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03-27 03:51: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壓歲錢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過年為什么要收壓歲錢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春節為什么要收壓歲錢?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春節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壓歲錢的意義傳統的年俗給壓歲錢是希望能鎮惡驅邪。因為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襲,所以要用壓歲錢來幫助壓祟,“歲”與“祟”諧音,希望得到壓歲錢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一年。
自從壓歲錢變成了真正的貨幣之后,壓歲錢的意義也發生了改變。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也是最為常見的,即由長輩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篇2
我問媽媽:“以前外公、外婆給你多少壓歲錢?”
“我每年的壓歲錢頂多只有十塊錢。”媽媽說。
“啊?你怎么收到的這么少?”我非常驚訝,我的壓歲錢竟然是她的五百五十倍。
媽媽告訴我:“那時候外公、外婆兩個人一個月的工資加起來只有七十七塊。我能拿到十塊錢的壓歲錢就已經不少了。”
我掰開手指算了算,我一個春節的壓歲錢抵得上外公、外婆近六年的工資收入,哇塞!
篇3
【關鍵詞】低年資住院醫師;兒童牙體牙髓病;誤診誤治;綜合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1 資料來源
對 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四年期間在兒童口腔門診就診的46例兒童牙體牙髓病誤診誤治病例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齡在3~8歲之間,牙位以上、下第一、第二乳磨牙為主。
2 結果
46例誤診誤治病例中,最終的結局都是在充填7-20天內出現急性牙槽膿腫伴間隙感染,都是出現問題后由上一級主治醫師資格以上醫師重新接診后發現,有28例是新聘用低年資醫師所致,18例是外院治療出現并發癥后到兒童口腔專科就診,分析首診病歷中發現,深齲誤診誤治15例,是由于對齲病的分級不清,特別是深齲,未作直接或間接安撫治療就直接銀汞或樹脂充填所致;慢性牙髓炎17例,病史詢問不清,不詢問過去病史,對疼痛的表述不清、臨床檢查技術不成熟;食物嵌塞型齦炎所致逆行感染的根尖周炎6例,對兒童乳磨牙解剖知識掌握不透徹,對根分叉的定義不明確;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伴眶下間隙感染8例,根尖周炎Ⅲ期臨床診斷及X線診斷技術缺陷。
3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 客觀因素:病患方面,患兒年齡較小,3~8歲,不能準確地表達臨床主觀癥狀,大多數乳牙臨床診斷為深齲時,其實已有嚴重的牙髓感染;②兒童天生對牙科有恐懼心理,患兒一般不愿合作,影響臨床診斷準確性;③患兒父母方面:當患兒出現牙痛時,作為父母,認為有齲洞補上即可,往往遮蓋患兒牙痛的實際情況。
3.1.1 對策:①針對這種情況,資深的高年級執業醫師不主張保髓治療而作根管治療,何況現在材料學發展迅速,根管治療比較完善,長期效果較好[1]。②口腔科普知識宣傳的重要性。
3.2 主觀因素:醫護方面,知識缺陷:①由于都是低年級住院醫師,聘用時詢問得知在實習期和見習期都很少接觸兒童,每年每人對兒童牙體牙髓病都有2~3例的誤診,對兒童乳磨牙解剖知識及心理學知識存在缺陷:兒童的牙體牙髓病是兒童口腔臨床工作的常見病及多發病,3~8歲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在牙體和牙髓疾病診治過程中,不同于成人,由于兒童乳磨牙髓腔寬大、髓角高、牙髓組織疏松即血管豐富、纖維成分較少、根分叉及側枝根管多等生理解剖結構,一旦感染,感染易通過這些途徑擴散,因此,正確掌握乳磨牙的解剖知識及準確判斷牙髓狀態和感染程度對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患牙的長期預后至關重要[2];②缺乏溝通:在兒童口腔治療中,醫療行為或醫患關系是由醫護人員、患兒、父母(監護人)三方構成,兒童口腔醫生首先要掌握好與患兒家長的充分溝通,知情同意,并且要取得患兒及家長的配合,同時要根據患兒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來治療,我們知道大多數患兒沒有牙齒疼痛感覺的經歷,食物嵌塞導致的齦炎也可引起自發痛,3~8歲的兒童表達能力有限,由于低年級住院醫師跟兒童的溝通存在缺陷,不能用兒童聽懂的語言跟其溝通,專業術語太多,有時連兒童的父母也聽不明白,因此,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兒童牙體牙髓病治療成功關鍵的一步,提高低年級醫師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采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治療方案、步