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腫瘤范文

時間:2023-04-01 12:5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消化道腫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消化道腫瘤

篇1

事實證明:硒含量越低,消化道腫瘤死亡率越高

大量資料表明,在肝癌、腸癌高發地區,土壤中微量元素硒較一般地區為低。 硒是一種具有較強抗氧化能力的微量元素,能防止DNA受損,補充硒可減低缺硒人群中上消化道腫瘤的發生。在對伊朗某省胃癌高發區人群的胃癌發病率與血清硒水平研究中發現,血清硒>90mg/L者僅有29%。在調查1763位受試者后發現,血清硒含量高者患大腸腺癌風險較低。中國同樣有資料表明,血清硒濃度與胃賁門癌、食管鱗狀細胞癌有關。

中國醫學科學院于樹玉等,開展了中國8省24個地區人群血硒水平與癌癥調整死亡率的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胃癌、食管癌及肝癌死亡率與血硒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消化道癌病人血硒水平降低是最為明顯的。

我國科學工作者近年來測定分析某縣結腸癌高發地區16個鄉鎮土壤和糧食中的硒含量,結果發現,結腸癌發病率高的鄉鎮,其土壤和糧食中的硒含量者都顯著低于發病率低的鄉鎮。

硒防治消化道腫瘤的四大途徑

硒能“提高”人體免疫及抗氧化能力:首先,硒可提高免疫力,對抗腫瘤細胞復制、轉移,這是由于硒幾乎存于人體每一種免疫細胞中,缺硒可導致免疫力大幅度降低,補硒可調節人體最基本的三大免疫功能: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提高人體防癌抗癌能力。其次,有害自由基增多是致癌重要原因,硒可調節多種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含硒酶”的活性,清除有害自由基,保護細胞膜不受損害,預防腫瘤的發生。

硒能“解除”致癌物的毒性:致癌物是腫瘤發生的最大誘因,硒能夠對致癌物進行“約束”而影響其代謝過程,也就是將致癌物代謝成“不具有致癌性的物質”,這種影響可以有效打斷腫瘤形成的初期環節,從而達到防癌抗癌的目的。

硒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并促其凋亡:硒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發育,抑制腫瘤細胞擴散。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硒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復制,主要是由于硒的特殊代謝產物通過不同途徑進入癌組織所產生的。

硒能“切斷”腫瘤營養供給:腫瘤的成長依賴于機體對其的營養供給,硒可促進機體快速產生“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網的形成與發展,切斷腫瘤細胞的營養供應渠道。由于腫瘤得不到營養來源,會逐漸“枯萎、消亡”;同時由于切斷了腫瘤的代謝渠道,廢物不能排出,腫瘤將逐漸變性壞死,其機制可形象地比喻為"斷敵糧草"和"釜底抽薪"。

硒的強抗氧化力可預防胃癌

人體內硒水平的降低會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引起胃粘膜屏障不穩定,黃嘌呤氧化酶在應急情況下會持續升高,造成胃黏膜缺血性損傷,氧自由基增多,導致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病變。臨床證實,淺表性胃炎患者體內含硒量往往比健康人低,而血液中含硒量低的萎縮性胃炎患者癌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多數胃癌病人處于硒缺乏狀態。我國8省24個地區的調查也表明,居民血硒水平與胃癌的死亡率呈明顯負相關,即硒水平越低,胃癌死亡率越高。

硒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補硒能迅速提高人體含硒酶活性,增強機體抗氧化功能,有效清除人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自由基,阻止胃黏膜壞死,促進黏膜修復和潰瘍愈合,從而預防癌變。

硒能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中國醫學科學院經過16年的研究,證實缺硒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在江蘇啟東肝癌高發區進行了為期8年補硒實驗,觀察結果,補硒人群中的肝癌發

生率比不補硒人群降低了49%!為此,我國用硒預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2000年“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報道,補硒對高危人群預防肝癌的作用:2065例乙肝病毒攜帶者,

分為補硒組1112例和對照組953例,補硒組每人每天服硒228微克,對照組服安慰劑,觀察3年,補硒組血硒顯著升高,相應谷胱甘肽過氧化酶隨之升高,肝癌發病率補硒組3057.55/10萬,對照組5891.11/10萬,相差近一倍。這些研究說明,在肝癌高發區高危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區,補硒是可以預防肝癌的。

硒能提高結直腸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目前,在臨床上大腸癌患者體內硒含量與免疫功能的關系已有大量報道,大腸癌患者補硒后免疫功能隨體內硒含量的上升而明顯提高。顯示了硒對機體免疫功能確有重要意義。

上海瑞金醫院觀察了40 例大腸癌患者手術前后大劑量補硒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患者每天補硒600微克,持續2 周,結果發現:手術前后給大腸癌患者大劑量補硒,可明顯地提高其血硒水平,改善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并增強抗腫瘤的能力。另外,免疫力的提高對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特別說明,硒不僅能夠防治胃癌、肝癌、結腸癌等,對其他類型的消化道腫瘤效果同樣明顯。天然食物中的硒往往不能充分滿足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需要,對健康人預防癌癥,患者戰勝癌癥,則必須依賴額外強化補硒。而在預防消化道腫瘤方面,硒的攝取往往要在很大劑量的前提下才會有效,因此選擇合適的硒制品尤為重要。隨著醫學科學發展,具有高效、安全的獨有特性的紅色納米硒的出現,為預防消化道腫瘤、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改善生活質量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納米硒的推薦劑量

健康狀態

服用劑量

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

90~180微克/天,相當于硒旺膠囊2~4粒

呼吸道/前列腺/甲狀腺/抑郁癥

250~300微克/天,相當于硒旺膠囊6~7粒

胃炎/肝炎/心血管疾病患者

250~300微克/天,相當于硒旺膠囊6~7粒

腫瘤放化療期間

600-800微克/天,限短期服用,相當于硒旺膠囊16粒

篇2

摘 要:目的:淺談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的臨床體會。方法:對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和綜合性護理。常規護理主要包括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定時檢查、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進行生活上的幫助。綜合性護理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狀況進行加強營養措施,和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健康輔導,進行中西結合護理。最后以患者的存活情況和生活質量為指標,進行分析統計。結果:前者在存活時間上明顯較后者的存活時間少,并且后者在進行心理輔導前后的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結論:綜合性護理能有效的增加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且對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的康復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臨床護理;體會

