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范文

時間:2023-03-25 19:28: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懂得了孝敬父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人總是在長大。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漸漸悟出了許多道理。

自小,我一直認為父母為孩子洗衣服、做飯,忙這忙那是天經地義的。但從那天起,我終于明白了,在天經地義的背后,是父母一直在付出……

那天,許多同學到家里玩。人都走了后,只見房間里亂七八糟,什么碎紙、書本、圓珠筆……滿地都是。我正想叫奶奶快幫我整理一下,不料她又有事出去了--還是自己來吧!

極少做過類似勞動之事的我,手不免有些生疏。捧在手里的東西好像故意跟自己過不去似的,老掉在地上。還有那書,東一本,西一本,好不容易才湊齊。

把東西放好,掃地,用抹布擦…… 得不亦“累”乎。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后,房間終于打掃好了。可此時的我,已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盡。夸張點,差不多要癱瘓了!我是按照奶奶平時的步驟做的呀!沒想到那么累!再看看手表,用了將近2個小時呢!(可奶奶平時干這活只需要幾分鐘就夠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干什么我總是挑三揀四的,可是奶奶并沒有煩,因為奶奶不會因為這樣子就討厭我。我在奶奶手下生活了12年了,天天都是這個樣子。所以從今往后我要多幫奶奶干一些事情。讓奶奶減輕一些負擔。

我真慚愧!

篇2

在生活中,我一天天的長大,懂得了孝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白了很多道理。

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今天的天氣為何如此燦爛呢?哦,原來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了。我心想:“要送什么給媽媽呢?”突然,我有個好辦法,就自己親手做個禮物給媽媽好了,這個比較有紀念價值。回到家后,我收集了工具,躲進了房間把門關上,然后自己動手做禮物。過了很久,我終于把禮物做好了,打開門伸出頭向外望了一望,外面沒有人。我馬上帶著禮物走進媽媽的房間,放在媽媽的桌子上。剛走出媽媽的房間,媽媽頓時站在我面前我被嚇著了,媽媽驚奇地問:“你怎么了?”我緊張地說:“沒,沒干什么!”我急忙躲進房間。

媽媽走進房間一看,發現桌上有一份小禮物,紙上寫著:“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您女兒贈。”接著,我看見媽媽的眼眶里盛滿淚水,然后跑到我面前,把我緊緊摟在懷中。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成長使我懂得了怎樣孝敬父母,得到幸福快樂,使我懂得了怎樣去做一個人,啊!成長,真好!

篇3

還記得剛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我就認識了古詩。從此以后,它便于我形影不離。那時,老師教我們學習《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當我吃飯的時候,總是想起這首詩,使我懂得了糧食的珍貴和它的來之不易,我要節約糧食。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學習了錢鶴灘的《明日歌》,使我懂得了時間的可貴,要珍惜今天,抓住明天,有所作為。還有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使我懂得了母親對兒女那份無私的愛,我們長大后要孝敬父母……

古詩不但可以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還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

像朱熹的《春日》里的詩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篇4

你們好!

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那場無情的地震摧毀了你們的家園,使你們失去了無數的親人,但我堅信,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你們一定會雄起的!

親愛的災區朋友們,我想,是你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報答,讓我學會了孝敬父母謙讓同學,梅花的堅強,竹子的無私,沒有你們我是不會懂得的。我真誠的感謝.感激你們。

災區朋友們,你們住得好嗎?一切還順利吧!雖然你們失去了家園,但是你們可不能沮喪,這一定是四川人的重生,新的一個崛起,加油!共同奮斗吧!明天的四川就是美好的未來!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篇5

安?閣

人世間,哪種愛最珍貴?當然是父母的愛。

父愛重如山,母愛深似海。

父母的愛如同一縷陽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

在這人世間,還有什么愛能比得上父母對我們的真愛呢?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日子,刺骨的寒風在草地上盡情地呼嘯著。此時的我剛剛吃完晚飯,頭卻突然劇烈地疼痛起來,緊接著又是連續劇烈咳嗽。過了一會兒,我又想吐。媽媽見我這個狀況,立刻過來噓寒問暖:“怎么了?想吐嗎?”我強忍著說:“不要緊的,沒事的!”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又想吐,我還沒來得及去洗手間,就一下“哇”地吐了出來。爸爸顧不上捂住鼻子,就飛快地打掃了起來。媽媽見了,將我帶到洗手間,輕輕拍打著我的背,以便讓我順暢地嘔吐。

晚上,我的肚子又疼了起來,我捂住肚子,疼得大哭。此時正是凌晨一點,父母二話沒說,立即開車把我送到醫院。醫生經過一番檢查,說:“需要打針!”父母立即讓我去打針,打上吊瓶以后,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一覺醒來,我發現父母正在來回地踱著步子,見我醒了,立刻又笑逐顏開,那一臉愁云立刻消失,立刻又跑過來問長問短,我感動極了。因為,為了我,父母一夜未眠……

父母的愛稠稠的、深深的。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這種愛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就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我們應孝敬父母!

