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21:4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力衰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力衰竭論文

篇1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心衰的特點和治療。方法通過對4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進行分析、治療。結果單用藥物對癥治療難以奏效。采用白蛋白和1,6-二磷酸果糖可使心功能明顯改善,全身狀況明顯好轉。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haracteristicandtreatmentofagedpeoplewithcardiafailure.Method45agedpatientswasanalyzedandtreated.ResultItisdifficulttohavetheintendedeffectonlybysymptomatictreatmentwithdrugs.Albuminandfructose-1,6-diphosphatecanimproveheartfunctionmarkedly.Theresultsshowedthatsystemicstatusfunctionwasamelioratedobviously.

【Keywords】Cardiafailure;Agedpeople

就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的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例進行分析。探討老年人心衰的特點和治療,以供參考。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45例均為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68.8歲。心衰類型及功能分級:左心衰28例,右心衰9例,全心衰8例。心功能(NYHA標準):II級21例,III級18例,IV級6例。

1.2基礎疾病冠心病23例,肺心病10例,高血壓病6例,風濕性病心臟病2例,心肌病2例,其他2例。

1.3臨床表現咳嗽咯粘液痰,肺部濕性啰音21例,心悸、氣促乏力,拍胸片提示:胸腔積液4例,腹脹、惡心、納差、顏面、雙下肢浮腫或腰骶部浮腫10例,心律失常(早搏、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8例,神志異常2例。

1.4實驗室檢查心電圖異常44例(97.7%),其中竇性心動過速11例,心房顫動8例,頻發房早10例,頻發室早6例pt-fvl:-004mm·S18例;合并心肌勞損24例(54.5%),血尿素≥9.2mmol/L30例(66.6%),低鉀21例(46.6%),低鈉8例(18%),二氧化碳結合力≤20mmol/L11例(25%)。

1.5治療及轉歸臨床癥狀緩解出院者34例(77%),無效死亡10例(22%)。

2分析討論

2.1臨床特點①癥狀不典型:由于年齡大,感知遲鈍,合并癥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組以咳嗽、咯痰誤診肺部感染等10例(22.2%)后經胸片檢查呈心臟擴大,肺淤血確診心衰。由于老年人有腦動脈硬化,故心力衰竭時容易出現腦缺血癥狀,表現為神志異常,嗜睡甚至昏迷本組有2例(4.4%),不同尋常地出虛汗(顏面及頸部),甚至大汗淋漓,可以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時,惡心、嘔吐、腹痛等消化道癥狀較突出,本文有9例(21.1%)。有竇房結退行性病變的老年人,發生心力衰竭時心率增快可不顯著,患者可首先表現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的癥狀,如果問診及體格檢查不仔細,很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②氮質血癥多:本組血尿素氮9.2-25mmol/L57例(63.3%),≥26mmol/L3例。③病死率高:本組病死率60-90歲為41.8%,70-90歲為52%,≥80歲為82.1%。

2.2治療體會除常規治療外①對于感染為誘因的心衰本組41例(45.5%)及時性選用廣譜抗生素,靜點抗生素,靜點抗菌藥時限制鹽水入量,防止水、鈉潴留加重心衰。②適當選用利尿劑,中度以上浮腫19例(21.1%)均選用速尿20-40mg靜注。注意電解質平衡。③小劑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可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改善心功能。本組常規用卡托普利6.25-12.5mg,2-3次/日,85%有效。④在沒有β-受體阻滯劑禁忌癥時,可從小劑量開始應用。因此藥物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低心肌收縮力和氧耗量,并能增加運動耐量,降低運動時血流動反應,使在同一運動量水平上心肌耗氧量減少,從而使心功能改善。⑤加強支持療法。心衰落時由于全身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生并發癥等均可加重心衰,形成惡性循環,故單用藥物對癥治療難以奏效。采用白蛋白和1,6-二磷酸果糖可使心功能明顯改善,全身狀況明顯好轉。

篇2

中醫認為,慢性心力衰竭位在心,跟肺脾肝腎都有很大關聯,證屬本虛標實,本質為心陽氣虛衰,血瘀水停之證為標,以心悸、胸悶、氣喘、尿少浮腫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危重病癥。陳可冀認為CHF的本質病機是內虛,歸根究底是氣虛血瘀。鄧鐵濤認為CHF的病機是本虛標實,并提出了“五臟皆致心衰,非獨心也”,應“心從脾論治”。于清華等認為慢性心力衰竭早期的重要標志就是氣陰兩虛,演變到心力衰竭階段必然會累及心之氣血陰陽。袁國強等[6]基于中醫脈絡學說研究了此病的病理機制,認為此病主要病機是氣陽虛乏、絡息成積、絡瘀水停。

2辨證分型及治則治法

2.1臨床分型

目前,臨床上基本上是根據2014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將本病分為三型,分別為氣陰兩虛、氣虛血瘀以及陽氣虧虛血瘀。

