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電腦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7:1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電腦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電腦論文

篇1

比爾?蓋茨世界知名,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他的人生頗富傳奇色彩:開始是小小的電腦程序設計員;后來成為電腦軟件企業家;再后來,一舉登上了世界電腦軟件企業的珠穆朗瑪;最后,他一心行善,散盡家財,淡出了這個已被他部分改變了的世界……

本文提出“比爾?蓋茨定律”,不是關于電腦的什么法則,而是像比爾這樣的成功人士的攀升規律。

比爾一生關鍵的時刻,就在個人電腦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前后,有許多機緣巧合:

他正好生在華盛頓州一個富裕的家庭,很早就迷上了當時還鳳毛麟角的電腦;父母親讓他進了私立學校,而這所學校正好在中學電腦教學上非常先進;學校正好有足夠的預算給學生付機時費,于是電腦迷比爾才有機會泡電腦;寶貴的機時用光后,學校一位同學家長的公司正好需要人幫助編程,于是比爾又得以繼續泡電腦;有一家大公司正好需要業余程序員編制工資程序,比爾又被選中去編程;比爾家正好離華盛頓大學很近,而這所大學正好有多余的機時給不相干的人用,于是比爾又得其所哉;在泡電腦的過程中,比爾認識了一位從事電腦專業的“大朋友”,這位“大朋友”正好接到某一大工程負責人的一個電話,說這一工程急需程序員;比爾所在的中學正好允許學生在假期中為外單位編程。

結果是比爾在中學階段就大量使用了電腦。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說,這些也是很難一遇的機緣巧合。雖然當時比爾也許沒聽到電腦風暴的呼嘯,但這些條件使他通曉了程序設計的許多訣竅,為迎接接下來的電腦大爆炸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沒有這一基礎,比爾本事再大,也什么都辦不成;有了這項準備,一旦風云際會,比爾就如魚得水。比爾碰上的正好是整個世界對電腦軟件的需求,而需要是發明之母,也是發財之母。

表面看來,比爾占盡了我們中國人講的天時、地利、人和。實際上,比爾的出現不是一個,而是一大幫。他們都是中學時就泡電腦的怪才,后來在資訊事業上都有了大出息。我們很多人有個認識誤區,好像知識界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智商。但現在我們必須腦筋急轉彎:比爾?蓋茨是成批出現的,一批人的智商未必一樣,可是都獲得了成功――這又是為什么呢?

“比爾?蓋茨定律”第一點:成功有個“門檻”,跨過了這個門檻,不同人之間的智商差別就不重要了。這就是說,能考上北大、清華,或者復旦、交大,你的智商就夠了,今后能否發展,就靠你的造化了。這個造化說到底,就是比爾們碰上的那些機緣巧合,總的來說也就是大時代所提供的好時機。時機能給跨過了門檻的智商插上高高飛翔的翅膀。比爾進過哈佛,可中途卻退了學,但最后獲得了大大的成功,這說明了門檻和時機的辯證道理。

我們常常抱怨“中國教育制度不好”。也有人提出,為什么比爾們都出自美國,不出自別的地方?這也許都不錯,但我覺得還沒有點到最關鍵處。仔細瞅瞅上面比爾的經歷,與其說是制度使然,還不如說是制度不管的地方使然,或者說是非制度使然。例如,當時的美國教育制度并沒有規定中學生必須學電腦,卻也沒有規定不能學電腦,所以喜歡電腦的比爾才能脫穎而出;堂堂大學的昂貴電腦,制度沒有規定不能給旁人使用,于是比爾“大鉆空子”;大公司的制度沒有說不可以雇用中學生編程,比爾從而得其所哉;比爾的中學沒給學生布置海量的、做也做不完的假期作業,反而讓這些不受管束的學生進一步“放任自流”……而這些疏放不羈,比爾們都碰上了,也受益了。

其實,非制度的優越性咱中國人也曉得個子丑寅卯。大家津津樂道的例子,文科、理科各有一個:文科是一沒有博士學位、二沒有論文的陳寅恪,居然被清華請去做國學研究院導師;理科的例子,則是數學家熊慶來把雜貨店伙計華羅庚招到清華工作,后來華羅庚成了大數學家。這兩位確實出類拔萃,卻都不是制度的產物;我寧愿說,他們都是非制度的寵兒。所以,我以為,既要考察一種制度保證了什么,還要看它不限制什么,即看它能夠為一些“跨過了門檻的人”提供什么樣的發展空間。

于是,就有了“比爾?蓋茨定律”的第二點:他之所以出類拔萃,是因為美國教育制度存在許多“空隙”。首先就是制度不硬性反對有機緣的人搭便車,到了下一站,非制度又伸開雙臂鼓勵他們接著跑下去。這樣,他們就有希望在出類拔萃的跑道上,跑出事業的輝煌。

篇2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各支教隊支教地小學基礎設施情況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為了解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情況,我們聯系了本校16支支教隊發放了調查表,有效回收15份,有效回收率為93.6%。

(2)數理分析法。調查表回收后,將所獲得的數據資料在PC機上建立數據庫,使用EXCEl數據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了處理和分析。

(3)實地走訪法。為了對貧困地區小學的基礎設施情況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我們三人赴甘肅岷縣大哈小學進行了實地支教。

(4)文獻資料法。閱讀了國家對中小學基礎設施驗收標準的相關文件,以及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調研的相關書籍、論文資科,以提供參考。

二、貧困地區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現狀

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每年都有眾多支教隊深入貧困地區農村小學進行支教活動。我們依托本校眾多支教隊進行了支教地小學基礎設施調查,之后對調查表進行了統計分析,結合實地支教經歷,發現貧困地區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校園校舍生均面積小,教室數量少且簡陋

校園校舍國家兩基驗收標準為,農村小學生均校園面積不低于2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所調查小學中,這兩項的達標率分別為26.7%和33.3%,校舍相對擁擠。

同時,教室數量少且簡陋的問題也很突出。所調查小學中,93.3%的小學能滿足一個年級一間教室,但有些學校的教室還只是簡易的板房。建有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的小學所占比例分別為66.7%、33.3%、20.0%,建有美術室、音樂室的小學比例皆為6.7%。專用教室數量少也反映出偏遠農村小學對音樂、美術、計算機等課程的重視程度低,教學條件差。

2、體育設施數量少、不配套、質量不達標、保管不善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中規定,小學生均體育場面積不低于6平方米,所調查小學中只有26.7%的小學符合這一標準。體育器材方面,存在數量少、不配套、質量不達標、保管不妥善等問題,體育器材使用壽命偏短,孩子們的體育活動方式相對單一。

3、多媒體及電腦設施數量少、使用差

所調查小學中,有一半的小學配備了多媒體,40.0%的小學有教學電腦,平均每所學校6臺;93.3%的小學有辦公電腦,平均每所學校8臺。這些小學中,教師對電腦和多媒體的操作能力普遍較差,這些設備并沒有起到它應有的教學效果。有些學校沒有網也會影響電腦的使用效率。支教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有些學校存在對電腦管理不當的問題,電腦由于擱置時間過長而報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4、圖書數量少、管理不合理

圖書資料國家兩基驗收標準為,小學生均不低于10冊,所調查小學中,這一標準的達標率為40.0%,生均圖書依然偏少。

在我們實地調查和與學生們的溝通中了解到,很多學校的圖書室是不允許學生借閱的,而是為了應付國家的“普九”與“兩基”驗收。圖書室只是象征性成立,圖書數量達標而質量卻很差。這一問題若得不到妥善處理將會造成圖書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也無法讓學生通過圖書獲取更多知識。

5、午餐就餐狀況差

所調查小學中,有66.7%的小學設有食堂,40.0%的小學提供國家免費營養午餐。近一半食堂不足以容納全部學生,學生多在教室吃從家帶來的簡易午飯或從附近小賣部買小零食,有些學生則不吃午飯,學生的就餐狀況相對較差。國家提供的免費午餐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通常為一袋牛奶、一個雞蛋和一塊饃。免費營養午餐對山區小學生的營養改善起到了積極效果,但惠及面不廣,還有大量孩子的午餐問題有待解決。

三、改善農村小學基礎設施狀況的建議

當前農村小學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建設經費不足、資源城鄉分配不均、資源不合理利用、管理不善、思想觀念落后等,其中經費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

農村經濟基礎薄弱,籌資渠道少,對政府的教育經費依賴性大。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已超過4%,而這一比例相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依舊偏低,各級政府應進一步明確對義務教育的責任,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切實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的投入,幫助學校解決基本的校舍、圖書、教學設備等問題,改善其辦學條件,努力縮小城鄉學校辦學水平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

2、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政府的教育投入畢竟是有限的,必要時可借用媒體的力量,讓社會各界關注到小學的切實困難,充分調動公益組織、企業、社會愛心人士等多方面的力量,籌措資金。大哈小學所在地區2013年遭受地震后,壹基金對當地小學生進行了每人500元的資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震帶來的損失,對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也起到積極作用。

3、資金合理有效使用,做好資金長期使用規劃

貧困地區小學的基礎設施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校應對小學基礎設施改善做好長期規劃,對政府每年教育財政資金做到合理有效使用。資金使用一定要切合學校實際情況,把每一分錢都應花在需要的地方,堅決杜絕面子工程建設,切實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篇3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我國多數高校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然而由于各地中小學電腦課程開設情況不同,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差距也非常大。另外中小學開設的電腦課程一般重操作、輕理論,多數大學新生可熟練使用一些常用軟件,但對計算機理論知識卻只是一知半解。筆者對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2011級經濟類本科生的調查(學生120人,回收有效問卷102份)結果發現,對大多數操作性內容,如收發郵件、qq聊天、購物等,學生已有較好地掌握,但網絡設置、表格數據處理等復雜問題的處理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對大學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亟待提高,例如對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的:網絡與ip地址劃分、進程的概念等內容只有約5%的學生聽說過。另外,由于學生進入大學后所學專業不同,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1]例如有的專業只需學習office軟件使用,而有的專業則需學習編程,還有一些專業需要學習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與技巧等。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較多,而多數高校又都存在課時縮減的問題。在較少課時情況下,教師經過精心備課能夠保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但在作業批改、輔導和交流都無法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思想動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網絡教學平臺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途徑。網絡教學平臺一般可提供教學資料共享工具、論壇、站內短信、郵件等多種交流工具,方便學生獲取課程相關資料和進行師生、生生間關于教學的交流。另外,它也提供學生管理、在線學習、在線測試、研究式教學組織等功能,方便學生自學和高級教學活動的組織。本文研究網絡教學平臺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討論專題劃分、研究性課題設置等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問題,給出教學活動組織方法,并討論網絡教學平臺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

1.網絡教學平臺及其特點

受益于計算機和網本文由收集整理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平臺已逐步成為國內外高校開展教學的必要技術設施。國外開源教育軟件如moodle、[2]sakai等應用廣泛,[3]國內教育軟件如“清華教育在線”網絡教學綜合平臺也已廣泛應用。[4]至2011年底,“清華教育在線”系列教育教學平臺已成功應用于國內300多所院校。[4]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組織“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其優點主要有:

(1)提供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和多種交流手段。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強存儲能力,教師可提供大量與課程相關的教學材料,方便學生下載使用。另外,網絡教學平臺一般可提供微博、bbs、電子郵件和站內短信等多種交流方式,方便教師或學生組織專題討論。利用這些功能,可很好地彌補課程教學中學時不足、師生交流較少等缺點。

(2)學生的學習活動相對自由。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受時間、地點約束。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己控制學習進度。另外,教師可提供練習、自測等內容,方便學生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3)教師掌握情況全面。任課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添加學生進入課程、為某些學生布置作業、問卷調查等。利用其統計分析功能可查看學生學習內容選擇、學生登錄次數、作業成績、學生正在學習章節、自測成績等,可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教師也可由此分析出課程難點、學生興趣點,便于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

(4)高級教學活動的組織。在網絡平臺上,教師可依據學生水平、學科或專業需求分層次地組織教學;可充分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學習技術;另外,教師也可依據課程需求組織研究型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水平。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可做到課堂、實驗和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全面培養學生。

