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線工程范文
時間:2023-03-15 20:10: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線工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南水北調,河南省,經濟效應,環境社會,移民安置
中國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是2810×109m3, 約合每人2200m3。但是中國水資源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均衡。現階段水資源供需的研究調查表明中國的水資源短缺達到了14-21×109 m3,并且將在2030年突破 32-40×109 m3。黃淮海平原擁有中國35%的人口總量和GDP總額,但是根據水利部2004年數據,這一地區只占有全國水資源總量的7.7%。人口眾多而且污染嚴重的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問題是困擾我國現代化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河南省即使最為典型的例子。擁有河南省1.2億人口在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更是找出一條能解決缺水和水體污染的新路。南水北調這項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將極大的緩解這一棘手的問題
南水北調總體規劃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中線工程開工于2008年,預計在2013年完工。中線工程始于漢江丹江口水庫,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穿過黃河,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其中,河南省的年受水量是5×109m3,18個市級地區和24個縣級地區將通過引進水資源而獲得收益。這些地區都是河南經濟發展重鎮,但因常年制約于缺水而阻礙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經濟效應:
南水北調的建設費用基本來自于南水北調基金。盡管在南水北調的建設過程中,政府是絕對的主導力量,但是其承擔的部分僅占30%(約2800億元)。受水地區政府將分擔30%,并且遵循這按照受益程度的多少而分擔的原則,剩余的40% 來自于銀行貸款。。根據發改委公布的數據源,每40億元的投資將造就5萬個工作崗位,河南省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投入總計約為670億元人民幣,如此規模巨大的投資必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動力。
河南省政府用于此項工程的財政支出預算是121.89億元,其在2008年全省稅收為1009.1億元,南水北調工程支出約為其一年稅收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河南省政府還將負責其每年的運營管理費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河南境內的總長為731公里,將有2.45萬英畝耕地將被工程占用。
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試運行,河南省當年的直接經濟收益達到了人民幣15.783億元。對商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的GDP貢獻值更是達到了34.179億元。
綜合比較,南水北調工程在推動河南省GDP持續增長的作用力,河南省還是將從此項目上獲得長期而持久的收益。
三:環境社會影響:
南水北調中將水資源從水量豐沛的地區調往缺水地區,這將給受水地區帶來極大的收益,緩解了黃河流域的干旱問題。對于河南省,中線工程不僅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關乎生態環境保護與重建的可持續發展工程。這項工程將有助于提升河南省在生態環境上得承載能力,后續的資金投入也將著重用于水源的保護以及防止水土流失。
但是中線工程,這項相對較短時期完成的巨型工程將不可避免的給河南省的水土和氣候帶來改變。具體來說,工程將削減河南省的耕地面積和森林面積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改變原有的水系統,破壞原有水系統中的生態平衡。這些負面的后果在短時期內是不可恢復的。與此同時,中線工程將穿過太行等山脈,黃淮海平原,長江,淮河,黃河,以及海河。這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擁有大量的歷史遺產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中線工程也將對這些豐富的地上遺產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害。
四:移民安置:
整個南水北調工程將搬遷移民27.5萬人,其中的絕大部分來自中線工程。移民的安置問題不僅包括人口的轉移,更包括了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的轉移與重建。河南省負責安置的移民多大16萬人,超過了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一半以上。其范圍覆蓋了南陽,平頂山,鄭州等城市以及其他50個縣鄉。時間短而數量大的移民安置任務給河南省的資源與環境都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對于農業人口來說,耕地的失去將意味著他們將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生存之本,政府將要為他們的再就業問題,技能培訓和教育問題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上的投入。另一項在移民問題上頗具爭議的問題是貧富差距以及不平等,每名農村移民將獲得3萬元的一次性補償款,而這筆錢只相當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平均年收入的六分之五。但是,伴隨著大量移民的產生,一批全新規劃并且設施更加完善的新城市也將應運而生,這將加速了河南省城市化與現代化的進程。
五:總結
南水北調工程將給河南省帶來極大的機遇與挑戰。通過中線工程的引水,將極大的彌補這一農業工業生產要素的短缺,將會給例如農業灌溉,能源,運輸等產業帶來巨大的增長能力。但是,將近全省年收入十分之一的工程投入對財政帶來了壓力,耕地的減少威脅了糧食安全,對于生態環境和人文遺產的保護和移民的安置工作也對河南省的發展提出了艱巨的考驗。
南水北調工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對于水資源的再分配的一次壯舉,極大的緩解了水資源在實踐和空間上的分配不均衡。但是中國的水資源問題,這一制約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因素,絕不是僅僅依靠此項工程便可徹底決絕的。水資源的節約凈化,先進的灌溉技術等其他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環節。
篇2
【關鍵詞】渠堤填筑;鋪料;碾壓夯實;層面處理;接縫;檢驗
1、工程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某標段總長10.33km。其中渠道長8.72km,建筑物長1.61km。渠段大部分為土渠渠道,渠堤多為半挖半填。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技術要求,堤身土方填筑標準為:壓實度不得小于0.98;填筑含水率控制在最優含水率附近,其上、下限偏離最優含水量不超過-2%~+3%;對堤基進行原土碾壓,壓實度不應小于0.85。填筑土料要求選擇黃土狀壤土、壤土等粘性土,粘粒含量宜為10%~30%,塑性指數宜為7~17,且不得含植物根莖、磚瓦垃圾等雜質,有較好的塑性和滲透穩定性。
2、 碾壓試驗
在進行土工擊實試驗的基礎上,對取土場土料進行了碾壓試驗,通過碾壓試驗確定碾壓施工參數。碾壓施工參數包括碾壓設備及型號、鋪土厚度、碾壓遍數、行走速度等。例如:取某取土場土料進行試驗,獲得碾壓參數為:采用22t振動碾,虛鋪土厚度45cm,推土機鋪土平整,靜壓2遍+振動碾壓6遍(強振),進退錯距法碾壓,行走速度一檔2km/h,土方壓實度均能滿足設計要求(達到0.98以上)。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填筑料質發生變化,在重新試驗基礎上報請監理工程師同意,才可以調整施工碾壓參數。
3、建基面清理與驗收
堤基清除表土厚30cm,清理范圍為堤身設計邊線外50cm。對地基范圍內的坑、溝、槽等,按堤身填筑要求進行回填處理。堤基清理做到表面干凈,無草根、樹根,無松土、無土塊。在建基面含水率適宜情況下可以施工,否則對建基面進行適當晾曬,直至建基面的含水率達到設計要求再進行施工。堤基處理完成經聯合驗收后,用振動碾碾壓2遍并刨毛。
4、渠堤填筑施工
(1)鋪料:
①鋪料采用按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段填筑壓實的方法施工。為配合碾壓施工,渠堤填筑鋪土平行于堤軸線順次進行。
②卸料采用自卸汽車進占法施工,每次虛鋪土厚度不大于45cm,鋪土后及時采用推土機進行分層推平,控制層厚均勻。為保證鋪土厚度滿足要求,每層鋪土前每隔50m設置帶有刻度的標桿。
③地面起伏不平時,按水平分層由低處開始填筑,不能順坡填筑;渠道橫斷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5時,將地面坡度削至緩于1:5。
④土質渠堤與巖石接觸處,在相鄰接觸面1.0m范圍內的渠堤用粘性土填筑,粘土控制在略高于最優含水率情況下填筑,填筑前用粘土漿抹面,漿層厚3~5mm。
⑤鋪筑至堤邊時,在設計邊線外側各超填一定余量,人工鋪料約為10cm,機械鋪料約為30cm,以確保渠道填筑過程中邊線部位能夠壓實。
⑥分段填筑時,作業面段長不小于100m,人工施工時段長可適當減短。分段填筑時各段土層之間設立標志,以防漏壓、欠壓和過壓。上下層分段位置相互錯開。
⑦在填筑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保證測量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保護測量標志完好。
⑧回填時土料含水量控制在最優含水量范圍內,土料含水量過低時采用灑水處理,含水量過高時進行翻曬處理。
(2)碾壓夯實及層面處理
①填筑碾壓前向振動碾操作工進行技術交底,其內容包括碾壓方向、起訖范圍、壓實遍數、輪跡搭壓寬度等。
②施工時分層回填并進行碾壓,每層回填土厚度不超過試驗確定的虛鋪土厚度45cm。
③渠堤鋪料與碾壓工序連續進行。短時間停工時,對其表面風干土層經常灑水濕潤,保持含水量在控制范圍之內;長時間停工時,根據天氣條件鋪設保護層,復工時予以清除并檢查填筑面層質量。
④上層土料鋪筑前,對下層土料進行刨毛、灑水,驗收合格后再進行上層土填筑。
⑤壓實機械及其他重型機械在已壓實的土層上行駛時不能來往同走一轍。汽車上堤時經常更換進入填筑區的路口,以減少重復碾壓遍數。
(3)其他控制要點
①相鄰施工段的作業面均衡上升,分段間有高差或堤身與自然地形之間有高差的連接時,垂直堤軸線方向的各種接縫以斜面相接,坡度采用1:3~1:5,高差大時采用緩坡。
②對占壓堤身橫斷面的上堤臨時坡道作補缺口時,將已板結老土刨松并與新鋪土料統一按填筑要求分層壓實。
③填土出現“彈簧”、層間光面、中空、松土層或剪力破壞等現象時,根據具體情況認真處理并經檢驗合格后再進行下一步施工。
④填土與建筑物結合部位的混凝土面在填土前用鋼絲刷清除混凝土表面乳皮、粉塵等并用風槍吹掃干凈。建筑物周圍及頂部0.5m范圍內的填土用小型機具壓實,兩側填土保持平衡上升。堤體與岸坡接合處,寬度1.5m~2.0m范圍內或邊角處,不得使用重型機具壓實,要以小型或輕型機具壓實。如岸坡過緩接合處碾壓易出現“爬坡脫空”現象,則挖除補填。縱橫向接合部位采用臺階收坡法;與岸坡接合時料物不得分離、架空并對邊角加強壓實。
(4)檢驗簽證
試驗人員在取樣或測試前,首先檢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壓區段是否壓實均勻、填筑層厚是否超過規定厚度。
填土壓實的質量檢驗做到隨填筑碾壓隨檢測。渠堤每層填筑壓實質量按規定檢驗達到設計標準后,再進行層面刨毛和灑水,報請質檢員、監理工程師、建管代表聯合驗收并獲得《土方填筑準鋪證》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施工。
每層土方鋪料完成后,報請質檢員、監理工程師、建管代表聯合驗收,驗收合格獲得《土方填筑準壓證》后再進行該層碾壓施工。
5、建筑物周圍回填質量
(1)填筑時,將建筑物表面濕潤,邊涂泥漿、邊鋪土、邊夯實,涂漿高度與鋪土厚度一致,涂層厚度為3mm~5mm并與下層涂層銜接;嚴禁泥漿干固后再鋪土夯實;設計有其他要求的按設計要求施工。
(2)建筑物兩側或周圍填土保持均衡上土;貼邊填筑采用專用的夯具夯實,鋪土厚度通過夯實工藝試驗確定。
(3)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建筑物周邊、局部難以碾壓部位的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同時采取措施防止在填筑體碾壓或夯實過程中破壞相鄰建筑物結構及相關的防滲及排水措施。
