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標志物范文
時間:2023-04-08 10:1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腫瘤標志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志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多胺、癌基因產物等。這些物質在正常成人中極少存在或者是在癌癥患者中出現的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
目前腫瘤標志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癥狀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但是,腫瘤標志物檢測呈陽性不一定就是腫瘤,而僅僅是一種提示和信號。同時,腫瘤標志物檢測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腫瘤,因為有些腫瘤會引起腫瘤標志物檢測假陰性。研究發現,導致腫瘤標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5種。
1.惡性腫瘤患者:一般來說,惡性腫瘤患者腫瘤標志物的含量會有顯著增高。但并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志物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
2.正常人群:雖然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這類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這類人群同樣要重視腫瘤標志物,其數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癥或者是癌細胞的輕度增加。
3.樣品存儲問題:血液標本儲存不當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指標升高。如容器、抗凝劑、保存液及冷鏈儲藏等出現問題,會導致樣品不能準確反映檢測者的實際情況,有可能使腫瘤標志物的值升高。
4.藥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指標的升高。
篇2
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癥,惡性腫瘤患者也不是每個人的腫瘤標志物都增高。如果體檢時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不要過于恐慌,還需通過進一步的檢查來鑒別診斷。
腫瘤標志物升高有多種原因
“醫生,我腫瘤標志物增高了,是不是得了癌癥?”“我上次查了腫瘤標志物很高,這一次怎么又正常了呢?”很多病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腫瘤標志物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產生(或)升高的、可預示腫瘤存在的一類物質,通過血液、體液、腫瘤組織或細胞可以檢測到。但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癥,因為這有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導致。如AFP這個指標,除原發性肝癌外,孕婦、活動性肝炎和生殖系統腫瘤都可能導致升高;因檢測儀器或試劑的不同,有時也會有假陽性現象。
得癌癥腫瘤標志物不一定升高
很多惡性腫瘤的標志物升高早于臨床癥狀,因而引起警惕,一些早期病例得以被發現,得到及時地治療。但是,并不是每個癌癥病人的腫瘤標志物都會增高。臨床有些確診的晚期卵巢癌病人CA125一直正常,手術前后也沒有明顯變化。所以,如有其他臨床診療手段證實可能有惡性腫瘤存在時,不要因為標志物不高,就心存僥幸,一定要通過進一步的檢查排除。有幾類腫瘤標志物的敏感度比較高,如原發性肝癌中70%~90%有AFP的升高,前列腺癌PSA總體陽性率約為70%,這有助于這兩種腫瘤的早期發現。
腫瘤標志物升高該怎么辦
篇3
方法:回顧性分析隨訪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婦科卵巢腫瘤患者95例,其中惡性組55例,良性組40例,并選取同期健康人群90例作為對照組,分析腫瘤組與對照組中HE4、CA125和CEA腫瘤標志物的測定值。
結果:腫瘤組中惡性組與良性組中HE4、CA125和CEA測定值高于對照組,而且惡性組高于良性組,三者之間具有統計學差異性(P
結論:血清3項(HE4、CA125和CEA)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可以提高早期卵巢惡性腫瘤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為臨床對早期卵巢惡性腫瘤的診療提供應用價值依據。
關鍵詞:腫瘤標志物 檢測 應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55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358-01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為婦科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卵巢腫瘤患者95例,其中卵巢惡性腫瘤55例,良性腫瘤40例,其中年齡35-58歲,平均年齡52.6歲;另選取同期體檢中健康女性人群9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32-61歲,平均年齡54.2歲,無心、肺、肝、胃等重要臟器疾病,肝腎功能正常。
1.2 方法。
1.2.1 儀器與試劑。CA125和CEA測定儀器選用cobas e601免疫分析模塊,試劑由羅氏公司提供;HE4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由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儀器為雷杜RT-2100C型酶標儀及分析軟件。試劑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其中CA125≥35u/ml,CEA>5ng/ml為異常,CA125
1.2.2 所有選擇標本均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3-5ml,3000r/min離心15min,吸取血清待檢。實驗在溫度18-25℃下同時進行HE4,CA125及CEA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測結果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結果
2.1 血清3項腫瘤標志物結果測定平均值。見表1。
腫瘤組與對照組X2=23.67,(P
良性腫瘤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及健康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卵巢惡性腫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已成為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確診主要由病理和X光。一旦發現已是中晚期了。嚴重影響了卵巢惡性腫瘤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腫瘤標志物是指以酶、激素、抗原或代謝產物的形式由腫瘤細胞產生,分泌、釋放到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正常人血清中沒有或僅有很低的濃度。一旦升高就有一定意義,所以腫瘤標志物可作為正常人群卵巢惡性腫瘤篩查的指標,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卵巢惡性腫瘤約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9%,位居全世界癌癥死因首位,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多數研究指出,早期診斷率較低是導致卵巢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卵巢惡性腫瘤Ⅰ期的診斷率約為8%左右,臨床中,50%以上的患者在查出卵巢惡性腫瘤時,已處于中晚期,這嚴重制約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早期診斷對于卵巢惡性腫瘤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腫瘤標志物對卵巢惡性腫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價值受到廣泛的重視。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聯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方法輔助診斷卵巢惡性腫瘤,且研究證明判斷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其預后和治療效果也十分有利。
3.2 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
3.2.1 腫瘤普查、篩選項目的應用。由于目前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在診斷惡性腫瘤時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夠高,不能作為腫瘤診斷的主要依據,所以不提倡用于對無癥狀人群的普查,只有個別指標(如甲胎蛋白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可用于對高危人群的篩查。
3.2.2 生物特點和疾病階段的判定。大多數情況下,腫瘤標志物濃度與腫瘤的大小和臨床分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腫瘤越大,細胞數越多;腫瘤細胞合成和分泌腫瘤標志物的速度越快,血液循環中腫瘤標志物的濃度越高。但由于各期腫瘤的腫瘤標志物濃度變化范圍較寬,會有相互重疊的現象發生,因此不能根據腫瘤標志物的濃度高低來判斷腫瘤的大小和進行臨床分期。
3.2.3 多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應用,提高檢測效率。為提高腫瘤標志物的輔助治療價值,可進行多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合理選擇幾項靈敏度 ? 特異性能互補的腫瘤標志物組成最佳組合進行聯合檢測,可提高腫瘤陽性檢出率,彌補靈敏度和特異性的不足,對每一種標志物檢測最好能夠定期進行跟蹤觀察,這樣能去除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存在,也是解決特異性不強的最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立新,岳瑛,劉亞茹.婦科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與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18(21):2596-2599
篇4
[關鍵詞] 瘤標志物;乳腺腫瘤;診斷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腫瘤存在的化學類物質。它們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組織而僅見于胚胎組織,或在腫瘤組織中的含量大大超過在正常組織里的含量,它們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借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后判斷以及治療指導。乳腺腫瘤標志物的研究有助于對乳腺腫瘤高危人群進行普查、診斷、鑒別診斷及療效觀察,也可用于腫瘤預后判斷、腫瘤分期和隨訪,是一個術后重要的預測指示。我們對CAl53、CAl25、CEA和SF進行聯合檢測,探討其在乳腺癌的診斷和療效計估上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診治的乳腺癌患者81例(乳腺癌組),均為女性,平均年齡(55.6±12.4)歲,均經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證實。另設對照組81例為健康體檢女職工和乳腺良性疾病組81例為女性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包括炎性反應患者)。各組之間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檢測方法
乳腺惡性腫瘤病人和良性腫瘤病人均于手術前或化療前1周內取晨血3ml,自凝得血清檢測,術后10~14天或化療結束后分別取晨血3ml檢測各項指標。CA15-3、CA19-9試劑盒購自瑞典CanAg公司,CA24-2、CA125和CEA試劑盒購自埃夫朗公司。檢測方法均為酶免疫法,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
2.結果
單項檢測及不同組合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單項檢測敏感性低,特異性高;聯合檢測特異性高而敏感性較低;單項檢測SF實驗有效率67.9%高于CEA62.96%(P
3.討論
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或宿主針對腫瘤增生的物質。作為一個動態標志,如選用適當,經過綜合分析,正確判斷其性質,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有幫助的。在當前沒有單獨一種標志物能夠滿足臨床診斷的臨床診斷的情況下,將特異性和相關性好的幾種標志物組合起來提高對某種腫瘤的診斷價值,已成為分子生物學標志物研究者的關注的熱點。本研究結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l53
水平顯著地高于正常對照組和乳腺良性疾病組(P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梁建國.CA153、CEA及CA125聯合檢測對乳腺癌診斷的意義[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00(04):256-267.
