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電阻范文

時間:2023-03-25 10:0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鉑電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鉑電阻

篇1

關鍵詞:鉑電阻,測溫電路設計,模擬-數字轉換非線性校正,數據采集

一、引言

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因其測量范圍大,復現性好,穩定性強等特點而被廣泛使用。

在精密測量系統中,鉑電阻測溫系統電路結構圖如圖1所示:鉑電阻信號通常通過橋式電路轉換為電壓信號,再經過放大及A/D轉換后送微處理器進行處理。為了能對鉑電阻測溫的非線性進行校正,作者利用雙積分A/D轉換原理,設計了一種高精度的鉑電阻測溫非線性校正方案。實踐證明,該方法不僅性能穩定,結構簡單,而且在0~200℃范圍內準確度可達到0.15%FS±4字。

二、非線性校正原理

1、非線性A/D轉換原理

因為鉑電阻經橋路檢測后,其輸出電壓UM與被測溫度q之間具有函數關系:

式中:A,B為常系數。

如果能構造成一個函數電路,使其具有與上式相同的函數形式:

同時使UM=UN,則容易得出q=t(這里,“q=t”僅有數學意義,實際上它們的量綱是不一樣的)。這樣,在UM=UN的前提下,溫度q的測量問題就轉化為對時間t的測量了。

以上是本文闡述的以變量變換的形式實現傳感器非線性校正的設計思想。這里t的量綱為時間,其測量過程是通過雙積分A/D轉換實現的。雙斜率積分轉換表達為:

(1)

式中:Uin—A/D轉換時模擬輸入電壓,

T1—A/D轉換過程中正向積分時間,

T2—A/D轉換過程中反向積分時間,

Uref—A/D轉換時參考輸入電壓。

當Uref為定值時,Uin與T2具有線性關系,因此這種情況下可以認為A/D輸出結果為:

T2=T1Uin/Uref.

假定Uref(t)為時間t的函數:Uref(t)=M+Nt(2)

其中:M,N為待定常系數。

A/D轉換后的輸出結果若能完全補償鉑電阻溫度非線性,則有:Uin=aq+Bq2(3)

故將式(2)和式(3)代入式(1),

假設:AT1=M,BT1=N/2,

則有:T2與q在數值上大小相等,即T2=q,可見實現了鉑電阻的溫度與數字量線性轉換。

可以看出,在A/D轉換過程中,模擬電壓輸入與數字量輸出之間不是線性關系,其函數關系剛好與Rq—q關系相反,當其特性實現了相互完全補償時,就能獲得線性q/T2轉換。顯然,利用雙積分A/D轉換實現非線性校正的關鍵是應能滿足式(3)所表征的函數關系。本方案采用RC回路極其簡單地達到了該目的。

2.高精度A/D轉換器ICL7135

鉑電阻測溫電路線性化設計的實現采用了4位半雙積分型A/D轉換器ICL7135。ICL7135每一個轉換周期分為三個階段:自動調零階段、被測電壓積分階段、對基準電壓Uref進行反積分階段。下面結合鉑電阻溫度測量分析ICL7135的工作過程:

(1)正向積分階段

ICL7135與89C52接口電路原理圖如圖2所示。在此階段,ICL7135對Uin進行定時積分,固定時間T1=10000T0(T0為時鐘周期)。積分器的輸出電壓為:

(4)

同時,在此階段基準電容C對電阻R放電。外接電阻R正是為了對鉑電阻溫度特性的二次非線性項進行校正而設置的。此階段完成時,C兩端電壓為:

(5)

式中,UW為t=0時電容C兩端電壓值。

將上式在t=T1處按馬克勞林公式展開,若選取適當參數,使,則上式可簡化為:

(6)

(2)反向積分階段:

在此階段,基準電容C兩端電壓又被內部積分電路進行反向積分,在整個T2階段UC(t)可認為是線性的,T2結束時積分器輸出又回到零位,此時有:(7)

由式(4)、式(6)、式(7)整理可得:

將式(3)代入上式,得:

令等式兩邊常量對應相等,則有:q=T2。

在T2時間內,對A/D轉換器進行時鐘計數,并以數字量形式輸出,從而定量地將被測溫度值反映出來,實現電路的數字化測量。

三、ICL7135與單片機89C52接口的新方法

以往使用7135是利用它具有多重動態掃描的BCD碼輸出來讀取A/D轉換結果,這樣既費時、又占用較多口線。在測控儀表中,盡量少占用微處理器I/O口線,以最少原器件、完成盡可能多的任務是十分重要的。這里介紹的ICL7135與單片機接口的簡易方法,是利用7135的“BUSY”端,只需占用單片機89C51的一個I/O口和內部的一個定時器,就可以在十幾微秒的中斷服務程序中把ICL7135的A/D轉換值送入單片機內。實踐證明,該方法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在圖2中,若89C51的時鐘采用6MHz晶振,在不執行movx指令的情況下,ALE是穩定的1MHz頻率,將ALE經過二分頻可得到500kHz的頻率供給ICL7135時鐘輸入端。T0規定為定時方式1,滿足ICL7135的19999滿量程要求。ICL7135在A/D轉換階段,狀態輸出引腳BUSY為高電平,指明A/D轉換器正處在信號積分和反積分階段,這個高電平一直持續到消除積分階段結束。在定時器方式寄存器TMOD中,置T0的門控位GATE為1,利用BUSY作為計數器門控信號,T0的計數將受BUSY控制。控制計數器只能在BUSY為高電平時計數,那么輸入信號:A/D轉換值=BUSY高電平期間內計數器計數值-10001

圖2中用ICL7135的BUSY端接89C52的外部中斷,POL為信號極性輸出端,接89C52的P1.7,高、低電平表示被測信號為正、負極性。

四、實驗結果及誤差分析

在以鉑電阻測溫電路的線性化設計的方案中,誤差來源一方面來自于基準電容放電過程的非線性引起的誤差:當RC取值滿足時,此項誤差折合成溫度值可小于0.03℃。另一方面誤差來自于A/D轉換準確度。當選用4位半A/D轉換器ICL7135時,其準確度為±0.05%,折合最大溫度誤差為0.10℃,兩項誤差相對獨立,電路總體測溫誤差為±0.104℃。本電路經組裝后,進行了實際性能測試,實驗數據見表1。從測試結果看,樣機最大誤差為-0.18℃,與分析結論基本相近。

表1(鉑電阻分度號為Pt100)標準溫度(℃)

顯示溫度(℃)

絕對誤差(℃)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100.20

110.17

120.05

130.12

140.11

149.95

159.88

169.84

179.84

189.82

200.18

0.20

0.17

0.05.

0.12

0.11

-0.05

-0.12

-0.16

-0.16

-0.18

0.18

參考文獻

[1]R.E.貝德福德、T.M.道芬里、H.普雷斯頓.托馬斯合著:袁光富譯,溫度測量,計量出版社,1995

[2]趙學增,檢測與傳感技術,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10

[3]鄭建國,一種高精度的鉑電阻溫度測量方案,自動化儀表,1997.18(8)

TheDesignfortheLinearizationofPtResistanceTemperatureMeasurement

篇2

關鍵詞:Pt100; 三線制; 傳感器; 電壓/電流轉換

中圖分類號:TP2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0)08-0197-03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Based on Pt100 Platinum Thermal Resistance

CHEN Zhi-wen, WANG Wei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A three-wire Pt100 temperature sensor is designed and analysed aiming a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air compressor′s special inverter system. Using resistance and temperature function of Pt100 platinum thermal resistance, convertingthe temperature signal into a voltage signal, amplifying voltage signal through two-stage amplifier circuit and then converting the voltage signal into standard current signal output. In the A / D acquisition, using precise current and voltage conversion chips, convertingcurrent signal into standard voltage signal.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sensor has high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is easy to achieve and has good performance, low cost.

