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腫瘤范文

時間:2023-04-08 01:5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腎上腺腫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腎上腺腫瘤

篇1

【摘要】目的:通過研究不同病理類型的腎上睞腫瘤的CT表現評價CT對腎上腺腫瘤的定位和定性診斷準確性和價值,方法:收集28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腎上腺腫瘤,對其CT表現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腎上腺腺瘤比例表現為有功能者瘤體較小,無功能者較大,密度均勻,CT值較低,增強有不同程度強化,結論:腎上腺腫瘤CT表現中,部分具有一定特點性。通過CT平掃、增強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和相關生化檢查,能作出較準確的定性和定位診斷。

【關鍵詞】腎上腺腫瘤; CT診斷;病理類型

腎上腺腫瘤組織的來源比較復雜,分為主質細胞腫瘤和間質細胞腫瘤1。通過CT檢查,能在術前準確地檢出腎上腺腫瘤的大小、位置、良惡性和有無轉移等。對指導臨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能否順利地切除腫瘤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收集28例經組織學證實的腎上腺腫瘤,從腫瘤分類和其CT表現特點方面進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 1 臨床資料

收集2001年至2011年經手術和病理證實并有完整臨床資料的腎上腺腫瘤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病人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40歲。臨床表現:7例嗜鉻細胞瘤表現為高血壓,其中陣發性高血壓5例,持續性高血壓1例,高低血壓交替1例,并有頭痛、心悸等癥狀;5例腎上腺腺瘤和1例皮質腺癌中有Gushing' s綜合征;3例轉移瘤有肝癌和肺癌原發腫瘤,1例髓樣脂肪瘤腹脹不適;其余11例病人無明顯臨床癥狀,為體檢和腹部影像學檢查發現。

1. 2 掃描方法

收集病例所用機型GE9800Hilight Advantage高分辨率CT機和東芝公司Aquilion型4層/S MSCT機。層厚5, 8, lO毫米。其中14例有作層厚3毫米腎上腺區靶式掃描,所有病例平掃后均有作增強掃描。

1.3 研究方法

按照腫瘤的病理性質,對各類腫瘤的大小、形態、密度、強化程度進行觀察、研究,以探討定性診斷和鑒別診斷要點。

2 結果

各病理類型的CT表現:

2. 1 腎上腺腺瘤12例,其中有功能腺瘤8例,最大經線在0. 6-2. 8厘米(平均經線為1. 26厘米)。無功能腺瘤4例,最大經線在2. 5-4. 3厘米(平均經線為3. 25厘米),腫瘤為圓形或、類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呈均勻低密度腫塊。CT值在7-26 Hu之間,可見同側正常腎上腺部分增強掃描時僅有輕度強化或無明顯強化,CT值增高31-98HU。

2. 2 嗜鉻細胞瘤7例,6例為良性,1例為惡性,其中右側3例,

左側4例,為邊界清的分葉狀腫塊,約2. 3-5. 2厘米,呈低等到高混雜密度,中心區見片狀低密度區。增強掃描均呈不均勻明顯強化,以周邊強化明顯。其中1例惡性嗜銘細胞瘤(圖1),腫塊大小3. 1 X 3. 3厘米,邊緣清楚,密度不均勻,中間見不規則片狀壞死低密度。實性部分明顯強化,CT值由平掃56 Hu增加至增強后110Hu,掃描范圍無淋巴結腫大,腫塊和三個月前CT片對比腫瘤有輕度增大。

2. 3 骨髓脂肪瘤2例,均為右側,大小直徑分別約3. 5厘米和11.2厘米;CT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的腫塊,其內主要為脂肪密度,脂肪分化不均勻,所測得CT值為負值。增強脂肪成分未見強化,其中軟組織部分輕度強化,CT值由平掃45 Hu增加至增強后62Hu(圖2)。

2. 4 皮質腺腺癌1例,位于左側腎上腺,大小約5. 3 X 3. 2厘米, CT平掃為形態不規則軟組織腫塊,密度不均勻,周邊密度較中部高,CT值為32-63Hu,內有點片狀鈣化,增強掃描CT值為33-72Hu,輕微強化,中心部位僅見片狀輕微強化區和片狀無強化壞死區(圖3)

2. 5 節細胞神經痛1例,位于左側腎上腺,大小約8. 6 X 7. O厘米,CT平掃為分葉狀軟組織腫塊,平掃CT值約26-37Hu,密度不均勻,內有點片狀鈣化,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僅僅散在見片狀輕度強化區(圖4)。

圖1 惡性嗜銘細胞瘤,中心區見小片狀低密度區,增強掃描均不均勻明顯強化,周邊強化明顯。

圖2 髓樣脂肪瘤,其內主要為脂肪密度,脂肪分化程度不均勻。

圖3 皮質腺腺癌,密度不均勻,內有點片狀鈣化,增強掃描周邊不規則環狀強化。

圖4 節細胞神經瘤,分葉狀軟組織腫塊,內有點片狀鈣化,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

圖5 淋巴瘤,密度不均勻,有斑片狀壞死區,增強掃描見邊緣強化,片狀壞死區無強化。

圖6 轉移瘤,左腎上腺稍低密度結節,輕度強化,肝臟見原發肝癌。

2. 6 淋巴瘤1例,位于右側腎上腺,大小約5. 2 X 4. O厘米, CT平掃為分葉狀形態軟組織腫塊,密度不均勻,有斑片狀壞死區,增強掃描見邊緣強化,中間輕度強化,片狀壞死區無強化(圖5)。

2. 7 轉移瘤4例,均為單側,其中右側1例,左側3例,約2. 3-4. 8厘米大小(平均為3.66厘米)。為圓形或類圓形軟組織腫塊,邊界清楚,密度均勻,無明顯壞死區。增強掃描呈輕度至中度強化(圖6)。

以上各種腫瘤中,良勝為21例,占75%。惡性腫瘤7例,占25%。

3 討論

發生于腎上腺腫瘤的種類較多。包括來自外胚層的腺瘤、內胚層的神經性腫瘤和種胚層的間葉組織性腫瘤。除此之外,轉移瘤也較常見。腎上腺位于腹膜后,若腫瘤為功能性腺瘤,通過特有的臨床表現能考慮診斷。非功能性腫瘤,體積較小、無任何癥狀時難以發現。目前CT仍為腎上腺腫瘤最佳的檢測手段,其圖像具有高分辨率,良好的對比,提供可靠的診斷信息。通過增強掃描顯示腫瘤的血供狀態也為診斷的重要手段。CT對腎上腺腫瘤的定位較準確,體積小的腫瘤和腎上腺之間的關系和定位容易判斷。腫塊局限于腎上腺區域內,周圍的解剖間隙依然清楚,不至于和腎上腺外腫塊相混淆[3]。當腫瘤較大,和周圍組織結構分界不清時,單從軸位CT圖像判斷腫瘤起源有一定的困難,此時須注意和腹膜后其它腫瘤和來源于如肝臟、腎臟、胰尾的腫瘤相鑒別,觀察有無正常的腎上腺結構,并仔細觀察周圍結構的移位情況和受侵范圍。若腫瘤外可見相對正常的腎上腺,首先應當考慮為腎上腺外的腫瘤。對腎上腺腫瘤的定位診斷還可通過結合CT的矢狀和冠狀位重建成像作綜合判斷 。

本組病例的病理類型包括腺瘤、嗜鉻細胞瘤、骨髓脂肪瘤、皮脂腺癌、節細胞瘤、淋巴瘤和轉移瘤 7種,其中包括良、惡性。本文結果描述了上述腎上腺腫瘤的CT表現,經進一步綜合研究后,認為各類腫瘤具有一定的特點,通過CT表現能在診斷上對腫瘤進行定性。首先,具有典型 CT表現的腎上腺腫瘤:腎上腺骨髓脂肪瘤,是一種少見的無功能性腎上腺良性腫瘤 ,臨床多無癥狀 。密度不均勻的腫塊內有顯著的脂肪組織密度為CT檢查點的表現,診斷并不困難。其次,有一定 CT特點的腎上腺腫瘤:(1)腎上腺腺瘤,多為單側的圓形或類圓體積較小腫塊,邊緣清楚、密度均勻,因其富含脂類物質,所以密度較低,增強檢查,呈輕度強化。 (2 )嗜鉻細胞瘤 ,為邊緣清楚光滑的結節或腫塊,密度均勻或不均勻,如病變中心有囊變或壞死,則可見更低密度區。增強掃描有較明顯強化,早期即可見到腫瘤呈網格狀或周邊明顯強化; 良、惡性嗜鉻細胞瘤的鑒別困難,一般認為腫瘤體積較大者應考慮惡性,周邊侵犯和遠處轉移也為惡性診斷的依據。(3)腎上腺皮質腺癌,來源于腺體內部的皮質部分,瘤體一般較大,形態不規則,呈等低高混雜密度,內部可有液化、壞死、囊變和鈣化;增強掃描時腫瘤實質部分明顯強化,往往因腫瘤中心液化壞死而呈厚環狀強化,并容易侵及周圍器官。(4 )轉移瘤,腎上腺是轉移瘤的最好發部位之一,最常見的原發腫瘤以肺癌、乳腺癌多見,累及雙側或單側,體積常較大,呈邊緣清晰光滑的分葉狀,軟組織密度,增強掃描呈不均勻中等度強化。腎上腺轉移瘤是全身多發轉移的一部分,尚可存在其它部位的轉移,未見發現原發病灶并單側腎上腺轉移瘤鑒別診斷較困難 。