    消化道腫瘤是食道癌、胃癌、肝癌、直腸癌等的總稱,其中肝癌和胃癌是我國死亡率最高的兩種消化道腫瘤,人體發生癌癥時消化道癌癥的幾率為60%,所以,尋找治療消化道癌癥的有效措施一直是我國的重點研究對象。目前,國內外還沒找到有效地治療消化道疾病的治療方案,在此方面的臨床護理顯得格外的重要,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一個好的護理方案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延長患者的生命。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體步入老年,身體機能有所下降,免疫力下降。老年性消化道腫瘤帶給老年人的不只是病痛,更是心靈上的折磨。特此,湖北省腫瘤醫院自2010年12月對前來我院的患者進行篩選,采取兩種治療方案進行跟蹤護理,取得了滿意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自2010年12月至今前來我院的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齡69~83歲,平均72歲。患有肝癌的39例,食道癌的患者10例,胃癌的患者12例,胰腺癌患者2例,其他消化道腫瘤患者3例。實施常規護理組為32例,綜合性護理組為34例,其患者在性別、年齡、體質、腫瘤類型在統計學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常規護理組患者對其進行藥物治療外,進行生活幫助如攙扶行走、買飯、送水等,定期量體溫、測定血壓、血糖等生理指標;②綜合性護理組在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外,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定制不同的飲食結構,如肝癌患者在臨床上應該體能的消耗最大,所以要注重體重,老年肝癌晚期患者容易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不要給予患者食用含粗纖維高的食物。增加對維生素的攝入量,以增強肝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抵抗作用.時珍國醫國藥,2011,27(1):37.

篇3

【關鍵詞】 晚期消化道腫瘤;替吉奧;口服方法;化療分析

消化道惡性腫瘤作為醫學上最常見的腫瘤,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胃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小腸癌和膽道系統腫瘤等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他手段治療為輔的綜合性治療現在仍然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替吉奧的誕生為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提供了一個轉機。2012年5月~2013年9月,我院將替吉奧單藥口服或者聯合奧沙利鉑用作二線藥,來治療57例因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消化道腫瘤晚期患者。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替吉奧膠囊治療的57例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其中8人患有胃癌,11人患有肝癌,24人患有大腸癌,8人患有膽管癌,6人患有胰腺癌。其中,男性30人,女性27人;年齡30~81歲,平均年齡52.6歲。一部分患者是晚期不能手術,一部分患者是晚期復發,還有一部分人是放療或者常規化療失敗。大約一半的患者有遠端臟器轉移的癥狀,大多數是肝臟的轉移。全部病例都通過了病理學加上影像學的證實。患者體內的可測量病灶基本上都超過了1個,體力評分在60分以上,預計的存活期超過3個月。

1.2 治療方法 進行單藥服用治療的有31例患者,聯合治療的有26例患者。單藥就是替吉奧一種藥,每天服用2次,藥的規格為80mg/m2,分早晚連續服用28d,一個周期里休息14d。聯合服藥時,替吉奧的藥量減為80mg/m2,每天2次,分早晚連續服用28d,到第8d時開始服用奧沙利鉑。2個周期之后再對比療效,如果患者的病情依舊進展,或者患者無法耐受,則治療終止。

1.3 療效評定 根據WHO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4種情況。有效率(RR)=CR+PR,疾病控制率(DRC)=CR+PR+SD。根據WHO抗癌藥物不良反應可分為0~Ⅳ度。

2 結 果

2.1 療 效 患者最少能完成2個周期的化療,其中有2例CR占3.6%,13例PR占22.7%,23例SD占26.5%。腫瘤控制率達到66.6%,總有效率為26.4%。

2.2 不良反應 ①消化系統不良反應:有54.4%(31/57)的發生率,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②血液系統反應:白細胞數量減少、血小板數量減少,發生率分別為43.9%(25/57)、17.5%(10/57)。③神經毒性反應:有26.3%(15/57)的發生率。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8.5%,具體有肝臟功能受損、周身乏力、不適等。其中有2例嚴重不良反應者是Ⅲ度骨髓抑制患者,在血小板數量Ⅲ度下降的情況下,白細胞的數量也有所下降。而這些患者大多是7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采取的都是單藥口服治療。

3 討 論

替吉奧是一種抗腫瘤的新型膠囊制劑,經過多年的臨床使用與推廣,已經成為現今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的常規藥。2009年國產替吉奧開始研發上市。其使用標準為:每天服用2次,早晚各1次,藥的規格為80mg/,連續服用28d,一個周期里休息14d,經過2個周期后評定療效。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度地調整給藥量,按每次40mg、50mg、60mg、75mg的給藥量進行遞增或遞減。到第8d的時候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添加奧莎利鉑。