指導教師

篇6

關于小學生弟子規的演講稿

今年十一長假,我和媽媽沒有像往年一樣出去旅行,媽媽給我安排了經典國學的課程,其中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經熟記于心,它是一本終身受益的好書。《弟子規分七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它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熱、讓我們體會了古人的智慧,不僅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 養成好的習慣。

我背了《入則孝》后,改正了 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對于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 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產生攀比心。“衣貴潔、不貴華”,告訴我們穿的整齊干凈就可以了。“對飲食,勿揀擇”告訴我們不可以偏食。

“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 增一辜“我們小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為掩飾凡下的錯誤就說謊,又犯下了另一個錯誤,會錯上加錯。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識,我會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關于小學生弟子規的演講稿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系,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里,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么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桿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桿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桿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說:“小純,爸爸媽媽說過的話以后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著我。

關于小學生弟子規的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按照郁老師的要求,我們暑假期間要從《快樂暑假》上面自選5本以上的書來閱讀。我選的分別是《我愛你,中國》、《神話故事》、《科學童話》、《伊索寓言》、《中國漢字》還有《弟子規》,其中前面幾本,我每天都朗讀,而對于《弟子規》,父母要求我每天背誦一段,41段用了41天已經全部背誦完畢。

我感覺《弟子規》對我們生活很有幫助。它教會我們怎么對待父母和長輩,也教會我們怎么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情,甚至連怎么穿戴吃飯、怎么讀書、怎么整理書籍都有很明確的要求。

有一次,有人按家里門鈴,我正在玩IPAD, 媽媽讓我去開門,我坐著不動,媽媽就說“父母命,行勿懶”,我趕緊跑去開門了。我平時吃飯,不太愛吃冬瓜和木耳,家人又會從《弟子規》里找到教育我的句子“對飲食,勿揀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當我有時讀書不用心時候,我耳邊就有人會這么說。

《弟子規》對于我們日常生活真的很有幫助哦!

關于小學生弟子規的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綠色的春天里,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認真的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至圣先師孔子所寫,里面主要是教人怎么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還要數這句: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個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實際行動跟著一比,簡直是天然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每次讀書或做作業,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這點讓我的內心非常的慚愧!每次我做作業,都不專心。不是玩筆,就是看窗外的風景。

深深印在我腦海里的還要數那一次:二年級時,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布置了15題基本計算題讓我們回家做。我一到家,準備開始做時,一開始下定了決心,開始還不到五秒就忘得一干二凈,就像《哆啦A夢》里的野比大雄一樣!

我才做了4題就已經開始不耐煩了,于是我就在題目上稀里嘩啦地隨便寫了幾下,就蓋上本子了。誰知下午批改出來后就前面認真做的4道題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就因為這事,被老師批評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樣才會專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無缺!

關于小學生弟子規的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篇7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作文《弟子規》伴我成長。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需順承。”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才知道那時候做得有多么的不對。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弟子規讀后感,請您閱讀。

弟子規讀后感1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了。《弟子規》的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里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我的這本《弟子規》讀本中還附帶有很多流傳已久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弟子規》是教我們小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為規范,原名《訓蒙文》,是根據古代名人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從古代到現在,小朋友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著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媽媽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這里還有一個“黃香溫床”的故事呢。

黃香是東漢時的一個小孩子,他對父母十分孝順。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和父親相依為命,對父親非常體貼。

夏天,黃香每天都熬一鍋清涼降火的青草茶讓父親喝,讓父親消去暑氣。晚上,黃香用蒲扇扇父親的床鋪,直到枕頭、竹席都沒有熱氣了,才讓父親上床睡覺。

冬天,黃香每晚都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直到把被褥暖熱了,才請父親上床睡覺。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后媽朱氏。朱氏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朱氏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準備把冰鑿開來打魚。冰太厚,很難敲碎,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后來,終于在冰上鑿開一個大窟窿,有兩條受到感動的大鯉魚從水里跳出來。王祥帶著魚回到了家,繼母朱氏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黃香和王祥都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媽媽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我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爸爸媽媽嘗一嘗。