CT表現不易明確診斷的腎上腺腫瘤 :(1 )腎上腺節神經細胞瘤,腎上腺節神經細胞瘤為來源于腎上腺髓質的神經源性腫瘤,為成熟神經節細胞合并神經原纖維形成,具有良性腫瘤的特點,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類圓形結節或腫塊,密度一般高于腺瘤,因為無功能,腫塊 較大。本組病例增 強掃描無強化或僅有輕度強化。和無功能性腺瘤的鑒別有一定困難,但文獻報道其強化程度較高可和腺瘤鑒別。(2) 腎上腺淋巴瘤,較罕見,可雙側同時受累或僅累積單側,為不規則軟組織密度腫塊,密度尚均勻,增強后輕一中度均勻或不均勻強化。CT表現較難和腎上腺轉移瘤或其它腎上腺惡性腫瘤鑒別,但除腎上腺外,常同時并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瘤,如腹膜后淋巴瘤、脾大或脾內結節等 。

篇2

腎上腺部位深在其所患腫瘤組織來源較為復雜,良惡性腫瘤間的形態重疊較多。故使定性診斷有一定困難。作者分析比較兩家醫院自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有完整影像資料的43例腎上腺腫瘤患者,以期提高對腎上腺腫瘤的診斷及良惡性鑒別的準確性。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中男34例,女9例;年齡19~68歲,平均41歲。病灶位于右側23例、左側18例、雙側2例。

1.2方法

應用SOMATOMHUANYUEDUO、PICK6000及SIEMENSDefinitionCT機,掃描層厚1~5mm,重建層厚2~5mm,全部病例均做增強掃描。檢查后3~27d,42例作腫瘤病灶手術,其中35例完整切除,7例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未能完全切除。1例肺癌伴發全身多處轉移的雙側腎上腺轉移瘤,放棄手術治療。

2結果

43例中42例手術病理檢查證實,良性29例、惡性13例。其中皮質腺瘤13例、良性嗜鉻細胞瘤7例、惡性嗜鉻細胞瘤6例,轉移瘤、骨髓脂肪瘤各5例、皮質腺癌2例、錯構瘤、副神經節瘤、脂肪瘤、節細胞性神經瘤各1例。術前CT病變檢出率100%,定位診斷準確率97%,良、惡性定性診斷準確率71%。

3討論

3.1腎上腺皮質腺瘤

直徑多在0.7~3.9cm,CT平掃大部分密度均勻,邊界清,增強掃描僅4例較大腺瘤中心部存有強化稍差區域。腺癌直徑在2.7~5.6cm,CT平掃1例密度欠均勻,增強掃描強化稍不規則。中央壞死區較大,病灶邊緣與周圍結構有部分界限不清,1例邊界清。可見腔靜脈受壓,并于主動脈與腔靜脈間見1.5cm腫大淋巴結。所有腺瘤與腺癌CT增強前后

之CT值,測量均在同一范圍之內,為19~61HU之間。

3.2良性與惡性嗜鉻細胞瘤

CT均表現為類圓形腫塊,大部分密度基本均勻。CT值在25~71HU之間,增強后有較均勻強化。可顯示腫瘤內部血供稍差。2例惡性嗜鉻細胞瘤邊界部分不清,外形稍不規則,增強后強化不均勻,于術前作出惡性診斷,余4例惡性者術前未能作出準確診斷。

原發于腎上腺皮質的皮質腺瘤和腺癌與發生于腎上腺髓質的良、惡性嗜鉻細胞瘤,單純在影像上要達到比較精確的定性有時很困難,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指標進行綜合判斷。而對其良、惡性間的鑒別,影像上尚具有一定可能性。根據本組資料和文獻復習[1~5],良性的皮質腺瘤和良性嗜鉻細胞瘤CT表現較小的(大多<5cm),邊界清晰、密度較均勻的腫塊,增強后腫塊強化輕~中度,與周圍結構無粘連。腎上腺皮質腺癌和惡性嗜鉻細胞瘤一般腫塊較大,可有分葉或不規則形態,邊界清或侵犯周圍結構,腫塊CT平掃呈低、等混雜或均勻密度,增強后腫瘤中心可見不規則壞死區。除惡性腫塊外,部分腹膜后可見腫大淋巴結,并與周圍結構分界不清。常見遠處轉移性腫瘤病灶。

3.3腎上腺骨髓脂肪瘤、錯構瘤、脂肪瘤

該類腫瘤因含有脂肪成分,在CT上表現為負值的極低密度,呈團塊狀規則或不規則腎上腺區腫塊,邊界銳利、密度低,骨髓脂肪瘤大部結構呈脂肪性密度,內見有片狀或塊狀等密度區。以骨髓成分居多者大多腫瘤稍小,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強后脂肪區域強化不明顯,骨髓成分稍有強化。較大腫瘤有時可壓迫腎臟使之下移,凸向并壓迫肝臟Ⅵ段。腹膜后無腫大淋巴結。錯構瘤、脂肪瘤因有脂肪成分,在CT上表現為負值的極低密度。骨髓脂肪瘤與單純脂肪瘤都屬于少見腫瘤,兩者因密度基本相同,鑒別診斷上顯得更為困難。錯構瘤大多具有鈣化及肌性等軟組織成分,在鑒別診斷上就稍顯容易。

其它良性腫瘤副神經節瘤、節細胞性神經瘤可發生于腎上腺內或外部,而以發生于腎上腺外居多,常位于后腹膜腔中線兩旁腎臟上、下區域。腫瘤邊界清,密度均勻,大小在1.3~2.6cm之間,CT有輕度均勻強化;具有病灶發生部位較特殊,但就腫瘤的密度、形態來進行分析和定性診斷也非常困難。

3.4腎上腺轉移瘤

腫瘤直徑1.2~2.6cm之間,CT呈均勻稍低密度,增強后有輕微強化。腎上腺轉移瘤同時伴腹膜后淋巴結轉移3例。腫瘤>50%為雙側發病,部分在檢查過程中可有原發腫瘤的發現或其它臟器同時轉移的征象,腹膜后有時可見轉移性腫大淋巴結。臨床上也常提示“轉移”癥狀。腫瘤在短期復查過程中增長速度較快,因此對其定性診斷并不困難。

3.5CT在腎上腺腫瘤的定位、定性診斷上的優勢

它能準確觀察到腫瘤部位及與周圍的關系,是否有鄰近結構侵犯、遠處轉移及淋巴結等情況。CT對較小腫瘤尤其是<1.0cm腫瘤的邊緣及定位有時較MRI更顯優越性,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強調CT、MRI兩種檢查方法的優勢互補,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東,張挽時,熊明輝,等.腎上腺腫瘤CT、MRI診斷.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5,21(7):1062.

2謝東,蘇丹柯,金觀橋,等.腎上腺轉移瘤與非功能性腫瘤的CT鑒別診斷.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8):703.

3張繼軍,地力木熱提,段建國,等.腎上腺少見腫瘤的CT診斷.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6,14(6):453.

篇3

關鍵詞: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

Clinical Experience of 50 Cases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drenal Tumor Resection

MA Xue-bing,HU Xiao-dong,HE Yan

(Chuxiong People's Hospital,Chuxiong 675000,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drenal tumor surgery under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50 cases with adrenal tumo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4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surgery,25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under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 The surgery time,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surgery were much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blood loss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dopting adrenal tumor surgery under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in patients with adrenal tumor hace many advantages,like ideal effect,minimal trauma,et al.