Keywords:Pt100; three-wire; sensor; voltage and current conversion

溫度是表征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在工業生產、生活應用和科學研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1]。在工業控制過程中需要對控制對象進行溫度監測,防止控制對象由于溫度過高而損壞,因此溫度的實時監測就顯得更加重要。對溫度的實時監測有利于對控制對象的及時檢查、保護,并及時調整溫度的高低。根據控制系統設計要求的不同,溫度監測系統的設計也有所變化,有采用集成芯片的,也有采用恒流源器件和恒壓源器件的。因鉑熱電阻具有測量范圍大,穩定性好,示值復現性高和耐氧化等優點,該系統采用Pt100鉑熱電阻作為溫度感測元件,進行溫度傳感器的設計與實現[2-3]。在設計中,將電壓信號轉換為標準的4~20 mA電流信號,既省去昂貴的補償導線,又提高了信號長距離傳送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

1 Pt100鉑熱電阻概述[2-5]

電阻值隨溫度的變化程度稱為溫漂系數,大部分金屬材料的溫漂系數是正數,而且許多純金屬材料的溫漂系數在一定溫度范圍內保持恒定,具體應用中選用哪一種金屬材料(鉑、銅、鎳等)取決于被測溫度的范圍。金屬鉑(Pt)電阻的溫度響應特性較好,成本較低,可測量溫度較高;它在0 ℃的額定電阻值是100 Ω,是一種標準化器件。工作溫度范圍:-200~+850 ℃,考慮到工業的實際應用,本系統設計的測量范圍為0~120 ℃。

因為熱敏電阻的阻值和溫度呈正比關系,只需知道流過該電阻的電流就可以得到與溫度成正比的輸出電壓。根據已知的電阻-溫度關系[6],可以計算出被測量的溫度值。

Pt100溫度感測器是一種以鉑(Pt)做成的電阻式溫度檢測器,其電阻和溫度變化的關系式為:

ИRt = R0\(1)И

式中:R0為0 ℃下的電阻值,R0=100 Ω;T為攝氏溫度。因此,用鉑做成的電阻式溫度檢測器,又稱為Pt100溫度傳感器,即:

ИA=3.908 3×10 -3,B=-5.775×10 -7,

C= 0,t ≥ 0 ℃

-4.183×10-12,t < 0 ℃

顯然,電阻與溫度呈非線性關系,但當測量精度要求較低時,電阻值與溫度的函數關系可以簡化為[6]:

ИRt = R0(1+AT)(2)

實際應用中,Pt100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兩線制、三線制或四線制。該系統采用三線制接法即可滿足要求。二線制連接時,由于引線電阻與Pt100串聯,增大了電阻,會影響測量;三線制連接時,對Pt100額外增加了第三條線,由于引線電阻具有相同特性,能夠對線電阻進行補償;四線制連接時,可以實現Kelvin檢測,消除了兩線連線的壓差。

2 系統結構與工作原理

對Pt100溫度傳感器進行了硬件設計,其整個數據采集系統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結構框圖

圖1中,利用鉑熱電阻特性來檢測溫度,將溫度轉換成電壓信號;再通過V/I轉換單元,將電壓信號轉為4~20 mA的標準電流信號輸出, 這樣既省去昂貴的補償導線,又提高了信號長距離傳送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在單片機系統上再由電流電壓轉換芯片RCV420將4~20 mA轉換為0~5 V電壓信號。經過A/D轉換成數字信號,單片機系統把讀取到的數字信號進行識別處理,并換算成與溫度對應的數字信號,最后再由液晶顯示器顯示輸出溫度值。CPU主要完成對A/D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包括A/D值的濾波處理和A/D值向實際溫度轉換,最后送給顯示器顯示。

3 硬件設計

硬件組成主要由穩定電源電路、運算放大電路、電壓電流轉換電路、電流電壓轉換電路四個部分組成。

3.1 穩定電源電路

穩定電源電路如圖2所示。LP2951是SIPEX公司推出的低功耗電壓調節器,非常適用于一些電池供電系統,如無繩電話、無線控制系統及便攜式電腦。具有低靜態電流、低壓差等特性(輕微負載時,壓差為50 mV;100 mA負載時,壓差為380 mV)。LP2951具有很小的初始容限(一般0.5%),非常良好的負載及線路調節特性(一般0.05%),并具有非常低的溫度系數(20 ppm/℃),因此非常適合用作低功耗電壓源。LP2951可以通過引腳連接得到5 V電壓,使用內部分壓器通過引腳1(輸出)及引腳2(Sense)及引腳7(反饋)到引腳6(5 V端),獲得輸出、Sense、反饋、5 V端電壓。同樣,還可以通過1.235 V的參考源獲得其他輸出電壓[7],最大30 V。

圖2 穩定電源(5 V)

3.2 主電路分析

R7,R8,R4,RP1和Pt100組成傳感器測量電橋,為了保證電橋輸出電壓信號的穩定性,電橋的輸入電壓由LP2951電源芯片來提供。從電橋獲取的差分電壓信號通過兩級運放放大后,再經過電壓/電流轉換電路,轉換為4~20 mA的標準電流信號輸出,因為A/D只能采集電壓信號,所以在信號進行A/D采集前,再通過芯片RCV420將4~20 mA轉換為0~5 V電壓信號。電橋的一個橋臂采用可調電阻RP1,通過調節RP1,可以調整輸入到運放的差分電壓信號大小,通常用于調整零點。放大電路采用LM258集成運算放大器,為了防止單級放大倍數過高帶來的非線性誤差,放大電路采用兩級放大,其中可調電阻RP2用于調節放大電路的增益。溫度在0~+120 ℃變化,當溫度上升時,Pt100阻值變大,輸入放大電路的差分信號變大,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對應地升高,輸出電流也相應變大。實際選用的R8阻值比Pt100高很多,因此Pt100阻值變化引起的測量電流變化不大,獲得近似恒流法的線性輸出。

圖3 Pt100主電路

3.3 電流電壓轉換電路

RCV420是美國B-B公司生產的一種精密電流電壓變換器,它能將4~20 mA的環路電流變換成0~5 V的電壓輸出。作為一種單片集成電路具有可靠的性能和很低的成本,除具有精密運放和電阻網絡外,還集成有10 V基準電壓源。在不需要外調整的情況下,可以獲得86 dB的共模抑制比和40 V的共模電壓輸入,在全量程范圍內,輸入阻抗僅有1.5 V的壓降,對于環路電流具有很好的變換能力[8]。

4 實驗測試與結論

由于萬用表、溫度測試儀等測量工具存在誤差,很明顯,從上面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斜率K1近似等于理論斜率,即在工業誤差(-0.5~+0.5 ℃)允許范圍內,實驗值等于理論值。該設計符合實際要求,如圖4所示。圖5給出實驗實物圖。

圖4 實驗數據

5 結 語

在溫度測量系統中,Pt100鉑熱電阻被密封在金屬棒中,這樣使得本溫度測量系統不但可以測量室內氣體溫度,還可以測量油缸內油溫、土壤、液體、種子等內的溫度,大大提高了溫度測量系統的適用范圍。 采用Pt100鉑熱電阻為溫度檢測元件, 可有效降低開發成本,擴大應用。該變送器的電路設計簡單方便,實用性好,電路工作穩定、可靠性高。該產品已實際應用于空壓機專用變頻器溫度測量系統中,而且工作穩定可靠。

圖5 實驗實物圖

參考文獻

[1]何希才, 任力穎, 楊靜. 實用傳感器接口電路實例[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7.

[2]林國漢, 王迎旭. 基于單片機的溫度遠程控制系統設計[J]. 微計算機信息, 2009, 25(20): 76-77.

[3]陳德龍,秦會斌.基于Pt100的電子溫度表設計[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 25(4): 42-45.

[4]才智,范長勝,楊冬霞. Pt100鉑熱電阻溫度測量系統的設計[J]. 現代電子技術,2008, 31(20): 172-174.

[5]李蕓婷,萬振凱. Pt100溫度傳感器數據實時采集系統[J]. 儀器儀表用戶, 2007, 14(5): 24-26.

[6]北京賽億凌科技有限公司. 鉑電阻溫度傳感器(pdf)\. [ EB/OL]. \. http: // bjsailing. com. cn.