(4)排水建筑物部位填筑:周邊采用小型機械夯具或人工夯填分層夯填,填筑層厚度為正常層厚的1/2,邊刷粘土漿邊回填并與下部涂層銜接;嚴禁泥漿干固后再鋪土、夯實;按照填筑層數逐層檢驗填筑質量同時做好記錄。在排水建筑物的頂部回填時,覆土1m以內用小型機械夯具夯實,填筑1m后方可使用振動碾。
6.雨天及高溫天氣施工:
①每天掌握氣象信息,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盡量避開雨天施工。
②雨前及時推平壓實作業面并做成中央凸起向兩側微傾,防止填筑料含水量過大和積水。降雨時停止筑堤。
③下雨時不宜防止人行踐踏并嚴禁車輛通行。雨后恢復施工,填筑面經晾曬、復壓處理;必要時對表層進行清理并做試驗檢測合格后及時復工。
④雨季施工中注意施工機械尤其是運輸車輛的安全作業,防止機械或交通事故的發生
⑤堤體土料填筑在高溫季節施工時,由于水分蒸發量較大,在填筑過程中要定時檢測其含水率,根據試驗的最佳含水率及時補充水分以保證壓實度,可采用灑水車輔以人工均勻灑水,保證土料的含水量在合適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渠道土方填筑施工技術要求
篇3
關鍵詞:應急預案;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 TV21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應急預案是指在風險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或者事故,事先制定的應對處理方案或者措施[1]。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事件)或災害,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
國內外各級地方政府和行業紛紛制定應急預案,學術界對應急預案也有較多研究[2-10]。對應急預案綜合性的研究主要側重在應急預案的制定原則、應急預案的基本結構、內容、分類和應急預案編制步驟等方面。
應急預案按照一定的內部聯系規則構成了應急預案體系。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正式運行,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更加重視,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已初步形成。
一、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應急事件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自陶岔渠首開始,沿線經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市,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全長1432km,全線布置各類建筑物2385座,沿線周邊環境復雜,運行管理難度大。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事件主要為工程事故突發事件、水質污染突發事件、社會影響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四類。
(一)工程事故突發事件主要指工程結構、自動化系統、機電金結及供電系統發生破壞或失靈的突發事件,包括:工程結構破壞突發事件,如決口、堰塞、PCCP爆管等;自動化調度系統失控突發事件;金結機電及供電系統突發事件,如閘門損壞,供電系統癱瘓等。
(二)水質污染突發事件主要指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總干渠水質發生污染的突發事件;社會影響突發事件,包括:渠道沿線化工廠等污染源滲入渠道污染水源;裝載有毒有害化學品車輛墜渠引發水質污染;人為惡意投毒導致水質污染等。
(三)社會影響突發事件主要指可能對工程造成負面政治和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包括:沿線水事糾紛事件;沿線人員私自進入渠道管理范圍導致溺亡事件;渠道汛期左排建筑物行洪引起沖淹事件;沿線地下水污染糾紛事件等。
(四)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主要指受當地復雜地形地質和氣候變化影響,存在各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可能造成工程或人員傷害的突發事件。主要包括:洪水災害;冰凌災害;暴雨災害;地震災害等。
二、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應急預案體系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應急預案體系由應急管理辦法、綜合應急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及二級運行管理單位的應急預案組成。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及二級運行管理單位的預案均服從總體預案。
(一)應急管理組織機構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由一級運行管理單位、二級運行管理單位、三級運行管理單位組成。一級運行管理單位成立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應急管理工作,并下設辦公室及專家組;成立各專業應急指揮部,具體負責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并下設專業辦公室及專家組。二級運行管理單位參照一級運行管理單位設置應急管理組織機構,三級運行管理單位服從二級運行管理單位指揮,配合完成應急響應有關事項。
(二)應急預案的級別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分為4個級別:Ⅰ級(特別重大事件)、Ⅱ級(重大事件)、Ⅲ級(較大事件)和Ⅳ級(一般事件)。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由一級運行管理單位、二級運行管理單位、三級運行管理單位組成。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四級,對照事件分級發生Ⅰ、Ⅱ、Ⅲ級突發事件時,一級運行管理單位啟動一、二、三級響應;發生Ⅳ級突發事件時,二級運行管理單位啟動四級響應。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級單位啟動相應預案。
(三)應急響應
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四級,對照事件分級發生Ⅰ、Ⅱ、Ⅲ級突發事件時,一級運行管理單位啟動一、二、三級響應;發生Ⅳ級突發事件時,二級運行管理單位啟動四級響應。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級單位啟動相應預案。
當國家或地方啟動突發事件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時,各級運行管理單位相應應急指揮機構接受統一領導。
(四)應急保障
1.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基礎應急通信系統,并大力發展視頻遠程傳輸技術,保障救援現場搶險與應急管理機構之間的通信暢通;做好與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確保通訊暢通。
2.物資保障
各級運行管理單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組織做好應急物資監測、預警、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工作,并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特殊物資應提前簽訂相關應急供應協議,保證及時供應。應急處置過程中的應急物資由現場應急指揮部統一計劃調配。同時了解地方政府的應急物資管理情況,必要時請求地方政府調撥。
3.應急隊伍保障
各級運行管理單位要建立各類相應的應急隊伍。充分依靠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力量和作用。應急隊伍建設應分為先期處置隊伍、后續處置隊伍、增援隊伍,以保證應急隊伍處置情況時的連續性。
4.經費保障
突發事件處置經費納入通水運行預算,應急經費實行專項撥付、專款專用。財務部門應按照突發事件處置要求,及時下撥經費。
5.其他保障
(1)各級運行管理單位充分利用社會應急醫療救護資源,支援現場應急救治工作。
(2)各級運行管理單位充分發揮保險在突發事件預防、處置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三、現行應急預案分析
中線局應急處置管理工作處于起步階段,為了有效提升全線輸水調度應急管理能力,保障輸水運行安全,中線局在《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突發事件應急調度預案》的基礎上,適時開展全線應急調度演練:開展了專項應急調度演練。通過模擬北京段工程PCCP爆管、天津段工程箱涵嚴重滲水、京石段工程水質污染、河南段工程渠道決口4類典型工況下的應急調度,提升了各級輸水調度機構有關人員的應急調度能力,同時通過演練發現了應急預案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預案制定方面
1.體系尚不完整
中線建管局雖然制定了應急預案體系,但是預案應急處置方案內容不全,各項應急預案的劃分、編制是否科學合理,還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有的還沒有正式出臺,需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的技術支撐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和情境變化,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2.針對性較差
分級響應措施缺乏差異性,三級所對應的分級響應措施比較相似,不能體現不同級別響應間的差異性,不利于不同級別人員應急狀態下參照進行具體的操作。
突發事件救援是以相應的情境為基礎的,對情境估計不足或者考慮的較少,這樣的應急預案必然是有偏差的。應急預案應該是一個動態過程,是基于突發事件的演化規律的動態方案,而目前在應急預案制定過程中則很少這樣去做,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領導的判斷而來。
3.可操作性差
預案中對應急響應只是按部門羅列了響應行動,導致應急響應流程復雜,不夠流暢,影響應急人員對預案的執行。
(二)預案執行方面
1.缺乏應急預案管理體系
應急救援預案的最大價值在于有效地進行實戰,應急演練可以檢驗預案,并培訓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在對應急預案進管理時,要做到信息情況有人收集,后勤保障有人協調,基層預案有人指導,演練效果有人評估。
2.缺乏應急救援效果評價
沒有對預案進行定期的評價,特別是在進行演練和實戰后沒有對預案實施的效果進行檢驗,導致應急預案不能及時進行修改。
預案里涉及到的通訊、裝備、醫療、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沒有得到真正的演練,另外還有物資保障,演練過程沒有涉及這些后勤保障部門,結果會導致后勤保障達不到應急預案的要求。
四、建議與思考
(一)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管理體系
建立相應的小組,專門負責預案制訂、修訂、管理工作,做好制訂工作完善預案,組織學習培訓,互相交流,演練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對預案作出修訂。
(二)明確各級單位的角色責任和關系
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在公司、二級單位、三級單位在救援力量方面部署,把側重點放在各個層面的具體的救援行動上,對平時的應急救援訓練有指導意義。
(三)積極組織演練
應急演練通常作為檢驗預案及培訓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演練方式包括:桌面演練、 功能演練、 疏散演練、 全面演練等,努力提高事故救援效果。
(四)建議構建應急響應仿真系統
研發應急響應仿真系統,提高應急管理研究基礎和實踐決策能力。
五、結論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正在完善之中,預案體系存在的問題會得到更進一步的重視,通過科學管理,應急預案將真正起到降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吉夫,張盼娟,陳志芬,等.我國自然災害類應急預案評價方法研究(Ⅰ):完備性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2):5-11.
