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06:39: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vb程序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程序設計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問題、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提倡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采用的教學模式有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等。
1.1.1章節項目
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采用了“大項目、小案例、任務驅動不斷”的教學模式,設計并選取與生活相聯系的合理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項目。針對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設計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綜合項目,但是這門課程知識點較多,要想完成這個綜合項目,學生首先必須熟悉VB開發環境、掌握VB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各章節的知識點內容。為了配合整個課程最后綜合項目的完成,在具體的教學中按照教學內容由易到難,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安排了13個章節項目,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各章節中的知識點。項目一:由現實生活中的漢諾塔游戲、交換兩個杯子中飲料的問題,引入一個利用VB程序解決兩幅圖片對換位置的具體案例,使學生熟悉VB集成開發環境以及各種窗口的使用、掌握常用控件對象的建立以及布局、利用VB開發簡單應用程序的步驟、并初步引入程序設計思想,引導學生思考兩數互換的問題,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總結得出兩數互換的問題和兩幅圖片互換位置是一類問題。項目二:編寫一程序,在屏幕上顯示“歡迎來到VB世界!”,并輸入自己的名字。使學生熟悉VB編程四部曲———界面設計、相關對象的屬性設置、相關對象的代碼編寫、調試運行,尤其注意程序的調試過程。項目三:設計一個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之間轉換的程序。通過這個項目熟悉VB的數據類型及其運算,掌握VB的常用標準函數、變量以及常量的使用等語法知識點。項目四:利用輸入函數輸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數a、b、c,編寫程序計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實根或虛根,用輸出語句輸出結果。熟悉常用的輸入輸出控件、掌握Print方法、Inputbox()函數、Msgbox()函數和Msgbox過程的使用方法。項目五:設計一個賬號和密碼的輸入檢驗程序。規范整理英文文章,即對輸入的任意大小寫的英文文章進行整理,規則是:所有句子開頭應為大寫字目(句子是以符號“?”、“.”、“!”作為結束符的),其他都是小寫字母。使學生熟練掌握程序三大結構中的選擇和循環結構。項目六: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成績進行輸入統計,找出所有成績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全班成績的平均分等。使學生掌握數組的使用。項目七:編寫一個函數,在已知的字符串中找出最長的單詞。假定已知字符串中只含有字符和空格,空格用來分隔不同的單詞。通過該項目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過程程序的設計、實參、形參等基本概念。項目八:常用控件的使用。設計一個類似Win-dows記事本的應用程序,并完善其各項功能。通過該項目使學生掌握菜單、對話框和多重窗體程序設計。項目九:導入手機號碼文件,編寫一個手機選號程序,比如說選出手機尾號后四位相同的手機號碼等。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文件的相關操作,利用文件能夠建立簡單的應用程序。項目十:建立本班同學信息庫,具體包括: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寢室電話、手機號碼,并用數據控件及綁定控件實現對同學信息的瀏覽,并實現按姓名查詢相關人員的基本信息。通過該項目掌握VB數據庫的相關技術。項目十一:設計多文檔應用程序,熟悉VB高級界面的設計。項目十二:用MMControl控件設計一個錄音機,用API函數設計一個用戶化的CD播放器。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VB多媒體程序設計。
1.1.2階段項目
為了使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具有連貫性,糅合各章節零散的知識點,使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將整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分成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選用一個打破章節限制的階段項目,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有一個階段性較完整的認識。這三個階段依次是實踐的開始階段、實踐的展開階段、實踐的結束階段,分別對應階段項目一、階段項目二和階段項目三。每個階段中抓住關鍵教學環節,按照“大項目、小案例、任務驅動不斷”的具體教學流程組織教學。階段項目一:選用簡單的項目,如蝴蝶飛舞、字幕滾動的項目。由于是初次接觸計算機編程語言,所以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門課程的入門學習很關鍵,如果按照常規授課方法,依據書本上的章節內容安排依次講授VB語言發展史、VB語言特點以及編程環境等內容的話,學生很難接受,往往是聽得稀里糊涂,不知道學習VB究竟有什么實際作用,從而會產生畏難情緒,最終導致學生對VB知識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為消除初學者的畏難情緒,第一階段主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讓學生對VB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了解VB的編程環境和編程步驟,以及VB面向對象、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萬事開頭難,一旦學生對VB產生了興趣,就有利于后續知識的學習。階段項目二:難度稍微加大,選用計算器項目。通過本項目,一方面讓學生理解控件數組的含義和設計使用方法,以及簡單下拉菜單、常用數學函數的使用、過程函數的編寫等,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注意可視化界面的設計,因為友好美觀的人機交互界面,給人賞心悅目感覺的同時是軟件的門面。階段項目三:選用綜合項目———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這個項目讓學生真正了解掌握軟件的開發過程。雖然這個項目比較難,但是有了前面知識的鋪墊,會變得容易接受理解,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一次鞏固和進一步更深入的理解,更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應用,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領會掌握編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開發一個軟件的完整步驟。三個階段通過運用“大項目、小案例”,每個階段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學習,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相結合,以清晰簡明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傳授VB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知識,使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加深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和知識的理解。
1.2《VB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案例選取
有了已經準備好的各模塊的項目,并展示給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后,就會想這些項目是怎么完成的,任務就落到各個模塊項目里面具體的案例上了。由于VB程序設計授課內容多,授課時間緊張,按各知識模塊劃分選取項目后,在每個項目里面,按項目選取具體案例或是進行設計各項目的各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實際就是一個個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可以在原有案例的基礎上逐步改變或增加一些條件,將應用進行引申,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教學中兼顧學生生活經驗與知識趣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3任務設計
圍繞每一知識模塊的教學內容、教學知識點,設計相關的項目,并在各個項目中采用了系列案例以及完成各功能模塊的案例,為了讓學生更加熟練、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在各知識模塊的學習中設置學習情景,給學生留有感興趣的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同時根據各知識模塊提出了單元任務,單元任務設置兩個層次———基本任務和提高任務。由于學生自身水平有差異,對于基礎好、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求他們不但要完成基本任務,還要完成提高任務;對于大多數學生,只要求他們完成基本任務。由于時間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分析任務,在上機實踐課以及課余時間去完成任務,最后做任務的總結。有了興趣和任務的驅使,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就會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他們會通過查閱相關書本、瀏覽網絡資源、同學之間互相協作等方式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際開發應用程序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為學生知識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知識面也更廣、更大了。學生不會再覺得教學只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學生的“二人轉”。在相互的配合以及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學順利完成的同時學生個人的知識庫也得到了構建。
2實施方法
篇2
關鍵詞:武警院校;NCRE;計算機語言;Visual Basic;C語言;
武警院校大多為指揮院校,目標是培養“適應武警部隊信息化建設和履行職能使命需要的新型高素質指揮警官”。學員既有參加高考的學生,又有從部隊考上的戰士。生源不同,其文化基礎知識相差甚遠,但都按統一的實施方案和計劃模式進行組織教學,采用封閉式的全程軍事化管理制度。主要學習政治理論、科學文化、軍事基礎、專業業務、身體心理等課程。