篇3

關鍵詞:電壓型諧波源電流型諧波源N線電流諧波阻抗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諧波電流的估算有時是很困難的,因為影響諧波電流大小的因素很多,例如有功負荷的大小,變流器的類別和控制要求等等,而某些情況,甚至無法估算,例如電弧爐、弧焊機等,這就只有等待設備運行后的諧波測量。但從下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變流器發射的諧波電流還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如果變電所的負荷中,變流設備占了一定的比重,估算出諧波騷擾量和系統阻抗,就可以考慮諧波治理的予案。又如民用建筑中,單相負荷電流若包含有零序諧波成分(3次及3的倍數次諧波),可能對中性及開關的第4級帶來麻煩。總之,估算可能并不準確,但它是治理諧波的基礎。

2、諧波源分類

2.1工廠設備的低頻騷擾概述

在討論諧波源之前,先簡述低頻傳導騷擾源見表1。

2.2諧波源分類

2.2.1半導體變流器

半導體器件是可控的,例如晶閘管(SCR),也可以是不可控,例如二級管,這些變流器又可分為三類,它們有各自單獨的諧波發射規律。

2.2.2.交流控制器

移相調壓,輸出仍是交流,正弦波被切出一部分,因而輸出不是正弦波,有效值隨移相角增大而變小,白熾燈調光器,取暖爐和電炊具控制器輸出電流。典型設備如軟啟動器,白熾燈調光器,取暖爐和電炊具控制器等,有三相也有單相的,常用電功率器件為晶閘管反并聯或雙向晶閘管。

另外還有一種是通斷調壓,輸出的每個交流正弦波是完整的,但不足50Hz,按比例被切去了一部分周波,例如剩下的周波數若為40Hz,則輸出電功率為80%,可用于控制電阻爐加熱的溫度。輸人線電流的諧波成分減少,但50Hz附近的間諧波量增加,本文對此不討論。

3、變流器諧波發射量的計算

直流整流裝置已有較長的應用歷史,電冶金電化學用大功率整流裝置屢見不鮮,因此電流源諧波量的計算技術應該比較成熟。移相調壓交流控制器電路及其原理相對較簡單,諧波量的計算也較容易。但采用大電容在直流側濾波的整流裝置由于采用PWM技術的變頻調速大量應用致使其用電容量的比重逐步增加,電壓源諧波的計算才受到了重視,同時在商、住、辦公樓的建筑中也有數量很多(雖然單臺功率很小)的電壓型諧波源,而且是單相交流220V,它帶來了不少新問題。

3.1移相調壓型交流控制器

3.1.1單相

由表2可直接查得交流輸人側諧波電流相對值

表2中Ihmax一可能的諧波電流最大值,因為諧波電流的大小和移相角α有關,以3次諧波為例,在移相角α一90“最大,達到0.318。但此次的基波電流不是最大值而是0.6左右(表中未示出,可查文獻[2]的曲線)。

R=負載的電阻

式中:R,X-負載的電阻、電抗;

XL一電源系統的電抗。

式中:UL一線路輸人電壓,如220V。

3次諧波中第2行為αw / φh,,其中

αw-諧波電流最大時的移相角,

φh-該次諧波相角(在a為aW時)。

上表中的數據,和文獻[2]的分析及曲線是相一致的。

3.1.2三相

如果負載電壓是220V且不平衡,那么,中性線上就會流過基波的三相不平衡電流和三相的3次的和3的倍數次諧波電流之和,而ABC各相的線電流和單相時是一樣的規律。如果三相負載是平衡的,負載作三角形聯接時,輸人線電流中沒有3次及3的倍數次諧波電流,但可以在負載中流通。如果星形連接且不引出中性點,則輸人線電流和負載電流都沒有3及3的倍數次諧波。

3.2電流型諧波源{直流用大電感濾波)

如前所述,諧波電流計算已有一段歷史,故簡要介紹如下:(一般只涉及到三相電路)如果輸出直流是平滑的,而且忽略整流時的換流現象,則諧波電流相對值為

Ih/Ii=1/h (3)

式中:Ih-諧波電流;

I1-基波電流,決定于負載;

h-諧波次數。

當整流脈動數為6(例如三相全橋),則諧波次數為5, 7, 11、13等奇數次諧波即h=6n士1。脈動數為12時,則沒有5次和7次諧波。

4如何估算N線電流(IN)

N線電流包括基波電流與諧波電流,用N線又分N母線與分支N線,諧波電流源又分三種類型,先從簡單問題開始:

4.1基波電流

這是三相負荷不平衡的結果,通常對母線而言不超過變壓器額定電流的10%,否則對Yyn繞組接線而言,將有相電壓的嚴重不對稱,對Dyn接線變壓,雖不受限制,但由于設計對負荷的均衡分配,估計也不易超過10%。對N分支干線而言,很有可能超過相線電流的10%,要具體工程具體分析,特別是工業中有較大功率的單相設備時;商、住、辦公樓則要看支干N線哪一級的N線。

4.2中線電流(I)

中線電流包括不平衡的基波電流,3次和9次諧波電流則是各相之代數和,對5次諧波分析如下:A、B、C三相,對基波A一B相位差120度。對5次則差600度,相差600度即差240度;同理A一C相差240度同,對5次則差1200度,差1200度即差120度。再看7次,基波差120度,7次則差840度即差120度,基波差240度,7次即差1680度就是240度。因此在下面的分析計算中,中性只增加了3次、9次等3的倍數的諧波,如果以負載的總電流I,為基數,則中性線電流IN如下:

當只有A相負載時:

I A =I N=IL (6 )

A、B兩相都有負載時:

(IA、中已包含I3、I5等)三相都有負載時:

要注意,如果電流以基波作基數,顯而易見,計算會不同。下面分別對三種類型的諧波源進行分析計算:

.移相調壓:如白熾燈(阻性負載)調光,諧波大小可查文獻[2]的曲線

僅A相有負載,在移相角為90度時,基波電流I1=0.6U/R(U/R=IR為α=0時的滿載電流基波),3次I3=0.32IR, I5=0.14IR,I7=O.1IR,I9=0. 08IR

總電流IN=(0. 62+0.322+0.142+0.12+0. 082)1/2×IR =0.71IR

A、B兩相有負載:

總電流IN=(0. 712+0.322+0. 082)1/2×IR =0. 78IR

三相均衡負載:

總電流IN=3(0.322+0.082)1/2=0.96IR

.氣體放電燈和熒光燈,3次諧波約為負載總電流IL的14%。

僅A相有負載

IN=IA=IL(12)

A, B兩相有負載

三相均衡負載

IN=3 x I3=3 x 0.14ILt.=0.42IL (14)

結論:諧波對中性線電流幾乎不起作用。如果3次諧波遠大于0.14總電流IL,則另有結論。

.微機、彩電、電子熒光燈等電壓型諧波源(單相整流帶大電容器濾波)

按文獻[2的理論分析及曲線:

I3=0. 95I1,I5=0.9I1,h=0. 75I1,I9=0?65I1,

I1l=0.5I1, I13=0.4I1, THDi=2 (15)

因此線路上總電流

代人上列數據

僅A相有負載 IN=IA≈2.24Il=IL(19)

A, B兩相有負載

三相均衡負載

上面(1)調光燈(2)氣體放電燈(3)微機等三者中以第(3)種最嚴重。這種情況對支干線(饋出線)的N線是有可能的,設計者對此要保持警惕,對變壓器的N母線,則可能性略小,因為所帶負荷不大可能都是單一的電壓諧波源負載,其它類負載甚至沒有諧波,因此要具體工程具體分析,包括中線導體截面的選擇,在特殊條件下,要求N線截面>相線截面,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上述關于N線電流大小的分析,歡迎討論與批評。

參考文獻

[1]工廠電源系統頻傳導騷擾發射水平的評估. IE C6I 00-2-6.1995

篇4

關鍵詞:電力電纜;振蕩波電壓;振蕩頻率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172-2

0 引言

配網電纜化能夠更好地適應城市供電系統高可靠性和節約空間的發展方向,而且還有著美化市容市貌等諸多優點,已經成為大城市智能配用電系統的首選供電方式。隨著城網的不斷建設,大量的電纜被鋪設,城市對電量和用電時間的增加,電纜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的幾率也越來越高,甚至會造成停電事故的發生。電力電纜中局部放電的放電量與電纜本身的絕緣狀況有著很大的聯系,通過檢測電纜局部放電量的大小,就可以得出電纜的絕緣狀況,鑒定電纜的運行狀態以及是否存在潛在的缺陷。