2.2常見的治法

2.2.1溫陽逐水活血法。孫武等通過對比研究對照組(強心劑、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等西藥治療)與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溫陽活血法治療),發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溫陽活血法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2.2.2補益心氣法。牛曉明等以補益心氣法治療本病30例,觀察常規治療組(西藥治療)和實驗組(補益強心片治療)治療效果,發現實驗組療效優于對比組,且基于對比組治療基礎上使用補益強心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以及心功能。

3驗方專方

常用的中藥口服制劑有芪藶強心膠囊、通心絡膠囊、利心丸、穩心顆粒和麝香保心丸、芪參益氣滴丸等。陳、董等用麝香保心丸聯合常規療法治療心衰,總有效率分別為92.45%、89.3%,方用人參益氣扶正、培元固本,麝香、蘇合香、蟾酥、肉桂理氣散結、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氣旺、水去、瘀散、痰消之功。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臟射血分數,改善肺瘀血及(或)體循環瘀血。

4藥理研究

真武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T-proBNP的影響,發現真武湯與常規西藥治療CHF具有協同作用,可以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同時能改善CHF的心室重構,證明了真武湯對血清水平的抑制可能是其發揮治療作用的機制之一。溫陽活血利水方能夠明顯降低NT-proBNP水平,抑制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與抗心衰基礎治療結合應用療效顯著。

5小結

篇3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入選標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年齡在37~80歲的,符合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功能分級制定的II、III級標準;病史至少3個月以上,病情穩定,病因主要為高血壓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冠心??;超聲心動圖證實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55mm(女)或>55mm(男),左室射血分數(LVEF)≤0.40。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62.4歲;其中高血壓心臟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18例,冠心病34例。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常規治療組36例和阿托伐他丁組3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心功能分級和疾病構成比上以及服用降脂藥物劑量進行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對照組3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小39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61.5歲,均經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無器質性心臟病。

1.2方法

1.2.1用藥方法

常規治療組給予地高辛,每日0.25mg;血管轉化酶抑制劑(個體目標耐受量);利尿劑(視液體儲留情況調整)等。阿托伐他丁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阿托伐他丁每次20mg,每天一次。治療觀察均為24周。

1.2.2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測定

進行心臟結構和功能測定時采用美國惠普SONOS5500彩色多普勒二維超聲顯像儀,設定其探頭頻率為2.0~2.5MHz。所有入選患者心臟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24周時進行測定。

1.2.3標本采集與檢測

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24周時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別取其外周靜脈血,對腦鈉肽(BNP)水平進行測定。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以(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計量資料同一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q檢驗,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結果

2.1兩治療組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的變化

心衰兩治療組患者在治療4周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與治療前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24周時上述指標與治療前比較統計學差異顯著(P<0.01),阿托伐他丁組左室射血分數(LVEF)較常規治療組上升更明顯(P<0.05)。

2.2腦鈉肽(BNP)水平的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P<0.05

慢性心力衰竭兩治療組患者治療前腦鈉肽(BNP)水平分別是常規治療組288±67.5pg/mL,阿托伐他丁治療組285±65.5pg/m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38±9.9pg/mL;兩組治療4周后腦鈉肽(BNP)水平分別為常規治療組265±36.9pg/mL,阿托伐他丁治療組238±25.5pg/mL,與治療前比較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1);兩組治療24周后腦鈉肽(BNP)水平分別為常規治療組165±26.3pg/mL,阿托伐他丁治療組93.5±15.5pg/mL與治療前比較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1);阿托伐他丁組治療后4周、24周與常規治療組同期比較腦鈉肽(BNP)水平下降更明顯(P<0.05)。

2.3腦鈉肽(BNP)水平與左室收縮功能指標(LVEF)的關系

兩治療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BNP)水平與治療24周后測定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呈負相關。

3討論

BNP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天然拮抗劑,參與血壓、血容量以及水鹽平衡的調節,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利鈉利尿,擴張血管,降低體循環血管阻力及血漿容量,這些均起到維護心功能作用。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在心室負荷過重或擴張時增加,因此反映心室功能改變更敏感、更具特異性。

上世紀世紀90年代以后,人們對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室重塑中神經激素¬—細胞因子系統的激活作用有了逐漸的認識,同時也逐漸認識到神經激素細胞因子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加重又被進一步激活,由此也使心力衰竭進一步加重,這樣使惡性循環形成。故拮抗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隨著心衰發病機制和治療理念的更新已成為治療心力衰竭的關鍵。

篇4

關鍵詞:心力衰竭誘因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1-02

1心力衰竭

1.1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在臨床上以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以及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主要特征,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種病因所致心臟病的終末階段。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心臟因疾病、過度疲勞、排血功能減弱等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1.2誘因。

1.2.1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臟機能下降,從而導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臟所輸送的血液很難滿足身體自身的需求,從而引發相關的疾病,諸如性肺梗塞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是可能引起心臟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同時,妊娠期間的婦女、過度勞累的體弱者、靜脈內迅速大量補液等人群均屬于加重心臟負擔的群體,皆有可能誘發心力衰竭。