武警院校的學員畢業后大部分去基層部隊工作,經常需要通過可視化的開發工具快速高效進行軟件開發,比如建設網站或開發維護本單位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統等,所以程序設計課程的科目選擇不易過于專業化。選用Visual Basic(以下簡稱VB)等可視化易學易用的語言為宜,它不但簡單易學,功能強大,而且因其先進的Windows編程思想理念,可以滿足一些后續專業課程或畢業設計中對編制程序的需求。
武警院校在非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應屆本科畢業學員,需要完成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全部課程和各個教學環節規定的內容,并且要求課程學習和畢業考試、畢業論文按照學籍管理規定成績合格,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崗位任職能力者,在英語通過四級,計算機通過二級時,授予學士學位。這就給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程序設計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NCRE與計算機語言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簡稱NCRE)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于考察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目前該考試共設四個等級,考核內容是根據社會不同部門應用計算機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國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計算機教育、教學和普及的現狀而確定的;它以應用能力為主,劃分等級,分別考核,為用人部門錄用和考核工作人員提供一個統一、客觀、公正的標準。
NCRE二級考核的主要內容是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考試科目有語言程序設計(C、C++、Java、VB、Delphi)、數據庫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Access)兩大模塊共七個科目。
如果單純從取得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提高考試通過率的角度出發,選擇數據庫程序設計模塊較為理想(比如Access科目,簡單易學),但從滿足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員畢業后的任職需要來說,選擇一個與教學大綱相一致的科目則更為合理,能起到“既通過課程考核又取得證書”一箭雙雕的效果。
根據教育部近年來對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出的“1+X”的教學方案,即一門基礎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若干必修/選修課程,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一般分為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兩個層次,其中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正好與計算機二級考試中的語言程序設計(C、C++、Java、VB、Delphi)模塊相對應。為此,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程序設計課程的科目選擇尤為重要,選擇的恰當不僅能讓學員在校期間學到非常適用的編程知識、增長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更能使得課程建設與計算機等級考試二者兼顧,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規律。
2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學生與教師的雙主體理念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教為主體,所以課程內容的選擇往往多從教師易于教的方面考慮。對于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因其授課教師大多是計算機或相關專業畢業的人員,對C語言比較熟悉,所以若從備課方便、講授熟練程度來選擇語言科目,教師喜歡選用C語言。因為C語言簡潔、緊湊、使用靈活;同時C具有很強的流程控制結構、語言生成的代碼質量高、運行速度快、可移植性較好,可以實現對程序的精確控制[1]。但是對于初學程序設計語言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情況卻不盡如此。
新的教學理念是發揮學生與教師的雙主體教學設計,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就表明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的選擇也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學的一面,要從學生的任職需要和特點出發,進行程序設計科目的選擇,要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學內容既要簡單易學,又要滿足學生畢業后的任職需要。
3以學生為本,統籌兼顧,VB是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最好選擇
VB是微軟公司推崇的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首選程序設計語言,無疑也是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的首選科目。
(1)VB是現今流行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VB是基于Windows應用程序的開發工具,它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程序提供了強大的編程工具。“Basic”指的是BASIC (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語言,意為“初學者最通用的語言代碼”,是計算機技術發展歷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Visual”意即可視的、可見的,指的是開發像Windows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的方法,它不需要編寫大量代碼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觀和位置,只要把預先建立好的對象拖放到屏幕上相應的位置即可。
VB功能強大,語法簡單,執行代碼效率高。因此,VB已成為每一個編程工作者學習時的首選語言,但其功能一點也不比VC++遜色。據統計,開發同樣的應用程序,采用VB要比VC++的效率提高70%[2],所以VB具有強大的用戶群和生命力。
(2)VB易學實用,許多高校把它作為大學生的入門語言。
自從1975年Basic語言問世以來,“Basic”已成為編程入門者學習語言的代名詞,Basic語言以其易學易用的特點風靡全球。自從微軟公司推出了劃時代的VB,Basic又從一門“玩具語言”一躍而成為功能強大的應用軟件開發語言。專業人員可以用Visual Basic實現其他任何Windows編程語言的功能,而初學者只要掌握幾個關鍵詞就可以建立實用的應用程序。
許多很有威望的計算機專家對VB也是情有獨鐘,如同濟大學的龔沛曾教授對VB深有研究,清華大學的周穎老師說自己是從VB的學習而成長起來的,我們從他們編著的有關VB書籍的學習中受益非淺。現在國內許多高校都把VB作為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入門語言。
篇3
2006年3月周以真教授在美國計算機權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CAM首次提出并定義了計算思維。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它是一種本質的、所有人都必須具備的思維方式,就像閱讀、寫字、算術一樣,成為人們最基本、最普遍、最適用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維方式。它涵蓋了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最根本的內容是抽象和自動化。
近年來,計算思維的培養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計算思維能力將成為21世紀每個人的基本能力。2010年《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合聲明》的核心要點也強調“需要把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2012年李廉教授從現代科學思維體系的角度闡述了計算思維的內涵與概念、發展歷史及與實證思維、邏輯思維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計算思維是構成現代科學大廈的最基本的思維模式之一,并指出了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新的教學體系建設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今后改革的取向和挑戰。
二、VB程序設計課程內容及發展現狀
在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上,不同學校不同專業所提出的任務和要求也不同。僅以我校自動化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VB程序設計》教學大綱的要求,主要講授如下內容:VB集成開發環境、可視化編程基礎、語言基礎、三大基本控制結構、數組和自定義類型、用戶界面設計(包括常用控件、菜單、通用對話框、多重窗體等)、文件及圖形操作等基礎知識和操作。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使用VB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為學生終身學習以及更好地使用計算機及相關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問題奠定基礎。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及電子產品等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不斷提高,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被列入非主干課程學生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逃課率增加、上課玩手機、上機找百度等。這些現象的出現迫使授課教師們不斷地思考、分析、探討和總結現階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力圖探尋一條新的課程改革方法和手段來逐漸扭轉和改善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現象。
三、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課程改革與實踐
如何恰當地將計算思維融入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抽象問題、進行問題求解和描述是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所面臨的挑戰。盡管計算思維不僅僅是程序設計,但計算思維最終是需要程序設計去實現的,所以在未來VB程序設計課程中要有意識地、系統性地開展計算思維教學,從戰略高度將計算思維的培養作為人的一種基本技能來培養進行教學,同時注重計算機技術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進