2.網絡教學活動的組織

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習活動的組織可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案例驅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5,6]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應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提供以下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供學生選擇學習:

(1)專題材料的提供。除了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講義、教學進度安排、作業等必要內容外,還需要依據學生所學學科、專業提供其專業相關的教學材料。教學材料的組織一般可劃分計算機學科發展前沿、視頻處理、裝機原理與實踐、網絡基礎與組網實戰和數據處理實用技術等多個專題。就每個專題,可提供軟件、教程、練習、自測等內容。學生可按專題瀏覽材料或進一步學習,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以計算機為工具進行簡單任務的處理,為今后在專業學習中熟練使用計算機打下基礎。

(2)精心設計作業任務。因為學生水平存在差異,作業和任務需要劃分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兩個層次。基礎性作業涵蓋課程大部分知識點,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有機地融合。此類作業任務要主題突出、工作量大小適中。高難度作業是結合專題資料的開放式作業。教師不規定具體創作內容、創作方法,由學生自主選擇并完成題目。例如,我校2011級經濟類學生設計性作業選擇情況如表1所示。多數學生選擇了與自己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視頻制作、電腦繪畫和圖片處理類題目。也有學生選擇了數據統計與分析類題目,對財務報表制作和稅務數據處理等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數據進行處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任務進行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也感受和了解其他成員的經驗,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3)專題討論的組織。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交互性強的特點,教師和學生都可就自己關注的與課程相關的問題發起話題或參與話題討論、交流,達到深刻理解問題的目的,同時也培養自由交流的學術氛圍。這一點可較好地解決當前課堂存在的大班授課、課時壓縮等問題。

(4)成果展示和評價。網絡教學平臺一般提供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統計功能,基于此,教師可更靈活地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充分地肯定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能力。另外,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生優秀作品展示,并允許學生和其他用戶進行評論。作品展示是對學生創新精神的鼓勵和支持,對培養其創新精神具有較大作用。

3.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1)學生管理中對計算機使用的限制。很多高校不允許大一新生攜帶計算機,這種做法無疑對幫助學生集中精力學習、避免沉迷網絡和游戲是非常有用的,但在保護學生的同時,也給學生學習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對筆者布置的開放式、設計性作業,許多同學不得不去校外網吧或周末回家時完成。據對授課班級的調查,約95%的學生希望取消這一規定。

(2)課程評價體制不夠合理。目前多數高校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評價方式是理論知識成績+上機實踐成績。教師對上機實踐的要求和考核標準并不統一,有的高校的上機實踐以過級考試為參考,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演變為“過級拿證”。[7]學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學,則評價機制應進行調整,應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選擇等因素,而不僅僅把考試成績作為課程評價標準。目前國內外網絡教學平臺還沒能提供好的、普遍認可的評價體系。

(3)網絡教學平臺的用戶權限、身份認證問題。目前網絡教學平臺多數只提供用戶名、密碼身份認證,單純通過提交作業、察看系統中學習記錄無法判定是否是學生本人進行了相關教學活動。這一問題,在不增加設備、成本的情況下,較難解決。

(4)學生設計類題目選擇的問題。筆者從實際教學工作中看到學生對設計類作業題目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題目多數來自生活或是對今后專業學習的預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建立計算思維、使其的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以計算機、計算技術為手段,結合專業進行創新性活動”,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還需要在課堂教學強調思維訓練過程、引導學生思維發展。綜合來講,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主要環節,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學活動的組織是其必要補充。

篇4

四年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事實證明,這種模式不僅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了一種途徑外,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具備敢于開拓、敢于承擔的無畏精神――

他出身于一個貧寒的農家,為了供他讀書,家里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弟弟為了他輟學去打工。當他成功考取大學后,四處尋找創業的機會。在他的努力下,他不僅還清了家里的債務,還為家里蓋起了兩層小樓,自己在武漢不僅成立了公司,還買了房子和寶馬轎車。然而,為了創業,他的成績卻相當不理想,以致于不能按時畢業。學校決定特事特辦,允許他推遲一年畢業。當他開著新買的寶馬車去參加補考時,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在這個創業風行年代,大學生到底是先學業還是先創業?大學生該如何正確看待學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

A、窮則思變

胡啟立1982年出生于湖北紅安縣一個普通農家。父母都是當地老實巴交的農民,胡啟立還有個弟弟。胡啟立3歲那年,父親在礦上打工時,一塊巨石一下子向父親砸來,造成父親從此癱瘓在床。父親的意外受傷,讓這個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家一下子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地步。為了養家,父親只得在村里開了家小賣部。胡啟立小小年紀就經常跑進跑出“添亂又幫忙”,也正是如此,他從小就接觸到了買和賣,知道了差價就是利潤。

隨著年齡的增大,胡啟立想掙錢支撐家的念頭越來越強。那時,他小小年紀無法外出打工,便在農村收購土特產,然后再將收來的東西高價賣給街鎮上的小販子,掙些零錢。父親得知他不好好學習,去做小生意后,非但沒有表揚他,還嚴肅地告訴他,要想將來有出息,現在就必須努力學習,別為了撿芝麻丟掉了西瓜……胡啟立將父親的話記在了心中,并化作前進的動力。

一次,胡啟立在課外書中接觸到了一些名人傳記,他被那些叱詫風云的企業人物深深吸引了,特別是當他得知比爾?蓋茨從大學退學后,創辦了微軟公司,并在39歲就成為世界首富時,他被震撼了,他決定發奮讀,將來能出人頭地。在胡啟立的影響下,弟弟和他在學習上你追我趕,學習成績都在班級名列前茅。看到兩個兒子如此上進。父母高興得合不攏嘴,可高興之余,他們的心頭又異常難過,因為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供兩個兒子的學雜費了。迫不得已,兩個兒子必須要有一個退學。胡啟立說自己是老大。他應該打工供弟弟讀書。在弟弟的堅持之下,胡啟立重返校園繼續學業,他發誓一定要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以此改變家里多年貧困的狀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時光飛逝,轉眼間高考的日子就到了,胡啟立自信地走進了教室,最終被武漢科技學院錄取。這年9月,胡啟立帶著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和費盡周折才東拼西湊來的4000元學雜費,興沖沖地到武漢科技學院報到了。

進入大學之前,胡啟立對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進行了規劃:大一時努力學習,將基礎打牢;大二時以學習為主,適應社會為輔;大三時開始尋找機會掙錢;大四時將事業做大,力爭大學畢業時,自己能當上老板,改變家人生活狀況。

激情成就夢想,創業改變人生!帶著這種思想,胡啟立開始了他魂牽夢縈的大學生涯。讀大學不久。胡啟立就發現,大學學業比高中輕松多了,而且空閑時間也多。沒課時,很多同學便經常在一起打牌、陷入虛幻的游戲中不可自拔,整天不思學業。還有的同學在浪漫愛情中,愛得死去活來。胡啟立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處境,他不敢浪費一點一滴的時間。學習之余,他逛遍了武漢所有高校,他認為要想創業,就必須先熟悉武漢的環境,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走的多了,見的也多了,思維也更加清晰起來,胡啟立發現校園本身就是個龐大的市場,商機無限,無論做哪一行,都有可能賺錢。可啟動資金一直是困擾他的第一難題,他在冷靜思考之下,決定先一邊繼續學業,一邊兼職打工,以此獲得創業的第一桶金。

B、艱苦創業

隨后,胡啟立交了10元錢會費,在一家中介機構謀到了一份貼招生海報的工作。老板告訴他,貼一份海報2毛錢。這份工作對于胡啟立來說,實在是太輕松了,他覺得自己有的是力氣和激情,他肯定很快就能將這些海報貼完。

可胡啟立還沒來得及高興,就遭遇了當頭棒喝,原來,貼海報,看起來容易,其實難做。一些學校、單位和市容部門對這些制造“牛皮癬”的人深惡痛絕。為了貼一份海報,他小心翼翼地觀察周圍有沒人,可即便如此,還是經常會受到保安的驅趕甚至辱罵。雖然辛苦,可為了自己當初的夢想,他默默忍受了下來,并努力將這份簡單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胡啟立的努力下,3天后,他按照中介的要求,將海報貼在了武漢的各個高校。老板滿意地將25元辛苦費放在了胡啟立的手上。拿著這來之不易的25元錢,胡啟立的心頭掠過一陣驚喜,他決定繼續加油,為創業的第一桶金添磚加瓦。可和他一起貼海報的幾個同學卻沒這么幸運了,他們幾乎沒拿到錢,還挨了老板的批評。原來,中介公司每天都會派人跟蹤監督,如果哪個人將海報扔了或者隨便亂貼,中介都會毫不客氣地將勞務費扣除。賺的錢少,人又辛苦,還遭人跟蹤監督,和他一起來的幾個學生都紛紛選擇另尋出路,只有胡啟立默默地堅持了下來。

那時,胡啟立既要完成學業,又要貼海報,辛苦可想而知。當別的同學在宿舍打牌時,他默默地拿著課本在走廊復習;當別的同學還在床上做夢時,他早已帶著海報走出了宿舍的大門。雖然辛苦,掙的錢又少,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經歷這些小事的打磨。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他覺得自己的付出最終會有回報,同時,他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口。

胡啟立對待這份收入少的兼職特別認真,他從沒隨意丟棄一份海報。他覺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如果自己只想賺錢而不講道義的話,那么即便掙再多的錢,也良心難安。俗話說付出就有回報,胡啟立的認真負責中介老板都看在眼里,他認為這個多干事少說話的年輕人,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在結算工資時,他額外地多給了他500元獎金。

一次,胡啟立在做兼職時,認識了另一家中介公司負責人張經理。閑聊中,胡啟立得知,張經理也是一所大學的大四學生,在學校網絡中心勤工儉學。當張經理得知胡啟立也想創業時,便告訴他,他所兼職的網絡中心有電腦和師資,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獨特的優勢面向大學生搞電腦培訓,網絡中心同意了,但要求他們自己去招生。還有這樣的好事,胡啟立心想,自己在武漢的同學不少,讓大家幫幫忙,招幾個學生問題應該不大,想到這,他高興地答應了。

胡啟立在和張經理商量招生計劃時,談到了宣傳經費,張經理爽快地給了胡啟立1800元活動經費。回到宿舍后,胡啟立連夜寫了詳細的招生計劃。

半個月后,他一下子就招了幾 十個學生。正當胡啟立沉浸在成功的喜悅時,麻煩接踵而至。由于學校的網絡中心關閉,胡啟立招來的學生無處安排,大家紛紛找到胡啟立要求退錢。這可怎么辦呢?自己好不容易招來這么多學生,現在眼看著就要前功盡棄了,他怎甘心就這樣輕易放棄!那兩天,胡啟立的腦海中一直閃現著培訓的事。一次,他偶然發現了一家電腦培訓班,能不能把這些學生送到那呢?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找到了培訓班的負責人。對方一聽說有幾十個學生要來學電腦,欣喜若狂,并當即承諾對招來的學生按人頭提成,每人200元。胡啟立驚呆了,這可是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啊,他一下子拿到了幾千元錢。

原來招生也可掙錢啊,胡啟立像腦袋瓜突然開竅了一般,招生相比貼海報來說,掙錢來得輕松多了。胡啟立在查閱了很多資料后發現,那時,由于就業形勢的改變,很多畢業生都希望學習一門技術,這其中還包括很多初中、高中畢業生,電腦培訓商機無限,他決定先給培訓學校招生,慢慢熟悉電腦培訓班的運作流程,然后再開始創業。

隨后,胡啟立便寫了一套完整的招生計劃。他打算再在武漢各個大學找幾個學生,多網點招生,不僅如此,他還印刷了更多的宣傳海報。這些海報不僅在武漢的各個高校張貼,同時還在武漢附近的一些縣城張貼。在胡啟立的辛苦努力下,他給電腦培訓機構招的學生越來越多。“胡啟立會招生”的消息在培訓市場傳開了,名氣大了后,機會也就多了起來,一家大型電腦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主動找到胡啟立,并將整個招生權交給他。