當爸爸媽媽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上網查資料,找到正確的答案。

《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去孝敬父母,還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弟子規讀后感2《弟子規》這本書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吧。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他是根據至圣先生孔子的教誨編成的一部知識豐富的書。這本書教導學生為人處事的規范,禮貌待人,孝順父母等,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之……”在學習這弟子規的同時,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別小瞧這三個字,其實這每三個字到含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三字經》差不多。如果明白了這兩本書其中的道理,便能知天下。“弟子規”中的“弟子”是指一切圣賢人的弟子,“規”的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了。《弟子規》中的道理不懂得,要想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想交朋友,千萬不要交沒有道德的朋友,要交有道德的朋友。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不了還有余暇,那就應該讀讀《弟子規》與《三字經》啦。國學經典不僅僅是《弟子規》,還有家喻戶曉的《三字經》,可同樣是三個字,有什么不同呢?

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介紹吧。《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課本,古人說:“熟讀三字經,方能知天下。”你說這三字經厲害吧。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的確確是一本十全十美的書,當然,讀過他,并會背,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人,那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讀過它的人,當然是受益匪淺了,但令人可悲的是,現代人都很少讀它了,甚至連看一眼都不愿意。大家可千萬不要這樣啊,你難道不想做一位十全十美的人嗎?你肯定回答,想。那你為何不去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呢?

是太難了吧,沒關系的,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啊。《三字經》、《弟子規》這兩本書都是差不多的,三個字一句話,三個字一句話,但在這“三個字“里面,卻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們可以讓你變的十全十美,快來讀吧,它們正等著你呢!

弟子規讀后感3中華國學經典《弟子規》是一本決定你的行為修養和命運的書,在你誤入歧途時,它就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如同每棵樹上的年輪,如同東邊初升的太陽,給你指引正確的方向,讓你守得云開。

我是一個任性、倔強的女孩,從不懂得孝順父母,更不會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有時,做了一些讓父母傷心、難過的事,也不會主動去安慰他們。自從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它如同初春的雨水,洗凈了我心靈的污垢,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素材。它讓我懂得了:在父母和我們發生爭執后,如果我們執意頂嘴,就會鬧得不可開交,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時刻警醒著我“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事,父母叫我們,我們再三推脫,父母有時要我們去做,我們卻不立刻行動,讀了《弟子規》后,我們會明白“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在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有可能會去選擇做一只“縮頭烏龜”,從而萎靡不振,也有可能會去選擇自暴自棄,讀了《弟子規》后,我明白了“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同時也懂得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敢于面對,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也不必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順眼,而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不怕挫折,把失敗當作成功之母,因為任何美好的結局都要經過艱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一個人要經歷像蝴蝶那樣痛苦的蛻變,才能逐漸變得完美無缺,同時,也是這痛苦的蛻變,使蝴蝶拋去了原來丑陋的軀殼,獲得了魅力的身軀。夏天的知了,它們也是經過痛苦的蛻皮,才可以振翅飛翔。同樣,人就如同那蝴蝶和知了,只有經歷過,盡管這個過程很艱辛,但堅持下去,持之以恒,終究會變成美麗的”蝴蝶“,振翅飛翔的”知了“。在初步接觸《弟子規》時,我就被它所蘊含的知識吸引了,每天,我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面所說的點點滴滴,每天,我都會很”累“,但是,我選擇堅持,我的父母現在高興地不得了,說我變得懂事啦,這可多虧了《弟子規》,我相信,在我慢慢蛻變的同時,我的人生也會更加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會更加的平坦。

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想了許多,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受到過《弟子規》的教育,任由著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后,這個惡習早已變得根深蒂固了,所以,當他走入社會,在工作里面跟領導、同事的關系一定不可能處的融洽,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么家庭生活也不一定能夠幸福,因此,沒有良好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止這一個孩子!他還會影響到到身邊的人。所以,國學經典《弟子規》就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的父母都在日益衰老,我們日益長大的同時,他們的眼角會多出一條條皺紋,他們的頭發會多出一根根白發。父母把他們的愛全部傾注在我們身上,父母的愛比天高,比海深,在父母尚未”老“去的時候,我想作為孩子的我,應該回報他們,在他們累的時候,幫他們捶捶腿,揉揉肩,在冬天冷的時候,幫他們暖一暖被窩,在他們無聊的時候,給他們唱首歌,講個笑話……盡管這些只是滄海一粒,但,我會盡力做到,讓他們少一絲憂愁,多一份歡樂。是國學經典《弟子規》讓我有了這翻天覆地的改變!