1.2.2冬春季節天氣寒冷、溫度變化大,很容易感冒并由此患上肺部感染,這恰恰是引起心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肺部感染會加重心臟的負擔,使心臟跳動的頻率加快。人的體溫每升高1度,心跳會增加16次左右,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臟本身所需求的養分增加,但心臟的功能卻不能提供,這種惡行循環的結果就是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過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情緒激動都會誘發心衰的發生。人們都知道,劇烈活動以及情緒過度激動,易導致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發生腦出血、心肌梗死,也會導致心力衰竭。

1.3早期癥狀。心力衰竭主要以老年人為最多。隨著增齡心血管系統及其他系統在形態與功能上均發生一系列變化即所謂“生理性老化”。同時老年人又常有多系統、多器官疾賦存機體內環境穩定性發生變化??共∧芰?。

早期心衰的表現并不典型,有的患者會在進行較為劇烈的活動時出現氣短,上樓時胸悶、氣短,休息后即可緩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氣戟胸悶,需用好幾個枕頭墊高才舒服,每晚雙下肢浮腫、疲乏無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除上述臨床表現外,還可進行一些常規檢查如心臟超聲,它是目前診斷心衰最準確、最簡便、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還有一些隱性心衰者自己并末感覺特別異樣,如不是心臟超聲等檢查表明其心臟增大、功能減弱,這些患者幾乎與最佳的治療時期擦肩而過。

2心力衰竭病人護理的注意事項

2.1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從而保證足夠的睡眠,在飲食方面,在鹽的攝取量上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清淡為主,這樣可以防止水在體內長時間的滯留,從而減輕心臟負擔。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為宜。注意要少食多餐,不宜過飽,因為如果攝取的食物量過多,會導致身體器官承受過多的負擔,尤其是在心臟機能下降的情況下,很容易誘發心力衰竭。保證病室的安靜舒適,空氣新鮮,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著涼。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在加強對其皮膚護理,保持床鋪整潔,防止褥瘡的發生?;颊弑忝氐那闆r下,要使之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勿用力,嚴重這可服適量緩瀉劑。呼吸困難時,給半臥位,低流量吸氧。如發生急性肺水腫應給予端坐位,兩腿下垂,減少回心血量,減輕肺水腫,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氣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酒精。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心率、心律、脈搏、呼吸及血壓等,做好認真記錄。而且需要嚴格掌握輸液速度,以15-20滴/分為宜,同時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同時,需要根據病人的特點制定帶有預見性的護理計劃,加強夜間尤其是上半夜對患者的巡視。

2.2在治療心力衰竭中洋地黃類的藥物屬于常用的有效藥物。但是因為該藥物的有效治療量同中毒量變準的含量相進,極易導致中毒現象的出現。因此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變化,并且詢問患者是否有其不適。從而針對出現的狀況,及時作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還要注意病人有沒有其他疾病,從而可以在藥物治療前為醫生作出最科學的治療方案提供基礎保障。在使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壓寧定、硝普鈉等藥物的病人,要嚴格聽從醫生的囑托。嚴格控制用藥量,而這類藥物使用微量注射泵靜脈療效最好,但是護理人員在患者使用期間要加強巡視,關注患者的體重變化。因為體重和排尿量都是觀測患者體內水負荷變化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護士也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托在相應的時間對患者的體重、腹圍進行測量,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同時要定期檢查患者的電解質、心電圖,了解病人在這方面的平衡狀況,從而及時糾正病人出現的問題。

2.3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加強心理護理,態度和藹,給予精神安慰,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從而更好的了解病人的身體情況。有報道對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護士可以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囑咐,講述禁忌事項與家庭護理的知識。對于一些病程相對較短的患者,要讓他們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更要加強他們對健康的認知教育。只有提高了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才更有助于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從而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同時要讓他們明白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出院后對后期治療的連貫性和科學性,以減少疾病加重和復發。

參考文獻

[1]劉風純,楊文東.藥物聯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型鈉尿肽水平的變化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1)

篇5

【關鍵詞】氧化樟腦注射液;腦鈉肽;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187—01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是指心肌缺血壞死導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治療原則與心力衰竭基本相同,臨床上主要測定血漿中腦鈉肽(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通過作為評價臨床療效的有效指標。本研究旨在探討氧化樟腦注射液輔助治療對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BNP)水平、LVEF及LVEDd的影響,并評價其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100 例,其心力衰竭診斷符合2009 年ACC/AHA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排除伴有重癥病毒性心肌炎、嚴重的心包填塞、嚴重的主動脈瓣或二尖瓣病變、重度肝腎功能衰竭及難以控制的低血壓(≤90/60 mmhg)或高血壓(≥180/100)患者。所有患者被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收縮壓、舒張壓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心衰標準藥物治療:β 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兩組均行心室再同步治療;治療組加用氧化樟腦注射液40 mL溶于0.9%氯化鈉100ml中,qd,靜滴,療程15 天。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和治療后測定血漿中腦鈉肽(BNP)水平、心臟超聲測定LVEF及LVEDd的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 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BNP 水平的比較