本次研究是把替吉奧作為二線用藥探索其對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從結果中可以看到,替吉奧具有很高的控制率。本組中病情得到完全緩解的有2例,都是肝臟癌細胞轉移患者,有超過2年的存活期,經過隨訪復查,尚未發現有復發以及癌細胞轉移情況。Ⅲ度骨髓抑制患者有2例,都是血小板數量Ⅲ度下降,且白細胞數量也比Ⅱ度減少。在血小板數量Ⅲ度下降的情況下,白細胞的數量也有所下降。而這些患者大多是7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進行的都是單藥口服治療。因此筆者建議,對于這樣的患者,醫生一定要注意其身體的綜合狀況,因為這些人的體力恢復功能、飲食情況、造血干細胞的恢復功能相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很差的。應該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病情進展狀況即刻實施減藥或者停藥的措施。研究中還可以發現,有66.6的腫瘤控制率,而SD患者所占的比例最高。這就體現出替吉奧具有抑制病情惡化、延長患者生命的功能。雖然該組研究的不良反應率高達82.5,但是因為它畢竟是二線用藥,且治療對象均已到晚期,所以其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對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大有好處的。筆者認為,替吉奧單藥服用或聯合用藥對晚期消化道腫瘤的臨床治療是很有效果的。其不良反應很小,并且方便服用。本研究結果表明,替吉奧膠囊能有效控制晚期消化道腫瘤的發展,具有抑制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生存率的作用,大部分不良反應可以承受。姑息治療對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很重要,可以依照個體來擬定具體的化療方案,盡量讓患者朝好的方向發展,或盡量控制住腫瘤的惡化,從而減少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何忠杰,江榮科,朱丹丹,等.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膠囊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0,14(3):445-446.

篇4

吾師著名脾胃病專家徐景藩教授,從醫60余載,在消化道腫瘤治療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有幸師從臨證學習,現將其治療消化道腫瘤的辨證及治療特點概述如下。

1 辨證要點

1.1 明確病位:根據臨床主證,例如以胃脘部疼痛為主,則病位在胃脾;若疼痛以一側或兩側脅肋,或牽及后背,或兼見黃疸、尿黃,則病位在肝膽;如以胸骨后不適、吞咽不利,甚則如有噎塞者,病位在咽管食道,并依據理化病理等檢查確定診斷。

1.2 分階段辨虛實寒熱:消化道腫瘤在不同階段,證候表現不同。早期多以邪實為主,夾有正虛,治療大法以祛邪為主,佐以扶正;晚期則正氣虧虛為主,兼有邪實,治療應扶正固本,調理脾胃為先。臨床以氣陰不足兼氣滯、瘀熱、痰濕證多見。

1.3 強調中虛氣滯,痰瘀交阻是病機關鍵: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盛,正氣旺盛,營衛調達。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內傷脾胃,氣血陰陽失衡,即“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指出:“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滯而瘀……”。故中虛氣滯,瘀血內停,水液輸布失常,聚而成痰,痰瘀互結,瘀久化熱,熱毒侵貫穿于消化道腫瘤發生發展的始終,病程中又應根據中醫標本緩急的原則,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或標本兼顧。

2 立法用藥特點

2.1 早期邪實正氣未虛,以理氣活血祛瘀解毒為主:脘腹疼痛,痞悶不適,形體未衰者,以理氣逐瘀為法。用藥如當歸、赤白芍、川芎、枳殼、香附、制大黃、五靈脂、烏藥、桃仁、三棱、龍葵、半枝蓮等。兼有氣虛者,加黃芪、黨參。小便不利加澤蘭、澤瀉、冬葵子、玉米須等。夾有濕熱者,宜清化濕熱。

2.2 中期邪實正氣已虛,當健脾調營為主,兼理氣活血清瘀:氣虛為主者,常見于手術切除或介入化療后,神疲乏力,腹部隱痛或后背疼痛,泄瀉,舌微紅、苔薄白,以健脾調營為主,兼理氣活血清瘀。據證選用黨參、茯苓、炙甘草、黃芪、黃精、枸杞、谷芽、香附、五靈脂、敗醬草、半枝蓮、薏仁等。兼有黃疸可選用水牛角、茵陳、茅根、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三七粉等清利通瘀。兼有濕滯者,可選用陳皮、半夏、雞內金、藿香、炒防風等。便溏加益智仁、石榴皮等。

氣虛及陰,氣陰不足者,如術后化療,舌紅、苔薄白,益胃湯合六君子湯主之。常選用麥冬、石斛、蘇梗、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法半夏、谷芽、建曲等。泛酸加煅瓦楞,陰虛夾熱加石見穿、蒲公英。

2.2 消化道腫瘤晚期,正氣虧損,當以顧護脾胃為先:腫瘤晚期甚則已擴散無法手術切除,此期雖邪實,但正氣虧虛,故以顧護脾胃為先,酌用少量活血化瘀之品。據證選用太子參、山藥、茯苓、炙甘草、石斛、黃精、雞內金、谷芽等藥以益氣養陰,蛇舌草、薏仁、莪術、雞血藤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不思飲食、食入欲吐者,加陳皮、法半夏、佩蘭、佛手健脾開胃。

腫瘤晚期常見陰虛濕熱重濁,氣滯血瘀證。臨床表現心下痞脹灼熱,食欲不振,脘脅或后背隱痛,舌苔膩、黃白相間,脈細數,擬清化和中、理氣行瘀為先。常選用:黃連、法半夏、陳皮、石菖蒲、藿香、佩蘭、石見穿、刀豆殼、雞內金、谷芽。舌苔燥膩少津,加麥冬、枇杷葉、木蝴蝶。