1 電力電纜振蕩波檢測技術原理

振蕩波電壓試驗接線圖如圖1所示。實驗的第一個步驟是進行充電,直流高壓電源會對電容器進行充電,達到一定幅值后,控制第一高壓電子開關導通,電容器經過很短的時間對電纜充電,電纜上電壓將在幾毫秒內到達峰值,第一高壓電子開關關斷,控制第二高壓電子開關閉合,電抗器、電纜以及線路電阻形成一個弱阻尼振蕩回路,在電纜上形成衰減振蕩波,同時利用局部放電檢測單元實現對電纜的局部放電信號的采集與分析。由于振蕩波試驗每次持續時間短、獲得的數據量小,為了確保最后結論的準確性,需要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通過多次的判斷和對比,最終獲得實驗電纜的絕緣介質狀況。

2 阻尼振蕩頻率的選擇范圍

當進行實際測試時,實驗電纜的總電容量是變化的,同樣的阻尼振蕩頻率也會跟著總容量的變化發生變化,無法精確的固定50Hz的頻率,所以在實際測試時,振蕩電壓波的頻率需要選擇一個合理的范圍,還需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在選定的頻率范圍內,施加在電纜上的阻尼振蕩電壓在電纜故障點處產生的局部放電現象最接近工頻電壓時的效果。通過振蕩波法對電纜進行實驗可以看成充電和振蕩的步驟,對實驗電纜加壓的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0s,其中需要4s左右進行充電,LC振蕩的時間不到1s。根據GB311.1-1997《高壓輸變電設備的絕緣配合》,加在實驗試品上的電壓屬于暫時作用電壓[3],其頻率在10

3 阻尼振蕩頻率仿真

為了配合電力電纜局部放電的振蕩波檢測,需要選擇合適的阻尼振蕩波頻率,必要時可以通過補償電容器的方式進行頻率調整。阻尼振蕩頻率的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元器件的參數詳情如表1。在建好的模型中,實驗試品通過電容和電阻的集中參數模型替代,使用20 kV的DC電壓源替代激勵電壓源。為了過濾掉充電回路中的雜波,在仿真模型的直流電源上并聯一個濾波電容,同時串聯一個阻尼電阻,并在串聯諧振回路當中并聯了一個電阻分壓器以及補償電容(補償電容值根據文獻及阻尼振蕩頻率為500Hz計算),以得到合適的諧振電壓波形。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其阻尼振蕩頻率為495Hz,與理論計算值500Hz基本一致,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4 結語

本文針對振蕩波電壓法在電力電纜耐壓試中大規模運用的現狀,對電力電纜振蕩波電壓阻尼振蕩頻率進行了仿真分析。通過對電力電纜振蕩波電壓檢測方法的分析,建立了電力電纜振動波檢測電力電纜的等效電路仿真模型,對阻尼振蕩頻率進行了仿真計算,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一致,通過增加補償電容,振蕩波電壓的頻率在500Hz左右,可以滿足現場的試驗要求,為電力電纜振蕩波檢測裝置的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卓金玉.電力電纜設計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篇5

【關鍵詞】電伴熱 控制原理 電熱帶

電伴熱是利用電能致熱,在物料管線或罐體上發出均勻熱量,以補償被伴熱物體在工藝生產過程中的熱量損耗,維持物料溫度在一定范圍內,從而滿足其工藝技術要求。同傳統的蒸汽伴熱相比,電伴熱具有高效節能、發熱均勻、可靠性高、安裝維護簡便、無“跑冒滴漏”現象、易于實現自動控制等優點,是電熱工程領域的一項新興技術。

下面以某石化企業醋酸管線電伴熱為例,對其控制原理作進一步分析探討。 1 參數設計

某石化企業,從生產區到船運碼頭的醋酸管線,長度3510米,采用Φ108×4不銹鋼管,保溫材料為巖棉,厚度80mm,醋酸凝固點為16.63℃。為確保管線順暢,不因環境溫度降低而導致管線內醋酸結晶,介質維持溫度要求為25±3℃。

根據熱力學基本原理、以及相關的工藝條件,管道隔熱層厚度與管道熱量損失q的關系由以下公式確定[1]:

(式7)

即線芯發熱溫度達50℃時,為確保5.2w/ m的發熱功率,換算成20℃時的電阻值為11.25Ω。

2.3 控制回路

電伴熱的控制,以管線的溫度作為反饋信號,控制溫控器的輸出節點,使伴熱達到自動控制與調節的效果。

控制回路的電源,采用了J B K 3480V/220V隔離變壓器,具有降壓、隔離的作用:一方面,將電壓降為220V工作電壓;另一方面,使變壓器的一次側與二次側在電氣上完全隔離,防止觸電危險[3];同時,具有濾波作用,抑制高次諧波傳入控制回路,防止干擾。

醋酸管線的測溫采用Pt100鉑電阻,量程范圍50℃~100℃,鉑電阻物理化學性能穩定,抗氧化能力強,適用于酸堿腐蝕場所,測溫精度高;鉑電阻內接一溫度變送器模塊,通過24V直流電源,將電阻信號轉化成4~20mA電流信號,作為溫控器的輸入信號。

現場電流信號通過控制電纜加以傳輸,稱之為溫控電纜,沿管線敷設。由于外管廊屬防爆危險區域,因此采用隔離式安全柵[4],對竄入現場的電流、電壓加以限制,確保物料管線的安全;當溫控電纜短路時,安全柵將被損壞,回路斷開,對24V電源、溫控器具有保護作用,防止故障范圍進一步擴大。

溫控器的設定溫度為25℃,且具有±1.5℃的回差:當管線溫度低于23.5℃時,溫控器節點閉合,主回路接通,管線處于加熱狀態;當管線溫度高于26.5℃時,溫控器節點斷開,主回路隨之斷開,管線停止加熱。

控制回路的保護,采用ZEV65電子過載繼電器,具有缺相、過載、三相電流不平衡保護功能。過載電流通常按1.05~1.1倍額定電流整定,當Ie=38A時,過載電流為:

Ir=1.05Ie=1.05×38(A)≈40(A)(式8)

3 安裝調試

電熱帶出廠時,必須通過交接試驗,試驗標準為:用1000V搖表,線芯對屏蔽層絕緣電阻≥50MΩ;工頻2500V、一分鐘交流耐壓試驗,絕緣層不被擊穿。

在沿管線敷設時,三相電熱帶應平行敷設,不宜交叉、疊繞,以防止局部過熱而燒壞;電熱帶緊貼管壁,用鋁箔膠帶加以固定;三相電熱帶采用“Y”型接法,在尾端接線盒內將線芯并接起來。

因使用長度的限制,電熱帶采用DJHVI100型防爆接線盒過渡、連接,接線端子容量為100A,接線盒防爆等級達到ExdIIBT4,以符合現場防爆要求[5],電熱帶屬無火花型電器,防爆等級為ExeIIT4;每段電熱帶的屏蔽層,必須相互連接,且可靠接地,接地電阻值

溫控器是電伴熱控制的核心,具有接線簡單、安裝方便、功能完備、參數設置靈活的特點。在輸入方式上,溫控器支持熱電偶、鉑電阻、4~20mA模擬量輸入,可根據現場信號采集的實際狀況加以選擇;就輸出方式上,采用了溫控節點輸出,節點容量達到10A,具有較強的帶載能力;在控制方式上,通過PID調節功能[6],能提高控制系統的快速性、穩定性和準確度。

溫控器接線調試完畢,接著對鉑電阻進行校驗。采用標準電阻箱,參照Pt100鉑電阻分度表,現場輸入電阻信號,觀測溫控器顯示溫度,并做好記錄。調試數據如表1所示,表明鉑電阻測試溫度在一定誤差范圍內,運行正常。

