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1:4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神經內科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以人為本;神經內科;應用
人類進入21世紀,為了適應醫學模式的轉化,在護理實踐中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觀念,以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方向。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科學加藝術層面上的藝術靈性[1],這種靈性是一種護理的文化一種充滿人性關愛和藝術特質的護理人員思想和理念。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多為腦卒中、帕金森病,是發病率、復發率、致殘率、病死率都很高的老年病。對這些患者實施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顯得更為重要,在實踐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建立新型的護患關系
1.1護患關系形式的轉變醫學模式的轉化使護患關系的形式從被動―主動、指導―合作型發展到如今共同參與型,從短暫到長遠,從院內到院外,從簡單的執行醫囑發藥打針到指導并鼓勵患者共同參與護理措施的決策,以增進其自我價值和控制能力,并進一步改善了護患關系。
1.2護士從單一角色的轉換成為多功能角色護士從傳統的治療者轉變成為治療者、教育者、管理者于一身的新型角色,患者出院并不意味著護患關系的結束,而是進一步的延伸;護士往往與患者建立病情聯系卡,用回訪電信等方式為患者提供進一步服務,如飲食指導、康復指導、心理咨詢等。這些是我們長期關注的重點,這就意味著拓寬了護理的服務領域,成為新的護患關系的特征。
2改進服務流程,改善就診環境,營造人文氛圍(1)
為患者提供清潔、舒適、溫馨的就診環境,制訂一系列便民措施,如備有針線、電話、輪椅、微波爐等。根據病情的需要提供私密性的診療環境。(2)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人們一旦患病,除希望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更希望安全舒適優雅的環境,所以可提供多元化的病房供患者選擇。如有雙人房的小間配有電視機,有四人房的大間等。(3)在病房和走廊內懸掛利于疾病康復的名人字畫,并配以宜人的鮮花和盆景,中午休息時還播放輕松的背景音樂,以愉悅精神。(4)為避免與治療檢查相沖突,改變以往固定不變的功能鍛煉時間,現根據患者個體化的需求全天候開放并由專人指導。(5)完善患者投訴處理制度,定期收集患者對醫院服務中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改進。
3制定具有中西醫特色的健康教育(1)
以整體觀和辨證施護為指導。因人因時、因病而宜,采取有計劃性、階段性、針對性、連續的康復教育計劃。把健康教育與專科教育相結合,將健康教育納入護理常規,對專科健康因素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健康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2)根據中醫在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建立一套基本的康復治療方法,如練功十八法、針灸、推拿、熏洗等。如根據疾病的性質和患者的體質及食物的性味功效配置相應膳食,以配合治療。促進了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這也順應了現代“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3)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文化背景、經濟條件的不同,其健康需求的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制定了一系列不同風格的宣傳品,如專科疾病宣傳教育手冊、宣傳單、疾病健康教育折頁、健康教育處方引種等,避免了宣教方式的單一化。4強化社會家庭支持
神經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的功能障礙,不但影響患者自身工作和生活能力,降低了生存質量,并且給家庭社會帶來了生理、心理、經濟等一系列的影響。當一個人患病時,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家庭成員及其他人在精神上、物質上的幫助與支持稱為社會支持。社會支持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之間呈正相關[2]。社會支持是個體維持希望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有利于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而有益健康[3]。(1)家庭是社會支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家庭擔負著促進和保護患者健康的重要角色,故家屬的知識、情緒、行為對患者的預后有直接的影響[4]。(2)家屬除了需要理解同情之外,更需要專業人士為他們提供專業疾病知識,告知治療與護理的方法、病情的變化和預后。改變了家屬以往的一些錯誤觀念如發病早期應臥床休息功能鍛煉是以后的事,發病應立即補充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等。在醫院護理的范疇外對處于壓力中的家庭給予專業上的心理和社會支持,緩解家庭面臨疾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醫療等壓力,并關注和滿足了家屬對信息的需求。并通過家務管理、提供醫療費用,接送患者就診等支持方法,在患者和家屬之間建立一種利于康復的心理環境,來改善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質量。護理人員在護理中也提高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判斷性的思維能力。(3)在護理實踐中致力于尋找社會的呼吁以引起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提高社會支持力度。
5小結
在護理實踐中實施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后,改變了過去單一單向層面的模式,而向多層次雙向全方位的立體結合模式發展,我科患者滿意率一直保持在99.2%以上,健康教育覆蓋率100%,無一例護理投訴。患者的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護理的方向護理的要求,確立了護理服務模式的服務范疇。更好的適應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了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供更多樣的服務,進一步細化,如何進一步地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以真正地實現保證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可性.從人性護理理論看當代臨床護理.護理學雜志,1994,41(1):21-23.
2馮輝,何國章.慢性流行性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極其影響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887.