[2]曹羽,溫家洪等.我國應急預案體系現狀及展望[J].災害學,2010,25(1):112-118.
[3]賀銀鳳.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歷程及完善思路[J].河北學刊,2010(3):159-163.
[4]胡甲均,孫錄勤,張勇林,槐楊.長江流域水利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建設[J].人民長江,2010,04:41-45.
[5]殷青山.重慶市防汛應急預案編制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水利發展研究,2011,10:59-66.
[6]陳驥,田忠,孫昱,劉慶,陳濤.對我國水電工程防洪應急預案編制的幾點認識[J].四川水力發電,2013,S1:75-77.
[7]唐燕,盧通等.水利信息系統應急預案編制方法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4,2(1):47-53.
[8]汪涵,惠康柏,趙.沿海水利工程防洪應急預案編制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15,04:21-22.
篇4
摘 要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中,河南段工程具有線路長、范圍廣、投資大的特點。本文結合工程建設的特點,對工程投資管理模式進行分析研究,旨在完善工程建設投資管理模式,實現有效控制工程建設投資,降低投資成本,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靜態控制 動態管理
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主要是為了緩解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相關匱乏問題,是優化國家水資源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該工程將調水線路分為三條,分別為分東線、中線及西線。河南段工程位于中段工程的上游,占渠線總長的58%,其分配調水量占整體調水量的40%。尤其可見,河南段工程在整個南水北調工程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中線河南段工程特點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河南段工程涉及水源區保護、移民、總干渠建設、配套工程建設等諸多內容。工程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財政、計劃、水利、環保、稅務等一系列部門。在中線主體工程的建設中,河南省境內投資約為460億元,配套工程投資約為170億元。該工程具有戰線長、范圍廣、投資大等特點。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工程建設投資成本的經濟效益,必須對工程投資進行有效控制,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因此,在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需不斷探索、分析投資管理模式,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優化和完善投資管理模式。
2.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工程投資管理模式的應用
2.1靜態投資控制
靜態投資控制即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階段,通過采取有效手段,將工程建設的投資成本控制在概算靜態投資范圍之內,這種概算為某一價格水平年編制的概算。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工程所應用的靜態投資控制具體是指在控制批復初步設計概算靜態投資總量的前提下,然后再通過對編制項目管理預算進行合理調整[1]。通常情況下,工程項目管理預算的基本原則為“總量控制、合理調整”,同時結合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工程招標狀況、工程特點等進行投資預算管理。將已接受審批,且審批已通過的項目管理預算作為工程各項目建設及投資靜態控制的主要依據。 項目法人在工作工程中,采用相應管理措施及手段,把工程投資控制在單元工程管理的預算范圍之內。工程建設項目的相關法人嚴格根據靜態投資控制的具體目標,按照項目委托(代建)管理相關協議,將投資控制目標進行分解,然后根據分解結果將各目標分配到各各相應的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及部門,各項目建設管理單位的投資控制目標主要為分解后的項目管理預算[2]。
2.2動態投資管理
動態投資管理即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階段,通過對各年度價差進行整理報告、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及羅列管理工程建設階段貸款利息投資情況、對變更管理進行嚴格設計等一系列的措施,來實現對工程建設進行動態投資管理。南水北調工程項目的動態投資管理主要內容為對建設階段實際貸款利息、設計變動、價差等進行有效管理,動態投資主要利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批準的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動態投資、工程建設結余投資進行相應地調劑來解決實際問題[3]。在工程的建設及管理過程中,設計單元工程中所產生的動態投資主要由該單元工程的動態及結余投資來解決,不足的資金部分再利用其它設計單元工程的結余投資進行相應調劑以解決問題,但這部分的投資所用需得到南水北調辦公室批準后方可使用[4]。工程項目所有動態投資均需得到中線建設管理局批準,根據實際情況所產生的貸款利息除外。當工程設計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工程投資嚴重超出該設計單元工程的靜態投資時,所超出的投資部分收入設計單元動態投資管理中。
2.3實行投資控制獎懲考評
在南水北調河南段工程投資管理中,投資控制獎懲具體指的是具有可行性的工程設計研究報告得到相比部門批準后,根據報告進行的第一階段設計和建設的這一過程中,如投資超支的則進行相應懲罰,如投資有節余的則給予相應的獎勵[5]。在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工程投資管理中,投資控制考評的內容主要包含工程建設質量、工程安全性、工期目標、工程投資控制四個部分。考評主要由兩個層次組成。第一個層次為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項目辦公室對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的進行的考評,第二個層次為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對具體工程項目建管單位進行考評。投資控制考評的具體要求是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安全性、工期目標的前提下,實現對工程投資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盡量做到投資不超支,最終實現工程投資節余。接受考核的對象需在滿足考評要求的前提下,才可獲得相應的獎勵,如無法達到評估要求則會扣減相應的投資控制保證金。
3.中線河南段工程投資管理模式應用分析
實踐應用表明,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工程所應用的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工程投資管理體系,極具合理和科學性。該投資管理體系符合河南段工程的特點,同時為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工程投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第一,該種投資管理模式對項目法人的責任進行了明確,調動法人展開投資管理的工作積極性;第二,該種模式采用考評制度,有效保證工程質量及安全性等,同時調度了參建工作人員的進行投資控制的工作積極性;第三,項目管理預算編制的實施,有效促進投資控制目標合理優化。該投資管理模式為中線工程建設解決了很多投資問題,但在實踐應用過程中還存在部分問題,還需不斷進行探索,在實踐與探索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南水北調中線1277公里輸水干渠于2013年年底竣工。中線河南段截至2013年10月底,各類建筑物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766座跨渠公路橋梁、27座鐵路交叉建筑物通車率已達100%,截至2013年12月中線河南段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單元工程合格率為100%,累計完成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有結余。
篇5
關鍵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應急調度;目標水位;數值模型
中圖分類號:TV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7)04-0198-05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took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and built a one-dimensional emergency dispatch numerical model of the project.On this basis,we selected some typical canal sections as cases for simulation,so a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arget water level on the canal parameters (such as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volume)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dispatc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water level directly affected the amount of water discharge and the highest water level before the sluice.The higher the target water level,the higher the water level rise,but the smaller the water discharge volume.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conomy of emergency dispatch,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ncrease the target water level before the sluice as much as possibl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afety.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gency plans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Key words: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emergency dispatch;target water level;numerical model
1 研究背景