如表1 所示,治療前,兩組血漿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血漿BNP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

3 討論

目前認為,氧化樟腦是一種強心藥,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并能改善舒張功能的作用[1]。有學者提出,氧化樟腦的分子機制屬于磷酸二酯酶( PDEs) 抑制劑,PDEs 家族包括十余種成員,主要分布于心肌、平滑肌、血小板及血細胞、腺體等細胞內。PDEs抑制劑通過降低心衰患者血漿中的神經激素和細胞因子的聚集,從而改善心衰患者癥狀[2]。其中PDE3 特異地分解細胞內的cAMP,主要分布在心肌、血管平滑肌內,當PDE3 被抑制時,細胞內cAMP 的分解代謝受阻,而 cAMP能夠促進 ca 內流和攝取,增強心肌收縮和舒張能力,并提高心臟作功效率,同時cAMP還能引起心血管平滑肌舒張,使周圍及肺部血管擴張而減輕心臟負荷[3、4]。PDEs-5 抑制劑通過增加鳥苷一磷酸利用率來調節一氧化氮信號的過度表達起到對心血管有益的調節作用。同時氧化樟腦能對抗心肌細胞氧化應激、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損傷引起的心力衰竭[5]。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接受氧化樟腦注射液治療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與常規治療組比較,血漿BNP水平明顯下降,兩組LVEF均明顯升高,LVEDd明顯縮小,提示其療效顯著。因此,氧化樟腦注射液作為治療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輔助藥物療效較常規治療更好,可顯著降低患者血清BNP 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朝德,孔古婭,卿德華等.強爾心口服液對家兔心力衰竭時舒縮性能的影響[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22( 1) : 44 - 46.

[2] KawamuraA,YoshikawaT,TakahashiT,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 versus catecholamin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 Jap Circ J,2001; 65( 10) : 858-62.

[3] Bardou M,Loustalot C,Simon B,et al. Inhibition of uterine contractions human myometrinm[J]. Therapie,2001; 56: 213-22.

篇6

[關鍵詞] 芪藶強心膠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規治療;總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數

[中圖分類號] R541.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0-0088-03

Clinical study of Qiliqiangxin capsule in treating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ZHAO Ziru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hengcheng County Hospital in Shanxi Province, Chengcheng 71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Qiliqiangxi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238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chosen as objects of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19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119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iliqiangxin capsul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2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9.8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of patients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levels improve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Qiliqiangxin capsule;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onventional therapy; Total effective rat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心力衰竭多數是由于心室充盈或充盈功能不全,心輸出量不能滿足代謝需要,缺乏組織和器官血流灌注等形成。同時,肺循環、全身性充血不正常、心臟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的臨床綜合征,也被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其特點是左心室肥厚或擴張,導致神經內分泌失調,循環功能不全,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呼吸困難,體液潴留,疲勞(尤其是運動時)。在本病的發展過程中,臨床癥狀可能有明顯的改變,但也可能與心臟功能不一致。如果沒有治療或治療不及時,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將繼續增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多以心臟功能不全、神經內分泌失調、運動耐力下降為主要特征。同時,多數由高血壓、冠心病等造成,多見于高齡患者。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引起臨床高度重視[1]。目前西藥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藥物,雖效果良好,但預后較差[2-4]。越來越多的學者考慮采用中藥治療該病,以降低毒副作用,保證患者預后良好,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5]。本研究選擇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救治的23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芪藶強心膠囊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就治的23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及相關檢查確診,均符合西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相關診斷標準[1]與中醫陽氣虛乏及血瘀水停證[2]。將其隨機均分兩組,各11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77例,女42例,年齡39~75歲,平均(54.2±10.3)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7例,Ⅲ級75例,Ⅳ級1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82例,女37例,年齡41~76歲,平均(55.4±10.2)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6例,Ⅲ級79例,Ⅳ級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予常規抗心衰藥物治療,給予利尿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石家莊以嶺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141)口服治療,每粒0.3 g,1.2 g/次,3次/d。兩組患者均以2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6]

分為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心功能并無明顯好轉,心臟衰竭情況未得到改善。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采取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BNP水平,采用超聲心動圖儀檢查測定患者治療后 LVEF。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后兩組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為93.28%,對照組為79.83%,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BNP水平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LVEF、BNP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各組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病呈穩定、加重或惡化狀態,多數患者有心臟病史,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冠心病、高血壓和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是老年心衰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型心肌病、急性重癥心肌炎等疾病常引起年輕患者發生心衰。心臟疾病是心臟收縮性心力衰竭最常見的原因,而主動的血液供應重建可以防止心臟衰竭的發生和發展,是心臟衰竭的常見原因。血壓控制也很重要。臨床心力衰竭的治療不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還包括心肌重塑機制及延緩、預防心肌重塑的發展,減少心衰住院率及臨床死亡率[7-10]。目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以改善臨床癥狀及血液動力學為主的治療模式正在逐漸轉變為阻斷神經內分泌激活和抑制心室重塑的治療模式,包括常規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等。中醫認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于“胸部”、“哮喘”、“水腫”、“心悸”范疇,是本虛標實證,中藥治療主要以益氣溫陽、化瘀利水為主[11]。