篇2
1.1一般資料
選取兩組患者的年齡均在60歲以下并且沒有其它病癥及合并癥,本組患者的病程在1~10年之間,平均病程(7.7±1.3)年。在78例腦卒中患者里,其中腦梗死41例,腦出血37例,隨機法分成對照組39例和康復護理組39例。
1.2療效標準判定
根據衛生部病科質量控制標準分為:1)顯效的標準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為0度;2)有效的標準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7%~91%,病殘1~3度;3)無效的標準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
1.3方法
給予對照組39例患者常規護理方法,針對患者出現的病癥問題采用相對應的病癥處理方法,以保證和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的穩定性。給予觀察組39例患者康復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3.1心理康復護理
腦卒中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神經功能缺損,例如偏癱和失語等現象,這些神經功能的缺損引起的病癥對患者與人們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進行正常的健康起居帶來了不便。因此,作為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交談,用引導式的方式進行心理交談,及時了解患者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針對患者的心理反饋進行合理的護理方式,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轉移其焦慮情緒,保證以良好的心態和狀態進行病癥治療和護理
1.3.2并發癥護理
腦卒中是一種產生并發癥的疾病,如口腔疾病、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處理不當會加重患者病情。因此,作為醫護人員要加強地對患者的護理檢查,不僅要加強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口腔護理和清潔,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患者糞便的觀察也要加入護理日程,以免患者出現應激性潰瘍現象。
1.3.3康復訓練護理
腦卒中患者容易出現偏癱、失語等臨床癥狀,進行運動訓練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病癥的恢復是一項重要的措施。機體運動時可以幫助患者喚醒運動感覺,對恢復機能感覺有重要意義,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抬高下肢,加強患肢的被動性活動次數,這樣的方式可以預防患者出現下肢深部血栓現象。在指導訓練的過程中配合其它理療方法進行肢體的按摩,對患側進行按摩以加快病情緩解,醫護人員要積極幫助患者進行肢體運動,并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在運動過程中要保障合理的運動時間和強度,保證患者個人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運動。
1.4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所有數據均采用S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這兩組數據是經過統計學處理之后且無顯著性差異(P>0.05),是具有可比性的數據。
2結果
經過3個月的臨床護理觀察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6.6%),觀察組的顯效例數是23例,有效例數為11例,無效例數為5例,總有效率為87.1%;對照組顯效例數為17例,有效例數為9例,無效例數為13例,總有效率為66.6%。
3討論
篇3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間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60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2~81歲,平均(61.5±3.5)歲;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0~80歲,平均(60.1±3.2)歲。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形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等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即康復科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介紹與疾病相關的知識,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在護理的過程中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潔。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①開展心理康復護理。腦卒中患者臨床表現為失語或者偏癱等,由于發病突然,患者很容易產生焦慮以及恐懼的心理,因此康復科護理人員應當積極的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及時溝通,消除患者的疑慮。②并發癥的護理。對患者的口腔進行護理,保證呼吸道通暢,且需觀察導尿管是否通暢以及尿液的顏色等。還可幫助患者抬高下肢,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加強肢體運動,以免形成深部血栓。③肢體運動的康復護理。減少腦卒中患者致殘率的主要因素就是進行康復訓練,在配合藥物以及針灸等方法,治療效果會更加顯著。此外,肢體鍛煉也相當重要,康復科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保持肢體功能位置以及被動,按照各個關節活動的范圍等進行活動。此外,還可幫助患者按摩患側的肢體,積極的協助患者實施康復訓練,一般在發病四天后即可開始實施訓練。有高血壓或者腦出血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當叮囑患者使用低鹽低脂的食物,定期測血壓,堅持長期服用降壓的藥物,并保持愉悅的心情,以此穩定病情。
1.3療效判定護理治療4個月以后按照上肢運動功能評測(Fugl-Meyer)對患者進行評價,滿分為66分,分數越高代表肢體功能恢復理想。日常生活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a基本痊愈的標準為: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91%~100%,病殘程度為0級;b顯著進步的標準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46%~90%,病殘程度為1~3級之間;c進步的標準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18%~45%;d無效的標準為: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未超過18%;e惡化的標準為: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增加至18%以上。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對計量數據與計數數據分別使用x2和t檢驗,當兩組差異為P<0.05時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過康復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4.5%,對照組經過常規護理后,總有效率為76.4%,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存在一定的差異,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4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患者也對護理要求不斷提高,住院患者周轉率也同時加快。要求護士理解和掌握知識需要更加全面系統。護理的帶教老師工作、家庭、生活都比較忙。一天到晚面對患者,關心患者,下班后還得呵護家庭,還要學習各類紛繁的知識,很多需要晉級考證,甚至考研。難免會造成帶教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影響護生的帶教質量。所以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的老師應該把帶教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靈活應用帶教方式及帶教時間。
2學生方面