Key words:Adrenal tumor;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Cutting

自Gagner1992年首次對腹腔鏡下腎上腺切除術后,該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不斷改進與推廣[1-2]。為了進一步對后腹腔鏡在腎上腺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筆者對我院50例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50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對照組25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36~59歲,平均年齡為(47.7±5.1)歲;腫瘤位置:右側12例,左側13例;腫瘤直徑為2.3~5.5 cm,平均(3.5±0.4)cm。觀察組25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為34~60歲,平均年齡為(48.2±6.3)歲;腫瘤位置:右側14例,左側11例;腫瘤直徑為2.5~5.4 cm,平均(3.3±0.6)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 嗜鉻細胞瘤者手術前以哌唑嗪降血壓降至150/90 mmHg,手術前3 d進行擴容治療。皮質醇增多者于手術前1天進行皮質激素補充,手術過程中備300 mg氫可的松。

1.2.2觀察組 患者行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在腋中線髂嵴上約2 cm處行2 cm橫切口。以血管鉗將后腹膜間隙進行分離,將腹膜推開,并在腹膜后游離出腔隙,然后置入水囊,注入500 mL水,3 min中后將水排出,并去除水囊。在食指引導下在腋前及腋后線肋緣下置入Trocar,5 mm及10 mm各一個。于髂嵴上切口放置10 mm套管Trocar。充二氧化碳氣體至15mmHg,然后置入腹腔鏡。從腰大肌往上分離到腎周脂肪囊的上部,將腎周筋膜及脂肪囊打開,對腎上極上方脂肪堆內顯露出的腎上腺腫塊進行銳性分離之后切除。留置引流管,將Trocar拔出,并將切口縫合。

1.2.3對照組 行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升高腰橋。于第10或者11肋間行切口,將腎周筋膜剪開,對腎上腺腫瘤進行游離、切除。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腸胃功能的恢復時間及住院費用。

1.4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包進行處理,以χ2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當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腸胃功能的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及術后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腎上腺在膈肌下方、腎臟上方,位置比較深,傳統的腎上腺開放手術的切口較長,創傷比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后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因切口小、創傷小,患者恢復快等優點,已經成為腎上腺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法[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腸胃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及術后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也證明了這一點,原因為,后腹腔鏡下進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能夠精確找到病變部位,避免了手術的盲目性,也減少了對周圍組織不必要的損傷,既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還能夠減少出血量,對患者創傷較小,也促進了患者術后的恢復。

參考文獻:

[1]乙從亮,楊登倫,任春凱,等.后腹腔鏡與開放手術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療效比較(附28例報告)[J].醫學信息,2011,7(7):2917-2918.

篇4

關鍵詞 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 對比劑 腎上腺腫瘤

Abstract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ly study the value of the attenuation and the percentage of contrast medium washout at nonenhanced and contrast medium-enhanced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drenal adenomas and nonadenomas. Materials and methods:Eight proved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11 proved pheochromocytoma,23 adrenal adenoma,and 19 adrenal metastasi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Nonenhanced CT was performed,and was followed by dual-phase contrast-enhanced CT 1 minute and 15 minutes respectively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contrast medium.Attenuation and the percentage washout of contrast medium at nonenhanced and contrast medium-enhanced CT we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Results:The mean attenuation of adenom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nadenomas (i.e.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s, pheochromocytomas, and metastases) on nonenhanced CT scans (P<0.001).Although the mean attenuation values for nonadenom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value for adenomas on the 1-minut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s (P<0.001),there was more overlap in attenuation between adenomas and nonadenomas on contrast-enhanced scans than on nonenhanced scans.On the 15-minute delayed contrast-enhanced scans,the mean attenuation of adenom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ean attenuations of nonadenomas.At threshold values of 60% for absolute percentage washout (APW) and 40% for relative percentage washout (RPW) of contrast medium at 15 minutes,both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c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adenoma were respectively 96.8% and 94.7% for APW and 93.5% and 92.1% for RPW when adenomas were compared with nonadenomas.Conclusion:Multi-detector row 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drenal adenomas and nonadenomas.

Key Words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ontrast medium;adrenal neoplasm

據國外的文獻報道,腹部CT檢查有4%~5%的機會檢出腎上腺腫塊。鑒別腺瘤與非腺瘤腫瘤對于指導患者的治療及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前曾有研究顯示CT增強掃描延遲期,腺瘤的密度較非腺瘤腫瘤要低,造影劑的廓清(washout)速度較快,但是缺乏更細致的研究。本研究的重點在于評價腫瘤的大小、密度、增強后60秒及延遲期的強化程度、延遲期的廓清率對鑒別腺瘤和非腺瘤(腎上腺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轉移瘤)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腎上腺腫瘤患者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齡18~82歲,平均55歲。57例患者共69例結節,8例為腎上腺皮質腺癌、11例嗜鉻細胞瘤、31例腺瘤、19例轉移瘤。腎上腺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診斷均由手術或穿刺活檢后進行病理檢查確定。31例腺瘤中21例經手術或穿刺后病理證實,其余10例密度均在10HU、直徑在3cm以內,且在一年內CT隨診其大小、形態及密度均無變化而確定為腺瘤。

研究方法:使用GE Brightspeed Elite16排螺旋CT對患者進行平掃和增強掃描。平掃和增強掃描均采用下列參數:探測器配置16×1.25mm;層厚5mm;層間距5mm;電壓120kV;電流310mA;螺距1.75;旋轉時間0.8秒。對比劑采用碘比醇,規格300mgI/ml。常規通過肘前靜脈,通過高壓注射器以3ml/秒的速度注入100ml。在開始注入對比劑后60秒進行靜脈期掃描(強化峰值期),15分鐘后進行延遲期掃描。常規重建1.25mm圖像,并將其傳輸至工作站(GE AW4.4),在工作站完成本研究所有后處理工作。主要重建冠狀位的多平面重組(MPR)圖像、厚層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圖像。

圖像和資料分析:采用圓形感興趣區(ROI),ROI要盡量涵蓋腫瘤中實性區域(一般超過其50%),盡量減少覆蓋出血、鈣化、壞死和囊變區域,并且要避免離邊緣過近,以減少部分容積效應。測量平掃、靜脈期、延遲期腫瘤實性部分的密度值,每期測量要盡量在同一區域。腫瘤在多個層面可見時,測量各層面的密度值,取其平均值作為腫瘤的密度值。采用絕對廓清率(absolute percentage washout,APW)和相對廓清率(relative percentage washout,RPW)作為評價腫瘤廓清速度的指標:APW(VA-DA)/(VA-NA)×100%;RPW(VA-DA)/VA×100%。VAattenuation at venous phase,靜脈期密度值,DAattenuation at delayed phase,延遲期密度值,NAattenuation at nonenhanced CT,平掃密度值。

統計分析:采用Student t檢驗,檢驗腺瘤組與非腺瘤組CT掃描各期的密度及APW、RPW值有無差異。P<0.05被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大小: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轉移瘤的直徑均大于腺瘤(P<0.001)。皮質腺癌的直徑大于嗜鉻細胞瘤,轉移瘤的直徑均大于腺瘤(分別為P<0.001和P<0.001),但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直徑相似(P>0.05)。以2.5cm為閾值鑒別腺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0.3%(28/31)和92.18%(35/38)。69例腎上腺腫塊大小的情況,見表1。

表1 CT平掃腎上腺腫塊的大小情況

注:數值出現小數時,采用向上舍入取整數。

CT平掃和增強掃描:CT平掃圖像上,腺瘤的密度低于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密度(P<0.001)。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密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平掃以10HU為閾值鑒別腺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7.1%和92.1%。CT增強掃描靜脈期(60秒)和延遲期圖像上,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密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腺瘤的密度低于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密度(P<0.01),但是二者之間密度重疊范圍較大,無法以某一固定的閾值來鑒別腺瘤。CT平掃、增強掃描靜脈期及延遲期的密度。見表2。

延遲期APW和RPW:CT增強掃描延遲期,腺瘤的APW顯著低于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P<0.001),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APW無統計學差異(P>0.05),以60%作為APW的閾值鑒別腺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6.8%(30/31)和94.7%(36/38)。腺瘤的RPW顯著低于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P<0.001),皮質腺癌、嗜鉻細胞瘤和轉移瘤的RPW無統計學差異(P>0.05),以40%作為RPW的閾值鑒別腺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3.5%(29/31)和92.1%(35/38)。見表3。