芪藶強心膠囊屬于一種中成藥,其成分中黃芪具有益氣利水、益氣固表的作用;附子有溫氣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心氣不足、心陽勢微,黃芪為君藥;人參具有補血補氣之功效,葶藶子具有瀉肺逐水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和血的功效,均為臣藥;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玉竹養陰防傷正,澤瀉與香加皮均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均為佐藥;桂枝具有溫陽化氣的功效,其能起到引諸藥入脈絡的作用,為使藥。全方共奏益氣溫陽、活血通絡的功效[12]。本研究中,芪藶強心膠囊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28%,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的79.83%,與高建步等[13]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且芪藶強心膠囊治療組患者LVEF與BNP水平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治療組,充分證實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芪藶強心膠囊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有利于促進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咼銳鋒. 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15,7(17):18,20.

[2] 張晶,段敏. 宋一亭教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經驗[J]. 中國中醫急癥,2014,23(7):1283-1284.

[3] 鄭秀莉. 肌氨肽苷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的臨床療效觀察[J]. 醫藥前沿,2014,3(36):136-137.

[4] 楊曉慧. 比索洛爾聯合螺內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5(1):95-96.

[5] 李菲,劉英春,鄧文,等. 左卡尼丁對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響[J]. 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2):6086-6087,6090.

[6] 周麗芬,莊瑞娟,吳學明,等. 琥珀酸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臨床觀察[J]. 醫學信息,2013,26(30):461.

[7] 余新. 左卡尼丁治療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35例[J].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2013,25(4):34-36.

[8] 徐時平,朱琳蓮,潘小進,等. 厄貝沙坦結合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療效研究[J]. 中外醫療,2015, 7(12):101-102.

[9] 吳艷麗,路素品. 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 當代醫學,2011,17(3):160-161.

[10] 李越華,閆國良,葛建宏,等. 生脈散加味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臨床研究[C].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急癥專業委員會2014年大會論文集,2014:97-101.

[11] 王緒新. 黃芪注射液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5):60-61.

[12] 張霞. 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3):108-109.

[13] 高建步,李玉東,楊守忠. 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7(7):127-128.

[14] 李華. 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評價[J]. 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2):90-91.

篇7

大氣污染對我們的心臟健康有多方面的不利影響,近來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高濃度PM2.5環境中,會讓我們的心臟發生早期心衰樣改變,而心衰則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被稱為“生命的絆腳石”。

科研發現:

PM2.5可致心衰

美國心臟學會在《大氣污染顆粒物與心血管疾病的更新聲明》中指出,1999年~2002年,PM2.5增加10?g/m3,同日心衰風險會增加1.3%;而1986年~1999年,PM10增加10?g/m3,同日心衰住院率增加0.7%。為什么空氣污染會導致心衰的發生率增加呢?專家們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高濃度PM2.5環境的大鼠會發生肌球蛋白重鏈異構改變,導致心肌肥厚標志物升高、心室負性重塑,使心臟收縮功能儲備降低、舒張功能障礙;單個心肌細胞收縮和舒張功能亦下降;心臟發生早期心衰樣表型改變。這一實驗通俗來講,就是長時間大量吸入空氣中的PM2.5以后,會讓心肌細胞的收縮舒張能力下降,會導致心肌肥厚,心室重構,而這些都是心衰的表現。  

心力衰竭:

生命的絆腳石

我們的心臟就像一臺水泵一樣,能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一旦發生心衰以后,心肌的收縮舒張能力減弱,心臟的“泵”的作用就會發生故障,不能將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泵出去為身體各個器官提供營養,人體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夜睡不能平臥、胸悶喘促、尿少浮腫、疲勞乏力等一系列癥狀,患者活動后這些癥狀往往會加重,嚴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被稱為“生命的絆腳石”。近年來研究發現,心力衰竭從表面上看,是心肌受損以后,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出現障礙,導致心排血量減少,患者出現水腫和瘀血,其實,該病的根本在于人體的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和心室重構。

以一頂四:

讓患者不做“藥罐子”

心衰發生后,除了那些癥狀令患者痛苦不堪,還會面臨一大痛苦,那就是從此變成了“藥罐子”,需要大把吃藥?;颊咝枰脧娦乃巵砑ぐl心臟的舒縮功能,服用利尿藥來消除水腫,服用擴血管藥為心臟提供更多的血液供應,常常是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強心藥等四大類藥物聯合應用,每天要吃八九種,甚至十幾種藥物。