2.1提高學習熱情護生來到醫院實習,很多都是獨生子,性格比較自我,缺乏對工作熱情和主動性,缺乏吃苦及奉獻精神。很多學生重操作,輕視生活護理,神經內科的基礎護理較多,護生只愿意操練打針、輸液等技術操作,不愿意操練翻身、扣背等生活護理。所以帶教老師要提高護生的學習熱情,讓護生知曉神經內科基礎及專科護理的意義及護士職責和責任,認識到護理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使護生擁有南丁格爾的遠大目光和高尚情操,積極投身于護理事業。
2.2提高綜合技能俗話說的好,技多不壓身,隨著臨床護理的發展,護理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嫻熟的護理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超強的醫患溝通能力以及護理學術科研及論文的撰寫能力等等,這些都是護生需要掌握技能和知識。所以神經內科帶教老師不但傳授的護理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傳授醫患溝通的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培養護生使其擁有一種健康體魄,使護生具有頑強、勇敢、堅韌不拔、仔細果斷、遇難而上、臨危不懼的優良品質。
2.3增強法律意識護生剛進入神經內科行臨床護理實習,但不明確醫院規章制度,法律意識淡薄,尚未意識到護理職業實屬高風險職業。帶教老師帶教中應加大護生法律法規的學習,使其明確患者安全為重,應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護生還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用法律的觀念嚴于律己,減少護理的失誤和缺陷的發生,所以帶教中貫穿法律知識的講解,培養護生依法護理的思維方式及行為習慣,進而減少或避免護理糾紛,提高護理質量,提高神經內科患者的治療效果。
3師生互動
帶教老師和護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帶教老師是護生的榜樣,也是護生的良師益友。帶教老師嚴格要求護生的同時應嚴于律己,交流中了解護生的生活及心里所想,達到師生相互信任。正確的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因勢利導,恰當誘導,鼓勵護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帶教老師要善待學生,尊重學生,對待學生更要一視同仁,使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護患關系中得到鍛煉,學習所需知識和技能。應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師生臨床護理技法共同進步。
篇5
絕大部分患者就診前在情緒上都存在較大的波動,對即將面臨的診斷或治療存在焦慮、恐懼或抑郁等心理[1],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140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門診病人開展心理干預提供一定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的患者140名,其中男性98例,女性42例;年齡17-75歲,平均(41.2±6.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4例,高中、中專及大專40例,本科及以上16例;醫療保險:44人自費,82人合作醫療,38人公費醫療,14人其他醫療保險。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共涉及3個問卷:(1)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醫療保險、自評性格等6個問題;(2)癥狀自評量表[2] (SCL-90),由90個項目組成,分別評定總分和10個因子分,10個因子分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每個項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分別計1-5分,計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Kessler 10問卷(K10) [3],此量表是一個簡便判定人群心理狀況危險因素的自我評分量表,包含10個問題,內容為在過去四周時間內經歷的焦慮和壓力水平等非特異性心理健康狀況相關癥狀的頻率,按Likert-5級計分,計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參考文獻[4]將K10評分分為4個區間(10-15分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16-21分為心理健康狀況一般,22-29分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30-50分為心理健康狀況差)進行評價。采用面對面訪談法進行調查,調查人員經過嚴格培訓,所調查的問題和訪談過程中不得有主觀色彩(如誘導式問題)。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用SPSS17.0錄入,正態數值資料用 ±s描述,分類資料用頻數或比描述,數值資料比較用t檢驗,分類資料比較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神經內科門診患者K10評分
140名患者K10評分為16.27±4.85分,將評分高低分為4個區間,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占48.6%,一般者占40.0%,較差者占9.3%,差者占2.1%,男性患者K10評分為15.63±4.61分,女性患者K10評分為17.63±5.88分,女性患者K10評分高于男性患者(P
2.2 神經內科門診患者SCL-90評分比較
140名患者的SCL-90總均分為1.76±0.37分,與全國常模比較,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在SCL-90總評分及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等7個因子分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在門診就診過程中,部分病人對自身疾病的擔憂或對即將面對的診療過程存在恐懼感,同時又對醫院的醫療水平、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以及醫療收費等各方面存在憂慮[5],使得門診患者在就診前往往存在較大的心理波動,有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張靜將門診病人這些心理上的表現分為如下幾類[1]:(1)暴躁疑慮型,病人長期就診并清楚一些醫療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對醫生的信任度低;(2)緊張多慮型,就診過程程序復雜,檢查內容多,排隊時間長,顧慮醫療費用等;(3)恐懼焦慮型,對某些危重疾病存在焦慮和恐懼,或首次就醫對醫院環境存在陌生感;(4)自卑悲觀型,諱疾忌醫或對已有疾病不報太多期望。
本次調查發現140名神經內科門診患者K10平均分為16.27分,女性患者K10評分高于男性患者,這可能與女性感情細膩、心理承受力相對較低有關。140例神經內科門診患者SCL-90評分均分為1.76分,其SCL-90總分和其中的7個因子分均高于全國常模,說明其存在的心理波動明顯高于常人。
由于門診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對門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首先應該在門診營造溫馨的就診環境,設置清晰的就診流程圖,緩解患者對醫院陌生環境的緊張和焦慮情緒[6];其次應提高醫護人員素質,通過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切實的治療效果贏得患者的信任;再次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積極溝通,建立醫患互信;最后,在門診候診期間做好健康教育是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的關鍵,改善患者的合作心理,改變其消極情緒和對疾病的認識,減少負性情緒對機體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靜,門診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J].重慶醫學,2010,39(10):1321.
[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量表評定手冊[M].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3] Kessler R C, Andrews G, Colpe. et a1.Short screening scales to monitor population prevalences and trends in non-specific psychogical distress[J].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02; (32) : 956- 959.
[4] 邢立泉.某三級醫院門診病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1-42.