1.1 工程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平衡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優化水資源配置的重大工程。中線一期工程供水目標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主要城市生活、工業供水為主,兼顧生態和農業用水。總干渠渠首陶岔閘多年平均調水量95億m3,渠首引水設計流量為350 m3/s,加大流量420 m3/s,全線長1 432 km(含天津干渠),穿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工程具有全程自流輸水和沒有在線調節水庫的特點,渠道設計運行采用閘前常水位的控制方式。
中線工程總干渠參與運行調度的控制建筑物主要包括:63座節制閘、55座退水閘、1座泵站和81座分水閘。沿線節制閘將總干渠分割為63個串聯渠段,整個渠系是一個串聯系統,各渠段為串聯系統中的元件。渠道發生突發事故需要段時間大幅度改變流量時,需要采取相應的應急調度閘門控制措施進行閘門調度。
1.2 應急調度研究
目前關于輸水工程調度的研究運用數值模擬的手段較多,主要是結合實際工程,研究不同的運行方式、結構特征條件下渠道的水力響應過程。在應急調度方面,張成[1]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典型渠段作為研究對象,模擬分析了非正常工況下渠段的水力響應特征及退水閘的退水作用。研究發現退水閘的啟用能夠較好減小水位的壅高幅度,有效降低水流的漫溢危險。此研究考慮了退水閘在輸水工程應急調度中的關鍵作用,但僅對發生事故的單個渠段閘門關閉時產生的水位壅高進行了研究,而退水閘對整個渠道的擾動影響以及該如何何時開啟或關閉才能對應急調度更有利值得更進一步探究;袁健[2]模擬了事故工況下的渠道水力響應過程,得到節制閘前的控制水位對渠道水位壅高和渠段的退水量有直接影響,閘前控制水位越高渠道水位壅高也越大的結論。該研究考慮了節制閘前控制水位的影響,但并不全面,在串聯渠道與沿線分退水口的耦合作用機制下,渠道各要素都是彼此關聯相互影響的,渠道水位壅高與閘門的關閉速率、退水閘的開啟關閉方式都有關系,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比較分析;Soler & Joan[3]研究了一種快速有效關閉輸水渠道閘門前饋算法,這種方法基于序貫二次規劃,可快速計算閘門運動軌跡,通過保持在檢查點的水深度保持不變順利完成從初始開度到最后開度的運作。但研究并未對多種類、渠段閘門聯合應急控制進行闡述;楊敏[4]對節制閘聯合控制中的同步控制法和順序控制法進行了研究,對不同控制方法下長距離明渠輸水系統在增流量和減流量工況下的各閘閘前水位、閘后水位、水力過渡時間等水力特性進行了分析比較,該研究對下游應急關閉的減流量過程有一定闡述,但研究僅包括節制閘的兩種控制方式,并不全面,也未考慮分、退水閘的耦合作用;史哲[5]通過物理模型試驗研究了節制閘緊急關閉時寬淺渠道內水力特征參數的變化,但研究僅限于單個渠段的節制閘關閉方式,未對多閘門聯動的水力響應特征進行研究。總之,現有關于渠道應急調度的研究成果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中線工程總干渠是采用“閘前常水位”的控制方式,在應急調度的渠道非恒定流響應過程中,要求閘前水位壅高不超過壅高安全水位(一般為閘前加大水位+0.3 m超高),且渠道穩定時的閘前水位要達到控制目標水位。此目標水位是人工預先根據渠道的實際情況設定,在事故段上游渠段,可適當抬高目標水位,上游渠段充分利用部分渠道蓄容收納部分下泄水體,減少進入事故渠段的水量,緩解事故段節制閘前的水位上漲壓力,便于事故段閘門快速關閉;事故段下游可適當降低目標水位,當上游來流切斷后可利用渠段本身的部分蓄容水量延長下游各分水口門的供水時間。然而如何選擇合適的目標水位,還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即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為例,重點研究應急工況下渠道目標水位對調度過程中渠道水力特性的影響。
2 數學模型
2.1 基本方程
采用描述渠道非恒定流的Saint-Venant 方程組作為基本方程,將描述過閘水流狀態的節制閘過閘流量方程作為耦合條件加入處理。過閘流量方程擬采用Henrry 公式,基本可以保證在各種開度下流量的連續性,對一些特殊情況下仍然存在的不連續現象通過將流量系數劃分為更多分段函數的方式處理。
2.2 基本方程的離散
采用收斂快、穩定性好的普萊士曼(preissmann)隱式差分格式進行離散,建立求解域網格方程組,結合渠道上下游邊界條件聯立求解。
2.3 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處理
論文研究對象是正常運行條件下突發事故的輸水明渠,因而模型的初始條件應為正常輸水時渠道上下游的水位流量條件,即穩定流狀態。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調度需要一個調度目標,此目標也應為穩定狀態,應急調度的本質應是從一個穩定狀態向另一個目標穩定狀態過渡的非恒定流過程。合理邊界條件的選取是數學模型計算的前提,直接影響計算結果的正確性。本模型模M的輸水渠道上游源頭為丹江口水庫,在正常工況下,由于水庫水位變化速度遠慢于渠道水位的變化速度,且渠首流量變化所引起的水庫水位變化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可作為一個恒定值。若模擬中需要考慮渠首水位變化時,也可用實際的渠首閘閘前水位變化過程做為邊界條件。下邊界條件可以是已知的末端水位,也可以是已知的流量過程。另外,正常狀態下渠系的水力波動主要由分水閘流量變化引起,而分水口的流量變化一般由下游用水需求計劃確定,因此,渠首取水口的引水流量及各節制閘過閘流量可根據其下游渠道的需水過程進行調節,即可確定模擬計算的上下游流量邊界條件。渠道應急調度時的流量邊界是人為調控的前饋量,需要通過分水閘、退水閘的配合,制定各節制閘前饋流量邊界計劃。總的來說應急調度模擬的模型邊界條件必須根據不同的閘門控制組合和控制方式來最終確定。
3 數值計算分析
經過分析發現,節制閘前目標水位特別是事故上游渠段閘前目標水位對渠道應急調度影響較大,尤其是對渠道閘前水位變化、最大水位壅高、渠道退水量等應急調度關鍵性控制指標的影響。在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計參數分析后發現,以穿黃倒虹吸工程為分段,在穿黃節制以南渠道設計水位與加大水位相差0.5 m左右,穿黃閘以北各閘較小均為0.3 m左右,這與渠道沿線的地質、工程結構等特點有關,在選擇節制閘前目標水位時,考慮到渠道控制中波動及水力傳遞滯后性等因素,一般建議取值應小于加大水位。
本文利用建立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應急調度數學模型,分別選取中線渠道上游10號澎河節制閘至11號沙河節制閘以及下游51號漠道溝節制閘至52號唐河節制閘之間的兩段渠池發生事故來進行應急調度模擬。模擬工況下總干渠渠首按設計流量350 m3/s供水,事發段上游各分水口門正常供水。
3.1 澎河節制閘[STBZ](10號)-沙河節制閘(11號)案例
事故渠段臨近上下游各渠段參數如表1所示。
本文設定了5種工況,模擬在中線工程上游澎河節制閘至沙河節制閘渠池發生突發事件時,事故段以上節制閘前目標水位分別選取設計水位、設計水位+0.3 m及設計水位+0.5 m三種不同方案;下游漠道溝節制閘至唐河節制閘之間渠池發生事故時,分別選取閘前目標水位為設計水位、設計水位+0.3 m兩種不同方案。事故段及下游渠段閘前目標水位均保持設計水位。為使模擬結果有相同參照點,上游3種工況下渠道事故段節制閘關閉時間均取為40 min,下游三種工況關閉時間取為30 min。其他分水閘、退水閘控制規則亦相同。具體模擬方案見表2。
表3為澎河閘至沙河閘渠段突發事故時,按不同的閘前目標水位進行應急調度,總干渠內的閘前水位最大壅高值及出現時間,圖1為不同工況下渠道總退水量。由表中不同方案下閘前水位最大雍高趨勢可以看出,事故段上節制閘前水位(澎河節制閘)的最大壅高值隨節制閘前目標水位的增高而增大,且達到最大壅高所需時間較為接近。圖1中則給出了渠道總退水量隨控制水位變化的趨勢,即隨控制水位增高而減小,并且減小幅度顯著。
圖2為上游事故案例中事故段上節制閘前(澎河節制閘)水位變化過程。可以看到,在節制閘緊急關閉過程中,閘前水位快速上升,啟用退水閘后,閘前水位回落至控制水位附近。閘前目標水位越低,閘前水位上升速率及壅高越小,降落幅度越大。
一般來說,在工程應急調度過程中,期望得到的調度結果是閘前水位雍高更低,渠道總退水量更小。結合上述模擬結果來看,兩者規律正好相反,綜合考量安全及經濟性,設計水位+0.3 m的目標水位方案更為合理。
3.2 漠倒溝節制閘(10號)-唐河節制閘(11號)案例
事故渠段臨近上下游各渠段參數見表4。
表5為渠道下游漠倒溝閘至唐河閘渠段突發事故時,選用兩種不同閘前目標水位方案,分別為設計水位、設計水位+0.3 m。(渠道下游設計水位與加大水位差值僅為0.3 m)。為便于比較,事故段節制閘關閉時間也均取為30 min。由該表可以看出,隨著目標水位的增大,渠道退水量大幅度減少,但渠道上游最大水位壅高雖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較小,這與同上游事故案例模擬所得結果基本相同。僅就此兩種方案比較而言,設計水位+0.3的目標水位方案更合理。
在突發事故后渠道的應急調度過程中,節制閘前水位壅高與渠道安全控制息息相關,渠道總退水量則是經濟考量參數,兩者之間存在博弈,一般認為應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盡量考慮調度方案的經濟性。結合上述數值模擬結果及分析,可得到結論如下:在不影響渠道安全的前提下(渠道水位最大壅高不超過安全水位,保證渠道不漫溢),應盡量加大事故上游渠段節制閘前目標水位,將事故上游渠段內多余的水盡量蓄在渠道內,減小退水量,提高應急調度措施的經濟性。根據中線工程的結構特點,結合本文的模擬分析,在本文模擬工況下推薦采用節制閘閘前設計水位+0.3 m的目標水位方案,可兼顧工程安全和經濟性。實際運用中需利用工程運行數據對數學模型進行反復率定,并結合后的渠道反饋特點對該目標水位進行調整優化。
4 結論
本文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為例,采用數值模擬的手段,通過案例計算及數據分析,研究了應急工況下渠道目標水位的設定對渠道各項水力參數的影響,研究表明:目標水位的設置直接影響到渠道退水量、渠道最高水位壅高。閘前目標水位越高,渠道水位壅高越高,但渠道退水量越小。因而在實際的工程調度中應在保證不發生漫頂事故的前提下,盡量加大事故上游渠段節制閘前目標水位,將事故上游渠段內多余的水盡量蓄在渠道內,減小退水量,提高應急調度措施的經濟性。通過對本文模擬工況的比較分析,在當前條件下,推薦設計水位+0.3 m的閘前目標水位方案。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張成,傅旭東,王光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非正常工況下的水力響應分析[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7,5(6):8-12,20.(ZHANG Cheng,FU Xu-dong,WANG Guang-qian.Hydraulic response in abnormal operation modes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7,5(6):8-12,20.(in Chinese))
[2] 樹錦,袁健.大型水渠道事故工況的水力響應及應急調度[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 (5):161-165.(SHU Jin,YUAN Jian.Hydraulic response and emergency dispatch under abnormal operation modes of large-scale [HJ2.1mm]water diversion channel [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2 (5):161-165.(in Chinese))
[3] Soler J,Gómez M,Rodellar J.2013.Application of the GoRoSo feedforward algorithm to compute the gate trajectories for a quick canal closing in the case of an emergency[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2):1028 -1036.