表3 延遲期APW和RPW比較

注:數值出現小數時,采用向上舍入取整數。

討 論

計算機體層成像(CT)是評價腎上腺腫瘤首選的檢查方式。檢查的適應證包括腎上腺功能性腫塊、偶然發現的腫塊、腎上腺癌分期以及其他病變。無論腎上腺腫塊是偶然發現還是需要影像檢查確定診斷,CT上的幾種征象對于診斷都是有幫助的,包括腫瘤的大小、平掃密度、增強后60秒及延遲期的強化程度、延遲期的廓清率、組織結構分析和侵犯情況(下腔靜脈的累及情況和是否為雙側)。

腫塊的大小:本研究顯示,以3.0cm作為閾值在鑒別腺瘤和非腺瘤性腫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不宜作為二者唯一的鑒別點。盡管腫塊的大小與腫瘤的良惡性有關,但是并不能反應其組成成分,亦不能反應其生物學特點(比如腫瘤性血管的構建情況)。在本研究中,腺瘤與轉移瘤的大小存在重疊的區域,此前的研究也顯示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大小存在一定的重疊。實際上,在把大小作為唯一的鑒別點時,沒有確定的閾值能夠確保鑒別腺瘤和非腺瘤腫塊[1]。但是,2.5cm大小的閾值可作為初步判定腺瘤和非腺瘤的一個指標,這與美國放射學會正當性標準(以3.0cm為閾值)相似。

CT平掃:平掃本研究顯示,以10HU作為閾值對二者進行鑒別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此閾與美國放射學會正當性標準的所支持的閾值相同。腺瘤因常含有細胞內脂質,因而CT平掃常常密度較低。但是,腺瘤的密度常因脂質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富含脂質的腺瘤密度較低,缺乏脂質的腺瘤密度較高,因此CT平掃缺乏脂肪的腫瘤與非腺瘤腫瘤不易區分。部分嗜鉻細胞瘤細胞間具有豐富的脂肪或囊變區,使其平掃的密度較低[2],與腺瘤難以鑒別。腺瘤的脂質一般僅在顯微鏡下可見,肉眼并不可見。含有肉眼可見脂質成分的腫塊一般為髓性脂肪瘤[3],較有特征性,不在本研究探討的范圍內。部分研究者使用CT組織結構圖分析負密度值像素的比例來鑒別腺瘤和非腺瘤,效果并不理想,因為類似的研究在轉移瘤、嗜鉻細胞瘤和腎上腺皮質腺癌內也檢出負密度值像素。這一發現意味著,要想獲得較高的特異性就必須把負密度值像素>10%作為閾值,但這將導致敏感性顯著降低[4]。

CT增強掃描:CT增強掃描靜脈期腺瘤與其它三種腫瘤的密度盡管有統計學差異,但是由于密度范圍重疊較多,實際中運用某一密度閾值鑒別腺瘤和非腺瘤還是有困難的。對于強化程度而言,由于腺瘤平掃密度較低,因而與非腺瘤相比具有更高強化程度,但是這種強化程度也有較大范圍的重疊。靜脈期強化絕對值在100~120HU以上可診斷為嗜鉻細胞瘤。但更重要的是,靜脈期的密度可用于計算APW和RPW值,這將在后面闡述。關于CT增強掃描延遲時間,不同的研究采用的延遲時間也不盡相同,現有文獻采用10~15分鐘延遲時間的較多。除了因延遲時間以及對比劑濃度不同造成研究結果的差異之外,類似的延遲時間所得的數據和結果也不盡相同[5,6],因此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或被大多數研究認可的延遲期密度閾值來鑒別腺瘤和非腺瘤。增強掃描腺瘤和非腺瘤的密度值可作為參考,但不宜作為確立診斷的依據。

APW和RPW:本研究顯示,將延遲期APW>60%、RPW>40%作為閾值對于腺瘤和非腺瘤的鑒別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國外文獻統計,缺乏脂肪的腺瘤約占腺瘤總數的29%,而APW和RPW對腺瘤和非腺瘤的鑒別不依賴脂質成分的多少。腺瘤典型表現為對比劑的快速廓清(washout),其APW通常>60%,RPW>40%,而轉移瘤、腎上腺皮質腺癌和一些嗜鉻細胞瘤廓清的程度通常較低。腎上腺皮質腺癌的RPW通常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點。首先,由于病例數量所限,本研究的樣本還不足夠大,存在產生系統誤差的可能性。另外,在腺瘤組中有10例未經病理證實,僅依靠隨訪確立診斷,診斷結果不完全可靠。

CT平掃和增強掃描腎上腺腫塊的密度、延遲期APW和RPW值對于鑒別腺瘤和非腺瘤性腫塊具有重要的作用,量化后的數據更加客觀,但是不宜機械地套用某一數據進行二者的鑒別。在進行二者的鑒別診斷時,還要考慮臨床病史(有無惡性腫瘤病史等)、癥狀、體征以及某些功能性腫瘤激素方面的檢測,也要結合各種腫瘤常見的影像學表現,從而給出最終的影像診斷。

參考文獻

1 Pamela T,Johnson MD,Karen MH,et al.Adrenal Imaging with Multidetector CT:Evidence-based protocol optimization and Interpretativepractice.Radiographics,2009,29:1319-1331.

2 Blake MA,Kalra MK,Maher MM,et al.Pheochromocytoma:an imaging chameleon.RadioGraphics,2004,24(1):87-99.

3 Patel VG,Babalola OA,Fortson JK,Weaver WL.Adrenal myelolipoma: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 Surg,2006,72(7):649-654.

4 Jhaveri KS,Lad SV,Haider puted tomographic histogram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lipidpoor adenomas:comparison to adrenal washout computed tomography.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7,31(4):513-518.

5 Szolar DH,Korobkin M,Reittner P,et al.Adrenocortical carcinomas and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s:mass and enhancement loss evaluation at delayed contrast-enhanced CT.Radiology,2005,234(2):479-485.

6 Pena CS,Boland GW,Hahn PF,Lee MJ,Mueller PR.Characterization of indeterminate (lipid-poor) adrenal masses:use of washout characteristics at contrast-enhanced CT.Radiology,2000,217(3):798-802.

篇5

關鍵詞:  腹膜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手術配合

自2007年4月-2009年5月,我院泌尿外科采用經腹膜后腹腔鏡下切除腎上腺腫瘤5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將配合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07年4月-2009年5月,共收治腎上腺腫瘤病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齡31~55歲,平均43歲,病程1~4年,術前根據臨床癥狀及輔助檢查,均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均符合該手術適應證,手術中醫護配合順利,術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滿意手術效果。

2 手術適應證

一般認為,腹腔鏡手術比較適合直徑<6cm單側或雙側腎上腺腫瘤。直徑>6cm的腫瘤表面血管豐富,操作和分離比較困難,同時,腫瘤瘤體較大,惡性可能性高,不宜實行腹腔鏡手術。

3 術前準備

3.1 心理護理 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手術是一種新的手術方式,患者對其了解少,顧慮較多。術前一天由洗手護士、巡回護士共同入病房,向患者家屬介紹手術的簡要過程及優點,向病人解釋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的區別,解除其恐懼心理,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

3.2 器械物品的準備 術前一天要對腹腔鏡操作系統做詳細、全面的檢查,發現問題提前解決,以免影響手術進程。對腹腔鏡攝像系統及超聲刀系統作好調試,檢查二氧化碳鋼瓶的氣體量及壓力。準備常規開腹器械一套,腹腔鏡器械一套,另自制水囊一個,方法:7號手套的中指套一只,放入剪有多個孔的14號單腔導尿管,用7號絲線將尿管與指套根部數道環繞扎緊固定,先做注水試驗,確定無破漏后方可使用。

4 術中配合

4.1 巡回護士的配合 (1)患者入室后,認真核對病變部位,并在病變部位對側上肢建立靜脈通道。正確擺放手術,在患者患側肋部用軟枕墊高45° ,使腎隆出,健側腰部用沙袋支撐,以防患者滑落,健側上肢外展置于托手架上,墊胸下腋墊,踝部墊,兩膝間墊,妥善固定導尿管。(2)接通所有機器電源及各種管道,測試好腹腔鏡光源亮度和焦距,將顯示器擺在手術床的一側,主刀醫師的對側,調好角度,便于術者觀看,檢查二氧化碳鋼瓶是否打開。(3)術中觀察: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手術進程,確保顯像系統正常運作、清晰度,及時供給手術臺所需物品。