[5] 王淑英,范玉貞,劉振波,等.門診病人心理需求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5,12(3):29-32.
[6] 楊云慧.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意義[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08, 5(10):92.
篇6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醫科大學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對于其缺血性腦血管病側支循環現象進行研究,由目的、方法一步步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1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醫科大學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應用觀察法進行描述性研究,其中13例住院治療,1例門診治療,男8例(54%),女6例(46%),年齡15~75歲,平均年齡57.1歲。病因或相關疾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例、動脈粥樣硬化2例、高血脂4例、冠心病3例、心律失常(心房纖顫)1例、糖尿病3例、卒中家族史1例、高血黏度和吸煙5例。入院后頸部血管彩超檢查提示有斑塊的7例,原因不明1例。
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起病3例,其中一側肢體肌力3級1例,一側肢體肌力4級2例;以左眼一過性黑蒙伴右側肢體一過性活動不靈起病1例,右側肢體肌力4+級;以發作性言語不清,反復抽搐發作伴言語不清,頭暈,突發右眼眶部疼痛,突發意識不清起病的各1例,神經系統查體均無局灶定位體征;以發作性眩暈起病2例,神經系統查體無局灶定位體征;無癥狀和體征3例。
2目的
通過腦血管造影(DSA)檢查,研究腦動脈閉塞或嚴重狹窄時側支循環建立及代償的情況與患者臨床癥狀的關系,探討側支循環的主要模式,為治療方法的選擇、預后的判斷及有效的預防提供可靠的依據。
3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在神經內科就診的14例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和顱腦CT檢查,部分行顱腦MRI(MRA)檢查。根據DSA檢查結果分析腦動脈閉塞或狹窄的程度、根據腦動脈狹窄診斷標準,側支血流和腦血流灌注分級,探討可能的側支循環代償模式及其與臨床癥狀和體征的關系,分析側支循環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影響。
4結果
本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齡15歲~75歲,平均年齡57.1歲。包括TIA發作3例,發作性言語不清的1例,反復抽搐發作1例,右眼瞼下垂1例,眩暈1例,頭暈1例,一側肢體持續癱瘓3例。無癥狀組3例。
病因或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心房纖顫、糖尿病、卒中家族史、高血黏度和吸煙等。1例為Moyamoya病,1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DSA檢查發現一側頸內動脈起始部完全閉塞但缺乏相應的臨床癥狀。1例因頭皮脹行MRA及DSA發現一側大腦中動脈主干完全閉塞(具體時間不清)也缺乏相應的臨床癥狀。DSA發現一側頸內動脈閉塞7例,雙側椎動脈閉塞1例,一側椎動脈閉塞2例,一側大腦中動脈閉塞2例,一側基底動脈閉塞1例,一側鎖骨下動脈閉塞1例。研究分析發現,當一側腦血管發生閉塞或嚴重狹窄時,可以通過建立迅速有效的側支循環并從多個途徑進行吻合和代償,從而避免或明顯減輕了神經功能的缺失。參與吻合供血的血管主要包括前后交通動脈、頸外動脈的分支、眼動脈、頸升動脈、頸深動脈、椎動脈、小腦后下動脈、小腦上動脈、脊髓前動脈等。個別情況下可通過未閉合的原始三叉動脈和原始舌下動脈供血。作者歸納總結了各主要腦血管閉塞時可能的側支循環模式包括一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眼動脈以前)、大腦中動脈主干、基底動脈中段、鎖骨下動脈近端等。研究還發現,3例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患者,其一側血管的閉塞要么是因其他疾病行DSA檢查而發現,要么是因頭脹等輕微癥狀行MRA并進而行DSA檢查而發現,其側支循環均良好,推測一側血管的閉塞及側支循環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說明臨床癥狀的有無及程度與側支循環是否充分有關,而后者又與血管閉塞的速度有關。本組14例患者均未行動脈或靜脈溶栓、球囊成形或支架植入治療,通過保守治療(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飲酒等,1例經外科手術治療,預后良好。隨訪1~33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9個月,除1例尚留有一側肢體輕癱和1例動眼神經完全麻痹外,其余13例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并未再復發。
5結論
5.1一側或雙側腦血管發生嚴重的狹窄或閉塞時,可以通過多個途徑建立有效的側支循環。
5.2神經功能缺失的程度與側支循環建立的程度和速度有關,即腦動脈閉塞或狹窄后側支循環出現的越早、側支血管越多、側支血流量越充分,神經功能損害程度越輕,反之,神經功能損害的程度就越重。
5.3是否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否出現梗死灶與腦血管閉塞的速度和側支循環建立的程度和速度有關,腦血管閉塞的速度越慢、側支血管開放的越早、側支循環建立越充分,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率和出現梗死灶的幾率越小。
5.4對于長期頭暈、反復發作性眩暈或一側肢體活動不靈等癥狀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可通過DSA檢查了解腦血管的情況,對疾病的病因分析、診斷、治療方法的選擇、減少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和預后的判定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amadaJ,HashimotoN,TsuksharaT.Moyamoyadiseasewithrepeated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duetoaneurysmrupture.JNeurosurg,1994;80:328
2KluytmansM,van-der-GrondJ,van-EverdingenKJ,etal,Cerebralhemodynamicsinrelationtopatternsofcollateralflow.Stroke,1999;30:1432~1439
篇7
醫師,是指受過高等醫學教育或長期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經國家衛生部門審查合格的高級醫務衛生人員。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年終考核自我評價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醫師年終考核自我評價范文一:19xx年x月在**中醫藥大學中醫醫療專業畢業,同年分配到**市職業防治所任臨床和職業病防治醫師,19xx年至19xx年底在**端州區人民醫院工作,曾任傳染病科、內科、急診科、兒科醫師,擔任過內科、醫務科副主任,期間進修過小兒內科和呼吸內科專業。19xx年底至今在**醫院工作,曾任業務副院長,現任院長、端州區人大,除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外,每周堅持四個半天臨床工作,臨床主要從事中醫小兒內科和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二個專科臨床工作。 在職業病防治所工作期間,主要是從事用中醫藥治療職業病和臨床常見并多發病治療工作。例如在治療職業病方面,應用益氣補血養陰法治療苯中毒、放射性白細胞降低癥,療效良好。在端州區人民醫院工作期間,根據在西醫院和臨床一線工作特點,堅持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疾病,亦把中藥現代劑型用于搶救危急重癥患者,并擅長于總結前人的經驗,應用中醫辨證施治和專方專藥治療黃疸性肝炎,重癥肝炎、肝硬化等,使用中醫藥治療慢性心肺衰歇疾病等亦收到良效。使用名老中醫良方“蒼苓湯”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腹瀉療效明顯。此期間也從事了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科研,例如:進行了常規檢查和swan—ganz導管與肺動脈平均壓的關系研究,活血祛瘀法治療肺動脈高壓的研究探討。魚腥草注射液胸腔內注入對癌性胸水的療效觀察,中藥對晚期癌癥疼痛的治療觀察等。