3 典型病例

周某,男,79歲。胃癌,不愿行手術,來求中藥調治。2005年3月24日初診。高年體虛,兩月來胃脘痞脹,噯氣泛酸,時有頭昏,大便2―3日一行。2005年3月5日胃鏡示:胃腺癌(2.0cm×1.5cm);慢性淺表性胃炎伴活動,幽門螺桿菌感染。舌中間有紫斑,苔薄膩、黃白相兼,右關脈弦、左關脈細。辨證:胃氣不和,血瘀內停。擬法理氣行瘀和中。藥用:枳殼、當歸、蘇梗、雞內金、綠梅花、太子參、佛手各10克,石見穿、白芍、茯苓、蛇舌草、海金砂各15g,甘草3g,煅瓦楞30g,白蒺藜12g。2005年4月4日二診:藥后病漸好轉,舌質紫暗改善,食后胃脘痞脹,疼痛不著,脈弦滑小數。擬養陰健脾行瘀。麥冬、蛇舌草、石見穿、茯苓、枇杷葉、六曲、杭白芍各15g,炙甘草3g,橘絡6g,炙內金、佛手、當歸各10g,冬瓜子20g。2005年4月18日三診:咳嗽向愈;胃脘痞脹而疼痛不著,大便日行1次不黑,苔薄白、質微紅,脈細弦。擬再疏和行瘀。蘇梗、炙五靈脂各6g,香附、陳皮、半夏、莪術、雞內金、當歸、枸杞、佛手各10g,石見穿、蛇舌草各15g。2005年6月9日五診:咳嗽咯痰,色白粘,胃脘痞脹而疼痛不著,腑行不暢。擬理氣和陰化痰。南沙參、杏仁、陳皮、半夏、雞內金、當歸、佛手、綠梅花各10g,石見穿、萊菔英、枇杷葉、白芍、六曲各15g,炙甘草3g。2005年5月12日四診:咳嗽已愈,胃脘略有痞脹,右上腹、左下腹偶有隱痛,此起彼伏,大便不黑,小溲微黃,脈弦。治守原法。太子參、麥冬、炙雞內金、白芍、茵陳、石見穿、蛇舌草、地榆各15g,枳殼、法半夏各10g,萊菔英20g,陳皮6g,炙甘草3g。暑季予清暑益氣,和胃行瘀,酌加青蒿、六一散各10g。秋季患者腸腑陣陣隱痛,與飲食無明顯關系,苔薄白、質紅潤,脈細澀。高年胃中氣滯瘀熱,肝膽濕熱,治擬和胃行瘀。

以上中藥湯劑,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并服三七粉2.5g,每晚1次。經治1年,飲食如常,脘腹無脹痛,大便日行不黑,脈弦,舌質微紅、苔薄白。癥情尚平,治守原法,慎飲食起居。處方:橘皮、橘絡各6g,法半夏、枳殼、莪術、五靈脂、赤芍、白芍、石斛、炙雞內金各10g,薏仁20g,蛇舌草、麥冬各15g,炙甘草3g。

4 體會

徐老在消化道腫瘤的各階段處處體現以胃氣為本,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思想。臨床消化道腫瘤重病之人,胃尚能納,猶有生機。若謝谷不納,胃氣敗絕,則預后嚴重。胃氣可作為判斷疾病預后的主要指征之一。虛者宜益氣,氣旺則血生,津液自生;實者益行氣,氣行而血行,補氣與行氣相合。

在臨證時根據“天人相應”、“因時、因地、因人而宜”的理論,處方用藥時隨著季節的變換,用藥相應加以調整。如夏季加用清暑泄熱之品。秋季常配用麥冬、石斛養陰潤燥之藥。老年人年事已高,氣陰不足,祛邪不宜過度。

腹內結塊,屬中醫癥積范疇。在用藥方面根據咸能軟堅散結,徐老常選用皂角刺、薏仁、三棱、莪術、夏枯草、象貝、鵝管石等品以散結行瘀。

篇5

【關鍵詞】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綜合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43-01

老年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的各器官功能都逐漸退化[1],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越來越低,再加上很多的合并疾病,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進一步探討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有效的臨床護理對策,意在提高臨床護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將具體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取我院2010年到2012年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150例,所選取的患者均經過臨床手術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確診,在這150例患者當中將其隨機分配,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人數為7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為70歲。合并癥及人數:高血壓患者65例,糖尿病患者60例,冠心病55例,呼吸系統疾病4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75歲。合并癥及人數:高血壓患者70例,糖尿病患者65例,冠心病50例,呼吸系統疾病4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并癥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相應的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如下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腫瘤患者在反復的診斷、治療、復發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心理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證據所驗證[2],心理問題常表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有悲觀、恐懼、緊張、焦慮、抑郁等。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輔導工作,在患者入院時讓患者對消化道腫瘤有正確的認識,詳細介紹腫瘤的發病原因、治療手段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消除其對腫瘤的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及時溝通,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理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在消化道腫瘤患者的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有針對性地為每一位患者制定適合本人的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和原則,保證充足而均衡的營養,讓患者進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3]。消化道腫瘤患者要戒刺激性的食物,因為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另外還應戒酸性食物,戒產氣性食物。

2.3 合并癥護理 本文研究的患者中多數患有的合并癥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呼吸系統疾病,在護理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原有疾病的進展情況,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積極治療。時刻關注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和心臟的情況,按時服藥,遵醫囑調整藥物劑量。定時檢測患者的血糖,指導患者飲食、運動,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給予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4]。

2.4 健康指導 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已經有一定的指導基礎,為了提高臨床效果在患者出院前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對于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囑咐患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注意休息、飲食科學合理、適當鍛煉、保持心情愉悅。按時服藥,及時就醫。

3 結 果

通過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經有效護理干預后,無論是食欲、疼痛情況,還是對疾病認知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 論

本文通過對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實施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合并癥護理及健康指導等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通過心理護理可以緩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合理的飲食結構能給患者充分的營養,增強其抵抗能力,積極處理合并癥為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提供有利條件,通過健康指導提高了患者的治病和防病意識,增強了患者的治療信心。可見,對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實施安全有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手段,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建議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高曉云.高齡消化道腫瘤75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8):1627-1628.

[2]李曉玲.消化道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117-118.