篇5
【關鍵詞】 肺癌; 腫瘤標志物; 診斷
The Current Status of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ZHENG Ming-hua, SUN Guo-dong, ZHANG Yun-fan,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4):145-148
【Abstract】 The determination of tumor markers is of great value for early diagnosis. It is not only helpful in clinical stag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thological typ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but also useful in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such as CEA,ProGRP,CYFRA21-1,NSE,SCC,and so on.
【Key words】 Lung cancer; Tumor markers;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42
肺癌是當今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研究數據顯示,肺癌在人群死因中位居各類惡性腫瘤之首,目前臨床上廣泛運用的檢測手段影像學、支氣管鏡、痰細胞學等,但由于缺乏依從性和普及運用的可能,80%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局部晚期或遠處轉移(Ⅲb/Ⅳ期),失去了手術機會,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5年生存率低于15%[1]。如果肺癌患者能在Ⅰa期被確診,那么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71%~77%,Ⅰb期患者約60%[2-3]。
近年來,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s, TM)的研究十分活躍,腫瘤標志物檢測具有高效、方便、標本易獲取及創傷小等優點,腫瘤標志物作為輔助診斷肺癌的方法一直是肺癌診斷研究的重點。而且,它們在肺癌早期診斷、病理分型、腫瘤分期、監視復發或轉移、療效判斷以及指導預后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1 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療中的地位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腫瘤標志物對不同的肺癌病理類型具有指向性,ProGRP和NSE在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中高表達,CYFRA21-1和SCC在鱗癌中表達水平較其他肺癌類型升高,而CEA主要與肺腺癌相關。有研究數據顯示,SCC和CYFRA21-1升高的患者中,分別有69.4%和79.1%的患者經病理確診為鱗癌,而CEA升高的患者61.9%為腺癌,90.1%NSE升高的患者診斷為SCLC[4]。腫瘤標志物不僅與肺癌病理類型相關,而且會因腫瘤分期不同,其靈敏度也不盡相同。在對早期(Ⅰ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研究中發現,NSE、SCC、CEA、CYFRA21-1對肺腺癌的靈敏度分別為18.3%、5.3%、18.3%和20.7%,對非肺腺癌的靈敏度分別為23.8%、26.8%、14.0%和42.9%[5];而晚期(Ⅲ~Ⅳ期)肺癌中,NSE、SCC、CEA、CYFRA21-1和ProGRP的靈敏度分別為39.73%、49.00%、47.50%、57.00%、和51.48%[6]。此外,有研究者發現,腫瘤標志物水平在評估預后中有重要的預測意義。大量研究表明,腫瘤標志物可以預測NSCLC患者的預后,普遍的結論是TMs水平升高的患者比正常的患者預后差[7-8]。例如研究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前后/輔助化療前后CEA和CYFRA21-1的表達水平發現,手術前后CEA或CYFRA21-1水平仍高于正常水平值的患者,其治療預后并不理想,特別是CEA和CYFRA21-1均維持高水平的患者,其預后更差[9]。針對治療后患者血清ProGRP、NSE、CYFR A21-1和CEA水平的檢測有助于判斷小細胞肺癌患者是否對Ⅰ期化療敏感從而考慮是否調整治療方案[10]。即便如此,但目前對腫瘤標志物在肺癌預后中的預測意義仍存在爭議,需要更多的臨床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2 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斷中的改進
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在肺癌患者的診斷、病理分型、腫瘤分期及療效預測等方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對早期肺癌低于90%的特異度及不足30%的靈敏度檢測效度,相對低下的診斷準確性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通過回顧文獻報道發現,為了提高診斷的特異度及靈敏度,研究者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
2.1 單項指標檢測與多項指標聯合檢測 有文獻指出,CEA、NSE、CYFRA21-1在肺癌的靈敏度分別為40.9%、23.3%和41.5%,其特異度分別為99.2%、97.9%和97.9%,但通過聯合多項指標檢測,可使肺癌檢測陽性率顯著提升到85%,明顯提高腫瘤標志物對肺癌診斷的準確性,顯然優于單項指標[11]。在肺癌患者中,單獨CEA檢測時,其靈敏度為33.23%,特異度為89.56%,準確率為48.72%;當與CYFRA21-1聯合檢測時,靈敏度增至80.19%,特異度增至93.57%,準確率為86.17%[6]。一項大樣本薈萃分析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結論,單項指標CEA、CYFRA21-1、SCC、NSE和ProGRP的靈敏度分別為47.50%、57.00%、49.00%、39.73%和51.48%,特異度分別為92.34%、90.16%、91.07%、89.11%和94.89%。多指標聯合分析顯示,NSE+ProGRP對SCLC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8.90%和72.82%。CYFRA21-1+CEA+NSE+CA125對肺癌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高達90.33%和97.5%,準確率為92.1%[12]。