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①注重計算機程序設計文化素養的培養,構建一種計算機文化氛圍,讓學生理解和認識計算機的特點和用途,提高對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興趣。②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研究把計算思維引入程序設計課程中,要把思維培養與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相融合,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多種解決問題方案對多種方案進行比較最終實現解決方案”的問題求解驅動式程序設計訓練方法。對于程序設計語言基礎知識、結構化程序設計等基本知識在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已經講解過的內容進行適當刪減,避免重復知識點反復講解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計算思維的角度出發,重組經典案例,將問題求解提升到計算思維的高度,對問題的表示、設計算法、提高計算機效率、將現實問題延伸,按照計算思維重組專業學科問題的教學案例,使學生體會出計算思維的本質和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問題的優點。密切聯系后續專業課程,將編程思想與專業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調動學生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的積極性。
2.在考核方式上的改進
傳統的考查課考核方式為平時出勤(50%)+上機實驗(50%),學生為了獲得及格以上成績,平時出勤率較好,幾乎無缺席現象,但上課認真聽講、主動思考的人數不多,較大一部分學生上課或玩手機、或睡覺、或從事其他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宜。在上機實驗時,大多數學生又經常上網百度教材后面上機編程實驗題的答案或照抄他人的程序代碼,完成上機實驗的考核。這種情況造成大多數學生成績等級相似,學與不學分數差距不大等現象,使得學生自己思考程序算法的興趣不高,因此改革考查課考核方式的任務迫在眉睫。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打破的就是學與不學、自己做與抄襲的成績等級相似的現象。將傳統的考試制度逐步改革為平時(20%)+小作業(30%)+大作業(50%)的考核方式。平時主要考核上課出勤情況、隨堂回答問題情況;小作業在課堂上進行任選完成各章節教材中的部分上機編程題目。這兩部分的成績總和只能控制在及格分數線以下,避免又造成傳統考核方式下學與不學的成績相似的現象。大作業安排在課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在課堂上答辯的方式,將專業學生(通常在60人左右)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10人左右,每小組中成員自行分工,共同完成一個綜合性設計題目。大作業主要主要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設計或者針對本專業領域的問題進行設計。同時對在完成大作業過程中表現極為優秀的學生給予創新學分1學分的特別獎勵(我校規定本科期間獲得創新學分2學分以上方可獲得兩證)。
在2014年對我校2012級自動化專業123、124兩個班級學生進行考試方法試點改革,采用新的考核制度,而121、122兩個班級保持傳統的考核方式。2012級自動化123、124共計55人,共分成6組,采取自由組合的形式,每小組有一個主要負責人,負責全局工作,細分設計工作,總結設計成果,參與驗收答辯,認定成員間完成情況;兩個協助人員,分別負責具體的界面設計部分及代碼編程部分;其他成員,自行分工,1人專門撰寫設計論文。大作業題目共6個,其完成情況及成績情況見表1。
答辯在最后一堂課,每小組答辯時間15分鐘,自述10分鐘(其中包含功能展示3分鐘),討論5分鐘;最后由學生自行評定各小組成績等級,各小組成員成績等級由小組負責人初評,組員討論最終確定。因首次采取答辯形式課程環節,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堂討論氣氛較為活躍,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①因為是非主干課,即使考核方式新穎,仍有10%的學生未能積極主動參與進來;②在答辯表述方面,因為學生年級較低,準備的不足,偶有冷場情況發生;③因時間限制,設計的程序界面功能不完善,有局限性。在下一學期將這種考核方式在整個專業進行試點,并不斷跟蹤及反饋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情況以確定改革的方向。
3.在教學模式上的改進
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以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和計算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為核心,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加強對問題求解、設計與實現模型的學習與訓練,改變以往技能講解學習為基礎的培養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輔以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授課時,基本上沿用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教學模式,忽視了課外實踐、課堂實踐。
采用項目教學法是實施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種新方法。從學生的角度看,項目是一種學習方法,適合學習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項目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項目的確定、完成、對完成項目情況的評估成為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由傳統的“主角”轉變為“配角”,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尋求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科技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起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思考的求學精神。
篇4
關鍵詞:VBA;AUTOCAD;二次開發;抗滑樁
1 引言
在我國,抗滑樁作為治理滑坡的一種主要工程措施被公路、鐵路、水利、國土等部門廣泛采用,并在樁型和應用范圍方面得到較大的發展。與其他抗滑工程相比,抗滑樁具有如下優點:設樁位置靈活,除成排設在滑坡前緣外,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設在滑體的其他部位,并可與其他防治措施聯合使用;開挖土石方量小,施工中對滑坡體的穩定狀態影響小;挖孔樁樁孔可揭示滑坡的工程地質情況,檢驗和修改原設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實際情況;施工方便,設備簡單。由于抗滑樁在治理滑坡中的突出優點,使抗滑樁廣泛應用于滑坡治理工程。目前抗滑樁結構設計一般采用理正軟件計算抗滑樁內力,再由結構設計人員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配筋設計,最后根據配筋計算結果在AUTOCAD手動繪制抗滑樁結構圖,效率較低,出圖慢。使抗滑樁結構圖繪制自動化,將大大提高工程設計人員的效率。
抗滑樁結構圖繪制通常使用CAD軟件平臺,利用其提供的二次開發工具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可以很簡便并迅速地開發出多功能的應用程序。VBA 組件基于可視化、面向對象開發工具VB,其開發環境與VB 集成開發環境相近,但較Auto Lisp 、VisualLisp、ADS等開發工具,更能快捷、方便地實現友好的人機交互,功能強大,擴展靈活且開發簡單,易于實現。利用它進行CAD的二次開發,進行抗滑樁結構圖自動繪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結構設計人員能有大量時間進行結構計算調整,便于優化設計。
2 程序設計基本思路
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CAD 系統,包括前處理部分、核心計算部分、后處理部分等三大部分組成。前處理部分主要是收集各種計算參數及相關數據,核心計算部分一般是計算分析子程序,后處理部分就是將計算結果自動成圖,以減輕設計者的負擔。本文開發的抗滑樁結構圖自動生成系統首先通過對話框輸入抗滑樁尺寸參數、鋼筋布置參數、成圖要求參數,然后通過菜單觸發的方式,產生消息映射,進行鋼筋配置計算及工程量計算,最后將計算結果可視化,點擊成圖命令按鈕繪制抗滑樁立面圖、截面圖及工程量表。程序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3 程序設計過程及程序實現
(1)啟動時載入VBA 工程
當AutoCAD 啟動時, 在其目錄中尋找名為KHZ.dvb的工程。這一文件將被自動載入并作為缺省的工程,同時觸發文檔級事件ACADStartup,在此事件中載入AutoCAD 二次開發的DVB 文件。實現該功能程序代碼如下。
Call AcadApplication. LoadDVB (“C:\Program Files\AutoCAD 2006\Support\KHZ .dvb”)
(2)軟件在AutoCAD平臺上,開發了自定義的菜單
使用VBA/ActiveX 可以編輯、增加已有的菜單結構,也可以完全替代當前菜單結構,本程序增加菜單如圖2所示。考慮到工程制圖的需要,軟件是在AutoCAD界面上添加抗滑樁結構圖繪制所需的菜單。通過TheMacro與菜單相連,激活VBA文件中相應模塊的宏,執行用戶的指令。相關代碼如下。
Dim currMenuGroup As AcadMenuGroup
Set currMenuGroup=Application.MenuGroups.I_tem(0)
Set NewMenu = currMenuGroup.Menus.Add("抗滑樁")
TheMacro = Chr(3) & Chr(3) & Chr(95) & "-vbarun ""KHZ.dvb!DZPM.KHZ""" & Chr(32)
Set NewMenuItem = NewMenu.AddMenuItem(NewMenu.Count+1, "抗滑樁結構圖", TheMacro)
Set NewMenuItem = NewMenu.AddMenuItem(NewMenu.Count+2, "護壁結構圖", TheMacro)
(3)可視化界面設計
在本程序中,設計了抗滑樁參數輸入及鋼筋參數輸入兩個窗體。
抗滑樁參數輸入窗體(如圖3所示):該界面要求輸入抗滑樁尺寸參數、鋼筋布置參數、成圖要求參數,程序調用這些參數通過內置計算程序生成抗滑樁立面圖、截面圖等。
鋼筋參數輸入窗體(如圖4所示):該界面要求輸入本樁型涉及的鋼筋種類、鋼筋直徑、鋼筋長度等參數,程序調用這些參數通過內置計算程序生成工作量表。
(4)計算及成圖程序設計
在通過可視化界面獲取參數后,編制繪圖程序繪制抗滑樁立面圖、截面圖及工程量表。部分程序源代碼如下。
(5)程序實現
根據可視化界面輸入參數后,點擊繪圖命令按鈕,程序自動生成抗滑樁立面圖、截面圖及工程量表。部分成圖效果如圖5所示。
4 結語
本文利用基于VBA的AUTOCAD二次開發技術,實現了AUTOCAD抗滑樁結構圖的參數化繪制,符合工程實際要求,操作方便、簡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VBA 二次開發技術將VBA 的快速編程優勢與AutoCAD的圖形功能完美結合,是一種行之有效、方便實用的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 盧松,舒成彬,劉松林. 抗滑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J] . 四川建筑,2012,32(1):95-96.