篇6

【關鍵詞】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消化道腫瘤;診斷價值

腫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在世界范圍內呈普通增長趨勢。腫瘤治療策略集中于多學科綜合治療, 臨床要求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評價療效、判斷預后, 腫瘤標志物在這些方面起重要作用[1]。CEA、AFP、CCA、SF、SA為上消化道腫瘤的診斷、治療、預后評判提供較為可靠的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觀察組病例來自本校二附院2010年6月~ 2013年12月經臨床確診住院的胸外科和普外科有消化道疾病373例患者, 這些患者有明確的病理診斷, 病歷資料完整, 入院前未接受放、化療, 無妊娠、心、肝、腎功能不全等合并癥患者。其中:男287例, 女86例, 年齡26~84歲, 平均年齡59.2歲。按TNM分期分為:Ⅰ期31例, Ⅱ期90例, Ⅲ期197例, Ⅳ期55例。按腫瘤類型分為:鱗癌88例, 腺癌278例, 其他7例。按腫瘤部位分為:食道癌86例, 賁門癌119例, 胃癌168例。另選取消化道非腫瘤患者206例作為對照組。

1. 2 主要試劑與儀器 AFP、CEA、CCA試劑均為Roche公司產品;SF試劑盒乳墊CanAg公司;SA試劑為美國IDL公司;Roche E601電化學發光儀、瑞典TECAN NURISE酶標儀、瑞典TECAN自動洗樣機;ZD-85恒溫振蕩器。

1. 3 標本采集 所有受試者均于清晨空腹抽靜脈血, 在上午8:00~11:00采新鮮空腹靜脈血3 ml, 注入不抗凝采血管內, 1 h內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備用。

1. 4 測定方法 AFP、CEA、SF為ELISA定量法,CCA為ELISA兩步定性法, SA為快速比色法。所有操作嚴格遵照試劑說明書操作。

1. 5 陽性標準及陽性預測值 陽性標準:AFP>30 μg/L, CEA>15 μg/L, SF:男>220 μg/L、女>138 μg/L, SA>600 μg/L。

1. 6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1.5軟件。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P

2 結果

2. 1 腫瘤五項指標單項檢測結果 觀察組373例與對照組206例的腫瘤五項指標單項檢測, 見表1。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結果 四項同時陽性敏感性1.70%, 特異性100.00%;二項以上陽性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31.90%和85.00%, 而僅一項陽性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67.50%和65.50%。

3 討論

體液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用于較早期診斷各種消化道腫瘤是醫院實驗室近期研究方向之一[2]。本文的研究數據表明上消化道腫瘤的腫瘤標志物陽性率和血清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在協助臨床較早期診斷、高危人群普查以及療效監控方面均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在腫瘤患者篩查中此組合是可取的。

參考文獻

[1] 曾蓉,王治國.腫瘤標志物應用的質量要求探討.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1,32(7): 746-747.

篇7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浙江蕭山醫院收治的224例消化道惡性腫瘤接受化療的患者,年齡32~83歲;男134例,女90例;直腸癌76例;胃癌62例,胰腺癌40例,食管癌46例;所有腫瘤患者均過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

1.2研究方法及內容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吸煙史、義齒情況、口腔自潔習慣、焦慮抑郁狀態、口腔疾患史、口腔環境、化療周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情況、化療結果及Kam-ofsky評分;記錄實驗室檢查結果如口腔pH值、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

1.3統計方法

應用SPSSl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之后采用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進行分析,回歸模型中變量篩選方式選擇逐步法。<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消化道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口腔黏

膜炎的發生率及感染部位224例化療患者中,有84例發生口腔并發癥,發病率37.5%,主要的并發癥為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感染,口腔并發癥的發生部位主要為頰部(36.9%)、牙齦(23.8%),舌部(11.9%)。

2.2消化道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口腔黏

膜炎的單因素分析年齡、血紅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口腔pH值、有無義齒、口腔自潔習慣、口腔疾患史、化療周期、白細胞降低程度、化療結果與患者化療后口腔并發癥的發生均有關(均<0.05)。

2.3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口腔

黏膜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1.443)、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2.135)、白細胞降低程度(=2.015)、口腔自潔習慣壞(=1.143)、多個化療周期(=1.847)、口腔pH值<6.5(=1.635)與消化道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繼發口腔并發癥密切相關。

3討論

篇8

關鍵詞:中藥治療;化療;毒副反應;消化道腫瘤

近年來,消化道腫瘤的在惡性腫瘤中多發,多采用化療鞏固療效,延長患者生命。但化療藥物在緩解患者病痛的同時也給患者帶來諸多嚴重的毒副反應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肝腎損傷等[1],使患者無法完成相應療程的化療。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在化療過程中或化療后使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藥,可以顯著減輕化療藥物對人體正常組織的傷害,提高機體免疫力。因此,我院采用中藥輔助治療減輕消化道腫瘤患者化療時期的毒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來我院就診的消化道腫瘤化療時期的患者85例。男55例,女30例。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58.3±6.1)歲。單獨采用化療的有18例,手術后結合化療的患者有67例。患者入院時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n=42),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上均無統計學差異(P

1.2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均根據其消化道腫瘤的不同類型、臨床分期及不同部位給予不同方案的化療,其中常見的藥物包括順鉑、艾恒、紫杉醇、5-氟尿嘧啶等。

對照組:除上述治療外,根據化療過程中產生的毒副反應給予相應的西藥治療。如使用生白能、惠爾血提高患者白細胞水平,使用昂丹司瓊、格拉司瓊等減少患者的胃腸道反應。

觀察組:入院后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及其體質上的差異進行辨證施藥,在患者開始化療后服用中藥1~2療程,每個療程7d。①對于主要癥狀表現為口舌干燥、舌紅苔薄、饑不欲食、神疲乏力的脈細數的患者,治療上彩玉滋陰潤燥的原則,選沙參麥冬湯加減進行治療。方藥組成:沙參30g,太子參15g、麥門冬10g、石斛30g、百合10g、當歸10g、天門冬10g、生地10g、玉竹15g、天花粉15g,生甘草6g。用水煎服,1劑/d,分2次。②對于主要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噯氣呃逆、腹脹腹瀉、舌淡舌苔薄膩的,脈細的患者采取和胃降逆、健脾運中的原則。治療上采用香砂六君子湯進行治療。其方藥組成:黨參15g、旋復花15g、白術10g、茯苓10g、陳皮10g、姜半夏10g、木香8g、砂仁(后下)6g、代赭石(先煎)30g、生姜5片、生甘草3g、大棗10枚。用水煎服,1劑/d,分2次服下。③對于主要癥狀表現為頭暈目眩、自汗、神疲乏力、心悸怔仲、舌淡苔薄的患者治療時應采取養血益氣的原則,采用八珍湯進行治療。其方藥組成是:川芎10g、灸黃芪40g、雞血藤30g、木香9g、黨參20g、茯苓15g、白術15g、當歸10g、熟地15g、白芍10g、灸甘草6g。1劑/d,用水煎服,分2次服下。