19xx年底調入**醫院工作,結合**醫院工作的需要,臨床上主要從事中醫藥治療小兒內科疾病和呼吸內科疾病,在醫院開設了小兒中醫內科和呼吸內科專科診室,從事治療相關疾玻注重運用中醫理法方藥,堅持辨證施治治療專科疾病,收效頗好,這種不打針,花錢少,療效好,少痛苦的中藥治療方法,最大限度地減輕群眾看病貴的問題,深受患者歡迎,由于大多數是不打針的治療方法,受到小兒患者的歡迎。在防治“非典”期間,在“非典”發現之初病因未明的情況下,運用中醫防治“溫疫”的理論,及時開展了使用“清熱解毒養陰”方法為主預防“非典”,完全符合了此后國家、省相關機構專家推出的防治“非典”的治療方案。發揮了中醫藥在應對預防突發傳染病中的作用。近幾年來,不斷深入挖掘和發揚傳統中醫療法治療疾病,引入了物理治療方法治療內科病,把中藥結合灸法、微波治療法、捏脊法結合一起治療小兒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疾并腹瀉等疾病,理療和中藥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很大程度減少了藥物、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對人體的副作用和損害。在堅持中醫中藥理論治療疾病同時,不斷吸收現代醫學的理論豐富發展中醫理論,例如引入“龍氏整脊”理論和療法,應用“脊柱相關性疾脖的理論,加深和豐富了傳統的內科理論知識,由于對內科疾病病因病機理論掌握理解加深,對內科治療手段多樣化,提高了對內科疾病的診斷水平和療效。除了認真鉆研本專業外,還關心相關學科發展,直接參加的部級課題“嶺南挑筋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規范研究”,已通過國家級驗收和科技成果鑒定,并已獲**市科技進步獎。 行醫二十多年來,不忘發揚光大中醫藥事業的使命感,腳踏實地,堅持走好發揚中醫國粹每一步,并將把中醫事業作為終生事業的選擇。榮獲**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抗擊非碘三等功”,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名中醫”榮譽稱號,榮獲**市中醫醫院優秀院長,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優秀工作者”榮譽稱號。
醫師年終考核自我評價范文二:男,39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19**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本科畢業,學士學位。畢業后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父老鄉親服務。他曾先后到河南省人民醫院、總醫院等地進修深造,多次到北京、西安、濟南、鄭州、廣州等地參加學術活動,獲省科技成果獎叁等獎一項,撰寫論文十余篇。xx年來,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真鉆研業務,精益求精,在神經內科疾病規范化治療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根據病人的不同病情,采取規范化下的個體化治療,因人施治,療效顯著,給許多病人帶來了福音。
多年來,他不求當官發財,一心撲到救死扶傷的事業上,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于醫療衛生事業,對患者極端負責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尤其是非常困難的老百姓,他總是想盡辦法讓病人少花錢,治好玻對疑難危重患者,他總是廢寢忘食,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翻閱大量資料,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他常說:“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是金錢買不到的,我要盡最大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他擅長治療腦血管疾并眩暈、腦炎、癲癇等神經內科疾玻他還有一手“絕活”,那就是治療“眩暈脖。現在由于人們工作勞累、緊張,不明原因的“眩暈脖、“頭痛脖很多,犯起病來,痛苦難忍,甚至想到自殺,到多家醫院治療,效果差;只要找到他,他總有妙方使您立竿見影,解除病痛,人們都稱他為“眩暈病克星”。他不僅知識淵博、技術全面,而且態度和藹,說話家常。他不僅治愈了許許多多的常見病患者,而且治愈了不少象“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等疑難病人。
他一生別無它求,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內科醫生,他只想著在今后的日子里為家鄉人民多治好幾個病人、多救幾條命,給他們帶來健康、帶來快樂,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男,39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19**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本科畢業,學士學位。畢業后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父老鄉親服務。他曾先后到河南省人民醫院、總醫院等地進修深造,多次到北京、西安、濟南、鄭州、廣州等地參加學術活動,獲省科技成果獎叁等獎一項,撰寫論文十余篇。xx年來,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真鉆研業務,精益求精,在神經內科疾病規范化治療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根據病人的不同病情,采取規范化下的個體化治療,因人施治,療效顯著,給許多病人帶來了福音。
多年來,他不求當官發財,一心撲到救死扶傷的事業上,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于醫療衛生事業,對患者極端負責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尤其是非常困難的老百姓,他總是想盡辦法讓病人少花錢,治好玻對疑難危重患者,他總是廢寢忘食,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翻閱大量資料,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他常說:“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是金錢買不到的,我要盡最大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他擅長治療腦血管疾并眩暈、腦炎、癲癇等神經內科疾玻他還有一手“絕活”,那就是治療“眩暈脖。現在由于人們工作勞累、緊張,不明原因的“眩暈脖、“頭痛脖很多,犯起病來,痛苦難忍,甚至想到自殺,到多家醫院治療,效果差;只要找到他,他總有妙方使您立竿見影,解除病痛,人們都稱他為“眩暈病克星”。他不僅知識淵博、技術全面,而且態度和藹,說話家常。他不僅治愈了許許多多的常見病患者,而且治愈了不少象“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等疑難病人。