4.2 器械護士配合 (1)術前應對腹膜后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手術做充分的了解,熟悉手術配合步驟,提前安裝好手術器械零件,各器械按程序擺放,與巡回護士認真核對。術中通過顯示屏密切關注手術進程,做到術中準確、快速傳遞器械。(2)常規消毒鋪巾,將攝像頭和光纖套好無菌保護套,正確連接各儀器導線及管道,取腋后線第12肋緣縱行切開皮膚2.0cm,長彎血管鉗鈍性分離肌層及腰背筋膜,自上而后向前分離腹膜后腔,將腹膜推開,進入后腹腔,置入自制水囊,注水300~600ml擴張,維持3~5min,使腹膜后形成一個間隙,吸出水囊內生理鹽水,取出水囊。(3)用手指引導于腋中線髂脊上方穿刺,置T50ca充氣,氣腹壓力為10~14mmHg,插入觀察鏡,在腋前線肋弓下插入另外一個穿刺鞘,腋后線12肋緣下放置第3個套管,并縫合防止漏氣,置入分離鉗器械,沿腰大肌前方分離打開腎周筋膜,分離腎上極及內側緣,顯露腎上腺區,尋找及分離腎上腺前后、外側及下方,妥善處理腎上腺中央靜脈,用鈦夾結扎后切斷,完整切除腎上腺腫瘤,置于自制標本袋中取出。檢查腎上腺窩是否徹底止血,放置引流管,解除氣腹,拔除套管,縫合切口,用創可貼包扎切口。

5 體會

(1)手術護士術前充分了解手術操作步驟, 熟悉儀器性能、器械相互間的配套使用及拆裝方法,做到快速準確傳遞器械。(2)本術式因切口小,部位深,術中使用電勾游離組織時為了防止裸露部位過長燒傷周邊組織,需套上硅膠管,使前端露出5mm左右[3] 。(3)為避免鏡頭上的熱附氣和凝固的炭化組織影響視野的清晰度,應在手術開始和手術視野不清時,用碘伏棉球擦拭攝像鏡頭,以提高視野清晰度。(4)建立氣腹時,根據病人的年齡、體重調節壓力,正常腹腔內壓力<100mmHg,設備壓力一般不超過75mmHg,以免壓力高造成高碳酸血癥[4] 。如果氣腹機報警,可能是氣腹管打折,或氣腹針阻塞,及時檢查,以免發生皮下氣腫甚至縱隔氣腫。(5)熟悉觀看顯示屏:鏡下手術操作與直觀手術操作不僅有深淺巨細差異,更有視覺、定面和運動協調的差異,為了默契傳遞手術器械,必須達到窺平面視覺的適應、定面和協調的適應[5]。 (6)術中配合麻醉醫生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保證輸液通暢,作好監護及中心靜脈壓的監測,同時也要做好升血壓、快速輸血和擴容的準備。

6 小結

腹膜后腹腔鏡下行腎上腺疾病的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切口較開放手術小且美觀,感染少,恢復快等優點[6]。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成為腎上腺外科疾病治療的首選方法,特別是良性腎上腺腫瘤,已成為腹腔鏡外科治療的金標準手術。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掌握腹腔鏡治療的原理,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步驟,更好地配合,完成現代腹腔鏡手術。

【參考文獻】

 

1 喻紅玲,屈清榮.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22-23.

2 Smith CD,Weber CJ,AmersonJR,et al.Laparoscopic adrenaleclomy:new gold standard.WorldJ Sury,1999,23(4):389-396.

3 高欣,邱劍光,菜育彬,等.腹腔鏡下腎盂成形術.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2,10:610-611.

4 付秀榮.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配合體會.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36(1):117-118.

篇6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0-0066-03

目前,針對腎上腺腺瘤病癥的臨床治療,新研究出一種后腹腔?R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此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患者住院時間短等一系列優點,在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1]。而在患者手術期間進行相關護理則有利于減少患者手術后出現不良癥狀的情況,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2]。就此,本文選擇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筆者所在醫院進行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患者78例在手術期間展開相關護理措施進行研究與分析,詳細報道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筆者所在醫院進行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78例,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表分為分析組及常規組,每組 39例。分析組患者中,男17例,女22例,年齡24~68歲,平均(46.0±2.2)歲;參考組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齡25~67歲,平均(45.8±2.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選擇傳統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主要為指導患者日常用藥等基礎護理。

分析組患者選擇圍手術期模式進行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其中,術前護理主要護理內容為:(1)對患者的基本資料及具體病情進行了解,然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腎上腺腫瘤病癥的相關知識及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知識;(2)與患者積極進行溝通交流,轉變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3)指導患者在手術前進行各項檢查,并準備好手術需要的藥物及器械等。術后護理內容為:(1)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并在手術后6~8 h對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液進行觀察記錄,確保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2)觀察患者的穿刺孔及輔料情況,若患者出現出血狀況應及時更換輔料,并觀察患者皮下氣腫及肩背部疼痛狀況,患者出現嚴重疼痛狀況時幫助患者采取胸膝臥位;(3)觀察患者腹腔引流管的通暢情況及引流液的變化,若患者引流液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師;(4)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并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5)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并對患者定期進行電話回訪。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不良癥狀發生情況及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所有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回收率100%),問卷調查包括服務態度、護理操作能力等十幾項問題,答案包括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護理人員將問卷調查回收后,統計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滿意情況。護理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人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分析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82%,常規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分析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2.31%,常規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篇7

【關鍵詞】 腹膜后入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手術特點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65

在泌尿外科中, 因為腹膜后間隙屬于非自然腔隙, 解剖標志不明確, 操作范圍小, 在腹膜后間隙內實施腹腔鏡手術存在較大的難度[1]。隨著對后腹膜腔間隙解剖學研究的逐漸深入及臨床技術的提升, 當前已經可以有效完成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現選取本院18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 對其手術特點進行分析與總結, 具體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8例腎上腺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10例, 女8例;年齡19~72歲, 平均年齡(36.45±23.74)歲。13例功能性腫瘤, 其中, 5例嗜鉻細胞瘤, 4例醛固酮瘤, 4例腺瘤;5例無功能性腫瘤, 其中, 4例腺瘤, 1例重度皮質增生。腫瘤大小為16~54 mm。術前評定腫瘤沒有浸潤以及侵犯的現象, 術后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腎上腺腫瘤。

1. 2 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治療, 并從圍手術期至患者出院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術中情況、解剖學特點與術后恢復情況準確記錄。①圍手術期準備:非功能性腫瘤患者進行常規的術前準備, 功能性腎上腺腫瘤患者在解決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等3 d后方可安排手術。全部患者術前適當補充皮質激素, 術中與術后也適當補充。術前告知麻醉醫生對患者給予查看, 對腎上腺危象等緊急情況制定有效的救治預案。②手術適應證:功能性腎上腺腫瘤, 肺功能性腎上腺腫瘤與偶發性腎上腺腫瘤的直徑為20~60 mm;腫瘤沒有顯著的浸潤現象, 術前對血壓與脈搏等有效控制。③手術禁忌證:腎上腺腫瘤的直徑>60 mm, 認為腹腔鏡手術有較大難度者;術前判定為腎上腺惡性腫瘤者。④手術操作: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選擇健側完全側臥或斜側臥位, 將腰橋升起。手術開始時, 首先建立手術通道與腹膜外操作空間。手術通道的建立應用三孔法:a孔位于患側髂嵴上方距離20 mm處, 是腹腔鏡通道;b孔與c孔分為在肋脊角前下方與12肋尖前下方。三孔的分布:最佳狀態為以b、c點連線為腰長的等腰三角形, 一定情況下還可以多建立一孔作為輔助通道。擴張腹膜外間隙的水囊, 充水0.3~0.5 L。在腹膜外空間建立標識:展平腹膜外的脂肪, 能夠清晰的看到腰大肌, 利用Trocar在視野前上方完成操作。其次, 將通向腎上腺腫瘤方向的通路有效建立, 建立腹膜外操作空間以后, 靠近腰大肌側, 將腹膜外的脂肪推開, 將Gerota筋膜剪開同時鈍性擴大開口, 進入到腎周脂肪囊腫, 對腹側的腹膜返折情況加強辨認, 避免誤將腹膜腔打開。此時, 疏松結締組織可在腎周脂肪外間隙明顯看見, 并不斷進行分離, 將Gerota筋膜開口下方的操作空間明顯加大, 順著腰大肌向上行到膈肌的下方, 對內側進行簡單分離, 將腎上部脂肪囊打開, 能夠出現身上極組織。另外, 把膈肌下方筋膜進行簡單分離, 出現顯著的腎上腺的形態。將腎上腺與腫瘤組織附近的血供阻斷, 將腎上腺切除, 阻斷腫瘤組織腎上腺前后、外側與上方的血管相對簡單, 腎上腺內下方的空間較窄, 血管十分豐富, 處理過程存在一定困難。這時, 應該把腎上極和膈肌下方間的范圍充分游離, 便于對血管的處理。最后, 合理放置引流管, 將腫瘤組織取出, 并對是否有腫瘤組織殘留的現象密切檢查。使后腹腔二氧化碳氣壓有效降低, 對是否存在大血管受損出血情況密切檢查, 將標本取出, 同時在殘腔放置乳膠管進行引流。