2.2 拓展腫瘤標志物樣本的來源 腫瘤標志物檢測取樣的來源已由原來的血清樣本檢測,逐步擴展到血漿、惡性胸腔積液、腦脊液、呼出氣冷凝液等,而且研究還發現,后者樣本檢測的靈敏度及特異度較血清有所上升。Kim等[13]的研究發現,相對于血清ProGRP檢測,血漿ProGRP水平檢測可進一步提高其靈敏度。在與良性肺部疾病的鑒別中,靈敏度可達84%,與NSCLC相辨別度可提升至87%。在對比SCLC患者胸腔積液及血清中CYFRA21-1和SCC表達水平的研究中發現,選取胸腔積液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測,其靈敏度及特異度較血清高(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4.34%和87.98%)。Liu等[14]研究也證實了腫瘤標志物對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價值,對比SCLC患者胸腔積液及血清ProGRP濃度分別為1339.1 ng/L及925.9 ng/L,分別是46 ng/L臨界值的29.11倍及20.13倍。而且還發現SCLC所致的惡性胸腔積液以ProGRP單項檢測價值最高,且明顯優于NSE在SCLC的診斷價值。而肺鱗癌及肺腺癌所致惡性胸腔積液以胸腔積液CEA+CYFRA21-1價值最高。腦部是肺癌常見的轉移灶,Wang等[15]通過比較肺癌腦膜轉移病灶(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MC)與腦部良性病灶患者腦脊液中CYFRA21-1、NSE和CEA的表達水平的研究發現,各項指標表達水平均較良性病變有明顯升高,其中CEA的靈敏度最高,而CYFRA21-1特異度最高。通過進一步比較患者的腦脊液及血清TM水平發現,腦脊液中這3種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高于血清,而且還發現,聯合檢測腦脊液CYFRA21-1和CEA水平,可使MC確診特異度高達100%,靈敏度也達到74.3%。肺癌原發于肺部,而肺部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呼出氣體與肺癌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研究,通過檢測肺癌患者呼出氣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中腫瘤標志物水平的研究結果顯示,EBC中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高于正常患者,而且較血清中腫瘤標志物水平具有更高的陽性率,其中EBC-CEA具有最佳的預測價值[16]。
2.3 腫瘤標志物臨界值的調整 Chu等[4]通過對比良性肺部腫塊、早期肺癌及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發現,隨著腫物惡性程度加重,腫瘤標志物水平也逐步升高。那么如何根據腫瘤標志物水平來對腫物惡性程度給予區別?有研究者參照以往研究推薦的各項腫瘤標志物臨界值,SCC、CEA、CYFRA21-1和NSE分別為1.5 ng/mL、5.0 ng/mL、4.0 ng/mL和24 ng/mL,在此臨界值水平下,聯合SCC、CEA、CYFRA21-1和NSE四項指標對肺癌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其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43.4%和86.3%。當以各項指標特異度為100%作為研究目標時,各項指標臨界值經調整后分別為0.95 ng/mL、10.16 ng/mL、4.91 ng/mL和22.42 ng/mL,此時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為37.3%。研究結果也顯示,當特異度上調時,不同腫瘤標志物水平調整各異,但此時的檢測靈敏度反而下降[4]。由此可見,腫瘤標志物臨界值的確定關乎其檢測的特異度及靈敏度,只有選擇合適的臨界值,才能提高檢測準確性,但關于標準臨界值的確定至今尚無統一結論。
2.4 研究EGFR突變與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的關系 大量研究已證實,TNM分期越晚,CEA水平越高,肺癌患者預后越差[17-18]。相反,Kataoka等[19]報道顯示治療前CEA高表達者比CEA正常者對EGFR-TKI治療療效更好。有研究者指出,血清CEA水平可預測EGFR-TKI在攜帶EGFR突變肺癌患者中的療效。Qin等[20]通過比較EGFR-TKI治療40例攜帶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預后效果顯示,治療前CEA高水平的患者其預后效果較佳。在對比EGFR突變型與野生型肺癌患者血清CEA表達水平的研究中發現,EGFR突變的患者,其血清CEA水平明顯高于野生型患者,通過EGFR-TKI治療后,EGFR突變患者血清CEA水平明顯下降[21]。這結果再次證實了EGFR突變是TKI治療的有效因子,而且通過監測CEA水平可以預測治療效果,并且提示血清CEA水平與EGFR突變狀態存在密切關系。Shoji等[22]在研究血清CEA水平與EGFR突變率相關性中發現,血清CEA
≥20 ng/mL,其對應的EGFR突變率分別為35.0%、55.0%和87.5%。Yang等[23]在EGFR突變情況與CEA水平相關性的研究中發現,CEA水平與EGFR突變率相關,根據CEA水平不同,分為CEA
5 ng/mL、5 ng/mL≤CEA
≤CEA
3 結論與展望
傳統的影像學檢測在肺癌診斷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它無法早期發現腫瘤,并為腫瘤病理提供直接的證據,纖維支氣管鏡活檢雖然可以直接獲取標本進行檢測,以及它的有創性及取樣的風險性,痰或胸水細胞學檢查存在較大的波動性,以上傳統檢測手段的局限性明顯阻礙了其在肺癌診斷中開展。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同時具備取材便捷、結果可信度高等優點,使其成為臨床上診斷和排除腫瘤的常規檢測指標,通過聯合檢測可提高其在肺癌診斷中的準確性,但目前聯合檢測指標尚缺乏標準化的檢測方案,而且其診斷的靈敏度及特異度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為實現腫瘤標志物對肺癌的早期診斷,近些年,研究者在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的基礎上,逐步將注意力轉移到研發新的腫瘤標志物檢測手段,以便提高檢測的靈敏度與特異度。針對有并發癥的患者,如惡性胸水、腫瘤腦轉移、血痰等患者,通過多方位選取不同的樣本進行檢測,目前通過惡性胸水、腦脊液、呼氣冷凝液等樣本檢測,顯著擴大了樣本的取材范圍,使腫瘤標志物檢測靈敏度更高,特異度更強,隨著檢測手段的更新,取材的多元化,也為腫瘤標志物檢測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讓眾多研究者看到了其在肺癌早期診斷的曙光。但同時也應該意識到,腫瘤分期越早,其腫瘤標志物水平改變越不明顯,即便聯合多項指標,其診斷靈敏度依舊不理想。單項腫瘤指標在晚期肺癌診斷靈敏度為40%,而在早期肺癌中,其靈敏度低于20%,即便聯合多項指標(SCC、CEA、CYFRA21-1和NSE),其靈敏度仍僅有43.4%,而特異度為86.3%[4]。為實現腫瘤指標對肺癌的早期診斷,還需尋找更為有效的檢測手段。
參考文獻
[1] Parkin D M, Bray F, Ferlay J,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2] Wang C Y, Huang M S, Huang M H, et al. Persistently high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s after surgery indicate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J Surq Res,2010,163(2):45-50.
[3] Goldstraw P, Crowley J, Chansky K,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J].J Thorac Oncol,2007,2(8):706-714.
[4] Chu X Y, Hou X B, Song W A, et al. Diagnostic values of SCC, CEA, Cyfra21-1 and NSE for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pulmonary masses: A single center analysis[J].Cancer Biol Ther,2011,11(12):995-1000.