[2] 陶麗娜,唐勝傳,楊建國,陳贊.邊坡支護方案優化設計系統中的抗滑樁設計子系統[J].公路交通技術,2005,12(6):9-12.
篇5
關鍵詞:Visual Basic;Excel;VBA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7)05-11303-03
1 引言
為了在程序中輸出符合用戶需要的報表,可以采用“水晶報表”(Crystal Report)或其他第三方報表輸出控件來編程。本文要討論的是在Visual Basic程序中使用微軟電子表格軟件(MS Excel)強大的報表輸出功能來輸出報表。
我們知道,MS Office的每一組件都具有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功能,可以在組件中利用內嵌的Visual Basic拓展該應用程序的功能,以適應用戶更復雜、更特殊的需求。微軟電子表格軟件(Excel)除具有強大的計算功能外,還具有靈活的報表打印輸出功能,我們可以在應用程序中調用Excel對象,利用此對象內嵌的VBA對輸出報表進行控制。在計算機中安裝有Excel的前提下,此方法可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打印輸出時也較為方便。本文將介紹如何用Visual Basic來對電子表格的輸出進行控制,并給出一實例及其部份VB代碼。
2 在VB中調用Excel對象
在VB中創建Excel對象的語句為:
Dim ExcelApp As Object
Set Excel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對象創建后,打開工作薄進行設置,可用如下的語句:
With ExcelApp
'打開工作薄
.Workbooks.Add
'工作薄設置為可見
.Visible = True
'設置工作表的名稱
.Worksheets(1).Name = "成績表"
.Worksheets(2).Name = "論文表"
.Worksheets(3).Name = "課程表"
'選中第二個工作表
.Worksheets(2).Select
End With
這樣,程序就開始打開Excel,三個工作表的名稱分別為:“成績表”、 “論文表”、 “課程表”,并且令當前工作表為“論文表”。需要插入一個新的工作表時,可以使用下面的語句:
ExcelApp.Workbooks.Add
3VB中Excel單元格的表達
ExcelApp.Range("A1") = "姓名"
這個語句設置單元格A1的內容為字符串"姓名",依此類推,只要知道了單元格的標號,就可以
往這個單元格中寫入內容了。例:
Dim Txt as String
Txt = "A2"
ExcelApp.Range(Txt) = "職務"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來表示單元格:
ExcelApp.Cells(5, 1)=100
這個語句表示位于第5行第1列的單元格的值是100。
還可以對固定范圍內的單元格進行函數運算。例如:
'對B10之上的第一到第四個單元格求和,即對B6:B9求和
ExcelApp.Cells(10, 2)="=SUM(R[-4]C:R[-1]C)"
'對B10之上的第一到第四個單元格求平均值,即對B6:B9求平均值
ExcelApp.Cells(10, 2)="=AVERAGE(R[-4]C:R[-1]C)"
4VB中Excel單元格屬性的表達
單元格的屬性主要是指單元格內文字的字體類型,字體的大小,單元格高度和寬度,單元格的對齊屬性等等。例如:
With ExcelApp
'設置字體名稱
.Range("A1").Font.Name = "黑體"
'設置字體大小
.Range("A1").Font.Size = 14
'設置是否為粗體
.Range("A1").Font.Bold = True
'設置單元格高度
.Range("A1").RowHeight = 24.75
'單元格水平對齊方式,3表示水平居中對齊
.Range("A1").HorizontalAlignment = 3
'單元格垂直對齊方式,2表示垂直居中對齊
.Range("A1").VerticalAlignment = 2
'設置單元格內文字是否自動換行
.Range("A1").WrapText = True
'設置單元格邊框類型,1為實線
.Range("A1").Borders.LineStyle = 1
'選中A2到A5范圍內的單元格
.Range("A2:A5").Select
'合并選中的單元格
.Selection.merge
End With
5VB中Excel頁面屬性的設置
在使用Excel時,為確保打印的結果符合要求,我們通常會進行頁面屬性的設置,在VB中可以使用如下的語句來設置Excel頁面:
With ExcelApp.ActiveSheet.PageSetup
'設置頁邊距(括號中的數字為距離),分別是左、右、上、下邊距
.Left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3)
.Right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3)
.Top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3)
.Bottom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3)
'打印頁面是否水平居中
.CenterHorizontally = True
'是否垂直居中
.CenterVertically = False
'設置打印方向:1為縱向打印,2為橫向打印
.Orientation =1
'設置打印紙的類型,例如A3為8,A4為9
.PaperSize = 9
'設置頁面縮放的百分比
.Zoom = 100
End With
6生成學生成績單的部份VB代碼
假設一數據庫(chenjidan.mdb)中的學生成績表(chenji)由以下8個字段構成,分別是:學號、姓名、班級、數學、外語、哲學、物理、語文字段,以下的代碼可以從該數據表中讀取數據,在Excel中生成圖1樣式的成績單,并自動計算平均分。
圖1
Private Sub ChenJiDan()
Dim Db As Database
Dim rsChenji as Recordset
Dim DbPath as String
DbPath = App.Path + "\chenjidan.mdb"
'打開數據庫和有成績數據的表
Set Db = OpenDatabase(DbPath, True, False, Pass)
Set rsChenji = Db.OpenRecordset("chenji", dbOpenDynaset)
'計算學生的數量,用變量I表示
Dim I as Integer
rsChenji.MoveFirst
I=0
If rsChenji.EOF Then Exit Sub
While Not rsChenji.EOF
I=I+1
rsChenji.MoveNext
Wend
'打開Excel,在電子表格中導入數據
Dim ExcelApp As Object
Set Excel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With ExcelApp
.Workbooks.Add
.Visible = True
.Worksheets(1).Name = "成績表"
.Worksheets(1).Select
'表的第一行是標題
.Range("A1") = "2005級期末考試成績表"
.Range("A1").Font.Size = 14
.Range("A1").Font.Name = "黑體"
.Range("A1").Font.Bold = True
.Range("A1").RowHeight = 24.75
.Range("A1:H1").Merge
.Range("A1:A8").HorizontalAlignment = 3
.Range("A1:A8").VerticalAlignment = 2
'第二行是字段名稱
.Range("A2") = "學號"
.Range("B2") = "姓名"
.Range("C2") = "班級"
.Range("D2") = "數學"
.Range("E2") = "外語"
.Range("F2") = "哲學"
.Range("G2") = "物理"
.Range("H2") = "語文"
rsChenji.MoveFirst
'RowNow是當前數據要寫入的行標,從第三行開始寫入數據
Dim RowNow as Integer
RowNow = 3
'開始寫入數據
While Not rsChenji.EOF
.Cells(RowNow, 1) = rsChenji!學號
.Cells(RowNow, 2) = rsChenji!姓名
.cells(RowNow, 3) = rsChenji!班級
.Cells(RowNow, 4) = rsChenji!數學
.Cells(RowNow, 5) = rsChenji!外語
.Cells(RowNow, 6) = rsChenji!哲學
.Cells(RowNow, 7) = rsChenji!物理
.Cells(RowNow, 8) = rsChenji!語文
'行標加1,以便數據寫入下一行
RowNow = RowNow + 1
rsChenji.MoveNext
Wend
.Cells(RowNow, 1) = "平均分"
'計算每一科的平均分,從第四列開始,到第八列結束
For x = 4 To 8
.Cells(RowNow, x) = "= AVERAGE(R[-" + Trim(Str(I)) + "]C:R[-1]C)"
Next
'為表格畫邊框,P表示范圍,起始為A2,終止單元格由RowNow決定行,所在列為H
Dim P as String
P="A2"+":H"+Trim(Str(RowNow))
.Range(P).Borders.LineStyle = 1
'設置表格的屬性
.Range(P).Font.Size = 12
.Range(P).Font.Name = "宋體"
.Range(P).HorizontalAlignment = 3
.Range(P).VerticalAlignment = 2
.Range(P).WrapText = True
.Range(P).RowHeight = 25
End With
'進行打印前的頁面設置
With ExcelApp.ActiveSheet.PageSetup
.Left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
.Right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
.Top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3)
.BottomMargin = ExcelApp.InchesToPoints(0.3)
.PrintHeadings = False
.PrintGridlines = False
.CenterHorizontally = True
.CenterVertically = False
.Orientation = 2
.Draft = False
.PaperSize = 9
.Order = 1
.BlackAndWhite = False