篇6
【關鍵詞】輸配電;用電工程;線損
一、線損發生的主要原因
1.發展速度緩慢
發展速度慢、跟不上居民用電需求是電力管理工作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發侯瓚中的主要矛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由此引發了社會供需矛盾。電能作為社會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供需矛盾表現的十分突出,日益高漲的居民用電量同緩慢發展的配電網矛盾越來越激烈,由此也引起了人們對線損問題的重視。
2.結構設置不合理
在最初的配電網絡建設中,由于當時缺乏規劃和設計,導致我國大部分的配網線路走向不合理,分支過多,線路較長,同時,導線的粗細選擇不當,導致線路中電阻的增大,使得電流在傳輸過程中的電能消耗大大增加。再有就是高壓線路分布不當,沒有深入電網負荷的中心部分,供電距離較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電能的損失。
3.配電設備利用率低
輸配電線路的主要用途在企業和居民用電的傳輸方面,相對于高壓超高壓線路來說,其整體負荷較小,但是,由于居民生活用電的時間過于集中(如夏季空調制冷以及冬季暖氣保暖),在用電高峰期的負荷也是十分巨大的,而為了保障高峰期的正常用電,配電網的變壓器容量必須足夠巨大,保證配電網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下的安全穩定運行。而一旦用電高峰結束,又會立即出現空載的情況,使得負荷分布極度不合理,從而造成配電設備的利用率低下,不利于線損管理的發揮。
二、提高輸配電工程管理的具體方法
1.提高建設設備和材料的質量
對于輸配電工程的建設來說,建設方應該在采購設備建設材料時嚴格按照出臺的相關建設標準,主要是對輸配電中的導線選擇,建設方一定要采購高質量的絕緣性能好的設備電線。因為絕緣性能好的電線能夠有效避免線路短路,從而降低因短路導致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可以減少合桿作業時停電的次數,降低維修電線的工作量,從而提高工程線路使用率。除此之外,絕緣性能好的電線還可以簡化地面鋪設,降低由于其他物體的接觸帶來的安全隱患,另外此類電線抗腐蝕性高,能夠延長線路的使用期限,這也間接的保護了輸電線路。建設方還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比如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做出適當的電線規格調整。此外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的建設方案施工,保證輸配電設施工程建設的高質量。
2.加強輸配電工程建設
施工程安全管理意識以及風險管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輸配電工程的建設設備也越來越先進,所以應該加強輸配電工程建設工人的專業素質培訓,提高他們整體專業建設水平。另外輸配電工程的建設技術雖然越來越成熟,但還是要在建設中加強安全意識教育,來減少設備建設中的安全事故發生。除此之外管理這應該在管理中加強風險管理,比如雷電、人為破壞或者是電線的脫落對人身的威脅等等,同時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對建設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做恢復處理,來規避環境因素下的風險,促進輸配電工程的健康運行。
3.加快對老舊電網的改造,優化現有配電系統建設
首先對于建設較早電網要及時進行設備檢修和更換,尤其是線路方面,由于年久失修容易出現線路老化絕緣體脫落等問題,加快電網改造就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避免輸配電過程中出現漏電。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配電設備具有更優良更安全的性能,及時替換老設備,也是對配電系統的一種優化。最后,使用先進的節能變壓器能有有效減少設備自身的能耗,提高傳輸效率。
三、用電工程中線損管理的具體要點
1.改善電網線路的布局結構
由于以往的電網設計布局結構不太合理,伴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區域對電量的需求也不同,導致目前舊的線路格局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電量需求大的要求。所以,需要盡快改善電網結構,那么電力企業就需要對線路布局統一規劃,考慮增加電網分點。并對線路中的每個部分做定期電流電壓監測、線路的檢查,來避免線路由于年代久遠或人為因素對線路造成的損害,使線路格局健康運行,并且有效降低線損。
2.完善計量設備
首先要保證計量電能表的精確,特別是要確保用電量大的用戶所配置電能表的高度精確,此外要對電能表做定期的普查,定期維修、定期更換。除此之外,需要采取其他方法來完善計量設備。
3.加強建立健全的線損管理制度
在具體工作中,具體分工,實行責任到人,相互監督,實行獎罰分明制度。此外,要不斷加強管理隊伍的素質建設,提高他們的線路管理水平,經常對管理人員做專業的線路管理知識培訓,使每一位管理人員都能高質量完成管理任務。在管理中融入計算機科學技術來便捷管理工作,比如運用網絡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繪制詳細線路圖和運行線路監測系統,分析計算機得出的線路情況統計數據,來完善管理中薄弱環節,減少因管理不當造成的線路耗損。
四、總結
當代社會由于工農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的需要,對電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目前我國電力資源總體還是供不應求,但是由于線損造成的電力資源浪費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用電局面的緊張,所以在對輸配電安全管理的同時,要加強對用電工程線損管理,來減少線損,節約電力資源。
參考文獻:
篇7
1 概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長江的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輸水總干渠途經湖北、河南、河北,最后向北京、天津供水,總干渠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4大流域,至北京全長1271.6km。
午河渡槽建于臨城縣李家韓村北約1km的午河南北兩支交匯處,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之一。午河渡槽上游控制流域面積85.9km2,渡槽位置百年一遇洪峰流量1046m2/s,相應洪水位66.81m。午河渡槽設計為板梁式,建筑物總長334m。
槽身縱向為5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單跨長30m,合計共150 m。槽身橫斷面為3槽一聯矩形槽,凈寬7m×3槽,渡槽總寬25.5m。槽身縱梁總高8.4m,中縱梁腹板厚0.7m,頂緣板寬3.0m。縱向跨端預留580mm后澆帶,預應力張拉施工完畢后,采用微膨脹劑(UEA)補償收縮二期混凝土澆筑。
本工程現澆渡槽采用碗扣式滿堂支架,渡槽截面形式如圖1:
1-a渡槽橫梁截面1-b渡槽底板截面
圖1 渡槽截面形式
對于午河渡槽第五跨槽身支架進行預壓,支架搭設高度為6.9m,支架搭設完成后,對支架進行相當于渡槽重量的1.2倍預壓。預壓材料采用砂袋,分三級進行預壓。
2 地質條件
工程區地處太行山東麓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午河河谷為侵蝕堆積地貌,呈不對稱“U”字型,建筑物位置河槽主流向左岸侵蝕,岸邊近于直立,高約6m。兩岸場地的濕陷等級為Ⅱ級,N1軟巖漏漿部位及軟弱段地質條件差。
3 水準路線設計與實施
3.1 水準路線設計
沉降監測是建筑物施工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預壓監測的目的是要測定建筑物在不同荷載的情況下的變形及其對地面的影響。精密水準測量是沉降監測的重要手段,要得到沉降觀測資料,首先要對觀測方案進行設計,觀測方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沉降觀測的效率和精度。
3.1.1 基準點
根據現場條件,在渡槽施工區域相對穩定的原狀地貌上布設基準點,編號為J01、J02、J03,點與點之間呈等邊三角形狀,相互進行檢驗和校核,形成沉降監測網;點與點之間的校核精度采用3為限差。
3.1.2 底板監測點
沿渡槽縱向布置,一個在底板處,另一個在與底板相鄰的橫梁處,共5個斷面,每個監測橫斷面上的監測點設置6個,共計30個監測點。編號方法為:南北方向以英文字母表示即A、B、C、D、E;東西方向以數字表示即1、2、3、4、5、6;由此得出西南方向第一個底板監測點為A1,以此類推。
3.1.3 地基監測點
地基沉降點布置在地面上,用以觀測地基在支架預壓時,地基的沉降和卸載后的彈性恢復量。點位布置與底板監測點相互對應,編號與底板監測點相互對應為A1-1。
檢測J01、J02、J03的穩定性,以J01為起閉點,聯測各個監測點A1、A1-1…E6、E6-1,組成一等水準監測網,進行網平差處理,水準路線示意圖見圖1。
3.2 水準觀測
(1)水準測量等級為一等,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M=±0.45mm/km。
(2)采用經典的判定方法,《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一等水準等級相當于《精密工程測量規范》規定的三級,每測站高差中誤差為±0.1mm,取3倍極限誤差±0.3mm,作為比較依據。
圖1
4 成果分析
通過對預壓工作十二期的監測,每期監測成果均滿足下一級預壓施工要求,確保了各級預壓的施工安全。
(1)預壓60%監測分析:二期與一期比較,底板的沉降平均值為-4.96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88mm;三期與二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0.56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40mm;四期與三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0.73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40mm。
預壓60%底板沉降趨勢圖 預壓60%地基沉降趨勢圖
(2)預壓100%監測分析:五期與四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3.51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2.72mm;六期與五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0.47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40mm;七期與六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0.59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69mm。
預壓100%底板沉降趨勢圖預壓100%地基沉降趨勢圖
(3)預壓120%監測分析:八期與七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2.46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1.94mm;九期與八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0.09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01mm;十期與九期比較,底板沉降平均值為+0.43mm,地基沉降平均值為+0.16mm。
預壓120%底板沉降趨勢圖預壓120%地基沉降趨勢圖
總體來看,各監測期的沉降變形比較均勻,未見大的差異沉降。沉降變形分布規律合理,滿足各級預壓的沉降限差。
5 結論
篇8
關鍵詞:南水北調上游;水土流失;影響因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及工程建設水土流失問題