對三相電熱帶直流電阻進行測試,分別為11.62Ω、11.60Ω、11.65Ω,與理論計算值大致接近;送電試運,三相電流平衡,均為38.1A,電熱帶發熱正常,熱效率穩定,可以正常投用。

4 結語

電伴熱是一套成熟的技術,從控制方式、元器件選型,到防爆安全性,均能達到現場運行要求;而隨著電氣控制理論的發展、電力電子元件的開發應用,電伴熱控制系統將更為高效、節能。

參考文獻

[1] 張昌煜.工業蒸汽的有效利用[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88、345

[2] 方大千.電工計算手冊[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64-265

[3] 張偉.電氣安全[M].北京:勞動人事出版社,1990:137-143

[4] 樂嘉謙.儀表工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318-322

[5] 王盡余,潘妙瓊,鐘梅.防爆電器手冊[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5-20

[6] 王馨,陳康寧.機械工程控制基礎[M].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176-181

篇6

一、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運用民族志方法的意義

民族志研究已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領域所采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而“民族志”與新聞傳播學的結合也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族志傳播學”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著名學者德爾海默思被認為是民族志傳播學的奠基人。民族志傳播學成為傳播學的一個新分支,并為傳播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同樣的,“民族志”應用于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也有著無限的潛力。在這方面早已有先行者。美國學者柯克?約翰遜的博士論文《電視與鄉村社會變遷――對印度兩村莊的民族志調查》就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作。再如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郭建斌的《獨鄉電視:現代傳媒與少數民族鄉村日常生活》,開中國“民族志”方法進行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的先河,此方法對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⒈“民族志”深入的調查研究方法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使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更加科學,更加客觀嚴謹

如果我們想了解某個文化或某種現象,就必須將注意力放在當地人對世界的看法及體現這些看法的行為上。但是,人們對自己從事的活動的主觀敘述,往往不一定能準確或不足以解釋其行為,尤其是在受訪或被要求敘述的情況下,常常從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發有意或無意地對事實加以篩選和曲解。所以研究者應該盡可能直接觀察他們的行為。“民族志”的優點在于調查者是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少數民族廣播電視事業的現狀,并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真實可信,更加科學。新聞傳播的研究更應該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相信沒有人會在實驗室里來完成新聞傳播學的研究。

⒉我國少數民族的情況也為“民族志”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

“民族志”是源于文化人類學中對異民族文化考察時所創造出的一種方法類型。這種研究方法把完全生活在研究對象中不受外界干擾作為重要的研究條件之一,而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很多,且由于這些地區地理上的封閉性和對民族文化良好的保護和傳承,為“民族志”研究提供了優越的前提條件。

⒊“民族志”中“遍查”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為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提供了更為多樣的視角和更廣闊的視野,增加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這種研究方法是要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任何一種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以看電視為例,在郭建斌的《獨鄉電視:現代傳媒與少數民族鄉村日常生活》一書中,他分析了每個問題提出的原因和意義。如電從哪里來?是否受到限制?誰在限制?怎樣限制?你所觀察的家庭中除電視以外,還有哪些電器?電視信號從哪里來?是否受到限制?誰在限制?怎樣限制?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的追問以及考察,涉及基層的行政管理問題,涉及國家的行業體制、政策問題,涉及意識形態控制問題,這些問題對于中國社會而言,具有較為廣泛的社會意義。再如電視機的來源,這背后體現著一個地區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而對于經濟和文化都相對落后的民族地區來說,這方面的調查研究就尤其重要。再如研究內容還包括民族歷史和風俗文化宗教和獨特的生活方式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有用的,因為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民族接觸媒介的習慣和媒體傳播的效果。

這樣的方法具有相當廣闊的學術視野,融合了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宗教學、歷史學等學科于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必將把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引向深入。

⒋民族志影像為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提供了直觀的第一手材料,也為紀錄片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以民族志的原則和理念拍攝的民族志影像,力圖還原拍攝對象的真實生活、原始情感以及他們的姿態,用鏡頭對研究對象的再現無疑為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材料。許多優秀的紀錄片都采用了民族志的方法,或采納了民族志的原則和理念。如世界著名的紀錄片弗拉哈迪的《北方納努克》就是采用了民族志的方法。

二、“民族志”方法應用于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的缺陷

⒈“民族志”方法本身的性質與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的目的有相悖的一面

民族志方法來源于人類學,而且傾向于人類學中人文科學的一面。民族志的研究主要探討事物現象的原創性、表達性與獨特性,在方法上則重視對具體對象本身內在意義與價值的詮釋。它不適用于追求普適性和規律性,只適合于以個案的方式加以了解。例如郭建斌對少數民族鄉村地區(獨龍江鄉)當地人看電視的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或觀點不能推及與之條件有較大差異的其他民族地區。

而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是要研究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發展的一般特點和規律以及少數民族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并將我們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少數民族新聞工作和少數民族廣播電視工作,進而還要為國家相關政策決策服務。將少數民族信息、文化傳播得更快、更遠、更好,以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而促進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這兩者之間無論是在理論意義、實踐方法和目的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⒉民族志研究的精確性常常受到質疑,因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①民族志研究面臨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研究中引起思考的問題和在具體民族地區從事調查所遭遇的問題無疑是大不相同的,原定研究計劃的可行性和受環境影響的程度難以估計。尤其是民族地區有不同的社會特性和民族文化,原有的研究設計隨時有可能被排斥而無法進行。

②研究者個人的喜好及理論的偏見。這會直接導致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研究方法的不同。同時,研究者也容易受到自身主觀因素如自我偏見的限制。

③研究者很容易對民族地區的情況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即立場預設,這容易對此地區和文化現象的研究產生歧見。

⒊民族志的關鍵概念有其模糊的一面,操作時很難區分其中界限

以民族志操作環節的關鍵概念“融入”為例(民族志三個操作環節:融入、遍查、深描)。融入,即想方設法融入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解釋顯然是很單薄的。怎么樣才能表明已融入某一群體,能調查到豐富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呢?目前還沒有一套標準。而以往很多民族志研究的實例中研究者的融入也很值得懷疑。

舉兩個例子。民族志核心內容“參與觀察法”的提出者、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馬凌諾斯基在西太平洋中一群平坦的珊瑚島――“特洛布里安德”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民族志調查,1922年出版了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被認為是一次成功的民族志研究。但是他在他的調查日志中這樣寫道:“我看土著的生活離我自己的生活很遠,對我來說沒什么意思,他們的生活好像狗的生活一樣無聊。不過,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我得出一個結論,我想我在做的事是令人榮耀的……”這些句子讓人對馬氏的“融入”產生懷疑,即便是語言和生活上融入,那在心理上的融入是否就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融入最后得到的民族志研究成果又是否科學?

西方學者約瑟夫洛克是中國早期民族志影像的拍攝者,他拍攝了納西族和藏族的民族志影像,影片中給人以中國市民社會死板、僵滯的印象。這固然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有關,但洛克沒有真正融入他的研究對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洛克一直保持著自己優雅的紳士風度,即使在偏遠的地方也通常要“干凈”地獨居。他在文章里長篇累牘記述著旅行中遇到的不干凈、難受等等他認為無法忍受的事情。

由此可見,概念的模糊導致操作上的無據可查,無章可循,加之立場的異同,最終會影響研究效果。

三、在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中應用民族志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從上述的分析中可知,民族志的方法有巨大價值也有局限性,在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中運用民族志的方法應結合自身的研究特點做些改進。這里淺談兩點看法。

⒈應該把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結合起來。不要把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對立起來,這兩種研究的區別更多的只是方法層面上的區別,從方法論意義上來說,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

民族志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質化研究,具有質化研究的許多特征,如搜集資料以定性資料為主,詳細地記錄人、地、物或談話的內容,而不以統計的數據程序來處理。從研究對象本身來了解行為,外在的因素是次要的,因此質化研究者多用參與觀察、深度訪問等方法,先進入研究對象的世界,系統地記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然后加以分析,并以其他的數據如該地區的記事、記錄、有關刊物、照片等來補充。而我們在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中應在此基礎上輔以量化研究的方法。如問卷設計、抽樣調查、概率統計等等。