[5] Hanagiri T, Sugaya M, Takenaka M, et al. Preoperative CYFRA 21-1 and CEA as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11,74(1):112-117.
[6] Lu X F, Yang X Q, Zhang Z M, et al. Meta-analysi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2010,13(12):1136-1140.
[7] Kozu Y, Maniwa T, Takahashi S,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ostoperative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pathological-stage Ⅰ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Cardiothorac Surg,2013,8(1):106-112.
[8] Nagashima T, Sakao Y, Mun M, et al.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resected small-siz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peripheral lung: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s[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3,19(5):351-357.
[9] Duan X, Cui Y, Gong M, et al. Variations in serum CEA and CYFRA21-1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facilitate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2015,18(6):358-364.
[10] Holdenrieder S, von Pawel J, Dankelmann E, et al. Nucleosomes, ProGRP, NSE, CYFRA 21-1, and CEA in monitoring first-line chemotherapy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8,14(23):7813-7821.
[11] Wang B, He Y J, Tian Y X, et al. Clinical utility of haptoglobin in combination with CEA, NSE and CYFRA21-1 for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22):9611-9614.
[12] Lu X, Yang X, Zhang Z, et al. Meta-analysi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J].Chinese Tournal of Lung Cancer,2010,13(12):1136-1140.
[13] Kim H R, Oh I J, Shin M G, et al. Plasma proGRP concentration i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discriminating small cell lung cancer from nonmalignant conditions 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Korean Med Sci,2011,26(5):625-630.
[14] Liu Y, Yu L, Lin J. Study on the value of tumor markers ProGRP, CYFRA21-1, NSE and CEA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J].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2006,9(3):273-276.
[15] Wang P, Piao Y, Zhang X, et al. The concentration of CYFRA 21-1, NSE and CEA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an be useful indicators for diagnosis of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of lung cancer[J].Cancer Biomark,2013,13(2):123-130.
[16] Zou Y, Wang L, Zhao C, et al. CEA, SCC and NSE levels in 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possible 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J].J Breath Res,2013,7(4):2548-2560.
[17] Matsuoka K, Sumitomo S, Nakashima N,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CYFRA21-1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stage Ⅰ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7,32(3):435-439.
[18] Okada M, Nishio W, Sakamoto T,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erioperative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alysis of 1,000 consecutive resections for clinical stage I disease[J].Ann Thorac Surg,2004,78(1):216-221.
[19] Kataoka Y, Okamoto K, Kitamura T, et al. A case of postoperative thymic carcinoma recurrence that was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nedaplatin and docetaxel[J].Gan ToKagaku Ryoho,2013,40(13):2561-2563.
[20] Qin H F, Qu L L, Liu H, et al. Serum CEA level change and its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Gefitinib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7):4205-4208.
[21] Facchinetti F, Aldigeri R, Aloe R, et al. CEA serum level as early predictive marker of outcome during EGFR-TKI therapy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J].Tumour Biol,2015,36(8):1-9.
[22] Shoji F, Yoshino I, Yano T,et al.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 in recurrent lung adenocarcinomas[J].Cancer,2007,110(12):2793-2798.
篇6
為何要檢查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的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肽等。腫瘤標志物可分為:①胚胎性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②含糖物質類標志物,如癌抗原(CAl25、CA199、CA50 、CA242等);③酶類標志物,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等;④激素類標志物,如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⑤其它蛋白質類標志物,如鐵蛋白(Ferr)、β2-微球蛋白等。
當機體發生腫瘤時,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的某些腫瘤標志物就可能會相應地升高。通過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可以在腫瘤普查中早期發現腫瘤患者,目前最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原125(CA125)、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等。
如何看懂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
甲胎蛋白(AFP)正常參考值:血清中含量小于10ng/mL,肝癌患者血中的AFP大于400ng/mL,要引起警惕。不過,AFP升高也并非肝癌的專利。因為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或者肝硬化患者的AFP都會增高,這類升高一般不超過300ng/mL。普通肝炎AFP增高的時期不長,隨著轉氨酶恢復正常,AFP也會逐漸減少到正常水平。正常孕婦在妊娠3~5個月時AFP會達最高峰(一般不超過200ng/mL)。
癌胚抗原(CEA)正常參考值:血清中含量小于5ng/mL,原發性結腸癌、胰腺癌、膽管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統腫瘤的陽性率會增高。其它部分患有良性腫瘤、炎癥和退行性疾病,如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CEA也會升高。不過,這類“升高”遠遠低于惡性腫瘤,一般小于20ng/mL。