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0.5~1.0 d, 并對后腹膜腔引流液與顏色的變化情況準確記錄。選擇1~2劑皮質激素進行靜脈注射, 一定情況下可以對皮質激素水平的變化情況密切監測。

2 結果

全部患者都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術中沒有大出血與嚴重手術并發癥的出現。術中出血量為(65.2±32.4)ml, 手術時間為(85.2±62.3)min。術后沒有腎上腺危象與繼發大出血的出現, 術后2~3 d將后腹腔引流管拔除。術后的6~7 d可出院。全部患者進行1~1.5年的隨訪, 隨訪沒有復發病例, 癥狀消失時間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全部患者都能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3 討論

腹膜后入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 早期應選擇良性腫瘤, 與腫瘤的直徑

加強對手術設計的優化, 必須嚴格根據操作規范進行操作, 避免腔靜脈損傷大出血等多種嚴重并發癥的出現[3]。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證氣腹壓力

參考文獻

[1] 陳磊. 腹膜后入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的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9):93-94.

[2] 楊璐, 高亮, 陳勇吉, 等. 腹腔鏡經腰腹聯合途徑行較大腎上腺腫瘤切除的臨床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46(2):336-339.

篇8

關鍵詞 后腹腔鏡 腎上腺腫瘤

資料與方法

2002年8月~2007年3月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對36例腎上腺良性腫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鏡腎上腺手術,與39例腎上腺腫瘤開放手術進行對照分析。年齡26~68歲,術前無嚴重急慢性病史,愿意參與此研究。無嚴重呼吸循環系統疾病,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和二氧化碳氣腹;不伴有未糾正的嚴重全身性疾病,如肝腎功能損害或代謝紊亂,無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未糾正者。

檢測方法:兩組均行全麻,腹腔鏡組于腋前線、腋后線肋緣下2cm及腋中線髂緣上2cm分別作小切口,然后在腹腔鏡下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開放手術組從肋緣上切口或患側上腹橫切口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觀察兩組病人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輸液天數、術后住院天數、住院總天數,進行比較。采用t檢驗。

結 果

腹腔鏡組和開放手術組的心理護理、術前干預和術后常規護理,統計和分析腸道功能恢復、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切口疼痛情況等進行比較。腹腔鏡組均優于開放手術組。見表1。

討 論

術后飲食方面:腹腔鏡組術后6小時進半流質飲食,24小時進普通飲食。腹腔鏡組均于術后6小時進半流質飲食。開放手術組術后2~3天等排氣后才能開始進食,從流質食物過渡到半流質食物和普食需時較長。后期護理重點放在正確飲食起居護理指導上,以加速康復[1]。研究表明,腹腔鏡組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為24.2±18.7小時,開放手術組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為54.1±15.1小時,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0.05)。

術后切口疼痛的護理: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平均使用鎮痛藥物1.2 ±1.1次,開放手術組術后平均使用鎮痛藥物4.1±3.1次,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術后活動方面:腹腔鏡手術由于未完全破壞腎周支持組織,術后第2日鼓勵其下床活動,腹腔鏡組術后6小時取側臥位,以利于引流,同時可減少切口的張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術后24~48小時鼓勵患者下床活動。腹腔鏡組均于術后24~26小時下床活動。開放手術組一般術后49~60小時才能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這有利于預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2]。腹腔鏡組均優于開放手術組。

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開放手術組一般2~3天換藥1次,7~10天拆線。腹腔鏡組一般只用創可貼,除引流管切口處,其余切口無需換藥,5~6天拆線。腹腔鏡組拔除引流管時間平均為36.0±24.0小時,而開放手術組除引流管時間平均為72.6±48.0小時,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輸液天數及住院天數:經研究表明腹腔鏡組的患者住院及輸液天數明顯較開放手術組少,腹腔鏡組平均輸液天數6.1±1.3天,住院天數6.05±1.04天,開放手術組平均輸液天數12.3±3.0天,住院天數11.51±2.42天,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以及病人的痛苦,受到了患者的廣泛好評。

經過本組臨床觀察,腹腔鏡手術具有損傷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和并發癥少等優點,代表了手術發展的方向。Smith認為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是腎上腺手術的金標準。我們將36例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與39例腎上腺腫瘤開放手術者相比,對其健康知識宣教時間、手術時間、止痛劑的用量、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活動時間及術后恢復工作的時間進行比較,均優于開放手術組。無并發癥發生。

護理人員只有了解了此類疾病的病理特點,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的優點,才能明確其護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3]。術前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實施正確的術前、術后護理措施,能有效防治各種并發癥,減少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根據本組資料,筆者認為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的手術方式,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韓見知,章詠裳,李家貴,等.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5,13(5):238.