舉個例子。用量化的方法給“融入”這個概念以一個可考量的標準。進行科學嚴謹的問卷設計,問題應有規范的答案,在民族志研究者所選擇的研究對象人群中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問卷分發的人群,來完成問卷的回答(如有不識字者應閱讀問卷幫助其完成),最后通過數據分析和概率統計確定一個民族志研究者在其研究對象人群中的融入度。盡管最后確定的量化考量標準未必十分科學精準,這其中也可能受到各種因素和條件的影響和制約,但為質化研究提供了可參考的標準,同時也為比較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數據。

這只是個例子,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可結合使用的地方和方法還有很多。

⒉注重從個案分析和研究中探討其中的普遍意義和一般規律

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是要研究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發展的一般特點和規律以及少數民族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它追求事物之間的通則性和規律性。而民族志的方法更重視以個案的方式加以了解。這就需要我們在運用民族志方法時要自覺地去追求普遍意義和規律性。

舉例說明。民族志研究主要包括五個步驟:①選擇研究分析對象;②提出民族志問題;③通過參與性觀察、深度訪談等途徑搜集民族志資料;④進行民族志分析;⑤書寫民族志。具體研究時,每個步驟的操作都要考慮到研究結果的普遍意義。研究對象的選擇應注重其典型性和是否具有某個范圍內的普遍意義;問題的設計應盡可能或至少有一部分應是具有普適性的;而進行民族志分析時,應盡量發掘其中蘊含的普遍意義和規律性的啟示。

目前,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只有少許的科研成果,在方法論上也存在很多空白,借鑒其他學科中好的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民族志的調查研究方法。但借鑒并非原封不動的“拿來主義”,而是要根據本學科特點進行改進和修正,以使其更適合本學科的研究特點和方向,促進本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⑴郭建斌著:《獨鄉電視: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鄉村日常生活》,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⑵郭建斌文:《電視下鄉:社會轉型期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社區――獨龍江個案的民族志闡釋》,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⑶郭建斌文:《三代人:不同歷史時期獨龍族個體文化特征淺描》, 《民族藝術研究》,2002年第5期

⑷馬凌諾斯基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李紹明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⑸(美)柯克?約翰遜(Kirk.Johnson)著:《電視與鄉村社會變遷――對印度兩個村莊的民族志調查》,展明輝、張金璽譯,展江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⑹孫秋云主編:《文化人類學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篇7

【關鍵詞】自動氣象站 維修 保障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自動站投入臺站業務運行,如何保障觀測資料的準確性、連續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自動站各傳感器工作原理入手,分析其在出現故障時的處理方法。希望通過本文與各位同行進行交流,不斷提高自動站的保障能力,更好的保障觀測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二、自動氣象站故障維修與維護

1.氣壓傳感器故障與維修

氣壓傳感器由于是放置在采集器內工作,因此當氣壓要素出現故障的時候在能排除是由于氣壓傳感器的供電引起的情況下,一般可以直接更換氣壓傳感器來排除故障。

2.溫度傳感器的故障維護

2.1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溫度傳感器的測溫元件是鉑電阻(Pt100),鉑電阻通常制成薄膜狀,外涂防潮、防腐蝕的保護層,氣象用鉑電阻還有鍍鉻的金屬防輻射層。與半導體電阻溫度表相比,鉑電阻阻值很小,測溫靈敏度較小,如果直接用歐姆表測量電阻以換算為相應的溫度值,其溫度測量的分辨率很低。通常采用平衡電橋法或不平衡電橋法測量,或通過恒流源將電阻變化變為電壓變化并進行放大處理,以提高測量的靈敏度。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A/D技術及器件性能的提高,已有集成電路直接將鉑電阻的溫度感應信號變為數字量。考慮到金屬電阻接入測量電路時,電流會產生熱效應,測量電流和引線電阻應盡量小。一般元件電阻約為幾十歐姆,而測量電流常取幾mA~幾十mA。需要進行高精度測量時,一般采用四線制接法,以消除引線電阻的影響,滿足RT385測溫標準。

2.2溫度傳感器檢測維護

鉑電阻溫度傳感器:用萬用表電阻200Ω檔量取溫度傳感器1、2任意端與3、4任意端之間的電阻值是否在80~120Ω之間;用萬用表電阻200Ω量取1、2或3、4端之間的電阻值是否在1~8Ω之間,若以上測量中,有一項指標超出范圍,應在百葉箱內傳感器與接線的接頭處繼續測量,且注意觀察接頭是否有接觸不良的現象。如果,以上測量均不能滿足2、3項測量中的要求,則應更換溫度傳感器。

如果溫度缺測或溫度示值為- 46.1℃,且長時間不變故障一般為溫度傳感器或者是傳感器到采集器之間的線纜斷線所至,應檢查線纜。

3.濕度傳感器部分故障維護

在HMP45D濕度與溫度探測器中,其感濕元件是高分子濕敏電容。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使用方便,在常溫、常濕環境中有較高的精度,使用一段時間后性能會下降。

4.風向、風速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維修

4.1風向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風向測量是利用一個低慣性的風向標部件作為感應部件,風向標部件隨風旋轉,帶動轉軸下端的風向碼盤,風向的信號發生裝置由格雷碼盤、發光管、光敏管等組成。碼盤是一個圓形金屬薄片,上面有七個不同等分的同心圓,同心圓由內到外分別作2、4、8、16、32、64、128等分,每個相鄰等分不是被挖空就是未被挖空,或者說不是透光就是不透光。對應每個同心園的上下面有一組發光管和光敏管,共7組。風標轉動時,由于同心圓的透光或不透光,7個光敏管上接收到或接收不到光,7根信號線上或是“1”或是“0”,這就完成了風向到格雷碼的轉換。

4.2風速傳感器工作原理

風速測量是利用一個低慣性的風杯部件作為感應部件,信號變換電路為霍爾集成電路。在水平風力的驅動下,風杯旋轉,在霍爾磁敏元件中感應出脈沖信號,其頻率隨風速的增大而線性增加,測出頻率就可計算出風速。

5.雨量部分維修

雨量要素值出現故障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雨量傳感器的原理入手分析和查找故障原因。首先,我們可以用萬用表來測量雨量傳感器是否損壞:把萬用表撥至測量電阻檔,分別把紅黑表筆放在雨量傳感器的兩個輸出接線柱上,然后翻動帶磁鐵的翻斗,使其頂部的磁鐵不斷的通過干簧管,觀察萬用表上的指針,如果指針不斷的擺動,則表明傳感器輸出正常,如果萬用表上的指針沒有變化,則說明雨量傳感器干簧管損壞,需要更換干簧管;其次,我們還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判斷采集器雨量通道信號的采集:將雨量信號電纜線從采集器上取下,可以看到采集器接雨量信號的接口為3針航空插頭,其中單針接屏蔽線,并列的兩針分別接雨量信號電纜的兩根信號線,我們可以將這兩針用導線短路然后斷開模擬雨量傳感器信號,等待一分鐘后觀察采集器是否有雨量采集,如果有則表明采集器雨量信號通道正常,如果沒有雨量值則表明采集器雨量信號通道故障。最后,我們還可以判斷雨量信號電纜線是否正常:我們可以將電纜線的一端的兩跟信號電纜線短接在一起,然后在另外一端用萬用表的電阻檔測量兩根信號電纜頭之間的電阻,觀察信號電纜線是否正常。

三、結束語

隨著自動氣象站業務運行的不斷深入, 自動氣象站的故障表現也多種多樣, 故障的判斷與處理也相對復雜。只要掌握了故障判斷與處理的基本思路和一些常規判據, 加之工作中不斷積累新的經驗, 故障排除的速度就會不斷加快, 故障的判斷與處理也會越來越簡單。及早排除容易引起故障的隱患,以減少故障率。常見的故障可歸納為采集器故障、傳感器故障、電源故障和線路及通訊網絡故障等方面。當自動站出現故障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首先依據電原理進行邏輯分析,然后用分解、替代、測量等方法進行逐步排查。在排查過程中一定要把故障現象、故障判斷、維修過程和維修結果盡可能詳細地記錄在案,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動氣象站的維護維修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3.1.