糖原125(CA125)正常參考值:血清中含量小于35U/mL,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會明顯升高,其他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其他婦科腫瘤等也有一定的陽性率。非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卵巢囊腫、胰腺炎、肝炎等有不同程度升高。此外在早期妊娠的頭3個月內,CA125也有升高的可能。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正常參考值:血清中含量小于4.0ng/mL。通常血液中不含或只有極微量PSA。只在患有擠壓或破壞前列腺細胞的疾病時可造成PSA的增高,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等。絕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增高。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腎臟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血清PSA水平也可升高,但必須結合其他檢查進行鑒別。
小細胞肺癌相關抗原(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參考值:血液中含量0~16ng/mL, NSE被認為是監測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標志物,對監測小細胞肺癌療效與病程、預后有重要的價值。 NSE也可作為神經母細胞瘤的標志物。血清NSE水平的測定比測定尿液中兒茶酚胺的代謝物更有意義。對胺前體攝取脫羧細胞瘤、精原細胞瘤及其它腦腫瘤的診斷也有重要意義。
糖類抗原(CA153、CA199 、CA724、CA50、CA242)正常參考值分別為:血液中含量分別小于 25U/mL、34.0 U/mL、8.2U/mL、20 U/mL、10 U/mL。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異性標志物;CA19-9是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膽囊癌的相關標志物,是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志物;CA72-4是目前診斷胃癌的最佳腫瘤標志物之一,CA50為廣譜腫瘤標志物;CA242是一種新的腫瘤相關抗原,當消化道發生腫瘤時,其含量升高。糖類抗原在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肺癌、卵巢癌、宮頸癌、膽管癌、肝癌等陽性率也會相應增高。多種良性和炎癥病變時也會有增高現象。糖類抗原聯合檢測對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肺癌、卵巢癌、宮頸癌、胰腺癌、膽管癌、肝癌等疾病的診斷、監測、治療、預后具有較高的價值。
β2-微球蛋白(β 2-MG)正常參考值:血液中含量小于 3.2mg/L ,β2-MG是惡性腫瘤的輔助標志物,也是一些腫瘤細胞上的腫瘤相關抗原。在淋巴系統腫瘤,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細胞肉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中尤為明顯,在肺癌、乳腺癌、胃腸道癌及子宮頸癌等中也可見增高。由于在腫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顯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鑒別良、惡性腫瘤。
組織多肽抗原(TPA)正常參考值:血清中含量小于120U/L(酶聯免疫法),TPA是腫瘤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在腫瘤診斷上無特異性,惡性腫瘤檢出率達70%。常用于缺少特異指標的惡性腫瘤療效追蹤觀察,病情好轉時降低,復發時升高。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時也可出現TPA增高現象。
組織多肽特異抗原(TPS)正常參考值:血液中小于55U/L(EIA法),TPS是腫瘤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80%卵巢癌患者增高,肺癌亦可見增高。查血中TPS可監測癌性疾病活性及治療效果。
胰胚胎抗原(POA)正常參考值:血液中含量0~7U/mL,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敏感、特異的新標志物,胰腺癌的POA的陽性率為95% ,當肝癌、大腸癌、胃癌等惡性腫瘤時也會使 POA升高,但陽性率較低。
鐵蛋白(SF)正常參考值:男性30~400 μg/L ,女性13~150 μg/L。
篇7
常規體檢中包括肝腎功能、心電圖、B超等。沈陽慈銘健康體檢中心資深專家劉銳蘭說:“可能受經濟條件制約,或不懂相關知識,除非自己感覺不適,體檢時很少有人提出檢查具體項目,甚至覺得X線、CT等就可排查一切病癥。事實上,40歲以上的人應做腫瘤排查,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查。”腫瘤標志物,這個聽起來可怕又似乎有些陌生的名詞,究竟代表著什么呢?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據遼寧省腫瘤醫院肝膽科付慶才主任介紹,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組織和細胞由于癌基因及其產物的異常表達所產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質,這些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質,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幾乎不產生或產量甚微。通俗地說,是指由腫瘤組織產生的、存在于腫瘤組織本身,或分泌到血液或其他區域的體液,或因腫瘤組織刺激,由人體細胞產生,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的一類物質。腫瘤標志物臨床應用意義在于:輔助診斷;監測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觀察療效;判斷愈后;腫瘤的鑒別診斷等。
腫瘤標志物檢查十分簡單,只需抽取空腹靜脈血1~2毫升,與查血常規、乙肝等項目一樣,沒有太多禁忌,一般體檢中心和醫院都能檢查。
腫瘤標志物是否是腫瘤前兆
王女士體檢測了腫瘤標志物。結果報告單上說她CEA、CA50和CAl99等多個腫瘤標志物指標升高,臨床高度懷疑她患有消化道腫瘤,建議做進一步檢查。王女士和家人嚇壞了,趕緊到醫院做胃鏡、腸鏡、CT、MRI,全身PET/CT掃描檢查,并沒發現腫瘤。醫生建議王女士定期復查。每次查腫瘤標志物,依然偏高,但其他檢查卻又沒問題。
王女士再次復查時,與醫生交談時無意中提到的“我連家里的貓都沒心情喂了”引起了醫生注意。原來王女士是位全職主婦,家里養了兩條狗、三只貓,每天與這些寵物同吃住,很密切。醫生認為王女士腫瘤標志物偏高很可能與寵物有關,建議她與愛犬、愛貓暫時隔離,三個月后再復查。三個月后,王女士如期到醫院復查,原來偏高的腫瘤標志物指標全部恢復正常。
原來,腫瘤標志物除了與腫瘤有關外,還受很多因素影響:1.一些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腎病、糖尿病及服用過某些藥物等。2.生理變化及一些不良習慣,如懷孕、吸煙、酗酒等。3.抽血過程中污染、抽血引起紅細胞破裂、標本保存不當、試劑差異及檢測欠規范等也會干擾檢查結果。甚至與寵物接觸太親密等都可能導致腫瘤標志物水平升高。
付主任指出,體檢時受檢者腫瘤標志物高不一定有腫瘤,其意義在于提示。排除一些影響檢測結果因素后,再決定是否隔2~4周再檢測。付主任也解釋說,腫瘤標志物的結果一般只會“定性”。所以報告單上通常只有“陰性”或“陽性”。“陰性”者,多數沒有腫瘤發生。而對于“陽性”者,醫生往往會建議復查。徐醫生建議,可疑“陽性”結果的復查宜用“定量”檢測。定量檢測值分兩種情況。一,輕度升高(超過正常參考值不是太多),發生腫瘤的可能性比較低,可考慮進一步檢查,或動態觀察。二,中重度升高或多項指標持續升高,腫瘤發生的可能性很高,盡快做醫學影像學和細胞病理學的檢查。
同樣,腫瘤標志物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相關腫瘤。例如在肝癌病人中,肝癌標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陽性率僅達79%~90%,也就是說還有10%~30%的原發性肝癌患者AFP是正常或只有輕度升高。受檢者也要注意。
腫瘤標志物檢測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防癌檢查或癌癥的早期發現目前主要依靠現代醫學影像(內窺鏡)學、細胞病理學和檢驗醫學及臨床醫師等的互相配合。付主任特別強調,腫瘤標志物決不是惡性腫瘤的診斷指標。腫瘤標志物檢驗結果升高不等于惡性腫瘤,只能看作是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如何“亡羊補牢”
付主任說:如果成為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首先要做到的是調整心態。高危不代表一定會得惡性腫瘤。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也不同。根據側重點改變自己壞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最重要的是要定期檢查。比如,肺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胸片,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胃鏡檢查。有條件的話,45歲以上最好做得全面些,包括B超、胸片、胃鏡、肛腸指診、宮頸刮片、乳腺紅外線檢查等,每年花三五百塊錢,基本能夠涵蓋高發癌癥的70%以上。
【鏈接】:
教你看懂“腫瘤標志物”
1. 甲胎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參考值:血清
AFP是人體胎兒期血液中出現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它在胎兒的肝細胞內合成,而到了成人期,肝細胞就會失去這種合成能力。因此AFP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極微,但在肝細胞功能發生異常,特別在患有原發性肝細胞癌時,血清中又可出現AFP升高,所以臨床上常常借助AFP的檢查作為原發性肝細胞癌的輔助診斷。