1.1工程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河北段途經石家莊市的新華區、正定、新樂;保定市的曲陽、定州、唐縣、順平、滿城、徐水、易縣、淶水、涿州等12個縣(縣級市或區),渠道總長227.375Km,其中渠道長200.430Km,建筑物長26.945Km。沿線布置交叉建筑物共445座,起止點設計流量分別為220m3/s、50 m3/s,總水頭差為16.108m。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總干渠渠道、隧洞工程、各類交叉建筑物、控制建筑物及其連接工程等主要建筑物為1級建筑物;附屬建筑物、防護工程及穿渠工程的上下游連接段等次要建筑物為3級建筑物。
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石家莊至北拒馬河段)及水土保持工程已基本完工,通過竣工驗收。
1.2項目區自然條件和水土流失情況
本渠段穿行于太行山東麓與華北平原的接壤地帶,地形總體呈西高東低之勢,南部處于平原區,北部處于丘陵區,最高點為吳莊石牛山頂,高程450.0m,最低點為漕河河床,高程45.0m,相對高差約400m。
石家莊至唐縣為平原,唐縣至下車亭隧洞出口為淺山丘陵地帶,以下進入廣闊的拒馬河沖積洪積扇,直至冀京邊界。總干渠左側為太行山脈,山高坡陡,連綿起伏,最高峰五臺山北臺頂海拔高程3058m。太行山脊線以東為迎風山坡,分布有眾多東西向河道與總干渠相交。渠段沿線多屬傾斜平原、垅崗及丘陵地貌,覆蓋層由山麓坡積物和沖積洪積物構成,表層土壤以壤土、砂壤土、砂土及碎石土為主。山丘區土層瘠薄,多有巖石。
該區土壤的成土母質主要是黃土,部分是古洪沖積物,還有鈣質殘積物和紅黃土分布。本區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類,包括石灰性褐土、褐性褐土和潮褐土,土層較厚,肥力中等,土壤表層物理性狀較好,適宜作物生長。本區植被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為主,夏季植被覆蓋度較高,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
2 影響上游水土流失的因素
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貌、土壤、植被以及降水等,具體體現在:第一,從地貌上講,南水北調上游流域的基本地貌特征山脈起伏,溝壑交錯,地形比較破碎,坡度比較陡的地域面積比較大。第二,從土壤上講,上游區域粘重土壤數量較大,土層比較薄,而且疏松,巖石比較容易風化,抗侵蝕能力比較弱,尤其分布比較廣泛的石灰巖抗侵蝕能力更差,很容易被風化,對雨水沖擊的抵抗力比較弱。第三,從降水方面講,由于受到汛期和地形的影響,南水北調上游在汛期暴雨比較集中,強度比較大,形成的地表徑流很大,成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時暴雨量越大,泥沙流量也就越大;第四,從植被上看,上游植被和森林覆蓋率低,就會降低固土保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土流失。
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們的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引起的,大面積毀林、毀草進行開荒,導致植被遭到破壞;另外上游居民的生活燃料沿襲了燒柴的習慣,同時由于觀念落后,片面的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對林場和草場無節制的濫砍濫伐,過度放牧現象嚴重,形成很多的荒山和荒地;在農業種植過程中,耕作方式不夠科學和合理,沒有對溝埂進行有效修整;在林業生產中,沒有實現林業生長的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工作沒有做好,使得森林土層越來越薄,固土保水能力不斷減弱;山坡和坡耕地的排水系統沒有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維修,設置的攔淤工程較少;隨著上游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含有豐富水資源的區域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采礦和修路等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成為南水北調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 預防上游水土流失規劃布局
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南水北調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規劃,從而實現這一地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上游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穩定,達到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保護的要求,水利保護單位要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等,堅持以預防為主,采取人工治理和生態自我修復向結合的方法,科學的促進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堅持預防監督和動態監測相結合的原則。
要根據不同地形不同位置水土流失的程度,因地制宜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治理過程中要綜合地貌、水文、氣候等因素,對上游地區做一個完整性的規劃,具體可分為中山區、淺山區和丘陵區三種區域類型分別采取措施進行治理。中山區多屬于輕度流失,采取的措施要以封山育林為主,加強人工造林的力度,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促進森林自我修復能力;要禁止毀林開荒活動,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對上游地區要對緩坡的耕地進行合理改造,修建水平梯田,在進行溝道治理過程中,要采取閘溝淤地的手段,對耕地進行固定,做到溝坡兼治,建立較為完好的水土保持體系;要充分利用上游地區豐富的水資源,以水能梯級開發為重點,開發林牧結合的特色資源,進行科學的綜合經營。淺山區要對荒山荒坡和坡耕地進行重點整改,要科學調整土地的使用結構,有效安排農林牧漁的比例;要做好溝道工程的建設,采取溝頭防護和小型淤堤壩的形式科學的防止水土流失,在部分地區要采用以電和氣代替柴碳的生態工程。丘陵地區要把恢復植被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荒坡荒山的育林育草,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造水平梯田;要大力栽種經濟林,提高攔蓄能力;對于較小的河流要加強對水土保持的檢測,并進行重點的綜合防治,使開發建設和水土流失的防治能夠順利進行。
4水土保持工程實施
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石家莊至北拒馬河段)于2003年12月30日開工,2008年5月20日通過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組織的臨時通水驗收,2008年9月28日建成通水。水土保持工程根據工期進度適度安排,實施時間為2003年12月~2012年6月。
工程措施主要采取了攔渣工程、斜坡防護工程、防洪排導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措施。完成主要工程量為漿砌石護坡6.33萬m3,干砌石護坡1.65萬m3,漿砌石擋墻18.24萬m3,渣料回填20.92萬m3,擋墻基礎開挖7.61萬m3,土方開挖58.75萬m3,排水溝開挖5.81萬m3,漿砌石排水溝0.77萬m3,削坡60.94萬m3,土工防塵網68.22萬m2,表土剝離36.64萬m3,土地平整41.35 hm2。
植物措施實際完成綠化面積722.58 hm2,種植喬木221076株,灌木3987068株,草坪面積308.229 hm2,撒播草籽22692 kg;其中水土保持工程新增種植喬木26587株,灌木3195523株,植草111.449 hm2,撒播草籽22692 kg;主體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量:栽植喬木194489株,灌木791545株,鋪草皮196.78 hm2(坡面面積)。
臨時措施實際完成人工清表66.6m3,防水布12471m2,袋裝土填筑849m3,土地平整1969m2,袋裝石圍堰984m3,擋水圍堰填筑1815.5m3,擋水土埝8522m3,擋水土埂7114.8m,臨時排水溝262.5m3,臨時攔水壩840m3,臨時防護堤2650m3,集水坑土方開挖700m3,防塵網682226.9m2,壓沙袋10572.46m3,砂袋護砌拆除12363m3和編織袋裝土防護201.84m3。
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石家莊至北拒馬河段)涉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有142個分部工程,6839個單元工程;涉及植物措施的有19個分部工程,292個單元工程。經施工單位自評、監理單位復核,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單元工程質量全部合格。
5 結語
綜上所述,南水北調工程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國家級重要水源區實施重點工程,因此,在具體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水源區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走出一條在南水北調上游的重要水源區將水土流失治理與幫助群眾增收致富有效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從而有效帶動這一地區的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保證南水北調工程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宋煒,鄭良勇,侯新民.南水北調濟平干渠工程生態修復模式和效益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1(01)
篇9
關鍵詞: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報警探測器
The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Application in the first phase in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f the local station
Cuishaowei1,Huilixin2
1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Shijiazhuang 050000 , China
2 The Second Institute for Design and Research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21 ,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and its system structure, the fire alarm controller and the fire alarm detector’s setting, given the alarm zone and detection zone’s division,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and its function selection, etc. through the Fire alarm detector’s selection, the fire alarm controller’s Setting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Fire alarm detector