[2]江蘇無線電科學研究所,ZQZ-CⅡ型自動氣象站用戶手冊;氣象出版社, 2004.1.

篇8

畢業論文 [摘 要] 210世紀的音樂傳播手段多種多樣,但是民族音樂傳播的前景不容樂觀。我國本民族的音樂怎樣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播,而我們又怎樣去接受各國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在眾多傳播手段中,電影音樂以其強大市場號召力和流傳廣泛程度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電影音樂為東西方文化情感之間構筑了1座橋梁,開始多元文化融和的新旅程,充分體現了音樂是無國界跨領域的藝術。

[關鍵詞] 民族音樂 電影音樂 傳播手段

Abstract: 20 centuries of music dissemination means is varied, but the foreground of the race music dissemination allow of no the optimism.Our country originally music of the race how get the better dissemination, but we again how accept music of different race in all countries different style.In numerous dissemination meanses, the movie music with its strong market public appeal and spread the extensive degree to let more and more person concerns and value.The movie music constructed a bridge for the thing of the square cultural emotion, starting the multicultural harmonious new itinerary, full body now music is to have no national boundary inter-discipline Of art

Key words: The race music Movie music

Dissemination means

篇9

    關鍵詞:民族地區地域文化 電視傳播 原生態 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文化的全球化也隨之成為現實,在這個過程中,現代消費文化呈現出五光十色的一面,而民族文化,特別是原生態地域文化可能會隨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并走向滅亡,這樣的退化或者消失已然成為一種潛在的文化危機。面對這樣的危機,應如何來傳播和保護地域文化,使其在淡出人們視野之后又重新回歸人們的視線之中,從而使人類文化向多元化發展,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文化特別是各地區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是構建我國文化形象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傳播和保護地域文化,特別是保護各民族原生態文化已成為當今一項重要任務。 

    當今社會是一個大眾傳媒的時代,利用媒介對地域文化進行傳播,不失為拯救即將消失文化的一項有效措施。而怎樣利用現代傳播載體,強勢推動地域文化傳播使之煥發生機與活力,從而達到更好地保護地域文化的效果,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在對地域文化進行傳播的眾多媒介中,電視作為當前的主流媒介,自誕生以來就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大眾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信息發達時代的今天,電視已經占據了大眾傳播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人類傳播信息的中介系統,更是當代社會文化消費的一種基本形式。因此以電視傳播為平臺,把我國各地區的文化特色融入電視節目之中,尤其是文藝節目之中,可以有效實現傳播地域文化的目的。比如在眾多的大型綜藝節目中,中央電視臺的《歡樂中國行》無論是從策劃還是節目宗旨方面,都以其獨有的以宣傳地域文化為內涵追求的鮮明特征而超越了一般綜藝節目的文化意蘊。它著力于展示地域文化和城市魅力,突出濃郁的地方特色,盡情展示祖國各地風采,通過節目的展示,民族地區的文化底蘊被搬上電視舞臺,并通過電視傳媒向全國進行傳播,從而使全國觀眾了解到民族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另外,中央電視臺的《民歌·中國》與《魅力12》欄目是對各民族各地區原生態民歌的一種傳承和保護,經電視傳播對民族地域文化的推廣效果也比較好。 

    電視:民族地域文化傳播的新路徑 

    在商業文化大大壓制了原生態文化發展的今天,民族地區地域文化迫切需要得到傳播和保護。于是,各種媒介運用它們不同的方式,對地域文化進行廣泛的傳播,并希望借助這種傳播,讓人們更加關注地域文化從而使其得到保護。 

    在眾多的媒介中,“電視傳媒是一種以電視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活動,是伴隨著人類對于電視的運用而產生的一種現代的社會現象,是傳播的二級系統”①。根據電視的特點,“電視傳播面對的是整個社會,其傳播內容涉及人類文化各個領域,它極大地拓寬了人類視聽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②,它視聽兼備,傳播迅速,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電視傳播的價值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一種積極向上、富有肯定效用意義方面的含義,它對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首先,發揮本質、傳播信息。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即訊息”,媒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③的確,在認真考察人類的媒介發展史中,各種媒介對信息傳播并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電視誕生并普及后,迅速成為如今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電視傳播也便成為人們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其次,在電視傳播價值關系中,傳播者和受眾都是主體,而電視傳媒則是客體,在電視傳播的社會實踐中,人類本身才是電視傳播活動的最終服務對象,因此以人為本,在傳播過程中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是電視傳播最重要的價值。而以人為本也正符合地域文化傳播的基本內涵。 

    正是由于電視的適用程度與普及率最高,它才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了民族地區地域文化不僅具有文化價值,更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對于地域文化來說,全球化背景下的電視傳播可以讓其傳播范圍大大提升,讓地域文化以它的繁衍地為基點,超越地域的局限傳播到更為廣泛的人群中去,從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更有效的保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播和保護民族地區的電視節目應運而生,這類節目的出現不僅讓人們了解了各民族地區的地域文化,更加激起了人們保護地域文化,特別是保護原生態文化的自覺意識,讓原生態文化能繼續存在于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并不斷傳承和發展下去。 

    因此,電視傳播與民族地區地域文化并不是不可融合的,電視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完全可以用來體現與表達民族地區地域文化。民族地區地域文化與電視媒體的結合,是新時代文化生態圈中出現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現象,起到了把原生態文化向更廣闊的范圍傳播的積極作用,并悄然地改變著電視傳播領域的現有格局和文化價值,其社會傳播價值也被賦予了微妙而多層次的意義。 

    在通過電視傳播的過程中,筆者認為紀錄片和電視文藝節目在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推廣中被運用得較多。通過制作關于地方風情風貌的紀錄片,可以集中展示民族地區地域文化,這在目前電視節目中是比較常見的,如鳳凰衛視《縱橫中國》節目在2006年時曾播出紀錄片《走進恩施》,就把湖北恩施這個全中國最年輕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的民族風情展示給全國觀眾,介紹了恩施州的哭嫁、跳喪等民俗,讓人們去感受民族地區獨有的風情,進而領略到當地的文化特色。而展示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電視文藝節目就更加多樣化了。電視文藝節目是指圍繞一個中心主題,選擇和編排文藝節目,經過電子技術手段的二度創作,構成充分電視化的、獨立完整的電視藝術作品,給觀眾以多樣化和整體的審美享受。比如從2006年開始,央視青歌賽引入原生態唱法,引起公眾和文化界對原生態唱法的追捧,筆者認為,原生態唱法的重要意義不在于比賽,而在于展示,是基于電視媒介對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一種展示。 

    電視傳播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策略建構 

    在很多電視節目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以“營銷城市”的理念展現地域文化的有效戰略,體會到電視傳播對民族地區地域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那么電視在傳播民族地區地域文化時應如何建構傳播策略呢? 

    電視傳播民族地區地域文化打開了通往現代社會的信息之門,也把地域文化展現于現代公眾的視野中,并有可能引起極大的關注,有利于強化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很多民族地區的地域文化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常常不被其他民族所知曉或者是認同,但是經過電視傳播后,在現代傳媒的引導作用下很容易讓人們產生對民族文化特質的認同感,同時也讓當地人有強烈的文化歸屬感,可以促進民族的和諧,讓民族文化從自發的傳承轉向自覺的保護。我們還以2006年央視青歌賽引入原生態唱法為例,比賽將各地的原生態文化進行了展示,這種展示不僅讓現代公眾得到新的娛樂,也可以大大提升原生態共同體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可以增加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傳承動力。

    對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電視媒介在傳播時,會自覺地選擇地域文化的一些具有影像特征的要素加以傳播,這是電視媒介自身的要求,也成為當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特征。在民族地區地域文化中,原生態文化是其重要方面,原生態文化會借助當代影視的傳播載體,并由此尋求進一步與外界更多的接觸,期冀向外界傳播帶來價值上的認同和經濟上的利益。這種傳播就使得本來遠離這些文化形態的人群開始關注這種文化形態,并更多地借助于電視媒介了解原生態文化的特征。④如2009年《歡樂中國行——魅力恩施》大型晚會,節目在呈現恩施地域文化時,還多角度完整地表現出了土家族原生態文化的魅力所在,正是通過這種傳播激起人們對土家族原生態文化保護的意識。 