他一生別無它求,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內科醫生,他只想著在今后的日子里為家鄉人民多治好幾個病人、多救幾條命,給他們帶來健康、帶來快樂,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醫師年終考核自我評價范文三:20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婦幼保健院成功購置開發區醫院,并籌建聊城市中心醫院,20xx年也是我5年大學臨床結束并順利畢業的一年,機遇就是這么巧合,通過應聘,很幸運加入市婦幼,成為市婦幼的一員。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踏入嶄新的工作當中,掌握精湛的技術才能并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我院組織安排新入職的臨床及護理人員一百多人赴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進修學習,作為新入員工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在進修期間我被分到了心內、神內、消化、呼吸等四個內科學習,半年的時間說長也短,但所獲頗豐,心得體會也不少,現就揀幾點我在心內和呼吸科學習過程中感觸較深的來談談。
心內科是醫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醫院心內科有5個病區加一個CCU病區,不僅接診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還要收治從地縣上轉的急危重病人,有著急、忙、雜的特性。面對危重急癥病人的首診和搶救,心內科病人又往往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而病人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心內科不同于病房,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心內,患者及家屬在與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十分敏感,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我越發覺得“溝通”在心內科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要學會觀察,才善于發現問題的存在,包括對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屬的觀察。通過觀察和溝通學會判斷,對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個準確地了解和判斷,有利于醫護人員救治工作的展開,也為病人爭取了時間。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過觀察和大致的詢問了解其發病時間及誘因和心前區部位和嚴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時間初步診斷出其病因為其救治,為病人的救治爭取時間。
在心內科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件事都是我的經歷,教會我很多東西,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當然,想做好一名內科醫生,只會溝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扎實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快速的反應、麻利的動作,這才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禁得起考驗的保證。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較,呼吸科的疾病發病的復雜性在臨床醫學中是比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許多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與生活環境、吸煙史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統腫瘤等;許多疾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還與流行病學有密切的關系,如社區獲得性肺炎,天氣變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學問題存在。
在診斷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應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診斷;②病理診斷,包括性質與部位;③病因診斷,在病因、病理等難于明確時,則僅可得到臨床診斷。診斷依據除了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化驗資料、X線、CT等一般資料外,還有支氣管鏡、痰培養等特殊檢查。對于一些臨床表現非常明顯的呼吸系統疾病只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也可作出診斷,如COPD的桶狀胸、心源性哮喘等,對于那些早期病癥輕、癥狀不明顯又無典型病史者,則需詳細檢查后方可確定診斷。
內科疾病相對復雜、不好理解外,遇到了這方面的病人,也應該對這些癥狀和體征引起高度的重視,熟悉和解它們在內科疾病中的臨床意義,同時還要鑒別這些癥狀、體征是因為內科疾病所引起,還是其它系統疾病引起。內科常用的臨床思維方法是:首先是從臨床表現上發現問題,從中得到提示,然后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得到相應診斷,然后在進一步檢查,得到病理診斷,明確疾病的部位和性質(是原發還是繼發、是器質性的還是功能性,有無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然后在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網,重點捕魚”的思維方式。
希波克拉底說: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藝術,其實醫生的工作也是同樣地需要藝術。這段進修時間里,我的收獲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總之在感謝我院培養和對我們生活方面細心的服務,進修結束之后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扎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臨床崗位,提高臨床診療工作能力,對人類健康事業盡心盡責!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醫生。
篇8
【關鍵詞】神經內科;研究生;讀書報告;教學
Effect of reading seminar on training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Dong Zhao, Yu Sheng-yu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in research capacity will make a foundation for their later scientific work. On the other hand, to grasp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 their own fields will make an important role for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Methods: A reading seminar was held regularly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PLA General hospital for every Tuesday. Results: Holding reading seminar is able to promote postgraduate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practice their speech talent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paper writing. Conclusion: Reading semina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postgraduates' scientific ability.