在胡啟立和他的同事努力之下,他為這家培訓機構招的學員越來越多。在多次接觸之后,培訓機構的老總認為胡啟立雖然年紀小,但他做事認真而且思維獨特,是個難得的人才。生源就是培訓機構的衣食父母,老總在認真思索之后,決定讓胡啟立加入公司,并享有一定的股份,以此激勵胡啟立招到更多的生源。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和股份資產的不斷擴大,昔日貧困生胡啟立終于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了現狀,并依靠個人奮斗,成為了校園里為數不多的創業精英。

胡啟立的傳奇奮斗故事成為了大家的勵志榜樣,對此,胡啟立并不滿足,有了一定的啟動資金后,胡啟立便“野心勃勃”地計劃涉足高校市場。在精心調查后,他注冊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武漢校園商務公司,公司主要業務涉及培訓和商業供給。

C、眾說紛紜

公司成立后,胡啟立便大張旗鼓地將夢想變為現實,他在武漢的別的高校中,招聘了近百名招生人,并將培訓業務分為不同種類,以適應不同學員的需要。由于胡啟立對招生業務早已得心應手,很快,培訓班的業務就步入正軌,胡啟立開始思考著更大的發展。那時,胡啟立連睡覺做夢都是在思考公司的發展,他將精力早已全部投入到了創業中,當初設定的邊創業邊求學的計劃,早已變得面目全非了,他的成績在班級中迅速下滑,可這并沒有引起胡啟立的足夠重視。

一次,胡啟立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大學生在外找兼職時,遭遇了黑中介的詐騙,不僅金錢損失,還浪費了時間。胡啟立靈光一閃,自己何不開展中介業務呢?有這么多大學生需要找兼職,想對于那些黑中介而言,自己的中介能給大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服務,這項業務肯定會受到大學生的歡迎。

胡啟立的獨特眼光很快就得到了驗證,那些大學生對胡啟立的中介十分相信,便紛紛來此找兼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中介業務越做越大,胡啟立便在武漢別的高校成立了連鎖機構。半年后,中介業務便發展到7家連鎖店。業務繁忙時,每個中介分支機構的月純利潤都在一萬元左右。

2006年下半年,由于業務越做越大,胡啟立花20多萬元購買了一輛豐田轎車,在校園和自己的中介機構之間奔波。

一次偶然。胡啟立結識了一家籃球培訓學校的負責人。在深入交談后,胡啟立開始萌生涉足體育培訓業務的念頭。經過慎重調查研究,2006年底,胡啟立租了一所中專校園,正式進軍體育培訓,并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體育培訓業務成立后,當年便招生100余人,而且呈上漲趨勢。不久,胡啟立先后投入200多萬元開展別的類型培訓業務。

隨著培訓項目的增多,胡啟立的資產也越來越大。有了錢,胡啟力不僅給家里蓋起了兩層小洋樓,還在武漢買了豪宅。隨后,他又將豐田車換成了價值30多萬元的寶馬。此時的胡啟立已是個標準的成功人士了,每當在大街上看到別人投來的羨慕眼神時,胡啟立的內心獲得了極大的滿足。眼看著就要畢業了,胡啟立只要拿到那一紙文憑,自己就算功德圓滿了。當別的同學都在人才市場奔波時,他早已在自己的公司里規劃更長遠的目標了……

正當胡啟立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他接到了班主任的電話。班主任告訴他,由于他有兩門課程不及格,所以他不能按時畢業,學校考慮到他在創業上所投入的心血,決定特事特辦,按規定允許他部分課程緩考。

仿佛一記悶棍當頭擊下,他頓時感覺天旋地轉,自己一直忙于創業卻荒廢了學業,雖然收獲了財富,卻以不能按時畢業為代價,真可謂得不償失。父親得知兒子補考的事后,異常心痛,這都是由于家境貧寒被逼無奈啊。胡啟立的父親多次打電話給兒子,讓他盡快和老師聯系,找到解決的辦法。

不久前,胡啟立開著寶馬車去學校參加補考,他認為自己有信心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

大學生開著寶馬車去補考,這條爆炸新聞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大學生創業,是先富“口袋”,還是先富“腦袋”?大學生該如何正確看待學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

胡啟立的一個同學認為:“胡啟立家境貧寒,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現狀,大學還沒畢業就有房有車,他是創業成功者的典范,雖然沒能按時畢業,但這并不說明他不成功。”

另一個同學在談及此事時,說:“大學階段就應該以學習為主,大學生創業弊大于利。因為此時大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胡啟立創業成功也是少數,還是以荒廢學業為代價,真可謂得不償失。腦袋不富起來,即便口袋再富裕,也不會有多大發展的。”

胡啟立的班主任在談起自己的這個特殊學生,說:“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整體不太樂觀,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為別人了提供崗位,這值得表揚,但應該正確處理好學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決不能本末倒置。”

篇5

一、指導思想

廠機關分會創建學習型科室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廠兩會精神,在機關確立人人學習、終身學習的機制,努力轉變學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促進機關干部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工作能力,努力創建更加高效、廉潔的職工滿意的機關,為我廠改革、發展和穩定提供有力保障。創建學習型機關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關鍵在于確立全新的學習體制和學習機制。要把學習和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學習的目的是以提高工作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領導水平為出發點,從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搞好服務、提高效率入手,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能力素質教育是學習型機關的重要特色,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習重點要因人而宜,使學習內容突出各科室特點,要從我廠機關實際出發,從而引導各個層面的人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好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創建學習型科室,要堅持整體部署,抓點帶面,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原則,力爭在年內全部建成學習型科室。

二、總體目標

采取“明確學習重點,落實學習計劃,創新學習內容,完善學習機制”等措施,在創建學習型科室過程中力求一個“高”字,即按照政治上高標準、思想上高境界、業務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的目標,加強機關干部的學習教育,努力建設一支學習型的機關干部隊伍,使廠機關成為全廠學習型組織的典范。

三、學習內容、措施和要求

(一)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是抓好十六大和廠兩會精神的學習。緊緊圍繞我廠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重點抓好十六大及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的學習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

二是抓好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學習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學習市場經濟理論,掌握市場經濟規則,提高探索和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能力。突出抓好市場營銷知識的學習,了解營銷規則、程序和操作方式,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步伐,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抓好“五學”教育,即“學電腦、學外語、學科技、學經濟、學法律”知識。第一是電腦學習。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培訓教育,使45周歲以下機關干部職工的電腦應用水平達到初級以上,其中30%達到中級以上,能夠熟悉計算機技術,熟練掌握辦公自動化的技能。單位之間通過網絡無紙化辦公達到一定程度。第二是外語學習。通過培訓教育,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機關大部分干部職工掌握基本的、簡單的日常用語。第三是科技知識學習。達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四是抓好法律知識的學習。通過普法教育,組織和動員機關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各項法律法規,全面完成干部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任務,增強干部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機關干部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水平。

五是學習經濟知識,本部門專業知識。根據本單位、本行業和本崗位的工作特點和要求,組織干部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學習經濟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開展專業知識的培訓教育,促使機關干部職工鉆研本職業務,提高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學習的措施和要求

一是深入搞好思想發動和學習動員。要層層開會,研究布署,認真搞好創建學習型科室的思想發動工作和學習動員,提高每個機關干部職工對創建學習型科室的認識,把思想統一起來。要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自覺地投身于學習型機關科室的創建工作中來,促進機關作風轉變,提高機關工作郊率、服務質量,建設高效的學習型機關。

二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各科室要結合各自實際,按照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要求,制定嚴格的學習制度,制定創建學習型機關的學習規劃和季度、年度學習計劃,并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地加以充實和完善。每個干部職工要根據教育教學需要訂出自身學習計劃,既要有學歷培訓的計劃,也要有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操作、外語、普通話等基本技能的學習計劃。保證學習時間,單位集中學習每月不少于1次,黨員干部職工的政治理論學習每周不少于1次,自學時間每月不少于20小時。要嚴格考勤請假制度,落實領導責任制,及時檢查集體、個人的學習情況,保證學習效果。領導干部每人每年至少撰寫3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或體會文章,普通黨員干部每人每年至少撰寫2篇調研報告或體會文章。機關黨支部對學習情況每季通報一次。

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創建學習型機關要采用多種方式和形式。主要采取集體學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機關黨小組、工會活動室、信息網絡及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的作用,廣泛利用輔導報告、短期培訓、開辦講座、電化教育、參觀考察、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知識競賽、體會(經驗)交流和理論研討會等各種學習形式,廣開思路,拓展新的學習方法,設計新的學習載體,增強學習的參與性、吸引性和實效性,保證創建學習型機關科室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四是領導帶頭、率先垂范。要把學習當作是一種修養、一種覺悟、一種境界,自覺地帶頭參加各種學習并首先成為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堅持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認真撰寫學習論文,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要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建設學習型機關科室工作中的示范和導向作用,使學習型科室創建工作搞得扎扎實實、富有成效。

從現在起,各科室部門要把創建學習型機關科室列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要統籌安排,分段實施,秩序漸進,典型引路,整體推進。要妥善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緊密結合本職工作實際,創造性地抓好學習型機關科室的創建工作,切忌形式主義。要積極支持和有效組織機關干部職工參加各類有助于提高思想素質、有利于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學習培訓及參觀考察,為機關干部職工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要加大對學習的投入,加快辦公自動化建設步伐。

四、考評標準和方法

(一)學習型科室基本標準:

1、學習型科室機構健全。學習活動責任明確,動員及時,有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措施有力,各種學習材料、記錄齊全,要求每人有學習筆記本。

2、各項學習制度比較健全。做到機關集體學習有規劃、個人學習有計劃,執行學習制度能持之以恒。

3、有學習教育的設施和場所。重視學習陣地建設,能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廠現有的閱覽室、宣傳窗、電腦網絡等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

4、學習載體比較實在。堅持自學與“團隊學”相結合,重點學與全面學相結合,崗位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創新1—2項學習載體,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果。

5、學習氛圍濃厚。終身學習理念基本確定,形成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和諧向上的新風尚。

6、學習效果明顯。完成年度創建目標,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綜合素質明顯提高。35周歲以下干部一般要達到大學專科畢業學歷。

(二)學習型先進科室考評方法。版權所有

1、自評申報。各科室結合年終工作總結,按照建設學習型機關實施意見要求,對照建設學習型科室基本標準,進行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總結,形成書面材料,提出申報意見,上報機關工會。

2、考評檢查。由機關工會組成考評小組,對創建學習型科室的單位進行達標考評。(1)在各單位自評申報基礎上,對照評選條件進行材料審核。(2)自評申報材料經審核后,考評組采取聽匯報、查學習記錄和學習陣地,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考核檢查和評估,并對考評情況進行整理、匯總。

3、綜合審定。由機關工會在考評檢查基礎上綜合各方面意見,向機關黨支部和廠“創爭”活動辦公室匯報考評情況,考核分在90分以上,評定為優秀單位;80—90分的,評定為良好單位;60—80分的,評定為合格單位;60分以下為不合格單位。考核結果予以通報。

4、命名表彰。對優秀單位由廠“創爭”活動領導小組命名為“學習型機關先進科室”,予以表彰獎勵。對不合格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表彰獎勵的部門、單位實行動態管理,如出現嚴重問題或者一票否決的問題,視情節分別予以限期整改、通報批評或撤銷其先進單位稱號處理。

篇6

MBA之所以成為熱點,另一原因是其方式的轉變,知識與能力在MBA教育中同時得到體現,其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得到保證,觀察和發現商機,提出解決方案是MBA的培養重點。

由此,我們需要探討的是個人知識管理的重點所在,強調個人知識管理中的動態特性,提升能力的特性。

關鍵詞:知識管理、個人成長

知識價值觀

知識管理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許多者都把目光放在企業知識管理方面,并希望從研究中發現商機,一些軟件公司也為知識管理開發了許多管理系統,不管這些系統是不是真正能達到理想的管理目標,但新的概念已經為包括咨詢顧問業在內的行業帶來發展的機會,知識管理不再是一個概念,一些企業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管理,以求能對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

就來講,任何知識管理系統或知識管理平臺其實都只能起到文檔記錄的作用,要發揮知識的作用,最終還得靠發揮個人的作用。那么關心個人的知識管理,更能在知識運用上找到更多的機會,更大程度地發揮出個人的價值。