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使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我們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從容,它對我們有益無害!

弟子規讀后感4《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里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發不整齊、校服的紐扣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著,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板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里也提倡過講究衣著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著整齊,衣著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后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讀了這本《弟子規》,真是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后感5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的讀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只虱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叫曹穎、是三年級的學生,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女孩。今天能榮獲"小博士"稱號,并能上臺演講,我的心情非常高興。首先我要感謝老師、同學們給我這次機會,感謝老師們幾年來對我的辛勤培育,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幫助,使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成長為一名在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的小學生。

回顧一二年級的學習,我深深地感謝老師和同學給予我的幫助和支持:因為有你們,我才能擁有這樣的好成績;也因為你們,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積極關愛他人;更因為你們,我知道了刻苦學習、團結同學、珍惜集體榮譽。在平時的學習中我認真聽講,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課余時間積極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交流學習經驗,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的努力與付出,使我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的成績名列前茅。并且,在班級我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模范學生"、"特等獎"、"小博士"等稱號。

篇9

首先,教授指引我們認真領悟“三牛精神”這位我們以后學習打了堅實的基礎。“頑強拼搏的拓荒精神;敬業奉獻的孺子牛精神;爭先創新的領墑牛精神”“三牛精神”讓我們懂得求實,務實,博學睿智,厚積薄發的品質的贊譽.

‘三牛精神“讓我們明白認真實在把握自己敢于挑戰的勇氣和魄力.我們可以從教授為我們講述中院長的創業經歷中領悟到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領悟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品質,明白了對一件事情的執著和堅定.我們可以在牛院長經歷的指導下,在“三牛精神”的指引下,認真學習努力奮斗。我們要以牛院長為榜樣,以“三牛精神”為動力,腳踏實地的做每一件事。

其次,我們要學會學習 ,自主學習,充分利用自習課和課余時間學習,培養自我約束能力,自己監督自己學習,在中學的時候我們幾乎是在老師督促下學習的,而在大學的生活里全憑自己學習的,因此,我們必須培養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主自覺意識,這也會為我們的以后起很大的作用。

再次,我們要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不僅可以讓我們在大學生活中得到充實,也可以為我們以后在工作崗位立足起很好的作用,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做一個有文明,有禮貌有素質有修養的大學生,文明是我們中華名族五千年來積蓄的文化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因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和挑戰,我們必須承載,同時這也可以為我們的大學撐起一片藍天;另外,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的學生,“自行孝為先”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些都是我們的民族文化與精神。“試問一個連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他還會去愛誰呢?”這是教授那天文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懂得“孝”的真正內涵,我們要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能力。

通過這次“逃生”的演練,我們隊安全意識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我們要做到時時處處事事講安全,要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培養安全防范能力,以及自防自救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離開了父母的保護,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好好保護自己。

篇10

寫讀后感,讀是基礎,其次情是紐帶,而感是核心。每位同學如果能在讀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鳴、在感上做文章,就一定能寫出好的讀后感來。

《閩南·同學少年》專輯指導老師:吳曉婷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就讓我說說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吧! (以總述的方式,簡要介紹所讀的書及其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的是,【入則孝】,主要講要孝順父母、親人,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的,我們應當聽他們的教誨,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傷心、生氣。《弟子規》還提到“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辭偷懶。這里讓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媽媽吩咐我的事,總是不能按時完成,有時還找借口推辭,爸爸媽媽批評我、責備我時,不僅沒有虛心接受錯誤,還強詞奪理,常常是父母生氣、傷心。現在真后悔,真想對爸爸媽媽說一聲:“對不起,讓您們傷心了。”

接著看的是【出則弟】它主要教我們如何與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長輩在一起相處,如何尊重別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當哥哥姐姐的要能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減少之間的沖突,我們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點擔憂就等于我們在孝敬父母。 (以上兩段以簡潔的語言概述了書的內容,敘述清晰,由閱讀引發思考,自然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