篇9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177-01

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繼發腦卒中臨床少vkvZPkvJotMTUy5L6L6aKF6ISR44CB6IO46YOo5aSN5ZCI5Lyk55qE6K+K5rK75L2T5LyaZALxAQ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QyQ+ihgOa4hUNBMTI15ZKMQ0ExOeKAlDnlnKjlrZDlrqvlhoXohpznmYzor4rmlq3nmoTkuLTluorku7flgLznoJTnqbZD6KGA5riFQ0ExMjXlkoxDQTE54oCUOeWcqOWtkOWuq+WGheiGnOeZjOiviuaWreeahOS4tOW6iuS7t+WAvOeglOeptmQC8gE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0MzPliZblrqvkuqfmnK/lkI7lrZDlrqvnmKLnl5XlporlqKDnmoTor4rmlq3kuI7msrvnlpcz5YmW5a6r5Lqn5pyv5ZCO5a2Q5a6r55ii55eV5aaK5aig55qE6K+K5pat5LiO5rK755aXZALzAQ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Q0P1NtYWPkuI5DYXNwYXNl4oCUM+ibi+eZveWcqOmjn+euoeeZjOS4reeahOihqOi+vuWPiuS4tOW6iuaEj+S5iT9TbWFj5LiOQ2FzcGFzZeKAlDPom4vnmb3lnKjpo5/nrqHnmYzkuK3nmoTooajovr7lj4rkuLTluormhI/kuYlkAvQBD2QWAmYPFQQADXpnYnMyMDEzMDIyNDU26IiS6YCC5oqk55CG5qih5byP5Zyo5Lmz6IW655mM5pyv5ZCO5YyW55aX5Lit55qE5bqU55SoNuiIkumAguaKpOeQhuaooeW8j+WcqOS5s+iFuueZjOacr+WQjuWMlueWl+S4reeahOW6lOeUqGQC9QE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0Nh7lv4PnkIblubLpooTlr7nliIblqKnnmoTlvbHlk40e5b+D55CG5bmy6aKE5a+55YiG5aip55qE5b2x5ZONZAL2AQ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Q3PUI34oCUSDTlnKjkurrog4PnmYznu4Tnu4fkuK3ooajovr7lubbkuI7lvq7ooYDnrqHlr4bluqbnm7jlhbM9QjfigJRINOWcqOS6uuiDg+eZjOe7hOe7h+S4reihqOi+vuW5tuS4juW+ruihgOeuoeWvhuW6puebuOWFs2QC9wE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0ODbno7fphbjogozphbjmsrvnlpflsI/lhL/lv4Pogozngo7nmoTkuLTluornlpfmlYjliIbmnpA256O36YW46IKM6YW45rK755aX5bCP5YS/5b+D6IKM54KO55qE5Li05bqK55aX5pWI5YiG5p6QZAL4AQ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Q5XeeiseaAp+aIkOe6pOe7tOe7huiDnueUn+mVv+WboOWtkOWPiuWFtuWPl+S9k+WcqOeznOeDguaAp+iDg+eCjueymOiGnOaNn+S8pOS/ruWkjeS4reeahOihqOi+vl3norHmgKfmiJDnuqTnu7Tnu4bog57nlJ/plb/lm6DlrZDlj4rlhbblj5fkvZPlnKjns5zng4LmgKfog4Pngo7nspjohpzmjZ/kvKTkv67lpI3kuK3nmoTooajovr5kAvkBD2QWAmYPFQQADXpnYnMyMDEzMDIyNTAz5rWF6LCI6Z2Z6ISJ55WZ572u6ZKI55qE5Li05bqK57uP6aqM5ZKM5oqk55CG5L2T5LyaM+a1heiwiOmdmeiEieeVmee9rumSiOeahOS4tOW6iue7j+mqjOWSjOaKpOeQhuS9k+S8mmQC+gE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1MVHkuKrkvZPljJblv4PnkIbmiqTnkIblr7npoojmpI7pqqjmipjlkIjlubbohIrpq5PmjZ/kvKTmgqPogIXmnK/liY3lv4PnkIbnmoTlvbHlk41R5Liq5L2T5YyW5b+D55CG5oqk55CG5a+56aKI5qSO6aqo5oqY5ZCI5bm26ISK6auT5o2f5Lyk5oKj6ICF5pyv5YmN5b+D55CG55qE5b2x5ZONZAL7AQ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UyaemmmeS4ueW5tuWwj+WJgumHj+absuWuieWliOW+t+eptOS9jeazqOWwhOiBlOWQiOWkjeaWuemdkum7m+ayu+eWl+i/m+ihjOacn+Wvu+W4uOWei+mTtuWxkeeXheS4tOW6iuinguWvn2npppnkuLnlubblsI/liYLph4/mm7LlronlpYjlvrfnqbTkvY3ms6jlsITogZTlkIjlpI3mlrnpnZLpu5vmsrvnlpfov5vooYzmnJ/lr7vluLjlnovpk7blsZHnl4XkuLTluorop4Llr59kAvwBD2QWAmYPFQQADXpnYnMyMDEzMDIyNTNU5paw55Sf5YS/56qS5oGv5Lit57y66KGA57y65rCn5oCn6ISR55eF44CB5b+D6IKM6YW244CB6IK+5Yqf6IO95pS55Y+Y55qE5Li05bqK5oSP5LmJVOaWsOeUn+WEv+eqkuaBr+S4ree8uuihgOe8uuawp+aAp+iEkeeXheOAgeW/g+iCjOmFtuOAgeiCvuWKn+iDveaUueWPmOeahOS4tOW6iuaEj+S5iWQC/QE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1NErnvp/msK/llrnogZTlkIjmv4DntKDlj4rnjq/no7fphbDog7rmsrvnlpfni7znlq7mgKfogr7ngo40MOS+i+S4tOW6iuinguWvn0rnvp/msK/llrnogZTlkIjmv4DntKDlj4rnjq/no7fphbDog7rmsrvnlpfni7znlq7mgKfogr7ngo40MOS+i+S4tOW6iuinguWvn2QC/gE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1NVHkuK3oja/ooaXogr7msaTlkIjnlKjmlbfohJDnlpfms5Xmsrvnlpfogr7omZrlnovml6nmnJ/lhYjlhYbmtYHkuqfnmoTkuLTluormjqLorqhR5Lit6I2v6KGl6IK+5rGk5ZCI55So5pW36ISQ55aX5rOV5rK755aX6IK+6Jma5Z6L5pep5pyf5YWI5YWG5rWB5Lqn55qE5Li05bqK5o6i6K6oZAL/AQ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U2QuiCneehrOWMluiFueawtOeahOaKpOeQhuW5sumihOWvueS4tOW6iuW6t+Wkjeayu+eWl+eahOS7t+WAvOaOouiuqELogp3noazljJbohbnmsLTnmoTmiqTnkIblubLpooTlr7nkuLTluorlurflpI3msrvnlpfnmoTku7flgLzmjqLorqhkAoACD2QWAmYPFQQADXpnYnMyMDEzMDIyNTc85a625bqt5bmy6aKE5a+557K+56We5YiG6KOC55eH5oKj6ICF5pyN6I2v5L6d5LuO5oCn55qE5b2x5ZONPOWutuW6reW5sumihOWvueeyvuelnuWIhuijgueXh+aCo+iAheacjeiNr+S+neS7juaAp+eahOW9seWTjWQCgQI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1OBvlm7TmiYvmnK/mnJ/nmoTooYDns5bmjqfliLYb5Zu05omL5pyv5pyf55qE6KGA57OW5o6n5Yi2ZAKCAg9kFgJmDxUEAA16Z2JzMjAxMzAyMjU5LeWwj+WEv+Wbm+iCoueDp+S8pOaNouiNr+S4reW3p+eUqOiHqum7j+e7t+W4pi3lsI/lhL/lm5vogqLng6fkvKTmjaLoja/kuK3lt6fnlKjoh6rpu4/nu7fluKZkAoMCD2QWAmYPFQQADXpnYnMyMDEzMDIyNjBR5by65YyW5oqk55CG5pyN5Yqh55CG5b+15o+Q6auY6ISR5qKX5q275oKj6ICF5pS55ZaE5Li05bqK55eH54q255qE55u45YWz5oCn5o6i6K6oUeW8uuWMluaKpOeQhuacjeWKoeeQhuW/teaPkOmrmOiEkeail+atu+aCo+iAheaUueWWhOS4tOW6iueXh+eKtueahOebuOWFs+aAp+aOouiuqGQChAIPZBYCZg8VBAANemdiczIwMTMwMjI2MWnkvJrorqHnlLXnrpfop4TojIPljJblnKjljLvpmaLotKLliqHnrqHnkIbkuK3nmoTlupTnlKjku7flgLzmjqLorqjpg53moIvmooEyMznmiqTnkIbkuK3nmoTkurrmgKfljJbmnI3liqFp5Lya6K6h55S1566X6KeE6IyD5YyW5Zyo5Yy76Zmi6LSi5Yqh566h55CG5Lit5饕俅脖硐鄭難芟低澈湍詵置詿槐浠韌猓宰渲械牧俅倉⒆次譚⒈硐1]。手術切除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是去除病因的經典方法,但繼發性腦卒中的護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我科于2008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治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并腦卒中患者15例,在我們的精心護理下,通過手術治療治愈出院或好轉出院,現將我們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2012年11月入我科治療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并腦卒中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28~62歲。其中,腦梗塞3例,腦出血12例。因意識障礙就診者7例,因精神抑郁就診者4例,因偏癱就診者4例,以上患者均經CT或MRI確診。其中12例患者入院經控制血壓及腦保護治療,病情穩定后,均行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后,高血壓得以控制,腦卒中癥狀好轉出院;另2例患者經控制血壓,病情穩定,肢體活動功能好轉但未能手術出院。1例患者因經濟原因自動出院。

2 護理

2.1 病情觀察:嗜鉻細胞瘤約占高血壓病因的0.5~1%。長期的血壓異常波動,患者血管彈性下降,血管壁受損,容易出現血管危象,繼發生腦卒中。兒茶酚胺引起的發作性高血壓,應重點觀察病人的神志、心率和心肺功能的變化。予心得安控制心率在85次/分左右,血壓高于170/110 mmHg時應遵醫囑給予α受體阻滯劑和擴血管藥控制血壓;同時,應根據血壓、心率值及時調整藥物的品種、劑量、給藥途徑和時限。本組2例患者血壓過高,波動范圍在198-210/130-145 mmHg之間,口服降壓藥無效,改用5% 葡萄糖250ml+甲磺酸酚妥拉明視血壓調節滴速,血壓控制在120-150/80-95 mmHg之間。針對腦梗塞患者,血壓不可過低。而腦出血患者,則需盡快控制高血壓,以免再次出血。② 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密切監控心率和血壓。③ 做好健康指導,囑病人服藥期間盡量臥床休息,不可隨意下床活動,以免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2.2 心理護理:是成功實施手術的重要環節[2]。緊張、憂慮、恐懼是嗜鉻細胞瘤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可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從而加大治療風險。本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急躁、焦慮、自卑等負性心理,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我們要主動關心體貼病人,耐心解釋檢查的目的性和必要性,避免因過度激動和悲傷而誘發或加重病情。同時讓家屬了解腦卒中的相關知識,向家屬介紹治療、康復的相關信息,鼓勵他們參與到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3]。

2.3 飲食護理:幫助病人戒酒、戒煙,飲食予低鹽、高熱量、高蛋白;病人基礎代謝高,出汗多、消耗大,指導病人要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給予鼻飼流質飲食,每次鼻飼15O~200ml,每日4~6次,保持水電解質平衡;防止患者嗆咳,鼓勵患者在鼻飼插管的情況下能進水,進行吞咽功能鍛煉,能促使患者早日從口腔進食。嗜鉻細胞瘤并腦卒中患者使用藥物較復雜,鼻飼降壓藥物時,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以及藥物與食物的間隔。對于比較嚴重的陣發性高血壓,則首選靜脈用藥,保存血壓平穩。