需要警惕:肝癌病人血中的AFP比正常人明顯升高10倍至數萬倍,所以如果你的AFP檢查結果大于400ng/ml的話確實要引起警惕。
?無需恐慌:AFP升高也并非肝癌的專利。因為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或者肝硬化患者的AFP都會增高,不過這類升高一般不超過300ng/ml。普通肝炎AFP增高的時期不長,隨著轉氨酶恢復正常,AFP也會逐漸減少到正常水平。
除了肝炎,先天性總膽管閉鎖,開放性骨脊裂的胎兒,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等疾病的患者,其AFP指標也會有所增高。
值得一提的是,AFP增高有時還可能意味著喜事:因為懷孕也會使AFP指標升高,正常孕婦在妊娠3~5個月時AFP會達最高峰(一般不超過200ng/ml),以后逐步下降,到胎兒出生后恢復正常。
2. 癌胚抗原(英文縮寫:CEA) 正常參考值:血清<3.4ng/ml
CEA是首先在結腸癌病人的血清中發現的一種糖蛋白,在胎兒3~6個月的血清中也可以檢測到,所以稱作癌胚抗原。
需要警惕:研究顯示,原發性結腸癌患者出現CEA增高的比例達45%~80%。除原發性結腸癌以外,胰腺癌、膽管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統腫瘤的陽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因此,如果你在體檢中發現CEA增高,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去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無需恐慌:除了上述癌癥,其實部分患有良性腫瘤、炎癥和退行性疾病,如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變病人的CEA也會升高。不過,這類“升高”遠遠低于惡性腫瘤,一般小于20ng/ml。
此外,吸煙者人群CEA普遍高于非吸煙人群,約在5.5ng/ml左右。
3. EB病毒殼抗原免疫球蛋白A(英文縮寫:VCA/IgA)正常參考值:血清≤12U/ml
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 (英文縮寫:EA/IgA) 正常參考值:血清≤12U/ml
EB病毒對于很多廣東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它是鼻咽癌的標志物。在鼻咽癌患者中,90%以上EB病毒的VCA/IgA和EA/IgA檢查呈“陽性”。若體檢中使用高質量試劑檢測,受檢者血液標本這兩項又是“陰性”,有專家認為5年內無鼻咽癌發生的可能。
需要警惕:VCA/IgA、EA/IgA兩種抗體呈陽性者患鼻咽癌的比例分別為2%和30%~40%。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認為是鼻咽癌的高危對象:①VCA/lgA單項高(滴度)。②上述兩項指標均陽性。③上述兩項指標中,任何一項持續升高。
高危人群出現以下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做細胞學活檢和影像學等有關檢查:
1.鼻塞;
2.回抽性鼻涕帶血;
3.一側耳道溢液、耳鳴,聽力減退、單側耳悶塞;
4.單側頑固性頭痛伴復視及面神經麻痹、進行性增大的無痛性頸部包塊。
無需恐慌:在EB/VCA/IgA和EA/IgA陽性人群中,也有部分是鼻咽喉等部位炎癥所致。
4糖鏈抗原125(英文縮寫:CA125)正常參考值:血清<35U/ml
糖鏈抗原125(CA125)對于女性尤為重要,因為它是國際公認的卵巢癌主要相關抗原,在卵巢腫瘤的診斷、治療、監測、判斷愈后等方面作用顯著,是卵巢腫瘤診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指標,同時也是非卵巢癌中的重要參考指標。
需要警惕:研究證實,卵巢癌病人的血清CA125水平會明顯升高,其他非卵巢惡性腫瘤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結腸直腸癌32%、其他婦科腫瘤43%。
無需恐慌:非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卵巢囊腫、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雖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陽性率較低。此外在早期妊娠的頭3個月內,CA125也有升高的可能。
篇8
【關鍵詞】宮頸癌;血清;腫瘤標志物
目前宮頸癌作為疾病中常見多發且死亡率較高的第二惡性腫瘤,僅僅次于乳腺癌,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宮頸癌發病較為隱匿,在臨床確診時大多數癌患者就診發現時已屬中晚期。早期階段無典型的臨床癥狀,易被患者所忽略,存在較高漏診率且早期治療較為困難,疾病發展速度較快,預后效果較差。臨床治愈率較低,致該病具有的生存率較低,因此對其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是癌病死率降低的關鍵環節,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1]。隨宮頸癌發病率日益趨于低齡化且隱匿性較強,尋求一種可提高早期診斷率的檢測分析方法是關鍵。有研究稱篩選高靈敏度血清腫瘤標志物有助于對癌癥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及預后評估。檢測腫瘤標志物具備高效、方便、易獲取且創傷小等特征,在宮頸腫瘤的篩查、診斷、監測及判斷預后方面尋找敏感的腫瘤標志物具有重要臨床價值,也有研究報道稱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臨床診斷、復況及遠處轉移跡象做出一定判斷[2-3]。因此,本研究中經過對癌患者血清中的多項腫瘤標志物進行測定分析,并探討其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隨機選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部或門診接受治療的58例宮頸癌患者,其臨床診斷符合宮頸癌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58例,臨床分期為Ⅰ~Ⅱa期22例,Ⅱb~Ⅲ期36例。經病理確定其腺癌30例,鱗癌28例。其年齡43~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5±5.1)歲;正常對照組均為健康體檢者,共50例,其年齡40~62歲,平均年齡(55.7±6.2)歲,各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無統計學意義。1.2研究方法[4]對所有入選患者在早晨進行抽取空腹狀態3mL靜脈血,對其血清分離后,備用,均按照SOP文件進行嚴格操作;而病理學檢查需依據臨床實驗室中的常規病理學檢查手段進行操作。1.3統計學方法研究過程中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通過樣本檢測后的結果以均值±標準差(珔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尿液中腎損傷標志物的比較通過跟蹤和記錄并對其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可以看出,在所有腫瘤標志物各個參考值中觀察組標志物測定水平較對照組而言高,通過統計學分析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整體標志物水平看出觀察組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其具體兩組的水平比較結果見表1。2.2血清水平與臨床分期及病理類型的關系通過數據的記錄和統計學分析,我們看出通過治療后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其臨床嚴重度及病理類型具有直接相關性。結果見表2。
3討論
宮頸癌領域隨腫瘤標志物研究已作為重要輔助診斷及病情檢測手段之一。SCC作為一類特異性較高且用在診斷磷癌腫瘤標志物最早,有益于對鱗狀上皮細胞癌如宮頸癌等進行診斷、檢測,臨床當前將SCC測定作為宮頸鱗癌診斷、病情監測、預后判斷輔助指標之一[5-7]。CEA屬腫瘤細胞表面片段性抗原體,易在包漿中形成并經膜進入體液內,因此所有位于內胚層的腫瘤均呈現CEA水平上升,因此宮頸癌CEA表達具有臨床參考價值。CA125抗原對宮頸癌、卵巢癌患者表達在胚胎期體腔上皮來源于腹膜、胸膜、心包膜、輸卵管、子宮內膜等組織中[7]。本研究聯合觀察組CEA、CA125、CA19-9、SCC的水平標志物對我院受試患者進行檢測。我們將隨機分組后的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標志物水平比較,與對照組的相關水平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且與腫瘤臨床分期及病理分級具有關聯性。
參考文獻
[1]汪曉峰,魏仙風,唐春妍.宮頸癌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檢測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27(01):63-67.
[2]梁衛江,李文超,楊葉青,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在宮頸鱗癌診斷及預后預測中的價值[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04):353-356.
[3]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建議[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2,35(02):103-116.
[4]徐向勇,劉為邦,申建維,等.CA19-9、AFP水平對慢性乙型肝炎的關系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2):1578-1579.
[5]童紅莉,李娟,溫新宇,等.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1,18(03):160-161.
[6]楊天文,何平.膽結石患者血清CA19-9、CEA表達與膽管炎癥的關系[J].重慶醫藥,2013,42(06):633-634.