.Zoom = 100
End With
rsChenji.Close
Db.Close
End Sub
程序運行后,即在Excel中生成如圖一樣式的表格,并自動計算各科的平均分,選擇Excel中的“打印”菜單即可打印。上述程序只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果要讓Excel生成其他符合用戶需求的表格,只要修改程序代碼即可。
7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VB調用 Excel對象的基本方法,通過VBA的編程,可以輕松地將數據寫入電子表
格中,不僅可以將數據以格式化方式保存成文件,也使得打印輸出更加得心應手。VBA中的屬性及方法眾多,有的不方便記憶,我們可以通過調用VBA宏的方法來查看。具體方法是:在Excel中錄制一段宏,這段宏是與所編程序的操作有關系的,然后可以編輯此宏,就得到Visual Basic代碼,再查找相對應的屬性或方法,復制下來粘貼到VB程序中去。利用此法是學習VBA的一個捷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利用上述錄制宏的方法,學習到更多Office組件的VBA編程,例如Word,Access,PowerPoint等,有了這些VBA代碼,就可以在VB程序中操作相應的Office對象了,從而使我們的程序如虎添翼。
參考文獻:
[1][美]Evangelos Petroutsos,邱仲潘等譯.Visual Basic 5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7.
[2]許舜淵編著,周曉津改編,Visual Basic數據庫程序設計――提高篇[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
[3]趙棟偉,松蕊等,Excel2000中文版速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篇6
2. 報考2013年上半年專業畢業考核課程(即畢業論文、臨床考核和畢業實習等課程)的考生請攜帶準考證首先在2012年12月1日—7日前往考試區縣自考辦進行報名資格審核并履行報名手續,然后在2012年12月14日—15日到主考學校報到。(具體報到地點參見 “2013年1月份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實踐考核報名地點一覽表”)。
3. 報考(4579)英語口語、(4981)日語口語、(4705)日語口語(二)、(4706)日語口譯和(4576)英語口譯課程的考生與報考(4005)常用軟件設計、(4002)VB程序設計、(4003)網頁制作技術、(4082)多媒體技術實踐、(4123)電腦平面軟件設計、(4133)電子線路CAD課程的考生在網上報考后,于2013年1月3日上網查詢考試通知單。
4. 報考其它實驗類實踐課程考核的考生請在2012年12月1日—7日由考生本人在網上報名后,于2012年12月14日—15日到專業主考學校報到(具體報到地點參見 “2013年1月份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實踐考核報名地點一覽表”)。
篇7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用計算機處理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從而提高完成專業學習和工作任務的效率。因此課程內容的重點應放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如何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實際能力,為以后的專業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計算機基礎案例教學的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案例驅動的教學模式,摒棄了傳統的“菜單”式或“基本概念―語法―例題”的教學模式,采用案例貫穿知識點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能掌握獨立的知識點,而且具備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目前,大多數大學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必修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模式主要以“菜單”式的教學為主,教學內容分為兩類,一種是以計算機基本理論為主,另一種是以計算機的基本應用為主。“程序設計語言”的教學大多采用“基本概念―語法―例題”的模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菜單”式的教學更多強調每條命令的獨立功能和單個知識點的介紹,這樣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從而用于解決專業學習和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例如,通過Word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如何插入頁眉/頁腳和分節符,但對畢業論文的分章節頁眉的插入以及論文目錄和正文部分的不同頁碼設置,95%以上的學生卻束手無策。
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時的限制,以計算機基本理論為主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由計算機的抽象概念
和術語組成,是多門計算機課程的超級濃縮。教師講不透,學生聽不懂,考試背標準答案,這樣完全背離了本課程的目的。以基本應用為主的教學內容較多的重復了中學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于低水平的重復沒有興趣,并且對專業學習幫助不大。
“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概念―語法―例題”的教學模式更多的強調基本概念和語法。例題以解釋基本概念或語法為主,很少涉及實際應用,所以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宗旨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水平。以下以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的案例教學為例,對案例教學做一些探討。
3計算機基礎案例教學實踐
計算機基礎的案例教學注重綜合性和實用性,是在計算機基本應用上的擴展和提升。
“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案例驅動教學模式通過三年的實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率達到90%。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模式更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也得到了一些計算機教育專家的認可。
案例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配套的案例教材,二是輔助的教學手段。
3.1配套教材的建設
案例式教材的編寫是案例教學實施的重要環節,而教材案例的選擇又是教材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教材編寫中把握以下原則:案例強調實用性,兼顧趣味性;每個章節的案例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并且知識點需恰當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過程中。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案例教程》(ISBN:978-7-302- 13173-1)和《Visual Basic 6.0程序設計案例教程》(ISBN:978-7-302-16706-8)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優秀的計算機基礎教材,具有體系科學、內容先進、資源豐富等顯著特色。該套教材緊扣教育部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基本要求,符合教育部“分類指導”的基本思路,定位準確,適應當前信息社會對學生信息素質培養的要求;該套教材以案例驅動為特色,突出面向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結合領域需求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該套教材自2006年7月出版以來,已經3次印刷,深受讀者歡迎。采用該教材的高校普遍反映該教材特色突出,教學適用性強,教學效果好。故已被清華大學出版社正式立為課程研究項目。
3.1.1教材案例的選擇
實用性強的案例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如果把握不好將會雜亂無章,枯燥無味,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因此,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要兼顧趣味性。以下分別介紹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VB6.0)教材的案例選擇。
(1)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案例的選擇
在Word中通過“校園先鋒”簡報案例的制作,使學生學會版面的布局,以及分欄、分節、段落格式的設置、查找和替換、選擇性粘貼、圖片及圖片工具欄的使用等。通過“論文編輯”案例,介紹了樣式和格式的編輯、文檔結構圖、索引和目錄命令、公式編輯器的使用、頁眉頁腳的高級使用。
Excel中通過“學生成績的分析”案例的制作,介紹了工作組的概念及其使用、公式的使用及單元格的引用(相對、絕對和混合)、函數(Max、Min、RANK、COUNTIF、FREQUENCY)的使用、圖表的制作。“電子教學記錄表”案例的學習,將使學生掌握了宏按鈕的制作、數據有效性的設置。
PowerPoint中的案例“動畫故事――小米的生日”,涉及了路徑線的使用、動畫音效、插入聲音文件、對象精確定位、觸發器、排練計時等知識點。其影像效果可以與Flas媲美。
Flash中精美的“電子賀卡”案例,介紹了影片剪輯元件的制作和使用、圖形對象的處理(選擇、組合、移動、復制、疊放、變形)、聲音的添加、運用補間動畫的創建(層、時間軸、關鍵幀、空白關鍵幀、幀頻率)、Flash電影的。