驟講明,與家長溝通好,獲得理解與配合,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執業醫師必不可少的條件;③忙于執業醫師考試、考研、敬業不足,不注重臨床知識及技能的鍛煉和培訓:口腔疾病治療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臨床操作性、實踐性、獨立性非常強,低年級住院醫師,從四年本科學習加上一年見習期,再加上要考執業醫師,基本上沒有太多操作時間訓練,很難達到對基本臨床技能的掌握,加上忙于應付考試或考研,口腔操作技能的培訓以及相對獨立的實際操作能力訓練較少,很難順利完成口腔臨床診療工作,而且兒童口腔視野小、可操作范圍小、病人張口度有限,所以,掌握各種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培養低年級住院醫師臨床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治療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3.2.1 對策:①基礎知識和綜合技能的掌握 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兒童口腔科醫生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需要從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來綜合考慮疾病與健康,兒童的口腔問題,同樣需要綜合多個相關學科的內容,加以全面的分析,并隨著診療過程患者病情的發展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低年級執業醫師要從多學科的角度全面考慮問題,在兒童口腔治療過程中,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同時還要學會如何與患兒及監護人的溝通,掌握患者心理、生理特點,處理好醫患關系,口腔臨床中操作技能的培訓很重要;②在臨床帶教中,引入PBL教學模式[3],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住院醫師進行規范化培訓,內容包括基本技能的培訓,疾病信息的獲取能力、臨床檢查技能、臨床診斷、臨床處理操作技能等。
綜上所述,兒童牙體牙髓病的治療,口腔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掌握以及做好醫患溝通是十分重要,同時五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更為重要,其他的臨床知識比如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年齡特點等相關的知識的掌握也非常重要,這樣才能造就新一代高素質的人才,因為兒童口腔疾病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兒童乳牙列的完整性,維護兒童有效的咀嚼功能,確保恒牙列的正常萌出。
參考文獻
[1] 徐莎莎,錢虹.乳牙根管充填材料對根尖周組織的影響[J].口腔醫學研究,2003,19(6)512-514.
篇4
壓歲錢用紅繩或彩繩穿連送給晚輩,這一習俗在宋元時期就已出現,但以明清時為盛。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紅樓夢》第53回,寫賈母在元宵節之夜領著一幫女眷看戲,林之孝之妻領六個媳婦,抬三張炕桌,每一張上搭一條紅氈,氈上放著選凈一般大新出局的銅錢,用大紅彩繩串著,等到要賞人時,一并將錢都打開,將彩繩抽去,散落在桌上。當賈母聽戲聽到高興頭上時,下人便將預備好的簸籮,撮錢往臺上撒給戲子。這里的撒錢當然是大戶人家的奢華行為,一般百姓多用新的錢幣穿上繩后,很神圣地交給晚輩。
實際上,壓歲錢由來已久,早在漢代就己出現,后來又衍生出許多別名,稱“押歲錢”、“牙崇錢”、“厭勝錢”、“壓勝錢”等。錢型以圓形圓孔或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福壽雙全”、“福壽康寧”、“千秋萬歲”、“降妖避邪”、“天下太平”、“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龜蛇、老虎、八卦、生肖、北斗七星等紋飾的。它一般和除夕守歲聯系在一起,后來逐漸流行開來,從除夕到元宵夜,為表達吉祥喜慶意愿,長輩都可給晚輩壓歲錢。以上提到的《紅樓夢》第53回賈母在元宵之夜賞給戲子壓歲錢就是一例。在同一回中,還寫到了三十除夕,寧國府祭完宗祠后,賈母回到正室,賈敬、賈赦等領著諸子弟進來,賈母一面笑著與他們說話,一面把人等攏在一起行禮拜年,然后在左右兩旁設下交椅,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又讓男婦、小廝、丫鬟按差役中下行禮,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再擺上合歡宴及團圓年飯。由此可見,壓歲錢的賜予不僅和祭拜祖先、親友聚會、吃年飯一起進行,還很莊重很嚴肅。
“歲”就是年,據《爾雅》解釋,年是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歲為名。“壓”有控制、制止之意,年終歲初,豐收剛過,春種將作,“壓歲”是表示慶祝并留住往年的豐收,提前祈禱來年豐登這一意思。此外,在民間傳說中,“壓歲”還有一種說法,是為提前預防“年”獸的襲擊,因此,壓歲錢往往與守歲聯系在一起。“壓歲”的民俗內涵皆體現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和勞動人民主動改造環境,憧憬美好未來的良好愿望。壓歲錢與“辭歲”、“別歲”等習俗有很大關系,別歲主要在除夕夜,人們先到尊親師長家拜祝,長者贈給幼輩官制荷包,盛以金銀錁或賞賜壓歲錢,然后燃華燭放爆竹,祀祖敬神,也有置酒宴,往來招邀。蘇軾詩作《別歲》就曾寫過:“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