篇9
【關鍵詞】肺癌診斷;腫瘤標志物;臨床檢驗
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疾病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均處于各類惡性腫瘤的首位,中老年人群的肺癌發生率最高,且增長率較高。血清學腫瘤標志物是一種較為可靠的肺癌臨床診斷依據,該檢查方法具有成本較低、無創傷、操作簡便等顯著優勢,因而也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和主要趨勢。現階段,臨床常見的腫瘤標志物種類已經達到十種以上,主要包括癌癥基因、癌細胞產物、肽類激素類、同工酶類、癌相關抗原類以及癌胚抗原類等等,各種腫瘤標志物均能夠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率,促進其死亡率逐步降低。本次醫學研究就對細胞角蛋白 19 片斷 21-1(Cyfra21-1)、CA1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等的檢驗結果對于肺癌診斷的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將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醫學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間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為觀察對象,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齡范圍在52歲至77歲之間,平均(63.5±12.4)歲。其中,腺癌34例,小細胞肺癌46例,鱗癌20例。同時選擇同時期到我院接受檢查的100例良性肺部腫瘤患者和10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對象,且三組觀察對象其他臨床資料對比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 檢驗方法
全部觀察對象均與清晨抽取3ml至5ml不等的空腹靜脈血,對血清實施分離處理,留取血清備用。患者腫瘤標志物檢查指標包括:細胞角蛋白 19 片斷 21-1(Cyfra21-1)、CA1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患者腫瘤標志物檢驗過程中,嚴格執行相關操作規范和標準,本次醫學研究所有檢驗設備為大龍全自動酶免分析儀。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醫學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使用X2檢驗方法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
2 結果
2.1 腫瘤標志物診斷情況
CYFRA21-1、CA125、NSE和CEA四類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對比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而聯合檢查結果與四類腫瘤標志物診斷結果對比則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
表1 腫瘤標志物臨床診斷結果分析[n/%]
指標 準確度 特異度 靈敏度
CYFRA21-1 76(76) 96(96) 53(53)
CA125 75(75) 96(96) 53(53)
NSE 75(75) 93(93) 62(62)
CEA 74(74) 93(93) 51(51)
聯合檢測 90(90) 85(85) 81(81)
2.2 血清標志物檢測
肺癌組觀察對象的Cyfra21-1、CA125、NSE、CEA水平均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和健康對照組觀察對象,三組觀察對象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
表2 三組觀察對象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x±s]
組別 例數(例) Cyfra21-1(μg/L) CA125(U/mL) NSE(μg/L) CEA(μg/L)
肺癌組 100 19.56±3.22 72.27±8.34 32.65±6.23 31.38±6.24
良性組 100 1.76±1.32 24.05±2.11 7.52±1.33 3.18±0.55
健康組 100 1.15±0.53 22.28±3.22 5.01±0.84 2.02±0.35
3 討論
在初期肺癌臨床診斷過程中,因患者缺乏典型臨床表現,因而誤診和漏診發生率較高,并且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不利影響。近年來,腫瘤標志物檢驗在肺癌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CA125屬于細胞表面高分子糖蛋白的一種,通常分布于胎兒體腔上皮和卵巢癌細胞表面中;CYFRA21-1屬于非小細胞肺癌常用的預后判斷和臨床診斷指標;NSE是一種敏感度較高的小細胞肺癌標志物,該物質主要分布在神經外胚層腫瘤細胞內以及神經內分泌組織中[1]。患者血液 NSE含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含 NSE 的腫瘤細胞破裂,導致血液中 NSE 的大量擴散。從本次醫學研究結果可知,在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NSE 對小細胞肺癌具有較高的敏感度,CEA 對腺癌具有較高的敏感度,CYFRA21-l對鱗癌具有較高的敏感度[2]。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甲狀腺腫瘤,腫瘤標志物,診斷
甲狀腺癌多起病隱匿,常以無痛性甲狀腺結節為最初臨床表現。雖然通過臨床觸診、B超、核素顯像及細針穿刺細胞學活檢(FNAB)等綜合評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診斷的精確性,但早期診斷仍有困難。隨著分子和蛋白水平對腫瘤研究的進展,與甲狀腺癌發生、發展、轉歸有關的腫瘤標志物近年來出現較多,而理想的腫瘤標志物應該具有特異性高、敏感性強、可信度高及穩定性強的特點[1]。我們就近年來對甲狀腺癌腫瘤標志物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Galectin3 Galectin3(Gal3)是β半乳糖苷酶結合蛋白家族成員,分子質量為31ku,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亦可位于胞膜及胞核。已有研究證明[2],Gal3可作為甲狀腺惡性腫瘤特別是甲狀腺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一個表型特征,考慮Gal3的表達和PTC細胞保持高度增殖活性有關,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仍不明確。Paron等[3]利用2DE和MALDIMS方法研究大鼠甲狀腺細胞系FRTL5和Kiras癌基因轉化細胞系Kimol的細胞核蛋白質表達差異,發現Gal3過度表達于Kimol中,而在FRTL5中不表達。研究表明Gal3通過和甲狀腺轉錄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factor1, TTF1)的同源結構域相互作用使TTF1的轉錄活性上調, TTF1是甲狀腺特有的甲狀腺球蛋白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基因轉錄的調控因子,它的表達水平和甲狀腺細胞增殖水平成正比。Gal3通過和TTF1的相互作用調控甲狀腺細胞的生長分化過程,在腫瘤的轉化和轉移方面起重要作用。Galectin-3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可在針吸細胞中進行,具有簡單、易推廣、結果相對可靠的特點。
2 細胞角蛋白(CK) 細胞角蛋白是形成表皮細胞中的角質蛋白,是哺乳類動物細胞5種支架成分之一,來源于局部上皮細胞。以前的研究表明高分子量CK的免疫組化可用于組織切片中PTC的輔助診斷。近年來,CK 的研究方向漸轉向低分子量CK-19。CK-19為I型角蛋白,可表達于正常非角化上皮及異常增生上皮的基底層細胞,主要表達于單層上皮細胞,當這些細胞癌變后角蛋白組成不變,但CK-19表達增加。在正常甲狀腺濾泡中僅為局灶性陽性,而在甲狀腺狀癌中表達增多,尤其當染色強陽性時,支持狀癌的診斷,普遍用于區別狀癌和狀增生,但陽性率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CK是一個有用的甲狀腺癌輔助診斷標記,但特異性不高。