FrontPage中綜合案例“花之心語”網站建立的案例,介紹了網站建立的全過程,知識點全面,網頁精美。
(2) 程序設計語言(VB6.0)教材案例的選擇
基于程序設計語言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性質的不同,程序設計語言中的每個案例都有若干實例作鋪墊。
在順序結構的程序設計中,通過制作帶有動畫、時鐘、日歷、密碼的備忘錄,使學生掌握計時器、時間日期函數、輸入框、消息框、文本框和命令按鈕等的使用。為此案例鋪墊的實例是“密碼驗證程序”、“日歷牌”和“電子時鐘”。其中“密碼驗證程序”的目的是學會InputBox函數和消息框的使用;“日歷牌”的目的是掌握常用日期函數;“電子時鐘”的目的是熟悉圖像框、計時器和滾動條的使用。
選擇結構程序設計中通過“簡易計算器”上運算符及等號代碼(+、-、*、/、=)的設計,掌握選擇結構的基本語句。通過其它按鈕的設計了解編程中細節問題的處理方法。此案例鋪墊的實例為“統計”、“網絡課堂”,分別掌握選擇結構的語句及控件――“單選按鈕”、“復選框”和“框架”的使用。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的案例是“譯碼器”。通過譯碼器的設計掌握運用循環結構處理字符串的基本技能,提高程序設計的綜合能力。熟悉常用字符串函數的使用,了解窗體的調用。
數組中的案例是集成績輸入、動態分析為一體的“成績分析工具”。通過成績分析工具的設計熟練掌握數組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算法,如數組的輸入輸出、求最大及最小值、排序、查找等。熟悉組合框的使用及控件數組的使用。其相應的實例為“大賽選手成績統計”及“花卉展示”,以分別掌握數組的排序、查找及控件――列表框和組合框的使用。
在文件部分有“大學生形象大使評選平臺”案例;圖形及多媒體章節有案例“電眼”和“踢足球”動畫及歌詞同步的MIDI播放器;數據庫部分有“會員信息管理系統”。
實用加趣味的案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1.2教材的結構
(1) 應用基礎教材結構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的基本結構是:入門知識、案例、案例實訓。入門知識部分簡要介紹應用軟件的使用環境。案例中包括案例目的、完成案例需要的知識點介紹和完成的詳細步驟,同時穿插介紹操作技巧。案例目的的介紹,使學生明確案例的實用性;知識點的列出和介紹,便于學生把握和總結重點;操作技巧的介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案例實訓要求學生完成,不提供答案,目的是鞏固案例要求的知識點。以下為第3章的結構。
(2) 程序設計語言教材結構
目前,程序設計語言教材(VB)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沿用傳統的教材模式,另一類類似于實驗指導書。傳統模式的教材沒有突出可視化的編程思想,學生最后只學會用一些簡單的過程化語句。類似于實驗指導書的教材,教會學生界面制作,但代碼的編寫能力又相當欠缺。因為其基本概念、語法及常用函數只是出現在例子中,不便學生系統地學習、查找。因此程序設計語言教材必須既突出案例教學的綜合性,又兼顧學生學習、查找基本概念及語法的方便性。這樣教材結構的合理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Visual Basic 6.0程序設計案例教程》突出綜合案例教學,同時將傳統教材和實驗型教材有機結合。
《Visual Basic 6.0程序設計案例教程》每章,除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外,由四節組成:基本概念及操作、控件、案例、案例實訓。基本概念及操作部分,簡要介紹概念及語法,通過實例操作掌握其要點;控件介紹主要屬性及方法,重點是實例的完成。案例部分包括設計要求、設計目的、設計步驟。案例實訓和案例的知識點及內容相近,這樣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案例要求的知識點。以下為第5章的結構。
此結構的特點是基本概念及語法部分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便于學生系統地學習。但是內容簡要,且例子為用于鋪墊案例的實例。控件部分,選擇與本章內容相關控件,有利于學生將代碼編寫和控件使用的有機結合,以領會可視化編成的思想。但大多數教材是將控件單獨列為一章。案例及案例實訓部分,內容體現綜合性、實用性;結構明了。
教材的最后一章為按單元編寫的綜合案例,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最后一章為學生課后學習之用。
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的編排結構為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提供了便利。
3.2教輔手段的實施
綜合案例具有信息量大的特征,因此需要增加輔助的教學手段,以鞏固教學效果。主要教輔手段實施如下。
3.2.1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1) 網絡教學平臺的實驗環境
用于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的實驗室有足夠的計算機供教學使用,并通過校園網與互聯網連通。實驗除能開出教學要求的實驗外,實驗室提供目前的主流應用軟件以供學生能在校園網環境下自主學習。
計算機實驗室除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教學網絡外,實驗室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案例教學活動以確保案例教學實驗的順利進行。實驗室教師分工明確,以較高的機器完好率確保基礎教學的正常進行。
(2) 網絡教學平臺資源
計算機公共基礎網上教學平臺具有在線課堂、教學視頻、學習交流論壇、網上答疑系統、網上自測系統、網絡考試系統等功能。除此之外還具有多媒體視頻教學課件下載、電子教案下載、練習下載、問卷調查等功能。
案例制作過程的視頻錄制。為便于學生課后復習和完成針對每個案例的“案例實訓”作業,將每個案例的制作過程錄制成視頻文件,放于應用基礎的學習網站供學生使用。這樣學生能夠直觀的學習、掌握各種操作技巧。視頻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最大可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視頻教學提供了便捷靈活的“五個任何”: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不會遺漏任何知識點和難點,學生可以反復學習直至學會為止。
在線課堂。提供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錄像,資源共享。
學習交流論壇。學習交流論壇是由學生建立和維護。由計算機應用基礎、多媒體設計、程序設計語言三個主要交流區域及校園動態和學生天地組成。在此論壇中學生發表學習心得,案例實訓制作過程錄像等。
在線答疑:教師網上答疑系統的實施,有效解決了兩校區辦學帶來的教師與學生溝通難的問題。
即時測試:學生通過即時測試系統的考試,可以很方便地了解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督促學生及時消化所學知識。
電子教案、練習下載。方便學生隨時閱讀教案,練習案例。
問卷調查:方便開展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質量調查,及時了解學生情況。
網絡考試系統:計算機基礎網絡考試系統,實現了知識點分模塊的網上無紙化考試。分階段、分模塊的多次考核方式,有效地督促了學生及時消化所學知識,減輕學生期末一次性考試負擔,提高了考試效率和教師的閱卷效率。
網絡教學環境的開發和利用,給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提供了不受時空限制的空中課堂,很好地解決了知識點多,教學時數少,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差別大等矛盾。
3.2.2 “過程”化教學管理
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綜合案例教學的特征,從而要求學生嚴格按時完成指定的案例制作。同時評分,將其作為最后成績的一部分。此項成績占總成績的40%。
3.2.3建立學習激勵機制
定期組織了“計算機基礎技能大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大賽內容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為主題。如表現專業特色的網站設計;體現校園生活的Flas設計;專業相關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等。大賽分一、二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十名,分別獲一定價值的物質獎勵,同時允許免修本課程。獲獎學生只要提出申請,還可以免費學習計算機專業和微軟培訓認證的課程。
學習激勵機制的建立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同時選拔出了一批優秀的學生。目前,已有一些優秀學生參與到計算機類的項目開發中。
3.2.4學生參與課程建設
學生是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學方案的實施得到學生的支持和認可,將是教學方案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選擇優秀的學生參與課程建設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本課程建設的思想,同時從學習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而使教與學溶為一體。這樣的課程將具有更強的活力。學生自主開發和管理的學習交流的網上論壇,設計時尚、具有活力,且內容豐富。學生可以在此共享學習心得,提供相關案例實訓的制作方法及作品。
4教學效果
“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從2006年開始采用案例教學模式,已取得良好的成績。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兩門課程是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校級精品課程。《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案例教程》和《Visual Basic 6.0程序設計案例教程》材自2006年7月出版以來,已經3次印刷,深受讀者歡迎。采用該教材的高校普遍反映該教材特色突出,教學適用性強,教學效果好。故已被清華大學出版社正式立為課程研究項目。