我們從讀小學到大學,幾乎都聽命于老師和家長,大學畢業后我們才真正開始建立自我發展的方向,而從此開始知識結構和社會經驗的積累情況,便會很大程度地人的一生。一個人在大學里所研修的專業固然重要,但我們清楚進大學選擇專業時,還有許多盲點和誤區,完全可以通過工作以后的時間進行新的調整。

個人知識管理絕對不是簡單地選擇進行充電,重新按照大學以前的方式其他知識,要能理解學習的動機、社會的需求、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是管理不能只是進行閱讀上的積累,更重要的找到知識增值的有效,建立長期的發展能力。

知識資本的新觀念

不斷學習、傳播、創造知識是人類進步的基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這一過程變得更為迅猛,我們稱當今經濟為信息化經濟和知識經濟時,有兩個重要的含義:一個知識的轉播和速度前所未有,過去幾百年的知識積累和轉化到應用的過程,現在只要十來年的時間;知識轉化為應用的程度,決定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能力,知識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所發揮的價值日異提升,成為重要的資源。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管理被人們高度重視,成為企業的重要管理項目,特別在技術密集型企業,知識管理的存在與否,將直接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正是這種觀念的興盛,企業的人才戰才愈演愈烈,擁有知識的員工的價值也得到體現。

技術入股、員工期權的演變基礎便是知識資本形成的重要例證,也就是說一個人擁有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專利權、著作權,以及他所有用的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已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據資本的地位,形成與資金等價的發展貢獻點。

個人知識管理的核心目標便是這一知識資本得以體現和增值,使我們不僅懂得積累知識,更要懂得知識的運用和衡量其價值。

知識管理的個人動機

知識增長對于個人價值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培訓與學習也因此成為企業提高員工滿意度和留住人才的重要舉措。個人知識管理的運用也就是為了更有效的實現知識增長,包括如果選擇學習機會、調整知識結構、增加知識應用的能力等等。知識管理特別是知識結構調整的正確動機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呢?

許多人會認為最佳的知識結構來自于社會需求,從職業場所觀察熱門行業所在,電腦熱的時候拼命學電腦,MBA熱的時候又拼命學MBA。從宏觀上講,以市場為導向的這種知識結構調整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能是人才的供需得到更好的平衡,但就個體而言,更需要結合自己的優勢來安排,性格、氣質在職業生涯中的影響甚巨,個人知識結構也與之配合,才能最有效地發揮潛能。

所以,在個人知識管理這個上,不能簡單地出市場需求出發,發揮個人潛能,把個人的興趣愛好融合在事業之中才是更好的管理目標,也就是說個人知識管理的動機應該是最大程度的發揮個人潛能。有一些職業或崗位,并不是市場既存的,開拓性的思考甚至能創造新的工作職位,形成對企業的有效貢獻。

正如偉大的家、經濟學家都是要創建自己的研究方向,才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一樣。任何人都有機會,在職業發展為企業規劃出更有意義的職位,個人知識管理也就應該為之服務。

對個人知識結構的認識

管上有一條很重要的定律是木桶定律,描述一著水桶所能裝的水由最短的那一塊木板決定。在個人知識結構方面,這條定律也同樣成立,無論是專家還是知識面極寬的人,其知識的發揮機會與其知識結構直接相關,并且總是存在瓶頸,在能力發揮方面會受到其制約。

個人知識之價值評估

知識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是發揮價值的基礎,對一個人的知識進行評判至少也應該從這兩方面進行。在知識積累方面需要考察的是,其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包括與社會需求的契合程度以及與個人興趣的契合程度,另外也要考慮其深度與廣度的平衡;在知識應用方面,則需要考察面對實際問題時,其解決的方法,是單一地從學科方向中找到答案,還是能綜合應用,把不同學科的知識動態地組合應用。

個人知識價值評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歷證明、技能認證、面試評測、案例、沙盤演練中,都能得到關于個人知識價值評估的信息,出來便是對個人知識價值的評估報告。這些評估方式更需要與其職業發展方向相結合,便能對其調整知識結構有所幫助。

我們要強調的是,個人知識的價值評估是綜合性的,不能簡單地從學歷證明或技能認證或其中任何單一的手段中得到完全的結論,編制工作計劃、撰寫報告、主持會議、討論發言中能會映射出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底蘊。

知識結構與知識這兩個重點,分析知識評估的手段及表現的用意是為知識管理提供以及,知識管理不是簡單的文檔處理過程,需要更全面的對一個人的知識結構變化進行動態跟蹤,才能達到知識增值的目標。

有效的知識積累方法

我們大家都看到一條知識積累的金光大道,那就是“學而優則仕”和“書中自有黃金屋”,因此而出現學歷至上的現象,上的單位或個人都失去了一個人知識含量的眼光,而只會翻看學歷證明中的文字和審查其真偽。

不能否認正規的創造的知識積累過程,也不應該只把知識與學歷掛鉤。古代的存在隱士,以自我觀察和而形成其觀點、方法,社會中通過自己的而形成思想者也同樣存在,許多改行而取得成功的個案,可以證明他們取得知識的途徑不是靠正規教育之途。現在所倡導的終身教育也更多的是強調一個人對知識的不斷的析取,而不是進入課堂。

在個人知識管理方面,需要分析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對個人發揮潛力的幫助所在,也需要考慮對動態的積累過程進行管理,對知識結構進行年度分析、,并提出目標便是很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知識積累方法。知識積累方法的好壞,就反映在一定的時間里知識積累的有效性方面。

關于知識積累方法,我們所要強調的有兩點:一是非正規教育的知識積累過程同樣重要,而是應該動態的規劃知識積累過程,并予管理之。

知識增值是最重要之處

有一條管理上的黃金定律是“木桶原理”,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是以最短的木板為準的,要提高木桶的裝水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短的木板加高,另一種是把木桶傾斜。加高最短的木板對提高裝水的容量肯定是有效的,而把木桶傾斜是否能取得效果則要看這塊短木所在的位置,及比例,因為把木桶傾斜最多只能裝半桶水。

其實個人知識的增值管理也可以用“木桶原理”來考慮,而且比較有效的價值判斷是把自己作為集體或社會中的一塊木板來看待。一個人的突出價值往往表現在集體中只是獨有者身上,這個人便是其中唯一的專家,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團體在職位設立上獨特技能的人往往有更高的地位,比如中的翻譯、機專家都能有比較高的地位。

就個人知識來講,更優先吸納的也應該是知識結構方面的短項,其實知識積累過程中對于個人最大的貢獻是思維能力的提升,知識的有效應用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不同專業往往有不同的視點來觀察同樣的,比如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機制,便于駕駛汽車需要及時加油和維修保養是一脈相通的。

也就是說,橫向觀察自己的知識結構,縱向規劃自己的知識結構,才是知識增值的最重要之處。

專業知識的更新管理

在計算機芯片制造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其運算速度每18個月就可以提升一倍。而人類知識的積累速度比之古代已不知快了多少倍,計算機軟件的新技能也大約18個月就需要更新。

有人提出大學學歷應該有失效期,唯有終身學習才能保證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不致老化到落實于,在個人知識管理中專業知識的更新管理是重要方面,估計超過50%的人并不從事大學專業的工作,專業知識可能發生多次轉向。

篇7

關鍵詞:選修課程;VIS;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5/16-0041-04

課程開設背景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改革方案》提出: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需要,學校要構建體現多元開放、充滿生機活力、多層次、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同時,鑒于各級各類比賽中常設置有VIS(Visual Identity System,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的賽項,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開設了《CorelDraw與VIS設計》選修課程。

CorelDraw是一款矢量圖處理軟件,適合用于VIS中各個組成要素的繪制和后期VIS手冊的排版,所以筆者將課程命名為《CorelDraw與VIS設計》。

課程意義及目標

這是一門技術與藝術深度整合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審美情趣,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與機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逐步引導學生設計制作出一套VIS,從中掌握VIS設計的概念、原則、方法與制作技能,并掌握CorelDraw軟件的應用技巧。

課程的有效實施

《CorelDraw與VIS設計》選修課程共設18課時。課程采用“先見林,再種樹,最終形成自己的一片林”的理念開展教學。筆者首先讓學生欣賞全國、省級的各類比賽中優秀的VIS設計作品,了解整體課程理念及終將達成的學習目標全貌,再由淺入深地制作VIS中的應用項目,最終設計出VIS,并將之應用到各個應用項目中,編輯成一小套完整的VIS。

課程具體課時安排如下頁表。

課程第一章意在讓學生“先見林”,一睹該門課程的風采,讓學生了解CIS、VIS等相關內容,通過欣賞知名企業及全國賽事中優秀的VIS作品,了解整個課程的學習任務及目標是了解和體驗VIS設計完成的過程,并最終設計制作出一套非營利性組織或活動的VIS。

第二章讓學生逐步“種樹”,層層深入地學習利用CorelDraw繪制VIS的各個組成要素。這一章學生既要學習CorelDraw軟件的使用技巧,又要靈活地應用技巧繪制出VIS中部分應用物品,最終這些應用物品都將成為VIS手冊中的一部分。因此這一章在內容設置上,看似純粹地學習CorelDraw軟件,實則每一課時都是圍繞VIS展開,兩者相依相存,逐步深入。

第三章是一個提升,但也還屬于“種樹”的過程――給自己的樹設計制作一個獨特的標志。當學生掌握了CorelDraw的使用技巧,再來設計VIS中的標志,會更加得心應手,設計出來的標志也更具含金量。

第四章意在讓學生形成自己的一片“樹林”。學生將設計繪制好的VIS的各個組成要素整合在一起,編輯、排版、美化,形成一本簡單的VIS手冊,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呢?

1.CorelDraw與VIS自然整合

課程包含CorelDraw和VIS設計兩大部分內容的學習,要在18課時內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并非易事,筆者也是在不斷摸索中前行。課程開設初期,在CorelDraw軟件教學部分,筆者沒有緊緊圍繞VIS展開,課堂上用的范例、給的任務時而會與VIS無關,有些課純粹為了教CorelDraw而設,雖然當堂課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對整個課程目標所起的作用甚微。那么如何將CorelDraw與VIS兩項內容自然而然地整合在一起,用盡可能少的課時完成新課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能不能用CorelDraw來逐步繪制VIS中部分組成要素?這樣每節課創作出來的作品將都是最終作品的一部分。后來逐步形成了現在第二章內容的設置,緊密圍繞VIS完成CorelDraw的使用技巧部分的教學。

2.概念與實例有機結合

概念總是抽象難懂的,但它并非現象而是本質。學生形成概念的過程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認知的飛躍。為了使學生掌握概念,教師就要從實例出發,讓學生從形象的實例中認識概念。例如,講CIS和VIS等概念時,筆者輔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VIS”及近幾年全國賽事中獲獎作品“快樂學習體驗中心VIS”“長沙梅溪湖VIS”等范例進行形象分析,學生便能輕松直觀地理解各個概念。

3.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

純粹的理論學習枯燥而又乏味,很容易將學生拒之門外,學生若能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理論知識,不僅課堂上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也都會得到提升。例如,1.3企業標志設計,看內容簡介似乎都是理論性的知識,但教師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標志讓學生據此進行分類,這樣學生既能切實掌握標志的分類,又能深入地了解教師提供的標志所蘊含的意義。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標志的草圖,并闡明創意,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每一個標志都蘊含著一定的內涵。

實踐需要理論來支撐,而用理論又可以反過來指導實踐。本課程CorelDraw軟件部分的學習,貌似都是技能的學習,只需會實踐即可,但倘若沒有基于理論的理解,學生就無法自如地應用于創作。例如,兩個對象之間的相交、相減、焊接、結合,假如學生不懂各功能的意義,每次都得試一試才可知道效果,那么勢必會導致事倍功半。又如,用貝塞爾曲線繪圖時,假如不理解貝塞爾曲線的原理,學生將難以畫出想畫的曲線。

4.基于網絡平臺開展教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給教學提供一種交互、開放、便利的環境,《CorelDraw與VIS設計》這門課程基于Web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開展,讓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在平臺上教師可以開設課程、設立課時、上傳課堂資料、管理選課學生、管理和評價作業、管理測驗和查看測驗分析數據等。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欣賞和評價同學的作業、參與測驗、查看測驗結果及分析數據等。