芪藶強心膠囊具有強心、利尿、擴血管三大作用,同時具有抑制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減少心室重構的效果,擁有多環節、多途徑、多靶點、標本兼治的治療優勢,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胸悶氣短、夜睡不能平臥、浮腫等癥狀,讓患者不再做“藥罐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研究證實,該藥組方中所含的人參、黃芪、附子等藥物能增強心臟舒縮功能;葶藶子、澤瀉等藥物能夠利水消腫、通小便,使體內多余的水分從小便排出,從而減輕心臟的負擔,值得一提的是,中藥利尿最大的特點是不會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丹參、紅花等活血通絡藥物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減輕周圍血管阻力。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研究表明,芪藶強心膠囊中配伍的益氣養心藥可以有效抑制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配伍的活血通絡藥和利水消腫藥可以改善心臟的供血、消除心臟絡脈中停滯的瘀血和痰飲,可使心衰增大的心臟縮小,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構。因此,該藥治療慢性心衰可以一藥頂四藥,標本兼治。

美國評價:

篇8

【論文摘要】探討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特點,應提高對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認識和警惕性。在老年患者中常規心電圖和心肌酶檢查可以減少漏、誤診,有效的監控血壓,調節血糖,控制心衰和感染,有望很大程度地改善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預后。

【Abstract】Discusse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which the old age 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thesis drafts,should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vigilance which drafts to the old age 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thesis.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and the cardic muscle enzyme inspection may reduce in the old age patient leaks, misdiagnoses,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 the adjustment blood sugar, controls the heart to fade with the infection, after the hopeful very great degree improvement old age 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thesis drafts pre-.

【Key words】The old age 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thesis draf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1 目的

探討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特點。

2 方法

回顧調查并分析鞍山立山區人民醫院內科2001年6月~2005年6月,五年間收治的67例平均年齡為74.5歲的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心電圖表現、合并癥及轉歸情況。

3 結果

老年患者反應遲鈍,多數就診時間較晚,6小時以內就診的只占25.4%,耳聾、癡呆、失語、缺乏陪伴照顧等情況造成收集病史困難。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首發癥狀主要是呼吸困難(32.8%)和胸悶(26.9%),而痛域降低造成典型心前區疼痛相對較少(19.4%),意識障礙(10.4%)和消化道癥狀(7.4%)也較常見。其中急性心梗以多部位梗塞(62.2%)和再發梗塞(21.6%)多見,部位依次是下壁(48.6%)、前壁(7.8%)及非Q波心梗(18.9%)。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常并發KillipⅢ-Ⅳ級心力衰竭(32.8%)和多種心律失常(88.1%)。肺部感染是心衰加重的主要誘因(86.4%),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并不罕見,還可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以房顫是最常見,占17.2%,各級傳導系統阻滯共占22.4%,提示廣泛的傳導系統硬化和功能異常,4例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患者中3例發生室顫導致猝死。接受再灌注治療少(21.6%),完全緩解病例少(34.3%)。合并癥多以高血壓(22.5%)、肺部感染(18.6%)、腦血管?。?5.7%)和糖尿?。?6.7%)常見,可加重和復雜化病情,甚至出現治療矛盾,急性期(7天)死亡率20.9%,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50.0%)和心律失常導致猝死(35.7%)。死亡病例中有61.9%合并多種基礎疾病。一年內心型總死亡率31.3%。

篇9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A組與B組,A組40例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41~78歲,平均(60.8±2.5)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例,非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8例。B組48例患者給予強化他汀治療,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42~80歲,平均(61.5±1.5)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例,非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5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2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分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行常規治療,給予阿司匹林(拜耳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059)和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18)口服治療,初始劑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給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并常規應用低分子肝素、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以及硝酸酯類藥物治療[3-5]。A組患者加用常規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ū本┘瘟炙帢I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19)治療,劑量為20 mg/d,連續口服治療30 d;B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大劑量治療,40 mg/d,連續口服治療30 d。

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以及相關指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次日以及治療1個月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儀器為意大利產BT-224半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速率法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肌氨酸氧化酶法檢測肌酐(Cr)(Roche試劑,批號:688411),過氧化物酶法檢測膽固醇(TC),過氧化酶清除法檢測低密度脂蛋白(LDL-C),免疫比濁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所有試劑均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術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TC、LDL-C、hs-CRP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其中B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Cr均較治療前有所升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的比較