案例教學及配套的網絡教學平臺自使用以來,教師使用情況良好;學生對該課程的整體評價好,學生們普遍反映該課程教學信息量大、教學效果好。一項對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的網上調查顯示,1700多人中有75%左右的學生認為滿意,20%的學生認為比較滿意;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滿意度調查中79%認為合適,10%認為較合適。從2006年9月到目前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學生近4萬人次。
教育部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陳國良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我國著名計算機教育家譚浩強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農林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裴喜春教授都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篇8
關鍵詞:數據庫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教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 (2007) 24-0110-04
1數據庫課程體系改革的背景
隨著IT產業的迅速發展,可視化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軟件工程等計算機技術已經出現了大融合,網絡數據庫技術已經成為數據庫技術的主流。而以前數據庫課程建設主要針對關系數據庫的理論和設計方法,偏重理論教學環節,實踐環節較為薄弱,也不涉及網絡編程,與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不相適應。為了加強實踐環節,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從01級開始,在計算機類專業的教學計劃中新增了“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C/S結構應用軟件設計實習”和“B/S結構應用軟件設計實習”三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并構建了數據庫課程體系(程序設計基礎à關系數據庫設計技術à網絡編程技術à網絡編程實踐à畢業設計提高),該課程體系有相應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課程實習等教學環節,不僅五個階段本身各有其側重點,而且五個階段之間前后有密切的聯系。該課程體系在教學計劃中處于關鍵的地位,在計算機類專業集中實踐環節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并對該專業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已成為教學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環節。
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組建教學團隊,建設精品課程[1]。在數據庫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中,我們重點對課程體系中的二門核心課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和“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進行了教改和建設,并分別在2003年和2005年獲得了浙江省高等學校精品建設課程。自2005年以來,“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課件獲2005年浙江省第四屆高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二等獎,“網絡數據庫技術課程建設與實踐”項目獲2006年寧波工程學院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數據庫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獲2007年寧波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數據庫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在數據庫課程體系的五年教改實踐中,項目負責人組織教學團隊主持完成了“教學模式、教學措施、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軟件”的改革成果,具體內容如下。
2.1數據庫課程體系的“五階段”教學新模式
近五年來,該課程團隊的教研活動涉及了數據庫、程序設計、網絡、多媒體等領域。通過國家教育部計算機重點試點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又經過多年數據庫課程體系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實踐,建立了“程序設計基礎(可視化程序設計+ASP程序設計)à關系數據庫設計(數據庫原理及應用)à網絡編程技術(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à網絡編程實踐(C/S結構應用軟件設計實習+B/S結構應用軟件設計實習)à畢業設計提高(開發基于C/S和B/S結構的網絡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計算機類專業數據庫課程體系的“五階段”教學新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五階段”教學新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在程序設計基礎階段開設“可視化程序設計”和“ASP程序設計”課程,通過程序設計的基礎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調試技能和動態網頁的制作方法,學會有關集成工具軟件的使用,為以后的設計、技術和實踐做準備。
在關系數據庫設計階段開設“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主要介紹關系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同時介紹數據庫應用系統設計案例,以培養學生對中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結構設計和行為設計的能力。課程結束后馬上進行一個為期二周的數據庫課程設計,以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在網絡編程技術階段開設“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課程,主要介紹SQL Server 2000數據庫管理系統、客戶/服務器(C/S)應用系統、瀏覽器/服務器(B/S)應用系統等內容,以培養學生采用基于C/S和B/S結構技術來開發網絡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能力,為下一步的實踐和提高做準備。
在網絡編程實踐階段開設“C/S結構應用軟件設計實習”和“B/S結構應用軟件設計實習”以實踐動手為主的課程,教師以興趣小組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開發小型實用項目,計算中心的開放式實驗室提供給學生充足的上機時間,從而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
在畢業設計提高的最后階段,我們的主要做法是:教師部分科研項目吸收優秀學生參與,從而鍛煉了學生參與科研的能力;教師以學生興趣小組的方式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教師給題,學生選題,教師指導。通過這二項措施,帶動了學生學習網絡數據庫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網絡數據庫應用系統編程的能力。
通過“五階段”教學新模式近五年的實踐,學生的網絡數據庫設計能力及實際網絡編程動手能力均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畢業設計中采用C/S和B/S結構開發網絡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比例逐年提高,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浙江省2005屆畢業設計(論文)抽查結果表明[2]:我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在選題、教師指導、收集處理信息與實際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能力、文字表述與圖表質量、規范要求六個方面指標名列各校前茅,并以總分77.97的分數榮獲全省專科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抽查結果評比第一名。
2.2數據庫課程體系的“四加強”教學新措施
第一,加強課程建設力度,不斷完善教學文檔。近五年來,我們編寫了較為合適的講義和教材,不斷完善了課程教學大綱、實綱和課程設計大綱等教學文件,在課程教改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幾年在課程建設中,我們主要突出了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突出了B/S和C/S等成熟和先進技術的應用,突出了實用和典型案例的講解。在上述“三個突出”思想的指導下,“VB網絡程序設計”、“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和“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教材已分別由科學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和人民郵電出版社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主編和編著出版。