在宋元以前的唐朝,春節時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并未形成,而宮廷權貴盛行在春日這一天散錢,民間還沒有拜年的習俗。唐代詩人王建《宮詞》云:“宮人拍手笑相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爭錢爭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寫宮女呼問掃地夫的情形表現其向往宮外而怨囚宮中的不幸命運和內心苦悶,同時也看出宮中散錢的習俗已經開始。同樣詩人在另一首《宮詞》詩中寫:“宿妝殘粉未明滅,總立昭陽花粉邊。寒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也是一個明證。
壓歲錢習俗具有廣泛的民間基礎,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一習俗也在發生變化。清末民國初年,方孔圓錢基本取消,親友之間的互相辭歲開始以晚輩向尊長辭拜為主,長輩則喜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作為壓歲錢,其寓意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用紙幣后,長者喜選用聯號的新紙幣賜予晚輩,因“聯”與“連”諧音,用以寄寓“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這種聯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是與吉祥預兆有關。
歷史上,富貴人家是比較看重壓歲錢的,不過,窮苦人家在春節實在拿不出錢來饋予后輩或他人時,就只能用禮物代替了。如蘇軾詩作《饋歲》中寫道:“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山川隨物產,貧富稱小大。”用白描手法敘述百姓準備年事時,不加選擇地借貸購求各色物品,饋歲的禮物隨各地出產不同而有異,禮物的大小因家境的貧富有別的情形。現代話劇《白毛女》中,出外躲租的楊白勞在除夕夜悄悄回家,沒有壓歲錢給喜兒,就買了一條紅頭繩代替。這些都可看出,社會底層人民在生機勃發的春天剛到時,流露出的祈福思想。隨著壓歲錢祈福意義的延伸,正月里長輩在許多事情上對晚輩都有寬容甚至虔誠的積極解釋,比如晚輩打碎了碗碟,長輩往往用諸如“碎(歲)碎(歲)平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話語,把折財損物的晦氣轉化為歡快吉祥的喜氣,這樣使家庭始終洋溢著節日的祥和氣氛。所有這些現象都沒有違背壓歲錢這一風俗透射出人民一種樂觀的心理和樸素的愿望。
篇5
“過年啦,過年啦!”小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新年終于到來了,是門外的鞭炮聲、煙花聲迎來了新年。
大年三十那晚,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完了團圓飯,我和弟弟還有堂弟興奮不已,因為待會兒大人們要給我們發紅包,一想到紅包,我就開始猜測大人們會給多少壓歲錢。“小孩子們,發紅包了!”爸爸手上拿著紅包晃來晃去,弟弟等不及了,沖上前去跳著去搶爸爸手上的紅包。“別著急,每一個小孩都會分到紅包!”爸爸一邊笑一邊說。堂弟向奶奶那邊走去,“奶奶,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調皮的堂弟這一句話讓奶奶可感動了,便給了堂弟一個鼓鼓的紅包。堂弟迫不及待地把紅包拆開,一拆開紅包,發現奶奶給他兩百元壓歲錢,這下可把他樂壞了!我向媽媽那兒去討紅包,“媽媽,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意興隆,新年快樂!”我向媽媽甜言蜜語,說完,媽媽給了我一個和堂弟一樣鼓的紅包。我也迫不及待地把紅包拆開,一拆開紅包,發現媽媽給了我兩百元壓歲錢,我心里樂開了花!不一會兒,我已經收到了一千兩百元的壓歲錢了,這下,我的壓歲錢不愁自己沒有用處了。而隨著壓歲錢的增多,管理壓歲錢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如何讓壓歲錢更有意義呢?花壓歲錢一定要有計劃的花,不可盲目的花。我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管理的。花壓歲錢一定要有計劃的花,不可盲目的花。一:取出一百元去買課外書,給自己的大腦“充電”。二:取出五十元去買學習用品。三:取出兩百元交學費。(內含學生奶、學生周報)四:可以考慮買點禮物,并且最先送的一定要是父母。必竟有父母才會有我們,父母的辛苦,我們做兒女的應當永遠記住,平時多多幫忙做做家務。五:我會拿著五十元壓歲錢去救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甚至讓他們圓了自己的夢想。這種做法就是相對有意義的了,既幫助了他人,又快樂了自己。日行一善,功滿三千嘛。六:將剩下的壓歲錢存到銀行里。
經過這些合理的壓歲錢管理方法之后,自己的壓歲錢就不會亂花了,壓歲錢也會被使用的非常有意義了。
呵呵,我的壓歲錢我做主!