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更具系統性、直觀性和交互性。網絡教學平臺不僅是一種工具還是一個教學助手,為學生鞏固知識、課后學習及探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圖1為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章節截圖。

5.微課輔助教學

基于學生學得快,忘得快,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也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條件,筆者從互聯網上篩選了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微課,自己也制作了一部分重難點的微課,掛于網絡教學平臺上相應的課時下供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通過網絡下載的微課,還是自己制作的微課,時長盡可能不超過5分鐘,微課名稱以知識技能點命名,微課內容精簡扼要,主題突出。如此,學生既能快速找到自己想學的微課,也能耐心觀看。

微課是一種非常好的輔助課堂教學的資源,但不建議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微課給全體學生看,畢竟課堂上有教師,那么珍貴的一個師生當面交流的機會,怎能被微課取代?微課可以查漏補缺,可以用于鞏固知識,可以是課堂學習的拓展與延伸,但無論怎樣,微課適合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而非強制全班學生一起學。

6.模仿借鑒中創新

本課程要求學生不僅需掌握CorelDraw軟件的使用技巧,更要學習VIS的設計原則與方法,最終獨立設計出一套VIS。選修本課程的學生都是初學者,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地要欣賞、參考優秀的VIS作品。初學CorelDraw軟件,甚至還會模仿已有的VIS,照葫蘆畫瓢,模仿得越像越好。模仿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的設計方法,提升審美能力,但僅限于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模仿中需有自己的感悟、提升、優化,在借鑒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可以吸取參考作品的某些元素與風格,取其精華,再加入自己的設計理念,重新設計形成自己的作品,絕對不可抄襲他人的作品。

7.作業評價系統激勵教學

作業能有效地反饋教學效果,從學生的作業中能直接分析出課堂教學的成效,因此一個優秀的作業管理系統又是反饋作業強有力的平臺。本課程基于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在該平臺中包含作業管理系統,有教師布置作業、學生上交作業、作業統計、作品欣賞、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功能。

學生上交的作業都會以縮略圖形式在網頁上直觀呈現,學生可以相互鑒賞與評價作品,學生對其他同學的看法和評價是比較在意的,這樣一種直觀的展示方式,激勵著學生認真、努力、用心去學習與創作。作業管理系統能統計每次作業未交學生的名單,以便教師找學生溝通,了解情況。基于Web的作業系統也方便學生管理自己的作業,可以下載、修改、刪除,整理,圖2、圖3為作業系統截圖。

課程實踐成效

選擇學習本課程的絕大多數學生切實體驗到了VIS設計的整個過程,了解了VIS設計的方法與原則,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那一片“小樹林”――設計出一小套VIS,多位學生還在省、市中小學電腦制作比賽中獲獎。

學生懂得了用CorelDraw設計繪制VIS,并能舉一反三利用CorelDraw來解決實際問題,如制作社團的宣傳海報、為運動會設計聯盟服、寢室文化節活動繪制插畫等。

結束語

《CorelDraw與VIS設計》這門課程內容及難度的設置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滿足了不同潛質的學生有選擇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本課程的學習,對有些學生而言,也許只是多學到了一些知識與技能,或者只是激發了他們這方面的興趣與愛好,但對有些學生而言,本課程的學習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甚至影響著他們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實用性與價值。學生通過課程的開展,將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付諸實踐,讓創意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激發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丁劍超,王劍白.VI設計(電腦美術與藝術設計實例教程叢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程.VI品牌形象設計(中國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系列教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3]陳青.VI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郭新生,張瑞娟.中文版CorelDraw圖形創意與制作實例精講[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篇8

關鍵詞:教學團隊;教學;科學研究;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18-03

教學團隊是高等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增進學校各方面的協作和整體能力,有效地提高組織效率。多年來,三峽大學醫學院形態學部以相應的省級品牌專業、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和省級精品課程為依托,通過教學與科研的協調發展,于2008年成功地申報了湖北省“醫學形態學教學團隊”。現將構建教學團隊的意義及構建省級教學團隊過程中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的關系,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構建教學團隊的意義

2007年7月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該意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意見中指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鼓勵和支持校內及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高水平專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和開設講座,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每年評選100名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教學團隊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強調,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從各高校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經驗來看,優秀的教學創新團隊的確起到了促進教學、培養人才和團結協作的作用,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協作、促進知識系統和學科之間的有機連接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教學團隊,目前并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劉寶存在《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一文中認為“教學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明確分工協作、相互承擔責任的少數知識技能互補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隊”。教學方面的標志性成果是構建省級教學團隊的基礎。在申報省級教學團隊之前,相應的省級品牌專業、省實驗示范中心、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三峽大學醫學院形態學部申報的“醫學形態學教學團隊”是以在建的湖北省省級品牌專業(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湖北省基礎醫學實驗示范中心和人體解剖學省級精品課程為依托,以形態學部為建設單位,以醫學專業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影像解剖學等課程為平臺,以現有的標志性成果為基礎,對相應的課程進行整合而組建的一支教學團隊。該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和成功申報為我們的學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管理是培養團隊成員的重要環節

該團隊高度重視教學工作,特別是教學過程的管理。堅持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始終把握學科方向,追蹤學科(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求發展,視教學質量為教學的生命線。一是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開設創新性實驗。對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對實驗結構體系進行改革調整,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教學中將組織學與病理學實驗內容進行整合,開設了組織病理學實驗課程。二是建立形態學開放實驗室。將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模型以及病理學標本等集中存放,為本科生課外學習創造條件。形態學開放實驗室不僅有大量的解剖、組胚、病理標本,還提供了足夠的顯微鏡、組織病理切片等用于學生課后復習觀察,同時儲存大量的醫學形態學電腦圖片方便學生查閱,滿足本科教學實驗需求。三是積極開展雙語及全英語教學。有三門課程均在大學率先對本科生開展雙語教學,在留學生的教學中率先脫離外教,教學效果受到中外學生好評。四是成立學生科研興趣小組,吸納本科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近幾年有10多名學生在湖北省優秀大學生論文評比中獲獎。多年來,該團隊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質量反饋系統。通過學生評教,督導聽課,同行聽課,院領導及教學管理人員聽課等措施綜合評價教學效果,教學反饋綜合評估均在優良以上。2007、2008年,團隊帶頭人付承英教授、團隊成員瞿佐發教授和吳江鋒副教授分別被三峽大學評為“免評教師”。

三、教學改革與實踐是團隊教學創新的必然需求

高校教學團隊的建設必須同實驗教學基地、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改革項目、教材建設相聯系。這些教學實踐活動為團隊建設提供了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機會,更為建設成果提供了檢驗的平臺。在教學改革方面,學校要為團隊的平臺實踐提供政策傾斜,經費保障,保證團隊的教學改革研究工作順利開展。該教學團隊采取三項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改革措施,取得了六大特色成果。

1.三項措施。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團隊成員的創新能力,有計劃分期分批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外出學習,鼓勵中青年教師參與各個科研團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每年要求副教授以上的教師申報教學和科學研究課題。二是積極進行教學研究,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這是該團隊的最大特點。團隊成員一直活躍在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并且取得了豐碩成果。團隊要求教師要將教學中獲得的經驗,課程融合中的體會,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及時總結并公開發表,鼓勵大家積極申報省級以上的教學研究項目。該團隊每年都有在研的省級教學改革項目。三是加強實驗及科研基地的建設。團隊積極配合醫學院成功申報了省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參與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驗收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整合學科資源,促進學科建設更好的服務于本科教學。

2.六大特色。一是團隊設置特色。該教學團隊由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影像解剖學等形態學相關課程的優秀師資組建而成,在這些課程的教學中發揮了良好的帶動示范作用。醫學院于1995年成立了形態學部,便于團隊集中領導、統籌規劃、方便管理,使這個團隊既有組織保障,又有專業學科支撐,為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二是課程融合的創新性改革特色。該團隊所承擔的形態學課程涉及幾個專業,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相似。在課程建設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相互滲透、融合。一方面使基礎課程的教師通過與臨床的聯系,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拓展了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使臨床外科、影像、病理科老師回歸基礎,為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將解剖學與影像學融合,病理學與醫學影像學融合,使解剖學、病理學與醫學影像學知識相互滲透,使學生在影像診斷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最后,在知識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課程,并公開出版了相應的配套教材。三是雙語教學特色。隨著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雙語教學近幾年在全國各高校普遍展開。在付承英教授的帶動下,教學團隊積極開展組織學與胚胎學、人體解剖學和病理學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并參與編寫雙語教材、實驗指導等。雙語教學的開展亦為我校招收外國留學生進行全英語授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目前這三個學科均能獨立承擔留學生的全英文專業課教學。經過多年的雙語教學和留學生全英語教學實踐,目前,付承英教授負責的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正在為申報國家級雙語課程做準備。四是實驗和實踐教學特色。該團隊積極探索實驗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大力整合實驗內容和實驗資源。在組織學與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將各組織器官按正常與異常,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編排,使學生在學習組織學時,知道為什么要學,學習病理學時又能及時方便的翻閱組織學內容;在病理課中,增加了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突出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注重對實驗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了形態學實驗室,由形態學部的一位副主任直接領導管理,這樣充分利用了資源,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五是資源建設特色。該團隊以省基礎醫學實驗示范中心為依托,以形態學實驗室為資源平臺進行建設。在三峽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形態學實驗室教學和科研設備,實驗室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7年累計投入1050多萬元的設備。配置了全套的光鏡和電子顯微鏡制片以及圖像分析系統。現有實驗室面積1200多m2。其中系統解剖學實驗室4個,約320m2,局部解剖學實驗室2個,約180m2。顯微鏡實驗室8個,320m2,雙目顯微鏡160臺。同時還配備有尸體存放室、尸體灌注室、標本制作室、外檢室、尸檢室等,另外還有組織病理切片室、染色室、細胞培養室、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高級精密儀器和設備,200m2影像PACS實驗室使學生能共享醫院所有圖像資料,為保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提供了強力支撐,也為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提供了硬件條件。2009年,三峽大學投資100萬,建立了兩套數字顯微網絡互動教學系統(網絡版),投入到病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實驗教學中。六是網絡教學特色。該團隊所有課程都開發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網絡平臺系統連接互聯網上,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全面開放,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四、教學研究和自然科學研究相互促進

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具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根本,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形成了一支教學效果好、協作精神強、梯隊結構合理以及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成效突出的教學團隊。

1.教學研究。教學研究是省級教學團隊成功申報的基礎。自組建以來相繼承擔省級教學改革項目10項,發表教學研究與改革論文18篇,獲得湖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出版教材21部,獲獎教材2部。團隊成員作為主要負責人主持和參與了在建的省級品牌專業(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省級基礎醫學實驗示范中心、省級人體解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

2.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科學的研究在省級教學團隊成功申報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近年來,團隊成員獲得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廳局級項目,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55篇,其中有6篇被SCI收錄。自然科學的研究為我們的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建設、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的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3.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團隊成員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及時應用于教學中,早在上世紀90年代電腦還未普及時,就著力于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開發了組織學CAI軟件,并獲2001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運用教學評估,提高教學質量”和“以問題為引導,以病理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分獲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團隊成員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其中“醫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和途徑的研究與實踐”獲2001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推廣也是十分必要的。黃利鳴教授等的研究成果“運用教學評估,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到目前為止,我校仍沿用該成果對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進行評定。很多高校也采用相似的辦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以提高教學質量。1997年以來,病理學教學一直在推廣應用“以問題為引導,以病例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一研究成果,將學導式教學法貫穿于病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該成果在我校也應用于其他專業的教學,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付承英教授的“組織胚胎學CAI課件”在全國基礎醫學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和展示,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參會的70多所高校中,有7所院校購買了該教學軟件。2008年11月,由教育部主辦,三峽大學協辦的“教育部醫學免疫學雙語骨干教師研討班”在我校舉行,付承英教授的雙語示范教學獲得廣泛好評。團隊成員主編和參編的10部教材先后應用于教學,得到學生及同行的好評。

參考文獻:

[1]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J].中國高等教育,2007,(5).