    對地域文化中一些存在非議的問題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品牌的專利歸屬之爭可能會愈加激烈。幾年前曾經發現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等兩家官方網站將《龍船調》列為“湖南民歌”范疇,造成侵權。《龍船調》其實是湖北恩施利川地區著名的文化名牌,近年來,利川市加大了對這一特色名片的宣傳和保護力度。2003年,利川市就斥巨資拍攝大型音樂電視片《龍船調》,請著名歌星湯燦演唱《龍船調》,并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放,讓《龍船調》這一文化品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傳承。另外,在2009年《歡樂中國行——魅力恩施》這期節目中由恩施地區的演員清唱土家族民歌《龍船調》,再次向外界表明了《龍船調》的發源地在恩施,而非湖南民歌。這表明利用電視傳播面廣的特質可以對地域文化保護和傳承起到較好的作用。 

    有利于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特色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電視媒體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電視傳播的社會效益方面,還可以體現為一定的市場效益。將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資源給予科學、合理、適度的開發利用,有助于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民族地區地域文化底蘊豐厚、自然景觀優美、民俗傳承豐富、民族藝術繁多,而且大多保存完好,通過電視傳播可以對民族地區地域文化進行充分的挖掘,最后把它們濃縮而又精彩地呈現于節目中。在這樣的宣傳和推介下,可以帶動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并且對于民族地區而言,為了更好地發展相關產業,也會不斷地完善本土文化,這樣整個地域文化產業建構規模在不斷地擴大,讓民族地區具有特色的文化產業道路越走越寬。因此,保護完好的民族地域文化,并得到有效的傳播,才能與當前經濟形勢下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從而實現經濟與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篇1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疾病,由多種腸道病毒(柯薩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以發熱和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大多數患兒癥狀輕微,7~10d自行痊愈,少數患兒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1]。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發病高峰在春末夏初,好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通常發病后1周內傳染性最強。手足口病屬病毒感染性疾病,無特效藥物治療。大部分輕癥患者主要是門診對癥處理,居家隔離治療。因此,了解本病的傳播特點,實施居家護理干預,對有利于疾病恢復及控制傳播。

1傳播特點

1.1傳染源

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在流行過程中隱性受染者比顯性發病者多百倍以上[2]。在急性期,病人糞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3]。

1.2傳播途徑

糞-口為CoxA16主要傳播途徑,EV71傳播途徑則主要為眼-手-眼,亦可經糞-口途徑傳播[4]。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人眼分泌物、唾液、皰疹液、糞便,通過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的日常接觸,經口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常造成流行。年齡越小的嬰幼兒,易感性越高。每次流行中,隱性感染與顯性感染之比是30∶1。感染后,對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5]。

1.3易感人群

人對CoxA16及EV71型腸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嬰幼兒最為易感。≤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4歲以內占發病數85%~95%.據國外觀察報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規律出現,主要是非流行期間新生兒出世,易感者逐漸積累,達到一定數量時,便為新的流行提供先決條件[6]。

2臨床表現

潛伏期3~5 d,最短在24 h內。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腳掌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有四不特點: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痕。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的皰疹,好發于內唇、頰黏膜、舌、齒齦或硬腭處,小如米粒,大如綠豆,破潰后成潰瘍,非常疼痛。是患兒哭鬧、煩躁、流涎、拒食的主要原因。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痛等癥狀。輕癥患兒可不治而愈。病程5~7 d,少有復發。

重癥病例:①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②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但有發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1]

3診斷治療與預防

3.1診斷

有流行病學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并排除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齦口炎及口炎型口瘡,即可確診為手足口病[7] [8]。關于病原學診斷較難,因分離出一種病毒要花費12個星期[9]。

3.2治療

HFMD為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有自愈傾向。阿昔洛韋、利巴韋林為廣譜抗病毒藥,可選用。對高熱、驚厥者可對癥治療。合并細菌感染者,應加用抗生素。重癥患兒應住院治療,同時加強支持療法。

3.3預防

HFMD發病急、潛伏期短、傳播途徑廣,尚無有效的預防疫苗 。因此普及預防知識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如居室通風、洗手、飲食衛生、洗曬衣被、擦拭消毒常用物品,減少人群聚集、與病患隔離等。

4居家護理干預

4.1急性期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進易消化、清淡、低脂飲食,高熱可物理降溫、注意口腔衛生。

4.2阻斷傳播途徑

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直到體溫正常、皮疹及口腔皰疹消退。一般需隔離2周。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能滅活病毒,病毒在50℃可迅速滅活,4℃可存活1年,在-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1]。因此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通風干燥。清潔日常生活用品,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處理。用1%84消毒液浸泡30min或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6h。洗手能有效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護理患兒前后應在流水下嚴格洗手。驅蚊蠅及蟑螂。

4.3病情觀察

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主要觀察指標是精神狀態、體溫、心率、呼吸以及神經系統受累的情況,如發現患兒有高熱、抽搐、劇烈頭痛、肢體抖動、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4],以免貽誤病情。

4.4體溫監測

一般4小時測一次體溫并記錄,可了解病情總的發展趨勢,尤其夜間不能忽視體溫變化。對于體溫在37.5℃~38.5℃之間的患兒,給予散熱、洗溫水浴、冰袋等物理降溫。如物理降溫無效,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如泰諾等小兒退熱藥。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后1h復測體溫,體溫持續不退或超過39℃,應去醫院就診。

4.5 口腔皰疹護理

保持患兒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患兒,可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清潔口腔。拒食、流涎、張口困難、哭鬧不眠等多因口腔內皰疹破潰口腔疼痛所致,可遵醫囑給予口腔內用藥,如利巴韋林噴霧劑噴口腔2~3次/d,可起到消炎抗病毒,清潔口腔的作用。還可將維生素E或魚肝油或金霉素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以止痛,使糜爛早日愈合[10]。2%利多卡因5mL配以蒙脫石散(思密達)1.5g調配成糊狀,涂抹于患兒口腔潰瘍處,每日2次,口腔潰瘍嚴重者可以3次,并且在口腔護理完半小時內暫停給患兒飲水及進食,以保證藥物的吸收及藥效的充分發揮。利多卡因為局部為無色澄明液體。蒙脫石散為類白色粉末,具有香蘭素的芳香味,具有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覆蓋能力,并通過與黏液糖蛋白相互結合,從質和量兩方面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11]。故思密達局部用藥,可使藥物直接覆蓋在瘡面上,有利于粘膜水腫消退,促進受損的細胞再生,從而加快口腔潰瘍愈合。局部使用思密達,能迅速緩解臨床癥狀,顯效率達86%[12]。

4.6皮疹的護理

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兒,尤要保持臀部的清潔干燥。皮疹如有破損可涂0.5%碘伏,防止皮膚感染。

4.7飲食護理

保持營養均衡,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無刺激性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食物宜溫涼,忌食熱燙、辛辣、咸、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皰疹及潰瘍面而引起疼痛。哺乳期的嬰兒,常因口腔疼痛而拒絕吸吮母乳或奶瓶的,可用小勺喂哺。因口腔潰瘍疼痛而拒食、拒水,造成脫水、酸中毒的患者,要及時就醫給予補液。

參考文獻

[1]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2008,5,9.

[2]劉湘云.腸道病毒所致各系統感染[M]//陳灝珠.實用內科學:上冊.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97-404.

[3]何家鑫,沈曉娜.手足口病流行特點及其防治[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1,7(3):23.

[4]傅希賢.新型腸道病毒感染[M]//李夢東,王宇明.實用傳染病學.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441-443.

[5]王永怡.小兒手足口病[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8,2(15):57.

[6]何家鑫,沈曉娜.手足口病流行特點及其防治[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1,7(3):23.

[7]劉晶星.腸道病毒[M] //周正伍,李凡.醫學微生物學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74-275.

[8]蔣心華,潘孝彰,王岱明.現代感染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 642-656.

[9]王敏,王捷,孫輝等.手足口病的研究現狀.華北國防醫藥,2008 ,20(5):85.

[10]謝似平,李映蘭,口腔護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8,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