàng)作,從某種程度上跟對象拉開距離,才能把你需要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你可以列舉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一些偉大的藝術家,看他們是怎樣通過這一關的。怎樣把他們的對象掌握之后離開對象,達到更真實。從前的馬提斯說過,他說藝術最要緊的是真實,對我們中國人來講,真實是你把比如一個手按照比例一模一樣地畫下來,這叫真實,但是他們講的是情感和內心的真實。如果你的手一直在動,那么你的真實就是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