[2]趙宇.論高校教學質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學團隊建設[DB/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9-08-31].

[3]孫麗娜,賀立軍.高校基層教學組織改革與教學團隊建設[J].河北學刊,2007,(05).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2012年教學團隊(三峽大教(2012)30號)。

篇9

關鍵詞 兒童閱讀 閱讀推廣 閱讀活動 活動策劃

分類號 G258.7

Let Reading Light on the Dream Road:Practice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of the Children Library of Nantong City

Song Yang

Abstract Children library is endowed important?responsibility with cultivating children to develop the good reading habits. How to carry the childre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well, attract children lov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is a significant task in front of all levels of children library. Taking the Children Library of Nanto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bes in-depth the practice of the childre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hoping to start a discussion?so as to promote the deep-going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reading activities.

Keywords Children’s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activity. Activity planning.

“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這是總理在2010年對全社會的呼吁。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順其自然就可形成,而要從小培養。德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在13歲最遲15歲前如果沒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和對書的感情,那么他今后一生中將很難再從閱讀中找到樂趣,閱讀的大門可能會永遠對他關閉。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猶太人家庭會把蜂蜜滴在圖書上,讓小孩去舔和翻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讀書是一件甜蜜的事情。北歐有些國家為了讓廣大青少年喜歡閱讀,政府官員和社會名人會深入到學校,組織學生舉行隆重的閱讀儀式。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閱讀傳統的民族,更應該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及氛圍,培養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少兒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是未成年人,負有培養他們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崇高職責。少兒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為閱讀推廣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少兒圖書館有一支有專業素養、實踐經驗的專業隊伍,他們熟練掌握圖書館專業知識、熟悉兒童閱讀心理,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得心應手。少兒圖書館可以設計出符合兒童學習興趣和性格特點的閱讀活動方案,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少兒圖書館可以和各級別、各區縣的圖書館聯合起來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使活動的輻射面更廣闊。少兒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具有其他機構無可替代的優勢。

1 南通市少兒圖書館全方位、多層次閱讀推廣活動實踐

1.1 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

南通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以下簡稱“南通少兒館”)根據小讀者的閱讀需求,把握不同的時間結點,結合兒童的閱讀心理,每年都開展各種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為了培養小讀者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創新能力,我館開展了“元旦少兒看圖手工制作才藝展示活動”,共收到并展出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115件,其中有用瓜子殼拼出的雄鷹圖,有用舊衣服做的掛物袋,用碎毛線拼的絨畫等。手工制作作品展示期間吸引了眾多小讀者和家長前來觀看,許多家長和孩子邊研究作品,邊用相機拍了下來,準備回家試做,一時間有關廢物利用和動手制作的書籍被借一空。此次活動集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得到了家長和小讀者們的一致認可。此外,我館還開展了“講文明、知禮儀”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青少年“綠色上網、助我成長”等公益講座,易書交友活動,優秀兒童影片展播,暑假少兒書法培訓班,中華傳統文化精品書籍展示活動,開展學剪紙、做兔子燈等活動喜迎元宵佳節等等。通過成功地組織少兒讀者活動,不但使少年兒童的身心得到放松,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綜合素質和能力,收獲了知識。

1.2 注重特色品牌活動

我館目前有“閱讀之星”評選、中小學生電腦小報設計比賽、紅領巾讀書征文評獎、南通市母子讀書會等四大特色品牌活動。如我館利用“共享工程”和網絡服務平臺優勢,結合中小學電腦課程學習,舉辦“全市中小學生電腦小報設計比賽”,參賽學生以“像雷鋒那樣…”為題,設計一份電子報紙。這項活動給喜歡網絡和電腦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比賽收到全市中小學生提交的633件作品,其中613件參加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管理中心舉辦的“‘像雷鋒那樣……’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小報設計比賽”,南通市少兒圖書館獲優秀組織獎,參賽作品獲得的獎項也在全省名列前茅。再如我館自2003年開始每年都開展“閱讀之星”評選活動,目的是為了樹立讀書榜樣,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閱讀習慣。10年來共評選出“閱讀之星”100名,其中最小的是一年級學生,最大的為初中生,覆蓋了全市14所中小學,參加評選的小讀者達三萬多人次,本館網站專欄點擊數達二萬多人次。廣泛的閱讀使 “閱讀之星”自身的素養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據統計已有33名“讀者之星”在全國、省、市各項比賽中獲獎總計78次,極大地帶動了本地區孩子們的讀書熱情,使多讀書、讀好書蔚然成風,成為南通少兒館特色服務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該活動被南通電視臺、電臺、南通日報、江海晚報等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30次,榮獲江蘇省文化廳“全省第四屆公共圖書館優秀服務成果評獎”三等獎。這些品牌活動覆蓋面廣,讀者參與人數多,為圖書館聚集了人氣,提升了服務,提高了少兒圖書館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

1.3 拓展社區閱讀活動

我館還和多個社區、村委會、學校、幼兒園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以擴大服務范圍,并逐步形成服務網絡,把少兒圖書館辦到孩子身邊,把優秀讀物送到孩子們的家門口,讓盡可能多的孩子享受到少兒圖書館提供的優質服務。南通市少兒圖書館陸續建立了17個社區“圖書流動服務點”,并在通州區界北村建立了華僑村分館,開展了“春節家庭讀書樂聯誼會”“品讀好書、快樂成長”“繪本悅讀”,辦證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擴大了讀者服務覆蓋面,形成了大家都關注閱讀的良好氛圍。

1.4 傾情特殊群體的閱讀活動

南通市三里墩小學是一所位于市區東郊的小學,孩子們98%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差,課外書籍的擁有量極其有限,學校的辦學條件也相對薄弱,藏書有限。針對以上情況,南通少兒館于2009年5月走進三里墩小學,與學校達成共建協議,利用少年兒童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多讀書,讀好書。我館在三里墩小學先后開展了一系列讀書活動,如舉辦“好書傳遞,香飄校園”活動,將400冊圖書作為漂流書籍在孩子們手中傳遞;免費辦理借書證;組織參觀少兒圖書館;設立“愛心圖書室”,贈送給學校800冊圖書,成立的“愛心圖書室”由孩子們自主管理;舉辦“圖書館利用技能”培訓班;開展“手拉手、共閱讀”優秀圖書薦購活動,我館組織了部分重點小讀者攜手三里墩小學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起來到南通書城,每人精心挑選了2本喜愛的圖書,所購圖書經過采編部的加工,于一周后把每位同學所選圖書交到各自手中,孩子們都表示將利用業余時間認真閱讀,撰寫書評,并將這些好書推薦給同齡人;舉辦“分享閱讀、共創明天”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上讀書課,集體閱讀《草房子》等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點燃了每一個三里墩孩子內心閱讀的火苗,孩子們在共建中沐浴了書香,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快樂。此外,我館還在南通市收容教育所建立愛心服務圖書流動站,開展了“讀一本好書,走自強之路”――向特殊群體贈送新刊等系列活動,讓受挫的特殊群體平等享有讀書的權利。定期去聾啞學校為殘疾兒童開展送書活動,豐富這些特殊群體青少年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趣味,從而愛上閱讀,使他們通過閱讀獲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1.5 開展低幼兒童的閱讀活動

專家認為0~6歲的嬰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階段,對于少兒圖書館來說,做好低幼兒童讀者的閱讀輔導工作相當重要。低幼讀者群不僅是青少年讀者群的基礎,更是構建書香社會、提高全民閱讀水平的基礎。針對低幼兒童讀者群,南通少兒館開展了“讓寶貝愛上閱讀――低幼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我館工作人員向小朋友展示、講解各種圖書,有手撥時鐘書、彩虹翻翻書、立體雙語書等等,這些圖書裝幀獨特,形式新奇,印制精美,引起孩子們極大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和小朋友就書中的內容開展互動游戲,如通過“我講你來猜”活動讓小朋友們開動腦筋,踴躍發言,在歡快的活動中和新奇雅趣的圖書零距離接觸,不自覺地喜歡上圖書和閱讀。第18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館在本館多功能報告廳開展了“溫暖繪本 親子共讀”活動,首先借助多媒體,通過PPT向低幼讀者介紹少兒圖書館的布局和功能,然后開展了讀書互動活動,請小朋友把看過的故事書中的故事給其他小朋友進行描述,凡是走上臺講述的都有小獎品,在家長和主持人的鼓勵下,不少孩子踴躍參加,得到了獎勵,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了對閱讀的興趣。此次活動共有50對父(母)子參加,現場氣氛熱烈,家長和孩子流連忘返,切身體驗了閱讀的魅力。此外,我館還開展了“親子共讀――專題書展”,為家長推薦優秀低幼讀物,讓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體驗親子共讀的樂趣;結合低幼兒童身心特點開展“如何為低幼兒童選擇圖書”的講座,讓家長了解培養低幼兒童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為不同年齡段的低幼兒童選擇圖書,對家長進行低幼兒童閱讀輔導知識的普及。

幾年來,我館通過連續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閱讀推廣實踐活動,營造了濃厚的閱讀氛圍,成功地帶動了本地區廣大少年兒童的閱讀熱情。每到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少兒圖書館里人頭攢動,到館借閱圖書、參加讀書活動的小讀者和家長絡繹不絕。近年來我館每年舉辦閱讀活動30多次,參加讀者近2萬人次,隨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持證小讀者人數逐年上升,2012年我館持證讀者2萬人,到館讀者22萬人次;2013年持證讀者已達30 050人,到館讀者26萬人次,網站點擊人數78萬余次。許多小讀者和家長正是通過親身參與這些讀書活動,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感受到課外閱讀對成長的重要性,培養閱讀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從小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2 由閱讀推廣實踐活動帶來的啟示

2.1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必須抓好的幾個環節

2.1.1 做好活動方案的策劃

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成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基礎和前提。組織活動者在策劃活動方案時必須明確“對誰開展活動”,即活動對象是誰?活動是否符合對象的身心特點。并且考慮“活動內容是什么”,即內容是否具有可行性、新穎性,是否具有吸引力。通常活動方案包括以下內容:活動的主題、時間、地點、領導、組織與分工、活動用品、活動的宣傳方式、獎品的購買與發放、活動資金的來源與分配等,這些都要進行周密的考慮。

2.1.2 加強對活動過程的控制

加強對活動過程的控制是確保成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部分。對活動過程的控制一是要把活動方案中的內容進行分工,落實到人,并制定時間表,將所有準備工作分階段,有條不紊地進行。二是在活動過程中,活動總負責人要根據活動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活動方案,并對突況做好處理預案,加強對活動過程的控制,使之朝著活動目標發展。

2.1.3 建立活動評價機制

應建立讀書活動的評價機制,在活動結束后對活動的成效進行評價,為下一次活動積累經驗,指明方向。一方面,參加活動的人數、活動取得的成果、活動建立起來的網絡、有益的社會影響等都是反映活動成效的指標。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口頭詢問、調查表、圖書館網站等展開調查,及時收集、匯總參與者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并對照活動目標尋找差距和原因。建立讀書活動的評價機制是成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保證。

2.2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2.2.1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重在激發兒童閱讀興趣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要關注小讀者的閱讀需求,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吸引他們的閱讀輔導活動。這些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要創新,要使小讀者在活動過程中享受快樂,有所獲益,才能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易書會友”使小讀者結識了新朋友,還交換到了自己沒有閱讀過的圖書;“親子共讀”讓小讀者和父母親一起完成閱讀一本圖書、講述一個故事;“學做兔子燈和剪紙”讓小朋友自己動手做自己喜愛的兔子燈,自己動手剪貼自己喜歡的花樣圖案等等,讓孩子們在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中寓教于樂。

2.2.2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必須做好宣傳工作

閱讀活動宣傳工作包括活動前宣傳和活動后宣傳兩方面內容。活動前的宣傳工作主要是對將要開展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進行宣傳,活動后的宣傳工作主要是對活動取得的成效進行宣傳。做好閱讀活動宣傳工作對擴大活動的影響,增加活動的人氣,提高活動的品位,樹立活動的品牌形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圖書館除了可以在本館網站、宣傳欄或制作小冊子對閱讀活動的安排表進行宣傳,還可以聯系媒體進行宣傳。媒體具有輻射范圍大、傳播效果好等特點,通過媒體宣傳,讀書活動易造成廣泛的影響。我館在“世界讀書日”舉辦的“讓閱讀伴隨成長、點亮人生”系列活動時,因為事先做了大量的溝通工作,南通電視臺《城市日歷》、南通廣播電臺《今日新聞臺播報》欄目播發新聞,《江海晚報》《南通日報》刊載了消息,《人民日報網》《南通政府網》發表圖片新聞,《南通網》《中國文明網》《中國文藝網》《新華網》均作了報道。通過南通市新聞媒體的報道與宣傳,不僅擴大了活動影響,也進一步宣傳和提高了圖書館的影響,增添了少兒到館的閱讀興趣,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到圖書館辦理借書證,辦證人數比以往增長了40%。

2.2.3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中品牌活動力求不斷創新

品牌讀書活動,指圖書館連續舉辦多年,讀者參與度較高,有一定社會影響,并且產生較好社會效益的活動。即使是品牌活動受到讀者歡迎,但如果總是老面孔,也會讓參與者感到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從而漸漸失去吸引力。我館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更新品牌讀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以“母子讀書會”活動為例,從開始的指定圖書,讓孩子們在規定時間內背誦并復述,后改為指定圖書范圍,讓家長和孩子自由選擇,可以事先準備,然后到現場復述,再后來又改為在規定的主題內選擇圖書,孩子可以和家長一起利用道具,同臺表演,按照自己的理解展開想像表演。這些改進可以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使活動的觀賞性大大增加,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歡迎,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 結語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閱讀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發展的高度,讓我們大力開展好閱讀推廣活動,培養未成年人形成良好閱讀習慣,讓閱讀照亮中國夢想之路。

參考文獻:

[ 1 ] 陸曉紅.我國兒童閱讀推廣研究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9):112-116.