1.3療效判定 顯效:患者在之后未出現任何消化道反應;有效:患者在接受化療后僅出現0~Ⅰ級的消化道反應;無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仍出現Ⅱ級以上程度的消化道反應。

2結果

觀察組患者43例經過中藥辯證施治,顯效17例,有效2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93.02%,而對照組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6.19%。兩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65,P

3討論

我院采用中藥輔助化療減輕其毒副作用,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體質選擇不同的方劑,辯證施治,幫助患者完成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3.1沙參麥冬湯的療效及機制 采用沙參麥冬湯輔助治療肺胃陰虛的患者,是甘寒法代表方之一。該方劑起源于清代,近代的研究表明該方劑具有抗炎、保護胃黏膜及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其應用范圍已經遠超過古方的應用范圍。腫瘤患者因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引起的人體津液的喪失,加之疾病本身的消耗,癌癥晚期患者常常呈現陰虛狀態,沙參麥冬湯能明顯改善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陰虛狀態,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此外,有研究表明[2]沙參麥冬湯還能通過調控腫瘤轉移過程中的粘附、血管生成相關分子表達、基質降解等作用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3.2香砂六君子湯的療效及機制 采用香砂六君子湯輔助治療脾胃失和型化療患者,其出自于《醫方集解》,可以使胃氣得降、脾氣得升,具有理氣、止吐的功效。特別是對于化療帶來的脾胃受損、脾胃不和、生姜失調、從而導致的惡心嘔吐,香砂六君子湯有驅邪扶正之功效。目前臨床上使用5-羥色胺類止吐劑與地塞米松合用來止吐,雖能使部分患者達到止吐作用,但其具有神經毒的副作用。香砂六君子湯中的黨參、茯苓、白術、甘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督;姜半夏可以直接抑制機體的延腦嘔吐中樞控制惡心、嘔吐,諸藥合用,突出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效。王進[3]研究表明用此方證辯證加減治療后,惡心乏力的癥狀明顯減輕,且使用該方劑后患者的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程度減少。黃偉賢[4]等人研究表明香砂六君子湯在中晚期胃癌的治療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增加體重、減輕不良反應。該方劑基本無毒副作用,經濟方便,基層醫院也方便使用。

3.3八珍湯的療效及機制 采用八珍湯輔助治療氣血虧虛型化療患者,該方可補氣養血、滋陰扶正、減輕化療藥物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同時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力,升高白細胞。該方中的當歸、白芍藥、雞血藤、熟地可升高白細胞數量,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黨參、黃芪可減少化療藥物對白細胞的減少的毒副作用。黃芪、木香具有抗腫瘤作用,增強化療藥對腫瘤的抗癌療效。劉華[5]等人研究表明加味八珍湯能有效降低晚期胃癌患者化療過程中的惡心嘔吐反應,減少化療藥物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傅金蘭[6]的研究表明八珍湯能有效減輕乳腺癌患者化療的毒副作用,服用八珍湯的患者白細胞降低程度與消化道反應癥狀明顯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八珍湯對改善化療藥物導致的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有確切療效。

4結論

本研究顯示根據患者體質采用中藥辯證施治對減少化療藥物對消化道腫瘤的毒副反應療效確切,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消化道腫瘤患者采用中藥辯證施治,在化療藥物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扶助正氣、增強患者體質及免疫力,有效的降低了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幫助患者完成治療,提高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秦新裕,姚禮慶,陸維祺主編.現代胃腸道腫瘤診療學[M].第1版.上海:復日大學出版社,2011,107.

[2]辛曉明,張倩,王浩,等.南沙參的化學成分及藥效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8,28(3):188.

[3]王進.香砂六君子湯對化療不良反應的應用[J].醫藥論壇雜志,2004,25(5):60-62.

[4]黃偉賢.香砂六君子湯加味聯合治療中晚期胃癌84例[J].福建中醫藥,2007,38(6):15-18.

篇9

湖南省衡陽市中醫院,湖南衡陽 421001

[摘要] 目的 探究與分析健脾消食理氣法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順鉑、氟尿嘧啶、亞葉酸鈣聯合化療進行治療,試驗組給予健脾消食理氣法治療,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方法下的臨床療效、生存質量、不良反應及免疫功能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對照組與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P<0.05)。對照組與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上升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P<0.05)。對照組與試驗組發生惡心嘔吐、白細胞水平下降、血小板計數與心電圖異常的患者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5,P<0.05;χ2=4.83,P<0.05;χ2=4.45,P<0.05;χ2=4.02,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CD4+、CD8+、CD4+/CD8+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8,P<0.05;t=2.67,P<0.05;t=2.59,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CD4+、CD8+、CD4+/CD8+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4,P<0.05;t=3.21,P<0.05;t=2.96,P<0.05),試驗組較對照組相比對照組患者CD4+、CD8+、CD4+/CD8+改善情況更加顯著。結論 采用健脾理氣消食法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 健脾消食理氣法;晚期消化道腫瘤;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a)-0116-03