A組患者心絞痛復發13例,復發率為27.1%,發生心力衰竭9例,發生率為18.7%;B組患者心絞痛復發6例,復發率為15.0%,發生心力衰竭4例,發生率為10.0%,B組患者復發率及心力衰竭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主要發病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破裂,誘發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而引起,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體內存在的易損斑塊是造成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要發病基礎。相關研究表明,臨床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血管疾病時,除可降TC、LDL-C、三酰甘油(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外,還有縮小斑塊內脂質核、加固斑塊纖維帽、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減少斑塊炎性細胞數量、防止斑塊破裂等作用,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另外還能通過改善內皮功能減弱凝血傾向,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脂蛋白氧化,起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降低復發缺血事件以及早期患者死亡事件,其在臨床上已經成為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藥物[6-9]。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早期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安全有效地減少冠狀動脈缺血事件,PCI治療術前和術后給予患者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hs-CRP是一種炎癥急性時相反應物,其能夠有效反映機體的炎癥水平,其水平升高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獨立危險因素。相關研究[10-12]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顯較正常組高,且其水平越高,對應的病情相對也較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早期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TC和LDL-C水平,顯著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顯著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心絞痛發生率、復發率以及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本研究中,給予患者強化劑量的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其能夠在短時間吸收并迅速起效,服藥3 h后其便能對血管內壁細胞功能產生較好的改善作用,服藥24 h便能夠有效改善冠狀動脈的循環狀況。另外,其不會對常規藥物氯吡格雷的正常代謝產生影響,故可以聯合應用。氯吡格雷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以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及PCI術后的常用藥物,但其屬于無活性的前體藥物,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轉化方能發揮正常的抗血小板效果[13]。阿托伐他汀屬于他汀類藥物,從藥物動力學方面來講,其和氯吡格雷存在著潛在的競爭性抑制作用,其可能會對氯吡格雷轉化為抗血小板的活性成分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氯吡格雷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故臨床上往往會考慮該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在用藥時有所顧慮。本研究結果說明,應用大劑量他汀類藥物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效果并未受到較明顯的影響。

綜上所述,應用大劑量他汀類藥物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進行強化治療,其臨床效果較為明顯,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效降低機體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對患者預后起較好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繼紅,汪硯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PCI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3):75-77.

[2] 張琳.淺析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PCI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3):163-164.

[3] 劉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PCI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0):8-9.

[4] 尹新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PCI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34):7436-7437.

篇10

      

        論著

        (1)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晚期肺腺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突變的探索性研究 趙瑩瑩 盧紹禹 杜文 梁潔 楊艷華

        (3)天麥消渴片治療肥胖伴胰島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療效觀察 馬春明 柳潔 張曉亮 劉永慶 張姬欣

        (6)氟達拉濱單藥或聯合環磷酰胺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 趙蘭濱 申蓮玉

        (8)血漿醛同酮水平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脈病變及預后的預測價值 雷曉明 李韶南 李廣鐮 劉震 陳平安

        臨床與實踐

        (11)pci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動態血壓的影響 曹婷婷 楊旭明

        (13)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100例臨床分析及產后恢復情況 劉果霞 楊麗 薄晉魏 白強

        (15)消化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48例食管黏膜下腫瘤臨床分析 李華茹

        (16)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76例療效觀察 張艷 周明勤

        (18)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治療克雷白肺炎90例的療效觀察 梁琰

        (19)多巴胺聯合酚妥拉明治療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皇甫春榮

        (21)依巴斯汀片聯合清熱化濕湯治療56例慢性濕疹的臨床研究 崔剛

        (22)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療效觀察 管玉成 曹蘇

        (24)老年快速房顫患者在應用美托洛爾片控制心室率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療效觀察 包恩義 譚冰 王志國

        (25)腦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與纖溶功能特點分析 李志雄 李傳連

        (27)非吸收無損傷縫線與可吸收縫線連續皮內縫合的療效對比 鄒文 許海燕 鄒勇 劉容珍

        (29)偽膜性腸炎26例臨床診治分析 繩百龍 田瑞龍

        (31)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一期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并后縱韌帶骨化癥 孫彥鵬 史相欽 卜保獻 馬虎升

        (33)傷椎植骨置釘預防椎體矯正度丟失的臨床研究 盧小健 郭小明 曾丹陽 呂厚忠 陳和平

        (35)替米沙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tnf—α、il-6的影響 阮國虎 劉衛清 李娟

        (37)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早期治療重度戊型黃疸型肝炎的療效分析 張克祥 劉星 王守兵

        (38)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診和治療探究 李毅云

        (40)采用尿激酶治療突發性耳聾76例臨床效果分析 江安世

        (41)雙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強效鎮痛治療肱骨遠端c型骨折療效探究 竇連運

        (43)托吡酯與卡馬西平治療腦梗死后繼發癲癇臨床療效的對比分析 李雪松

        (44)痰熱清聯合頭孢呋辛鈉治療老年肺氣腫合并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 彭海斌

        護理園地

        (46)dc/cik細胞治療心臟毒性反應的護理 陳銀 曾雅力

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玲 李芳 安東建

        (48)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邱小靈 吳小勇 葉學英

        (50)提高護士自我效能感對降低職業倦怠的效果分析 江萍 杜錦萍 吳菁 趙春芳 鄧光輝 張偉 韓蘭萍

        (5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人性化護理效果分析 仇愛華

        (55)椎間盤突出圍手術期的護理 資姣蓉 陳麗華 雷程

        (57)icu患者人工氣道內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 王靜 苗春艷

        (59)健康教育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劉偉蓮 李遠芬

        (60)親情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尤玉蓮

        (62)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點分析及護理對策 賴燕 羅冬梅

        (63)健康教育對住院精神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的調查分析 李友愛 黃運芳 朱勉春