2.4 加強安全防護: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并腦卒中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加上使用降壓藥,容易發生安全意外。病人入院后應首先做好防跌倒評估,告知病人及家屬注意事項,力求避免各種安全意外的發生。做好防跌倒措施的防范是腦卒中病人能否康復的關鍵所在。因病人可隨時出現發作性高血壓,應限制病人活動區域,不做劇烈活動,特別要保護腎上腺區以免被擠壓。本組病人我們均指導其在腰背部分別加用氣圈或棉墊的方法,避免了睡眠時腎上腺區受擠壓。對偏癱病人,指導并積極協助其偏癱側肢體功能鍛煉,防止跌倒,加強保護措施并給予康復訓練[4]。本組有2例偏癱病人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手術后出院,4例偏癱肢體肌力增強,另1例病情無變化,予出院。

2.5 擴容治療,準確記錄出入量:重視降壓擴容,嚴謹執行醫囑,準確及時做好護理記錄,是治療該病的關鍵環節[5]。本組13例患者經治療后血壓平穩,病情穩定,均行手術治療,術前予常規擴容。在應用阻滯劑的同時,靜脈輸入足量的晶體和膠體液,以補充血容量。在護理過程中應做到: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的波動,要認真詳細地記錄,為醫生作為參考調整降壓藥物用量提供依據;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在服用α受體阻滯劑期間注意血壓、心率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師做相應處理;囑患者服藥期間不能外出,以免發生性低血壓而暈倒。大量兒茶酚胺可引起心肌損害和心律失常,此外,腦卒中患者對血容量變化過快亦難以承受,故輸液的病人尤其要注意控制液體滴速。

2.6 預防感染:①防止著涼避免感冒,定時翻身拍背,防止肺炎發生。②保持室內及床鋪清潔,對病室適當地通風和做好清潔消毒注意病人皮膚衛生;③偏癱病人應注意褥瘡預防,按醫囑予抗生素;④鼻飼著做好口腔護理。⑤嗜鉻細胞瘤患者基礎代謝增高、糖及脂質代謝紊亂、電解質代謝紊亂。也是易感因素,需要加以控制。

2.7 康復指導: 包括肢體功能位置的放置、的變換、關節的被動活動、肢體隨意運動的誘發等[6],康復訓練采用由簡單到復雜,由開始的床上訓練到專門訓練大廳,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到小關節,由主動到被動,手法輕柔,力度適中,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同時讓家屬共同參與。熟悉運用Orem自護理論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7],我們根據患者不同的自理能力、自理需要,采取適宜的護理程序,補償其自理的不足,逐漸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明顯好轉。

2.8 出院指導:告知病人出院后防止外傷,注意衛生,預防感染,近期避免劇烈運動,加強營養。因腫瘤大很可能惡性多,要定期復查。對偏癱未能手術患者,指導其家屬對病人長期的康復訓練。

3 討論

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繼發腦卒中臨床雖不多見,但因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認知功能障礙、偏癱、失語、心理障礙等[8],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使家庭及社會背沉重的負擔。給臨床護理也帶來一定的挑戰性。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作為一種手段在臨床護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腦卒中患者由于突然患病,肢體偏癱,生活不能自理,易產生急躁、焦慮、易生氣、悲觀失望,不配合治療和護理等負性心理,通過采取心理護理,促使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采取恰當的、有針對性的、積極的原發病治療,控制血壓、擴容治療、康復指導等,爭取使患者能盡快手術切除腎上腺嗜鉻細胞瘤,以達到治愈或好轉。

參考文獻:

[1] 蒲巍林,任青林,蘇永輝.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繼發腦梗塞一例報告[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09,3(2):141.

[2] 鄭喜春.16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14):2916-2917.

[3] 王玉果.400例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6):755-756.

[4] 韓淑婷.導致腦出血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圍手術期的護理1例[J].基層醫學論壇,2006,1O(4):383-384.

[5] 陳敏軍.老年性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患者術前護理[J].護理學報,2008,9(6):24―25.

[6] 李欣.201例腦卒中患者早期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9):66―67.

篇10

【關鍵詞】

腎上腺腫瘤;轉移癌;診斷;治療

近年來腎上腺轉移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多,有文獻報道其在腎上腺腫瘤中占26%[1],我院于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腎上腺轉移癌患者8例,現將其診治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確診的腎上腺轉移癌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齡35歲~76歲,平均年齡552歲。左側4例,右側3例,雙側轉移1例。原發腫瘤為肺癌3例,肝癌4例,乳腺癌1例,所有患者原發癌均經手術切除并經病理檢查證實,實驗室檢查均無腎上腺皮、髓質功能異常,24 h17羥類固醇(17KS、17OHCS)、尿3甲氧基4羥基苦杏仁酸(VMA),血壓及電解質檢查均正常。

12 檢查方法 8例腎上腺轉移癌患者均行B超檢查,發現腎上腺實質性腫塊,呈卵圓或不規則形,CT檢查30 cm×25 cm×26 cm~91 cm×93 cm×73 cm,內部密度不均勻,邊緣不光滑,增強掃描中心可見鈣化、出血或壞死。

13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5例,3例采用化療、放療或介入治療。4例腎癌患者行同期原發腫瘤與腎上腺轉移癌切除術,1例因腫瘤與腎粘連明顯行腎上腺、腫瘤及腎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均術后輔以針對原發癌的化療、放療和/或生物治療。

2 結果

經手術切除的5例均獲隨訪,生存6~63個月,平均342±47個月,其中原發腫瘤肝癌2例,肺癌2例,乳腺癌1例。其余3例未經手術治療者均獲隨訪,平均生存期為(100±11)個月。均死于腫瘤晚期或多發轉移。

3 討論

腎上腺為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常見的腎上腺腫瘤為腺瘤、轉移癌和嗜鉻細胞瘤、皮質腺癌[2]。腎上腺是除肺、肝、骨骼以外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臟器,腎上腺轉移性腫瘤并不罕見,腎上腺轉移癌的檢出率,隨著B超、CT、MRI及PET等檢查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明顯增高,文獻報告由全身各部位癌轉移至腎上腺的發病率高達26%~50%[3,4],GILL等[5]和SILVERTRI等[6]報告中提示大多腎癌,肺癌中有腎上腺轉移癌存在,不能只滿足于原發癌之診斷,應重視腎上腺轉移癌的可能。

腎上腺轉移癌由于患病部位較為隱匿,大部分患者沒有特殊的臨床癥狀,常因無功能性腎上腺腫塊在作其他原因檢查時偶爾發現,或因原發腫瘤作全身檢查時發現。對腎上腺轉移癌應爭取早診斷,B超和CT是診斷腎上腺轉移癌的重要檢查方法,有文獻報道B超和CT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64%和966%[7],但B超聲像圖和CT影像不易區分腎上腺轉移癌與腎上腺原發腫瘤。

對腎上腺轉移癌應爭取早診斷,雖然腎上腺轉移癌常伴有腎上腺外其他臟器轉移,多數失去手術機會,但是對未發現其他器官或淋巴結轉移的孤立性腎上腺轉移癌,應盡可能行積極的外科手術,術后再輔以化療或放療。LUKETICH等[8]將腎上腺轉移癌分兩組進行療效比較,結果手術切除轉移癌加化療輔助治療組生存期中位數31個月,單純化療組生存期中位數5個月,手術切除+化療明顯優于單純化療,于本組結果相符,腎上腺轉移癌畢竟為晚期腫瘤,不能根治腫瘤,我們認為關鍵是要選擇恰當的手術適應證,有條件切除腎上腺腫瘤者應盡可能完整切除,并控制原發癌,可望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對于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應用介入方法,射頻消融,等方法亦能對腎上腺轉移癌者有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馮超,李漢忠腎上腺轉移癌22例中華外科雜志,2004,42(8):506507.

[2] Bagwan IN, Cook G, Mudan s, et al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me. tastatic adenocarcinoma World J Surg Oncol,2007,18(5):116119.

[3] KATZ RL, SHIRKHODA 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incidental adrenal nedales in the cancer patient Cancer, 1995,55:19952000.

[4] QI F,FAN BY,CHEN ZY,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renal tumors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4,14(3):127129Chinese.

[5] GILL IS, MCCLENNAN BL, KERBLK, et al Adrenal involve―merit from renal cell carcinoma;predictive value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 Urol,1994,152:10821085.

[6] SILVERTGA, LENZ JE, HARPER SN, 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clinical findings to CT sp all evidence of adrenal glana metas― t&qs in the stang of bronchogenic carinoma Chest,1992,102:1748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