第二,加強教學軟件開發質量,構建網絡教學環境。我們構建了基于WEB的教學網站和適應性網絡教學平臺,同時電子在線網站在教學管理中得到了應用,受到了較好的效果。這些不僅有利于進行計算機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而且能為學生提供一種個別化自主學習的環境,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助教助學的目的。
篇9
關鍵詞:反求設計;凸輪;VB編程
引言
凸輪零件在機械中運用廣泛,特別汽車產業,煙草產業等國家支柱產業中更是有極其重要的運用,所以高精度的凸輪反求技術在未來將會有廣闊的前景和良好的發展。反求工程也稱為逆工程,是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一系列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術的組合,它是以先進產品設備的實物、軟件或影像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設計理論方法、生產工程學、材料學和有關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探索掌握其關鍵技術,進而開發出同類的先進產品。逆工程含義廣泛,包括設計反求、工藝反求、管理反求等。本文主要針對設計反求中的實物反求展開討論。反求工程的出現,是現代測量技術、數控技術、CAD技術、加工技術發展和綜合應用的產物,對現代制造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凸輪反求作為機械反求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凸輪反求包括凸輪輪廓測量,輪廓曲線擬合,數控機床加工等各個方面。
1.反求工程的意義
通過反求研究,可以掌握國外某些先進技術。技術輸出國為了保證其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有些技術直接引進費用很高。但是,他們無法保守技術的物化成果。因此,對產品進行分析研究,成為獲得核心技術或技術訣竅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反求研究,可以較快地掌握國外先進技術。通過反求研究,可以在消化掌握先進技術中有所創新。通過反求研究,可以迅速趕上甚至超過技術比較先進的競爭對手。反求研究避免了盲目仿制,而是把對手的優點拿過來,改進自己的產品;同時找出對手的弱點,使自己在競爭中處于優勢。
2.凸輪測量中碰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原本設想使用等分度測凸輪輪廓,但是由于我去測量單位是一家生產制動系統為主的企業,所以并沒有購入等分度測凸輪半徑的軟件。這也就意味著之前對等分度測凸輪半徑的資料參閱在實際的凸輪測量中并沒有作用,我們必須想別的辦法對凸輪輪廓進行測量。而不使用現在最為廣泛的等分度測凸輪半徑。等分度測凸輪半徑是指,凸輪你每轉過一定角度等,測一個點,在凸輪旋轉完一周后就有360個點的數據,這樣就能比較直觀的得到凸輪輪廓的極坐標值和向徑,從而得出凸輪的輪廓。用三坐標機進行測量,重復性好,在測量過程中,毋須用輔助裝置模擬基準,而且數據處理迅速、簡便,測量精度和測量效率明顯提高。如圖1.
圖3.5 凸輪測量圖
3.反求點擬合
Visual Basic 是一種可視化的、面向對象和采用事件驅動方式的結構化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可用于開發 Windows 環境下的各類應用程序。它簡單易學、效率高,且功能強大可以與 Windows 專業開發工具SDK相媲美。在Visual Basic環境下,利用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新穎易用的可視化設計工具,使用Windows內部的廣泛應用程序接口(API)函數,動態鏈接庫(DLL)、對象的鏈接與嵌入(OLE)、開放式數據連接(ODBC)等技術,可以高效、快速地開發Windows環境下功能強大、圖形界面豐富的應用軟件系統①為了使最小二乘法的計算相對簡便,所以本文把整個凸輪上的點分成兩段來進行曲線擬合。②從表中找出拐點做為凸輪曲線擬合的分界點,從而將凸輪的整體輪廓一分為二。③將原測量點輸入到.txt文本文檔中然后打開VB界面,選擇打開點文件并輸入擬合次數為9。這樣為了能更精確的擬合出凸輪輪廓曲線,并輸出擬合后的坐標點。
圖2 擬合出的凸輪輪廓曲線
4.結論
我們通過測量找出凸輪的運動規律,如凸輪的推程角,回程角,最大位移H,基圓半徑r0等參數: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在本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無法取得可以進行等分度測凸輪輪廓的三坐標測量儀導致最終只能測量基于X,Y坐標系上的點。但是由于凸輪零件的特殊性,對其最合適的測量方法因該是基于極坐標系上的。最終無法通過X,Y坐標點,求出推程角,回程角等與凸輪運動規律相關的參數。
參考文獻:
[1]溫詩鑄等.機械學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侯維芝,祁翠琴.反求設計與技術創新.機電一體化[J],2004.3:30-35
[3]蒙麗.凸輪反求工程與NC加工.唐山學院學報[J],2005.6:46-49
篇10
由于VFP的特點與其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的特點不同,最明顯的區別在于數據庫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從第一節課開始到最后一節課結束,都在講解同一個問題――如何把各種日常管理信息用計算機來進行管理。而這種形式的課程是學生以前從沒有接觸過的,他們還是帶著過去的學習方式來學習VFP數據庫程序設計的內容,以至于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學完后能用它來做什么;在學習過程中,習慣性地把每節課的內容分散記憶,不能建立整體概念;每節課的內容學會并不難,但并不十分清楚哪一節課的內容是整個管理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頭腦中很難建立起“系統開發”的整體概念。
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決定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兩個方面的培養。
一、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1.在沒有開始講解課程內容之前,教師先給學生演示完整的、內容及應用領域不相同的管理系統實例(如:“學生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進銷存管理系統”等),通過演示及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體會VFP的作用及應用領域。然后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各管理系統的功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VFP強大的實用功能。通過對實例的實際操作后,學生們會對使用“VFP數據庫程序設計”開發的信息管理系統產生感性認識,同時也會對VFP課程產生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便可以進行正確的引導,闡明VFP課程學習與其他課程學習的不同,它是一門連貫性的課程,需要從始至終來完成一個小型管理系統的制作。
2.在VFP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案例式”教學為主,適當結合其他教學方法來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既把實例中整個“信息管理系統”的分解結果,應用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在講解新課之前,首先給學生演示本節課將要制作的實例,讓其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入新課內容。
3.所有的基本內容講解之后,留出足夠的時間,由教師引導學生按照系統開發的標準步驟開發其他管理系統,讓學生清晰地學會系統開發的完整過程。
二、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教學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與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在VFP的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間的關系,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把自己變成“一位合作伙伴”。讓他們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自己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疑點和難點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例如在學習“定時器”控件時,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內容幽默的動畫作品,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并讓學生回憶過去的內容:在VB中是如何實現動畫功能的?通過復習舊的知識,學生自主探究新的知識。
2.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情感的前提。教學內容或教材主題要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從中擴大眼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表單”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制作簡單的小游戲。
3.在教學過程中應傾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任務式”升華為“自覺式”。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歸納知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開發管理系統時,先讓學生分組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然后寫出系統開發計劃書,最后小組合作完成整個系統的編制與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