初一:林凌燕
篇6
春節到了,親戚朋友一個個來拜年,當然也少不了壓歲錢。
春節過后,我看著那么多壓歲錢,發起愁來:這壓歲錢該怎么用呢?過分浪費是不行,可也總不能讓它一直放在家里不用吧!
嘿,機會來了。3月5日不就是“學雷鋒日”嗎?趁這個機會,我拿出一部分壓歲錢,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同學,盡我一份綿力。
3月8日是“婦女節”,我就用壓歲錢給奶奶、外婆買上一個大蛋糕,盡我一份孝心。給媽媽買一付保暖手套,讓她那雙勤勞的雙手不再生凍瘡。
3月12日,可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我買上幾棵小樹苗,在自家小院中種上幾棵“壓歲樹”,綠化家園,美化環境。這多有意義啊!
剩下的,我就考慮給自己買些文具用品。要不就存進銀行,備以后急需時再用。
看,我的壓歲錢已經安排好了。你的壓歲錢打算怎樣用呢?記住,可要用得有意義哦,千萬別浪費。
篇7
現在過年,家長給孩子的壓歲錢越來越闊綽,孩子收到幾千元“壓歲錢”已非常普通,上萬元也大有人在。過去收的錢少,通常都是給孩子當零花錢,現在錢多了,家長們反倒不知道該如何對待了。
眼下的家長們大都是采用兩種極端的做法:一是認為既然錢是別人給孩子的,就應該由孩子自己說了算。所以無論孩子怎么花,他們都不過問;二是怕孩子亂花,于是干脆粗暴地將其全部收繳。應當說,這兩種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前者容易讓孩子養成亂花錢的不良習慣,甚至形成道德缺失;而后者則表現為對孩子的權利不夠尊重,無形之中造成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隔閡。
如果家長們對孩子的花銷加以正確指導和必要的管理,壓歲錢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教育孩子的工具。如何讓小鬼當家,是把壓歲錢用來買書,還是請家長為他們存銀行、買基金、辦一份教育保險金呢?其實,這正好是一個教子的契機,讓這溢滿喜慶與吉祥的壓歲錢,成為培養你孩子個人理財能力的起點。
很多孩子并不明確壓歲錢的祝福意義,而把它當作“橫財”,毫不珍惜。對于這種情況,大人要讓孩子認識到壓歲錢的內在意義,作為晚輩的孩子,應該感謝長輩的關愛。另外,孩子們沒有任何理財意識,對于金錢的支出沒有合理的規劃,只憑自己好惡來使用。對如何花費壓歲錢“沒想過和從來不會想”的孩子占了很大比例,這就造成了孩子亂花錢的壞習慣。
其實,壓歲錢的支配權可以交給孩子們,為了防止和防范亂花壓歲錢,可以幫助孩子做一個理財規劃:首先,建立現金臺賬,現金日記賬。讓孩子記錄下由誰給的,給了多少壓歲錢,同時也記錄下長輩的殷切關懷,這可是一筆濃濃的愛心賬本。其次,記錄下每天的現金支出,每月做一次總結,做一次比較,看看哪些錢的花費是必要的支出,哪些是無謂的。幾個月下來,孩子就會自覺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篇8
簡單沒收不是最好方式
“hold不住”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壓歲錢支出太大,孩子回收的紅包往往不愿意交給父母管理,因此父母在發利這件事上,常常面臨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局面。二是家長們的擔心與日俱增,孩子擁有輕而易舉得來的成千上萬“巨款”,會不會偷偷去打游戲,會不會無節制地買零食,或者請自己的同伴們闊氣地搓一頓?