[ 2 ] 何娟.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服務探索:以廈門市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21):77-79.

[ 3 ] 王錳.鄭建明.圖書館少年兒童閱讀服務的實踐研究:以江蘇省少兒閱讀服務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117-120.

[ 4 ] 劉燕.王峰.美國RIF組織考察及對我國兒童閱讀推廣活動的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3(3):55-59.

[ 5 ] 徐志紅.架起少年兒童快樂閱讀的橋梁:以廣西南寧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9):120-122.

[ 6 ] 朱淑華.公共圖書館與兒童閱讀推廣[J].圖書館建設,2008(10):61-65.

[ 7 ] 林翠賢.青少年閱讀推廣實踐研究: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1(4):70-72.

篇10

關鍵詞 老齡化;健康不安全;老年健康友好型;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C92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3-0073-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14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世界性的重大社會問題,一些經濟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中葉就進入老齡化 社會,發展中國家也將在本世紀中后期迎來老齡化的高峰。中國從2000年之后,正式跨入老 齡化社會,不僅是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更是世界上老齡人口增加最快的國家。這一基 本國情將對21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國際競爭力乃至國家和社會安全產生 深刻影響。如何應對21世紀這一最緊迫、最嚴峻的挑戰,如何構建一個老年健康友好型的社 會,已不僅僅是為老年人群謀福求利的問題,更成為攸關當代社會全體人群未來切身利益、 進而如何營造一個和諧、公平、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和國家發展戰略問題。本文就進 入老年社會所面臨的老年健康不安全的嚴峻問題進行逐一分析,提出構建老年健康友好型社 會的基本政策框架和優先發展的政策體系。

1 問題的提出

傳統意義上的健康主要強調生理功能的健全和生理機能的正常發展。而現代意義上的健康則 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多角度、綜合性地探討健康的機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 O)的定義,“健康 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完全的安寧狀態”,并以此作為衡量健康狀態的一般標準。

人類的健康發展隨疾病模式的轉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見圖1):

第一階段屬于典型傳統社會,表現為“三高一低”:高嬰兒死亡率、高老年人死亡率、高人 口死亡率、很低的人均預期壽命。根據安格斯•麥迪森[1]估計,1870年時全世界 人口預期壽命只有26歲,1950年時達到 49歲(見表1);而在1949年之前中國人口預期壽命不足35歲(國家統計局,1999)。

第二階段進入現代經濟增長階段,人類衛生條件改善,圍產期疾病、營養不良、傳染病 等疾 病得到有效控制,嬰兒死亡率明顯下降,老年死亡率在下降,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人口預 期壽命明顯提高。

郝曉寧等:中國人口老齡化:健康不安全及應對政策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3期第三階段進入現展社會和老齡化社會,人類醫療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壽命延長,老年死 亡率大幅度下降,成為提高人類預期壽命的主要貢獻因素。在這個階段,由于生命周期的增 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老年健康成為主要關注的健康問題。

健康意味著人力資源系統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合理布局與有效調控,只有人群在心理、社 會健康的同時達到了軀體健康,才可能有效地進行經濟建設。但是人類并不是 自 然而然或自動地實現健康進步及其福利最大化的,卻無時不刻、無所不在地面臨健康不安全 的挑戰和威脅。

所謂健康不安全,就是指健康處于危險狀態、健康相關危險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者健康 權利受到剝奪的情況,人群不能同時滿足心理、社會與軀體的完美健康狀態。對健康安全的 挑戰主要來自于社會變革與經濟轉型期生理、心理、環境與社會保障之間各種矛盾的沖突。 進入21世紀健康不安全正在成為人類不安全重大的挑戰,也是社會發展最突出的挑戰之一。 健康不安全表現為重疊的、多維的不安全現象(見圖2)。

2 我國老年健康不安全的表現與特征

根據健康及健康不安全的定義,可發現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等退化,大部分處于相對弱勢的 健康狀態,面臨健康不安全的風險最大。其特征表征如下:

2.1 生理功能與軀體健康維度

概括起來講,老年人生理健康狀況呈現出明顯的“一降三多”現象,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健康疾患增多,慢性病增多,殘疾或因病致殘增多。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目前有8.9%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老年 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增加速 度明 顯:城市老年人不能自理 比例從1994年的5.3%增至2004年的6.9%,農村老年人從8.7%增至10.8%。[2]健康疾患增多,65歲以上老年人兩周患病率為338.3‰,兩周就診率為280.6‰,住院率為84 .1‰,均高于其他 年齡組別。醫院出院病人中60歲以上老人占27.1%,各種疾病等患病率均遠高于其他年 齡組人群。慢性疾病高發,已成為影響 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60%~70%的老年人有 慢性病史, 其中約50%的患者同時患有2種以上慢性疾病[4],慢性病患病率為538.8 ‰[3],是全人口的3.2倍,平均住院時間為非老年人的1.5倍。殘疾或因病致殘率高,2006年全國60歲及以上的殘疾人約有4 416萬人 ,占到了全部調查殘疾人總數的53%。[5] 60-64歲年齡組中,男性久病臥床患病 率為3.6%,女性為5.8%,而80歲以上年齡組更高達35.0%和50.8%。

2.2 精神需求與心理狀態維度

老年人在生理改變的同時,心理也發生著變化,如認知功能障礙、出現失落感、孤獨感、衰 老感、對疾病的擔憂、對死亡的恐懼、對兒女的期望,對應激事件的反應和處理改變以及自 評健康狀況差等現象。

老年人自評健康情況差,27.9%的城市老人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好;而在農村老年人僅 占 23.1%[6]。認知功能下降,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人認知不健全的占38.9% [7]。大部分老年人有負性情緒[8],57%的老人對生活失去興趣,有 孤獨感 占50%,有抑郁感占45%,有衰老感占40%,55%有性格上的改變[9]。家庭“空巢化 ”也是影響老年人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10]。空巢老人普 遍 都有孤獨感,同時又伴有思念、自憐和無助等復雜的情感體驗[11]。

2.3 社會功能與社會適應維度

社會功能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12]。一般來講,老年人社會參與機會少、活動場所少,興趣愛好少,參與率低。[13]20 00年,城市和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社區內沒有老年人活動室的分別占63.2%和59.2%,沒有運 動場所的分別占67.4%和80.5%,沒有老年大學的分別占74.7%和82.3%。城鄉老年人參與 太極拳、書畫、旅游、學電腦等活動的比例均不足10.0%。僅有3.3%的城市老人和0.4%的農 村老人參加老年大學,僅有5.7%的農村老人讀書看報。部分老年人精神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 足,在宗教活動中尋求精神依托。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城市老年人對自己生活滿意的僅占 56.8%,在農村僅占42.0%[6]。

2.4 老年人社會保障情況

老年人享受退休金比例低。其中,78%的城市老年人享受退休金,年平均收入 為11 963 元;享受退休金的農村老年人占4.8%,享有集體養老補貼的僅 有0.4%,年平均 收入僅為2 722 元。[14]90%的老年人無法通過社會養老渠道獲得基本生活保障 。高達45.3%的 農村老人認為自己經濟沒有保障[15]。而且,由于商業養老保險近幾年才剛剛發展 起來,有商業養老保險收入的老年人還很少,[6]其對老年人經濟生活的作用微乎 其微。

老年人醫療保障覆蓋程度不高,并且存在明顯的城鄉差距。城市不能享受任何醫 療保障的老人為25.9%,而農村高達為55.3%。[14]醫療費用在消費支 出中比重高,20 06年城市老年人醫療費支出在消費結構中占8.8%,農村更占到10.7%;農村老年人中 非常擔心生病時沒錢醫治的比例為20%。

2.5 老年人貧困情況

老年人貧困狀況不容忽視,反貧困任重而道遠。老年貧困人口中的 85%分布在農村 ,城鎮老年人貧困發生率為2.5%,農村為8.5%,農村是城鎮的 3.4 倍。而且低保線附 近積聚了數量不少的城市老年人,他們雖然沒有生活在低保線以下,但是很容易由于突發的 事件陷入貧困 。[16]

貧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于生活狀況的自我評價也很低。關注貧困老年人, 特別是關注那些不享受離退休保障的老年人以及那些家中有病、殘而負擔很重的老年人家庭 ,應當是當前救助貧困工作當中的重點。

2.6 老年健康不安全的經濟負擔分析

老年健康不安全造成的身體疾患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主要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損失兩大類 。

根據2003年中國衛生服務調查所得的數據,[3]我們可以估算出老年人因疾病帶來 的經濟損失。疾病的直接經濟損失部分分為門診和住院費用兩大部分。對于65歲以上老年人 ,平均每人兩周門診次數為0.281次,次均總費用(包括醫療費用和其他費用)127元,據此 估計,每年因門診形成的總費用為874.6億元;平均每人住院次數0.084次,次均住院總 費用 (包括醫療費用和其他費用)為3904元,估計每年因住院導致的總費用為308.3億元。65歲 以上老年人因疾病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占全部疾病損失的19.17%,占整個GDP的0.98%。這 還不包括未就診而采取自我醫療發生的費用。

老年健康不安全已成為當前突出的社會問題,不僅造成老年人身體痛苦、形成心理疾患、經 濟上遭受損失,而且,也帶來巨大的社會痛苦。因此,如何應對21世紀所面臨的老年人 口健康不安全的挑戰,構建老年健康友好型社會,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 老年健康不安全的對策研究與制度設計

老年人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是有限的人力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他們不是 遠離社 會人群的孤立群體,同樣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老年人不僅是消費者和“老有所養 ”的受養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他們豐富的 閱歷,長期生產、工作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成了社會的共同財富。因此,構建老年 健康友好 型社會,充分發揮老年人在構建健康友好型社會中的積極作用,使之成為社會物質和精神財 富的再生點、增長點,這也是進一步實現個人的價值,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和 生活質量狀況一個非常實用非常有效的途徑。

有效的公共政策功能定位是改善公平、提高效率、促進發展。老年健康友好型社會政策體系 實質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公共政策的 趨向和政府作用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必須要明確新的發展戰略,旨在促進老年人口乃至全社 會的健康發展,保障人類安全,縮小健康差距,消除健康貧困。也就是通過制定和發展一系列有利于消除老年健康不安全的政策及體系目標,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充分 利用,極大程度地改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在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人群之間的可及性,縮小 因貧富不均形成的健康差距和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差距,進而提高全體人民的健康 水平與社會整體發展水平。 具體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內容:

(1)投資老年公共健康,建立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衛生體系。第一,控制重大傳染性疾病。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機體功能的下降,健康脆弱性增 強,相對 更容易成為傳染病的攻擊靶目標人群。政府應該加大對重大傳染病的控制,加強傳 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的全面控制,保護人群的整體健康。

第二,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涉及老年人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預防保健工 作、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的建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及管理工作以及對老年人健康進 行風險評估等等。

第三,開展老年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健康促進被認為是老年性疾病的重要防治措施和手段 。[17]是投資少、收益大、實現“健康的老年,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飲食、運動、心理和慢性病管理,以及有關健康觀 念 的內容。

(2)建立“廣覆蓋、高效率、適度水平”的老年疾病醫療救治救助體系。老 年疾病治療服務產業主要包括老年門診、老年醫院以及提供老年疾病治療藥品與器材等等。在宏觀衛生區 域規劃的基礎上,依托現有地域布局和設置老年醫院,或是在醫院里建設特色的老年專科門 診,設立就診綠色通道,實現老年人就診優先制度。

同時,大力發展以社區醫療為依托的綜合老年醫療服務網絡體系,使其有能力向老 年人提供 慢性病與常見病的診治等服務,并逐步形成以社區為依托、不同等級醫療服務機構 相結合的 老年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老年患者在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照顧機構之間的雙 向轉診機制。

(3)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適宜推廣的老年健康技術體系。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提 供更為先進的工具與手段,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在醫學上的應用為疑難雜癥的解決提供了可能 ,能夠幫人們解除或緩解病痛,提高生命生活質量。以科技計劃為依 托,以科技成果的 集成創新、推廣應用為重點,加速健康科技工作重心前移、重點下移。緊緊圍繞人民健康對 科技的需求,集成、調動國內外一切可以應用的科技要素,為人民健康服務,逐步形成“學 健康知識、用健康技術、促健康快樂”的良好氛圍。

(4)開拓老年醫學科學研究與開發體系。①要加強老年醫學教 育學科建設:在高等醫學院校開設老年醫學課程,對醫學生和進修生開展老年醫學教育。在 中等醫學教育層面上,應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的辦學方針,大力培養老年醫學方面的中 級衛生技術人員。同時,要加大在職教育及崗位教育,大力提倡對在職醫學人員的再培訓與 教育,提高其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②大力開發老年衛生領域人力資源:積極擴大老 年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人才交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有利于老年衛生事業發展的技術 、人才、資金、信息和現代化經營管理經驗,不斷開展新技術研究,促進老年衛生專業技術 骨干的培養。重視衛生技術勞務價值,提高老年衛生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益。通過擴大社會服 務、有償服務、掛牌服務、業余服務和兼職服務,把高技術引向基層、農村,更好地滿足不 同層次的醫療保健需求。

(5)建立市場調節的老年健康服務產業體系。老年健康服務產業體系的發展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促進老年保健產品器械等服務提 業的發展,促進老年健康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加快老年疾病護理與康復產業的發展。這方 面的服務主要包括:家庭病床和護理、健康咨詢、康復中心和臨終關懷以及提供醫療護理和 保健器材等等。政府可開辦福利性老年公寓、托老機構作為家庭養老及獨居養老的補充。同 時,大力鼓勵社會力量承辦或舉辦養老機構,補充并完善老年健康養老服務市場。

通過發展老年健康服務產業,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進晚年生活的幸福; 有助于促進保障的社會化,解除老人的后顧之憂;能夠有效地緩解因家庭結構 功能的變化而出現的老年人生活照料問題,使老年人在難以得到家庭照料的情況下,能夠得 到社會的幫助,從而使他們能夠安度晚年。發展老齡產業,不僅能為老年人服務,更好地滿 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還能擴大就業機會,體現國家的文明和進 步,促進社會共融[18]。

(6)建立注重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在公平與效率,積累與儲蓄, 發 展與穩定之間做出恰當的權衡。根據這個原則,結合我們目前的國情,通過社會救濟、優撫 安置、社會服務、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來轉移,借助國家、社會、集體、個人和家庭四種力 量,達到構建多層次、分階段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農村與城市有機銜接的三維社會保障 體系的目的。

保障體系由最低保障、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三部分構成。在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礎上,完 善基本養老保障,并實行由家庭或個人購買補充保險作為保障體系有益而必要的補充,以完 善整個保障體系的構建。

在城鎮加快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的步伐,完善基本養老金的正常 調整機制 ,多渠道聚集社會保障基金,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在農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家 庭贍養、 土地保障和社會扶持相結合的“三位一體”農民養老保障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對老年 人的集體福利制度。

按照政府救濟和社會互助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項目的貧困老人救助體系 。通過政府救濟和社會互助 ,多渠道籌集資金,對特殊困難的老人實行臨時性救助,大力倡導多種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溫 暖活動,確實解決“老有所養”這一老年人最基本的問題。

要加快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改善醫療條件,完善并加強貧困老年人醫療救助制度。滿足老年 人最基本的醫療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為疾病導致個人及家庭經濟“因病返貧”。

(7)加強與經濟發展匹配的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改善并加強健康環境設施:首先要為居民提供安全用水設施和基本衛生設施。國家要繼續縮小城鄉在基礎衛生設施上的差別,給予政策和財力支 持,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贏得抗擊疾病的勝利。其次,要為改善老年居民健康創造一些必要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老年人體 育場所及設施建設的投入,將其作為構建群眾性、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的重中之重,政府支持與社會興辦相結合,合理整合社會資源,突破資金和場地的“瓶頸”。

加強信息、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建設,構建健康友好型老年社會。充分利用 現代科技 的力量,發揮信息傳遞在老年健康友好社會中的重要性,嘗試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平臺,便于 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獲得各種健康相關信息,實現自我健康管理。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文 化傳統,創造有利于老年人繼續接受教育文化環境,促進整個社會健康向上發展。完善老年 人相關權益的法律體系建設,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加強相關政策法規體系 的制定,不斷完善老年政策的配套與銜接政策,并努力將其落實到實處,在全社會創造一個 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圍。

4 結 論

我國老齡化的速度、規模、表現和特征,是我國基本國情的重要方面之一。應對老 年健康不 安全、建設老年健康友好型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和可持續發展的發 展戰略問題。受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等因素影響,我國老年健康不安全在生理功能與軀體健 康、精神需求與心理狀態、社會功能與社會適應、老年人社會保障、老年人貧困等維度都存 在一些突出的問題。65歲以上老年人的疾病負擔分析,老年人因病直接經濟損失占全部疾病 損失的1/5,約占整個GDP的1%。應對老年健康不安全的挑戰,應從以下七個方面構建和設計 我國的積極老齡化政策體系:第一,投資老年公共健康,建立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衛生體系, 如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防控重大傳染性疾病和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等;第二,建立“廣覆蓋 、高效率、適度水平”的老年疾病醫療救治救助體系,特別是要加強以社區醫療為依托的綜 合老年醫療服務網絡體系;第三,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適宜推廣的老年健康技術體 系;第四,開拓老年醫學科學研究與開發體系,如加大投入推動老年醫學學科建設、人力資 源培養等;第五,建立市場調節的老年健康服務產業體系,包括各種為老服務和產品;第六 ,建立注重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老年醫保和救助的覆蓋面和受益面;第七,加強與經 濟發展匹配的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營造全社會敬老、為老的環境、文化和社會支持網絡。(編輯:于 杰)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安格斯•麥迪森,伍曉鷹等譯.世界經濟千年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8. [Angus Maddison.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M].Beijing: Pekin g University Press,2003.18.]

[2]湯哲,項曼君.北京市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價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 01,( S1):92-96.[Tang Zhe,Xiang Manjun. SelfRat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of the Elderly in Beijing: An Analysis on Related Factors [J]. Chinese Journalof Population Science, 2001,(S1): 92-96.]

[3]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172-215.[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ofHea lth Ministry P.R.C..The Report on the 3rd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vestigationand Analysis[M].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04.172-215.]

[4]呂樺,李盛,倪宗瓚.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狀況及對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安徽 醫科大學學報,2001, 36(1):29-32. [Lü Hua,Li Sheng,Ni Zongzan.The status of ch ronic conditions among the elderl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related to ADL ofold people[J].Acta Universitis Medicinalis Anhui,2001,36(1):29-32.]

[5]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6年第二次全國 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6,12(12):1013.[Leading G roup of the Second China National Sample Survey on Disability, National Bureau o 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uniqué on Major Statistics o f the Second China National Sample Survey on Disability[J].Chinese Journal of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2006,12(12):1013.]

[6]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城鄉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 標準出版社,2003.[China Research Center on Ageing. Data Analysis of the Samplin g of Survey of the Aged Population in China [M].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 ina,2003.]

[7]李志武,黃悅勤,柳玉芝.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認知功能及影響因素調查[J].第四軍醫 大學學報,2007,28(16): 1518-1522.[Li Zhiwu,Huang Yueqin,Liu Yuzhi.Survey on co gnitive fun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aged people over 65 years old inChina[J].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2007,28(16): 1518 -1522.]

[8]周運生,劉蘭,郭忠琴,等.銀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 2003, 25(1):19-21.[Zhou Yunsheng, Liu Lan,Guo Zhongqin,et al. Survey on Life Q ualities Among Old Residents Housing in Apartments Located in Municipal Districtin Yinchuan[J].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College, 2003, 25(1):19-21.]

[9]鐘華蓀,肖柳紅,李宗亮,等.廣州城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 志,199 8,33(6): 314-317.[Zhong Huasun,Xiao Liuhong,Li Zongliang,et al. A Survey of el der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n Guangzhou City [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1998, 33(6):314-317.]

[10]羅惠芳.空巢家庭問題的研究現狀[J].現代護理,2006,l2(7):601-603.[ Luo Huifang.Research on Problems of Emptynest Family[J], Modern Nursing,2006 ,l2(7):601-603.]

[11]丁海霞.空巢危機悄然來臨[J].現代養生,2005,(3):10-11.[Ding Haixia. TheCrisis of Empty Nest Families Has Come Stealthily [J]. Health Care Today, 2005 , (3):10-11.]

[12]曾爾亢,梁淵,王紅,等.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 冊,2003,20(2):80-81.[Zeng Erkang,Liang Yuan,Wang Hong,et al. Study on Qualityof Life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n Quality of Life of Aged People[J].Foreign M edical Sciences. Social Medicine Section,2003,20(2):80-81.]

[13]田雪原.大國之難――當代中國的人口問題[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7.[Tia n Xueyuan. China's ProblemsPopulation [M]. Beijing: Jin RI Zhong Guo Press,1997.]

[14]郭平,陳剛.2006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 出版社,2009.[Guo Ping, Chen Gang.Data Analysis of the Follow up Survey on AgedPeople in China in 2006[M].Beijing: Chinese Society Press, 2009.]

[15]李晨.農民養老: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N].科學時報,2007-03-07(A03).[LiChen. Peasants' Oldage life: an Imminent Challenge [N].2007-03-07(A03).]

[16]中國城市老年人的貧困問題[J/OL].省略.cn/news_view.a sp?newsid=2002,2006-11-26/2009-06-2 3[the Problems of the Poverty for China's Urban Elderly [J/OL].省略.cn/news_view.asp?newsid=2002, 2006-11-26/2009-06- 23]

[17]姜宏, 王志紅.從發表文獻看中國社區老年人健康促進[J].護理研究,2004,18(12) : 2155-2156. [Jiang Hong,Wang Zhihong.Analysis on Health Promotion of Elderlyin Community in China from Published Literatures[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4,18(12): 2155-2156.]

[18]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A].見陳國梁編.積極老齡化:第 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積極老齡化”中文論壇論文專輯[C].北京 : 華齡出版社,2007.71-81.[Zhou Yangji. Do Active Ageing to Prompt the Harmonious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In: Chen Guoliang. Active Ageing: The 8thAsia/Oceania Regional Congres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C].Beijing: Hua L ing Press, 2007.71-81.]

China Ageing Population: Health Insecurity and Policy Research

HAO Xiaoning HU Angang

(Center for China Stud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China )