中圖分類號:S776.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消防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作為火災的先期預報手段,對火災的及時撲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參與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邯鄲、邢臺段現地閘站的消防設計,本文結合工程實際,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消防設備的選擇及聯動方案的合理選擇等問題作了初步探討。
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簡介
隨著生產活動的迅猛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防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對火災的先期預報、及時撲救、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夠在火災初期,將燃燒產生的煙霧、熱量和光輻射等物理量,通過火災探測器轉變成電信號,傳輸到火災報警控制器,顯示火災發生部位,聯動消防設備,發出報警信息,記錄火災發生時間,最大限度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分類
2.1區域報警控制系統
由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或由火災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功能簡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區域報警控制器的設置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 一個報警區域宜設置一臺區域報警控制器,系統中區域報警控制器不應該超過3臺。
(2) 當用一臺區域報警控制器警戒數個樓層時,應在每層樓梯口明顯部位裝設識別樓層的燈光顯示區域。
(3) 區域報警控制器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的高度不應小于1.5m。靠近門軸的側面距墻不應小于0.5m.正面操作距離不應小于1.2m.
(4) 區域報警控制系統宜設在有人值班的房間或服務臺。
2.2集中報警控制系統
由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或由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顯示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功能較復雜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集中報警控制器的設置應該滿足以下規定:
(1) 系統設有一臺集中報警控制器和兩臺以上區域報警控制器。
(2) 集中報警控制器的容量不宜小于保護范圍內探測區域總數。
(3) 集中報警控制器距墻不應小于1m,正面的操作距離不應小于2m。
(4) 其中區域報警控制器的設置應符合上述區域報警控制系統的有關要求。
2.3控制中心報警系統
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設備、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設備、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顯示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功能復雜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控制器的設置應該滿足以下規定:
(1) 系統中應至少設置一臺集中報警控制器和必要的消防控制設備;
(2) 設在消防控制室以外的集中報警控制器,均應將火災報警信號和消防聯動控制信號送至消防控制室;
(3) 區域報警控制器和集中報警控制器的設置,應符合上述集中報警控制系統的有關要求。
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配置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由火災報警控制器、觸發器件以及具有其它輔助功能的裝置組成的系統,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自動或手動產生火災報警信號的器件稱為觸發件,主要包括火災探測器和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3.1火災探測器
火災探測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對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產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很少或沒有火焰輻射的,選用感煙探頭;
(2) 對火災發展迅速,產生大量熱、煙和火焰輻射的,選用感煙探頭、感溫探頭、火焰探頭或它們的組合;
(3) 對火災發展迅速,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和少量煙、熱的,選用火焰探頭;
(4) 對情況復雜或火災形成特點不可預料的,可進行模擬實驗,根據實驗選用適宜的探頭。
(5) 在不同高度的房間設置火災探測器時可參照表1的規定。
表1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實用高度
注:引自《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1998
3.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公共活動場所的出入口處。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距離,不應大于30m。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1.5m,且應有明顯的標志。
4.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聯接與擴展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對遠程設備監視及控制成為可能,由此,根據控制距離的遠近及建筑物的規模,火災報警控制系統常采用以下的組網方式擴展系統的規模及功能。
4.1 RS-485網絡
RS-485網絡具有以下特點:
(1)通過每個控制器的接口板即可完成組網;
(2)采用1.0mm2屏蔽雙絞線,整體距離<1200m;
(3)采用總線型布線,分支應盡量短。
RS-485網絡適用于規模較小且控制間距不大的系統,組網示意圖如圖1。
圖1 RS-485網絡組網示意圖
4.2分布型RS-485網絡
分布型RS-485網絡具有以下特點:
(1)中心控制器增加RS485網絡集線器;
(2)布線簡單,每個從控制器單獨向中心控制器布線;
(3)采用1.0mm2屏蔽雙絞線,每個從控制器到中心控制器的距離<1200m。
分布型RS-485網絡適用于規模中等且控制間距不大的系統,組網示意圖如圖2。
圖2 分布型RS-485網絡示意圖
4.3分布型光纖聯網
分布型光纖聯網具有以下特點:
(1)適用于一臺控制器為中心,其余控制器分別聯到中心的網絡結構;
(2)每兩臺控制器間采用2根單模光纖組成總線式網絡,可實現50km聯網。
分布型光纖聯網適用于規模較大且控制間距較遠的系統,組網示意圖如圖3。
圖3 分布型光纖聯網組網示意圖
4.4與標準傳輸設備聯網
光端機等標準傳輸設備均有傳遞多個通道數據的能力,具有RS232數據接口,控制器可通過具有RS232數據接口的標準傳輸設備組成網絡。控制器聯網采用令牌總線,數據傳輸延時不大于50毫秒,具體視傳輸設備確定。
標準傳輸設備有總線通訊型和點對點通訊型。其組網示意圖如圖4、5、6所示。
圖5 點對點標準傳輸設備環形聯網組網示意圖
圖4 點對點標準傳輸設備集中式聯網組網示意圖
圖6 總線通訊型標準傳輸設備聯網組網示意圖
5.南水北調工程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應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緩解我國京、津、華北地區城市缺水矛盾和支撐該地區在國民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多年平均調水量95億m3,屬特大型長距離調水工程。工程主要現地建筑物包括輸水渠道、現地閘站及降壓變電站等。
需消防的主要建筑物為現地閘站中的節制閘、退水閘、排冰閘、分水閘、檢修閘啟閉機室及降壓變電站中的柴油發電機室、高壓開關室、變壓器室、低壓配電室(變配電室)、控制室、通信室等及附屬建筑物、現場辦公用房和電纜溝等。
火災報警分為自動報警和人工報警兩種方式。報警方式的采用主要考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發生火災后的故障影響范圍。鑒于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性且為滿足“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布置有全線動態調水設施和發生火災嚴重影響總干渠供電可靠性的降壓站均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采用自動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報警。
由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各建筑物的結構形式差異不大,因此,取沁河倒虹吸作為典型建筑物進行說明。
5.1 報警區域及探測區域
沁河倒虹吸退水閘、排冰閘啟閉機室及進口降壓站均布置在工程進口,均為獨立單層建筑,功能獨立,相對分開,因此分別作為1個獨立的報警區域。退水閘啟閉機室、排冰閘啟閉機室及降壓變電站的高壓開關室、低壓配電室、通信室、控制室、柴油發電機室、變壓器室等均為獨立房間,因此各自為一個探測區域。
沁河倒虹吸節制閘及出口降壓站均布置在工程出口,分別作為1個獨立的報警區域。節制閘啟閉機室及降壓變電站的高壓開關室、低壓配電室、通信室、控制室、柴油發電機室、變壓器室等均為獨立房間,因此各自為一個探測區域。
5.2 系統形式和主要設備的配置及選型
(1) 系統形式
沁河倒虹吸退水閘、排冰閘啟閉機室及進口降壓站均布置在工程進口,相距較近且面積均較小,故按一個區域報警系統設計,設一臺火災區域報警控制器。
沁河倒虹吸節制閘及出口降壓站均布置在工程出口,相距較近且面積均較小,故按一個區域報警系統設計,設一臺火災區域報警控制器。
(2) 主要設備配置
降壓變電站值班室布置一臺壁掛式火災報警控制器,在每個探測區域根據規程要求設置適當數量的探測器。探測器主要采用帶地址編碼的感煙型和感溫型探測器,電纜溝和電纜橋架內采用纜式探測器。每個防火分區至少設置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帶地址編碼),并在適當位置設置一臺聲光報警器。
5.3火災探測器的設置部位
5.3.1火災探測器的設置規定
(1) 探測區域內每個房間至少應布置一只火災探測器。
(2) 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該滿足表2的規定。
表2感煙、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
注:引自《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1998
(3) 一個探測區域內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量,應由下式計算:
式中:
N―一個探測區域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量(只),N(取整數);
S―一個探測區域的面積(m2);
A―一個探測器的保護面積;
K―修正系數,重點保護建筑K取0.7~0.9,普通保護建筑K取1.0。