【Key words】Neurology; Postgraduate; Reading seminar; Teaching
醫學研究生是我國醫學教育中培養出的高素質人才,他們擔負著醫學發展的重要任務,直接影響著我國醫學發展的腳步,他們相對與本專科學生而言,年齡偏高,思想較成熟、自我意識強[1]。總醫院為國內集保健、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研究型醫院,目前的教學內容主要為研究生和進修生教學。研究生教學除了培養臨床實踐能力外,科研能力也是其需要培養的重要方面。通過研究生教育逐漸培養其正確的科研思維能力將為其今后從事臨床科研或基礎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掌握本研究領域的科研文獻是從事科研工作的基礎,在課題的立題、進展及科研成果的撰寫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確地對科研文獻進行閱讀、分析是研究生培養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然而,由于目前各種文獻眾多,而每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涉獵所有文獻。我科從2012年開始,在全科研究生定期開展英文文獻讀書研討會,使大家在短時間內擴展知識面,了解相關科研領域進展,達到一人讀書、眾人受益,現將相關介紹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總醫院神經內科在讀的所有碩士、博士研究生,包括在職研究生和博士后。
1.2 方法。
讀書會由研究生輔導員組織,時間定于每周二上午11點至12點, 每次安排兩位研究生匯報,每次發言人員的時間表半年前即公布。要求所有研究生參加,但其他進修生、輪轉生、實習生均可參加,并定期邀請本領域專家進行專題點評。
匯報人將英文文獻于上一個周五前上傳至規定的QQ群(群名稱為“301神內科研讀書會”)內,并將文獻主要內容制作成PPT文件, 進行內容報告,并在幻燈結尾總結出此文獻的創新點以及優缺點。參與者可提前自行下載原文,并可在報告結束后提問,大家就此展開討論,互相交流,最后邀請2名研究生導師進行總結點評。
文獻素材選擇方面,要求研究生查閱相關學科的世界著名醫學權威雜志或本研究領域的知名雜志,最好能結合自身專業或課題,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ancet,Stroke, Neurology, Headache, Cephalagia等。
2. 結果
2.1 激發了研究生的學習熱情。
讀書研討會舉辦之初,我們規定所有研究生必須輪流匯報,每半年前將匯報次序公布,以便提前準備,如確有事不能參加,必須請假,參加次數將與研究生表現等目標考評掛鉤,并列入直博、留院的必要條件。通過活動,匯報者必將提前熟悉所匯報文獻的只要內容及背景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參與者能夠每周均能了解各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及相關知識,形成了良好互動的學習氛圍。
2.2 培養了研究生的文獻閱讀及表達能力。
文獻閱讀是一切科研行為的基礎。只有順利進行文獻閱讀,特別是英文原文文獻的閱讀,才能對相關領域在世界范圍內的進展進行深入而全面地了解,為創新性地進行研究的立題及準備工作打下基礎,避免重復性科研活動,也才能最終進行論文寫作。讀書報告會無疑是提高研究生論文閱讀的一條重要途徑,能夠督促研究生定期進行文獻閱讀,增強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熟悉英語表達技巧。同時,在正確理解文獻精髓的同時,研究生還必須在報告會上以易懂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并回答大家的疑問,這也無疑培養了研究生的專業語言表達能力;參與者也能夠通過討論鍛煉了發現問題、表述問題的能力。
2.3 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性科研思維和主觀能動性。
創新性是所有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的必要條件,而正確的文獻閱讀,可以學習國外同行在相關領域研究時對創新點的發掘、把握和驗證方法,對自身研究有著一定的啟發和促進作用。文獻讀書會強調讓研究生自己查找文獻,提煉綜合,報告講解,因此也增加了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報告人始終要主動去思考: 這篇文獻為什么能發表,其核心的創新點是什么?自己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學習和注意哪些問題?