消化道惡性腫瘤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該病有逐年上升趨勢,目前臨床上雖對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1]。但由于部分地區的醫療條件較差且醫療技術不夠發達,這就使得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導致有一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于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同時由于放療與化療費用較高,貧困家庭無法接受,使得中醫藥治療晚期消化腫瘤的應用較為廣泛[2]。現臨床上雖已研制出例如雷公藤注射液、紫杉醇等化療藥物,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此種化療方法的不良反應較多且費用較高,仍存在應用上的弊端。為此,該院將健脾消食理氣法應用在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過程中,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全部患者均在該院經過B超、X線與組織病理學診斷后確診,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在34~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5±2.9)歲,疾病類型為:胃癌23例,食道癌19例,大腸癌10例,肝癌8例。試驗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在36~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8±3.2)歲,疾病類型為:胃癌20例,食道癌21例,大腸癌12例,肝癌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與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法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順鉑、氟尿嘧啶、亞葉酸鈣聯合化療進行治療,試驗組給予健脾消食理氣法治療,處方包括40 g的黨參、24 g的白術、20 g的淮山藥、12 g的枳殼、10 g的柴胡、各9 g的半夏與陳皮、5 g的甘草。舌苔較少者加用30 g的玉竹與14 g的麥冬,舌苔膩表現為痰濕者加用30 g的薏仁與10 g的厚樸,伴有腹部脹痛者加用15 g的延胡索與6 g的川楝子,伴有大便硬結者加用30 g的瓜薏仁,伴有腹瀉者加用20 g的扁豆與6 g的木香。每日1劑,用水煎服300 mL,2次/d,以60 d為1個療程。

1.3療效評價指標

①按照世界衛生組衛生組織對實體瘤的療效進行評價,將患者經過治療后全部病灶完全消失并能夠維持4周以上評為完全緩解;將患者經過治療后病灶體積縮小50%以上并能夠維持4周以上評為部分緩解;將患者經過治療后病灶縮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過25%并能夠維持4周以上評為無變化;將患者經過治療后病灶體積增大25%以上評為進展,以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作為總有效[3]。②采用卡莫夫斯基既能評分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共分為上升、無變化與下降三個等級。③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白細胞水平下降、血小板計數與心電圖異常等。④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包括CD4+、CD8+、CD4+/CD8+,檢測方法為直接采用免疫熒光標記全血溶血法以及流式細胞儀。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x±s)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以 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與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 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對比

對照組與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上升率對比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與試驗組發生惡心嘔吐、白細胞水平下降、血小板計數與心電圖異常的患者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5,P<0.05;χ2=4.83,P<0.05;χ2=4.45,P<0.05;χ2=4.02,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的免疫學功能指標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CD4+、CD8+、CD4+/CD8+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8,P<0.05;t=2.67,P<0.05;t=2.59,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CD4+、CD8+、CD4+/CD8+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4,P<0.05;t=3.21,P<0.05;t=2.96,P<0.05),試驗組較對照組相比對照組患者CD4+、CD8+、CD4+/CD8+改善情況更加顯著。見表4。

3討論

腫瘤作為目前臨床工作中誘發死亡的最常見誘因,其中以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所占發病比例最高,現針對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包括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手術切除及免疫治療等。但據臨床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仍沒有確定一個令人滿意的聯合化療方案[4]。在本次試驗研究中所應用的順鉑、氟尿嘧啶、亞葉酸鈣為臨床上用來治療消化道腫瘤的常用藥物,但此類藥物在治療結腸癌及食管癌等方面的臨床療效較低,無法達到有效的治愈目的。另外,由于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的胃癌與大腸癌不僅具有發病率較高的特點,同時術后復發轉移率較高,對于放化療具有較差的敏感性,因此,現臨床上開始將中醫藥療法應用于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過程中[5]。

現代中醫認為,消化系統腫瘤的共同病理基礎即脾胃虛弱,若此時給予化療方法或手術方法治療,則可對患者的脾胃功能造成進一步的損傷[6]。當患者出現脾胃虛弱、阻滯氣機、氣行不暢等生理機能改變時,常使得患者出現焦慮不安、肝氣不舒甚至氣機郁結等癥狀,導致疾病的發生[7]。因此,現代中醫主張在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時將健脾理氣作為關鍵,只有當患者的脾胃健運、樞機得行才可緩解晚期消化道系統腫瘤的臨床癥狀,從而達到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同時延長其生存期的目的[8]。臨床上較為常用的健脾藥方中包括黨參、白術、淮山藥、枳殼、柴胡、半夏、陳皮、甘草等,其中枳殼、陳皮、柴胡與半夏具有疏肝理氣之功效,甘草則可將上述藥材進行調和,而枳殼配白術則有效仿仿枳術丸之意,而枳術丸的功能主治為健脾消食、行氣化濕的功效,將其應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不化的患者中可起到顯著臨床效果[9]。另外由于脾胃虛弱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病理基礎,在本方中將枳殼替代枳實應用于理氣健脾方中,以防止枳實耗氣。

本次試驗將該院收治的120例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化療藥物治療方法與中醫健脾理氣法治療,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見,采用健脾消食理氣法較常規化療藥物治療相比不僅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指標,同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在本次治療過程中我們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①由于消化道腫瘤屬于現代中醫中“胃脘痛”“反胃”“積聚”的范疇,究其病因多與飲食不當、情志郁結所導致的血流不暢、積而為瘀所致[10]。因此,在治療期間應從健脾理氣方面入手,從而緩解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質量。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當患者的腫瘤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絕大多數患者可自行料理生活,并可進行輕微少量的活動,部分患者甚至可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與工作[11]。②采用健脾理氣類藥物不僅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改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功能,同時還可增強機體骨髓造血功能,相比于放療與化療等治療方法相比可明顯降低毒副作用,此研究結果與以往臨床報道基本一致[12]。另外,健脾力氣類藥物可配合活血化瘀藥物共同應用于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過程中,且使用劑量需逐漸增加,直至腫瘤消散,不應為求治愈速度而加大用藥劑量,加重病情[13]。③現代中醫認為“思慮傷脾”,即認為患者的精神與心理狀態與疾病的治愈具有密切關系,可起到一定的調控作用。④在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過程還需結合飲食療法,由于多數腫瘤患者在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可出現白細胞境地、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等情況。此時給予食療時需以調理脾胃為關鍵,現代中醫認為在采用食療輔助治療時,以黃芪精、薏苡仁、香菇、芍藥粉、蓮藕等作為首選材料。

綜上所述,采用健脾理氣法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是可起到一定的臨床療效的,同時配合現代醫療診斷技術,做到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以此提升患者存活率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71-272.