孩子變成“紅包控”,是家長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年前,廣州就有一則慈母殺死“金錢控”女兒的新聞。盡管家境一般,但母親謝某在其女兒剛上初中時就為其辦了銀行卡,年僅16歲的女兒擁有4張銀行卡。如果父母不給錢,她就毆打、要挾父母。后來,女兒向母親蠻橫索要iPad被拒,爭吵撕扯時母親失手將女兒意外悶死,釀成一幕人倫慘劇。
現代家長紛紛意識到,錢與愛不成正比,應該幫助孩子抗拒金錢的誘惑。于是,便有家長采取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將孩子的壓歲錢一律沒收。“你當你的賬上富翁,我做我的國庫總管”,理由是“這錢并不是天上的餡餅,我們也要給別的孩子紅包,互相抵消了”。家長的理所當然,剝奪了孩子壓歲錢的所有權,也剝奪了孩子們內心的快樂。
一個女孩在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過年的壓歲錢,到底是應該給誰‘壓歲’?如果是給我的,以后就給我自己全權處理;如果不是,以后就不要麻煩我保管了。看得到用不到的心情是很難過的,您知道嗎?”由此看,簡單粗暴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
讓孩子深入理解錢的意義
深圳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易松國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春節期間給孩子壓歲錢有著悠久的傳統,家長應該通過給壓歲錢讓孩子感受過節的快樂,培養孩子的愛心以及理財意識。
首先要告訴孩子,壓歲錢的意義,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認識到錢多錢少并不是最重要的。然后,要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壓歲錢,而不是簡單地進行沒收。孩子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合理協調欲望和資源之間的關系,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財富觀。
篇9
所以,我們應當吸取前人的經驗來合理支配壓歲錢。
第一步:應當了解壓歲錢的來歷。
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于漢代,又叫“壓勝錢”,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于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后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后也就變成“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因“歲”“祟”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第二步:多了解別人是如何支配壓歲錢的,然后從別人的方法頭,提出自己認為對自己有力的方案,做具體的修改。(我在下提出幾個明星的支配方法)
郭富城:全都拿來打麻將
郭富城說起小時候的壓歲錢:“其實我都用它來打麻將了。因為每年過年,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沒事就一齊打麻將。我把壓歲錢都拿出來,結果越贏越多,因為我的運氣很好,每次都是我贏。”說著,還掩不住一臉得意!不過,城城也順便告訴各位朋友,運氣并不是人人都有,最保險的還是不打麻將,否則你可能賠得更多!
成龍:買張戲票看賀歲片
成龍大哥一向很節儉的,原來大哥還在做武師的時候,有一年農歷新年,他把做武師的薪水拿去賭,結果輸得精光,要挨餓過新年,因此大哥此后發誓不能在新年浪費金錢。不說不知道,原來大哥每年新年,拿到的壓歲錢都會花其中的一部分去買張戲票看賀歲片,其余的大部分則全部存起來,相當節省,也難怪成龍大哥現在在影圈發展,原來從小就對電影著迷。
伊能靜:買盼望已久的小說
伊能靜說:“其實每到新年我都很‘害怕’,因為又要掏紅包了,我的親戚好多呦,每個小孩一個紅包加起來就是很大一筆呢!我也真的很羨慕現在的孩子,因為我小時候生長在單親家庭,家里的經濟狀況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如果一有親戚給我壓歲錢,我都會把它積攢起來,一直存很久,才拿去買一些自己心里一直盼望的東西,比如已想了很久的小說,每次經過書店都想買下來,可因為價錢太貴一直舍不得,這個時候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去買下來。”
鄭伊健:做個詳細花費計劃
鄭伊健對壓歲錢的支配可謂很精彩:“我一般會將壓歲錢的運用作一個詳細的小計劃,比如我有500塊的壓歲錢,我會花200元錢逛花市,買一些鮮花,這樣可以為新的一年帶來好運,另外200元錢我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吃飯,還剩100元錢我就全拿去玩游戲,畢竟電子游戲是我的最愛嘛!”