3. 討論
英文文獻讀書研討會是我科研究生進行相關領域文獻匯報、討論、交流和互相學習的平臺。匯報者在匯報前需要對英文文獻進行適當地選擇和充分地準備,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文獻及其背景知識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認識,鍛煉了專業英文文獻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將主要內容高度精煉地概括為PPT格式文件,則鍛煉了對文獻的把握和提煉能力;最終要把文獻內容向大家宣講,又提高了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對討論中大家所提到的疑問的解答,則鍛煉了自身的隨機應變能力。除了匯報者外,參與者能夠通過別人每次的匯報,開闊自身的眼界和思路,熟悉和了解研究領域外的其他研究內容,并通過討論,激發大家的創新性科研思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也為自身的課題研究領域拓寬了思路。
英文文獻讀書研討會為我科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陣地,通過定期開展活動,研究生的英文文獻閱讀、檢索能力得到提高,這也為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礎,是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有效途徑, 因此在其他醫學院校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生培養措施[3]。沒有創新就沒有醫學科學的發展, 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不僅直接影響醫學院校知識的水平, 也關系到國家未來的整體創新能力。要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一定要注重發揮研究生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培養其科研興趣,只有這樣, 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醫學研究生[4]。因此,定期開展外文文獻讀書報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生科研興趣培養策略,值得向其他科室、其他醫院推薦。但其具體實施方法,還需要各科室結合自身情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
參考文獻
[1] 馬微、楊玉、車艷娟,對于當代醫學研究生管理的思考,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1, 4: 96-97
[2] 詹歌、梁軍利、李紅霞等,三級甲等醫院碩士研究生規范化培訓模式探討,實用醫學雜志, 2012, 6: 1021-1023
[3] 李彩霞、魏景丹、焦楊,醫學研究生培養中定期開展讀書研討會的實踐,中國醫藥導報,2010, 32: 105-106
篇9
看病要找“實力型”名醫
人們看病都愿意找名醫。但是,名氣大的醫生并不等于就能治好病。所謂名醫,當然就是指有名的醫生,但有名并不等于就有真本領。根據我的個人觀察,名醫大概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類型是“自立型名醫”。這類名醫靠個人努力,自我鉆研,自我宣傳,獲得了名聲。在傳統醫學領域,這類名醫較多。因為傳統醫學和書法、繪畫類似,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和固定的標準,因此主要靠社會上的主觀的評價。這種情況下,名氣往往有一種“滾雪球效應”,名氣越大,越容易滾大。
第二類為“偶像型名醫”。這類名醫有著天生的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善于和媒體、領導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們在各種場合頻繁亮相,諳熟病家心理,獲得信任。他們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評。這類名醫,在中醫、西醫的各個專業都有。
第三類為“學術型名醫”。這類名醫,往往讀了好幾個學位,且多有留洋經歷,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一些為所在單位掙了面子的論文。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請科研課題,獲得科研獎項、發表科研論文方面。這類名醫主要在各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里。
第四類為“實力型名醫”。這類名醫是天生的醫生,對自己的職業本身有著強烈的興趣,心靈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們并不刻意追求名利,而是因為長年出色的工作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和病人的尊敬。這類名醫各級醫院各個專業都有,其中張孝騫、林巧稚、方圻醫生等堪稱楷模。
慢性病要找有責任心的醫生
常常會有親朋相托,要我幫助聯系某某名醫。很多時候,他們點到的名醫屬于前面三類,我并不會熱情推薦。“自立型名醫”其名雖盛,但常常其實難副。“偶像型名醫”往往忙于交際,善于應酬,并不一定精于專業,對普通病人也難以盡心盡力。“學術型名醫”多數不善于做臨床,其實際經驗甚至可能不如一般醫生,如果親朋需要聯系的是“實力型名醫”,我則會樂于幫忙。但很多真正優秀的臨床醫生行事低調,往往并不為圈外人所知。因此,與其托人掛名醫號,不如請醫生推薦一下誰是實力派醫生。
實際上,現代醫學對大多數常見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標準的診治程序,臨床上醫生大都按照這個程序走。經過正規的培訓,臨床實踐三五年的醫生,無論名氣大小,對自己專科常見病的診治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大多數慢性病的治療,更需要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醫生的細心觀察和責任心,對這種調整過程最為重要。找名醫看病,很難做到隨時咨詢,因此并不一定獲得更好的效果。當然,一些疑難病,危重病,醫生的經驗和判斷力可能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另外,一些非常專業性的手術,要盡量找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
初診者最好先看全科醫生
篇10
阿爾茨海默病(AD)與老年期抑郁的關系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老年期抑郁與阿爾茨海默病一樣,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容易被誤診為癡呆。當然,不是每個患者的簡明精神狀態量表得分都會因不良情緒的“污染”而不準確,也并非每個患者都能夠“非黑即白”、一清二楚地明確是阿爾茨海默病還是抑郁癥,因為兩者并不總是涇渭分明的,它們不僅常常共存,而且有相互作用。
抑郁癥患者的認知損害是否可逆
阿爾茨海默病伴發抑郁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以往抑郁史、抑郁家族史、癡呆起病早,且女性發病多于男性等。抑郁癥患者的認知損害是否可逆?大約35%的老年抑郁患者具有認知損害,以往曾將抑郁患者的認知損害(抑郁性癡呆)稱為“假性癡呆”或“可逆性癡呆”。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抑郁所致認知損害在抑郁消除后,小部分患者認知功能完全恢復,大部分患者認知功能仍然有障礙,其中部分患者認知損害程度符合癡呆的診斷標準。即使遺留認知損害較少的患者,也有大部分在短時間內認知功能惡化。
老年期抑郁與認知障礙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盡管抑郁是可治療、能夠逆轉的疾病,但卻不是容易治“斷根”的疾病,認知障礙與抑郁的關系像雙胞胎一樣密切,因此臨床診治必須兩者兼顧、不可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