[2]雷濤,梁啟超,常樂,等. 核桃楸皮乙醇提取液對人肝癌細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2,15(6):81-82.

[3]徐振曄,楊宇飛.肺癌中西醫結合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98-700.

[4]吳樺宗,李燦東.胃癌的中醫證型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6):9-10.

[5]張國鐸,孟令占,周顰.從脾腎論治晚期癌癥惡病質的理論探討[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79-80.

[6]孟令占,童亞西.晚期腫瘤惡病質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現狀[J].中國中醫急癥,2011,21(1):1988-1989.

[7]林瑞新,楊淑莉,房學東,等. 核桃楸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對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的抑瘤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2):260 -263.

[8]于世英.臨床腫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980-981.

[9]蔡政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病的相關性研究[J].吉林醫學,2009,30(1):88-89.

[10]韓金鳳,王芳.癌性貧血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 11(10):198-199.

[11]宋春燕 ,王翠英,沈鳳梅.鴉膽子油乳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 33例[J].河南中醫,2012,32(10):1378-1379.

[12]李君鳳.嗎特靈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3):75-76.

篇10

【關鍵詞】

腸內免疫營養;營養不良;消化道腫瘤

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和致死率中均占惡性腫瘤首位,且逐年上升[1]。多數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營養不良和免疫抑制,加之手術創傷對機體生理功能造成的損傷使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術后感染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腸內免疫營養是一種新型營養方式,旨在借助特殊營養素的藥理作用刺激機體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減少并發癥發生率[2]。本院對營養不良的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早期行腸內免疫營養,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 病例資料及分組 

1.1 病例納入標準 ①年齡18~70歲。②術前病理證實為胃癌或結直腸癌。③經主觀綜合性營養評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SGA)評估存在術前營養不良。④行根治性腫瘤切除手術。病例排除標準:①術前有胃潴留或腸梗阻表現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或內分泌、代謝、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③有嚴重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④晚期腫瘤無法根治性手術切除者。

按上述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2009年至2012年間滄州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選取了102合并營養不良的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55例,女47例;102例患者被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1例,觀察組行腸內免疫營養支持,對照組行普通腸內營養支持。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組病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年齡、營養狀況、手術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1.2 營養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開腹手術,胃癌患者術中置入鼻腸營養管或空腸造瘺管,結直腸癌患者術中放置鼻胃營養管。觀察組:術后第2天起,經鼻腸、鼻胃營養管或空腸造瘺管輸入瑞能(華瑞公司),術后第2、3天半量,熱量為62.5 kJ/(kg?d),氮量為0.175 g/(kg?d);使用恒速泵持續輸注,速度從20 ml/h開始,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每6~8 h遞增20 ml/h,不足液量及熱量由靜脈補充。第4天起全量,熱量為125 kJ/(kg?d),氮量為0.35 g/(kg?d);滴速125~150 ml/h,連續滴注7 d。對照組:術后自第2天起,經鼻腸、鼻胃營養管或空腸造瘺管輸入瑞素(華瑞公司),具體實施方法同觀察組。兩組患者每日攝入熱量相等;為確保兩組等氮量攝入,每100 ml瑞素中同時添加紐崔萊蛋白質粉(安利公司)2.5 g。

1.3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于術前第5 d、術后第1 d、術后第9 d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測定如下指標:①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流式細胞計數儀測定。②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酶聯免疫法測定。③血清細胞因子IL-2、IL-6、IL-10、及TNF-α濃度的測定:放射免疫分析法。

1.4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或配對 t 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χ2 檢驗。以 P

2 結果 

2.1 臨床觀察 不良反應:觀察組3例、對照組2例出現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惡心、腹脹和輕微腹瀉,經減緩營養液流速,控制營養液溫度等對癥治療緩解。感染:術后觀察組感染3例(5.9%),呼吸道感染1例,傷口和腹腔感染各1例;對照組感染8例(15.7%),呼吸道感染2例,傷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2例;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P

2.2 免疫指標 兩組患者術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術后第1天兩組患者 IgA、IgG、IgM、CD3、CD4、CD4/CD8較術前顯著降低( P 0.05);術后第9天觀察組CD4、CD4/CD8、IgG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05),見表1。

2.3 炎性指標 兩組患者術前無顯著差異( P >0.05);術后第1 d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較術前顯著增加( P 0.05);術后第9天觀察組IL-2、IL-6、TNF-α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見表1。

3 討論 

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前常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而圍手術期的飲食限制、手術造成的創傷應激等影響,又可使患者營養和進一免疫狀況步惡化。因此,合理有效地提供營養支持,尤其是對伴有營養不良的消化道腫瘤患者有著積極意義,目前已成為共識[3]。 瑞能是專門針對腫瘤患者設計的一種腸內免疫營養制劑,其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3 g/L,并且富含核苷酸和抗氧化維生素A、C、E等物質。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過度的炎癥反應,減少對免疫系統的損傷[4]。核苷酸可刺激淋巴細胞增生, 并影響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功能,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可以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5]。

本研究結果表明營養不良的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早期應用免疫增強型腸內營養制劑改變手術創傷后代謝、炎性反應,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發生率,且無嚴重不良反應,臨床安全。

參 考 文 獻 

[1] 周琴,朱海鵬,吳克雄,等.消化道惡性腫瘤799例分類構成分析.中國醫藥, 2011,06(9):1036-1037.

[2] 聶濤.腸內免疫營養及其護理新進展.中國臨床護理,2012,4(2):177-180.

[3] 吳國豪, 張延偉,等.含特殊營養物質的腸內營養對消化道腫瘤手術后機體免疫及炎性反應的影響. 腸外與腸內營養,2002,9(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