林志炫:給爸媽買份小禮物
因為小時候家里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因此林志炫自小很懂事,每年春節到親戚家拜年,左手拿到壓歲錢,右手回家就全交給父母,要不就是去為媽媽和爸爸買一份小禮物,很實用的那種,相當讓人感動。
呂方:攢起來吃陽春面
每次收到壓歲錢,呂方回憶說一定會攢起來,然后等到積累成“一小筆”后,就和好朋友一起吃陽春面,呂方是上海人,所以家鄉風味的面條吃起來相當有親切感,而且花費又極少,物美價廉。
第三步:擬定初步計劃(在下是我的想法,僅做參考)
方法一:壓歲錢:2000
支配方法:留下1000元左右存入銀行,學雜費700元左右,100元買書,50做零花錢,100用作其他用途,50元買文具。
方法二:壓歲錢2000
學雜費700元左右,200零花錢,100訂關于學習的報紙,100元買禮品贈送親人或朋友,100元買文具,200用作其他用途,其余存入銀行。
第四步:修改計劃
第五步:實施計劃
當然,在擬定計劃當中,也可以增加壓歲錢用途,我為大家列舉了其中的8種
1.交學費:既可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也能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責任感。
2.訂購報刊、學習資料:可以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書報還可以與小伙伴交換閱讀,增進彼此的情誼和知識。
3.購買學習用品及益智玩具:不僅能幫助孩子學好功課,也有助于啟迪思維,增長智慧。
4.為孩子辦理保險:如少年兒童終身幸福保險、醫療保險等,讓孩子健康成長、升學成才。
5.獻愛心、捐希望工程:為貧困落后地區的小朋友奉獻愛心,幫助失學少年兒童上學,開展一幫一活動等,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精神。
6.參加儲蓄:以孩子的姓名參加儲蓄或購買國庫券,支持國家建設,也能夠培養孩子理財和節儉計劃開支的良好風范。
7.給長輩或孤寡老人贈送小禮物:在長輩或孤寡老人生日或者有意義的節日,送點經濟又有意義的小禮物,培養孩子敬老及扶貧濟貧的美德。
篇10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壓歲錢”,“壓歲錢”還有一個有趣的來歷呢!傳說中,有個叫“祟”的小妖,每年三十夜它會摸睡熟的孩子的頭,孩子就會變傻。又一年的三十夜,“祟”如約的來了。有戶人家孩子睡覺時把紅紙裹著的“壓勝錢”放在枕邊,當“祟”正靠近他時,紅紙突然發出一道亮光,“祟”驚慌失措的逃跑。因此大家叫它為壓祟錢,“歲”和“祟”發音相同,叫壓歲錢。
這么“有趣”的壓歲錢該怎么合理的開支呢?況切我們每人每年都能得到上千的壓歲錢,有人說,存起來備用,有人說,壓歲錢還不如買糖果……但有人卻說,我如果有200元,我會存入100元,剩下的用70元給家人買禮物,30元用來買自己需用品。就能把區區200元滿足了新年的要求。何況我們人人都有幾百、幾千元。
每年一拿到壓歲錢,家人都會帶我到其他城市去,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拿上一、二百元為媽媽買禮物,回來后,我就把剩下的錢放入小豬樣的存錢罐里面,用來交學費、買有意義的東西。看著小豬的空肚子越來越“脹”,也就代表我一天天長大,已經備有理財的能力,必須合理開支它。
每一個紅包都帶著長輩的一份祝愿與希望,無論它是多是少。傳說中為什么它會發光嚇跑了“祟”,也許就因為大人的的希望象個神一樣護著你。你把錢花在不該買的東西上,它會無聲的責備你。當你用一分錢積下德,它又會無聲的贊揚你、鼓勵你,別看它只是一個用紅紙包著錢的東西,可它卻是一個無聲的老師,當你每花一分錢時,就一定要想著那用勞動得來的壓歲錢,值不值得去換它。才能對得起大人對你的這份祝愿、希望。
壓勝錢——壓祟錢——壓歲錢,這代代相傳的壓歲錢,就已包蘊著大人很大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