(4) 在寬度小于3m以內的走廊頂棚上設置探測器時宜居中布置。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L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L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大于探測器間距的1/2。
(5) 探測器至墻壁、梁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并且探測器的周圍0.5m內不應有遮擋物。
5.3.2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火災探測器的具體設置部位包括:降壓變電站各房間、節制閘、退水閘、排冰閘、分水閘啟閉機室、啟閉機室電纜橋架、電纜溝和電纜密集處的降壓變電站室內電纜溝。
5.4 消防電氣
(1) 系統供電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電源分主電源和備用直流電源。主電源采用AC220V,引自降壓站低壓母線,直流電源采用報警控制器自帶蓄電池,電壓DC24V,并滿足《火災報警控制器》(GB4717-2005)5.2.10條的要求2。
(2) 配電線路及照明器的保護措施
1) 消防設備的配電線路穿鋼管保護,暗敷時應鋪設在非燃燒體結構內,保護層厚度≮3cm。明敷時鋼管表面涂刷防火涂料。
2) 照明器具高溫部位靠近可燃物時,應采取隔熱、散熱保護措施。
3) 超過60W的白熾燈、鹵鎢燈、熒光高壓汞燈(包括鎮流器)等不得直接安裝在可燃裝修材料和可燃構件上。
(3) 火災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
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入口通道的顯著位置設置火災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火災應急照明采用應急燈(啟閉機室和管理處)和事故照明(現地閘站降壓站內)兩種方式。應急燈和疏散指示標志自帶蓄電池,供電時間均不小于60min,事故照明取自直流電源。應急照明、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最低照度均不低于0.5lx。
(4) 導線選擇及布線
1) 火災報警控制器報警總線采用ZRA-RVS-2×1.5銅芯阻燃絕緣線,DC24V外控電源線采用2×ZRA-BV-1.5銅芯阻燃絕緣線,其耐壓等級不低于交流250V。報警總線及電源線均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相同相別的絕緣導線顏色一致,接線端子設有標號。
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單獨布線。報警總線及電源線在降壓站和各啟閉機室內均穿鋼管在結構板、墻內暗敷或在吊頂內敷設,暗敷時鋪設在非燃燒體結構內,保護層厚度≮3cm。由火災報警控制器至各啟閉機室內的報警總線和電源線在電纜溝分別穿鋼管敷設。鋼管在線路施工完畢后進行防火封堵,明敷時在鋼管表面刷防火涂料。
(5)消防聯動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中規定:“消防控制室在火災確認后,應能切斷有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在南北北調工程實際中,當系統確認火災發生時對相應防火區域內的非消防電源通過控制監視模塊進行切斷,并聯動切斷軸流通風機電源,通過模塊監視相應電源開關的動作狀態,接受其狀態反饋信號。
(6)設備接地
系統與防雷接地、低壓保護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統,接地電阻不大于1Ω。
5.5 系統組網
現地站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接入現地閘站自動化系統,通過南水北調通信系統與各級管理機構相聯。
6.結語
隨著電氣設備性能的日趨完善和微型處理機技術的普及與廣泛應用,消防報警及聯動控制設備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也使消防專業與相關專業的聯系更加密切。相信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會在日后的實際使用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參考資料:
篇10
關鍵詞:南水北調;源頭地區;經濟發展;調整;改革
1 不利影響
(1)基礎設施的淹沒制約著庫區經濟的發展,給當地GDP的增長帶來影響。基礎設施是經濟賴以發展的基本條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建設將破壞當地大量基礎設施,對當地經濟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工程建設將淹沒庫區橋梁11座,碼頭22處,停靠點168處,10千伏以上輸變電線路156.6千米,電信線路194.7公里,廣播電視線路356.2千米,水電站一處,抽水泵站193處,河泵127處,小水庫5座,輸水管道3.4千米,從而使農業、工業生產賴以發展的支撐點遭到破壞。農工業生產運輸費用增加,軟環境信息受阻,風險系數增大,利潤空間縮小,從而使生產成本被提高。重建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無疑又增加了當地生產成本。
(2)直接減少耕地、林地、果地面積,導致農業減產,影響農民增收。大壩加高,庫容增加,水域面積由原來的74.5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將淹沒當地大量土地。據統計,初期工程全市淹沒面積347000平方米,其中耕地20萬畝。而所淹沒土地大多是庫區高產地和豐產園,這將給當地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3)對庫區企業的收入產生極大影響。被淹沒庫區內存在著一大批企業,根據性質的不同,它們在一定時期內將面臨暫停產或轉產。處于一類淹沒區中的企業是重點遷移對象,它們只能面臨停產搬遷。其它企業主要是綠色企業,以大型種植園企業為主。在有可開發、可替代資源條件下這些企業需要56年恢復生產,而條件不足就永遠無法恢復生產,這無疑也對當地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4)人才大量流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帶來丹江口庫存區的二次移民,將會使庫區人才大量流失。工程先后動遷移民五批16萬人,其中遷往外縣7萬余人,市內安置8萬余人。在外遷的7萬余人中有大批柑桔種植、漁業養殖等方面的鄉土科技人才和二、三產業經營人才。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將遷至它地,從而使當地經濟發展失去了大批能工巧匠,對當地經濟重建和發展的影響不可估量。
此外,工程建設期間庫區一定范圍內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將會凸現 ,一定程度上也將會對當地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
2 有利的影響
(1)環境容量變化,全市產業結構將得到優化和整合。丹江品水庫大壩加高后水位由原來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總庫容達290.5億立方米,這些變化更強化了當地經濟優勢:一是漁業養殖面積大大增加;二是一批貧困戶外遷到經濟發達地區;三是就地后靠的內安移民為新土地資源的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推動全市治污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設。環境建設、生態工程建設、治污工程建設貫穿于中線工程建設的始終,并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將促使一系列治理工程的上馬,從而促使當地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和提高當地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能極大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于這一系列工程的上馬,給當地提供了一個借助治污工程建設的東風,完善當地城鎮配套設施建設的機會,也有利于當地經濟的恢復。
(3)增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靜態投資917億元,其中十堰市范圍內規劃投資105億元。國務院經濟發展中心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中線一期投資平均每年拉動GDP增長0.1%。根據以往的經驗,投資將有40%化為消費,對擴大內需具有巨大作用。它將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極大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當地財政和人民的收入。
(4)提高當地的知名度,促進品牌戰略的發展和多向產業的發展。工程建設,無形中增強了對當地的宣傳力度,為項目招商引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柑桔、漁業和糧油生產是庫區的支柱產業,工程的建設將為這些農產品的出銷提供積極的因素。同時促進當地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5)工程的建設,將會促進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工程的啟動將招來大批民工和技術人員,從而會促進當地服務業特別是餐飲業的興旺發達。同時,伴隨著當地知名度的提高,當地蘊藏的眾多旅游資源將得到開采和發掘,與當地舊有的旅游資源相互補充映襯,從而將使當地旅游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3 應對措施
(1)加快基礎設施的恢復和重建。農業、工業及其它各行各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針對當地基礎設施遭受重創的實際,要緊緊抓住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基礎設施的恢復和重建。當地政府應調整財政支出方向,大力向基礎設施的重建方向傾斜,引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建設合理實用的交通、水利、電力、通訊和廣播電視網絡,為當地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鋪平道路。
(2)努力調整產業結構,依靠科技恢復和發展當地經濟。大壩加高在淹沒大量耕地、林地導致農業減產的同時,也將為漁產養殖業提供強有力的條件。當地若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漁產養殖業替代部分遭受損失的種植業,學習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和養殖技術,引進科技人才,就能使當地出現種植業和漁業雙豐收的新局面。同時,當地若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將目光集中在工程建設帶來的新興產業和項目上,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和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采用更加科學的經營管理理念,那么當地將會出現眾多新興的更具競爭力的工業企業。
(3)抓住時機,推動庫區環保工程建設步閥。工程建設中,環境建設、生態工程建設、治污工程建設也將同時啟動。當地政府如果可以緊抓這一有利時機,利用中央財政拔款,推進當地的環保工程建設,那么這將為當地財政節約一筆不小的支出。同時,也可以促進當地環保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結構。
精品范文
1中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