3 組織蛋白酶B Srisomsap1等[4]利用2DE對多種甲狀腺疾病組織的蛋白質表達情況進行了研究,分離出組織蛋白酶B(cathepsin B, CB)等。CB是細胞溶酶體中的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可降解層連蛋白、纖連蛋白、IV 型膠原等細胞外基質成分。研究表明, CB在乳腺癌、甲狀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上調,且活性明顯升高[5]。腫瘤細胞CB的表達上調及活性增強有助于降解基底膜主要成分―層粘蛋白和IV 型膠原,同時CB通過激活其他蛋白酶如膠原酶、尿激酶等產生協同作用使腫瘤易于侵襲及擴散。利用ESIMS分析CB,結果顯示有4個特異性的斑點:CB1、CB2、CB3、CB4,其中CB2、CB3在甲狀腺濾泡型腺瘤、PTC和甲狀腺濾泡癌中的表達明顯上調,而在結節性甲狀腺腫和Graves病中表達減低。提示可以通過檢測CB水平鑒別那些在顯微鏡下難以區分的甲狀腺濾泡型腺瘤和結節性甲狀腺腫。
4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新血管的生成是實體瘤生長和進展過程中很重嬰的因素。VEGF.C又稱淋巴管生成因子,是近幾年新發現的VEGF家族中的新成員,是唯一能使淋巴管增生的因子,在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中起一定作用。多項實驗表明,甲狀腺癌中VEGF、VEGF—C的表達明顯高于正常甲狀腺,但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組織和血清中也有高水平的VEGF表達。VEGF、VEGF.C在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中表達量不同:VEGF在PTC中陽性表達低于FTC、MTC和ATC,VEGF.C在PTC中陽性表達高于其他類型甲狀腺癌。這可能與濾泡狀癌易發生血行轉移,狀癌易發生淋巴道轉移的生物學行為有關[6]。Jiang[7]等研究了VEGF,VEGF.C和VEGF.D在PTC中的表達和意義,認為VEGF.C和VEGF.D 與PTC 的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且可作為PTC淋巴轉移的預測因子。
5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種核糖蛋白酶,能以自身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端粒DNA,保持端粒的長度而維持細胞的分裂能力,使細胞逃脫衰老和死亡而獲得永生化,因此端粒酶的異常激活是惡性腫瘤細胞無限增殖的關鍵。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不僅在甲狀腺癌中高表達,而且與癌的甲狀腺外侵犯。Ki67標記指數及低分化密切相關。有學者認為,對于組織和細胞病理學不易區分的濾泡性甲狀腺癌和濾泡性甲狀腺腺瘤來說,端粒酶活性是很好的鑒別標志物,他們發現100%的濾泡性甲狀腺癌有端粒酶活性表達,而良性濾泡性甲狀腺腺瘤的陽性率只為19%,癌旁的正常甲狀腺組織則無端粒酶活性。由于端粒酶活性檢測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適用于術前組織FNA標本,有希望作為早期病例的篩查手段。。[8]
6 降鈣素 降鈣素由甲狀腺癌濾泡旁細胞合成及分泌,是MTC較敏感且特異的腫瘤標志物,在MTC幾乎都呈陽性表達且水平升高,而且表達程度與MTC分化程度和侵襲生長能力有關。在未經刺激的情況下,血清降鈣素>100 pg/ml,則提示可能存在MTC。Costante等[9] 測定了5817例甲狀腺結節的血清基礎降鈣素水平,當該值>t20 pg/mI且<100pg/ml時,用五肽胃泌素刺激后再次測定血清降鈣素值,若血清基礎降鈣素值或者刺激后降鈣素值>100pg/ml則有手術指征。Bugalho等[10]評估了血清降鈣索測定與FNAB 用于MTC術前診斷的價值,發現前者較后者敏感性更高(98%VS 63%)。
7 P53 P53基因是人類腫瘤研究中較為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7P13上,編碼一個由393個氨基酸組成的核磷蛋白。P53蛋白分為野生型及突變型兩種。野生型P53蛋白據認為是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可通過誘導P21基因表達來抑制細胞周期G1/S轉換。而突變型P53蛋白失去誘導P21轉錄功能,從而喪失G1/S轉換抑制作用。P53蛋白為轉錄因子,其生物學作用為細胞周期G1期DNA損傷的監控點,在維持細胞正常生長,抑制惡性增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1]。在甲狀腺腫瘤中P53基因突變幾乎全部發生在惡性度極高的間變性癌中或低分化癌中,說明P53突變是甲狀腺腫瘤發生中的晚期事件,其存在常預示預后不良。。
這些特異性腫瘤標志物作為甲狀腺癌的分子標記與甲狀腺細針穿刺活檢、免疫組化及臨床檢驗等技術一起分析,可提高對良性和惡性甲狀腺腫瘤診斷的精確性和敏感性,并且為甲狀腺腫瘤的分類及惡性程度的預測提供新的分子基礎,也為研究甲狀腺癌形成的分子發病機制提供重要的線索。。可見它們的確立對于指導甲狀腺癌的診斷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然而要在與腫瘤發病有關的諸因素中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使它們真正成為臨床應用工具尚需長期艱苦的探索。
參考文獻:
[1]AlaiyaA,AlMohannaM,LinderS.Clinicalcancerproteomics:promisesandpitfalls[J].JProteomeRes,2005,4(4):12131222.
[2]CvejicD,SavinS,PetrovicI,etal.Galectin3expressioninpapillarymicrocarcinomaofthethyroid[J].Histopathology,2005,47(2):209214.
[3]ParonI,ScaloniA,PinesA,etal.NuclearlocalizationofGalectin3intransformedthyroidcells:arolein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3,302(3):545553.
[4]SrisomsapIC,SubhasitanontIP,OttoA,etal.DetectionofcathepsinBupregulationinneoplasticthyroidtissuesbyproteomicanalysis[J].Proteomics,2002,2(6):706712.
[5]LamparskaPrzybyszM,GajkowskaB,MotylT.CathepsinsandBIDareinvolvedinthemolecularswitchbetweenapoptosisandautophagyinbreastcancerMCF7cellsexposedtocamptothecin[J].PhysiolPharmacol,2005,56(3):159179.
[6]張曉黎,郭華,蔣玲.端粒酶與甲狀腺腫瘤[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冊,2000,20(4):188一l91.
[7]DelaTorreNG,BuleyI,WassJA,eta1.Angiogenesisandlymphangiogenesisinthyroidproliferativelesions:relationshiptotypeandtumourbehaviour[J].EndocrRelatCancer,2006,l3(3):93l-944.
[8]JiangHG,GaoM,TangWP,eta1.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VEGF,VEGF-C,andVEGF-Din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J].AiZheng,2005,24(9):1136-1139
[9]CostanteG,MeringoloD,DuranteC,eta1.Predictivevalueofserumealeitoninlevelsforpreoperativediagnosisof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inacohortof5817consecutivepatientswiththyroidnodules[J].JclinEndocrinolMetab,2007,92(2):450-455.
[10]BugalhoMJ,SantosJR,SobrinhoL.Preoperativediagnosisof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ascomparedwithserumcalcitoninmeasurement[J].JsurgOnocol20059l(1):56-60,
[11]KatakiA,SotirianakosS.MemosN,etalp53andC-POSoverexpressioninpatientswiththyroidcancer:animmunohistochemicalstudy[J].Neoplasma,2003,5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