        (65)循證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張艷梅 吳雯 劉淑麗 劉玉莉

        (66)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張平 張偉光

        (68)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心得及體會 杜利利 李冰玉 石小玉

        (69)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預防的護理干預 吳微波 曾宇

        (71)護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就醫情緒及滿意度的影響研究 朱玉環

        (72)農村骨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 吳青禮

        (74)老年患者的骨科護理 李霞

        醫技與臨床

        (76)修正geneva評分聯合超聲對肺栓塞的診斷價值分析 王亞豪 毛毅敏 霞 單世民

        (78)晚期妊娠胎盤植入的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吳云

        (80)dsct雙能量技術檢測痛風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的初步應用 袁峰 何波 祝艷翠

        (82)超聲檢查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杜喜蓮

        (84)食管癌在數字化x線上消化道造影上的表現 李運立 閆風全

        (86)mri對局部進展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評價 左敏 楊先春 楊克勤

        (87)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應用價值 趙同軍

        (89)afp、fβ-hcg及uabf在預測不良妊娠結局中的應用 吳新榮

        (91)鈀作為基體改進劑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尿鉛中的應用 郭防

        經驗體會

        (93)電針刺雙足三里穴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 張友發 梁光造 張征

        (95)高齡老人髖部骨折的治療風險控制 楊小超 任龍韜

        (97)腺樣體切除術聯合鼓膜切開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62例臨床分析 趙春紅 李玉杰

        (98)功能位固定結合中藥熏洗治療屈指肌腱狹窄陛腱鞘炎療效分析 陳海宏 高大偉 楊健松

        (100)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臨床診療分析 成中鳳

&nbs

p;       (101)腹部小切口手術治療子宮肌瘤59例臨床效果觀察 李東偉

        (103)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臨床觀察 朱黎姝

        (104)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 劉鳳義

        (106)腔鏡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馬沛

        (107)兩種胃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 張建軍 劉耀剛 楊志忠 袁啟東 李長江

        (109)冷刀切開術后直視下尿道擴張治療男性尿道狹窄的療效觀察 劉孝華

        (110)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徐荷鳳

        (112)經皮骶髂螺釘固定技術治療骨盆骨折的探討 孫智力

        (113)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替米沙坦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觀察 彭玉源

        (115)39例結直腸癌致腸梗阻手術ⅰ期切除吻合的臨床療效分析 黃曉暉

        (116)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與稽留流產的關系及臨床意義 朱雷

        (118)閆紹華老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 李研 張明香 閆紹華 吳兵

        (120)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臨床診治體會 高國俊

        (121)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療效觀察 莊曉明 劉莉冬

        (123)益母草注射液與催產素聯用防治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劉淑芳

        (124)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兒童皰疹性口腔炎療效觀察 劉常基

        (126)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應用在筋膜內子宮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柯學禮 胡文格 何素瓊 羅勤

        (127)左旋甲狀腺素對老年亞臨床甲減患者血脂代謝的影響 王莉芳 丁維民

        (129)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永青 艾葉

        (130)宮頸leep術對宮頸上皮瘤變的療效分析 施帆

        (132)不同劑量高滲鹽水治療顱腦損傷時對血生化及滲透壓的影響研究 陳瓏

        (133)胃癌術后腸內高營養54例臨床分析 陳振亮

        (135)前列地爾治療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 馬莉

        (136)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輸卵管性不孕中的療效觀察 黃慶芝

        (137)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人工流產術后即時應用的臨床觀察 陳艷紅

        綜合醫學

        (139)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藥敏分析 喬寧 喻華 黃湘寧 殷琳

        (142)腓腸豆骨的臨床意義探討 張磊 曾炎 屈尚可 包可 王琦

        (144)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并軌的探討 郜宇杰 李汝德

        (145)加強醫院醫德檔案管理,促進行風建設 章航飛

        (147)小兒靜脈留置針應用不同濃度肝素鈉封管液的效果 殷秀偉

        (148)精神科臨床檢驗質量保證措施分析

eylink">陳桂美

        (150)高血壓病房實施臨床路徑的管理體會 鄧育芬 黃瓊意 黃意琳 馬偉東

        (151)常用中藥材的臨床鑒別使用與藥理學研究 秦小林

        (153)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方法的探討、改革與實踐 秦慶穎

        (154)“類醫生”: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向 譚剛 陳敏菲 梁飛

        (156)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防治對策 胡鳳鳴

        綜述

        (158)盆腔淋巴囊腫診療進展 江東根 龐俊 羅云 高新

        (161)瘦素與肥胖相關性腎病研究進展 林克宣 劉冠賢 石詠軍

        無

        (163)醫學論文表與圖的寫作要求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